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算化会计概念范文

电算化会计概念精选(九篇)

电算化会计概念

第1篇:电算化会计概念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理论;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原理

会计信息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造成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但是在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术语,除了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之外,还有电算化会计、会计计算机化、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计算机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这在会计界和信息技术界引起了一定程度上的概念混乱,产生了规范并统一这些概念的需要。

一、若干会计信息化的名词与其概念简介

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以下名词概念:

1.“会计电算化”,这个词是1982年8月在长春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提出的,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2.“电算化会计”是对会计工作中全面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界定,是研究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工具处理会计工作的方法和规律的。从会计电算化到电算会计的概念转化,反映了传统会计与现代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程度,代表了对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务发展的认识。使用电算会计的概念,还表达了需要建立电算会计理论体系的设想。

3.计算机技术界开始直接称其为“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由此出现了“计算机会计”或“计算机化会计”等名词。

4.比照“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产生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名词。

5.近年来比照管理信息化、经济信息化等,又提出了“会计信息化”名词的概

念。

6.在上述情况下,许多学者提出了建立相应理论的设想。如,会计电算化理论、电算会计学、计算机会计学、会计信息化理论等。

名词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实在有规范并统一的必要。

二、对会计信息化的若干名词概念的分析

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名词概念,可以作以下分析:

1.“会计电算化”是参照机械化、自动化等概念产生的名词,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会计电算的“化”字的涵义反映是一种发展与演化的进程与过程,不具有精确的意义,不能说明“化”到何种程度为尽头,缺少一种具体的衡量标准。其特征是注意模拟手工会计处理过程,满足企业内部的需求,忽视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的反作用与影响,不能突破传统会计思想,促进会计学科的发展。

2.“会计信息系统”是用会计理论、会计实务为指导思想,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及其所构架的网络为物质基础,以计算机程序软件和数据库为工具的信息技术,以经济活动联系中产生的经济信息为资源,进行会计加工处理的一种经济信息系统(相似的有统计信息系统)。

3.“会计信息系统理论”,受到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影响,一般地认为它是应用会计理论,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及其所构架的网络的物质基础上,使用计算机程序软件和数据库为工具的开发信息系统的技术理论。

4.“会计信息化”是相对于“会计电算化”所产生的概念,是由于企业经营与管理信息化、国家经济管理信息化等造成的理念创新。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企业经营、企业管理、生产管理和经济管理等领域,无不在创新中革新,推动这些领域的传统理念在产生变化。它们不再单纯地模仿传统的方式,而要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突破传统的理念与方式,并改造传统理念与方式,创造适应信息技术下的方式。这些革新也推动了会计界的观念的改革。于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理念也从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了会计信息化。初步看来,相对于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理念有以下发展与创新:

(1)信息处理的物质支撑条件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了以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及其构成的网络,作为信息处理的物质基础。

(2)信息处理的软件技术条件发生了变化。第一,从单机或局域网的操作系统发展到局域网和远程网结合的企业网(Intranet),创造了全球共享信息的条件;第二,开发工具从程序设计语言发展到浏览器等,丰富了软件的开发手段;第三,数据管理从数据文件管理发展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以至数据仓库管理。这些信息处理技术为会计信息的处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异条件,将支持会计信息系统的新发展。

(3)在这种条件的支持下,特别是经济管理各个领域信息化革新理念的影响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不再是简单模仿手工会计程序处理会计事务,而是强调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再创造,密切结合信息化能力条件给予会计信息处理的支持。

(4)会计信息系统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企业内外可能并可以共享的会计信息。

(5)信息时代的知识经济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新的需求,以及会计实践与理论面临的种种挑战,促使会计理论的新思考,产生了推动会计信息化理论创新的动力。因此可以说,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网络化信息技术交叉、综合和融合的发展过程。但是,会计信息化之概念与会计电算化的“化”字基本涵义相同,反映的是一种发展与演化的进程与过程。

5.会计信息化理论明显的是在会计信息化概念基础上的一种顺理成章的提法。但是这种概念却有了新鲜的意义。简单地说,会计信息化理论,应该是研究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及其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处理会计事物的功能、方法和规律的科学。理论地和系统地说,会计信息化理论是会计理论与以现代“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新三论(指突变理论、协同学、耗散结构论)等为基础,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化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受到经济学和管理学、经营学为基础的经济管理学、法律等约束与影响,是一门实践性、交叉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边缘性科学技术。

而且,在当前的特定阶段,研究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与演化的进程,也有其特定的需要。

三、规范会计信息化的若干名词概念的设想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对于规范会计信息化的名词概念,有如下的考虑:

1.虽然目前“信息化”之词颇为流行,但是其“化”字如前所述的模糊性,所造成的缺乏严谨性,(下转13页)(上接23页)使得“会计信息化”不宜作为规范性术语。

2.“会计信息系统”之词既与手工条件下的会计概念相同,又体现了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只要适当区别,作为规范性术语是比较妥当的。

3.如前分析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之词是可取的。

4.“会计信息系统理论”作为一种开发信息系统的技术理论,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但是,这种思想观念存在一定问题。其不仅影响所开发的信息系统功能与效率,而且不能解决相应开发领域所面临的问题,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异功能所能产生的优势,特别是不能利用信息技术这种先进工具推动相应开发领域的革新与创新发展。在当前优异的网络信息技术支持下,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克服信息失真的难题,不能极大地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是明显的例证。由此,笔者提出另一个名词概念。

第2篇:电算化会计概念范文

    关 键 词 :数字化 数字证据 视听资料 书证 数字证据规则

    包括法律在内的社会科学往往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对自然科学所引导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的同时获得了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从法律纵向发展历史来看,每次重大技术进步都会在刺激生产力飞跃提升的同时促进法律进步,工业革命时代如此,信息革命时代也是如此。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法律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这其中首先是实体法的扩展与创新,随之而来的则是程序法的修正。但是由于目前研究尚处于初始状态,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数字技术对法律提出的挑战,体现于合同法、知识产权法、行政法的一些程序流程中,我国在一些实体法中已开始逐渐解决,但在程序法上仍未开始这方面的尝试。在当前已经出现的大量技术含量极高的案例中,作为程序的核心——证据制度,不论是民事,还是刑事、行政证据制度在面对新问题时都处于一种尚付阙如的尴尬境地,这种尴尬在目前沸沸扬扬的新浪与搜狐的诉讼之争中又一次被重演。不仅当前制定证据法的学者们所提出的数稿中有的根本就没有此方面的规定,即使作为对以往司法实践的总结与最新证据规则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数字技术引发出的愈来愈多的问题也依然未给予应有的注意。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数字技术环境下对证据制度进行再研究(注:数字证据可以出现于三大程序法中,本文针对民事、行政、刑事程序法中的数字证据问题的共性进行讨论,并不涉及基于不同程序性质而产生的细节问题。同时,我们无意在此对我国原有证据体系的分类模式与合理性等进行论证,那并不是本文所主要研究的问题。)。

