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嵌入式网络课程培训范文

嵌入式网络课程培训精选(九篇)

嵌入式网络课程培训

第1篇:嵌入式网络课程培训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嵌入式系统安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186-02

一、引言

随着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提出[1],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嵌入式系统安全》课程实践性较强,而传统教学方法只注重讲述理论模型,缺乏创新,加之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课程授课目标无法很好完成。为此,探索新的教学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二、目标

嵌入式系统安全课程内容涵盖了安全体系结构/协议、认证技术、病毒与恶意代码、网络入侵、入侵检测与防火墙、嵌入式系统安全等内容。课程顺应嵌入式系统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快速建立对嵌入式移动互联网安全的全貌概览。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嵌入式系统与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掌握具体应对办法,独立学习与初步设计嵌入式系统安全方案,为今后应用嵌入式系统或从事移动互联网安全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为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思维,在授课过程中,笔者根据案例教学法的特点,照顾到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逐步采取“案例导向教学+实际的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的方式实施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方法设计

案例教学(CaseTeachingMethod)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2],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W.B.Doham推广,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案例教学法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3]。应用到本课程中,在每个技术专题的讲解过程中,采用“知识点铺垫+案例导向教学+实际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小组实训总结”的教学模式展开试点教学。

四、实施方案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结合案例教学法和课程实际特点,笔者采用如图1所示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如在讲解网络攻击技术专题时,首先铺垫知识点。网络攻击分为三个阶段:预攻击、攻击、后攻击阶段。预攻击阶段要收集目标网络、目标主机的信息。如,获取网络拓扑结构、主机操作系统类别、开放端口和服务情况等。有了基础知识的铺垫,必须辅以实际案例。因此,课堂中为学生演示信息收集过程。通过网络命令ping、tracert/traceroute、nslookup,或网络登录截取banner信息等,推断目标网络和目标主机的基本信息。这些都是学生日常使用网络和计算机中常接触的命令和操作过程,但没有理论知识的铺垫,很少有人能够联想到这类操作可帮助黑客获取到如此重要的敏感信息。完成了上述内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接下来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课堂中演示用实际工具,如端口扫描、漏洞扫描软件,获得目标主机的系统漏洞和开放端口/服务情况。通过案例解析,让学生从理论了解到实际操作,有了直观、具体的认识。在小组讨论阶段,老师可提出问题:“上述扫描工具的实施原理是什么?能否借助于之前学习过的网络知识、编程知识,自己设计实现一个类似的软件工具?”鉴于课堂授课时间有限,接下来的“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阶段留在课后完成。但教师需为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给出具体任务。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阶段,教师不再是课程知识的传授者,转而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实训总结”,通常是以“作品展示+演说答辩”的形式进行。

五、评价准则

课程授课模式发生了变化,相应地,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准则也要做出适当调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新的综合评价指标。如图2所示。由于课程特点,授课内容是以专题展开的,教学过程围绕项目进行,所以评价标准也以项目为单位。评价表的评分标准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每个部分都充分考虑“案例分析、团队合作、新知识点理解、辩论/答辩”等阶段的学生表现,在评分过程中,教师评分和同学评分的比例也有所调整。该评价准则,涵盖了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结果,能够合理、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六、总结

第2篇:嵌入式网络课程培训范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宽带通信技术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9.028

The Thinking and Practice of Communicatio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CT Technology Integration

SHI Hongyan

(Huai'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ai'an, Jiangsu 22300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CT technology, the network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and diversified, and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rehensive maintenance technicians are more comprehensive. Combined with the successful practice of Huai'an Informati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discusses the basic train of though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munication specialt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vering all areas of the ICT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erarchical vocational certification. I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teaching team building and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provide the method and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随着通信产业结构调整,融合已成为电信业发展的新趋势。通信网、互联网与广电网的三网融合,加速了IT与CT技术融合,运营维护成本的缩减又促使电信运营商维护中心上移至省会。因此,综合代维取代传统集中维护,对综合维护技术人员的技能要求更全面,实施人才培养改革是通信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率先与华为合作就业教育项目,推出了覆盖ICT全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层次化的职业技术认证,提供通信产业链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通信技术专业遵循学院“依托行业办学校,依托市场设专业,依托岗位定方案,依托基地训技能”的办学理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化校企合作,整合企业资源,构建“四个嵌入”的课程体系(“四个嵌入”具体内涵即“将职业培训体系嵌入学历教育体系,将职业资格认证项目嵌入专业课程,将行业标准嵌入教学大纲,将企业文化嵌入校内环境”),实施专业建设改革,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标构建适合通信企业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改革和创新实践,探索全方位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模式,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

1 专业建设改革

(1)依托企业人才需求,调整专业发展方向。ICT产业是一个典型的融合应用产业。从产业技术角度来说,ICT产业是IT产业和电信产业的跨界竞争引发的技术创新和相互融合;从产业构成角度来说,ICT产业是应用导向的信息服务业;而从更广义的经济模型角度考虑,ICT产业则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依托,以新应用模式、新商务模式为核心竞争的,以社会化和行业化服务为价值目标的新型产业,由于ICT产业渗透到了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又被称为“第四产业”。

第3篇:嵌入式网络课程培训范文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教学改革

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2-0043-03

1引言

嵌入式系统是指以嵌入式处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为核心组成的专用计算机系统,通常具有高性能、低功耗、可移动、软硬件可裁减等特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专业主干学科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该专业涉及的各学科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并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最有代表性的是通信与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相互渗透,以嵌入式系统作为上述技术的载体。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角度看,嵌入式技术是后PC时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嵌入式系统作为重要的计算机软硬件平台,将应用到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从信息与通信工程的角度看,以嵌入式系统平台来实现信号处理、网络通信、移动计算等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技术应用方向;从电子科学与技术的角度看,嵌入式系统综合运用了电子技术,还集成了软件技术,并向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和片上系统(SoC)方向发展。总之,将嵌入式系统作为电子信息技术的综合载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因此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进行嵌入式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2专业培养计划修订

按照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1]。由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具有宽口径的特征,各高校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经验,在基本要求是相同的前提下,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色,如有的侧重现代电子技术,有的侧重通信技术,也有侧重信号处理等。笔者所在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定位如下:以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信号和信息处理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为平台,以通信、网络及多媒体信号处理为应用领域,既强调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又注重锻炼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要了解技术和应用的新动向。具体设计专业培养计划过程中,根据培养目标及特色定位,确定本专业的知识架构,并以此为线索设计整个课程体系,使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衔接,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在强调基础理论的同时,要求课程内容不断与技术发展和社会应用需求相适应。

