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烧抽搐急救的正确方法范文

高烧抽搐急救的正确方法精选(九篇)

高烧抽搐急救的正确方法

第1篇:高烧抽搐急救的正确方法范文

我院地处陇南山区,马桑籽中毒每年均有发生。现将2003年5月~2006年5月收治的26例马桑籽中毒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集中在夏季5月,均为农村儿童,男18例、女8例,年龄7~11岁,平均年龄9岁,据粗略估计:食15克的8人,30克左右16人,50~60克2人。发病时间,食后1小时起病者22人,3小时后发病者4人,治疗结果:25例痊愈,平均住院3天,死亡1例,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并发脑水肿,死于急性呼吸衰竭。

2 主要症状及体症

26例均有倦怠、乏力、腹胀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暗红色混有马桑果肉汁及籽的液体,16例抽搐,其中阵发性者10例,每次持续几十秒到2~3分钟不等,8例为严重频繁抽搐,抽搐时面色苍白,唇、趾、发钳,2例无抽搐,2例昏迷,6例神志恍惚,体温正常,10例低热,6例心率>100次/分,2例

3 治疗方法

26例入院后均经洗胃,(温开水)止痉、输液、静滴vc及时对症治疗,对脑水肿,急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者,采取了综合抢救措施。

4 讨论

中毒机理:马桑为马桑科灌木,其根、茎、叶、果实、籽均有毒,主要有毒成分为马桑毒素,羟基马桑毒素,氢化马桑毒素,其毒理及作用与印防已毒相似,毒性作用为兴奋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植物神经系统,并增强脊髓反射。马桑果成熟季节于四月底,其肉质味甜,小儿喜吃,食后半小时至三小时内发病。本病根据以下几点可以做出诊断:

4.1 本病具有严格的季节性,发生于4月底至5月中上旬,马桑果成熟季节。

4.2 有采摘进食马桑果实的历史。

4.3 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暗红色液体。其中混有马桑果肉质及籽。

4.4 突发的惊厥,昏迷,而无明显的发烧,闹膜刺激症等。

5 治疗体会与教训

及时正确的洗胃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凡进食马桑果均应进行及时洗胃,对频繁呕吐或昏迷者也不例外,胃管的前端应有多孔,抽尽胃内容物后,再灌入液体,灌液量应与抽出量大致相等。洗胃应该洗出液清亮,无马桑木果籽为止。②洗胃应在注射镇静剂之后进行,以免插胃管等操作时诱发和加重抽搐,对昏迷患者插胃管应细致,避免误入器官,防止洗出物被吸入肺内。③宜尽早使用镇静剂,对已惊厥者,使用首次剂量要足,达到迅速止惊的目的。

第2篇:高烧抽搐急救的正确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儿患者 临床救治 惊厥 高热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138-02

高热惊厥为儿科的一种常见急症,多发生人群为6个月―5岁幼儿[1]。有资料统计,在所有的临床小儿惊厥中,发生高热惊厥的约为三分之一。高热惊厥经治疗可以达到理想效果,但由于部分病例会经常的反复发作而会造成儿童的脑神经损害,而引起幼儿的智力发育速度下降,对儿童今后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所以,根据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自身情况给予及时、有效的临床救治,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12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救治治疗,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12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经确诊,均符合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经确定未患有其他中枢性疾病,以及已排除发生电解质紊乱等其他原因。性别比例:男童89例,女童37例,2.41:1;年龄结构:年龄最小的7个月,最大的5岁,3岁以下的114例,占总病例90.47%,3岁到5岁12例,占总病例9.52%。

1.2 临床症状 24小时内发病次数:抽搐1次的80例,占总病例63.49%,抽搐多于2次的46例,占总病例的36.51%;温度最高的40.2℃,最低的38.3℃,40℃以上的患儿30例,占总病例23.81%,39℃-40℃的患儿70例,占总病例55.56%,39℃以下的患儿26例,占总病例20.63%。患儿均发热数小时后突然出现抽搐,主要体征为不同程度的头向后仰、失去意识、眼球斜视(或者上翻)、面部和四肢产生强直性痉挛,所有病例中惊厥持续时间小于5分钟的92例,占总病例73.01%,5-10分钟29例,占总病例的23.01%,时间大于10分钟的5例,占总病例数的3.97%。经脑电图检查发现,126例患儿中惊厥时间超出5分钟以上脑电图的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有10 例,占总病例的7.93%出现癫痫波形,而惊厥时间较短的患儿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

1.3 病因 12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患儿中在发生惊厥前都有明显的感染症状,发生上呼吸道感染92例,占总病例73.01%;发生肺炎25例,占总病例19.84%;发生流行性腮腺炎9例,占总病例7.14%。

1.4 治疗方法 126例患儿均根据个体自身情况进行退热、抗惊厥、吸氧等急救措施。首先务必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在惊厥发作时,在第一时间马上解开患儿衣领,使患儿保持侧卧位或者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发生由于呕吐物的误吸或者舌后坠而发生窒息,如有痰多的现象发生可及时进行吸痰处理,务必使患儿呼吸顺畅。救治必须迅速控制小儿的惊厥,因为如果反复的发生惊厥会导致小儿脑细胞的损伤,所以使患儿在最短的时间内减轻和停止抽搐是救治的关键,所以要及时按患儿自身情况正确、足量的使用镇静剂进行镇静处理,其中106名患儿给予葡萄糖液加安定静脉注射,每次0.05-0.1mg/Kg,5分钟内症状消失,效果明显。但由于安定有抑制呼吸和心跳及降低血压的副作用,所以应注意儿童的一次最大量决不能超过10mg,婴儿不能超过3mg,严格控制使用量。另20例患儿采取水合氯醛灌肠处理,每次40-50mg/Kg,5到10分钟内症状消失,止惊明显不如安定,但副作用比较小。同时进行给予吸氧气治疗,防止由于缺氧而造成患儿的脑损伤,需要时可采用ATP和辅酶A同时治疗[2]。惊厥控制好后进行鲁米那口服,3-5mg/Kg每次,每天2到3次,直至患儿体温恢复正常范围,预防惊厥复发。同时进行其他降温治疗,例如酒精擦拭腋窝手心脚心等处,用凉毛巾等敷额头等方法,密切关心患儿体温变化[3]。在治疗惊厥的同时进行寻找病因的治疗对其发生的感染进行更有针对的治疗,积极控制病情,防治发展和复发。

2 结果 经本院治疗126例患儿均康复出院,跟踪随访50例,其中5例患儿在患病前智力发育一切正常,但发生高热惊厥后,出现智力下降。有3例患儿较同龄孩子语言发育缓慢。这8例出现发育异常的孩子,经回院进行高压氧治疗后,均有比较明显的改善。

3 讨论

3.1 高热惊厥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有资料认为该病与幼儿神经髓腔的发育不完善有关,这次选取的126例患儿年龄在3周岁以下的占90.47%。此外,任何的颅外感染所导致的突发性高烧,均可造成小儿的惊厥,所以,感染性高热也为医学界普遍认可的导致婴幼儿惊厥的主要原因,它并不是大脑发炎,是由于幼儿的大脑皮层下的中枢神经普遍兴奋性比较高,由于皮层发育还够不成熟,所以当遇到一些很强的刺激时,例如体温的骤然升高等,就会使大脑皮层对皮层下神经不能很好的控制,而引起神经细胞的暂时性紊乱[4]。

