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身边的形形色色范文

身边的形形色色精选(九篇)

第1篇:身边的形形色色范文

关键词:儿童围涎造型艺术民间文化

引言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年变迁,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到明清之“瑰丽繁复”,服饰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从发展到演变,从形制到色彩,从等级制度到经济生活,从场合礼仪到民俗风情,皆独具特色。儿童围涎作为重要的儿童服饰品类之一,流行于晚清民国时期,一定程度上直观地展现了当时的民间服饰艺术。其款式多样、造型多变,从圆形到四方、从花形到柳叶、从虎形到猪形、从锁形到异形,纷繁绚烂的背后反映的不仅是人们对美的向往,更是人们对生命延续的虔诚祈盼,是母爱的符号,也是民间文化中女红艺术的印记。

一、晚清民国儿童围涎的起源

从古至今,百姓抚育幼儿的过程中,围涎都是必不可缺的服饰品,无论是造型简单亦或是风格独特的。围涎围在儿童颈部以保护里层衣物,从功能性上来说,这与成人围以云肩相似。围涎也被称之为“小云肩”。围涎可说是云肩的缩小版和精简版。围涎多为婴幼儿穿戴,云肩则是妇女的佩饰。随着围涎的长期发展,人们加入了自身对审美的需求,无论从围涎的色彩还是纹样上都体现了长辈对孩童的殷殷希望与美好祝福,从服饰审美和心理需求上来说,一针一线都展现了母亲对于子女的深切关爱与殷切希望。

二、晚清民国儿童围涎的基本造型

围涎是传统儿童服饰中重要的服饰品之一,造型各异、色彩讲究、制作精美,成为民间服饰艺术的一个特殊符号。围涎的造型一般比较概括,多平面处理,可写实,可只求表现生机活力,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植物,都极力突出动感和朝气,即便是器物及抽象几何形,其形式也十分讲求神韵和活力,很符合儿童的需求。儿童围涎的结构较成人云肩更为简单,只需留一个开口佩戴即可。整体造型对称和谐、均衡稳定。常见的儿童围涎造型有圆形、方形、动植物形、人物形和衣身一体形等,丰富多变。

(一)几何形围涎

几何形围涎是儿童围涎里最为常见的一种,一是造型简单便于制作,二是款式大方益于观赏。几何形围涎大致分为三种,即圆形围涎、四方形围涎和多角形围涎。1.圆形围涎:圆形围涎是几何形围涎中最常见的一种。圆形围涎造型简单,只需将一块布料裁剪成圆形,中间挖出领窝,向上剪出开口,再加上缘边,最后进行装饰即可。圆形围涎整体呈圆形,与领窝呈同心圆的样式,再用刺绣、拼布等工艺进行装饰。圆形围涎的装饰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在上面进行刺绣,用平针绣刺绣花鸟植物、琴棋书画等图案,极具意境;一种是用拼布的手法贴补绣动物图案,常见的有狮子纹和老虎纹,还有公鸡纹、蝴蝶纹、蜜蜂纹,也有人物纹的。可见围涎上的刺绣纹样并不局限,自然界和生活中所见的景、物皆可绣在其上,足可包罗万象。2.四方形围涎:四方形围涎也比较常见,其基本造型分为两种,一种是整体一片式的四方形结构,一种是由两个或四个部分组合而成的四方形结构。四边形围涎中最典型的是四合如意形围涎。四合如意式也是中国妇女云肩最为典型的形制,与中国传统建筑“四方四合”的理念相一致,是讲求“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思想的体现。是晚清时期的四方形儿童围涎,这款围涎的披领外形、多重滚边和用色习惯都具有典型的满清特色,可见当时民间服饰也是受到宫廷服饰影响的。3.多边形围涎:多边形围涎,顾名思义外形整体呈多边形,多以拼布和刺绣的方式制作并装饰,留出圆形领口。所示的围涎,围涎正面用红、绿、白三色缎为底,用蓝色缎滚边,以黑色绦子边装饰,并刺绣以花鸟图案“瓜瓞绵绵”,寓意子孙昌盛,兴旺发达。所示的围涎,多边形往里收成五个角,中间留出7.5cm领口。整个围涎以红缎为底,黑缎滚边,红色和黑色,跳跃和沉静,色彩搭配和谐。黑色丝线绣上“佛手”、“寿桃”、“石榴”等图案,佛手寓意福、寿桃寓意寿、石榴寓意多子。

(二)植物形围涎

植物形围涎可以大致分为柳叶形围涎和吉祥瓜果形围涎。柳叶形围涎与四合如意形是成人云肩和儿童围涎的典型代表。吉祥瓜果形如佛手柑形、桃形、石榴形寓意“多福”、“多寿”、“多子”,三多历来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最吉祥的祝福。1.柳叶形围涎:柳叶式是中国妇女云肩最为典型的形制。柳叶形围涎与成人柳叶形云肩的形态基本一致,由八条、十六条、十八条数量不等的柳叶形呈放射状拼合而成,寓意春*满园、生命长青。柳叶形云肩每片柳叶的色彩,有的是同色,有的是邻近色,也有的是对比色,但不论是那种颜色搭配,每片柳叶上刺绣的图案都各不相同,有的围涎上还饰以垂穗,颇有华丽灵动之美。以大小相同的柳叶造型,在一定的规矩中通过布局来产生节奏感,动静结合,赋予围涎以动感和生命力。是晚清汉族的一件柳叶形儿童围涎。该围涎直径34cm,领围直径9.5cm。主要面料为黄绿素锻,共17片柳叶,每片上均用平绣工艺刺绣花卉图案,图案均以单支花枝的样式出现,形态、颜色各不相同。柳叶呈弧形向外发散,充满律动感。统一的造型下富有变化,使得整个围涎既精致典雅又活泼生动,很适合儿童。2.花瓣形围涎:花瓣形围涎最外轮廓呈花瓣状,花瓣数量多有不同,四瓣、五瓣最为多见,其次还有六瓣、八瓣。围涎的制作取法自然,以花瓣形态为主,花瓣数量不一,以造型变化丰富。在此基础上,每瓣上再加以装饰,或是同样图案的重复,整齐规矩;或是不同图案的组合。围涎是在六瓣上分别刺绣“看花去马如飞”六个不同的字体,并刺绣花卉点缀字体。围涎是在每瓣上均用平布的方式装饰南瓜纹,寓意子孙昌盛。花瓣形围涎利用花瓣造型作为整体,再在每个花瓣上加以装饰,采用变化统一的方式造型,模件化的方式制作,既简化了制作程序,又满足了视觉上的平衡感,符合审美需求。

(三)动物形围涎

动物围涎是晚清民国儿童围涎中造型最为特殊的一类,据考据,此类围涎盛产于山西、陕西和山东一带。动物中的狮虎本身即是生命活力和智慧力量的象征,更是人们心中驱除邪恶的瑞兽。以动物形象作为围涎造型其深意不言而喻。1.虎形围涎:山西地区流行给孩子戴的围涎,多为虎形,用布缝制成圆环状的虎形,围在孩子的脖子上,一方面保持孩子下巴的干爽,十分实用,一方面老虎的形象寓意儿童“虎虎生威”,寄予孩子美好的祝愿,具有相当的审美和文化价值。不只是虎形围涎,孩子的虎头帽,虎头鞋,兽鞋,都是“望子成龙”,祝愿孩子“威武如虎”,期望孩子生龙活虎般成长起来的表现。2.猪形围涎:较常见的虎形围涎而言,猪形围涎比较少见。农村有句俗语,“富不离书,穷不离猪”。其一,家畜是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其二,猪是十二生肖之一;其三,“猪”与“诸”谐音,可寓意“诸事如意”。因此,猪作为民间的吉祥物之一,其形态也被运用于鞋帽、枕头以及儿童围涎的制作上。围涎即是用贴补绣的方式制作的猪形围涎,猪的造型憨态可掬,寓意家族富贵如意。

(四)其他

1.锁形围涎:清代时盛行给儿童佩戴长命锁,以此来锁住儿童,驱邪保平安,长命百岁。其中集百家福气的百家锁最为流行。锁形围涎造型脱胎于儿童佩戴的银锁,因其造型与锁相似故称其为锁形围涎。围涎是清中期汉族的一件锁形儿童围涎。该围涎由八片组成,整体呈锁形,长32cm,宽25cm,造型独特,精巧可爱。围涎以红缎为底,刺绣粉、绿色花卉图案,以黑色缎、盘金和蓝色织带镶边,使得整个围涎既高贵典雅,又明快活泼,很适合儿童。围涎上每片的刺绣图案都不同,有荷花、牡丹,也有简单的五瓣小花,但是整体以花卉图案为主,既丰富又统一。此件藏品的材质为缎,正面为鲜艳明快的红缎,背面为暗雅清新的果灰色缎。采用平绣和盘金绣的刺绣工艺以装饰。2.转花形围涎:转花形围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围涎造型,六色转花围涎,直径27.7厘米,由六片不同颜色的类云形旋转组合而成,中间留出直径为7.7厘米的领口,缘边用盘带绣工艺进行装饰。这件转花形围涎逆时针旋转组合,带动观者的视线,充满动感,仿若儿童的活泼健康、快乐生动。3.衣身一体形围涎衣身一体形围涎增加了前面部分,多出衣身,形式上像围涎加肚兜的结合。衣身一体形围涎,保留了围涎的整体造型,在此基础上加入衣身,兼具围涎和肚兜的功能,扩大了适用范围。由此看出,衣身一体形围涎应该是现代儿童所用围兜的前身。4.异形围涎儿童围涎的造型多样多变、不拘一格,其中不乏造型独特的异形围涎。围涎以绿色、米白色、牵牛紫、龙胆紫四色为主,缘边用粉色、蓝色包边,不加刺绣,仅以绦子边装饰,外缘做成放射性的尖角,增加装饰性。也有围涎,整体像是鱼的变形,左边像鱼尾的部分又有石榴的形状,动植物变形组合而成,寓意“年年有余,多子多福”。异形围涎多是几何形、动植物形的糅合变形,形成独特的外形,造型生动有趣。

三、晚清明国儿童围涎造型艺术分析

围涎的整体造型呈放射状态,有四方、八方,象征四时八节,与中国传统方位相应。古建筑讲求四方四合,八方吉祥,八方代指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八等八个节气,围涎制作显然也采取了这样的造物方式,使人得自然造化,八方平安。除此外还延伸出五方、六方形态,女红技艺的丰富巧思正是由于有这样的创新变化、因人制宜。中国传统造物理念是将“五色”视为最正统的颜色,围涎用色也不例外。围涎制作以青、赤、黄、白、黑为主,以间色为辅。古人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乃是构成世间万物的根本,五色是本源之色、万物之色。儒家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五行之秀,讲究“礼”、“义”,讲“正身”,就是“义”正自身。在“正身”观念的影响下,自然也就有“正色”之说,封建制度莫不把色彩的严格使用列入维护等级制度的范畴,发展下来,人们对于颜色的选择是无比慎重的。清代李渔曾在《闲情偶寄》里提到,“云肩,须与衣同色,近观则有,远视则无”。围涎与云肩一样,色彩要与外衣的色彩相配,讲求整体的和谐统一,色彩的选择既要符合审美需求,也要讲求与服装内外一致、相得益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文化跟随五千年文化的历史长河一直绵延至今。纹样本身的装饰作用被淡化,而其蕴含的寓意日益深刻。古人将不可见的美好字眼转化为可见的自然万物,以此赋予图案美好的寓意,借“蝠”寓福,借“鹿”寓禄,石榴多子寓意百子千孙,牡丹芙蓉寓意荣华富贵。传统纹样历经数千年历史的洗礼,既取法自然,涵盖山水风光、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琴棋书画,又不乏奇思妙想。儿童围涎上多用三多纹、五毒纹、狮虎纹等符合儿童的纹样。围涎的材质多为正面素锻、背面素锻或是棉布,此基础上,用拼布或刺绣的手法加以美化。使用的刺绣技艺丰富,极尽可能,精心巧妙,有平针绣、打籽绣、盘金绣、辫绣、锁绣等。

