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范文

强化经济运行分析精选(九篇)

强化经济运行分析

第1篇: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范文

【关键词】电网运行;经济分析;策略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供电企业同样面临着成本控制与管理的需求。为了实现电网运行成本控制目标,电网运行活动中应进行经济分析及应对策略的制定与实施。通过对电网运行的经济分析,了解电网运行成本构成及要点。同时针对影响电网运行成本的各项因素,开展优化与管理工作,实现电网综合运行成本的降低。根据电网运行经济分析的内容,分析活动中应在保障电网供电质量及供电需求基础上、强化电网运行安全性,以此为基础对电网系统中的变压器、线路等损耗进行计算与分析。充分利用技术优化及设备选型等方式降低电网消耗。借助现代城市建设活动中电网改造需求的契机,科学分析及评价电网运行经济性,为提高电网供电经济效益、降低供电损耗奠定基础。

1、强化电网运行基础探讨,提高经济分析科学性

为了保障电网运行经济分析效果,在分析活动开展前应加强对电网运行基础的调研与探讨。针对电网运行特点,确定经济分析活动的重点与方向,以此保障电网运行经济分析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现代科技的发展加快了电网运行系统中各组成的科技水平,进而降低了供电网络的消耗。但是由于缺乏合理配置或参数设置不合理,不同设备的组合中存在着能耗高低问题。因此电网运行经济分析活动应对电网运行基础进行调研,针对不同设备的参数及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评价与分析,以评价结论为基础制定相应策略,实现电网运行经济性。

2、电网运行的经济分析及策略

2.1建立经济分析评测机制,指导电网运行经济分析工作

为了保障电网运行的经济分析科学性,现代电网运行企业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建立经济分析评测机制。以电网运行基础调研及运行设备的基础情况掌握,了解电网实际情况。以此为基础,确定经济分析工作重点,并引用评测机制完善经济分析体系,以此指导电网运行经济分析工作。在评测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中,电网运行企业还应综合分析电力输送的实际情况。以此保障电网运行经济分析工作的针对性,确保经济分析体系与制度能够真正指导电网运行经济分析工作,避免管理体系及评测机制与实际情况不符造成的问题。

2.2完善经济分析管理体系,规范分析工作

完善的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是保障经济分析活动有效性、科学性的基础,是现代电网运行经济分析活动的基础保障。根据现代电网运行的经济分析需求,建立健全的经济分析管理体系。由成本核算人员、电力技术人员组成科学的分析部门。借助技术基础及财务理论,保障经济分析科学性。同时,根据经济分析体系的组织架构,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职责与内容。并以审核机制,强化分析工作及措施制定工作质量。针对电网运行特殊性及电力能源特殊性,确定分析工作内容与方法。综合分析并讨论影响电网运行经济性的因素,明确工作重点及改进要点,实现现代电网技术改进及成本控制目标。

2.3借助城市规划建设契机,加快电网改造脚步

在电网运行中,老旧电网系统是影响电网能耗的重要因素。针对我国现代城市规划及建设对电力供应的需求,供电企业应加快电网改造步伐。借助城市规划建设契机,对老城区改造及新城区建设中的电网系统进行设计与规划,以此实现电力供应能耗降低目标。

在电网系统改造中,电力企业还应注重变压器系统新技术的运用及变压器型号的选择。通过对供电区域用电情况的掌握,合理配置变压器,减少输送能力。例如:住宅区电力需求主要集中在下午5点至晚上9点,早上6点至8点。这段时间是住宅区用电高峰。因此在变压器的配置中应采用自动切换技术,实现低用电量时段单机供电、高用电量时段双机供电需求,减少变压器运行能耗,实现经济运行目的。而工业区供电高峰则为早8点至晚5点这一时段,其变压器的设置也应进行相应改变。

2.4完善电网供电线路检修体系,降低线路能耗对经济因素的影响

在现代电网运行过程中,线路损坏、老旧是影响线路能耗的重要因素。虽然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加快了供电线路的更换与改进,但是不同用电环境及气候因素对线路的影响存在差异,进而造成了线路能耗及线路故障的增加。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降低线路能耗对供电系统经济性的影响。针对供电线路损耗的不同,电力供应企业应完善电网供电线路的检修与管理。通过制度规范及有效执行,降低线路能耗对运行成本的影响,保障电网运行经济性。

2.5注重动力电经济分析及技术改进,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性

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工业开发区的规划实现了动力电的集中供应。针对动力电需求及动力电运用技术要求,电网运行企业还应对动力电供应进行技术分析与改进。运用无功补偿等技术,提高供电经济性及电网供电的经济效益。

3、以全系统经济性分析为中心,制定应对措施

针对用电负荷及用电区域差异带来的经济分析问题,现代电网运行的经济分析活动应以全系统经济性为中心。以保障区域电网及地区电网安全运行为基础、以保障供电质量为重点,利用全网现有输变电设备及技术改进方式,实现系统有功负荷经济分配,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中对电力能源的需求,满足和谐社会构建对电网运行工作的需求。

结论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下,电网运行经济性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发电能源的有效利用。针对现代电网成本管理及控制要求,我国各级电力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电网运行经济分析体系。通过对所辖供电区域电力需求、电力设施实际情况的掌握,科学分析并评价现有系统设备使用情况。以分析评测结论为基础,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及改进策略,满足电力供应经济性需求、满足现代社会主义电力供应需求。

参考文献

第2篇: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范文

一、加强工业商贸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经济运行监测预测是做好经济运行调节工作的基础。经济运行调节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基础,是基于对经济形势、经济环境、经济要素、运行态势的准确把握。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就是要提高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前瞻性、及时性和科学性。一方面,能够及时反映电、油、煤和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生产要素供求紧张程度,能够及时发现主要行业运行出现的突出问题,及早组织紧缺安排错峰用电、紧急制订应急用品供应保障措施,保障工业商贸经济平稳运行;另一方面,能够为党委、政府及各部门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为政府部门和领导宏观决策、宏观调控提供服务和依据。

经济运行调节是经贸主管部门的首要职能,同时,经济运行调节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加强经济运行调节,能够及时协调解决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另方面,加强经济运行调节,也是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要确保我市工业商贸经济继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增强经济运行调节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预见性就是超前把握,未雨绸缪,早做安排,减少时滞;针对性就是针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化,适时转换经济运行调节的方向,有效性就是把握经济运行调节的力度,并适时调整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取得成效。

二、加强工业商贸经济运行监测预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加强工业商贸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的前提,是要确立监测预测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一)工业商贸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反映工业商贸经济宏观运行状况的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全国工业商贸经济发展情况。监测全国、全省工业商贸发展态势,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宏观调控的趋向。

二是珠三角及粤西地区工业商贸经济发展情况。主要是与我市类同的重点行业的带动作用,产品生产销售优势等。

三是我市工业商贸经济发展情况。近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较快,但在省内仍属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和次发达城市相比仍有差距。要动态监测全市工业商贸经济运行总体态势,监测工业生产、市场销售、经济效益等指标完成情况,及时反映全市工业商贸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以及与省内周边城市相比的发展优势和差距。

2.主要行业运行情况

支柱产业的发展对经济总量的增加起主要支撑作用。*年,我市六大支柱产业合计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工业增速,其中电子信息、金属加工、汽车零配件等产业增幅较大;资源型产业的增长空间较大,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重大。要动态监测支柱产业和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态势、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重点产品生产销售等情况,发掘高增长行业,发现行业运行的存在问题。

3.推动经济发展三大拉动力情况

出口:近年受国家多次调整外经贸政策、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多、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因素影响,我市工业出口增速不断下落。要密切跟踪监测出口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保持工业出口较快增长,促进工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消费:内需不断扩大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主动力。近年我市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速不断创新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要跟踪监测市场供应和市场消费的变化,跟踪生活物资、大宗消费品、高档消费品的供求情况,引导内需市场不断扩大,促进工商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投资:合理的投资结构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必需条件。要跟踪监测全市工业投资情况,合理引导社会资金投放,增强全市工业发展后劲。

