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制药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范文

制药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精选(九篇)

制药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第1篇:制药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冷冻干燥技术;制药工艺;应用情况

新世纪,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得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新要求,这也促使了人类对健康认识的全面。制药工艺的改革力度的不断深入,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生产理念,都出现了巨大的转变。基于这种社会发展形势,冷冻干燥技术在制药领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形成了一个涉及范围广、工作效率高的工作方式。药品冷冻技术在应用中是集制冷、真空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但在工作中,由于冷冻干燥技术的应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为此必须要提前进行严格的改革和设计,促使这门技术在应用中朝着理想、可靠的方向发展。

一、冷冻干燥技术概述

冷冻干燥技术是一种在低温条件下对产品进行干燥处理的一种工艺,其具备着常规干燥条件下不可比拟的工作优势。这种干燥技术最早出现于十九世纪世纪初期,是在食品加工领域应用较多的一种,直至上个世纪后期才在制药领域得到使用。这种技术的出现对于制药生产而言可谓是一个质的飞跃,对制药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1、冷冻干燥技术概念

为了生存,人类每天都需要摄取食物中所含有的水分;为了生存,人类保存食物、药物必须要除去水分,为了更好的生存,人类很多生活资料必须要彻底的去除水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便会发现干燥技术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工作。干燥技术是保证物质不致腐败和变质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目前社会生产领域中最为常见的工作。冷冻干燥技术作为一项干燥新技术,在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食品生产、药品生产和农副业加工等领域中,更是成为产品保鲜、保质的主要手段。所谓的冷冻干燥技术也被人们广泛的称之为动感技术,是温度在0℃以下进行水分去除的一种技术。

2、特点

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干燥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这也使得干燥技术的使用方法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和改进。冷冻干燥技术作为一种工作新技术,其主要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冷冻干燥法通常都是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的,其在应用的过程中热敏性的物质在高温干燥条件下容易产生性能变化,而采用冷冻干燥方法则有效的避免了这一问题的产生。

2.2、冷冻干制品药液在冻结前进行分装,剂量十分准确,同时在制药生产中对于药品的生产优势也较为明显。

2.3、冷冻干燥过程中避免了化学、物理和霉菌等相关变化模式,其需要确保制品的物理性质不变。因此在应用之中采用冷冻干燥方法进行处理,这对于提升药品稳定性十分有效。

2.4、冷冻干燥方法的选用有助于药品稳定性。在药品生产中,冻结条件下的药性经济危机稳定,避免了药物失衡而产生的药效流失。这种方法的应用中,药物在在干燥之后,虽然其体积一定程度上缩小、变化,但是其颜色和形状以及成分基本不变,避免了浓缩现象的产生。

2.5、在冷冻干燥技术的应用中,干燥后的材料多呈现出疏松多孔的工作方式,一般都成海绵状,这种状态之下的复水性能好、溶解度较为迅速,物料在水中溶解的时候其冰晶的形态出现较多,即容易融入无机盐等相关的物料之中,避免了一般干燥无机盐随着水分表面浅议而出现变化以及硬化模式。

二、冷冻干燥技术工作原理及发展现状

在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的新时代,健康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是,要想达到良好的健康状态,就必须要更加有效的进行疾病治疗、疾病预防,减轻患者痛苦和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要大力发展制药新技术,这样使得冷冻技术出现受到人们的重视。

1、工作原理

药品的冷冻干燥技术的应用是一个从药品的准备、预冻、升华乃至吸收干燥、密封为一体的工作环节,其在工作中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在低温作用下,将药品中的溶液迅速冻结,进而在真空的条件下进行升华干燥,同时出去在这个时候所产生的冰晶问题,再通过分解作用来去除药品中存在的水分,最终得到干燥的药品。

2、冷冻干燥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目前的制药生产工作中,冷冻干燥技术的应用极为广泛,尤其是在国内的西药制取中,更是得到了深入的使用。但是就目前的应用现状而言,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其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药品准备环节

药品的成份都将会影响到冷冻干燥的效果。药液的生物活性度、药液共熔点以及药液中的液体和固体的比例都是进行药品冻干加工的重要参考指标。为保证新产品的冻干能顺利进行,制药企业应重视药品冻干加工研究,通过热分析法测定药品共熔点,还可以通过冻干实验记录下不同成份的药液对冻干过程中各项指标的不同要求,积极进行冻干效果对比,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2.2、药液预冻环节

预冻是冷冻干燥技术中重要环节,预冻的目的是要固化自由水和物化结合水,并保证产品的主要性能稳定、物质结构合理。若药液预冻没有做好,产品冻结不实,会影响所产生的冰晶的形态和大小,并进一步影响药品制作后期的干燥速率及质量。

三、冷冻干燥技术的应用优势

1 药液在冻干前分装,分装方便!准确!可实现连续化;

2 处理条件温和,在低温低压下干燥,有利于热敏物质保持活性,可避免高温高压下的分解变性,以实现蛋白质不会变性;

3 含水量低,冻干产品含水量一般在1%~3%,同时在真空,甚至可在通N2保护情况下干燥和保存,产品不易被氧化,有利于长途运输和长期保存;

4 产品外观优良,为多孔疏松结构且颜色基本不变,复水性好,冻干药品能迅速吸水还原成冻干前状态;。

四、结语

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制备药品,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药品产生变性或失去生物活力,已在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但因药品制备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冷冻干燥技术的综合性,在药品冷冻干燥过程会产生多种应力,容易使药品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而且冻干法本身也存在速率低、时间长、能耗高和设备投资大等缺点。因此,制药企业应结合生产实践,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冷冻干燥技术。■

参考文献

第2篇:制药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水胶炸药 发展现状 前景展望 技术路线

一、水胶炸药概述

含水炸药是20世纪50年代新兴起来的工业炸药。它包括浆状炸药、水胶炸药及乳化炸药[1]。

水胶炸药和浆状炸药的根本区别在于敏化剂的不同,前者用猛炸药敏化、而后者则用硝酸甲胺(MMAN)作为敏化剂。

水胶炸药是在浆状炸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产品。常温下无流动性,经化学交联形成网状结构的胶体,体系稳定性较好,水胶炸药能量较高,生产、使用都很安全,爆炸后产生的毒气少,耐水性较好。

水胶炸药主要由三相组成:一种悬浮的固体粒子相、两种连续相。即:氧化剂的水溶液和连续的凝胶体。这两种相互交织的连续相在体积上共同扩张的特性和连续的凝胶体的刚性使整个水胶炸药具有非牛顿型的水凝胶特性。连续凝胶由亲水性胶体(如田菁胶、古尔胶)连同约3~5倍的结合水或6~15倍的吸收水和交联剂(如硼酸盐离子)等所组成,悬浮的固体粒子被具有体型网状结构的凝胶所包覆,各相组分相对被固定。

