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范文

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

第1篇: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范文

一、数据与方案

1.1 基本数据

收集本院2015年至2016年50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这些患者当中男生26例,占52%,女生24例,占48%。男女之间的比例为1.09:1.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烧等。

1.2护理方法

1.2.1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a.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将各种护理工作尽量集中在一起完成,不能占用患者的休息时间。b.定期对患者的呼吸器官进行清洁,包括对鼻腔和咽喉的处理,清除在呼吸道内的污染物,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C.对于鼻塞的护理,在鼻塞现状严重时,护理工作者应该对鼻腔进行认真的清理,首先要选用麻黄素液滴鼻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每日应该护理的次数,保障患者不存在呼吸困难的现象。d.对于咽喉部位的护理,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绝大多数的患者会觉得咽喉部位不适,作为护理工作者应该时刻观察患者咽喉部位,注意其实否发生咽喉充血,水肿的情况,时刻记录患者的状况,当患者感觉咽喉不适时可以适当的给提供些润喉的药物。

1.2.2 适当的控制温度;小儿一旦患得呼吸系统疾病时随即引发的就是高热,温度太高,在个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到小儿身体的发育。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我们一定要时刻观察温度的变化,如果患者的温度达到了38度以上,我们就必须要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比如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在嘱咐患者的家长时一定要提醒家长定期定量服用不得乱用。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小,对药物有恐惧心理,作为护理工作者一定要与家长共同克服这一困难,保证患者对药物的摄取量。

1.2.3 准确记录患者的身体状况: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往往会发生意外的情况,比如说是患者发生高烧或者抽搐的现象,如果家长和医务人员没有及时的发现可能会导致恶劣的结果。在对小儿进行护理时,要时刻注意患者身体状况的变化,并且记录好数据,便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帮助患者更好更快的恢复身体状况。

1.2.4保证患者营养充足;患者受年龄的影响,本身对于医院和药物有着恐惧的心理,患者在医院内往往会发生食欲较差的现象。导致患者在住院期间身体缺乏一定的水分和营养。为了保障患者的身体状况很快的恢复,家长应该为患者尽可能提供一些清淡的食物,鼓励孩子好好吃饭,防止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现象。

1.2.5加强对患者和患者家长的健康教育;对患者和患者家长普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内容。针对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我们应该对他们进行专门性的指导。比如说;如果所患得疾病为肺结核,我们就要对患者和患者家长普及传染病知识教育,做好必要的隔离措施。

二、结果

本院收集50例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其中患有小儿肺炎的患者9例,占总人数比例18%,反复咳嗽的患者有6例,占总人数12%,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24例,占总人数的48%,患有哮喘病的患者有3例,占总人数的6%。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均痊愈出院。

第2篇: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范文

关键词:住院环境 老年 呼吸内科疾病 康复 影响

中图分类号:R318.1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030-01

我院为基层二甲医院。老年人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医院引起了重视。查阅国内外相关报道,亦引起了广泛关注。本人结合相关报道以及长期以来在呼吸内科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工作经验,分析影响老年住院患者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相关因素,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初步分析,为预防和康复提供依据。相关报道分析,在呼吸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十分容易感染[1]。为了尽早解决感染情况、预防感染发生、减少患者感染率,我院特选取曾来我院就诊的呼吸内科的老年患者病例63例进行探析,找出感染原因并及时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曾来我院就诊的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病例63例进行探析,其中男性患者41人,女性患者22人,年龄59~81岁,平均年龄(71.7±2.39)岁。平均住院天数12天。

1.2 病例分析方法

将选取的63例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病例找出,从中寻找并记录需要调查的资料,如病人的疾病状况、在医院接受的干预措施、感染情况、个人不良习惯、等。除此之外,还需注意病人当时的住院环境,不可完全拘泥于病例。其他不明确的问题及时询问了当时负责该病人的各级医生和相关护理人员。将以上信息列表,力求清晰、明了、准确。然后根据表格分析每一项可导致患者感染和影响康复的情况和相关因素并记录。

第3篇: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范文

摘 要 目的:通过对郴州地区住院儿童疾病类型的分析,为儿童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0年16岁及以下儿童在郴州市区及周边各县医院住院资料,统计分析住院儿童疾病类型及所占的百分率。结果:收集2008~2010年的0~16岁以下住院儿童202 551人的资料,其中呼吸系统疾病93 676人(46.2%);消化系统疾病36 948人(18.2%);新生儿疾病14 147人(7.0%);五官科疾病11 662人(5.8%);感染性疾病11 430人(5.6%)。结论:儿童患者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应加强此类疾病的防治,重视新生儿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关键词 儿童 疾病类型 防治