4.区域发展态势

东南部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50%,密切跟踪监测东南部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对把握全市经济发展趋势尤为重要。而跟踪监测四个山区县经济发展情况,则能反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程度。

5.煤电油供应保障情况

能源供应对外依存度高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市煤炭消耗全部依靠外地调运,电力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电源和电网建设滞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油品供应指标不足,煤炭和油品运输距离长、受影响因素多。要跟踪监测煤电油供需情况,及时反映经济发展支撑条件的变化。

6.节能降耗指标完成情况

加强节能降耗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实现节能降耗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其指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也是对政府部门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及时跟踪监测节能降耗情况,发现影响完成全年指标任务的突出问题。

7.主要生产资料价格波动情况

主要是跟踪监测煤炭、油品、钢材、有色金属、基础化学原料等重点生产资料价格波动情况,引导企业组织生产和销售。

(二)工业商贸经济运行监测预测方法

监测预测方法主要分三个层次:

1.以全面准确监测分析统计数据为基础

通过与统计局、发改委、交通、电力、金融、税务等部门建立的快速信息通道,及时了解、掌握工业商贸经济综合运行情况和重要产品的产、销、存的动态变化情况,建立月度和年度数据库,形成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图表,分析预测下阶段经济运行趋势。

2.以跟踪监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产业集群区、工业转移园区发展情况为抓手

充分发挥经贸工作贴近行业、产业集群区、工业园区和企业的优势,建立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产业集群区、工业转移园区联系点,及时掌握发生在经济第一线的具有代表性的鲜活材料,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分析工业商贸运行趋势,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

3.以运用计量分析数学模型建立监测预测系统为辅助

通过运用计量分析数学模型建立监测预测系统,收集整理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基础统计数据,运用计算机软件系统监测、分析、预测与专家会商判断相结合,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反映工业商贸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态势,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这样既提高监测预测工作的前瞻性、及时性和科学性,也可与前两种监测方法相互补充、相互验证。

三、加强工业商贸经济监测预测主要工作措施

围绕党的“十七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结合经贸工作实际,按照“坚持一个宗旨、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一个突破口、进一步加强五个方面建设”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水平。

(一)坚持一个宗旨

即坚持“四个服务好”来开展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一是做好为领导决策服务,二是做好为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服务,三是做好为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四是做好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围绕一个目标

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确保工业商贸经济合理增长速度,防止大起大落,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三)抓住一个突破口

即以加快经济运行监测预测系统建设为突破口,增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科学性、及时性、前瞻性,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六个方面建设

1.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制度与工作平台建设,健全监测预测工作机制。坚持局内月度经济运行监测例会制度,实现科室信息沟通、工作互动;完善与省经贸委、省内周边城市、市内有关部门和煤电油重点企业的沟通、协作、协调制度,实现跨部门信息快速交流、情况互通;健全与各县(市、区)经贸部门及重点企业信息交流制度,加快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速度;建立与行业协会的信息交流制度,积极发挥协会在行业统计和信息收集等方面的优势,及时收集、分类整理协会反馈的有关信息资料,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在省经贸委指导下,逐步建立全市联网的实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系统平台,完善市、县二级监测分析网络,并与省经贸委的分析系统平台相连接,便于经济运行系统不同层级之间信息沟通与交流。

2.进一步完善“大运行”的重点检测企业联系制度,畅通经贸系统与重点企业的监测预测信息通道。加强市县二级经贸部门经济运行信息沟通,建立重点产业集群区、产业转移园区、龙头骨干企业联系点,及时了解各地经济运行情况,尤其是掌握重点企业运行情况,并通过企业了解市场的动态变化,发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及需要解决的重大事项。

3.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信息数据库建设,夯实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基础。在目前监测指标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反映节能降耗、商贸流通运行等的有关指标。

4.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以及领导关注的热点问题的专题调研工作建设,提高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水平。立足于早发现、早预警、早解决问题,不断拓宽经济监测范围。重点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调整,国内金融运行,国内产业和技术转移,国际贸易争端和贸易壁垒,能源和重要生产资料供求变化及对我市经济影响等重大问题的跟踪监测和预测。

第3篇: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范文

关键词:克强指数 经济增长 协整检验 VAR VEC

引言

“克强指数”(Li keqiang index)是英国著名政经杂志《经济学人》在2010年推出的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指标,以中国国务院总理的名字命名。“克强指数”是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中长期贷款三种经济指标的结合,源于总理2007年任职辽宁省委书记时,喜欢通过这三个指标分析当时辽宁省经济状况。该指标自推出后,受到花旗银行在内的众多国际机构认可。按照花旗银行编制的“克强指数”中各变量的比例,本文将1978年以来中国的工业用电量增长率、铁路货运量增长率和银行贷款增长率分别按照40%、25%和35%的比例进行加权,计算得出各年的“克强指数”(见图1),与同期的GDP增长率比较后可以看出,两者的变化趋势总体上保持一致,但在上下波幅上有所不同。

学者们就“克强指数”的各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关于工业用电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Glasure &Lee(1997)研究认为韩国、新加坡的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双向因果关系;林伯强(2003)、基于VAR和VEC模型研究表明我国电力消费与GDP、资本、人力资本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罗汉武(2009)利用河南省年度数据证明了全社会用电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在短期内存在从社会用电量到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关系;郭鹰(2010)基于浙江省的数据研究得出工业用电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正相关,工业用电量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55的结论;何永贵(2007)建立了GDP与用电量的回归分析模型,得出中国用电量每增长1%,则GDP增长1%的结论。关于铁路货运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冯艳春(2007)分析了产业结构对货运量的影响,认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货运量具有不同的影响;林航飞(2008)基于上海市数据研究得出公路货运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熊浩(2010)研究认为货运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取对数)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关于银行贷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Levine & Zervos(1998)发现银行贷款和股票流通性对经济增长有显著而稳定的正效应;蒋晓华(2006)利用VAR模型和VEC模型研究认为经济增长率和银行贷款增长率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曾令华(2004)基于协整检验认为lnGDPt与lnLt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刘恩猛(2007)对天津利用协整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和货款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和双向因果关系;赵庆光(2011)以河南省为例,利用VAR模型研究发现银行贷款与GDP总量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由上述分析可知,学者们分别就“克强指数”的各变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单独分析。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银行中长期贷款与经济增长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来分析我国“克强指数”的各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

研究方法与变量选取

(一)方法阐述

本文试图从“克强指数”包含的三个经济变量等各方面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变动进行研究,以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中长期贷款作为内生变量,而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诸多变量作为随机项,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并且在VA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最后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并进行变量外生性检验,考察和分析经济增长和其三个影响因素间的长期均衡、短期动态及因果关系等。

(二)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工业用电量的多少,可以准确地反映我国工业生产的活跃度以及工厂的开工率,本文记作IEC;铁路作为承担我国货运的最大载体,铁路货运量的多少,既能反映经济运行现状,又可反映经济运行效率,记作RFT;银行中长期贷款量的多少,既可反映市场对当前经济的信心,又可判断未来经济的风险度。由于我国1985年之前没有逐年公布银行中长期贷款情况,所以直接采用银行各类贷款来替代,记做DL。经济增长主要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表示。

本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时间跨度为1978-2011年。为了消除异方差和指数化趋势,对纳入模型的相关变量均进行了取对数处理,分别记为lnIEC、lnRFT 、lnDL、lnGDP。本文计量分析均采用EViews7.0软件进行。

