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想象力的特点精选(九篇)

想象力的特点

第1篇: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要有具体的目标,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观察对象,有重点地进行观察。还要选择好观察点,观察点可以是定点,也可以是动点。定点观察就是选定一个观察点后不变动观察点,即在一个场景中观察。动点观察是根据观察的需要移动观察点,观察过程分散在几个场景中。动点观察实际上是两次以上定点观察的综合。

其次,要全面细致地进行观察。所谓全面,即既要进行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的观察,又要进行不同环境、不同场合的观察,还要把观察对象放置在它所处的特定的背景中去观察。宋代文学家坡有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所谓细致,就是要抓住事物的细节,抓住它各个方面、各个阶段隐蔽的特征。看,不能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通过现象看到本质。

再次,要捕捉事物的特点。既要观察事物的共性,更要注意观察事物的特殊性,要抓住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特征所在。每种事物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当某一事物成为我们的写作对象时,我们就要善于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发现和观察它的特点,然后紧紧把握住这一特点,对事物进行说明或描述,这样才能说得准确、简洁,描述得生动逼真、富有特色。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学会分析与综合。分析,就是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思考,才分清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综合是把分析过的对象或现象的各个部分、各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总体上去把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无论是分析还是综合都属抽象思维,这种思维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如提炼主题、安排结构等。

其次,要学会想象与联想。写作常常需要想象和联想。作者通过想象、联想,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塑造完整而富有意义的艺术形象,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想象就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就是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各种不同的事物反映在大脑中,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想象与联想不仅能丰富文章的内容,使中心思想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且能使有些不便明说的内容得到间接或艺术的体现。

再次,要学会创造性思维。文章贵在创新,在思想正确的前提下,要敢于脱出窠臼,求新求异。因此,以创造性思维从事写作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问题,认识事物,要敢于质疑,学会“反弹琵琶”,突破思维定势,因为没有怀疑,就不可能创新。

第2篇: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片段作文;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片段作文是在语文写作训练的重要部分,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其特点是:内容集中,篇幅较为短小,居于“句”与“篇”两者之间,通常截取事物某个方面、某个特点、某个部分,运用一节、一段话语加以描绘;或者描写了某个情节、某个场面等。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片段训练,降低写作难度,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引导学生观察,抓住特点

在片段训练中,培养学生观察力是重要目标,这也是强化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因为当学生对事物具有敏感性,才会留心观察,才能够抓住事物细节,然后运用语言片段呈现出来。所以,在初中语文作文片段训练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讲究特点观察策略,让学生学会认真观察所描绘的事物的形、声、色等特点,并以短小的篇章,整合多种叙述方式,突显事物特点。这样,可培养学生观察意识,让他们学会走入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然后用笔写出有关见闻,自小处着眼,逐步进入构思写作,如此才会得心应手。

以描述性片段训练为例,即撷取生活细微细节、选取景物某部分、选择人物特点等,展开描绘或叙述。首先,学生需要选取一个具体描写对象,然后仔细观察对象特点,得到鲜明而直观的感性表象。当然,观察对象,既可以是影像、图画,也可以是具体人物、事物等。其次,筛选代表性表象,有效观察,重点观察,抓住事物特点,利用有关修饰语、解释语等来强化表象,使其特点更鲜明、更具体。比如抓住特点,描写人物。在语文写作中,人物描写是十分常见的。通过人物描写,可以呈现人物的外部风貌,刻画出人物的鲜明个性,还能表达文章的思想情感。所以,在人物描写时,应抓住其鲜明特点,力求绘声绘色,让读者能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就需要注重观察,了解人物的不同外部特点,如身体形态、容貌、神情、风度、服饰等;并体会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活动然后用笔记录下来,运用具体而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再现人物的言谈举止以及音容笑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以及精神世界,这样人物形象更深刻、完整而饱满,所创作的文章也更具艺术感染力。当学生把握观察方法后,引导学生进行片段训练,如观察一个生活片段,再完成一段动作描写;观察一幅摄影作品,完成一段肖像描写。

