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艺美术风格特征范文

工艺美术风格特征精选(九篇)

工艺美术风格特征

第1篇:工艺美术风格特征范文

一、美式家具的风格特征

1.造型风格现代美式家具在造型风格上,主要给人以仿古、新古典和乡村式风格最为突出。仿古风格,在美国18、19世纪流传下来的家具设计中就可以看到这一风格特征。其形成主要是由于当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美国的先辈们以他们的勇敢和探索,以优雅但不浮华的家具设计的形式对世界和自然的发现进行了良好的诠释。如:猫脚型弯椅脚的安妮皇后型、齐宾泰尔所设计的椅子和约翰•高德的优美线条为主要代表。新古典风格,也可以说是一种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主要是指那些由古典派家具设计师所设计出来的,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家具作品。所以,具有新古典主义的美式家具一般都会比较风格多样、自由粗犷而不拘一格。乡村风格,这是美式家具中最为重要、影响最为广泛的一种风格特征。美式乡村风格带有着浓烈的乡村气息,在家具的的造型设计上一直遵循着单纯而实用的原则,在外观的设计上则主要是以纯朴、自然为主导,为了加强整体设计的美式风格,在其家具中还多存在隐藏的设计空间。

2.组装风格美式家具在组装风格上主要强调其的整体性,因此,在家具的设计上,很少具有其他家具组合中出现的金属连接物,如:门合叶、金属拉手等,在美式家具的抽屉设计上最为突出,一般会采取燕尾禅,而且在滑道的设计上也多是以原本的木材为原料,与自然生态密切相关。

二、形成现代美式家具风格的影响因素

1.工艺美术运动对现代美式家具的影响美国的工艺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一场对立文化之间的“你死我活”之战,而是一种多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发展,为美式家具的生产形成了较强的后备保障力量。而美式家具的简洁实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所形成的风格影响。美式家具设计师斯蒂克利,就是将美国实用主义与英国工艺运动风格相结合的重要代表作家。

2.新艺术运动对现代美式家具的影响美式家具中的线条以及浮雕的运用就是在新艺术运动期间启发得出的。美国相比较与其他欧洲国家,其思想上更具有革新性,而新艺术运动也正是为美国设计艺术思想的革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例如:美式家具中的线条设计、花卉的出现以及自然浮雕的样式,都是源自新艺术运动。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美式家具设计中的简洁线条的运用就是受英国新艺术运动的领袖麦金陶什的启发。

3.东方家具设计对现代美式家具设计的影响东方家具与西方家具设计中的华丽、繁琐不同的是,主要展现的是一种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首先产生影响的就是美国设计师格林兄弟。他们在家具的东方设计理念中充分的融合了美国传统家具设计理念,设计出了更多的现代美式家具。中西家具设计文化的相互交融,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式家具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总结

第2篇:工艺美术风格特征范文

[关键词]视觉艺术设计;民族特征

[中图分类号]J0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0-0083-03

一、视觉艺术设计中民族特征的由来

民族是人类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一般说来,视觉艺术设计中的民族特征就是指这四个基本特征在视觉图形上的表现。

艺术家在塑造个性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创作环境以及所依据的创作理念,都深受其成长的生活环境及文化氛围的影响,因此同一地域的艺术家们因生长环境中文化的大同小异,其创作也免不了带有一定的共性,这种共性最终会扩大并形成为全民族的文化精神。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民族文化精神,于是也就有了民族特征这一概念。

每个民族,由于不同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必然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习惯、道德、思维、价值和审美观念,因而形成民族独有的特征。视觉艺术设计中的民族特征主要表现在设计文化的观念层面上,它能直接反映整个民族的心理共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环境形成不同的文化观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他们的视觉艺术风格。

当然,视觉艺术中的民族特征不是一成不变的。设计是民族的,也是时代的。在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该民族的设计会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这是因为设计首先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是民族各个时期的设计文化的叠合及承接,是以不同时代现实的物质社会为基础,是传统设计文化的积淀和不断扬弃的对立统一,是历史性与现实性的对立统一。

二、视觉艺术设计中民族特征的体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造就不同的民族特征。譬如,日本视觉艺术设计中的民族特征主要体现在美学文化的长期熏陶下形成的“日本化”设计风格,它具有静、虚、空灵等传统的东方韵味特征。德国视觉艺术设计受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设计风格的影响,它的民族特征主要体现为设计趋向理性,重点在简洁、直接,注重可读性,与德国严谨务实的民族特征相吻合。意大利的设计风格受其民族特征影响,其设计形式注重人的个性、情感和心理的表现,美观灵活,充满意式幽默,这是在“文艺复兴”的文化底蕴下形成的民族特征。中国视觉艺术中的民族特征是含蓄、传神表意、以意代形等,这是儒学文化等传统意识形态造就的。

日本的视觉艺术风格继承了日本文化中肃静、悠远、清雅与柔和的民族特征。“雪”“花”“月”和“物哀”等是日本自然美学观念的精髓,也最常见的设计题材,通过对这些具备强烈民族特征的图像的设计,表达人们对自然之中稍纵即逝的、纯洁的、伤感的事物的喜爱。在色彩方面,日本的视觉设计运用 “白”“青”等素简、清淡之色较多,他们喜欢自然事物及植物的原色和水的清纯无色,这是因为日本民族把自然事物的色彩也赋予了美学和文化学的意义。在视觉艺术设计中,这种独特的民族特征就表现为一种图像简单、不完整、破损和以物寓意的设计风格。

德国的视觉艺术设计具有非常悠久的传统,德国是现代设计运动的发起国之一,它的视觉艺术风格趋向理性风格,严谨、精致、务实是德国视觉艺术设计中“非凡”的民族特征。在德国视觉艺术设计中,设计师的思维极其广阔,不拘一格,比如一些设计师常常会利用很平常的书本、灯泡与铅笔等素材,将其组合、分割、拼贴,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思维手段表现强烈的意念追求,进而演绎出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深刻寓意的新视觉形象。

意大利视觉艺术设计师非常善于从“文艺复兴”的丰厚文化底蕴中吸取营养并使之与自己的设计完美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后“实用加美观”原则让他们的设计有个性、自我的风格。除实用之外,设计师的思想、追求、和幻想会被融入到他们的作品中,使他们的设计别具一格,更加出众。总的来说,意大利视觉艺术设计中民族特征的核心是人的力量;抛弃低劣的人性,恢复、高扬明晰的审美的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是意大利设计追求的美好境界。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拥有一套自成体系的世界观与思维方式。中国文字、工艺品和许多人造物,都有自己的独特形式,这些独特形式,即民族特征,是我们祖先在几千年的实践中不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可以说这些都是中国的“形式专利”。它所蕴涵的文化精神与现代的视觉语言相结合,能够创造出一种既有民族文化特征,又有当代视觉效果和审美意味的新风格。例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借用了彩陶上的凤鸟图形,并使用了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结构形式,反映出厚重的文化底蕴,而凤与凰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又体现出现代视觉语言的特色。中国2008北京申奥标志,其形象以传统的吉祥造型“盘长”为基本构架,这种造型源于佛教“八吉祥”之一的“盘长”造型,在民间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心心相连,事事如意”之意。可贵的是,设计者还加入了时代的设计形式,对“盘长”的造型做了出人意料的夸张设计――运用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断意连”的写意手段,使其“静”态之形变为动态之像。同时,也表现出了“中国结”“运动员”和“五角星”三种意蕴的结合,其形象可以说是生动自然、寓意深刻。整个标志既洋溢着吉祥之气,又有运动意味,体现了民族特色。

