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腹部外科手术技巧范文

腹部外科手术技巧精选(九篇)

腹部外科手术技巧

第1篇:腹部外科手术技巧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探查术诊断、治疗异位妊娠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6月我院妇科住院手术治疗的非急诊手术的异位妊娠患者184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比较腹腔镜手术及剖腹探查术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的情况。结果 114例成功实施剖腹探查术,70例成功实施腹腔镜下诊治术,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探查术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在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术中出血量方面有明显优势,但住院费用略高。结论 腹腔镜手术诊治异位妊娠患者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优先选择。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剖腹探查术;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病率1%,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现回顾性统计我科自2010年1-6月收治的184例异位妊娠择期手术患者,分腹腔镜手术和剖腹探查术组,根据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腹腔镜手术患者7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5岁,平均32.58岁;术后住院天数最短3天,最长10天,平均术后住院天数4.7天。剖腹探查术手术患者11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43岁,平均33.27岁;术后住院天数最短5天,最长8天,平均术后住院天数5.98天。184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生命体征平稳,腹腔内出血

1.2 手术方式

按一般妇科手术前常规准备(备皮、备血、保留到尿),采取全麻下进行手术。脐部气腹针穿刺,充气成功后,置套管、置镜,探查盆腔情况,确定手术方式,在辅助操作孔置入各类手术器械,行手术治疗。

1.2.1 患侧输卵管切除术

适用于无生育要求患者,患侧输卵管破坏严重而对侧正常者,止血困难者。

1.2.2 输卵管切开取胚术

适用于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或一侧输卵管已切除的患者,且病灶尚未破裂或破裂较小的输卵管妊娠。

1.3 术中、术后观察指标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体温变化,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伤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术前拟腹腔镜手术116例,其中2例因腹腔粘连严重,中转开腹。腹腔镜手术时间平均1.10h,剖腹探查术手术时间平均1.03h,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

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最短3天,最长10天,平均术后住院天数4.7天;剖腹探查术手术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最短5天,最长8天,平均术后住院天数5.98天,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2天3例,术中脏器损伤1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6例,并发症合计12例,并发症发生率17.14%;剖腹探查手术患者术后伤口感染6例,术后肠功能恢复>2天28例,术中脏器损伤6例,持续性异位妊娠2例,并发症合计42例,并发症发生率36.8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异位妊娠的病因主要有输卵管炎症、输卵管手术史、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辅助生殖技术、避孕失败等,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输卵管炎症,既往有原发或继发不孕史、异位妊娠史和行人工授精技术是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异位妊娠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停经、腹痛和不规则阴道流血。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5%左右,其中壶腹部妊娠最多,约占78%,其次为峡部、伞部,间质部妊娠较少见[1]。输卵管妊娠未发生流产或破裂时,临床表现不明显,诊断较困难。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妇科检查、B超以及β-HCG测定、阴道后穹隆穿刺、腹腔镜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诊断。腹腔镜手术诊断和治疗异位妊娠是目前治疗异位妊娠的首选方法,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剖腹手术[2]。现对于异位妊娠的治疗,趋于采用损伤小、恢复快、手术部位美观,能保留患侧部位功能的各种保守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184例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资料,分腹腔镜手术和剖腹探查术组,两组在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而腹腔镜组的患者在术后发热情况、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的患者,与文献报道相近[3]。

腹腔镜手术具备诸多优势:术后肠功能回复早,术后发热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腹壁切口愈合佳,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术式切口小,镜下操作精细,损伤小,可减少纤维素的渗出、沉积,从而减轻盆腔粘连,降低再次异位妊娠的发生率[4]。腹腔镜手术时视野开阔且清晰,易发现盆腔的其他细小的病灶,可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下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减少患者再次手术造成的手术创伤、费用等。

输卵管切除或切开取胚术是异位妊娠最为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相对于剖腹探查术而言,腹腔镜手术简单易行,且对于盆、腹腔脏器和全身系统无明显干扰,已逐渐成为诊断异位妊娠的金标准。根据回顾性分析184例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资料,输卵管切除术为主要手术方式。对于未生育、有生育要求、对侧输卵管已切除或损伤严重者,可以开展腹腔镜下切开取胚术,保留患侧输卵管,同时加用MTX局部注射杀灭残留的滋养叶细胞,术后检测血HCG变化直至正常。根据相关文献报道,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和开腹手术比较同样可以获得好的输卵管容积及再次宫内妊娠率,特别是术前HCG低,无胚血管搏动,未输卵管破裂的患者,再次出现异位妊娠的几率也相似[5,6]。由于异位妊娠患者部分为有生育要求患者,腹腔镜手术对输卵管组织损伤小,可减轻盆腔粘连,降低再次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为今后生育创造有利条件。

腹腔镜手术要求手术者熟练掌握盆腹腔的解剖结构、扎实的开腹手术技巧、熟练的腹腔镜手术器械操作水平及助手的配合,可快速准确镜下定位及操作,减少手术时间。在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及麻醉医生、护士等积极配合的情况下,对于临床有休克症状的患者,在有效纠正休克的同时行腹腔镜手术。手术要点是术中吸出大量的游离血液及血块,暴露病变部位,迅速止血。对于有生育要求的休克患者,增加再次妊娠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并诊断非急诊异位妊娠手术中,较剖腹探查术,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明显,可优先选择。在治疗急诊异位妊娠时,需要医生具有熟练的手术技巧及各部门的配合,可逐渐发展该技术。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 王宁宁,黄建昭,谢洪哲,等.输卵管妊娠腹腔治疗51例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1997,13(3):143.

3 苑春莉,韩丽英.应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98例分析及与开腹手术的疗效比较.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583-4584.

4 付强.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卵巢肿瘤333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5):299.

5 李光仪.实用妇科腹腔镜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

6 史常旭.现代妇产科手术与技巧.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1.

3 讨论

异位妊娠的病因主要有输卵管炎症、输卵管手术史、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辅助生殖技术、避孕失败等,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输卵管炎症,既往有原发或继发不孕史、异位妊娠史和行人工授精技术是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异位妊娠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停经、腹痛和不规则阴道流血。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的95%左右,其中壶腹部妊娠最多,约占78%,其次为峡部、伞部,间质部妊娠较少见[1]。输卵管妊娠未发生流产或破裂时,临床表现不明显,诊断较困难。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妇科检查、B超以及β-HCG测定、阴道后穹隆穿刺、腹腔镜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诊断。腹腔镜手术诊断和治疗异位妊娠是目前治疗异位妊娠的首选方法,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剖腹手术[2]。现对于异位妊娠的治疗,趋于采用损伤小、恢复快、手术部位美观,能保留患侧部位功能的各种保守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184例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资料,分腹腔镜手术和剖腹探查术组,两组在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而腹腔镜组的患者在术后发热情况、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的患者,与文献报道相近[3]。

腹腔镜手术具备诸多优势:术后肠功能回复早,术后发热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腹壁切口愈合佳,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术式切口小,镜下操作精细,损伤小,可减少纤维素的渗出、沉积,从而减轻盆腔粘连,降低再次异位妊娠的发生率[4]。腹腔镜手术时视野开阔且清晰,易发现盆腔的其他细小的病灶,可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下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减少患者再次手术造成的手术创伤、费用等。

输卵管切除或切开取胚术是异位妊娠最为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相对于剖腹探查术而言,腹腔镜手术简单易行,且对于盆、腹腔脏器和全身系统无明显干扰,已逐渐成为诊断异位妊娠的金标准。根据回顾性分析184例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资料,输卵管切除术为主要手术方式。对于未生育、有生育要求、对侧输卵管已切除或损伤严重者,可以开展腹腔镜下切开取胚术,保留患侧输卵管,同时加用MTX局部注射杀灭残留的滋养叶细胞,术后检测血HCG变化直至正常。根据相关文献报道,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和开腹手术比较同样可以获得好的输卵管容积及再次宫内妊娠率,特别是术前HCG低,无胚血管搏动,未输卵管破裂的患者,再次出现异位妊娠的几率也相似[5,6]。由于异位妊娠患者部分为有生育要求患者,腹腔镜手术对输卵管组织损伤小,可减轻盆腔粘连,降低再次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为今后生育创造有利条件。

