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胆囊炎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

胆囊炎术后的护理要点精选(九篇)

胆囊炎术后的护理要点

第1篇:胆囊炎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影响因素;生活质量;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4-014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acute gangrenous cholecystitis. Methods From July 2011 to July 2015, 52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ith acute gangrenous cholecystiti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using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to analyze relevant risk factors. Results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isk factors of acute gangrenous cholecystitis were: age, gender, diabetes and WBC (P

[Key words] Acute gangrenous cholecystitis; Influencing factors; Quality of life;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胆囊炎,起病急、进展快以及病死率较高[1,2]。目前,临床上多数研究侧重于对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关于该病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还应加强围手术期护理[3,4]。本研究采用多元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相关因素,然后提供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5年7月入住我院的52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5]:按照术前影像学、术中探查以及术后病理证实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排除标准[6]:排除胆总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以及急性胆管炎者,肝肾功能不全者,不配合治疗者,严重的精神疾病者,手术禁忌证者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55例无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作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首先对本研究中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肝硬化、体温、白细胞计数(WBC)、CRP、ALT、AST、AKP、TBI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上述实验室指标。采用超声测定胆囊周围积液、胆囊增大、胆囊壁厚度情况。然后对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1.3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36个子项目,主要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命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及精神健康(MH)8个维度,前面4个维度反映生理健康的概念,后面4个维度反映心理健康的概念。量表计分方法:SF-36根据各个子项目的权重,得到分量表的初始积分,然后应用极差变换的方法将各个领域的初始分值转换为0~100范围内的标准分值,也就是S=(X-Min)×100/R。上式中,S为标准化分值,X为初始分值,Min为得分最小值,R为得分极差(得分最大值-得分最小值)。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佳[7]。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多元COX回归模型对影响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P

2 结果

2.1 影响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组与无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组在年龄、性别、糖尿病、肝硬化、白细胞计数、CRP、ALT、TBIL、胆囊周围积液以及胆囊增大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多元COX回归模型分析

首先对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赋值(表2),然后将其带入多元COX回归模型中,最终得出影响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糖尿病及WBC(P

2.3 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根据SF-36生活量表,本组患者护理后PF、BP、GH、SF、RE及MH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P

3 讨论

3.1 影响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急性胆囊炎是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是急性单纯性及化脓性胆囊炎进一步发生恶化的结果[8]。临床统计数字显示,约48%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手术前的基线资料无法清晰地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9,10]。所以,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显得尤为困难,从而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实际过程中,我们将常见的临床指标纳入研究,其中体温、CRP以及WBC是反映全身炎性反应的重要指标,胆囊周围积液、胆囊增大以及胆囊壁厚度均属于反映局部炎性反应的重要指标。由于胆囊的炎症会累及胆管及肝脏,同时肿大的胆囊会对胆总管产生压迫性作用,使其变得更为狭窄,所以将肝功能及TBIL纳入研究之中。肝硬化患者的胆结石发病风险较大,因此也将肝硬化这个指标纳入研究之中。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组与无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组在年龄、性别、糖尿病、肝硬化、白细胞计数、CRP、ALT、TBIL、胆囊周围积液以及胆囊增大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由于单因素分析方法不能对混杂因素的影响加以控制,很可能会对观察指标产生增强或者削弱等方面的效应,甚至还会出现假阳性的情况,对疾病的临床诊断极为不利。对此,采用多元COX回归模型对影响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确定,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糖尿病及WBC为影响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相关危险因素(P

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年龄>40岁的女性、并发肥胖及多次孕育是引起胆囊结石的一个高风险群体,然而男性在重症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人群。此结果原因可能在于:面临疼痛及炎症刺激,女性要比男性更为敏感,能够早期接受诊疗,同时也与男女之间的激素差异、解剖学差异以及饮食习性等方面因素有一定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组男/女数为20/32,无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组为55/200,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糖尿病患者由于并发自主性神经病变,使得胆囊收缩能力明显降低,胆囊排空迟缓,易形成胆囊结石。同时,高血糖能够促进细菌的生长与繁殖,易引起各种感染,使糖尿病合并急性胆囊炎的发生率显著升高[12]。本结果显示糖尿病是坏疽性胆囊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7)。

体温、CRP以及WBC是临床上评价全身性炎性反应的常见指标。2006年东京会议指南将上述指标作为临床评估急性胆囊炎发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也显示:WBC为影响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与相关文献报道相符[13,14]。

3.2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策

3.2.1 术前准备 入院之后对患者各脏器功能进行常规检查,了解患者的基本状况,积极治疗并发症。术前进行B超及胆囊造影检查,观察胆囊壁的厚度及胆囊收缩情况,评价患者疼痛的性质、发病部位以及伴随症状等。术前认真备皮;注意对脐部污垢进行清洁。必要时,可使用棉球蘸石蜡油擦拭干净。术前6 h应禁食禁饮,术晨留置胃管、尿管,将胃液及尿液引出。准备好心电监护与急救器材等,随时准备送患者回病房。

3.2.2 术后护理 ①重点对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以及腹部体征等进行监测,构建静脉通路,按照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合理用药。②加强引流管护理。密切观察引流管的放置部位、目的及拔管时间,预防发生扭曲,翻身时应预防牵拉脱出。③切口观察:定时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出血,按压腹部,注意有无腹胀及腹痛等腹膜炎征象。④加强饮食指导[15]。

综上所述,影响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及WBC,应加强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于世杰,徐国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7):4-6.

[2] 黄洁,秦帅,毛恩强,等. 坏疽性胆囊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 31(1):76-79.