三、视觉艺术设计中民族特征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视觉艺术设计日益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之一。这种发展的趋势必然导致各个国家设计的民族特征逐步减弱,甚至可能被国际特征取而代之。虽然国际性的设计可以带来传达上的方便,但是,如果缺乏民族性的设计,缺乏生动性和多元性,那么视觉传达设计可能会走向刻板、高功能化、理性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意识,就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因为民族的才是国际的。在全世界视觉艺术设计日益趋向相似的时候,有一些设计师开始关切设计的个性,关注设计中的民族特征。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优秀文明史,这个文化资源宝库为我国视觉艺术设计提供了最宝贵的参考和借鉴。在现代文化趋同的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以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学会深刻地理解和继承民族文化,站在本土文化的立场上进行设计,同时在与国际设计广泛的对话与交流中积极地吸收其精华,不断地发展壮大自身的民族特征,打造中国式的视觉形象,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视觉艺术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莫里斯・德・索斯马兹英国设计基础系列:视觉形态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第3篇:工艺美术风格特征范文

关 键 词:现代设计 装饰 设计风格 变迁

起始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以大工业时代为背景的情况下变化和发展的现代设计历经18世纪末和19世纪的萌起、20世纪的发展和成熟进入21世纪多元化的发展。装饰自人类之初就存在于创造活动中,在现代设计时期装饰更是设计活动中不可分离的构成要素和内容,它以形式美的审美特质,激发人类爱美的欲望和对审美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现代设计实践和设计理念中装饰动 机和形式的变化,表现为一种螺旋式的轮回。

一、自然主义装饰动机——现代设计萌芽期

西方现代设计萌芽期,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其设计理念中都强调了设计的形式美,通过装饰赋予设计生命活力,进而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情趣。

工艺美术运动的发起者莫里斯曾在1880年发表的《生活之美》说过:“不要在你的家里放一件虽然你认为有用,但是认为并不美的东西。”表明工艺美术运动虽然主张设计的诚恳,反对设计上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的功能,但亦重视设计的形式美感,手法上推崇自然主义和东方艺术形式的装饰,特别是日本式的平面装饰特征,采用了大量的卷草、花卉、鸟类等为装饰的动机。

工艺美术运动自然主义的装饰风格在染织品设计中的表现尤为突出,莫里斯本人最热心于纺织品的纹样设计,其设计图案往往采用植物的枝蔓和花卉为动机,枝条中有小鸟歌唱,充满浪漫的自然主义气息,其追随者莫顿·阿比延续了这种自然主义装饰动机,自己开设染织工场,生产各种地毯和挂毯,称为“汉姆史密斯式”。其次在书籍装帧、陶瓷设计、家具设计中都有体现。(如图1)

1865年,琼斯在《装饰的句法》一书中曾声称:“形式的美产生于波浪起伏和相互交织的线条之中。”预示了后来以弯曲线条为主要装饰形式的新艺术风格(Art Nouveau)。新艺术风格在工艺美术运动之后大约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欧洲流行,新艺术运动的理想是为尽可能广泛的公众提供一种充满现代感的优雅,接受了工业材料和制造工艺,但在形式感方面不喜欢过分的简洁,强调装饰性。

新艺术运动风格受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延续了自然主义装饰动机,但在装饰形式却避免对自然的完全模仿,表现为崇尚热烈而旺盛的自然活力,主张保留其内在的某种具有生命活力的装饰性因素,寻找自然造物最深刻的本质根源,发掘决定植物、动物生长、发展的内在过程。

新艺术运动在西方各国的名称各异,但是风格上保持了相对的统一,大批设计师参与到该风格的设计中来,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新艺术风格作品。如法国埃克多?吉玛德的巴黎地铁入口,比利时维克多·霍尔塔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室内设计,西班牙安东尼·高蒂居埃尔公园,美国芝加哥学派路易·沙利文“斯科特”百货公司入口设计等等。这些作品中典型的装饰纹样都是从自然草木中抽象出来的,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织的线条,充满了内在的活力,体现出蕴含于自然生命表面形式之中的无休无止的创造过程。(如图2)

二、形式追随功能,反对装饰——现代主义运动

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米斯·凡·德·罗提出:“少就是多”,奠定了现代主义运动功能主义的特征。“现代设计风格”是为全体大众服务的,通过倡导“功能第一,反对装饰”的设计宗旨使设计大大降低了成本,从而达到民主的目的,这是现代主义运动批判“装饰即罪恶”的主要根源。

现代主义运动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经历了德国工业联盟、荷兰风格派、俄国构成主义运动的发展到包豪斯学院的建立成功确立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二战后传播到美国最后影响了全世界。

从装饰观念上来看,现代主义设计强调形式为功能服务,但并非不注重形式,相反强调形式的简洁和理性,采用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和中性色彩计划,以适应标准化和批量生产。尤其是包豪斯学院在基础课程中三大构成理论的确立,为现代设计风格的无装饰的装饰效果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现代主义最后发展为单纯到极点、少则多、冷漠而理性、千人一面的国际主义风格,势必会引发对它的反对,以及装饰动机的再次复苏。

三、工业发展大潮流下装饰动机的延续——装饰艺术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是与现代主义同时兴起的设计运动,受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展开了对工业化、机械化的设计形式语言的探索,从而采用大量新的装饰动机使机械形式及现代特征变得更加自然和华贵,并设法把豪华、奢侈的手工艺创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与之前的艺术风格有所区别,从而产生新的艺术风格,但本质上与之前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都同为“装饰”运动。

在工业发展的大潮流下,装饰艺术运动能延续对装饰动机的坚持,这与它的精英主义,或者说为一小部分富裕阶级及权贵服务有关。我们可以发现,装饰艺术运动影响到的国家主要有法国、美国、英国等工业革命最彻底的国家,但它的影响力是全世界的,甚至在中国上海也能找到装饰艺术风格的作品,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点是物质丰裕,经济发达,聚集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装饰艺术运动的这种传统设计立场与在意识形态上追求无装饰的,强调民主性、大众性的现代主义设计有本质上的区别。