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由于上述变量的数据均为时间序列数据,为了防止出现数据的非平稳性而导致的伪回归现象,首先对各变量分别进行平稳性检验。表1是采用ADF检验方法对lnIEC、lnRFT、lnDL和lnGDP进行单位根检验的结果,可见在给定10%的显著性水平下各变量序列都是非平稳时间序列,而其一阶差分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平稳时间序列,即各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序列I(1),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

(二)VAR模型的建立

建立VAR模型之前,首先需要确认其滞后阶数。滞后阶数若太大将导致自由度减少,影响参数估计的有效性,若太小则导致误差的自相关,影响参数估计的一致性,所以选择适度的滞后阶数显得尤为重要。根据LR、AIC和SC信息准则等5个评价指标来确定最优滞后阶数,结果如表2所示,5个评价指标中有4个指标均认为最优滞后阶为2阶,即应建立VAR(2)模型。

VAR模型具有稳定性是模型适用的前提,通过AR根图对模型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到单位圆曲线以及模型所有特征根的位置图,得出模型中不存在大于1的特征根,即VAR(2)是一个非常稳定的模型。VAR模型中的内生变量顺序为:Yt=( lnGDP、lnIEC、lnRFT、lnDL)。

(三)Johansen协整检验

本文选择Johanson 检验方法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Johansen检验是以VAR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回归系数检验,它不同于单方程基于回归残差序列的检验,适合于多变量协整。表3的检验结果表明:在给定5%显著性水平下,迹检验和最大特征根检验的结果刚好一致,均表明lnIEC、lnRFT 、lnDL和lnGDP4个变量序列之间至少存在1个协整关系,对系数经过标准化的协整关系式如下:

lnGDP=1.261lnIEC-1.223lnRFT+

(0.0382) (0.066)

0.531lnDL+8.6198 (1)

(0.0811)

上述协整方程反映了经济增长与“克强指数”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协整系数下方括号内的数字为渐进标准误,表明各变量在协整关系中显著。由方程可知,从长期来看,工业用电量、银行贷款与GDP之间呈正相关,铁路货运量与GDP之间呈负相关。从弹性系数来看,工业用电量每增加1%,GDP将增加1.261%;铁路货运量每增加1%,GDP将减少1.223%;银行贷款每增加1%,GDP将增加0.531%。

(四)Granger因果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实质上是检验一个变量的滞后变量是否可以引入到其他变量方程中。一个变量如果受到其他变量的滞后影响,则称它们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是从预测意义上来分析的,它并不同于哲学意义中的因果关系。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第一,工业用电量与GDP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即工业用电量的变化对预测GDP变化的作用比较显著,同样GDP的变化对预测工业用电量变化的作用也比较明显。第二,铁路货运量与GDP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表明GDP变化能够引起铁路货运量的变化,但是铁路货运量变化不能引起GDP的变化。第三,银行贷款总额和GDP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即GDP变化能够引起银行贷款总额变化,而银行贷款的变化对预测GDP没有直接显著的作用。

(五)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

1.脉冲响应。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分析VAR模型中每个内生变量对它自身及其他内生变量的扰动所做的反应,从而了解VAR模型的动态特征。图2显示经济增长对各变量的一个标准差信息的脉冲响应。可以看出:第一,GDP对自身的冲击表现为拉动响应,即前期的GDP扩大了下一时期的GDP,第4期达到最大值后拉动效应逐渐减弱,到第8期后拉动效应趋于稳定。第二,当在本期给工业用电量一个正冲击后,GDP表现为拉动效应,这种效应平稳上升至第6期达到最大值后逐渐趋于稳定;给银行贷款一个标准化差大小的正向冲击后,GDP由于时滞的原因从第2期开始表现为拉动效应,并逐渐趋于稳定;GDP对铁路货运量正向冲击的表现为缩减效应,第4期缩减效应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弱,第8期后逐渐趋于稳定。

2.方差分解。方差分解是把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各方程信息(随机误差项)相关联的组成部分,从而了解各信息对内生变量的重要性。本文运用方差分解法分析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及银行贷款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大小,结果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GDP的方差主要由自身扰动所解释,但解释力度随滞后期的延长逐渐减弱,第30期维持在73.63%以上;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对GDP的贡献度差不多,第30期分别约为8.68%、8.89%和8.79%。

(六)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

通过前面的Johansen协整检验,可以发现IEC、RFT和DL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长期稳定关系是在短期动态过程的不断调整下得以维持的,任何一组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都存在误差校正机制。为了研究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需在协整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误差修正(VEC)模型,即GDP变动的动态函数。本文建立VEC模型的回归方程如下:

(2)

误差修正项vecmt-1表示t-1时GDP对均衡水平的偏离,其系数是负数,说明误差修正机制是一个负反馈过程;并且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GDP在短期具有向长期均衡水平调整的动态调节机制。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的时候,将以0.805单位的修正速度进行调整,以保证GDP、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与各类银行贷款回到长期均衡状态。从回归结果来看,GDP的短期波动主要由滞后一期的自身变动和DL以及滞后二期的IEC变动决定。另外,模型的AIC和SC值分别为-15.23和-13.19,都很小,说明VEC模型的整体效果良好。

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我国的宏观经济数据,通过构建“克强指数”各变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VAR模型和VEC模型,实证检验了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与GDP之间的动态关系,得出以下结论:第一,Johansen协整检验可以看出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第二,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工业用电量与GDP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与GDP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第三,脉冲响应分析说明,工业用电量和铁路货运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效应,而银行贷款对经济增长具有缩减效应。第四,方差分解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方差主要由自身扰动所解释,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对GDP的贡献度差不多,均在8.8%左右。第五,VEC模型显示GDP与IEC、RFT和DL之间具有动态调整机制,误差修正项的存在能够保证长期均衡状态的自动实现。

“克强指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客观的衡量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全新视角。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克强指数”中的三个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我国当前国内经济运行与发展的状况。然而,该指数是总理2007年在辽宁任职时所提出,当时我国正处于重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而辽宁是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省份,用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中长期贷款三个经济指标反映其经济运行状况的准确性非常高,因而该指数对重工业比较偏重。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为了更加全面地表征我国经济整体的运行状况,本文建议构建以“克强指数”为基础,将其作为重工业的主要经济参考指标,同时引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指标代表消费情况、“服务业 PMI”代表第三产业增长情况、“进出口总额”代表国际贸易状况的指标体系。最后,本文认为对“克强指数”的理解和把握,不能仅仅注重其表面特征和数量特征,应当深入认识其市场内涵、挖掘市场元素,只有这样“克强指数”才能更加准确、有效地反映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科普贴:解读“克强指数”.http:///news/special/lujiazui2013/jdkezs.shtml

2.Glasure U,Lee R.Co integration,error correction,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DP and electricity:the case of South Korea and Singapore[J].Resource and Electricity Economics,1997(20)

3.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11)

4.罗汉武,李.社会用电量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J].统计与决策,2009(17)

5.郭鹰,金鹰.工业用电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基于浙江11个地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6.何永贵.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J].统计与决策,2004(10)

7.冯艳春,彭利人,王书娟.产业结构在货运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7(6)

8.林航飞,罗宇龙.上海市公路货运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

9.熊浩,孙有望.我国货运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J].系统工程,2010(9)

10.Levine R.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Views and Agenda[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8(2)

11.蒋晓华,夏茂森.货币供应、银行贷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J-J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J].经济纵横,2006(11)

12.曾令华,王朝军.经济增长与贷款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5)

13.刘恩猛,汪波.天津市经济增长和贷款关系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7(11)

14.赵庆华.贷款支持经济增长情况的实证分析—以河南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9)