[3] 高青,李琪. 28例胆管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分析及治疗[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5.

[4] 刘祥德,高峻,陈平,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预防[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9):1976-1978.

[5] 高昊鹏,章志翔.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选择腹腔镜手术时机的探讨[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18(2):234-236.

[6] 杜易芳,鲁柏涛. 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护理体会[J]. 护理杂志,2011,28(12):36-37.

[7] 张晓勇.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43例临床诊治体会[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2):84-85.

[8] 刘伟,王永兴.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40例临床分析[J]. 医药杂志,2012,24(5):30-31.

[9] 于泉波,李明,吴爱宁,等. 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27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总结[J]. 西南国防医药,2011, 21(6):601-602.

[10] 包翔宁,王莉萍,张永吉,等.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26例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62,166.

[11] 熊春来,岳叶洼团.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影像学特殊表现及临床价值1例[J]. 医药前沿,201l,1(20):104-105.

[12] 潘凡,姜艺,张小进. 床旁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高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28(1):21.

[13] 任爱军. 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行胆囊穿刺引流术的护理体会[J]. 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93-94.

[14] 王志军,王加一,陈小莉. 急性胆囊炎中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预测因素[J]. 重庆医学,2012,41(2):176-178.

第2篇:胆囊炎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

【摘要】目的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做好术前诊断及围术期准备,行有效、简捷的手术,防止医源性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 围术期准备、手术治疗。结果 63例患者,治愈61例,死亡2例。结论 对老年胆囊炎患者明确诊断后,良好的围术期准备,有效简捷的手术,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围术期准备;手术治疗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笔者临床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63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2005年收治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63例,其中男30例,女33例。年龄60~84岁,平均72岁。结石性胆囊炎51例,非结石性胆囊炎12例。其中化脓性胆囊炎29例,坏疽性胆囊炎19例,胆囊穿孔3例,伴感染性休克12例。

1.2 方法 63例均行手术治疗。行胆囊切除术56例,胆囊切开取石造口术7例。单纯胆囊造口术4例,同时行胆总管切开取石3例。

2 结果

治愈61例,术后出现合并症9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呼吸衰竭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平均住院天数14.5天。

3 讨论

3.1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 老年人机体反应能力差,对疼痛感觉迟钝,腹痛、发热和白细胞计数增高不如青壮年明显;而老年人腹肌萎缩,腹部体征不典型;其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的严重程度不相吻合。一般起病急、病情进展快,一旦发作,炎症不易局限,胆囊坏疽、穿孔率较高[1]。穿孔易形成腹膜炎,进而为中毒性休克,病情迅速恶化,不易控制。本组中21例发生胆囊坏疽,3例发生胆囊穿孔。1例因中毒性休克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老年急性胆囊炎病人并存疾病多,并存疾病增加了病情的复杂性,严重影响生理耐受能力,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也增加了急诊手术的风险和病死率。

3.2 手术时机的选择 手术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重要手段,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极其重要的。急性胆囊炎发作时,由于炎性细胞及纤维浆液的渗出,胆囊与周围组织容易形成纤维蛋白粘连,增加了手术难度。但是急性胆囊炎发作早期(72h内)的粘连一般较为疏松,易分离,分离时渗血相对少,在此时间内手术相对安全;而急性胆囊炎发作后期(72h以后),随着纤维素渗出的增多,胶原的机化纤维素粘连的加重,往往造成胆囊三角瘢痕粘连呈“冰冻样”,胆囊三角失去正常的解剖关系,增加了手术困难及风险。笔者认为老年急性胆囊炎应及早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争取72h内完成手术。过于延长围手术期准备时间,使病情不断恶化,从而失去手术最佳时机。即使超过72h,也应该果断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应在全麻下进行,较为安全。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纠正机体状况后,积极谨慎处理合并症,争取将手术风险、病死率降至最低。有报道病死率1.03 %(4/389)[2],本组病死率为1.58%。

3.3 手术方式的选择 手术方式应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及局部情况而定,力求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快速有效,以挽救生命为目的,避免盲目探查和复杂手术。胆囊切除术作为首选术式,适合大多数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也是急性胆囊炎彻底方法。正常情况下,患者一般情况较好,合并症较轻,能耐受手术者,多行胆囊切除术[3]。胆囊造口术适用于病情危重,全身情况差,估计不能耐受麻醉与胆囊切除术,胆囊炎症粘连重,解剖关系不清;无把握切除胆囊时,手术吸尽胆囊内容物,清除结石,胆囊内置蕈状引流管。3个月后拔管择期切除病变胆囊。因有报道老年急性胆囊炎急诊胆囊切除无论并发症和死亡率均高于择期手术。所以该术式操作简便、创伤小,能充分引流,减少并发症,为二次手术创造了条件。

3.4 围手术期处理 术后应常规采用心电监护,以便及时观察重要生命体征的变化,预防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后应及时监测各项生化指标。因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增多,围手术期尽量控制血糖水平,使之接近正常。同时使血压相对稳定在正常水平,尽量避免血压骤升骤降,这对于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至关重要。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和咳嗽咳痰,加强术后肺部护理,对合并慢支、肺气肿者术后早期可以考虑面罩给氧,同时配合雾化吸入、协助排痰。腹部加用腹带保护切口,特别要加强抗感染对症治疗;同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护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围手术期小剂量激素的应用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恢复,可以明显减轻手术后心率快、发热、倦怠、疲乏和食欲不振等全身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而且可以增强应激能力,并调节心、肺功能,还可以减少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积极处理好围手术期是降低术后病死率关键因素之一。