第2篇:身边的形形色色范文

关键词:秦俑;图案纹样;色彩

秦俑在服饰的各个形制上色彩不一,上衣与下裤是构成秦俑服饰的主色,主要是以单色呈现。秦俑服饰在大面积的单色下亦绘有少数精细华美的彩色图案装饰纹样,主要集中在骑兵俑的冠饰、武士俑的腰带以及将甲俑的铠甲上。就纹样图案集中呈现的部位来分别阐述秦俑服饰图案纹样色彩。

1 冠饰上的图案纹样色彩

冠饰的图案装饰纹样主要可见于二号俑坑出土的骑兵俑所戴冠帽上,此冠帽呈半圆复瓢,称之为武弁或皮弁。在骑兵俑皮弁上分布着由三个小圆点组成似梅花形状的散点纹样。这些散点纹样整齐地排列成行布散在皮弁上好似满天繁星,形虽简易,但却不失丰富性。此类散点纹样并没有施以丰富多样的色彩,而是一律用朱红色绘制而成。

2 革带上的图案纹样色彩

秦兵马俑坑出土的武士俑腰间均束有腰带,腰带上装饰有规矩精美的几何形纹样图案。这类几何图案是将三角形、菱形以不同的组合排列方式而构成,大致可分为菱格形图案、二方连续对角三角形图案、二方连续交错并置三角形图案三大类。

菱格形图案是三类中结构最简单的图案装饰,即以两条十字交叉的斜线组合构成菱形格样式,此类图案多装饰在轻装步兵俑所束腰带上。二方连续对角三角形图案由对顶的两组等腰三角形反复并列组成。从整体观看,并列的两大组对顶三角形中间构成一个菱形图案,像是由三角形与菱形纹样组合而成的装饰图案。此类图案多装饰在一号俑坑轻装步兵俑的革带上。相对复杂的正反交错并置三角形图案是由腰带底边至顶边绘制一组等腰三角形交错排列组合而成的图案装饰,同样装饰在一号俑坑轻装步兵俑的腰带上。

腰带上的图案纹样并无装饰色彩,多是用模压印或用刀具刻画而成,也有少数纹样图案是用较粗的墨线勾勒而成,模压印和刀具刻画出的纹样亦有用墨填充的。

3 甲衣上的图案纹样色彩

甲衣上的图案纹样主要可见于中高级军吏俑铠甲主体、披膊及背带等部位。笔者将该区域图案纹样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四方连续菱形几何纹样图案。第二类为二方连续几何纹与植物纹的组合图案。第三类为不规则多种纹样组合图案。第四类为二方连续复合纹样与几何纹的组合图案。按甲衣图案类型的划分,分别取该类型个案图案进行色彩阐述。

第一类:四方连续菱形几何纹样图案。该类型图案由两条十字交叉的粗斜线构成菱形纹样连续重复构成图案的大体框架,在每个单位菱形纹样里用细线给菱形进行勾边,相当于在大的粗线菱形里再套一个细线菱形。而在每个细线菱形纹样里绘制不同的几何纹样。二号兵马俑坑出土的T4:1号高级军吏俑前身铠甲的右侧边缘装饰图案就属该类型图案。图案用白色作底,在此底上用深紫色的粗斜线构成菱形纹样,内部的细菱形图案色彩为相对较浅的紫色。在细菱形内部的几何纹样色彩各异,都不相同,主要有朱红色、深紫色、黄色的几何纹样。此类图案色彩最丰富的区域即是单位几何纹样的色彩。即使是相同的几何形纹样,其色彩也不尽相同。例如,一号兵马俑坑出土的T20G10:97号军吏俑背甲边饰的四方连续菱形几何纹样图案,其内部的适合单位几何形纹样有朱红色的双破菱,亦有天蓝色的双破菱,四菱格有黄色、朱红色、天蓝色,三角形有天蓝色、朱红色。

第二类:二方连续几何纹与植物纹的组合图案。一号兵马俑坑出土的T19G10:24号军吏俑身穿的彩色鱼鳞甲边饰部分图案纹样,该图案以白色作底,在此底上用朱红色带有复合矩形纹样的条带将整个图案条面划分为两个等腰三角形。在一侧的一个三角形界内绘有深蓝色的等腰三角形,又以深蓝色绘制矩形、正方形、菱形、多边形,黄色的带圈六边形及绿色的回纹等纹样。凡深蓝、绿纹样均用朱红勾边,红与黄二色纹样用纤细的墨线勾边。在划分的另一侧等腰三角形区域内,用墨线勾画出植物纹样组合的复合纹样,主要是将伞状花序与篮状花序结合,另用墨线勾画两株似羽毛的总状花序,顶端的小圆圈用朱红色填之。

第三类:多种纹样组合的不规则图案。此类图案纹样丰富,几乎都涵盖了几何形纹样、植物纹样、自然纹样、复合纹样,另结合有直曲线面。一号兵马俑坑出土的T10G7:14号中级军吏俑的铠甲背带图案。该图案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以黑白二色为底,内部绘有紫色末端带蓝色的菱形带纹样,由直曲线面构成的纹样称为图案的主体,主要以紫色绘制。线面四周布满不同类型的纹样,色彩有黑、白、朱红等,其中植物纹样用墨线绘之。

第四类:二方连续复合纹样与几何纹的组合图案。二号兵马俑坑出土的T4:1号高级军吏俑前身甲图案。该图案分为两部分组成,下面部分以粉紫色为底,并列四个绿色双勾线外形的钥匙纹样,在此纹样中间有黄色的轭菱纹及带圈的六边形纹样。上面部分为并排的紫色仰轭纹样,在每两个仰轭纹样中间穿插一个黄色轭菱纹样。另一组图案亦是粉紫色底,在底上绘两个相对白色双边线盾形图案,一对盾形图案中间夹一个白线勾边的八角星单位纹样。

4 结语

秦俑服饰图案纹样色彩主要体现在冠饰、革带、甲衣三个部位上。其中冠饰纹样则集中在骑兵俑所戴皮弁上,呈梅花状,为朱红色。革带图案纹样为菱形格样式、二方连续对角三角形图案、二方连续交错并置三角形图案三大类,它们并无色彩,只用模压印或用刀具刻画而成,有些则稍加墨线勾画。秦俑甲衣上的纹样丰富,即有几何形纹样、植物纹样、自然纹样以及复合纹样等。其图案纹样色彩亦艳丽多彩,主要有朱红、深紫、粉紫、黄、天蓝、黑、白等色。

参考文献:

[1] 王学理.秦俑专题研究[M].三秦出版社,1994.

[2]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始皇陵秦俑坑考古发掘队.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上)[M].文物出版社,1998.

第3篇:身边的形形色色范文

秋色临近,女生的装束也处于蜕变的过渡期,办公室的空调也增强了丝丝凉意,所以女生的包里一定要准备一件针织衫!针织衫百搭易衬,无论上班或放假,同样可以一件针织衫打造完美造型!

薄薄的通花或蕾丝针织衫,都是日志街头的大热,轻盈的质料总给女生带来贴身的照顾。米白色调的针织衫,自然不造作,是少女的必备品。

上班时可以剪裁俐落简单的连衣裙配以柔薄的针织衫,舒服又自然,脚踏斯文大方的高跟鞋,给人自信得体的感觉。只要记着整体的配搭宗旨:优雅+斯文,自然不会出错。

COCUE米色通花针织衫¥330

Zara深蓝色雪纺连衣裙¥414

Grossé 金色圆圈颈链¥1,162

Skalli银色树叶形手镯¥979

Zara深灰色蝴蝶结细腰带¥124

Episode 浅灰色皮革手袋¥1,659

Zara 驼色凉鞋¥331

Zara浅蓝色连衣裙¥331

娇俏辣妹

带点复古味的A字形简洁剪裁裙款,能修饰下半身圆润的身形。要穿出与平日上班不同的感觉,自然要挑战难度。薄身针织衫充满少女味道,不妨大胆一点配上有牛仔味的饰物如流苏手袋、牛仔短靴,再衬上1条细节设计的白色连衣裙,富新鲜感的牛女造型便大功告成。

Bershka白色通花连衣裙 ¥290

白×米色花花长颈链 ¥165

ESPRIT 白色手表 ¥822

H&M 啡色流苏手袋 ¥663

Monki啡色牛仔短靴 ¥249

穿镂空的通花针织衫时可能会令胸罩带现形,与其遮遮掩掩,倒不如选购一些颜色漂亮的内衣,大方秀出来。

une nana cool“FunFun Week”桃红色胸罩¥216

重复配搭就是这件!

COCUE 米白色通花针织衫¥330

职场明星

颜色鲜明的针织衫看似难以配搭,但其实只要整体色调一致就没有问题。而且上班服多数单调沉闷,加上一件鲜色的针织衫令全身有个亮点,更可使女生看来精神一点,绝对有潜力成为衣柜中的中坚分子。

今年大热的白色套装,其实十分适合上班穿着。可选择质料挺的白色七分西裤,配上白色衬衫,是简单而时尚的配搭。而鲜艳针织衫就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除了可提升整体打扮外,更可分散注意力,不怕全白打扮会看来变得肥胖。

After All黄色斗篷形针织衫 ¥388

Child Woman白色通花衬衫¥995

Episode白色7分裤 ¥1,403

Skalli彩色圆形手镯 ¥1,204

The Emporium蓝色金扣腰带 ¥247

Jessica RED 黑色金扣手袋¥746

H&M蓝×黑色高跟鞋 ¥331

Zara白色恤衫 ¥298

假日迷情

如果想再正式一点,可以把白色通花衬衫换成白色薄身衬衫,同样好看。其实只要根据颜色盘上的对比色彩,好像红撞黑一样,就能轻易突出整体造型。以灰色的印花连衣裙配上黄色针织衫,再加上一点彩色的饰物,活泼可爱,重点是各种色彩占的比例不要太多,就能成功完成脱俗的假日风情。

After All灰色印花缀褶边连衣裙¥496

啡色蝴蝶结发箍¥49

Skalli 圆牌吊饰项链 ¥490

白×粉红色珠珠缀立体花花手镯¥132

After All啡色缀立体花花蕾丝边藤篮 ¥413

Jipi Japa蓝×啡色蝴蝶结坡跟鞋¥663

在头上加上幼身的头箍能增添少女味,使造型更具个人风格。重复配搭就是这件!

