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第1篇: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1.1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影响人才心理素质

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开放,各种不同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开始涌入中国。面对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以及多元化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不少人对此产生了不解,对正确的选择无法坚持,且也无法保证当下人才坚信科学、统一的思想价值观,有些人因此走入了误区。主要反映在一部分人缺失良好的政治意识,没有意义的生活目标。

1.2工作学习压力影响人才心理素质

由于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逐渐从体力要求转为了对于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目前的社会对于人才不仅是学历的要求,同时必须保证人才有信息的想法及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为此当下人才将面临学习压力和进步前进的压力。此外,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因,现代社会工作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无法适应过强的竞争压力导致心理崩溃。

1.3人际交往和社会压力影响人才的心理素质

当下社会较为复杂性,其对于人才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和社交能力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内外在原因,无法良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无法与他人、社会保持良好的关系,这一点不仅造成人才周围的人际关系紧张,同时也增加了自身心理压力,对自身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

1.4家庭压力影响人才心理素质

家庭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心灵的归宿,因此家庭对于社会成员带来的影响也格外明显。由于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家庭、婚姻、亲朋任何一种关系处理稍有不协调就有可能导致比过去更加严重的家庭问题。现代社会,有不少人因为无法处理好社会与家庭的关系,导致家庭出现了极为严重的矛盾与纠纷,造成社会关系严重不协调,人际关系紧张,长期发展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影响了身体素质。

2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才心理素质中起的作用

培养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任务。政治素质是大学生人格因素中的重要部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政治都是人才学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拥有从政治上识别大是大非的能力能够保证人才不论处于何种状况都能够拥有清醒的头脑,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对人才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和提升。心理素质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人们提升本身的心理素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才健康成长和发展所需要的心理品质的同时还采能够用说服教育、引导疏通等办法消除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和矛盾,并且稳定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对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机,并以此寻找出激励学生成才的动机,并通过对其进行品质意志等全方面锻炼,最终使其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最后一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作用是提升了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进行各种各样的座谈会、组织各种社会活动,帮助人才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提升抗压能力,也使得人才的心理素质水平得到了提高。

3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提高人才心理素质的方法

3.1培养人才的非智力因素的心理素质

对于目前的教育来说,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只是局限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增强体质的过程,更多的是对于人才面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导致了现代人才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比过去更加难以形成,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恰好对人才的发展来说具有深刻而重要的意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其在心理素质提升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丰富的社会活动,对人才的人格与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使人才不仅拥有良好的知识储备,更拥有对于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健康的思想政治素养。

3.2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现代社会常常将培养心理素质与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帮助人们培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很多事物的现象和事物的本质都只能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了解,才能感受到。社会实践才能帮助人们感受到挫折与成功,从而对自身所处的世界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进而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自身的心理品质和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社会实践引导人才认识和了解社会,促使人才拥有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促进人才全面而健康的人格的产生与形成。并且,在社会活动中还能够锻炼人才的意志,完善个性人格的品质,促进人才心理水平的提高,最终达到培养人才心理素质的目的。

3.3开展心理辅导,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运用心理学知识针对人才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对人才进行科学而充分有效地引导。或者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心理学措施以及心理学辅导来帮助人才消除心理障碍,使其心理状况处于一个平和的状态,促进和维护人才的心理健康。认识和了解心里健康能够有效帮助人才提升心里健康水平,而宣传普及心里健康知识能够有效帮助人才了解自身心理状况,让人才充分了解心理状况发展的规律,了解自身的心里状况和特点,为人才正确认识和处理各项社会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并且起到相应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各项心理课程和心理讲座能够帮助人才进行科学而有有效的心理知识教育,能够帮助人才增强自身的心理调试能力,增强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使人才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才的心理素质。

4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4.1两者之间的区别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社会发展观。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形成正确的三观和道德观,逐步提高人才的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而心里健康教育是一种为了使人才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提高人才的心里素质,运用一系列的心理学手段,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种教育手段。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全体的社会成员,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研究对象则是人的一些心理现象,主要侧重于人的心理层面。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心里健康教育并不具有阶级性。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实用的主要办法为开展各种的讲座,多为一些经验的结语,具有从上至下的灌输性和一定的公开性,而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通过心理辅导,心里测试等方法,,更注重人的主动性和隐私性,并且有着严密的保密性。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对人才进行政治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教育内容。而心里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主要是通过各种心理学方法来解决人才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肯定人才的个人价值,尊重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4.2两者之间的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里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都是以人才作为教育对象的,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人才的全面素质,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与途径对人才开展教育,使人才能够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心理健康教育则是运用提供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技术,更具不同的心里特点,培养人才的心理素质,增强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从目的来看,二者是殊途同归的,只是在进行教育时教育的内容和实用的方式不太相同。