二、指导想象联想,充实内容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语文作文中,想象联想也是十分必要的。倘若学生富有想象,敢于联想,才能打开思维,突破时空制约,巧妙构思,创造出形象生动、活泼丰满、文采精美的作文。反之,若缺乏想象联想,所给材料也如一盘散沙,作文也变得干瘪苍白,毫无生命,无法构成完整优秀的文章。因此,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作文片断训练,培养学生想象思维,使其大胆想象,合理联想,创造出一个个新形象与意象。具体指导如下:首先,给出或自选事物,引导同学们找出不同事物之间联系与连接点,运用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对比)联想等方法,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画面或关系链,而后借助有关一定的语言文字来灵动地创造出新意象,以片段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海燕》一文,作者由海燕这一形象联想到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勇敢顽强的品质。(相似联想);如提到冬天,则会想到皑皑白雪;说到夏天,则会想到蝉声如织等。(相关联想)

另外,结合学生实际,组织丰富多样的想象写作训练。如给定词语或句子,修饰完善或组合情节,描写片段。以“她骂他懦夫”为例,请运用丰富想象,合理添加语言、心理、动作、神态、表情等进行片段描绘,充实表达内容。①增加语言: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懦夫!”②再增添动作: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③再加上神态描写: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④另外,还可以增加一些心理描写,于是形成片段: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他还是不断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但最终还是忍无可忍,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这样,通过丰富想象,可补充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再如呈现图片、实物等,发挥丰富想象联想,讲讲故事,或者咏物抒怀。如“小草的联想”;“绿”的联想等;或者提供诗句,要求学生发挥丰富想象,用自己的话语描绘意境片段。如扩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或者结合课文空白,想象续写。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于勒是暗线,文中对其着墨不多。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发挥合理想象,撰写于勒小传,弥补这一空白。这样,通过多样化的片段训练,可让同学们更乐于写作,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当然,在初中语文片段训练中,除上述策略外,教师还需注重课文仿写策略,引导学生模仿文中写作手法、构思技巧等展开片段训练,如仿写文本中的人物外貌描写;仿写含有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句式等,这样既让学生深化知识,也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如《春》一文中,写道:“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领着我们上前去。”要求学生仿照文中的手法与句式,以“旭日”或“晚霞”为话题进行仿写。

参考文献

[1]张方瑞.做好片段作文,提高作文水平[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第3篇: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诗歌;语文教学;朗诵;语言鉴赏

【中图分类号】G633.3

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是我们祖国灿烂文化的一枝奇葩,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走进诗歌的殿堂,去感受,去领悟情歌独有的艺术魅力。

纵观中学语文教学,诗歌教学却令人担忧。中学语文教材收录了几十首诗(现代、古代)。中学阶段,诗歌的具体要求:在朗读、背诵诗歌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情感表达:学习诗歌联想、想象的表现手法;品味诗歌的语言;具备初步鉴赏能力。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把重点放在朗读、背诵上。其他一带而过。现代诗境遇要好些,教师还能分析分析思想意义,表现方式,写作特色等。古诗境遇就差一点。教师串讲串讲大意,领学生背背了事。诗歌教学如此进行,怎能不叫人忧心?长此下去,诗歌教学恐怕要退出语文教学舞台了。更不用说传扬诗歌艺术魅力了。

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有二。

其一,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教师追求功利性目的,忽视"非考点"教学。诗歌的考察方式以背诵、默写为主。教师理所当然围着考试的指挥棒行事了。

其二,我们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没有认识到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歌自身特点决定了诗歌教学与语文教学密不可分。1995年颁布的新语文教学大纲特别提到"读、写、听、说"四项语文能力。"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还提到"发展学生智力(观察力、思考力、记忆力、想象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诗歌最大特点即主情性,"没有感情就没有诗"。诗歌的另一个特点是富于想象力,"缺乏想象力的诗歌是苍白的"。语言凝炼、优美是诗的又一大特点,"诗的语言艺术是最高的艺术表现形式。"诗歌的这些主要特点集中于情感、想象、语言方面,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符合。诗歌在培养语文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认识诗歌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密切关系,有助于改变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利用这些优秀的诗篇发挥诗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真正体现诗歌教学独有的特色,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各项能力,让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光彩。