二、水胶炸药的发展历程

谈到水胶炸药的发展历程,就不得不先介绍浆状炸药。

早期,工业炸药基本包括三大类,即:硝化甘油类炸药、铵梯炸药及安全炸药等,后来,铵油炸药、液体炸药及各种类型含水炸药迅速发展起来。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出现了浆状炸药,其基本特点是以水抗水,在炸药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却使产品的抗水性有了突破。浆状炸药的成功称之为工业炸药的一次革命,为新型工业炸药的研制开创了广阔的天地,为以后水胶炸药及乳化炸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为工业炸药发展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浆状炸药是1956年由美国科学家M.A.Cook及加拿大的矿山技术人员H.E.Farman发明并开始应用的。它是以胶凝剂稠化的无机氧化盐类水溶液为连续相,燃料及敏化剂为分散相,通过交联剂形成网状结构的凝胶炸药。依靠这种结构的特性显著降低了无机盐在水中的溶解速率,从而使它具有较好的抗水性,可在水孔中爆破。它具有可塑性,装药密度大,提高了工业炸药的体积威力,从而改善了铵油炸药抗水性差及体积威力低的两大缺点。把水及敏化剂引入工业炸药体系的独特设计思想是对工业炸药不能含水的传统观念的突破,给工业炸药品种上增添了一个新系列。因此,Cook教授于1968年荣誉的就此获得了诺贝尔金奖。

初期的浆状炸药,粗粒的梯恩梯约占25%,硝酸铵及硝酸钠的混合物约占55%,水约占20%,用古尔胶(guar gum)进行粘稠化,梯恩梯是敏化剂兼可燃剂。

Cook教授随后发明了用加铝粉浆状炸药,即:用非炸药类物资代替象梯恩梯那样的炸药类物质作为爆炸性物质,这是浆状炸药的一个飞跃。

其后,世界上各炸药公司相继研究出了许可敏化剂来改善浆状炸药的性能。其中,以美国杜邦公司最具有代表性,该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以无毒的甲胺硝酸盐(即MMAN)作为敏化剂,进一步使用和改进了化学交联的技术,生产出了可用普通雷管起爆的敏感炸药,即水胶炸药,这一发明使含水炸药又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三、水胶炸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从1980年,由安徽雷鸣科化股份有限公司(原淮北矿务局910厂)首次从美国杜邦公司引进了水胶炸药专利技术及全套生产线,并由原煤炭工业部沈阳设计院进行了工程设计,经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基本上实现了设备、工艺技术、原材料的国产化,为水胶炸药生产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水胶炸药的生产厂家主要有安徽雷鸣科化股份有限公司、淮南舜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阜新圣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青海海西东诺化工有限公司、山西江阳兴安民爆有限公司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厂家。

但是,从目前国内的水胶炸药生产线的现状来看,尚没有一家企业实现整个生产工艺过程的全连续自动化,这给水胶炸药生产的本质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因此,实现水胶炸药生产线全连续自动化应是今后一段时间水胶炸药的发展目标。

四、前景展望及建议

结合目前国内水胶炸药的发展现状来看, 要实现水胶炸药生产线的全连续自动化,首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硝酸甲胺中和工序的连续化和自动化,这是目前的技术难点所在。

因为,中和反应的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由此带来中和溶液的整体温升,若控制不当,则会导致爆炸事故,根据国内外有关技术资料表明,硝酸甲胺中和工序是水胶炸药生产中最具危险性的工序。

由于目前国内大部分生产厂家的硝酸甲胺生产工艺仍采用人工控制的间断式生产工艺,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若一旦发生爆炸,则后果不堪设想。为推动民爆行业技术进步,保障安全生产,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0年下发了工信部安[2010]227号文件《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民用爆炸物品行业技术进步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自2015年1月1日起,限制现场人工控制的水胶炸药甲胺中和工艺[2]。

因此,淘汰原有人工控制生产工艺,实现中和工序无人操作的自动化工艺,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笔者结合有关水胶炸药生产线的工程设计,查阅了大量资料,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1.对于中和反应中温度的控制

(1)应保证合适的加料速度,这一点需要通过相关实验研究得出一个最佳的加料速度;(2)应避免反应过程的热量积聚,同时增强冷却效果,黄士良等人研制的硝酸甲胺中和工房凉水机在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值得推广[3];(3)为避免在甲胺布料管内发生中和反应,产生局部温度的剧烈升高,中和工序在加一甲胺之前,可以用水、氮气等将进入一甲胺管内的硝酸赶出管外,实践证明,用水的效果较好[4]。

2.对于中和工序控制系统的改造

(1)建议参照乳化炸药生产线的自动控制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技术,同时采用气、电结合的方式,即:电气闭锁、气动执行、自动保护的控制方案,即可避免单一方式的弊端。控制部分可采用冗余设计,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

(2)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在生产线总平面布置时,将控制室镶嵌在防护土堤的外侧,大大提高了本质安全性。

五、结语

水胶炸药以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已经成为含水炸药的主流分支之一,在我国被广泛用于矿山建设、隧道掘进、煤矿采掘生产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在高瓦斯煤矿的采掘生产中较之于其它炸药品种显示出较高的优越性[5],随着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水胶炸药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如硝酸、无水一甲胺等)成本的逐步降低,同时,通过技术进步,使水胶炸药生产线实现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水胶炸药必将在我国炸药产品市场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吕春绪,刘祖亮,倪欧琪.工业炸药,兵器工业出版社,1994.

[2]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民用爆炸物品行业技术进步的指导意见[R].北京:工信部安[2010]227号,2010.

[3]黄世良,葛贵伟.硝酸甲胺制造工房凉水机:中国,200820014680[P].2008-08-08.

[4] 邵甲宇.硝酸甲胺中和反应工序爆炸机理探讨[J]. 煤矿爆破,2008,82(3):4-5.

