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范文

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精选(九篇)

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

第1篇: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范文

课文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的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了“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文章中的一句话使我非常感动: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愣”字表明青年突然明白其实马草并不好卖。“眼睛一亮”表明他想出了既能帮助“我”又不易让“我”发觉的好主意。青年之所以“认真地看过马草后”,才让妹妹碧云收下马草,是想让“我”产生错觉:青年家真的有马,而且正缺马草。这样“我”就不觉得他是为了帮助“我”而故意这么做的。这段言行与神态描写烘托出青年关心“我”的良苦用心。

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善意的谎言也是无处不在。

第2篇: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范文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学会质疑

阅读教学越来越引起关注,如何改进阅读教学的方法,指导学生较好的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之一,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阅读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阅读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在班上我每周经常利用一些课外实践课,让学生自己上台演讲自己所看过的一些有趣的课外书故事,并给予评定表扬鼓励,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间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1.课堂上的精读指导

精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材上的阅读材料学习词汇和句法,从而提高理解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这并不是教师在课堂里所能解决的。在课堂上适度的精读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语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识,弄清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帮助他们学会简章分析,有效推理。教师可以灵活的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反馈阅读理解的情况。

2.自学解决问题

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错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对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指点,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让学生掌握方法。例如《别饿坏了那匹马》这篇文章将升华主题的部分放在篇末,学生通过自学阅读理解“别饿坏了那匹马”中的那匹马,文章用“别饿坏了那匹马”怎样贯穿全文,起到了什么的作用?

3.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不但要很好地阅读课内材料,还要积极参加课外阅读,增加阅读的量,因为课堂阅读教学选用的课文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就不能忽视课外阅读。小学生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以课内学习带动课外阅读,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我尽力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条件,指导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阅读知识和阅读方法灵活的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如学习《长征》一诗,指导学生在预习时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让学生先去网络上寻找有关长征的资料读一读,整理出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故事进行交流演讲,这样的阅读过程,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面。

4.教师应起到带头作用。

多阅读一些儿童书籍,并推荐给他们。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要由易到难。小学生只有在尝到成功的喜悦,从阅读中找到了乐趣才会乐读、善读。如果一开始啃他啃不动的“硬骨头”,那么他们只会畏惧、逃避阅读。所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材料,由易到难是极重要的。在体裁上,小学生阅读材料应以记叙文为主,简单的说明文、论说文为辅。在文体上,童话、传奇、民间小故事也是为小学生喜欢的。另外也可以让孩子看报纸上的短新闻。

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学会质疑,将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

在西方教育中,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看得十分重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人才成功乃至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因素。叶圣陶先生在许多文章中都谈到了培养学生习惯的重要性。他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教师要教给学生在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蝙蝠和雷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文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呢,它是怎样在夜间飞行探路的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关键是要让学生亲自在阅读的实践中历练。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结合课文向学生介绍优秀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字词,品味优美的句子,感悟人物形象并写出自己的体会,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阅读习惯里去,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如在教学课文《蜘蛛的网》一课时,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我是发动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脚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说是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

参考文献

第3篇: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知识积累;语言教学;有效途径

一、引导学生于朗读中去积累语言

从古至今,多少有哲理的话再三强调朗读的重要性,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语文教师明白,只有积累厚实的语文知识素材,才能达到那种厚积薄发的地步,才能实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朗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而且是唯一之路。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更是语言积累的最佳途径。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去,使学生能够于朗读中去理解,于理解中朗读,熟读成诵,读出感觉,读出滋味,读出内容,最终达到朗读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价值,从而真正实现引导学生于朗读中去积累语言的效果。朗读还有一点要强调,即注重情感的再现,要指导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文朗读时充分表达学生的那份真情实感。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引导小学生在语文朗读中充分表达情感,充分感悟,激发学生的感情,自主地引导小学生于朗读中去积累语言。

