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精选(九篇)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第1篇: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

关键词 玉米;五谷1790;推广措施;效益;云南保山;隆阳区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061-02

近年来,玉米穗粒腐病和灰斑病在隆阳区范围暴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有效应对病害,农业科技部门于2002年相继引进五谷1790、北玉20和雅玉88等玉米新品种进行试种,其中五谷1790表现稳产性好,抗逆性强,特别适宜广大中低产区种植,该品种于2003―2004年参加区试,2005年通过审定可予以推广。截至2015年,全区累计推广五谷1790面积达3.2万hm2,加权平均产量9 225 kg/hm2,比2011―2015年隆阳区玉米平均产量8 130 kg/hm2,增产1 095 kg/hm2。

1 生产现状

玉米是隆阳地区主要粮食之一,同时也是养殖业的主饲。在该区多年来玉米生产存在单产偏低,总产增加不快的问题,经过分析,认为缺乏高产、优质、抗性好,适应山区种植的杂交玉米新品种是主要原因。一方面,该区杂交玉米推广缺乏主导品种,单产低,无法满足畜牧业用粮要求。另一方面,自2002年以来,该区玉米灰斑病暴发,生产上缺乏高抗该病的主导品种,导致后续2年该病范围扩大,损失严重。鉴于高产和稳产的需要,农业技术部门加强横向联系调度,联系种业企业提供种源,同步开展玉米品种区试、引试,缩短推广时间。

2 项目推进措施

2.1 组织实施

2.1.1 成立行政领导小组。由保山市隆阳区农业部门分管领导担任组长,事业单位相关负责人为组员。确定领导组主要职责5项:一是制定项目管理方案;二是协调和指导项目组织实施;三是开展项目资金规范管理和使用;四是开展项目检查和督促;五是研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2.1.2 设立技术指导小组。保山市隆阳区农业局相关人员任组长,局二级单位的相关领导和技术骨干为成员。主要有5项职责:一是项目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制定;二是五谷1790玉米新品种的丰产栽培技术方案的研究制定;三是病虫害综合防治;四是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的实施;五是生产技术指导及咨询服务开展[1-2]。

2.2 工作措施

2.2.1 统筹协调调剂种子。五谷1790新品种在隆阳区适应广,抗病强,丰产好,适宜在该区中低产区种植。确定品种,开展五谷1790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实行“区―乡镇―村、组”逐级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良种配套良法,提高品种生产潜力;开展五谷1790玉米新品种样板展示,推进该品种示范推广,同时把好调剂种子质量关[3]。

2.2.2 开展技术服务与指导。印发方案,项目引入首席专家负责制,技术指导小组印发“杂交玉米丰产栽培技术方案”,同时提供五谷1790品种简介。开展实地指导,项目承担的子单位确定2名高素质科技人员主持并开展项目推广工作,及时解决种植户面临的技术难题。

2.2.3 开展样板示范。举办样板,培育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品种顺利推广示范。做好保障措施,采取“政策、技术、物资”三配套,措施、人员、资金三到位,确保后勤供应。落实示范任务,领导组将玉米品种示范推广任务层层分解到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示范任务落实到位。开展三类样板示范模式,一是扩大样板示范区域,签订责任书的各乡(镇)举办五谷1790玉米新品种展示样板,该区农业技术部门先后在多个乡镇直接举办新品种的中心样板,提供大春观摩会现场。二是因地制宜开展样板,隆阳区依据不同的地理和生态条件,打造适应的典型样板,做到不同生态类型区样板全覆盖。三是开展生育期阶段样板,针对五谷1790玉米不同生育期的不同特点,分阶段开展现场实训,印发当季栽培资料,推动五谷1790玉米新品种的推广。

2.3 开展科技宣传

隆阳区农业局组织技术人员赴乡镇、村开展技术培训,为做好五谷1790玉米新品种推广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印发各种彩色技术资料5万份。广泛利用报刊、杂志及电视媒体开展立体式宣传,加快五谷1790的推广进度。组织科技人员撰写品种科技信息,利用互联网宣传。同时做好信息上报工作,及时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品种推广进展,让上级领导及时了解品种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落实情况,通过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定和规定,加强资金扶持,促进该品种的科技成果转化[4]。

3 优化栽培措施

3.1 育苗保苗

隆阳区农业技术部门为确保品种的推广效果,及早开展备耕工作,适时早播,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抗旱保苗措施。有浇水条件的地区,在清明节气时间内,采取营养袋育苗方法,或者催芽播种等方式,催苗快发;灌溉条件欠佳地区,需高度重视,及时做好备耕准备工作,紧密关注天气预报,降水量一次达40 mm以上,需及时组织人员抢墒播种,以利于保墒。有条件的地方可覆膜,播期可提早11~13 d。同时,需要育预备苗,一般用营养袋,以备栽植后查苗补缺。确保大田的植株群体密度,为稳产增产打下基础[5]。

3.2 规范栽培

根据隆阳区的气候、地势和地力条件,玉米新品种五谷1790采用等行距,或者宽窄行种植。该品种分为春播和夏播,春播集约化高产栽培留苗71 250株/hm2,根据肥力情况,开展不同密度种植,中上等肥力地,栽培留苗71 250株/hm2,肥力较差地块,留苗密度为55 500株/hm2。该品种夏播一般在海拔1 700 m以上地区,上中等肥力地块栽培留苗密度为60 000株/hm2。

3.3 合理施肥管理

玉米是C4高产作物,主要特点是喜肥、喜光、喜温。生产上表现为高大植株,具有发达的根系,繁茂的叶片,较大的籽粒,养分需求多。显著特点是对肥料反应敏感。在生产实践上,合理施肥,氮磷钾及微肥配施,同时辅以田间管理,能产生显著增产效果[6]。

在隆阳区,针对玉米新品种五谷1790,可按照“施足种肥、分施苗肥、重施穗肥”原则,根据其苗期、穗期和花粒生育阶段的需肥特点,进行合理施肥,提高施肥效率。施足苗期基肥。地膜覆盖,一般混施作基肥。全施农家肥,混合施用磷钾肥和氮肥的35%~45%。没有农家肥,可按含量相当的复合肥一次施入,可撒施拌土锌肥。重攻穗肥。用55%总氮肥,配合中耕培土施入。根据隆阳区的地形情况,在低洼地需注意田间排水,遇旱要及时灌溉,及时防治病虫害。补施花粒肥。在田间管理上补施10%总氮量,用叶面喷肥的方式进行,一般玉米叶面肥为云大120、磷酸二氢钾等。在花粒期,要保证充足的肥水供应,保持青枝绿叶。最好能做到活秆成熟,延长后熟阶段,增加粒重,提高产量。

3.4 病虫草鼠害防治

近年来,为害较为严重的病虫害主要有“四病三虫”,即玉米灰斑病、穗粒腐病、玉米锈病、大斑病、小斑病以及地下害虫、玉米螟虫、蚜虫,需要进行针对性地防治,减轻病、虫、草、鼠害,确保增产稳产。

