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校园德育管理范文

智慧校园德育管理精选(九篇)

智慧校园德育管理

第1篇:智慧校园德育管理范文

撕去“标签”,相信每个生命都是灵动的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影响。德育以“智慧天鹅”队伍为载体,将贴有“优”“偏”标签的学生聚在一起组成分工明确的新团体。带有“优”标签的“天鹅”――“三好学生”“四好少年”等,针对“逢比赛就忙活,忙里忙外就几个”的恶性循环现象,让他们加入“智慧天鹅养成计划”,唤醒更多、更广的深层潜能。对带有“偏”标签的“天鹅”――“特别好动”“特别爱讲悄悄话”“特别内向不说话”等,他们成绩通常很一般,甚至是后进生,小毛病较多,但遇到比赛、展示等活动时,他们却能争得更多荣誉。我们要撕去“智慧天鹅”的原有标签,唤醒生命的灵动,不断丰富其智慧体验,唤醒深层次、多广度的潜能。

加强了解,制订学生专属发展计划

“智慧天鹅”们首先要填写一张“特别调查卷”,学校通过他们的答案,可以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为他们制定专属的发展计划。其次,开展“破冰之旅”,通过宣传教育、纪律督导、劳动服务三个组的团队训练,帮助“天鹅们”打破彼此间的陌生感和疏离感,使他们在一个相对放松、愉悦的环境中开展养成计划。

“智慧天鹅”的“特别训练”包括“走训”和“定训”两种形式。“走训”是指每位哨岗可以按他们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分散到全校的24个特色社团中进行流动式的技能学习。学校开发的“智慧社团”种类繁多,如陶艺、五子棋、剪纸、茶艺社等,每一个社团就是一门德育课程。这些社团课程以兴趣培养为起点,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调节学生的认识和行为。

“走训”两个月后,“智慧天鹅”可以选择一至两个社团作为自己的固定学习方向,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制定定向训练目标,这就是“定训”。为了确保“智慧社团”的健康运作,我们将活动纳入校本课程,安排每周一升旗仪式和每周五少先队活动课进行考核评比,以学生参演和全校投票考评的方式进行星级评定,收效甚好。如:“智慧天鹅”陈凌俊是大队部第三任组织部部长,在电脑奥赛、棋社、科技、英语等社团的表现均十分优秀,他的特点是课外知识丰富、头脑灵活、擅长布局、常有奇思妙想,发展方向基本定位在各类活动策划、整体布局的组织者。参照《星级智慧天鹅评定方案》,“智慧天鹅”在学期末都有机会获得“五星级智慧天鹅”荣誉称号,而未能获得五星级称号的“天鹅”,可以在学期末的“点醒”讨论会上受到启发,明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取长补短。

营造氛围,提供学生施展才华舞台

要让德育真正“亮”起来,只有“智慧天鹅”的独立个体活跃在校园活动现场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泗小的德育以完成“走训”和“定训”后的“智慧天鹅”为出发点,延伸到一至六各个年级分线,通过广泛开展各种特色活动,让德育在校园里发光。

首先,开展特色班级创建活动。学校各班都以“**天鹅”命名,同年级同系列,如一年级为始学系列、二年级为个性系列。各班结合自己的“天鹅”班级特色创设方案,选取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之一来研究省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班级管理的各个时间段都要有“智慧天鹅”的影子,如省域文化布置评比中,完成绘画“定训”的“智慧天鹅”会帮老师出谋划策,组织其他学生一起完成教室的设计和布置。此外,还有“小天鹅”的心理疏导、作业批阅与辅导、“一帮一”帮扶活动等等。让“智慧天鹅”由“为学而学”转变成“为教而学”,省的是家长和教师的力,亮的是“智慧天鹅”的心。

其次,开展“天鹅”LOGO设计活动。“泗小天鹅”LOGO有着童话般的寓意:如果“小天鹅”没有唤醒,就像是机械化应试教育烙印下的丑小鸭,身体上半部分蒙上了压抑的灰色。而经过了“智慧天鹅养成计划”的洗礼后,孩子们的潜能被唤醒,身体的后半段愈发洁白,蜕变为“智慧的天鹅”,并插上了缤纷的羽翼,最终拥有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和自我生长的力量。

最后,搭建校园大舞台。一年级小苗苗入学时,常常会享受一次“大手拉小手,智慧启蒙游”的校园活动,宣讲社团的“小天鹅”牵着一年级小弟弟和小妹妹的手游览学校,感受泗小浓浓的智慧校园氛围。当得知有贵宾要来参观时,“宣讲天鹅们”都跃跃欲试,希望将自己最动听的声音和最优雅的引导手势展现给她的聆听者。

第2篇:智慧校园德育管理范文

在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进程中,需要将精益求精、不懈创新、笃实专注的工匠精神融入到现代工业生产与管理实践,以提升中国制造的含金量和竞争力,这正是当下强调工匠精神的意义所在。作为为产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渠道,职业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方面担负着义不容辞的使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工匠精神一直流淌于我们的文化血脉之中。文化的力量也是潜移默化的力量,因此,通过文化培育让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在职业岗位上开花结果,是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一个有效路径。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性地把墨子思想作为学校培育工匠精神的文化基础,努力培养智慧型、国际化现代工匠人才的作法,值得借鉴。

研习墨子思想,筑牢文化自信。一是成立全校各部门参与的学习小组,开展墨子思想学习研究活动,组织“文化素质教育特色项目”研究活动,通过项目形式加强对墨子思想的研究。二是积极开展对外学习交流,组织参加在山东滕州举办的第十一届国际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介绍了对墨子思想的研究情况,引起了与会代表的良好反响。三是加强校内宣讲教育,邀请中国墨子学会专家来校作“墨子思想与职业教育发展”座谈会和报告会。通过学习研究交流,对博大精深的墨子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坚定了学校传承弘扬墨子思想的决心和信心。