腹腔镜手术要求手术者熟练掌握盆腹腔的解剖结构、扎实的开腹手术技巧、熟练的腹腔镜手术器械操作水平及助手的配合,可快速准确镜下定位及操作,减少手术时间。在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及麻醉医生、护士等积极配合的情况下,对于临床有休克症状的患者,在有效纠正休克的同时行腹腔镜手术。手术要点是术中吸出大量的游离血液及血块,暴露病变部位,迅速止血。对于有生育要求的休克患者,增加再次妊娠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并诊断非急诊异位妊娠手术中,较剖腹探查术,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明显,可优先选择。在治疗急诊异位妊娠时,需要医生具有熟练的手术技巧及各部门的配合,可逐渐发展该技术。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 王宁宁,黄建昭,谢洪哲,等.输卵管妊娠腹腔治疗51例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1997,13(3):143.

3 苑春莉,韩丽英.应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98例分析及与开腹手术的疗效比较.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583-4584.

4 付强.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卵巢肿瘤333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5):299.

第2篇:腹部外科手术技巧范文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根治术; 直肠癌

中图分类号 R73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9-0049-02

临床研究表明,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在淋巴结清扫情况、生存率与复发率及直肠系膜完整性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1-3]。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技术可行性、有效性均得到临床证实,但微创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仍是外科领域争论的焦点。2010年12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胃肠外科为12例直肠癌患者实施了腹腔镜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2例直肠癌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31~78岁,平均59.8岁。其中,行Miles手术5例,Dixon手术7例。术前经结肠镜及病理即检查雀诊为直肠癌。1例因合并糖尿病行回肠转流术,3个月后回院还纳。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3例,中化腺癌5例,低分化腺癌2例,腺瘤癌变2例。肿瘤下极距齿状线7 cm 3例。Dukes A期3例,Dukes B期8例,Dukes C期1例。

1.2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截石位。术者站位于患者右侧,取脐缘弧形切口,长约10 mm,以气腹针穿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形成13 mm Hg气腹压,取10 mm Trocar穿刺器穿刺入腹腔,插入腹腔镜,探查腹腔。腹腔镜直视下分别于脐左、右侧旁开3 cm置入0.5 cm Trocar,右髂前上棘内侧3 cm置入1.2 cm Trocar作为主、辅操作孔。取头低脚高右倾斜位,将大网膜翻向横结肠前上,显露十二指肠悬韧带,再将小肠推移至腹主动脉右侧及右髂窝,充分暴露左半结肠及盆腔。用超声刀于骶岬前直肠内侧后腹膜黄白交界处切开腹膜,并上下沿长,上至十二指肠悬韧带左侧,沿Toldes筋膜分离左半结肠系膜。用超声刀充分游离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用Hemolok结扎夹肠系膜下动脉,同法处理肠系膜下静脉。继续沿Toldes筋膜分离左半结肠系膜至左髂腰肌外侧缘,术中保护输尿管及生殖血管。电刀刀切开左结肠外侧腹膜,上达脾曲下方。用超声刀按TME原则沿Toldes筋膜分离直肠系膜、直肠两侧的腹膜至腹膜返折,沿在Denovillier’s间隙分离直肠前壁。Dixon手术需要沿骶前间隙游离直肠系膜至肿瘤下缘超过5 cm,于直肠肿瘤远端2~4 cm裸化肠管,然后以腔内切割缝合器切割、闭合直肠两端。Miles术式则应向下分离至肛提肌,达尾骨尖以下,否则不利于会阴组操作。

Dixon术式:沿肚部Trocar切口切开腹壁各层组织,用卵圆钳取出肿瘤肠段,距肿瘤上缘10 cm处切断结肠系膜,放入29 mm吻合器抵钉座行荷包缝合还纳腹腔,缝合腹膜后重新建立气腹。会予络合碘冲洗,自置入管状吻合器,旋出固定杆,将吻合器抵钉座与吻合器固定管套合、旋紧、激发,完成吻合,冲洗后盆腔留置管引流。

Miles术式:重新消毒会,缝闭,取会6 cm×

4 cm梭行切口,沿肛肠部肌间隙周围锐性分离,显露直肠下动静脉并结扎、切断。在尾骨前切断尾骨直肠韧带,向下方分离肛提肌直至其深面,切断内血管的分支,将骶前筋膜向两侧剪开扩大,和腹腔内游离缘会合,将切断的直肠及肿瘤从会阴切口拖出。逐层缝合会切口,经会另作小切口置入盆腔橡胶引流胶管1引流。最后行乙状结肠造口。

2 结果

本组12例均完成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无中转开腹。1例直肠上段癌因合并糖尿病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会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2例术后早期尿潴留;未发生吻合口瘘、出血、输尿管或邻近器官损伤,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40~250 min,平均185 min,出血量50~120 ml。术后持续胃肠减压时间12~48 h,术后36~48 h开始进食水,1~3 d下床活动,2~5 d开始排便。术后住院时间5~18 d,平均11 d。术后随访时间10~36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92%和75%。1例术后10个月发现肝转移,术后14个月死亡。

3 讨论

近年来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技术日臻成熟,其临床应用价值得到广泛认同。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Lacy等[4]的一项随机研究表明,腹腔镜直肠切除术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肿瘤复发率及远期生存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开腹结直肠切除术。本组12例临床资料,术后1~3 d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5~18 d。未发生吻合口瘘、出血、输尿管或邻近器官损伤,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未发现切口种植转移,1、3年生存率分别为92%和75%,完全支持上述观点。

尽管如此,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手术安全性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争论,如结扎肠系膜下动脉离断平面、盆腔自主神经的保护、肠吻合的安全性问题等。笔者认为建立规范化手术技术及流程,从解剖学特征入手,恰当应用手术技巧,不断完善腹腔镜直肠根治术技术规范,有效提高手术质量,保障手术安全,有益于减少术后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最终使患者受益。现结合相关文献及个人体会,总结几个关键的手术技术、技巧。

3.1 肠系膜下动脉离断层次

按照直肠癌全系膜切除(TME)的原则,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离断并结扎,有利于清扫根部淋巴结。但有部分学者认为肠系膜下动脉离断层次应远离根部2~4 cm甚至更远,认为远离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有利于保障吻合口血运,减少吻合口瘘的风险,也有利于保护肠系膜下神经丛。

文献[5]报道,东方人种存在完整Riolan弓,从根部离断肠系膜下动脉不会致吻合口及远端肠管严重血供障碍,国内也并未出现因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离断血管而发生远端肠管缺血,吻合口瘘的报道。笔者认为,只要保留好边缘血管,乙状结肠及远端肠管一般不会发生血供障碍。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离断血管有利于清扫融合成团淋巴结,操作简便快捷,不会因远离肠系膜根部分离血管导致分支出血影响术野而增加手术困难。

肠系膜下神经丛来源于腹主动脉神经丛,它位于腹主动脉左侧约2 cm,呈集束状斜向内下方行走,贴附于肠系膜下动脉后方。该神经丛在腹腔镜视野下不难辨认,在分离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时找到后分离,在离断血管时加以保护。只要术中细致观察,合理利用腹腔镜手术技巧,自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离断血管并不增加神经损伤风险。

3.2 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技术

在直肠癌外科手术中,术后出现及排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如何能够在保证根治效果的前提下,尽量保留盆腔自主神经丛,从而达到保留患者术后排尿及,是目前直肠癌外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日本学者因此提出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lvic autonomic nerve preservation,PANP)原则,可减少盆腔自主神经损伤,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应遵守PANP原则。