After All 黄色斗篷形针织衫 ¥388

魔力条纹

条纹是今季的大热,全因Prada把它玩得出神入化,女生们都逃离不了条纹的魔力吸引。条纹针织衫搭配起来非常便利,无论是配裤装或是裙装都潇洒有型,上班放假都潮气十足。

偶尔想穿得优雅一点,除了必备的衬衫外,A字形的伞裙也是好帮手。而黑白色的条纹针织衫本来已有一份复古味道,配上同样有复古气息的圆领衬衫与伞裙自然更为加分,就算上班也可优雅地凑凑复古热潮。

H&M黑×白色条子针织衫 ¥165

The Emporium 白色附丝带圆领恤衫 ¥413

H&M 米色伞裙 ¥290

白色珍珠手镯 ¥132

The Emporium泥黄色手袋¥579

H&M黑色漆皮高跟鞋¥248

黑色细腰带(t Stylist\'s own)

巧搭民族风

把衬衫束在裙子内,能使下半身比例更修长。条纹针织衫看似与民族风风马牛不相及,但原来他们却意外地般配!内搭鲜色上衣再衬上牛仔阔裤,已带出民族风,加入啡色手袋、民族饰品如羽毛发带,帅气十足,假日穿去郊游或度假就最适合不过。

H&M橙色打结不规则剪裁T恤¥124

The Emporium 浅蓝色牛仔吊带阔裤 ¥579

浅啡色缀羽毛发带 ¥115

蓝色石粒民族项链 ¥165

o.d.m. 桃红色胶手表¥577

H&M啡色仿旧包 ¥248

Bershka深啡色木屐¥497

方形的啡色经典包在任何时候也能大派用场,让整体看来更潇洒有型。重复配搭就是这件!

H&M 黑×白色条纹针织衫 ¥165

点破秋思

怕普通设计的针织衫太沉闷,花花碌碌的又怕不适合上班穿着,不如试试缀有小细节的针织衫吧!今秋不少品牌也推出缀有蝴蝶结、花边或花花的针织衫,低调中带点不平凡,而且容易配搭,是女生秋日的恩物。

秋冬也可以清爽起来!以大地色系为主调的日常T恤上的荷叶边细节与针织衫的小蝴蝶结互相呼应,变得不单调沉闷,感觉平易近人又亲切,相信定能让同事眼前一亮。

The Emporium浅卡其色缀蝴蝶结针织衫¥297

H&M白色荷叶边T恤 ¥331

SPB米色长裤 ¥530

金×蓝色晶石项链¥115

ESPRIT 紫色手表 ¥822

Zara米白色肩包¥663

H&M蓝×黑色高跟鞋¥331

Playboy黑色链腰带

长裤¥829

柔美身姿

若想双脚看来纤瘦一点,可选择黑色长裤,感觉正式又能美化线条。缀有细节的针织衫优点在于设计不会太沉闷,就算配上满布图纹的长裙也能轻松驾驭,而小小的蝴蝶结更能带出轻熟女味道,为悠闲飘逸的度假风增添柔美韵味。

OZOC啡×绿色民族图案长裙¥803

Bershka 粉绿色花花长项链¥82

米色缀吊饰手带¥132

Zara 泥黄色小手袋¥464

Bershka深啡色木屐¥497

穿上长裙再脚踏1对大热木屐,好走又时尚。重复配搭就是这件!

The Emporium 浅卡其色缀蝴蝶结针织衫¥297

More Choices Of Cardigans In Town!

INGNI 白色蕾丝针织衫¥588

LAVIE EN ROSE 杏色通花褶边长款针织衫¥1,237

Beberose 白色蕾丝针织衫¥645

Nadesico Multicolor 通花针织衫¥1,338

PAGEBOY 杏色通花宽松针织衫¥442

EMODA 黑色蕾丝长款针织衫¥863

moussy 米白色通花针织衫¥789

Jessica RED 黑色缀白色蕾丝领针织衫¥497

French Connection 鲜黄色针织衫¥414

TAIPUN 浅黄色针织衫¥490

Jessica RED 鲜橙色雪纺绸手袖针织衫¥497

CHILD WOMAN 橙红色蝴蝶结图案针织衫¥630

OZOC 草绿色缀蕾丝针织衫¥330

As Know As Pinky 鲜红色针织衫¥264

Bread n Butter 鲜黄色斗篷形针织衫¥580

Spiral Girl 彩绿色勾花钉珠针织衫¥713

Jessica RED 浅粉红×紫×黑色缀蝴蝶结条纹针织衫¥663

2068杏× 黑色条子泡泡领针织衫¥496

After All 米白× 黑色缀蝴蝶结条纹长款针织衫¥496

CHILD WOMAN 白×红×蓝色褶边领细条纹针织衫¥713

PAGEBOY 白×红×深蓝色缀金钮条纹针织衫¥505

KBF 米×浅啡×黑色条纹长款针织衫¥746

Pou Dou Dou 米×黑色通花领条纹针织衫¥407

Jessica RED Multicolor 撞色条纹针织衫¥580

JEANASiS 杏色民族图案针织衫 ¥364

2068 dirty pink 缀褶边长款针织衫¥471

Ray Cassin 米色缀刺绣花花针织衫¥442

Jessica 深蓝色缀金色珠片针织衫¥1,742

French Connection 白色缀刺绣花花钉珠长款针织衫 ¥746

Jessica RED 淡粉红色缀蝴蝶结珍珠雪纺波点手袖针织衫¥663

第4篇:身边的形形色色范文

印花系 花漾年华

每一季的春夏服饰上,印花无一例外都是重头戏。在今季各大春夏时装秀上,印花再一次成为热门――涂鸦、渲染、花朵、几何、波点与拼接,印花作为一种经典元素,给女装带来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在杜嘉班纳(Dolce&Gabbana)米兰时装周2013春夏系列中,轻盈的雪纺面料和斑斓的印花图案被大量的运用。服装的轮廓极具特色,柔软的欧根纱或是丝质面料剪裁而成的宽摆裙或是铅笔裤搭配宽松的印花上衣。服饰上的传统油画图案,印染在舒适宽松的罩衫和柔滑飘逸的丝缎裙上,加上夸张的耳环和鲜艳的头巾,随着模特儿摇曳的身姿仿佛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在娓娓述说着Domenico Dolce与Stefano Gabbana两位设计师对家乡的无限深情与热爱。整个系列以西西里的陶尔米纳风情作为灵感,洋溢着热情、浪漫的地中海风情。

Etro这一季无疑是印花的盛宴,春意十足。众所周知,这个品牌自创立之初印花――尤其是佩斯利印花一直都是品牌的生命。这一季,Etro将东方风格的花卉图案、雀鸟、蝴蝶、仙鹤融进了土耳其长袍中,又用日式的束腰带加以点缀。和服式的夹克与宽松的条纹裤显示出东方式的禅意,同时又被浓郁的色彩赋予了更多意大利式的热情。

自从“普拉达日本+雏菊”风格引起舆论热议之后,现任创意总监Veronica在本季服装的设计上加入了更多的手绘花朵风格。单肩的印度纱丽,中国旗袍等元素都被她融入其中了。

2013春夏,Veronica向世人展示了她对21世纪浪漫主义的洞察。本次作品系列植根于一个梦幻般的人间天堂,深入探索女性化的奇思妙想,同时通过简约的造型与精致的面料,呈现一种细致的秩序感。

Veronica选用了濒临消失的手绘印花艺术,坚定地拒用快速批量制造的计算机印花。通过将意大利艺术家精雕细琢的耗时工艺与Etro家族数十年的面料专长完美结合,Veronica成功地打造了一个完全由手绘印花图案构成的作品系列。每幅艺术作品都被清晰并完美地印制在为之专门设计的服装上。

本次作品系列采用的面料质地紧凑,拥有全新的重量感。奢华的弹力卡迪、粗丝线sablé、硬棉与悬垂面料,突出了塑性造型,并为其增添了一丝动感风韵。精密的水晶刺绣用以点缀充满异国情调印花的背景空间,从而突出手工彩绘图案。硬棉面料上则绣有一排排五彩缤纷的蝴蝶和花卉图案。

简洁利落的廓形淡化了印花的装饰效果。简约的气质令人不禁联想起制服造型,而构造方式则具有一丝东方气质。系在腰间的宽腿柔道裤,搭配亚洲风格外套或花瓣蝴蝶袖上衣。手帕式上衣、长款裹裙,以及从整块方形面料上裁制的连衣裙,无不彰显简约主义风格的统治地位。结构方面的趣致设计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成果:单袖式连衣裙,围裙式前襟连体套装,半身长莎丽搭配裤装与夹克外套,同时长裤、上衣与连衣裙前襟上的硬挺褶饰形成的柔美的波纹效果。

浪漫荷叶边 摇曳生姿

最能体现女性柔美一面的荷叶边在2013春夏时装展上被设计师们纷纷搬上了T台。这一季,各大品牌不再拘泥于荷叶边的柔美气质,精巧的设计让柔美、浪漫的荷叶边也变得摩登起来。

在上个世纪20年代和80年代,荷叶边曾大行其道。那时搭配的是粗犷的金项链,人们也在荷叶边中体会出些许风尘的味道。今季的荷叶边不再是简单的装饰,转身成为时尚的主体,被大量地运用于锁骨、胸口、肩膀、袖口、腰身及裙摆处的设计上。

在2013年春夏时装秀上,加入了荷叶边设计的品牌数不胜数:GUCCI 在2013春夏为我们带来了一季柔美、灵动的时装大秀,有别于以往强势、暗黑的大女人形象,以轻盈的欧根纱荷叶边展现出女性的柔美形象。模特们身着浓艳的桃红、水绿色彩的裙装,甩着裙摆、袖口的荷叶边大步走过。

纪梵希(Givenchy)一改荷叶边甜美娇俏的刻板印象,通过肩上与后背中间少而精的荷叶边设计,营造出摩登浪漫的时尚氛围。整个系列的高领设计代表了严谨、保守,现代气息十足的金属材质则化解了这种沉重。层层叠叠的荷叶边是轻松浪漫的象征,裙子套裤子的叠穿又是有些“叛逆”的时尚博主式穿法,薄纱曼妙,依旧是一片春景。

蔻依(Chole)则带来了一系列浪漫轻柔的法式Chic女装,柔软皮革制作的粉丝荷叶边连衣裙透露出浓郁的巴黎气息;巴黎世家 (Balenciaga)设计师Nicolas Ghesquière最让人惊喜的创新则是立体荷叶边的廓形设计――这让巴黎世家 (Balenciaga) 女郎的强势气场中立即多了几分柔美婉约,模特步伐摇曳生姿的立体荷叶边装饰裙展示,既甜美又性感。

除此之外,在2013春夏成衣系列中大量加入荷叶边元素的品牌还有加勒斯・普(Gareth Pugh) 、普拉巴・高隆 (Prabal Gurung) 、拉夫・劳伦(Ralph Lauren) 、川久保玲CdG(Comme des Garcons) 、J.W. Anderson、伊莎贝尔・玛兰 (Isabel Marant) 、圣罗兰(Saint Laurent) 等等。从这些设计中可以看出,各大品牌的设计师在尊重女性对甜美坚持的同时,也在剪裁和面料的选择上融入了更富有诗意的基调,让时装多了一份摩登的戏剧冲击力。

律动色彩 身体在跳舞

2013年一定是一个色彩缤纷的季节,艳色依然是流行的关键。亮黄、草绿、杜鹃红、宝蓝……都是今季的主打色。跳跃的色彩带来一场场缤纷的视觉盛宴。2013,让身体鲜活起来!