装饰艺术运动常用设计语言的源泉多样,使得装饰艺术运动不像复古主义那样抱着历史样式不放,也不像现代主义那样完全抛弃历史,它走的是全新的一条路。当时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传统艺术及原始部落艺术的启示、舞台艺术影响,给设计师众多的灵感。在设计形式上,装饰艺术风格往往以贵重金属、宝石或象牙等高档材料表现出来,因而给人以新奇和时髦的造型感受,弥漫着贵族高雅的情调;造型设计中多采用几何形状或用折线进行装饰,色彩强调运用鲜艳的纯色、对比色和金属色,造成强烈、华美的视觉印象,与以往讲究典雅的设计风格的色彩运用大相径庭,在其独特的色彩系列中、鲜红、鲜蓝、橙黄、鲜橙以及金属色受到特别的重视,达到了绚丽夺目甚至金碧辉煌的效果;趋于几何但又不过分的强调对称,趋于直线但又不过于直线;在色彩上具有鲜明强烈的色彩特征与以往讲究典雅的设计风格的色彩运用大相径庭。在其独特的色彩系列中、鲜红、鲜蓝、橙黄、鲜橙以及金属色受到特别的重视。通过色彩的运用,使其设计达到了绚丽夺目金碧辉煌的效果。(如图3)

四、装饰动机强势回归,历史、折衷主义、戏谑、文脉主义表象下对个性、情感、生命力的追求——后现代主义运动

1966年罗伯特·文丘里在他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提出“少即是乏味”,成为一场反叛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潮和设计运动的宣言。

这场运动在20世纪60年代萌芽,于70、80年展壮大,它的出现主要原因是随着物质的不断丰裕,传统现代主义单调、缺乏人情味、理性而冷酷的面貌不再适合人们的审美需求,由此引发了追求富于人性的、装饰的、变化的、复杂的、个人的、传统的、表现的形式,以塑造多元化特征为目标,设计风格多样的后现代主义运动。从严格的理论上,后现代主义并未进行本质的变革,而是单纯从形式因素的角度批判和反对现代主义,是一种风格样式。

罗伯特·斯特恩曾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归纳为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在设计形式上喜欢用古典的建筑元素,因受大众化和通俗文化的影响,往往戏虐地使用古典元素,同时喜欢采用隐喻的设计手法,广泛使用各种符号和装饰手段强调建筑形式的含义及象征作用。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领域主要是建筑设计,文丘里、查尔斯·穆尔 、詹姆斯·斯特林、迈克尔·格雷夫斯等设计大师都曾留下优秀而经典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建筑作品。(如图4)

后现代主义以强大的包容力融合了多种装饰动机和手法,其开放性又使它并不排斥似乎将成为历史的现代主义风格,因此在后现代主义运动逐渐消退后,新现代主义、解构主义、高技术风格、新民族主义等等设计风格或流派层出不穷,以及当下对环境、人性的关注,我们的设计进入多元化时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时期掀起对20、30年代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研究风潮,相隔半个世纪的两种风格之间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再次验证了经典的设计风格和样式会经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轮回一次,比如在西方传统设计史中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样式的复兴出现多次。

西方现代设计不到两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装饰动机和形式不断变化和轮回,这与社会物质和人文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物质基础是设计能够注重装饰的前提,不管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还是装饰艺术运动的服务对象都是有钱阶级,甚至到后现代主义阶段也是源于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了,对美的需求增强,而反对装饰的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追其根由是为了节约成本为更多没有钱的大众服务,因此,物质条件决定装饰动机和存在价值;另一方面装饰手法的变化与社会人文环境息息相关,英国传统田园式的浪漫主义情怀推动了现代主义萌芽期对自然主义装饰形式的热爱,而古埃及帝王陵墓——图坦哈姆墓黄金制品的考古发现、非洲原始部落艺术的推广甚至摇滚乐的传播都影响了装饰艺术运动风格,当下我国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提倡,推动了设计领域新民族主义风格的兴起。

总之,装饰是现代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西方现代设计发展过程中装饰动机和形式变化规律的分析和把握,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当下设计的发展的动态和趋向,帮助我们找到与时代气息契合的装饰理念和手法,以适应现代人追求简约而不失细节的审美要求,引领人们走出充满诗意的、生活情趣的和生命活力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9

[2] 朱怡芳 宋炀.中外设计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1

[3] 朱和平.世界现代设计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4] 敖力琦. 现代西方装饰艺术设计思维探源.东北师范大学2008.6

第4篇:工艺美术风格特征范文

关键词:迪考艺术;特征;服装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181-01

一、迪考艺术风格的背景

迪考艺术(Art Deco)是盛行于欧美1920-1930年代的一种设计风格,也称之为装饰艺术风格、摩登风格等。作为一种装饰和建筑艺术,包括了各个领域,如服装、建筑、家具、珠宝、绘画等。迪考艺术反对古典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有机形态、排斥单纯手工艺的趋向,主张机械化的美,简洁明快强调机能性和现代感,显示出对工业化适应、对机械化生产的积极态度。

二、迪考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

1.放射状的太阳光与喷泉形式:象征了新时代的黎明曙光。

2.摩天大楼退缩轮廓和层叠线条:二十世纪的象征物。

3.速度、力量与飞行的象征物: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

4.几何图形的组合:象征了机械与科技力量。

5.新女人的形体:透露了女人赢得了社会上的自由权利。

6.异域文化的突破表达:对古埃及与非洲等文明的想象。

7.明亮对比的色彩及金属色的运用。

三、迪考艺术风格服装

(一)迪考服装的风格解析。迪考主义风格的服装追求稚嫩、拙朴的装饰感,整体风格比较多变。

(二)迪考服装的造型款式解析。

服装造型源自立体几何派切割对称,呈现直线,对称的特点,多为较宽的H形或较窄的笔形,平直简洁的外部廓型,向天真无邪青春纯真的风貌转变。20年代的廓型是平胸、平臀、宽肩、低腰。30年代的廓型比以往更柔和的、更女性化,这一廓型强调曲线,腰线回到了自然位置。同一时期的男装最初较为挺括且腰线较高,套装开始走向宽松和柔和,之后又注重肩部加衬。

(三)迪考服装的色彩解析。

迪考风格服装色彩充满着稚嫩的青春之感,带给人愉快的体验。一类是浓烈的纯度对比色彩,夸张大胆、明亮且对比强烈,亮丽的红色、惊人的粉色、电极管的蓝色、警报器的黄色、探戈的橘色。另一类是带有机械质感的金属色系,如金银色以及古铜色等,体现一种机械美感及未来现代感。

(四)迪考服装的面料图案解析。

这一时期的面料多用针织、棉布和仿丝绸;而另一方面,还有些色彩明亮的闪光面料,并带有很多女性化的细节,如珍珠、亮片、流苏等装饰。以直线对称的几何图案,以较机械式的、纯粹装饰的线条来表现图案;另外,对于异域情调的图案也多有借鉴,如来源于古埃及法老墓中面具的几何排列图形。