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语言再现了桂林山水的山美、水美,细致描写了桂林山水山的特点及水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那份情感。教学时,语文教师可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听音乐进行朗读,可让学生欣赏桂林山水的相关美图,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再选择形式多样的朗读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小学生在朗读之中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朗读之中想象桂林山水的美景,在朗读中欣赏美丽壮观的图画,学生心知其意,定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把自己带入那优美的文字当中去,这样就在情感朗读之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二、引导学生于学习中去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于学习中去积累语言,可以在语文品析中进行。就是学生于欣赏文章之中的好词佳句中去感悟,去理解。深化理解,细致感悟,捕捉实质,感悟内涵,将课本中的优美语句变为自己的知识财富。

例如《长城》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一吨多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我稍作了一下修改,改成了“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如同一台手扶拖拉机那样重。那时候没有如今的运输和起重设备,就凭借着人们的力量,拖上这陡峭的山岭。”引导朗读这两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哪句好,好的句子哪些地方写得好。教师可指导学生从装卸吊车的体型高大、数量入手,想象朗读,品味如今起重设备的优越,感悟当时人们的辛苦。这样,小学生在课文品词、品句的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词佳句扎扎实实地印在自己的大脑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引导学生于说话训练中去积累语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依据本班级的实际状况,灵活把握最佳时C,有效设计多样的方式,让小学生练习说话,使他们能够把学到的语文知识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能够丰富积累。

例如,阅读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我让孩子们自己找出喜欢的词语或是句子摘录在自己的积累本上,然后让孩子们反复默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编织在一起,向同学介绍《别饿坏了那匹马》中那善意的谎言。学生语言表达前让学生把他们自己想要说的内容列成提纲,交流时尽量用上自己摘录到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使学生于说话训练中去积累语言。

四、引导学生于运用中去积累语言

再一个积累方式就是引导学生于运用中去积累语言。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的片段,也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最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模式,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丰富语言素材。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他们自己已有的语言积累,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手段。

例如,《桂林山水》一课,文中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很多,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抄写这些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两个造句。进行这类训练,我先让学生抄写词语,理解词语,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灵活运用。在学生练习写句时,教师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积累本上分类整理的词语,表达小学生自己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学生在源源不断、彼此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知识,又汲取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丰富了小学生自身的语言,达到了语言的再积累。

参考文献:

第4篇: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范文

暑假里,我读了小说《木偶奇遇记》,书中说,皮诺曹跟坏孩子学会爱说谎话,仙女就向他施了魔法,只要皮诺曹一说谎,他的鼻子就会变长,只有当皮诺曹说真话的时候,啄木鸟才会把他的长鼻子啄掉,皮诺曹才会恢复原状。开始我觉得很好玩,可读到后面我懂了,原来仙女是想让皮诺曹改掉爱说谎的坏习惯。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木偶奇遇记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木偶奇遇记读书心得1撒谎的小孩鼻子会变长,贪玩的小孩会变成小驴子。这可一点没有吓唬你们哦!意大利著名作家卡洛?科洛迪所写的著名童话《木偶奇遇记》是我最喜欢的课外读物,我与匹诺曹还有着一段奇迹之旅呢!初识匹诺曹是在我过8岁儿童节的时候,那天妈妈把我带到书店,而不是以往每年这个时候都去的玩具店,我疑惑不解的问妈妈:“为什么今年的儿童节要带我来书店?”妈妈笑着抚摸着我的头说:“因为你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从今往后要多读一点课外书,这样你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就跑进了书店,我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似的,东找找,西翻翻,看着满墙满柜的书,我一下子懵了,不知道选哪本。此时,书店里的营业员阿姨笑眯眯的来到我的跟前,递给我一本书,我一下子被封面上的小男孩给吸引了,他身穿童子军服,头戴一根插着白色羽毛的大帽子,表情夸张,特别是他那长长的往上翘起的鼻子,他的鼻子为什么会那么长呢?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书,在里面寻找答案。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做匹诺曹的捣蛋坏木偶变成一个诚实、善良的好孩子的故事。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时被故事有趣的情节所深深的吸引,有时也感到阵阵的脸红。因为匹诺曹的一些坏毛病我也有一点,我也很淘气,很任性,有时候不听爸爸妈妈的话,我也很懒惰,自己的事情都不想做,更别说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了。

