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范文

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精选(九篇)

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

第1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范文

【关键词】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症状;合理用药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78-02

咳嗽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咽喉、鼻腔处出现炎症而引起的,经临床检查发现,大多数咳嗽持久不愈患儿均由于药物使用不合理导致的[1]。因此,合理用药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的关键所在。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患者,给予不同的药物方案进行治疗,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10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儿中,男23例,女27例,患者年龄为2月至12岁,平均4.2岁;咳嗽时间(6.3±2.2)d。对照组50例患儿中,男25例,女25例,患者年龄为3月至11岁,平均3.8岁;咳嗽时间(6.5±2.4)d。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咳痰、咽痛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①对照组: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阿奇霉素,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来使用,并控制用药剂量。②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抗生素(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孟鲁司特钠使用剂量,2至4岁患儿每次用量为4mg,5至12岁患儿每次用量5mg,每天服用1次,疗程2d,阿奇霉素疗程为3d。

1.3观察指标对患者治疗后咳嗽、咳痰症状、气道反应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①日间咳嗽、夜间咳嗽评分标准。0分:未出现任何咳嗽症状;1分:出现间断性的咳嗽症状,但不会对患者工作、生活造成影响;2分:出现经常性咳嗽症状,但无任何不适感,不会对患者工作、生活造成影响;3分:咳嗽较为剧烈且频繁,对患者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②咳痰评分标准。0分:未出现任何咳嗽症状;1分:咳痰量较少,总量在10至15ml间;2分咳痰总量在10至50ml间;3分咳痰总量大于50ml。③气道反应分为5个等级,0级、1级、2级、3级、4级。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由统计软件SPSS17.0来处理,计数资料由均值标准差(χ±s)来表示,计量资料则以t来检验,组间对比以χ2来检验,P

2结果

2.1咳嗽、咳痰症状观察组治疗前日间咳嗽(2.5±0.8)、夜间咳嗽(1.8±0.4)、咳痰症状(1.7±0.3);治疗后日间咳嗽(0.4±0.1)、夜间咳嗽(0.3±0.1)、咳痰症状(0.2±0.1)。对照组治疗前日间咳嗽(2.7±0.5)、夜间咳嗽(1.7±0.6)、咳痰症状(1.3±0.8);治疗后日间咳嗽(2.1±0.2)、夜间咳嗽(1.4±0.5)、咳痰症状(0.8±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咳痰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气道反应观察组治疗后气道反应等级:0级45例,1级5例;2级0例,3级0例,4例0例;对照组治疗后气道反应等级:0级24例,1级20例;2级3例,3级2例,4例1例;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气道反应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3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1例便秘、1例腹泻、1例口干、1例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患者3例便秘、2例腹泻、2例口干、2例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咳嗽属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有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有25%左右在感染后会出现咳嗽症状,特别在感冒流行季节,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发生率较高[2]。

临床研究表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患儿气道黏膜处的上皮组织受到严重破坏,而黏膜下方的神经末梢也被充分暴露,在各种刺激性物质影响下,其敏感性不断增高,或者由于气道炎症加重导致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后,气道常常会出现短暂性的高反应现象[3]。同时,大多数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都是受到病毒感染而引发的,而少数则因细菌感染或者支原体感染而引发,病毒性感染与气道存在高反应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持久不愈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主张用抗生素,如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但是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使细菌耐药性有所增强,患者病情加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急性发作期后,诱发咳嗽症状病原体基本清除,所以不用再给予抗生素继续治疗,关键是对患儿气道存在的高反应症状进行处理。本文给予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患者孟鲁司特钠联合抗生素(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并取得显著性效果。孟鲁司特钠属于一种特异性的受体拮抗剂,能够对白三烯和受体间结合而引发的炎症起道一定的一致作用,使得炎症介质量大大减少,血管通透性有所下降,气道存在的高反应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总之,孟鲁司特钠联合抗生素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咳嗽症状,同时有效缓解患儿气道高反应现象,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的理想药物方案。

参考文献

[1]付杰伟.上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7(07):86-87.

第2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范文

[关键词]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澳特斯;复方福尔可定。服溶液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09)01-0046-02

咳嗽、咳痰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及主诉,其刺激性干咳、夜间阵发性咳嗽的症状不但给患儿带来很大的痛苦,也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我科应用澳特斯治疗伴有阵咳的ARI患儿,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9例ARI患儿于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感染性喉炎等)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每种疾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有刺激性干咳、夜间阵发性咳嗽、咳痰不畅等临床表现。根据患儿就诊时间,按单双日顺序随机分为口服澳特斯的观察组和口服复方甘草合剂的对照组。观察组64例,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1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33例;对照组65例,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5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3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诊断及治疗前呼吸道症状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年龄6岁;同时使用其他止咳化痰药;同时使用其他中枢镇咳及镇静药;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病、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患儿,肝肾功能不全、重度支气管哮喘、重型支气管炎、肺炎患儿。

