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贪婪算法的基本原理范文

贪婪算法的基本原理精选(九篇)

贪婪算法的基本原理

第1篇:贪婪算法的基本原理范文

关键词:排课算法;排课冲突;贪婪算法;数学模型;调度算法

Abstract: Automatic course scheduling by computer is not only the urgent need of colleg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but also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A steady optimal project has not been worked out for several decades because thecourse scheduling is complex and changeable.In this paper,a mathematical model and algorithm of thecollege course schedulingis proposed ,and the mathematical solution of Computer Aidedcourse schedulingis discussed. This algorithm has settled three key problems such as class scheduling collide, teacher scheduling collide and classroom scheduling collide . And this algorithm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school timetable Management System .Comparing with other similar model and algorithm , SM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in design,fast speed , less conflictand better portability.

Key words : Course Scheduling Algorithm ; course scheduling collide; Greedy Algorithm ; mathematical model ; dispatch algorithm

0 引言

课程安排是高校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且繁琐的工作,因为安排的结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学计划的执行及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效果[1],传统排课方式下,课程表安排是手工实现的,主要依靠个人经验、很容易出现冲突,且排课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1)课程学时是否达到要求,(2)时间与教室安排是否合理,(3)教室的特殊要求是否可以满足等方面[2]。于是,学术研究者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基于建立严格的数学模型,开始研究和实现排课问题算法。但在研究中,这些算法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实现起来困难。主要原因是排课表问题存在两大难点:(1)要在众多的课程,班级,教师,教室中,逐一查找出安排每一门课所需的班级,教师,教室的共有空闲时间 ,而这种查找难度会随着排入课程的增加而呈级数增长;(2)在排课过程中,当某一门课程因某种原因发生排课冲突,即找不到与该课程相关的班级,教室,教师的共用空闲时间而无法安排时,必须将已经排入课表的若干门课程进行重排(称为回溯),而这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相牵连的重排操作,甚至引起严重的排课冲突即死锁。而本文在引入基于优先级的贪心算法[3]中,实现按批量排课,使得每次排课的课程数量大大减少,且算法的复杂度减低。

1 贪婪算法基本思想

贪婪算法是一种简化问题复杂度的算法,它不在整体最优上加以考虑,而是采用优先级逐步构造最优解的解题思想。虽然贪婪算法不能使所有问题都得到最优解,但在一些情况下,即使贪婪算法不能得到整体的最优解,但其最终结果却是最优解的很好的近似解[5]。

使用贪婪算法解决问题一般包括一下几步:(1)确定求解目标;(2)分析约束条件;(3)建立优化函数;(4)制定贪婪策略,贪婪策略的利用贪婪算法解决最优化问题的关键,它关系到问题能否得到成功解决及解决质量。

2 排课问题的约束条件

2.1 基本硬约束条件

1)教师不冲突,同一时间一个教师只能在一个教室上课。

2)教室不冲突,同一时间一个教室不能安排两门不同的课程。

3)班级不冲突,除选修课外,同一时间,一个班级不能安排两门课。

硬约束条件

教室的座位数必须大于等于在该教室上课的学生人数。

教室的类型要符合课程对教室性质的要求。例如:计算机课必须安排在机房里进行。

不同课型对上课时间段的要求。例如:精读必须要求在上午。

某些教师在特定的时间段不能进行安排。

不同课型授课时间有限制

软约束条件

某一个班级,同一门课程的上课时间尽量有一定的间隔天数。不推荐一个班同一门课的上课时间超过最小单位(2节课)。

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一个班级课表中的课程安排尽量平均分散在每周的五天。

同一门课程相同性质的教学尽量安排在同一个教室。

对上课时间有特殊要求的教师尽量满足其要求。

在以上三类约束条件中,基本硬约束和硬约束条件是衡量排课方案是否切合可行的标准,而软约束是衡量排课方案优劣的标准之一。

3. 课程表安排问题的数学模型

3.1 模型的创建

(1)时间模型:课程表有周期性,以一周为单位进行排课。而上课的最小上课单位时间为2节。将一天上课时间段分为5个时间片,即12节课为时间段1,优先权值为5;34节课为时间段2,优先权值为4;56节为时间段为3,优先权值为3;78节为时间段4,优先权值为2;晚上为时间段5,优先权值为1。用,分别表示星期一,星期二,依次到星期五。那么就代表星期二的56节课。

(2)班级模型:需要进行授同一门课程的班级集合,记为,班级排课课时间矩阵记为,则班级在时间片排课情况记为记为,若=0 ,表示该班级在时间片已排课或禁排课,若=1,表示该班级在时间片可排课。如下图1所示,表示班级初始可排课的时间矩阵,列表示星期数,行表示第几个时间段,如第1列1

行,表示星期一的12节课。

(3)教师模型:排课中课程指定的可授课教师的集合,记为,教师授课时间矩阵记为, 则教室在时间片排课情况记为,若=0,表示该教室在时间片已排课或禁排课,若=1,表示该教师在时间可排课。如图2所示,表示某教师只要求在星期一、三、五上午排课,其他时间为禁排时间段。

(4)教室模型:排课中课程指定的可授课教室的集合,记为 ,教室授课时间矩阵记为, 则教室在时间片排课情况记为,若=0,表示该教室在时间片不可排课,若=1,表示该教室在时间可排课。

上述条件在课程安排之前确定。初始值均为1,表示可排课标志。若指定某些时间片为禁排时间,则初始值为0。

3.2设定时间优先级调度函数

为了尽量使每门课程均匀分布,以使得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备课,在排课时,引入了课程步调,所谓课程步调是指安排同一门课程的时间间隔,记为,,其中max =6-/2。周学时数记为,周次数为。记时间片优先权值为,则时间优先调度函数值为,则

例如:对周学时数为4,若分别在周一上午12节上和周五的34节上,则时间优先调度函数值为4*5+4*4=36。

3.3设定课程优先级调度函数

本排课系统是以不同专业不同年级而进行的批量课程,每次排课都是结合了优先级、分治法和贪婪法的思想。所谓优先级是指对待排课设置排课的优先顺序,而排课的优先顺序,决定了排课结果的质量,即冲突发生频率的高低。分治法的思想是把整个排课过程分成时间分配和教师、教室分配三个阶段。最后,再按照贪婪法的算法思想,在时间分配上,总是在尚未分配的时间单元中选择上课效果最优的时间片。即值大的时间模式片。

根据排课实际情况,我们对待排课的优先顺序上确定出了以下几条优先调度的原则:

原则一:公共课涉及专业面广,应优先调度。

原则二:周学时数多的课程优先调度。

原则三:涉及本专业班数多的课程优先调度。

原则四:授课时间有特殊要求的优先调度。

原则五:指定了教室类型的课程优先调度。

根据以上原则,结合排课信息表,给出课程编号为i的课程优先调度函数的数学公式:

各函数的功能说明如下:

表示Id编号为的课程排课优先级。

表示Id编号为的课程涉及专业数。

表示Id编号为的课程的周学时数。

表示Id编号为的课程涉及的班级数。

表示Id编号为的课程授课时间段限制参数值,例精读要求上午授课,则授课时段限制值为12。

是可调参数,是对优先级产生影响的影响因子,是根据排课人的排课经验进行适当调整的值。比如精读一周8学时,泛读一周6学时,那么精读课的影响因子值大于泛读课的影响因子值。即优先调度精读课