3.2 高热惊厥与儿童发烧的温度也有直接的关系,本文选用的126例病例中温度最高的40.2℃,最低的38.3℃,40℃以上的患儿30例,占总病例23.81%,39℃-40℃的患儿70例,占总病例55.56%,39℃以下的患儿26例,占总病例20.63%。临床表明,体温越高发生惊厥的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所以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救治上采取一切手段,尽快降低患儿的体温。

3.3 对儿童的脑神经伤害程度与惊厥的发生持续时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所有病例中惊厥持续时间小于5分钟的92例,占总病例73.01%,5-10分钟29例,占总病例的23.01%,时间大于十分钟的5例,占总病例数的3.97%。126例患儿中惊厥时间超出5分钟以上的在进行脑电图检查时,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而惊厥时间较短的患儿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

3.4 在进行治疗上,首先注意控制惊厥,维持患儿正常呼吸,尽快降低患儿体温,随之寻找发热的根本原因,对症治疗,每一个关键点都要尤为注意,不可忽视[5]。

参考文献

[1] 周月琴,社区救治小儿高热惊厥38例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4): 58-58.

[2] 刘宏阁,小儿高热惊厥9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师,2009,46(24):240,246-246.

[3]冯玉琴,新生儿惊厥急救58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9-87.

第3篇:高烧抽搐急救的正确方法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后惊厥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8年 1月~ 2 0 1 1年 12月本院 65例小儿烧伤惊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儿,经过正确处理创面,镇静、吸氧、降温、脱水、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措施后,惊厥缓解,患儿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均治愈出院。结论高热、低钠血症、脑水肿、低钙血症是小儿烧伤后发生惊厥的主要因素,也是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烧伤 惊厥

惊厥是大脑功能失常的严重临床表现。[1]是烧伤科小儿常见急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且年龄愈小愈多见。[1]其发病原因多,发病较急,若处理不当,严重危及患儿生命,因此必须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争分夺秒地抢救,以挽救患儿生命。本文就烧伤患儿发生惊厥的原因、特点及防治分析如下。 

1 临床资料

1.1本组65例患儿均来自于我院20081月~2011 12月年住院患者,其中男48例,女17例,年龄最大6岁,最小0.5岁,平均年龄1.4岁;致伤面积最大25%,最小4%,深度:浅Ⅱ.27人次,深Ⅱ.32人次,Ⅲ.12人次。全部病例按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制定的小儿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其中轻度9例,中度43例,重度10例,特重3例;入院时间从伤后30分钟至伤后二十小时不等;惊厥发生的时间为伤后10小时~5天,惊厥持续时间为30秒~4分钟不等。

1.2惊厥原因及例数:(1)高热致惊厥43例;占本组67%,为小儿烧伤后惊厥的首要原因。(2)低钠致惊厥8例;(血钠值低于120mmol/L)(3)低钙血症引起惊厥9例;(4)脑缺氧、脑水肿4例;(5)中毒性脑病1例;

2、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2.1主要临床表现为:抽搐,双目向上凝视、意识丧失,肢体强直性痉挛,口吐白沫。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

2.2诊断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观察惊厥的具体表现(全身或局部、强直性或阵挛性)。(2)迅速全面的体格检查,询问有无抽搐史。(3)抽搐时有无其他并发症,如呕吐、出血、紫绀与呼吸困难、停止后有无昏迷等现象(6)此外还需要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已明确病因。

3、 治疗

患者入院后,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惊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3.1止痉:因为惊厥发作时十分危急,必须立即止痉。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1针刺或指压合谷、内关、涌泉、人中等穴位,进行强刺激,并且留针捻转。昏迷着加百会,高热者加十宣穴放血。

3.1.2药物止痉:可以用一种药物或者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苯巴比妥那8—10mg/(kg.次),肌注;安定0.3mg/(kg.次),肌注或静脉注射,6—8小时重复一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次 [2]注意首次剂量要足,最好静注,如有困难,可选择直肠给药[3]。亦可用复方氯丙嗪1~2mg/kg肌注,1%水合氯醛0.5ml/kg保留灌肠,鲁米那钠肌注均有较好效果。止惊后用冬眠合剂[冬眠灵、非那根各1mg/(kg次)]。经上述处理未完全止惊或再次发作可选用苯巴比妥钠5~8mg/(kg?次)肌注 [2]。2.5%硫喷妥钠10—15mg/(kg.次)加生理盐水稀释成1%或2.5%溶液静脉注射,最大量不超过300mg此药物止痉作用强,抑制呼吸作用明显,需谨慎使用。

3.2 窒息的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领,取平卧位,头侧一边,清洁口腔,吸氧,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

3.3 惊厥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止容易引起脑缺氧缺血,引起脑水肿。除给氧以外,必要时可给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g/kg.次),也可以用速尿20mg脱水治疗。[1]

3.4休克的防治伤后 72h以内入院的患儿予补液扩容 ,总量为 :第 1个 24h 2ml/kg,第 2个 24h减为 1/2,第 3个24h减为 1/4,晶体比例为 1∶1,晶体选用乳酸钠林格液,胶体选用血浆,每日水分补充量为 100ml/kg,同时给予抗生素静脉抗感染。

3.5病因的治疗:病因的治疗是控制惊厥的根本措施。积极地加强创面换药处理,彻底引流,防止创面感染,及早消灭创面,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预防继发上呼吸道感染。

3.6其他治疗:减少刺激,保持安静;禁用暴力防止四肢骨折发生;不能进食者用鼻饲法补充营养。给予快速有效的降温,包括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冰敷、温水擦浴等,争取体温保持在38.5℃以下。

4、结果 患儿经使用镇静剂、吸氧、降温、脱水、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护理后,惊厥在1min内控制的有48例,在2~3min内控制的有11例, 3~4min内控制的有6例,惊厥缓解后患儿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65例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1年无再发惊厥、无脑部后遗症。

5、讨论

5.1因为小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神经细胞分化不完全,大脑功能倾向于扩散和冷化,因此小儿烧伤后容易引起惊厥。休克期高热惊厥,多由于应激反应,致使机体散热功能降低,发生高热[4]。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应从伤后开始。烧伤后渗出期患儿会因机体创伤反应性体温升高,但一般在38℃左右,重度烧伤患儿可达39℃,经物理降温、补充血容量、保持尿量,体温一般可保持在37℃~38℃。此期关键是预防休克,及时降温,保持尿量排除体内毒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加强换药保持创面清洁,静滴或外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发生。

5.2进入回吸收期后由于组织间隙内大量水分回收到血管内,创面毒素、细菌可大量吸收入血,机体除因大量毒素造成反应性体温升高,亦可能发生暴发性败血症引起发热。故回吸收早期更应特别加强创面处理、局部外用及静脉应用抗生素加强抗感染、保持尿量排出毒素,及时酒精擦浴或冰敷防止体温过高。

5.3烧伤后期治疗主要加强创面处理及抗感染治疗,避免创面感染及创面脓毒症的发生。患儿的体温超过38℃可口服安定[0.2~0.5mg/(kg次)],如8h后仍有发热可再次服用,最大剂量每 次不能超过10mg,可有效预防高热惊厥。

5.4低钠惊厥的防治 烧伤后引起低钠惊厥的机制可能为:低钠血症可使细胞外水分向细胞内移动,导致一过性脑水肿,由此诱发惊厥。高热及惊厥又可以引起脑组织缺氧,发生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烧伤后由于钠泵机能障碍而引起细胞内Na + 含量显著增加,细胞外钠量减少,导致低钠血症。[5]此外,发热及惊厥使脑缺氧刺激压力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回收水分增加,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Na + 浓度下降可降低惊厥阈值,这可能是同一热病中惊厥再发的诱因之一。因此,对于严重烧伤休克患儿,要注意补钠和脱水的辨证关系,发现血钠降低时应及时补充钠盐,在快速液体复苏后又要注意适当脱水,边脱边补,这样可减少无热惊厥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宗城,烧伤治疗学,第3版,p403-404

[2]田泽芳,刘泽怀.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治问题探讨.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0(7):669-670.