下面我们着重谈一谈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问题。

一、抓住诗歌主情性的特点,在诗歌教学过程贯穿情感教育,陶冶其性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诗是情感直接作用于外物的产物。王国维《人间词话》有"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人对客观事物强烈的情感体验,尽情泄于诗歌之中。以真挚炽热的激情,震撼读者,感染读者。使读者久久不能释怀。诗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记录。国家的荣辱兴衰,人民的艰辛疾苦,山川景物的美丽壮阔,个人的得失忧患,都是诗歌创作的素材,是激发诗人丰厚情感的动力。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眷眷爱国心;白居易"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中对百姓苦不堪言的生活的同情;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中对春雨的无限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朋友之间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令人神伤。无论哪一种感情,都是诗人内心深处真情的流露。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借助诗歌表达的丰富的情感,来充实他们的感情世界。并让他们懂得真正的美,是发自内心的,是与祖国命运人间真情密切相关的。以此激发他们热爱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从而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体会诗歌的情感,从表情达意最丰盈的句子入手,联系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社会时代背景,作者个人境遇。)如《沁园春・雪》中最精彩的表达情感的句子:"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此诗写于1936年2月。是共产党力量逐渐壮大的时期,面对雪后陕北高厚壮阔景象,展望未来光明前途,诗人豪情顿生,诗句倾泄而出。体会诗歌感情切忌架空分析,一定要落到实处。

二、抓住诗歌富于想象的特点,在诗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刘勰认为,想象是主观神思与客观物境的交融。"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想象的过程,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感,这种审美情感成为诗的动力,材料和客体,想象自身就沉淀着浓烈的审美感情,是审美主体的美学体验与想象世界和谐统一,这种统一构成诗创作有我之境的情景交融和无我之境物我同一的艺术世界。从而强烈刺激读者想象,引起读者美感的共鸣。

此外,诗歌中新颖、新鲜、大胆的意象,也能引发学生的审美联想。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的意象,大胆新奇,给人深刻的印象,"山舞银蛇,原弛蜡象"的新颖意象,强调山、原的动态,同样也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意象创造要有独创性,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经常品味诗中奇力的想象,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熏染。时间长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得到提高。

三、抓住诗歌语言凝练、概括,表现力强的特点,培养学生感悟、运用、理解语言的能力。诗的语言是最具艺术表现力的语言。所以格外讲究语言的锤炼,司空图二十四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都是锤炼语言的典范。王之涣《凉州词》"管悠悠霜满地,春风不度玉风关。""不度"一词包容了路途阻隔,山势险峻之意;也含有戌边将士生活姜苦,无人关怀之意;还有边关连年争战,将士有家不能归的思乡意味。两个字包含这么多意思,别的文学样式是很难达到这种造诣的。

品味诗歌语言关键在于品语言的未尽之意。"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敌人。""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作者把诗中未尽之意留给了读者,让读者去猜测、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品味这样的诗句,必须透过字面意思发掘深茂于字里行间的诗味。经常这样做可提高学生的语言的感受能力。品味语言还可抓住表形象、色彩、动态的词,体会诗歌用语的准确性。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中的"惊"和"鸣"两个动词用的极形象,将乡村寂静的画面赋予了动态。经常注意诗语言的锤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诗歌有着如此大的魅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诗歌教学这块园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当然这里所论的,只是一些粗浅的认识,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教师们指正。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大纲教学目的

第4篇: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1营造宽松气氛,培养主体意识,创设想象氛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因此,在聋校的美术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象,激励他们创造思维活动,并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由于聋哑孩子有耳听不到,有口说不出,所以聋校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学科教育,每一堂美术课,不论是欣赏课还是创作课,都应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充满美感的气氛--因为这是学生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的心理氛围条件。聋哑学生相互间交流还是比较方便的,所以在课堂上,我常常让学生互相讨论比较作品,提出各式各样的意见,有的作业(特别是一些手工作业),我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座位也可以自由安排,这样一来,学生上课积极性高,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完成的作业内容丰富,质量很高。

同时,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聋哑学生由于缺少了听觉这一块,需要由其他方面来补偿,因此我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感知(用其他感官)、思考、操作的条件和机会,特别是启发学生特有的丰富想象力,使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聪明才智和富有个性的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造活动中来。