相对于开腹手术腹腔镜下的器械操作更有利于实施PANP原则。腔镜下视野清晰,经放大作品用后更易于辨认解剖层次。因此对于Toldt间隙的切入更为精确细致,对盆腔神经丛的保护也更为有利。而超声刀的广泛使用,使热损伤效应降至最低,对盆腔神经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先在后腹膜中央黄白交界处打开Toldt间隙,可在骶岬处看到灰白色的神经丛,即为上腹下丛又名骶前神经丛。沿其表面向上继续分离,可在肠系膜下动脉后方发现其延续于肠系膜下神经丛,切断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时距离肠系膜下神经丛至少5 mm。上腹下丛于骶岬下方约2 cm发出左、右腹下神经,转向两侧汇入下腹下丛(盆神经丛)。由于腹下神经及盆神经贴近直肠固有筋膜,因而在离断直肠侧韧带时必须紧贴直肠固有筋膜。总体来看,解剖间隙的准确把握是实施PANP的基础。

3.3 肠吻合的安全问题

吻合口瘘是直肠癌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究其原因不外乎吻合口血运障碍、张力过大、营养不良、感染、合并糖尿病等。有肥胖患者或盆腔狭窄者,术野暴露困难,操作难度大,尤其是低位直肠癌患者。另外,裸化系膜不充分或不在同一平面,离断肠管往往需要2~3次操作,这些均增加了吻合瘘的手术风险。为减少吻合口瘘,有以下几点建议:(1)术前纠正危险因素。(2)术中准确判断肠管裸化层面,充分游离系膜。切割肠管时应保持在正确平面,不夹带系膜组织。尽量减少切割次数,最好不超过2个钉仓。(3)可选择在两钉仓闭合交汇处旋出吻合器固定杆,以保证在吻合时切除这部分组织,减少肠管接口。(4)吻合后经行充气试验检验吻合口,若效果不满意,可在腔镜下缝合加固。凡吻合不满意者,均应果断行回肠预防性造口。

3.4 戳孔癌

腹腔镜术后戳孔部位的癌种植目前尚存争论。Berends等[6]报道,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术后戳孔癌发生率为21%,并认为CO2气腹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癌肿的播散,但Bouvy的动物实验表明气腹对腹膜肿瘤转移并无明显作用。本组病例术后并未出现戳孔癌种植,确切的结论仍需更多的前瞻性研究以及循证医学研究进一步证明。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经过近十余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在遵循TME及PANP原则的前提下疗效确切,不但能够确保手术根治效果,还能有效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并具有微创技术的固有优势[7]。建立和完善腹腔镜直肠癌规范化手术技术及流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只有充分掌握直肠、解剖特征,合理运用手术技巧,建立一系列关键手术技术库,可有效提高手术质量,使手术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使患者得到最大受益。

参考文献

[1]周保军,宋伟庆,闫庆辉,等.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3):229-234.

[2]郑民华,蔡景理,陆爱国,等.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3,8(5):361-364.

[3] Champault G G,Barrat C,Raselli R,et al.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surgery for colorectal carcinoma:a prospective clinical tr ial inv olving 157 cases with a mean follow-up of 5 years[J].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2002,12(2):88-95.

[4] Lacy A M,Garcia-Valdecasas J C,Delgado S,et al.Laparoscopy-assisted colectomy versus open colectomy for treatment of non-metastatic colon cancer:a randomised trial[J.Lancet,2002,359(2):2240-2241.

[5]许政文,罗文君.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肠系膜下动脉的离断平面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10):1205-1207.

[6] Berends F J,Kazemier G,Bonjer H J,et al.Subcutaneousme-tastases after laparoscopic colectomy[J].Lancet,1994,344(8914):581.

第3篇:腹部外科手术技巧范文

【关键词】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

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是妇科良性肿瘤手术中处理较为复杂的一种手术。由于异位子宫内膜的增殖性和浸润性,常造成粘连和复发,给临床处理造成一定的困难。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镜下行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逐渐显示出优势并成为临床的主要方法[1]。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104例,其中腹腔镜手术66例,开腹手术38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行腹腔镜下巧囊剥除术的卵巢囊肿患者66例为观察组,行开腹手术的卵巢囊肿患者38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23-48岁,平均32.3±4.17岁。囊肿直径4.0.0-10.0cm,其中44例为双侧囊肿。两组在年龄、囊肿直径及单、双侧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排除内科合并症,术前行CA125及CA199测定。

1.2手术方法腹腔镜组:全身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置举宫器。根据肌瘤大小,于脐缘穿刺充入CO2气体,置入腹腔镜后改头低足高位,气腹压力l0-12mmHg。在左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处、做1.5、0.5cm操作孔,置入相应Trocar,放置相应器械进行手术操作。如粘连严重、操作困难,酌情于耻骨联合正上方2cm偏左4cm处做0.5cm操作孔,置入Trocar。探查盆腹腔情况,取腹腔冲洗液行细胞学检查。首先分离粘连,恢复盆腔解剖。分离粘连可采用钝性与锐性相结合的方式。先分离与肠管、网膜及腹膜的粘连,再分离与子宫及阔韧带后叶的粘连。然后单极电钩于囊肿表面无血管区点状电凝,钩取囊肿壁与卵巢组织的分界面,边双极电凝并剪刀剪短剥离面血管,边与助手相反方向用力剥除囊肿壁。如分离粘连过程中囊壁破裂或行囊肿剥离时囊壁破裂均立即插入吸引器洗净囊液并反复冲洗,避免囊液污染术野。再剪刀扩大破裂口,辨明组织层次,分离囊壁。如遇较大囊肿,则直接于囊壁表面穿刺洗出囊液并反复冲洗后分离粘连并剥除囊壁。装袋取出囊壁后常规行冰冻病理检查。剥离创面出血不多采用双极电凝止血,出血较多、电凝效果不佳或不孕症患者行4-0可吸收线“8”字缝合创面。术中如有表浅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单极电凝行电灼。冲洗盆腹腔,创面喷医用几丁糖胶或铺防粘连膜,必要时放置引流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进行。

1.3术后用药两组术后均予以GnRH-a注射或孕三烯酮口服。第一次GnRH-a注射自术后正常月经第1天开始,以后每28天一次,连续应用4-6个周期。孕三烯酮口服每周两次,每次一片,持续2-6个月。

1.4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及x2检验。

2结果

2.1住院情况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开腹组术后发热两例。71例术后应用GnRH-a皮下注射4-6个月,33例口服孕三烯酮3-6个月。术后复发共3例,1例为腹腔镜组,另2例为开腹组。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开腹组为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可高达10%-15%[2]。卵巢巧克力囊肿是最常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类型。由于异位子宫内膜具有增殖性及浸润性,常造成与周围脏器的粘连,给手术处理带来风险。以往手术常选择开腹进行,随着腹腔镜设备及操作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下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具有比开腹手术更彻底、更微创的优势,逐渐成为术式中的首选。

本研究显示,所有104例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66例均无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开腹组术后发热两例。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上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在手术耗时方面开腹组并没有优势。这可能由于腹腔镜手术者多为熟练操作医师,使用设备较以前有较大提高有关。另外,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腹腔镜组明显好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这说明腹腔镜手术视野开阔且清晰,减少了出血,增加了术野的整洁,避免了过多触碰或损伤肠管,故术后恢复快,更具微创性。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腹腔组较开腹组复发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显示腹腔镜手术对病灶的清除较开腹组彻底。