[3]林朝阳.安定直肠给药在小儿惊厥时的作用.FJ Medical Journal,2000,22(6):121.

[4]杨乐姝,景学安.高热惊厥患儿血钠值的临床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1991,29(2):109.

第4篇:高烧抽搐急救的正确方法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  病例资料

1994 年10 月至1997 年10 月住院患者11 例,男10 例,女1 例。年龄37~73 岁,平均55 岁。CCU 病房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 例,分别于住院后第1~30 日内首次突发心室纤颤,其中1 例间隔3h 后再次发生室颤,1 例在3 天内3 次发生室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 例,于住院后第3 日再发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意识丧失、全身抽搐。垂体瘤切除术后第2 日在脑外科监护室突发心室纤颤1 例。另1 例为内分泌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突发室颤。

1. 2  除颤方式

采用德国生产的HELLIGE SCP - 193 型除颤器,非同步除颤方式。电极板表面包覆二层纱布,以备用生理盐水为导电介质,按仪器推荐的电极位置放置电极板,除颤放电能量为300~360 焦耳。

1. 3  除颤实施

值班护士从监护仪发现患者发生室颤后,首先叩击患者心前区2~3 次,心律不能转复时,在1~3min 内护士独立实施电复律术。本科室以外的2 例为值班护士接到求助电除颤的电话后,携除颤器速往,在室颤发生后3~4min 内完成电除颤。除颤分别由主管护师实施4 次,护师实施5 次,高年资护士实施3 次,工作3 年的年轻护士实施2 次。

2  结 果

本组11 例患者14 次除颤,均一次除颤成功,即刻恢复窦性心律,全部病例未出现皮肤烧伤等并发症。3 例患者痊愈出院。另8 例患者由于原发病严重,于除颤后2~6 日死亡。

3  体 会

3. 1  护士除颤意义重要

心性猝死者90 %为室颤所致。据文献报道,如果能在发生室颤4 分钟内完成除颤,存活率可达52 % ,迟于4 分钟完成除颤者,存活率仅为4 %。[2 ] 除颤成功的关键在于争分夺秒,争取在发生室颤后1~4 分钟内即完成除颤,越快越好。而且每次除颤应采用较大的电能量,通常为300~400 焦耳。自本世纪七十年代建立CCU(包括ICU) 以来,通过持续心电监测,及时发现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及早地发现部分心室纤颤的预警心律,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处理,对抢救成功具有极重要意义。护士实施紧急电除颤,为抢救生命争取了时间,为医生进行后续处理创造了条件。在紧急情况下,值班护士单独完成电除颤是必要的。

3. 2  及早识别心电异常

CCU 病房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心电图技术和知识,识别室颤的警告性心律失常,如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室性早搏频率增多,多形性多源性室性早搏、成对室早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Q - T间期延长等,尤其是出现室性早搏R on T 现象。当发现上述警告性心律失常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除颤及抢救准备。

3. 3  准确判断室颤发生

CCU 病房值班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监视着患者的心电图和其他生命体征,能最早最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当突发心室纤颤时,心脏有效机械收缩骤停,血液循环中断,脑供血停止,立即出现意识丧失,全身抽搐,呼吸微弱或喘息样呼吸以致呼吸停止,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全身紫绀,瞳孔散大,神经反射消失。心电图正常QRS 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快速极不均匀的颤动波。即使是无心电监护的条件下,患者一旦出现上述表现,首先应考虑为室颤发生。

3. 4  技术熟练,果断实施

平时要保证除颤器各部件完好,保持预充电状态,人人熟练掌握除颤器使用方法,反复模拟练习,保证在紧急情况下使用除颤器准确无误。本科CCU 病室白昼均为双班制,发现室颤后,由1 名护士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另1 名护士迅速果断地进行电除颤。本科CCU 病室9 例患者12 次护士单独除颤均在室颤发生后1~3min 内完成,一次成功。并成功地完成了科间2 例紧急电复律。

3. 5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监护病房面对高危住院患者,该群体病情危重且变化快,抢救和处理突发事件的任务繁重。要求CCU 护士在具备优秀的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同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并通报值班医生。切不可慌张,不知所措。作者体会到,即便是业务素质很好的护士,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也可能技术不到位,操作不准确,影响抢救成功率。因此,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心理素质的提高,要强化急救意识,使其懂得分秒必争的意义;在平时进行心理适应性训练,非紧急电复律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最好场合;反复模拟操作训练,强化操作过程,是护士建立自信心的一条重要方法。只有经过反复强化训练,排除心理障碍,在紧急情况下手拿除颤器才会心不慌手不抖。因而,重视护士心理素质培养,特别是重视年轻护士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心性猝死等紧急突发事件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第5篇:高烧抽搐急救的正确方法范文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是由细菌外毒素引发的以局部和全身性肌强直、痉挛和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多见于各种创伤和战伤,如锈钉、木刺伤和污秽的擦伤,也可发生于烧伤、冻伤、新生儿脐带残端感染、产后感染、动物咬伤等。我院于2011年10月26日收治了1例重型破伤风患者,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最终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因"黑色素瘤术后1年,复发8月,喉紧4天"于2011年10月26日入住我院普外科,诊断为:1、黑色素瘤转移?2、破伤风?入院后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查及行黑色素瘤切除术, 10月28日,患者诉咽喉部疼痛,说话及吞咽困难,不能张口经我科会诊后以“破伤风”转入我科。转入时患者神志清楚,精神较差,频繁发作阵发性抽搐,痰多。查体:生命体征尚平稳,苦笑面容,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四肢肌张力增高。立即予以一级护理、吸氧、吸痰,并予以抗感染(青霉素等)、镇静(安定等)、化痰及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10月30日,患者频繁发作全身阵发性抽搐,心率快,痰多,喉头痉挛,双肺闻及较多啰音,并出现高热,T在39.1-39.6℃之间波动。遵医嘱立即行气管切开术和持续心电监护、冰袋冰帽物理降温、导尿等处理,同时继续以吸氧、吸痰、镇静、抗感染、化痰、补液等对症治疗。11月8日患者抽搐逐渐缓解,停用镇静药物治疗。11月16日,患者未再抽搐、肺部感染好转,拔除气管插管。11月22日患者一般情况可,可起床活动,偶有咳嗽,痰量少,大小便正常,予以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

2.1.1 患者应安置一室,专人护理。病室温度15~20℃,相对湿度60%左右,床旁配备抢救车、气管切开包、吸痰器、氧气、呼吸机等抢救药品、物品。

2.1.2 病室内保持安静,室内光线均匀、柔和,避免强光、噪声等不良因素刺激。护士一定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使用器具无噪音。减少家属探视,各项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在使用镇静药物30分钟之后,避免不必要的操作。