4排课算法实现

4.1 排课预处理

(1)把所有的时间模式转化为时间模式数据库,且根据优先级函数计算出其优先级权值。

(2)初始化所有要排课班级、教师和教室的时间矩阵。默认均为1。

(3)手动设置教师的禁排时间矩阵初始值。

(4)设置排课的专业与排课年级的先后次序。

(5)手动设置课程优先级的影响因子,从而确定出排课队列的排课优先顺序。

4.2排课算法的实现流程

① 开始排课,设置排课的专业方向和年级

② 设置排课课程的各影响因子值的比例,再计算出其优先级,然后根据优先级权值由大到小排序进行冒泡排序,形成排课元队列。

③ 为排课元查找授课班级和教师,且获得班级-教师共同可排课的时间矩阵C_T。其实现方法为:班级的可排课时间矩阵C(如图3所示)和教师的可排课时间矩阵T(如图4所示)相乘,即得到班级-教师共同可排课时间矩阵C_T。这里的相乘运算是指按位相乘,即。表示C矩阵的行列的值等于A矩阵行列的值乘以B矩阵行列的值。若相乘的结果为1,表示该时间片为可排课时间片。

④ 动态分配教室资源:通过第③步获得了班级-教师共同的可排课时间矩阵。再乘以可用教室的时间矩阵。从而得到班级-教师-教室三维关系的时间矩阵C_T_B。

⑤ 查找最优的安排时间。即利用并冒泡算法对权值从大到小排序,查找最优的时间模式片,安排排课计划。

⑥ 生成排课课表

4.3排课结果

系统在初始化,输入课程计划和可用教师、教室资源等数据后,运行自动排课后可按班级、教师和教室进行按系别查询排课安排结果,如图6所示为某教师的排课结果。本系统已经开发完成并在试用阶段,目前用户反映良好。

5 结束语

本文结合实际的排课情况,运用优先级的贪心算法,实现了一个可行且有效的排课算法。在算法设计中以贪心算法为主,结合优先级思想设计不同的优先级函数和分治法为基础的分批排课处理。在算法设计中充分利用时间矩阵及时间矩阵的相乘算法,有效地避免了排课时间的冲突。且算法实现中所涉及到的班级、教师和教室资源的时间矩阵都是动态生成的,一旦使用结束,就马上释放内存。所以本

系统占用的内存空间的很小,且计算都是基于0与1之间的相乘运算,实现简单,耗时少,因为整个算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到了优化处理,且排课处理速度快且结果也非常理想。

参考文献:

[1] 王力. 高校通用排课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1999.28(2):87-90.

[2] 吴志斌,陈淑珍,孙晓安.回溯算法与计算机只能排课[J],计算机工程. 1999,25(3):79-80.

[3] 江朝勇,陈子庆,基于优先级贪婪算法的排课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信息技术.2008.7:173-176.

[4] 龙一飞,郭文宏.基于知识推理的排课系统[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0-13(6):35-37.

第2篇:贪婪算法的基本原理范文

希勒教授的《非理性繁荣》把格老当年的直觉判断变成了理论,这本书从现代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分析了证券市场的泡沫及其形成的原因和机制。他把证券市场的“非理性繁荣”解读为市场心理周期的一个阶段,其结论就像这本书的书名一样:投资市场只有在非理性状态下才有繁荣,股市如此,房市及艺术品投资也不例外。

当人们不断讲到所谓的“理性”之时,绝大多数人从来没有想过“理性”的定义是什么。其实,证券和任何投资市场都一样,是由买方、卖方和中介构成的,其他行为主体都不过是这三类主体的替代或延伸。卖方的理性和买方的理性不会相同,中介也必然有他们的理性。在股票市场上,卖方的理性主要是程序化的信息披露,中介的理性应该是流程化的诚信体制,而我们常说的理性其实多半是投资人的理性。然而,证券投资的本质就是非理性的冲动,因为普通人的理性和投资人的理性是完全不同的。普通人买东西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只有证券投资是只交钱不提货,还要每天花时间看市场,以为自己的钱还在市场里。其实,投资人的钱在投资的瞬间就离开了市场,人们彼此之间交易的是预期。当预期成为可交易的商品之时,资本市场才真正诞生了。买的人由于看涨所以买,卖的人由于看跌所以卖,差别仅在于一个“看”字,就在这个“看”字背后,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变成了市场的所谓“理性”,而这种理性恰恰是普通人的非理性。所以,非理性是证券市场的常态,无论是非理性的繁荣,还是非理性的恐慌,都是非理性的理性。证券市场是在非理性状态下形成的,并且永远处在过度繁荣和恐慌的交替之中。

从这个立场来看我所讲的“沪指3000不是梦”,进而预测2007年的股市,我认为现在已经处于一种局部的疯狂状态。谁的疯狂呢?是机构的疯狂!中国股市在现阶段的疯狂是机构推动的。人们常常说机构倡导理性投资,这其实是一种误导,机构在证券市场上是非理性的行为主体,但是因为他们用别人的钱来投资,在行为上克服了人性的短期冲动,弱化了本原投资人的贪婪和恐惧。

由于证券市场交易的是预期。人们由于贪婪而看涨,但由于股票不像一般商品那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每个人都是用真金白银买了自己的偏好或预期,而当真金白银进入市场上并没有及时换回所预期的价值之时,投资人心理就开始转向,恐惧代替了贪婪,看跌代替了看涨,于是恐惧和看跌心态引发人们退出市场。在看涨看跌的交易背后其实是人性的贪婪和恐惧,这是证券市场存在的社会心理基础,也是证券市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根本原因。

股票市场不可能没有贪婪和恐惧,恰恰是由于贪婪使人们过度乐观,恐惧使人们过度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越是不成熟的机构,越是在不成熟的市场,机构就越缺乏理性。

特别足在中国,《证券法》明文规定在机构做投资决策的基金经理本人不能从事任何形式的证券投资。也就是说,当人们把钱交给基金经理去投资的时候,往往是有经验的投资人把钱交给了从来未做过投资的人,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大悖论,也就是我讲的“投资专家不投资”。没有投资经历的人用别人的钱来投资就更没有投资者的恐惧,也没有对市场的恐惧,因此他们对市场风险无所畏惧,以“大无畏精神”驱动了当前的市场繁荣。用这个原理解读中国证券市场日前的转型,可以说是机构替代散户成为市场投资主体,经历过市场风险的人被逐出了市场,没有经历过风险的人山。从市场的板块结构看,中国股市可以通俗地概括为:“一头大象,两只黑熊,几群猴子”。大象是金融股,占四成市值,黑熊是钢铁石化,合计占三分天下,省下的四分之一市值为几群猴子拥有。2007年,金融板块平中看跌,钢铁石化难有表现,几群猴子是拖不动大市的。所以我还是坚持原先预测的“沪指三千”,预计全年以2700点为中轴上下15%震荡,并酝酿着2008年的全面“疯狂”。

在一千多点时看2000,在1500点时看3000,为什么在突破2800点时还看3000?我想分析以下几点:

1、金融板块明显高估。当工商银行在今年第一个交易日中有瞬间市值挑战花旗银行的时候,我不会忘记花旗的利润几乎是工商银行的四倍。当中国人寿以近悲观,从贪婪到恐惧的心理转换就构成市场的波动。投资机构是用别人的钱来投资,其投资行为和自身利益不发生直接关系,因此基于人性本身的贪婪和恐惧被机构行为克服了。机构的贪婪是基于业绩的贪婪,基于职业的贪婪。直接基于投资回报的贪婪和间接基于投资回报的贪婪,是两种不同的贪婪。从这个意义上说,机构的投资行为是无所畏惧的,越是无所畏惧的机构就越能够造就一个市场的繁荣。

机构反复讲理性投资和价值发现,反复讲长期投资,其实对于机构来讲,所谓长期其实是职业概念,是其长期的职业生涯。所以机构所讲的价值是其自身的价值取向,因为这个市场的存在决定了机构主导着市场,有投资经验的人被淘汰了,没有投资经验的人取而代之,这正是中国A股市场上典型的非理性繁荣,向人们展现了证券市场上最合理的非理性。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非理性繁荣开始积聚非常规的风险。但是,晚会刚刚开始,盛宴美酒正酣。在一片投资的狂热之中,财富效应正在通过信息传递的泡沫生成机制迅速扩散,把众多新老股民转化为“基民”,从而急剧放大了机构控制的市场资金。据不完全统计,基金的持股和资金合计接近9000亿元,其他机构的持股和资金估计在3000亿元,在一个流通市值在25000多亿元的股市之中,机构控制的资产占了半壁江两百倍的市盈率高开之时,我也不知道谁还有理论证明它的“合理估值”?