第4篇: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范文

关键词:专题财务分析 管理会计 医院 经济管理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医院作为一个独立的经营主体,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药品零差率、医疗资源双下沉、社会资本办医等,都对医院的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管理会计通过对医院以往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为医院各项决策提供方向性指引、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优化资源配置、节约运行成本等。财务分析作为其中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在医院各项运行管理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也是管理会计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手段。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挖掘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对未来的经济运行形势进行预测,从而在医院的经济管理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财务分析按分析范围、分析重点的不同,可分为综合财务分析、简要财务分析和专题财务分析,其中,专题财务分析是针对医院某一时期运行管理中的某些关键问题、难点问题、重大经济措施或薄弱环节等进行的专门分析,具有不受时间限制、一事一议、易被管理者接受、收效快的特点。财务人员在总结过去、预测未来的同时,对相关经济事项提出合理化对策或建议,引起医院领导和相关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以提高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专题财务分析的内容

专题财务分析的内容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1)医改专题分析。如针对药品零差率的实施,就公立医院实际补偿率进行分析;针对中药饮片差价的前期政策调研,预测中医医院的经济运行状况;单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的测算及管理对策、PPP模式的发展战略等。

(2)医院管理重点分析。如卫生材料管理分析;国有资产出租管理分析、大型设备使用效益分析;住院病人欠费管理分析;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分析等。

(3)预算管理专题分析。如财政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医院整体及部门(科室)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等。

(4)部门(科室)成本效益分析。如基于全成本核算的分院或某一业务科室的绩效分析。

二、专题财务分析的方法

专题财务分析方法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有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各种分析方法的运用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专题财务分析最基本的工具,将同期财务报表上存在关联的若干重要项目的数据进行比较,求出比率,并与行业标准或医院预计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化及内在原因,评价医院运行的合理性、有效性等,如资产负债率、预算执行率等。

(二)因素分析法

针对某财务指标数据的变化,对构成该指标的各个要素进行连环替代分析,从而发现各要素对于指标变化的影响程度,如对收入的增减变化常常需要考量工作量人次和均次费用两大因素的变化情况。

(三)比较分析法

通过实际数据与基期指标数、行业指标数等进行对比,揭示差异,并对差异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据此了解医院运行管理的成绩或问题。

(四)结构分析法

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该经济系统的内在特点和变动趋势,如医疗成本支出中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及其他费用等占医疗成本支出的结构分析。

(五)趋势分析法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相同财务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财务指标的变动方向、数额及幅度,从而揭示医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比如今年某一时期的数据与上年同期比较或与环比数据比较。

以上各种专题分析的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具体视专题分析的内容而定。一般各种方法会综合运用,以全面揭示问题、分析问题、解释问题,从而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和判断。

三、目前医院专题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立题脱离实际需要

财务人员在选择专题分析的主题时,未能抓住医院管理者重点关注的内容或当前t院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仅从财务工作的角度,为“分析”而分析,脱离实际工作需要,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专题财务分析的意义。

(二)分析方式角度单一

部分财务人员专题分析视角过于单一,立足点仅围绕财务数据本身,忽略了与医疗业务的结合,忽略了对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忽略了同类型、同规模医院的对比。同时,分析方法的运用比较单一,未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长此以往将影响到对实质性问题的探究和解决。

(三)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管理会计对当前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财务人员全面了解医院经济运行规律,了解医院所处的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了解国家多项医改新政、财经纪律的规定等,如此才能写出有深度的专题分析,并提出切合实际的对策或建议。但目前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影响了管理会计的有效实施。

(四)对策或建议针对性不强

财务人员在进行专题分析时,往往会出现总结问题很“丰满”,如何解决问题很“骨感”的情况,所提出的对策或建议针对性不强,或浮于表面、或不切实际、或达不到理想效果。而医院管理者希望财务分析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建议。

(五)分析语言过于专业化

专题财务分析属于财务专业分析的一种类型,具备一定的专业特点,但要让医院管理者能够看懂、接受并认可,要将专业化的指标用通俗化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才能达到撰写者和使用者在理解上的一致性。而目很多专题分析的语言过于专业化,从形式上拉开了与分析使用者的距离,使分析成为“束之高阁”的理论作品。

四、写好专题分析的建议

一份好的专题财务分析,能有效地促进医院提高管理水平,挖掘内部潜力,规范经济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如何写好专题财务分析,是财务人员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医院财务管理实践,就如何写好医院专题财务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找准切入点是关键

写专题财务分析的目的在于发现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因此,找准分析的切入点至关重要,因为它是专题财务分析的核心所在,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此后分析的过程包括信息数据的收集、分析方法的选用和结果的原因分析等,都需要围绕这个核心来完成。要分析医院内外部环境变化因素,着眼于医院管理者密切关注或需要关注的内容,提高专题财务分析评价的有效性。

(二)运用合理的分析方式

财务人员在明确分析的切入点后,需采用适宜的分析方式。

(1)分析要注意点与面的适度结合。不仅要立足财务角度,还要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分析思考问题;不仅要立足财务数据的分析,还要从质量、创新、社会效益等非财务方面进行分析。

(2)要不断改进专题财务分析方法。充分注意将不同的分析方法结合运用,如比较分析与比率分析相结合,结构分析与趋势分析相结合,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以便充分发挥多种分析方法的优势,提高财务分析的整体效果。财务人员要把不同的分析方法运用到专题财务分析的各个阶段,挖掘不同财务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所在。同时,财务人员要注意,根据报表所获取的财务信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要寻找更深层次的原因,还需深入到业务科室进行调查、沟通和研究。

(3)对发现的问题要有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解释,探求事物本质,找出事物间的联系。分析的顺序可采用逆查法,从反映出的结果去探寻原因,这种方法主要是运用了审阅和分析的技术方法,根据重点和疑点逐个进行追踪检查,并在追踪过程中,找出事务规律,总结实践经验。财务人员在进行分析时,一定要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熟练运用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才能使专题财务分析更加科学合理。

(三)熟悉政策依据,把握医疗行业经济运行规律

医院的经济活动有其科学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财务人员必须熟悉医疗行业相关政策和医院经济运行规律,运用科学严谨、扎实有效的方法对医院的专项经济活动进行充分合理的分析,才能深入了解医疗活动中所反映出的财务运行情况。同时,随着国家层面多项管理措施的出台及持续性强化,医院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更加透明化、规范化、法制化,如药品零差率的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流通领域改革、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完善政府采购、规范招投标、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医院的经济运行。因此,财务人员要多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密切关注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熟悉宏观经济政策变化,把握医疗行业经济运行规律,关注同行业兄弟医院的管理方法以及应对环境变化所采取的有利措施,从而科学进行原因分析和预测。

财务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提高职业判断能力,能运用各类财务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提高写作的深度与广度,提升专题分析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医院也要注重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升工程,尽可能创造条件给予财务人员更多的培训、交流和锻炼,加大信息化投入,使财务人员能借助先进的分析软件,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四)分析的亮点在于提出对策或建议

写专题财务分析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揭示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去解决问题。因此,专题财务分析的最大亮点在于针对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或建议。

(1)针对药品零差率的实施,医院内部应通过药师查房、处方点评、各医疗组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公示等措施,控制药品收入的不合理增长;鼓励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鼓励非药物治疗手段的应用,提升医疗技术水平,调整和优化收入结构。

(2)针对卫生材料消耗中的低效管理问题,建立责任追究制,将医院的百元医疗收入卫生材料消耗指标分解到各临床科室,落实各类材料物资的归口管理,并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加强材料成本的管控。

(3)针对住院病人的欠费管理问题,在制度规定的基础上加强监督执行,落实相关环节的管理责任,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余额不足预警、欠费系统控制等。

(4)针对病人挂号、付费排队和多次排队付费的问题,引入自助医疗费用结算机,通过采用诊间结算、支付宝微信付费等多种现代化支付手段,在方便患者的同时,完善财务对账流程,保证资金安全;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的模式,让患者实现在线诊疗和在线付费结算。