3.4.1 防治玉米病害。目前在隆阳区玉米生产上为害最严重的是穗粒腐病和玉米灰斑病。在引进品种时,隆阳区农技人员充分考虑,选择抗病高产良种五谷1790,在该品种生长发育过程中,不需要防治穗粒腐病和玉米灰斑病,只需在播种前,采用种子包衣处理,既防止土带病环境使幼苗感病,也可对防治“三虫”中的地下害虫具有一定效果。

3.4.2 防治玉米虫害。地下害虫、玉米螟虫、蚜虫等“三虫”的危害各具特点,需要分类施策。地老虎是地下害虫在玉米生产上的主要虫类,啃食低位幼茎,致使缺苗断垄。防治地老虎,要掌握合适的防治时期,采用不同方式防治。第1个时期在玉米播种以后、出苗之前,防治方法是制作毒饵防治。在隆阳区使用敌百虫对水,可用卷心菜、白菜或炒过的麦稃作原料,制成毒饵,投放于玉米生长的田间,分2次投放。第2个防治地老虎的时期是在玉米出苗后,在晴天傍晚喷施敌杀死于玉米苗上。

玉米螟虫分2期防治,第1期防治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3%辛硫磷对水45 kg/hm2,拌3倍土,放入玉米大喇叭口。第2期防治时间在玉米抽穗以后,使用50%辛硫磷或40%水胺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

蚜虫危害有2个方面,一是间接危害,主要方式是携带病毒,是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二是直接为害,蚜虫主要为害玉米幼嫩叶片。防治蚜虫按照“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分不同阶段分段防治。第1阶段在玉米破土出苗后,使用菊酯类农药对水喷雾;第2阶段在玉米心叶期,蚜虫株率达45%~55%时,用9%~11%吡虫啉1 900~2 100倍液喷雾防治。

防治鼠害使用敌鼠钠盐等药剂,掺入田鼠食物,制成毒饵,放置在田边地头,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灭鼠2次,可有效防治鼠害。

4 项目实施效益

4.1 经济效益

玉米新品种五谷1790推广项目,根据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分析。项目在2011―2015年共完成示范推广收获面积3.2万hm2,加权平均产量9 225 kg/hm2,比同类玉米杂交种2011―2015年隆阳区平均产量8 130 kg/hm2,增产1 095 kg/hm2,实现总产295 200 t,玉米籽按保山市粮食部门的收购价格2.6元/kg计算,总产值76 752万元。新增总产35 040 t,新增总值9 110.4万元,新增收益7 743.7万元。在同等地力和环境条件下,增加产值2 847元/hm2,新增纯收益2 419.8元/hm2,农户新增纯收益率为1.0∶5.6,科技投资收益率为1.0∶8.5。

4.2 社会效益

玉米新品种五谷1790推广项目以品种为牵引,配套良法即适宜栽培技术措施为主线,在保山市隆阳区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实施,提高了品种单产,激发了品种潜力,增加了单位面积的总产量,同时对于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加工意义重大。一方面缓解玉米的供需矛盾,保障隆阳区粮食安全,加快该区农民脱贫致富。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实施和科技宣传推广,提高了该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科学种田水平,扩大良种覆盖面,为养殖业及农产品加工发展提供原料。

4.3 生态效益

通过玉米新品种五谷1790推广项目的实施,推广了抗病的优良品种,减少了农药的用量,降低了玉米中的农药残留,从根本上减少了环境污染,种植的抗病品种,能够活秆成熟,在收获籽粒的同时,还可获得具有较高饲用价值的茎叶,实现玉米的综合利用,拓宽了饲料来源,提高了玉米的附加值,节约粮食,对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也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5 参考文献

[1] 董S,邵思全.五谷1790玉米推广措施及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15(7):21-24.

[2] 邵思全,李琰聪,谢志坚,等.保玉系列玉米新品种的推广措施及效益分析[J].农业科学通讯,2014(10):24-29.

[3] 李崇光,刘一强.玉米单交种五谷1790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2013(4):34-35.

[4] 曾林,陆顺生,杨志明.限制因子学说和灰色关联分析在玉米栽培中的应用[J].园艺与种苗,2012(2):7-8.

第2篇: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

关键词:玉米;管理;密植;配方施肥;病虫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黄龙县位于陕西中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黄龙县辖2镇11乡、5个居民委员会、110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人,区域面积2752km2,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无双期186d,年降水量580~630mm之间,适宜玉米生长。当前黄龙县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抗病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现就黄龙县玉米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情况介绍如下:

1 科学指导

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为基础,集中力量、集约项目、集成技术、主攻单产、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同时以配方施肥、机械化精量播种、化学除草四大技术为依托,结合当地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情况。

2 科学选种及种子处理

玉米选种要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特点和积温条件及生产要求,选择耐密中熟、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及增产潜力大的品种。如:陕单609、郑单17、榆单9号、郑单958、万瑞168,重施底肥、增施有机肥、科学管理、合理密植、中耕除草及时防治病虫害,播前每667m2用1.5kg或50%的辛硫磷乳油0.1kg,拌土均匀、撒在地表。种子要选择那些有包衣的种子,未包衣的种子要提前精选,把那些颗粒不饱满的、发霉的种子去掉。晾晒2d左右,播种前在用40%甲基异茂柳磷500mL,加水20L,拌种,杀灭种子携带的病原病菌,预防地下害虫。

3 技术规范

3.1 精细整地

在清除前茬作物根茬和地膜的基础上,根据墒情,结合深施底肥机械深耕翻,耕翻深度20~25cm,随即耙耱收墒,清除末腐烂的前作根茬与残膜,达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碎、上虚下实。一般选用幅宽为80cm、厚度为0.007mm的微膜或线型膜,适合用小行距为40~50cm宽的垄面。根据垄宽和垄沟宽划线抢墒起垄,一般垄高8~10cm,采用宽窄行播种方式,小行40cm,大行80cm。一般采用膜侧播种,采用机具进行覆膜,每隔3~5m压一土带,以防风鼓膜,可先覆膜后播种。

3.2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玉米单产提升肥料是基础。特别是随着目标产量的提高,每667m2施有机肥5000kg、尿素10kg、45%佑地盛丰80kg(N:P:K)=23:12:10。所有示范片、核心示范田都必须全面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以科学大量的肥料投入来保证优良品种增产潜力的发挥,以高投入保证高密度下的个体良好发育,实现高收入。

3.3 推广病、虫、草害“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技术,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防治目的

主要防治玉米蚜、玉米螟、大小斑病、青枯病、死黑穗病、粗缩病等病害。综合防治病虫害面积要达到100%。做好示范片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科学制定防控预案,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用50%乙草胺100~150g、或90%乙草胺(禾耐斯)80~100g、兑水30~40kg,均匀喷洒土壤表面对杂草进行土壤封闭,预防杂草生长。