看着匹诺曹不断进步,我惭愧极了。跟着匹诺曹结束奇迹之旅后,我改变了许多,不贪玩了,变的勤奋刻苦,热爱学习,还会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干一些家务。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们不要像调皮、懒惰、贪玩、爱撒谎的匹诺曹学习,应该做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爱学习的孩子。

让我们和匹诺曹一起欢笑、一起烦恼、一起成长吧!

木偶奇遇记读书心得2今天我读完了《木偶奇遇记》,这本书让我有了新的认识。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木偶人出生后的成长,到他最终变成一个真正的小男孩的故事。小木偶人的名字叫匹诺曹,他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小家伙。他到处闯祸,甚至把自己的父亲也送进了监狱。因为这样就没人管他,就可以吃喝玩乐,过舒服的日子。他一点儿也不想上学,更不想工作。因为他什么事也不想做,什么事也不会做,就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这时候他才想到了爸爸的好。当他爸爸从监狱回到家中时,他答应爸爸去上学,去学新知识,将来要赚很多钱。他的父亲把衣服卖掉了,给他换来了一本新书,让他去上学。而他却把书卖掉,就为了看一场戏。他被马戏团的老板抓住,最终放了他,还给了他五枚金币,让他孝敬他的父亲。而他却听从了猫和狐狸的意见,把金币种到土里,想要收获到二千金币。结果五枚金币也被骗走了。

他不爱学习,不想做事,他处处碰壁,想走捷径,但最终都失败了。匹诺曹这时才明白过来,想要变得富有,唯一的途径就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努力学习与工作。从此,他开始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为了父亲,他勇敢地面对困难,对待身边的人,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帮助别人。

最终,他通过自己的行动,打动了仙女,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东西。从一个木偶人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小男孩,与他的父亲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读了《木偶奇遇记》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人必须要学习,要工作,要勇敢,要善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未来。

木偶奇遇记读书心得3《木偶奇遇记》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是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在1881年写的,距现在已经有128年了,是一部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受到世界各国儿童喜爱的经典童话,相信很多同学都看过这本书,也还记得撒谎就会变成长鼻子的故事。

这本书我已经看过好多遍了,当寒假里我再看一遍的时候,依然感觉很好看。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匹诺曹的木偶的故事。杰佩托父亲得到了一段会说话的木头,用这块木头雕成一个木偶,给他起名叫匹诺曹。匹诺曹能跑能跳,天真无邪,非常可爱。但是,他又很调皮、任性、淘气、捣乱,有时候还喜欢撒点谎。匹诺曹一心想变成一个真正孩子,当然,他的任性给他带来一些小麻烦。最令我好笑的地方就是匹诺曹撒谎的时候鼻子变得长长的,一下子就被别人发现了。

还有匹诺曹听信了坏蛋的话,去“奇异宝地”种金子,我觉得匹诺曹太傻了,金币种在土里,根本不能发芽,再说了,那4枚金币后来还是被狐狸和猫给挖走了。

最令我感动的地方是匹诺曹把杰佩托父亲救出来的那段,他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不断努力下,终于梦想成真,变成了一个真孩子。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好孩子不能撒谎,要诚实、勇敢、正直、善良,要有责任心,乐于帮助别人,还要爱学习,学会尊重他人。只要你有恒心,有毅力,就会有实现自己的梦想!!!