创新培养模式,培育现代工匠。一是培养智慧型工匠人才。学校大力推进智慧云平台、学生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训室统一管理平台等“智慧校园”建设,优化信息化应用与服务环境,创建智能化学习生态,使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生活,努力培养适应“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的智慧型人才。二是培养国际化工匠人才。学校与中国联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顺大―联塑学院”,为跨国企业培养设计、涂装、贸易服务等技术技能人才;2013年起连续4年,烹饪与营养专业、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赴马来西亚UCSI大学进行交换生学习。

凝练校训精神,打造工匠文化。通过对墨子思想的研究学习,结合学校办学实践,把“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十二字作为校训,即要求全校师生员工道德品质高尚、行为举止高雅、素质修养良好,精通事物规律、熟练技术技能、理论联系实践,善于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总结表达。学校积极打造校园文化环境,形成了以校门、智慧门、日景为中轴线、并向两自然延伸的系列校园文化景点。在文化景观建设中,将墨子像、鲁班像、黄道婆像、爱迪生像等国内外一批重要能工巧匠的雕像请进校园,建成特色雕塑艺术长廊,让学生在环境浸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3篇:智慧校园德育管理范文

具体来说,实施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有以下效应。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职业幸福的前提。每一个具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都有和谐自然的师生关系。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老师具有高度的信任、很少有心理阻抗,师生关系融洽;师生之间没有紧张、焦虑,所有互动都是发自内心的、基于互相理解的、开放包容的。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职业幸福的源泉。

而在当前教育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却越来越少。很多老师都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师生关系越来越难相处。在这种大环境下,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困难。德慧智经典诵读,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轻松创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学生通过诵读德慧智经典,对教师的理解加深了,对老师体谅了,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这样,师生之间对抗少了,合作多了;抵触少了,理解多了,配合越来越默契,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就有了。

二、变管理为治理,教师班级管理成本大大降低

当前大多数学校教育和班级教育的特点是严防死守、以管代教,来确保校园安全。作为教师,每节课都要查哪个学生没到课堂,是不是有安全问题;每天都要反复告诫学生,绝对不能出问题。教师每天的工作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试想: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焉能有幸福感?

不过,通过在学校实施德慧智经典诵读,原来严防死守、防不胜防的学生变的不需要防了。本来无事,何须要防?原来以管理为主的学生,不需要严加看管了,因为学生可以学会自我治理。

德慧智经典诵读的治理理论是老子说的“上善治水”理论。老子认为:“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肃,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踵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德慧智经典诵读的过程就是全面实践老子“上善治水”理论的过程。通过坚持经典诵读,经典的高能量滋养学生身心,使学生自我的本心发现了,恢复了,真善美觉醒了。这时,老师根本用不着严防死守,以管代教,校园安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种情形下,幸福教师的梦想自然实现。

三、诵读智慧经典培植学生厚德,树立高远志向

老子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我们当前的教育,最大的不足就是道德教育的失落,这是中华民族教育最大的危机。试想,缺乏道德的民族,何谈和谐社会?缺乏道德的时代,何谈幸福人生?作为教师,又何来幸福之感呢!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实现个体淳德全道,实现每个生命个体的自由解放。在长期的经典诵读中,学生的德行会逐渐走向完善,学生的品质、品德、品格会逐渐趋于完美。学生在仁、义、礼、智、信五德方面的提升和飞跃,发展为得一守一的状态,这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即使很多学生一时达不到这种境界,但是经过经典诵读的洗礼,学生道德境界的提升也会比一般教育的提升快得多。因为圣贤大智慧经典诵读教育和普通教育存在质的差别,圣贤经典教育是着眼于全人的智慧型教育,而当前的教育是意识型教育;智慧型教育教学的目标是成就圣人,意识型教育的目标是造就知识性人才。大智慧经典诵读,会使学生逐渐具有淳厚的德行、优秀的品质,当他们知道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了解了自己的人生使命,也就具有了高远的志向。这种时候,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幸福的,快乐的。

四、诵读德慧智经典,可以开发学生本有的慧识,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创造力

教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个个都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造福于社会,服务于人类。德慧智经典诵读,除了可以提升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外,还可以开发学生大脑的慧识,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创造力。

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创造力来自于大脑深质层的慧识。在教育中只有开发了大脑深质层的慧识,才能恢复学生本有的创造力。中国古代圣贤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慧识教育的,这才培养了大量的创造性人才。而当前的教育是典型的意识型教育,这种教育的特点是着力挖掘个体大脑左皮层的显意识,显意识的过度使用不但抑制了右脑皮层的潜意识的灵感思维,更使得大脑深质层的慧识处于沉睡状态。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通过调心、调形、调息三调的方式,使大脑的显意识暂时退位,让内心的真我做主,让大脑慧识努力得到透发。贵州毕节三小的学生原来也是意识教育的孩子,多年来,他们的表现平平。在经过三年的经典诵读后,创造力得到很快的提升,在全国科技大赛中,取得了令人交口称赞的成绩。事实证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真正开发了学生的慧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不能不说能够以学生慧识灵感为教学出发点的教师,能够关注民族创造力的教师,才是真正幸福的。

五、德慧智经典诵读能够培养学生的智识能力,造就大批智识精英

在当前,评价一个教师是否成功的标准主要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中阶段尤其以高考成绩为评价的唯一依据。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教师就觉得脸上无光,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其实,很多老师根本不知道,这种强力开发显意识的做法不但破坏了学生慧识灵感的透发,也大量耗费了学生的生命能量,学生的生命体在迅速衰落。知识、成绩当然也可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对社会也有一定作用。但是这种涸泽而渔的方式,无疑是在杀鸡取卵,实在不值得提倡。