4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春玉米播种要根据地温和商情,当土壤5~10cm温度稳定10℃以上时,即可播种子,商情不足时,可趁墒提前覆膜,播种时间以4月下旬为宜。争取在4月底播种完成。采用宽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播种密度根据品种、株型、环境因素综合考虑,选用品种为郑单958,中肥密度为5000株/667m2,高水肥密度为5500株/667m2,陕单609中肥密度为4500株/667m2,高肥可达5000株/667m2。播种深度。可根据墒情,土质结构而定,一般在3~5cm深为宜,土壤质地疏松可适当浅些,易干燥的砂土壤,可适当深些。

5 田间管理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定苗要早,幼苗3~4叶时间苗,5~6叶按留苗密度定苗,除去弱苗、病苗、小苗。每孔留一株健壮苗,缺苗的垄要留双苗。生长期内用呋喃丹颗粒少许放入喇叭口内防治虫害,同时可联防粘虫,在出苗后3~5叶或在玉米8~9叶时,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每667m2用乙草胺100g兑水100kg。准确控制用量,避开高温天气,、合理使用。

6 施肥技术

根据玉米单产提升肥料基础,实施测土配方,每667m2施有机肥5000kg,尿素10kg,45%佑地盛丰50~60kg,混合均匀后在耕地时撒施地表,深翻土壤。分次施入的原则,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花粒肥。按照尿素肥,同时分4次进行施肥,用作底肥施用30%,拔节追肥20%,孕穗施肥40%,灌浆追肥为10%,原则上是要施走底肥。

7 病虫害防治

玉米期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危害性重,若防治不及时,后果严重,容易造成减产,苗期常见的病虫害有玉米螟、蚜虫、蓟马、粘虫、红蜘蛛、二点委夜蛾等。

7.1 苗期常见的虫害防治

防治二点委夜蛾可用撒毒饵、灌药、喷药来防治。防治玉米螟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有条件的情况,在田间释放赤眼蜂防治,苗期的粘虫用2.5%敌杀死或40%乐果1000倍,同时兼防蚜虫。红蜘蛛用爱诺螨清2000~3000倍液洒。

7.2 玉米褐斑病

每667m2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些磷酸二氢钾、尿素等叶面肥。

7.3 玉米青枯病

在喇叭口期用58%瑞毒锰锌粉剂600倍液喷雾预防,发现零星病株可用甲霜灵400倍液或金雷多米尔1000倍、康正雷1000倍或盖克1000倍或多菌灵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500mL,并注意雨季排除积水。

7.4 玉米锈病

用使百克1000倍、使百功1000倍、禾果利1500倍、三唑酮800倍喷雾。

7.5 玉米瘤黑粉病

及时割除病瘤集中深埋处理,并加强田间管理,如注意防治玉米螟等害虫,减少虫伤口;使百克或使百功1500倍,禾果利1000倍,纳斯津1000倍或三唑酮800倍喷雾。同时,避免偏施氮肥;合理用水,防止旱涝不均,抽雄前适度灌水,勿使受旱。

7.6 玉米小斑病

发病残体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从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每7d喷1次,连续喷2~3次。

8 适迟收获

第3篇: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

关键词:新疆地区;玉米种植;稳产增产

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017

新疆地区地理环境特殊,属于高纬度地区,无霜期的长短相差很大,适合玉米的种植。在玉米种植中,考虑到新疆地区特殊的地理形势,要想实现玉米种植的稳产和高产,就要在玉米种子选择、玉米耕种管理以及玉米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入手,使玉米种植更加科学有效,更能满足玉米种植的实际需要,为玉米种植的稳产增产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解决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新疆地区玉米种植向稳产增产方向发展,保证新疆地区的玉米种植取得积极效果。

1 新疆地区玉米种植要想实现稳产增产,应做好玉米品种的选择

新疆地区地理条件优越,适合玉米的种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想提高玉米的种植产量,实现稳产增产,玉米种子的选择是关键。结合新疆地区的玉米种植特点,在种子选择中具体应把握以下原则:

1.1 选择适合新疆地区地理条件的玉米品种

新疆地区雨水充沛,日照时间长,无霜期短,在玉米种植中适合高纬度玉米品种,在玉米种子的选择中,就要将此条件作为一种重要的衡量条件,只有满足这一需要才可以种植。

1.2 选择高产品种的玉米品种

为了达到稳产增产的目标,在玉米品种选择中,就要选择具有高产能力玉米品种,使玉米种子能够满足种植需要,达到提高玉米种植产量的目标。所以,选择高产玉米品种是关键。

1.3 选择抗病害能力强的玉米品种

在玉米品种选择过程中,为了抵御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需要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玉米品种,保证玉米品种的特性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玉米种植产量。

2 新疆地区玉米种植要想实现稳产增产,应做好玉米耕种管理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做好玉米的耕种管理是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和实现增产的关键。结合新疆地区的玉米种植实际,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合理选择种植间距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的间距和种植密度对产量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间距过密会造成通风性差,导致玉米病害的发生。因此,合理选择种植间距,对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2.2 合理选择播种深度

在玉米播种中,玉米的种植深度与成活率和玉米产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提高玉米的成活率,避免粉籽现象的出现,应在种植深度选择上综合考虑日照和降雨等因素。

2.3 做好田间管理

在玉米田间管理中,应及时采取除草和封闭农药播撒,并在规定时间内封陇,合理控制玉米生长,保证玉米生长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玉米种植产量。

3 新疆地区玉米种植要想实现稳产增产,应做好玉米病虫害防治

玉米与其他农作物一样,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进而给整体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利于玉米种植的进行。结合新疆地区玉米种植特点,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了解玉米种植地区比较常见的病虫害,并根据玉米种植的实际需要,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对玉米种植的影响。具体应从合理选择农药、做好病虫害的了解,制定特色化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等方面入手,保证新疆地区的玉米种植能够达到预期产量目标,进而形成稳产增产。所以,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对新疆地区玉米种植稳产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新疆地区种植玉米,需要对新疆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气候特点有足够的了解,除此之外,还要根据新疆地区的玉米种植实际,做好玉米种子的选择,做好玉米耕种管理以及做好玉米的病虫害防治,使玉米种植能够在整体产量上实现稳产增产的目标,为新疆地区玉米种植提供更多的经验支持,满足新疆地区玉米种植的实际需要。所以,加强对玉米种植过程的了解,找准玉米种植特点并优化玉米种植过程,对解决玉米种植需要和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孟令辉,庄振涛,孙广权.几个玉米品种对比试验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4).

[2] 李文远,郭华,蒋文新.高寒山区玉米新品种比较实验研究初报[J].种子,2015(8).

