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简述怎样培养法治思维范文

简述怎样培养法治思维精选(九篇)

简述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第1篇:简述怎样培养法治思维范文

        首先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和网络,从宏观上驾驭知识。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除了在试卷上“纸上谈兵”外,应该将提高能力的工作放在平时,注意知识和感性材料的积累。实践证明,政治学科的高分同学都具有知识广博的共同特点。

        其次要培养理解分析知识的能力。将理解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放在平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知识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样。要从多层面、多角度理解知识、分析知识、运用知识。

        最后要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注重建构知识体系,学会用多个知识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问题,培养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学会答题的方法和应试的技巧。掌握一些审题和答题技巧,是提高我们应试能力的重要条件。要想掌握科学的审题和答题方法,就必须要了解政治试题的题型,如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有一个立意中心,审题时应先把握住这个中心,把握中心立意的简单办法是对材料进行提炼,找出“谁在什么条件下做什么?”立意中心的明确可减少答题的盲目性,提高答案的针对性。对选择题来说,审清题干立意后,可先排除错误、无关或重复性题肢,将剩下的题肢与题干条件认真对应,慎重比较后做出选择。 

        解答主观题,在审清材料的同时,还须明确(1)设问的规定性和要求,共有几问?限定在哪个范围内等;(2)带着设问仔细阅读背景材料(文字),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抓住关键词等;(3)结合材料设问,寻找所需知识的切入点,是考什么知识点;(4)把理论知识及内容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或归纳(怎样体现)、或演绎(怎样进行)。同学们除了掌握上述基本的学习方法外,还必须努力做到:

        1.努力培养学习知识的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及创新意识。不少人常常以为创造能力很抽象,离自己很远。作为学生,离创造性成果可能会有一大段距离,但作为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却是常见的。充满童趣的想象是,在学习中,最常见的提问也是。不要小看问题意识,能提问题、发现问题恰恰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才回去探究,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2.积极关注国际国内大事,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能力。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平时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同学,政治考试,特别是高考的成绩往往就比较好。这是因为有了时政热点的知识储备,思维会更开阔,而政治考试是不回避现实热点的。生活是鲜活的,是不断变化的,由于教材的稳定性以及时间上的限制,教材对此往往不能及时反映,教材内容存在滞后性的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材与现实的脱节。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政治课的过程中,关注变化的生活,及时的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补充进来。

第2篇:简述怎样培养法治思维范文

关键词:发散思维 反思 概念 知识 方法 问题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指思维活动发挥作用的灵活与广阔程度,是一种不以常规而求变,要求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或结论,而不是单一正确答案或结论的思维品质,其基本特征包括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等。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我结合自己多年的从教经验和研究心得,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营造多维发散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谈谈几点见解。

一、以反思为发散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现实生活中,大量的问题在解决过程中的第一方案常不尽如人意,但它却是引发人们发散思维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应非常珍惜学生的原始想法,并把它作为学生再发散的起点,引导学生养成审查与反思初始想法的良好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螺旋式运动过程中形成发散意识和能力。

1.“一画多说”,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

“一画多说”,就是通过一幅漫画,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有意识的想象,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观察思考、分析说明,训练学生的反思能力。例如,在讲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可以展示一幅漫画《入世了,狼来了》,启发学生利用反思的思维方法,运用学生的知识进行观察思考。学生经过自由讨论,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提出的观点归纳如下:(1)狼来了,羊更健壮。(2)中国也是狼,我们的产品遍布世界。(3)狼与羊和平共处,双赢。(4)加固羊圈,拒狼于圈外。(5)羊与狼辩证统一(哲学角度)。(6)向狼学习,与狼共舞(法律角度)。