2引导发现问题,启发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求异是创造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其思路具有多向性。而聋哑孩子的思路相对要狭窄些,根据这一特征,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多方向、多角度的观察与思考,还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以求获取更多的答案。例如在教学《设计帽子纹样》(聋校教材第五册)时,我先展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帽子,让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尝试着画,结果是依样画葫芦,画出来的比较雷同而没有新意。学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他们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我指导学生分别从形状、款式、纹样、颜色等多种角度去观察,并给他们欣赏一些同龄人的画作,最后分析得出:设计时可以打破常规,运用夸张、变形、概括等手段,大胆想象;可以从观察中求异,从联想中求异;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设计出来的帽子各式各样、千奇百怪,非常漂亮,全班找不出相同的作业,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创设绘画情境,激发学生想象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借助审美媒介,创设没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架起学习知识、积极思维和积极想象的桥梁,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美、创造美。绘画创作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创作成败的关键在于:学生对表现的对象感受程度的深浅。而聋哑孩子对事物感受程度比正常儿童要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想办法补偿、加深,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一个学生有兴趣、有情感的情境非常重要。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人、物、景来设置情境,也可以利用背诗词、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启发学生想象。例如在教学《小花猫在做什么》(聋校教材第三册)时,我在教室里贴满了各种有关猫的图片,以及一些以猫为题材的画,让学生处在“猫的世界”当中。课堂上我简单介绍了一下猫的结构特点、生活习性,告诉学生:猫是人类的朋友。并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小猫能干什么?又给学生讲了“小猫钓鱼”的故事,启发学生想象:小猫钓鱼时的心情、动作、神态。以及后来三心二意时的动作、神态。创设了一个较好情境,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画下来。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各式各样、神态各异的小猫。

4倾注情感,引起共鸣,实现想象一幅优秀的学生作品(特别是儿童画),就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它是孩子们情感大胆、真切的流露,没有半点做作和拘谨,这是儿童画最精彩、动人的地方。例如在教学《美丽的海底世界》(聋校教材第四册)时,我先介绍了海洋、海洋中的动植物以及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考虑到大多数同学没见过大海,也没听到过海的声音,就播放了一段有关大海的录像(重点表现的是大海的壮美以及海洋生物的丰富多彩)又举了一些破坏海洋、破坏大自然的例子,教育他们要保护海洋、保护大自然,任何破坏海洋、破坏大自然的行为都是不对的,在学生心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于是,就有学生这样画:大海里各种鱼儿在欢快地游来游去,岸边堆着很多折断了的鱼杆、鱼钩,还有扯破的鱼网。还有学生是这样画的:一群小朋友在岸边守卫着大海,还有一群小朋友穿着潜水衣在大海里和鱼儿举行联欢会,尽情地歌唱、跳舞……这些都强调了一个主题: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孩子们之所以有如此大胆的想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自己情感倾注到了画面里了,从而表现了自己的意愿。

5鼓励多方联想,发展想象力

第5篇: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审美教育;爱心;创造力;心理调控力

一、爱心的培养

培养爱心,当然不只是美育的任务,各种教育都应将它纳入进去,但美育有它特殊的作用。因为,说到底,审美就是爱心的流露。美感,其实就是一种爱感。没有对审美对象的爱,能有对审美对象的审美吗?人在审美中,将自己最善良、最美好的情感,最主要的是爱的情感赋予了对象。审美是完美人性的闪光。

审美与伦理都讲爱,这两种爱有重叠的地方,美一般以善为前提,因此审美的爱有助于道德情感的培养,反过来亦然。这叫作以美成善,以善成美。美育与德育在这里,实际是互为手段的。审美的爱与伦理的爱也有不统一的地方,这主要是审美比较注重形式美,在特定的情况下,它可以将事物的内容存而不论,只欣赏它的形式,这样,它与善就没有太大关系了,尤其是欣赏自然美。一般伦理是不管自然的,然而在审美活动中,自然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这时,善就不是美的前提了。审美讲的爱在许多情况下不符合伦理讲的爱。伦理有它的合理性,审美也有它的合理性,它们都是现实的存在。

就对人的爱心培养来看,伦理与审美都有它的作用,由于爱在审美中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比伦理的爱广泛,比功利的爱深刻。因此,它对人类爱心的培养也就显得不同一般。可以说,审美是人类爱心培养的主要方式之一。

二、想象与创造力的培养

审美的创造力主要表现为想象。想象是审美心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审美活动的本质就是想象。可以说,创造新事物是想象最本质的特点。审美心理是很丰富的,有感知、理解、联想、想象。感知、理解、联想不是审美活动特有的,真正体现审美心理特点的是想象。想象丰富的人,审美感受必然丰富;想象贫乏的人,审美感受必然贫乏。

正因为审美的心理特点是想象,所以审美对于创造力的培养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作家、艺术家是最具审美力的人,这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有着必然的联系。艺术最重要的品格是创造,它来不得半点重复。任何称得上艺术的作品都是“这一个”。正是因为艺术是独创性的工作,所以康德将它派属为天才。黑格尔认为“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是创造性的”。