嵌入式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干学科密切相关,国内不少高校纷纷在本专业开设嵌入式相关课程,也有人提出了一些具体想法[2]。按照上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定位,其专业培养计划只需做较少的修改,即可满足嵌入式教学需要,主要是适当加强软件课程教学,并增加以嵌入式系统为载体的专业综合课程。具体方案是,将开设的“计算机软件基础”课程分解为“数据结构与算法”和“操作系统”两门专业基础课,将“计算机软件基础”课程中涉及到的数据库知识通过增设选修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供部分对数据库感兴趣的同学选修;然后在第7学期增设“嵌入式信息系统”课程及课程设计,主要目标是综合运用嵌入式系统、网络通信、信号处理知识,软硬件一体化,理论与算法相结合。经修改后本专业主要课程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公共基础课,包括两课、数学、英语、体育等;

(2)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3) 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包括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计算机通信网络;

(4) 信号与信息处理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信息论与编码、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

(5) 计算机硬件技术课程,包括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6) 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

(7) 专业综合课程,包括信息系统集成、嵌入式信息系统。

3实验室和课程建设

嵌入式技术适用于多个本科专业教学,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电气信息类专业。由于专业培养目标不同,相应的实验室建设思路也不一样,例如对自动化专业而言,就应考虑以嵌入式处理器加上实时操作系统(RTOS)为重点来建设实验室。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来说,首先依据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确定实验室的技术方向和远期发展目标,进而确定具体建设方案。实际工作中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和专业特色,建设了“嵌入式网络系统实验室”,其技术定位是将嵌入式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以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为支撑,以网络、通信和多媒体信号处理为应用领域,通过实践培养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的人才。

第4篇:嵌入式网络课程培训范文

近些年来,嵌入式系统的发展飞常迅速:微处理器从8位发展到32位甚至64位;从单一品种的CPU芯片到支持多品种;从单内核到多内核;从单一功能到支持其他功能模块,如文件系统,TCP/IP网络系统,窗口图形系统等;形成了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中间平台软件在内的嵌入式软件体系。硬件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嵌入式系统软件向运行速度更快、支持功能更强、应用开发更便捷的方向发展。

嵌入式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和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新的应用环境和产业化需求对嵌入式系统软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新需求的推动下,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不仅需要具有微型化、高实时性等基本特征,还将向高可信性、自适应性、构件组件化方向发展;支撑开发环境将更加集成化、自动化、人性化;系统软件对无线通信和能源管理的功能支持将日益重要。这种现实的发展需求,也体现出了社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

今天的嵌入式系统已普遍应用于国防电子、数字家庭、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医疗器械、消费电子、无线通讯、电力系统等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它已经成为物联网领域的重要内容。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将更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包括了我们周围的所有电器设备:PDA、手机、机顶盒、汽车、微波炉、电梯、安全系统、自动售货机、医疗仪器、立体音响、自动取款机等。 "越简单越是高科技",嵌入式系统工业是专用计算机工业,其目的就是要把一切变得更简单、更方便、更普遍、更适用;

2. 高职院校开设嵌入式系统教学的意义

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地方,是创造高科技产品的重要基地,是推动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嵌入式产品日渐普及和迅速发展的今天,其人才的紧缺就日渐突出,众多公司和科研院所不惜重金骋用嵌入式系统开发方面的高层次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培养嵌入式系统人才的任务就显迫切。现在社会上这类专业培训班很多,正是顺应了人才市场的这种需求。但这种培训班的费用往往很高,时间也较短,对学生的要求也就相应地高,学成所要花的代价更高,有较大难度。而在大学的学习期间学生往往学业负担不重,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这门综合要求较高的课程,为将来求职进入社会做好准备。这也正好符合现在的职业教育的理念:知识够用,技能专业。

3. 嵌入式系统的学习内容

3.1 嵌入式系统课程的特点

(1) 综合性强,涉及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等诸多专业知识, 专业性。包括操作系统、微机原理、编程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内容。嵌入式系统是软硬件设计的完美结合, 要求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

(2)实践性强,实践是嵌入式系统教学的重要环节, 培养学生从问题需求开始,掌握如何设计目标系统的方法。

(3)发展迅速,嵌入式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要求教师能不断跟踪嵌入式新技术的发展,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计划, 以适应社会对嵌入式人才培养的要求。

3.2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定位

根据课程特点,把该课程定位为实验研究型。目标是通过嵌入式实验平台学习构建一个嵌入式系统的一般方法, 熟悉一些常用的微处理器、存储器、外设接口,并学习硬件设计方法。掌握嵌入式操作系统, 定制内核, 编译下载调试, 编写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等, 最后要求实现或部分实现一个具体嵌入式应用的解决方案, 并在硬件平台上实现出来。

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概述:典型嵌入式系统的基本配置、硬软件综合设计方法和流程、应用范例。

(2)硬件环境:微处理器、存储器、I/O 口、外设接口和驱动、电源转换和管理、总线、硬件调试。

(3)嵌入式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概念、操作系统内核、Linux 和uCLinux、任务和任务调度、实时OS(RTLi nux)、GUI 、API 、文件系统等。

(4)嵌入式网络操作:通过和计算机网络结合, 开发基于网络接口的应用。

(5)软件开发环境:软件开发过程、交叉编译、链接调试、下载、板级支持包(BSP)。

(6)驱动程序:设备驱动机制、按键和触摸屏驱动、网口驱动、红外、USB 驱动。

4. 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的建设

实验室就是培养具有熟练操作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组建一个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脑,动手的场所,提供一个充分锻炼的机会,实验室将是一个最有效的手段。嵌入式系统是一个面向应用的综合系统,集多种知识和成果于一身。动手做是掌握这一系统的最有效的办法,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将提供给学生分模块,分功能地进行设计与实验,并完成最后的综合调试。让学生体验能体验到一个产品从设计之初到最终完成的整个过程。这些唯有通过实验才能做到。实验室的建设包括实验环境的建设,网络建设,嵌入式设备建设,辅助设备建设,实验内容建设等几个方面。

硬件配置实验环境方案

按标准班级每班40人,辅导教师1人 ,4人一组分成10组,可计:

(1)嵌入式实验系统:选用凌阳双核嵌入式实验系统SP-32CEAM21A,每组一套。每套标准配置包括: 直流稳压电源一个。串口传输电缆一根。系统开发平台一个。320×240 LCD液晶显示器一块。液晶显示器至系统开发平台并行电缆一根。用户手册、实验手册一份。开发环境及操作系统的资料光盘一张。其中,系统开发平台配置及性能简介如下:彩色 LCD及TSP触摸屏;NTSC/PAL视频输出和Audio&Video输出接口;RS232标准接口;Joystick游戏手柄接口;10Mbps以太网接口,为标准RJ45插座;CMOS 图像传感器接口;立体声音频输入输出接口;输入4*4键盘;JTAG 接口;SPI标准接口;SIO标准接口;PS/2 接口;USB 主口,8 通道 12位 AD转换器接口,1路专用的MIC录音通道;USB 从口;SD卡接口;iPod-KEY 电容式非接触感应按键模组;数据扩展接口; 硬盘接口;8段数码管;包含GPRS模块、GPS模块、CMOS摄像头模块(30万像素)、ZIGBEE通讯模块、游戏手柄模块。

(2)实验桌、椅和联网PC机,要求每台PC上有串口、键盘、鼠标、网卡。

第5篇:嵌入式网络课程培训范文

摘要:文中讨论了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这一实践环节提高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并介绍了我院的具体做法,最后对网络工程及应用方向的毕业设计项目实例进行了说明,期望能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毕业设计;独立学院;工程应用能力;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是浙江省一所独立学院,其中计算机专业又是学院规模最大的一个专业,其学生特点是理论基础相对较差,但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较强,根据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计算机工程应用型”,要求学生既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功底,又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加强各类课程的实践环节之外,我们特别在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就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前期专业课程设置

毕业设计是综合一系列专业课程内容,并将新的实际工程应用知识与个人知识基础加以整合,进而有效解决模拟或真实的工程应用问题的课程。因此,前期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是关键。专业课程设置既包括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又包括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专业方向课程。我们将计算机专业课程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公共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重点是夯实基础。其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针对专业所有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第二阶段是宽口径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实践动手能力。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软件工程等专业必修课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 、信号与系统、微机与接口、Web程序设计等专业选修课。

第三阶段是专业方向学习阶段。我们采用专业方向平台教学手段,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毕业设计训练,注重学生的工程应用实践能力、个性发展、创新意识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发展方向、就业趋向选择合适的平台课程进行学习。根据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和自身专业特点,我们共设置了以下三个专业方向平台。

(1) 软件工程设计与应用方向平台:侧重计算机软件应用和测试技术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具有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调试、应用和测试的能力。平台方向课程包括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软件文档写作、数据库工程技术、

.NET架构与实践、软件评测技术、项目管理与案例分析等课程,且要求进入该平台学习的同学应先完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中间件技术等前期专业选修课的学习。

(2) 网络工程及应用方向平台:侧重计算机网络工程和应用技术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从事各类网络系统的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软件开发。平台方向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网络设计工程技术、网络程序设计及实践、网络安全及测试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软件评测技术等课程,且要求进入该平台学习的同学应先完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计算机安全技术等前期专业选修课的学习。

(3) 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方向平台:侧重计算机硬件设计与应用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嵌入式软件理论、主流嵌入式系统硬件架构和嵌入式软件编程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具有从事嵌入式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平台方向课程包括嵌入式系统原理与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电路CAD、网络程序设计及实践等课程,且要求进入该平台学习的同学应先完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微机与接口、信号与系统等专业选修课的学习。

每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中都有大量的课内实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毕业设计课程放在每个专业方向平台上进行,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包含平台各方面综合知识的模拟实际工程应用的项目设计与开发。

2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

为保证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能在计算机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提高,我们按照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近几年在高等工程教育方面提出的包括沟通、合作、专业知识技能、终生学习的能力及世界观等11项学生核心能力指标(EC-2000)要求,首先在大学4年级第一学期的每个方向平台上增加了一门计算机新技术专题课程,除讲述方向平台上所涉及的专业新知识新技术外,还以讨论形式学习如项目管理、经费预算、如何撰写技术报告、项目团队协作等非专业技术知识,目的是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外的软技能。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一般扮演课程培训者、课程引导者和项目的用户等三个角色。作为课程培训者,教师负责讲授毕业设计项目中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实际动手技能;作为课程引导者,教师需要为学生组织和获得毕业设计项目所需的各种软硬件资源,安排实验场所和实验时间;而作为项目用户,教师将站在用户角度对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并对项目进行验收和评价。毕业设计设计项目实施分为几个阶段,前4周要求学生提交开题报告,内容包括项目实施目标、实现方法、完成时间及成果提交形式、项目经费预算和团队组织方式及项目成员分工;同时要求学生每个月完成一份项目进度报告,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和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最后学生递交毕业设计报告和相关的文档,并对项目进行演示通过教师的验收。

毕业设计项目应具有综合性,适合学生多人参加,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尽量使实施环境与实际企业社会环境相似,使得学生可以在模拟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训练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能力自觉定位自己在项目组的角色和职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提高在遇到问题时通过外力帮助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过程的多样化能力。另外我们允许多个学生组成多个项目组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完成同一个毕业设计项目,营造不同项目组间相互竞争的氛围,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3毕业设计课程管理

我们的毕业设计课程是根据三个专业方向平台而设计的,学生一般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就选择合适的平台课程进行学习,为毕业设计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准备,同时我们以讲座形式将毕业设计项目内容、采用的方法、所需的设备和开发工具及项目的难点等向学生进行介绍。

我们积极鼓励学生以社会实践等形式到企业去了解企业的情况和需求,并根据企业需要自己提出毕业设计项目,项目成员的组成和人数由学生根据项目需要自己确定和组织,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和自,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另外,学生自己开展的项目要有一定的工作量和难度,还要求项目设计与开发内容必须涵盖平台方向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如软件工程设计与应用方向的项目需包括软件工程、软件设计与开发和软件测试等内容;网络工程及应用方向的项目需包括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网络软件开发和网络信息安全等内容;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方向的项目需包括嵌入式硬件系统设计与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等内容。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中专门有10%的分数用于鼓励学生根据企业需要自行设计项目。