2.“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一题多解”就是对某一问题或材料进行多层次、多方位解答,克服学生单向、机械的思维。在教学中,我常设计一些跨度大的论述题给学生,这种题往往灵活性大、要求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见解。例如,《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学中,在讲授:生活消费虽然是个人的消费行为,国家尊重个人消费的自,但生活消费绝非与社会无关,从更大角度上说,消费还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国家有责任对人民的生活消费进行科学的指导,消费者也应该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念。引导学生除了从经济常识角度去分析外,还引导学生从哲学常识角度、职业道德(艰苦奋斗与消费)及法律常识角度进行分析(公民权利与义务、适度消费不能触犯法律)。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再补充一些学生还未考虑到的角度,如:公民的消费还要尊重自然,在消费的同时应该爱护和保护环境,去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突破按习惯思路考虑问题的框框,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二、以概念为发散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一般政治教材是由一系列概念、范畴按照一定逻辑编排构成的有机体系,理解概念是把握教材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变换概念的呈现方式,尤其是通过寻找错误变式的发散性思维方式,是理解和把握概念的重要渠道。这时教师要扮演好设问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创新思维。

例如:“矛盾”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学生务必要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在教学中我以此为发散点,尝试着出示以下反例问题:1.矛盾就是事物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的关系;2.矛盾就是敌我双方你死我活的斗争;3.“统一”是矛盾的一方,“对立”是矛盾的另一方;4.矛盾就是事物双方既互相排斥又互相对立的关系;5.矛盾就是指事物的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问题出示后,学生立即展开了讨论交流并跃跃欲试踊跃发言。面对学生的这种状态,我不急于做正误评判,留给充分思考和发表见解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并赞赏他们的大胆创新精神,从而保护其幼稚的发散心智,培养学生勇于怀疑、敢于批判的独立人格。

三、以知识为发散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要想知识和能力同步协调发展,教学中既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微观的“点”,做到微观在握;更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宏观的线、面、体及其形成“过程”,做到宏观在胸,并从中汲取丰富的智力营养,让学生体会到蕴藏在知识中的“生命”价值。现行政治教材由于编写体例的限制,章、节、框的分布是静态的条块分割式结构,知识点之间也是相对独立的。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打破拦隔在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篱墙”,善于挖掘知识间的隐性联系,引导学生以核心或主干知识为发散源,串点联线,联线成面,叠面成体,使相关知识动态化、立体化,只要点击其中的一点,则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例如经济知识部分的“价格”、“价值规律”、“市场经济”和“经济效益”等知识点,哲学知识中唯物辩证法部分关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等知识点,政治知识部分关于国家制度(民主制度)的观点等知识点,都可以作为中心(发散源)将全书相关内容进行纵横向串、并联发散,由此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脉络清晰可见,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不再是一个个分割的孤立的点,而是一张动态立体化的网,由此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以方法为发散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方法是人们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和手段的总和,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力就是方法。在教学中,应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习思想方法;在应用思想方法的同时,巩固知识和技能。这样,思想方法有载体,知识技能有灵魂。贯穿政治课内容的思想方法很多,诸如具体与抽象方法,演绎与归纳方法、分析与综合方法等,其核心是矛盾分析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以矛盾分析法为源点的发散思维能力,应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浅层到深层,进行有目的、有次序的思想方法的教学。例如:在学习“家庭消费”的内容这一框题时,经过教师点拨讲解,引导学生讨论,层层深入,不断修正,充实前阶段的成果,经过前阶段的酝酿,使学生能从初期渗透,初步感受矛盾分析思想的意义;中期领悟,进一步提高矛盾分析法的真谛;后期发展和运用,达到活化“矛盾”思想,并能自觉地用它来指导思维活动这样一个过程,不仅提出课本提到的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而且提出了提高家庭消费的途径,并根据二者之间的因果联系列出了图表,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表格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概念、原理、观点等显性的基本知识而言,思想方法是隐性的深沉性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将方法性知识作为教学内容显现出来,便于学生认知和领会其思想方法;应使学生认识到,主动应用多角度、发散性思想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有助于自主地获取新知识;应加强方法的个案分析和指导,设计各种训练,教会学生灵活应用所学思想方法,给学生创造自觉应用思想方法的机会。

五、以问题为发散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也是创新教学的摇篮,通过精心的培育和打造,往往能绽放出发散思维的花朵。为做好“问题”这篇大文章,我在政治教学中的做法是:

1.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提问。在教学中要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问题,敢于异想天开,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把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老师讨论,在学生思维提问的质量上下功夫,选择最佳的切入点进行提问。