专题财务分析对于医院加强管理、改进工作、挖掘潜力和提升效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财务人员在开展医院专题财务分析时,一定要牢牢把握完善医院济管理这个中心思想,提出对医院管理有帮助的对策或建设性意见。

(五)文字表达要恰当准确

专题财务分析的目的是引起管理者的重视,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因此,医院管理者对财务分析的理解和认可,是对财务人员的鼓励和支持。财务人员在写专题财务分析时要条理清晰,层层深入,语言要浅显易懂,文字表达恰当准确;对财务指标的执行情况要表述清楚,化繁为简,不能一味沉醉于自我数据分析的海洋;要明确专题分析需要达到的目的,让分析的使用者能看懂、接受并赞同,从而实现专题财务分析的价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专题财务分析在医院经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促使医院完善财务管理办法,规范财务行为,清理库存积压,降低资源消耗;对国有资产实行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还可以通过专题财务分析,为医院领导提供经济决策参考。因此,财务人员一定要把握好专题财务分析写作要点,坚持客观、公正的分析原则,“一针见血”地提出医院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发挥管理会计在保障医院经济运行、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芸.财务分析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刍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3,(25):163-164.

[2]王惠玲.运用财务分析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依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1):66-68.

[3]赵宗莲.财务分析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9):208-209.

第5篇: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范文

引言

现代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为了有效地提升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平,企业需要对经济发展的管理水平进行提升,明确实际的工作重点和工作要点,按照新体制、新经济的综合发展趋势,准确的分析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观和客观要求。按照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和有效利益的综合组织发展标准,明确市场发展的发展标准,重视产品形象的快速提升,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在企业有效的经济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财务综合化的管理建设。

一、财务综合化管理的必要发展需求

财务管理过程中是以有效的资金获取为基础,通过使用管理工作的内容分析,对企业实际的经营发展水平进行评估,确保企业整体有效组织和分配标准,按照实际有效的资源分配和功能建设,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的快速发展,明确财务管理好坏对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直接影响关系。

1.财务管理中企业适应现代市场环境发展的基本要求特征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需要不断明确实际经济体制建立的综合发展需求,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适应程度,加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明确企业管理的科学性,明确企业目标建设的职能标准。按照实际企业的目标建设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内部环境的动态平衡,依照财务管理标准形式和技术要求,实现对企业整体市场环境的发展建设。以有效的财务规范管理为基础,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的市场运营发展水平,解决现有的市场发展不足问题,对企业实际的环境发展状况,基本需求特征进行合理的分析,充分研究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特征和特质,满足现代企业整体环境的适应程度。采用有效实施的技术决策标准,保证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加强财务的综合化管理,不断提升企业整体适应发展水平,确保市场环境的合理性。

2.加强财务管理对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水平的综合发展途径

企业资金的有效运筹和运用,产品的基本成本,综合经济效益,都需要由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标准来实现。按照财务综合管理的水品个,对财务管理的成本进行主动发展,借助科学现代化管理技术标准,利用现有的分析方法,制定合理的决策方式,和计划方案,通过资金成本的分析,主动的研究分析企业筹措资金结构的合理性,逐步降低企业资金的成本控制水平,明确司机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按照企业资金成本的分析过程,对企业臭作的资金结构进行分析,制定科学有效的企业决策和计划实施方案。通过资金成本的合理分析,对企业筹措的资金结构进行合理化的分析,逐步降低企业的成本,合理的分析企业成本、经济效益分析过程,明确实际企业综合有效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好坏变化情况,决定实际未来经营发展的策略标准。按照实际风险分析和管理能力水平,准确的研究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各类风险问题,从而有效的化解或避免各类风险问题。煤炭企业是自然资源开采的有效企业,是经济效益综合发展,资源有效利用的过程,受市场经济效益的影响,往往需要以科学的有效分析方法,明确实际决策,投资和经营方案。

3.财务管理的综合制度发展需求

现代企业发展制度中要求企业产权需要明确,清晰,管理需要科学,权责划分需要明确。资本社会化需要良好的投入发展平台。按照投入的资本实际发展水平,对实际保值增效的过程进行合理的调整。企业需要以生存为必要的收支抵扣标准,明?_实际企业综合发展的扩大收支水平,按照财务管理的流程,围绕企业有效目标建设开发标准,综合进行有效的发挥作用分析。按照相关的亏损问题,分析国家企业的调查明细表内容,对政策性可能存在的亏损问题进行分析,以客观原因分析实际亏损占比范围。分析实际经营管理中不善管理的亏损问题和标准。按照企业实际整体管理和运用的财产范围,明确企业财政经营发展的基本要求。以有效的企业政策管理和运用,控制企业财产的经营发展理念水平,确定实际经营利益和竞争动态下的发展过程,逐步加强财务管理效果,对资产进行有效的保值增效,控制整体经济效益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发展需求

伴随着我国综合经济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化,财务管理中心作用是以有效的企业经济和发展为前提,通过有效的价格形态动态发展标准,不断提升企业资金的运用,实现对综合性发展管理的规范建设,渗透实际贯穿企业的综合经济发展活动水平,明确企业实际财务管理的重点和要点,结合实际中心作用,不断提升企业综合效益发展的需求过程。

1.财务管理决定的企业发展目标建设水平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发展标准,准确的分析企业实际生存发展理念,从实际中获取综合管理的目标,这离不开财务的资金筹措,投入和资金的运用。需要通过财务管理的实际过程,不断的提升财务管理的目标化建设,以有效的制定生产和销售过程,充分的体现现在目标建设的基础方法和发展前提,实现财务管理综合企业发展效益核心价值水平的提升。在权属和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以经营分配为标准原则,对企业的资源开展有效的实时化管理。通过检验实际的分析过程,明确实际财务成果的经营发展范围,对实现相关目标建设,财务管理水平进行控制。煤炭企业的体制改革需要不断的深化分析,以合理的企业价值为最大化发展建设水平,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效果。

2.财务管理综合质量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快速发展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经营活动和流动资金的过程。如果说资金是企业的血液,那木财务就是企业资金控制运用的发展脉络。企业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从资金投入开始,到资金的回笼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实际的投入进行有效的调整,不断深化体制改革过程,加强企业综合价值的作用发展效能,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运用有效的利润循环过程,明确实际财务管理的标准,由资金随意流动,对企业的各类管理进行健全的分析,明确实际企业的目标建设水平。同样的资金往往给予不同的企业,经过多方面的调整,对企业实际的发展财务水平进行运用。煤炭企业需要结合行业的快速发展经营分析特点,逐步加强全面的资金管理,围绕企业实际的资金运动过程,对主动脉资金量进行分析,不断加强财务管理的各类生产经营发展环节的有效控制力度,以有效的财务管理协调发展进行各项问题的管理,形成有力的结合效果,对企业的未来经济利润进行最大化的提升。

3.财务管理过程中筹措资金与投资对企业整体生产经营发展过程的基础标准

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明确实际筹资、投资和资金运作、分配利润的过程,其中包含对企业生产经营整个过程的建设。通过分析产、供、销建设的各个基本环节内容。按照筹资与投资的实际发展效能,对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发展状况进行基础性奠定状况的分析,明确企业实际可以进行的生产经营发展标准。按照有效的资金投入量,对企业的筹措的资金量进行分析。煤炭行业需要有综合的总体劳动密集建设产业发展标准,以全面的劳动生产率为发展前提,合理的控制产品加工的不合理性??题,控制市场经营风险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针对实际行业的综合发展特点,结合有效的资金投资结合标准,降低投资量,控制有效的风险标准。