郴州市处于五岭山脉交接地带,季节、气候、地域有其特点,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各类疾病的发病率常与当地的气候、地理特点有关。为此,以郴州市各级医院(市级、县级、乡级)0~16岁住院儿童为研究对象,对郴州市住院儿童的病种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郴州市城区2个区、下辖9个县及临近郴州的耒阳、赣州、乐昌、蓝山等各级别(一、二、三级)医院2008~2010年16岁及以下住院儿童的病例资料,共收集202 551例患者的相关资料。

调查方法:疾病诊断参照ICD-9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将所有内容建立出院病人数据库,疾病名称按输入先后自行编号,并转换为ICD-10标准码分类统计,对疾病名称不统一或变迁者,在分析时加以合并。所有调查数据经核对整理后按数据格式输入,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结 果

住院儿童疾病类型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疾病(46.2%);其次为消化系统疾病18.2%;新生儿疾病7%;五官科疾病5.8%;感染性疾病5.6%。22个系统疾病的排序构成详情,见表1。

表1 郴州市及周边地区住院儿童疾病构成排序

讨 论

在郴州地区2008~2010年的202 551例住院儿童中,各系统疾病的构成以呼吸系统疾病居儿科住院患者的首位,这与国内相关研究报道一致[1,2]。呼吸系统疾病占住院儿童总人数的46.2%,其中肺炎占呼吸系统疾病的64.6%,其次为支气管肺炎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各占呼吸系统疾病的15.9%和13.6%。郴州地区是矿资源极其丰富的区域,大量的矿资源开采,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呼吸道疾病极易受空气的影响,再者跟郴州的气候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排在第二位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占整个系统疾病的18.2%,该系统疾病以小儿腹泻为主,占消化系统疾病的52%,小儿腹泻发病高峰期在秋季,其次是夏季、冬季、春季;主要是因为夏秋季节温度较高,雨水充足,适合霉菌、细菌的滋生,食物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儿童食用后引起胃肠炎,导致腹泻的发生,这与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防御功能差有关。消化系统疾病有“病从口入”的特点,因此,要注重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改善环境卫生条件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排序三、四、五位的疾病系统分别为新生儿疾病7.0%、五官科类5.8%、感染性疾病5.6%。新生儿疾病以早产儿多见(36.4%),新生儿窒息23.1%;五官类疾病排序为:扁桃体炎50.3%,急性咽喉炎10.1%,腺样体肥大4%;感染性疾病中手足口病39.6%;与其他研究略有不同的是感染性疾病排列在疾病系统的第五位[3],这与2009年的手足口病的爆发有着莫大的关联。总之,加强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仍是疾病预防和临床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李旭,叶县宣,孙晓燕,马建虹,刘伟琼,杨小慧.珠海市主城区12年住院儿童疾病谱变迁及死因分析[J].中国病案,2010,11:30-33.

第4篇: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范文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呼吸系统疾病 疗效观察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043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病症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1]。对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进行研究,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呼吸系统疾病患儿86例,A组53例,男34例,女19名,年龄3.6~9.1岁,病程6~13个月;B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4.1~8.5岁,病程1.3~2.5年。

研究方法:①A组(治疗组)患者治疗方法: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静滴,>6岁儿童:2次/日,18mg/次。<6岁儿童:3次/日,8mg/次。<2岁儿童:2次/日,7.9mg/次[2]。因而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每天用药总量以婴儿体重计算30mg/kg,分4次给药。应使用注射泵给药,静脉输注时间≥5分钟。②B组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布地奈德药物治疗。<6岁:180~310μg/日,分2~4次使用[3];>6岁儿童:230~750μg/日,分2~4次使用。以2周1疗程,坚持使用3个疗程。

疗效判断方法:①显效:患者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病情恢复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5%;②有效:患者病症有一定程度改善,接近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10%;③无效:患者病症无改善,病情无恢复。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有效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对86例患者进行为期9~14个月跟踪随访,患者恢复较好,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经第2次治疗,恢复良好,无复发状况。经统计,A组53例患者,评定为显效37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有效率98.1%,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9%;B组33例患者,评定为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有效率81.8%,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2例,心跳絮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1%。见表1。

讨 论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一般为气管或肺部病变所引起,病情较轻患者病症主要为咳嗽、胸闷等,病情较重患者[4],则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危险。在城市的死亡率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国内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

盐酸氨溴索是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能有效的清楚呼吸道黏痰,促进分泌物溶解[5],从而使呼吸系统顺畅,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从而起到治疗患儿呼吸系统疾病,促进肺功能和呼吸系统功能恢复的目的。对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进行研究,并以传统布地奈德药物治疗为对照,患者咳嗽、喘息等病症恢复较快,病情改善效果较好,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有效率98.1%,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生公略.氨溴索止咳化痰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175.