意大利米兰的潮流预测公司Elementi Moda Srl创作总监Ornella Bignami女士在香港国际春季成衣及时装材料展(Interstoff Asia Essential)上预测2013春夏潮流的趋势将是回归天然材质、表面装饰、有机物和接近自然的色彩,注重各种元素之间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纵观本季时装秀场,古驰(Gucci)等品牌都推出了色彩丰富的服饰,设计师Frida Giannini说,在春夏,她就是喜欢把玩这些美妙的色彩。饱和而纯净的色彩和荡漾的波浪设计结合在一起,展现的依然是充满自信和性感气质的优雅女性,甚至有一点崇尚权力。2013年春夏服饰的颜色趋势代表了女性化的又一次回归,强大的气场中不失柔美。

整身同色的潮流依然可以在2013春夏季沿用,Gucci,Rag & Bone,Stella McCartney 秀场的绿色整身look仍不在少数。而如Jonathan Saunders 秀场的深浅绿色拼接,以及绿色与黑白色的搭配也是2013春夏色彩热门。

优雅的草绿色散发自然恬静的气质,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草绿都会融进季节,并不会突兀,草绿色服装不管是运用在夏天的丝绸还是薄纱,或者春天的毛衣外套,不管是长裙还是外套,那份独属于草绿的优雅依旧不变,都是突显沉稳优雅气质的单品。

明亮的黄色越看越喜欢,仿佛它不动就可以喷涌而出春意。LV新款春装大胆运用明黄撞色,俏皮十足;古驰(Gucci)将嫩黄色与欧根纱衣裙加以搭配,尽显女人优雅气质。

玫红色的妙处在与能够瞬间提升气质以及气色,并散发一种独特的女性柔媚气质。玫红色是广受女性们青睐的一款服装色彩,能够将自身气质提升的更加妩媚动人,女人味十足。

第5篇:身边的形形色色范文

1蒙古族服饰所具有的特征

蒙古族属于游牧民族,由于独特地域、生活方式以及地理条件的影响,蒙古族服饰主要包含有:帽子、袍、套裤、坎肩、鞋子以及腰带和靴子等。蒙古男装比较质朴简单,而女装不仅高贵华丽,而且典雅大方,同时线条十分明显。在服装上搭配色彩明丽的佩戴,可以使其更加精致。蒙古服装主要具有以小几个特点:第一,丰富性。因为蒙古族地域非常辽阔,同时部落数量较多,风俗习惯种类繁多,所以其服饰种类以及数量也相应比较多,是促进民族文化具有多元化的基础。所以,蒙古民族服饰非常丰富多彩。第二,华贵性。因为蒙古族属于游牧民族,所以搬家频率也非常高,为了便于携带财产,他们会把重要首饰都戴在身上,从而给服饰增加了一种贵气。第三,文化性。蒙古族一般都会在袍子上绣一些图案,既能够体现民族特色,又可以将其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民俗习惯都通过各种图腾展现出来,使服饰具有蒙古族的独特文化特征。第四,实用性。蒙古族服饰所具有的使用性能非常强,白天穿可以遮体装饰,晚上则可以御寒。因为蒙古靴子比较厚实,所以能够防止蚊虫叮咬以及被荆棘伤到。而腰带可以束紧腰身,抵御寒冷,同时因为蒙古族人民经常骑马,腰带可以避免内脏在颠簸中受到损伤。

2蒙古族服饰元素

我国蒙古族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而在不同发展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最终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一种名族服饰。除了以上所说的几个特点之外,蒙古服饰在服装面料、绣花艺术以及款式和服装镶边等方面也具有自己的特色。

(1)面料。目前蒙古服饰里面使用最多的一种装饰材料就是库锦,库锦属于化纤面料,主要是通过聚酯薄膜以及各种金属图层进行防治而得来的。和传统锦缎、棉布以及皮革相比,库锦色彩更加鲜艳,而且价格也不高,更符合现代影视服装设计的要求。

(2)款式造型元素。蒙古服装主要是袍,袍的种类有:直身、断腰结构、连身以及短袍和大襟,同时搭配不同的坎肩等。袍和坎肩具有一个共同点,都为H型。直身袍和我国传统服饰中的平面结构相似,在肩袖位置,服装的前后片是连接在一起的,袖子结构比较肥大,由于面料条幅的局限,服装的前后中心线是采用拼接的形式而制成的。对于蒙古袍下摆类型,主要分为两类:宽松、摆量不大。为了便于活动就会在下摆设置下叉;采用断腰结构的袍的下摆一般都比较宽松,袍腰会设置密褶,便于活动。蒙古袍从整体上来看,其造型特点就是宽松舒适,袍的款式特点主要是简洁流畅、艳丽多彩。

(3)镶边以及绣花元素。蒙古服饰里面非常传统的一种元素就是镶边,镶边的装饰位置主要有:衣领、衣袖、下摆、开衩以及大襟和垂襟等。镶边所使用的面料为:大绒、各种毛坯以及棉布和绸缎。对于乌珠穆沁袍来说,其所采用的镶边工艺有很多种,而且色彩非常艳丽。根据年龄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镶边工艺,通常情况下,袍服使用的都是三指宽大绒或者是库锦边,年长一点的人所穿的袍服主要追求的是素雅舒适,一般镶嵌的是一指宽黑大绒或者是青大绒。对于察哈尔袍服来说,一般都在袍的大襟、下摆边缘、袍领边以及领座和袖口位置镶边,同时袍身颜色和镶边颜色应该相对应,特别是在一些年轻女性所穿的袍服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对于阿鲁科尔沁皮袍来说,通常都会镶嵌青宽边或者是大绒宽边,而在绸缎袍上镶嵌相应的库锦边。

3蒙古服饰元素在影视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烘托出影视作品的主题。影视作品一般都具有特定的场景,所以影视服装为了与场景相融合,就必须重视影视服装设计,影视服装主要就是着力影视情节的构造,不仅可以表达文化所处时代背景,还可以给情节发展渲染氛围,服务于剧情,从而烘托出影视作品的主题。例如《,成吉思汗》这部影视剧,因为蒙古服装本来是随着时展而发展的,所以每一特定时期蒙古服装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剧中人物的服装都是按照以前蒙古族的服装特色而设计的,主要是为了还原历史情节,剧中加入极具蒙古文化特色的服饰元素,不仅可以渲染故事发展气氛,而且可以将观众带入一个极具真实性的故事中。

(2)按照剧情氛围显示出人物特点。影视服装的主要作用就是为角色服务,人物造型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服饰,可是每个角色和人物都应该处于相应的时间以及空间里面,而影视服装就可以将剧中人物所具有的属性恰当地表现出来。例如,《还珠格格》中香妃这一角色的服饰就的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因为香妃本身的地域差别,所以和其他角色相比,其在服装上有很大的差异。香妃的服饰属于蒙古族非常传统的服饰之一,这一服饰可以使香妃这个角色的人物形象更加深刻,同时也可以衬托人物本身所需要塑造的柔美、大方的形象。

(3)既与历史相符,有可以体现出时尚感。影视片里面的服装本身就代表着一部服装史,只要是影视,都应该反映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政治背景以及当时民族文化特色和服饰文化,此外还要和现代审美观念以及时尚元素相符,就算是古典历史剧里面的服装设计,也需要在再现当时服装的基础上融入时尚元素。在以蒙古族为背景的影视中,为了塑造出理想的人物形象,可以加入一些具有时尚性的元素,如各种镶边以及绣花元素等。因为蒙古服装元素的特点是色彩艳丽、华贵美好,所以这些元素可以将需要刻画的人物形象放大,不仅吸引力了观众的注意力,其人物形象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结束语

第6篇:身边的形形色色范文

【关键词】哈密维吾尔族 刺绣 工艺特点 价值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是一种美化服饰的传统手工艺,是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服饰最主要、最普遍的装饰手法,以其纷繁复杂的款式和精巧的刺绣而独具魅力,是哈密维吾尔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多用于服饰的领口、袖口、胸前、下摆等部位装饰,纹样古朴、造型稚拙、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体现了一种原始、纯真、古朴、大方的民族特色。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用彩色丝线将独特、古朴、繁复美丽的图案刺绣在服装上,色彩艳丽、对比强烈。用寓意手法来描绘原始图腾、宗教信仰、浪漫情怀、记述历史、再现民俗风情、寄寓精神向往等,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

一 哈密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刺绣的特点

维吾尔族很早就重视服饰的刺绣工艺,并一直把它当作服饰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加以发展和完善,使其成为维吾尔族普遍使用的独特的服饰装饰艺术形式。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刺绣主要是服装及配饰,如袍服、坎肩、长裙、套裤、靴帽等数十种。在历史的发展沿革中,各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使哈密维吾尔族民间刺绣工艺得到了极大发展且逐渐形成了多种风格、特色各异的刺绣手法。从艺术角度讲,无论在造型、色彩、工艺,还是在图案纹样上,哈密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刺绣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深刻的社会内涵,也体现了民族的、时代的文化特征。哈密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服饰涉及刺绣工艺的部位有许多,列举如下:

1.长袍刺绣

哈密地区维吾尔族一年四季都喜欢穿袍服,袍服式样比较宽大,多在领口和袖口以刺绣工艺装饰。首先是袍服镶边刺绣,大多长袍会设计镶边,袍服的衽、两侧开衩及底摆镶边,领口、袖口镶边等,而在镶边上面常常设计刺绣图案;其次是袍服衣身刺绣,刺绣运用于袍服衣身部位最为常见,有时在衣身的局部设计刺绣图案,有时在整个衣身大部分运用刺绣工艺装饰。

2.短袄刺绣

短袄是哈密维吾尔族女性所穿的上衣,男性不穿。其形制一般是衣长到人体的胯部,窄袖,面料多为红色缎料或紫色缎料,款式可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几种,有前后两侧开四衩和不开衩之分;袖口、前襟、下摆和底襟均饰以花边和刺绣,前襟多刺绣以云头如意图案。

3.坎肩刺绣

哈密维吾尔族无论男女都有穿坎肩的习惯。坎肩是立领无袖、琵琶襟紧身式的短上衣,可套在长袍或短袄外面起装饰保暖作用;种类款式有长坎肩、短坎肩;有开衩坎肩、无开衩坎肩等区分。而刺绣艺术在哈密维吾尔族坎肩上的运用可以是非常频繁的,哈密维吾尔族在设计制作各式坎肩时,一般会在坎肩的所有边缘部位均用到镶边工艺,在镶边部位常加以刺绣装饰。有些坎肩通身以刺绣图案装饰,使整件坎肩显得非常华丽。

4.长裙刺绣

哈密维吾尔族女裙形制复杂,款式丰富,无论在造型上、色彩或装饰上都颇具特色。长裙在两侧施裥而留正面无褶,前后有20厘米左右宽的平幅裙门,并在这一平面上织绣各种纹饰,裙门的下半部为主要的装饰区,上绣各种华丽的纹饰,以花鸟虫蝶最为流行,边加缘饰。两侧各打细褶,细褶上也绣有精细的花纹。转贴于