三、加强煤炭企业财务综合有效管理的中心作用分析过程

1.优化企业资金的配置标准

明确企业实际资金的资源配置,在一定的有效范围内,分析资金的制约标准。对企业的经营范围和水平进行分析,逐步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对于市场经济的客观和综合发展能力,对企业的资金发展趋势进行调整,确定实际优化配置的限制资源,对企业管理的用处,资金的发展进行调整,部分煤炭企业的内部管理存在松懈的现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弱化,企业的资金配置不合理。为了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综合生产管理经营范围,以市场发展为导向,积极调整企业产品的发展结果,对项目的投入量进行科学标准的分析和预测,充分拓展财务管理的整体作用发展水平,逐步加强资金管理和有效运用水平,提高资金的综合利用水平。

2.建立合理的财务规范管理机制

按照煤炭企业实际财务管理过程,准确的分析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深化财务改革, 重建良好的市场财务管理适应机制。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寻找可以适应生产需求的,运用的科技内容,顺应市场经营发展环境,利用新技术管理,计算机集成化制造,生产制度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不断提升现代市场化的规范。

第6篇: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范文

[关键词]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解析

中图分类号:TD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044-01

在我国现有发展阶段,我国电力能源工业领域极其真切地面对着在技术,以及成本收益角度的深切挑战。这种发展背景也给研究电力能源企业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的经济问题,提供了充分的背景支持,本文将针对电力变压器设备的经济运行问题展开简要的论述分析,预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一、开展电力变压器设备经济运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开展电力变压器设备经济运行工作,是切实实现节能减排社会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以及当代社会经济建设事业的不断进步,使得能源物资短缺和气候环境变化,逐步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稳定实现的重要问题。近年以来,为切实实现节能减排发展目标,我国各级政府重点要求电力能源产业系统切实减少日常生产运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水平,而开展电力变压器设备的经济运行工作,就是切实较少电力产业整体能源消耗水平的有效实现途径。

第二,开展电力变压器设备的经济运行,能够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事业客观环境形成较高程度的对应。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中国经济尽管始终维持着稳定可靠的前进发展态势,但是却一直面对着较为强烈的发展挑战性因素。受此影响,我国公民实际的电力能源需求也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波动性特征,电力能源需求的阶段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电力能源工业系统的经济运行发展目标的实现,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

第三,开展电力变压器设备的经济运行,是实现电力能源系统深化改革目标,以及市场经济制度下电力能源工业稳定有序发展的必然选择。电力变压器的经济运行状态与备用容量、无功支持等电力能源市场经营交易过程中的辅助服务项目具备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在现有的电力能源领域技术条件以及管理水平的限制之下,想要实现上述服务项目的质量提升目标,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机构提供的行政命令,而是必须切实调动技术、法律,以及市场等多种作用因素,切实助力电力变压器设备的经济运行持续优化。

(二)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技术强大且运行稳定的电网技术系统,充分保障了开展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工

作的安全性。改革开放事业稳定推进三十几年来,我国电网建设事业取得了返佣稳定的发展态势,在实际的输电技术网络建设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500 kV为核心,以220 kV为为支持的电力能源输送技术体系,与此同时,在输电系统中的变电站建设方面,全国范围内的主要变电站都引进并配备安装了两台或者是三台以上的变压器设备,并且还为电力变压器设备的经济运行技术状态的稳定有序推进,建构了充分的安全性技术支持设备。

第二,我国公民在电力能源需求层面的波动性特征,给开展电力变压器设备的经济运行,提供了充足的实现空间。在国人实际的电力能源消耗需求出现降低趋势时,电力变压器设备实践承载的负载率将会降低,这是就可以指令变电站切实减少实际运行的电力变压器设备的数量,从而切实实现电力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效益水平。

第三,我国电网运行调度技术人员在多年工作实务中积累的工作经验,给实现电力变压器设备的经济运行目标,创造了充分的经验支持,能够切实确保电力变压器设备的经济运行工作顺利取得最佳效果。

二、我国变压器设备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电力能源工业领域变压器设备的经济运行工作,切实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但是在实际的运行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列极其鲜明的问题,对电力变压器设备经济运行事业的深化发展,造成了较为明显的阻碍:

第一,现阶段,对于我国绝大多数的220kV的变电站,以及一小部分的110kV的变电站而言,其实际承载的电力能源供应任务常年具备着极其繁重的特征,这一点较为真切地展现在我国规模城市的供电市场结构之中,城市国民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对电能资源的强烈需求,使得城市变电站的电力变压器设备必须常年保持高负荷运行状态,给相关设备经济运行目标的实现造成了明显的阻碍。

第二,供电保障任务的日渐增多,给城市变电站开展经济运行工作的时间段,造成了明显的限制。中国当代历史时期城镇化建设事业的推进,使得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势必要接连开展可承接一系列的重要活动,这些重要活动的稳定有序进行,与电力能源系统的稳定运行状态之间具备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电力能源系统运行稳定性的维持,势必会给电力变压器的经济运行造成直接阻碍。

第三,我国部分现有变压器设备实际配备的自投装置明显不足,对电力变压器设备经济运行工作的开展造成了明显的阻碍,部分地方性供电公司电网技术体系中实际配备的自投装置,存在着明显的缺额特征。我国电力能源事业的稳定有序发展造成了较为明显的阻碍。

三、电力变压器设备经济运行工作的改良策略

第一,切实加强电力变压器设备的经济运行管理的基础工作实现力度,积极探索电力变压器设备经济运行工作的管理模式流程,建构电力变压器设备经济运行状态的定期考核机制,以及运行问题上报制度。并切实依照电力能源输送网络的技术结构变化特征,及时进行电力变压器设备经济运行工作管理的实施规则。

第二,持续增强电力变压器设备技术改良工作的实施离去,并切实为电力变压器设备经济运行目标的实现,创建充分的技术支持条件,并切实加强无功补偿技术设备的投退管理实施力度。

第三,切实加强相关技术手段的应用特征,在有条件的地市级电力能源工业企业,实施电力变压器设备经济运行实施体系的研发,以及运行,并且建造有针对性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对电力变压器设备经济运行工作状态的有效把握。

结束语:

针对电力变压器的经济运行问题,本文选取三个具体的角度展开了论述分析,文章中涉及了开展电力变压器设备经济运行工作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并对我国公民的电力能源需求特征,以及电力变压器设备经济运行工作的开展现状以及改良路径展开了细致的分析,预期为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敖文生.变压器经济运行研究[J].电气技术,2007,S1:49-58.

第7篇: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范文

[关键词]企业综合统计:经济:经营

企业统计以统计的方法收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数量方面相关信息,再通过对信息的统计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并作出预测来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的组织活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正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挑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

企业综合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经济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关注经济热点,传递信息动态,正确使用决策方法,已成为引导企业工作实践的关键环节。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提高企业综合统计工作质量,优化企业经济决策的策略:

一、明确企业经济环境,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综合统计体系

综合统计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重要指标和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与环节,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综合反映。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传统的统计模式,在企业管理中未能充分发挥其基本职能。因此,新经济条件下要求企业综合统计行为能明确企业经济环境,把握企业综合统计重点,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综合统计体系,使综合统计工作真正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综合反映与监督。

一是以企业经济运行动态为指导,建立综合统计指标。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变化,当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新型业务时,应及时对指标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指标体系尽可能全面地反映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经营状况的前提下,切实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指标质量的逻辑审核和协调性分析,如资产负债、营运发展、生产成本、获利水平和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并强化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审核评估,准确把握宏观指标问的逻辑关系,做到指标协调一致,努力提高数据质量,准确反映企业经济运行态势。

二是以现代科技技术为依托,规范综合统计数据。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已经进入各个行业。企业统计管理工作也应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规范企业综合统计数据。一方面,立足于本企业,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及时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另一方面,通过网络运作,深入实际去了解数据与数据之间的联系,了解数据背后所隐含的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从而更好把握企业经济发展的方向,避免企业经营决策的片面性。