其实德慧智经典诵读完全可以解决高考升学率的问题,并解决的游刃有余。贵州毕节四高是一所师资薄弱,生源质量很低的学校,在进行经典诵读之前,这所学校的本科升学一直徘徊在2、3人,每年学校招生时,主动报考该校的学生不超过2人,这就是该校谭校长说的两个2。2013年该学校引进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后,经过一年的实践,2014年参加高考的237名学子有61人考上了一、二本,二本上线人数由此前的3人上升到61人,并实现了一本上线零的突破。2016年,参加高考的学子259名,这些学子当年参加中考成绩超过400分的寥寥无几,中考入学成绩在毕节七星关区倒数第一,但在2016年高考中,这些接受三年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学子,文理科有8人上一本线,97人上二本线,31人上艺术二本线,总共136人上二本线,二本上线率达到46%,高考成绩达到七星关区第六名。德慧智经典诵读在高考中的作用,初步得到了验证,这些学子的进步,说明我们完全可以有更好的方法帮助他们实现大学梦。

第4篇:智慧校园德育管理范文

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办学之魂

一所学校的教育哲学是其办学的灵魂、学校行为的先导,深深地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思想、组织结构、制度规章、办学方略等,并因此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结果。学校教育哲学指的是一所学校信奉的教育理念,它是学校共同体成员的教育信奉,主要体现为学校的使命、愿景和育人目标,其中育人目标是核心,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是学校教育哲学的核心问题。学校教育哲学对学校政策和学校实践活动具有渗透性的指导价值。一个有崇高教育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的校长,必须从教育哲学的高度,从教育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去寻找我们今天k教育的根本目的即原点,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种责任。

个人的教育哲学是“个性”的、个体的,而学校教育哲学是“共性”的、学校共同体的。学校教育哲学的建构应该是学校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成员,包括校长、管理者、教师、职工、学生及家长,大家共同耕耘,正确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求同存异,把建构学校教育哲学的过程作为凝聚智慧和精神的过程、实施学校管理的过程、引领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形成校长领导力的过程。

这样,学校的文化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构建学校教育哲学

我们在探究和建构学校教育哲学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四个阶段和环节。即:学习、反思、提炼、共构。学习阶段,学习教育哲学思想。反思阶段,了解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和过程,反思学校教育的现状和学校教育理念是否符合学生成长、学校教学、社会乃至国家人才需求的教育。找出差距和不足,明晰目标和方向。提炼阶段,师生根据自己教育的反思和认识,概况出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哲学。我们提出了学校教育哲学理念是:教育是为了涵养生命。在这一教育哲学的指导下确立了学校“涵养教育”办学理念及其校训、校风、学校愿景、育人目标等。

“涵养教育”的含义是让学生有责任地生活,有智慧地生长,有道德地成长。其核心价值要素是责任、智慧、道德,这也是培养德美新人的核心途径。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愿景是:用责任、智慧和道德践行有涵养的教育;让每位学生都沐浴到责任和智慧的阳光;让每位家长都感受到优质教育的希望;让每位教师都获得教育成功的喜悦。育人目标是:秉承“涵养教育”理念,培育有责任感、生命智慧、道德生命的人。校训:厚德、行健、博学,用责任和智慧丰富人生。校风:尚雅、维真、和谐,高境界地做人。学风:慎思、敏行、弘毅,高效率地学习。学校精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学校发展的战略选择:文化立校、开放办学、科研兴校、构建“学习共同体”。

践行教育哲学,打造特色学校

健全学校组织。我们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发展型组织为宗旨,实施民主决策,力求公开、公正、公平。注重精细管理,健全学校各类组织机构,着重进行部门、干部队伍建设,努力锤炼“干事型”班子,倾力锤炼“责任型”班子,刻苦磨炼“智慧型”班子。

打造涵养校园。学校不断加大投入,优化校园环境,在建设中融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渗透出学校丰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校园环境教育功能,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人格的基础上,形成了“道、梯、墙、室、园”的文化格局。国家督学王占铭来校视察称赞并题字“唐诗汉史养精神”勉励学子。

涵养教育丰富。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是为了学校的育人目标――“涵养教育”而服务的,而我们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深化涵养教育,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我校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用责任、智慧和道德践行有涵养的生命德育,努力使每个学生成为具备健全人格、健康体魄和良好审美情趣的阳光少年。我校研制了家校联系手册,加强家校联动,活动坚持四结合。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使学校共同体中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到学校教育哲学构建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与价值。

涵养课堂常态化。坚持能力为重,建构涵养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坚持“为理解而教――理解性教学,为能力而教――问题导向教学,为构建而学――反思性学习”等教学策略,推进导学案在深度教学中使用策略的研究,凝练、升华“一・二・五”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成为有涵养的课堂。

涵养教育结硕果。经过几年系统的涵养教育,我校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学校先后被授予武汉市群众满意中小学校、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武汉市办学水平示范学校、湖北省平安校园、武汉市班主任队伍建设先进校、全国生命教育实验学校、武汉市减负增效先进学校、武汉市有效德育建设先进学校、武汉市校本研修先进校、汉南区初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胜单位等称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第5篇:智慧校园德育管理范文

“橘生淮北能否为橘?”这是附小领导层经常思考和担心的问题。树立一个品牌不容易,而品牌的传承和发扬远比创品牌更为艰辛。如何维护与创新学校品牌,使学校品牌基业常青,成为附小新的研究课题。经过附小领导层的反复讨论,确立了“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发展”的思路。加强文化建设首先要找准自己的核心理念,根据教育的现状和学校的实际,我们提出“启迪智慧,明亮人生”的八字方针。