四、迪考艺术风格服装作品分析

(一)性感摩登的迪考风格

Versace 2014 S/S(图一)的秀场中,将经典的裹身线条与流畅的立体裁剪结合起来,把这场致敬之作打造得别具风情。性感的透明色乔其纱面料打底、小块皮革拼接而成的迪考风格几何对称图形。裙身中闪光面料随着人体结构的扭动而闪现动感效果,肌肤在透视皮革的映衬下闪烁着一份极度的和吸引。

(二)经典好莱坞与迪考风格的完美演绎

Roberto Cavalli 2014 S/S(图二)的秀场向20年代的Art Deco女神致以崇高的敬意,模特身着精致华美的黑色礼裙款款而来,高贵豪华的面料,借助斜裁方式,在生硬的几何线条与柔和的身体曲线间巧妙用折线进行装饰,线条硬朗体现出一份简约的现代之美,左右对称的分割因为身体中心和视觉中心的平衡做了辅助。轻柔蓬松的仿皮草披肩打破了对称的局面,形成视觉和感觉的强烈对比。透出强烈的经典好莱坞女星柔美妖娆的气质。

(三)非洲之旅的迪考魅力

KTZ 2014 A/W(图三)的秀场向我们展示了设计师最擅长的游牧民族风格,采用了摩洛哥Handira婚礼地毯的刺绣图案。其中带有几何形激光切割的放射图案皮革面料的透明硬纱T恤完美阐释了迪考风格服饰的特征。简单的造型结构,不同质感的面料对比,在锋利的剪裁手法下显得强势且充满未来感,配以紧腿裤装风格卓然。

(四)摩登建筑的迪考线条

Christopher Kane 2014 A/W(图四)粉色的硬纱结合黑色的滚边营造的建筑线条感在舞台上轻快跳跃,洋溢着一份青春的气息。设计师运用单纯、明朗的几何剪裁、五十片面料重叠使用令单色的裙子富于变化,清爽的H线条和摆动的层次建筑结构线条,走起路来更富动感和韵律。

第5篇:工艺美术风格特征范文

一、书法艺术与字体设计之间的关系

文字是人类彼此交流的视觉语言,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中国的文字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书法艺术也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字体设计也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从概念上看,书法艺术是以线条的组合和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字体设计则是通过对字体结构和文字意义的理解,进行解构和再设计,使学生掌握文字的书写规律及韵律美感,目的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设计和书写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今后的专业设计中。直观地理解,二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书法艺术更加注重书者的主观感受,字体设计则是注重外在形式美的同时,强调其实用功能。

在中国文字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都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而各种内在美的艺术形式,都能为现代设计所用。当我们用一种“敬鬼神,畏天命”的态度开始书写甲骨文时,书法之美便已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我们的血脉之中,刀刻所产生的挺劲朴拙的图形化文字,殷商巫术礼仪文化的时代风貌充分地得以展现。当文字发展到金文时期时,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将文字作为艺术品,强化对形式美的追求,从不自觉的行为,逐渐变成自觉的行为。秦灭六国后,以李斯为代表的一些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以秦文字为标准的基础上,整理出书写更加简单的小篆,成为官方文书通用的字体。小篆线条挺劲圆润,且富有立体感,结构整齐对称,将庄严凝重与舒展自如统一于崇高肃穆的气度之中。以上三种字体古朴典雅,都有很强的装饰和图形化色彩,但在识别性上都很弱,在现代设计中,很难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使用。但很强的图形化特征,却可以作为其他文字的有益补充,去表现那类历史沉厚的设计课题。

隶书产生于秦代,大量使用于汉代,因为小篆结构的繁琐,笔画减少、化圆为方、书写速度加快的隶书便应运而生。隶书古朴厚重且便于识别,在现代设计中非常适宜于传统题材的表现。楷书始于西汉,魏晋盛行,盛于唐代;行书兴于东汉,是最为实用的字体;草书得名于草稿,从章草开始,唐展到一个高峰时期,至此不再有新书体出现。楷书、行书的定性化字形呈长方形,为现代美术字(印刷字)之基础,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在现代设计中被广泛使用。草书线条优美、灵动顺畅,有很强的韵律感,虽然识别性不强,但在现代设计中仍可以作为图形化语言使用。

综上所述,传统书法艺术和现代字体设计有很强的血缘关系,可以说过去的时代,当某种书体为官方所认可时,便成为该时代时尚的、实用的字体,书法家也自然就成了该时代的字体设计师了。

二、如何将书法艺术融入到现代字体设计教学中

在字体设计教学中,如何将书法艺术所蕴含的美感融入其中,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也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

1.理论讲解。在理论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文字即中国书法的发展史,认识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审美取向。随着学生认知及思维的拓宽,教师便可以利用一定的方法来强化这种概念。如:教师可以在介绍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取向及发展规律的同时,对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进行一些字体特征的分析,引导学生去认识时代审美风尚和实用要求的制约对书体形式的催生作用,从而能够启发和明晰对字体设计原质及方法的认知。

2.原型解析。教师尽量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有设计风格特点的书法(特别是传统书法)作品进行临摹练习,目的在于通过具体感性地对字体结构及点画特征进行摹习,激发灵感,去发现、探索具有个性特征的、新的字体形式。由于其目的不是去写好、掌握某一名帖,因此对于字帖的选择,临习的方法与时间的安排,都应当与传统的临摹有所区别。如:字帖不一定强求名帖,只要是风格特征明显,具有个性,甚至是字体发展过程中的不成熟形态。由于其自身具有形式的倾向性和可生发性,反而可以成为我们观察、研究的资源;另外,一些非主流的书家,其独特的字体形态相对于传统审美,或许伤于乖张,但倒不失为字体设计中具有启发性的素材;再者,周期要短,原因在于我们不追求技巧上的熟练,而重点在于对其形态特征的解析;临习的手段与方法上,形似并非首要的追求,可更多地强调感受,强化对形态特征的夸张,主动把握内在组合及符号化局部点画的规律。而且,更进一步的是对于审美特征的把握、梳理,当然,从审美特征角度的运化、升华,需要更深层的文化审美的底蕴,但这正是从传统艺术角度进行探索的原动力与目的所在,自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3.案例分析。教师需要收集一些以书法艺术为基础的字体设计典型案例,做专题讲解,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切入:第一,直接借鉴传统书法形态而进行的单纯的字体设计案例;第二,以书法的形态特色、审美风格为基础而展开的设计应用,如:以传统书法为元素的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经典的例子包括:2008北京奥运会的一系列视觉设计,靳埭强的设计作品等;第三,可以尝试从日本的字体设计中汲取营养。日本也是一个东方国家,日本文字又是从汉字中分离而来,其文字设计就是在鲜明的现代风格基础上,融入了个性独具的东方文化元素,在审美取向上,是东西方结合的很好范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好的启示。在专题分析的基础上,再可以安排学生各选择几组自己感兴趣的字或词,结合书法艺术和现代元素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设计。