2、钢铁石化基本持平。如果在2007年房市降温,油价走低,这两只“黑熊”几乎是不可能变成火箭的,更何况我们还应时刻关注产能过剩的风险。

3、新股贡献由正转负。上证今年指数计算的新规定剔除了新股上市首日的虚增指数,而在11个交易日后的新股价格就是涨跌互见了,这就使得去年新股上市的正效应可能转为负效应。

第3篇:贪婪算法的基本原理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中文依存句法分析;决策式依存分析;动作建模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1 介 绍

句法分析是自然语言处理(NLP)的重要任务之一。这项研究的主流是统计的方法,主要有产生式句法分析模型和判别式句法分析模型。这些模型应用不同的优化目标来训练模型参数,并使用诸如动态规划等一些非决策式的方法来计算各候选树的概率,具有最大概率的句法树被最后输出。如果应用重排序(Reranking),则输出前n个概率最大的树,随后用排序算法对这些树进行重排序。

这些方法都取得了较好的性能,但是由于要计算各个候选树的整体概率,时间复杂度很高。与之对比,决策式句法分析是一种高效的句法分析算法,它将句法分析动作一步步作用于输入句子之上,时间复杂度被降低到线性或二次方于句子长度。最先决策式方法被用于依存句法分析。后来,Sagae和Lavie以及Wang等将决策式分析方法应用于短语结构句法分析。

在标准数据集宾州英文树库上,决策式句法分析器显示了在时间效率上的巨大优势,但分析准确率要低于当前最好的英文分析性能。在本文中,对于中文依存句法分析,我们分别采用了Yamada和Matsumoto的算法以及Nivre和Scholz的算法,并将这两个决策式依存句法分析算法同产生式句法分析器及判别式句法分析器做了比较,试验数据采用宾州中文树库5.0版。结果显示,决策式依存分析器要明显优于产生式句法分析器和判别式句法分析器。

更进一步,我们发现决策式句法分析器是贪婪的,在分析过程的每一步,只有最有可能的分析动作会被采纳,以至丢失了对整个分析过程中的所有分析动作的全局视角。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两种模型对分析动作进行建模。试验结果显示,在性能方面,基于动作建模的依存句法分析器要优于原决策式依存句法分析器,同时保持了较低的时间复杂度。

本文组织如下:在第二节中将介绍原决策式依存句法分析器;在第三节,我们将阐述两种基于动作建模的依存句法分析方法的细节;试验及结果将在第四节中阐述;第五节是得出的结论。

2 决策式依存句法分析器

这一节将介绍适合于中文依存句法分析的两种决策式依存分析方法,它们分别由Yamada和Matsumoto以及Nivre和Scholz提出。决策式句法分析方法是将分析过程看成是一步步作用于输入句子之上的分析动作的序列。分析动作主要是建立词和词之间的依存关系,本文中依存关系是有方向的箭头而不输出依存关系的类型。由于分析动作的集合只有有限个元素,我们可以训练出关于分析动作的分类器。在测试时,由训练出的分类器来决定分析动作。

为了解释决策式依存分析方法如何进行,下面简要介绍Yamada的方法。由于Nivre采用相似的决策式方法进行依存句法分析,只是使用了不同的数据结构和分析动作,因此我们省略了对Nivre方法的介绍。

在Yamada的方法中共有三种分析动作被用来建立两个焦点词之间的依存关系。两个焦点词是指在当前分析状态下,当前子树的根节点和其后续(右)子树的根节点。每当采用一个分析动作时,就会得到一个新的分析状态,即得到一个部分分析完的依存树。特征主要是围绕这两个焦点词来提取的。在训练阶段,特征及其对应的分析动作组成训练数据。在测试阶段,由分类器在获得的特征的基础上确定分析动作。当不再有依存关系需要建立时,分析过程结束。关于三种分析动作的细节如下:

LEFT:建立右焦点词依存于左焦点词的依存关系。

RIGHT:建立左焦点词依存于右焦点词的依存关系。

SHIFT:不建立依存关系,只转移句法分析的焦点,即新的左焦点词是原来的右焦点词,依此类推。

关于这三种分析动作和依存分析过程的图例如图1,焦点词位于粗体框中。

依存关系的建立只是针对焦点词,即子树的根节点。一旦LEFT或RIGHT被采用,两个焦点词中的一个会成为另一个的子节点,从而在此后的依存分析中不会再被考虑。

共有两种情况会采用SHIFT。一种情况是在焦点词之间不存在依存关系;另一种情况是在焦点词之间存在依存关系,但是对于被支配的焦点词,仍然存在其他子树的根节点是其子节点。对于第二种情况,焦点词之间的依存关系不会被建立,而是采用SHIFT,从而使被支配的焦点词有机会在接下去的分析中成为父节点。在被支配焦点词的所有子节点均依存过来后,其与另一个焦点词之间的依存关系将会被建立。

3 基于动作建模的依存句法分析

在第二章中介绍的决策式依存分析方法是贪婪的方法。在给定当前分析状态下,他们在每一步分析中只选择最有可能的分析动作,而丢失了对以前和将来分析动作的全局视角。为了克服贪婪的缺点,本文提出两种基于动作建模的依存分析模型:动作链模型、n阶段模型。

3.1 动作链模型

整个决策式句法分析过程可以看作是马尔可夫链。在每一步分析中会有若干个候选分析动作。句法分析的目标是在马尔可夫假设下寻找最有可能的分析动作序列。具体如下:

首先定义依存树的概率。给定输入的原始句子S,依存树T的概率为:

其中di指在时刻i的分析动作。

引入变量contextdi表示分析动作di被采纳后得到的分析状态。

contextdi=Construct(di,contextdi) (2)

其中Construct函数定义了分析动作di作用在contextdi上后可以得到的分析状态。

假设采用了一系列动作d1d2…dn后得到一系列分析状态contextd1contextd2…contextdn,则公式

(1)中的每一个di可以替换为contextdi,则公式(1)转换为如下的形式:

在马尔可夫假设下,由(3)式可以推出(4)式。请注意(5)式相关于分析动作的分类器,它表示在分析状态contextdi-1下采用分析动作di的概率是多少。如果我们训练出一个可以输出概率的关于分析动作的分类器,就可以通过计算分析动作概率的乘积来计算P(T|S)。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分类器是Libsvm,此软件支持多分类问题和带有概率输出的训练与预测。

在此模型中,目标是选择一个分析动作序列,使得这一序列所建造的依存树具有最大的概率。

因为这一模型选择的是最有可能的动作序列,而不是在每一步上选择最有可能的动作,所以避免了原始决策式句法分析器的贪婪性质。

动作序列的解码算法为Viterbi,其时间复杂度是原始的决策式依存分析算法的m倍,这里m是指分析动作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在Yamada的方法中,分析动作集合共有3个分析动作,其原始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在最差情况下与输入句长成二次关系;在Nivre的方法中,分析动作集合共有4个分析动作,其原始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输入句长成线性关系。

3.2 n阶段模型

汉语存在两种容易引起混淆的情况。一个是在第二章中介绍的关于SHIFT的歧义。SHIFT可以在两种情况下采用,这就引起了歧义。SHIFT歧义发生的典型情况是:在当前分析状态下,一个焦点词仍然有除了另一个焦点词之外的其他子树的根作为其子节点,虽然焦点词之间存在依存关系,但仍然采用SHIFT。在中文中,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动词和介词身上,因为动词和介词是可以支配其右方的词的。我们将其归类为V-V和V-P,V-V是指两个焦点词都是动词,V-P是指左焦点词是动词,右焦点词是介词。除了SHIFT的歧义,另一种易混淆的情况是动词和名词之间的依存关系难以判断。在中文中,动词可支配或者修饰其右方的名词,而没任何词语形态上的变化信息作为指导。我们将这种情况归类为V-N,左焦点词是动词,右焦点词是名词。

