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工艺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工艺实训总结

第1篇: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 艺术设计 实训基地 建设模式

[作者简介]郭晓霞(1963- ),女,河南焦作人,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工艺美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河南 郑州 45005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61-02

为适应当前市场对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必须探索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问题。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学生能否成为技能型人才的有力保障。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内外结合,即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结合。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工学结合的顺利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学生的顶岗实习。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坚持让学生感受真实工作环境的基本原则,以工作过程完整性的要求规划实训基地的总体架构,以实践教学要求设计其内部环境格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则是要和企业结合,以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贯穿始终,积极探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最佳模式。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①。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点。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有用人才,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要为社会和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设计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有校内和校外之分。校内实训基地是在学校内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如实训室或工作室,是指依托实训室或工作室来进行实践教学。而校外的实训基地要选择和专业联系密切的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来达到校外实习的目的。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我们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那就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最终达到: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模式,二是要实现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生产性实训模式,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也才真正起了作用。

二、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1.基地建设定位不准。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总结出拥有功能强大、设施齐全、具有企业化育人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不理想,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缺少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论证,导致建设定位不准,缺少长远规划,缺乏相应的生产性实训功能,基地得不到充分利用,只是一个上实训课程的场地而已。

2.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我国内陆地区总体经济实力较弱,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投入方式也较为单一,及艺术设计专业近几年的扩招使有限的教学资源与学生数量激增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更加显得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实训场地数量少,不能有效满足所有学生需求;环境布置欠缺,即缺乏生产性环境、企业氛围及专业教学所需的“高、精、尖”教学设备等,这些严重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要跟上时代的需求,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满足实训基地的要求。

3.“双师型”教师队伍相对薄弱。16号文件中强调指出“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②。目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双师”队伍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有学历和职称的专职教师,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能力差,即使有的教师持有其所谓的“双师”证书,但真正的实践水平却很差;而兼职教师一般是从企业聘请来的有实战经验的工作人员,但普遍又缺乏教学经验。所以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尽如人意,急需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4.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评价不力。在许多高职院校里,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教学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已基本健全,但在实践教学方面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同的实训项目、实训环节等的监控评价更复杂,难以顺利实施。虽有些院校初步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机制,但不够成熟,不具备普遍意义的指导价值。所以急需构建一套实训基地建设质量评价体系,以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同样,在16号文件第五个问题“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③。要做好这些工作,首先要做好“校企合作”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但艺术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1.制度与运行机制问题。尽管我国对“校企合作”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但缺乏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对校企双方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没有较为明确的表达,对积极性高或低的企业也没有相应的鼓励或惩罚,缺乏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根本措施。艺术设计专业尤其如此,即使有些较为成功的做法也难以深层次推广。所以目前急需建立起能够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

2.促进三方“共赢”方面欠缺。主要表现在学校愿与企业合作,而企业却不愿与学校合作,原因在于“校企合作”过程中,校方完成了实践教学的任务,学生进行了实践练习,而企业却认为他们没有什么“好处”,影响了正常生产,费用又得不到合理补偿,没有达到三方“共赢”。就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因缺乏实践经验,大大影响了设计公司的正常工作,所以公司不愿接收实习的学生,现在需要探讨相关机制和政策,让学校、学生和企业都得到实惠,即三方“共赢”。

3.缺乏协调服务于校企双方的第三方。目前的“校企合作”没有任何组织和机构起到第三方的协调服务作用。“校企合作”只是学校和企业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学生只是从体),没有第三方机构进行协调、监督和服务,无法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所以需要建立能够服务于双方的一个监督机构,来促进“校企合作”工作的顺利进行。

4.艺术设计行业的特殊性。近些年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推动着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但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一般的设计公司都是较为松散型的管理模式,且一般为中小型的设计公司,所以在“校企合作”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在管理模式上很难向大型企业那样去管理,如在实习人数、时间、项目的安排上,都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所以需要探索一种适合本专业的实训管理模式,以适合本专业的特殊性。

三、对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研究

(一)校内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研究

1.确定校内实训基地的总体框架。艺术设计实训基地的框架有三种分类方法:按照课程类别来分有基础课程实训室和专业课程实训室,如素描实训室、雕塑实训室;按照专业类别来分有平面设计实训室、环艺设计实训室、动漫设计实训室等;教师工作室类别一般是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来分,如某教师的平面设计工作室、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等,教师工作室制度在高职院校中还为数不多。当然每个学校都各有自己不同的模式和特点,但总体框架一定要适合本学校的发展。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现设计实训基地的生产性要求。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首先要采取融入企业文化、制度和项目等措施,从实训基地的环境上充分体现企业化,如在实训室里张贴工作流程内容,设计公司的管理制度等,使学生充分体会企业环境。其次,聘用设计公司的工作人员做兼职实训教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训教师队伍。最后,实训平台要以设计公司的工程项目为载体,采用企业化的项目管理方法,让学生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方式完成项目。指导教师可以利用管理平台进行实训任务安排,跟踪学生训练进展,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充分体现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外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研究

1.“工学交替”实训模式。“工学交替”是指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企业生产实践相互交替,学用结合的模式,“工学交替”在校内外实训基地都可进行,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更具真实性。推行这种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能有效进行工与学的互相交替,有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无需“试用期”就能胜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工学交替”的目的。

2.“顶岗实习”实训模式。“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叫“2+1”模式,是指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进行实训教学的模式。“顶岗实习”的主要目标不仅是理论知识得以巩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艺术设计专业的“顶岗实习”是把学生安排在设计公司作为设计人员来工作,教师也可到“顶岗实习”的岗位进行指导,并逐步建立和完善“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及可持续发展计划。“顶岗实习”是学生毕业前富有成效的一种实习模式。

3.“联合共建”实训模式。“联合共建”模式主要包括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等。共建专业是由双方骨干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建设专业,共同承担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等职责。共建课程主要是合作开发新课程、进行课程改革等工作。共建实训基地是指由学校提供师资,企业提供场地、资金、设备与技术人员,共同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进入基地学习,企业在基地生产产品,校企双方最终实现利益共享。即学生作为公司的“准员工”工作,学生毕业后企业可优先留用这些“准员工”,学生也有权利优先选择该企业。

四、结束语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应从实训基地的建设内涵、实训项目、师资力量等方面入手,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把实践教学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之中,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最佳模式,让实训基地的建设推动实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把学生培养成行业需求的设计人才。

[注释]

①②③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参考文献]

[1]郭健辉,郭嘉喜.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8).

[2]李坚利.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3(22).

[3]刘君政.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美术大观,2009(9).