4.综合实践。有了以上的基础后,教师便可以结合某些主题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如: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适合用传统元素去表现的实践性课题,结合主题,让学生去完成字体设计部分。

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书法艺术在字体设计中的实用性、艺术性及时代性上,都会产生一定的认知,丰富字体设计的内涵,在今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也自然会做到融会贯通。

第6篇:工艺美术风格特征范文

[关键词]电影美术;色彩;形态;风格;功能

色彩是电影艺术中重要的艺术语言,在电影美术中色彩有着广泛的运用,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电影色彩的重要性日渐凸显。通过色彩的多样化运用,可以营造一种奇特的视觉效果,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电影艺术中,色彩既是一种表现手法,也是营造影片艺术风格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影片思想主题与精神境界的重要手段。与现实中的天然之色相比,电影艺术中的色彩更具有艺术性与视觉冲击力。本文首先阐释了在电影美术中色彩作用,对电影美术设计中色彩的表现形态和风格进行了探讨,并对电影美术中色彩的具体设计进行了研究,期望为相关的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一、色彩在电影美术中的功能分析

在不同的电影情境中,色彩语言具有不同的含义,不同色彩之间的结合或转换,形成了电影艺术的色彩表达。色彩是重要的视觉语言,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眼球,在电影商业化的今天,色彩已经成为电影营销的重要手段。每个电影导演对电影色彩的运用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因而电影色彩语言的表达往往会产生差异,甚至会产生冲突。在电影艺术中,色彩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既有象征、心理暗示和形象识别等作用,又有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的功能。

(一)色彩语言的象征功能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色彩有着不同的表情达意功能,这使色彩有着不同的象征功能,也使电影色彩艺术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特色。如东方文化中,红色被认为是喜气和吉祥的象征,黄色是权威和高贵的象征,白色是不吉利的色彩;但在西方人看来白色是纯洁之色,是纯洁和美好的象征,红色、黄色是暴力和生气的象征。在电影艺术中不同的象征意义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中国古人尚红,认为红色能够表达出凛然正气和民族精神,张艺谋就认为红色是最具有中国民俗气息的色彩,因而他总喜欢用红色来表达作品的意韵。[1]在影片《英雄》中,红色的运用随处可见,残剑与如月身着红色长袍在红色的幔帐中穿梭,这种颜色似火似血,灼人眼目。此外影片《英雄》中,还大量使用了黑色和黄色,秦国尚黑,所以影片中的秦王始终身着黑色服饰,这与秦王宫殿的黑色浑然一体,既表现出秦王的自信,也体现了黑色的霸气与王者之气;黄色是土地的颜色,是中国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至高无上的色彩,影片中大面积黄色的运用增强了影片的民族文化特征。

(二)色彩的心理暗示功能

人们对色彩的理解是基于对现实事物的关注,人们可以从事物的颜色联想到该事物以及该事物的功能,所以,以事物的颜色来代表具体事物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这就是色彩的心理暗示功能。色彩具有暗示功能的前提是事物的特质被人们所广泛认同的,其特质可以通过象征意义体现出来。同时,也只有在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前提下,色彩才会产生心理暗示功能。绿色是树叶的颜色,因而可以暗示着生命和和平;红色是血液的颜色,因而红色可以暗示危险和快乐;红色也是太阳的颜色,因而红色也象征着光明、温暖;黄色是金子的颜色,因而可以暗示着权威和高贵,等等。

(三)色彩的形象识别功能

在电影中色彩运用可以增强形象的真实感与生动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中一切事物反映在观众眼中都是一种视觉符合。人们通过对事物的概括、提炼得到事物的象征性符号,这些符号既是人们联想的桥梁,也是人们识别事物形象的色彩与符号。色彩语言可以增强这些象征符号的稳定性或代表性。事实上,在电影美术中色彩的运用需要将各种色彩语言融入电影的各个要素中,使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不同的情境下形成电影艺术的色彩基调和整体风格,提升电影艺术的层次,升华电影的思想主题。

二、电影美术设计中色彩的表现形态与风格

电影中色彩的运用不只是为了表现事物的自然色彩,更在于表达事物的内在本质。在电影美术设计中,色彩具有美学意义并被恰当运用于电影之中时,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电影艺术语言。

(一)电影美术设计中色彩的表现形态

色彩的表现形态是指电影艺术中各种色彩组合所体现出来的不同含义。色彩的表现形态主要有两种:色彩的总体结构和镜头的色彩结构。电影的色彩形态是由电影制作人在相互商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美学观念,也可以说,电影色彩形态是工作人员的观念形态。而电影中的美术色彩形态则是指美术设计师将不同色彩相互组合、变化后形成的电影总体色彩,这种色彩包括形色、光色和情景色。形色是指有物质作为载体可以触摸的色彩,如服装色彩、道具色彩、景物色彩等,这种色彩体现在电影中就是人为设计的背景色彩。[2]光色是指光线的综合作用下事物在电影中呈现出来的色彩,如镜头光彩、电影整体光彩,等等。情景色是时间、空间、语言等要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没有实物载体的一定情景的色彩表现,如时代色彩、人物心理色彩,等等,这些色彩形态的具体运用需要美术师认真把握影片的内容、思想、主题,并对导演的艺术构想进行分析。

现代电影美术更注重色彩设计的主观作用以及色彩对电影风格形成的影响。现代电影美术中的色彩设计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象征性,能够表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人物内心情感变化。如今,色彩已成为电影美术设计的一种基本视觉要素,是一种精神象征和追求。

(二)电影美术设计中的色彩风格

色彩风格是指色彩所呈现出来的面貌,是特定时代艺术家思想观念的外在反映,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风格是多种因素在特定条件下共同作用中形成的。电影色彩风格是导演在长期使用色彩的过程中形成的稳定习惯,这种习惯的形成受导演的文化背景和色彩观念的影响。一个优秀的导演必须有自己的色彩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在色彩中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表现特定的地域特色,体现电影的象征意义。文化背景对电影色彩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如欧洲文化较为内敛,所以其电影多注重色彩的组织结构和细腻色彩的表达,色彩使用更具有艺术性和思考性;而美国文化热情直接,所以其电影色彩风格较为华丽;中国文化讲究中庸,所以其色彩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较为中庸。

导演自身的色彩观念对电影美术设计也具有重要影响。在不同环境中长大的人会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导演也是如此,这些因素往往会使导演形成不同的色彩观念和电影色彩风格。如著名导演张艺谋、冯小刚等总是喜欢将色彩与影片故事情节相融合,以此来表现独特的电影色彩风格。