第4篇: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产 创建 玉米 丰产

隰县地处吕梁山南麓,属晋西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在北纬36°27′-36°55′,东经110°45′-111°16′ 之间,北靠交口、石楼,南连蒲县、大宁,东邻汾西,西接永和,总面积1415.3平方公里。全县共辖8个乡镇,97个行政村,总户数33411户,总人口109964人,其中农业户2.9万户,农业人口84197人,劳动力33064人。全县耕地总面积43万亩,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之一。

玉米是隰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在22万亩以上,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66%,平均产量在200公斤以下。为进一步提升全县玉米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玉米高产技术普及化,同步提升品质和效益,从2011年起全面开展了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全县玉米连续3年稳步增产。2012年全县玉米平均亩产231.4公斤,比上年提高16.7公斤,实现玉米高产创建的产量目标任务。特别是阳头升乡刁家峪川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624.6公斤;千亩核心示范方平均亩产671.3公斤。同时,通过示范片培育种粮大户,开展专业化服务,探索集约化生产新模式,提高了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通过无公害高产栽培、合理施肥等技术的推广,降低农业生产的面源污染,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1.健全机构,强化组织领导。

高产创建工作一开始,县里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农委主任委为副组长,财政、农机、科技等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领导组主要负责高产创建的组织协调、方案制定、技术管理、项目推进等工作。技术小组由县农委的土肥站、技术站、植保站、种子站、执法大队的业务骨干组成,并聘请市农委有关专家为首席执行专家。负责制定技术实施方案、编写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培训、田间指导等工作,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实行责任到人、责任到田,上下积极配合,经常沟通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开展工作,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2.统筹规划,强化示范引领。

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把万亩示范片选择在农田基础设施较好、生态环境优越、基层农技力量较强、专业化服务已有基础的阳头升乡的刁家峪川,涉及2个行政村,397个农户,面积为10080亩。示范片周围没有企业,无污染源,有利于发展优质玉米生产。按照统一格式设立高产创建示范片标牌,注明实施单位、工作责任人、产量目标、品种名称、技术要点等内容,方便农民学习,接受社会监督。

3.科学种植,强化高产技术。

在高产创建活动中,推广普及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坚持高产创建与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结合起来,整合各项技术,落实各项技术要领,使示范片形成了“品种良种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的格局。一是统一供种。主推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包衣品种先玉335,良种覆盖率达100%。二是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种植方式采用等行种植,行宽50cm,株距一般35cm,密度3500-3800株/亩,播种深度一般为4-5cm,播后踏实盖土。全田使用除草剂。三是测土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施肥。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入户率100%,根据目标产量、田块肥力水平和品种需肥特性,氮磷钾平衡施用,适当增施锌肥,重视攻穗肥,亩追尿素20公斤左右。四是加强苗期田间管理。玉米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无论是补播种或是移苗都必须在3叶前完成。补苗后施水肥1-2次。定苗后根据幼苗的长势情况决定是否蹲苗。并结合中耕松土、除草。五是防虫、防鼠。苗期主要害虫有地老虎、黏虫等,防治地老虎可用50%杀螟巴丹可湿性粉剂拌炒香的米糠或麦麸(1:50)撒于玉米地中诱杀幼虫;黏虫可用甲敌粉2.5kg加细土15kg制成毒土,撒施玉米心叶内。穗期主要害虫是玉米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前),用毒土或颗粒剂撒入心叶内。大、小斑病的防治可用50%杀螟巴丹可溶性粉剂5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2-3次。玉米后期主要是蚜虫危害,应及时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防鼠可用磷化锌、敌鼠钠盐等。六是适时收获。在全田90%以上的植株茎叶变黄,果穗包叶枯白,籽粒变硬(指甲不能掐入)即可成熟收获。同时,积极推进“一推四普及”技术措施和“五统一”专业化服务。“一推四普及”,即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示范区全面推广应用先玉335;普及合理密植栽培技术达100%,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达100%,普及病虫害防治达100%,普及机械化种植达70%。“五统一”是统一品种、统一整地、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害防治,提高标准化、规范管理化水平。

4.开展培训,强化服务指导。

一是按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辐射带动的模式层层创建,采取科技入户、技术培训、社会化服务、关键时期关键技术定点到户指导的形式,提高技术到位率。二是结合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等培训项目,举办培训班、召开会议、科技下乡等重点培训项目实施区的村组干部、科技示范户及种粮大户,人数达1600人次。三是发放技术资料1万多份,做到示范户人人明白懂技术,做到心中有数。四是专业技术骨干深入村、户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在播种、苗期、大喇叭口期、追肥等关键生育时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在病虫害防治时期将"病虫情报"印发到户,技术明白纸发放到户。五是整合项目资源,强化投入力度。努力争取各项惠农项目,进行优势整合,尽力向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区倾斜,将玉米丰产方、测土配方施肥、星星农民培训、沼气建设等项目有机结合,整合资金60余万元,真正做到惠农政策项目资金、技术服务向高产创建示范区农业生产倾斜。

第5篇: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

关键词:玉米;无公害;生产技术

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2号部长令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1产地环境要求

产地的选择要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现状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选择的基本原则是: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具体来说就是,产地最好集中连片,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产地区域范围明确,产品相对稳定;产地区域范围内、灌溉水上游、产地上风向,均没有对于产地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另外,应尽量避开公路主干线。在区域环境协同作用层次上,定期开展区域农业环境的监测、调查和评价,制定农业环境的中长期保护计划,保障和逐步提高区域农业环境的整体水平。在生产基地管理层次上,应制定适应当地生产特点的生产技术规程,生产操作标准化;制定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可追溯;制定污染防治与消除的紧急措施,建立农产品基地环境安全预警系统。

2肥料、农药使用要求

农业生产中肥料、农药等投入品是为满足农作物对植物营养的需求和防治植物病、虫、草害的必需品,是确保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农业措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肥料、农药的使用时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不合理使用肥料、农药,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使种植业产品中药物残留量超标。因此,要建立严格的投入品管理制度,对投入品的选择、购买、出入库、使用、贮藏等方面制定管理措施。

2.1肥料管理

肥料是指以提供植物养分为主要功效的各种物料,按经济性状可分为化肥、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三类。无公害玉米的肥料施用应按照科学施肥、配方施肥的要求,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使用。以符合促进增产,保护土壤环境,培肥地力,实现可持续生产的要求。所使用的商品肥料,除根据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免予登记的品种外,均须通过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并允许在玉米上施用的肥料产品。

2.2农药管理

农药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病害流行、虫害暴发时更是有效的防治措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并非不使用农药,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加以使用。禁止使用无“三证”农药和高毒、高残留农药或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农药。在选择农药时,一是选用效果好,对人、畜、自然天地都没有毒性或毒性极微的生物农药、生化制剂、病毒制剂和农用抗生素等;二是选用植物性杀虫剂;三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及植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生物农药等。农药施药后不能马上采收或收割,应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的规定,以免造成人、畜中毒和加大农药残留量。

3栽培技术

3.1品种选择

种子质量应达到国家一级种子质量标准,选择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通过品种审定且适宜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

3.2土壤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丰富、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保肥保水力强、pH6~7的砂壤土,集中连片种植。