Jin et al.曾提出过2阶段的方法来解决V-V的情况。在他们的方法中,关于V-V的分析动作在第一个阶段总是SHIFT。第一个阶段后,由于动词之间的依存关系没有被建立,分析的结果是一个子树的序列。在第二个阶段,这些留下的子树被重新分析,从而得到一棵完整的依存句法树。2阶段方法的优点是,在经过第一个阶段的分析后,会产生一个更加清晰的上下文环境以便在第二个阶段判断动词间的依存关系。这样可以避免过于贪婪地建立动词间的依存关系,将这些关系的确定留在第二个阶段解决。

我们还观察到另两个易混淆的情况,即V-P和V-N。关于这两种情况的2阶段模型我们也做了试验并进行了比较。接着我们提出了n阶段模型,这是一种序贯的模式,将所有易混淆的情况集成起来处理。本文中针对三种易混淆的情况,即:V-P、V-N和V-V。在第一个阶段,关于V-P、V-N和V-V的分析动作均为SHIFT。接着在每一个阶段我们只针对一种情况建立依存关系而SHIFT其他种情况,直至这三种情况全被处理且所有的依存关系被建立。总体共有4个阶段,但阶段的个数可以很灵活,这依赖于我们想处理多少种易混淆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模型叫做n阶段模型的原因。

4 实验及结果

4.1 实验设置

试验数据取自宾州中文树库(CHTB)5.0版。树库共有50万词,大部分取材于新华社新闻,Sinorama新闻杂志以及香港新闻。为了在训练集、开发集和测试集中平衡各种语料来源,我们将语料分割为如表1所示。

宾州中文树库是短语结构树库,其由短语类型和语法功能联合标注。为了将短语结构转化为依存结构树库,我们需要抽取短语的头的规则。在Sun和Jurafsky的工作中,他们报告了一系列抽取短语头的规则,并取得了在产生式方法中最好的句法分析性能。我们采用了此规则。

试验采用以下评价指标:

依存正确率(DA):除了标点及根节点,全部词中被分配了正确的头节点的词的百分比。

根节点正确率(RA):根节点中正确的根节点的百分比。

完全匹配率(CM):所有的句子中依存结构全部正确的句子的正确率。

4.2 决策式句法分析同产生式句法分析及判别式句法分析的比较

我们实现了两种原始决策式依存分析方法。为了比较,我们使用Dbparser――由Daniel M.Bikel实现的产生式句法分析器,以及MSTParser――由Ryan Mcdonald实现的判别式依存句法分析器。其中Dbparser是Collins短语结构句法分析器的模仿版本,并不是依存句法分析器,但我们可以使用抽取短语头的规则来获得依存结构。我们将本文使用的抽取短语头的规则也应用于Dbparser的训练和预测上。各句法分析器性能比较如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到,决策式依存分析方法要明显优于产生式句法分析方法和判别式句法分析方法。有趣的是,Wang的中文短语结构句法分析也取得了类似的结果。但对于英文的句法分析来说,结果则相反,决策式方法的性能要低于另两种方法。原因可能在于中文是比英文更灵活的语言,中文没有时态、语态和形态上的变化,是一种语义驱动的语言。所有这些灵活性决定中文的句法分析需要更丰富的特征。决策式句法分析可以提供丰富的特征,因为给定当前的分析状态,决策式句法分析方法可以在任何地方灵活地抽取特征。但是在产生式句法分析和判别式句法分析中,特征仅限于在局部以避免计算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对于产生式句法分析,特征一般仅限于与一个短语的生成式规则相关,是上下文无关的。对于判别式依存句法分析,特征一般仅与一个依存边相关,虽然包含了一些静态特征(只和原始输入句子相关)。

4.3 基于动作建模的依存句法分析器的性能

表3中为基于动作建模的依存句法分析器的性能。同表2相比,基于动作建模的依存句法分析器均优于原始的决策式依存句法分析器。其中动作链模型取得最优的效果。

n-phase列仅列出了在所有2阶段模型和序贯模型中最优的性能。在序贯模型中序贯的顺序为V-P,V-N,V-V,这是以各种易混淆的情况的难易程度来排序的。除了V-N,其他n阶段模型均提升了原始决策式依存句法分析器的性能,且V-P取得了在n阶段模型中最优的性能。但是提升程度并不如我们的预期,这是由于前一阶段的错误会传播到下一个阶段,这同样解释了为什么序贯模式的性能低于V-P和V-V。

我们也采用分析动作模型进行了输出n-best结果的实验。实验中采用的决策式分析框架是Yamada的方法。性能如表4,其中行first表示的是在n-best结果中位列第一的依存树的性能。从中可以看到,相比于原始决策式依存分析方法,依存正确率(DA)提升了约1.2%,根节点正确率(RA)提升了约3.3%,完全匹配率(CM)提升了约2.0%。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当为每个分析动作保存n个最优结构,可以有效地避免贪婪性,正确的依存树在分析结束时有可能排在第一位。行ideal表示的是一个“完美”的性能,设想有一个“完美”的依存句法分析器可以从最优的n个结果中挑出最正确的结果,这里最正确的结果是指在同测试集相比较后挑出的正确率最高的一个依存句法树。可以看到依存正确率达到88.64%,明显高于原始决策式依存分析器的正确率82.82%,而且取得了46.35%的完全匹配率,远远高于原始的30.39%。对重排序(Reranking)的研究将具有潜力提升中文依存句法分析器的性能。

第4篇:贪婪算法的基本原理范文

关键词:醒世姻缘传;晁氏家族;贪婪心性

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识码:A

《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之后的又一部百回世情小说。它以婚姻家庭为内容,深刻反映社会生活,写了晁源和狄希陈的两世姻缘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虽然主要描写了第二世姻缘,但也用浓墨重彩描写了第一世姻缘中晁氏家族人的贪婪自私,可以说是入木三分。

一、晁氏家族成员贪婪心性的表现

所谓心性,即性情、性格。宋代柳永《红窗听》词:“二年三岁同鸳寝,表温柔心性。” [1] 30 《红楼梦》第七十一回:“周瑞家的虽不管事,因他素日仗着王夫人的陪房,原有些体面,心性乖滑,专惯各处献勤讨好,所以各房主人都喜欢他。” [2] 922 若说《醒世姻缘传》第一世姻缘中的心性贪婪之人,自然当首推晁氏家族中的晁思孝、晁源以及晁思才、晁无晏等人。

明朝中后期,卖官鬻爵风气盛行,选官的标准不再是德、才、能,而是财,只要有钱就可以得到一个肥缺,孝敬完上司之后就可以在地方上大肆敛财。既然是用钱买的官位,上任地方也要以敛财为务,结果敛来的银子自然要比花出去的多,几倍几十倍不在话下。晁思孝出高价买了官做,然后再拼了命地去贪,公然大肆“吸民之髓,刮地之皮”“三载赃私十万多” [3] 148。晁思孝贪财,而且贪得理直气壮。他认为做官不是为民请命、为君分忧,而是为了往上爬,是为了得到更多的钱财。君臣道义在他心中委实没有钱财来得重要,有财可贪时就有君臣道义,无利可得时就将其束之高阁。晁思孝虽然受过封建正统思想的教育,但是正统思想并没有让他成为一个忠君之人,他只钟情于金钱。