智育应包括两个方面的教育:一是知识教育,二是能力培养,能力中主要是创造能力的培养。美育对智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上。美育通过培养人的想象力达到培养人的创造力。不少科学家如爱因斯坦认为,真与美比较,美更重要,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美更富于创造性,或者说审美最富有想象性。

三、审美超越与心理调控力的培养

审美的超越有多层意义,就它对培养良好的心理调控力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点。

1.对物质功利的超越。审美主要是一种精神活动,它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它对于物质功利必须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一定的心理距离就是超越。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同一件事,其实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的。这不同的角度中就有个对事物与自己功利关系的态度问题。提出“心理距离”说的布洛举了一个例子:海上遇雾,从功利的角度看,它耽误了行程,心情只能是很糟糕的,但是如若换成审美的眼光,则大不一样。以审美的眼光来看海上的大雾,首先不要考虑它对行程有何妨碍,只把它当作风景来欣赏。这样,人们就会感到那海上的大雾其实是很美的,心情就不是糟糕的而是愉快的了。这种将功利用括号括起来,存而不论,换种眼光(审美的眼光)去看问题的人生态度,其实就是一种心理调控。

2.对主客对立关系的超越。主客两分,对人类的进步发展有重大意义。强调主客两分是西方的重要传统。这种哲学的优越性是明显的,但也有局限性。这就是它相对忽视了人类与自然的统一,群体或个体与对象的统一。与之相对,还有另一种哲学――主客两合的哲学,在中国古代叫“天人合一”。主客两合的哲学重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人与自然、个体与整体的和谐。

第6篇: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无字绘本;幼儿;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258-02

无字绘本是目前最普遍,也最受幼儿欢迎的一种读物。它以明快的色彩和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着幼儿,让幼儿在绘本的世界中自由徜徉。优秀的绘本,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识记、阅读等能力,还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幼儿教师要擅于借助绘本,开启幼儿的心灵,引领幼儿用丰富的想象,探索世界的奇妙。

一、无字绘本及其特点

无字绘本是依靠图画和图画间的结构设置进行故事讲述、情节呈现和情绪表达的一种绘本类型。从字面上看,无字绘本应该是无字的,但实际上,无字绘本中也常会配有一些辅助理解的文字,如拟声词、拟态词等,只是由于画面占有更大比重,所以称之为无字绘本。通常来说,无字绘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图画叙事性。无字绘本通常没有文字,绘本的主体就是图画,通过图画来表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呈现一些精彩的瞬间,或表达一种情绪和道理,等等。因此,即使幼儿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也丝毫不妨碍他们对于绘本的理解,看图就基本能明白故事的内容。这是绘本最实质性的特征。

2.画面生动性。由于文字很少或几乎不用文字,所以无字绘本的画面都非常生动、流畅,具有鲜明的动态感,能通过画面生动反映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变化,使画面看起来更完整、更精美,在色彩方面也会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用一些不太浓艳和灰暗的色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是一种生动的视觉艺术。

3.故事趣味性。绘本通过直观生动、幽默风趣的画面,讲述一个个的童话故事或生活故事,让幼儿不仅能读到故事,更能明白道理,发现生活的乐趣。

二、在绘本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世界著名插图大师莫尼克・弗利克斯认为,图画是真实与想象完美结合的一种特别的语言。无字书中虽然没有文字的出现,孩子们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些图画,但正是文字的空白和具有意味的图画,才能引导孩子们更多地想象,去激发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无字绘本,触动幼儿的心灵,开启幼儿的想象空间,努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1.感受色彩的魅力。在无字绘本中,幼儿看到的都是一幅幅色彩各异的图画,有素描、简笔画、油画、漫画、水彩,等等,有的夸张幽默,有的生动细腻。绘本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视觉艺术,色彩是这种艺术的载体。每一种颜色都散发着它特有的魅力,带给幼儿丰富各异的审美体验。如教师给大家呈现了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中花格子的背景和花格子的大象,它的明快而活泼的花格子特点,引起幼儿的好奇,教师启发说:“小朋友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大象都是灰色的,这只大象怎么变成了花格子呢?”围绕这个问题,幼儿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想象,尽情展开联想。有的幼儿说:“它喜欢穿花色的衣服,这样漂亮!”“大象的爸爸妈妈是花格子,所以大象就是花格子的。”还有的说:“也许它爱吃五颜六色的食物,结果变成了花格子。”这些答案,都是以色彩为起点展开的想象,是联想的产物。