第3篇:制药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发展对策

引言

始于1971年的生物制药技术指的是基于医学、生物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化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药学等原理与方法进行综合应用,从而制造出在疾病预防、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制品。生物技术制药技术目前正在赶超传统化学制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市场前景巨大。然而,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还比较缓慢,在生物技术诊断、现代生物支撑技术、酶工程、生物制剂等方面要加大研究的力度。

一、中国生物制药发展现状

第一,中草药。作为中国国粹的中草药历史悠久。中国拥有种类繁多的中草药,同时,中草药质量非常好。根据有关数据表明,全球大约3%的中草药都是中国出售的。目前中国中草药领域主要是对中草药原料进行出售。中草药的发展需要先进生物技术的支持。我国对中草药有关的技术研究工作要给予重视,使得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会死的中国中草药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

第二,生物技术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因为具有较强稳定性、较高特异性等优势,因此,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当前生物技术制药领域人们研究的重点。基于此,中国对单克隆药品的研发给予极大重视,众多制药企业在单克隆药品的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制药最关键的及时,对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有决定性作用。我国政府多方面扶持生物技术制药与基因工程的发展。但是,中国部分基因工程制药还处于试验时期。

二、目前中国生物技术制药存在的不足

第一,资金投入不足。生物技术制药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1997年美国投入到生物工程资金高达500亿美元,同时以每年5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我国近年来虽然加大了对生物技术制药的资金投入,然而,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投入不够。因此,新产品的研究缓慢,竞争力缺乏。

第二,当前中国科研成果产业化比较缓慢。基于生物工程药物而言,在实验时期我国部分生物技术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肝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用单克隆抗体、人血代用品、人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生物高科技产品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些生物高科技产品已经实现了临床试验或者进入后期阶段。然而,中国中试环节不足,造成了生物制药产业科研成果转化慢,生物工程产业化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要低。

第三,有关企业的设施比较落后。生物技术制药形成新的成果、形成成果的进度、成果质量等受到专业服务体系的直接影响。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中国有关服务比较落后,尤其是还没有实现专业化、社会化与市场化的产品开发。发达国家医药研究过程中,存在着委托合同研究机构,这一机构对于医药研发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具有一定运行规模与相应机制。中国大部分委托合同研究机构是公关公司,其服务主要是临床实验阶段,国外并不认可这些公司提供的新药临床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同时,相对而言中国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内部管理有待于提高,缺乏具有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网络销售不完善,缺少开发市场渠道经验等,造成了中国尽管具有重量众多的生物技术制药企业,然而综合实力不强,与国外发达国家缺乏竞争力。

三、中国生物技术制药发展的对策

第一,增加投资,引入风险资金。生物制药企业自身竞争力提高的两个重要举措是科技创新和企业运营规模。生物技术制药的研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不断深入,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是对具有自主知识产品的产品进行研发。制药企业各自为营的传统的经营方式与目前日益竞争的市场不匹配。为了加大生物技术制药研发的力度,需要增加投资,风险资金的引入,能够使得研发资金的投入得到有效扩大,对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转换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成熟、先进的技术与广阔的市场前景是生物技术制药风险投资引入的前提。通过风险资金增加投入,从而极大的推动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

第二,加大人才的培养。生物技术制药作为高科技领域离不开人力的支持。当前,我国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依赖于人力资源。人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为了使得研发人才不足得到弥补,中国需要对国外从事生物技术制药的专家与学者进行引入,同时,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对人才的吸引与培养。

第三,重视对药物的创新。对患者治疗有效的药物是制药行业销售的具有真正价值的药品。基于需求开始进行创新,对满足疾病治疗需求的药物进行寻找,从而功能出发对技术构思进行明确,基于技术构造对技术方案进行设计,从而使得生物技术制药研发产品的技术风险降低。对于生物技术制药而言,上游的创新、中游物质分离、产品加工、下游营销构成了整个产业链。因此,生物技术制药要实现“研发――试验――生产――销售”产业链一体化。基于创新,使得中国生物技术制药竞争力水平不断提高。

结束语

生物技术制药前景广阔,具有巨大的潜力,对于生物技术制药中国政府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当前生物技术制药领域处于技术变革时期,基因组与后基因组的研究极大的增加了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基于功能基因组的研究,开发基因组药物,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组药物进行研发,提高中国生物技术制药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 珂.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6)

第4篇:制药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前景

一、我国制药行业发展现状

(一)政府政策的支持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截至2017年,人口统计小组中国人口超百万城市将达221个。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导致医药消费的扩张,需求促进行业发展。我国政府将医药行业列入我国重点建设行业,在国家政策的制定上大力支持医药行业的发展。从2009年制药行业发展战略的提出、到“十三五”规划中关于新药创制,中药发展,医药工业发展战略的制定,都体现出国家政策对制药行业发展的重视。同时,各地也根据地方特色,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促进制药行业的进步。如2017年山东中医药发展规划方案的实施、江西新型补偿机制的确立、湖南药品采购“两票制”的出台等。

(二)资源、设备与技术的支持

中国制药行业与国外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对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引进使得我国制药行业发展的起点较高,与国外的差距小。同时,我国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在多样的药用动植物资源基础上,我国建立了亚洲最大的微生物资源库和全球最大的药用农作物种植园。这些客观因素使得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并且“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规章的颁布启动了我国制药行业发展的新方向,解决了传统制药效药物无法投入生产的弊端,使制药行业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三)市场需求拉动制药行业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作为“看得见的手”对行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对医药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近年来,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提出健康生活的理念,保健意识不断加强。据统计,中国的医药市场每增加约3亿元人民币的市场需求,这样巨大的市场足以推动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我国的制药行业仅依靠国内市场就充分获得经济效益,并且还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国的制药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我国制药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研发投入不足

新药的研制投入大并且回报周期长,这就导致了中国制药企业大多将资金投入药物的生产而长期忽视对新药的研发。2016年中国制药工业的营收与研发统计表数据显示:复星医药以超过4亿元的研发投入位列榜首,该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为营收总额的10.6%,但比之国外企业的研发投入还远远不足。一个新药的研发需要经历临床前阶段、临床一、二、三期、新药审批、进驻市场等六个阶段,需要10-15年的时间,研发投入约在8-12亿美元。故而,国内制药企业大多不愿进行新药研发。

(二)经营模式陈旧

一直以来,我国制药企业在中国的医药市场上处于强势的卖方市场,企业之间处于强烈的竞争状态,缺乏合作意识。随着外资企业进驻中国医药市场,并且更多国人走出国门在国外市场购买医药产品的现象的出现,对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形成冲击。据统计,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60%的利润被外企获取,这促使我国医药行业不得不对经营模式进行改革。

(三)我国制药行业管理混乱,产业分散

中国制药行业在近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欧美国家、日韩企业相比较慢,且没有在制药行业出现行业巨头。中国有近6000家制药企业,但却很少有制药企业能够走出国门,在世界制药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究其原因,是中国制药企业大多处于规模小、产业分散的局面,不具备开发新药的能力更加缺乏做大做强的动力。