    一、数字证据概念评析

    使用精确的概念,进行内涵的准确界定与外延的清晰延展,对于一个科学体系的建立极具方法论意义,并且也符合社会学方法的规则,因此,建立一个体系首先进行的便应是概念的归纳。同时,一个精确的概念必须能够抽象归纳出所有客体的本质共性,必须能够把表现同性质的所有现象全部容纳进去。对数字证据进行概念归纳,基于其鲜明的技术特征,在归纳时要回归到数字技术层面,在其所使用的数字技术与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的结合中寻找恰当的突破点。

    关于数字证据的概念,在国际上至今未有定论,如computer evidence(计算机证据)、electronic evidence(电子证据)、digital evidence(数字证据)都具有其使用者。我国采取数字证据概念的大多是IT业界,法律学者采用的概念主要是计算机证据与电子证据,进而在这些概念基础上分析证据的性质、效力、类型等(注:还有的学者在论述中并未对其使用的概念进行定义,如吴晓玲发表于《计算机世界》1999年第7期的《论电子商务中的电子证据》一文中使用电子证据,游伟、夏元林发表于《法学》2001年第3期的《计算机数据的证据价值》一文中使用计算机数据电讯。吕国民发表于《法律科学》2001年第6期的《数据电文的证据问题及解决方法》一文所使用的数据电文等都未进行明确的法律上的界定。)。这些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分析存在一些问题,之所以如此,或者是因为单纯注重对社会经济层面的考查却忽略了对技术层面的透彻分析,或者是因为虽进行了技术的分析,但却未深入到进行法律归纳所需要的足够程度。因而有必要在与这些概念、定义的多维比较中分析数字证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一)数字证据与计算机证据、电子证据概念的比较首先必须明确的是,虽然各个概念所使用的语词不同,但在内涵上,计算机证据、电子证据都是针对不同于传统的数字化运算过程中产生的证据,在外延上一般囊括数字化运算中产生的全部信息资料。不过,计算机证据与电子证据这两个概念并不妥贴,不能充分表现该种证据的本质内涵,由此而容易导致概念在外延上不能涵盖该种证据的全部形态。

    1.“计算机证据”概念。有人认为,“计算机证据,是指在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以其记录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记录物”。[1]采取“计算机证据”概念来表述数字化过程中形成的证据具有一定合理性,因为计算机及以计算机为主导的网络是数字化运算的主要设备,并且目前数字化信息也大多存储于电磁性介质之中。从数字化所依靠的设备的角度来归纳此类证据的共性,在外延上能够涵盖绝大多数此类证据。然而,虽然计算机设备是当前数字化处理的主要设备,计算机中存储的资料也是当前此类证据中的主要部分,但是进行数字化运算处理的计算机这一技术设备并不是数字化的唯一设备,例如扫描仪、数码摄像机这些设备均是数字化运算不可或缺的设备,但并不能认为这些也属于计算机之列。从国外立法来看,没有国家采取computerevidence,采用这种概念的学者在论述中也往往又兼用了其他的概念。迪尔凯姆认为,研究事物之初,要从事物的外形去观察事物,这样更容易接触事物的本质,但却不可以在研究结束后,仍然用外形观察的结果来解释事物的实质。所以,“计算机证据”概念从事物外形上进行定义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计算机证据”概念未能归纳出数字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作为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证据共性,不能够涵盖数字化过程中产生的全部的信息资料,而且在法律上也不能对将来出现的证据类型预留出弹性空间。

    2.“电子证据”概念。目前,采用“电子证据”者甚众,但对电子证据的具体含义则各有不同表述。有人认为:“电子证据,又称为计算机证据,是指在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以其记录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记录物。”[2]有人认为:“电子证据,是指以数字的形式在计算机存储器或外部储存的介质中,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数据或信息。”[3]“电子证据是指以储存的电子化信息资料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电子物品或电子记录,它包括视听资料和电子证据。”[4]加拿大明确采用了电子证据概念,在《统一电子证据法》(Uniform Electronic Evidence Act)的定义条款中规定:“电子证据,指任何记录于或产生于计算机或类似设备中的媒介中的资料,其可以为人或计算机或相关设备所读取或接收。”[5]

    综合起来,各种电子证据的定义主要有两种:第一,狭义的电子证据,等同于计算机证据概念,即自计算机或计算机外部系统中所得到的电磁记录物,此种内涵过于狭小,不能涵盖数字化过程中生成的全部证据,不如第二种定义合理。第二,广义上的电子证据,包括视听资料与计算机证据两种证据,在内容上包含了第一种定义,并且还包括我国诉讼法中原有的视听资料。但我们认为,这些定义中不仅所使用的“电子”一词不妥,而且所下定义亦为不妥,理由如下:第一,将电子证据或者计算机证据定性为电磁记录物未免过于狭隘。虽然数字设备的整个运作过程一般由电子技术操控,各个构件以及构件相互之间以电子运动来进行信息传输,但是仍然不可以认为该种证据即为自电子运动过程中得到的资料。美国《统一电子交易法》2 (5)中规定:“电子(electronic),是指含有电子的、数据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或类似性能的相关技术。”扩大解释了电子的语词内涵,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载体来表达扩大的电子语义,已经失去了“电子”一词的原义,原本意义上的电子只是其使用的“电子”概念中的一种技术而已,从而能够涵盖大多数此类证据。不过,既然如此,还不如直接使用能够涵盖这些技术特性的“数字”概念,在工具价值方面更有可取之处。加拿大《统一电子证据法》解释中之所以采取“电子”,“因为信息为计算机或类似设备所记录或存储”,但这个理由并不充分。并且接下来又承认有些数字信息(digital information)未涵盖于本法,因为有其他的法律进行调整。第二,电子证据概念不能揭示此类证据的本质特征。电子运动只是数字化运算的手段,而非本质,并且也并不是所有数字设备的运算全都采取电子运动手段。进行数字化运算的计算机设备及其他数字设备的共同之处在于这些设备的运算均采取数字化方式,而非在于均采取电子运动手段。第三,不论是将视听资料这种已存的证据类型纳入电子证据中,还是将电子证据纳入视听资料中,都会致使“电子证据”与我国诉讼法中的“视听资料”相混淆,而此类证据与视听资料证据的本质共性并不相同。视听资料主要为录音、录像资料,其信息的存储以及传输等也都采取电子运动手段。录音、录像采取模拟信号方式,其波形连续;而在计算机等数字设备中,以不同的二进制数字组合代表不同的脉冲,表达不同信号,信息的存储、传输采取数字信号,其波形离散、不连续。二者的实现、表现、存储、转化都不相同。传统的电话、电视、录音、录像等都采取模拟信号进行通讯,这是视听资料的共性,而计算机与网络信息技术则采取数字化方式通信,这是数字化运算中生成的证据的共性,两者不同,不应混淆。

    可见,狭义上的电子证据在外延上只能容纳数字化过程中产生的部分证据,失之过狭;广义上的电子证据确实能够在外延上容纳数字化过程中产生的全部证据,但却失之过宽,如将视听资料与计算机证据这两种差别极大的证据容于同一种证据类型中,将不得不针对两种证据进行规则的制定,从而导致同种证据类型的证据规则不相统一,很难建立起一个和谐一致的体系。