例如,在《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中讲到“加强党的建设”一节内容时,若按常规教师直接设问“加强党的建设要从几个方面入手?”教材中有现成的理论阐释,似是无疑可寻。这样平铺直叙地讲解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则从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腐败问题入手,逐步提出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1)中国共产党党内是否存在腐败现象?(2)为什么会有腐败现象?(3)腐败现象是中国共产党的必然?(4)怎样解决腐败问题?问题提出来了,学生的兴趣也起来了,也就激发了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活跃性。他们纷纷列举事例阐述看法,有的说腐败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有的说是“资产阶级思想作祟”;有的说“这与政党无关,只要有市场经济,有国家政权,就有腐败”;有的用“三个代表”理论说明共产党不应有腐败;有的说要学习香港建廉政公署反腐败等等。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充分展开思维,提出各种独到见解,教师对学生的见解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这样步步导入,环环紧扣,既解决教学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善于设计发散性问题。(1)设计的问题要起兴奋作用,触及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情绪,把学生从某种抑制状态下激奋起来,产生一种一触即发的效果。例如在讲“商品”时,我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问题来引起他们的兴趣。我们吃的粮食、穿的衣服、用的东西是怎么来的?大自然的空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医院给病人输入的氧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你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劳动产品都是商品你同意吗?这样的设问导入使学生兴趣陡增,思维闸门顿开,激发学生求知欲。(2)设计的问题要有思维的发散价值,关键是思维的难易程度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求做到根据具体内容,结合具体对象,进行具体规划,恰当搭建问题梯度(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3)设计问题应考虑到类化原则,即温故知新,要注意学生的新旧知识“嫁接”,寻找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最大限度地重视原有经验,最充分地调动知识储备,以求最大限度地解决疑难问题。

3.引导学生流畅地表达问题。(1)陈述顺当,即把话讲通顺、有条理;(2)陈述实在,即说得具体、言之有物,力戒空洞抽象;(3)陈述准确,即正确、贴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思想;(4)陈述生动,即力避干瘪和刻板,追求风趣和幽默之美。在这些阶段中,我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陈述想象的方式、评论问题的方式、辩论的方式、讲演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我在“劳动者主要权利和义务”教学中,出示这样一个思考题:某企业是街道办的集体企业,由于生产任务较大,在未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厂长强行让部分职工延长工作时间,每天加班加点,星期天也要照常上班,不让休息,到月底部分职工全月累计加班高达120小时,也不发加班工资。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回答:你认为该厂长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这些工人应该怎么办?引导他们抓住“未经批准”、“强行延长工作时间”、“星期天上班”、“不让休息”、“不发加班工资”等信息,来判断违反了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哪些权利。诱导学生多角度发散思维,逐步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达到同一目的,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同一任务,用不同的内容充实同一格式,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意思。

总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要求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过时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帮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分析和理解问题,而不墨守成规。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参考文献:

第3篇:简述怎样培养法治思维范文

【关键词】习惯方法技巧

怎样才能学好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学习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要端正学习态度。政治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有其独立、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要学好它,在思想上,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和及时复习的好习惯。那种平时不用心学,考前死记硬背搞突击,考完一股脑儿还给老师的认识和做法是极其错误的。

2、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行为先导",只有先对课本进行预习,才能对将要学习的东西在头脑中有个大概的轮廓认识,那些知识通过预习已经基本掌握,那些知识还不理解或不甚理解,这样就使课堂听课有了目的性、针对性,这样的学习才是轻松的、高效的。

3、要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政治教材中需要记住的概念、原理很多,该记住的一定要花大力气记住,但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囫囵吞枣。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课堂上,紧跟老师讲课的节奏,注意老师对概念、原理的讲解、阐释,不懂就问,要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习惯,争取当天学习的内容当天消化吸收,不过夜。另外,还要处理好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该记的内容要及时记下来,不能光听不记或者光记不听,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能否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对于学好政治课至关重要。

4、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要学好政治课,还要学会与遗忘作斗争,对学习的东西要及时复习,强化记忆。课后,应及时整理当天学习的知识,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完一课(单元)后,还要搞好课后(单元)复习。复习时,首先应把重点放在理解、掌握课本的"双基"上。有些学生,在复习中,抛开课本,整天抱着复习资料读啊看啊,这种舍本求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其次,要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类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进行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形成以主干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网络,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总之,能否抓好复习的各个环节,搞好章节复习,对学好政治课十分重要。