三、我国制药行业发展的方向与举措

(一)注重自主创新意识培养

制药行业的高科技性,要求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进行不断的技术创新与革命,才能解决产业发展的动力问题。这也就要求我国的制药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地注重自主创新技术的培养,大力推行创新体系建设。如2000年中国建设干细胞、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中心以及“十三五”生物制药规划的推广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二)加大研发投资,保证产品升级

长期以来,中国的制药行业忽视对新药品的研发,对漫长的时间和巨额投入产生抵触心理。因此,立足于我国制药行业的长期发展,应该加大研发力度,进行产品升级,从组方、制作工艺、制药标准等方面进行产品创新。2016年我国的制药行业中,复星医药和恒瑞医药的研发投入名列前茅,而上海医药、科伦药业、人福医药等企业在研发投入上也相当重视。未来中国制药行业将不再是传统的首仿,而是走向仿制结合。

(三)提高产业集中度,构建监管体系

产业集群发展不仅能促进产业融合,更能够整合资源,促进产业快速进步。制药行业是高科技密集型产业,不仅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设备,还需要将其和教育培训、技术转移、工业发展等相关辅行业结合起来。当前,我国已逐步推进制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区的建设。与此同时,还应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完善的行业监管体系,使当前制药行业中出现的制作假药、贩卖假药的现象得到控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虽然在现在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并且有着广阔的前景,但自身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制药行业未来的发展中,只有重视新药研发的投入、注重创新技术、形成良好的企业合作,才有可能将中国的制药行业推向世界制药市场,并在其中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制药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医药物流;发展现状;趋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2-0019-03

随着我国医药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其逐渐成为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益的“朝阳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中国医药物流产业发展的时间较短,存在交易环节多、流通环节过于复杂,流通效率低、利润空间下降、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营销渠道上的上下游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医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关于中国医药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国医药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的市场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国内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我国的医药产业正在发生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随着GMP认证和GSP认证的强制推行,我国医药行业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外流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这对我国的医药物流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药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存在交易环节多、流通环节过于复杂,流通效率低、利润空间小等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医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例如,药品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在国外成熟市场一般为2~3个环节,在我国却往往有6~7个环节。仅批发环节一般就有地区总经销、市级批发商和县级批发商,整个医药行业的毛利一直在下降,基本上可以说是处于无钱可赚的境地。尽管如此,我国的医药行业仍旧保持着快速的增长趋势。据统计,中国药品市场每年正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据预测,我国医药市场将在2020年达到1200亿美元,从而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2中国医药物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2.1医药物流中心的建设步伐将会不断加快

随着我国药品零售企业和批发企业配送需求的进一步加大,企业自身的物流配送能力已经难以满足医药物流的发展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医药物流中心的建设力度,大型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将会越来越多,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医药物流体系和运营模式的优化以及医药物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在新的医药物流运营模式下,医药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先汇集到物流中心,然后由物流中心统一向下游企业进行配送,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医药物流配送的效率,还可以有效降低零售企业的进货成本。

2.2现代化和开放程度将得到进一步扩大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的逐渐放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的医药物流行业,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医药物流市场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拥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外资以及外企的进入虽然会对我国的医药物流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其销售服务模式和物流管理经验对我国医药物流系统的建设仍旧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医药物流的现代化进程,促进我国医药物流逐步走上大型化、现代化、高效化的发展轨迹。

2.3电子商务在医药物流行业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电子商务也随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此,医药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开展网上交易业务,医药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程度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4第三方物流的作用将愈加明显

目前,第三方物流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医药物流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医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相关统计,通过医药物流供应链及第三方物流运作,可以降低采购费用6%~12%,压缩库存总量10%~30%,降低运输成本5%~15%。因此,在未来中国的医药物流市场,第三方物流配送系统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并将提供更加专业化、细致化、系统化的物流服务。

3中国医药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经营理念落后,综合性的物流服务相对较少

目前,国内的很多医药物流公司虽然在软、硬件设施设备方面不断增加投入,基础设施方面也日趋完善,但是由于医药物流管理的理念过于保守,经营管理相对粗放,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物流运作的效率不是很高,缺乏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软实力”。所以,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本身拥有的优势,尚不能满足医药企业更加丰富、细致、专业的物流服务需求,其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2物流成本过高,企业效益偏低

目前,我国的很多医药物流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总构成还缺乏足够而又深入的认识,往往只看到直接的运输和仓储成本,对库存成本和管理成本则是相对忽视,与物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加上我国医药物流体系存在的交易环节多、交易渠道复杂、交易信息不对称、流通秩序混乱等问题,导致行业内的物流成本处于较高水平,造成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影响了企业市场竞争的整体实力。

3.3运营管理水平低

中国医药物流企业在物流运营过程中,经常出现销售和配送不能跟上进货量,造成库存积压的情况。而伴随着每个月都有过期药品销毁,造成了行业内部大量的资源浪费。配送分配环节不合理,待配送货物积压时间过长,配送车辆周转时间不合理,不能有效地利用每一分钟等问题也大量存在。销售环节没有很好地与上下游合作伙伴达成有效联络,导致经常出现急需药品缺失的情况,相应地造成信誉下降、客户流失等多方面问题。同时,中国医药物流管理人才相对较少,不能对公司的医药物流提供有效的管理,人力资源利用率差,没有对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闲置人力多,这也是影响中国医药物流企业运营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

3.4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整体上看,医药物流领域比较先进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条码技术、RFID技术、GPS/GIS技术和EDI技术等,但是信息技术在中国医药物流企业的应用范围却非常有限,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货物跟踪系统、客户信息处理系统等信息系统缺乏统一的接口,限制了物流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共享程度,不利于企业物流作业效率的提高。

4中国医药物流业的发展战略与应对策略

4.1建设高端物流与工业战略联盟

在未来的医药物流领域,医药物流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医药产品的分销、配送和流转,所以,中国医药物流业发展的核心就是要依托一定的信息技术、物流设备和进销存管理系统,有效整合营销渠道上的上下游资源,优化医药产品的物流配送环节,想方设法提高中国医药物流企业的订单处理能力,降低库存数量和配送时间,缩减中间环节,提高物流作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而这仅仅依靠企业的自身力量是很难实现的。对此,医药物流企业要在参考国外医药物流发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设高端物流与工业战略联盟,这样可以联合更多的企业力量,在更广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以在降低企业的成本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