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就诊时间晚,并注重于保守治疗,往往延误诊治,加重病情。另外由于老年人反应迟钝,腹壁松弛,往往不能表现出应有的腹膜炎体征,使临床表现与实际病理改变不符。还有高热等炎症反应不明显,因此不能从体征检查中断定病情的轻重。合理应用B超及CT等辅助检查对判断胆囊炎的严重程度有较大的帮助,根据胆囊大小、壁厚及胆汁性状和结石部位,对疑似化脓、坏疽性胆囊炎及胆囊张力较大或颈部结石嵌顿者,在内科条件允许情况下均应考虑手术治疗。另外,白系分叶比例的增高比白细胞总数增高的意义更大。老年人急腹症前有较重的伴随急病者可达65%,这些伴发病对急腹症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有无伴发病其病死率分别为16%及7%[1]。所以术前准备十分重要,尤其在血糖、心血管疾病及肺部疾患方面予以重点检查。必要时请内科会诊,对围术期的治疗予以安排。同时又不能过分强调术前准备,只考虑高龄患者耐受力差,过分强调内科治疗而丧失手术时机,使感染加重,从而导致休克及其他脏器的损害。手术方法要有效、简捷,防止医源性损伤。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对粘连重、分离困难者,采用切开胆囊取石造口或单纯造口术,效果均很好。对于颈部暴露不清者,则切开胆囊,找到胆囊管,予以结扎或荷包缝合。

总之,及时正确的诊断,恰当的围术期准备对伴发病的及时处理,以及选择合理的术式,是老年急性胆囊炎治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李荣,罗成华.老年人急腹症的诊断与剖腹探查.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7):401.

[2] 王爱华,高德明,王惠民,等.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的治疗体会.陕西医学杂志,2004,33(9):847-848.

第3篇:胆囊炎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 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2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68-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老年胆囊炎胆石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因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合并症及并发症较多,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1]。因此,除积极给予手术治疗外,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也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231例,护理效果满意,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231例,其中男102例,占比例为44.2%,女129例,占比例为55.8%,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8.1岁。231例患者均有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炎胆石症病史在2个月到17年之间。

1.2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绞痛213例,占比例为92.2%;持续高热、黄疸25例,占比例为10.8%;发热、寒战、乏力、消瘦67例,占比例为29%;右上腹和肩背部隐痛,上腹部饱胀,嗳气、泛酸93例,占比例的40.3%;恶心呕吐46例,占比例的19.9%。心前区疼痛34例,占比例为14.7%;慢性腹泻、食欲减退33例,占比例为14.3%。术前伴有冠心病11例,心律失常23例,高血压57例,糖尿病59例,慢性支气管炎53例,陈旧性脑梗塞12例。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急诊手术43例,择期手术188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174例,其中腹腔镜手术109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57例。

1.4 结果 23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治愈203例(87.9%),好转25例(10.8%),死亡3例(1.3%),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术后并发症51例,其中:切口感染17例,经换药处理后延期愈合;心衰5例,经内科治疗后治愈;肺部感染23例,经抗感染治疗治愈;胆瘘2例,经腹腔引流、保守治疗痊愈;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经治疗1例康复,3例死亡。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他们除有普外科患者抑郁、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特征外,他们还经常会在患病过程中过多的担心来自家庭的因素和各种关系,因此他们对于手术的态度与年纪相对年轻的患者相比来说更加迟疑。这就使得对于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心理护理的地位十分重要。这就对我们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对这些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善于针对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特点热情、主动,积极的引导他们,为他们提供科学的、易于理解的医学知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具体的心理状态,针对性地在心理上支持、鼓励患者。让老年患者清晰的认识到手术对于他们的帮助作用,从心里层面帮助其消除各种顾虑,从而积极配合手术和相关治疗。

2.1.2 一般护理 老年患者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低下,疼痛反应迟钝,胆石症初期症状不典型,造成诊断困难,应卧床休息、禁食、胃肠减压、加强观察及指导病人深呼吸放松等,以缓解疼痛。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体液和电解质的补充,以确保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处于一个相对酸碱平衡状态。根据手术方式给予肠道准备。

2.1.3 并发症的预防 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的各项机能已经处于退化的过程中,因此他们常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在实施手术之前要进行必要的、全面的术前检查。尤其是对其主要脏器功能的检查,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采取相应的一些治疗护理措施来确保其主要脏器的功能处于正常的状态。对于同时并存心脏疾病的患者,要做心电图检查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必要时吸氧;对于并存高血压的患者,要注意监测血压,保持血压平稳;对于慢性肺部感染患者,应给予抗生素从而进一步有效控制炎症;对于吸烟患者,要积极引导,劝其戒烟;对于同时并存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监测其血糖的变化,确保其血糖处于正常的水平范围内;对于其他异常者,应进行专科会诊,使其恢复正常或达到能耐受手术的程度,从而有效地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主要是要注意监测患者的意识、血氧饱和度和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注意手术切口及引流管的情况,包括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等;评估其呼吸及循环功能;是否有水电解质紊乱和应激性高血糖。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准确地对患者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等相关指标进行动态的测定。

2.2.2 基础护理 老年患者的免疫力低下,运动能力下降及疼痛反应迟钝,因此要加强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等。要保持皮肤的清洁,经常的帮助患者进行翻身,根据患者的情况针对受压部位实施按摩。对于病情较轻、恢复较好的老年患者,我们医护人员要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并要根据患者的食欲变化,调整好患者的饮食。