第2篇: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本刊专家委员会委员)

1996年7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硕士毕业。毕业后在大连交通运输集团汽车修配厂从事汽车维修工作,先后担任工程师、技术副厂长、总工程师等职位,在亚洲(日、韩等)车系的电控系统故障诊断领域经验丰富。现任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技师,兼任辽宁省汽车维修行业质量仲裁鉴定委员会鉴定员、大连市劳动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汽车修理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该行业的用工缺口也越来越大。作为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汽车制造业,对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能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局面,各地高等职业院校纷纷根据本地区汽车制造产业的发展情况开办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汽车装配专业),并配套开发了实训教学项目,力求在技能培养方面满足汽车制造企业的要求。笔者通过调研汇总发现,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汽车装配专业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置上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近乎相同,没有体现出本专业的职业特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汽车制造厂岗位设置,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探求较为适合学生发展的汽车装配专业实训l教学项目。

一、任务分析

现代化的汽车整车生产通常由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构成。汽车制造厂的岗位设置及任务分工也都分布其中,据此就能够明确汽车装配专业所应设置的实训教学项目。

作为汽车整车生产的第一道主要工艺流程,冲压工艺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对板料施加压力,使板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冲压件),通常分为冲裁、弯曲、拉伸、局部成型等四个基本工序。无论哪道冲压工序,都离不开模具这一关键性设备。模具的形状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着汽车的产品质量,因此,模具的维修也是冲压工序中一个工作重点。为此,在冲压工段除了要用到大量的模具操作钳工之外,维修钳工也必不可少,从几年来汽车装配专业学生在汽车制造厂的岗位分配来看,已有一部分学生从事模具维修工作。

焊接工艺的作业内容更偏重于机械工程专业,从其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人工焊接正逐步被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机器人焊接所取代。因此,这—工段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十分有限。

在涂装工艺阶段,由于油漆含有大量有毒物质,而且人工喷漆效率低、浪费油漆,目前各大汽车制造厂都采用了全自动涂装设备,免去了人工涂装的操作内容。这一工艺流程的主要工作是在电泳防锈处理完毕后进行车身表面清理,检查是否存在缺陷,为即将进行的喷漆操作做准备,因此对工人掌握汽车装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高。

与汽车装配专业最密切相关的是汽车总装工艺。汽车总装环节包括发动机、变速器、车桥、仪表台、车门等总成的组装,总装线上的整车线束装配、总成部件与车身之间的装配、内外附件的装配、各种管路的连接和线束端子的插接、各种液体的加注以及车辆整体性能检测等多个工序。无论其中的哪道工序,都需要大量的装配人员,并且均与高职汽车装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因此,以汽车总装工艺流程为重点岗位进行实训教学项目的设置是高职汽车装配专业制定实训教学计划的准确定位。

二、项目设置

上述分析为高职汽车装配专业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置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按照汽车制造厂四大工艺流程对高职汽车装配专业学生的不同技能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实训条件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可将汽车装配专业实训教学项目设置为如下几个方面。

1.汽车认知实训

汽车认知实训是汽车类专业的首个实训项目,是学生从事后续实训项目的基础。该实训要求学生对汽车的整体构成、备系统功用及各部分之间的装配关系形成直观的认识。

2.基本技能实训

基本技能实训主要包括汽车钳工实训、汽车装配常用工具使用训练、汽车检测工具使用训练。

(1)汽车钳工

汽车钳工实训的目的是要让本专业学生了解钳工工艺在汽车装配专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懂得钳工常用的设备构造,使用方法及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测量、划线、凿削、锯割、钻孔、攻丝和套丝、偶件研磨及装配工艺等基本操作技能。可以为学生将来从事汽车制造厂冲压工段的模具修复作业提供必要的基础和准备。

(2)汽车装配常用工具使用

在汽车装配线上,会用到各种类型的通用工具和专用工具。因此,认识和学会使用这些工具对于本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汽车装配线上顺利顶岗意义十分重大,这也是设置该实训项目的目的所在。因学校实训设备有限,不可能配置齐全汽车装配线上的各类设备工具,特别是那些昂贵的专用工具(一般在顶岗实习阶段和上岗后才会培训使用),因此,在对该实训项目的内容进行设计时,主要考虑通用型工具使用训练和扭力工具使用训练两方面的训练内容。其中,通用型工具使用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类钳子、锤子、螺丝刀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而扭力工具使用训练的内容则主要包括各类套筒、手柄一扭力扳手、梅花扳手、开口扳手、活扳、内六角扳手、电动及气动工具等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进行该项目训练时,还融入了螺丝、螺母拆装训练,使学生掌握螺丝、螺栓、螺母等紧固零件的功用和拆装要领。

(3)汽车检测工具使用训练

在汽车分装线和检测环节以及总装线后期的整车性能检测工序都要大量使用到各种汽车检测工具和设备仪器,因此,对本专业学生设置该领域的技能训练很有必要。按项目设置内容,该实训包括两个方面的训练内容,一是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万用表等在内的测量工具使用训练;二是诊断工具(包括通用诊断工具和与车型对应的专用诊断仪器)的使用训练。

(4)汽车总成装调实训

汽车总成装调实训项目是针对汽车制造厂中的各条汽车总成分装线的工作内容而设置的。其设置的实训内容主要包括对汽车动力系统总成(发动机和变速器)、车桥、仪表板、空调系统、车门等的拆装调试。

(5)汽车内饰件拆装实训

这里所指的“内饰”是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了汽车驾驶室和乘员室,也涉及到发动机舱和行李箱。该实训项目主要是针对汽车制造厂总装线上的内饰工段进行开发的,主要包括穿绳绕绳训练、线束插接器拆装训练和卡扣拆装训练等几项内容。

(6)汽车总装实训

汽车总装实训是汽车装配专业的综合性实训项目,也是最接近汽车制造厂实际工作岗位的训练项目,它包括了内饰、外饰、底盘等汽车各部分的作业项目。通过该实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识读装配工艺卡片的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熟悉汽车装配的工艺流程,了解汽车装配工艺流程的多样性,使学生明确岗位任务,强化其在不同岗位的动手能力。

(7)职业技能弩试

尽管不同高职院校汽车装配专业的教学计划有所不同,但根据国家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通常都要考取与专业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如汽车装配工、汽车装调工、汽车维修工等的中级工或高级工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因地域和学校的不同而各异)。因此,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置上就必须要增加职业技能考证训练,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要求开展必要的项目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应等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8)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通常都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即第六学期),为未来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上岗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专业顶岗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在汽车制造厂的制造加工、装配员、调试员、试车员、车间技术管理员、设备管理员等实习岗位上从事汽车设计制造与装配方面的总成组装、调试、操作、管理等工作。通过该实习来了解主要汽车制造设备的名称、作用和工作原理;了解所实习工厂的生产工艺过程;了解企业组织构成、生产管理、设备维护、安全技术、环境保护等基本情况;通过现场动手实践使理论结合实际,学习现场经验及工作方法,掌握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技能。

与校内实训项目不同,由于顶岗实习是在企业中进行,因此,在教学手段方面,主要靠实习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在教学组织方面,由企业指定的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负责组织和指导;教学方法方面,企业兼职教师主要用现场指导法,学校专业教师主要用远程通讯指导法。

三、进度安排

按照汽车装配专业的课程设置并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将上述分析并设置的实训教学项目进行了进度安排,如表1所示。

表1仅是对汽车装配专业实训教学项目安排的一个初步探索和尝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定论。由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在设置和选择上,在实训教学项目的安排顺序和课时多少的设定上,在具体操作内容的设计上,各校都应按自身的实际条件进行合理的调整。