4工程应用项目实例

2007年我院为计算机网络及安全课程实验准备自己设计可根据实验需求灵活配置的网络实验室,考虑到该网络实验环境的设计与实现难度不大,且包含了计算机硬件环境、网络工程和网络软件设计等综合内容,非常适合作为网络工程及应用方向的毕业设计综合项目,决定将此任务交给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形式来完成。项目的内容包括:1)计算机硬件环境设计及实现,要求有20台工作站和1台通过RAID5实现磁盘镜像和备份服务的服务器,并通过KVM(Keyboard、Video、Mouse)技术实现对计算机的灵活配置和访问;2)网络环境设计与实现,通过多台3层交换机和2层交换机实现网络通信,而且网络环境能够方便实现如VLAN划分、通过Sniff分析多个子网和VLAN中的网络流量的生成树端口的配置和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同时要求能根据不同网络及安全实验内容的要求方便实现不同网络的拓扑结构变化。3)软件设计与开发,实验环境的灵活变化和配置的关键技术是磁盘影映像技术,要求通过基于Linux平台的管理软件来实现,实现方式是后端为Shell脚本,前端为一动态的Web管理,通过这些程序控制实验室所有客户端主机的软件映像建立部署和网络配置。

我们根据报名参加的12位同学的网络工程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和其他软技能能力将他们分成了3个项目组。为营造项目组间相互竞争环境,规定每个项目组在项目每阶段可通过不同方法完成相同的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求每个项目组根据教师提出的阶段任务提出解决方案、设计实现思路和具体时间进度安排,并就其向由教师组成的项目指导小组和全体参与项目开发的同学进行陈述,由项目组全体教师和同学对其进行评价并评出最好的方案和实现方法,这极大地激励了项目组间的相互竞争和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该项目经过一个学期的实施已基本完成,由于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工程能力有限,项目完成的功能非常有限,还需进一步完善和修改方能投入正常使用。但由于项目的真

实需求激发了参与项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中学到了平时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们发现这些学生除在实际应用工程能力方面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外,更重要的是由于通过他们努力已获得了实际的成果,因此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自信、主动和有目的性。

5结束语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参加这种形式的毕业设计且已毕业走向社会的学生的跟踪联系,通过他们在企业的工程应用能力的表现及反馈意见对我们的方法做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第6篇:嵌入式网络课程培训范文

关键词:网络系统管理专业;H3C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H3C是国际领先的网络公司,为全球客户提品服务和技术支持,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从2006年开始就在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H3C网络技术,经过几轮方案的实践和完善,目前已经达到该院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得到了社会企业的认可。

1 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嵌入H3C网络技术的意义

1.1 能够体现行业企业技术规范,具有权威性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社会急需的,能够反映产业结构的变化和人才需求的分布。H3C是国际领先的网络设备提供商,拥有业内权威、中国第一家建立国际规范的网络技术认证培训体系。正是由于H3C的国际权威性、规范性和符合中国地域的特色,使H3C成为国内高职院校网络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理想合作企业。在H3C企业支持下培养出来的网络人才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和较广的覆盖面,并且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行业内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2 能够反映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具有层次性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周期短、操作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等特点,H3C迎合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依靠完整的H3C认证培训体系和深厚的企业文化积淀,针对高职学生对网络认知的“分层性”特点,按照技术应用场合的不同,为学生提供了从网络助理工程师到网络专家的四级技术认证体系、突出专业技术特色的专题认证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嵌入H3C技术可以有效帮助高职院校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大大缩短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差距。

1.3 能够代表社会人才需求的方向,具有多元性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是紧密跟踪社会人才需求、动态确立的。实际的网络工程项目用人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层次化的特点,在产品销售、综合布线、工程监理、基础网络构建、网络设备集成和配置管理、网络安全、无线技术、视频监控等领域都有用人需求。H3C在以上领域都有完备的培训体系和教学指导方案、教材支持,足以满足高职院校培养“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2 网络系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嵌入H3C网络技术的实践

2.1 结合本专业学生现状,确立层次化人才培养战略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目标最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加学生的就业砝码和社会竞争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因素,设计时把专业能力培养方向设计成为“金字塔”模式,最底层是“金字塔”的初级层,该层主要培养对专业技术要求不高的H3C销售工程师和综合布线人员;倒数第二层是“金字塔”的中级层,该层主要培养具备中小型企业网络构建能力的网络工程师;倒数第三层是“金字塔”的高级层,该层主要培养具备大型企业网和园区网规划和构建能力的高级网络工程师;最上一层是“金字塔”的应用层,该层主要培养基于IP网络的语音、视讯、无线、存储和安全等主流技术的工程师。这种“金字塔”式的分层培养方案设计在实际几轮教学实践当中取得了成效,达到了教学活动中的“点”即培养高端网络技术人才和“面”即培养一般性网络技术人才结合的效果。

2.2 按照企业人才岗位需求,构建专业核心能力

该校专业教学团队通过企业调研、教师下厂实践锻炼和毕业生跟踪反馈等渠道,基于实际网络工程项目和企业岗位真实需求,将完整工程项目进行分割并提炼出可以应用于教学环节的专业核心能力。从网络工程项目初期的“网络规划与设计”到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网络工程施工监理”,共提炼出9种职业核心能力: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布线施工、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中小企业网络组建与管理、网络产品营销、IP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构建与管理、网络工程施工监理和网络运行维护、监控、优化和排障,体现出“金字塔”式才培养理念,每种核心能力对接国家相关职业标准要求,这种“分流”专业核心能力设计方案符合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实现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第7篇:嵌入式网络课程培训范文

在嵌入式、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热门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嵌入式系统产品正不断渗透进各个行业,作为包含在这些硬件产品中的特殊软件形态,其产业增幅不断加大,而且在整个软件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日趋提高。嵌入式产业不仅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且还是一个技术快速革新的产业。这决定了对人才的要求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需要根据技术的变革迅速进行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日新月异,通信设备、终端、软件等产品不断更新换代,这就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嵌入式行业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一个稳定的高速发展和成长期,企业人才需求现状依然保持供不应求的整体状态,虽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核心技术人员加入到嵌入式专业领域,但依然无法满足企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旺盛需求。同嵌入式技术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教育机构技术和培养则相对滞后,一方面有些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另一方面一些嵌入式企业却有项目需求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来实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学校的高等教育和产业发展相对脱节[1],目前国内的高校教育中不是偏向硬件,就是偏向软件,硬件设计人员通常比较缺乏系统全面整合设计,而软件开发人员则相对缺乏硬件观念;企业真正需要的有动手能力的嵌入式软件人才,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上岗。

嵌入式系统人才的匮乏还表现在软件业呈现中低端人才过剩、高端人才缺乏的不合理布局。近年来,尽管随着国家政策的重视、市场的整体推动及多渠道的嵌入式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嵌入式开发人才需求瓶颈的问题,在逐步得到缓解,但是整个嵌入式专业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还是不匹配,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目前嵌入式软件人才缺口每年仍为50万人左右,我省目前嵌入式软件人才缺口也在2万人左右[2]。因此编制高职和本科嵌入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促进高职、本科嵌入式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非常迫切。