2.3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3.1 肺部并发症的护理 老年患者的呼吸道粘膜容易萎缩,纤毛的正常运动也会受到影响,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麻醉气管插管损伤气管黏膜以及术中术后受凉,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我们及时与患者沟通,告诉患者咳嗽咳痰的重要性、方法及注意事项,必要时雾化吸入并给予协助咳嗽排痰。

2.3.2 胆瘘的预防和护理 老年患者因为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低下,疼痛反应迟钝,应加强观察,包括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液情况,若病人出现发热、腹胀、腹痛及引流管引流出胆汁样液体等情况,应警惕胆瘘的可能。一旦发现胆瘘的征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进行相应的处理。

3 讨 论

由于老年性胆囊炎胆石症并发疾病多,胆囊血供差,全身免疫力低下,反应差,临床表现逍遥而实际病理变化严重,所以老年胆囊炎胆石症发作时多凶险,而且经常合并中毒性休克或就诊时已发生胆囊坏疽和胆囊穿孔,因此病死率高[2]。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发病初自觉症状常不明显,疼痛反应迟钝病程进展快,实际病变与临床表现不相符,并存疾病和并发症较多,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扎实的业务素质,通过及时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病情,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身体康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一种手术,由于对体内脏器干扰小,病人痛苦少,康复快等优点,更适合于老年病人[3]。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李纳新.老年胆石症患者手术治疗体会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5(3):109-110.

第4篇:胆囊炎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 老年 胆汁 腹膜炎 诊疗

资料与方法

本组老年人胆汁性腹膜炎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63~85岁,平均年龄68.5岁,其中结石性胆囊炎8例,非结石性胆囊炎3例;术前超声诊断10例,诊断性腹腔穿刺诊断6例,诊断性腹腔穿刺阴性2例,手术治疗11例;本组11例患者中,高血压6例,糖尿病4例,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7例,脑血管后遗症2例。见表1。

方法:11例均以急腹症急诊入院,根据临床表现、术前超声、诊断性腹腔穿刺,初步明确诊断,并做相应的术前准备,请内科医师会诊,分别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予以急诊处理,高血压:硝苯地平10mg含服/口服,糖尿病:正规胰岛素6U加液体中静滴,心肌供血不足:吸氧,含服速效救心丸/心宝丸。术中内科医师配合麻醉师监护处理,必要时术中应用硝酸甘油静滴进行控制性降压;手术方法,急诊手术,全麻,取剖腹探查切口,吸净渗出,胆囊减压,逆行胆囊切除,冲洗腹腔,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处理,心电监护,吸氧,保留导尿,记录尿量,系腹带,麻醉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取半卧位或患者舒适的,勤翻身,按病情计算液体需要量,控制输液速度,勤换药,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延期拆线;内科疾病的治疗,术后口服降压药,液体中应用正规胰岛素对抗葡萄糖,心肌供血不足者静滴丹参粉针,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注意意识变化,加强护理,防止发生褥疮。

结 果

11例均行胆囊切除术,腹腔冲洗引流术,手术顺利,未发生腹腔脓肿、肝脓肿等并发症,2例切口感染,3例发生切口疝,1例继发肺部感染,经治疗痊愈出院。

讨 论

老年性胆汁性腹膜炎外科诊疗特点:①胆汁性腹膜炎多为结石性胆囊炎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引起胆囊急性肿胀,张力升高,影响胆囊壁血液循环,继发细菌感染,胆囊壁由黏膜层逐渐到全层发生炎性坏疽,胆囊内胆汁及炎性渗出物渗入腹腔,刺激腹膜,引起局限性腹膜炎,随着渗出增加,渗出物沿右结肠旁沟向右下腹盆腔扩散,出现右下腹痛。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多为胆囊急性穿孔所致,胆囊穿孔后,胆囊内胆汁、炎性渗出液等迅速扩散到全腹,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因胆汁中胆盐胆汁酸等化学物质刺激腹膜,引起严重的化学性腹膜炎;因伴有细菌感染,也同时发生化脓性腹膜炎,出现感染中毒症状,病情在短时间内急骤加重,使病情恶化。②老年性胆汁性腹膜炎患者在弥漫性腹膜炎形成前,常有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病程,急性胆囊炎渗出增加或胆囊坏疽穿孔后发生的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常不典型[1]。由于老年人年老体弱,机体的应激能力下降,对疼痛的反应不敏感,腹部压痛可不剧烈,由于老年人腹壁肌肉萎缩,尤其是老年女性多孕患者,腹壁松驰,肌紧张不明显,常常不出现板状腹,部分患者不出现反跳痛和明显的肌卫反应。大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先有胆绞痛的持续发作,伴恶心呕吐,有右上腹局限性腹膜刺激征,随着病情发展,炎性渗出物的增多,腹膜炎的范围不断扩大,胃肠道受炎性渗出物的刺激,发生麻痹性肠梗阻,患者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内渗出液较多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有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在深呼吸、咳嗽、变换时腹痛加剧,患者多不愿改变,所以老年人的胆汁性腹膜炎临床表现较为复杂。③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并发穿孔的机率增加[2]: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局限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可不典型,老年人怕看病、怕手术的心理因素和家庭社会的一些因素影响患者及时就诊,使病程延误,胆囊壁张力增高,血管受压,导致胆囊壁血供障碍,胆囊缺血坏疽,发生穿孔。胆囊动脉约85%源自肝右动脉,部分变异动脉可能源于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等,胆囊静脉与胆囊动脉不伴行,直接汇入肝内门静脉,胆囊动脉是一支终末动脉,有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的老年人,因血管壁病变更容易在上述病变中发生胆囊穿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④辅助检查:对老年人疾病的诊断,要通过仔细的病史询问、认真的体格检查明确腹膜炎的诊断,选用快捷无创、针对性强的超声进行腹部检查,合并应用可明确腹腔渗出液性质的诊断性腹腔穿刺,结合血常规等化验,作出临床诊断,不易做过多全面的多种腹部检查,以免在多种检查过程中耽误治疗时间。⑤果断决定手术,术中请内科医师与麻醉师共同监护控制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麻醉过程,使手术平稳顺利。手术方式以逆行胆囊切除较快捷,不易因勉强显露肝门而过度牵拉刺激肝门及胃肠,引发胆心反射。逆行胆囊切除还可逆行循胆囊颈找到胆囊管,辨别胆囊管与胆总管的关系,结扎切断胆囊管,避免急性炎症手术中的胆总管损伤。