邻近输尿管或肠管的表浅病灶或粘连面广泛渗血常是手术处理中比较棘手的问题。通常我们所用的单双极电凝存在对组织深部损伤的潜在危险,故使用起来常常受限。此时,氩气束凝血电刀是个不错的选择。它以非接触式地释放射频电流,发射的氩气束电弧截面宽,作用表浅,止血速度快,可有效避免深部的组织损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对于面积广泛的渗血面,止血迅速、确切。氩气本身是一种惰性气体,不会燃烧,使用氩气刀时不产生烟雾,正是这些优点使它在腹腔镜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的手术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减少了手术耗时、术中出血及术后复发几率,较开腹手术处理更确切、安全。

腹腔镜手术时,我们的体会是在巧囊剥离时常常会破裂,容易污染术野,甚至造成播散种植的可能。在剥除囊肿前用穿刺针先行穿刺吸取囊液后反复冲洗的方法明显好于先行剥离,破裂后吸取处理的做法。前者以最大可能减少了囊液外溢,且省时省力,再行剥除囊肿视野清晰也较容易。另外,术后用药也是减少术后复发的措施。由于本研究两组均采用药物辅助,故未对药物效果进行比较。本研究腹腔镜组较开腹组复发率低,也说明在手术操作上腹腔镜具有更彻底清除病灶的优势。

总之,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方面更具微创、彻底及安全性[3]。只要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巧,学会运用多种器械,不断积累经验,腹腔镜手术前景广泛。

参考文献

[1]ALBORZI S,MOMTAHANM,PARSANEZHAD ME,et a1.A prospective,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laparoscopic ovarian eysteetomy versus fenestration and coag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endometriomas[J].Fertil Steril,2004,82:1633-1637.

第4篇:腹部外科手术技巧范文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特点;相关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b)-0075-02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妇科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等特点而受到了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并且在临床上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开腹手术,在妇科疾病的手术治疗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然而随着手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手术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这引起了广大医学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为了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该研究选择该院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患者2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发生率和发生特点,以期为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和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1例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5.74±3.51)岁,其中7例患者行的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5例患者行的是子宫肌瘤手术,5例患者行的是不孕症手术,3例患者行的是宫外孕手术,1例患者行的是恶性肿瘤手术。同期在该院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共有2 417例,其中1 272例患者行的是附件手术,394例患者行的是子宫肌瘤剔除术,169例患者行的是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其余582例患者进行其他手术。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的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或者是仰卧位,在手术的全过程中采用检测仪对其心电图、血氧、气道内压等进行监测和监护,放置导尿管。气腹压力保持在12~14 mmHg(1 mmHg=0.133 kPa),手术采用3点或者4点的操作方式,按照常规操作来进行。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的发生。手术结束后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如果无异常3~5 d即可出院。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统计所得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用t检验,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生的发生率统计结果

该组研究同期进行妇科腔经手术的患者共有2 417例患者,其中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2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87%(21/2417)。具体并发症分布情况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组研究对象中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子宫肌瘤剔除术和附件手术,且经统计学处理P0.05)。

2.2 各种并发症的处理措施

2.2.1 腹腔内出血 该组研究中共有2例患者发生腹腔内出血,占总并发症例数的9.52%,其中1例患者是由于在进行左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的过程中,组织发生粘连致密,手术操作者在手术时电刀操作失误使左侧髂内动脉受到了损伤,出血达1 000 mL,立即对患者进行开腹手术,由血管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将血管缝合。另外1例患者进行的是子宫切除及阔韧带肌瘤剔除术,手术过程中无异常现象发生,手术结束后发现形成直径约10 cm的阔韧带血肿,因此需要再次进行开腹手术。

2.2.2 腹壁血管损伤的处理措施 该组研究共有1例患者出现腹壁血管损伤,占总并发症例数的4.76%,是由于腹壁气腹针穿刺导致的。在腹腔镜下观察能够看到脐孔处有小血管损伤,穿刺孔有活动性出血,立即把气囊导尿管直接从脐部穿刺孔放入腹腔内,并且向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注入量为10 mL,成功压迫止血。

2.2.3 包裹性积液 在该组研究中发生包裹性积液的患者共有2例,占总并发症例数的9.52%,这两例患者均为不孕症患者,性不孕症术,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发现其盆腔内有囊性包块, 直径约为6~7 cm,经认真的观察判断其为包裹性积液,对患者行穿刺治疗,并结合抗炎治疗,治疗后包块逐渐消失。

2.2.4 持续性妊娠异位 在该组研究中共有2例患者发生持续性妊娠异位,占总并发症例数的9.52%,这两例患者均进行的是输卵管妊娠胚胎清除术。在手术结束后患者的血HCG逐渐下降,而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停止,不再下降,对2例患者均给予米非司酮和MTX治疗,其中1例患者用药后血HCG恢复正常,另1例患者由于再次出血腹腔镜手术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后血HCG恢复正常。

2.2.5 输尿管损伤 该组研究中共有1例患者发生输尿管损伤,占总并发症例数的4.76%,这例患者进行的是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切除术,在手术结束后的第10天,对患者的腹腔积液行静脉肾盂造影,根据造影结果我们怀疑其为输尿管瘘,将患者转移到泌尿外科再次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右输尿管瘘行右输尿管膀胱植入术,手术结束后经过护理患者得到了康复。

2.2.6 膀胱损伤 在该组研究中共有1例患者发生膀胱损伤,占总并发症例数的4.76%,这1例患者由于子宫腺肌病而行子宫切除术,在手术过程中由于电刀操作失误而造成患者的膀胱发生损伤,中转开腹行膀胱修补术,术后得到良好恢复。

2.2.7 腹壁淤血 在该组研究中共有3例患者发生腹壁淤血,占总并发症例数的14.29%。3例患者均为手术结束后第1天在腹部皮下发现有广泛的淤血,对患者的腹部加压包扎,并对其进行止血、抗炎等保守治疗,经治疗后,患者得到康复。

2.2.8 皮下气肿 该组研究中共有8例患者发生皮下气肿,占总并发症例数的38.10%,没有对患者进行特殊处理,经过一段时间后症状自行消失。

2.2.9 未预计的恶性肿瘤 在该组研究中共有1例患者发生未预计的恶性肿瘤,占总并发症例数的4.76%,这1例为盆腔包块患者,对其行附件切除术,在手术的过程中快速冰冻,报告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立即对其进行开腹手术,并行肿瘤细胞减灭术。

3 讨论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医学也发生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腹腔镜手术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出现的一种新型微创方法,它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腹腔粘连少,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疼痛少,疤痕小,切口美观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的优势,既保证了病人的诊治,又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为许多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方式和机会,并且获得了广大青年患者的喜爱和赞誉,由此可见,微创手术已经成为外科手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2]。妇科腹腔镜手术主要应用于腔内良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现在已经成为这些疾病的首选方法,它在大多数妇科疾病的微创治疗中都已经得到实践应用,比如子宫肌瘤切除、矫正畸形子宫、卵巢囊肿摘除、子宫切除、宫外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3]。然而,随着其临床应用的推广,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的并发症也逐渐开始增多,有时候会对患者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因此受到人们了关注和重视。根据国内的文献报道[4],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2%~2.70%,而根据国外的文献报道[5],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8%,在该组研究中,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87%,开腹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0.73%,与国内外有关统计资料相近。

腹腔镜手术严重的并发症虽然发生的概率并不高,但是如果不能够及时处理,就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6]。通过对该次研究中妇科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的分析,该研究认为其发生主要是与手术方式、操作者的经验与技巧、手术类型与难度等因素有关,因此随着手术难度的增加,在今后的手术过程中,手术操作者应对自身的操作技术熟练度有更高的要求,并且还要能够充分认识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和复杂手术本身特有的并发症,这对于降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具有一定作用[7]。子宫内膜异位症或者盆腔广泛粘连患者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容易发生腹腔内积血积液,因此在此类手术中应先将患者腹腔内冲洗液吸净,必要时应给予患者置盆腔引流管。另外还应注意电切分离粘连带时,作用点一定要适当远离这些脏器表面,手术过程中应看清解剖关系,分离时由浅入深,由疏松到致密,尽量避免由于器械和电损伤引起患者发生并发症[8]。

综上,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主要与手术方式、操作者的经验与技巧、手术类型与难度等因素有关,医生在进行手术的时候应该积极提高手术技巧,掌握正确的手术适应症,把握合适的开腹时机,这对于降低以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邱骏,郭玉娜,钟蕙芳,等.妇科腹腔镜手术73例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3):212-215.