《醒世姻缘传》前二十二回主要写前世姻缘,即晁氏家庭中的各个人物,尤其是晁源的婚姻生活。晁源本是一个落魄秀才之子,其父晁思孝进京赶考,却屡考屡败,最后得了华亭知县美缺,晁源也就开始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生活。在晁思孝还是秀才的时候,家中没有多余的银钱让晁源挥霍。晁思孝当了知县以后,晁源理想中惬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别人送来的银钱来者不拒,收得也是理所当然。小说第一回中这样写道:

这个晁大舍原是挥霍的人,只因做了穷秀才的儿子,叫他英雄无用武之地。想起昔日向钱铺赊一二百文,千难万难,向人借一二金,百计推脱,如今自己将银钱上门送来,连文约也不敢收领,这也是他生来第一快心的事了!送来的就收,许借的就借。来投充的,也不论好人歹人,来的就收。不十日内,家人有了数十名,银子有了数千两。日费万钱,俱是发票向各钱桌支用。用了二百五十两买了三匹好马,又用三百两买了六头走骡,进出骑坐,买绫罗、制器皿,真是钱可神通!不上一月之内,把个晁大舍竟如在槐安国做了驸马的一般。[3] 4

可见晁大舍贪财的心性,此时已然似脱缰的野马,不受控捉。

晁思孝固然是明代中晚期官员的代表,而晁源就是在其父官威庇护下私欲膨胀、胡作非为的官二代的典型。晁源没有多少的文化,不喜读书,而且晁思孝特别爱儿子,晁源从小读书就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连《千字文》都没有读完。很少受教育的晁源,道德伦理对他没有约束力,对父母不孝,对妻子不仁,对朋友不义。听到王振狠命撺掇皇帝御驾亲征,本就没见过什么世面又不晓得什么是忠孝的晁源见到这种情况,不要说君了,连亲也不顾了,就要自己带着小珍哥跑路,又不想让父母也走,因为父亲走了,就没有人给自己赚钱花了。更有甚者,其父晁思孝因为自身原因被罢官,晁源知道后竟特别不快,认为父亲供他挥霍的银子还没有赚够呢,不应该回家。妻子计氏,是在晁父做官之前嫁给晁源的。初时,晁源觉得在别人眼中平凡的计氏,在自己眼中竟是国色天香,故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但自从其父做官之后,晁源就幻想起“富贵妻”来,开始嫌憎计氏鄙琐,又嫌老计父子村贫,对计氏打也还手,骂也还口了。纳妾之后又开始短缺计氏的生活来源,最后竟与其妾逼死了计氏。晁源与梁生、胡旦二人是结拜兄弟,因王振的原因想要在晁思孝那里躲避些时日。晁源觉得他们可能会连累自己,故而将二人从自己家中骗出,并且还骗光其身上的财物,逼得二人最后只得剃发做了和尚。归纳起来,晁源是一个道德、为人上都很糟糕的人物,不过根源还是在于此人太过自私自利,总归是心性贪婪,而且不可救药,让人觉得可悲、可憎。

晁氏父子自私贪婪,晁氏家族中的其他人也是如此。晁氏父子死后,晁母心善将自家的地、银子和粮食分了一些给族人,而且她给族人分的东西也不少,4顷地每人50亩,分给八家耕种,还给每家5两银子、5石杂粮。在商品经济不是很活跃的武城县,土地是人们生存的资本。晁母给予他们的这些钱财、土地,在那个时候已经是很丰厚了。但是,族人如晁思才(“思才”谐音“思财”)、晁无晏(“无晏”谐音“无厌”)等人觉得,应该给他们每家多分头牛,反正已经给了,多给少给都是给。“晁无晏道:‘一客不烦二主。俺们既做庄家,难道不使头口?爽利每人分个牛给我们,一发成全了奶奶这件好事。’”给了钱,分了地,给了粮,最后还想要牛,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说的是这种人。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晁夫人是晁氏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她的不贪,在小说中的作用就在于反衬其他人的贪婪。

二、《醒世姻缘传》中晁氏家族贪婪心性形成的原因

中国人关于“性本恶”的观点与西方人有相似的一面。信奉基督的人都要赎罪,因为基督教里就有原罪一说,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七宗原罪:饕餮、贪婪、懒惰、淫欲、嫉妒、暴怒、傲慢。在中国,把“贪婪”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最早的或许是《楚辞・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_乎求索。” [4] 11王逸注:“爱财曰贪,爱食曰婪。” [4] 11而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贪婪”两个字不仅仅是爱财爱吃那么简单,它最起码是指过分地爱财爱吃。人性一般都有贪婪的一面,只不过有人心中尚存一个“义”字,该得的得,不该得的“不义”之财就“于我如浮云” [5] 71 。反过来,自然也有那么一些人,所奉行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哲学,该得的多多益善,不该得的也要攫为己有,甚至为此不惜抛弃亲情、友情,良心、良知。《淮南子・缪称训》:“小人贪利而不顾义。” [6] 111 《二程集・周易程氏传》:“专欲益己,其害大矣。欲之甚,则昏蔽而忘义理。” [7] 142 《醒世姻缘传》中晁氏父子就是这样的贪利忘义之人。

而中国文化在不断地传承过程中,也会有诸多负面的东西,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即如官本位、小农意识、男尊女卑等。“过去的知识分子读书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了做官。而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官场’,是由科举制度形成的。读书人一旦进入官场之后就会与民间对立起来。” [8] 24-25晁思孝做了官之后就这样忘记了自己的出身,他对上司谄媚巴结,对百姓则犹如几世的仇人一样。揽财之余,也不忘买戏子纳妾,出门则是“香车宝马”。至于小农意识在晁氏家族人中的表现,最突出的一点便是眼界狭窄、自私自利。晁家族人为了一点利益就可以彼此打得头破血流。像晁思才、晁无晏这样的人,其狭隘自私、得寸进尺的程度简直令人发指。加之中国社会几千年的男尊女卑的陋习,使得晁源从小就被父母宠着,不想读书就不读了,想花钱就给银子,想纳妾也十分支持。可以这样说,晁源自私、贪婪、狠毒的心性,就是其父母的溺爱造成的(其实晁源还有个妹妹,但小说中她只出现过一次,而且是一句话带过,因为作为女性的她在其父母眼里本就是无足轻重的)。

从家庭环境的角度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子无方,难怪晁源的表现如此不肖。《颜氏家训・教子》:“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 [9] 6 《左传・隐公三年》:“……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逸,所自邪也。” [10] 31-32 可见父母对孩子施以正确的家教是何等地重要。然而,晁思孝本人贪婪、虚伪、无能、懦弱、无原则、不负责任,却又是其子晁源的“榜样”。父亲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子。晁源是独子,从小不爱读书,只喜欢与一班不务实的朋友在一起游湖吃酒,套雀钓鱼,打围捉兔,晁氏夫妇却也不以为非,任凭他胡来。无条件的溺爱使得晁源认为,父母为自己做任何事都是天经地义的,从而养成了自私、狭隘、贪婪的性子。溺爱以外,还有父亲的样板作用。晁思孝做官并没有多少忠君爱国的情愫。朝廷要打仗了,他没有想着去为朝廷干一些实事,做一点贡献,而是想着逃跑,官不做了也要逃跑。晁源也是这样,花银子买取了功名,但是没有一点忠君爱国的思想。在他的意识里,皇帝的作用就是给自己的父亲加官进爵,然后发放俸禄,使自己过上奢侈的生活,其他的都太遥远。晁家又是中国古代典型的男人做主的家庭,不管好坏都是晁思孝一个人说了算,在这样的家风影响下,晁源也形成了霸道自私的心性。至于晁母,只是一个在神佛思想的浸染下语言和思想尽显苍白的女人,被古代的三从四德思想牢牢地禁锢着,从来都生不出别的意识,所以在晁源的教育上她永远都是放手。如此向畸形发展的家庭,自然就生出晁源这样的不肖之子来。