四、建议

高职汽车装配专业目前还是一个发展较晚的专业,部分学校实训条件相对较好,基本能够实现上述各项实训教学内容,但仍有很多学校的实训条件十分有限,除了常规的汽车总成拆装实训外,没有能力开展汽车总装实训项目,很难让学生真正熟悉和了解汽车装配线的工艺流程和岗位任务。此类学校都将该实训内容安排在顶岗实习计划当中,但汽车制造厂对顶岗学生的安排是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因此,每个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其工作岗位就基本固定了,学校计划的汽车总装实训的项目内容名存实亡。鉴于这种情况,为有效弥补实训教学方面的不足,建议采取以下几种途径:

1.如果条件允许,汽车装配专业还是应该积极搞好校内的汽车装配实训室建设,力求在校内就能够模拟完成汽车总装线实训项目的教学工作。

2.在教学计划的可调范围内,有必要增加汽车制造厂的参观实训,通过带领学生集中参观汽车制造厂的分装线和总装线,达到让学生对汽车装配工艺流程具有充分感性认识的效果。

第3篇: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本文旨在对燕京理工学院等应用型高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实训进行了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从教学理念、师资团队、实训内容、实训形式、实训考核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产教融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改革

1燕京理工学院产教融合背景

“产教融合、校企一体”,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所谓的产教融合,“产”是基础,“教”是目的,“产”不是单纯的工业生产,而是必须与教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达到学生学到真本领,教师教出真水平的目的。燕京理工学院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200多家优秀企业合作,为学生搭建了实习与就业的平台;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先后与北美、亚洲、欧洲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在加拿大投资建设了“海外课堂”学习实践基地;与合作企业搭建挂职锻炼平台,学校组织了教职工赴京津冀地区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学校实行“集团+学校、学院+公司”的产教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学院和合作公司能够形成“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相结合,教学与企业的实际案例相结合,专业教师与企业员工相结合,专业综合实训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学生实习与企业岗位相结合”的体系,这个体系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能力,提高办学质量。

2燕京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对于燕京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实训这门课程来说,通常是由多个固定的实验项目组成,同时过去常常以这些固定的实训项目进行教学。但是,以学生的简单分组来进行实训,依据操作情况和实训报告来评定考核,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各个关键操作分开,会造成学生缺乏对工艺的整体把握。基于以上问题,同时鉴于学校始终坚持校企产教合作,坚持能力培养为主线,那么如何在学生进行综合实训的过程中使企业生产的产品,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如何缩短知识学习和企业实践之间的距离?如何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了解企业生产的产品及工艺?就成了关键性问题。笔者针对以上问题,针对目前我国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发展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特点,进行了一下几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1)加强产教结合,改变实训教学理念实训的教学大纲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能够真正的体现教学内容、学习要求与学生实习、就业相融合。同时在实训的过程中融入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策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工相关企业文化,熟悉企业运作,实习或就业时则能很快适应新岗位、新环境。对于打算在化工领域创业的同学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2)加强产教结合,培养技能型综合实训师资团队目前我校综合实训教师以校内专业教师为主,虽然我校教师队伍的学历已经符合要求,但是真正熟悉企业生产线并能将企业的实际生产及工艺运用到教学当中的教师较少,特别是有些专业老师刚毕业走出校门就直接走上讲台,虽然知识功底足够,但是缺乏实际的企业锻炼,指导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实训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方法等要求较高,并且专业发展迅速,一些老工艺老设备已经满足不了现在化工企业的需要,所以作为专业教师,必须不断的进行知识的更新和能量的提高。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是培养“双师型”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产品、先进的工艺、先进的设备,与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交流,可以迅速的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将企业的优秀案例和相关设备、工艺的图片应用的化工综合实训的教学过程中,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更加有画面感,学生在做实训的过程中更能深入的了解各个设备和工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校教师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解决相关的难题。通过产教结合,学校每年都会从企业聘请技术水平高、企业经验丰富、知识广博的专家到学校做报告,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很好的实现高效和企业的对接,提高师资团队的实力。

(3)加强产教结合,改革实训内容化学工程与工艺综合实训安排在大三,学生进行综合实训时已经学习了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能课程,具有一定得理论知识,如何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成一条线通过综合实训来锻炼成了关键所在。过去我校综合实训只有化工方面的专业实训,我校实行产教融合后将化工仿真实训加入综合实训当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通过仿真实训能对化工的单元操作、反应设备、工艺流程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另外笔者建议建立化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库,该库包括多个化工实训项目,每个项目都包括化工各种综合能力的实训。

(4)加强产教结合,改革实训形式为了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在综合实训时成立实训小组,有些实训项目是让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查阅资料、拟定方案、教师通过学生答辩的方式对方案进行可行性评定、完成实际操作并分析数据。

(5)加强产教结合,改革实训考核方法综合实训项目、实训形式都进行了改革,相应的实训考核方法也要创新。根据产品项目实训各个环节建立涵盖不同的内容来制定相同的考核标准。考核的内容具体分为资料查阅、项目答辩、实际操作、实训结果、仿真实训得分、综合实训总结几部分,同时也要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根据在实训中的差别进行成绩考核,然后综合评分。

综上所述,通过产教融合,使燕京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实训得到了根本性的改革,通过改革实训的教学理念、师资团队、实训内容、形式、考核方式等,使产教结合的比较成熟,再逐步向“产、学、研”发展,应用型高校会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薛鹤娟.“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J].职教探索,2014(8):145-147.

[2]甘聃.加强校企产教结合,改革生物化工专业综合实训[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4):213-215.

[3]苏文平,薛永毅.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1):121-124.

第4篇: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 艺术教学 职场顶岗 创新

[作者简介]刘敏玲(1958- ),女,贵州贵阳人,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艺术教学与研究工作。(贵州 贵阳 55000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3-0117-02

一、高职院校艺术课程实施“职场顶岗”实训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模式是在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上,加上职业元素而形成的,并没能够将应用型、技能型实用人才的培养作为目标,这一定会影响到职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当前全球信息化、市场化、网络化的大趋势下,企业、产品、人才、技术以及市场出现了更加激烈的竞争与更为快速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一般技能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与行业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重视顶岗实训,绝大多数院校顶岗实训的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50%。但经研究发现,顶岗实训更多的是被用在应用性强、专业性强的课程上,而并非用在“美术”“心理学”等基础素质培养课程中。实际上,在素质培养课程中都可适当实施“职场顶岗”教学,通过预先制定好的教学活动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对于艺术专业课程来说,教育应以企业实际需求为中心,并按艺术专业与“职场顶岗”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这种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式,是实现职业型、技能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路径,在实际教学中,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但要培养具备良好文化素质、公民素质的“社会人”,更要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职业人”。艺术修养的锻炼、艺术素质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职业教育过程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与职业活动特征类似,艺术活动同样讲究公开、公平、公正,倡导团队合作、相互帮助、遵守纪律,同样还讲究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与熟练应用,两者都主张积极向上、坚持不懈、认真耐心、勇于拼搏的创新精神。在艺术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持续的意识特征强化,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感知,加强其适应能力,帮助其更快地融入社会环境,更好地走入职场。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的艺术课程教学中,实施“职场顶岗”实训,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能发挥艺术的育人功能。因此,为了能够使高职院校学生在其三年学习过程中接受到系统的职业素质训练,使其快速融入社会职业环境,使高职艺术与其他专业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高职教育应着重将学生的职业生涯与更多的素质教育相结合,积极提高职业教育对人才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二、新型艺术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以艺术专业“职场顶岗”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创新