老年性胆汁性腹膜炎伴随内科疾病的防治:①高血压的应急处理:患者入院后对Ⅱ级、Ⅲ级高血压患者口服或含服硝苯地平10~20mg,手术中麻醉平稳而血压升高者,静脉滴注硝酸甘油[3],根据血压调整滴速,手术后根据心电监护,服用或静滴降压药。特别要注意麻醉诱导和麻醉复苏时期的血压变化,预防血压剧烈波动而发生高血压并发症。②糖尿病的处理:老年性胆汁性腹膜炎的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术前检查血糖升高者,根据病情术前或术中应用正规胰岛素6U静滴或皮下注射,术后定期测定血糖,根据血糖高低调整胰岛素的用量。术后加强非糖原营养素的应用,如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等。葡萄糖的应用,则每4g葡萄糖加1U胰岛素,注意预防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③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的处理:手术前含服速效救心丸或心宝丸,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结合吸氧提高心肌耐氧量,手术中对心功能不全、心动过速者,应用强心甙西地兰,手术后血压平稳的患者应用丹参粉针静脉滴注,保护心功能。正确处理内科伴随疾病,能够增强患者的抗感染能力,防治外科手术并发症,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启瑜.钱礼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5.

2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55.

第5篇:胆囊炎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1年8月――2013年2月在本院行手术的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80例,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在41-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4.29)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观察及CT、B超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腹胀17例,发热23例,恶心、呕吐31例,并发轻度黄疸9例。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8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在对病情与手术情况的了解下,自愿选择开腹手术来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剩余77例患者均同意选择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方法为:患者均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并取仰卧位,于脐下缘、上腹正中近剑突处、右肋下缘与锁骨中钱处分别作8-10mm的小孔,并于脐旁孔中插入气腹针建立气腹,之后将腹腔镜置入其中。别两个小孔分别置入分离钩、剪以及钳,在腹腔镜屏幕观察下,切除胆囊,并于脐部小孔中将已切除的胆囊拉体外。术后常规给予吸氧、抗凝、抗感染、呼吸疗法、营养支持疗法等。

1.2.2护理方法80例患者均于围手术期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2.2.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多数患者由于对腹腔镜手术的不了解,多会存在担忧、紧张、疑虑、疼痛顾虑等不良心理,因此,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多与患者交流与沟通,对手术目的、优势、效果、注意事项等详细讲解,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术前检查: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术前肝、肾功能、心电图、B超、CT、血常等各项必须的检查工作。③术前准备:根据手术要求,在术前1d叮嘱患者勿食易产气食物,禁烟禁酒,并要求或辅助患者洗头、洗澡,做好个人卫生,再于术前清洁消毒患者的腹部、脐部皮肤,预防伤口感染。术前12h常规禁食,4h禁水[1]。

1.2.2.2术中护理①术中配合:为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护理人员应在术中与手术医生紧密配合,及时、快速、准确地传递给医生所需手术器械。②生命体征监测:在手术中,对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循环系统变化进行实时、动态地监测,并调节好室内温湿度,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暴露,避免着凉。

1.2.2.3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术后也需重点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注意观察导尿管、引流管、胃肠减压管的通畅情况,做好导管护理工作。待患者手术完毕完全清醒后,指导并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预防肠粘连。针对疼痛严重的患者,需遵医嘱合理给予止痛药或止痛针止痛。②饮食护理:患者于术后需要长时间禁食,因此应做好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并注意对各类维生素、蛋白质等元素的供给。术后第2d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遵医嘱给予少量水,若未出现不适,则可给予果汁、米汤等少量清淡流食,并渐渐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清淡口味的普通食物。③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还需做好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工作,较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切口裂开、水电解质紊乱、早期胆瘘等,护理人员应根据各种并发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预防及护理。④出院指导:患者在可以出院后,护理人员需在出院前期叮嘱患者回家多休息,根据身体承受情况进行轻度的活动,饮食方面多以清淡、易消化、低脂为主,并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以巩固疗效。

2结果

77例行腹腔镜手术以及3例行开腹手术的患者,手术过程均十分顺利,经过围手术期精心的护理后,无1例患者因术后护理不当而发生并发症,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3讨论