从社会环境来说,明朝中后期社会黑暗,政治腐败,为官者不思进取,有钱的为富不仁,卖官鬻爵之风盛行,科举考试已不再是进入官场的唯一道路,有钱就可以搞定一切。此正如有人描述的:“书生趋炎附势,不以穿窬出胯为耻;官人对民瘼漠不关心,朝臣空立庙堂,以平庸为养官之计;乡闾古风尽失,道德沦丧,其行止如禽兽一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格、责任、气节、情义淡薄了,金钱的地位却大大提高了。” [11] 152太祖朱元璋是“乞丐皇帝”,他怕被分权,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官员们想要升迁就得在某一方面得到皇帝的肯定,见不到皇帝的人就只能干着急或者想方设法搭上其他人的关系,塞银子、塞珠宝甚至是塞女人,只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更有甚者,一些人绞尽脑汁搭上与皇帝朝夕相处的内监的关系,拜干爹、当干儿子之风盛行。就是在这样一种风气的影响下,官员在任上敛财,内监还有那些离皇帝较近的文臣武将收钱收到手软,而且慢慢地买官卖官的价钱越来越贵,贪污敛财之势更盛。就如《醒世姻缘传》中晁思孝所说:“如今的世道,没有路数相通,你就是龚遂、黄霸的循良,那吏部也不肯白白把你升转。皇上的法度愈严,吏部要钱愈狠。今幸得华亭县也亏不了人,多做一日即有多做一日的事体,迟升早升凭吏部罢了。” [3] 37如此就可以知道,明朝中后期如此严重是因为问题出在源头上。在这样的风气带动下,晁思孝在还没有做官之前就知道做官后肯定能发财,所以他谄媚、恭维他认识的那位侍郎,最后得了华亭县知县的肥差,然后在任期内刮了一层地皮,腰包满满地去新的地方继续搜刮。既然整个社会上都弥漫了这样的风气,那些清廉或者想为百姓谋福利的人,只会被排斥或者淘汰。《醒世姻缘传》中山东东昌府临清道的按察佥事官李纯治,是一个爱民如子、为民请命、两袖清风的骨鲠之臣,但一直都没有升官;而如晁思孝之流,学识不多,并且只知道一味地搜刮百姓以满足自己的私欲,百姓恨之入骨,他却在官场中如鱼得水。

三、结语

《醒世姻缘传》这部小说,其主题是在宿命的框架下“劝人为善,禁人为恶” [12] 1626 。毫无疑问,揭示晁氏家族人的贪婪心性及其所导致的恶果,劝导世人以“善善恶恶”之心为人处世、励志向上,是这部小说所要表达的应有之义。至于小说这一方面主题的现代价值,自然也是毋庸置疑的。“小说中出现的各类人物,无论是官员、乡绅、塾师、乡约、媒婆、江湖医生、市侩商人、尼姑道婆、农村无赖,大都写出各自独具的那种卑陋的势利嘴脸,可说是写尽众生相。” [13] 253这些以晁氏家族人为代表的“卑陋的势利嘴脸”,无一不警醒着世人:为官要廉洁,做百姓也要懂得不贪。贪欲是人类的大敌,所以管子倡导“礼义廉耻”,四个字中就有一个“廉”字。要像《尚书》中所说“罔游于逸,罔淫于乐(意即不流于放纵,不过分享乐)” [14] 257 ,要像《吕氏春秋》所谓“有势不自私,处官不为污” [15] 73。因为只有尚廉、不贪的社会,才是最有希望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全宋词[M].唐圭璋,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2]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3]西周生.醒世姻缘传[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4]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6]淮南子[M].长沙:岳麓书社,1988.

[7]二程集・周易程氏传[M]//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理论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8]柏杨.丑陋的中国人[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4.

[9]颜之推.颜氏家训[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

[10]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1]郭延礼.中国文学精神(明清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12]东岭学道人.醒世姻缘传序[M]//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1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5篇:贪婪算法的基本原理范文

[关键词] 中小投资者 心理偏差 投资行为 影响

中国股票市场经历21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投资的重要渠道。有人在股市里获得巨额财富,有人在股市里倾家荡产;股市是一个制造神话的地方,也是一个制造悲剧的地方;股市给人以希望,也给人以绝望。在我国股票市场,以中小投资者为主力,个人投资者账户占 99.97%,其中小户和散户占 88.08%。他们资金量较小,知识经验相对贫乏,信息来源途径单一、不正规且掌握比较滞后,对政策的把握不够精准,抗风险能力差,等,在股票买卖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差。这些由个体认知、情绪、态度、动机、意志等组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结构对其投资行为进行调节控制,容易使投资者做出错误和非理性决策,出现一些非理,因此有人说“炒股玩的是博弈,心理的博弈”。投资者心理偏差的存在,从小处讲影响到个人投资成功与否,从大处讲影响到整个股市健康发展。在中小股民身上存在种种心理偏差,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

一、过度自信导致轻率入市与过度交易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面对难度大的任务时会表现出过度自信的心理特征。任务难度越大,越容易产生过度自信;做出某种决策的时间越短,对该决策的自信心就越大。在投资市场,产品价格的预测是一个难题,尤其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综合大量信息做出判断,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更容易过度自信。

投身股市的人都相信自己可以在股市里赚到钱、赚到大钱。虽然他们也知道“入市需谨慎,投资有风险”,也听到股市中赚钱的只有少数人,但坚信自己就是“少数人”,这种心理状态会让他们有意无意过滤损害他们自信的信息,关注那些能增强他们信心的信息。看到或听到身边有人在股市里快速赚了钱、发了财,心里盘算一下,感觉自己的学识、才能、智商等都要比对方更胜一筹,入股市也一定可以赚到大把银子,出现高估自己赚钱概率、低估自己投资风险的心理倾向。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一些人轻率入市。2006年1月到2007年5月是中国股市大牛市时期,股指疯涨,由1161点飚升到4208点(有人形容这是一个闭上眼睛,用纸团扔到哪只股,买下它都可以赚钱的时期),在同一时间内新开户数量为2856.02万, 1400万人蜂拥入市。这其中有的是对股市有些研究,虽然觉得股价较高,泡沫成份多,但相信自己不会是“击鼓传花”最后一手,觉得是入市的一个好时机;也有许多对股市不了解、没有投资基本知识与经验的人,他们看到红红火火的投资市场,搞不清楚股市这潭水的深浅,也忍不住加入进来。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没过多久,股市由“牛”变“熊”,当看到自己帐户上的金额激剧缩水,他们更急于证明自己,频繁交易、过度交易,急卖急买,一只股票捂不到三五天就觉得不稳――怕跌;看到其它股票涨得好,追高换股;买到手的高价股转瞬间开始狂泄,卖出的股票又红火起来,时时踏空;不论上涨还是下跌,他们不愿放弃任何操作机会,仓位一直处在高位。初生牛犊不怕虎,对于新股民来说,无知者无畏,他们更容易过度自信。总恨自己手中资金太少,同时手握多只股票,总是这山望得那山高,总是看到比自己手中涨得快的股票,喜新厌旧。事实证明股票换手过快,增加了交易成本,收益率反而较低。

二、贪婪恐惧心理丧失理智难挣钱

华尔街有句经久名言,贪婪与恐慌推动了市场。贪婪与恐惧是投资人最大的心理弱点,它们会严重扭曲投资者对现实的了解,失去理智,做出一些平日里难以做出的决定或行为。一些操纵股价的机构正是利用中小投资者这一心理弱点,设计一个个陷井,致使投资人在投资行为上屡犯错误、中了庄家之计。