4.3二者互为前提,互为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能够为人才树立正确的三观,使人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减小阻力。而人才的正确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生活态度都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的,这充分说明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以思想政治素质为前提的。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提供了保证。因为一个人只有拥有健全的人格才能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才能够在这样的心理基础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该有的目的。

5结语

第2篇: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体育活动;自信;欣赏;成功体验;调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54-01

一切教育都应回归本源,体育教学,也应从“以人为本”的目标出发, 将“心理健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让学生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时能有正确的心态,在与别人竞争或者合作时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乐于与他人合作,有序与他人竞争。我们教师就要创设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充分感悟,把控情绪,能正确面对成功,也能理性承受失败,从而拥有健康的人生。笔者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一、培养学生“自信”心理品质,让学生坚信我能行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进行体育活动的催化剂。体育运动大多是群体性、竞争性的活动,学生体技能力的高低、自身修养的好坏、个体魅力的大小,都会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如果对自己的个体情况有恰当的认识和判断,在活动中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长处,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育素养。因而教师培养和提高学生心理品质以适应各种竞争环境,尤其是“自信”显得至关重要。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应具备正确的学习和活动目标,并有达到目标的信念和坚毅的自觉行动,能够在活动中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和毅力;能控制自己的不良欲望,拒绝有害刺激诱惑,遵循规则,不断调适心态,勇于实践,大胆尝试,从而提高自己的体育能力。

比如有的学生体育活动时比较胆小,教师就要给他加小课,采用课前单独辅导,课中随时辅导,课后总结补充的方式训练其胆识。经过一段时期的磨练,帮助其树立信心,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在逆境中历练,培养顽强拼搏的心态。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情况,让学生去经历各自的“风雨”,使他们的性情坚韧起来,不断增强和提高他们的信心和技能―-坚信我能行。

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

体育教学中,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合作和竞争,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活动的开展和学生活动积极性的激发。体育教学常采用的集体练习、分组练习等形式,我们要求在教学训练中, 互相帮助, 互相促进, 尊重对方, 讲文明礼貌, 虚心向对方学习, 树立上进、好学、友爱的观念, 在活动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有利于打下终身体育的基础。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乐意与他人交往,既有广泛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又有稳定的知心朋友,既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喜人之喜,忧人之忧,又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体育活动,让学生有成功的快乐

体育活动要求参与者具有能吃苦、抗疲劳、消除紧张和敢于竞争的精神。通过体育活动,要培养学生拥有吃苦耐劳,勇敢顽强,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品质,培养机智灵活,谦虚谨慎、沉着果断,积极向上的意志精神。如果我们在活动中能积极创造让学生成功的机会,这种竞争心态会具有更大的动力和影响力。那么,教师就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组织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成功的快乐。

教学中采取兴趣体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项目很多。比如,韵律舞蹈、三门球、乒乓球等等。学生对这些活动都特别感兴趣。但有了兴趣活动,也不是一切“OK”了。比如在韵律舞蹈训练中,我们有个学生协调性很差。动作不能很好地连贯完成,每次练习时,别人跳,他却“傻呆呆”地站着看。为解决这个问题,老师让他每天跟着小组练,跟着老师练,过后单独练,每天给予评分鼓励。结果这位学生成绩稳步提高。逐步能够跟上一般的水平,每次他都在快乐的做着,他也感到了成功的喜悦。

可见,人的体育素质和心理素质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因此,我们要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更要创设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品尝成功的快乐。

四、培养学生调控能力,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学生良好的调控能力有助于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我们如何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调控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使之更好的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体育组同行经常在一起商讨如何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我们跟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配合,与家长联系,与其同伴联系,通过多方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应该说,现在的孩子大都比较娇气,教育起来比较困难。但,我们只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个性特点,运用教育机智,顺应孩子的心理需要,教育就会取得比较好地效果。

2、采取有效方式,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从根本上促进和发展其心理健康。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一旦形成将在各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能支配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而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我们经常给学生放一些比赛镜头,让学生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讲一些体育明星各方面的艰辛成长过程。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感染。无形之中逐步提高学生良好的体育素养。

3、丰富各种课外文体活动,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开展很多吸引学生的体育活动:小篮板、攀爬、三门球和自制的高尔夫球等等,在这些带有一些合作和竞技性活动中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他们调控心理,享受体育的乐趣。在身心愉悦中体会到幸福生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钱建龙,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第3篇: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江苏省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江苏省常州市213011