二、嵌入式技术应用专业专本科衔接专业教学标准研制的步骤

1.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领导机构,组建课题组,聘请专家。

(2)收集资料与理论研修,加强国内外嵌入式专业教学资料和学科建设资料收集,加强课程理论、教学设计理论、教学科学研究方面理论方面资料的收集。

(3)调研准备。召开由课题组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参加的开题会议,根据教研院的要求写出调研方案,明确调研目的、调研对象以及调研主要内容,落实调研工作任务分工。

2.实施阶段

(1)制定方案。制定整体标准研制方案,设计调查问卷,制定具体调研工作计划,具体到调研的企业、学校和行业协会以及人员安排。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充实并最终完成调研工作计划和问卷设计。

(2)开展调研。在广东省范围内对高校嵌入式教学活动的情况和嵌入式行业企业开展专题调研,摸清情况。通过调研相关企业、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及不同年限的毕业生等,了解嵌入式行业企业的产业结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明确本专业典型的目标工作岗位及相应知识、技能要求,分析不同层次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和职业生涯路径[3];比较各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析构建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在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嵌入式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编制提供依据。

通过调研,查明了已存在的专业方案和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过时,了解可以改进的地方,并针对发展趋势进行课程的合理增删调整。通过调研,找出了课程设置重叠和不合理的地方。通过调研资料推论出课程设置的合理学期,解决专本教学方案中课程重叠和进阶的问题,找到嵌入式专业高职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办法。

(3)最后对调研资料进行汇总分析,调研资料包括访谈录音记录,回收的纸质版、电子版问卷,通过QQ、微信等网络访谈记录等等,得出高本衔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嵌入式技术应用)相关行业现状、企业发展状况及专业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以及企业岗位群,岗位专业能力要求、从业人员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等结论。

(4)开展企业岗位工作流程研讨会。

3.总结阶段

(1)在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各类调研数据,收集、整理、汇总研讨研究成果。

(2)撰写研究报告和教学标准研制论文,结集出版研究成果。

(3)结题报告会。组织专题对课题进行评审,聘请有关专家、课题负责人及有关行政领导出席,对标准研制进行评审,鉴定和验收。

三、嵌入式技术应用专本衔接调研的结论和对课程标准建设的指导意义

通过严格设计调研问卷,对问卷主题进行筛选以及反复修正,分别从行业现状与发展、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对嵌入式人才的需求、嵌入式岗位能力要求、职业技术标准、毕业生就业情况等方面进行问卷主题分类设计[4],并考虑到近年来嵌入式技术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领域更加深入的应用和发展,专门在本次调研中增加了相关的题目,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的汇总、统计和分析得出调研结论[5]。通过这些调研活动和结论对教学标准研制产生指导意义。

企业调研主要结论和高校对嵌入式专业建设的意义如下:

(1)通过调研发现,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和行业中,中小规模公司占多数,这体现了嵌入式系统和通用计算机系统的区别。一般而言,通用计算机行业的技术常常集中在大中型企业,技术密集,对人才和资金要求比较高,而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则分散在各个行业中,不同应用领域的产品需要结合不同的硬件平台和技术,专业性较强,企业专注度更高,充满了竞争、机遇与创新,因此,中小规模的公司能够在某个领域完成特定的嵌入式产品创新,满足市场需求,基于这个原因,催生出一批中小规模的嵌入式领域的企业。因此高校在嵌入式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可以定位在培养能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嵌入式毕业生上。

调研还发现,企业对嵌入式产品研发人才需求量较大,这表明对企业而言,企业急需的是嵌入式开发和嵌入式设计人才。这一调查为高职和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专业培养方案的研制提供了目标,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应考虑更高标准,以嵌入式研发人才的培养为目标,而不是满足于培养能在嵌入式行业就业的技术支持人才和相关行业销售人才。

(2)企业比较看重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协同能力和所学专业的学习能力。其中协同能力主要指的是:要求培养的学生,应对计算机技术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以便在企业从事嵌入式研发时,能够具备对项目的全局把握能力,能够在团队开发的过程中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尤其在嵌入式项目的研发过程中,技术层面较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高,如果从事软件开发的对硬件完全不了解,或者从事底层开发的人员对上层应用不明情况,这样在协同开发时会产生很多低效的现象。因此在开展课程教学时,高职/本科阶段都应以这些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应在项目综合实训课程中完成。另外,学科竞赛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应多为专业大赛提供相应条件,专业技能大赛应在校内、校外、行业、教育主管部门、企业等多级别多层次范围上开展竞赛,以便为更多学生提供训练和培养综合创新能力的机会。

(3)企业对高校计算机类嵌入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较高,这需要高校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技术进步的方向,不断改进课程体系,增加最新最能体现社会热点需求与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以使学生毕业就能上岗,充分满足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这也要求学校在嵌入式专业上增加投入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培养人才,并采用多种形式深化开展校企合作,以使得高职教育能够与社会需求同步,始终站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嵌入式专业最新技能人才培养的前沿。

企业对毕业生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企业对动手能力的要求主要理解为实践能力,包括焊接、测试,对软硬件设备的使用能力以及实际的开发经验等。

企业对人才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有要求。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主要是指:(1)对嵌入式系统的全局理解,以便研发团队内不同技术背景的人员协同从事产品开发工作时能够互相协助。(2)沟通能力,主要是与人交往和默契配合能力,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度。

企业对学生嵌入式专业知识要求较高,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编程能力,对嵌入式体系结构和嵌入式接口知识的掌握,电路分析能力,代码调试能力,文档撰写与阅读能力等。

因此,高校在教学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时应该以能满足以上企业需求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为目标,各项知识技能的培养应在课程中得到体现。

建议在课程设置时注意:在专/本阶段主要课程设置中以某项编程语言(对嵌入式专业一般而言是c语言)的掌握和编程能力培养为纲,并在某些具体课程中应有针对性的传授嵌入式硬件知识和技能,如焊接调试技巧,识图画图能力和软硬件编程调试方法。在项目实训课程中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协同、沟通能力。

为了弥补现有教学方案的不足,根据调研的数据,按照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我们对原有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专业教学方案在多门课程中着重按照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非常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

在嵌入式接口技术中采用ARM Cortex M3芯片讲述接口技术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接口知识,相对于51单片机而言,这样调整后课程难度加大很多,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而且能满足当前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缩短了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就业后再培训和重新学习的时间。