3.3适宜播种期

玉米是喜温作物,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适宜播种。苗期、拔节期,生长下限温度为10℃,最适温度为18~20℃。孕穗、抽雄期,下限温度为17℃,上限温度为35℃,最适温度为24~26℃;灌浆期最适温度为24℃左右。0℃为致死温度。气候适宜,光照充足,无霜期≥120天,积温≥2400℃,使玉米能够充分成熟,自然灾害及病虫害较少发生。

3.4整地播种

种植前将地犁松、翻晒、耙碎,撒施基肥后耙平,使基肥充分与泥土混匀,再起畦种植。基肥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kg/667m2、过磷酸钙50kg/667m2、复合肥20kg/667m2。

3.5水分管理

苗期应注意防涝渍,中后期防干旱,播种时如遇干旱,要及时浇水后才播种。出苗期控制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苗期保持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60%~65%,促进根系生长,此期水分过多要排水降渍;拔节期以后进入玉米需水高峰期,应保持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水分不足时要引水灌溉。

3.6病虫害综合防治

病虫害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综合措施,充分发挥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措施,尽量少用化学农药。

3.7防止倒伏

结合中耕利用人工或机械培土,防止倒伏。或喷施人工生长调节剂壮秆防倒。

4收获

玉米乳熟末、蜡熟初,按播种期先后顺序分期分批收获,并做到当天采集、当天加工。玉米最佳采收期花穗颜色深褐色,籽粒饱满,食味甜。若过早收获,风味差,产量低;过迟收获,淀粉含量高,果皮硬,渣多,因而适时采收十分重要。

5其他

无公害玉米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作者:邬茵兰 张 玮 邹燕萍 李素玲 单位:龙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参考文献

第6篇: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

1高产创建工作目标

建水县面甸镇玉米高产创建工作的产量目标为:百亩核心区主攻11.25 t/hm2;千亩展示区创建10.50 t/hm2;万亩示范区实现9.75 t/hm2。其技术目标为:推广优质高产品种2~3个;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统防100%;科技培训覆盖达95%,入户率达95%。

2具体措施

在玉米高产创建核心区和展示区,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整地播种、统一种植规格、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的“六统一”要求,重点抓好以下技术措施的落实。

2.1选用良种

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潜力大的优良品种[3-4]。如大天6号、佛单5号、云瑞8号、云瑞88等,全部使用包衣种子,可有效防治病虫鼠害。

2.2科学配方施肥

按照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开展肥料品种、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技术服务,提高施肥效果和利用效率。充分运用建水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数据资料,百亩核心区和千亩展示区采用的施肥建议是,基肥施农家肥15 t/hm2,配方肥施普钙750 kg/hm2、尿素600 kg/hm2、复合肥600 kg/hm2、硫酸锌30 kg/hm2[5],做到底肥一道清。

2.3实施化学除草

除草剂选用山水乙莠,该除草剂为芽前除草剂,对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逾90%。核心区、展示区统一在播种后用山水乙莠3 kg/hm2对水675 kg,均匀喷雾于墒面上,以提高除草效果。

2.4合理密植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品种特性、栽培水平等确定玉米种植密度。实行规格化种植,中等肥力水平的田块一般栽植5.7万~6.0万株/hm2,肥力水平较高的田块植6.00万~6.75万株/hm2。玉米采用宽窄行种植,1.2 m开墒,沟宽20 cm,大行80 cm,小行40 cm,株距22~25 cm,双粒播种,单株留苗。

2.5抓住时机、抢墒播种

2011年面甸镇冬春降雨少,农户在雨水来临前提前做好备耕工作,地块进行两犁两耙,第1次降雨过程多以阵雨降下,所以播种期为4月底。

2.6适时间苗、定苗

百亩核心区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在播种后7~10 d,及时引苗出膜,防止膜内高温发生烧苗。当幼苗长出4~5片可见叶时,及时间出弱小苗,尽量保留长势中等一致的壮苗,做到单株留苗。通过间苗定苗,使群体最大化,单株个体健壮、果穗大、籽粒多、千粒重高。

2.7综合防治病虫害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科学制定防控预案,做到准确预报、专业防治、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统防统治,群防群控,从根本上控制项目区各种病虫的危害,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确保群众增产增收。在核心区、展示区统一用98%巴丹可湿性粉剂1.5 kg/hm2,加3%啶虫脒乳油750 mL/hm2喷雾防治蚜虫、玉米螟。

2.8及时收获

当苞叶变黄、籽粒变硬时,选晴天及时抢收,收后及时晾晒。

3成效

3.1实现高产创建目标

在庄户村委会庄户三组建立百亩核心区,在庄户村委会建立千亩展示区。按照《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进行了理论测产和实产验收。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如下:百亩核心区实施范围包括1个村委会、1个小组、涉及78户农户,完成面积8.13 hm2,实测产量11 326.5 kg/hm2。千亩展示区实施范围包括1个村委会,14个小组,涉及546户农户,完成面积74.60 hm2,实测产量达10 537.5 kg/hm2;万亩示范区实施范围包括10个村委会,102个小组,涉及9 727户农户,完成面积834.80 hm2,实测产量9 901.5 kg/hm2。面甸镇2011年玉米万亩示范区实施面积834.80 hm2,辐射带动全镇1 252 hm2,产量为9 901.5 kg/hm2,较计划任务9 750 kg/hm2,增产1.55%;千亩展示区平均产量10 537.5 kg/hm2;百亩核心区平均产量11 326.5 kg/hm2,均达到了高产创建的目标产量(表1)。万亩示范区比2010年平均增产114.0 kg/hm2。

3.2实现技术推广目标

共推广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3个:云瑞8号、大天6号、云瑞88;充分利用和整合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开展统一测土配方施肥,印发《玉米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 9 500份;做好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统防统治,防治率达100%,有效地控制了项目区各种病虫的危害;开展现场培训、以会代训等科技培训45场次,13 521人,覆盖率达96.5%;开展现场观摩和技术交流各一场215人次。

3.3实现社会效益

该项目主要是在面甸镇水田改旱地和海拔1 400 m以上的山区和半山区实施,这些地区农民增收致富难,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在玉米生产中资金、物资投入不足,耕作粗放,科技含量低,导致玉米产量低而不稳[1-2]。通过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实施,让广大农户亲眼目睹了在科技含量提高的条件下,面对严重的干旱,玉米产量也可以大幅度提高,从而为今后面甸镇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3.4农户获得实惠

项目财政资金投入,用于补助示范区农户的种子、农化物资;技术培训及观摩;测产验收及总结;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使农户减少了投资,同时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现场培训和实际操作,农户取得和积累了玉米高产栽培管理的成功经验,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同时也锻炼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

4参考文献

[1] 王忠孝,牛玉贞,王庆成,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8.

[2] 王正国,王顺寿,周玉刚.柴达木盆地都兰县油菜高产创建工作措施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138-139.

[3] 李长权.集成技术在玉米高产创建活中的应用效果[J].云南农业,2011(8):8.