贪婪是新股民身上常见的一种特征。贪婪使许多股民失去理智,失去科学的判断力,不知不觉中踏入险境。买也贪婪,卖也贪婪;涨了还想涨、跌了还想跌;总幻想在最高位抛出手中的股票,在最低位购买看好的股票。贪婪的结果不是踏空就是套牢,在应该进场的时候反而割肉出场,在应该出场的时候反而追高买入而深套其中,成了山顶站岗人。从希望开始,由于贪婪到失败结束。某股民今年2月9日12.38元买入新民科技,随后8个交易日,新民科技股价涨到16. 7元,涨幅达35%以上。朋友劝他出仓,持续的涨幅使其处于狂热状态,失去理智及应有的判断,相信分析师几个月内目标价值到27元,就是不出仓。3月3日,该股开始回调,他仍盲目乐观,认为回调一下更会猛涨。结果,该股一路下跌。跌十个点,不愿走;跌深点,又贪涨回;跌惨了,又贪翻本。苦守了几个月,错失了出仓的大好良机,直到6月22日,该股跌至10.53元,亏怕了,终于亏不住,斩仓出局。此君投资目标订得过高,“想赚足最后一块钱” ,致富的欲望过于急切,贪婪使之忘却了风险,难以做到见好就收,原本可以赚到的反倒是亏了。

恐慌是投资者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在老股民身上表现更为显著,它会影响到进一步的股市投资行为,加剧人们的盲目与冲动,在不适当的时机抛出买进,丧失大发赚钱的机会。今年4月19日始,沪深两市A股跌风突至,不少股民对这场大风暴的来临毫无心理准备。每天股市开盘,荧屏闪烁,股市似过山车,跌了再跌,成千上万的股民惊魂未定。惶恐不安者有之,大哭所失者有之,强作镇定者有之,跳楼自杀者也不乏其人。恐慌心理还会蔓延,持股者见大盘不断下跌,谈“股”色变,风声鹤唳,纷纷“多翻空”加入杀跌行列,个股一泻千里,割肉的股民越来越多了,有人亏怕了,发誓从此不再涉足股市。中小散户投资者容易出现股市好的时候盲目乐观,股市不好的时候盲目悲观的心理特点,乐观与悲观容易影响人的判断与操作。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当大家都在杀跌的时候,或许就是机会的来临,好好研究股市,选中一只业绩好的股票或正在启动的股票,在大家纷纷逃离市场、股价低的时候买了它,拥有一段时间,是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的。

三、心理害人害己害市场

股市绝不是,而一些股民却误认为中国股市就是投机,抱着这种心态入市的人并不看重上市公司真实的投资价值,而是带有一种浓厚的投机行为,总是梦想一夜发财,恨不得手中的股票一下子就涨几倍、数十倍,制造创富神话,因此他们特别偏好于短线操作。在这种心理引领下,他们的投资行为胆大妄为,用吃饭钱、养命钱投资股市。当他们在股市上稍有获利后,便利令智昏,像赌徒一样,频频加注。有了钱便买股,发了工资就进了股市,有的卖房卖车,有的借贷融资,不顾风险投入股市,“赌对一把赚,赌错一把算”。投资个股不考虑基本面是否具有爆发性、成长性,不考虑政策是否支持其发展,不考虑国内国外经济货币环境,一味追求趋势,追涨杀跌。当他们失利后,输红了眼,不惜背水一战,孤注一掷。俗话说的好,十赌九输,用心理去炒股,对股民本人贻害无穷。南京股民方某用银行卡套现炒股,幻想在短时间内能大发一下,事以愿为,亏空25万元,银行催缴还款,方某整日心神恐慌,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最后选择跳楼自杀。用心理去炒股,对股市也是十分有害的。心理推高市场,泡沫成分增大,透支未来业迹,给市场带来巨大风险。

四、成瘾心理影响工作生活与健康

由于股市的刺激效应,不少股民出现炒股成瘾的症状。具有炒股成瘾的人往往想方设法弄到钱来炒股,不顾风险投入股市。与股市有关的事务占据其绝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成了其生活的重心。上班时间偷偷看大盘走势,查看信息,闭市下班后到股吧里“潜水”,无节制地在网上阅股评、查评级、看信息、寻主力资金流向趋势;股市一开盘就相当的兴奋,不能看盘则“股瘾”难耐,不盯着大盘心不安,一天看不到股市信息就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遇到炒股的人话特别多,聊得特别投机,和不炒股的人在一起觉得没话题。心系股市,什么事不愿做,什么事也都干不成。将精力和工作时间都投入炒股,丧失工作兴趣,缺乏工作成就感。

沉湎于股市的人也容易导致身体机能、情绪上的变化。近2个多月,股市的“跌跌不休”,股民疲倦和烦躁更为显著。《中国城市“股民”健康状况报告》,近三成的网络股民每天持续在电脑前工作及炒股的时间为5至8小时,超两成股民甚至达到了8至12小时,有接近一半的人(49.5%)每天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由于长时间盯着屏幕,运动量过少,眼睛干涩疲劳,头晕脑胀,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下降;绝大部分时间面对机器,与人缺乏交流,生活简单随便,变得自我中心,烦躁更感疲倦,以至生理紊乱、情绪低落、自我评价降低,出现种种心身症状。

五、盲从心理导致被动买卖加剧

该买什么、什么时候买,该卖什么、什么时候卖,有些人缺乏自己应有的判断,喜欢听从他人的意见建议,尤其是那些自诩有内幕、有经验的人。跟风、追涨杀跌,具有较强的盲从性,都是一种被动行为。造成盲从心理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在购买股票前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查找相关信息,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综合以识别其真假,投资者感觉自己知识贫乏、经验不足、精力有限,相信证券师或投资机构掌握更多的内幕信息等,对证券师或投资机构推荐的股票不管是否熟悉、成长性如何一味地照单购买。二是从众心理造成的。群体中大多数人的判断成为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个人去接受这种判断,以免被排除在群体之外,这就是从众心理。在股票买卖过程中,从众心理随处可见,股价越涨,风险越高,股民却愈有信心;股价越跌,风险越小,一般的投资者却越来越担心。也有人原本做了深入的研究,决定投资某只股票,但当受到群体意识的压力,受到他人情绪的感染,听信他人意见而陷入迷惑甚至贸然改主意,或多或少地产生从众心理[5]。巴菲特不买“不了解的股票”,而一般的投资者买的股票大多是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对自己了解的倒是由于看到了其中不少的负面消息而舍去。研究表明对所投资的企业越了解,盈利的可能性就越大[6]。盲目投资、盲目跟风会降低投资效益。

股市像“过山车”,心理也历经“过山车”。 股民的心理和操作行为,决定其对股票买卖判断、成败、盈亏。炒股想挣钱,必须把心态调节好,克服人性弱点,涨跌看淡点。

参考方献:

[1]黄中南.我国权证市场个人投资者行为异象的行为金融学分析[J]. 特区经济,2011, (03) :112-113

[2]徐韫帆,陈玲,王清流.投资者过度自信对金融市场的影响[J].新金融,2008,(04):42-44.

[3]尹海员,李忠民.我国新股民过度自信现象及其效应研究[J].西部商学评论,2008,(02),79-88.

[4]唐现杰,任松涛.投资者行为偏差及其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2006,(0)4:149-152.