2.体验细节的奇妙。弗吉利亚・李伯顿曾说:“绘本中每一个细节,不管他有多小多不重要,都必须有固有的趣味和意义。”可以说绘本中的很多细节,都与绘本的主题息息相关,充满了趣味性,耐人寻味。但由于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有时未必能发现其中的细节,这时需要教师的适当点拨,让幼儿能发现绘本中的这些细节,并借助想象,获得奇妙的体验。如,系列绘本《可爱的鼠小弟》里面的图画都类似于铅笔画,简洁明快,黑白色调分明。但鼠小弟的红色小背心却是作者刻意设置的一个亮点,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根据老师的提示,幼儿就会特别留意鼠小弟的穿着打扮,进而发现红色小背心的亮点。在故事中,红色小背心背后总会延伸出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启发幼儿:平时小朋友们喜欢穿背心吗?背心都有什么作用啊?虽然很多设计都显得非常幼稚,但也说明了想象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大胆的联想,才让幼儿更喜欢鼠小弟,也更加理解了绘本的含义。

3.畅想故事的精彩。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把故事眼睛看不见的世界变成在自己心中的画(形象)的能力,就是想象力。图画书与想象力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欣赏图画,并鼓励和启发幼儿通过想象,去理解和感受隐藏在图画后面的故事。如绘本《好饿的毛毛虫》中,太阳升起,卵壳里爬出来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它开始去找吃的,之后画面中就出现了一个苹果、两个梨子、三个李子、四个草莓,还有五个桔子。但是,每一个水果上都挖了一个小圆洞。毛毛虫的选择是什么,那一个个小圆洞里又有什么呢?所有这些问题,幼儿都可以借助想象来找出答案,在想象过程中,故事慢慢展开,想象得越深入,故事就越完整;想象得越奇特,故事就越吸引人。

4.丰富生活的阅历。幼儿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想象力,通常情况下,想象的内容是否新颖,想象发展的水平如何,都取决于原有的记忆表象是否丰富。而原有表象的丰富与否又取决于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多少。因此,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基础。将无字绘本中的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就能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感性经验,为他们的想象创造素材。比如绘本《小蓝和小黄》图案虽简单,但涉及多种图画。教师要引导幼儿联系生活去发现这些图案的变化。如,有的图案像苗条的妈妈,有的像可爱的笑脸。想象中这些简单的图案变得生动、亲切,充满生活的乐趣,而蓝色和黄色相结合就会产生绿色这样的常识也会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

总之,无字绘本是打开幼儿想象空间的一把钥匙。合理地使用无字绘本,挖掘绘本中的想象要素,为幼儿创造更多的想象机会,就一定可以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图画故事中,放飞想象,创新思维,获得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第7篇: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想象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015-01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阅读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N有效手段。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莫高窟》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巧设教学情境,营造想象氛围

巧设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最主要的方法。一堂课的起始成功与否,奠定了整堂课的学习氛围和基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设教学情境,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打造高效的阅读课堂。

例如,教学《莫高窟》时,旨在让学生了解敦煌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因此,我积极地引导学生观察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概貌,并和学生在黑板上画下莫高窟地理位置的示意图,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读课文,看插图,补充鸣沙山和三危山的特点,既加强主题意识,契合教材特点,又营造了想象氛围。另外,学生在观察莫高窟具置时,我积极引导学生抓住“她坐落在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这句话,使学生顺利想出莫高窟的具置,同时抓住“492个”这个数量,引导学生想象敦煌莫高窟的多。通过巧设情境,不仅营造了适合阅读的氛围,而且为后面的阅读交流活动奠定了情感基调。因此,教师要潜心挖掘想象因素,运用有效的方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二、巧悟文本智慧,彰显个性想象

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可通过感悟文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教学“飞天”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采取双簧表演的艺术形式,将阅读指导活动推向高潮,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在课堂上闪耀,增强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学生通过绘声绘色、朗读、肢体语言传达,对语言文字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如对文中 “倒悬”一词,我引导学生结合飞天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探讨哪种倒悬的姿态更符合飞天的特点。问题一抛出,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为了突出飞天的仙气,侧身倒悬更美。”有的学生说:“身子向后仰去,倒悬的姿态可以看出飞天的神通广大。”还有的学生说:“只要头向下,身体保持平衡,那么彩带飘拂的美感才更加突出,有利于欣赏美景。”……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彰显自己的个性想象,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巧用媒体资源,拓展真切想象