1.2 治疗方法 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商品名:澳特斯)由香港澳美制药厂生产(医药产品注册号:H20040003;进口准许证号:TPl2003001)。治疗方法:在相同的基础治疗条件下,观察组口服澳特斯:2岁以下2.5 ml/次,2~6岁5 ml/次,3~4次/d;对照组口服复方甘草合剂:每次每岁1ml,3次/d。基本治疗包括根据不同的病情给予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以及吸氧、止喘、雾化吸入、补液等对症治疗。每天把咳嗽症状及咳痰难易程度改善的评分记录在设计好的表格上,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进行呼吸道症状评分与有效率及病程的评价,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1.3 症状评分标准 参照新药(西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予以评分。(1)咳嗽:无咳嗽为0分,轻度咳嗽(间断咳嗽,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睡眠)为1分,中度咳嗽(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为2分,重度咳嗽(昼夜咳嗽频繁或阵咳,影响工作和睡眠)为3分。(2)咳痰难易程度:无痰为0分,轻度咳痰(痰较易咳出)为1分,中度咳痰(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为2分,重度咳痰(痰很难咳出)为3分。

1.4 疗效评估标准 显效:症状由3分转为1分或由2分转为0分;好转:症状由2分转为1分或由1分转为0分;无效:症状无好转或症状加重。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病例数x100%。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有效率比较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第1天、第3天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咳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咳痰难易程度评分及病程长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后第1天、第3天两组治疗咳嗽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咳痰的有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胃肠不适现象5例,对照组出现9例,考虑系因胃肠道反应或患儿服药依从性不好引起。观察组出现轻度嗜睡症状9例,对照组5例,考虑与药物的镇静作用有关,在治疗的3天内多见,继续用药后症状减轻。观察组出现皮疹1例。

3 讨论

小儿患急性呼吸道感染后易出现咳嗽、咳痰症状,与小儿呼吸道生理解剖特点、机体的免疫力、呼吸道局部免疫力有关。细菌或病毒侵入呼吸道后进行繁殖,破坏粘膜上皮,导致柱状纤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粘稠分泌物排出障碍;加之呼吸道粘膜充血肿胀,滞留的分泌物不断刺激呼吸道末梢神经,而兴奋咳嗽中枢,可引起反射性甚至痉挛性咳嗽。尤其在ARI初期,可伴随频繁且较深的阵发性干咳,引起患儿的疲倦,妨碍其睡眠、进食,并可诱发呕吐。在夜间,因迷走神经兴奋而引起支气管收缩和气道反应性增高,使患儿阵咳加重,甚至严重地影响患儿的正常休息,使病情加重。患儿的阵咳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不安和焦虑,因此,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镇咳药是必需的。

澳特斯中的主要成分福尔可定通过直接作用于延髓咳嗽中枢选择性地抑制咳嗽,它既具有中枢性镇咳作用,也有镇静和镇痛作用,成瘾性较可待因小,对干咳效果好,无震颤作用,安全,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口服10~20 min即可见效。溶液中的其他成分如盐酸苯丙烯啶是一种具有中枢镇定及抗毒草作用的强效H受体拮抗剂,通过竞争性、可逆性阻断组织上组胺受体而消除组织胺导致的过敏反应,减轻气管粘膜充血肿胀,有助于缓解炎症或变态反应所致的支气管粘膜或粘膜下水肿;愈创木酚甘油醚是一种恶心祛痰药,口服后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地引起支气管分泌物增加,降低痰的粘度,使痰易于咳出,它还具有较弱的消毒防腐作用。可减轻痰液的恶臭味,大剂量尚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复方甘草合剂中的甘草流浸膏能减轻对咽部的刺激,樟脑酊含阿片酊,有镇咳、镇静及止泻作用,长期应用可产生一定的成瘾性;酒石酸锑钾对胃肠道有刺激性。呈现反射性祛痰作用,其中甘草有弱皮质激素样作用,应用不当,可能会有引起水钠潴留和低血钾的假性醛固酮增多、高血压及心脏的损害。

第3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范文

【关键词】刺激性气体中毒预防治疗

刺激性气体是一类对机体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以刺激作用为主要特征的化学物,其中一些同时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刺激性气体是化工制药业主要中毒病因和死因之一,在战时常被作为化学武器应用,因此作为一名军医应熟识刺激性气体中毒的预防及救治措施。

一、刺激性气体分类

刺激性气体多呈黄褐色、棕红色或深蓝色,常有霉变的干草或烂苹果味。多以气体或烟雾的形式弥散,按性质可分为酸、光气、醛、醚等几类。按在水中溶解度和分子颗粒的大小可分为高水溶性大颗粒有害气体(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等)和低水溶性小颗粒有害气体(如氮氧化物、光气、硫酸二甲酯等)。

二、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刺激性气体所致病变及发病时间,病变部位和程度与毒性、理化特性尤其是水溶性及接触部位有关。高水溶性刺激性气体在水中溶解度大,在眼和上呼吸道的潮湿组织表面很快溶解,形成酸或碱类物质,产生速发的、强烈的刺激作用,临床表现主要为刺激症状,如大量吸入出现肺水肿时常无潜伏期;低水溶性刺激性气体,因溶解度小,对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弱,吸入量相对多,且易进入呼吸道深部,故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的可能性大,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潜伏期随吸入毒物的量、浓度及接触时间增加而缩短,但与溶解度成反比。其致病作用有两种类型。