5.套裤刺绣

套裤也称为“膝裤”,哈密维吾尔族套裤是上宽下窄,裤管上部大多被裁制成尖角状,裤管底部紧裹于胫,为了方便穿脱,人们在裤脚处开衩,用带系结,并在裤口处刺绣。

6.花帽刺绣

哈密维吾尔族帽子也是刺绣工艺重点装饰的部位。花帽多为圆口、圆顶,顶较扁平;图案花纹多采用菊花、梅花、莲花、牡丹、芍药、佛手等刺绣。中青年男子的花色与妇女基本相同,只是花帽沿口,以黑色平绒镶边。

7.绣花鞋刺绣

哈密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喜欢穿绣花鞋,绣花鞋形如船型,没有左脚和右脚之分,鞋底是由麻线或棉线纳出来的,叫“千层底”。鞋帮周围绣以花卉、动物的图案,鞋头往往是虎头造型。刺绣手法采用平绣、堆绣、锁绣,图案以夸张变形的图形纹样为主。

8.靴袜刺绣

哈密维吾尔族妇女的袜子,其形制为高靿,整个袜子以彩锦制成,多以绣花袜子为主,分棉袜和单袜两种,在靴袜的高靿、袜面,两边处绣制对称的牡丹、菊花、佛手、莲花或动物图案等。

二 刺绣题材及表现技法

1.刺绣图案的题材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题材大多是以动物花草及表现吉祥寓意的图案,极少有描绘人物的。动物刺绣图案有龙、凤、仙鹤、孔雀、锦鸡、蝴蝶、喜鹊、蝙蝠、松鼠、螳螂、鱼等;植物花卉刺绣图案有牡丹、石榴、佛手、莲花、玉兰、水仙、葫芦、菊花、梅花、竹、忍冬、兰草、瓜果、葡萄、桃、灵芝等;天象纹刺绣图案有日、月、云、水、山;器物纹刺绣图案有八宝;文字刺绣图案有万、寿、福、喜;几何纹刺绣图案有直线、锯齿、万字、如意、回纹、龟背;人物纹刺绣图案有八仙。这些图案都富有鲜明的现代气息,并且造型夸张而生动。哈密维吾尔族刺绣是借助丰富的物象来反映喜庆、吉祥、人寿、年丰、友谊、爱情等美好的愿望,表达维吾尔族同胞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2.刺绣图案的表现技法

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服饰上刺绣技法丰富多样,大致有:平绣、打籽绣、锁绣、辫绣、盘金绣、堆绣、破线绣、钉线绣、缠绣、贴布绣等。由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哈密维吾尔族刺绣针法也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齐针法、参差针法、阶梯针法和散针法等较为常见。不同的技法与针法相结合,可以形成不同的构图风格,一件出色的绣品往往集若干技法、针法于一体,体现出哈密维吾尔族特有的审美理想。“平绣”针法包括齐针、搀针、抢针、套针、施针、擞和针、接针、旋针等多种针法;起落针都在图案纹样的轮廓边缘,针角排列匀称,线迹平行,不重叠交错;以碎小、纤细的连续纹样为主。打籽绣针法又称“打子绣”、“环籽绣”,是点绣的一种,亦称“打籽”,刺绣时将绣线在针上绕成粒状小圈,然后在近线根处刺下,绣一针,形成一粒“籽”,常用于表现物象形态的质感和花卉的花蕊等装饰性较强的图案。盘金绣是将丝线或某种纤维盘组成图形,再用绣线将其钉固于面料上的针法。用金、银线盘组图形,再用绣线将其钉固于面料上,则称之为“盘金绣”或“盘金银”。

根据哈密维吾尔族刺绣技法来分,其针脚形式大致分为绣、插、捆、点、挑、串等。大面积施以平绣,根据需要如要凸显色调层次的,则用插针将彩色深浅不同的丝线插进去,形成几种色彩的平面连接过渡;如要显出立体感的地方则使用捆针,使其形体在绣面上突出来;如绣面上需要显出立体感的细小部分,则使用点针和挑针。服饰上的刺绣,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几种针脚,或配合贴花、补花和花边来完成。

三 刺绣图案的构成形式及配色方式

1.刺绣图案的构成形式

图案是一个民族最富有人文内涵的符号,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的绚丽多姿与其丰富的纹饰是分不开的。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纹案古朴稚拙、构图饱满、新鲜活泼,充满了浓郁的生命气息。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图案带有强烈的写意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写实图案、变形图案和几何图案三类。写实图案造型逼真,体型明确,以描绘现实生活场景与民俗理念为主,为了增添构型的动态神韵,刺绣中往往大胆采用抽象的方法,增加图案的寓意和装饰意味;变形图案主要以对象的神态特征加以变形夸张,取得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几何纹则删繁就简地表现出深刻的含义。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构图与造型特征大部分源自与原始宗教密切相关的原始意念,使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具备了其他绣种所不具有的古朴稚拙与灵动跳脱。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在构图布局上采用散点透视的平面构图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不受一个固定视域和视点的局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一幅图案中同时表现几个视域里的形象,打破正常次序感和时空造型观念,使刺绣图案的空间感从平面延伸到无限。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在不太宽阔的衣袖、衣领、衣肩,甚至衣背中储存众多信息和空间符号,造型简洁明快而内涵丰富,给人强烈的装饰美感。

综观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图案造型,它不讲究透视关系和结构,甚至于不顾比例与虚实,不讲事理逻辑,全凭着想象与幻想,自由发挥大胆创意。图案以点、线、面方式将民族意识进行抽象、概括、变形,形成有规律的“回”形纹、“如意”纹、“十”字纹、“之”字纹等基本骨式,古朴多姿。其图案又因所绣材料大小与形状不同,分为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适合纹样。绣品则按布的经纬“挑针走线”,多曲线和折角,故刺绣作品中多出现折枝花鸟图案。哈密维吾尔族妇女刺绣不用打底稿,也不必描绘草图,她们全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布局谋篇,将一个个单独的、局部的图形巧妙组合,形成一幅幅丰满的刺绣作品。

2.刺绣图案的配色方式

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独特审美意蕴除了来自于它丰富的纹样和精湛的工艺外,更体现在色彩的大胆运用上,色彩可以被看作是哈密维吾尔族刺绣最鲜亮的符号。在用色上因性别、年龄、场合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色彩。在哈密维吾尔族刺绣中,色彩不单纯只是彩色而已,它已经被赋予深刻的文化含义;哈密维吾尔族女性尚红,因为红色代表青春、热情和生命,是吉祥如意和富贵的象征,故红色多用于未婚姑娘和儿童身上;蓝色庄重、沉稳,象征成熟美,多用于男士袍褂;而黑色深邃、凝重、神秘,多用作基本色和老年男装服饰。哈密维吾尔族刺绣在配色时多选用黑色或湖蓝色为底,纹色则以亮色点缀。这种设色方法能使色彩多而不杂、艳而不跳,色调和谐,层次感强,形成了哈密维吾尔族独特的艺术风格。

哈密维吾尔族服饰刺绣艺术,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哈密维吾尔族妇女精湛的技艺和哈密维吾尔族服饰的无穷魅力,是哈密维吾尔族生命文化在装饰艺术上的体现,洋溢着浓厚的生命意识,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那些充满浓厚文化内涵的哈密维吾尔族服饰刺绣艺术,依附于本土文化,也记载着维吾尔族的历史、信念、理想和审美情趣,表现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各个阶层的文化修养和精神面貌,吸引着后人不断地去探知、去感受。

参考文献

[1]林锡旦.中国传统刺绣[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丁川、丁文涛著.生命意识——民间美术的永恒主题[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194~202

第7篇:身边的形形色色范文

[关键词]敦煌 西晋 东晋 墓葬 画像砖 精神文化

公元265年,西晋武帝统一中国,实施了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积极措施,使整个社会相对稳定,这是东汉末年以来的一个显着进步。但从公元291年,也就是西晋永平元年贾后专权起,经八王之乱至439年北魏y一中国北部止,中国又处于长期战乱的时代,可以说是黄河流域遭受几乎彻底破坏的黑暗时期。敦煌地区亦毫无例外地历经了西晋短暂安定和十六国长时间动乱。西晋时期,甘肃河西设凉州刺史部,置敦煌郡,设菖蒲、敦煌、龙勒、效谷、广至、宜禾、冥安、渊泉等八县,郡治在敦煌,有居民6300户,约3万人。东吴降将吾彦任太守,其人躬耕力行,劝民生产,使敦煌出现了“家给人足,晏然富庶”的局面。《晋书》赞誉说:“镇抚数年,恩威并着。”而到东晋十六国时期,敦煌失去了统一的局面,代之而起的是多个政权的割据。前凉62年(314-376年)、前秦45年(351-394年)、后凉18年(386-403年)、北凉43年(397-439年)、西凉21年(400-420年)等五个政权先后统治着河西,敦煌先后属于这些政权的势力范围。其中,西凉建都于敦煌。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对敦煌新店台佛爷庙、祁家湾墓群曾经过多次挖掘,出土了许多随葬器物。同时,还发现了大型砖室墓,保存有很多画像砖。从随葬纪年看,这些墓葬均属于西晋至十六国时期。2002年6月,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敦煌市博物馆编《敦煌文物》一书,收录发表了部分画像砖。这些画像砖大多为西晋时期,十六国时期的则较少。本文就相关画像砖考论如下:

1.伏羲画像砖

伏羲画像砖,1991年12月出土于佛爷庙墓群,保存完整。像砖呈方形,边长37厘米,厚5厘米。砖为泥质夹砂,浅灰色,表面不光滑,有烧制小孔。白色线条勾边框,框内绘画,图案由黑、红、黄、白四色绘成,无题记(见图1)。据同类画像定名为“伏羲画像砖”。图中人首蛇身,双手、双足,胸部为圆形太阳,太阳中有黑色展翅乌。头顶有三束长发,直竖向上,面部不清,项带饰圈,上身着衣飘带,右手执规。下身两侧双腿迈开,膝以上着飘衣。黑色勾画,红、黄相间施彩,白色点缀。人首蛇身,但又添画双足,是过去不多见的画像。

伏羲,又作“伏牺、伏戏、宓羲、包牺、庖牺”。传说中的古帝,即太昊。皇甫谧《帝王世纪》云:“太嗥帝庖牺氏。”《文选・鲁灵光殿赋》曰:“伏羲鳞身。”《列子・黄帝》曰:“庖牺氏……蛇身人面。”王嘉《拾遗记》卷一曰:“(庖牺)所都之国,有花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长头修目,龟齿龙唇,眉有白毫,须垂委地。……礼义文物,于兹始作。去巢穴之居,变茹腥之食,立礼教以导文,造干戈以饰武,丝桑为瑟,均土为埙,礼乐于是兴矣。调和八风,以画八卦……。规天为图,矩地取法,视五星之文,分晷景之度,使鬼神以致群祠,审地势以定山岳,始嫁娶已修人道。庖者包也,言包含万象。”人类之始祖。另一传说与女娲为兄妹,为夫妻,造化了人类。