2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2.

3 李为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486.

第5篇: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范文

1护理风险与呼吸内科护理风险

1.1护理风险管理

所谓的护理风险管理指的是医疗单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有序的护理过程之中对护理所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等一系列过程。为了进一步降低因护理带来的事故和差错,从而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不受客观因数所威胁,因此必须对护理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出台相应的防范手段,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

1.2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管理

常见的护理系统疾病主要有呼吸道感染、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还有病发较急的疾病,诸如气胸、胸腔积液等。由于呼吸类疾病直接与人们的呼吸系统相连,因此呼吸疾病对人身有着较大的危害,也就对护理疾病的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也就意味着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伴随着较大的风险,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就是需要将护理工作的整个流程看成一个整体,进而对可能产生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与评估,从而根据结果制定科学的对策,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发生。

2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种类

通常情况下呼吸疾病较为容易复发,并且患者呈现较强的痛苦感,尤其是在老年人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差,因此在老年患者的治疗之中,往往会伴随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伴随着呼吸衰竭而死亡。所以呼吸疾病不但要求有针对性的治疗,患者还应当得到良好的护理,而护理本身就是一个伴随着一定风险的过程。

2.1护理人员存在的风险

在护理人员方面,主要存在三种风险:既护理人员自身职业、护理人员业务不专、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较差。

2.1.1护理人员自身职业因素

在呼吸内科之中,很多护理人员要参与到各类呼吸疾病的治疗之中,尤其是重症呼吸患者,一些重症呼吸患者可能患有一些传染性疾病,尤其是一些疾病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例如肝炎等。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之中,护理人员也难免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以及分泌物等,如果护理人员对自身的保护不好,那么很容易受到感染,而自身感染后如在去护理其他呼吸患者,那么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2.1.2护理人员业务不专

从护理工作的角度来说,护理本身是一项充满着实践性与科学性的工作,而护理对象又是患者这类特殊群体,因此在护理之中难免会因一些因素需要采用医疗紧急措施,如果护理人员对护理相关业务不熟悉,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及对相关仪器操作不当等行为,很可能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尤其是呼吸内科。例如在呼吸疾病的护理之中,口腔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工作,如果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之中没有进行无菌处理,没有及时更换吸痰管,那么就很容易给患者的呼吸道带来一定的隐患。

2.1.3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差

呼吸疾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因此患者也就相对较多,较多的患者带来的是较多的护理工作,这时由于大量的护理工作,很容易造成护理人员忽视风险的存在。例如,在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之中,对护理记录不全面等。

2.2护理制度的不完善

在呼吸疾病之中,患者对空气有较高的要求,新鲜的空气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病房的空气流通状况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但在多数护理人员的思想之中,窗户的开关以及室内的卫生状况是需要患者亲属进行处理的,而不是护理人员的工作,这种护理制度的不完善也是产生风险的因素所在。另外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的繁忙,这也决定了护理人员缺少必要的培训时间,一些呼吸内科护理新人通常没有经过培训,只是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在工作中进行学习,这种制度不但增加了老人的工作量,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教学氛围,新人也缺少学习环境,进而造成护理工作形成风险。

3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风险管理对策

3.1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医疗单位应当针对护理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课通过聘请知名医师进行讲座的方式进行,进一步树立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另外医疗单位还应当开设一对一的带新活动,通过老人护理经验的传输,进一步提升新人的护理能力以及风险意识。

3.2建立有效的科室护理制度

第6篇: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范文

人口死亡登记和统计分析是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规律和进行人口管理的一项基本工作,是制定我市社会经济以及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评价人口健康水平及社会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为评价我市2012年死因监测状况,进行了如下分析:

1死因构成

3大类疾病死亡模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诸城市人群主要死因:三大类分类为国际通用的死因分类标准,第一大类疾病包括传染病、呼吸道感染、围生期疾病、产科疾病和营养性疾病共5小类疾病;第二大类疾病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恶性肿瘤、其它肿瘤、糖尿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精神疾患、感觉器官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肌肉骨骼疾病、先天异常共13小类;第三大类为伤害,包括意外伤害、有意伤害和意图不明伤害。