2.1急性损害短时间高浓度吸入或接触引起的病变。

2.1.1局部炎症短时间高浓度吸入或接触水溶性大的刺激性气体可迅速产生剧烈的刺激症状。主要在接触的局部或上呼吸道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如急性结膜炎、角膜炎、鼻炎、咽炎、或角膜腐蚀脱落,咽喉水肿,局部皮肤灼伤等。严重者可发生黏膜上皮坏死、黏膜下水肿和炎细胞浸润。

2.1.2全身中毒吸入刺激性气体,尤其是水溶性小的气体可深达呼吸道深部的细支气管和肺泡,易引起中毒性肺炎等损害。具体又分为:(1)气体中毒:刺激性气体引起支气管周围炎,肺水肿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复合伤:刺激性气体引起中毒并伴有其他损伤,如氯磺酸吸入中毒伴皮肤化学灼伤;(3)多脏器损伤:刺激性气体直接或继发损害多个脏器或系统,出现并发症与继发症,如中毒性肺水肿引起的呼吸衰竭与ARDS,脑水肿及肾衰竭。

刺激性气体吸入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中,以中毒性肺水肿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最为严重。肺水肿发病机制为刺激性气体引起肺泡和肺泡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致肺间质和肺泡水分淤滞;直接损害肺泡Ⅰ、Ⅱ型上皮细胞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肺泡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内的液体渗向间质,进而流向肺泡;刺激性气体可使体内血管活性物质,如5?羟色胺、组胺酸等大量释放,并兴奋交感神经,引起淋巴回流受阻,进一步加重了毛细血管的液体渗出。肺泡与肺毛细血管的损伤;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减少及表面张力增高致使肺泡缩小;肺泡与肺间质液体淤滞等改变,导致肺泡的气?血、气?液屏障破坏,顺应性降低,肺弥散功能和通气功能发生障碍,通气/血流比例下降,肺泡血流不能充分氧合,动静脉分流增加,发生动脉血氧分压降低。缺氧又可进一步引起毛细血管痉挛,如果活动增加,耗氧量增大,增加静脉回流,毛细血管压力的进一步升高,致肺水肿加速发展;持续氧分压降低可导致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多脏器损伤。中毒性肺水肿病程分四期:(1)刺激期:刺激性气体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刺激症状和全身反应,如咳嗽、胸闷、头晕、恶心等。水溶性小的刺激性气体,有时症状不明显。(2)潜伏期:刺激期后患者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但潜在的病理变化仍在发展,属“假愈期”,特别是水溶性小的刺激性气体易出现刺激症状减轻的假象。(3)水肿期:剧咳、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患者面色苍白,指端和口唇可明显发绀,脉搏及呼吸加快,血压下降,两肺满布湿啰音,体温升高。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降低。X线胸片示肺野透亮度减低、肺纹增多、增粗、紊乱;两肺散在或局限性边缘模糊的点片状阴影、融合成斑片状阴影或絮状阴影,有的可呈蝴蝶状或大片状阴影。(4)恢复期:一般3~4d症状减轻,7~11d可基本恢复。

ARDS往往是由肺水肿发展而来,吸入水溶性小的刺激性气体后,当时症状较轻。脱离接触后症状可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但经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后,病情突然加重,出现胸闷、咳嗽加重,且有呼吸困难、发绀、烦躁、咯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及弥漫性湿啰音。部分患者呼吸困难进行性加剧,进而演变为ARDS,如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吸入水溶性大的刺激性气体后,则立即出现明显的眼和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随即出现肺水肿的症状和体征。危重患者可并发喉头水肿、纵隔气肿、气胸。

2.1.3变态反应如氯气中毒和二异氰酸甲苯酯引起的变态反应性哮喘性支气管炎。

2.2慢性损害长期反复低浓度刺激性气体接触可以引起慢性炎症,如慢性结膜炎、鼻炎、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接触性或过敏性皮炎。

三、诊断及诊断标准

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的诊断,依据短时间高浓度刺激性气体的接触史,相应的症状和体征,X线胸部摄片或透视及其他检查,排除其他一般疾病,综合分析后作出诊断。(1)刺激反应: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无阳性体征。(2)轻度中毒:除刺激与炎症表现外,两肺有干啰音或哮鸣音,少量湿啰音,X线胸片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表现。(3)中度中毒:有明显呼吸系症状,两肺有干或湿啰音,X线胸片示两中、下肺野可见点状或小斑片状阴影,符合支气管肺炎,间质肺水肿或局限性肺水肿表现。(4)重度中毒:有典型肺水肿症状体征,X线胸片示严重肺炎或肺水肿改变。血气分析PaO2/FiO2≤40kPa(300mmHg)。呼吸频数>28次/min或(和)有呼吸窘迫。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喉头水肿、窒息等、并发严重气胸、纵隔气肿或严重心肌损害、猝死等。

四、预防和控制

刺激气体对人群的危害是突发性事故造成的群体性中毒和死亡,因此,预防原则是“三级预防”。重点是消除气事故隐患,早期发现和预防重度中毒,加强现场急救,预防控制并发症。

4.1消除事故隐患,控制接触水平(1)加强对化学反应锅、输送管道、贮槽或钢瓶等的维修及灌注、储存和运送通道的安全防范,做好防爆、防火、防漏。(2)生产和使用刺激性气体的设备和过程实行密闭化、自动化及局部吸出式通风,做好废气的回收和利用。(3)定期进行环境检测,及时发现刺激性气体超过最高允许浓度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4)提高作业人员素质与自我保健意识。加强职工上岗前安全培训,自觉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穿戴防护衣帽和防毒口罩。