木偶奇遇记读书心得4很小的时候,我就看过《木偶奇遇记》的动画片了,最喜欢匹诺曹和爸爸手拉手跳舞的场面,非常温馨。今年暑假,我读了科洛迪写的《木偶奇遇记》,从文字中又一次见证了匹诺曹的成长。

匹诺曹是盖比希老人用木头雕刻出来的.一个木偶人。他一开始逃学,撒谎,交坏朋友,经过了很多的波折,终于认识到了错误,成了一个诚实、听话、又爱学习的好孩子了。

当我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感到自己深深地融入其中,就是故事里的一个人物了。看到爸爸把三个梨都给匹诺曹吃的时候,我很想跟匹诺曹说说,让他分一半儿给爸爸;看到匹诺曹为了看戏,就把爸爸卖了上衣,冻得浑身发抖才买来的识字课本卖掉时,气得我真想打匹诺曹一巴掌;看到匹诺曹发烧,为了不喝药水儿,就找各种借口时,觉得他太淘气了;看到匹诺曹因为贪玩,变成驴子,不断地挨饿挨打时,又觉得他太可怜了……最后,匹诺曹变好了,每天干活,照顾爸爸,认真学习,帮助别人,我也感到好高兴啊!

故事里我最感兴趣的内容就是匹诺曹说谎的时候,鼻子就长一截。要是连说三次谎,鼻子就长得连身都转不动了。看到这里我就忍俊不禁了,脑子里想象着匹诺曹鼻子长长的样子,有一堆啄木鸟在给它啄。要是我说谎,鼻子也会变长,那该有多可怕呀!

其实匹诺曹的成长,就是每个小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们有时也会贪玩,也会贪心,也会说谎。不过,犯了错误不要紧,一定要认识到自己不对的地方,及时改正,让诚实、善良、正直、诚信这些好品质,伴随我们成长,像匹诺曹一样,最后成为一个爱劳动、爱学习的好孩子。

木偶奇遇记读书心得5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了一本书,书名叫《木偶奇遇记》,这本书的作者是崔钟雷。

在英国有一个木匠,他非常想要有一个小男孩,有一天,他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段木头,做了一个小木偶。突然,小木偶开始说话了,小木偶说的第一句话是:“爷爷,您好!”木匠又惊讶又开心。

第二天,老木匠给小木偶取名为皮诺曹,还给皮诺曹买了本书,送皮诺曹去上学。在上学的路上皮诺曹看到了一个马戏团,皮诺曹非常想要去看马戏团表演。所以皮诺曹把书本卖给了别人,拿着书本卖的钱买了票去看表演,皮诺曹走进去看了表演,他以为表演很好玩,就去表演台上玩,结果他把马戏团弄的一团糟。马戏团团长非常生气,就派人把他丢到了海里喂鲸鱼。

最神奇的是在鲸鱼的肚子里皮诺曹和爷爷相遇了,皮诺曹问:“爷爷,你怎么会在这里呀?”爷爷回答说:“我打电话给学校的老师,问你到了吗?结果老师说你没去。我就出来找你了,结果路过马戏团的时候,进去问了马戏团长,他得知我是你爷爷之后非常生气,就把我也扔海里了。”当皮诺曹得知爷爷是因为他才被鲸鱼吃了的,非常的自责,说:“爷爷,我知道错了,以后一定做一个好孩子。”

仙女得知皮诺曹知道自己做错了,所以就来到了海边,鲸鱼把他们都吐了出来,并问:“不管你的愿望是什么?只要回答我的问题,我就可以帮你实现愿望。”

皮诺曹说:“好。”仙女问:“你的书本去哪了呀?”皮诺曹回答:“我买了面包,给了一个孤儿吃。”愿望没实现,反而鼻子越来越长。“仙女,不,仙女,我知道错了,我不该说谎,那书本我拿去卖了,买了马戏团的票,去看了马戏表演。”仙女听完后,收回了仙法,鼻子又恢复了原状。

第5篇: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范文

一、自主性作业

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从实际出发,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作业的余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如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自主性作业:1.学习了《颐和园》你能按游览的顺序画出路线图吗?请试着做一做。2.当一回导游,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听。3.小组合作出一期以“颐和园”为主题的手抄报。通过这些自主作业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同时又适合自己的方向去完成,他们非常乐意,学习兴趣浓厚。