4.2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的医药物流企业要想不断提高医药物流的服务质量,甚至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承担更大的物流服务项目,必须要有高效的技术和设备作保障。对此,企业要增强资金和技术投入,不断完善当地的物流基础设施,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物流设备,完善企业医药物流的配套设施和物流技术支撑体系,改善医药物流的运行环境,制定科学的医药物流发展策略,不断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同时,要重视医药物流的标准化建设,确保行业内部医药物流标准的一致性,促进物流活动开展顺畅,实现物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4.3提高行业内部的信息化水平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在医药物流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是重要的趋势之一,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的医药物流业需要结合自身经营发展的实际,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物流信息自动收集与处理系统,进一步提高医药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能力、分析能力、传递能力和决策反应能力,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完善,不断降低物流作业成本,提高物流运营效率,同时不断拓展业务和市场,促进中国医药物流业市场影响力和营销力的不断提高。

4.4提高企业医药物流的综合服务能力

随着我国医药物流产业的不断细化和发展,医药生产企业的物流业务也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这就要求中国医药物流企业必须提高自身提供医药物流综合服务的能力。例如,有的医药企业需要医药物流企业提供自动订货、传递信息、转账以及药品全过程追踪的一体化服务,有的企业会涉及物流管理咨询、库存控制策略、物流方案的选择、规划与建议等业务。医药物流业只有具备综合性物流服务能力,才能满足现代医药物流的现实需要。

4.5重视医药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基于中国当前医药物流专业人才十分匮乏的现状,需要医药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对医药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给予更多的重视,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提高企业以及员工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要促进科研机构、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制定能够真正适应医药市场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医药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帮助企业不断提高医药物流专业化服务水平。

4.6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在中国医药物流服务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医药物流业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就应当在增强自身核心业务的同时,对市场进行重新的定位,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策略,为医药物流市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实现从整体经营的固定模式到细微管理的差异策略的积极转变,不断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尤其是对于中小物流企业,应当大力发展小批量、多频次、快速运输业务,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周边医药生产企业的医药物流需求,实现自身物流业务由点到面的拓展,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5结论

总之,在现代物流供应链理论全面发展和广泛应用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医药物流业也必然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只有对医药物流业进行不断规范,遵循医药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强对医药物流现状的研究,重视医药流通体制的重组和长远规划,不断提高医药分销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才能从整体上推进我国医药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肇兴,利华.我国现代化医药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5).

[2]于芳,李泉.新医改背景下医药物流企业提升竞争力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0(25).

第6篇:制药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范文

从全国范围来看,不同等级的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其发展水平及地域影响参差不齐。有的重点学科发展水平较高,可多数重点学科,尤其是校(院)级重点学科,却处于科研综合实力低下、几乎没有研究成果出现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课题研究思路狭窄、研究内容缺乏科学前瞻性且平淡无价值。同时,重点学科人才运行机制呆板、学术梯队不合理及物质设施落后等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如此状况,若长此以往,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并无两异,以致于中医药高等教育、临床、科研及学术等方面的研究水平始终处于徘徊不前的落后状态,甚至有倒退的危险。如此下去,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前景令人忧虑!

2重点学科建设的突破口

目前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建设,多是对其学科内容进行全盘考虑,未能从根本上摆脱中医药传统学科建设的整体思维框架,结果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对中医药重点学科的建设进程极为不利。笔者认为,确定以中医药课题为中心、多学科联合研究为手段,对重点学科进行多角度多领域研究,这是加强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的突破口,而对于改变中医药落后的状况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指出:“远缘杂交,必然产生优良品种。”因此,在确定以中医药课题为中心的前提下,把中医药内容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必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结出丰硕的成果。并且只有这样,才可能揭示中医药学的内涵,找到与其他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中医药重点学科才可能清醒地找准自己发展的位置,吸收一切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成果,并引进科学的思维方法,充分发挥和发掘学科的综合研究开发潜力,从而进一步揭示学科的本质。只有不同课题取得突破性进展,才可能循序渐进地由点到面、全面推进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的内涵建设。而不同方向的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发展了,中医药学才可能由薄弱到强盛,最终实现现代化,才可能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范永升教授认为:“多学科研究中医将成为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1]。可见,寻找重点学科建设的突破口,即找准学科课题的研究方向,多学科结合,便是加强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建设关键之所在。当然,对于中医药课题的提出,都要求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甚至要求具备科学前瞻性,有的课题还要求具备社会实用性。尽管中医药课题都是围绕中医药教育、临床、科研及学术等有关内容提出的,都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联合进行研究,但不同等级的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其课题研究重点及层次应有所不同。因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与科研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2],对于校(院)级重点学科,主要应针对校内中医药有关学科领域的教学、理论、临床等内容进行初步的基础性或实践操作性研究,如对某中医药院校《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结合临床见习的可行性研究等;作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其课题则要求对该省范围内中医药有关学科领域的教学、理论、临床、发展战略等内容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如对某省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整理与开发运用研究等;当然,部级重点学科,其课题要求档次高、目标大,课题内容必须具备科学前沿性及实际开发运用价值,主要应针对国内外在中医药教育、理论、临床、科研、学术等方面研究成果不显著或者无人研究的领域进行高层次高水平的、多学科联合的深入研究,如对中医药国际教育前景预测及实施手段研究、艾滋病中医诊疗理论与技术研究、戒毒的中医机制与方法研究,以及对中医药与其他学科结合发展的模式研究等等。

3重点学科建设措施与办法

31人才运行机制建设中医药课题的提出能否具备科学前瞻性、实际开发运用价值,以及研究结果如何,关键还在于重点学科的人才运行机制及结构配置。笔者认为,中医药院校重点学科,其人才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关于学术带头人的遴选,不能仅凭年龄、职称加以考虑,而应根据专业知识结构层次、工作科研实际能力、是否具备前瞻性课题思维,以及管理才能等方面的内容加以综合考虑,尽量避免把学术思维僵化、固步自封的人员作为学科带头人。在确定学术带头人的前提下,根据重点学科课题长期研究方向的需要,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招聘录用所需人才,从而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学术科研梯队,但应注意重点学科老中青专业人员的配备比例,一般宜为1∶2∶3。同时还可引进外单位非医药专业的自然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人才,或选择本学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相关知识技术,以弥补知识结构之不足,为学科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知识结构及智能储备。

32物质设施建设物质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题的研究条件及重点学科建设的进展。同时,对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为了保证重点学科的顺利建设与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和学校都应增加对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资金的投入,并根据重点学科的等级、学科性质、课题研究内容及层次的需要,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工作设施和福利保障,这是保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切不可忽视。