【摘 要】门诊分诊导医护士拥有良好的技能与心理素质是做好门诊分诊工作的基础,本文从门诊分诊导医护士的工作特点分析了导医护士工作中应该掌握的技能与心理素质,旨在提高门诊分诊导医护士的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对导医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 导医护士;技能;心理素质医院就诊的各类患者由于病重复杂、流动性大,患者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挂号、候诊、取药等流程,在此过程中对医院门诊的不熟悉、接受医生信息的不明确、患者心理素质影响等因素会影响患者就医效率,为此必须依靠医院门诊分诊导医护士及时引导患者就医,为患者提供方便、实惠、满意的服务[1,2]。由于门诊导医护士的设置,避免了患者就医的盲目性,提高就医效率,获得社会的广泛好评。笔者在分析医院门诊分诊导医护士工作特点基础上总结了导医护士该具有的技能及心理素质,现总结如下。

1导医护士技能

1.1扎实的专业技能

门诊分诊导医应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医学知识,主动发现患者入院后的病情,准确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对于危重、急症病人应安排及时优先救治。

导医护士应掌握急诊、一般就诊、传染性疾病的分诊标准,为病人指导最佳就诊程序[3]。此外,导医护士应掌握与导医业务相关的知识,如心理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等,认真亲切的听取患者主诉,耐心解答患者问题,保持冷静头脑,安定患者不安急躁情绪,做好导医工作,维护好医院门诊就诊秩序。

1.2良好的沟通技能

医院门诊分诊导医护士需要善于沟通,通过良好的沟通能力及时了解患者需求、病症,收集患者心理、生理、精神等健康信息,掌握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情况,正确为患者导诊。沟通是维护和谐医患关系重要一部分,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能及时准确了解患者病情,更有助于促进护患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有利于导诊工作的进行。

1.3善于学习新知识

医院门诊导医护士每天需要接触大量形形色色的患者,为了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质量,需要不断的补充自身知识水平。导医护士除了定期接受培训掌握专业技能外,应了解医院设备、技术的更新动态,熟悉医院的建筑结构、医疗水平、诊治范围等。

此外,导医护士还应具备良好的保健知识,为病人导诊过程中还要向病人传授保健知识,做好健康教育和医学专业知识普及宣传工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2导医护士心理素质

医院门诊分诊导医护士的心理素质是其护理工作能力的综合表现,是导医护士护理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导医护士是医院门诊的“窗口”,每天需要接触大量的病人,需要及时准确的对病人病情进行判断与导诊,因此必须重视导医护士的心理素质对工作的影响。导医护士心理素质包括注意力、应变力、认识能力、思维反应能力等。导医护士不可将私人情绪带到工作过程中,避免因个人情绪影响护患关系。

遇到危急重症患者或突发性事件时,应保持冷静、沉着、准确、迅速的处理,不可慌乱的执行导医,以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导医护士在工作中应时刻提醒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发挥主观能动性,遇到问题不慌不忙,沉着应对。面对较为难处理的患者及家属,换位思考,文明用语,努力拉近医患关系,为病人及家属提供有效的就诊服务[4]。此外,导医护士可加强自我心理控制能力,通过学习心理学、行为医学等知识,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控制心理波动,提高面对危急重症患者或突发事件时处理能力,锻炼自己注意力、应变力、思维应变能力等。

3小结

通过分析医院门诊分诊导医护士的工作特点,笔者总结了导医护士应掌握的技能与心理素质。门诊导医护士的职责不仅仅是叫号与分流病人,而是利用专业技能为病人提供准确、优质的导诊服务[5]。导医护士每天接触形形色色的病人,需要处理各种危急重症患者及突发事件,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通过与病人或家属交谈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并根据患者临床病症判断患者病情轻重,及时安排导诊治疗。

在应对导医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导医护士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注意力、应变力、认识能力、思维反应能力等。除此之外,导医护士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良好形象素质、政治思想素质、语言修养素质等,通过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与素质修养,从而提高门诊导医护理工作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门诊分诊引导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芳萍,张珑.导医护士在优质护理中应具备的素质和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2):239.

[2]江洪.导医护士与门诊老年患者沟通技巧的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1):85-86.

[3]陈琰,张洁.如何做好门诊导医护士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5):57-58.