二、 要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特点,也是学习这门课必须要掌握的重要学习方法。

首先,要学好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对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必须多记。没有记忆就没有运用。但记忆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在理解中记忆,在练习中记忆等。只有对基本概念、原理学会弄懂,明确其适用范围,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为灵活运用知识奠定基础。其次,要善于观察、思考,关注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为实际服务,这才是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最终目的。

三、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常见的思维方法是发散性思维方法,即对同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应从多角度、多层面入手,思路尽可能地向不同方向扩散,而不局限于仅对某个方面知识的理解。这符合高考要求。高考的特点一般是一材多用,一题多问,考查学科内不同模块间相关联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和指导。

四、掌握常见题型的审题、答题方法技巧

根据近几年高考文综政治学科试题,简单介绍一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审题和答题技巧:

1、单项选择题。解答选择题,关键是要把握好备选项和题干之间的关系。首先要细读材料,找准和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弄清题干问什么(或要什么),然后用排除法(或筛选法)将表述错误、不科学或虽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主旨要求无关的备选项排除掉,最后,再运用比较法,从剩下的备选项中选出外延最广,囊括性强,且与题干联系最密切的最佳选项来。

第4篇:简述怎样培养法治思维范文

关键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高中政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53-01

创新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素质,促进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代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以为以下三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学习环境和谐宽松,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良好的心境和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如果学生感觉课堂气氛不安全,生怕说错话,担心发言被扣帽子、被讥笑、被训斥,那么学生就不敢敞开胸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妨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甚至会使学生封闭自己的心灵,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且以最佳的状态流露出来。教师要做到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感。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不怕学生观点错,就怕学生没有观点。"如有的学生认为: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有积极的一面,它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防止列强的入侵。但有的学生不同意此看法,认为是消极性为主,造成中国的与世隔绝,从而落后挨打。对待这个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就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权威,敢于"质疑",要充分肯定学生"标新立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在此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

2.想方设法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冲动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一事物,力求参加该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可能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不感兴趣,不仅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2.1教师应要善于旁征博引,用引人入胜的事例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思想政治课较为抽象、趣味性差,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往往不能取得内在的一致和契合,学生往往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更谈不上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必须想尽办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以及国内外重大问题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等融入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保持活跃的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作好心理铺垫。

2.2教师应要善于设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思考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质疑、解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把知识一筒子倒净的习惯做法,要善于针对所学的知识设立疑问,制造学习障碍,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完成创新过程。如讲"商品"时,不是直接提问"什么是商品",而是采取迂回式提问:(1)一提到商品,同学们很自然会想到商店里香脆的牛肉面,可口的饮料、笔挺的西服。那么,他们是怎么来的?他们又将到哪里去?(2)大自然中和煦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3)医院里给重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4)你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这种迂回式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至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具体,要传授的知识水到渠成,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和创新性等要素也都得到了训练。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1一人当一次"教师"。有计划的安排指导学生每四人一组集体备课,在备课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处理教材,搜集材料,强调学生要在解决"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两个问题时,除了按照教材讲述之外还要继续追问"还因为什么"、"还应该怎么样",让学生在课本外进行再思考。然后进行组内试讲,每节课给一个学生10分钟的上课机会,"老师"必须简明扼要的讲清本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等问题。最后,教师总结。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深刻。

第5篇:简述怎样培养法治思维范文

一、改革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采用扩散性问题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维力