第7篇: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

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是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龙头,是吉林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植物保护、农药管理与质量监测的权威机构。负责吉林省种植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管理;农作物重大病虫草鼠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农药、药械应用技术的指导和推广;农药监督管理和农药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推广、植保、种子、土肥种植业职业技能鉴定;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吉林省有机农产品协会及农产品品牌整合工作。

靳站长从7个方面对2010年的农业推广工作进行了介绍。他说,过去的一年,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省农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带动全省农技推广系统科学推广应用三大作物增产、保产实用技术,全面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控防治和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活动,积极推进农技推广体系、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发展,为全省粮食丰收和农村经济的新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 重大技术推广取得新成果

1.农区统一灭鼠 全省实施农田灭鼠面积405.3万亩,农舍灭鼠40万户。农田灭鼠平均防效为85.56%,最高为92%;农舍灭鼠平均防效达到86.13%。全省共消灭害鼠约3100万只,共挽回粮食损失约1.34亿公斤,增收1.74亿元。

2.玉米螟生物防治 全省完成505万亩(其中放蜂417.5万亩、白僵菌控制面积87.5万亩),超计划37.5万亩。该项技术落实13个县市、100个乡镇、3082个村、51.66万户,超额完成了各项技术、经济计划任务指标。田间平均防治效果达70.45%,超计划指标5.45%;亩挽回玉米损失45.1公斤,共挽回玉米2.27亿公斤,总增产值3.22亿元,扣除防治成本808万元,纯增收3.14亿元。

3.玉米地膜覆盖栽培该项技术在西部半干旱地区和东南部湿润冷凉地区的12个县市实施,面积为57.963万亩。在春季持续低温多雨条件下,地膜玉米田表现出明显优势。平均亩产756.56公斤,比对照增产40.62%,实现玉米总产量8.77亿斤,新增总产2.53亿斤,新增总产值1.90亿元,纯增收益1.21亿元。

4.超级稻示范推广 在全省20个县(市)示范推广超级稻品种和配套技术620万亩,占全省水田实有面积的53.5%,超计划指标20万亩。平均亩产达到582.63公斤,平均亩增产72.63公斤,增产幅度为14.24%,超额完成了计划产量指标。

5.玉米旱作节水农业综合栽培 在全省8个县(市)推广100.56万亩,亩节省支出23元,增产10%,增产粮食1.01亿斤,增收9050.4万元,节约成本2312.88万元,节本增效1.13亿元。

6.玉米垄侧保墒栽培 在全省8个县(市)推广109.53万亩,增产1.09亿斤,增收9857.7万元,节省灭茬费用1642.95万元,节本增效1.15亿元。

7.高蛋白大豆标准化栽培技术在敦化、桦甸等8县(市)推广201.3万亩,平均亩增产10%,亩增产16公斤,增产大豆3220.8万公斤,增收1.28亿元。

8.高油大豆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在榆树、德惠等11县(市)推广200.5万亩,平均亩增产10%,亩增产16公斤,增产3208万公斤,增收1.28亿元。

二、病虫鼠害防治工作取得新成绩

2010年全省主要农作物病、虫、鼠害总体为中等偏重发生,其中玉米螟发生比2009年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病、虫、鼠害发生面积为1.28亿亩次(其中病害发生面积为4109万亩次,虫害发生面积为5574万亩次,鼠害发生面积为3150万亩),防治面积1.168亿亩次,占发生面积的91%,挽回粮食产量约32亿公斤。

三、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进展迅速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全站本着“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使全省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项目开局良好,进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在各级工商、民政部门注册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达327个,专业化服务组织1058个。以农资经营商为依托开展专业化防治是生产中最为普遍的形式,我省有农药经销商4640家,遍布全省各乡镇村屯,为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提供了广泛的网络基础,

四、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取得新成效

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有力推动了全省农药执法检查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全省农药经营秩序,有力打击了销售假劣农药和标签严重不合格农药的违法行为。据统计,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11256人次,检查农药生产企业30家次,整顿农药市场2239个/次,检查农药经营单位14087个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37起,查获不合格农药14.19吨,涉案金额130.681万元,挽回经济损失722.03万元。同时,认真做好农药监督抽查工作。按照农业部的部署,今年我省承担250个玉米、水稻、小麦、蔬菜用药的质量和标签监督抽查工作,省农技推广总站派员先后赴37个县(市、区)、23个乡(镇)共抽查农药样品287个。

五、农药残留监测、质量检测任务全面完成

一是按照农业部要求,对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20多种蔬菜水果产品中54种农药残留量进行了批次抽样监测,共检测样品550个。二是认真开展农药质量检验工作,按时完成了农业部和省农委下达的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和有关单位委托的检验任务,共检测样品250个。三是完成了“农业部农药安全性监测与评价”项目任务。四是完成了农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和5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应急标准制修订工作。

六、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场)建设稳步推进

借助“示范县建设项目”,全省31个县依托现有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试验示范基地、良种繁育场、种养大户、涉农企业、农业专业合作基地等建设了310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面积达到155.8万亩,栽植食用菌5550万袋,养殖牛羊1000头(只),柞蚕2.5万把。

七、冬春科技培训活动扎实有效

按照省政府“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的要求,省农技推广总站负责舒兰市、双阳区的联系包保工作,并在基层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中承担了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对各示范县农技推广专家组成员、农业主管部门、农技推广单位负责人的培训任务。为此,全站高度重视,精心谋划,扎实有效推进。省站共完成省级现代农业培训基地培训260人,组织舒兰、双阳两地各百名技术指导员赴培训基地接受知识更新培训;在包保地组织集中办班培训8场次,培训农业技术人员800名。开展乡、村两级培训600场次,培训科技示范户8000人次,农民10万人次,发放有关培训资料、传单、小册子11万份。

第8篇: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

【关键词】玉米;“四化一高”技术;关键技术

黄龙玉米栽培“四化一高”技术,即“良种化种植、机械化耕作、配方化施肥、化学化除草、高密度种植”,集成配套技术是在总结我县玉米传统栽培经验和连年进行玉米新品种试验、不同栽培模式试验、玉米新品种展示、3414肥效试验化学除草剂应用试验、农业机械耕作一体化试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县农业经济、耕地条件及玉米种植水平实际,研制此技术。

1 黄龙县玉米生产概况

黄龙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位于陕西省中北部,延安市东南缘,平均海拔1100m,年均降雨量602ml,无霜期186d,是玉米生产优生区。全县农业人口3.2万人,耕地面积16000hm2。每年玉米种植面积在9333hm2左右,玉米总产8万吨以上,人均玉米种植2987m2,人均生产玉米2500kg。每年除在本县种植玉米外,还有50多户农民在周边县承包1000hm2土地种植玉米,带动了周边县玉米产业的发展,黄龙玉米生产技术先进,“高投入、高密度、高产量、高效益”在省内都很有名气。