第4篇: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师德修养;教育基石;言传身教;献身教育;实践师德

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影响教育质量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教师当具有较高的师德素养的时候,才会坚持不懈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心理和身体素质,并且很好的把握及选择个人的发展方向。师德在学校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中,教师的师德水平对其影响最大。学生的道德成长大多依赖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榜样的力量,以及学生内心的自我体会和感悟。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教师应当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使教育水平与德育水平都更快的发展,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下深受感悟,逐步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教育应以学生为本,学生的良好修养体现源于教师的师德素养。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断影响着学生使其逐渐改变,拥有良好的人格。教育应该从基础开始,从小事体现一个人的素质、个人涵养,教师拥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为学生的未来指引正确的方向。学生领悟和学习到教师身上的良好品质,也会不断地努力学习,正确发展,不仅仅是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都将会有巨大的收益。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传授其各方各面知识给学生为己任,师德既能够影响学生的教育、发展结果,又能觉得教育的承购与否,故师德是教育的基础,是教导学生必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教师是个平凡而又特殊的行业,教师的平凡是指它是万千职业中的一种,教师的特殊是指它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发展。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人类文明和知识的积累、集继承和传播中,教师是起到最重要作用的人。

在教学的过程中及社会生活中,处处体现教师的职业到的典范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行为要讲文明,有规范,从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良好的师德形象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孕育着真、善、美,奉献了全部的爱。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够言传身教,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给予学生人生启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照亮学生生命道路的人,榜样的力量无穷大,教师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都会直接感染学生。教师应当身体力行,无论是做人还是止血方面都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继承教师的良好道德品质。

教师需要能够扎根于教育,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应当爱岗敬业,教师不仅仅是一个简简单单职业,它能够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不能只注重表面而是应该注重内在,培养学生的内涵,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教师不能只注重表面,而应该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这样势必就会给教师的教学量成倍的增加,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这样就需要教师对这个 职业拥有足够的热情,才能够甘心投入许许多多,全心全意的培养每一个学生,老师们会由于教育问题耽误、牺牲许多自己的私人时间,忙碌于学校、学生之间。老师像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他人,只有拥有这种无私奉献,一心为学生着想的老师才能真正拥有教师的幸福。

师德能够正确的指导老师如何去培养一个学生,而老师更需要的是将师德运用于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去,才会使教学工作和学生成长都有良好的发展,掌握正确的进步方向,师德并非虚浮的言论,而是身体力行的行动,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师德的发展水平,科学的选择自我修养的方法,从而提高师德素养。在学习与实践中必须亲身经历和体验,凡事要亲力亲为,深入班级学生之间,体验作为一个教师面临现实矛盾冲突时,在解决的过程中感受师德的力量。

教师要善于在教育群体里锻炼,促进道德成长,在师德发展中仅仅靠外力的约束是不够的,任何一个教师只有在独立的环境中工作才能保持较高的师德水平,才能步入更高的道德境界。

教师的师德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日后的发展方向,一个学生得到了良好的的教育做错事及时改正,正确时能够给予适当的鼓励,这势必能够为引导其走向人生的正确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每天都关注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在这种时候老师的每一个举动都将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最好处事原则,正确的教导会为学生日后的成长之路带来希望。

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教师的灵魂。作为教师,应该十分重视自己思想和道德方面的修养,处处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展示于人,不断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教师在把自己渊博的知识传播给学生的同时,还应以自己高尚的品质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其人生观、道德观,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不管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拥有良好的人品都是步入社会所必须拥有的,要做有素质、有涵养的人,这一切都的靠老师来培养。无私奉献,严谨治学,精心施教,为人正直的师德师魂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具备的道德素养。

教师是教育的先行者,师德是指引教师正确教育方向的明灯,是指导学生未来发展的方针。师德修养在教育活动中展现了无穷的魅力,师德修养是教师的教育水平能够为学生认同奠定基础,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素养中必须具备的重要部分,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可以表明师德修养是教育事业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杨丽. 爱是教育的基石[J]. 金色年华: 下, 2009 (6): 37-38.

[2]傅维利. 简论师德修养[J]. 中国教育学刊, 2001, 5(10): 40-43.

[3]李晓晴. 教师与教师的必备素质[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8, 6: 024.

[4]肖庆恕, 徐胜. 论教师职业道德[J]. 渤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3: 022.

[5]艾丽. 实践师德, 重在献身教育[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0 (004): 105-106.

[6]黄正平. 幸福感: 师德修养的理想境界和目标追求[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 5.

[7]徐芳. 中小学教师道德建设有感[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0, 2: 009.

[8]彭文晓. 教师幸福简论[J]. 中国成人教育, 2006, 3: 69-70.

[9]李建文. 教师的幸福[J]. 广东教育: 综合版, 2011 (4): 60-60.

[10]方晓义, 陈浩莺, 王永丽, 等. 中小学教师师德观的内隐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1: 28-29.