2.2 用药护理:按医嘱准确、及时使用TAT、镇静解痉药、肌松剂、抗生素(如:常应用青霉素,可抑制破伤风杆菌,又能控制其他需氧菌感染。)、降温药等,观察并记录用药后的效果[1]。为控制和解除痉挛,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的轻重使用镇静药物,如:安定、力月西等。这类药物有抑制呼吸作用,需注意观察神志、瞳孔、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并密切观察病人抽搐情况。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的护理

破伤风患者抽搐频繁发作时,可发生喉肌、呼吸肌痉挛,痰液堵塞气道,而致窒息死亡,应尽早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是预防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抢救重症破伤风成功关键之一。其护理如下:

2.3.1 切口换药 在应用镇静药物控制抽搐后换药1~2次/日,换药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加重痉挛、抽搐。

2.3.2 气道湿化 气管切口处敷盖庆大盐水浸湿的无菌纱布,并保持其湿润。气道内每间隔1~2小时滴入湿化液(庆大+糜蛋白酶+生理盐水)3~5ml,每天总量不超过250ml。雾化吸入每4小时一次。以防止分泌物粘稠,痰不能被吸出,造成堵管。

2.3.3 吸痰 吸痰时吸痰管应在无负压状态下插入气管内(10~12cm),应边提边吸边旋转退管,切忌动作粗暴,以免引起抽搐。吸痰时动作轻柔,按需吸痰,如痰液粘稠,可先往气道内滴入湿化液3~5ml,待病人吸数次后或雾化后再吸。如果一次吸痰不净,应先退管,吸氧后再吸,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以防造成低氧血症。注意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并根据痰液药敏结果遵医嘱用药,防止肺部感染。

2.3.4 严格无菌操作 吸痰管使用应一次一根,用无菌镊子夹取,吸痰管口腔气道要分开,若合用应先气道后口腔,储痰罐每班更换浸泡液,气管套管先用1%过氧乙酸浸泡10分钟,再高压灭菌消毒,每日更换一次。注意观察气管套管是否固定,管腔是否被分泌物或结痂阻塞,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2.4 加强营养 重症破伤风患者由于反复抽搐、出汗,能量消耗大,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进食和吞咽困难,易导致营养不良和体液不足,在抽搐间歇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发生呛咳、误吸。对症状严重不能进食者,可在镇静药物控制痉挛下或气管切开术后,置胃管进行鼻饲或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2.5 发热的护理 破伤风患者易引起伤口混合感染和肺部感染,从而引起发热甚至高热,在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同时,配合物理降温,如头戴冰帽,颈部、大血管处冰敷或使用降温毯,尽量避免酒精浴、温水浴,以免引起或加重抽搐。

2.6 加强基础护理

2.6.1 为防止病人口腔感染,及时为病人做好口腔护理,2次/d,动作轻柔避免伤及患者口腔黏膜,擦洗完毕后在口唇涂液状石蜡。

2.6.2 患者频繁的肌肉抽搐,产生大量的汗液和分泌物,加之长时间卧床,易发生褥疮,因此严格执行每2 h翻身、拍背一次,按摩骨骼隆突处。密切观察皮肤颜色的变化;保持床整干燥,如有污渍及时更换。

2.6.3 患者使用大量侵入性操作,如气管切开、导尿、静脉输液等,易并发感染。因此,要严格各项无菌操作。保持气管切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切口敷料污染后及时更换。会用0.5%碘伏擦拭2次/d,用呋喃西林溶液膀胱冲洗1次/d,定期夹管排尿,遵医嘱留取尿标本检查,预防感染。

2.7 管道护理 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避免打折或脱落。如保持输液通畅,在每次抽搐发作后应检查静脉管道,防止因抽搐引起的输液管堵塞或脱落而影响治疗。

2.8 加强观察:①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生命体征、尿量等变化,加强心肺功能的监护,警惕并发症发生。②详细记录抽搐发作的症状、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等,注意痉挛发作前的征兆,以便及时调整药量,控制痉挛发作。③准确记录患者每天液体出入量,保证水电解质平衡。

2.9 局部伤口的护理:对局部的伤口,在控制痉挛的情况下进行彻底的清创术,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局部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完全敞开,并充分引流。

3 保护病人,防止意外损伤

①病人发生抽搐时,应用合适的牙垫防止舌咬伤。②使用带护栏的病床,必要时加用约束带固定病人,防止痉挛发作时坠床或自我伤害。③关节部位放置软垫保护,防止肌腱断裂或骨折。

3.1 严格消毒程序[2]:破伤风杆菌具有传染性,应严格执行接触隔离措施,防止播散。护理人员接触病人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和手套,身体有伤口者不能参与护理。所有器械及敷料均须专用,最好使用一次性物品,用后的敷料及病人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废物处理,室内用移动式空气消毒器消毒每2次/日,每次30-60分钟,床头柜、床、地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拖洗,每日1次。病人衣物、生活用品等经消毒液浸泡后使用,排泄物消毒处理后排放。

3.2 重视心理护理

破伤风发病急、病情重、病程长,病人大多数不了解此病,且本病引起的肌肉痉挛使病人极为痛苦,加之气管切开后的不适和监护病房的孤独与寂寞,患者非常焦虑和恐惧,我们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重视心理护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破伤风的发病原因、治疗要求,使其对本病有所了解,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安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树立完全康复的信心。同时要积极与家属沟通,使其为患者提供更高的社会支持。

3.3 健康教育及预防方法

避免创伤;普及新法接生;正确而及时地处理伤口。未受伤时可预防性接种破伤风类毒素(自动免疫)。受伤后预防性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 )1500U(1ml ,被动免疫),注射前要先做过敏试验;或注射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它也是一种破伤风抗毒素,无血清反应,不需要做过敏试验。

4 小结

由于患者病情凶险,预后难以预测,因此入院后医护人员及时与患者的家属沟通,使其对疾病预后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通过对该病人认真、细致、恰当的护理,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抢救治疗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第6篇:高烧抽搐急救的正确方法范文

触电后的损伤程度可分重、中、轻三型。重者可因电流通过心脏引起心室颤动,造成心跳骤停或电流通过呼吸肌引起肌肉强直收缩造成呼吸停止;损伤中等者可出现血压下降、抽搐、尖叫、心律不齐、休克等症。同时,电灼伤时,局部组织呈焦黄或炭化,肌肉凝固等变化。触电一瞬间,人体肌肉强烈收缩使身体突然弹离电源,从高处跌下,可并发颅脑伤、胸部伤、内脏破裂、脱臼和四肢骨折等。小张属于损伤轻者,仅有头昏、心悸、软弱、局部发麻等现象,加上未婚妻小瞿采取了正确的处理方法,才使这场事故有惊无险。

触电现场急救三步骤

触电的危害如此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又应该怎么做呢?