二、储备性作业

教师在课前要让学生收集学习内容的相关资料,可通过查阅图书、网络下载等途径进行搜集,借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如在学习《跨越千年的美丽》一文时,课前有的学生翻阅了《居里夫人传》,有的在网上查找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上课时学生踊跃发言,交流展示了文本中没有的知识:“在镭提炼成功以后,居里夫妇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等。显然,有了这些内容铺垫和润色,使这篇科普性文章不再显得那么枯燥了,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也提高了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三、情趣性作业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教师要兼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具有童趣性和亲近生活的语文作业。学习课文时,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内容在课堂上布置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演一演、唱一唱等形式各异的实践性较强的作业,把学生引向一个有趣的文本世界,给他们实践锻炼的机会,启发其思考,激发其想象。情趣性作业可以设计成表演式的,比如把课文《晏子使楚》《将相和》改编成课本剧。在改编课文、表演课本剧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达到让学生深入理解的目的。在学习《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一课时,我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合作,分角色进行创新表演。学生经过反复朗读,用心体味,不仅揣摩出了嘎子的机灵、争强好胜,还在角色表演中加入了动作,丰富了人物的情感体验。在课文快结束时,我又设计了一个拓展性作业:嘎子第二次比赛,他会赢吗?学生略作思考之后,纷纷站起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接着,我又大屏幕出示原著中的片段让学生进行比对,当学生发现文章的结局大大出乎自己的意料之时,课堂马上变得热闹起来——居然引发了学生对“人物性格”的大讨论,让课堂再次掀起新高潮。勇于实践,乐于实践,实践中获真知,这是我们设计作业的目的。这一小小的片段,不仅提升了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及蕴含的思想品质的认识,也真正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探究性作业

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设计一些探究性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使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探究者。比如《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题:“‘别饿坏了那匹马’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有什么用意?”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很好地起到了探究性学习的作用。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展延伸、深化提高,使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参与实践,对知识有了更真切的感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五、体验性作业

“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这是一种“大语文”学习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观察、体验等活动,加强他们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在生活体验中掌握知识。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根据具体内容,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如学习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难忘的小学生活”之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体验性作业:整理自己的旧照片,办一个“我的成长”记录册,把自己童年最美好的时光记录下来,并配上插图文字作以说明。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不仅了解到了许多生活中必备的常识,而且将学习与生活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这样的设计,使作业由枯燥变得有趣,让学生在体验中主动掌握了知识,让家庭作业更具有实效性。

六、结语

第6篇: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范文

一、影响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因素

1.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学生的问题意识。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权威”控制着课堂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受制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保持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往往淡漠了学生疑惑的目光、忽视甚至扼杀了“插嘴”式的质疑等。这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做法往往是教师对新课改的精神未作深入理解和领会。

2.教师的提问影响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是填空问和是非判断性等提问。所谓填空问,是教材上已有明显答案或者只是将教材的语句有意空出,用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补齐;所谓是非问,是老师自己说出问题和答案,向学生作一个是与否的求证。这种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提问不仅低效而且使课堂发问泛滥化、浅显化甚至无序化,这正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3.教师自身缺乏问题意识。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得有一桶水。问题意识培养,教师要先行一步,很难想象一个不会提问的教师怎么能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只有时刻思考着的教师才能培养思考着的学生,只有教师有了较强的问题意识,才能自主、自觉、有效地反思,才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引发学生发现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4.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或存在误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无非是为了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或是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而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喜欢语文课里无穷无尽的知识或觉得读书可以充实和发展自我的同学真是凤毛麟角。前者功利性的价值取向直接导致学生们主要关注课本的知识、老师的讲解、自己的成绩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长期作用下问题意识慢慢丧失。