第7篇:制药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范文

中医药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灿烂瑰宝,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并不断发展的医学科学。近年来,随着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生产的中药在国际上的认知度不断提高,中医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中医药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陕西省是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生产大省之一,素有“秦地多名医,秦地无闲草”的美誉,拥有药用植物、动物、矿物及其他药物4 000多种,其中植物药就达3 291种。在国家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推动下,陕西省不断加强对中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自2002年起,陕西省政府相继印发了《陕西省中药现代化科技行动计划》、《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陕南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陕南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投入支持中药研究、基础平台建设以及产业化开发的扶持资金累计逾3亿元;制定并颁布了《陕西省中药饮片标准》,填补了陕西省中药饮片标准的空白,建立了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体系,为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政策实施以来,陕西省中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中药工业迅速崛起,中成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全省现有药品生产企业253家,通过GMP认证的制剂生产企业有188家,其中70%以上拥有中成药生产线。

陕西省中医药产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中药产品结构单一、品种老化、知识产权工作滞后,中药加工层次低、规模小等诸多难题。要想真正做大做强陕西省中医药产业,就需要开展技术预见研究,探寻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技术预见通常用于筛选战略研究领域和技术群,是对未来较长时期内的科学、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远期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以确定可能产生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的通用新技术。区域技术预测的目的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更为紧密。

开展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技术预见研究,对把握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对促进陕西省中医药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快速、健康发展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技术预见研究现状

国外技术预见活动兴起于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率先将技术预见应用于科技计划制定,形成了技术预见的第一次发展高潮和第一代技术预见方法。20世纪70年代,日本采用德尔菲法进行大规模技术预见活动,并将此活动作为政府制订科技政策、使科技最大化作用于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一种尝试,此后每5年组织一次,截至目前已组织了8次技术预见。1990年德国在欧洲率先开展了技术预见行动计划,通过3次技术预见活动,提出了德国未来30年内所应关注的重点技术领域,为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决策提供了依据;而英国、法国以及意大利等主要发达国家则是在开展技术预见计划的同时,加强在科技发展趋势与监测方面的研究工作。韩国、印度和泰国等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开展技术预见活动,探索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

技术预见活动在我国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系统性的技术预见是在2000年后兴起的。在2002~2003年间,国家科技部启动了对信息、生物、新材料、能源、资源环境和先进制造等六个重点高新技术领域技术预测和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产生了多部技术预见报告。区域技术预见则以上海、北京技术预见为标志全面展开。2001年,上海市启动了《“十五”上海科技重点领域技术预见工作研究》计划;2009年《上海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技术预见报告》出炉,该报告综合运用了技术路线图和专利地图技术,形成了技术预见综合报告和信息、生物、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社会发展等四个领域研究报告。2001年,北京市启动“北京技术预见行动计划”,在信息、材料两大技术领域采用德尔菲调查、专家会议和有关政策分析方法进行技术预见调查。随后云南、新疆、武汉、广州、陕西等省市也先后启动了技术预见计划,在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同时,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建议。

目前技术预见作为技术预测的一种延续,已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方法。现有国内外文献对技术预见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产业中,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特点领域的应用以及预见方法的研究和改进方面,学者们已通过专利分析法、专利引文法、专家咨询法以及德尔菲调查法等,对生物医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制造产业以及能源产业等关键技术进行技术预见研究。目前针对中医药产业的技术预见研究文献相对较少,仅见生物医药产业技术预见中所涉及的部分内容。

研究方法和内容

技术预见发展至今,针对技术预见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德尔菲调查法、文献计量法、情景分析法、专利分析法等。

1.研究方法

(1)德尔菲调查法

德尔菲调查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技术预计方法,许多学者运用它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关键技术进行预见,可预见未来10-30年各种技术发展概率,为政府制定规划服务,一般基于国家层面。该方法简便易行,操作上比较客观,有利于科技决策民主化和社会化,但调查周期长,工作量大。

(2)文献计量法

文献计量法是为制定未来技术领域和学科领域方向提供客观的科学根据的一种预见方法,能够客观的掌握迅速发展的前沿研究领域,强化技术预见的客观性和前瞻性;但它以科技论文为基础,需要利用文献进行大量且较为复杂的分析,影响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3)情景分析法

情景分析法既是一种预测方法,也是一种规划工具。它在技术预见中的运用比较复杂,一般用于国家科学技术的预见。它列出未来发展情景的多种可能性,并设置技术“路标”,即各种定量或定性的参数说明,倒推哪一种可能性更加逼近真实情况,但可能由于过多的想象而偏离预见的主题。

(4)专利分析法

专利是技术变化的领先指标,专利分析法是预测短、中期技术发展趋势最准确的方法。通常在研究某一开发试验阶段,我们可以运用专利分析法快速找到技术领域的发展前沿,实现技术预见的目标,同时也可以预见未来朝阳产业。但此类方法仅基于专利检索数据来进行分析,只关注专利文献所反映出来的技术和法律信息。

2.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立足陕西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结合陕西省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首先利用专利分析法对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技术进行遴选,然后选用德尔菲调查法进行技术预见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在陕西省中医药产业重点技术领域和关键技术的选择中运用专利分析法,以中国专利数据库(SIPO)检索的专利数据为基础,选择中医药产业的前沿技术作为德尔菲调查问卷的备选技术。

(2)德尔菲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专家研讨会相结合的方法。此次调查的调研对象来源于陕西省评估中心专家库,包括科研机构、企业、政府部门、高校等单位的专家和顾问,结合陕西省省情,针对中医药产业相关技术的专利分析,先遴选出的中医药产业备选关键技术,再做进一步的筛选和论证,最后形成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解决中医药技术瓶颈问题等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清单,为陕西省中医药产业相关政策和规划制定提供参考。

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技术预见

1.基于专利分析的中医药产业技术遴选

专利是反映某个领域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首先应针对国内中医药产业的总体技术发展进行专利综合分析,了解国内相关技术领域发展动态,再以此分析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技术状况,从而筛选出陕西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及其关键技术。

(1)中医药产业技术专利分析

中药主要由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三部分组成。结合国家发改委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指南(2011年度)以及《陕西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中指出的中医药产业关键技术及重点任务,根据《中医药专利管理办法》中所规定的中医药发明创造内容,对中医药产业进行内容类型划分。本研究拟对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涉及的中药制剂、中药材及饮片、中成药(包括含有中药的保健品、食品等)以及中草药等4种类型及的专利技术统计分析。

从专利类型来看,我国中医药多为发明专利,如表4-1所示。从陕西省状况看,中药制剂和中成药技术上相关发明专利相对较多,其他类型专利虽有涉及,但占全国的比重均很小。这说明陕西省中医药产业相关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偏低水平,还需加大发展力度。