1.“职场顶岗”实训是职业教育的主导。“职场顶岗”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相对一般开设的实验、实训课而言,“职场顶岗”实训本质上为一种高等的训练,能够将学生带入工作环境,营造出工作氛围。学生在工作中锻炼自己,并积累职业经验,提高职业技能,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做好铺垫。另外,该实训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各种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包括社会责任感、社会感知等,促进学生心态的成熟,使学生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在素质拓展方面,“职场顶岗”实训进行了多项创新与实践,就以其各类模拟招聘为例。模拟招聘能够使学生感受现代毕业生找工作的真实情景,使学生熟悉企业招聘流程,增强感知,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自身能力。

2.“职场顶岗”实训适合在艺术教学中推行。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艺术主要是通过不停的技能练习来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其技能的练习与职业技能的练习特征相类似,相互贯通。艺术教育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职场顶岗”教学模式的改变、学习领域中教学方案的开发、多方位跨学科发展的课程结构构建等方面。艺术教学深受学生喜爱,而艺术活动是学生展示自我、抒感、怡情娱乐的重要舞台,此外,艺术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的沟通交流平台。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艺术教学过程中,应有效组织教学内容,优化编排结构,丰富教学手段,并将艺术教学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职场活动相结合,使“职场顶岗”实训得到最优实施。

(二)艺术多元融合是彰显“职场顶岗”实训特色的需要

1.艺术对显性职业素质的培养。显性职业素质是通过艺术学习与活动,学生在专业技能、职业修养、形态表征等方面进行提升,显性职业素质是从事任何职业的基础。在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中,具备良好的基本技能素质是其沉着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顺利进入工作角色,胜任工作任务的基础。与此同时,针对不同的职业群,还应具备不同的特定显性职业素质,以便能够使学生在该职业领域有较大的发展舞台。例如,对于美术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必须具备基本的素描能力;对于钢琴专业学生来说,需具备手指力量与手指灵活性;对于表演专业学生来说,需具备基本的形体训练与表演技巧。

2.艺术对隐性职业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是以隐性知识为主的综合性知识,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实施“职场顶岗”,也只是指出隐性知识在课程教学中的关键性,而非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割裂开,在实际教学中,应将两者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隐性职业素质通常指的是通过一定艺术学习与活动,在职业素质、职业修养方面达到的看不到、不可估量的素质与能力。隐性职业素质的培养,必须依赖教学目标与任务场景的存在,课堂教学应多选择典型的教学任务作为其载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学习场景来传递隐性知识。

显性职业素质是职业发展的基础,而职业修养、道德伦理、团队精神、行为操守、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沟通技巧、意志品质以及公正、公平、竞争等隐性职业素质的培养更能够为职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显性素质与隐性素质这两类职业素质不但是高职院校艺术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当代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在艺术教学中,将显性职业素质与隐性职业素质结合在一起,同步推进,能够切实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充分发挥艺术的素质教育功能,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三、深化在艺术教学中实施“职场顶岗”的方法

为了能够最大效用地在艺术教学中实施“职场顶岗”实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扩宽教育理念,丰富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职场顶岗”实训的载体可以是艺术教学的要求、目标、形式、内容等。

(一)从艺术教学的一般要求到注重“职场顶岗”综合能力的培养

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实习,实习分为专业实习、非专业实习。非专业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基本的工作环境,感受工作氛围,学生从形式上了解公司的基本运作即可,包括各项管理制度、基本业务流程。专业实习要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中,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认清自身发展之路。

在实习中,实习的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往往与艺术教学的一般要求相似。因此,高校在制定教学要求时,应尽可能地与现代企业保持一致。例如,多数企业要求员工上班统一着装、严格考勤、言行规范、礼仪规范等。在艺术教学上,可以对学生开展类似的训练,如要求学生规范统一穿着,严格执行考核制度、考勤制度,并将此归入艺术成绩评价体系。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学生的行为规范与精神面貌会有所不同,可以说更适合职业化的发展,往往这类学生很受企业欢迎,就和计算机在校生在外帮企业做程序开发,英文在校生兼职做翻译一样。总之,学生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必须参与到与实际工作相对应的“职场顶岗”实训中去。

(二)从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到注重职业特点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尽量与学生未来的职业要求一致,编排针对性练习,增强学生的素质能力。可通过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目标、特点,综合分析、归纳出相对应的职业素质,据此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编排教学内容,更好地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挑选与该职业特点相似的,并且有助于职业素质培养的课题、项目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例如,在顶岗实训上增设“商务礼仪”“客户沟通技巧”等科目,聘请著名学者、企业成功人士来校讲座,通过一定的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来培养学生、激励学生。这类培养可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学以致用,得到社会认可的成就感,树立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自信心,沉着面对各类困难与风险。总之,在设置“职场顶岗”实训内容时,不可牵强附会,也不可生搬硬套,应灵活多变地开展“职场顶岗”实训。

(三)从创设职业体验到注重情景能力培养

情景创设法是教师在艺术教学中,通过设置与教学相关的故事情节来搭建情景环境,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艺术感知的新型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的特点是通过一定的场景设计,使学生获得最佳体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情景创设法对提高学生的隐性职业素质十分有效。对于艺术教学而言,可从多个方面来设置职业场景,包括职业环境、职业要求、职业特点等,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方法与形式来构造仿真平台。以建筑设计专业为例,在教学内容上,应体现如下特色:第一,坚持理论指导,并注重设计实践,重点放在理论的总结、分析和实践上,而非简单地介绍知识点。第二,围绕设计建筑物的本质、特点,以设计与艺术、技术的最优结合为原则,避免因长时间的设计教育,出现忽略新技术,忽略艺术美感等问题。第三,在不断传承技法的同时,应重点关注技法本身的创新与优化,不应停留在简单的掌握层面上,而应上升到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层面上。此外,可设置高度仿真的“职场顶岗”实训,通过变换不同风格的条件与环境开展实训,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职场顶岗”的认识,推进“职场顶岗”的顺利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制定具体的要求、目标、计划,帮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景下,顺利完成各类任务。通过此类高度仿真实训,还能够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联系。

四、结语

高职院校艺术教学应坚持“教学与社会、教学与市场、教学与企业、教学与职业有机结合”的原则,按照学校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准确定位,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推陈出新,同时要顺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潮流,关注专业和职业发展,将“职场顶岗”实训定位在基于多元“整合能力观”的人本位职业技术教育,最大限度地提高“职场顶岗”的实训效果,为学生未来较好地从事有关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邢贤贤.浅谈想象力培养在艺术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

[2]潘雪义,徐喜波.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讨[J].经济师,2009(3).