    (二)数字证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我们认为,数字证据就是信息数字化过程中形成的以数字形式读写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资料。这里使用的“数字”(digital,digits pl.)与日常用语中的“数字”语义并不相同,虽并不如“电子”更为人们熟悉和容易理解,但重要的是根据科学的需要和借助于专门术语的表达,使用科学的概念来清晰地定义相关事物,况且“数字”概念在现今信息时代也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已为人们广泛接受和使用。现代计算机与数字化理论认为,数是对世界真实和完全的反映,是一种客观存在。人类基因组的破译说明,甚至代表人类文明最高成就的人自身也可以数字化。[6]来势汹涌的全球信息化潮流实际上就是对事物的数字化(digitalization)处理过程,区别于纸质信件、电话、传真等传统信息交流方式,这种采用新的信息处理、存储、传输的数字方式在现代社会包括日常交往与商业贸易中逐步建立其不可替代的地位。毋庸置疑的是,数字技术还会不断地发展,因此在进行法律调整之时就更不能限定所使用的技术与存储的介质,从而在法律上为技术的发展留存一个宽松的空间。

    1.数字证据有其数字技术性。信息数字化处理过程中,数字技术设备以"0"与"1" 二进制代码进行数值运算与逻辑运算,所有的输入都转换为机器可直接读写而人并不能直接读写的"0"、"1"代码在数字技术设备中进行运算,然后再将运算结果转换为人可读的输出。数字证据以数字化为基础,以数字化作为区别于其他证据类型的根本特征。数字证据具有依赖性,其生成、存储、输出等都需借助于数字化硬件与软件设备;具有精确性,数字证据能准确地再现事实;具有易篡改性,数字化技术特性决定了数字资料可以方便地进行修正、补充,但这些优点在数字资料作为证据使用时成为缺点,使其极易被篡改或销毁,从而降低了数字证据的可靠性,这个特点也决定了在对数字证据进行规则的制定时应当切实保障其真实性。 SWGDE(Scientific Working Group on DigitalEvidence)与IODE(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n Digital alvidence)在1999年在伦敦举办的旨在为各国提供数字证据交换规则的会议IHCFC(International Hi-Tech Crime and Forensics Conference)上提交了一份名为《数字证据:标准与原则》的报告,对数字证据从技术方面进行了定义,“数字证据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储或传输的信息或资料”,[7]在接下来的规则中则重点阐述了如何对数字证据的真实性进行保障。

    2.数字证据有其外延广泛性。数字证据概念在外延上既可以容纳目前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全部证据,又具有前瞻性,可以容纳以后随着技术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此类证据。数字证据可以产生于电子商务中,也可以产生于平时的日常关系中,表现为电子邮件、机器存储的交易记录、计算机中的文件、数码摄影机中存储的图片等。从美国FBI目前的犯罪执法中可以看到,现在专家越来越喜欢用数字技术对一些其他证据进行处理,例如用AvidXpress视频编辑系统、Dtective图像增强处理软件对取得的录像进行处理,并且这种处理也往往得到法庭的承认。这种对原始证据进行数字技术加工后形成的证据也可看作是一种传来数字证据,即形成了一种证据类型向另一种证据类型的转化,例如对我国视听资料中的录音、录像进行数字处理后可以认为是数字证据,适用数字证据规则。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不同的证据类型往往适用不同的证据规则,从而在真实性等方面可能作出不同的认定。

    数字证据一般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机器中存储的机器可读资料,二是通过输出设备输出的人可读资料,如显示设备显示出来或者打印设备打印出来的资料。前种作为数字证据毫无疑问,而后者从表面看来似乎可以认定为书证。其实,此种人可读的输出资料仍然属于数字证据,因为这些资料来源于数字化设备,是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取得的,其产生完全依赖于前者,人可读的资料是由机器可读的资料经过一个转化过程而取得的,两种资料在内容上保持了一致性,具有同质性,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后者的真实性依赖于前者,在如何确保真实性、合法性等规则上,应适用数字证据的规则,却不可以因为其表现为传统的纸面形式就认为是书证,从而适用书证规则。

    二、将数字证据纳入我国证据体系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

    数字技术推动出现的社会经济关系提出新的要求,体现于法律之上,在实体法上表现为,要求更新确认这种新技术指示的新类型社会关系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程序法上表现为,当这种社会关系的当事人因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纠纷时,应当存在与之相适应的相关程序,或者对已有程序进行完善,能够满足这种纠纷不同以往而与其技术特征相适应的要求。而在程序法证据制度上的一个基本表现就是,要求数字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数据资料等能够纳入到证据体系中,得到证据规则的认可,能够被法庭接受成为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虽然数字证据并不单纯只是在电子商务关系中产生,其还可在其他社会关系中产生(注:以数字化设备为基础而生成的数字形式读写的证据均可认为是数字证据,其可以为民事程序法上的证据,也可以为刑事、行政程序法上的证据。不过,在现阶段,电子商务关系中产生的这类证据的数量多于其他类型社会关系,但不可以认为数字证据即为电子商务中产生的证据,例如内部局域网、个人计算机存储的资料也可成为数字证据。),但数字证据问题主要是出于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而提出。出于电子商务交易追求交易的快速便捷、无纸化(paperless trading)流程,在很多交易过程中很少有甚至根本就没有任何纸质文件出现,电子商务交易中所存在的与交易相关的资料可能完全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于计算机等存储设备中。一旦产生纠纷,如果在程序法上不承认数字证据的证据力,当事人将没有任何证据来支持自己的权利主张,无法得到法律救济,商人对电子交易就难以产生依赖感,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起,EDI数据交换方式便以其便捷、高效、准确而备受青睐。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对电子商务等进行大量的立法工作,欧美各国在实体上早已承认以数据电文方式订立合同、申报纳税与以信件、电报、传真等传统方式具有相同效力,在程序法上也作了相应的规定。美国《联邦证据规则》通过重申现行判例和成文法的形式肯定了数据电文无论是人工做成的还是计算机自动录入的都可作为诉讼证据。英国1968年《民事证据法》规定,在任何民事诉讼程序中,文书内容只要符合法庭规则就可被接受成为证明任何事实的证据,而不论文书的形式如何。 [8]在1988年修正《治安与刑事证据法》(The Police and Criminal Evidence Act)也作出了类型的规定。加拿大通过R.V.McMullen (Ont.C.A.,1979)一案确立了新证据在普通法上的相关规则。联合国贸法会在《电子商务示范法》中规定,“不得仅仅以某项信息采用数据电文形式为理由而否定其法律效力、有效性和可执行性”,又承认了以数据电文方式订立的合同的有效性,并且认为,在一定情况下数据电文满足了对原件的要求,在诉讼中不得否认其为原件而拒绝接受为证据。这些规定运用功能等同法(functional-equivalent),认为只要与传统式具有相同的功能,即可认定为具有同等效力。我国也与这一国际立法趋势相靠拢,例如我国新修订的海关法中规定了电子数据报关方式。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在合同法中已承认以电子数据交换方式订立的合同的有效性,承认其符合法律对合同书面形式的要求。要使实体法的修改有实际意义,就必须设定相应的程序规则,使得以实体规定为依据,在诉讼中寻求救济时具有程序法基础,否则实体法上的修改不啻一纸空文。