一、“启迪智慧,明亮人生”的核心办学理念

1.提出的背景

当一个懵懂未知的六岁孩子进入我们的学校,在此后的六年中他会发生什么样的积极变化,毕业时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又是如何保证孩子成为理想中的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学生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的爱好。应该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学生就会热切地追求自身内在的兴趣。每个学生都蕴含有巨大的生命潜能与能量特质,教育者应当在尊重学生个体生命价值的基础上,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教育孩子应该不是以人类的当前状况,而是以人类将来可能的最佳状况,即合乎人性的理念及其完整规定为准进行教育。”确实,教育是对未来的一种定义,一切的教育活动和行为最终都指向生活。因此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在关注儿童当下的校园生活状态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儿童未来的幸福生活。

2.“启”的含义

据汉语词典释义,“启”有开导之意:启迪、启发、启蒙、启示,教育就是开导蒙昧、启迪智慧的过程;“启”又含开始之意:启程、出发,承上启下,寓意附小迁入滨湖新区后,仍将传承历史、继往开来,在滨湖扬帆起航。这一理念是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儿童未来关系的解读。

3.对智慧的理解

关于智慧,古今中外教育家、思想家如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孔子等都做过专门论述。我们的理解是,智慧是一种整体品质,以美德和创造为方向,以能力为核心,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结合赋予它底蕴和张力。愉快、欢悦、幸福,是智慧的“表情”。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欢悦地感受到幸福,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让他们获得智慧。而有人将智慧与智育等同起来是片面的、有失偏颇的。

二、践行“启明教育”办学理念的载体

没有载体,文化就是虚无缥缈的,办学理念就是空洞的。我们通过以下载体,落实“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

1.载体一:“启”文化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以雪的方式灌溉”,这是一位高僧在谈及佛教及教育时的一句话。他说:“无论什么教育,只有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人之职,育人之事,绝对不能暴风骤雨,更不能山洪暴发,若如此,原本蓄势待发的生命将被扼杀在萌芽之中。而应以雪的方式灌溉……”

因此,我们注重校园隐形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墙壁上的宣传栏都是属于学生的,图书角及图书漂流活动都是为学生而设置的,学校的文化长廊、科技长廊、乐学园、成长林、拂晓电视台、体育馆也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我们认为校园内的一切事物都具备对学生进行隐形教育的功能。通过“随风潜入夜”式的熏陶和感染,达到启迪智慧、养成品质的目的。

儿童对于视觉形象的接受是很强的。因此,我校在全方位的校园环境中,包括校园的景观设计、教学楼的命名,都赋予其文化内涵,不仅为学校增加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还更好地传承了历史特色。

2.载体二:“启”文化引领下的学校制度重建

“关注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是学校制度重建的目标和理想追求。

基于学校的现状,我们积极探索“一校两区,协同发展;资源共享,成果同创”的办学思路,实施崭新的重心下移的管理模式以及先进的校本及网络教学,并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为落实好附小的教学文化,我们注重切实抓好以“启智教学,明慧课程”为主题的教师研修深造改革。如尝试加大经验性课程的比重,尝试开展自学自育性质的教学,尝试进行分组教学,尝试创设综合性课程,尝试小班教学,尝试灵活的教室空间布置,创设教具学具开发大奖以及吸收家长和社会人士担任校本课程教学等。

3.载体三:“启”文化引领下的学校活动和仪式

没有丰富的活动,就没有丰富的教育,没有丰富的教育哪来明亮人生?学校围绕核心办学理念精心设计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通过举办有意义的活动、仪式强化学校核心价值观,重点打造“两节、三周、一游学”的“启行”主题文化活动。

(1)“两节”即每年举办一次文化艺术节和一次游戏节。以“美的色彩、美的旋律,启迪美的心灵;全面参与、全面发展,培养全面人才”为宗旨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在每年五月举办,为期一个月,共有六个主题:一年级有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自理比赛;二年级有培养良好习惯的附小一日常规童谣比赛;三年级有魔方大赛、棋类比赛等;四年级有合唱、表演唱等;五年级有“变废为宝”环保比赛;六年级是“我真棒”展示和“最佳辩手”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此外,艺术节期间还开展“巧手绘童年”书画展、陶艺作品展、综艺歌舞晚会以及“阅读滋养心灵”的书香校园活动等。校园文化艺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所有的活动都围绕学校核心办学理念,搭建多元平台,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以“童心,在游戏中放飞”为基本设计理念的游戏节,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智慧,促进人的发展。体育游戏比谁“更远、更快、更高、更强”,全校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身体,锻炼毅力;亲子游戏“游戏一家亲”中,一年级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游戏,增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体验“父辈的童年游戏”、踢毽子、“造房子”、跳皮筋等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游戏的乐趣……孩子们在小学生活中充满了欢笑,充满了灵性和智慧。

(2)“三个特色周”即围绕学校的特色培养目标(“三百工程”),开设了三个特色教育周,分别是每年五月的科技周、十月的体育周和十二月的英语周。

(3)“一次文化游学”即每年四月的“文化游学”主题活动。每个年级都有不同主题:一年级、二年级“走进春天,亲近自然”;三年级“走进欢乐岛”;四年级“我当一天兵”的国防教育;五年级“徒步大蜀山,祭扫烈士墓”的磨炼教育;六年级“走进农家一日体验活动”。此项活动已坚持18年。我们始终坚信,坚持就是特色。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我们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多方位启迪学生智慧,力求使儿童获得多样化发展,为他们的生命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学校价值观为核心的各式各样的仪式与活动,也组成了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附小重视仪式文化的建设,除了每周常规的升旗仪式、每年的运动会颁奖授牌仪式,还有少先队大队长就任宣誓仪式、母亲节感恩仪式、年度校园之星评选颁奖仪式等。每年的校园之星评比是学校年末的一件盛事,从师生提名、事迹宣传,到全体师生投票,再到最后的颁奖仪式,师生全员参与,充分互动。颁奖仪式热烈、隆重、庄严,每一个校园之星都配有一段感人的颁奖词,颁奖仪式成为全校师生的一次精神洗礼。