第5篇: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程训练;成绩考核;实习表现;实习质量;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9.068

工程训练是工科院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的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工程实践基础,加强学生对工业生产过程的了解,增加工程背景知识的重要环节。想要进一步提高工程训练质量,除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改革外,制定切实可行且全面的学生成绩考核办法也是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

1工种分值比

鉴于工程训练是由一系列工种组成的课程,对每个工种的分值比进行设置是成绩考核体系首先要确定的内容。下面以工程训练A为例,探讨一下工程训练各工种分值比的设置原则与方法。我校工程训练A是专门针对机械类专业而设置的,总时长为25天,由车、钳、铣、刨、磨、铸造、锻冲、焊接、热处理、数车、数铣、特种加工、创新训练等十三个工种组成。各工种时间分配根据工种内容不同有较大区别,如分值比只根据工种时间分配设置,则分值比/天应为4%,但这样的设置略显片面。各工种分值设置应综合工种时间分配、工艺环节量、教师易评性等多方面考虑。因此,工程训练A各工种分值比设置的原则为:以工种时间分配分值比为基数,根据各工种工艺环节的多少对分值比基数向上或向下以5分或10分取整,以保证教师易评性。我校工程训练A教学大纲规定各工种时间分配及基于以上原则的各工种分值比设置方法如表1所示。

同时,为了保证学生对小分值工种的重视程度,规定任意工种分值低于该工种分值60%,工程训练总成绩记为不及格。

2基本考核项目

工程训练培养人才的质量目标应适应生产实践,工程训练质量的形成过程,不但应符合教育规律,也应符合生产实践的规律。鉴于工程训练的特殊性,该课程的学生成绩应从以下几个基本项目进行考核。

2.1安全与纪律

劳动安全与纪律,是一个企业最基本的守则,是为了维护正常生产和工作秩序,保证生产人员、设备安全以及产品质量、生产目标而制定的管理制度。尤其对于没有生产经验的学生而言,工程训练的劳动安全与纪律是保证学生安全顺利完成实习的基础。一人违纪,不但有可能伤及自身,还有可能伤到周围的其他人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建立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责任心,必须通过充分的安全教育、教师严格的要求以及具有激励效果的成绩考核办法达到约束学生行为、纠正违纪行为的目的。常见违反安全与纪律表现以及评分方法如表2所示。

2.2工艺与质量

工程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以产品或项目为导向,通过一系列的工种的工艺过程完成对学生工程能力的训练。这种工程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工程素质,即包含动手实践的能力,也包含对产品或项目加工工艺、质量、成本、环境、市场等多方面的把控能力与意识。其中,最为关键的意识之一就是质量意识。产品或项目的质量与其加工工艺的准确性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产品或项目质量控制依赖于加工工艺,而加工工艺必须符合质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考核办法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在日常的产品或项目训练中慢慢渗透包括加工工艺、产品质量与精度、工作效率、减少浪费等质量意识,循序渐进的构建学生的质量意识体系。工艺与质量考核项目的考核内容及评分方法如表3所示。

2.3创意与创新

工程训练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思维和能力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工程训练不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技术技能的训练,而是会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创新是人皆有之的潜能,但是这种能力需要得能正确的引导才能发挥出来,因此要建立具有引导性的考核评价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创新的习惯和创新思维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工程训练教学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自主性设计与制作的创意与创新环节,施“出错无过,完成有功,创新有奖”的评分方法,鼓励学生尝试创新,并通过实践实现创新。创意与创新考核环节的评分方法如表4所示。

2.4实习报告与总结

工程训练实习报告与总结主要用于学生在工程训练过程中对安全、守则以及各工种基本知识的记录、重温与巩固,同时也是学生在工程训练结束后对在工程训练期间的收获总结与评价的过程。工程训练实习报告与总结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消化与理解,还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写作技能之一。因此,实习报告与总结的撰写质量也应是考核学生工程训练质量的标准之一。实习报告与总结考核项目的评分方法如表5所示。

3基本考核项目分值比

从安全与纪律、工艺与质量、创新与创意、实习报告与总结四个基本考核项目对学生工程训练质量的评价能力而言,安全与纪律、工艺与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工程训练的质量,是评价学生工程训练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成绩考核中应占较大比重。创新与创意虽然也很重要,但它是较少一部分学生在安全有序、保证质量的工程训练前提下的锦上添花,所以在考核评价中起导向激励作用,占考核较小比重。实习报告与总结亦是如此,相对考核占比较小。论起安全与纪律、工艺与质量两个基本考核项目的重要性,事实上不分伯仲。对生产企业而言,保证产品质量是其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方法,但安全与纪律是保障企业有序运行的基础。无论哪一方面出现缺失,都会导致企业发展停滞、企业生存出现问题。但考虑到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一个大风险小概率事件,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各工种工程训练成绩考核时,安全与纪律在考核中的分值比低于产品与质量,但安全与纪律对成绩的控制力高于产品与质量。综上所述,四个基本考核项目在学生成绩考核中的分值比如表6所示。

4结束语

经过对工种分值比、工程训练基本考核项目以及基本考核项目分值比的一系列探讨,最终形成的工程训练成绩考核体系如图1所示。

工程训练是训练学生工程素质的教学环节,是构建学生工程意识-工程思维-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工程创新的复杂引导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因素都可能是影响学生学识与素质成长的突变点。作为激励、引导学生正面学习行为与态度的成绩考核办法在工程训练中还必须要配合到位的实习动员、教师对学生严格的管理以及对考核办法严格的执行,才能达到提高工程训练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玮.浅论学生实习安全与劳动纪律的关系[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05):41.

第6篇: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提要本文阐述现行实训基地的各种建设模式,探讨当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结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提出较为适合艺术设计类实训基地建设的工作室模式。

关键词:艺术设计类;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实训基地是为完成职业岗位技能培养而建立或提供的一个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场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就要适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必须坚持校企合作,结合专业特点,从实训基地的总体架构、运行管理、实训项目、师资力量等方面入手。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些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实施,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基础,高职艺术设计类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实训基地的合作运行机制尚需深入研究和实践。

一、现有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

(一)国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职业教育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区别于普通高校学历教育的具有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有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EE、北美的CBE和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出来的MES等模式。

(二)我国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院主导式。学校在这种模式下拥有较大的主动性和控制力,教学工作和实训导向在很大程度上由学校进行管理,企业只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即学校能够最大限度地按照自己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训要求来安排实训实习,学生的学习有目的、有步骤,理论课程和实践能够有机的结合。其缺点是,这种模式往往投资较大,校方因资金的不足往往会削减实训设施设备的投入。

2、校企共建共享式。这种模式在很多学校应用也比较广泛,它往往需要找到校企之间的共同利益点,或是校方提供科研和技术支持,企业获利;或是校方提供低廉的劳动力,企业获得剩余价值。但是这样的项目或利益点不易契合,或接纳学生实训人数受到限制,适合的专业也有一定的限制。

3、企业承包式。这种运行模式下的实训基地,学校负责提供场地或设备,以较低的价格出租或承包给企业,企业依据协议吸纳一部分学生的实习。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学校可以节约一定的投资、管理和维护费用,并且能够较好地完成实训任务。其缺点是合作企业的吸纳能力有限,实训项目随机性、重复性强,典型性差,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

除此之外,还有教学工厂式、企业学院式、基地集群式、政府投资等形式,在实训实习效果上各有利弊,但对艺术设计类实践教学针对性不够强。

二、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选择合作企业、校企双方的任务和职责、校企互利的长效合作机制、实训基地资金的筹措渠道、学生实训实践质量评价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校企合作的稳固性、长久性差;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性、可操作性较差。经过调研,高职艺术设计类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艺术设计类实训基地的合作企业一般为中小型企业,其规模较小、业务范围相对单一,企业容纳顶岗实习岗位较少,不能满足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的需要。