在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大致可以分为判断性、叙述性、叙理性、扩散性四种。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提问大部分是属于判断或叙述性的提问,这类提问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是非作出判断或对某一问题作出正确的完整的叙述性回答。因此,学生只要通过背诵,记忆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作出正确的回答。这种状况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在课堂提问中,必须减少判断性与叙述性提问的份量,提高叙理性与扩散性提问的份量,特别是扩散性提问的比重。扩散性问题的主要特征是,要求回答者对某一问题能提出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或思路,或者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多层次或借助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来作出解释和说明,或者引发学生提出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见解和看法等等。它们追求的目标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使学生产生或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和独创的想法、见解和可能性。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扩散性的思维活动来加以回答,并显示出其思维成果。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当前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从知识考核到能力、素质考核的转变,必须认真发掘教材内容,根据各部分知识的不同特点,设计出不同类型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供学生从不同角度、尽次去认识、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如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提问:“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制度。”这个问题表面看起来比较简单,而且在教材里是在一个框题里概括地从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和本质特征来说明。如果学生不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就会简单地搬用教材的现成内容来回答。因此,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引导、启发学生根据教材中相关方面的知识,多侧面、多层次地运用阶级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系统认识这个问题。既要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区别于以往任何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和核心:第一次实现了让绝大多数人真正享有了民利,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属于广大人民;又要从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内容、具体制度的主要优点来阐明其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同时又要看到它是符合时展潮流的,将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而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是历史上迄今最先进、最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新型的民主制度。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有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可使他们不断消除认识上的某些偏差和困惑,加深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具体事实,让学生从感性材料的分析中,加深认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这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说明时,特别强调学生要运用所给材料来进行论述、说明,这就要求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运用已有的知识来挖掘材料所体现的观点和事实及引申教材的内涵和外延来说明问题,因此,这种题型的训练也有利于学生扩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此外,还可以出不定项选择题、分析评论题、比较题、判断说明题。

二、发掘教材内容,精心设疑,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

思想政治课本身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与现实生活切近,只要善于发掘,针对难点、疑点,精心设疑、质疑,就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设疑要能引起学生思维的扩散,层层推进,达到预定的目标。首先,设疑是要选好思维的发散点,即设疑中要有能引起学生思考、联想和改变思考方向的焦点。它是突破难点的关键之处,又是学生凭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容易发散开去的爆发点。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就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积极思考。如在复习政党的本质属性这个问题时,教师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复述“政党的本质属性是什么?”而是提出“为什么说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教材对这个问题没有进行具体阐述,回答这个问题时,要抓住“阶级性”这个散发点,积极思考,通过已有知识,从政党作为一个阶级的政治组织,它的组成、任务、作用、纲领等来说明,如果不进行思维的扩散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回答。其次,教师的设疑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遵循疑――问――思的客观规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层层解剖,步步扩大,循循诱导,很好地注意提问的坡度和难易程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不停地思考,思维逐步扩展,最终达到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得成果的理想境界。此外,还要培养学生“一问多思”和善于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不盲从,不迷信,提倡和鼓励“凡事问一个为什么”和能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提出质疑的习惯,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他们探求真理的热情。

三、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激励手段,鼓励学生扩散性思维

第6篇:简述怎样培养法治思维范文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应用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面就结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对此进行简单分析。

一、问题教学法的内涵

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问题教学法是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来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打破按课文顺序逐段讲读的限制,抓住与理解课文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面广量大,教师应予以归纳整理,有针对性地选择与课文重点、难点有关的问题提交学生讨论。

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创造性教学的方法。这里所说"以问题为中心",就是以创造的开始--问题为纽带来组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把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构建创新素质。

二、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一)适时原则

教师准确地把握好教学时机,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是要求教师当学生心愤求通、口悱难达,急需教师启示开导的时候,适时而教,便如"时雨化之",可收到良好效果。同时,教师启发思维的问题的深度的难易要适中,速度的快慢要得宜,广度的大小要恰当,量度的多少要相应,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跳一跳,摘桃子",使学生的思维提高到"最近发展区"的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启发思维时,要掌握好精到的教学艺术辩证法。

(二)因人循序

教师启发思维应注意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启发思维的重点难点、方式方法等必须因人而异。教师启发思维的这种个别追求,正是使课堂教学与因材施教紧密结合,增强其针对性的关键措施。另外,教师启发思维还应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师循其"序"而导引,可以使学生课堂思维活动富有节奏感和逻辑性。不过,有时故意打破顺序,使学生超越知识空白而跳跃前进,大胆设想猜疑,然后小心实验求证,也是发展学生直觉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必需。