第6篇:胆囊炎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开腹胆囊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9-0071-02

doi:10.14033/ki.cfmr.2015.29.034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该病主要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炎症,其典型临床特征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且伴有明显的触痛和腹肌强直[1-2]。据相关资料表明,我国急性胆囊炎在急症腹部外科疾患中位居第二位,仅次于急性阑尾炎[3]。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切除胆囊为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主要方法,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由于创伤较大、暴露时间较长以及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已经逐渐被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所替代。本文通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8例,年龄22~70岁,平均(45.35±8.14)岁,病程1~27个月,平均(4.81±1.34)个月;观察组中男12例,女12例,年龄25~75岁,平均(46.19±7.79)岁,病程1~25个月,平均(4.74±1.79)个月。两组患者均经过急性胆囊炎临床诊断标准明确诊断,同时经过B超、MRI等系统性影像学检查后排除了肝胆内外结石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医护人员给予对照组患者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首先在患者的右肋边缘下作一个斜形切口,将胆囊完全剥离后进行腹腔冲洗,最后采用间断式的缝合方法对患者的胆囊床进行缝合。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并给予其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在24~48 h后将引流管拔出[4]。

1.2.2 观察组 医护人员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首先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建立人工气腹,选取常规三孔法,将腹腔镜和器械置入,对腹腔中的脏器进行观察,使用胆囊抓钳将胆囊抓起,对胆囊Caiot三角进行观察,并解剖。将胆囊周围的粘连进行分离,提起胆囊的壶腹部,靠着胆囊颈部渐渐游离胆囊管,采用钛夹夹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用顺逆结合法对胆囊进行剥离,然后切除。缝闭胆囊管,将胆囊创面用电凝进行彻底止血后,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冲洗干净后置入引流管到腹腔中。在手术完成后24~48 h拔出引流管,并给予患者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恢复症状,通过B超和CT检查均显示正常;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明显的变化,且有加重的趋势[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该病的主要因素多为食用油腻食物过多、过度疲劳、胆囊结石以及精神因素等造成[6]。急性胆囊炎的发病初期通常未呈现发冷、发热等症状,大多不会引起患者的重视,当胆囊部位的化脓出现感染后,炎症会直接影响到胆囊周围的相关组织,加重患者的腹痛感觉,严重者会出现脱水、休克以及腹膜炎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很大的威胁[7]。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51.86±6.35)min、术中出血量(65.82±9.58)ml、胃肠道恢复时间为(27.88±6.11)h、平均住院(4.42±0.74)d,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

急性胆囊炎患者通常病情发展较快,临床一般采用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在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时,也暴露了诸多缺点,如针对性差、创面较大、伤口愈合慢、并发症多等,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患者的痛苦[9]。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治疗手法,该手术采用三孔法,不仅手术切口小,同时还将手术视野完全暴露,方便施术者的操作,能清晰的观察胆囊管、胆总管、胆囊动脉以及胆囊三角,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也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在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之前,医护人员要仔细检查、清点手术器械,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擦干腹腔镜专业器械,并按照手术过程中的需要,将所需物品排放整齐。在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需要操作人员具备熟练的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手术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患者脏器造成的损伤,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黄居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9):1383-1384.

[2]曾志良.应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7):256.

[3]徐远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525-527.

[4]阿不都巴哈尔・哈力克,海米提・哈力克,麦麦提艾力・塔西铁木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5(8):844-845.

[5]郑晓东,杨先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89.

[6]左超海.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12-13.

[7]张连贞.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5):6-8.

[8]胡金雷.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4):556-557.

第7篇:胆囊炎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 高龄重症胆道疾病 观察与护理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高龄重症胆道疾病患者112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慢性胆囊炎者38例,急性单纯性胆囊炎19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18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11例(其中6例已穿孔),急性化脓性胆囊炎10例,胆管癌7例,胆囊癌5例以及胆囊扭转4例。男47例,女65例,60~70岁78例,70~80岁30例,>80岁4例;最大年龄87岁。

由于老年人生理上的变化以及反应性较低,有部分患者即使是急性发作时症状也不典型。且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减退而伴有各种慢性疾病。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和加强临床护理为诊断治疗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可靠依据。

生命体征观察:①体温、脉搏的观察。本组有62例为急性患者,其中有42例为中低度发热,仅有16例>39℃,均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化脓性胆囊炎和坏疽性胆囊炎伴有穿孔。而有18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或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其体温正常,而脉搏均>100次/分。因此观察高龄胆道患者无论体温高或不高,均应坚持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1次。②血压、呼吸、神志观察。本组患者中合并症有67例,临床护理中我们严格监测神志、呼吸、血压的变化。本组中49例重症胆道疾病患者伴早期休克的患者中有40例脉压差缩小(20mmHg),47例脉率增快(100~140次/分),28例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仅8例有明显中毒性休克症状。及时认真的观察对于早期诊断和防止休克也非常重要。

腹痛的观察:高龄患者感觉反应性迟钝,对疼痛不敏感,腹痛轻微不典型,甚至自觉症状模糊不清。我们详细观察腹痛的性质、范围、疼痛持续时间,本组62例急性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和右上腹或剑突下的压痛,但腹肌紧张者不到半数,其中3例胆囊穿孔患者并无明显肌紧张。在观察腹痛、肌紧张的同时,要全面观察病情,注意有无其他症状和并发症。

术后护理:术后根据患者生理、病理及心理特点给予周到、细致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主要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有心肺疾患者要加强心肺监护。高龄患者机体自身和内环境调节能力较差,加上各种引流液的丢失,很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护理中严格掌握和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防止因输液过快过多而发生肺水肿,或输液过慢造成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T”型管护理:为降低胆道压力和支撑胆道,术后常规放置T型引流管,以利于胆总管愈合,防止胆漏;且在后期可利用T型管作胆道造影,以便了解病情、冲洗胆道、药物灌注等,故术后T型管护理尤为重要。我们护理中仔细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准确记录引流量,防止引流管被压、扭曲、折叠、脱落。加强T型管周围皮肤的护理定时更换敷料,防止胆汁外溢刺激皮肤和胆漏的形成。