陕西省在上述四种中医药产业领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中均未见有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故以下关键技术专利分析只对其发明专利进行统计,如表4-2所示。我国在四种中医药产业领域均有发明专利,其中中药制剂领域的发明专利数量相对较多。从陕西省的状况来看,除中药制剂中提取技术的煎煮法、回流法以及蒸馏技术(含水蒸气蒸馏)和分离纯化技术中的色谱法发明专利数量相对较多外,其余技术专利数量较少,均小于10项,说明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总体技术水平较低,在全国还处于落后水平。

(2)德尔菲调查法

本次技术预见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基于专利分析所遴选出的中医药产业备选关键技术课题。根据可行性和唯一性原则,最终遴选出陕西省中医药产业4个技术领域22备选技术课题。

专家的选择是德尔菲调查法顺利实施和有效预见的基础,根据技术预见的目的不同,来选择的不同的专家样本。高校和研究院所是科研工作的一线,是技术的供给方,这类专家的意见能够很好地反映技术发展的状况;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技术的需求方,对技术的预见更能反映市场的需求;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和产业发展方向的指导者,对技术的预见能反映产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因此,本次技术预见的专家来源于陕西省评估中心专家库,涵盖高校、研究院所、企业以及政府,各方面的人员均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个领域25人左右。本次预测拟形成100人以上的领域专家网络。

2.研究结果

通过专利分析法和德尔菲调查法的筛选和论证,最终确定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技术包含4个重点领域的20项关键技术。

(1)中药制剂领域

101 煎煮法

102 回流法

103 渗漉法

104 浸渍法

105 超临界萃取

106 水蒸气蒸馏法

107 超声波提取法

108 微波萃取

109 水提醇沉法

110 色谱法

111 大孔树脂精制法

(2)中药材及饮片领域

201 炮制技术

202 贮藏技术

203 种植

204 病虫害防治

(3)中成药领域

301 成分测定

302 质量检测

(4)中草药领域

401 种植

402 病虫害防治

403 毒物检测

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技术的发展。结合上述中医药产业重点技术领域及关键技术,加强对中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力度,发挥陕西省中医药产业特色优势,打造“秦药”品牌,将其做大做强,实现中药现代化。

结语

第8篇:制药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范文

情景模拟法主要是指人们对所处状态以及对事物所表现的不同状态进行一种有意识的模仿。著名心理学家哈茨霍恩等对性格做出的研究是情景模拟法的起源,这种模仿的目的在于使人们更加清晰、简明地对事物的外在存在以及内在发展的规律有所认识。笔者所研究的情景模拟教学法也是在这种情景模拟下产生的专门针对医药营销技能训练的,具有仿真特点的课堂或课外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一、医药营销专业商务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商务礼仪课程在药品营销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商务礼仪课程缺乏具体与药品销售人员礼仪相吻合的课程。商务礼仪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τ谝┢酚?销人员而言,与客户接触过程中,其自身形象代表了公司的形象,也对其药品销售影响较大,而且药店或医药公司要求医药销售人员将商务礼仪运用于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销售人员良好的礼仪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因此,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课程必须强调理论与学生就业岗位实践有较好的对应。但纵观我国约75所高等医学类院校中的药品营销专业,许多商务礼仪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更多的是理论知识,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的商务礼仪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中。

第二,商务礼仪的教学内容涵盖较多,应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并结合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进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药品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并没有把商务礼仪课程作为职业技术技能课程进行安排,而只是作为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课程来开设。很多院校由于教学客观条件的限制,有关商务礼仪的实训相对较少,学生很难真正将所学的商务礼仪知识与将来的职业岗位结合起来。由此可见,目前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商务礼仪课程相关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药店或者医药公司对药品营销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因此,关于药品营销专业商务礼仪课程的改革,笔者从2015年开始进行研究,根据目前最新的高职教育理念,并深入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重新整合了商务礼仪课程,设计出了通过情景模拟法培养销售人员专业礼仪的课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药品营销专业商务礼仪教学中的操作方式

首先,教师讲解基础知识阶段。在内容上,情景模拟具有广泛性和开放性,所以对参加模拟的人员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掌握系统学科知识,还需要双方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有一定了解。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内容。教师在药营专业商务礼仪的教学中使用该教学法,应对学生、学校、企业进行了解,准备适合药营专业学生的礼仪案例,确定适合的教学内容并进行教学规划,对模拟实训的场景和整个实施过程都需要进行准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正确进行动作示范,讲解药品营销专业礼仪的动作要领,方便学生进行模仿。

其次,学生在商务礼仪课的演练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任务和角色进行分配,根据实际情况对班级人数进行安排,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和特长并分组。各组组长通过讨论,对角色职责进行分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尽量不要打断学生,不进行点评,给学生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表演结束后,学生要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我评价中找到自身的不足。

最后,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的阶段。在学生商务模拟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模拟表现进行评价,对其创新点与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对每一组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在反思和总结中更好地掌握商务礼仪知识,并在以后的实际应用中更好地操作。

三、改革课程评价体系,采取书面和实操相结合的考评方式

单纯依靠教学,很难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行为,这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地进行实践。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实际项目,例如,采用课程评价体系,以实操考核为主,结合角色扮演、现场演练、模拟药店实习、企业实践等多种方式,制订综合性的考核方案,督促学生与自身专业结合起来学习。课程成绩的评定总共划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占10%,课堂表现占40%,实训成绩占60%(其中企业实践占30%,实训报告占30%)。平时成绩主要为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考核成绩为学生平时上课实训的成绩。教师会根据每个项目内容进行分组,并统一由各个小组按计划实施,每个小组模拟或者实操结束后进行打分,取平均分;实训成绩是结合校外一些公司或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请企业的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学生打分,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训计划完成实训报告,保证学生掌握商务礼仪知识,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

四、应用情景模拟方法改革药品营销专业商务礼仪课程的注意事项

第一,对药品营销专业情景模拟教学进行情景设计要有一定的操作性和针对性。情景模拟教学是否有效果与情景设计成功与否有直接关系。所以,教师在选题过程中应注意贴近药品专业学生的实际,例如,选择药店、药房或医院等与学生实际工作相关的场景,将社会热点及典型经典案例进行逼真地加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程更加活跃、更加真实,并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在情景模拟的实施过程中,教学手段尽量丰富多样。因为学生对教育的新鲜感会更好地促进其对课堂的认知度和积极性,使其更能投入角色、更认真地体会情景模拟教学方式的精髓,所以教具一定要尽力与现实结合,例如,可采用对药店工作人员药品摆放、迎接客人等问题的辩论,或开展管理游戏、模拟药店现场会议等多种方式。只有这样,课程才能更加活跃、真实,效果才能更加明显。