(二)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和企业运行模式之间的差别较大,学校和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的目标侧重不同,在实训基地组织运行中,学校和企业不能将教学过程和企业实训实习很好地融合,学生不能完全参与到企业实际项目中。

(三)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实训基地的合作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致使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有很多校企合作的案例表明,学校只是和企业签订实训基地的协议,但并没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实际运行中双方的权利责任和具体运行程序细节,比如详细的典型实训项目、实训内容、实训时间、具体负责的实训教师、具体的实训制度以及实际的管理规章制度等内容。这些问题导致在实训基地实际运行过程中难以保障学生实训实习效果,合作关系难以长久。

三、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

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结合专业的特点,才能明确与企业合作的范围,更好地找到校企双方的契合点和利益共同点。经过调研和对同类艺术院校的走访调研,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以提供创意和智力成果为主要形式,强调专业活动的创造性。创意能力的培养具有个性化,与其他专业比较而言,每个企业对创意人才的实训、实习、就业不能大批量接纳。

(二)专业知识更新的快速性。艺术设计所面对的设计内容、形式以及潮流都在不断地变化,只有准确把握当前社会的流行趋势,才能在设计实践中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要求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创新设计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三)社会性。要求设计创作始终保持与社会经济的密切联系,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实训基地虚拟项目的学习上,要求实训基地在建设中具有很强的市场性、开放性和生产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市场商业项目,接触行业前沿技术。

四、构建适合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经过对河北的区域企业、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调研分析,也进行了尝试和实践,结合艺术设计类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特点,要构建比较适合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实训基地,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适当的途径,多种措施相互配合。

(一)高职艺术设计类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能适应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基地。校内外实训基地相互结合,由企业专家参与实训基地建设架构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校企共同指导学生的实训教学。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

1、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内部资源,加强共享性的专业实训基地投资力度;

2、争取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3、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4、创新观念,实训基地建设主体多元化。

(三)高职艺术设计类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结合艺术设计类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经过对企业、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调研分析,其中工作室实训基地模式比较适合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能保障实训效果。在充分利用原有校内实训条件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对工作室实训基地模式进行了探索。

1、工作室实训基地基本工作模式。工作室制实训模式不同于一般的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它是以工作室为平台,将课程、教室与企业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将学校传统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从一些学校多年的工作室实践中我们发现,工作室制的实训基地能够营造比较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学生们创造实训的物质条件,使其能够很快地适应并融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同时,工作室承揽社会上实际的商业项目和课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锻炼学生实战的能力。这种制度较好地契合了学校、学生、企业的利益共同点,从某种程度上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

2、工作室实训基地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工作室的项目都来源于企业,企业对于一个项目的开始、运作、结束都会有一个非常严格的周期要求,工作室制很难在这种状况下,既完成项目又实现教学任务;(2)这种模式要求有较强的师资力量作保障,教师既要具备很强的授课能力,同时还要有丰富的企业一线实践经历和很强的专业技能、社会交往能力;(3)工作室应能满足多数学生的实训实践需求,而不是仅仅能满足少数能力较强的学生。

3、工作室实训基地模式改进方案。针对工作室制度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提出对高职艺术设计教师工作室实训基地模式的改进方案:(1)在工作室的运行中,教师参与到学生们的小组中共同完成承接的实际项目,教师的参与保证了项目的交付周期。多个小组形成的多个方案有利于保证项目方案的质量。在项目任务的分配上,把工作室的学生分为项目小组,分工明确,可以保证学生参与项目;(2)教师深入参与行业企业的各种活动,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深入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与企业共享攻关项目。企业专家工作室的建立,加深了企业与学校的联系;(3)生产性输出中心的建立,完善整个生产实训链条,有利于引进商业项目;(4)各个实训环节创造的生产利润,继续投入到工作室的建设和运行中,使工作室实训基地模式得到良性循环。

在建立“工作室制”的同时,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与校外实训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制定管理制度,明确双方的职责,加强对校外实训基地的指导与管理,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等制度,营造良好的实训环境。同时,面向企业提供“项目化”合作教育、技能培训与技术服务等途径,扩大合作层面,提高合作深度,形成校外实习基地运行与管理长效机制,充分满足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四)实训基地建设的配套措施

1、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和管理制度建设。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训实习体系,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实训实习内容,按职业能力要求修订和完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典型实训项目库。

2、加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师资共建与共享的原则,聘请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教改、实际项目的设计。给青年教师创造培训进修条件,努力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层次,强化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3、完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需要学校与合作方共同制定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明确实训基地各方的责、权、利等,并严格执行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和实训教学计划。

总之,高职艺术设计类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是一个长远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研究课题。我们将不断探讨更加适合我国教育现状,具有先进性、可操作性的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加强校企长效合作,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实习管理制度,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研、产一条龙”。

主要参考文献

[1]邓泽民,韩国春.职业教育实训设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刘朝晖.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

第7篇: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服装设计 服装基础工艺课 奠定基础

高校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从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教授服装专业工艺制作课程,一直到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完成服装工艺课程的系统学习与实践训练。整体课程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训练内容。作为专业课教师,不仅在具体工艺操作上,而且要在课程实践要求与设计理念的认识上都要有新的体会与收获。

一、服装基础工艺教学内容与要求

服装工艺基础课程包括常用的手缝针法、机缝针法、熨烫知识、设备安全操作等,以及在工艺实践课上对袖头、口袋、裙开衩、装拉链、衬衫衣领等部件的制作内容,使学生对服装基础工艺制作流程、方法、质量标准等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学生对服装设计和服装结构知识能够正确理解和实践,引导和培养学生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正确的工艺制作方法等。

服装缝制工艺融合审美与实践活动,是技术实践与艺术审美相结合的表现,如绱袖头,袖头的围度大小、袖头宽度、圆角处理、线迹大小等方面都要有审美的考虑。服装缝制工艺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其他课程相比更需要强调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统一。通过服装基础工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到纺织纤维所呈现的服饰作品不仅仅需要简单的裁剪和缝合,还包括实用、审美、科学与技术的有机结合。

二、服装基础工艺课上教学实践与思路的整体把握

(一)服装设计思维的积极引导

服装设计的初级阶段是对现成品的工艺模拟和基础技能的掌握,而成功的服装设计师则更要具备设计的头脑和敏锐的创作思维。只掌握基础技能还远远不够,优秀设计师也是从一针一线的服装工艺基础制作开始的,在工艺基础阶段培养服装审美设计思维。系统的课程设置对培养服装专业优秀毕业生具有重要作用,而现实中很多服装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平平,关键是没有及早树立起设计意识、时尚设计理念。

(二)基本功训练的关键点把握

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所以要采用适合学生操作,又有一定难度的训练方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总结,提出新的要求。如在手缝工艺方面,锁扣眼的针法很容易掌握,但一个扣眼要把每一针都锁得整齐、在圆头处扇形分布的针距整体匀称、锁线的宽度与扣眼大小比例把握合适等,则需要学生多练习、多思考才能掌握。在部件工艺制作中,如双牙西裤后袋制作,教师给出袋牙宽度、后袋尺寸,但学生初学,对尺寸的把握往往出现偏差,很容易急于制作下一个环节,这时教师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把关,环节工艺偏差太大要拆掉重做。学生有了一定工艺制作能力之后,就要独立完成部件制作,这时可以在原有工艺制作要求的基础上,讲授新的部件制作。