4.载体四:“启”文化引领下的学校课程建设

除传统的课本、黑板之外,我们还使用图书资料、实物展示、现场考察、多媒体应用等资源,在问题情景下,培养学生自己查找、分析思考的能力。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多方式教育,强调学生内在动机的激发和调动,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实践。

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文化建设的载体。校本课程开发,其实质是学校文化重构。学校通过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学校特色得以彰显,学校的文化力得以释放。基于此,我们开发了“明慧”校本课程系列。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课程建设要与学校的定位相一致;课程建设要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一致;课程建设要坚守学校自身的特色和追求”。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课程内容上,每个年级开设30门左右的课程。实行规定课程和自选课程相结合,主要为学生的差异成长、个性发展提供选择学习的机会。如:陶艺、阅读、唱游以及“三百工程”的乒乓球、英语、计算机为必选课程,有相应的校本教材;其他课程,如书法、声乐、足球等20多门课程为选修课,学生可在其中任选一项。

上课形式上,实行规定班级和走班上课相结合,规定课程在本班上课,自选课程实行走班上课,即教师、教室是固定的,学生根据课程到相应班级上课。

授课时间上,实行长课与短课相结合,如每天下午第一节课:书香墨苑、经典诵读、阅读、信息、拂晓电视等为20分钟;而周四、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自选课程时间为60分钟。

我们认为,教育不只是让孩子变得优秀,更应该让孩子体验到快乐,因为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学生,更是一个个家庭;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一切都可以改变,这里是孩子们一生到过的最好的地方。

第6篇:智慧校园德育管理范文

一、立足自身,坚持特色发展创品牌

一所学校需要依据自身的特点,谋划发展之路。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发展的要求,确立了两个特色教育方向:一是德育工作研究课题,二是开设拓展课。其中“美丽的丝网花”成为我们特色教育的主题。

由于我们学校的学生多数属于农村户口或个体商户或进城务工子女,还有智障和身残的学生,更有一些特殊家庭的学生。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庭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方法不当。他们与城里的孩子生活条件、家庭条件有明显的差距,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如何实施特殊家庭的儿童教育》的特色教育研究课题,让这些特殊家庭的儿童同样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我们成立的爱心基金会也不断地捐助那些特殊困难家庭的学生,让这些特殊的群体因我们特别的爱有了特殊的优待。

学校开设了益智、书法等六大类25个小项目的课程内容,选派和聘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授课。学校指派两位分管领导管理拓展课的备课、上课的质量。每学期结束各类课程都要汇报展示成果。这是对兴趣活动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让全体学生的特长和才智通过拓展课得到培养和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学校精心策划和打造了“美丽的丝网花”,做为学校特色教育的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爱美、审美的情趣,让每位学生通过亲手制作来体验生活中的劳动美和创造美,用灵巧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来创造美的生活。学校已经将此汇编了校本教材,列为校本课程,全面铺开。现在由老师和学生编制的各种色彩和形状的丝网花开满了学校每个教室内的各个地方。我们不仅用灵巧的双手创造着美的生活,而且用智慧的头脑展示着四小人美好的心灵生活。

二、以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德育教育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保证。我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努力打造“活动形式多样化、活动内容层次化、活动对象多元化、活动过程规范化”的德育活动格局,促进学生基本文明素养和自主、自理、自律、自强的良好品质的养成。

学校不断完善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创建“校园之星”团队,评比校园之星。对学生在文明礼仪、思想等方面进行一周的检查评比汇总,每周一国旗下公布“校园之星”事迹并奖励。针对学校农民工子女多的问题,开展了“牵手阳光、与爱同行”的活动,设立了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室,成立了“爱心基金会”。

我们还邀请了旗团委“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志愿者梁桂珍老师,为特殊家庭的学生上关于自信的心理课,让“阳光课堂”走进我们的校园,让特殊家庭的儿童享受平等教育的阳光雨露。每个星期五下午的第三节课,是心理健康讲座的时间,老师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创建特色校园文化,提升教育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为了使特色教育更加深入人心、更有成效、更有质感,我们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合理规划,有效布局,充分发挥文化育人、文化造人的功效。

学校借助新环境的要求,规范班级文化,校风学风进教室,统一安排班务信息栏、卫生角;规范办公室文化,统一安排办公信息栏;规范库室文化,确立楼层文化的主题。一、二层楼以“习惯教育”为主题,三层楼以“读书明智”为主题,四层楼以“经典诗句”为主题;规范各种岗位标志,如卫生、值勤、班级进出楼门等。

第7篇:智慧校园德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子班牌;优化策略;智慧校园;德育管理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标体系对智慧环境下的智慧教室建设明确提出:每个教室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高中配备电子班牌、选课系统[1]。《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评估细则(试行)》中对教室环境的评估指标是:每个教室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高中还应配有班级信息系统,能实现学生考勤管理、选课走班管理、电子课表、信息等功能[2]。伴随着江苏省和南京市智慧校园建设的推进,交互式电子班牌系统逐步在南京市的学校推开,并成为校园装备常态项目。装备学段从高中逐步向初中、小学普及,义务教育阶段安装电子班牌的积极性超过高中学校,甚至有幼儿园也开始安装电子班牌。

一、使用现状

笔者就电子班牌在学校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上百所已经安装电子班牌的学校填写了问卷。通过调研,笔者对于南京学校电子班牌的使用现状有了初步了解。