[2] 郭群.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并发症[J].中外医疗,2012,31(16):73-73.

[3] 杨文,孙晓红,舒晓,等.细节护理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30):43-43.

[4] 吴丽芳,万择秋,孟迪云,等.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1):66-69.

[5] 邓成花.浅谈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1):36-38.

[6] 张媛媛,马彩玲,陈思宇,等.妇科腹腔镜手术有关并发症的预防及临床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3):255-257.

[7] 陶才莉.妇科腹腔镜手术1276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9):876-877.

第5篇:腹部外科手术技巧范文

【关键词】腹腔镜技术;泌尿外科;临床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55-01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也得到较好应用[1]。自从1991年Clayman通过腹腔镜技术进行了肾切除术后,近二十年来,国内外腹腔镜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泌尿外科中腹腔镜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技术逐渐成熟,表现在各个方面,手术应用从初期经腹腔镜单纯切除器官到后期进行复制的重建保留手术,手术部位从上尿路到盆腔深部的下尿路,手术方法从经腹腔进入到经后腹腔等多种入路,应用范围从初期的个别应用到如今的广泛应用,器械设备从传统的腹腔镜到目前的单通道及机器人辅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精细、视野较小,对专科医师的手术技术要求较高,长期来对腹腔镜手术进行不断的探索[2]。本文选择我院60例泌尿外科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泌尿外科中腹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泌尿外科行腹腔镜手术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33-68岁之间,其中包括输尿管结石8例,肾上腺肿物5例,左肾无功能性萎缩2例,肾囊肿24例,肾周脓肿1例,精索静脉曲张20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愈出院。

2 研究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及相关辅助检查报告,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和手术路径,建立气腹,进行手术,其中实施全身麻醉的为5例肾上腺肿物的手术,其余均行硬膜外阻滞麻醉;经腹膜路径的有患者18例,经腹膜后径路的有患者42例。

评估患者整个手术过程的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3 结果

手术成功55例;中转开放手术5例,其原因分别为:1例患者因手术部位显露不满意行开放手术,1例为术中切除肾囊壁过于接近肾实质出现继发性出血难以内科止血行开放手术,1例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术中缝合操作困难。肾上腺手术时间50~160分钟,平均80分钟术中出血2~25ml;单纯性肾切除术手术时间40~90分钟,平均80分钟,术中出血10~30 ml;肾囊肿手术时间30~60分钟/侧,平均45分钟,术中出血5~25 ml;肾周脓肿清除手术时间30-40分钟,术中出血约10ml;精索静脉曲张手术平均时间约30分钟,术中出血约5 ml;术后住院3~8天,平均4天。经后腹腔镜途径患者术后6小时开始进食,经腹腔镜途径患者术后开始进24小时进食,所有患者引流管均于术后1~2天拔除,并下床活动。

4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也得到较好应用,因其诸多优点越来越被泌尿外科医师所青睐,各类型手术中均有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并且在应用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自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应用中解决了经腹腔入路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以后,其在泌尿外科中发挥了极大的效果。腹腔镜手术,要求高效的工作通道、操作空间为前提条件,其手术空间狭小,手术视野较窄,术中相关解剖标志不甚明显,要求手术操作者有较高的娴熟技术。目前最常规的手术方式为令患者健侧卧位,定位于患者腋中线髂嵴上侧2cm,穿刺并切皮,以手指入患者腹膜后并推开腹膜,置入Trocar,并将切口缝合缩小。进行此项操作时,可尽可能减少腹膜及脏器器官损伤,避免相关手术风险。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应用较为广泛,相对于开放手术优势较为明显,对机体的创伤较小,操作方法简单方便,患者能快速恢复,当前在泌尿外科中成为常规掌握的技术。

泌尿外科中腹腔镜手术途径,需根据患者病情,及正常解剖结构考虑以减少创伤、方便操作,且患者耐受程度较高为目的,综合考虑[4]。泌尿系统中的脏器多处于腹膜后,泌尿外科进行的大部分手术位于腹膜后,经腹膜后径路进行手术因其符合泌尿系统各脏器解剖特点,为临床医生及患者较多选用的手术方式。经后腹膜径路,较快进入手术视野,术中分离的组织少,吸入的二氧化碳较少,避免影响腹腔,进而避免了腹腔感染、肠粘连及肿瘤的种植,尤其是手术中的血液、尿液等引流物可聚积并局限在后腹腔利于吸收。但是此种入路方法也有一定的欠缺,如腹膜后手术空间较小,手术中定位手术部位较为困难,花费时间较长,对患者损伤较大。经腹腔入路对患者侵袭性较大,临床选用较少。对于患者有腹膜后手术史、双侧病变同台手术处理以及精索静脉曲张疾病的可作为首选。本组18例经腹腔路径手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损伤。而泌尿系统单侧病变、肾脏及肾周相关手术选取后腹膜路径较为优势,疗效好,且出现并发症较少。进行腹腔镜相关手术前,应行尿路平片及CT等辅助检查进行体表定位,明确病变的相关位置关系,便于术中寻找病变部位快速进行手术。另外,术前插管也是帮助腹腔镜下寻找输尿管的一种方法。

通过腹腔镜进行泌尿外科的各类手术,是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的一项关键的技术,它促进了泌尿外科微创治疗的发展,因其具有能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疗效较高等优点,为临床泌尿外科的发展方向。在近二十年的腹腔镜应用中,部分手术中的应用尚不能达成共识,仍然需要专科医生不断提高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在临床应用中不断探索改进,进一步完善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更加明确其适应症、禁忌症,达到对患者更好的治疗效果。泌尿外科手术中,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径路,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巧,能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疗效较高。

参考文献:

[1] 张国栋,王平.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34):112-113.

[2] 党向阳,王祥林,刘成倍,徐伟.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附186例报告)[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04):356-358.

第6篇:腹部外科手术技巧范文

【关键词】 腹腔镜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y on ovarian benign tumor.Methods The data of 80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operations on ovarian benign tumor(laparoscopic group)in recent 5 year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data of 80 patients undergoing open procedures were randomly contrasted(open group).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and the cost of hospitalization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wo groups(P>0.05).The blood loss,the time of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the number of cases of fever in laparoscopy grou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of open group(P

[Key words] ovarian tumor;laparoscopy;laparotomy

卵巢良性肿瘤的手术以开腹或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为最常用,另外还有超声引导下卵巢囊肿穿刺术[1]、阴式卵巢囊肿剥除术。回顾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5年的临床资料,就最常见的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做对比,腹腔镜手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术前诊断为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术前常规行彩超、CA125、AFP、CEA等检查,腹腔镜组80例,年龄19~51岁,肿瘤直径不大于10 cm。取同期开腹者80例作对照,年龄18~55岁,肿瘤直径不大于10 cm。两组患者年龄、卵巢囊肿大小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

1.2 手术方法 腹腔镜手术采用德国蛇牌电视腹腔镜仪器设备。80例患者均实施全身麻醉。于其下缘纵形切开皮肤长约1 cm,气腹针穿刺诸如二氧化碳气体建立气腹,于脐下切口置入腹腔镜,明确诊断后,于左及右髂前上棘至脐连线中外1/3交接处及下腹部及脐耻间避开血管做第2、第3、第4穿刺孔。根据患者的年龄、肿物类型及大小行囊肿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