第3篇:电算化会计概念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研究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4-0001-01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设计效率,而且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但是它主要是对设计者在计算和绘图等设计后续阶段进行支持,对早期创造性的方案设计阶段并不能够凸显其效果。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存在着很多限制,想要完成快速输入和再现不完备的概念造型,使用传统的CAD是行不通的,这说明早期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并不能做到真正的辅助设计产品,而是对设计方案定型后的产品进行绘制。而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要使创造性得以发挥,就成为了计算机工作人员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为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CACD)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条件。CACD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CAD的不足,使产品在早期的创新方案设计中得到有效的支持。它不仅能够提高概念设计的质量,使设计对象简单快速地生成,而且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交流平台,对产品的评价更加贴切,并且避免了设计失败所造成的浪费。

1 通讯系统的概念及其分类

1.1 通讯系统的概念

通讯系统被称为电子系统,是用于传输光信号和电信号的系统。通讯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由特定功能、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N个单元格组成的,使统一目标能够完成。

最简通讯系统只提供两点用户,并且供用户接受和发送信息。而一般的通讯系统可提供交换设备,使用户在系统内与其他用户进行通讯。

1.2 通讯系统的分类

通讯系统的种类很多,按照传输媒介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用金属导体为传输媒体的通讯媒体,像我们通常使用的通信电缆就属于其中一种,这种以线缆为传输介质的通讯系统我们称之为有线电通讯系统;第二类与第一类相反,它是由无线电波为传输介质来进行通讯的,它被称为无线电通讯系统。这两种通讯系统有“无线”和“有线”之分,同时它们所用的传输介质也是不同的,前者为光学电缆,后者为大气、水、空间、土等。

2 国内通讯软件的现状

由于我国的通讯软件发展比较晚,而且错过第三次科技革命,所以与国外的企业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在通讯制造业,我国有3/5的企业没有真正的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而是打着国外的牌子进行经营。通讯运营业所使用的软件大多是靠引进得来的,只有很少的企业对软件的增值业务进行开发和利用,这就决定了我国通讯技术发展落后的局面。

从上述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通讯软件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且水平比较低,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对系统软件进行相关的研究、开发,这就意味着他们很少使用先进的开发工具和软件开发平台。而且由于很多公司没有资金的支持或者不愿投入大量的资金,使得大型的软件开发的很少。这种状况与国外同类型的通讯软件企业相比仍存在明显的差距,同时制约了我国通讯软件技术的发展,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内相关企业想要赶超国际领先水平的步伐,打击了企业的积极性。从好的方面看,国内中低端产品发展较快,与国外没有明显的差距,但是在以后的竞争中会越来越激烈。

3 计算机辅助概念在通讯系统中的发展

从国内外对产品的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方面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国家把研究方向都集中在概念的功能和形状设计的建模上。从发展的角度看,今后的概念设计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概念设计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研究,它主要包括CACD信息建模技术和CACD推理技术两个方面的研究。另一个方面是概念设计在全方位设计中的集成应用,它包括CACD与其他计算机辅助工具的集成,从而建立起一个全方位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环境。

概念设计阶段要求对功能设计、原理设计、形状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布局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因为在概念设计阶段确定的信息和不确定的信息很多,而且在其内部的各个环节都是相互依赖、相互驱动、不可分离的,因此概念设计阶段有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被称之为问题概念化阶段,它主要是为了解决概念的形成;第二部分被称之为概念实体化阶段,该阶段是为了解决概念生成和概念可视化这两个问题。这种划分方式,有利于解决在设计的全部环节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除此之外,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在研究过程中应注意把设计实践和流程结合起来,其他设计方面的集成研究也要加以重视,使其实现无缝连接,并建立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法理论体系。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从教育、经济、军事及国防部门等社会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来,它的产生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的发明及其应用成为核心内容,人类社会由此转变到信息社会,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深入发展使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不断升华,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体现了人们生活条件的进步,它的应用领域也从以前的单一化向多元化迈进,同时人工智能化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在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将会在未来得到很大的突破,从传统的后续设计模式转变到全面型的设计方式,同时减少在产品设计中产生的设计误差,提高设计效率,同时为产品设计公司的转型提供了客观条件。

参考文献

[1]冯培恩,徐国容.基于设计目录的原理方案及其求解过程的特征建模[J].机械工程学报,2008,34(2):79-86.

第4篇:电算化会计概念范文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是指将计算机技 术应用到会计工作领域,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 计算机替代手工完成,或手工很难完成、甚至 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2011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 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 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 “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会专家就这两个 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用“会计信 息化”可以更好地概括“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 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水平.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 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 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 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 理,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外部的信 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 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看到,两个概念是人们在不同时期、 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来的.

2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应当看到,没有过去20多年会计电算化 所积累的丰硕成果,今天的会计信息化也就无 从提出与研究。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没 有划定的边界,只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与其在会计领域应用深度和范围的不同而在 认识上产生了飞跃,两者都以信息技术为特 征,所不同的是,由于在不同时代所依托的信 息技术迥异而使其各自应用的外延和内涵产 生了较大的区别.

2.1信息技术环境的区别 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不是单纯的一 种技术,而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 息感测技术等组群技术的简称。会计电算化阶 段,人们谋求能够开发出解决会计领域的单项 工作或整体核算工作的软件,从而帮助会计工 作人员实现劳动力的解放和生产力水平的提 高;硬件方面则主要以单机环境或F/S(文件/ 服务器)架构为主,很少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和 感测技术。会计信息化阶段,人们需要研究和 开发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 资源管理乃至决策支持等诸多子系统于一体 的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属于管理信息 系统的重要子系统,这个阶段的MIS(管理信 息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 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产品和概念的提 出无不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基础之上.

可见,电算化和信息化都应用了计算机技 术;电算化较少使用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化则 更多地依赖于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电算化几 乎没有用 到感测技术,信息化则会随着其发展 越来越多的使用诸如条码感测、智能感测等感 测技术.

2.2系统地位层次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主要服务于财务部门的核算 与管理,属于部门级应用;而会计信息化则是 企业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是 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除了服务于财务 部门外,还要为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层和决 策层提供服务,属于企业级应用.

2.3系统目标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是人们随着信 息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而提出的 差异概念。会计电算化以解放生产力,提高工 作效率为出发点,首先强调的是会计数据处理 的规范化,改变手工会计的不规范现实,要求 会计软件的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按照我 国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操作,立足于财务 报告的规范生成;而会计信息化则更强调会计 输出结果的效率和增值性,这种增值效应依赖 于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的快速搜集、实时传递 以及对不同层次数据的深加工。会计信息化的 成效依赖于会计信息输出的多元化研究.