1.电子班牌的功能定位明确

智慧校园评估指标将电子班牌的功能定位为“班级信息系统,能实现学生考勤管理、选课走班管理、电子课表、信息等功能”。调研中,针对“学校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什么功能”进行提问,按照频率从高到低,得出排名前五项的功能依次为:文化宣传、德育管理与常规分考核、教学资源推送、学生考勤(含访客与宿管)、家校互动。选课走班管理未进入调查的前五,这与参与调研对象不局限在高中有关,也可以看出选课走班目前在南京地区高中尚未全面推开。电子班牌明确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其在校园内安装位置相对集中。超过95%的电子班牌安装在教室与各专用教室门口,少量安装在教室内部。安装位置排第二的是楼道公共区域,这与学校文化宣传功能定位匹配。少数学校将电子班牌安装在学校或宿舍主出入口,说明这些学校尝试利用电子班牌进行学生考勤与校园安全管理。

2.电子班牌品牌多元

从参与调研的已安装电子班牌的学校情况看,电子班牌涉及品牌近十种,每个品牌分布的学校数量相对均衡,未出现一两个品牌相对强势的局面,而是呈现百花齐放的姿态。还有15%的调研学校教师不清楚学校电子班牌的品牌,说明电子班牌的品牌意识与宣传较弱。

3.电子班牌应用满意度低

参与调研的学校在对“您觉得学校配备的电子班牌功能达到了您的预期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中,选择满意的超过50%,选择不满意的接近50%,甚至有教师直言“实用性不大,浪费资源”。这一满意度似乎低得不正常,再一细究又觉得符合实情,下文详述。

二、现状分析与思考

结合调研问卷中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于电子班牌装备到校后,未达预期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思考。

1.稳定性欠佳

电子班牌的硬件稳定性欠佳,对于室外安装环境与安装位置缺少统筹考虑。阳光直射时,显示屏上几乎什么也看不清;而雨天湿气较重时,屏幕表层又会起雾凝露。此外,软件升级的兼容性与硬件的匹配性需要完善,升级后容易出现系统运行不正常的现象,数据也经常无法同步。

2.个性化欠缺

电子班牌的功能设计模块化,缺乏操作简便性,需要根据学校的操作习惯调整操作步骤。实际部署后,发现功能呈现与预期效果有差距,大众化的功能与学校的个性化流程不匹配。企业应在按模板统一部署后,再根据学校需要进行个性化调整,需要有一定的磨合周期和开发周期,且需要付出较大的研发成本与时间成本。

3.开放度不足

电子班牌每学年都需要进行初始化设置,与校园其他应用数据之间缺少底层数据沟通,每一个工作流程都需要与其他应用之间对接,接口的开放度与标准化是对电子班牌系统的又一个考验。数据不流通,将会使电子班牌的使用形成一个新的数据孤岛。

4.智能化不足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班牌的管理与应用还是以PC端管理为主,因此,应强化在移动端或手机端的应用和管理,让教师能用手机完成各项功能的推送,使其无论是否在校园内都可以灵活地管理和信息。

5.互动性不强

班牌系统与其他资源平台或者内容平台缺少有效沟通,使得与电子班牌适配的优质资源的推送缺少学生个性化数据基础,师生与电子班牌之间缺少互动,久而久之,电子班牌就只能是一个校园文化宣传的展示终端。在缺少交互的情况下,电子班牌的效能无法释放。

三、优化策略

基于目前已经装备电子班牌的上百所学校现状,与学校一起研究,拟对电子班牌的装备方案提出以下优化策略。

1.强化服务常态机制保障正常使用

在“为进一步完善电子班牌的应用,学校还需要哪些服务?”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中,超过80%的学校希望企业“不定期地到校维护”。这一数据反映出电子班牌配备到校后,企业的常态服务机制尚未形成。接近80%的学校希望企业配合完成“每学年开学初的数据初始化”。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开学初的数据初始化无法完成,师生在开学时无法形成规范的应用习惯,学校就很难利用电子班牌做好各项管理。窗口期一旦错过,应用再深化推广就缺失了最佳时机。企业的常态服务与保障机制,能确保电子班牌软硬件的正常使用。适时的保障服务,可确保电子班牌的使用有数据支撑。“有数据,才智慧。”电子班牌只有在有效数据支撑和软硬件正常运行支持下,才能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创设应用刚性需求形成日常应用

电子班牌如果仅承担文化宣传功能,那么对师生来说,它就不是管理或者教学活动中的刚性需求,并非每日必须关注。若想实现全校师生每日关注电子班牌,就必须结合电子班牌的管理功能,使其成为校园刚性需求。如果高中全面实施选课走班制,电子班牌就将成为课程与教室空间管理的刚性需求。在高中尚未全面实行选课走班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无须选课走班的情况下,电子班牌的刚性应用需求在哪里?笔者通过走访学校实地考察、组织应用学校座谈会并结合网络问卷调研情况,明确了电子班牌的功能定位,依次如下。(1)能与微信公众号平台直接进行数据交换的校园文化宣传功能。(2)能与教学资源平台无缝对接、按班级授课进度推送教学资源功能,让学生在课余主动或被动接收与教学相关的知识信息。(3)与校园德育管理相同策略的德育常规分考核系统。通过电子班牌建立学校班级常规分考核管理体系和学生个体评价体系,通过电子班牌全校或者年级的常规分考核情况,对学生或者学生行为进行评价的管理策略。(4)与监控系统或者一卡通系统无缝对接的校园安全与考勤管理系统(含宿舍管理)。将校园主出入口(宿舍主出入口)高流量无感考勤与班级电子班牌个体签到考勤相结合,让学生考勤管理便捷高效。(5)家校互动功能。学生在无手机等通信工具的情况下,借助电子班牌系统可建立及时便捷的家校沟通渠道。学生的考评、请假或考情情况可及时推送到家长端,通过电子班牌系统建立全新的家校沟通模式。

3.引导管理创新提升形成个性化应用

在电子班牌日常应用的基础上,学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和管理需求创新应用。如部分学校探索将电子班牌安装在教室内部,除日常应用外,电子班牌还应与物联网系统对接,成为物联控制的智能控制终端。此外,电子班牌还可与学校图书管理系统对接,与学校阅读课程结合,成为书香校园建设中的一道风景线。部分学校还结合德育管理,建立每名学生的综合积分管理体系,在学校建立“积分兑换超市”,并借助积分管理动态搜集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的过程性评价资料。电子班牌的个性化应用,可彰显学校管理的创新举措,让电子班牌的应用拓展到更多领域。