2死因顺位

2012年主要死因的位次、死亡构成和死亡率见附表8。人群前10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前10位死因死亡占全部死因的99.11%,仅前5位合计就占全部死因的96.47%。

3具体死因分析结果

2012年诸城市居民前十位具体死因依次为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肝癌、胃癌、运输事故、食管癌、结肠,直肠和癌、自杀。前10位死因死亡人数占总死亡的89.16%。仅前五位死因即占总死亡的77.70%。

3.1肿瘤恶性肿瘤死因居前五位的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直肠和癌;男性恶性肿瘤死因居前五位的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直肠和癌;女性恶性肿瘤死因居前五位的是:肺癌、肝癌、胃癌、结肠,直肠和癌、乳腺癌。

3.2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疾病主要为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占循环系统疾病99.71%;65岁以上人群死亡率较高,占总发病人数的83.51%;其中男性主要集中在70岁以上人群,占69.31%;女性主要集中在75岁以上人群,有60.41%的死亡发生在该年龄段。

3.3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占呼吸系统疾病97.04%;75岁以上人群死亡率较高,占总发病人数的70.32%;其中男性主要集中在75岁以上人群,占64.81%;女性主要集中在75岁以上人群,有75.83%的死亡发生在该年龄段。

3.4伤害2012年人群因伤害死亡人占全部死因的4.79%,死亡率为34.47/10万,其中男性50.00/10万,女性18.59/10万;男女死亡人数性别比为2.75:1;主要为运输事故,占伤害的60.00%,其次为自杀,占伤害的16.53%;主要为20-74岁年龄组的人群,占总死亡人数的80.00%;其中男性主要集中在15-64岁年龄组的人群,占76.73%;女性主要集中在40-79岁人群,占死亡总人数的72.00%。

4结论

4.1三大类疾病死亡模式可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诸城市人群主要死因。

4.2男性慢性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为1.26倍

4.315-34岁年龄组主要死因为伤害;35岁以上的年龄段死亡均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且年龄越高,慢性病死亡比重越大

4.4恶性肿瘤成我市居民首要致死因素,其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

4.5性别间死因顺位差异明显。男性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女性前5位死因依次是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

第7篇: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范文

【关键词】 健康宣教;呼吸科患者;护理

作者单位:635000四川省达县人民医院

近年来,根据我国的死因调查结果显示,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一直占据前三位。因此,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特点,研究防治对策,加强患者护理,已成为呼吸科护理工作者的重要课题[1]。健康教育是向人们传播疾病和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如果在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科学合理,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现将我院对住院的呼吸系统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呼吸科在2008年3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39例,其中男47例,女31例,年龄16~83岁,平均(43±10.2)岁,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治疗,试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和家属给予健康宣教,具体方法如下:

1.2.1 评估

由于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等的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所差异,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进行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宣教方式是必要的,否则会起到负作用,导致宣教失败,使患者失去接受知识的兴趣[2]。首先通过护士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交谈,收集患者有关的各方面信息,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既往史、特殊嗜好、心理因素等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宜的护理预案对患者进行护理。

1.2.2 宣教内容 医院通过疾病知识讲座,发放教育手册,病房走廊设置宣教画廊,护士通过治疗、巡视、护理或其他时间对患者进行呼吸系统疾病健康宣教,以各种不同方式使患者对疾病深入了解,改变不良习惯,改善医患关系,积极配合医生参与疾病的治疗过程。并对患者家属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以及保护措施的宣传教育,使患者家属起监督、管理的作用。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大都有呼吸道刺激物的敏感性,如果患者居住的病房有呼吸道刺激物将不利于治疗,所以呼吸科患者居住环境要清洁、卫生。要经常开窗,使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的湿润、温度适宜,同时也要保持地面干净卫生。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消耗性疾病,通过饮食调理,适当补充营养, 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要保证患者每天食物热量的充足摄入,三餐定时定量,多吃新鲜瓜果和蔬菜,以确保患者对维生素的需求,饮食清淡,禁食辛辣、油腻和一些易致过敏的食物,多饮水,做到少量多次,使痰稀化,易于咳出。

呼吸科老年患者居多,加之病程长,且反复发作,患者易存悲观、忧虑心理,容易对康复失去信心,不配合医生的治疗,所以我们要注意和患者的进行心理沟通,多安慰患者,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安心休养,争取早康复[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依从性对比