2.4信息输入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输入系统的是记账凭 证,数据主要由财务部门自己输入;而会计信 息化的大量数据可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 获取,同时可以预见,随着原始凭证标准化问 题的解决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日臻成熟,经过 数字签名的原始凭证会直接进入会计信息系 统. 2.5数据处理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主要通过批处理方式处理业 已发生的数据,而会计信息化使实时处理数据 成为可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业务 部门通过Intrane(t企业内部网)协同工作,所 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存储于系统集成的数据 库中,企业信息的内部用户可以通过对数据库 的实时访问,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

2.6信息输出的区别 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输出主要有显 示、打印、磁盘等方式;信息化环境下,内部需 求除了上述方式以外,更多的可以通过网络实 现信息传递与共享,通过授权、划分权限级次, 企业内部各个机构、部门从信息系统上直接获 取。随着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深入研 究以及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在大型 系统中的逐步推广和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企 业在Internet上公布其财务信息.

3区别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有利于企业正确定位

自己的信息化进程. 企业信息化进程受制于信息技术的发展,1979 年我国开始搞计算机会计的试点,1983年国 务院成立了电子振兴领导小组,直至1990年 国内才推出第一批品牌的会计软件,可以说到 上世纪90年代末,一个企业能够拥有自己的 计算机硬件,找到合适的会计软件已属不易, 不存在网络大规模的应用和遍地开花,而且这 十几年的时间里企业的计算机会计确实是只 在会计电算化阶段徘徊,软件生产厂商开发的 会计软件业主要停留在会计电算化上,即能够 用软件替代手工完成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工 作,阿尼塔。S.霍兰德所谓的“传统会计信息系 统是手工会计的翻版”即是这个意思。20世纪 末本世纪初,随着大中型、分布式数据库逐步 应用于国内信息处理领域;随着F/S(文件/服 务器)逐步向C/S(客户机/服务器)、B/S(浏览 器/服务器)体系架构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 ERP产品推出,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有实 力、有能力取得上述技术与服务以后,计算机 会计脱离了“信息孤岛”时代,进入了集成财 务、生产制造、供应链、人力资源、经营决策的 企业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孤立的 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不再单独地服务于部门需 求,会计信息会随着更准确的输入、更深层次 的加工、更实时的处理以及满足了更多样的需 求而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增值服务.

第5篇:电算化会计概念范文

云计算不仅是一项非常新的技术。事实上。在很多时候你很难将“云“与常规的许多网络概念(应用软件、平台、计算能力、存储器……等一大堆令人头晕的名词)加以区分一而进入”云”时代恰恰意味着你并不需要搞清“云”背后的复杂原理,简单的指令操作就可以让你畅游信息海洋。

前景诱人的“云”

初创云计算概念的谷歌(Google)。其梦想是“整合全球信息”。意在将分散在全球各地的,所有可以数字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后。通过一个简单的”插头”提供给用户。

云计算向人们描绘了明天的神奇图景:在“云时代”,数据都存在网上。而非Pc机这一类终端里:软件最终消失,只要你的“云”设备中拥有一个最基础的浏览器就可以运行现在的需要安装在你个人电脑中的一切软件一这不仅意味着对电脑硬件条件的大为放宽。也让各种更轻薄便携、时尚设计、别出心裁的随身终端大放异彩,而互联网终端设备远远不止PC一种一手机、汽车、GPS,甚至手表。只要有简单的操作系统加个浏览器就够了;由于数据都在“云”端,企业的IT管理越来越简单。企业和个人用户将彻底摆脱病毒,摒弃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数据也永不丢失。

“云“时代意味着计算能力将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拧开龙头。月底缴费。只不过自来水管、煤气管道变成了互联网:水表,煤气表变成了信息流量表。“云”时代的来临。有人预言。就会像100年前人类用电的进程演变。当时的农场和公司逐渐关闭了自己的发电机,转而从高效的发电厂购买电力。今天。插上插头。人人都可轻松获取电能。但插头背后支撑着的却是一个使用电力的普通人不可能了解、也不需要去了解的复杂电力工业。“云”时代亦然。人们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输入输出设备。即可获得通过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复杂运算操作才能得到的信息资源或服务。

当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人为干预的影响对于网络资源的公信度便进一步降低。从这一点来说,“云”完全符合未来每个人都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创新,一切都更高效、准确、低成本的发展趋势。

渴望腾“云”驾雾的中国企业

据悉。2009年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达到381.5亿元。同比2008年增加了36.4%。越来越多的业内专家表示。云计算将是未来3到5年全球范围内最值得期待的技术革命。据市场咨询机构IDC调查报告显示。4年内。云计算将能为中国带来1.1万亿元的新业务收入。

但由于目前还没有看到云计算明显的赢利点。Amazon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云计算业务盈利的公司之一。2008年就已经实现了超过1亿美元的利润。而包括微软在内的大多数企业,在云计算这一块上,距离盈利还很遥远。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的云计算领域仍处在战国之前的时代。各路诸侯或内部革新。或合纵连横,都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厉兵秣马。做好准备。

在前不久召开的2010中国云计算商务应用大会上。中搜(中国搜索)正式了中国首个云计算应用平台。为广大传统企业搭建各自行业垂直的权威型电子商务门户。对于切实的“云应用”的旺盛需求使其在现场收获了800万的合作项目。番薯网CEO赵舸谈到:“通过与中搜的合作。利用商务云应用,仅仅花费了4个月的时间便实现了番薯网全面上线,并容纳了180万个电子图书门户。这个规模是原来根本不可想象的。并且通过商务云与番薯网行业特性的结合。成功推出了云阅读服务,极大满足了终端用户多样化的电子阅读需求。”

未来,软件产业生态系统将面临许多变化。云计算的普及将使得许多公司开始向相关领域挺进。硬件、软件和服务的界限将变得更加模糊不清。而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需求则更为急迫――针对各大传统企业的“软肋”。若综合云技术所能提供的一切便利。电子商务将变得异常简单。中国企业的成长将有可能在“云”时代取得突破。毕竟互联网的未来将更加全球化。更讲求资源共享,而中国市场是哪一个企业都不愿放弃的大馅饼。

“云”由你决定

Amazon、Google和IBM是第一批将云计算引入公众视线的公司。Amazon主要为小型企业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Google允许第三方运行大型并行应用程序:IBM则推出了蓝云计划。它们的做法无疑符合了云计算“让技术更加民主”的标准。那么是什么推动了云计算的发展?是日益膨胀的能耗、人员和硬件的费用成本,是数据中心空问的日益匮乏以及用户对加速和简化网络配置和管理的迫切愿望。

那又是什么使云计算成为可能?是几乎无限的带宽。日益成熟的虚拟化技术和多用途体系架构。以及服务器无比强大的实用性。

举例来说。当用户需要完成一项资源消耗巨大的项目,却不想额外购买硬件或者为此增加人员成本时。云计算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New York Times》就是使用Amazon的”网络服务”来生成其文件库中1100万份PDF文档。若在以往,他们需要花费极其浩大的人力才能够完成。而对这些文档进行保存和备份也需要单独购置服务器。美国公司Schumacher Group使用了salesforcecom的软件对其企业内部数以千计的合同以及医院与医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并在Salesforce本身的基础架构上运行。这样公司不仅节省了购买用于运行此软件的硬件的费用。还节约了运作成本。