4.2提高现场急救水平,控制毒物吸收有潜在事故隐患作业,配置急救设备,如防毒面具、冲洗设备等,开展急救训练,定期对急救设备和防毒面具进行维修和有效性检验。

五、救治原则

5.1院前救助急性化学物中毒常为突发的意外事故,现场救治必须快速、及时、准确、先重后轻。主要依靠自救、互救、特效抗毒疗法与综合治疗相结合、局部处理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具体措施如下:(1)脱离现场,转移至上风向及空气新鲜处。(2)重要脏器心、肺、脑的保护:注意呼吸、脉率、血压及意识、瞳孔等生命体征;对心搏、呼吸抑制者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必要时及时应用呼吸与中枢兴奋剂等;气管插管后用人工呼吸机,直到恢复自主呼吸。对休克和虚脱者,静脉输液,点滴升压药,维持正常血压。(3)及时脱去被污染衣服,清洗污染的皮肤、毛发,防止毒物继续侵入。(4)预防性治疗:镇静,卧床观察,减少耗氧,保持呼吸道畅通,支气管解痉、止咳化痰、雾化吸入、消泡剂、清除脱落黏膜组织,注意保暖,及时给氧、解毒、排毒、抗过敏、抗渗出等。(5)重症转送:携带周知卡,随症应急救援,保证治疗措施延续(吸氧、补液、兴奋剂、抗泡沫剂、激素等),事先通知医院作好接诊准备。

5.2医院治疗对呈酸性气体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呈碱性气体用3%硼酸溶液雾化吸入,起到中和作用,以减轻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嗽频繁,并有气急、胸闷等症状,可用0.5%异丙基肾上腺素lml和地塞米松2mg,加水至3ml雾化吸入,需要时应用解痉、祛痰、抗感染药物。病因治疗:指促使致病毒物排出或针对其发病机制的各种治疗措施,根据不同毒物品种,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如络合剂、特效解毒剂,或血液净化疗法等。氧疗:缺氧可引起很多严重后果如损伤线粒体,使三磷腺苷(ATP)生成不足,耗尽,并可因膜磷脂降解加速,导致生物膜损伤,细胞内钙离子超负荷,氧自由基生成增加,这些情况进一步加重缺氧,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及早纠正缺氧,控制病情进展,是防止发生治疗矛盾的重要环节。一般用鼻导管吸入,氧流量5~6L/min,肺水肿时应用有机硅消泡剂,发生ARDS时采用加压给氧或用呼气末正压呼吸;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利于预防和治疗ARDS,糖皮质激素有减轻肺泡上皮及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可减少渗出,减轻炎症,缓解气道痉挛,扩张血管,疏通微循环,防止发生阻塞性细支气管炎及纤维化,此外,可适当考虑应用氧自由基消除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在维持良好的循环功能前提下,限制静脉补液、保持出入量负平衡。合理应用利尿剂、脱水剂、减少肺循环血容量,同时注意防止低血容量休克和电解质紊乱。危重患者应防止窒息发生,必要时行气管切开,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治疗:急性中毒患者可有气道和肺泡的损伤,此外大量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易诱发感染,需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其他,加强营养支持,加强护理,心理治疗等。

采用上述综合治疗,合理处理治疗矛盾,控制肺水肿的发展,预防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脑水肿及多脏器损害。曾有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可导致急性胃黏膜病变及外周血象明显改变的报道。所以对其可能继发的多脏器功能衰竭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陈卫红,陈镜琼,史延明.职业危害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9.

[2]鲍光欣,陈东升.刺激性气体中毒的救治[J].新医学,2004,35(1):45-46.

[3]鲁锡荣.刺激性气体中毒的预防[J].劳动保护杂志,2002,8:48.

[4]朱珠,梅丹,汤光.中毒与解救速查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7.

[5]孔祥琴.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7,20(1):26.

[6]周萍,李卫平,王海石,等.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36例治疗后肺功能变化[J].中国临床医学,2006,13(4):580.

[7]肖云龙,杨乐华,何滔.基层职业病防治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81.

[8]黄韶清.常见中毒防与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

第4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范文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复方甲氧那明;苯丙哌林;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 R8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0-79-0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绝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该病无季节性、无年龄段划分,通常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遭遇受寒、淋雨等情况使得病毒生长繁殖导致感染[1]。患上此病后大约一半的患者伴有咽喉炎、鼻窦炎、中耳炎、急性会厌炎等症状,但咳嗽症状持续时间较久。本研究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治疗提出了3种方案,分析其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研究的16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患者均为2011年3月~2012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病例,所有病例均经严格检查和诊断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平均年龄(23±2)岁。入选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2]:(1)发病初期有咳嗽、打喷嚏、咽喉痛、流清鼻涕等感冒症状;(2)经检查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X线胸片检查均无异常;(3)肺通气功能正常,气道激发试验呈阴性;(4)感染急性期症状消退后,仍有咳嗽症状,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带痰咳且时间持续在3周以上。病例排除标准:(1)怀孕及哺乳期妇女;(2)对药物过敏者或1个月内服用过上述药物者;(3)其咳嗽病因不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4)有较为严重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入选合格的病例者按患者在医院就诊的不同时间段及治疗方法分为A、B、C 3组,每组病例依次为54例、55例、55例。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治疗前的病情方面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患者治疗用药:复方甲氧那明与苯丙哌林;B组患者治疗用药:复方甲氧那明、苯丙哌林及抗生素;C组患者用药:抗生素。各组患者疗程约为2周。用药剂量:(1)复方