第5篇: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纵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发展过程,社会的持续发展是促进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不断进步的主要原因。上个世纪末期,就对图书馆在新世纪的发展方面做出全面的研究分析,信息化及网络化是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这都是当前图书馆在技术方面上的重要特点。而二十一世纪,是图书馆以信息化方式替代传统方式的重要时期,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当前时期会面对更多网络化的信息[2]。提升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但是新时代对其提出的全新要求,也是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信息化时代,对于信息化知识的应用非常关键,而社会对于网络化的要求也相应的提升。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致使人们对于信息的及时有效有着更高的要求。社会在持续进步,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是国内当前图书馆服务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其社会职能及社会效益都会出现一个全新的提升。在信息化、网络化的环境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由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代替传统的藏书方式是必定的进程,改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及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是跟随时展的必然需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是信息知识的供应者与管理者,其不但要掌握信息化技术,又必须具备专业的管理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

而国内目前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足。因为社会环境差异以及社会发展的约束,国内图书资料管理水平还落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不能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符合,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还存在一些例如缺少服务水平以及对工作的认识不过透彻等问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总而言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拥有以下的能力:信息知识的掌握、综合素质、组织管理能力、研究分析能力,同时要掌握最新动态知识、推动知识的传播、创新知识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二、当前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图书馆是存储知识、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而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思维作风、素质修养、管理能力与文化水平都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持续发展,是促进图书馆不断进步的重要部分。当前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拥有下面的素质。

2.1、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思想作风。具备一个职业道德良好,可以尽心尽力为广大读者服务的图书资料管理团队是图书馆发挥其能力的重要条件。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在精神及内心都乐于从事图书资料管理事业,才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因此,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要确定为图书资料管理事业贡献的崇高精神,要为自身定制目标,对于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要有奉献的精神。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要以广大读者为重点,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加强自身的责任心,工作中做到积极主动,以良好的服务水平获得广大读者的支持与信任,从而使工作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

2.2、拥有科学知识结构与文化水平。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不但要掌握好图书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必须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在当前网络信息化的环境中,图书馆的相关工作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加入了许多全新的载体,因此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为广大读者供应更为快捷专业的资料服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掌握必要的知识意外,还必须对情报学、文献学、图书馆里学及目录学等科目有一个系统的料及诶,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另外,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还应该具备一些简单计算机管理技术以及外语能力,进而符合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2.3、拥有自学能力与较强的勤奋意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要采用主动的服务代替从传统的被动服务,让自己勤于学习、勤于服务、勤于研究、勤于工作,本根据广大读者的要求,改变服务模式与服务内容,扩展服务方向,主动实施动态化与个性化的服务。此外,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还要加强信息意识、提升其处理信息、分析信息、传递信息的水平,让他们与图书馆的各种工作相符合,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品质。

2.4、拥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当前的图书资料管理已经把信息化技术、网络化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充分的应用起来,这就致使图书馆工作的对象出现了全新的转变,并且将静态的服务模式改变为到那个太的服务模式,从而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持续改革管理模式,实现全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为广大读者供应科学合理的服务模式,促进图书馆管理事业的持续发展[3]。

三、提升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措施

3.1、加强形象意识。提升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就是要加强他们的形象意识。广大读者在来到图书馆以后,第一个接触到的人就是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所以,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服务态度、职业道德、文化修养以及仪表服饰等都是广大读者对图书馆的第一印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图书馆工作的直接表现,同时也是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个人形象是广大读者对图书馆印象感官的直接参考。在充分分析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心理及精神需求以后,应用合理的措施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实施文化修养、专业知识及职业道德方面进行培养,从而促进他们注重仪表服饰,改变服务意识,进而提升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6篇: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门诊分诊,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和窗口单位,其服务质量如何,不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和反映了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而且也将给患者以最直观和深刻的印象。

在医院,患者首先接触到的是门诊分诊护士,他们的言谈举止、人格素质会给患者留下第一印象。这一印象影响患者就诊时的情绪、心态。因此,如何提高分诊护士的素质,对直接或间接地提高医院的声誉有重大的意义。

1.[1.]要有高尚的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素质培养的核心,是其他一切素质的基础。

主要要求o士首先要理解患者、尊重患者。尊重患者是指尊重患者的医疗权利,即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的权利、监督自己医疗权利实现的权利、获得有关医疗信息的权利、要求保护隐私的权利等。在此基础上护士还要了解患者的义务,即提供与疾病有关情况和资料的义务、遵从医嘱配合治疗的义务、遵守医院有关规章、维护医院秩序的义务等。门诊护士只有了解患者的医疗权利和义务,在接待患者、分流患者时才能做到说话有理论、沟通有依据,患者才能信服,才能配合好分诊工作。