5.学生害怕、胆小、自卑,心里有顾虑。许多学生认为:如果我提的问题有错,或是别人都懂了,同学们会讥笑我,如果我提的问题不是今天新课的要点,老师会批评……由于课堂纪律的约束和座位排列的固定化,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紧张、压抑和焦虑的心理状态。它们是影响学生提问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主要心理顾虑。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和年级的提高,学生质疑的欲望越来越淡;沉默变成学生上课常见的表达方式,上课,则成了老师的独角戏;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成了学生的一种心理负担。渐渐地,学生失去了提问的勇气。

6.学生缺乏提问技能和技巧。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可能对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能主动提问。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指导和训练,他们往往没有提问的技能和技巧——想问,却不知怎么问。问题意思表达不清,或是不着边际地问。教师往往也就没有重视他们提出的问题,没能及时认同学生的提问给予他们提问带来的成就感,以致最后学生干脆不问。

二、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1.从课题中寻找问题。文章的标题往往由提取、点明、归纳等三种形式产生。对于提取文章中的某一句或某一词作为文题的,我们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寻找问题:文章为什么用它作为标题?这个标题又有哪些好处?如《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它与课文故事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它对表现主人公又有什么作用。对于点明式(即直接点出写作对象或事件)的标题,学生发现问题则更容易。如《桃花心木》一文,学生读后就会产生问题:文章后面为什么写到了人?由树写到人是一种什么手法?对于归纳或中心式的文题,学生也可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索溪峪的“野”》。总之从课题中寻找问题主要可从三个方面考虑:课题的特点、含义及其作用。

2.从结尾处发现问题。课文快结束时,教师要处理好结尾的收和放,既可以总结文章,又可以延伸拓展,也可以提出散发性或逆向性思考。比如《顶碗少年》的结尾就很值得玩味,可以指导学生提出问题:顶碗少年给了“我”什么让我常常想起?微微的激动是一种什么情绪?文末的省略号又包含哪些内容?

3.从文章的矛盾处发现问题。不少课文,是借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来表达思想感情,突出人物和事物特点,貌似矛盾,实则统一。因此,可抓住教材中貌似矛盾的地方,让学生引发矛盾,引发争辩,提出问题。《十里长街送总理》中那位“满头银发的奶奶”的心情怎么又是“焦急”而又“耐心”呢?“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为什么让我感到是“爱”呢?久而久之地长期训练学生从这样的矛盾中探讨问题,学生会逐步增强对这类语言的敏感,准确抓住这些内容来理解课文,并学会提出问题,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一些有效方法。

第7篇: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范文

既是谎言?何来善意?!即是善意!何必撒谎?!

谎言虽然为善意,但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所以,无论谎言是否处于好的目的,作为谎言必然会有碍于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宛如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一个人如果丢失诚信留下的就是虚伪:一个企业如果丢失诚信将面临破产然机;而一个民族如果丢失诚信将会对堕落与死亡!

守信了诚信就守信了一方净土,守信了诚信就留信了成功,守信了诚信中华民族才能永恒

考场作弊是最典型的诚信缺失行为。

有人认为作弊是小事,被抓了自认倒霉,没有抓住自己就捡了便宜,在思想上不把它当回事儿。可我们要说,作弊并不仅仅是一个人道德操守卑劣的表现,中国有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为积小恶可以成大恶。现在没有充分认识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的危害性,这种目前的小恶将会渐渐成为性格中最顽固的一部分,带有这种小恶习惯走上社会后,会对社会造成道么大的影响?!当这样的人物充斥社会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又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善意的谎言辩论会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以及对方辩友:

大家好!我们正方的的观点是生活中可以有善意的谎言。我们认为,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但是,今天,我们谈到的谎言,还有个定语--善意的,加上了这个限定词后,谎言的本质也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善意的谎言是人们对事物寄托的美好愿望,是人们善良心灵的对白,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安慰的一丝暖意,是人们心底里流露出来的一种柔情谁也不会去追究它的可信程度,即使听到善意谎言的人明知道是谎话,也一样会去努力相信,不会觉得说谎者的虚伪,有时还要从心里感激呢。