第6篇:电算化会计概念范文

电子商务具有快速与简洁的巨大优势,大大改变了企业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减少各类环节,降低成本。对于会计而言,电子商务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了解电子商务对企业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对于会计工作有着诸多好处。

二、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电子商务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会计基本假设,又称会计假定,是过去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积累的概念观念和理论总结,也是会计各项理论的重要基础。对工过去的实体会计方式而言,会计基本假设是正确无误的,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会计基本假设也在不断地产生变化。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

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主体必须要有实际存在的实体企业作为主体,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应用,出现在在网络上存在的虚拟企业,对于这些虚拟企业的会计行为就要应用代替原本会计主体的实体概念产生的相对的主体概念,这个概念能更好的在电子商务中作为会计行为的标准。

(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

持续经营假设,也即在企业一段时间内继续以既定方式经营为前提,来核算财产计价和各类财务情况。然而对于虚拟企业而言,其产生和消失迅速,是以暂时性的需要而产生的,也会随着需要消失而即刻解体消失。难以用持续经营假设加以核算。旧的持续经营假设已经不适用工虚拟企业的财务核算。

可以在旧的核算方式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存续期和清算价值等概念,以更好地对虚拟企业的各项数据进行衡量。

(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传统会计习惯工按照时间和公司经营方式将会计行为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期间。在过去的情况下,公司的交易过程会计收集和处理信息需要时间,而在新的电子商务环境之下,交易与会计行为从被动变为实时,旧的会计方法意义消失。对于新的会计行为而言,应当立足于实际需求,实际情况实时加以记录。

(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 货币计量假设是传统会计的重要原则之一,也即使用同定的价值不变的货币作为会计行为的单位。这个假设主要的要求是需要同定的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然而在网络时代的虚拟企业中,企业之间的交易偏向虚拟的数字货币和信息交易,传统的货币计价难以对新型的交易价值进行衡量。旧的货币计量法已经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要求。

2.电子商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旧的会计要素分为财务状况基本要素和经营状况基本要素,用这些要素来衡量公司的经营情况与经营成果。对于新的网络化的经营情况而言,这些要素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各类情况,在衡量中会产生错误。因此,有必要采用新的计量方式和要素来反映新时代公司的经营情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要素能够更好的反映公司的财务情况与经营成果,更好的为会计工作所服务。

三、电子商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1.对权责发生制的影响

权责发生制的概念是以权利和责任作为基准衡量交易的产生,而不是通过现金的交付衡量交易行为的发生。优势是能够反映企业在特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然而对于电子商务而言,交易的过程在一瞬间即可完成,权责发生制失去了存在意义。相比工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更适合作为电子商务时代的衡量方法。

2.对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影响

历史成本原则也即按照财产成本产生的价格计为价值,并在之后不再加以变动。这一原则的首要前提也即持续经营假设。然而对于虚拟公司而言持续经营假设并不适用,使用历史成本原则核算虚拟公司资产,不足以正确反映虚拟公司各项资产诸如金融工具,虚拟货币等的价值变动,对于虚拟公司的资产衡量,一般使用实时计价的方式。

3.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方面相比传统的用纸笔来进行会计核算的方法,电子商务下的会计更多的采取无纸化办公的方式;另一方面,对于传统会计核算的重点,各类地产设备等同定资产相比,虚拟资产和电子货币成为了会计核算的重点。利用财务软件进行电子办公,直接能够发送报告结果,更为便利明确。

4.对会计组织的影响

首先,由于电子银行和虚拟结算的广泛应用,会计核算和交付变得更加便利。其次,地理位置和距离对于会计效果不再影响,会计可以毫无阻碍对远处的交易加以核算。第三,岗位发生变化,一些岗位变的不再需要人员,一些新的岗位产生。最后,新的核算方法和准则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新的素质与能力。

5.对传统会计报表的影响

在传统的会计处理方式中,会计报表一般基于会计期间情况加以编制,不能快速反应使用者所需信息,在新的电子商务的情况下,会计报告可以实时发送,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

第7篇:电算化会计概念范文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给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4个教学模块,即①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包括信息与社会、计算机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②算法基础与程序设计;③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④系统开发与行业应用[1]。尽管如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到底应该包括哪些模块仍然莫衷一是。然而,无论哪所大学,无论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秉持何种教学观念,计算机系统和算法基础与程序设计已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两个最主要的教学模块,这一点已经达成共识。

另一个共识是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要注重探索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对计算思维探索与培养的侧重点基本放在基于问题求解的“算法基础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块上,在“计算机系统”教学模块中则体现较少,究其原因是算法、程序设计等软件教学方面的内容,与计算及问题求解的关系更为密切。若要将计算思维作为思维模式进行培养,则应将其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那么,计算机系统教学模块也概莫能外――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解释,一是计算机系统教学模块内部要体现计算思维,二是计算机系统教学模块中的计算思维作为完整的计算思维过程链中的一环,甚至是最基础的一环,要为全过程、全方位的计算思维培养提供原理支撑。我们对计算机系统教学模块中的计算思维进行研究。

2 计算机系统教学模块中的计算思维框架模型

?算思维贯穿计算机系统模块教学的始终。计算思维应该是一条线,将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知识点像串珍珠一样串起来,培养学生从机器本身和计算机科学家这两个思维角度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底层运作机制;在此基础上,计算机是实现问题求解的手段,计算思维则是人类求解现实问题的一条途径[2],是一种解决客观世界各种可计算问题的思维方法。

基于以上思路,我们将计算机系统教学的核心知识点概括为计算思维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结合该框架模型,我们对计算机系统中计算思维的本质和3种重要的计算思维进行归纳。

3 计算机系统教学模块中计算思维的本质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的一系列思维活动的统称[2],其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即在不同层面进行抽象并将这些抽象机器化或自动化。

对于客观世界中的某个可计算问题,要映射到计算机世界去求解,通常需要两个步骤:一是将待求解问题抽象为可计算的概念模型;二是对于概念世界中的概念模型,用物理的计算机世界来实现与求解。前者体现计算思维的本质之一――抽象化,后者反映计算思维的本质之二――自动化。

抽象是一种很好的管理复杂性事物的思维方法。好的抽象可以把一个几乎不可能管理的任务划分为两个可管理的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抽象的定义和实现;第二部分是随时用这些抽象解决问题[3]。

“抽象的定义和实现”可以理解为领域内的、深刻反映外部世界的一些通用概念,在计算机系统教学中,就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各个知识点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底层运作机制;“用这些抽象解决问题”意味着学生不能以客观世界的事物为起点开展思维,而应该以计算机系统中的抽象概念为起点分析待求解问题,包括用抽象概念代表待求解对象,用概念间的关系来代表待求解对象之间的关系。到此时,具体而复杂的现实问题被抽象为一个可计算问题,现实世界在抽象的计算机概念世界中得到再现。

“随时用这些抽象解决问题”意味着计算机要将抽象概念机器化、自动化。虽然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日益强大,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很简单,即通过执行程序进行信息处理[4]。信息处理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构造求解问题的算法和程序;二是程序在机器层面的自动执行,即自动化。