甲氧那明胶囊(长兴制药有限公司,H20020393),每次2粒,3次/d;(2)苯丙哌林(湖北华中药业有限公司,H42020604)每次20 mg,3次/d。(3)抗生素(头孢菌素类17例、大环内酯类20例、喹诺酮类18例),用药剂量需遵照药品说明书。

1.3 检测指标

在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前均对其进行咳嗽与咳痰症状评分并记录,并辅助患者每日早晨填写日记卡(项目包含咳嗽、咳痰症状分值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咳嗽、咳痰症状评分参考文献方法进行[3],详细方法如下述:(1)昼夜咳嗽分值:0分(无咳嗽症状发生);1分(对工作与生活无影响的间接性咳嗽);2分(咳嗽发生较平常,身体略感不适但对工作及生活无影响);3分(昼夜频繁出现并伴有剧烈阵咳,无法正常工作与及生活)。(2)昼夜咳痰分值:0分(无咳痰症状);1分(11 mL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数据均使用SPSS13.0及DPS7.0进行分析,其中对计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咳嗽与咳痰症状分值比较

A、B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咳嗽与咳痰症状分值较C组具有明显降低(P0.05)。见表1。

2.2 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各组患者在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下:头晕分别为25例(46%)、27例(49%)、15例(27%),便秘分别为21例(39%)、23例(42%)、12例(22%),腹泻分别为5例(9%)、7例(13%)、6例(11%),嗜睡分别为15例(28%)、18例(33%)、6例(11%),头痛分别为8例(15%)、10例(18%)、7例(13%)。研究结果表明,A、B组患者的头晕、便秘、嗜睡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使用抗生素频率较高、数量较多。因此,抗生素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合理应用的现实意义不容忽视。本研究结果显示,C组患者与A、B组比较,患者咳嗽及咳痰症状并未出现好转,表明其致病原因可能与细菌感染无关,而是由病毒所致,因此在治疗此类患者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无明显优势。而临床上在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咳嗽进行治疗时,不少医务人员往往大量使用抗生素,如此现状不仅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负担,而且造成了大量医药资源的不合理使用。

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和临床常见的细菌耐药性也可能与这些抗生素的滥用有关。通常情况下机体遭遇病毒对机体进行侵袭后通常会导致气道上皮组织损伤而引起感觉神经末梢暴露,在局部刺激血管活性物质的同时也会导致炎性介质,例如IL-1、IL-6的过度释放,从而引起支气管痉挛。气道高反应也会随上述病理改变而发生,所有大多数患者患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会出现持久的咳嗽症状[4-5]。复方甲氧那明(含甲氧那明、那可丁、氨茶碱、氯苯那敏4种药物)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能减轻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症状[6]。苯丙哌林为非成瘾性镇咳药,是中枢性和末梢性双重作用的强效镇咳药,其镇咳作用比可待因强,且无成瘾性。因此,复方甲氧那明与苯丙哌林的联合使用能很好的对咳嗽症状进行克制。

综上所述,复方甲氧那明与苯丙哌林联用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咳嗽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同时,在对未发生细菌感染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避免抗生素的使用。另外,抗生素的合理性应用也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韩宝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J].中外健康文摘,2009,6(23):234-236.

[2] 李靖,罗炜,杨灵,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合理用药-附183例分析[J].新医学,2007,38(3):161-163.

[3] 吴生灵,钱慧平,杨建民.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右美沙芬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5):13-14.

[4] 方鹤松.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药[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4):110-111.

[5] 刘素霞.抗生素在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使用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0,26(1):45-46.

第5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范文

 

关键词: 急性气管炎  支气管炎  护理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是此病常见的发病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肺炎支原体、衣原休也是本病的致病菌。理化因素刺激属于非生物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吸入某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所致。常见致病因子有粉尘、冷空气、刺激性气体(强酸、强碱、某些挥发性溶剂)等。吸入能够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有机粉尘或真菌孢子等。除上述主要病因外,过度劳累、着凉也可诱发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气管-支气管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分泌物增加。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多能恢复正常。

    (二)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发热时可有头痛、乏力等症状;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可有咳嗽和咳痰,这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开始以干咳为主,3~4天后,可咳出黏液性痰,随病程发展可转为脓痰,偶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胸腹部肌肉疼痛,咳嗽可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伴支气管哮喘时,可有喘息、胸闷和气促,听诊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簦??婪置谖镌龆嗍保?椒魏粑?舸植诨蚩晌偶案墒??簦?人浴⒖忍岛罂上?В?奁渌?⒎⒅ⅰ1静≈⒐睾吞逭魅缜ㄑ硬挥?勺???灾??苎住

    (三)诊断要点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病毒抗体检测和痰细菌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有肺纹理加深。