三、电影美术中的色彩设计研究

(一)各种电影元素的融合

故事情节是展现电影魅力的重要内容,只有感染力很强的故事情节才能打动观众。电影中故事情节都是导演精心设计和安排的,但仅仅有故事情节还不足以深深地吸引和打动观众,还必须将电影故事情节置于一定的环境中,并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加工,通过电影美术设计使色彩真正融入电影之中,增添电影与美术的韵味和诗情画意。

优秀的影片离不开美术,因为电影美术能够将情与景有效地融合在一起。[3]如在影片《集结号》中,电影的上半场以黑白画面为主,白色的雪花与黑色的环境共同营造出一幅诡异的画面,给人强烈的精神震撼;后半场画面转为鲜艳的黄色和绿色。无论是黑白画面还是黄绿画面都属于美术范畴。此外,影片中的灯光、道具的设置都蕴涵着美术的意味,可以为影片增色不少。

(二)为影片营造强烈的美术效果

电影中的美术设计不仅需要与影片的主题相一致,还需要将影片的内在精神发挥到极致。这样的美术设计无论在整体上还是在局部上,都经得起揣摩,不仅可以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契合点,也能够更好地为电影艺术服务。如影片《集结号》为使观众体验当时的情景,真实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影片在人物造型、服装道具、性格特征、画面镜头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恰当的色彩处理。如服装的色彩必须符合时代特征,使人物在性格上符合踏实、朴实的军人特征。虽然电影与美术存在诸多差异,但在影片《集结号》中,美术设计师却将色彩运用渗透到了演员性格之中,找到了电影与美术之间最佳平衡点,既塑造出了朴实自然的人物形象和性格,也传达出了最真切的影片信号,更带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与冲击,而这些都与电影美术设计分不开。

(三)烘托影片主题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元素,进入电影的最初目的只是为了复制百分百的天然物质颜色。从彩《红色沙漠》开始则突破了这种限制,导演以色彩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并且期望用色彩来创造一个特殊的现实,这些都显示了导演对现代文明的思考,从而使色彩成为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渲染影片气氛的工具。[4]而这种使用影片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也被许多导演模仿和使用。美国影片《爱情的故事》中就通过使用灰色这种忧伤的色彩,奠定了影片的基调,烘托了影片主人公凄美的爱情故事;影片《巴黎最后的探戈》中色彩的运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部影片以象征疯狂欲望的黄色为主色调,扩展了影片的内涵。国产电影《英雄》的感人之处,不在于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和曲折离奇,而在于精致典雅的细节描写,画面与色彩的视觉统一。如通过人物服饰色彩的不断变化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变化。整部影片几乎就是通过色彩的不断改变来讲述动人的故事,色彩的艺术性在该影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在电影艺术中色彩既是一种造型手段,也是一种视觉语言形态。色彩不仅可以对影片主题进行说明,增加影片内容的寓意性,而且还具有表情达意等丰富的艺术意蕴。如果表现力丰富的色彩不能正确运用,会产生喧宾夺主的现象,影响影片的视觉效果。由此可见,只有色彩与影片融为一体,形成色彩结构,使色彩成为影片内容,才能使色彩的意义真正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刘玄.从《金陵十三钗》看张艺谋电影的色彩[J].电影文学,2012(15).

[2]周登富.电影《英雄》的色彩构成设计[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3(03).

[3]李波.中国电影美术美学研究发展透析[J].电影文学,2012(17).

第7篇:工艺美术风格特征范文

关键词:陶瓷雕塑;塑造;写意风格

1 引言

作为我国主要传统造型艺术的一种,陶瓷雕塑艺术大量汲取了其他传统造型艺术的精华,尤其是借鉴了许多中国绘画的创作技法,这一点可以从陶瓷雕塑艺术“得其形,不若得其韵”的意境追求体现出来。陶瓷雕塑的写意起源于中国绘画,它讲究手法简练,风格粗犷,完美呈现物象的意态神韵。但是陶瓷雕塑的材质是陶瓷,陶瓷的表面不平,质地硬,不能着墨,只能雕刻,而绘画的材质是纸,表面平整,易着墨,所以它和绘画的创作手法存在差异,因而它的写意风格与写意特征和绘画也是不同的。绘画直接在纸上创作,自然干燥即可,是一种“水”的艺术,而陶瓷雕塑则需要经受火的千锤百炼才能成为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品,是一种“火”的艺术。陶瓷雕塑的器胚需要经过锤炼,这个过程无法控制,变化形态、失缺、扭曲、凹陷等情况都是无法提前预测的,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陶瓷雕塑作品的写意种类。除此之外,陶瓷雕塑作品的题材不同、赋彩手段不同,写意风格也不同。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陶瓷雕塑作品写意风格的多样性。

2 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

2.1 陶瓷雕塑很好地利用了陶瓷瓷泥的自然特性

陶瓷雕塑需要有技艺高超的陶瓷雕塑创作者,他们对于陶瓷瓷泥的要求会比一般创作者的要求要高。他们能够在进行陶瓷雕塑的过程中随着雕塑手法的改变从而对每一块瓷泥进行纹路肌理分析,从而更加有利于写意特征的表现,使得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加的精美绝伦。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要讲求天人合一,强调物质本身特征,不能随意改变物质材料结构,要准确利用瓷泥的纹路肌理,减少作品发生形变的几率,从而提高陶瓷作品的煅烧质量,使得陶瓷雕塑作品更加具有艺术价值。

2.2 陶瓷雕塑使得产品变得更加具有艺术价值

陶瓷雕塑可以很好地利用夸张的创作手法,使得作品化丑为美,陶瓷雕塑家要对自己所要创作的对象有足够的感悟和理解能力,要让大众都能够欣赏作品的内涵。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其文学价值就在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陶瓷雕塑作品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于此,不同的观众对于同一件陶瓷雕塑作品的鉴赏观点存在差异。为此,要让公众都能够感受到陶瓷的艺术美,陶瓷雕塑家要向公众传递美的作品,就要让公众都能够用审美的情趣去创作作品。陶瓷雕塑需要经受火的千锤百炼才能成为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品,是一种“火”的艺术,艺术品要面向公众,就要给公众传递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深层内涵。现实生活中的丑需要有美的艺术品进行参考,陶瓷雕塑家要有好的写意手法,很好的利用简单凝练的手法使得艺术品具有艺术的美感,将丑化为美,用简洁、夸张的造型,彰显陶瓷雕塑的精神,衬托艺术的美感,体现美的情趣。