通过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住院患者的依从率对照组仅为71.8%,而实验组的患者绝大多数积极配合治疗,依从率高达94.4%,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依从性对比

组别依从治疗例数总例数患者依从率(%)

实验组373994.9.*

对照组283971.8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率比较 对住院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为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护理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使患者的院内感染率降低到5.1%,减轻了住院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与对照组比较,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院内感染率比较(例,%)

组别院内感染例数总例数院内感染率(%)

实验组2395.1.*

对照组113928.2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健康宣教的目的就是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患者所患疾病的常识,以及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需要掌握的护理方法,让患者和家属充分信任医院,增进医患之间关系,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利于疾病的治疗及患者的康复。通过我院的探索发现,患者通过健康宣教后能够了解自身所患疾病的知识,合理应用膳食的方法,以及各种治检查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各种疾病如何配合常规检查,如何留取标本,预防感染的措施等。健康宣教使患者正确对待病症,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为人本服务理念不断深入,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现代化的医院应该摒弃传统的单纯性的机械式的护理模式,应该以人性化的护理手段为患者解决困难,健康宣传教育使医护人员站在患者的角度为患者考虑,为患者治疗和护理,既能更好的了解病情,又为医患关系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患者健康宣教的开展,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呼吸系统疾病认识的,同时我院的医护人员也意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促进我们去不断学习, 拓宽专业知识,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医院管理质量及工作效率也有很大提高;健康宣教加强了医患信息沟通,建立了新型的护患关系,患者对我们产生了信赖感,我们也增加了对患者的爱心[3]。

参 考 文 献

[1] 金文喜.浅谈呼吸科临床护理体会.《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 2008,16(3):94-95.

第8篇: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2 年 11 月 ~ 2013 年 12 月间入住我院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90 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42 例,肺癌患者7 例,支气管扩张患者41 例。男56 例,女44 例,年龄51~ 79 岁,平均( 65. 7 5. 6) 岁。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患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神志、体温、呼吸等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处理。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护理干预,具体的干预方法如下:心理干预: 大部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并发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患者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的正常恢复。因此要及时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鼓励其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心理压力。环境干预: 为患者提供卫生、清洁、舒适的环境,定期消毒、通风,保持病房的湿度和适宜温度; 定期检查患者的床单被罩,并进行消毒,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病情干预: 大部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快,要对其密切观察,如果出现病情或者临床症状突然变化要及时配合医生处理,防止意外的发生; 对患者的脉搏、心率以及呼吸频率等指标进行密切观察,一旦患者出现脉搏和心率突变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要及时给予吸氧治疗,并及时调节氧气的流量,使患者处于最舒适的状态;如果患者需要静脉滴注,要控制滴注的速度,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通气干预: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则要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从而保证气流通畅。在通气过程中,要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引流痰液,防止发生呼吸道损伤。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呼吸频率以及心率进行观察,护理效果以显效、有效、无效表示。其中显效: 患者呼吸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身体状态恢复至正常水平; 有效:患者呼吸无显著障碍,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身体状态明显好转;无效:患者呼吸困难,临床症状没有显著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例数占该组总例数的百分比。

1. 4 统计学分析: 以 SPSS 17. 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用 2检验。以 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 91. 1% ,对照组有效率为6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见表 1.

2. 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呼吸频率、心率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显著改善( P 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2。

第9篇: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总结范文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呼吸系统疾病;疗效;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05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Ambroxol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respiratory disease. Methods 80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dise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group of 40 case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Ambroxol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took the Bromhexine Hydrochlide Injection treatment.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Of the 40 cas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23 cases being excellent, 15 cases effective , and 2 cases ineffecti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 of the 4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20 cases being excellent, 12 cases effective, 8 cases ineffecti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0%,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Ambroxol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Respiratory disease; Efficacy; Adverse reaction