有人计算,如果从触电算起,5分钟内赶到现场抢救, 则抢救成功率可达60%,超过15分钟才抢救,则多数触电者死亡。因此,触电的现场抢救必须做到迅速、就地、准确、坚持。

家庭急救第一步是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如干木棒、竹杆挑开电线。除非已经脱离接触,否则千万不能去拉触电者,否则会引火烧身造成自己也触电。

第二步是保护触电者,防止跌落。

第三步是对触电者进行检查和处理,检查或恢复心跳、呼吸是急救的首要任务,若心跳呼吸停止的要立即做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有骨折的进行临时固定,有出血或局部烧伤的应进行止血和包扎术。对损伤较轻者,尽量给予精神安慰,并让其喝些糖开水或浓茶。

对触电者应尽量将其移至通风干燥处仰卧,松开衣领、裤带,畅通呼吸道。

对遭遇雷击者应尽快将其移至避雨处,擦干伤员身上的雨水,若发现心跳呼吸已停止,先进行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

在现场急救同时,立即向当地“120”急救中心呼救,并将急救“接力棒”及时传递给急救医生。

一旦发生高压电线落地引起触电事故时,应派人看守,不让人或车靠近现场,因为离电线10~15米范围内仍带电,救护者贸然进入该圈子内很易触电(见下图)。应通知电工或供电部门处理电线后再救人。

什么是触电

触电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有时候,在我们觉得安全的情况下,仍然会发生意外,那么,触电的机理又是怎么一回事?

人体本身就是良好的导电体,电流通过人体就可造成触电。触电对人体损害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电压、电流强度、电流种类等因素。电压越高,穿透皮肤的能力越强,对人体的损害就越大,如0.02~0.025安培的电流可使人肌肉抽筋,0.05安培可使人感到呼吸困难,0.1安培的电流则可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交流电对人的危害是直流电的3倍。另外,触电时间越长,对人的危害就越重。

雷击是触电的另一种类型。雷击时电压极高,约为1~10亿伏特,雷电形成的瞬间电流可达20~25万安培。闪电时产生的巨大热量使其周围空气的体积突然膨胀,从而产生巨大的雷声。可见,如此高的电压、电流、热量,对人体的危害要比一般的触电严重得多。

预防触电三招

其实,触电的很多情况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应学一点有关电的知识,以防患于未然。

首先,家庭人员应正确用电。在更换熔断丝、拆修电器或移动电器设备时必须切断电源,不要冒险带电操作。使用电吹风、电熨斗、电炉等家用电器时,人不能离开。电器设备冒烟或闻到异味时,应迅速切断电源并及时检修。

其次,牢记安全用电。购买合格电器产品,接地用电器具的金属外壳要做到接地保护,不随意将三眼插座改成两眼插座,不用湿手湿布擦带电的灯头、开关的插座等。电视机室外天线安装应牢固可靠,注意接地。

第7篇:高烧抽搐急救的正确方法范文

[关键词]烧伤;小儿;护理

由于小儿各系统脏器功能发育不完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低,以及对液体丢失的耐受性差,烧伤后患儿创面大量血浆渗出与电解质丢失,使小儿烧伤伤情严重、复杂、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和观察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本组集多年来工作经验,在2006年,采用小儿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法,让患儿离开家人、隔离治疗、进行整体护理,治疗了236例小儿烧伤病例,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006年共收治小儿烧伤236例,男性182例,女性52例,年龄最小的6个月,最大10岁,平均4.6±2.3岁,诊断标准按三度四分法,面积判断按新九分法。烧伤面积6%~76%TBSA,平均16.5±5.4。Ⅲ0.1%~10%TBSA,平均0.7±0.21。其中小于10%TBSA占75例,10%~20%TBSA占92例。20%~30%TBSA占38例。大于30%TBSA占31例。伤后入院时间:1h~8d,平均4.8h±1.9h。烧伤原因:热水(液)烫伤150例,火焰烧伤69例,电烧伤13例,酸碱烧伤4例,其中有头面部烧伤患儿占89例,合并吸入性损伤者占15例。并发应激性溃疡5例,高热、抽搐36例,心跳呼吸骤停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2护理干预重点和方法

患儿离开父母和家庭亲人,进入烧伤隔离室治疗后,一切医疗护理和日常生活,全部由医护人员完成。在住院期间我们重点干预的有:

2.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予氧气吸入,特别注意头面部烧伤或有吸入性损伤的患儿,严密观察呼吸功能,监测血氧变化,床边备吸引器及气管切开包,及时进行气管切开或插管,保证气道畅通无阻。

2.2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保障有效静脉输液。由于体液损失,循环血量不足,表浅静脉塌陷,穿刺难,宜选择颈外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等粗大血管,以确保液体及时输入。采用苏州碧园厂家生产的24G静脉套管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此法操作简单,穿刺速度快、易固定、好维持,可持续7d,且管径粗,能迅速达到补充血容量的目的。

2.3严格遵循输液原则,合理控制输液速度,确保有效抗休克治疗。以“先晶后胶”“先快后慢”“晶胶交叉”补充为原则。按我国烧伤休克期补液的计算常用公式:第一个24h补液总量(ml)=Ⅱ、Ⅲ度烧伤面积×体重(kg)+生理需要量。其中K值婴幼儿为2.0,儿童为1.8,生理需要量儿童为每公斤体重80ml,婴幼儿为每公斤体重100ml,第二个24h补液总量为第一个24h计算量的一半加上生理需要量[1]。关键是伤后第一个8h应尽可能补足,一般补给总量的1/2。晶体与胶体的比例一般为2:1。后16h补入其余的一半。输液过程保质保量,均匀输入,按生命体征变化,尿量情况,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2.4认真监测患儿的神志、心率、尿量、呼吸、循环[2],优质做好休克期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神态变化和精神神经系统的改变。随时掌握病情变化。认真监测生命体征,每30min或1h测定、记录一次。注意保暖和预防体温过高,以测肛温为宜,当体温超过39℃,及时物理或药物降温,防止高热惊厥、抽搐。小儿烧伤后常出现脉搏细速无力,可达140~200次/min,摸触困难,以听心率为准。呼吸节律不整,可达30~60次/min。护士应注意呼吸频率、节律、肢端及口唇色泽变化,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防止肺水肿、脑水肿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尿量能较好地反映组织血液灌注情况。注意观察尿液颜色、性质、数量。根据尿量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尿量维持在1.5ml/h.kg,婴儿应达10ml/h,儿童达20ml/h。小儿连续每小时尿量如少于每公斤体重1ml,即可定为少尿[4]。

2.5做好创面护理,减轻疼痛刺激,减少休克因素。患儿进入隔离病房后,调节室温在30℃~32℃,湿度40%~50%,注意保暖,约束四肢,保持适宜,保证创面干洁,加强眼、耳、鼻及口腔护理。对于环形创面,防止受压过久,加重病情,每2~4h轻柔翻身一次,进行创面换药处理。

2.6搞好营养护理,保障肠道喂养,合理静脉营养。由于烧伤打击,液体丢失,免疫低下,菌群移位和内分泌变化影响,常导致超高代谢和负氮平衡,易并发感染,加重病情。因此,住院期间的肠道喂养十分重要。早期胃肠道喂养,可防止肠道细菌或毒素移位,阻止分解代谢,利于患儿康复。可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米汤、牛奶、果汁等,少量多餐,同时还可防止急性胃扩张、食物返流等并发症。适应后应逐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注意耐心、细致、温暖、亲切喂食。同时注意积极进行静脉营养,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静脉营养并发症。

2.7优化心理护理,培育亲人情感,建立健康心理。患儿离开亲人,进入隔离病房,不免产生陌生和恐惧心理,护士要多和患儿沟通培养感情,经常赞扬、鼓励、讲故事、说笑话,关心患儿,给患儿亲切的笑容,创面疼痛时给予安慰,分散其注意力,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在换药打针的治疗过程中要分散其注意力,避免白大褂“刺激”。此外,病房内要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负面影响,保证小儿后期心理上的健康发育[5],使患儿感到温暖、幸福,建立健康心理。