善意的谎言是出于善良的动机,以维护他人利益为目的和出发点。众所周知,矛盾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分,特殊性包含与特殊性之中而区别于普遍性。就其善意的谎言本身的性质决定它并非恶益,而是建立在内心之诚,之善的基础上,在某种状态下被逼说出的谎言是善意的,这种谎言对主体来说是一种友善,一种关心。

就像这一单元的两篇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和《唯一的听众》,你能说残疾青年和老教授都不讲诚信吗?你能说他们都是骗子吗?基础训练上有一则短文,写的是一个白血病小女孩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在学校里看升旗的故事,你能说这些志愿者们都是出于恶意吗?当一位身患绝症的病人,被医生判了死刑时,他的父母、爱人、子女以及所有的亲人,都不会直接地告诉他:生命已无法挽救,最多还能在这个世界上活多久之类的话。虽然这些都是实话,但是谁会那样残忍地如同法官宣判犯人死刑一样,向已经在病痛中的亲人以实情相告呢。这时,大家就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战线,闭口不谈实情,而以善意的谎言来使病人对治疗充满希望,让病人在一个平和的心态中度过那残年余日。难道这会有碍于诚信吗!当贫穷的母亲把仅有的饭菜留给儿女,同时隐瞒了自己还饿着肚子的事实,难道您还要指责善良崇高的母爱不诚信吗?当然不会,与动机不良的谎言相比,善意的谎言会使人们的感情变的更融洽,和谐,生活变的更有滋有味,它可以巧妙的避免冲突,实现情感沟通和顺利交往,又怎样妨碍诚信了呢?

第8篇: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范文

镜头一:一首小诗,激发学习欲望,积淀语文素养

五年级开始,每上完一课,我便写上一首小诗,吟诵给学生,有的自己写,有的借鉴。每每此时,孩子们总以钦佩的目光望着我。随机,我便引导学生也来写,孩子们兴致盎然。记得最开始,学完老舍的《草原》一课,孩子们跃跃欲试,其中一个孩子写道:“草原,你那么辽阔!草原,你那么多牛羊!草原的人民热情好客,草原,我爱你!”虽然只是对全文的总结,简单,打油,却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随着师生吟诵小诗的热情,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赋诗一首”,一个个以“小诗人”自称。六年级第三组课文《穷人》《唯一的听众》《别饿坏那匹马》《用心灵去倾听》围绕“人间真情”为主题,不太好赋诗一首,可是,孩子们的兴趣有增无减:

“爱的旋律――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心灵之歌,爱的旋律,唱出人间真情。一曲无字的歌谣,爱是主题;一串动听的音符,爱是旋律。用心呼唤心,用爱拥抱爱,让爱的心灵之花,在我们心中久久绽放,让爱的美好旋律,在我们心中久久回荡。”

“爱是什么?爱是关怀,是给予。爱是善意的谎言,爱是在你失去信心时的那盏明灯,爱是用心灵去倾听敞开的心扉,爱是贫穷中还能彰显出的人性的光辉。”

“真情的种子播下泥土,善良与希望比翼双飞。让真情在我心灵扎根!让真情在我心头腾涌!心中爱之潭,会因为你,变得更加清澈与湛蓝。”

就这样“赋诗一首”活动变成了我们班语文拓展的主题,我和孩子们一起积淀了语文的素养。

R头二:一句评价语,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语文自信

一次以《读者》第18期为话题的课外阅读公开课上,学生交流喜欢《四年七个月十二天》这篇文章的原因,这时候,班上有两名语言丰富、才思敏捷的学生为这篇文章描写的两位老人的爱情是:“轰轰烈烈”的,还是“平淡是真”的辩论起来。她们在一阵雄辩之后,目光炯炯地望着我,希望我来当“裁判”,我激动地点评:“我欣赏你们独特的感受。‘轰轰烈烈’也好,‘平淡是真’也罢,都是忠贞爱情的写照,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们长大以后都向往这种真诚的生死相依、白头偕老。两位同学的感言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读书后的魅力,看到了他们读书后的睿智……”同学们的掌声响起,她们俩人对视一笑,激动的笑脸更红了。