2.女娲画像砖

女娲画像砖,1991年12月出土于佛爷庙墓群,保存完整。像砖呈方形,边长37厘米,厚5厘米。砖为泥质夹砂、浅灰色,表面不光滑,有烧制孔洞。图中人首蛇身,双手、双足。头戴黑色弧顶冠,颈佩饰珠。上身着彩衣飘带,胸部绘圆月,月中有蟾蜍,左手执矩。下身两腿着短衣,两足做奔跑状。黑色线条勾勒,红、黄、蓝相问染体,白色涂面、月及彩带,与伏羲阴阳而对(见图2)。

女娲,又作“女娲氏”,传说上古的女帝,亦曰“女希氏”“娲皇”。《文选・鲁灵光殿赋》曰:“女娲蛇躯。”《楚辞・天问》曰:“女娲有体,孰匠制之?”王逸注曰:“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太平御览》卷七引《风俗通义》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山海经・大荒西经》曰:“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郭璞注云:“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淮南子・览冥训》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传说中的女神,与伏羲或为兄妹,或为夫妻,同创人类。

3.东王公画像砖

东王公画像砖,1999年5月出土于佛爷庙墓群,边缘稍残缺,夹砂,灰色。像砖呈长方形,长33厘米,宽16厘米,厚6厘米。砖面较规整,黑色粗线条勾勒边框,然后绘画。图案墨线勾绘,无它彩。图中东王公端坐中间,头束发簪,身着长衣,双手入袖。两侧男仆双膝跪地,双手檠持花盖。画面简洁,画法粗糙(见图3)。

东王公,仙人名,与西王母并称。世又为东华帝君。《神异经》:“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

4.西王母画像砖

西王母画像砖,1999年5月出土于佛爷庙墓群,与东王公同属一墓,保存完整。砖形较规整,夹砂,灰色。像砖呈长方形,长33厘米,宽16厘米,厚6厘米。先以黑色粗线勾勒边框,然后绘画。图案墨线勾绘,无它彩。图中西王母端坐中间,头呈披发,身着长衣,双手入袖。两侧女仆双膝跪地,双手檠持华盖。画面简洁,画法粗糙(见图4)。

西王母,仙人名,与东王公并称。《穆天子传》:“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注:西王母如人虎齿,蓬发戴胜,善啸。《竹书纪年・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

5.三足乌画像砖

三足乌画像砖,1999年5月出土于佛爷庙墓群。像砖呈长方形,长33厘米,宽16厘米,厚6厘米。砖为泥质夹砂,表面不平整,边缘有缺损。画面以黑粗线勾边框,框内绘一黑色乌,昂首、翘尾、展翅,三足站立,呈欲飞状(见图5)。

三足乌又称三足金乌、金乌,是一种古代汉族神话中的神鸟。古代传说三足乌是太阳神羲和的驾车者。《淮南子・精神训》曰:“日中有Z乌。”高诱注:Z,犹蹲也,即三足乌。东汉郭宪《洞冥记》卷四云:“东北有地日之草,西南有春生草,……三足乌数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驭,以手扌m乌目,不听下也。”三足乌又称“三青鸟”。《山海经・西山经》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郭璞注:“三青B主为西王母取食者。”又《海内北经》云 “西王母之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由此得知:汉代人称“三足乌”,到西晋时称为“三青鸟”,皆神鸟也。

6.河图画像砖

河图画像砖,1991年12月出土于佛爷庙墓群,保存完整。像砖呈长方形,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5厘米。砖为泥质夹砂,浅灰色,表面不平整,有烧制凹坑。黑色粗线勾边框,框内绘画。画面多脱落,隐约可辨。左中部墨书“河图”二字,故名。画中兽头不清,其体呈四足长尾,长颈系彩带,长尾上翘,前胛两翅,四足跃起,做飞奔状。黑线勾勒,黄、红两色相间染体(见图6)。

《书・顾命》曰:“天球河图。”《易・系辞》曰:“河图,八卦。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又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想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此为河图之数也。这里的兽像应为龙马,代表八卦。

7.洛书画像砖

洛书画像砖,1995年8月出土于佛爷庙墓群,保存完整。像砖呈长方形,长28.5厘米,宽15厘米,厚5厘米。砖为泥质夹砂,表面不平整,四边不规整,表面有损蚀和烧制小孔洞。黑线勾边框,框内绘画,画面多脱落,隐约可辨其形。中上部有墨书“洛书”二字,故名。从残迹看图案为一只向前行走的乌龟,头尾不清,四足和背缘可辨,龟背上有卷状物,似为帛书。黑线勾勒,红、白点缀(见图7)。

《易・系辞》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春秋纬》云:“河以通干,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感。”《汉书・五行志》引刘歆说:“禹治洪水,赐《雒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系辞》曰:“洛书盖取龟象,故其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8.青龙画像砖

青龙画像砖,1991年12月出土于佛爷庙墓群,保存完整。像砖呈长方形,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5厘米。砖为泥质夹砂,浅灰色,表面不平整,也不光滑,留有烧制时的划痕和气孔。砖面全部画满,用黑、黄、红、橙四色绘成。画面为一龙,中上部墨书“青龙”二字,故名。画面中橙色(疑为朱砂)线条勾勒边框,龙图居中,龙头向左,长曲颈,张口怒目,龙须下垂,四足张开,龙尾上翘,弯向其头。最具特色的是前足上部,即肩至前背处有双翅,做飞奔状,有凌空动感。墨线勾勒,红色点缀,黄色染身(见图8)。

青龙,即苍龙,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之总称。四灵之一,以正四方。《礼・曲礼》:“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9.白虎画像砖

白虎画像砖,1991年12月出土于佛爷庙墓群,保存完整。像砖呈长方形,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5厘米。砖为泥质夹砂,浅灰色,表面不平整,也不光滑,留有烧制空洞。中上部有墨书“白虎”二字,故名。以红色粗线勾边框,框内绘画,主题为虎,用黑、红、白、黄四色绘制。虎昂首向前,圆目怒睁,虎嘴大张,露出利牙。虎尾后翘,四足悬起,肩部绘有双翅,做飞奔状(见图9)。

白虎,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之总称。四灵之一,以正四方。

10.赤雀画像砖

赤雀画像砖,1991年12月出土于佛爷庙墓群,保存完整。像砖呈刀形,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5厘米。砖为泥质夹砂,浅灰色,表面不平整,也不光滑,留有制作时的划痕。可能因筑墓时的需要,将长条形砖锯割呈刀形。砖面全部作画,画面为一站立的鸟,刀柄部空白处墨书“赤雀”二字,故名。画面中,先用粗宽的黑线画出边框,然后绘画。雀做站立状,双足弯曲,昂首抬头,圆眼,合嘴,长尾竖起弯向头顶,具有写实意境。雀的绘制,先用黑线勾勒,然后红线复绘,后用黄色染身,头与腿部又用白色渲染。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色泽较艳丽。画面色彩局部脱落(见图10)。

赤雀,即朱雀,也称朱鸟,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之总称。《书・尧典》曰:“日中星鸟。”《传》曰:“鸟,南方朱鸟七宿。”《三辅黄图》云:“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11.赤鸟画像砖

赤鸟像砖,1991年12月出土于佛爷庙墓群,保存完整。像砖呈长方形,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5厘米。砖为泥质夹砂,浅灰色,表面不平整,也不光滑,有烧制小孔。像砖用黑、红、白、黄四色绘制,右上部墨书“赤鸟”,故名。画面无边框。鸟呈小头长冠,宽垂尾,双足做前行状。面部脱落不清。黑线勾勒,红色点缀,黄色与白色相间染体(见图11)。

12.鼋鼍画像砖

鼋鼍画像砖,1995年8月出土于佛爷庙墓群,保存完整。像砖呈长方形,长32.5厘米,宽6厘米,厚6厘米。砖为泥质夹砂,浅灰色,表面不光滑,四边不规整。右上角有墨书“鼋鼍”二字,故名。砖画以黑、红、白、黄四色绘制,无边框。图中有一怪兽,大头长颈,昂首,头顶双短耳竖立,大张口而怒眼,牙齿外露,长尾后伸而前曲。全身斑纹,屈身,四足腾起,做飞奔状。黑线勾勒,白色染体,红、黄二色点缀,线条流畅,形美生动(见图12)。

鼋鼍,是两种相似的水生动物。鼋,亦作“妩”,读音“元”。《说文》曰:“大鳖也。”《尔雅翼》曰:“天地之初,介潭生先龙,先龙生元鼋,元鼋生灵龟,灵龟生庶龟。”由此可知,鼋是龟类动物之祖。龙生鼋,鼋生龟,龟生其他小龟,皆神兽。鼍,亦作“鳝”,读为“驼”或“缮”。《说文》曰:“水虫。”陆机云:“鼍似蛰蜴。”马融《广成颂》曰:“左絮夔龙,右提蛟鼍,春献王鲔,夏荐鼋鼍。”

商周以来,鼋鼍被视为能给人带来吉祥的神物,并赋予特定的灵气。其实就是后来的“玄武”,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之总称,四灵之一,以正四方。

13.麒麟画像砖

麒麟画像砖,1991年12月出土于佛爷庙墓群,保存完整。像砖呈长方形,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5厘米。砖为泥质夹砂,青灰色,表面不平整,也不光滑,有烧制裂纹。黑色宽线条勾边框,框内绘画。绘画中上部墨书“麒麟”二字,故名。麒麟长头双耳,八足一尾,双翅,做飞奔状。头似羊,腿似马。八足中四足呈飞奔状,另四足呈站立状,表现了从站到飞的过程。画像先用墨线勾勒,红,黄色点缀,白色染体(见图13)。

麒麟,又称“麟”。《左传》杜预注曰:“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尔雅・释兽》曰:“麇身,牛尾,一角。儒者以其为仁兽。”何法《征祥记》曰:“牡曰麒,牝曰麟。”该像为二兽合体之形,统称“麒麟”,取祥瑞之意。

14.凤画像砖

凤画像砖,1991年12月出土于佛爷庙墓群,保存完整。像砖呈长方形,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5厘米。砖为泥质夹砂,浅灰色,表面不平整,有烧制小孔。砖面左上角有墨书“凤”字,故名。凤扁头,尖嘴,彩冠,双翅,长展尾,双足踏地,似呈欲飞状。先用黑色粗线勾勒边框,框内绘画,黄、红色相间染体,白色点缀(见图14)。

凤,即凤凰。《山海经・南山经》曰:“丹穴之上,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日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书・益稷》曰:“萧韶九成,凤凰来仪。”孔f达传:“雄曰凤,雌曰凰。”《说文》曰:“凤,神鸟也。天老(黄帝臣)曰:凤之象也,鸿前后,蛇颈鱼尾,鹳颡鸳思,龙文龟背,燕鸽鸡啄,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外,过昆仑,饮砥柱,濯于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凤凰是鸟类最神圣者。

15.鹿画像砖

鹿画像砖,1991年12月出土于佛爷庙墓群,保存完整。像砖呈长方形,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5厘米。砖为泥质夹砂,浅灰色,表面平整。主体画有一只卧鹿,鹿呈蹲卧状,四足伏地,抬头翘尾,尾短小,向后弯曲。头顶有大盘角,为梅花鹿。鹿像砖右上部墨书“鹿”字,故名。先用黑粗线勾勒边框,用黑、黄、红、白四色在框内绘画,红色点缀,黑色布身,白色染体(见图15)。