2.8防止交叉感染。隔离治疗期间谢绝探视,室内工作人员也应适当限制。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换清洁鞋,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病房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两次,床旁桌、地面均用消毒液擦洗,病床上接触物品皆为消毒用品,污染潮湿后及时更换。

3护理干预有效评估指标

3.1病情平稳,休克期过渡快,并发症少。

3.2患儿安静,不哭不闹,精神状况好。

3.3食欲随病情好转增加,大、小便逐日正常。

3.4创面成痂好,炎症反应轻,愈合快。

3.5治愈率高,死亡率低,住院时间缩短。

3.6出院时无心理障碍,体重增加。

4结果

通过积极的住院期护理干预,有重点、有措施、有条不紊的护理,治愈209例,治愈率88.6%,平均住院13.6d±4.1d。2例死亡,1例死于全身侵袭性感染脓毒血症,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草药外敷引起),25例因家庭经济困难,好转出院。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讨论

由于小儿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未臻完善。烧伤后2~4h即可发生严重烧伤休克,是造成小儿烧伤死亡的重要因素。及时有效的抗休克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认为休克期护理干预是救治成功的基本保障,是有效方法之一。良好的护理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缩短病程。

本组病例,经过护理干预,脱离亲人,隔离治疗,心理护理,患儿均能安静,平稳渡过休克期,尤其在病情观察方面,做到了及时准确,有效地防治了并发症,处理了意外事件,如4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例,除1例因侵袭性感染严重,虽然骤停后5min心跳恢复,但10min后再次停跳死亡,其余3例均抢救成功。皆因发现及时,措施得力的结果。

在抗休克输液上,由于有护理干预,及时观察、监测生命体征,血氧尿量等方面变化,取得准确数据,及时调控输液数量和速度,保证了匀速补液,避免了忽快忽慢的无效输液。使休克期能平稳、较快渡过,减少和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济时,周一平,周和平.小儿烧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97-98.

[2]宇城,江仕良,周一平,主编.实用烧伤外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4-218.

[3]伍萍.小儿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护理体会[J].河南医药信息,2002,10(3):63.

第8篇:高烧抽搐急救的正确方法范文

“妈妈,你怎么才回来?我也是病人啊!”

这是一个普通的深夜。吉林省通化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乔淑萍刚刚入睡,床头的电话忽然急促地响起,是医院值班室打来的,一个叫宫宪坤的孩子患脑膜炎,频繁抽搐病情危重,需要她立刻去医院会诊。

这时已是深夜,窗外下着大雪,依偎在她身旁的儿子此刻正在发烧,儿子那通红的小脸和干裂的嘴唇都在提醒她:爱人出差在外,孩子身边不能没有人照料。一边是患有脑瘫此时又在发烧的儿子,一边是危在旦夕的患儿,矛盾的心情紧紧地揪着她。瞬间的犹豫之后,她抱着“儿子短时间内不会醒来”的侥幸心理推开了家门。

当乔淑萍带领医护人员在同死神争夺患儿的生命时,她没有想到,儿子飞飞此时正从睡梦中醒来。小家伙摇摇晃晃地站起来,不知费了多大力气打开了房门,光着小脚丫走到楼梯上,抓住栏杆,迎着凛冽的寒风哭喊着妈妈,声音显得恐惧而无助……孩子的哭声惊醒了邻居孙姨一家,他们把孩子抱回屋,经百般哄劝才安顿他重新睡下。然而经过这一番折腾,飞飞烧得更厉害了。

这一夜,乔淑萍从死神手里夺回了患儿的生命。当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飞飞张开干裂的嘴唇,虚弱地说了声:“妈妈,你怎么才回来?我也是病人啊!”这一声,让身为母亲的乔淑萍泪如雨下;这一声,让她的内心里充满了深深的歉疚和自责……

乔淑萍是白求恩医科大学儿科专业的高材生,1984年毕业后回到通化做了一名儿科医生。不久,她收获了美好的爱情,并很快踏入婚姻殿堂。她的丈夫叫李存军,常年在外从事地质勘探工作。婚后不久,乔淑萍怀孕了。

一天,疗区里送来一名服毒的中学生,患者情绪激动,乱抓乱踢,乔淑萍瞅准时机,抓紧对他实行抢救措施时,不料患者一脚踢在她肚子上,她感到腹部一阵剧痛,险些跌倒在地。不久,她因此而不幸流产了。此后几年间,她一直没有怀孕。

转眼间乔淑萍31岁了。这一年,她在全家人的期盼中再次怀孕,几个月后她早产生下了儿子飞飞。可是不久,身为医生的她敏感地发现,儿子的运动功能发育迟缓,自主动作困难,时常出现异常的姿势反射。经过同行们会诊,确认小飞飞患有脑瘫。脑瘫是目前世界医学尚未攻克的疑难疾病,治疗难度很大,康复的希望微乎其微。

“孩子,就是这位乔阿姨,救了你的命!”

乔淑萍的家离医院很远,也很偏僻,30几个平方米的简易居民楼一住就是17年。每当她深夜出诊,在漆黑的胡同里行走总是提心吊胆。一天夜里,她接到急诊电话,出生仅11天的患儿陈岩松已濒临死亡。乔淑萍闻讯,背上挎包匆匆下楼。没走多远,一个歹徒突然从后面窜出来,一把抢走了她的挎包,吓得她双腿发软。但一想到那个命悬一线的小岩松,她来不及等出租车,迈开大步便向着医院的方向一路飞奔。

小岩松来自农村,家境贫困,他是妈妈怀孕第7胎才活下来的孩子,前6个孩子都因早产而死。由于早产,小岩松生下来时不足两公斤,呼吸十分虚弱,刚一出生便感染肺炎并引发视网膜出血。当乔淑萍赶到医院的时候,患儿家长已经准备放弃治疗。乔淑萍的眼泪含在眼眶,夭折了6个孩子才迎来这个小生命啊,怎么能轻言放弃?她一边指挥医护人员采取急救措施,一边劝说患儿家长留下来治疗。

那天晚上,她忙到凌晨一点多,直到小岩松呼吸平稳了,才回到家中。然而疲倦的她刚刚合眼,就被电话铃声再次惊醒:小岩松的呼吸心跳又出现异常!乔淑萍从床上跳起来,迅速赶到医院。经过一天一夜的奋力抢救,小岩松终于转危为安。

小岩松的父母抚摸着孩子,不禁流下了眼泪,他们拿出50元钱哽咽着请求乔淑萍收下。望着这位父亲破旧的衣衫和脚上满是泥土的胶皮靴子,望着他那粗糙的手中的50元钱,乔淑萍的心颤抖了,她知道这位父亲是诚心诚意的,自己的拒绝会伤了他的心。从医这些年,乔淑萍从未收过红包,但这次她收下了,她转身跑到医院财会处,为小岩松续交了住院费。

作为医生,当目睹了太多患者的痛苦或无钱治病的凄凉景象后,往往会变得无奈和麻木。但乔淑萍不行,从医20余年,她的感情依然脆弱,为可怜的患者落泪的事情屡屡发生。

那天早晨,疗区里送来了一个不断抽搐的小女孩玲玲。小玲玲家住柳河县农村,年仅7岁,因父母离异与年长几岁的哥哥相依为命。突然抽搐的小玲玲被送到医院时,已经瞳孔散大,奄奄一息。乔淑萍迅速检查,立即确诊为病毒性脑炎,在无人交住院费的情况下,乔淑萍以个人名义担保,立即投入全力抢救。他们抢救了4天4夜,小玲玲才从昏迷中醒来。