抽象和自动化这两种重要的研究思维模式,对于用计算手段求解现实问题是非常有效的,能为其他的计算思维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这两种思维模式。本质上来说,现实问题的计算和问题求解是不同层面的抽象以及抽象之后的自动化,这种抽象和自动化通过二进制思维、指令自动执行思维、程序自动运行思维3方面得以体现。

4 3种计算思维

4.1 二进制思维

要将待解决问题表示成可计算的对象,就是要将该问题抽象为可描述的数学模型,并将可计算对象及其特性符号化,符号可以是数字、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统称为该对象的数据信息(包含数值性和非数值性)。计算机本质上是二进制(0、1)的世界,即可计算对象的数据信息都要表示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符号――0、1。在二进制的世界里,所有的二进制运算都可以用逻辑运算代替,而香农在题为《继电器和开关电路的符号分析》的论文中指出“由继电器、晶体管等电子元件组成的逻辑电路可以实现所有的逻辑运算;然后,再通过集成各种复杂的逻辑电路得到不同功能的硬件――处理器、内存储器、I/O设备,最后,在一定的体系结构下将这些硬件结合在一起,实现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由此可见,从客观世界到计算机世界的纽带就是二进制(0、1)。

二进制思维是一种将客观事物符号化、符号二进制化、二进制电子化和电子集成化的思维过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计算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从机器的思维(客观事物二进制化的抽象思维)和计算机科学家的思维(怎么实现二进制化,即二进制电子化和电子集成化的自动化思维)这两个角度学习及思考,这种代入感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运行原理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二进制抽象思维,可以采用事物编码的方法。第一步,利用二进制方式对事物进行编码,若用0001表示计算机类,则可用000101表示微型计算机类;第二步,利用编码方式表达事物之间的静态联系,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若用0001010001表示一台微型计算机,则可用000101000110表示该计算机的第二颗CPU,由此,学生可利用二进制编码逐渐建立出一个符号化的静态世界;第三步,利用二进制编码方式表达事物之间的动态关系,如前述的“微型计算机第二颗CPU开始运行”这个概念,可以使用 01 000101000110表达,前面两位数“01”表示“开始运行”的操作码,后面12位数“000101000110”是操作数,由此,学生可以利用二进制符号化、抽象化地表达世间万物及其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为后续计算机指令的表达方式作铺垫。这些步骤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机器是如何理解和表现世界的,从而切实了解机器思维。在将现实世界抽象为符号世界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探讨了计算机科学家们是如何从抽象的符号世界走向物理的电子世界的。

4.2 指令自动执行思维

将待求解问题表示成可计算对象后,怎么基于计算手段来求解呢?问题的求解方案可以抽象为基本动作以及基本动作的各种组合所构成的动作序列,因此,我们将基于计算手段的求解方案的实现转换为对抽象的定义和抽象定义的自动化实现:①定义这些基本动作;②实现控制这些基本动作并按次序执行的机构。对这些基本动作的控制就是指令,为求解问题而将指令按一定次序进行组合就构成程序。程序(指令序列)经输入设备输入并存储在内存储器中,处理器从存储器中一条接一条地顺序读取并执行这些指令,以实现信息处理的功能。由此可见,计算机系统是根据程序来自动控制这些基本动作的执行,从而完成问题求解。人的任务是编制程序――将待求解问题转换为程序,通过程序运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指令自动执行思维体现的是指令如何被表示、如何被存储以及如何被CPU(控制器和运算器)执行的基本思维。

教学实践中,通过二进制思维的培养,学生掌握了指令二进制表达方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图示、动作分解、寄存器状态再现、I/O分时动作等方法,重点分析指令表达及其存储、指令的自动执行等知识点,增强对学生指令自动执行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DEBUG命令实验验证计算机指令的存储、执行以及结果,让学生切身体会指令自动执行的过程和效果。

4.3 程序自动运行思维

指令自动执行思维是从微观角度思考指令与硬件的交互,再通过拓宽思维,从宏观角度思考程序借助操作系统与硬件的交互和自动运行。

操作系统是程序和硬件之间的接口,负责向应用程序提供简单一致的机制来控制复杂而原理各异的底层硬件设备[5]。这个简单一致的机制就是“抽象”,也是计算机管理硬件的关键。这些抽象主要包括文件、地址空间和进程,其中,文件是对I/O设备的抽象表示,它为程序创造了一个抽象的永久存储设备;地址空间是对内存和I/O设备的抽象表示,该概念为程序创造了一个抽象的独立的内存;进程则是对处理器、内存和I/O设备的抽象表示,进程概念创造了一个抽象的独占的处理器以运行程序。在此基础上,程序和硬件之间的交互以及自动运行主要是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比实际硬件更方便使用的抽象来实现,包括程序及其数据被合并成一个文件并保存在I/O设备上,程序运行时,处理器将这个文件加载到“独立的”地址空间,然后该进程被“独立的”处理器执行。

程序自动运行思维体现的是在操作系统的协助下程序被硬件自动运行的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方面补充讲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必要内容,如文件系统管理、内存管理、进程管理等相关知识;另一方面?t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实验,如批处理文件的编写、文件I/O操作与NTFS文件系统的关系等。通过这些与日常学习生活非常贴近的知识和实验,学生不仅对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协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程序自动执行思维。

指令自动执行和程序自动运行思维是一种构造性的问题求解思维,即一个问题的求解可以通过构造其算法和程序来解决,因此这两种思维对于培养学生利用算法和程序手段求解客观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5 结 语

第8篇:电算化会计概念范文

一、概念比较

我国最早在1979年把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随后借鉴国外的提法,出现了电算化会计、电脑会计等概念。后来,人们把审计电算化和电算化审计也看成意义相同的两个概念。严格地说上述两组概念是有差别的,会计电算化和审计电算化并不考虑会计和审计的原理、程序、方法的变革,其内容没有变化,仅仅是处理手段的替换,指一种电算化工作过程。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强调的是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会计和审计相结合后诞生的一种新型会计和审计。它不仅包含了实现电算化的过程,而且特指一种新型交叉学科的产生。

现在,人们已认识到电算化会计对传统手工会计产生的多方面冲击,有人认为这种冲击是对传统会计的一次革命。人们也正在讨论电算化会计对传统手工会计的要素理论、基本假设及核算原则等会计理论所产生的冲击,为建立电算化会计的理论体系统准备。同样,电算化审计也造成了对传统手工审计的冲击和革新。电算化审计要面对新的审计环境、审计线索、安全控制的变化研究新的审计方法、程序和途径,形成一套不同于传统审计的新的理论、方法和程序体系。

二、存在问题

1.电算化会计软件不能完全满足电算化审计的要求

目前,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功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其功能越来越强,结构越来越复杂。但是,软件对如何满足电算化审计要求的考虑还不够,如不少系统没有考虑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或者对数据结构不开放,这为电子数据的自动转换带来困难。会计软件设计的数据库结构也存在不规范之处才同时,对数据的查询不能满足双向查询的要求,更谈不上二维查询了。另外,电算化会计软件在保留审计痕迹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尤其没有考虑为电算化审计预留测试通道,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制定法规和市场竞争来解决。