2.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分诊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指从事护理工作的心理能力的综合表现,包括护士的认知能力、思维反应能力、注重力、记忆力、应变力以及情态、意志、气质、性格等。

分诊护士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与门诊的各种性格患者的磨合,消除患者的烦躁与苦恼,同时要求护士不将生活里的不悦带进工作中。在工作中,始终面带微笑,落落大方的姿态对待患者,拉近护患之间的感情距离。

3.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

门诊分诊的特点是科目多、病种多,不具有多学科的知识是难以胜任的。

这就要求护士不断的学习新知识,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学习心理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等边缘学科的知识。因为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不但病原体可以致病,不良的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同样也可以致病。因此具备了这些知识,才可以在分诊工作中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行为护理。

4.要正确把握沟通技巧沟通分为非语言沟通和语言性沟通。

分诊护士接待患者时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声调速度、手势、眼神等称为非语言沟通。分诊护士应该面带微笑的接待患者。微笑使人感觉亲切、消除生疏感,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护理实践中沟通的主要方式是交谈,也就是语言性沟通。护士与患者交谈时所使用的语言应该是亲切、柔和的,这样会给患者带来愉。针对不同的交谈对象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应有针对性的告知患者他们所需要了解的知识,以此增加患者的信任感。

5.要有敏锐的观察、应变能力

在门诊候诊患者中,常有病情发生忽然变化的患者,护士应具有敏锐的应变能力,认真观察候诊患者病情,注重患者的表情、体态、言语等,随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

6.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护士的情绪状态,对患者有着直接的影响。

第7篇: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行政管理 能力 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b)-0187-01

1 社会发展对行政管理人才能力需求

1.1 政策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行政管理工作不仅具有鲜明的政策性,而且真正的代表着部门的形象,这就要求行政管理者必须深入了解和撑握好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否则必将成为瞎子摸象,无法有效开展工作。为此,行政管理者必须学会关心时事,随时了解国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及本行业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措施与成就,了解政府机构改革形势,行业发展情况,才能有效宣传并有效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学会科学判断发展着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形势,学会科学判断是非曲直问题,对管理中的问题要有创造性的见解和独立的思维能力。

1.2 文字写作能力

在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难免要经常做一些书面文字处理工作,如制定工作计划、草拟文件、撰写工作报告、各种总结、各种表格填写,更有甚者还会要求写会议纪要、简报、调研报告、工作发展计划和规划以及其他公文写作,这不仅要求行政管理者要有灵敏的思维能力、反映能力,更要有较强的公文写作能力,还要有撑握公文写作的格式规范和写作技巧,否则将有被淘汰的可能。

1.3 口头表达能力

行政管理工作除了会写,还得会讲,口头表达是实现信息快速准确传递的能力要求,它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的、更广泛的交流作用。更能表达思想、情感和态度。如工作中的上情下达、即兴发言、即席报告、即席总结、宣读文件等等,这些对现代行政管理人员的口头表达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有较高的口头表达技巧,又要学会关注听众的心理感受,学会尊重听众、学会倾听,学会恰当的肢体语言配合,注意口语言修饰,要注意根据听众的反映调整内容形式,所讲的话、所念的文件、所作的报告要能吸引公众、吸引听众,否则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1.4 计算机操作能力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已成为办公必不少的载体,所有工作岗位都要借助计算机处理业务,获取信息和与外界沟通交流,倘若对计算机不懂或不熟练,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或不能熟练操作网络系统技术的应用,不会编制程序,只会简单的进行计算机文字处理,简单的观看信息、观看影视,对电子政务等重要网络办公系统不了解或应用力薄弱,是无法有效提升办公效率的,这最终也将会被淘汰。

1.5 调查研究能力

调研活动最根本的是从群众的愿望出发,选择社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只有胸中有数,才能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这既是工作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建设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民生问题,所以只有从广大人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才能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联系起来。

1.6 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每个人每天都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信息,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智能,以及沟通协调,合作完成工作,所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社交艺术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人际交往是适应环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形成完美个性的必要途径。也是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取得重要成功的保障。

2 社会发展对行政管理人才素质的要求

作为一个合格的行政管理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有以下几方面。

2.1 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主要是指在政治立场、政治品质和政治水平等政治素质方面的修养,这是每个行政管理者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它包括政治立场、政治信仰、政治理论知识、政治能力、政治态度、政治品质和思想作风,包括科学的公共行政管理理念、依法行政理念、民主与法治观念、公平与效率观念,一般来说,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都有政治引导,管理工作者的政治素质、政治觉悟、政治理论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管理工作能否的顺利开展下去的问题,因此,行政管理工作者必需主动接受组织的政治学习与教育和自觉加强政治思想的修养,只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有意识有能力的积极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使本职工作、本行工作在关注民生工作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2.2 道德素质