1.2.1 卵巢囊肿剥除术 先将卵巢囊肿撬起并固定,双极电凝在其表面电凝一条状口,用剪刀剪开分离。或分别钳夹卵巢皮质上下缘协助撕开,形成一个剥离面后,以卷地毯样钳夹需保留的部分皮质,必要时用剪刀分离。标本放入垃圾袋中取出。创面电凝止血。

1.2.2 附件切除术 对于年龄大或已绝经患者,采用逐渐电凝切断骨盆漏斗韧带,或先用套圈线将卵巢蒂部套扎后,再切断附件。

1.2.3 卵巢冠囊肿剥除术 打开阔韧带剥出囊肿,切口不大,无出血者无须缝合。同期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80例卵巢良性肿瘤。

1.3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后发热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腹腔镜下成功完成80例,其中64例行囊肿剥除术,16例行附件切除术。开腹组80例中,其中59例行囊肿剥除术,21例行附件切除术。

2.2 囊肿性质 本组均为术后病理证实,腹腔镜组80例,其中卵巢单纯囊肿33例,畸胎瘤21例(双侧9例),巧克力囊肿11例(双侧4例),卵巢冠囊肿12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2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1例。取同期开腹者80例,其中畸胎瘤30例(双侧10例),巧克力囊肿24例(双侧13例),卵巢单纯囊肿10例,卵巢冠囊肿11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3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2例。

2.3 手术效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后发热例数均少于开腹组(P

3 讨论

3.1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可行性 腹腔镜手术的特点主要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住院时间短。随着腹腔镜设备和器械的发展,手术技巧的提高,现在治疗卵巢单纯囊肿、良性成熟畸胎瘤、卵巢冠囊肿等妇科良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是首选术式[2]。

3.2 手术前对卵巢肿瘤进行良恶性评估 肿块部分囊感或部分实感常为恶性体征,实质性包块或囊肿形状不规则考虑恶性,实质包块表面光滑为恶性的可能或卵巢纤维瘤,卵巢肿瘤与周围粘连,考虑恶性或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炎性肿瘤[3]。直径

3.3 手术中遇到的问题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腹腔镜检查时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是美国生育协会改良分期的依据,也是最好的治疗途径[5]。而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及成熟畸胎瘤剥除时常易破裂,有引起化学性腹膜炎的可能性。术中改小切口,取出囊内容物,避免污染盆腹腔,而且术中用大量温盐水冲洗腹腔,术后发生化学性腹膜炎者罕见,所以目前腹腔镜治疗巧克力囊肿和畸胎瘤应该是安全的、可行的。腹腔镜下双极电凝止血快捷又安全,尤其配以冲洗,容易找到出血点。若创面大而止血困难时,可对创面进行缝合。

3.4 腹腔镜手术的优点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势必成为常规首选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 汪龙霞,王军燕,张晶.超声指导下介入性治疗155例妇科囊性病变.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1(2):111-112.

2 郎景和.新世纪的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5):289.

3 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27-439.

第7篇:腹部外科手术技巧范文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萎缩性胆囊炎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kills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in the treatment of atrophic cholecystiti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0 patients with atrophic cholecystitis who underwent LC from 2006 to 200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LC succeeded in 37 cases of patients.3 cases were converted to open surgery,including two of them with the unclear anatomy of calot’s triangle,while one case with injured biliary tract.After the surgery,two patients got biliary leakage,but they were cured by intraperitoneal drainage.Conclusion With the experiences of surgery accumulation and improvements in technology,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s feasible to treat atrophic cholecystitis.

【Key words】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atrophic cholecystolithiasis

随着医学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经日趋成熟,成为良性胆囊疾患的主要手术方式,它较传统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开腹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如手术时间短,创伤少,恢复快等[12]。然而萎缩性胆囊炎由于胆囊三角解剖关系模糊,是LC中转开腹或发生出血、肝外胆道损伤等并发症的最主要原因[3]。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进步和术者经验的不断积累,LC治疗萎缩性胆囊炎已成为可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8年LC治疗萎缩性胆囊炎40例,探讨LC治疗萎缩性胆囊炎的技巧,现总结如下。

1 萎缩性胆囊炎的诊断

①反复发作的上腹部钝痛、闷胀痛等症状;②病史长达数年乃至10余年;③右上腹有轻压痛或不适,Murphy征阴性;④B超检查是诊断萎缩性胆囊炎的主要手段,典型表现为胆囊缩小,胆囊壁增厚,胆囊腔变窄或消失,同时伴有典型的增强光团和声影,个别患者仅在相当于胆囊区的位置处探得伴有声影的变形光带;⑤为弥补B超对胆管疾患检出率的不足,也可以适当的选择静脉胆道造影,经皮肝穿胆道造影及CT等检查方法[4]。

2 LC治疗萎缩性胆囊炎的技巧

萎缩性胆囊炎由于胆囊壁增厚,胆囊床正常间隙消失,胆囊粘连致密,胆囊三角显示不清,如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副损伤。因此LC在一定时期内视为禁忌。但随着LC的广泛开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萎缩性胆囊炎已逐渐成为LC的适应证。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上开展腹腔镜下萎缩性胆囊炎切除术是可行的。

2.1 分离粘连

萎缩性胆囊炎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大多为大网膜、十二指肠、横结肠、胃等,分离粘连时应以胆囊为中心,仔细辨认间隙,贴近胆囊分离,分离方法以钳夹、电凝撕脱为主,少量多次,避免大块组织分离。急性期容易出血,可用吸引器边推边吸的方法分离,一方面可以保证视野清晰,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副损伤。分离粘连所致的出血多不严重且可自行停止或用纱布压迫止血[5],当粘连致密,无分离间隙时,要警惕内漏的发生。

2.2 分离胆囊三角

解剖胆囊三角时,一定要尽量靠近胆囊壶腹部切开浆膜。胆囊后三角相对比较安全,不易损伤。如胆囊前三角解剖不清,可先从胆囊后三角开始,前后结合进行分离,反复调整视野和位置,了解三角关系。对于三角区内不明条索状组织,要仔细辨认清楚后再切断,避免损伤右肝管。如胆囊管已呈明显纤维化增厚或近于闭锁,不过分强调太大的游离间隙,与胆囊管粘连的瘢痕组织无须完全剥离,强行分离同样易致肝外胆管损伤。对于胆囊动脉的处理不要“骨骼化”,结扎或夹闭紧靠胆囊,能与胆囊管一并处理的不要强行分离,以免出血[6]。

2.3 胆囊切除

对于萎缩性胆囊炎,一般胆囊三角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如胆囊三角冰冻状粘连无法分离,勉强分离有可能造成肝门血管、胆管损伤,或胆囊萎缩成团块状并深陷入肝脏时,若完整切除胆囊有可能损伤位于胆囊床后方的肝中静脉分支[7],应选择胆囊大部分切除术,从胆囊腔内寻找胆囊管开口的位置,并用丝线镜下8字缝扎胆囊管开口处的黏膜组织,若无法准确判断胆囊管开口位置,可用丝线贯穿缝扎胆囊壶腹部,缝合时须掌握进针深度防止缝到胆总管。若缝合困难则可将明胶海绵填塞入胆囊管开口,将生物蛋白胶1 ml喷涂于明胶海绵上以封闭胆囊管开口,凝固后再加量将三角处完全封闭,以防止它流入胆总管。此法经临床应用证明简单有效,术后无胆漏等并发症发生[8]。胆囊大部分切除术,若处理得当,可以获得胆囊切除术相似的疗效[9]。如果术中发现胆管变异畸形,胆囊动脉异常出血以及萎缩性胆囊炎合并Mirizzi综合征,腹腔镜下处理非常困难,为了手术的安全,应及时中转开腹切除。