2 关键技术

2.1 良种化种植

大力推广和选用紧凑型、耐密、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倒伏、籽粒脱水快的优良杂交玉米良种。近几年推广的品种主要有郑单958、登海1号、榆单9号、武科2号等生育期在110~130d左右的中晚熟品种。2009年至2012年连续4年在百亩核心攻关田测产,667产都在900kg以上,最高667m2产达到1266.6kg。

优良玉米杂交种的应用,在我县玉米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黄龙农民种玉米非常重视选用优良品种,只要有新品种,黄龙人都会大胆实验试种,近十年来,先后引进试种和推广100多个玉米优良品种,特别是通过专利品牌良种的示范推广,使农民在良种生产中尝到了甜头。每次品种的更新换代都使黄龙玉米产量大幅度的提高,据估计品种在玉米增产中的作用约占20%~30%。

2.2 机械化耕作

机械化耕作是我县玉米生产获得高产高效,集整地耙耱、起垄覆膜,化肥深施,播种镇压于一体,实现了地膜玉米种植精耕细作和标准化生产、提高了规范化水平,机械深施化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为玉米创高产打下了基础。

玉米种植机械化作业,明显降低了玉米生产成本,促进玉米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机械化耕作使黄龙玉米大面积种植易如反掌,也是高产高效的一个重要手段。玉米生产从整地、施肥、播种、除草、收获、脱粒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特别是整地到播种,一般短短10d左右(4月20日到4月30日)全县9333hm2全部播种结束,提高了玉米生产的整体度和规模化程度。据农民讲过去靠牲口耕地一家人种几公顷地往往要成月的时间,且播种质量低,出苗参差不齐,产量和经济效益都很低,而现在的农民种地就像庄园主一样,谁家的地种的越多,地主人越不用干活,都是靠机器和雇人,自己要做的事就是“春季开车买农资,秋季开心点票子”。

2.3 配方化施肥

在种植密度增加的情况下,相应增加施肥量,实行配方化施肥,确保玉米生长对肥料的需求。根据我县多年对玉米大田土壤化验分析及玉米需肥规律、目标产量,制定出了我县玉米配方肥配方标准即氮∶磷∶钾=23∶12∶10 的“佑地盛丰”玉米专用复合肥,并委托陕西省土肥新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生产。亩具体施肥量:

2.3.1 底肥

玉米专用复合肥40~60kg+20kg尿素+1kg锌肥+0.5kg硼肥。

2.3.2 追肥

追肥是玉米获得高产的前提。在玉米拔节至喇叭口期趁墒亩追尿素10~15kg,确保籽粒灌浆和籽粒完熟对营养的需求,提高千粒重,改善品质。

2.3.3 培肥高产地力,实施秸秆还田。

秸秆中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重要的农业生产有机肥源之一。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有效办法,是高产田建设的基本措施之一,节本增效,提高耕地基础地力,特别对钾元素的循环利用尤为重要。为确保秸秆还田后秸秆当年充分腐熟,还田时每667m2增施10~15kg尿素,调节碳氮比,为微生物活动创造条。秸秆还田间隔3~4年进行1次,在足墒条件下进行。

2.4 化学除草剂

我县常用的玉米除草剂有玉农思、玉草净、玉爽、宣化乙阿等玉米专用除草剂。具体使用技术要掌握好“早、湿、量、好”四点:早指用药早,土壤处理剂的作用是封闭杂草,用药尽可能在杂草出土前或杂草2~3叶期;湿指土壤用药前,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从而保证药剂很快到达杂草的吸收部位;量指适当的用药量,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如杂草过大,应增加用药量的20%,同时增加同比例的对水量;好指喷药技术要好,喷药要均匀,不要重喷或漏喷。

2.5 高密度种植

宽窄行高密度种植技术。玉米是C4植物,在弱光条件下仍有较高的光合效能。为充分利用光、热、气达到增产的目的,我们在多年开展玉米栽培密度试验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光、热、气充足等优越的自然资源,玉米栽培采用宽窄行栽植技术,宽行80cm、窄行40cm,株距19~21cm,亩株数可以达到5200~5500株。扩大行距后由于通风使叶片不停地摇曳摆动,产生周期极短的闪光现象,比之连续不断的光照,其光合效率可以提高1倍以上。因此宽窄行密植栽培方式可以在增加亩株数的同时提高光合效率,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3 技术措施

3.1 产量指标及构成因素

3.1.1 产量指标

中等肥力地667m2产850~900kg,高肥力地667m2产900~1000kg。

3.1.2 产量构成因素

中等肥力667m2收获株数4500~5000株,高肥力收获株数5000~5500株,单株生产力160~200g。

3.2 播前准备

3.2.1 选好地块

选择交通方便,肥力上等,集中连片的地块。

3.2.2 精细整地

在清除前茬作物根茬和地膜的基础上,根据土壤墒情,结合深施底肥机械深耕翻,耕翻深度20~25cm,随即耙耱收墒,清除末腐烂的前作根茬与残膜,达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碎、上虚下实。

3.3 防治土壤和有机肥中的害虫

在耕地之前,每667用地虫克1.5kg或50%辛硫磷乳油0.1kg,拌炒熟的麸皮后骨子2~3kg制成毒饵,均匀洒在地表;结合耕地深翻入土壤,拌制和撒施毒饵时,要戴橡胶手套和口罩,以确保安全。

3.4 种子处理

一般要选用包衣种子;未包衣的种子要提前精选、去除霉粒、破粒、不饱满和杂质,晾晒2~3d,播种前用药剂拌种。

3.5 推荐品种

选用中熟(春播115~125d)、高产,抗病(抗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矮花叶病和粗缩病等主要病害)、耐旱,抗倒伏的杂交种,如郑单958、榆单9号等。

3.6 播期

当土壤5~10cm处温度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以4月下旬为宜,争取在4月30日前播种完毕。

3.7 播种方式

采用宽窄行种植,这种种植方式有利于通风透光,便于管理。宽行80cm,窄行40cm。株距20~23cm。

3.8 田间管理

3.8.1 及时间苗、定苗

幼苗3~4叶时间苗,5~6叶时按留苗密度定苗,除去弱苗、小苗、病苗,发现缺株时,可在相邻株留双株来补缺,比移栽补种要好。

3.8.2 除草与去蘖

定苗后,及时中耕,松土保墒,化学除草,幼苗分蘖时,及时彻底去掉。

3.8.3 施肥

(1)底肥。667m2施玉米专用肥40~60kg+20kg尿素、锌、硼肥各1kg作底肥一次深施。

(2)追肥。拔节至喇叭口期趁墒每667m2追尿素15kg。

3.9 防治病虫害

玉米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坚持早防治,及时彻底的原则。玉米生长期危害春玉米的虫害主要有地老虎、玉米螟、黏虫和红蜘蛛等。病害除大,小斑病外,主要是丝黑穗病,以及今年大面积发生的病毒病(矮花叶病和粗缩病毒病)。防治玉米螟可于冬前处理秸秆消灭越冬幼虫,生长期内用呋喃丹颗粒加少许细沙放入“喇叭口”内防治,同时可联防黏虫。黏虫用聚酯类农药防治。红蜘蛛用爱诺螨清2000~3000倍液。