四、实践路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笔者尝试分析电子班牌现状、反思并提出优化策略,但还仅停留在思考层面,装备的研究必须通过项目落地与实际应用进行检验。本文提出的电子班牌优化策略实践路径如下。

1.试点学校遴选应缜密

选择两所已经配备电子班牌的学校,探索基于现有电子班牌的优化路径;选择两所尚未部署电子班牌的学校,探索电子班牌需求形成到装备配备的完整策略与路径。试点学校应包含高中学校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探索不同类型学校需求的异同。

2.项目需求应关注服务

项目需求不应局限于设备采购,而应从关注对硬件选型与软件选择,转为更注重学校管理的功能实现。项目需求以应用为导向,根据功能实现选择相应的硬件与软件模块。项目需求中应强化第三方接口的开发服务、质保期内每学年的数据初始化服务、定期到校维护和培训的服务内容。

3.项目实施应强调个性

项目实施要强化学校个性,个性化越强,实施期间的师生参与度就越高,项目的生命力也就越强。个性化项目的落地保障了应用的实效与高效。项目只有放在实践中才会引发参与者的不停思考,形成经验、总结不足,从而在后期不断完善。

4.项目总结应建立标准

第8篇:智慧校园德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特殊教育 德育管理 策略

我校是去年刚刚成立的一所以培智教育为主的特殊教育学校。我们招收的学生以中轻度智障儿童为主,这些学生表面上与正常儿童无异,但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举止上的表现来看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反映愚钝、性格怪异、情绪偏激等。为了让这些智障儿童正常融入社会生活,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和引导。通过一学期的德育教育,许多学生的不良性格已明显好转,思想状态已基本趋于正常,出现了许多令人可喜的变化。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和努力。

一、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特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整洁的校园环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具体体现,它就像是一本无声的教育课程,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着教师和学生的情操,对美化心灵、启迪智慧、激发灵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我校的学生以智障儿童为主,但是他们的心理状态与正常儿童有着相通的一面。他们渴望别人的关爱和表扬,希望别人关注他们,对其优异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这些特殊儿童来自全县不同的地方,初步调查发现,导致他们性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不是由于先天的智力缺陷,多数学生主要由于同伴的欺负和教师的歧视,逐渐使他们失去对人的信任感,对自我的认识出现偏差,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当作一无是处的人,不良性格由此产生。还有些学生由于出生后先天智力因素的原因,父母过分溺爱而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独断专行的性格,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感知社会中他人的行为,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范和制度不易接受,出现情绪偏激的行为。

对于以上特殊学生的种种表现怎样才能有效地纠正?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和思索,认为培养人良好的情绪状态应该从所处的校园环境文化入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是无声的、长期的。从当前所处的教育教学环境入手,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宗旨,会使每个特殊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受到高尚情操的道德教育。例如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一楼楼道口设置“仁、信”二字的挂画,要求教师要怀有爱心,学生要诚实守信。二楼楼道的“微笑、快乐、学习、知识、收获、希望、梦想”,寓意为微笑面对生活,保持乐观精神,努力学习知识,去收获自己未来的希望,实现自己的梦想。再比如由我校教师设计的校徽寓意特殊儿童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爱,在全社会的共同关心下,这颗残缺的心才能化作腾飞的翅膀。

教育环境的教育作用虽然是无声的,但是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随着许多特殊儿童在我校的逐步成长和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办学宗旨已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爱心传递希望,自信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

二、有效开展喜闻乐见的校内外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课外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在课外活动中,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真伪善恶的能力。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感情,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爱科学、爱劳动、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品德。比如我校《 给妈妈的一封信 》征文比赛活动让学生懂得了如何去感恩,体现对母亲的感恩之情;“防火逃生演练活动”增强了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对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和提高学生自护自救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内务整理评比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增进了寝室成员之间的关怀、友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文明行为教育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还有,根据我校特殊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少的实际,组织他们到校外进行购物和参观公园景点等活动,对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了解周边民俗风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精神状态变化很快。刚入校时有些学生拘谨不愿说话,有些学生言语粗俗,有些学生情绪低落,还有些学生不合群总是想着回家等,现在的校园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见人问好已成为学生文明礼貌的一大亮点,活泼有序的活动安排初步成为我校德育的特色。

三、有计划地开展主题班会课,使学生受到系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应该有计划、有目标。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主题班会课,我们要求每堂班会课都要确定教育主题,特别是根据当前社会热点把学生感兴趣的,而且对切身利益影响重大的话题作为班会主题。例如“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劳动教育”等,通过授课教师生动形象的课件展示,图文并茂的真情讲述,再加上详细、具体的音频视频资料,使学生在课堂教育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感受社会正能量对人的引领作用。

我们认为,“学生身体有缺陷,但心理应该是健康的;身体有残疾,品德应该是优良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培养特殊学生良好的品德应该以主题班会教育为突破口,及时发现学生不健康的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化解和疏导,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拨云见雾,受到全面系统的德育教育。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关键的一环,是实现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捷径,是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学校制度反映了学校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学校师生员工的理念追求等深层次的内容。在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下所有成员才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在一种共同约定的条款下依规矩做事,使学校管理正常有序运转。例如为了培养全校特殊儿童敢于担责、学会自我管理的意识,我校制定了“五星小标兵”评选办法,每周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为了让更多智障儿童获得受表扬和肯定的机会,多次开展活动,特别制定评奖办法,对受奖学生进行物质奖励,以此激发学生的荣誉感,使他们感受到被肯定的喜悦;为了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制定“文明行为小明星”的评选办法,鼓励学生争当小明星。同时,还制定值日学生值班制度,协助值班教师负责当天的值日工作,对表现突出的值日学生进行公示表扬等。