    (四)治疗原则

    此病一般无需住院。如有合并症或有其他慢性病史的病人可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对于咳嗽剧烈者,可用止咳祛痰药物治疗,但需慎重使用镇咳药;对有支气管痉挛喘息症状者可适当应用茶碱类或β2-受体激动剂;对有发热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或应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应用抗生素要有病原学检查依据,否则不宜作为常规使用药物。 

    (五)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询问病人健康史,发病原因、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关系,以便帮助病人识别疾病的危险因素。

    (2)病情评估  主要是对病人呼吸道症状、体征,如咳嗽、咳痰、头痛、乏力、胸闷、气短和发热等,以便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包括:咳嗽性质,如干咳、阵发性或持续性,伴随的症状及影响因素等。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重视程度,评估是否掌握疾病预防及注意事项,同时,注意病人所伴随的相应的心理反应,如呼吸道症状导致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胸闷、气短所引起的紧张和焦虑等心理状态改变。

    2.护理诊断  病人可存在的主要护理诊断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常见护理诊断基本相似,但与个体差异有关。护士可根据病人不同相关因素提出确切的护理诊断。

    3.护理目标  通过护理要使病人能够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缓解症状,维持病人舒适状态。

    4.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对老年人群患病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老和变化。其肺泡数量减少,且泡壁变薄,泡腔增大,弹性降低,呼吸功能也不断下降,对缺氧和呼吸系统的调节功能也随之减低,咳嗽反射减弱,免疫力低下,使老年人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加之老年人常患有其他慢性病变,如脑血管病等,一旦卧床,并

[1] [2] 

发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其护理要点如下。

    ()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咳嗽、咳痰,多应用化痰药物治疗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禁用或镇用镇咳药,以防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抑制,甚至昏迷。加强体位护理,勤翻身、叩背或其他物理排痰法。当出现症状时,应尽量取侧卧位。一般健侧卧位利于引痰,可左右交替卧位。

    ()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呼吸、脉搏及节律的改变,注意痰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如发现病人精神不振或嗜睡、懒言、不喜活动或呼吸困难及发绀等出现,应高度重视,急查血气分析。

    ()正确指导老年人用药  按时服药,正确使用吸入药物或雾化吸入器,定时留取痰标本,及时检查痰细菌培养,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应用。

     .健康教育

    ()嘱患者及时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

    ()增强体质,防止感冒。

    ()对吸烟者,指导忌烟。

    ()改善劳动与生活环境,减少空气污染,避免接触或吸入过敏原。

第6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范文

关键词:牛磺酸颗粒剂;年轻群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常称感冒,是包括咽部、鼻腔或者喉部急性炎症总称、广义上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咽炎、普通感冒、咽结膜热、喉炎、细菌性咽-扁桃体炎以及疱疹性咽峡炎等;狭义上被称为普通感冒,属于一种常见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具有自限性、发生率高的特点。目前,临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药物较多,但不同药物所发挥出的效果也不同[1]。为进一步探讨青年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最佳疗法,我校门诊对收治的33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牛磺酸颗粒剂联合炎琥宁治疗,疗效显著,具体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门诊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66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青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儿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断标准[2]。平均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31例,其中,研究组:198例男,133例女,年龄18~32岁,平均年龄(23.0±3.1)岁,病程5~20h,平均病程(9.6±3.7)h;感染类型:204例细菌感染,127例病毒感染;体温为37.5~39.0℃;对照组:187例男,144例女,年龄18~33岁,平均年龄(12.5±3.2)岁,病程6~22h,平均病程(9.9±3.9)h;感染类型:199例细菌感染,132例病毒感染;体温为37.8~40.0℃;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排除标准[3]

纳入标准:确诊符合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发病48小时内;具备两项及以上主要症状(咽干痛、头痛、发热、鼻塞流涕)等。

排除标准:排除发病前伴有严重肝、肾脏、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疾病、糖尿病、神经精神科疾病、慢性肝炎、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的患者;排除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炎、支气管扩张以及肺脓肿等患者;排除伴有其他急性传染疾病的患者;排除妊娠期、哺乳期、酗酒、滥用药物以及过敏体质的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331例患者应用炎琥宁(武汉长联来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051;80mg)治疗,用药方法为将220mg炎琥宁加入到5%的葡萄糖溶液内静脉注射,连续治疗5天;研究组331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疗法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牛磺酸颗粒剂(内蒙古惠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419;0.4g),每日2-3次,每次三袋,连续治疗5d。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积分、平均退热时间以及解热时间等指标。

1.5判定标准[4]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治疗三天内,患者体温恢复至正常状态,感冒症状显著消失;显效:治疗三天内,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感冒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治疗三天内,患者体温明显降低,感冒症状部分消失;无效:治疗三天后,患者的体温和感冒症状无明显变化。临床总治疗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症状积分判定标准:将咳嗽症状作为评分依据,以《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作为评估参照标准,并参照其他症状(咽干痛、头痛、发热、鼻塞流涕,每项1-2分)的严重程度评分:无明显咳嗽(5分钟观察时间):0分;短暂咳嗽(5分钟观察时间1~2次):1-10分;短暂咳嗽或频繁咳嗽(5分钟观察时间2次以上):11-20分;较频繁咳嗽不影响正常工作(21-30分);频繁咳嗽且影响正常咳嗽(31-40分);严重咳嗽,严重影响正常工作:41-50分。