3.10 适时晚获

一般在10月30日以后收获,从而使籽粒完全成熟,提高品质,增加产量。

4 主要做法

(1)按照“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模式,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机械作业、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插标立记的“六统一”要求,狠抓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2)连年多点开展玉米新品种展示,不同栽培模式试验、3414肥效试验、玉米大田化学除草剂应用试验及农业机械耕作一体化试验,探索我县玉米高产、高效标准化生产途径及理论支撑依据。

(3)加强病虫害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示范片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科学制定防控预案,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

(4)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按照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开展肥料品种、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技术服务,提高肥料效果和利用率。

(5)推进机械化生产。大力推广农机作业技术,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

(6)强化培训,狠抓技术措施落实。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村组进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特别是在作物各生长关键时期和主要增产环节,技术人员要深入村组、田间地头指导生产,搞好技术服务,提高农户新技术应用规范化水平。

(7)抓好示范片、核心攻关田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确保各点增产效果明显,辐射带动有力。在百亩核心攻关田落实技术人员和技术措施,为高产创建形成多点示范、点中有面的示范格局,带动示范区各项工作整体推进。

5 工作绩效

第9篇: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

【关键词】棉花玉门棉铃虫农业技术

棉铃虫在玉门市植棉区大面积发生地区涉及棉花适种区花海镇、柳湖乡、小金湾乡3个乡(镇)的15个行政村。通过调查,2008年3乡(镇)棉花棉铃虫发生面积7.50万亩, 占棉花种植面积的75.8%,平均虫株率为12.1%,百株活虫19.6头。以柳湖乡小康村发生最重,虫株率为35.0%,百株活虫达到71.7头。从2009年开始,针对全市棉铃虫发生的严峻态势,市委市政府、市农牧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安排部署,市农技中心强化防控技术宣传与培训,认真开展了监测与调查工作,科学指导防治工作。各植棉乡镇积极组织动员,狠抓了农业、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和防控示范区建设,使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多措并举抓防控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措施得力

玉门市从2008年起,成立了棉铃虫防控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对棉铃虫防控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开展棉铃虫防控督促检查,协调解决棉铃虫防控中存在的问题。每年上报和下发了“玉门市农牧局关于切实加强棉铃虫防控工作的通知”、“玉门市棉铃虫防控实施方案”、等防控文件, 并在棉铃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及时召开了全市棉铃虫防控现场会, 通过市乡各级领导现场观摩示范点,听取经验介绍,安排下一阶段防控任务,给专业队员和农户讲解棉铃虫的综合防控知识和下发宣传资料,对我市棉铃虫防控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棉农防治技术水平

玉门市农技中心按照“治源头、强预防、压基数、促防控”的防治策略,通过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系统讲,市乡两级植保技术人员按村组巡回讲, 抓住春季棉铃虫易控、易防、易见效的有利时机和初夏棉铃虫未进入棉田的关键时期,广泛宣传棉铃虫发生的危害性和统防统治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棉铃虫综合防治知识和杀虫灯的安装使用技术的培训,提高了农户的防治意识和防控水平,有效地提高了棉农防治水平。

3.建立防控示范区,推进整体防治工作

根据玉门市棉铃虫发生实际情况,在棉铃虫发生重、示范带动力强、种植集中联片的村组建立示范区。在花海镇、柳湖乡和小金湾乡建立6个棉铃虫专业化防治示范区、18个示范点,引导他们积极应用先进实用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方式和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控方法,以辐射和带动全市棉铃虫防控工作的开展。

4.积极争取防控资金和物资,确保防控工作的物资保障

针对各植棉乡镇棉铃虫防控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市农牧局、市农技中心和各植棉乡镇政府积极向上争取和自筹资金。三年市乡两级共投资121.5万元,其中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20万元,市政府下拨防控资金55万元,各植棉乡镇政府用于杀虫灯购置和综合防治补贴农户资金30万元,市农技中心向植棉乡镇投入50盏杀虫灯,价值1.5万元;投入宣传培训、监测及防治等资金15万元。确保农药的质量和实际应用效果。

5.加强督察力度,促进防控技术措施落实

每年从4月下旬至9月下旬,在棉铃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市农技中心领导深入基层,每周对各植棉乡镇进行一次防控督察和技术指导,重点听取各植棉乡镇的防控工作汇报,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并提出指导意见。

二、巧防联治见实效

1.认真监测虫情,科学指导防控工作

从2009年起,玉门市在花海镇、柳湖乡、小金湾乡三个植棉乡镇各设一个成虫诱集监测点,共建立监测点3个,采取“定点、定人、定时”监测的方法对棉铃虫成虫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根据监测与调查掌握的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及时《病虫情报》,每年棉铃虫发生防治专期《病虫情报》5~6期,在玉门农业信息网等网站上棉铃虫发生与防治信息8~10次,为科学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2.落实各项措施,科学开展防控工作

2.1认真开展农业防治,降低虫源基数

在农技中心的技术指导下,各植棉乡镇组织棉农开展深耕灭茬、破埂灭蛹和种植玉米诱集带等农业综防措施,使棉铃虫越冬基数明显下降,减轻了夏季防控压力。三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深耕灭茬、破埂灭蛹和种植玉米诱集带等农业综防措施7.65万亩。

2.2积极开展物理防治,降低成虫虫口密度

每年于4月下旬至9月下旬,在棉田悬挂频振式杀虫灯和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成虫,其中2009年悬挂频振式杀虫灯100盏,开展杀虫灯诱杀0.60万亩;2010年悬挂频振式杀虫灯580盏, 开展杀虫灯诱杀3.45万亩;2011年悬挂频振式杀虫灯和太阳能杀虫灯781盏,灯光诱杀3.90万亩。

2.3在棉铃虫发生初期,各植棉乡镇积极组织植保专业队开展统防统治工作。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时间、统一药械,统一联防”的要求,每年组织开展6次以上地毯式化学统防统治活动。

3.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

3.1有效控制了棉铃虫的发生基数

各植棉乡镇除积极开展深耕灭茬、破埂灭蛹和种植玉米诱集带降低棉铃虫发生基数外,在初夏棉铃虫初发之前,积极想办法,筹措资金, 及早调进杀虫灯,有效地控制了一、二代幼虫发生量,减轻了中后期的为害。

3.2有效控制了非棉田幼虫向棉田迁移为害

6月中下旬,棉铃虫一代幼虫在红花、葵花、玉米及棉田周围的杂草上开始发生时,各植棉乡镇就积极组织开展了非棉田和棉田周围杂草上的一代幼虫的统防统治工作,有效控制了棉铃虫的转株为害和转田为害,防止了进一步扩散蔓延。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