(三)反馈强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各种途径和手段启发学生的思维时,也应注意"听其言,观其行",接收从学生身上发出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做出相应的控制调节。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较好的注意分配能力,才能及时地捕获准确的反馈信息。同时,对于学生所作出的反馈信息,教师还应做出及时而准确的评价,强化学生的思维操作,调动学生课堂思维的积极性。教师恰到好处的表扬或赞许,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积极强化;相反地,教师恰如其分的批评或否定,会使学生及时改正思维的错误。

三、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

以必修3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为例,首先在复习阶段提出问题"1、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3、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然后展示案例(①老师三令五申在考试时不允许作弊,但我最好的朋友却要我在考试时给他传答案,我该怎么办?②别人在公交车上都没有让坐,我要不要让坐?③到商店买东西花了三元钱,一位老伯错把10元看成了100元,多找了钱该不该还回去?)提出问题"你遭遇过哪些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你是如何看待上述道德冲突的?"讨论"面对上述材料中出现的"道德两难"现象,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呢?"总结解决道德冲突的途径。

在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过程学习中,从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方式和内容上小组对比,出示"未成年在押人员多为文盲"资料,合作探究"造成上述状况的自身原因?这从正面说明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最后总结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的意义,结合生活积极展开论文。

总之,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围绕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渐探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增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J],教育教学论坛

第7篇:简述怎样培养法治思维范文

【关键词】 高中政治 学习方法 理解性记忆

高中政治对于很多人来说难度并不大,但是想学好却又不容易。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政治就是死记硬背的科目,因此很多学生并不喜欢这一学科,也正因此,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但王伟老师告诉大家,其实高中政治并不是背出来的,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联系社会实际和理论知识才能运用自如,在考试中,高中政治题的答案也可以多角度思考。

政治的学习主要要抓住两点:⑴基础知识,即全面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和重要知识点,没有知识储备,难以形成能力;⑵研究问题的审题和答题,把是什么、为什么(重要、必要性、意义)、怎样做(启示)的问题答法总结好,再具体问题具体复习。

第一,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和网络,从宏观上驾驭知识。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除了在试卷上“纸上谈兵”外,应该将提高能力的工作放在平时,注意知识和感性材料的积累。实践证明,政治学科的高分同学都具有知识广博的共同特点。

第二,要培养理解分析知识的能力。将理解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放在平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知识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样。要从多层面、多角度理解知识、分析知识、运用知识。

第三,要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注重建构知识体系,学会用多个知识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问题,培养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第四,学会答题的方法和应试的技巧。掌握一些审题和答题技巧,是提高我们应试能力的重要条件。要想掌握科学的审题和答题方法,就必须要了解政治试题的题型,如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有一个立意中心,审题时应先把握住这个中心,把握中心立意的简单办法是对材料进行提炼,找出“谁在什么条件下做什么?”立意中心的明确可减少答题的盲目性,提高答案的针对性。对选择题来说,审清题干立意后,可先排除错误、无关或重复性题肢,将剩下的题肢与题干条件认真对应,慎重比较后做出选择。

同学们除了掌握上述基本的学习方法外,还必须努力做到:

第一,努力培养学习知识的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及创新意识。不少人常常以为创造能力很抽象,离自己很远。作为学生,离创造性成果可能会有一大段距离,但作为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却是常见的。充满童趣的想象是,在学习中,最常见的提问也是。不要小看问题意识,能提问题、发现问题恰恰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才回去探究,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二,积极关注国际国内大事,扩大视野,启迪思维能力。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平时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同学,政治考试,特别是高考的成绩往往就比较好。这是因为有了时政热点的知识储备,思维会更开阔,而政治考试是不回避现实热点的。生活是鲜活的,是不断变化的,由于教材的稳定性以及时间上的限制,教材对此往往不能及时反映,教材内容存在滞后性的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材与现实的脱节。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政治课的过程中,关注变化的生活,及时的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补充进来。

第三,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提高信息能力。信息社会需要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信息能力就是指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开阔思维,学会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要利用搜索引擎,访问相关网址,学会选择相关资源。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利用,培养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

第四,高度概括。有人总结了很好的经验:经济学——要理解其国家经济措施、政策的原因,极其原理。根据原理,解析相关问题,根据相关问题制定相关措施、政策以解决之;政治学——要明白其只是一种政治宣传理论足以,无非就是按照设问的主体进行框定,主体(比如政府)干了什么事,必定体现其宗旨,性质,理念等等;哲学——就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抽象文字,可以利用横纵向,关系图,结构图来解析其中原理间的关系。