这4天4夜,乔淑萍和医护人员轮流守护在小玲玲病床前。看到小玲玲穿着简单破旧,乔淑萍感到心酸难过,她从家里拿来一些衣物给小玲玲换上,还亲手缝制了尿布铺在小玲玲身下。当小玲玲的父亲闻讯赶到医院,看到女儿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已明显好转时,不由得热泪盈眶。他为了自己的失职而哭,更为了乔淑萍医生那一腔母性的柔情而哭。

乔淑萍经常对科里的同志说,我们干的虽然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可我们手上攥着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的医疗水平高一些,患者的痛苦就会少一些,看病的钱就可以节省一些。乔淑萍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是全院自费订阅医学杂志最多的医生,她积攒的学习笔记,比桌子还要高。她先后在《中华儿科杂志》等医学杂志上20多篇,并多次参加国内儿科学术年会,成为儿科学科带头人。

乔淑萍刻苦钻研的精神加上丰富的临床经验,使她对一些危重疾病的判断能力不断增强。一个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的12岁女孩,之前被另一家医院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乔淑萍看了症状,判断是酮症酸中毒,要求马上检测血糖、尿糖等生理指标。这种疾病在儿科并不多见。化验报告很快出来了,事实证明乔淑萍的判断完全正确,抢救措施及时有效。当孩子康复出院时,患儿家长拉着乔淑萍的手感动得泣不成声。

1999年5月,一个出生仅28天的婴儿在一家医院被诊断为脑出血,两天后患儿全身浮肿,病情越来越重,医生以败血症向患儿家长下达了病危通知。家长决定带孩子去长春治疗,途中,有人建议他们找乔淑萍看看,于是掉转车头来到人民医院。乔淑萍详细询问了病史,判断不是脑出血,全身浮肿是因在短时间内输液过多造成的。做CT检查,证实了乔淑萍的判断,乔淑萍果断提出停止输液。隔日上午,患儿病情明显好转,4天后康复出院。

做儿科医生22年,乔淑萍究竟治疗了多少患儿,她自己也说不清。走在街上,常常会遇到她不认识的人对身边带的孩子说:“孩子,就是这位乔阿姨救了你的命!”在公交车上,常常会有不熟悉的乘客争着为她让座或买票。2005年夏天,一个手捧鲜花的小男孩来到乔淑萍的办公室,跟在孩子身后的母亲告诉乔淑萍:“乔主任,10年前,是你把我儿子救活的。今天,是他10岁的生日,我专程领他来看望你,是想让孩子永远记住你的恩情……”

“我一定要健康地活下去,苦难阻挡不了我做一名好医生!”

2002年7月,就在乔淑萍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厄运再次把她推上了生命的绝壁――她患上了子宫内膜癌!而且已是中晚期!

7月10日,当她独自取回化验单后,她没有声张,上午,她照常带着笑容去查房;下午,她又去参加了医院的职称考评会。这一天,乔淑萍没有让任何一个人从她脸上读到意外的信号。

晚上回到家里,在夜深人静辗转难眠的时候,乔淑萍再也无法控制自己,她哭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晨,面对刚刚升起的太阳,乔淑萍洗去泪痕,仍然以轻松的微笑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临去北京治疗前,乔淑萍没有将实情告诉70高龄、多病缠身的妈妈,不能也不敢让儿子知道。走的那天,乔淑萍久久地凝视着爸爸妈妈,久久地抱着儿子舍不得松开,在她转身离去的那一瞬,眼泪顷刻间夺眶而出。乔淑萍不敢回头,匆匆关上了房门。

化疗中,那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难受、恶心、呕吐、乏力、周身疼痛、白细胞下降等诸多不良反应,使乔淑萍多次以为自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是在丈夫的不断鼓励和精心照料下,乔淑萍变得更加顽强了。为了能早日恢复健康,乔淑萍每天都拖着沉重的身体,戴着假发出去散步。没有力气打她喜欢的羽毛球,就练习毛笔字。这期间,她还阅读了大量的医学著作,并撰写文章发表在院报上。

漫长的7个月后,全部治疗结束,乔淑萍以凯旋的心情回到了她日思夜想的家乡通化。

医院领导嘱咐乔淑萍好好休息,至少半年以后才能上班,可是乔淑萍仅仅在家休息了一个月便回到了她的同事和患者们中间。

上班第一天,儿科新来6名住院患儿,乔淑萍逐一为每个孩子诊断,拿出治疗方案。中午,因一名肠梗阻患儿的急诊,又占去了整个午休时间。夜里11点30分,乔淑萍在睡梦中被电话铃声惊醒,外科需要会诊,她勉强支撑起虚弱的身体,赶到了医院。凌晨三点她回到家里,丈夫劝她休息半天,可是第二天上午,她又准时出现在病房开始进行例行查房。护士长崔华发现,乔淑萍脸色发灰,假发下面渗出一层汗水,拿听诊器的手苍白得看不到一丝血色。

不久,非典又开始肆虐,吉林省是疫区,乔淑萍身体还没有恢复正常,免疫力低下,任何外界的感染都可能要了她的命。医院领导劝她回家休息,她非但不听,反而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坚持亲自出门诊,直接接触发热病人……同事们从乔淑萍那坚毅的目光中看出,她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即使死也要死在工作岗位上的决绝!

幸运的是,乔淑萍一路走过来了。在她及家人的不懈努力下,儿子飞飞快乐地成长着。乔淑萍以自身的经历影响儿子,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教育儿子,使儿子拥有了自信和坚强,拥有了直面人生苦难的生活态度。深沉的母爱不但使一个脑瘫孩子顽强地站立起来,而且还在有关领导的关怀下,走进了通化市佟江小学的课堂。

第9篇:高烧抽搐急救的正确方法范文

真相:在主要营养成分上,水牛奶的总干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的总和)要高于一般牛奶,乳糖含量和总矿物质含量均与一般牛奶差不多。但也就是仅此而已了。水牛奶的营养价值并非优于人奶―奶中的蛋白质可分为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大类,前者较难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后者易于被消化和吸收。人奶中乳清蛋白的比例远高于水牛奶,因此更适合婴幼儿饮用。此外,对婴幼儿大脑发育至关重要的乳糖,水牛奶中的含量也要远低于人奶。目前,尚无任何科学证据说明水牛奶和美容、抗衰老、抑制肿瘤有任何关系。由于水牛奶脂肪含量是一般牛奶的两倍,因此根本就不可能有减肥的功效。

结论:水牛奶的营养成分确实比一般牛奶高(价格也高),但最适合婴幼儿的永远是母乳。至于美容养颜、抗衰老、抑制肿瘤之类的说法,则完全是商家宣传的噱头。

睡觉抽搐说明身体机能差

流言:睡觉时抽搐是大脑以为身体快要死亡了,所以发送一个脉冲,表明身体机能不好。

真相:肌抽跃是一种急速的肌肉不自主地抽动。在情况较为严重时,肌抽跃症是一种会影响人正常生活的躯体病症,但生理性肌抽跃与身体健康与否基本没有关系。人在睡觉时经常会发生两种生理性肌抽跃――入睡抽搐,以及疲劳或紧张时出现的肌肉颤搐。入睡抽动是指人在即将入睡时,突然全身肌肉不自主地抽动。在此过程中,往往还伴随自由坠落感甚至是模糊的梦境,并可能导致惊醒。研究认为,在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时,网状激活系统负责控制心跳减慢、体温下降、呼吸变缓这一转换过程,而入睡抽动可能仅仅是网状激活系统出错时产生的一种副作用。