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而且服务对象具有群体性、社会性、大众性。因此,行政管理工作的道德品质、道德水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工作能否深入开展,所以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行政管理人才的主要标准。社会发展需要每个行政管理者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是调节个人的行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和社会关系的必需,没有人的道德素质,就没有社会和谐,也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没有人的道德素质的提升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2.3 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的核心是知识素质,行政管理者必需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如行政管理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计算机知识、法学知识、管理心理学知识、政策学知识等等,缺乏知识就无法思考,就会把我们引入歧途。当然拥有知识不只看你是否拥有文凭、拥有学历、拥有多少证书,而是拥有多大的知识能力,能否将知识结合工作实际融汇贯通。

2.4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人在一定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情感、信心、意志、气质、性格等,行政管理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这就要求管理工作者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对工作、对公众,有激情、有热忱、有耐心、有笑容,才能有效对待工作中的困难与挫折,才能效控制情绪,才能形成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发生的一切矛盾,才能对自己和对公众的作出客观公证的评价,进而推动工作有效开展。

2.5 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保障,身体素质好,他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机体能力就好,工作就能有保证。所以说健康的体魄是事业的基本保证。凡是有志为社会出力的,为国家成大事的人,一定要十分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了实现中国梦和构建和谐社会人人必须讲强身之道。

总之,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行政管理工作的要求,也为了创新行政管理工作,行政管理者必须具有适应社会变革、适应环境发展的良好的能力和素质,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真正的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奕新.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第8篇: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摘要:我国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15年以来,关于怎样培养人才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探讨不断深入。笔者认为人才应拥有健康的心理、热爱生命、思想境界高远、具有良好的文化内涵、个性鲜明,以实现思想上的良性循环,追求富有诗意的人生,让祖国和民族富有诗意。

关键词:文化素质教育 诗意 人才观 良性循环

17世纪法国的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布莱兹・帕斯卡尔曾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活在这片土地上,这是人类的一种追求一种理想。今天再来品味这句话,其蕴意依然发人深省。我国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基于改变重科学轻人文的现状,培养“宽口径、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新世纪人才”。笔者认为,这样的新世纪人才应是能够诗意地活在这片土地上,并倾情于祖国这片土地的真人才。

一、理论前提和背景

自1995年至今,我国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己开展15年有余,文化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近些年来,高校频发的学生自杀事件、骇人听闻的学生弑师事件等,给教育工作者带来思考,大学人才培养仍需加大对学生的心理关怀、人文关怀及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也仍需不断深入开展和取得新突破。

在学科发展方面,心理学的发展及心理学与教育学交叉领域的新成果、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等为文化素质教育下的人才培养注入了新活力。另外,“国学热”的兴起,及人们试图从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寻求解决当今诸多社会弊病途径的趋势,也成为学生提升自我人文素养的后推力。

二、追求富有诗意的人生:我的人才观

诗般优美或宁静与安详的意境如清澈的泉水,能给予躁动不安的心灵以抚慰,并为人生的下一段征程提供最饱满的精神给养。新世纪的人才需要这个意境,需要这份抚慰与给予,需要追求诗意的人生。

(一)拥有健康的心理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人生幸福的重要保障。当今时代,心理变态或内心脆弱的人,相对来说会遭遇较多机会丧失甚至生命凋零的风险,更不用谈自我的发展和投身国家建设与民族的振兴。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接受生活,乐于工作;能协调和控制情绪,心境良好;人格完整和谐;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王登峰,1992)”,而同时,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为栋梁之才的坚强后盾。

(二)热爱生命,拥有强健的体魄

世上许多美好事物是基于生命的存在。蒙田《热爱生命》带给我们的触动与思考,大灾大难面前人们对生命奇迹的热泪盈眶,不都是在诉说着对生命存在价值的无限尊重吗?这种对生命的情感将激励自身保护、强健自己的体魄,由此而产生的精神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会成为进步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延伸出对集体的强烈责任感,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强烈责任感。

(三)立足中华民族文化,提升文化内涵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教育家杨叔子是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积极推动者之一,他认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文化素质教育的源泉,培养爱国的高级专门人才,就要接受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史为其子孙提供着博大精深的精神给养,当个体把此给养转变为自我的文化内涵时,将会感到无论何时何地,总能找到心灵的归宿和强劲的后发力。凡有所大成者,无不如此。