二是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求为前提,拓展综合统计内涵。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要直接面向市场,以便按照市场取向对生产、经营的具体要素及时进行调整。因此,企业综合统计在围绕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基础上,要围绕企业的行政方针,不断拓展统计服务的内涵。不仅需要以企业内部信息,如:劳动成果的、核算、资金存量与流量该算以及投入产出等为统计内容,更需要扩展到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统计。

二、明确企业经营特点,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综合统计方法

企业统计工作的重点在于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及时提出数据、观点和对策,协助领导抓住决策良机,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在新形势下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要搞好统计分析工作,必须深入企业经营特点的实际调查研究,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综合统计方法。

一是借助统计分析软件(如SPPS、SAS、EVIEW、STATICA等),充分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使企业统计的推断能力和动态分析能力加强。并利用脑网络系统以及强大的运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使统计分析工作与数据的采集和整理二大环节同步进行,缩短统计工作链,为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地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建立以抽样调查为主的统计调查体系。在采集企业内部信息时。凡是没必要采用全面调查或者根本无法进行全面调查的,均宜采用抽样调查,在采集企业外部初级信息时必须完全采用抽样调查。

三是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统计台帐是根据社会服务业统计资料整理和企业管理需要而设置的一种系统积累统计资料的登记帐册。统计人员应全面地收集原始凭证,登好统计台账,正确了解每个技改项目的工作进度等情况。经过半年的实施,起到了很好效果,为事前控制好投资项目用款、为投资项目决策打好了基础。

三、明确企业综合统计结果,优化企业经营决策

企业综合统计不仅要全面、系统、完整地反映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

更应该科学的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做出决策和评估,将统计信息滞后的现状切实改变,努力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多做贡献。因此,我们在加强企业综合统计质量的同时,结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等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对比、分析和综合研究,优化企业经济决策。

一是参与市场预测分析。企业要经营决策,必须弄清楚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全面掌握外部市场环境信息。因此,所以企业统计人员要加强对国家经济发展相关政策的掌握,建立用户信息资料档案,从量和质的方面,以第一手资料运用现代统计方法对产品市场需求量进行调研分析,统计出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充分发挥统计工作事前分析的预测指导的功能。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重视对产品销量的分析,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参数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把握“以销定产”的原则,迅速为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新产品的研发、节约降耗和节能环保等工作进行系统优化。充分利用数理统计等先进的预测方法,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做科学的决策和评估。

二是参与投资效益分析。企业综合统计在投资决策中主要发挥的作用是从统计工作的角度,对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可供决策选择的方案,包括提供决策分析模型(方法)和决策分析结果。企业一般投资决策分析,主要包括投资项目和宏观经济分析。该分析是在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要求为前提的基础上,来评价投资项目的决策方案,即应考虑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如就业、环境保护、增加外汇收入、填补某种技术空白、为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发展创造重要条件等等。

二是参与企业价值的分析。企业价值的分析,可建立企业“经济增加值”指标,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如:建立“1年内应收账款,2年内应收账款,3年以上应收账款”指标进行细化管理,加强对不同期限的应收账款管理和控制。同时,可建立“不良、不实和关破资产处置损失、不良、不实和关破资产处置率”等指标,加强企业对不良资产和闲置资产处置,盘活资产,促进资金流动。

[参考文献]

第8篇: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范文

一、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管理工作现状

(一)经营管理模式待转变和经济运行质量待提升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和总量性矛盾将相互交织,从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不断衍生出新问题。我国不少国有企业属于传统行业,缺乏对具有活力的价值创造体系、现代化企业制度以及市场化经营理念的足够认识,创新管理能力和经营效率也尚有继续提升的空间。一些国有企业存在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够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不足、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有时间差、沟通协调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梳理与强化、经费统筹和实时成本监控未能贯穿于项目管理全过程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将或多或少影响企业主体由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向集约型管理模式转变的进程。以长远、辩证的眼光来看,我国经济空间庞大、动力强劲、发展持续向好的趋势不会变,国有企业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需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丰富管理手段,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路线不动摇,圆满完成维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这项国家和社会同时赋予的使命。

(二)成本核算意识待加强和资金资源利用率待提高成本核算是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工作之一,主要包含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三大方面内容,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成本的总体控制、目标成本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基本要求与任务在于根据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及时而正确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从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同时,成本核算工作应当满足内部经营管理和外部市场竞争的特定成本需求,包括但不限于为成本费用控制、产品定价、绩效评价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撑依据或行为参考。国有企业兼具公共性和服务性,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繁重且错综复杂,目前,某些国有企业缺乏成本核算意识和经费管理经验,在经营活动中未能充分利用所获得的各项资源,对直接人工、采购成本、外协费用等成本的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存在动态成本管理与监测机制不健全、成本核算方法创新性不足、成本核算对象分类不具体、成本信息传递滞后、间接费用分摊方法不够合理等现象。因此,经济运行分析所需的数据材料基础薄弱,财务信息与实体经营信息之间的关联度较弱,无法真实且完整的反映资源消耗情况,浪费现象可谓屡见不鲜,成本费用率常年居高不下,严重时可能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企业业务风险、或直接导致决策层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数据支持与经营决策依据。与此同时,一些国有企业仍依赖于传统成本会计系统,成本管理层面的创新发展进度缓慢,尚未建立健全信息化程度高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信息处理与传递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从而降低了历史账簿资料的准确性,影响数据资源一体化,为建设成本数据库带来难度。

(三)经济运行分析待深入和业务能力水平待培养目前,仍有部分国有企业认为只要做好财务数据统计和分析即是完成了经济运行管理工作,其实不然。财务信息是企业过去和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客观分析企业经济形势的基础,而经济运行管理工作是一种以各项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系统性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针对过去及当前时期的经济运行现象以及经济运行结果进行解读与分析,针对未来的运营风险进行预测评估、针对可能存在的发展问题进行对策研究,其本质在于建立一套包含组织、流程、规则和标准的逻辑模型来进行资源合理配置和精细化管理,需要科研、生产、财务、市场等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财务信息和统计数据不能直接反映企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经营风险,需由研究人员结合业务实际情况,评价、观察和理解企业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和破坏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和措施,从而确保阶段性经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但现实情况是,一些负责经济运行管理工作的研究人员缺乏产品和市场方面的专业知识、对项目管理的参与程度较低,与管理经营层面沟通频率不高,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理解不够透彻,体现到具体工作上,则是对企业的经济形势判断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提出的建议与措施不具备前瞻性、与实际经营活动脱节,无法真正发挥经济运行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获利能力增强、降低经营风险的作用。

二、提升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经济运行管理制度第一,将各部门对企业整体经济运行水平的贡献与影响纳入绩效考核,并根据职责分工制定量化考核指标,强化责任意识,激发全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准确把握影响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薄弱环节与决定性因素,提出有助于提升经济运行水平的指导性意见,组织各部门开展自检自查专项活动,以阶段性经济运行分析结果为依据,发现问题点并提出下一周期的改进措施,及时反馈落实进度,同时做好经验总结工作;第二,规范经济运行管理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将经济运行分析、经济绩效考核等内容融入企业各项日常管理与经营活动之中,有序推进提质增效专项活动,定期对企业的经济运行水平进行评估,及时就重点难点问题及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开展研讨工作,提出解决方案并落实改进措施,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巩固与提升整体经济运行质量;第三,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遵循企业发展路径,完善资源配置方式,营造良好改革环境,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化手段,始终致力于改变传统管理理念与发展模式、系统性梳理企业的差异化资源与能力、就内部发展环境和外部竞争环境做深入详细的战略分析,明确不同阶段的定位和经营目标,选择总体发展战略,制定适应性与可行性兼具的经济运行管理制度。