2.4 胆囊颈部结石的处理

萎缩性胆囊炎大多有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可在腹腔镜下先确定结石所在部位、大小,结石是否可移动。如结石可推动,可先将结石推入胆囊内,然后分离胆囊周围粘连,显露胆囊颈部,辨认胆总管。壶腹部结石嵌顿时,壶腹部无法抓持,结石嵌顿的壶腹部阻挡电钩或分离钳进入后三角进行分离解剖,同时,三角区结构、胆囊床的层次不清,此时我们先切开胆囊,取净结石。而取出结石后,解剖结构更易辨认,层次更清楚,处理更容易。

2.5 掌握好中转开腹的时机

中转开腹不代表手术失败,它受病变的原因、技术、器械等综合因素的影响[10]。萎缩性胆囊炎多因病程长、反复发作所致,可引起周围不同程度的粘连及解剖变异。我们认为中转开腹指征为:①胆囊周围广泛致密粘连,甚至有内漏形成;②Calot三角粘连致密不可分离,呈冰冻三角;③胆囊管不能确切处理;④可疑胆囊恶变;⑤术中损伤等。本组3例中转开腹,1例为肝总管损伤,2例为冰冻胆囊三角镜下无法解剖分离,中转开腹避免了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2.6 腹腔引流的放置

术后放置腹腔引流,也是防治并发症的主要手段。我们认为萎缩性胆囊炎LC术后应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方面有助于观察有无出血及胆漏,另一方面即使发生胆漏,只要腹腔引流通畅,也多可通过腹腔引流治愈。本组2例术后发生胆漏,因为有畅通的腹腔引流,均在短时间内治愈。

参考文献

[1] 向国安,陈开运,肖方联,等.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伴胆囊积液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6(3):177179.

[2] 黄知果,孙维佳,张阳德.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复杂情况处理的探讨[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4):353355.

[3] 李平,柯重伟,许桂城.萎缩性胆囊炎的腹腔镜切除技术探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6,11(1):5960.

[4] 白山,殷响,张奇兵.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96.

[5] 印慨,郑成竹,柯重伟,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纱布压迫止血法[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3,8(4):247248.

[6] Zhang Y,Wei SD,Li YD,et al.Experience in removing the complicated gallbladder through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Journal of Laparoscopic Surgery,2003,8(3):140141.

[7] 沈柏用,李宏为,陈曼,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中静脉分支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3436.

[8] 刘洪涛,郑成竹,李际辉,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纤维蛋白封闭剂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2):116.

第8篇:腹部外科手术技巧范文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安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因其微创、术野清晰,现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也越来越多的被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安全优势之一在于其放大的清晰术野,那么如何利用这一优势保障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时安全实施,将成为本次回顾分析的重点。本院自2010年2月-2011年10月对36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效果满意,现对治疗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14例,女22例。年龄22~81岁,平均55岁。发病至手术时间1~7 d,平均4.3 d。既往有明确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发作史28例(77.8%)。所有病例均有明确右上腹疼痛,查体右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其中26例有右上腹腹膜刺激征;可触及肿大胆囊20例;巩膜黄染15例;伴发热26例(体温37.8~39.1℃)。术前常规行B超检查,提示胆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壁厚、毛糙,其中26例显示胆囊周围渗液,合并胆囊结石34例,无明确结石2例,胆总管无扩张,胆总管内未见结石。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1.2 术前准备 入院后给予禁食水、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抗感染、解痉对症治疗。同时对伴随疾病进行评估并予相应治疗。

1.3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建立CO2气腹,压力12~15 mm Hg,先行三孔法(于脐部下缘、剑突下及右上腹锁骨中线处分别作10、5、5 mm切口)操作,进腹腔镜探查,有粘连者先分离粘连,胆囊张力较大的予以胆囊减压,手术过程中调整患者,头抬高约30°,身体左倾约20°,显露困难时以四孔法(增加右上腹腋前线5 mm切口)操作。采用吸引器刮吸法,钝性分离胆囊三角。从胆囊壶腹部向胆囊管方向分离,找出二者交界变细部位,分离出胆囊管,明确“三管一壶腹”的关系之后,再处理胆囊管[1]。胆囊上三角分离出胆囊动脉,结扎钉夹闭后切断。在胆囊壁浆膜下电凝加吸引器刮吸分离,顺行切除胆囊。胆囊装入标本袋内经剑突下孔取出。再次检查创面无出血、漏胆后放出CO2,关腹。术毕常规于右肝下放置引流管从右侧戳口处引出,术后使用抗生素3~5 d。术中发现胆囊三角致密的纤维瘢痕,呈“胼胝样”粘连1例、Mirizzi综合征Ⅰ型1例,共2例中转开腹。

2 结果

本组34例LC成功,均为顺行切除胆囊,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55 min。中转开腹手术2例,其中Mirizzi综合征Ⅰ型1例,胆囊三角致密的纤维瘢痕,呈“胼胝样”粘连1例。全组无术后胆漏,术后1~2 d拔除引流管。36例随访3~6个月,无发热、黄疸,B超示无胆总管残余结石等并发症。

3 讨论

3.1 手术时机 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存有争议,但多数认为发病时间72 h之内最佳[2]。在急性发作48~72 h达到水肿高峰,胆囊浆膜下及三角区主要是水肿性改变,粘连相对疏松,LC术较安全。超过72 h,手术难度会因水肿消退、粘连加重而明显增大。本组36例发病时间为1~7 d,其中18例在发病72 h内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0 min,无中转开腹;余18例在发病72 h后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0 min,2例中转开腹。本组结果支持发病时间72 h之内行LC为最佳时机,同时表明发病虽超过72 h,经过仔细、耐心的分离,大部分病例仍可行LC。

3.2 手术的操作技巧及中转开腹 不拘泥于三孔法操作,显露困难时以四孔法(增加右上腹腋前线5 mm切口)操作更为安全;胆囊与大网膜及肠管的疏松粘连,采用吸引器刮吸法分离;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时胆囊壁水肿,胆囊张力高,胆囊底部穿刺减压有利于夹持胆囊;先充分游离胆囊下三角,再游离胆囊上三角,仍采用吸引器刮吸法分离,不强求显露胆总管,遇有末端膨大的管道即为胆囊管;急性胆囊炎行LC操作中,应紧贴胆囊,宁愿损伤胆囊,也忌操作过深[3];如果胆囊局部病变重,胆囊三角纤维化、解剖不清或胆囊窝内剥离困难者,不必苛求完整切除胆囊,可行胆囊大部分切除,以避免损伤胆总管、肝总管或肝脏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残余胆囊黏膜必须电凝破坏[4]。术中发现Mirizzi综合征、胆囊区致密的纤维瘢痕,呈“胼胝样”粘连、可疑副损伤等腹腔镜手术难于处理时,应及时中转开腹。本组按上述操作技巧手术,经术后证实无胆道损伤发生。

3.3 胆囊的取出和术后引流管的放置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时胆囊壁炎症严重,可呈坏疽样改变,取胆囊时戳口易被污染。将胆囊放置于标本袋内,从剑突下戳口取出,这样既可减少戳口被污染的机会,又可避免胆囊结石漏出于腹腔内。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术后放置引流管是保障术后顺利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它不仅引流炎性渗液,减少腹腔脓肿及膈下感染的机会,还可以观察术后有无出血或胆漏,以便及时处理[5-7]。本组均采用标本取出袋取出胆囊,常规放置引流管,无切口感染病例,无腹腔残余感染病例。

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正确掌握操作技巧、及时的中转开腹,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时是能够安全实施的。

参考文献

[1] 张勇智,骆成玉,杨齐,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168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7,7(7): 678-679.

[2] Siddiqui T, MacDonald A, Chong P S, et al. Early versus delayed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for acute cholecystitis: ameta 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Am J Surg, 2008, 195(1): 40-47.

[3] 杨峻峰,李平军,胡伟,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158例临床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5,6(2):129-130.

[4] 邵天松,武冀湘,梁杰雄,等. 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9):821-823.