3 陶瓷雕塑塑造的的写意风格

在写意特征的基础上,陶瓷雕塑艺人作为创作者,在创作中无形中就会融入自己独特的生活情感、自己独有的技术手法、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对于一件陶瓷雕塑作品,只有将其“写意”呈现出来,才能形成其独有的写意风格。艺术作品之所以可以亘古长存,永葆青春,就是因为其对于意境的不断追求,对于人们思想的不断抨击,陶瓷雕塑亦是如此。我们对于陶瓷雕塑塑造的写意风格的追求,一般可以追溯到下列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于作品原创性的塑造;第二个方面是对于创作题材的精挑细选;第三个方面是不同设色赋彩手法的巧妙应用。

3.1 原创性塑造

在陶瓷雕塑塑造中,一味地模仿是不会得到人们认可的,只有原创性塑造才值得人们称赞。那么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原创性塑造呢?这是由两方面决定的,一方面指的是创造者在塑造一件作品时,不需要刻意追求鹤立鸡群,只需要融入自己的创新思维,融入自己的内心想法,遵从自己的内心即可。另一方面指的是注重利用自己的双手,用双手创造价值,致力于呈现人类的勤劳与大智慧,升华作品的“形”,进而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传统陶瓷创作中,先是做一个石膏模型,然后注浆,批量生产胚体,然后将分体用泥浆依据样品粘结起来,再利用锉刀等工具完成修复,制成成品。在上述修复过程中难免会使得陶瓷雕塑不够圆润,棱线受损也比较严重,而运用手工制作可以很好地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变形走样的情况。因为手比较灵活,容易控制力度,在处理凹凸起伏的纹路肌理、线型折叠等问题时有很大的优势,进而棱线、轮廓的体积感更为浓重,更能带给人美的享受。手工创作带来的美感在后期制作中可以得到完美体现,而在前期制作中创造性思维的巧妙运用才是决定写意风格的主要因素。

3.2 题材选择

同文学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陶瓷雕塑作品创作题材不同,其体现出来的写意风格也是有所差异的,即使是由同一创作者所作,写意风格也大有差异。因为相同的材料其艺术语言是相同的,技法上也大同小异。不同的创作者选择的题材存在差异,物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必然不同,因此只要依照内心,其所选题材也是有不同之处的,因而也会形成千变万化的写意风格。比如,有的创作者以表现日常生活为主题,返璞归真;有的创作者以表现鸿鹄之志为目的,大开大合。而且在同一创作者的不同生活时期,写意风格也有所不同。这些因素都是形成写意风格千变万化的主要因素。

3.3 设色赋彩手法的运用

陶瓷雕塑的设色赋彩手法一般有浓妆淡抹和返璞归真两种。设色赋彩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陶瓷雕塑作品主题思想的体现。“返璞归真”就是以陶瓷涩胎的色质肌理纹路为主体,不添加任何彩釉,使得作品朴素自然。“浓妆淡抹”则是凭借高温窑改变釉彩自然流动的肌理,使得作品浑然天成。美的陶瓷雕塑品,青釉温润如玉,静雅思听,从它们都很容易看出,设色赋彩手法是写意风格独特性的关键性因素。

4 结语

本文首先多角度介绍了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从题材的选择、设色赋彩手法、瓷泥特性等三个方面深入探析了陶瓷雕塑的写意风格,并且渗入了自己对于陶瓷雕塑写意风格方面的原创性看法。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与写意风格丰富多样、与时俱进,创作手法理念的革新换代,而且观众的审美情趣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写意特征及写意风格,为此,陶瓷雕塑创作者要深入生活,看透社会,在陶瓷雕塑写意上加深研究深度,加大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 孙燕明,郭立.陶艺雕塑塑造的写意风格[J].中国陶瓷工业,

2007,02:55~56.

[2] 陈明智,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及其写意风格研究[J].艺术科技,

2013,02.

[3] 陈在梅.浅谈陶瓷雕塑形与神的和谐统一[J].中国陶瓷,2012,11.

[4] 何芹,解君.现代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J].美术大观,2008,11.

第8篇:工艺美术风格特征范文

群文书法活动,是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和普遍的活动,无论是男女老少。也无论是工农兵学商,他们中都有大量的书法爱好者在从事书法活动。而要辅导好群众的书法活动,辅导者与书写者就要双边互动,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辅导者是主导、书写者是主体的优势,共同取得显著的成效。

为此,辅导者与书写者要共同把握书法的基本特征,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具体来说,书法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三点――

一、文化特征

书法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也是传统的文化形式。书法最初只是一种人们日常的文字书写活动,是建立在中国文字――汉字的基础之上的,而汉字本身即是一种中国所独有的文化符码。关于汉字的起源,历史有结绳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等等。但不论何种说法,都离不开书法与汉字的密切关系。据专家专证,早在三千多年前,殷代就已产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这是以形象为主的汉字,它也成为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随后,商周到春秋、战国时,出现了脱胎于甲骨文的金文。到秦代,统一了文字,由大篆变为小篆,文字形体更加匀润流畅。到汉代,出现了隶书和草书,前者雄浑豪放,后者自由飞动。到魏晋时期,又出现了楷书、行书、魏碑等。到唐宋时期,书法艺术进一步成熟,达到了高峰,各种书体完备,并形成各种不同的流派。

总而言之,中国的书法艺术同中国的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它不仅充分反映出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而且把自然界形形的客观实体,经衍形后浓缩、简化为块架结构的语义符号,其由点到画的形象。侵透着鲜明强烈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生命哲学、生命意识。

二、艺术特征

书法作为中国所独有的艺术形式,其主要的艺术特征有以下几点:

一是用笔。用笔是行笔的方式方法,如运笔的轻重、疾徐、提按、刚柔、藏露以及逆入、涩行、紧收,中锋取劲、侧锋取妍等。

二是用墨。用墨指墨的着色程度与变化,如浓淡、干湿、枯润等。墨色可以烘托书法的意境、情趣、神韵。所谓“润取口汪连军妍,燥取险”、“润舍春雨,干裂秋风”、“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等书论,说的都是用墨的艺术特征。用墨精妙,可产生血润骨坚的艺术效果。而用笔与用墨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则可“以笔取气,以墨取韵”,从而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高度。

三是结构。结构指书法的分间布白、位置经营。如大小、宽窄、疏密、斜正等,它体现的是文字的空间位置,表现的则是书法艺术的空间特征。结构可以表现用笔的线条美,并可以表达思想感情。明代书画家祝枝山说过:“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和。”其中“舒”、“险”、“敛”、“和”等,都表明结构的重要作用。由于书家的书体和风格各有不同,因此其书法结构也各不相同。但是无论何种书体、何种风格,其结构的共同法则是:合乎比例,遵循平衡、对称的原则。

四是章法。章法是书法作品的总体布局。包括大小、长短、收放、停留、横竖等等。要和画成字、积字成行、积行成篇。

五是韵律。韵律指笔画和线条的动静、虚实、起伏等。例如王羲之的中和,董其昌的清淡等,都体现了不同的韵律。

六是风格。风格指书法作品的总体艺术特征,它表现出不同书法家的不同艺术个性,如含蓄、古朴、雄浑、稚拙、豪放、秀丽、俊逸等等。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说的就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法笔画刚直、浑厚、丰筋的风格和柳公权书法结构紧凑、骨力劲建的不同风格。