另一种解释是:肌肉彻底放松时,大脑会基于应激反应模式以为我们在自由坠落。出于保护自身的需要,大脑会指挥本已放松的肌肉突然收紧,导致入睡抽动。而非快速眼动睡眠第二阶段出现的睡眠锭则可能会导致肌肉颤搐。研究发现,睡眠锭的出现有助于将新信息与现有知识进行整合,这也为“抽搐睡眠学习”假设提供支持。另外,睡眠锭可以帮助我们安睡。哈佛大学医学院睡眠医学系的一项研究表明,脑电波中睡眠锭出现的频率越多,个体抵御外界干扰保持睡眠的能力越强,相应的睡眠质量也越好。

结论:流言终结。睡眠中的抽搐是人体的正常反应,它可能起着帮助睡眠的作用,甚至和学习有关。

地铁安检设备对人体有害

流言:在北京、上海、深圳的地铁进行了多年安检之后,突然传出所有X射线安检机都未经环保部门许可的消息,人们担心“X射线安检机会损害环境和人体健康”。

真相:根据深圳市环保部门对地铁X射线安检机进行的专项检查,深圳地铁的280台X射线安检机都没有发现超剂量的辐射泄漏。经检测,安检机出入口两端的辐射量都在0.15~0.3毫西弗之间,与宇宙本底辐射处于同一水平,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之所以很多人担心X射线安检机对健康造成损害,是把X射线之类的电磁辐射与放射性物质造成的辐射混淆在了一起。当放射性粉尘沾染到人体后,会继续发生放射性衰变,在衰变过程中会发出各种射线,就好像X射线安检机发出的X射线不经屏蔽、直接照射到了我们身上一样。

结论:X射线安检机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尽管如此,孕妇等有特殊情况的人员仍然应该避免接触。

飞机越大越安全

流言:经常坐飞机的人普遍认为飞机越大越安全。这个观念甚至影响着人们买机票时的决定―选择空客A380这样的巨无霸。

真相:飞机大小所影响的主要是舒适性,而不是安全性。首先,支线客机(小飞机)的设计原理与干线客机(大飞机)一样,在研发、制造、质量控制等方面采用的标准与干线飞机也完全相同,投入运营前适航的标准要求也一样。其次,对于同一家航空公司的客机来说,无论体积大小,所采用的安全保障和管理体系都是相同的。

客机的一次飞行大体可以分为8个阶段,通常容易出现危险的是起飞和着陆阶段。对于不同的机型而言,其中7个阶段的操作程序和其相对的外界环境都没有差别,惟一不同的只有巡航时的高度:通常干线飞机的巡航高度在1万米以上,而支线客机的巡航高度在9000米左右。在大多数航线所覆盖的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在10000~12000米以下。也就是说,支线客机是在对流层中飞行,而干线客机则是在平流层中飞行。由于平流层中的大气相对于对流层稳定得多,所以乘坐大飞机的乘客会感觉颠簸较少,而乘坐小飞机中的乘客遇到的颠簸会较多――这也是导致人们产生“飞机越大越安全”这个想法的关键原因。

结论:不存在飞机大小决定安全的情况。只不过乘坐大飞机会更加舒适。

数码相机不能空运

流言:在一部由柯达公司的视频中Legend 3D总裁Rob Hummel声称,“高空中强烈的伽马射线会损坏数码相机的传感器,所以数码相机只能海运或陆运。”

真相:在你看到这篇文章的同时,国际太空站里的航天员正肆无忌惮地使用着数码单反相机,他们那里的各种宇宙射线辐射强度可是要比地球的大气层里高得多。为了研究太空中的射线对卫星上的摄像头CMOS传感器的影响,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院曾经在2002年进行过一项实验,将若干块CMOS传感器在室温下以不同强度的伽马射线照射7天,随后检查CMOS拍摄的全黑照片。发表在《半导体材料与技术》杂志上的实验结果显示,当伽马射线强度在0.6千格雷以下时,传感器几乎不受任何影响。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问题科学委员会曾经对环境辐射进行过研究,提及飞机乘客受到的年辐射计量平均只有3毫西弗,换算成伽马射线辐射量约为3毫格雷。另一方面,受到5格雷辐射的人通常会在两周内死亡,这意味着在伽马射线损坏你包里的相机传感器之前,你早就没机会用到它了。

结论:流言终结。大气层中的辐射强度不会损坏数码相机的传感器,这种言论更可能是柯达公司为了挽救正在垂死挣扎的胶片产业而使出的手段。

生吃泥鳅养生

流言:被吹捧为“养生教母”的马悦凌在自著的《不生病的智慧》一书中称,生吃泥鳅能去肝火,百益无一害。

真相:寄生虫极易通过淡水鱼传播给人类。像泥鳅这类的淡水鱼吞食螺肉后,蚴虫便会进入鱼体,并在鱼的肌肉组织内沉积下来。人如果生食被感染的泥鳅,这些蚴虫就会进入人体的消化道,继而进入胆道和肝脏,在那里长期定居并发育为成虫,轻者会造成发烧头痛、四肢无力等身体不适的症状,重则引起黄疸、胆管结石、肝炎甚至肝硬化和胆管癌。马悦凌曾传授经验,“泥鳅买回来以后,在清水里多养几天就能去除寄生虫。”这纯粹是毫无根据的臆想。寄生虫的蚴虫定居在泥鳅的肌肉组织内,就算在清水里养到泥鳅自然老死,这些小家伙也绝不会从安乐窝里主动跑出来送死。

结论:流言终结。生吃泥鳅不但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还会增加感染寄生虫的风险。不少“养生大师”的“养生秘方”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电脑病毒能导致核电站自毁

流言:Stuxnet蠕虫电脑病毒能够导致核电站自毁甚至控制核武器发射,最终毁灭整个世界。

真相:在Stuxnet蠕虫病毒诞生前,大多数攻击普通电脑的病毒并不会对世界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即使一些经济学家幻想过全球的银行被同时攻陷,导致世界经济体系彻底崩溃的状况,这似乎也不至于带来世界的末日。不过Stuxnet改变了这一切,作为世界上首个专门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编写的破坏性病毒,它能够利用西门子SIMATIC WinCC系统若干漏洞攻击各种工业设施和基础设施,其中也包括了核设施和军事设施在内。而且这不是停留在可能性阶段,而是实实在在已经发生。去年,Stuxnet曾攻击伊朗布什尔核电站。而就在今年11月,美国一家水厂的水泵也因为遭到Stuxnet的攻击而“罢工”。

结论:虽然类似Stuxnet这样的工控病毒尚不具备控制核武器发射这样的主动攻击能力,但是Stuxnet已经证明了它具有破坏基础设施的能力。

地震时躲进“生命三角”

流言:地震来时要到桌子、冰箱、沙发旁蹲下,如果建筑物倒塌,靠近它们的地方会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生命三角”。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