第9篇:智慧校园德育管理范文

一、“雅礼教育”理念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对学生“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实施“雅礼教育”体系,是针对校情、落实纲要精神的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德育创新研究。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六艺”中把“礼”放在了首位,立于礼,方能成人。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也曾说过:“礼仪是儿童与青年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礼仪是一个人各项素质中的基础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和要求,是个人和谐表达生命意义和参与社会进程的关键。

田东中学学生80%多是外来劳务工子女,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家庭教育缺失、言谈举止缺少礼仪教养,影响了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改变学生的陋习,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审美情趣,启迪学生多元智慧成了田东中学德育管理首先要破解的难题。

二、“雅礼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预期目标

田东中学2008年9月因区教育布局调整为初中。因此,我校“雅礼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从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将特色文化建设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并明确了学校、教师及学生各个主体的预期目标。

1.学校目标

以“雅礼教育”建设为抓手,建设学生优秀,社会满意的学校。通过“雅礼教育”活动,办出校园文化特色,形成校园文化品牌。

2.教师目标

强人必先强己,育人必先律己。雅礼教育要从教师开始,要从教师为人师表入手,加强师德修养,由教师引领、感染、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雅礼的楷模、受到全社会尊敬的人。

3.学生教育目标

初一年级:突出行为养成教育。启动自主管理方案,改进德育工作。以创“五星级雅礼班”和“五星级雅礼学生”为目标,规范学生言行,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尊师守法的文明习惯。树立集体观念,培养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协作精神,鼓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初二年级:突出行为规范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自主管理目标要求,以创“五星级雅礼班”和“五星级雅礼学生”为目标,树立健康社会意识,培养健康心理品质,进行明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教育。正确交往,对待友谊,处理好异性同学关系的教育。热爱学习,正确对待困难的教育。继续做好学生心理品质的疏导和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初期过渡的工作,缩小两极分化率。

初三年级:突出理想、信念教育。落实自主管理目标要求,以创“五星级雅礼班”和“五星级雅礼学生”为目标,树立正确的理想前途观念,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升学、择业,强化《雅规》和《五雅修炼》。加强纪律、法制教育,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引导学生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的判断能力。做遵纪守法的公民。培养学生勇敢、坚定、果断、持久的意志和性格,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三、“雅礼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与方法

1.建章立制,专业引领

制度不仅可以促使目标的实现,促进效率和业绩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制度能使所发生的一切良好的变化持续下去。为此,学校制订了《田东中学创建德育特色学校方案》、《田东中学师德建设制度》、《田东中学全员育人制度》、《田东中学德育导师制》、《田东中学教师雅礼规范》等规章制度,规范学校教职工的育人行为。与此同时,学校强化校本教师培训,有效引领教师德性成长。

2.加强德育领导,完善管理网络

学校成立德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岗位职责,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和年级长为组员,德育处具体协调,其他各部门通力配合。

3.推进“3338”制,即三个结合、三个意识、三个环节和八种方法

(1)三个结合。理论学习与专题研讨相结合;技能培养和与自主体验相结合;常规工作与特色工作相结合。

(2)三个意识。目标化意识、自主化意识、特色化意识。

(3)三个环节。计划管理抓常抓新、形成特色;过程管理抓活抓细、注重养成;效果管理抓点抓面、发展个性。

(4)八种方法。采用“专家引领、团队科研、师徒结对、交流反思、自我研修、个案收集、资料积累、提炼推广”等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提高班主任育德能力。

4.实施雅礼“星级”管理,注重发展性评价

雅礼“星级”管理机制的形成有效保证了“雅礼教育”行动的有序进行。在班级、学生、班主任三个层面实施雅礼“星级”管理方案,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理念,促使师生参与评价过程,以实现评价标准的内在化,形成内在自我评价的尺度,从而促进师生的自主发展。

(1)班级层级评比。周星级雅礼示范班评比:月星级雅礼班评比;学期星光雅礼班评比;

(2)学生层级评比。月星级雅礼学生评比:学期星光雅礼学生评比。

(3)班主任层级评比。学期星光雅礼班主任评比。

(4)“雅礼示范班”。在创建“星级雅礼班”基础上推出“雅礼示范班”轮值活动,激活管理机制,凸显特色亮点,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营造“雅礼田东”的文化氛围。

5.学科渗透,校本支撑

(1)礼仪传授,雅识修炼。特色离不开课程。开设礼仪课讲座,开发“走进雅礼丛书”《礼仪伴我行——深圳市田东中学礼仪校本教材》。通过礼仪课的学习,不仅丰富同学们对礼仪规范的认识,同时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得以纠正。

(2)走进论语,思想引领。开设《论语》大课堂,对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开发智力,培养健全人格,提升雅礼素质。并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的子课题——“用《论语》进行初中生文学教育”。开发“走进雅礼丛书”《中学生论语读本——深圳市田东中学论语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开发智力,培养健全人格,提升雅礼素质。

(3)书法训练,陶情怡性。开设《书法》课,开发“走进雅礼丛书”《练字练人——深圳市田东中学书法校本教材》。书法不仅仅是书写,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道德培养的基础,修身修德。

(4)心理沟通,心灵启迪。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发“走进雅礼丛书”《心灵对话——深圳市田东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6.雅礼润物,启智育人

(1)“山”字头社团促学生德性生长。多年来,学生社团活动如火如荼。学校先后成立了23个社团组织,以“山”字头命名,共分七大类。学生们通过社团活动开阔了视野,发展了兴趣特长,启迪了智慧,全面提升了内在潜力和雅礼素养。在各种竞赛及“迎大运UU五色花”活动多项竞赛中屡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