多媒体的巧妙使用,可以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提供帮助。

例如,教学“飞天”部分时,我精心设计彩塑图片,并仿照课文句式开展练习说话的实践活动。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张张精美的彩塑、壁画,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想象离不开现实生活,直观形象的图片,深深吸引每一名学生。欣赏、感受、想象……言为心声,学生独特的语言魅力,展现了学生独特的个性和思想,对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具有重要意义。而小学生的想象力一般都带有自身的特色,追求学生的个性化想象,能让阅读教学更高效。

四、巧补课外资料,想象蜕变现实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只有展开想象,才有创造可言。因此,教师要积极进行课内外资料的补充,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从中获取新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学习彩塑和壁画的过程中,学生情感处于自豪状态,而学习藏经洞一段时,学生的心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现个性化阅读。如“曾”“大量”“珍贵”等词语被学生拿出来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讨论和朗读,学生对帝国主义充满憎恨,对大量珍贵文物的流失感到惋惜,对清朝政府的软弱无能感到羞愧,然而一段古老民族的屈辱历史终究会过去。接着,我利用多媒体展示 “天宫二号”成功发射的图片,让学生看到了希望。这样,通过今昔对比,使学生感受深刻。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适时补充或搜集相关课外资料,不仅能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利于塑造学生崇高的人格,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第8篇: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写作特点;仿写;续写;扩写;改写;生活素材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学科的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应用”。口头应用即是“说”,书面应用则是“写”。但表现在教学上最好的体现训练方式就是作文写作训练。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是多么重要。

写作训练关键问题是解决素材,学生往往无事可写,无话可说,重要原因是没有材料,缺少样子。语文教材、其他文学作品都是现成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通过仿写这些作品就能打开他们生活记忆的大门,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所以写作训练中的仿写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一、写作特点总结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在读的基础上完成的。读书应很好的吸取别人的长处,课文写作特点的总结,正是吸取别人长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一步。而教师贯于在学生作文时讲解写作特点,其实这种讲解是架空的,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讲解课文后,学生自己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写作特点,依据课文材料回忆生活中与之相同、相近甚至相反的材料。运用课本特点,对材料进行加工完善,及时积累下来。这样对学生作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有很好的效果。再在此基础上,依据课本所选材料打开学生思维,进行即时训练。

二、根据写作特点进行仿写是培养写作能力的钥匙

总结写作特点的基础上,教师依据教材特点让学生进行仿写,使学生学有所练,解决学生无处下笔的问题。

在讲述《在山的那边》后,学生总结本文特点:选取生活素材,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原型选材构思;环境烘托、心理描写等手法巧妙运用,表现主题;结尾通过议论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引导学生选取自己经历的类似生活小事,巧妙的运用这些写作特点,进行训练,会取得有效的成绩。

仿写使学生有据可依,写来比较容易,有了成功的可能,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有了兴趣,才有更多写作的机会。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不管什么事情,你对他怀有激情就能成功”。

模仿的目的是借鉴,不是抄袭;是创新,不是守旧。模仿要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为独立作文打基础,最终力求独辟蹊径,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写作过程就是一个模仿――掌握――熟练――创新的过程。

在模仿中创新。模仿的多了,自然烂熟于心。熟方能生气奥,方能创新。仿而思,思而创,创而乐。用他人作品的思维激活学生指挥的火花。

三、续写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添加

“形象思维是创造思维发明的先兆”“利用教材中的或其他作品中的情节搭建形象教学的平台”,续写实现了搭建这一平台的可能。

续写是在原有故事情节基础上,通过合理想象,适当展开,使情节更完整。原有的故事情节为学生的创造思维提供了形象性材料,合理想象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空间。如学完《丑小鸭》,可以根据作者的思路,想象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的故事经历。学生兴趣很高。

通过续写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作文有了可比性,发挥了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还巩固了学生对课文知识的了解。这是一石多鸟的方法。

四、扩写是学生写作能力的肥沃土壤

如果说续写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那么扩写同样拓宽了学生的创新空间。

扩写是在原有教材基础上进行深入广泛的开展式写作,使内容更加充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节更加完整,主题更加深刻。

教材原有的情节为学生创新引发思维。扩写的目的即在材料引发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多角度、多方面选取素材,从而思索文中题材的走向,使原有情节有多角度发展,达到培养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目的。