(四)思想境界高远,道德品质高尚

个体的行为及对人生的态度是其思想的外在表现。思想境界高远的人才能站得更高,目光所及非蝇头微利、个人私欲才能走得更远。拥有如此境界的人极少会败坏自己的道德品质,相反会让此二者互利共生:因为思想境界高远,所以会以实际行动自然而然实现道德品质的提升;因为道德品质高尚,所以思想境界会有新的扩展。自古以德高者为重,加之思想之开阔、心胸之宽广,方能把自己的人生经营得不紧不慢,如行云流水而诗意自现。

(五)扎实的专业基础,鲜明的个性特色

专业也许不能完全决定人生的方向,但四年的专业学习而形成的一套系统知识绝对可以构成自身一个特色甚至优势。时代强烈呼唤创新,呼唤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人才,而创新则基于个体的独立思考以及对自身特色的充分发挥。

三、思想的良性循环

第9篇: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合法性,凸显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必要性,使教师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教育惩戒权,才能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伴随素质教育的推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以学生为中心”新型教育模式逐渐形成,教师是否拥有教育惩戒权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近期,沈阳l65中学女教师与学生冲突事件引起的轩然大波,凸显了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错位,再次将教师的教育惩戒权推上争议中心,引人深思。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教育惩戒权是良性教育体制的必要组成部分。只有明确教育惩戒权的合法性,正确合理地使用教育惩戒权,才能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合法性

教育惩戒不是体罚。体罚是对学生给予身体上痛苦或极度疲劳的惩罚,并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损害的侵权行为,具体包括体罚和变相体罚,即“体”罚与“心”罚。教育惩戒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罚方式。虽然教育惩戒与体罚都是惩锶,都使受罚者感到痛苦,但是两者存在本质区别:I、目的不同。体罚为惩罚而惩罚,教育惩戒为教育而惩罚;2、手段不同。体罚的手段缺乏法律保障,教育惩戒的手段受法律保障,并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实施3、产生的后果不同。体罚行为损害了受罚者的身心健康,教育惩戒以不损害受罚者的身心健康为原则,并使受罚者认识错误、改进自我。可见,由于教育惩戒与体罚在目标、手段和产生后果上存在本质区别,教育惩戒是一种不同于体罚的惩罚。目前,我国现行的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明文禁止体罚行为,但珐律没有禁止教育惩戒行为,教育惩戒行为具有合法性。

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受法律保障。惩戒是指法律主体基干特别身份关系,为维持纪律与秩序,对干违反一定义务者所进行的管教措施。这种特别身份关系主要发生在国家机关与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与员工、学校与学生以及家长与子女之间,基于这种特别关系,法律赋予一方有权单方决定对另一方实施惩罚。我国现行《教育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运动”、“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等权利,这一法律规定界定了学校与学生的特别身份关系,赋予学校依法惩戒学生的权力。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职能的执行主体,我国现行《教师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赋予了教师履行依法惩戒学生的权力,为教师的教育惩戒权提供法律保障。

因此,教育惩戒权是教师拥有的一种合法权力,教育学专家谭晓玉教授将教师教育惩戒权概括如下:“惩戒权是一种权力,它是针对学生违反规范的行为,基于教师职业地位而拥有的一种强制性权力,它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权力,是维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权力,也是教师职业权利之一”。

二、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必要性

针对教育惩戒的必要性,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强调:“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才,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正如马卡连科所说,教育惩戒是良性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教育惩戒权的必要性可概括如下:

1、促进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遵纪守法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只有先学会遵守各种校纪校规,走上社会之后,才能遵守各种法律规范,适应各种工作制度。现阶段,我们强调素质教育,提倡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益,决不意味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的迁就忍让。对此,教育学家涂尔干有深刻的认识:“纪律经常被人们当成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侵害,因为它阻碍着人们不受限制的发展。这样的看法有道理吗?恰恰相反,倘若一个人没有能力将自身限制在明确的限度内,那么这就是一种疾病的征兆。”因此,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进行必要的惩罚,是促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良好习惯的客观要求。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一般而言,“责任”包涵两个层次的意义:一是指做好分内的事情,如履行职责、完成岗位责任等;二是指如果没有做好分内的事,应承担由此产生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可见,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必须学会承担没有做好分内之事的不利后果,接受惩罚。今天,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家人的百般宠爱,剥夺了他们承担责任的机会,使这些“小皇帝”们往往十分自私,普遍缺乏责任心。此时,学校的教育惩戒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合理的惩罚比一味地赞赏更能使学生学会负责,惩罚的体验是深刻的,甚至刻骨铭心,从而使孩子们吸取教训,踏实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