1.6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软件处理,以(X±s)表示计量数据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治疗组总治疗有效率(X2=14.771,p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2.2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

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表2.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对比(X+S)

2.3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

从24h内、24-72h和超过72h退热患者数据均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表3.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比较

3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在我校门诊中,其发病率约占60%左右。约有90%的患者发病主要由病毒导致,细菌感染则往往继发于病毒感染后,且可在任何季节。一般认为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经含有病毒的雾滴、飞沫或者经污染用具传播。该病具有自限性,一般情况下,能够在一周内自我痊愈,预后较好。我国中医学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其中的“感冒”风热证范畴,为感受风邪或者病毒导致,患者主要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以及头痛等临床症状为主[5]。虽然该疾病为轻浅疾病,但如治疗不及时或者疗法不正确,因不能有效减轻症状而严重影响患者学习和工作。因此,为有效治疗该病,需要探讨积极疗法,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病情康复。

本组研究中,我校门诊给予对照组患者炎琥宁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以炎琥宁注射液联合牛磺酸颗粒剂治疗,结果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退热时间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

综上所述,应用炎琥宁联合牛磺酸颗粒剂治疗青年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能够显著增强治疗效果,快速缓解感冒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利军,李世贵,崔泽茂等.牛磺酸颗粒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07):30-30

[2]陶鹏程.中药制剂联合应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46-47

[3]徐文忠,艾桂莲,高美秀等.口服牛磺酸颗粒佐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4(12):74-75

[4]彭志文,廖贺增.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1,26(03):506-507

[5]张景伟.安喘舒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05):140-140

第7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范文

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伴有脑膜刺激症状。急性起病,发热2~3天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昏迷、惊厥、抽搐、肢体痉挛性麻痹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或发展至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分期 典型患者的病程可分为4个阶段。①初期:病程第1~3天,起病急骤,体温迅速上升,1~2天内达到39~40℃,呕吐和头痛比较剧烈。头痛是最早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还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可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一般经3~4天后进入极期。②极期:病程第4~10天,进入极期后,突出表现为全身毒血症症状及脑部损害症状。a、高热是乙脑必有的表现。体温高达39~40℃以上,轻者持续3~5天,一般7~10天,重者可达数周。热度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b、意识障碍。大多数人在起病后1~3天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嗜睡常为乙脑早期特异性的表现。一般在7~10天左右恢复正常,重者持续1个月以上。c、惊厥或抽搐是乙脑严重症状之一。由于脑部病变部位与程度不同,可表现出轻度的手、足、面部抽搐或惊厥,也可为全身性阵发性抽搐或全身强直性痉挛,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d、呼吸衰竭是乙脑最为严重的症状,也是重要的死亡原因。主要是中枢性的呼吸衰竭,可由呼吸中枢损害、脑水肿、脑疝、低钠性脑病等原因引起。表现为呼吸表浅、节律不整、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式呼吸甚至呼吸停止。中枢性呼吸衰竭可与外周性呼吸衰竭同时存在。外周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频率改变、呼吸动度减弱、发绀,但节律始终整齐。高热、抽搐及呼吸衰竭是乙脑急性期的三联征,常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加重病情。e、脑膜刺激征。较大儿童及成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脑膜刺激征,婴儿多无此表现,但常有前囟隆起。f、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若锥体束受损,常出现肢体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强,巴彬斯基征阳性,少数人可呈软瘫。小脑及动眼神经受累时,可发生眼球震颤、瞳孔扩大或缩小,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等。自主神经受损,常有尿潴留、大小便失禁,浅反射减弱或消失,深反射亢进或消失。g、其他。部分乙脑患者可发生循环衰竭,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偶有消化道出血。多数病人在本期末体温下降,病情改善,进入恢复期。少数病人因严重并发症或脑部损害严重而死于本期。③恢复期:极期过后体温在2~5天降至正常,昏迷转为清醒,有的患者有一短期“精神呆滞阶段”,以后言语、表情、运动及神经反射逐渐恢复正常。大多于2周左右完全恢复,部分病人恢复较慢,需1~3个月以上。轻症病人体温一般在38~39℃,1周左右恢复,脑部症状轻微,没有后遗症。个别重症病人表现为低热、多汗、失语、瘫痪等,但经积极治疗,常可在6个月内恢复。④后遗症期:虽经积极治疗,部分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仍留有神经、精神症状,称为后遗症,发生率5%~20%,以失语、瘫痪及精神失常最为多见。如继续积极治疗,仍可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分型 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4型。①轻型:患者神志始终清晰,有不同程度嗜睡,~般无抽搐,脑膜刺激征不明显。体温通常为38~39℃,多在1周内恢复,无恢复期症状。②中型: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偶有抽搐。体温常在40℃左右,病程约为10天,多无恢复期症状。③重型:神志昏迷,体温在40℃以上,有反射或持续性抽搐。深反射先消失后亢进,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强阳性,常有定位病变,可出现呼吸衰竭。病程多在2周以上。恢复期常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及瘫痪表现,部分病人可有后遗症。④暴发型:少见。起病急骤,有高热或超高热,1~2天后迅速出现深昏迷并有反复强烈抽搐。如不积极抢救,可在短期内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也常有严重后遗症。乙脑临床症状以轻型和普通型居多,约占总病例的2/3。流行初期重型多见,流行后期轻型多见。