(二)完善优化成本核算管理体系第一,充分重视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明确成本控制工作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核心地位,将原本复杂繁琐的系统化工作分解到企业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中,层层分解指标,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推动成本管理向目标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聚焦全员、全要素、和包括报价、研发、设计、生产、服务在内的全过程成本管控;第二,充分考虑企业所处市场的行业特点和企业经营目标,将多维度多层次的成本核算对象管理、成本项目设置管理、间接费用分配管理等内容纳入成本核算管理体系,积极探索金额管理、项目管理、数量管理等多维度控制方法,遵循相关性原则、可靠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进行成本核算,根据自身规模与发展水平,参考企业生产特点和生产组织方式,在选择最利于成本控制的一种或多种成本计算方式的基础上全面反映企业成本核算情况;第三,着力优化原始凭证记录管理制度,强调原始凭证作为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完成的合法书面证明的重要作用,对其基本内容、填制要求、接受传递、保管使用等方面的规范性操作方法作出详细规定,保证成本核算基础环节的有序高效运行;第四,参考以往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过的突出问题,加大企业预算管理力度,将预算作为组织、协调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兼顾企业生产能力,以效益优先、总量平衡、积极稳健为原则,按照先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后财务预算的流程进行全面预算管理,认真组织落实预算计划,尤其是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工作,需结合项目完成情况实施资金跟踪问效。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设置预算管理日常记录簿,详细记录预算额和实际发生额的对比,对于差距较大的情况需具体描述费用变化的原因,并收集证明文件,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第四,将现有财务职能和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和重新配置,创建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运营成本,依据不同层级和岗位工作需求,采用权限控制程序实现分等级的财务数据与资料共享。

(三)培养提升岗位人员综合素质第一,运用业务流程完善企业组织架构,明确经济运行管理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与基本要求,培养或引进专业对口和知识面宽的研究人员,为人才梯队建设奠定扎实基础;第二,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拓展岗位人员与时俱进的思维和实践能力,要求岗位人员将国内外经济形势状况解读、产业生态链经济运行水平研究、竞争对手对标分析等内容纳入日常经济运行管理工作中,形成定期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制度,为管理层提供更可靠的决策依据;第三,打造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使经济运行管理工作人员对于企业中长期规划与发展战略、主营业务运营情况、系列产品相关信息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更准确地剖析企业面临的主要经济运行问题和风险点,从而就改善企业运营能力、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

第9篇: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范文

计算机是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经济管理中运用计算机十分必要,而且作用显著。基于此,介绍了经济管理的作用以及计算机功能,并由此总结了经济管理中运用计算机的优势以及运用范围,以供参考。

关键词:

计算机;经济管理;运用

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一种重要资产,对于经济管理来说数据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要发挥出数据的价值,必不可少的就是计算机。

一、经济管理与计算机

(一)经济管理

按照MBA智库的说法,所谓经济管理就是经济管理者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将潜在生产力变现为生产力系统。不同的生产力要素不会自发变现成生产力,需要利用管理手段使要素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变现为现实生产力系统。其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杠杆。人们的劳动技能和生产资料以及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将体现为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经济管理水平越高,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结合将会越科学,生产力诸多要素就能更紧密地形成综合力量,变现为生产力,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就越强,使工作效率提升,经济效益增大。其三,可以使先进生产力———科学技术得到最为充分的发挥,而科学技术发挥作用又能提升经济管理水平,二者相得益彰。无论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是引进的科学技术,都不会自动成为生产力,需要通过有效管理才能实现真正的转化,同时为更加先进的技术做储备。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管理水平也必须随之提升。

(二)计算机

计算机也就是俗称的电脑,是一种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可以进行数值计算、逻辑计算,能够存储信息,通过软硬件的组合能够自动、快速处理海量数据。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单位以PB级来计量。而要实现大数据的运用最为关键的基础就是计算机,因为计算机可以胜任人力无法承担的海量信息处理计算,也能存储海量的信息。大数据核心就在于数据分析,这也需要用到计算机。第一,计算机拥有信息处理能力。面对海量的经济管理数据信息,人力处理的效率十分低下,而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效率十分关键。利用计算机可以先对大量数据进行筛选,剔除无用信息,然后采集对于经济管理有用的信息存储起来,以便后续的可视化数据分析,从而为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计算机网络所拥有的信息更是无法估量,可以建立数据库,专门收集这些信息,利用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为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如Hadoop、MATLAB、Excel(入门级工具)、Processing等等。必要时还可利用网络进行数据的传输,实现信息共享。第二,计算机存储技术。计算机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类管理,并建立相应数据存储,用户可通过数据库检索查询以及调取需要的数据。第三,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安全十分重要,数据这种资产的安全,就需要计算机安全技术来保障。这包含三个部分: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网络安全。其中网络安全是最受关注的,因为大部分能够威胁计算机安全的攻击几乎均来自网络。计算机一旦中病毒或是被黑客入侵,其存储的数据显然就会泄漏出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管理中运用具有显著的优势,并且意义重大。

二、计算机在经济管理中的运用

(一)优势分析

对于经济管理来说,运用计算机,最主要的就是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曾说,人类已经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IT时代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为主,而在DT时代,则以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为主。2016年中国数据经济峰会(CIO)上郑信武(DOIT、易会创始人兼CEO)指出,未来是以数据为基石的新经济时代,而这个时代已经来临。对于企业来说,就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以适应新形势。那么在经济管理中运用计算机则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对企业来说,运用计算机的优势就在于:一是实现远程办公甚至是移动办公。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以及OA系统出现,让企业能够通过互联网随时进行远程办公,而且目前微信企业号还能实现移动办公。二是经济管理透明化。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计算机随时掌握企业资产情况,了解企业财务、仓储、后勤等;结合大数据,能够分析所有SKU,制定最大化利润的目标定价和清理库存,分析客户购买习惯,为其推送感兴趣的优惠信息等等。

(二)计算机的运用

在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可以说必备品,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第一,OA。这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必备的一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它实现了企业各部门的协同管理,强化了决策的一致性,提高了决策效能。这是针对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以计算机为中心,结合各种现代化电子设备和通讯技术,广泛、快速、全面收集、整理、存储和加工信息,并为企业内部人员共享,实现高效协同作业。第二,数据中心。利用云计算平台、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文件系统、数据挖掘、大规模并行处理数据库等技术,组建数据中心,用于存储、分析海量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信息。数据分析是其中的关键,这需要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进行处理,从而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第三,利用计算机建立风险辨识模型,进行市场预测。这指的是分析市场供求变化因素,寻找规律,预测下一轮市场供求情况。经济发展决策需要依靠市场预测提升准确性。那么可以利用计算机结合大数据分析各种数据,从大量客户中找到金牌客户,进行精准营销,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开发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做出更加明智的业务决策。比如期货,利用计算机采集并分析某支期货的均价、价格不定性、市场心理指标等数据,建立市场模型;然后通过向模型输入数据,预测下一轮市场走向,从而做出决策,规避风险。第四,可利用计算机结合互联网宣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代表一个企业的形象,是一个企业能否变大变强的基石。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的核心是创新(海尔企业文化)。就以海尔来说,它经历了四个战略阶段,前期是全面质量管理,提升品牌价值,随后转向OEC管理模式,执行多元化战略,进一步则是市场链流程再造。经济管理中,企业文化也是比较重要的部分。信息大爆炸时代,要让市场了解一个企业、认可一个企业,不能依靠“酒香不怕巷子深”,而必须广而告之。

结语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当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是资产。经济管理活动中必定会产生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不可能依靠人力来处理,必定需要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同时,运用计算机实现了经济管理信息化,对于提升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作用。

作者:刘旭健 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