如学完《我的叔叔于勒》,学生对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厌恶至极,我及时抓住这一点,让大家发挥创新思维,想象十几年间在外漂泊的于勒生活。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写作兴趣空前高涨。有的同学想象于勒如何在外勤俭起家,成为百万富翁;有的同学想象于勒在资本主义社会如何阴险、如何势利;有的同学想象于勒靠意外发家,开了大店铺,做了大买卖,但资本主义小市民的劣根性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特点,使于勒再次破产流浪,情节极富戏剧性……同学们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完善人物形象,丰富课文内容,深化了文章主题。

教材原有情节我学生创新引发了思维,扩写的目的即在材料引发下,引动学生从生活中多角度、多方面选取题材,从而思索文中题材的走向、使原有情节有多角度的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同时通过训练还经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扩写中,学生不仅创新了情节,而且创新了语言,训练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巧妙的运用了环境烘托。这比单纯的强迫学生训练效果更佳。

五、改写是培养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重要补充

如果说文章写作特点的总结、仿写、续写、扩写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写作创新能力,那么诗歌教学似乎就与学生写作创新能力无关了。其实,诗歌是培养学生语言创新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的重要补充。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诗歌诞生最早、普及面最广,成就最高,对整个文学的产生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诗歌语言优美含蓄、节奏和意境丰富而深远,具有广阔的想象好创新空间。能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改造并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所以诗歌教学中贯穿写作训练,能很好的培养学生丰富而缜密的思维和想象写作能力。改写就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平台。

如何改写呢?即学完诗歌后,让学生在原有诗歌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能力,应用创造思维,加入适当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使原有诗歌形象更加丰满、内容更加充实、意境更加突出。但要注意,诗歌改写,不是诗歌翻译。

如学完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要求学生用优美的语言讲述一个故事:故事主人公就是你自己,你何时去了何地?看到听到些什么?感觉怎样?学生很快动笔,边欣赏诗歌边构思情节,创新的组织故事语言。十分钟后一则有人物、有时间、有地点、有故事情节、有描写的小故事就从学生口中娓娓道来。

改写是学生在教材提供材料的前提下,创新想象,用自己的思维语言想象材料以外的东西,从而丰富诗歌意象,完善了诗歌意境。

第9篇:想象力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想象 联想 能力 培养

想象是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将过去的经验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形象,从而建立起新的有价值的东西的心理过程。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在写作中,想象和联想常常结合运用,不能截然分开。它们既是重要的心理活动,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体现。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总是有限的,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前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联想是思维创新的基础,而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升华。它们是写作智力构成的基本要素,是发散思维的两翼。如果在作文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很好地运用想象和联想,那么,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更深刻,更动人,更具有创新性。

学生写作文时,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这不仅是写作材料积累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不善于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创新思维的问题。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有许许多多的联系点,重要的是找到恰当的联系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想象、联想的方法,明白想象、联想是创新写作的命脉这个道理。

我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一、让学生明白想象与联想就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以此为出发点,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有感而发,“浮想联翩”

这里,我给学生讲的最经典的例子是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一次,谢道韫和叔父谢安及其他弟兄一起观雪景,叔父面对窗外纷纷扬扬的大雪问道:“你们看这雪花像什么?”侄儿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而侄女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柳絮因风起”既描绘出雪花轻柔飞旋的状态,又传达出雪花空飘迷离的神韵,还不留痕迹地把寒冷点化为温暖,从颜色、状态、神韵等方面展开联想。相比之下,“撒盐空中”则显得十分蹩脚,它仅仅表现出了雪花与盐颜色相似这一特点。因而,谢安向侄女叫好:“好一个柳絮因风起。”类似的道理和实例我经常在写作教学中讲述和列举,因而学生很受启发,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和体现。

二、让学生明白想象和联想还应该既要内容丰富,又要自然而然

关于这一点,我主要给学生讲述的是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中巧妙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实例,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了;再者《天上的街市》是想象和联想创新的最好范例,作者凭着奇妙的联想和想象编织出一幅天上的美景,把读者带进了神话的境界:“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然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作者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街灯,于是想象到天上的街市,再由天上的街市想象到街市上陈列的物品。这里,自然的联想、丰富的想象、美好的意境、优美的语言和奇特的创新,既合情合理,又新颖奇特,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和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在此,学生不仅深受启发,而且不少同学在作文中较好地发挥了自己的想象与联想能力,写出了想象丰富、合理自然的好文章。

三、让学生明白想象与联想更应有创造性,有独到之处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