第三,在商务礼仪情景模拟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及时总结、评价。只有及时对学生的模拟情况进行及时评价,才能更好地巩固课堂知识。另外,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组织观看形式新颖的视频课程或开展与药品营销人员相关的视频比赛,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互动效果,提高学生的整体礼仪修养。

第9篇:制药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范文

自1951年全球第一个科技园-斯坦福大学研究园创办以后,前苏联、日本、法国、英国和韩国等国家纷纷效仿,世界各地涌现出大批的科技园区。这些科技园区的建立成功地推动了教学、科研与生产任务的密切结合,大大促进了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已经成为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伴随着与计算机、纳米技术等高科技的快速融合。生物医药产业迅猛发展,生物经济的春天即将到来。近年来,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兴建生物医药科技园的热潮,或者在原有的科技园区内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是伴随着高新技术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做出了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决策。199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共批准建立了56个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包括2019年5月新成立的泰州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也是我国首个部级医药高新区。目前我国部级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超过100个,均涉及生物技术产业。2019年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的1300多家省级开发区中,有300多家涉及生物技术专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省级以上的生物产业园400多个。尤为突出的是,为促进生物产业集聚式发展,引导社会资源集中投向重点地区,推动我国生物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各地方形成具有特色的生物产业,避免重复建设和分散资源,“xx”期间国家发改委已分4批建设了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逐步在全国培育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3个综合性生物产业基地,以及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若干专业性生物产业基地的空间布局,促进生物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加快生物产业向集聚化、特色化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内容说明】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北京中科万向按相关规范编制,主要从行业市场背景、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人力定员、环境影响、资金筹措、财务能 力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可行性研究,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 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分析方法。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用于多方面的专业运用,包括:用于向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申请立项;向金融部门申请贷款的重要依据;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专项资金的重要依 据;向证监会申请股票上市的重要依据;向国土部门、开发区、工业园申请用地的重要依据;与项目有关的部门签订合作,协作合同或协议的依据;进口设备和对外 谈判的依据;环境部门审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

【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及范文目录】

由于可行性研究报告属于订制报告,以下报告目录仅供参考,成稿目录可能根据客户需求和行业分类有所变化。

第一章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总论

1.1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背景

1.1.1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名称

1.1.2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承办单位

1.1.3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主管部门

1.1.4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编制单位

1.1.5 研究工作概况

1.2 编制依据与原则

1.2.1 编制依据

1.2.2 编制原则

1.3 研究范围

1.3.1 建设内容与规模

1.3.2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建设地点

1.3.3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性质

1.3.4 建设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3.5 投资计划与还款计划

1.3.6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建设进度

1.3.7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3.8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5 结论及建议

1.5.1 专家意见与结论

1.5.2 专家建议

第二章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2.1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2.1.2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2.2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发展概况

2.2.1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及其成果

2.2.2 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2.3 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2.4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2.3 投资的必要性

第三章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3.1 市场调查

3.1.1 拟建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3.1.2 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3.1.3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3.1.4 替代产品调查

3.1.5 产品价格调查

3.1.6 国外市场调查

3.2 市场预测

3.2.1 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3.2.2 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3.2.3 价格预测

3.3 市场推销战略

第四章 产品方案设计与营销战略

4.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4.1.1 产品方案

4.1.2 建设规模

4.1.3 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4.2 市场推销战略

4.2.1 推销方式

4.2.2 推销措施

4.2.3 促销价格制度

4.2.4 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第五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5.1 资源和原材料

5.1.1 资源评述

5.1.2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5.1.3 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5.2 建设地区的选择

5.2.1 自然条件

5.2.2 基础设施

5.2.3 社会经济条件

5.2.4 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5.3 厂址选择

5.3.1 厂址多方案比较

5.3.2 厂址推荐方案

第六章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技术、设备与工程方案

6.1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组成

6.2 生产技术方案

6.2.1 技术来源途径

6.2.2 生产方法

6.2.3 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6.2.4 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6.2.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6.2.6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6.3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6.3.1 总平面布置原则

6.3.2 厂内外运输方案

6.3.3 仓储方案

6.3.4 占地面积及分析

6.4 土建工程

6.4.1 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6.4.2 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6.4.3 建筑材料

6.4.4 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6.5 其他工程

6.5.1 给排水工程

6.5.2 动力及公用工程

6.5.3 地震设防

6.5.4 生活福利设施

第七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7.1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7.2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7.3 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第八章 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8.1资源利用分析

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8.1.2水资源利用分析

8.1.3电能源利用分析

8.2节能措施分析

8.2.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8.2.2水资源节约措施

8.2.3电能源节约措施

第九章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

9.1 主要原材料供应

9.2 燃料、加热能源供应

9.3 给水供电

9.4 外部配套条件

第十章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进度与管理

10.1 工程建设管理

10.2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进度规划

10.3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招标

第十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

11.1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11.1.1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的地理位置

11.1.2 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11.1.3 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11.1.4 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

11.1.5 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11.1.6 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11.1.7 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11.1.8 交通运输情况;

11.1.9 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11.2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11.2.1 主要污染源

11.2.2 主要污染物

11.3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11.4 治理环境的方案

11.4.1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11.4.2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11.4.3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11.4.4 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11.4.5 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11.5 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11.6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11.7 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第十二章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2.1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12.2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12.3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12.4 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十三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13.1 企业组织

13.1.1 企业组织形式

13.1.2 企业工作制度

13.2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13.2.1 劳动定员

13.2.2 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13.2.3 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总投资估算

14.1.1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4.1.2 流动资金估算

14.2 资金筹措

14.2.1 资金来源

14.2.2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筹资方案

14.3 投资使用计划

14.3.1 投资使用计划

14.3.2 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五章 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15.1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15.1.1 生产总成本估算

15.1.2 单位成本

15.1.3 销售收入估算

15.2 财务评价

15.3 国民经济评价

15.4 不确定性分析

15.5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15.5.1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15.5.2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15.5.3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15.5.4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15.5.5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15.5.6 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15.5.7 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第十六章 风险分析

16.1 风险影响因素

16.1.1 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6.1.2 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16.2 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16.2.1 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16.2.2 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七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7.1 对推荐的拟建方案的结论性意见。

17.2 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17.3 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17.4 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17.5 对不可行的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17.6 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