明・徐树丕《识小录》卷一:“鹿千年化为苍,又五百年而白,又五百年而玄。汉成帝时,中山人得玄鹿,烹而食之,骨皆黑色。玄鹿为脯,食之寿二千岁。”

16.万鳇画像砖

万鳢画像砖,1991年12月出土于佛爷庙墓群,保存完整。像砖呈长方形,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5厘米。砖为泥质夹砂,浅灰色,表面平整,有烧制小孔。主画面为一条怪形鱼,鱼为圆头、圆眼、单须、扇尾,两足站立,背上有双翅,做欲飞状。画面左上方墨书“万鳢”二字,故名。先用黑粗线勾边框,框内绘画,红色点缀,黄色染身,绿色描背(见图16)。

《山海经・西山经》曰:“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又西二百二十二里,曰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鳋鱼,其状如鳢鱼,动则其邑有大兵。”鳢与鳝、鳝同。《释文》曰:“鳢,大鱼,口在颔下,长二三丈,江南呼黄鱼。”《后汉书・杨震传》曰:“有冠雀衔三@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秦汉以来,权贵者将瑞兽与地位、权利相匹配,龙是帝王之相,而蛇、鳝喻作将相之相。该墓尊@鱼为瑞物,寓意可升官晋爵,皆取祥瑞之意。

17.鲵鱼画像砖

鲵画鱼像砖,1991年12月出土于佛爷庙墓群,保存完整。像砖呈长方形,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5厘米。砖为泥质夹砂,浅灰色,表面不平整,也不光滑,留有制作痕迹。主画面为鲵鱼,鱼呈人面鱼身,四^扇尾,全身布麟,形体肥大。画面右下部墨书“鲵鱼”二字,故名。先用黑色粗线勾边框,框内绘画。画用黑、红、黄三色绘制,黑线勾勒,红色复绘,黄色涂身(见图17)。

第8篇:身边的形形色色范文

一、出土器物

(一)瓦当

分带釉和素烧两种,纹饰有龙纹和番莲纹两类。

1.孔雀蓝釉龙纹琉璃瓦当(图2):仅存当面,残。直径16 厘米,上模印五爪奔龙。龙体呈“S”形,五爪腾云,头生双角,龙须后飘,曲颈折腰,长尾略曲,扬爪做奔跑状。龙纹外有一周阳弦纹,窄边轮。施孔雀蓝釉。缸胎,质粗。

2.孔雀蓝釉龙纹琉璃小瓦当(图3):背面粘接筒瓦。圆形瓦当面上模印五爪腾云状龙纹,龙昂首,鳞身,尾部粗短,龙纹外有一周阳弦纹,边轮较宽。外壁施孔雀蓝釉,缸胎,质粗,胎色土黄。当面直径11.2 厘米,瓦残长11.4 厘米。

3.素烧龙纹瓦当(图4):仅存瓦当。当面圆形,直径18.9 厘米,模印五爪盘龙。龙体形肥壮,昂头向下曲身呈圆形,鳞身,粗尾。龙纹饰一周连珠纹,宽边轮上阴刻两道弦纹,龙纹周围戳有14 个不规则小圆孔。瓷土胎,质较粗,胎表土黄色。

4.素烧龙纹瓦当(图5):背面粘接筒瓦。圆形瓦当上模印五爪盘龙,龙昂首,鳞身,尾部粗短置于头顶,龙纹外有一周阳弦纹,窄边轮。瓷土胎,质粗,胎色土黄。当面直径15.8 厘米,筒瓦残长13.3 厘米。

5.素烧番莲纹瓦当(图6):仅存瓦当。当面呈圆形,背面较平,当面模印番莲纹,莲纹外有一周阳弦纹,窄边轮。瓷土胎,胎色土黄,质较粗。当面直径15.8 厘米。

6.素烧琉璃素面瓦当(图7):仅存瓦当。圆形,中央微隆,素面,外有一周阳弦纹,边轮较宽。土黄色瓷土胎,质较细。当面直径15.6 厘米。

(二)滴水

分带釉和素烧两类,纹饰有龙纹和凤纹两类。

1.孔雀蓝釉龙纹滴水(图8):板瓦残。滴水正面呈如意形,窄边框,有浅阔。面模印五爪龙纹,龙昂首,鳞身,尾部粗短。内外施孔雀蓝釉。缸胎,质粗,胎色黄褐。残宽24 厘米,高9.5 厘米。

2.素烧龙纹滴水(图9):板瓦残。滴水呈如意形,窄边框,有浅阔,中央模印五爪龙纹,龙体较小,昂首,鳞身,尾部粗短。瓷土胎,质较粗,胎色土黄。残宽22.2 厘米,残高8.8 厘米。

3.素烧龙纹滴水(图10):瓦当残。滴水呈如意形,窄边框,轮廓较深,中央模印向右五爪龙纹。瓷土胎,呈土黄色,质较粗。残宽27.9 厘米,高15.2 厘米。

4.素烧龙纹小滴水:板瓦残。滴水如意形,窄边框,如意形边阔,面模印五爪向右龙纹。瓷土胎,呈土黄色,质较粗。宽13 厘米,高8 厘米。

5.三彩釉凤纹滴水(图11): 1 件,残。滴水呈如意形,窄边框,有浅阔,正面模印凤凰展翅延颈曳尾飞翔状,周围饰小卷云。正面施褐黄色及孔雀蓝釉。瓷土胎,较粗。残宽15.1 厘米,高11.5 厘米。

6.素烧琉璃凤纹滴水(图12):3 件。滴水呈如意形,如意形边阔。正面模印凤凰展翅延颈曳尾飞翔状,滴水面戳有9个小圆孔,周围饰小卷云。残宽26.5 厘米,残高11 厘米。

7.素烧琉璃素面滴水标本(图13):呈如意形,下端较尖,两侧圆弧状,中央微隆,窄边框,有浅阔,背面较平。瓷土胎,质较细。残宽18厘米,高11.2 厘米。

二、工艺特征

(一) 成型工艺

陈炉窑的琉璃瓦是先轮制成筒形后,再切割成二等分,制成筒瓦;切割成四等分,制成板瓦;瓦当、滴水则采用模压成型后再与瓦坯进行粘接。

(二)施釉方法

陈炉北头琉璃窑遗址除出土了大量素烧瓦之外,还有数量较多的孔雀蓝釉琉璃板瓦、筒瓦、瓦当及滴水。其制作的板瓦,因两侧面被筒瓦盖压处无釉外,下面的板瓦被上面的板瓦盖压处也无釉,孔雀蓝釉只施在板瓦内侧面的中间部分。其施釉工艺采用局部浇釉的施釉工艺;筒瓦采用蘸釉工艺,将孔雀蓝釉施在筒瓦的外凸面,瓦的承沿处露胎,以备和前一筒瓦的后身相互连接。瓦当和滴水的表面也是采用蘸釉工艺进行装饰。至于孔雀蓝釉料如何配制,没有文献记载,尚不得知。

(三)装烧工艺

在陈炉北头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的各式砖,均系用高温耐火材料制成。其作用是在装窑中支撑和隔离琉璃瓦,将琉璃瓦一层层棚架和支撑进行烧造。烧造过程一般都采用二次烧成,即高温先烧素坯,使其瓷化,出窑施釉后再入窑低温烧成。

三、几点认识

(一)耀州窑琉璃建材的烧造历史

耀州窑唐代创烧于黄堡镇,早期烧造品种多样。在耀州窑遗址的发掘中,也曾经出土了一批琉璃瓦和三彩龙头建筑构件及三彩建筑模型。三彩龙头构件,长24厘米,宽13.5 厘米,高17.5 厘米。用高岭土作胎,呈龙头形状,龙头后部是一个长方形的匣套,两壁各有一个钉孔。表面施赭、黄、绿三色釉。这种构件,一般用于建筑物仔角梁端。黄堡窑址出土的琉璃瓦数量也很多,釉色有绿釉、蓝釉、棕黄釉、褐色釉、三彩釉等。形制也多而齐全,有板瓦、筒瓦、异形瓦、瓦当等多个品种。并且根据其用途单面或双面施釉,用于建筑屋面、房脊、檐口等部位。从上面可以看出,耀州窑在唐代已经熟练掌握琉璃建材的制作工艺,并且已经为唐代宫殿、寺庙等高级建筑提供过琉璃建材。该窑址经历数百年大规模的烧造历史,进入金元时期后,原料和燃料逐渐匮乏,致使中心窑场移到立地坡,明代以后从立地坡移到陈炉镇。

第9篇:身边的形形色色范文

摘要 蒙古族传统服饰是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一支奇葩,是中国北方游牧服饰文化的重要代表,长期以来一直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对聚居在锡林郭勒盟的察哈尔和乌珠穆沁两个部落的袍服形制及装饰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这两个部落在蒙古袍上的差异化特征,提出要为民族服饰文化理论研究,传承、保护北方游牧民族传统服饰文化遗产和蒙古族服饰相关产业的开发保留标本。

关键词:服饰文化 多元化 差异化

中图分类号:TS941 文献标识码:A

崛起于蒙古高原的蒙古民族,在征服蒙古诸部落、建立蒙古帝国及延续近千年游牧文明的进程中,不仅继承了东胡、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等北方游牧民族服饰的艺术精华,还延续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服饰的文化传统,逐渐形成了适合游牧生活的款式,线条流畅、俊逸洒脱、色彩鲜艳,实现了服饰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统一。

元代以来,蒙古族各部落大规模频繁迁徙和近代蒙古草原独特的盟旗制政治构架,导致了蒙古族不同部落之间服饰样式的明显多元化和差异化特征。

一 历史沿革

察哈尔部与乌珠穆沁部同隶属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察哈尔部自达延汗(1452年)始,就是蒙古大汗驻跸之地,1627年林丹汗率察哈尔部西迁至明朝宣府、大同边外的阴山以北地区,直至北元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去世为止,它的属地包括元上都旧址(正兰旗)和漠南广大区域。康熙十四年(1675)3月,察哈尔林丹汗之孙,趁南方“三蕃之乱”,联合奈曼旗王扎木山反清,为清军所败,遂率其众于宣府、大同边外设察哈尔八旗。1765年察哈尔分为左右两翼,左翼驻守在温泉县境内,右翼驻守在今博乐市境内,担负驻防任务。察哈尔被分为其驻牧地,东接热河围场和克什克腾,西连归化城,南与山西、河北交界,北与苏尼特及四子部落毗连,封地包括河北省张北、康保、尚义、沽源等县。其南部已经演变为半农半牧区了,服饰受山西、河北农耕文化的影响较大。

乌珠穆沁部原系成吉思汗小儿子托雷的属民,居阿尔泰山,13世纪初,生活在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脉乌珠穆沁查干莎拉的卫拉特人因此地野生葡萄很多,金秋时节总要采集野生葡萄酿酒,被称为乌珠穆沁人,故称为“采葡萄者”(乌珠穆沁)。北元时期,达延汗之孙博第阿喇克的第三子翁滚都拉尔所辖部落,开始沿用“乌珠穆沁”的名字,以纪念他们曾在阿尔泰山脉葡萄山驻牧。后金太祖时代,乌珠穆沁迁至克鲁伦河流域,因漠北蒙古部族之间的纷争,后又迁到大兴安岭余脉宝格达山以南的牧场,后归附满清。顺治三年乌珠穆沁部被分为左、右翼两旗,俗称东、西乌珠穆沁。由于当时阿尔泰山与中亚伊斯兰各民族交往频繁,乌珠穆沁蒙古人的服饰在装饰形式、款式风格、面料色彩、制作工艺等方面,受到了部分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显示出艳丽色彩和繁复装饰的风格。