第8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范文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c)-048-0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儿科夜间急诊也是上感伴发热的患儿占多数,还有高热惊厥的患儿也不少见。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以抗病毒、对症处理及预防并发症为主,而体温不降是上感伴发热的患儿夜间就诊的主要原因。我院儿科采用热毒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科2007年1月~5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门诊、夜间急诊及住院的病例200例,其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00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对照组100例,其中男51例,女49例。年龄4个月~11岁,2组患儿例数、性别、年龄及临床表现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2组均采用儿科常规综合性治疗,包括休息、止咳、减轻卡他症状,如有细菌感染应用适当的抗生素。2组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6 ml/kg,加入5%的葡萄糖液中静滴,1次/d。对照组应用炎琥宁注射液,10 mg/kg,加入5%的葡萄糖液中静滴,1次/d。疗程3~5 d。

1.3疗效判断标准

①治愈:体温正常,症状、体征消失,血象恢复正常。②好转:体温正常,症状、体征部分消失,血象部分恢复正常。③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和t检验。

2 结果

2.1治愈率

实验组为95%,对照组为70%,2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2.2观察项目

记录体温、流涕、咳嗽持续时间,治疗组在退热、缓解流涕、咳嗽症状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2。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由病毒感染引起[1],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鼻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病原及其毒素作为致热原,产生发热效应,临床表现为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食欲减退、精神不振,高热者可引起惊厥,给患儿及家长带来了身心痛苦。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无特效药物,近期应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疗效。但与热毒宁注射液相比,热毒宁疗效优于前者,且副作用少。热毒宁注射液是国家二类新药,是由青蒿、金银花、栀子组成,通过药理研究证实,热毒宁注射液对于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黄小民[2]等报道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能明显降低患者的体温,显著改善症状和体征,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该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能明显降低患儿的体温,显著改善症状和体征,起效快,疗程短,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32-1135.

[2]黄小民,柳于介,何煜舟,等.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与治疗学,2006,11(4):470-473.

第9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表现范文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c)-0095-02

咽喉炎、支气管炎、鼻窦炎以及中耳炎等是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是儿科临床中的常见多发疾病[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若不能及时控制,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2-3]。为了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措施,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2~41岁,平均21.5岁。对照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50岁,平均26岁。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时间2~10 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对因治疗及对症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如给予利巴韦林等进行抗病毒治疗。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如保持病房内环境卫生,定时开窗,保证通风,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叮嘱患者多进行卧床休息,进行必要的隔离,减少细菌传染及传播;保证病房环境整洁、安静;提醒患者遵医嘱用药,并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根据气温变化提醒患者添加衣物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护理干预。

1.3.1 采取针对性护理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表现的不同,制订针对性的对症护理措施。对于鼻塞、通气不畅的患者,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采用麻黄碱进行滴鼻,减少鼻塞;对于高烧患者,采用药物退热与物理退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退热,特别是对于儿童患者,避免高烧引起其他并发症状;对于咽部不适的患者,加强咽部护理,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后采用润喉含片治疗[4]。尽量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完成护理,减少对患者的打扰,保证其足够的休息时间。

1.3.2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禁食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保证充足饮水。

1.3.3 发热护理 多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会表现出高烧的症状,需要保证其绝对静卧休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若效果仍不理想,需遵医嘱给予降温药物治疗;有些患者额头及腋窝等处温度较高,但手脚冰凉,特别是符合此症状的儿童患者,容易并发高热惊厥,需要引起重视;在降温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患者体温,降温速度不易过快,注意观察激惹及惊厥现象;对于出现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以及四肢厥冷的患者,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对于婴幼儿,体温尽量维持在38℃以下,以避免惊厥的发生[5]。

1.3.4 并发症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皮疹、口腔黏膜、神经系统症状表现,辨别咳嗽的性质,及早发现猩红热及麻疹等急性传染性疾病;出汗较多的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皮肤瘙痒症状,因此需要及时更换床单及衣物,保证干燥整洁,避免皮肤感染;对婴幼儿做好安全防护,指导患儿家属对其进行合理喂养并及时预防接种,修剪患儿指甲以防止因抓破皮肤而导致感染。

1.3.5 加强健康教育 向患者讲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和主要的治疗方法,使患者了解其病因、预防措施及自我护理方法;解答患者疑问,消除其焦虑、紧张心理,树立治愈疾病的自信心,从而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促进康复[6]。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50例,治愈率为100.0%,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治愈40例,治愈率为80.0%,出现并发症4例,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系统的常见、多发疾病,四季均可发病,主要集中在鼻、鼻咽及咽部,大多为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具有一定的传染性[7]。上呼吸道是整个呼吸系统的门户,加强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及护理,对于降低整个呼吸系统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8]。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从用药、饮食、发热、并发症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加强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表明整体、针对性护理对于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愈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加强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淑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内科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 8(23):354-355.

[2] 贾拉弟.老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内科护理探讨[J]. 北方药学,2012,9(9):124,39.

[3] 王丽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内科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 8(13):294-295.

[4] 范兵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与护理[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8):142-143.

[5] 丁续荣,孙学平,牟淑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心得[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3):244-245.

[6] 张丽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9):3331-3332.

[7] 赵延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与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5):1025-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