班上有个土耳其国家的孩子,他谈喜欢的文章的时候,虽然有几个词语用得不够准确,但还是很完整地表达了自己读书的感悟。我充满希望地点评:“阿伦,将来就是一个中国通,一个深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掌声再次响起……

班上还有一个学习特差的孩子,迟迟不敢举手发言,我轻轻地叫起他,他不好意思地说:“我读的文章很短,是……”我深情地说:“看来《读者》这么多文章,每个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钟爱,无论篇幅长短,有收获就是最好的。”接下来,他参与小组的活动更加积极。

镜头三:一曲小曲,激发学习乐趣,提升语文境界

第9篇: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范文

关键词教学组织 口语训练 方法技巧

在课内课外,我创造性地开展了形象、生动、具体、富有情趣、形式多样的口语素质训练,收效显著。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扩展训练法

在教学中,教师引用一个词或简短的句子作为扩展点,让学生将词句扩展成比较复杂的一句话。比如,有的同学在写文章时不知道怎样把话说具体。我便出示一句话:“我们的校园真美啊!”让学生围绕“美”字说一说校园里有哪些美的事物?它们的姿态、形状、颜色都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观察一一找到答案,然后连句成段,表达就具体了。

二、看图训练法

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先出示一幅少年闰土“月下刺猹”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上显示的时间?什么地方?画中人物是谁?在干什么?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内容,之后再引入课文的学习。

课文学习到最后,再出示一幅“我”与“闰土”依依惜别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想象他们在分别的时候相互之间都说了些什么?接着,让同桌的两位同学一个扮演“我”,一个扮演“闰土”,进行“话别”。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模仿训练法

在《草原》一课中出现“既……又……既……又……”这样的句式。训练时可先指导读原句:“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让学生体会这种句式的构成特点,接着让学生表演动作,口述自己听到和看到的在同一时间里做两件不同的事的例子,最后让学生进行该句式的仿说训练。

四、听辨训练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和口语表达的准确度,在讲课时适时故意将词句说错或说颠倒,让学生进行分辨和纠正。

师:“同学们做得好作业。”生:“同学们作业做得好。”师:“我有一个小狗画的文具盒。”生:“我有一个画有小狗图案的文具盒。”

有时,教师将正确的句子与错误的句子穿插讲,要求学生听到正确的句子时拍手赞成,听到错误的句子则举手纠正。

五、辩论训练法

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争论,则不失为训练其口语交际能力的绝佳机会。《别饿坏了那匹马》中,守书摊的残疾青年说自己家需要马草,《唯一的听众》中的音乐教授说自己耳聋,显然他们说的都不是真话。有同学说,说假话就是撒谎,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有同学则认为,生活中有时需要“善意的谎言”。于是我就借机让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辩论。学生在言辞激烈的辩论中,无论是思维能力、反应能力,还是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六、突出训练法

在训练时让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而且有更多的机会得到反复练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素质。所以,要重视对说话能力差的学生的指导与练习。作为教师,应注意体现口语学习的独特性,鼓励、允许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同的声音,从而使学生树立信心,扫除心理障碍,使其敢说和乐说。有一部分学生胆子小,不爱说话,也不敢说话。因此,每次训练时,我都给他们机会,帮助他们把句子说完整,甚至让他们跟着我学说,不让学生嘲笑他们。有了自信和自尊,学生潜藏的内在力量就能爆发出来,就从无话可说变得有话想说。

七、谈话训练法

教师要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不要每天板着脸,装出一副严师像,使学生望而生畏,要放下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一起唱歌、跳舞、谈心、做游戏,从而锻炼其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说真话、抒真情、表真意。聊天和对话激发了情感的火花,唤起了他们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