(三)开发设计思维,进行创意小制作训练

学生总有一种创作的念头,但做什么,怎么去做还不清楚。教师要积极引导,首先要发现和捕捉学生的灵感。学生有想法,但思路不清晰,这时要抓紧去查找相关的图书资料,或者与创作无关的图像也可能会对创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网络资源收集资料,也可到市场考察,不同形状、颜色、质感的材料会激发创作热情,启发创作思路。学生在利用课余时间到材料市场考察时会产生很多创作想法。在构思草图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创作意图,在制作可行性、作品形式与功能、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指导,通过修改、调整,然后确定设计稿。草稿确定以后就可以购买材料加工制作了,在制作中不断完善作品。

三、服装基础工艺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

服装基础工艺课主要采用三种教学形式,即集中讲解、工艺制作要点演示、巡回指导。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服装部件制作的内容,演示操作步骤与工艺过程,这样更生动、形象,使学生更直观了解服装部件制作工艺与要点。还可以将前几届学生的优秀作品示范展示,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有优秀的范例遵循。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启发式教学可以就某一现象或问题让学生先考虑、分析,如线迹大小不当、上下布片缝制不同步的原因、影响缝口强度的因素、缝口皱缩原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寻找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启发和总结。对于工艺实践能力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例如,对于服装的部件制作,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工艺方法表现,对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要给予鼓励与发扬。

考核是促进学生学习,加深所学知识与技能理解的重要措施。为了鼓励学生创新,强化能力培养,我们把缝制创新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综合考核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准备工作是否认真,操作是否规范熟练,缝制工艺是否有创新,作品是否美观整齐等。

四、良好的基础工艺技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四年中,一年级的教育尤为重要。服装工艺课教学也是如此,底子打好了,培养出良好的专业学习兴趣,有了努力的目标,学生会自发去学习。如服装工艺教学中,在制作方面要让学生理解与认识工艺标准,有些学生对工艺尺寸要求总是掌握不准确,例如,要求做裙开衩,开衩面料与里料结合的尺寸总是做不好,里料结合的工艺与要求相差很大,有的学生在掏缝时缉线不顺直等。而一旦裙开衩做好了,学生在制作西服裙工艺时就轻松多了。学生整体工艺水平的提高在一点一滴中积累,这为以后深入学习服装工艺制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服装基础工艺课程设置不仅具有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服装基础工艺理论与动手实践能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与理解服装工艺,也让学生开始思考怎样学好专业。避免出现在做西裤、衬衫、连衣裙时基础知识不扎实等问题。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发展及时给予指导,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更多启发。

(注:本文为沈阳师范大学第十批重点建设课程项目《服装结构与工艺》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芝萍.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今日科苑,2008(10).

第8篇: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1 目的

使新员工岗前培训规范化、制度化。

2 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新进工人以及各培训负责部门。

3 培训时间

根据人力资源部招聘情况及时安排培训,具体时间由综合部发文通知。

4 职责

4.1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招聘符合条件的新员工,根据公司规定办理入职手续,并引导其到客车综合部和制造部报到。

4.2综合部负责岗前培训的组织和协调,以及所有培训资料的汇总、审核、公布与归档。并负责企业介绍、企业规章制度、手技巧、车型识别、测量仪器及设备工具的操作规程等课程的培训和考核。

4.3制造部负责根据综合部通知组织有关人员按时参加培训,积极做好岗位确认、人事变动反馈、监考等工作,配合培训实施,并负责制造部相关规章制度的培训和考核。

4.4工艺所负责根据培训安排,进行工艺培训的实施与考核(包括出卷、监考和评卷),以及工艺培训教材编制和完善。

4.5质检部负责根据培训安排,进行质量培训的实施与考核(包括出卷、监考和评卷),以及质量培训教材编制和完善。

4.6 设备动力部负责根据培训安排,进行设备培训的实施与考核(包括出卷、监考和评卷),以及设备培训教材编制和完善。

4.7安保部负责根据培训安排,进行安全培训的实施与考核(包括出卷、监考和评卷),以及安全培训教材编制和完善。

5 培训流程与内容

5.1 培训计划

5.1.1 综合部根据人力资源部的《新员工工作安排书》整理、汇总本期岗前培训学员名单,编制《第期岗前培训名单》交制造部核对、确认,重点确认工段、岗位、入职时间等。

5.1.2综合部根据制造部确认的《第期岗前培训名单》,编制培训计划,并与相关部门负责人确认后,拟定正式的培训通知下发到相关部门和人员。

5.2 培训实施

5.2.1 培训内容:培训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周时间),各培训相关部门进行规章制度、安全、工艺和质量、车型识别等课程的理论培训,以及规章制度、安全知识、手技巧的考试;第二阶段(一周时间),新工人到本岗位上结合前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学习;第三阶段(技能考试时间),综合部组织进行工艺、质量、车型识别的培训和考核。详细安排见下表:

培训课程

具体内容

责任部门

考核方式

备注

第一阶段

岗前培训开课仪式

领导致词,培训目的、内容和纪律介绍

客车综合部

企业介绍

公司发展历史、公司荣誉、公司文化、企业精神、组织结构和部门职责,产品知识简介等,让新员工对公司有全面的了解,坚定信心。

客车综合部

课堂提问

规章制度

设备管理、生产管理、计量和环保管理制度、其他(包括请假制度、转正制度、保密制度、奖惩制度等)

规章制度制定部门

理论考试60分以上

安全知识

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卫生、消防安全

安保部

工艺流程及要求

各岗位工艺流程及要求

工艺所

质检标准及要求

各岗位质量检验标准及考核制度

质检部

车型识别培训与考试

各车型编号规则,公司各车型结构、特点介绍

客车综合部

5分钟内30个车型识别正确率达100%

制造部监考

手技巧培训与考试

拧螺栓、拧螺母、套绳、转球、零部件识别等

客车综合部

见培训卡片

制造部监考

第二阶段

工段实习

具体岗位的工艺、质量要求

制造部

工段长观察

第三阶段

技能考试

工艺、质量、车型识别等考试

客车综合部、授课部门

理论考试60分以上

其他

5.3 培训考核

5.3.1 综合部根据培训计划和实施情况安排考试并发文通知。

5.3.2 综合部组织责任部门、制造部共同监考。责任部门于考试结束后第二天下午5点之前完成评卷,并将成绩在《岗前培训成绩登记表》登记确认后交综合部。

5.3.3 综合部汇总、公布各门考试成绩,并安排、通知有关人员补考,每门考试有两次补考机会,两次补考仍不通过的退回人力资源部。

5.3.4 所有规定考试(包括补考)结束后,综合部以通报的形式总结本次培训,包括员工各项考试成绩、培训期间纪律、培训老师评估结果等内容。

5.3.5 岗前培训各科考试成绩作为新员工转正的重要依据,详见《新员工转正管理办法》。

6 培训管理制度

6.1员工培训纪律

6.1.1 培训考

勤:不得迟到、早退、旷课。迟到、早退按20元/人次考核,旷课按50元/人次考核。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必须事先写请假条,经工段长、车间主任签批后方为有效,否则按旷课处理。