预防并发症:术后患者疼痛、出血、机体代偿能力差及伴发症等因素可引起不同程度并发症。我们主要加强呼吸道管理,鼓励并协助患者咳嗽、咳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不张及伤口裂开。每2小时翻身按摩1次,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口腔及各引流管护理,防止肺部感染、褥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第8篇:胆囊炎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术后观察;预后

胆囊切除术是外科常见治疗胆囊疾病的术式,主要分为开腹和腹腔镜两种术式,无论哪种采取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成为临床医护人员重点的研究课题[1]。为此本文将对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期间对28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宗旨是为了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预后效果,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期间对28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其中男182例,女104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54.3±2.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指征,其中胆囊结石125例,胆囊息肉87例,胆囊炎7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三孔法,给予电子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住院时间4-14d,平均住院时间6.4d。对术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给予针对性处理后,均痊愈出院。

2 结果

28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有29例患者中转行开腹手术,占10.14%。术后并发症共16例,占5.59%,其中胆总管残留结石、术后早期黄疸、十二指肠狭窄、周围组织与胆囊床粘连各1例,十二指肠胃返流、残留胆囊、术后腹泻各2例,术后胆漏、胆道动力障碍各3例。

3 讨论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尽管该术式在治疗上具有创伤小、痛苦小等优势,但其术后并发症也应得以重视,预防影响治疗效果。胆囊切除术后主要并发症主要有:

3.1 早期黄疸

是一种肝脏急性特异性炎性反应,常出现在术后2-3d内。胆囊切除术后,由于肝脏分泌的初级胆酸进入肠道过多,细菌影响后,使之生成较多的次级胆酸,再通过肝肠循环进入肝脏,炎性浸润感染,对肝脏产生的一种毒性伤害[2]。

3.2 胆漏

胆漏是胆囊切除术后重要术后并发症之一,一般病发于术后1-7d,主要是因为(1)胆囊管残端闭合不全造成的,好发于胆囊三角区;(2)术中伤及肝外主胆管,且未能及时发现处理;(3)胆总管未缝合结扎好,致使缝合口滑脱;(4)迷走胆管受损[3]。

3.3 胆道动力障碍

胆囊切除术后有10%-40%胆道动力障碍发病率,临床上会发生于术前类似的腹痛症状。这是由于胆道平滑肌内部平衡受到术式治疗的破坏,一般正常情况下,胆道平滑肌受植物神经、神经介质、胃肠激素的影响,能够和谐调节胆道收缩功能,但胆囊切除术后将这个平衡打破,使之胆道激素不能得到反馈性抑制而增加,胆道平滑肌发生痉挛或收缩功能异常,产生了与术前类似的腹痛情况[4]。

3.4 腹泻

一些患者胆囊切除术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腹泻,即胆源性腹泻。轻者每天腹泻3、4次,重者每天腹泻10次左右,这是因脂肪消化不良所致。术后,胆道梗阻胆,胰壶腹括约肌的功能发生异常,使胆汁经肝脏循环进入肝管,再经过胆总管,持续不断的进入十二指肠部,因胆汁浓度不够,肠道脂肪类物质的消化不完全,这些消化不全的脂肪类物质被水电解质再次吸收,而引起渗透性腹泻。同时由于胆汁浓度不够,胆汁内的胆盐会刺激结肠,造成结肠性腹泻,或胆盐浓度过高,与结肠内形成双羟胆酸,促使结肠吸水功能减弱,增强肠道吸收过多的水电解质,造成腹泻[5]。

3.5 胆总管残留结石

由于术前或手术治疗中未能及时发现胆囊结石,且胆囊结石进入胆总管后,未能及时排出造成的。患者常感觉胆道部位绞痛难忍,可怀疑为胆总管残留结石。最佳治疗方法是采用内窥镜切开十二指肠切开取石[6]。

3.6 周围组织与胆囊床粘连

胆囊切除术后,切口部位会与周围组织粘连引起肠梗阻。患者会有恶心、呕吐、上腹疼痛等临床症状,为此可以给予造影观察诊断。造成周围组织与胆囊床粘连的原因是由于手术麻醉超过胆囊外,切口止血效果不佳,缝合不严密,留有切口创面[7]。术后为及时早期下床运动,也会造成周围组织与胆囊床粘连。为此在手术中应注意麻醉安全,并且在术中可以分离胆囊床和周围组织,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加快恢复肠道功能。

3.7 残留胆囊

胆囊切除术操作过程中,只切除大部分胆囊,为切下来的部分胆囊,会自行形成一个小胆囊,胆囊管残留超过1cm,患者会感觉胆道部位有绞痛感,类似于胆总管残留结石症状[8]。经过临床确诊后,通过手术再次治疗。

3.8 术后炎症

术后会并发胰腺炎和血栓性静脉炎。若患者术后感觉有剧烈腹痛,伴有较为严重的恶心、呕吐症状,应对患者进行血尿淀粉酶检查,诊断是否并发胰腺炎,确诊后对症治疗[9]。若患者术后下肢感觉疼痛、肿胀,提示术后并发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待确诊后给予保守药物治疗,必要时给予溶栓术治疗。

3.9 十二指肠胃返流、胃食管返流

十二指肠胃返流、胃食管返流是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嗳气、腹部胀满、疼痛等临床症状。由于术后胆汁浓度改变,十二指肠胃返流,会不同程度的伤害胃粘膜。胆汁会刺激胃液分泌,会刺激胃食管下段括约肌,对胃食管造成伤害。

3.10 十二指肠狭窄

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狭窄较为少见,本文研究中仅有1例患者。主要是由于胆囊内存在细小结石,经十二指肠反复排出,对十二指肠产生摩擦,形成外延性增生。可对十二指肠部切开、电灼处理[10]。

综上所述,尽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术式,但其并发症也应值得临床医生的重视,术后也会引起早期黄疸、胆漏、胆道动力障碍等并发症,直接影响预后效果。为此术前应做好相应预防,术中严格操作,术后严密观察,对于术后并发症争取早发现,早治疗,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郑玉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12(17):236.