第9篇:工艺美术风格特征范文

关键词:剪纸风格;透视装;审美;设计

在2011年第64届戛纳电影节开幕式上,加拿大女星蕾切尔-麦克亚当斯以一袭Marchesa 2011-12秋冬“中式窗花”透视裙亮相红毯,若隐若现的蕾丝薄纱和东方神韵的窗花设计使其成为红地毯上的绝对焦点,东西方结合带来奇异惊艳的效果,引起人们对剪纸风格透视装的关注。整个2011年,剪纸风格透视装在时尚界大行其道,从国际巨星如蕾切尔-麦克亚当斯、麦当娜等,到国内的明星如李冰冰、袁立等,再到普通女性,似乎都对剪纸风格透视装情有独钟。剪纸风格透视装既有浓烈的古典气息,又充满了现代感,将剪纸艺术的审美特征如阴阳对比、镂空、透视等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结合轻薄柔软的服装面料和充满时尚感的款式设计,是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元素的完美结合。                   

1 剪纸艺术风格透视装的审美特征

中国传统剪纸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传统剪纸的造型均衡、稳重,形式优美,用色浓烈艳丽,明快稳重,具有单纯、直观、通俗、明快的特殊风格,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1】。      

   透视装指当代妇女的一种衣着风貌,其特征为着装者不穿或尽量少穿内衣,仅穿质地轻薄透明或者镂空的外套。剪纸风格透视装就是指采用中国传统剪纸的图案、色彩或者工艺方法,而使整体服装风格具有剪纸意味的服装。剪纸最大的工艺元素就是镂空,镂空元素强调的是一种透和遮的关系。剪纸风格透视装是将传统的剪纸艺术与镂空透视完美结合的一种服装,由于蕾丝是最能淋漓尽致表达镂空元素的面料,同时也是一种服装装饰材料,在透视装中应用的最为广泛,因此也可以将剪纸风格透视装称为剪纸风格蕾丝服装或者剪纸风格镂空服装。

蕾丝与剪纸具有相同的表现手法,即都是通过镂空来表现阴与阳的关系,以表现画面的整体效果。将剪纸的图案、色彩或者工艺应用在镂空透视装或蕾丝透视装中,丝毫没有削弱剪纸艺术的审美特征,在完美的保留了剪纸艺术的审美特征的基础上,还将传统的剪纸图案通过加工处理、抽象变形为具有现代风格的图案,与服装融合为一体,也是剪纸艺术与服装的一种完美结合。

剪纸风格透视装透露出了一种隐约的神秘和性感的气质,十分受现代女性的欢迎。根据服装设计的款式、色彩的不同,可以展现出不同的着装风格。既可以表现神秘、性感、女人味,也可以表现时尚、现代、气质,也可以表现甜美、俏丽、活泼可爱,也可以表现高贵优雅、柔美、中国风味。

2 剪纸风格透视装的设计与搭配

2.1 部位

剪纸风格透视装设计中剪纸镂空图案在服装中的部位选择是灵活多变的,既可以作整体镂空,也可以再局部如胸口、袖口、下摆、前胸或者后背等作镂空图案,具体应视服装设计的风格要求而定。

2.2 色彩

    剪纸风格透视装设计中最常用的配色方法有:同类色配合,近似色配合、对比色配合、相对色配合四种。同类色运用的不是太多,一般是作一点点装饰。近似色一般用于生活装中较常见。因为她给人温和协调之感。与同类色配合相比较色彩更富于变化一些。对比色配合所体现的服装风格鲜艳、明快,它多用于演出服和创意装上。例如:黑红对比、红绿对比等。相对色的配合效果比对比色配合更为强烈。

2.3 面料

剪纸风格透视装设计在选择面料时必须考虑到剪出的图案与所用的面料、服装的造型、风格是否能完美结合,相得益彰。能运用于剪纸风格透视装服装面料主要有轻薄型面料、柔软型面料和挺爽型面料。轻薄、柔软型面料如飘逸的雪纺或质感的皮衣等,适合表现女性的性感、柔美的气质,由于紧贴人体,随着人体的曲线而变化,若隐若现的感觉将女人的性感妖娆展露的淋漓尽致。挺爽型面料线条清晰,有体量感。常见的有棉布、涤棉布、灯心绒、亚麻、各种中厚型的毛料和化纤织物等,适合直接在服装上做镂空效果,表现出女性的活泼可爱、俏丽、现代感和时尚感。

2.4 图案

剪纸的纹样通常分为人物、山水、鸟兽、花木、果菜、昆虫、文字、器用、鳞介等。在传统的中式服装上,图案的各类花卉、鸟兽,如牡丹、荷花、鸳鸯、喜鹊等,多是剪纸工艺演变而来的。不同的图案有着不同的寓意,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密不可分。图案纹样以当地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神话传说等为表现内容,花样繁多,具有很深的民俗文化内涵【2】。在设计中应使服装整体极具创意和美感的同时,在花纹细节的处理上融入自己的理念,将更深的寓意融人其中,使其艺术价值得到升华。例如蕾切尔-麦克亚当斯的“中式窗花”透视裙,设计师以中国传统窗花剪纸为灵感,将其运用到礼服上,精致细腻的花纹与华丽的裸色薄纱向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透视”风格,达到一种极致奢华的效果。

2.5 搭配

剪纸风格透视装最基本的穿法是直接透视法,宽松透视的沙质衣裙,或是镂空的花裙,在关键部位绣有剪纸风格的蕾丝图案;也可以采用打底透视法,就是内衬简单的棉质打底背心或抹胸,外罩蕾丝透视衣衫。很流行撞色搭配,例如:黄配绿、蓝配白,随着你身体的移动若隐若现间将时尚性感与优雅兼备。 也可以作撞色透视,透明的蕾丝衫内直接穿艳色胸衣,撞色对比的反差效果绝对是吸引眼球的最好方法【3】。

3总结

    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与镂空透视装相结合,是将剪纸的审美元素有单纯的纸制品升华为服装,由二维平面升华为三维立体,使剪纸艺术在现代的发展有了新的形式与载体。剪纸强烈的传统民族特色增加了服装的标识性、亲切度、美感度、记忆度和新鲜度,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新的灵感源泉。

参考文献:

1.刘魁立 张旭主编. 民谷文化-剪纸.北京:中国社

会出版社.2009.04.

2.陈镜主编. 中国民间剪纸研究.北京: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2007.08.

3.刘姣姣、梁惠娥. 浅析剪纸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

用现状及工艺表现形式.艺术与设计: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