在嵌入式项目设计综合实训等多门实训课程中培养项目实践经验和协同能力。

在数据结构等语言相关的多门课程中重点培养c语言编程技巧和能力。

在电子电路课程中培养焊接技能、使用仪器技能和电路分析调试能力。

在接口技术等多门课程中都要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英语文档阅读能力和技术文档撰写能力。英语水平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嵌入式研发和设计而言,芯片手册(Datasheet&Reference Manual)是最权威的文档,对技术问题的理解常常要落实到英文手册上;提高英语专业阅读能力有助于借助于网络查找疑难问题,找出答案;高职和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在升入本科以后有继续深造的可能,英语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选择更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因此,在高职阶段应该打好英语基础,适应专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建议在某些课程中开展阅读英文芯片手册的教学过程,逐步使得学生技术文档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对嵌入式教学标准的布局和课程的设计,将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分布到各门课程中去,以便培养的毕业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4)企业对嵌入式专业人才知识面“宽”和“精”的要求。虽然企业对编程语言有多种要求,但对于某一个人才的要求常常是专而不是多。因此,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类中的一个非常有针对性的分支,嵌入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设置中应该将某一门语言的“专”作为人才培养的考虑因素。所以在高职嵌入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编制和课程设置中,我们考虑以c语言能力培养为主线,课程中对和c语言相关联的课程安排的多一些,略有兼顾其它语言,以便学生在每个学期都能够以c语言为工具进行嵌入式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得高职阶段有5个学期能够使用c语言进行编程和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具备扎实的c语言基础,培养较强的嵌入式编程和实践能力,以便更好的接轨企业和更高一级院校对编程语言熟练程度的要求。

如何把一门编程语言嵌入到5个学期当中?既满足大部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新鲜感的渴求,不会有太多重复,又能渐进式的推进学生在编程语言的使用上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这对教师水平和教学内容提出了要求。建议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嵌入式专业上增加投入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培养教师人才,并采用多种形式深化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课程作为教学内容,完成课程共建,以使得高职教育能够与社会需求同步,始终站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嵌入式专业最新技能人才培养的前沿。通过调研,产生如下建议:

一是多让企业在学校开办讲座进行交流。二是需要校企深度合作。目前有些学校校企合作仍处于摸索阶段,对课程教学内容没有深度开发,也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有必要在浅层合作的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校企共建,在课程共同开发,校企互聘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四、嵌入式专业教学标准研制和推广的一些建议

嵌入式系统是信息产业走向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由于高校刚刚开始专门针对嵌入式工程人才培养的学科设置,从事该行业的师资来自不同专业背景,比如电子工程、软件工程、通信工程、自动控制等,不同学科背景缺乏有机整合,嵌入式知识体系系统性和针对性较差,知识较为陈旧,毕业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因此嵌入式方向应重点培养学生嵌入式系统工程实践能力,包括软硬件工程及各种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调试和测试工具使用能力。目前广东省高校的软件教育普遍以应用软件为主,学生接触比较多的是.net,java,安卓开发之类应用层面的东西,作为嵌入式开发需要的几个技术支柱:计算机组成原理和体系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内容比较老化,不能跟上最新技术的发展。师资力量的理论基础扎实但实践经验不够,这需要经常性的对师资进行重点专题技术培训(比如网络驱动技术),以便更新教师知识体系,跟随最新技术的发展步伐。

在标准研制过程中我们发现,嵌入式系统专业发展迅速,知识复杂,跨学科。由于各高校嵌入式专业培养目标的广泛性,研制广东省高职嵌入式教学标准,既要有参考意义又不能限定各高校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一个单一的范围内。因此,各学校可根据自己学校的生源,师资力量和实验实践条件来开设嵌入式课程,由于嵌入式技术具有起点高、复杂性的特点,对高职起点学科建设而言,建议设定好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主要方向,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求学生涯中能够在主要方向上得到扎实的训练,建立坚实的基础,对主要方向所包含的技术更加深入和精通,技能能够更加熟练掌握,以便更容易满足嵌入式研发企业用人需求和升入本科继续发展。考虑不同师资和实验条件,可以选择较为主流的STM32+UCOSIII平台,或者ARM Cortex-A11+Linux平台中的一种作为学科建设的主要方向,各门课程都围绕人才培养主要方向来开设和进行课程内容设计。不同专业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传统特色,如电子专业可以在电子电路和嵌入式EDA(FPGA、CPLD)技术等方向上发挥各自优势,不同高校的嵌入式专业培养从事嵌入式领域内不同岗位的学生,提高专业就业率。

五、结语

本文讨论了嵌入式专业专本衔接专业教学标准研制的过程。重点讨论了嵌入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调研过程得到的行业现状和结论,以及这些结论对高校嵌入式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指导意义。并给出了高职院校嵌入式专业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与规划、课程内容教学,专本衔接以及校企合作的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 杜怡萍.“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法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15(9):8.

[2] 吴冰.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J].软件世界,2008(2): 46-47.

[3] 罗保山.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嵌入式系统方向课程的设置[J].职业技术教育,2008(8):20.

第8篇:嵌入式网络课程培训范文

针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状况以及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在教育部“卓越计划”通用标准指导下,结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以工为主、石化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定位,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规范》为指导,引进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H3C网络学院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课程资源,与企业深度合作,探索“1+X”和“3+1”的“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应的课程体系。该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侧重于工程应用的创新型网络工程技术人才[3-5]。通过学习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国际知名企业网络工程师认证课程体系,学生能系统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网络工程实践能力和获取新知识、新技术能力,成为具有网络规划构建、网络安全设计和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尤其是面向石化行业的网络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培养方案改革内容

构建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网络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应的课程体系[3]。根据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结合执业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要求,学校与企业联合制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合理设置课程模块,如图1所示。各课程模块设置和教学进度安排应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具有内在逻辑性和连续性。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理论、网络工程基础理论、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和嵌入式网络等知识模块学习不断线。根据上述课程模块,确定了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和嵌入式系统设计两个培养方向。其中,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包含网络规划设计、网络安全设计和网络应用开发模块;嵌入式系统设计包含网络规划构建、网络安全设计和嵌入式网络三个模块。通过这些课程模块的学习和专业方向的培养,学生具备了考取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简称“软考”)的网络工程师和嵌入式系统工程师,以及H3C网络工程师、SunJava认证证书等的能力。推广“3+1”的工程教育模式。“3+1”教学过程不是孤立的3年校内和1年企业学习,而是逐步融合、相互交叉的,学校与企业进行多阶段和多方面的合作,采取校企合作、项目教学和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手段。培养方案将专业基础课程由第5学期提前到第3学期,与参加考研和各种资格、技能证书考试相关的主要课程安排在第6学期全部完成。前3年,在学校采用“专业能力进阶”工程教育模式,如图2所示。横向上,每个实践环节与对应的理论课程相互支撑,有机结合;纵向上,则加强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联系,全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以一个校内工程项目贯穿整个实践教学过程,项目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协商制定。