[2]陈少仪.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0(14):307.

[3]许士英,陈玺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08,08(09):357.

[4]赵登秋,张喜成,陈一尘,等.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04(16):254.

[5]沙秀敏,郭善禹,刘寿贵.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治体会[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9,02(06):438.

[6]徐建.腹腔镜再手术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21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07(15):276.

[7]张岱江,腾李春.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23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6,08(10):298.

[8]邵力伟,曾晓莉,胡福荣.49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临床护理,2009,06(18):423.

第9篇:胆囊炎术后的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漏;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220-02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有日趋增加的倾向[1],大多数的胆囊结石伴有慢性胆囊炎,对于此类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LC)已经成为治疗的金标准[2]。但是对于急性胆囊炎是否为腹腔镜的适应症,目前还未统一,主要视各家医院的手术医生。我们回顾了2010年11月~2012年11月间对56例急性胆囊炎进行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过对术后的观察与护理,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取2010年11月~2012年11月间对5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其中男24例,女32例,年龄28~64岁,平均46岁。发病时间1~13天不等。所有患者均有急性胆绞痛发作,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疼痛,向同侧肩背部放射,部分伴有发热,最高体温38.9,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所有患者术前均经B超,CT检查明确。

2 观察与护理

2.1 腹部体征的观察:

LC术后应多倾听患者的主诉并密切观察其腹部体征,以便及早发现胆漏,LC损伤小,术后一般无明显的腹痛、腹胀,多数病人无须用止痛剂。如患者有明显的腹痛、腹胀,需警惕胆漏的发生。一旦出现腹膜炎体征如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应首先考虑胆漏的可能,多为术中误伤胆总管、胆囊管、钛夹脱落或关闭不全所致,及时报告医师,做好各项配合措施。

2.2 生命体征的监测: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的变化,胆漏早期体温多无变化,随着腹膜炎的出现,体温逐渐升高。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核中性粒细胞增多。可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定期复查血常规。本组一例病人出现体温达39.0,经物理合药物降温,体温得以控制。部分胆漏患者无明显的腹膜炎体征,如患者出现持续右上腹胀痛,肩背部放射痛、恶心、呕吐、白细胞增高、低热等全身症状时,也应考虑胆漏的可能[3]。胆漏发生后由于失液、继发感染、腹胀等因素易影响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对此应做好对患者的脉搏、呼吸、血压、氧饱和度、尿量的监测,合理安排输液滴数,及时送检血常规和电解质,预防并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

2.3 引流管护理:

引流液的性状是诊断胆漏、出血的直接依据,护士应了解腹腔引流管的放置部位,引流管应做好标记,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翻身及下床活动时脱出或逆流。术后要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定期挤压引流管,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状变化和手术切口情况,如切口有胆汁渗漏或引流管引流出胆汁并伴有腹膜炎,应警惕胆漏的发生。当24 h引流量仅为30~50 ml,与血性液相混,使引流液呈红棕色,与LC术后正常引流情况相似,容易忽视。本组3例发生胆漏均是从引流管发现,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均保守治疗痊愈。LC术后常规不放置腹腔引流管,应观察伤口敷料有无胆汁污染、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2.4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对病人的心理状态做出正确的评估。胆漏的发生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腹部的剧烈疼痛和医药费的增加使病人产生恐惧、焦虑、不安的心理,应针对不同的文化程度进行心理疏导,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例举治疗成功的病例,消除病人的焦虑,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4]。护士最重要的是关心、安慰患者,尽力减轻其痛苦,但过多的言语反而令其反感,护士可通过体态语言表示对患者的关怀与帮助,如增加巡视的次数;延长观察病情时停留的时间;轻握患者的手给予鼓励,使患者强烈地感受到被重视、被关心、被爱护,以稳定情绪,便于治疗护理措施的落实。

2.5 营养支持护理:

禁食禁饮、持续胃肠减压时胆漏病人的治疗措施之一,这期间需通过静脉给予营养,尤其年老患者,必要时可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5]。TPN必须经中心静脉导管输入,因此,在输液过程中要严防输入空气而造成空气栓塞,要及时巡视,严防液体滴空。胆漏病人饮食严格按医嘱执行,但要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出现异常应立即禁食,并及时处理。

3 结语

LC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瘢痕小的手术,但若不能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则达不到预期效果。胆漏是LC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1.3~2.7%,LC术后胆漏如不能及时发现,可导致严重后果[6],加强病情观察,早期发现,尽早有效引流,是确保治愈胆漏的基本措施,也是术后护理工作的重点。因此,LC术后护理,严密观察,出现并发症及时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作用环节。

参考文献

[1]黄志强主编.黄志强胆道外科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张启瑜主编.钱礼腹部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巴明臣,毛静熙,陈训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对策[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

[4]张媛媛.肝移植术后胆漏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研究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