2.电算化审计法规建设滞后

财政部从1989年开始先后了《会计核算软件的几项规定》等多项法规,使我国电算化会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这些法规中虽然提到了关于保留审计痕迹和不能有人工修改报表功能的规定与要求,但因上述法规主要是针对电算化会计工作而的,远远不能够满足电算化审计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电算化审计从定义、原则、方法、要求到评审都进行规定,使人们在开展电算化审计工作时有章可循。与此同时,还要对电算化会计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使两类法规相互配套。

3.电算化审计研究与应用落后于电算化会计

电算化会计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电算化会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已取得了较好成绩。会计软件的研究正在朝两个方向发展,横向是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研究开发面向企业各级管理部门的网络财务软件;纵向是研究为企业高层管理服务的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由于电算化审计起步晚及配套措施滞后,使得电算化审计的研究落后。目前绝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都购置了电脑,但是大多只用于打字和辅助计算,用于辅助审计的极少。电算化审计的应用还没有进人普及阶段。

三、特点比较

电算化审计是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信息处理系统(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为审计内容的审计活动,由独立的、胜任的机构或审计人员以被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会计资料所反映的经济活动为对象,通过对系统内部控制,应用程序、数据文件以及整个系统的审核检查,收集和整理证据,确定实际情况,对照一定的法规和标准,以判断系统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有关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的经济监督和评价活动

审计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

(二)应用程序审计

应用程序的审计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审计中比较困难复杂的任务。对应用程序的审计,可以对程序直接进行审查,借助于流程图,用标准的符号和图形等反映处理的逻辑;也可以通过数据进行间接测试。

(三)数据文件审计

对数据文件的审计,可以将文件的数据打印出来检查,也可以在计算机内直接进行审查,同时采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审计,降低审计风险

(四)系统审计

系统审计是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进行的审计,它是一种事前审计。系统开发审计实际上是审计人员参与系统的分析、设计和调试。审计人员可以借此熟悉系统的结构、原理,并对系统设计提出建设性意见。

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型交叉学科,两个学科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特征。两者主要特点如下:

1.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分别与会计或审计交叉融合

不管是电算化会计还是电算化审计都是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会计和审计的原理、方法相结合并融为一体,对手工会计和审计的原理,程序及方法进行变革,形成一套新的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核算系统。新系统的原理、程序、方法、功能和结构与手工信息系统是不同的。

2.数据电子化和工作程序化

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的数据都必须是存人计算机中的电子化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双方来实现网上处理。并且电算化会计或电算化审计的大部分处理过程是展于结构化的,可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非结构化问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解决。

3.灵活的人机会话

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都是计算机信息系统,都是为管理服务的,都不能离开人而独立工作。如原始数据的录入、查询条件的选择、分析判断指标的设定及报告的完善等必须在人的控制下进行。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和电算化审计系统是二个界面友好、使用方便灵活的人机交互系统。

第9篇:电算化会计概念范文

1.学习高中物理交变电流会遇到的难题

交变电流是高中物理电学部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与其它电学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因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而逐渐对高中物理学习失去兴趣,这也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从交变电流所涉及的知识点分析,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交变电流及相关知识点的时候,会遇到下述两个难题,也是学习交变电流的两个难点。如果学生无法理解这两点,则学生学习交变电流这部分知识的难度就比较大。第一点,在物理磁场中,线圈所形成交流点和线圈形状、轴之间的关系。从实际分析,在物理磁场中,线圈形状、轴的改变并不会影响到线圈所形成的交流点。高中物理教师一般在讲解该知识点的时候,因缺乏对该知识点的深入分析,仅是以口头解说的方式,对该知识点进行简单分析,导致学生对线圈形状、轴和线圈在物理磁场中所形成交流点之间的影响关系产生错误理解,缺乏对交流点变化规律的准确掌握,从而导致学生对该知识点后续知识的学习受到影响。第二点,时间对交变电流表述形式造成的影响。从实际分析,随着时间的变化,交变电流的表述形式也会发生改变。当学生在结合该知识点解答相关物理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对变化规律的分析,并没有将变化规律考虑在计算范围内,从而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准确度。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为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交变电流相关知识点,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交变电流的教学,应当在讲解和分析解题思路和技巧的同时,对交变电流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形式和方法进行传授,并结合交变电流相关知识点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便避免因缺乏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或理解错误而影响到对交变电流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这部分知识。

2.高中物理交变电流的学习技巧

2.1结合物理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高中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复杂性,要想需要物理知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交变电流等电学知识。因此,在学习高中物理交变电流的时候,为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交变电流相关知识,可结合相应的物理概念,对涉及该部分知识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交变电流的相关概念和公式等理论知识,以便为学生解答涉及交变电流相关知识的物理问题奠定基础。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交变电流涉及的概念、公式等理论知识有很好的掌握,并且要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完成相应的物理实验,通过实验过程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交变电流相关知识,这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在课后,学生也应通过解答大量涉及交变电流相关知识的习题,帮助自己理解所学的交变电流相关知识。通过结合所学的交变电流相关理论知识,对具体例题进行分析,对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深层次分析,促使学生在习题练习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所学的交变电流相关知识,以此提升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确保学生的物理成绩能够得到提升。

2.2交变电流“四值”的学习

“四值”是高中物理交变电流部分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主要是指瞬时值、有效值、最大值和平均值。真正掌握四值的概念及利用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后续物理知识。因此,为更好地学习交变电流的四值方法,学生可结合四值概念对四值方法的多种利用形式进行分析,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交变电流相关知识。一般情况下,交变电流的四值方法主要包括四种:

第一种是电容器上电压值的最大值代表着其所能承受的最大范围,当实际显示的电压值超过最大值的时候,电容器会产生击穿问题,进而影响到电容器的正常使用。在实际学习中,对于电容器击穿问题的研究,学生可结合具体实验来完成,通过计算电容器的电压值最大值,并调节电压值,对实验效率进行提升,以便在保证实验结果精准度的基础上,降低实验所学时间。

第二种,利用四值方法解答涉及交变电流相关知识的物理问题时,学生应考虑交变电流功率。通过应用有效值计算对涉及交变电流功率的物理问题进行解决,能够保证计算出交变电流功率数值的精准度。若在实?H问题解答中缺乏有效值,则需交变电流功率数值及热量的计算结果就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进而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准确度。

第三种,对于瞬时磁力矩的计算,需考虑四值中的瞬时值。通过结合瞬时值的概念等相关知识进行计算,能够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第四种,在物理问题解答中,电量问题的计算需要考虑交变电流“四值”中的平均值。结合平均值的概念及利用形式,能够准确计算出电量。

在高中物理交变电流的学习中,“四值”及其相关知识点是极为重要的内容。通过学习并真正理解和掌握四值的概念以及四值方法的利用形式, 可为涉及交变电流相关知识的物理问题的解答予以支持,能够保证计算结果的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