嵌入“实践—理论—再实践”培养体系。在探索上述“3+1”工程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嵌入“实践—理论—再实践”培养体系。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基本数理知识、外语交流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基础上,在前3个学期还应陆续学习软件技术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Web原理与应用开发基础(HTML、CSS、JS、UI等)、.NET应用技术开发等课程,培养设计、开发小型网络应用软件系统的能力。通过这些应用编程软件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快速建立所学专业内容的概念模型,知道自己专业学习的主要方向,明确学习目标;另一方面,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到了第3—6学期,学院开设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等计算机应用技术理论基础课程。学生在前3学期通过开发小型网络应用软件的实践,对所学专业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反过来学习该学科技术理论基础课程,有助于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总结。

在第5—7学期,学院开设面向对象原理与Java实践、JavaWeb应用编程基础和JavaWeb应用框架技术等以Java技术为主线的网络应用软件开发课程,设置相应的网络规划构建类、网络安全设计类、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类等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NET和J2EE的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的技术和网络应用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具备进行网络服务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的基本技能,并具备考取SunJava认证证书的能力。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等基础理论课程和网络规划构建、网络安全设计、网络应用开发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基础上,根据之前开发的小型项目,我们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认识规律,整体设计各理论教学对应的实践环节,使学生每学完一个理论知识模块,按要求完成这个工程项目的相应模块。这样,学生在经过3年的理论学习和一个校内项目开发实训,具备了利用工程语言初步分析问题、专业表达、项目团队合作和开发一个完整工程项目的能力。在第4学年,学校教师和学生同步进入企业,参与到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中来。教师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更有利于将最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教学中,他们以实习指导教师的角色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培养学生,使学生能够获得解决实际网络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具备综合利用专业知识和科学的实践方法准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设措施

我们采取以下措施,确保网络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新模式能够顺利实施。探索校企互动的教师成长途径。充分利用我校与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油化工公司、茂名市群英网络有限公司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基地,积极推动校内专任教师到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工作1~2年,积累实际工程经验;同时聘请行业领域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优秀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形成交流培训、学术报告、兼职任教等形式多样的教师成长机制,建设一支熟悉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专兼职结合和具有工程背景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合理规划为期1年的企业实践教学。与茂名石化信息中心、茂名群英网络有限公司、佛山纺织服装研究所和广州万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探讨实训阶段培养,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相关要求,以相关行业实际项目为工程背景,精心构建案例库,建立项目开发团队,采用基于案例的教学方式,开展网络工程规划构建、网络安全设计和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的工程教育。优化网络实验平台,最大化实现其功能。网络实验平台的设计和搭建遵循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原则。由于实验设备有限,我们优化了网络实验平台,使其最大化实现功能,既能够支持所有实验组完成路由交换、网络高可用性、无线局域网、网络安全技术和IP管理系统这五大类别的基本技能实验,也能满足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等自主设计的综合性实验。建立仿真实验平台辅助教学模式。由于实际网络设备有限,我们在PC机上安装了路由器模拟软件、交换机的模拟软件、操作系统的模拟软件、网络协议的分析软件、NS2、OPNET、CCNANetwork网络模拟器等仿真软件。学生可以方便地利用这些软件进行各种类型的网络架构设计,自定义网络拓扑图,配置网络设备,熟悉设备命令,仿真实际网络环境等,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在实际网络环境的实验效率和实验质量。#p#分页标题#e#

第9篇:嵌入式网络课程培训范文

摘要:本文针对“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教学实践,将“嵌入式系统设计”系列课程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面,对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践教学环节等进行探索,确保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与自主创新的工程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设计;实践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0 文献标识码:A

嵌入式系统是相对于通用计算机系统提出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它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电子技术与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后的产物,是一个技术密集、高度分散、不断创新的知识集成系统,被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信息家电、工业控制和交通等方面。作为“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教学应是以应用为中心,结合实践与应用的一系列课程教学,它是本科生在四年学习中进行创新性实践的有力保证。“嵌入式系统设计”需要设计者具有较强的综合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是对设计者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考查。因此,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理工科院校的实践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学生嵌入式系统设计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与就业能力。在此结合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特点对学生“嵌入式系统设计”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践教学环节等进行探索,探讨地方高校理工科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人才。

1嵌入式系统设计实践教学层面

嵌入式系统设计是复合型的新兴技术[1][2]。基于嵌入式系统设计的课程既与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控制技术相关的专业课程有关,又与具体的应用背景有关。理工科各专业需结合专业特点和嵌入式系统在专业中的应用进行嵌入式系统设计的研究与教学,根据专业特色开设先进的、具有深入内容的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进行嵌入式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时必须重点把握实践和创新这两个方面,注意科学对技术所起的基础支持作用,要从嵌入式系统设计动态发展出发,开设具有嵌入式系统设计体系的课程,开设有关含有信息论、系统理论及控制理论等基本内容交叉融合的课程,拓宽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视野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实践可以按照图1所示三个层面进行相关课程的配置。

层面一是培养学生具备能够针对某个具体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技能,属于嵌入式系统教学的最低层。集中在微处理器(如MCS51系列、TMS320系列、ARM系列)的体系结构及其语言、接口的工作原理;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工具、开发语言、交叉编译环境和调试工具的使用。在此

方面以单片机芯片及其开发应用、DSP芯片及其开发应用和ARM微处理器及其开发应用展开教学,并在实践环节对学生动手制作自已所期望的单片机、DSP和ARM的应用系统进行作品展示,并将作品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

层面二是培养学生具备能够进行嵌入式系统平台设计与开发的能力。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能,还应该掌握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能。促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后,掌握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原理及其在特定硬件平台上的移植。使学生具备特定硬件平台下的嵌入式系统裁剪、移植,板载资源的初始化与驱动及外设驱动程序的设计和嵌入式数据库系统开发技能,注重嵌入式系统图形界面和网络通信的设计与开发。在层面一的基础上进行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开发的教学,并在实践环节对学生动手制作自已所期望的具有图形界面操作、外设驱动和数据信息管理等功能的单片机、DSP和ARM应用系统进行作品展示,并将作品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