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免疫机制尚未完善,机体抵抗力较低,尤其在季节及温度变化大时,儿童患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该类患者在儿科中较为常见,为常见病、高发病[1]。患儿体质特殊、疾病发生率高,临床正确选择合适药物显得尤为重要[2]。临床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方式多样,可静脉滴注药物,也可选择雾化吸入方式,药物也逐渐多样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属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用药,效果显著。为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该研究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进行分组治疗,记录并观察注射氨溴索的试验组和不注射氨溴索的对照组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患者年龄1.8~8.9岁,平均(6.7±2.5)岁,治疗前病程0.5~1.5 d月,平均(0.8±0.1)d。80例患儿中,45例为男性,35例为女性,28例为新生儿肺炎,27例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25例为小儿支气管肺炎,所有患者均无心脏病等先天性系统性疾病。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包括男22例,女18例,有11例新生儿肺炎患儿,19例小儿毛细血管支气管炎患儿和1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试验组包括男23例,女17例,有17例新生儿肺炎患儿,8例小儿毛细血管支气管炎患儿和15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两组在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试验组给予盐酸氨溴索-伊诺舒(国药准字H20051604;产地:天津市南开区玉泉路96号)注射液治疗,静脉滴注,

1.3 评定疗效标准

①显效: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无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紫绀,听诊患儿肺部湿罗音消失;②患儿病情有一定程度改善,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咳嗽减少,湿罗音减少,患儿接近正常;③患儿临床症状无改变,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未见减少,听诊患儿湿罗音未见减少,病情基本无恢复[2]。总体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40例患儿中,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40例患儿中,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经统计学分析,P

2.2 不良反应比较

试验组出现消化系统症状1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40例患儿出现消化系统症状3例,心率紊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P

3 讨论

盐酸氨溴索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常用,对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确切,该文中总体有效率9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注射盐酸氨溴索治疗患儿呼吸系统疾病试验组的疗效(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使用盐酸溴己新治疗对照组的疗效(有效率为80%);试验组患儿在治疗过程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消化系统症状和皮疹,观察组患儿还会出现息率紊乱的不良应,且试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0%)高于对照组(12.5%)。这意味着盐酸氨溴索对改善患儿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为临床上在研究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提供了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本研究由于技术和采取的样本量较少的原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误差,影响试验的结果,为进一步得出精确的实验数据和结果,需规范操作和改进技术,并扩大样本量才能提高结果的可信度和结论的准确性。盐酸氨溴索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其发挥作用为分解多糖纤维成分而溶解黏液,降低痰液的粘稠度[3-4],并可刺激II型肺泡上皮,增加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利于修复支气管上皮组织,同时盐酸氨溴索同时具有抑制粘液腺、杯状细胞合成酸性糖蛋白作用,使痰液粘滞度降低,可促进患儿排除痰液,同时抑制释放炎性介质,并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另外,盐酸氨溴索抗氧化作用较强,可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H2O2J及溶酶体的释放[5],进而清除H-和HOCL,降低起到高反应性;其次,盐酸氨溴索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主要机制为通过抑制肥大细胞、白细胞释放组胺类物质、白三烯等炎症物质,抑制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盐酸氨溴索抗氧化、抗炎作用可有效减少喘憋,增加肺泡通气量,使患儿呼吸状况改善,机体恢复。呼吸系统疾病就是在其盐酸氨溴索的多重作用的影响下达到治疗的效果。

儿童因其独特的机体特点,免疫能力低,易感染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痰液分泌增多、粘稠。小儿支气管较为狭窄,咳嗽反射不完善,易导致粘稠痰液堵塞支气管造成呼吸道堵塞,进而呼吸困难,甚至导致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呼吸系统疾病在儿童发病率较高,部分病情严重者表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衰竭,甚至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7]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有助于痰液的排除,可减少了机体内病毒数量,同时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轻其狭窄状况,可促进肺功能恢复,机体病情得到好转,免疫力也同时可提升。相关研究表明[8],盐酸氨溴索可应用于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作用较佳,且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通过分析发现,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在取得较佳疗效同时,仍有不良反应出现,消化道系统症状的出现,虽例数较少,但表明对胃肠道仍有一定影响,我们临床治疗时,不仅关注其在病情改善作用,同时也应更加重视不良反应的出现,以保证患儿安全。综上所述,盐酸氨溴索可有效改善患儿呼吸系统疾病病情,同时具有不良反应少优点,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Hoffmann G,Wirleitner B,Fuchs D. Potential role of immune system activation-associated production of neopterin derivatives in humans[J].Inflamm Res,2003,52:313-321.

[2] 杨惠娣,徐彬.氨溴索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22(1):4445-4446.

[3] 洪芳.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0):49-50.

[4] 王亚文, 付世龙.盐酸氨溴索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5):431-432.

[5] 生公略.氨溴索止咳化痰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175-1176.

[6] 肖兴仕.盐酸氨溴索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2,10(9):149-150.

[7] 高宏.盐酸氨溴索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9):1319-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