蒙古族各部落的服饰文化并非单纯的,而是各部落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了多个游牧民族和中原服饰文化的特征,并保留了自身独特民族风格,形成了一种草原文化。而这一融合特点,体现在蒙古族近千年来发展壮大及其与各民族长期交流的过程中。

二 长袍的形制

1 察哈尔部

察哈尔部落传承了元代宫廷文化的风韵,服饰具有鲜明的特点,察哈尔部的长袍传承了元代“吉顺服”的特征,再者由于察哈尔部落南部与山西、河北交界,受汉族服饰的影响,在袍服上与乌珠穆沁部落形成鲜明对比。袍服形制较纤细合体,窄袖,卡腰,贴身,下摆宽大,廓形呈喇叭状。女袍有开衩,不系腰带,这两特点使察哈尔妇女显得更为干净利落,也能体现出女性身段线条的优美。长袍的袖形比较细长紧窄。

察哈尔男子长袍一般不开衩,而女子均穿侧缝开衩的长袍。长袍的两胯向下开衩的部分叫“敖瑙”,但开衩处不镶边,这与乌珠穆沁部的长袍形制有很大差别,开衩上角固定部位称“给萨”,“给萨”部位有的只用于镶边同色的线锁缝,也可用其它颜色的线锁缝,但只用来固定开衩,并不做装饰。另外,察哈尔长袍立领的领角、门襟的边角均呈优美的圆弧形。过去已婚妇女也穿一种带袖箍装饰的长袍。

2 乌珠穆沁部

乌珠穆沁部的长袍肥大有开衩,长袍的袖形比较肥大,并有马蹄袖,长袍的门襟弯度较大。乌珠穆沁部长袍的领子除夏天穿的“查木其”(白色单袍)为立领,其它长袍均为翻领,尤其是女袍,翻领在领面的形状宽窄上稍有变化,领面除了镶嵌彩虹彩条刺绣、金银曲线条贴布绣等装饰,其外缘还要镶3种颜色库锦组成的沿边儿。由于门襟等部位镶边宽大,所以乌珠穆沁长袍领口下的小垂襟较长。

乌珠穆沁部男女均穿开衩长袍,袍子的开衩部分“斋奇”或“塔希亚布其”的装饰非常丰富,且在“斋奇”(开衩)上固定的部位“吉特格”不像察哈尔部长袍的“给萨”小巧简洁,“吉特格”用彩金线编成丰富的结或用盘针法绣出长条形,来固定或装饰开衩部位。“斋奇套劳盖”(开衩的头部)还有云纹或卷草纹的纹样装饰,使开衩处的镶边装饰、图案饱满圆润。

三 长袍的装饰

1 镶边

(1)察哈尔部。察哈尔部长袍的镶边主要在大襟、开衩、领座、领边、袖口等处以缎子、柞丝绸或库锦做沿边儿装饰。据老艺人回忆,察哈尔蒙古人起先穿镶有一条沿边儿的袍子,后来镶两条边儿,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开始镶三条沿边儿。虽然只做沿边儿装饰,但察哈尔长袍制作工艺精细,沿边儿工艺要求严格,每道沿边儿宽度必须均等、笔直。女子长袍的镶边从腋下垂襟一直通到下摆;男子的镶边只到大襟弯结束。这样精致的装饰与纤细合体、卡腰贴身的廓形相协调,体现出察哈尔部长袍独特简洁质朴的审美特征。

(2)乌珠穆沁部。由于乌珠穆沁蒙古人早期生活在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脉,当时与中亚伊斯兰各民族交往频繁,受其影响乌珠穆沁部落长袍中装饰可谓随处可见。无论“德勒”、“文格德勒”还是“卓布查”、“特尔丽克”都用大量的镶边装饰,在装饰形式、款式风格、面料色彩、制作工艺等方面,显示出艳丽色彩和繁复装饰的风格。如乌珠穆沁部落传统蒙古袍的镶边宽大,年轻人的镶边有的竟达半尺宽。在领座、大襟、垂襟和开叉处均镶有三指宽沿边儿,在其外缘另加3种颜色的莲花或叶子图案的库锦组成的窄条滚边儿,滚边儿的内缘要用彩色或金银曲线条贴的饰绦或贴布绣等装饰,三指宽的沿边儿内缘还要镶嵌各种图案,每个图案都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图形大都以动物纹、花卉纹、云纹、几何纹等传统图案为主。男青年所穿的长袍,其镶边工艺类似妇女之袍,但无彩虹彩条和金银曲线装饰,有的在三指宽的沿边儿内缘镶有大绒水流。中老年人 “德勒”的领子和镶边不像年轻人的镶边那么华丽,也没有那么宽,只镶2-3指宽的冷金色库锦或青大绒沿边儿即可。

独特之处也是其价值所在,乌珠穆沁部长袍的镶边图案运用在服饰的特定部位,有轮廓的限制,镶边图案必须达到均匀、整齐、连贯、协调、对称和完整的构图要求。例如,在乌珠穆沁蒙古袍的三指宽沿边儿内缘,刺绣或贴花的图案以二方连续的形式排列,从左边小垂襟开始按照领围线绕到右边小垂襟,再到大襟、大襟弯,最后到腋下垂襟,图案完整而连贯。

2 扣袢儿

察哈尔部长袍钉扣袢儿时要以镶边基数来确定,长袍若有一道沿边,在领口、大襟、腋下和垂襟部都各钉一道扣袢儿;长袍若有三道沿边,除腋下钉一道扣袢儿之外,大襟和腰侧垂襟就得钉三道扣袢,扣袢儿布局合理,线条流畅,针脚均匀,笔挺标致,使袍子富有节奏感。扣袢儿的材质和色彩大都与袍子镶边的材质和颜色相同,也有钉金、银、铜扣砣的。察哈尔长袍非常注意扣袢儿的缝制和工艺,扣袢儿均用缎子或结实的布料斜裁成布条,再缝制成滚条,滚条内部填充同等长度的芯,使滚条饱满,再盘出扣纽和扣袢儿,钉扣袢儿时一定要用手工缝制,要保持扣袢儿直、立、扁的形状,牵缝的针脚和针距要均匀一致。扣袢儿的位置必须与门襟的水平边缘垂直,钉扣袢儿时一定要沿着这条垂直线钉得笔直。察哈尔袍子的好坏,就在于扣袢儿是否笔直。

乌珠穆沁部的“德勒”和“特尔丽克”不分男女在领口和腋下各钉一道扣袢儿,在大襟和垂襟各钉两道扣袢儿。男子多用有吉祥结托盘的银扣子、普通铜扣子和镂金彩线纽袢儿;妇女多用镶嵌珊瑚、绿松石托盘的镂花银扣子、普通镂花银扣子和镂金彩线纽袢儿。这四个部落中只有乌珠穆沁部的扣袢儿使用镂金彩线,可见乌珠穆沁长袍的扣袢儿色泽鲜艳,材质丰富。但乌珠穆沁部长袍对扣袢儿的缝制工艺和钉扣袢儿的针法要求没有察哈尔部所讲究的直、立、扁的形式,钉扣袢儿的手法工艺、扣袢儿的位置等都没有严格的限制,扣袢儿一般用金银彩线固定成扣袢儿形状,在其中一个扣袢儿环内套上扣砣即可。

四 长袍的面料

1 察哈尔部

察哈尔部传统蒙古族服饰的面料色彩以单色为主。妇女多穿绿色、暗绿色、蓝色、天蓝色和粉色长袍,扎淡绿色、天蓝色或粉红色腰带。男子通常穿靛蓝色、蓝色和绛紫色长袍,扎橙色、红褐色、橘黄色或淡蓝色腰带,整体面料使用较素雅,日常生活的袍子很少用缎子制作。中年或老年人多用浅色或素色,而青少年则多用鲜艳明快的色彩。袍子和镶边儿有时选择明度、色相或纯度差较大的对比色,有时选择同色系色彩或邻近色搭配,但扣袢儿的颜色和材料一般要和镶边儿相同。男子和老人的袍子用暗色材料镶边,年轻妇女的袍子则用鲜艳的材料镶边。

2 乌珠穆沁部

乌珠穆沁部落传统服饰色彩艳丽,面料丰富,在装饰和腰带的配色上尤其喜爱使用强对比色。乌珠穆沁部落的传统蒙古袍色彩对比强烈,袍子和镶边儿常选择明度、色相、纯度对比较强的对比色,以红、黄、蓝、绿、青、紫、粉、白、黑、深赭等对视觉冲击力强的纯色为主,配色数量丰富。乌珠穆沁蒙古族传统服饰对红与绿、黄与紫及橙与蓝等纯度高、反差大的色彩运用反映出蒙古人对鲜艳色彩的偏好,草原生活是单调寂寥的,只有鲜亮的色彩才能表达生命的激情与活力。

乌珠穆沁部蒙古袍色彩的另一特点是面料的选择,特别强调面料材质与服装造型、色彩设计的和谐统一。如粗犷的光板皮料,肌理特点明显,很好地配合了长袍造型特征突出随意性强的特点。面料的组合使用也在服装制作中大量出现,不同材料肌理的对比使用丰富了服装的视觉效果。最常使用的是皮毛和锦缎、团花缎、柞丝绸的组合方式。蒙古袍的面料在外观肌理、物理性能以及可塑性方面都恰当地表现了服饰造型和色彩风格。多采用光板绵羊皮、棉布或毛向内的羊毛裘、自捻羊毛制成的毡等,粗犷凝重中显现生命的朴实单纯,温暖中洋溢着自然的生机,材料富有原始情趣和肌理美感。

五 结语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旅游业和民俗演艺业的兴起,蒙古族服饰日益夸张,面料也有很大改变,大量的合成材料和仿品配饰使服装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一部分却丢失了文化内涵,和以前的样式相差甚远。出于这种原因,大家纷纷吸收其它部落服饰中更具草原特色的样式,导致各部落服饰趋同化。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变,因此,除边远牧区的一些老年人外,中青年人日常生活中已很少穿着传统服饰了,蒙古族传统服饰成了各种节庆、礼仪场合的礼服,这进一步推动了蒙古族传统服饰的趋同化。部分匠人将不同部落和民俗背景的蒙古族服饰要素混搭,也使蒙古族部落传统服饰的差异化特征呈减弱趋势。

因此,在各部落蒙古族服饰日益趋同的背景下,应尽快展开全区蒙古族传统服饰特征差异化调查,以传承、保护北方游牧民族服饰数千年来积淀的丰厚遗产,为今后的蒙古族服饰及相关产业的开发、理论研究保留标本。

注:本文系内蒙古农业大学哲学社科项目,课题名称“锡林郭勒盟四大部落蒙古族传统服饰装饰特征比较研究”,课题编号:2010YB13。

参考文献:

[1] 普日莱桑布:《蒙古族民族服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版。

[2] 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绥蒙辑要》,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