层面三是培养学生具备能够进行基于SOPC嵌入式系统IP内核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要求学生在掌握前两层面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进行基于FPGA的SOC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训练,并结合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进行有关计算机体系结构等理论研究。促使学生结合EDA设计、嵌入式系统优化、计算机体系结构理论、微电子等学科知识,将微处理器等以IP内核的方式植入FPGA中,利用FPGA的可编程逻辑资源,按照系统功能需求来添加接口功能模块,既能实现目标系统功能,又能降低系统的成本和功耗。这样就使得FPGA灵活的硬件设计与处理器的强大软件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高效地实现SOPC嵌入式系统。实践环节以学生参加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科研创新、发明制作等实践进行作品展示,并将作品作为创新学分修读的依据。

2嵌入式系统设计实践教学方案

(1) 学生实践能力设计

“嵌入式系统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嵌入式系统硬件与软件的设计,在以电路与系统集成、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为工程设计基础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电路设计和软件开发能力。因而,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可在基于现代电子技术进行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检测、控制和现代通信网工程应用的同时,以信息与通信工程技术为主线,融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技术于一体,构建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方向,使学生实践能力结构如图2所示。

(2) 实践教学方案

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加强实践与设计课程,设置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开展工程设计。低年级课程要特别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高年级逐步加强技术性,实用性课程,关注信息工业发展的需要。可结合本校学术研究、参与企事业科研及就业市场的方向,分设若干个课程组及专题设计,有利于学生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并缩小大学教育与企业要求之间的期望差距。其实践教学具体实施可参考图3进行。

第一学期培养学生认识、发现、探索实践的主动创新思维模式。如通过军事理论的学习,注重介绍通信技术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通过工程制图的学习,以电子CAD为导引学习AutoCAD、Protel等绘图软件的应用;通过认识实习,下企业进行现代通信方式及通信器械的认识学习。

第二学期培养学生工程创新中结构设计及可视化界面编写能力。如在以部级计算机等级考核展开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计算机语言编程基础能力的培养,注重VB、VC、VF、Delphi、Java等编程的导向学习。

第三学期培养学生可视化界面及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能力,进行有线与无线通信中电子测量仪器设备的使用。

第四学期培养学生基于单片机与EDA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能力。在加强电子工艺实践的同时,以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教学为基础,加强硬件描述语言与电子技术系统级的融合,基本实现计算机软件到硬件的实践创新技能。

第五学期培养学生基于DSP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能力,加强生产实践实习。在各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以计算机硬件与计算机软件设计来体现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下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方向共性的实践操作创新设计。

第六学期培养学生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能力。以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方向构建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第七学期培养学生基于SOPC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能力。在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方向以现代通信网络系统为导向,构建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在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方向以语音、图像等多媒体信号与信息为导向,构建语音与图像信号与信息工程应用的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第八学期培养学生综合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能力。通过专题进行企事业单位上岗实践,加强毕业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毕业后就能上岗打下基础。

在以上各环节中除了完成课程实践教学外,还要求学生在课外必须参与科技实践及各项竞赛活动或提供自已的创意作品以取得一定的创新学分。因此在“嵌入式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要综合考虑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等实践环节,统筹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能从课内到课外,充分发挥课外科技活动提高自身工程素质。

3嵌入式系统设计实践教学支持

以嵌入式系统设计为指引,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合理的整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工程实践进行分解,变成可供实际推广操作的学习任务,辅以必要的教育技术支持手段(开发教材、课件、培训计划、教学设计、实验设计、必要的评估手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际工程环境中掌握和内化工程的理念。

(1) 开放实验室

在以“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在高等教育中获取更多的实用知识和创新技能,开辟与课程配套的网上资源系统,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后上网查找资料,采用基于Web的开放实践教学管理系统[3]。对实验室教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和开放式实践教学管理体系,通过Web页完成学生开放实验的各个环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使学生由实验申请到实验结束完全网络化管理,有利于实验设备的充分利用,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设计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验室开放的对象为所有在校学生,主要以设计性、综合性及研究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开放为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室内部的各实验分室可根据自身特点和教学实际需要,采取定时开放与网上预约开放两种不同的模式向学生开放。

所谓定时开放是根据教学安排,在指定时间内向学生全面开放。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根据实验室仪器设备情况,结合课程内容,确定教学计划以外的自选实践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实践项目进行创新设计组合成综合型、设计型实践课题,在课外独立完成自己的课题方案设计并经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实践并撰写上传实验报告。

所谓网上预约开放是学生提前申请拟做实践项目和所需仪器设备及元器件,由实验室根据学生人数、实践内容和网上预约时间安排实践设备、器材和指导教师。学生根据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条件自行拟定科技活动课题并提供方案,在网上预约相应的实验室与指导教师,开展创新发明、科技制作、论文撰写等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都必须进行独立的思考,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综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设备和操作环节上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自行分析、设计和调试实践系统,最终得出实践结果并撰写上传实践报告或论文。

(2) 实践教学组织

联系专业提供工程设计课题,结合前面所讲的教学层面与科研、科技竞赛工作开展学生设计性实践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如将行走机器人的制作分解为语音识别、图像识别、高精密电机进给控制等实践项目。强化实践过程,选派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通过提供的对比示例来启发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实验方法与实验措施上实现多元化,使学生在不断改进、反复锻炼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学生须进行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为了使实践内容和教学内容联系得更紧密,可结合前面所讲的教学层面要求学生设计实践核心板与扩展板。核心板提供相对应微处理器的最小系统,包括了处理器、RAM、ROM、寄存器接口等;扩展板提供电源、LCD显示、串口、USB、以太网口等模块。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单片机技术、DSP技术、EDA技术、嵌入式系统、可视化程序设计等技术课程的考核成绩全部采用实践环节,实验占总成绩的40%,课程设计(要求有硬件和软件制作)占总成绩的40%,创意制作占总成绩的20%。学生在完成实验基础上,完成选定题目的课程设计,实验与课程设计题目每年不断更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的程度选择不同难度的题目,分值依据题目难易程度而定。

这样将“嵌入式系统设计”系列课程实践教学融合到地方理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通过加强开放实验与科技制作及科技竞赛等创新学分的管理,改革相关课程考核方式,综合考虑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关系,统筹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丰富的工程设计课题,加强学生对“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工程训练,促进大学教育的创新性人才培养。

参 考 文 献

[1] 沈连丰,宋铁成,叶芝慧等. 嵌入式系统及其开发应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