6.1.2 课堂常规:

a. 进入课堂必须穿戴整齐,提前进入教室。

b. 上课前,自觉准备好上课需用的课本、笔记本、文化用品等,不大声说笑,不在课堂里走动,保持课堂安静,等待教师上课。

c. 关闭手机等全部通讯工具,上课时间不接待客人,保证正常课堂秩序。

d. 不迟到、不早退、不在课堂上自由出入,必须外出时需经老师同意。

e.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烟头纸屑,远离不文明陋习。

6.1.3 教室规则

a. 保持教室卫生清洁整齐。

b. 教室内严禁吸烟。

c. 教室内严禁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纸屑等杂物。

d. 保持教室及周围环境的安静,严禁喧哗打闹。

e. 爱护教学设施,未经允许请勿随意搬动和使用。

f. 禁止在桌椅及墙壁上随意刻写、张贴。

g. 最后离开教室的人员有责任关好门窗、电灯、电器设备等。

6.1.4培训期间,学员未按要求遵守课堂常规或教室规则,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扣罚50 元,第三次延期转正直至开除。

6.1.5考试纪律:

a.考试迟到20分钟以上,没有请假的,按旷课处理。

b.考试过程中严禁有抄袭、交头接耳等作弊行为,一旦发现将直接作辞退处理。

c.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考试的,可提前书面请假,请假流程同6.3.1相关规定。无故缺考按旷课处理。

6.2培训教材与老师管理

6.2.1 培训老师负责所授科目教材的开发修订工作,教材内容力求简洁实用,多穿插图片、照片、事例等容易理解和印象深刻的内容,且教材启用之前必须得到责任部门专业人员的校核以及部门领导的审批,教材内容有更改时也要通过校和与审批。

6.2.2培训老师在第一次授课前两天将教材(文本和电子版)交至综合部备案,有任何更改时,也要在教授更改教材前两天将更改内容(文本和电子版)交至综合部备案。综合部根据培训项目将教材分类编号归档,做好标记。

6.2.3 培训老师应认真备课,按时上课,无故迟到或早退的按20元/人次考核,旷课按50元/人次考核。因工作原因确需调整培训时间的应提前4小时以上通知综合部,并积极协助综合部调整课程,否则按旷课处理。

6.2.4培训老师应在培训前准备好培训提纲,内容应涵盖所培训的知识,并将培训提纲在授课结束后当天下午5点之前报综合部备案,提纲内容不全或不按时备案者考核20元/人次

6.2.5培训教材、考试试卷及成绩等相关培训资料必须按时报综合部报案,每拖延一天考核责任者50元/次。

6.2.4每期培训结束后,发放教师授课调查表对培训老师上课效果进行评估,员工对授课教师满意度低于60%,考核责任者50元/次,员工对授课教师满意度高于80%,奖励责任者50元。

7 相关文件

7.1 《新员工转正管理办法》

8 相关记录

第9篇:工艺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方法;车工工艺学

一、重组教材内容,建立知识体系

现行的《车工》教材内容是这样编排的:1.车削的基础知识;2.车轴类零件;3.车套类零件;4.车圆锥;5.车成形面和研磨;6.车螺纹和蜗杆;7.切削原理和刀具;8.车床夹具;9.车复杂工件;10.车床;11.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12.典型零件的车削工艺分析;13.数控车床的基本知识。在初教《车工》课时,虽然我严格地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全面细致地向学生讲授课本中的每一点知识,可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知识掌握程度均不理想;当带学生进行实习时发现他们不能把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实习效果不佳。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教材的某些环节安排有不妥之处,比如第十章车床我认为应放到第一章车削的基础知识前面去讲;第七章切削原理和刀具应放在车削的基础知识后面讲或两章和到一起去学等等。通过与其他学校的车工教师交换意见,以及对学生情况的调查,我觉得如果按照现有教材按部就班去讲课,虽然教师把课本上知识讲了,学生却根本没有在脑中把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知识联系起来,更形不成知识体系,运用时总是断章取义,不能合理运用。经慎重考虑后,我决定把《车工》内容重新组合并且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训练如何结合”上,突出专业技能训练,要求所学的理论知识为技能训练服务。

《车工》是一门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要求相当高的课程,重要的理论知识如果讲不透、讲不精会给专业技能训练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根据《大纲》要求和中专学生的特点,我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把知识内容进行了慎重的选择,大胆的取舍,适量增删,必要的充实,合理的编排,有机的结合,使整个教材的内容形成有机结合的几部分,重新构建了知识体系。新构建的《车工》知识体系如下:

1.基础理论。①车床基本知识:车床的型号、结构、性能传动系统、车床夹具、车床精度及其调整方法。②车削基础知识:正确使用常用工具、量具、刀具,掌握金属切削原理,合理选用切削用量,严格控制表面质量。③车削辅助知识:正确识图,会查阅车工有关的技术手册,能装夹校正工件,能分析产生废品的原因。

2.常用车工技术。①外表面加工:外圆、端面、阶台、沟槽、锥度、特型面加工。②内表面加工:钻孔、车孔、铰孔、孔内阶台、锥度、沟槽加工。③螺纹和蜗杆加工:三角螺纹、矩形螺纹、蜗杆、多线螺纹、多线螺杆、螺纹的乱牙及预防等。④复杂工件加工:偏心工件、薄壁工件、细长轴、深孔的装夹和加工。

3.车削工艺编制。基准的选择、工序的划分、工艺路线的制定、典型工件的工艺编排、工艺文件的编制、工件质量的分析报告等。

4.数控机床的简介。

二、确立考核目标,实施分段技能训练

车工理论知识是专业技能训练的基础,把理论知识系统的、有序的教给学生后,还必须让学生学会如何把所学理论运用到专业实践中去。通过详细分析技能等级考核大纲的要求以及走访相关企业对普通车工的要求,我确立了技能训练的总体目标,在总体目标下,根据《车工》知识体系中的每项具体实习内容,然后我又确定了分目标,按分目标内容要求分段进行技能训练,每讲一部分理论知识进行一项具体实践技能训练。如:讲完车床基础知识,就让学生拆装教学实习车床(旧车床)的主要零部件,了解车床的结构、记住部件功能,掌握空车操作技术,还要求学生用木头制作各种车刀模型。每讲一部分就实习一个项目,并且要求学生分段技能考核过关,最终达到综合理论知识考试过关,车工综合操作技术在规定时间内考核过关。同时在实习时对每个技能考核项目都提出规范性要求,如:在外圆加工时要求:1.掌握车削基本技能要点;2.工件装夹、校正技术要点;3.车削刀具种类;4.车刀装夹方法;5.工件测量方法;6.加工时注意事项;7.加工前后的准备等。经过一系列的严格训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强化,实践操作水平在训练中得到提高,教学效果甚好。

通过对《车工工艺学》理论和实践部分教学环节的修改和调整,更进一步地突出了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增强了教材的实用性和适应性,减少了学生学习的弯路,使机械专业的《车工》课教学活了起来,学生真正领悟出了应该怎样去学习《车工》课,怎样更快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以及怎样学好其他的专业课,从而促进整个机械专业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许兆丰等.车工工艺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