[5] 钟华,张宗明,宿砚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252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6, 14(14): 1433-1436.

[6] 魏晓平,刁畅,田大广,等.腹腔镜治疗结石嵌顿性胆囊炎96例临床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 2008, 16(2): 112-113.

第9篇:腹部外科手术技巧范文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胆囊颈管结石;腹腔镜

[中图分类号] R57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b)-0192-0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胆囊结石作为最常见的胆囊良性疾病,首选LC治疗;但胆囊颈管结石作为胆囊结石的特殊类型,易伴发急、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导致Calot三角区粘连致密、解剖变异或不清,增加了LC的难度,易引起胆管损伤、胆漏、大出血和结石残留等并发症。本院2005年1月~2013年6月用LC治疗胆囊颈管结石136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6例,男54例,女82例,年龄22~78岁,平均43.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明确胆囊单发或多发结石,其中96例胆囊结石患者术前即明确存在胆囊颈管结石,其余40例胆囊结石患者系术中发现胆囊颈管有结石。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右上腹疼痛,其中伴右肩背部放射痛98例,发热32例;均有右上腹或剑突下压痛,伴反跳痛73例,Murphy征阳性43例,无皮肤巩膜黄染。病程2 d~20年。

1.3 辅助检查

术前均行B超检查,其中46例同时行CT检查,所有患者术前均明确胆囊单发或多发结石,其中术前即发现有胆囊颈管结石96例。胆总管均正常。

1.4 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患者取头高脚低左倾,常规三孔或四孔法。首先探查胆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及Calot三角的解剖关系;钝性分离胆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对于壁厚张力高牵引钳抓持困难的胆囊,先于胆囊底部用电凝钩截孔放出部分胆汁减压,显露并解剖Calot三角;先钝性分离胆囊后三角浆膜,再切开胆囊前三角浆膜,辨明“三管一壶腹”的结构[1]。完整解剖出胆囊颈管部后,根据胆囊管有无膨大增粗,胆囊张力情况及钳夹胆囊管时的感觉判断胆囊颈管部有无结石,发现术前未曾明确的胆囊颈管结石40例。根据术中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结石处理方法:①应用分离钳由胆囊管和肝总管汇合部向胆囊侧推挤结石使之松动进入胆囊内后,按常规用钛夹处理胆囊管;②若结石嵌顿推挤失败,可于结石远端纵形切开胆囊颈管直接取出结石后再用钛夹夹闭胆囊管;③对于胆囊管粗大扩张者,取出结石后常规经胆囊管行胆管造影,排除胆囊管和胆总管残留结石后,用阶梯施夹法、大号Hem-O-Lok或丝线结扎法处理胆囊管;④若Calot三角区呈“冰冻样”粘连,经精细解剖仍不能清晰辨认“三管一壶腹”结构,继续镜下操作有可能致胆管损伤时,应果断中转开腹手术。切除胆囊后,酌情于Winslow孔放置腹腔引流管。

2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有胆囊颈管结石,其中B超、CT检查发现96例(70.6%),术中探查发现40例(29.4%)。胆囊颈管结石嵌顿致急性胆囊炎89例(65.4%),慢性胆囊炎41例(30.1%),胆囊萎缩6例(4.4%)。125例(91.9%)顺利完成LC,11例(8.1%)中转开腹手术。中转开腹手术原因:Calot三角区粘连致密、解剖结构变异或不清6例,术中出血较多视野不清3例,胆囊十二指肠内瘘2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58例(42.6%)。11例中转开腹患者术后病程7~14 d,均治愈出院。术后发生胆漏6例(4.4%),其中5例发生于2005~2010年,6例患者均经通畅引流、预防感染等保守治疗2~4周后痊愈出院。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胆囊颈管延续于胆囊壶腹部,汇于肝总管,胆囊颈管细而短,其内有一个连续的5~12个半月形螺旋襞,故位于胆囊颈管的结石有别于普通胆囊结石的临床特点,胆囊颈管结石多较细小,但易致结石嵌顿[2]。常并发急性胆囊炎,胆囊积脓,甚至胆囊坏疽穿孔,部分患者因症状反复发作引起慢性胆囊炎,Calot三角区呈“冰冻样”致密粘连,严重者可压迫肝总管形成Mirizzi综合征、胆囊萎缩和胆肠内瘘,增加了LC手术的难度,早期曾被列为LC的相对禁忌证[3]。随着腹腔镜器械的改进、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手术经验的积累,现大部分胆囊颈管结石均能顺利完成LC,近年来中转开腹率逐渐下降,国外报道发生率为5%~10%[4],本组为8.1%。

3.2 胆囊颈管结石的诊断

大部分胆囊颈管结石术前可经B超或CT检查明确诊断,但是由于此类患者胆囊内常含多发结石,特检科医师常满足于胆囊多发结石的诊断,而遗漏了嵌顿于胆囊颈管的细小结石。本组有40例于术中探查时才发现胆囊颈管有结石嵌顿。所以术中对胆囊颈管的探查甚为重要,也是减少结石残留、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如发现下列情况应高度怀疑有胆囊颈管部结石的存在[5]:①胆囊张力高,减压胆囊时引出白色胆汁;②胆囊管节段性局限性膨大或增粗;③用分离钳轻轻钳夹胆囊颈管部可有硬质感或异物感。

3.3 手术时机的选择

胆囊颈管结石易嵌顿引起急性炎症,造成胆囊壁水肿、坏疽、穿孔或周围组织的粘连。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有利于提高LC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①对于急性发作,B超或CT检查明确胆囊颈管结石者,应在72 h内行LC,因为此时胆囊及Calot三角区组织炎症以水肿渗出为主,粘连较疏松,解剖结构尚较清晰,行LC成功率较高;②对于病程>72 h者,胆囊及Calot三角区组织水肿严重,粘连致密,严重者可致胆囊坏疽、穿孔并形成胆肠内瘘,此时行LC手术难度较高,并发症明显增多,应谨慎选择LC。

3.4 手术技巧

对于有胆囊颈管结石嵌顿致急性胆囊炎,胆囊肿大,张力高,胆囊壁厚,钳夹固定困难者。可先行胆囊减压,胆囊减压后便于抓持固定显露Calot三角,同时结石松动后易向胆囊体底部移动,增加了Calot三角间隙,有利于Calot三角的解剖。解剖Calot三角时应以结石为标志进行分离,辨明“三管一壶腹”的结构,清楚地解剖出胆囊颈管部。对于嵌顿于胆囊颈管部的结石可根据结石的大小、数量、嵌顿部位程度、与肝总管胆总管的关系分别处理。结石嵌顿于胆囊管多为直径0.3~0.5 cm的小结石[6]。①结石嵌顿处距胆总管>0.5 cm者,可直接于结石近端上钛夹夹闭胆囊管切除胆囊。②结石嵌顿处距胆总管

总之,胆囊颈管结石患者具有特定的临床特点,行LC手术难度较大,但只要合理应用手术技巧,行LC还是安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Cooperman plications:creative solutions i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difficult cases & creative solutions[M].St.Louis:Quality Medical Publishing,1992:92-95.

[2] 裘法祖.腹部外科临床解剖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3-185.

[3] 黄志强.黄志强胆道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08.

[4] Livingston EH,Rege RV.Anationwide study of conversion from laparoscopic to open cholecystectomy[J].Am J Surg,2004,188(3):205-211.

[5] 唐湘莲,蒋平,李利义,等.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管结石76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2):152-153.

[6] 罗建强,黄顺荣,李辛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alot三角的处理[J].中国内镜杂志,2000,6(2):55-56.

[7] 黄志强.腹腔镜外科时代的胆管损伤问题[J].肝胆外科杂志,1998,6(2):65-66.

[8] 牟一平,许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预防[J].肝胆外科杂志,2012,5(20):3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