总之,学有法则,学无定法。每个同学在学习这个问题上要不断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而不要盲目模仿别人,照搬别人的方法。万事开头难,但如果你能够长期坚持做好上述工作,就会培养一种科学的思维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你一生受益。

参考文献

1 周汉球.论高中政治记忆方法的重要性及培养.中华少年·研究青

少年教育,2012(9)

2 王大鹏.高中政治记忆方法初探学.读写算:教育导刊,2012(10)

3 李元宝.试谈对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的认识[J].学周刊,2011

第8篇:简述怎样培养法治思维范文

一、在语言表达训练中发挥游戏作用

学前阶段幼儿正处于Z言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教师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场合、资源、方式,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方面的技巧训练,让他们不仅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能够运用较为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为了实现这一效果,笔者通过模拟情境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进行表达,提高了语言表达训练的效果。例如,笔者创设了语言交流的环境,要求孩子们模仿医生和病人这样的角色,模仿病人到医院怎样向医生讲述自己的病情,医生是怎样询问患者病情、怎样提出治疗意见的。这样的交流过程,在许多幼儿的印象中有着一些基础,他们大体记得自己生病的时候医生是如何询问他们的,自己是怎样回答的。现实情境的模拟中,孩子们表达训练时没有脚本,没有固定的模式,完全靠自由发挥。不同组的幼儿分别进行训练表演,有的讲述病情是拉肚子,有的讲述病情是头疼。针对不同的病情,医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乐此不疲,玩得不亦乐乎,教师在其中进行必要的点拨。例如,表达病情的时候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要按照顺序,要按照医生的询问进行回答,不要答非所问,等等。在这样的分角色交流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学到了怎样将事情讲清楚,怎样讲得有条理等。

二、在创新能力培养中发挥游戏作用

幼儿时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教师要通过教学为学生思维创新搭建平台、拓展空间,让他们能够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展开想象的翅膀,思维方式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笔者在这一方面也积极地探索,例如,在绘画中要求孩子们按部就班跟着老师画,还是在掌握绘画技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笔者选择了后者,并采取游戏化的模式,要求孩子们四人一组围绕小方桌进行讨论,确定一个主题,根据这个主题充分发挥想象,将原本的绘画创作变成了学生集聚智慧的游戏过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所表达出来的想法具有很大的创新性。例如,有的小组表达的观点是多功能汽车,经过认真思考画出来的汽车不仅有轮子,还有螺旋桨,不仅可以在地上开,还可以在空中飞;有的小组所绘画的房子,表达的主题是会行走,房子下面加上轮子,根据季节的变换到不同的地方安家,感受不同地方美丽的景色,等等。这样的学习活动从单纯的绘画,变成了一个思维想象创新的游戏,大家在这一过程中大胆发挥想象,充分提高了幼儿的思维创新水平。将教学活动以游戏形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对他们的吸引力更为明显。

三、在行为习惯养成中发挥游戏作用

进入幼儿园学习生活,每一位幼儿都应当得到茁壮的成长,不仅要学到知识、培养能力,还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卫生习惯方面,有些幼儿进园的时候干干净净,离园的时候脏得像个小泥猴,不仅家长不高兴,教师管理也很费力。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教育、受到熏陶、受到感染,针对自己平时不讲究卫生的一些习惯进行改正。例如,笔者和孩子们进行了一个小游戏“找一找小白兔错在哪里”,通过视频短片播放了小白兔不讲究卫生的一些情况,动画片非常新颖,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看得津津有味。笔者引导他们寻找在这一段视频中小白兔有哪些地方不讲究卫生,孩子们认真看还相互讨论,找出了小白兔早上没有洗脸、饭前没有洗手、睡觉的时候没有洗脚、平时手脏了不去洗而是在身上擦,等等。这些方面的不讲究卫生现象被发掘出来之后,笔者对发现的幼儿进行了表扬,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寻找错误的积极性。当小白兔所有不讲究卫生的行为习惯被找出来之后,笔者引导幼儿找一找自己身上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以改正,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纠正了不良的卫生习惯。

四、在思想教育引导中发挥游戏作用

在幼儿教育中,孩子们的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培养孩子们正确的理念,使其受到正能量的熏陶引导。为了提高思想教育成效,教师要通过更加灵活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特别是游戏化方式。例如,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笔者在游戏活动中分组进行,例如,两人组顶球行走游戏,孩子们分成六人组,每组三对顶着球往返十米,然后传给下一对同学,最先完成的小组获胜。这一游戏首先要求顶球的两位幼儿密切合作,稍有不慎就会落地前功尽弃,培养他们相互合作的精神。同时,每一对学生完成之后要迅速地交给下一对,通过小组内全体成员的努力帮助小组获得更好的成绩,这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笔者引导孩子们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取得成功必须牢牢依靠团队的力量,对孩子们的思想教育效果更佳。

第9篇:简述怎样培养法治思维范文

关键词:创设情境勇于质疑自主探究

政治教学是双边活动,但由于孩子们大部分时间沉浸在课堂和繁重的作业之中,无暇顾及“窗外事”。所以学生对一些时政性、理论性较强的政治课,变得茫然。有的教师上课就像是唱独角戏,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思想上走出课堂,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张扬个性,不要做录音机和播放器,要有自己的观点和主见。

1创设情境

没有情境的政治课是枯燥乏味的,学生的脸上写满无奈。只有创造教学情境,学生才能展开思维空间,主动去探求知识的缘由,茫然的表情就会洋溢桃花一般绚丽的风采。

创设时政情境。政治课有其鲜明的学科特性。政治课的讲授离不开时政热点,单纯依赖课本是非常局限和滞后的,只有充分结合时政,才能注入新鲜活力,激发学生热情。比如:在讲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利”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三鹿奶粉事件”的新闻视频和三百年老字号同仁堂的背景图片和企业简历,让学生先后对照发表感悟,得出结论:诚信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经营者只有遵守法律,诚实守信,才能赢得市场,长盛不衰。

创设历史情境。政史不分家,历史是政治的最好见证。在讲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播放了1919年——2009年这90年来历史纪录的剪辑,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干了哪三件大事?为什么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通过学生归纳,四项基本原则内容和作用,就浮现出来了。抽象的东西就变得很直观,很具体。

创设案例情境。法律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保护人民,又可以惩治犯罪。在讲述“正当防卫”时,我让学生首先模拟现场,然后再模拟法庭,由学生充当原告、被告、公诉人,我扮演审判长,作总结陈词。通过这次模拟审判,学生既增强了对正当防卫的理解,而且又认识到学法、懂法、守法和依法维权的重要性。

2勇于质疑

学贵有疑。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教无疑。”教师要根据创设的情境资料和教材内容,让学生巧妙设计具有启迪性、针对性的问题,感悟教师设置情境的目的,更好的理解教材,从“有疑”向“无疑”转化。

要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大多数学生自尊心太强,怕出错,怕遭耻笑。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让学生逐步培养自信,勇于质疑。

要让学生善于质疑,诱导学生设置问题。其实,政治问题的本质问法大体包括四种,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启示。只要学生围绕这四个方面,针对情境资料,即可设置疑难,再让其他学生解答。从而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设置的问题加以完善,从而更好体现教材,为教材讲授服务。

3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解疑明理的法宝,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充分利用课内外两种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和逻辑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迁移能力。

首先,要根据教材和情境资料来确定探究方式。对于那些思辨性较强,利弊共存或学生认识存在误区的情境话题,可利用课堂分组讨论或分成正反双方进行辩论,进而认识问题的两面性。比如讲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时,我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双方积极通过网络为己方收集论据,课堂上争得十分激烈。最后由我做总结:网络既是天堂也是地狱,主要取决于你能否科学合理地加以利用。

其次,要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飞越梦想。在分析问题时,学生往往角度单一,导致认识片面,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比如在讲述“青少年沾染不良行为的原因”时,不是盲目的让学生仓促作答,而是让学生在纸上先拟出多个角度,然后从几个方面去构思。这样学生几次回答下来,就基本全面了,能够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作答。尽管语言不尽规范,但却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维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