第6篇:贪婪算法的基本原理范文

关键词 罔然 真我 本我 自我 超我 贪婪 寓言

我是谁?我便是我,这还用问,用得着回答吗?然而,精神分析学家弗罗依德认为有三个我:“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那你又是哪一个我呢?本我是人的潜意识的冲动,原始的本能,动物性的欲求。以自己快乐,而不受任何约束为出发点,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以快乐为原则:自我是现实中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活生生具体的人:超我不是现实中的我,而是受观念形态所支配的理性的我,隐藏在自我背后的我,其存在是道德原则:这现实中的自我。既要受本我动物求的驱使,又要受超我的道德原则所规范,即是说那欲求只能在道德所允许之下才可能满足,因此自我这现实中人常常处于本我和超我的挤压,为所欲为与不可能完全欲所欲为的冲突中,因为超我的道德原则所不允许,这自我无时无刻不在二者挤压中存在,苦恼苦闷焦虑就在所难免,其生存原则是趋利避害,在超我道德原则所允许前提下尽可能满足本我的欲求。如是说来这我就可能有四种回答:是本我?或是超我?抑或是自我?或真我?真我者,没有掩饰,没有伪装,没有扭曲,实实在在的自自然然的自我。而又要不罔然而识其真我的我,这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人们认为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蒙田也认为。“人类研究的重点原本在于对人的研究,人应当清醒地认识自己。”认识自我之所以是“最高目标”、“研究的重点”,因为人是世界的主宰,一切认识活动都要以人的智能去完成,而单个的人,我或者自己,便是人的认识的基点,从这基点出发,汇聚起来就成就人类认识的辉煌,智能的海洋,文化的灿烂。那么首先认识自己,才有可能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弗罗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人类认识自身是一伟大贡献。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弗氏学说可以与马克思主义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相提并论,都是现代文明对人类认识的伟大贡献,一是对哲学人类社会的科学认识,一是对自然科学的理论巨大发现,而弗氏却在人类如何认识自身开辟了新天地,尽管有泛性论的不足。认识自己,就要清楚明白自我,人贵有自知之明,自我有利条件是什么,不利条件是什么。自我定位要准确,不可高,也不可低,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正如俗话所说。“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从精神心理状态而言,随时随地对人对事则不可罔然迷惑,而应清醒明白,要识其真我,要很好把握自我趋利避害原则,走好本我与超我挤压可能失去平衡的钢丝绳。

明代刘元卿《应谐录》有《僧在》的小故事:一里尹管解。罪僧赴戍,僧故黠。中道夜酒,里尹致沉醉,鼾睡已,取刀髡其首,改绁己缧,反绁尹项而逸。凌晨里尹寤,求僧不得,自摩其首髡,又缧在项,则大诧惊曰:“僧故在是。我今何在耶?”夫人具形宇宙,同罔然不识真我者,岂独里尹乎?

本故事虽小,而刘氏一议,颇富人生哲理,可谓典型,也具普遍性。人生天地间。“具形宇宙”,在迷惑恍惚之际,往往“不识真我”,失却自我,“岂独里尹乎?”无独有偶,季羡林先生讲过类似的德国寓言故事:

有人出门旅行,夜里投宿,旅店人满,只好同一黑人共挤一屋,在他酣睡的时候。黑人偷偷起来,把他的脸用墨抹黑,偷了他的东西溜走了。翌日清晨,他起床时,发现黑人同自己的东西都不见了。于是他大为惊奇。满屋子里左找右找,希望在壁橱柜子找到黑人和自己的东西。正在慌乱的时候。蓦地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影子,脸上黑黑的,他怔住了,自己问自己:“黑人原来在这里,可是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如果像刘元卿那样点评,则应是:夫人具形宇宙,同罔然不识真我者,岂独旅人乎?这里尹和旅人的罔然不识真我笑话似乎在慌乱的一刹那发生,而在前就包含了原因,他俩都丧失应有警觉,麻痹大意,尤其是里尹简直是失职,只求一时痛快,嗜酒如此而“致沉醉”,遭歹人算计,便势在必然。他俩的“本我”欲求基本没有受超我道德原则约束规范,被人陷害又不冷静,惊慌失措,这现实中的自我又怎么能认识清楚?罔然者,迷惑之状也。人处罔然迷惑之中,必然昏昏糊糊,惊惊慌慌,不知自己姓甚名谁,是干什么的,一句话:不识真我。这是可笑又可悲的。

可见,人要认识自己,识其真我,则不可罔然迷惑,而要明明白白清清醒醒。这谈何容易。可罔然而不识真我者却屡见不鲜。造成罔然不识真我的原因种种,其表现形态情况又各不相同。

罔然迷惑与不识真我,和不识真我与罔然迷惑,二者互为因果。要识其真我,则必须清清醒醒,不罔然迷惑:只有清醒明白,而不罔然迷惑,才能认识真我。正确定位自己。人类认识未知的客观世界,都必然是从必然王国走进自由王国,认识研究客体。必须老老实实。认认真真,辛辛苦苦,认识其必然如此的规律,从而把握运用,这便可以“无为而无不为”,迈进自由王国的殿堂。单个的你、我、他也必须如此,否则就会罔然迷惑,不知道究竟自己是谁了。这是从总体认识论而言。造成罔然迷惑心态而无法识其真我,则往往是本我动物求过分过高,欲所欲为,而又不受超我道德原则约束规范,一昧将快乐原则发挥到至极,将贪婪、残暴、专横、自私等等,人性恶放任恣肆,不受任何管束,而现实中的自我又无法操控趋利避害原则,这自然犹如走钢丝绳失去平衡,必然栽下来,不知道自己是谁,究竟是什么东西了,其结果轻则上当出丑,重则丧失人性,违背道德,甚而触犯法律,琅铛入狱,处决亡身。

骄傲自大,自不量力,自私贪婪的本我,会使自我陷入罔然之大泽,不识真我之深渊。寓言是人类智能的珍珠,大抵小巧玲珑,晶莹剔透。颇含丰富的哲理,象征意蕴。将形而上之道以形而下之器见出,虽然说的不过是些动物植物的小故事,人间荒诞的小笑话。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有《鹰、穴鸟和牧人》的故事:一只穴鸟学鹰的样子,扑到公羊的背上抓羊毛,结果被羊毛缠住,让牧人抓住拔光了羽毛。穴鸟显然自不量力,一味要与强者相比,结果招致不幸,为人耻笑。《蚊子和狮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一群蚊子打败了强大的狮子,便自以为了不起,忘乎所以,洋洋得意。不可一世,结果却被蛛网粘住,成为蜘蛛的美食。《狗和影子》:狗衔块肉过桥,看见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一只狗也衔着肉:于是放下自己嘴里的肉,跳下桥去,跟影子打架,想抢影子衔的那块肉,结果把自己嘴里那块肉也丢了。这寓意在讽贪。贪婪者反会丢掉自己已得到的东西。钱钟书先生对此还有分析,他说“据说每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譬如这只衔肉的狗,照镜以何。反害他大叫大闹,空把自己的影子,当作攻击狂吠的对象。”“不自知 的东西”便是不识真我者:“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便是能识其真我者,何以如此?贪婪迷心则罔然,罔然而不识其真我则如此荒唐可笑。《苍蝇和蛾》说的是苍蝇贪吃蜜罐里的蜂蜜,掉进罐里,为蜜粘住:飞蛾指责苍蝇太笨。嘴馋吃。晚上,飞蛾不住地绕着灯火以眩目的速度飞来飞去,忘乎所以,结果飞入火焰中烧死。自然苍蝇贪吃而罔然不识真我,结果丧命:而飞蛾似有其认识,可只对他人,而不警惕自己,他仍然丢不掉那个贪字,贪光而罔然不识真我,结果与苍蝇无异。印度《五卷书》里有类似的寓言诗《蜜蜂吃花粉》:当那像一团火焰似的太阳,/在那太阳升起的山顶升起,/蜜蜂为了想吃莲花的花粉,,就一头钻进莲花里去,/它没有想,到了黄昏时候,/它会裹在里面出不来。一个人如果只想得到好处,他就忘记了里面还有危机。这一头钻进莲花只想得到好处的蜜蜂,也因贪婪而罔然不识真我,结局与贪吃蜂蜜的蜜蜂一样。俄国诗人普希金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旨在揭出贪得无厌的可耻可笑的下场。渔夫打到一条金鱼,这金鱼很神,能满足人的要求,渔夫老婆便要这要那。金鱼愤怒了,大海汹涌澎湃,给她的一切东西便荡然无存。金鱼游到大海深处去了。结果老太婆仍坐在破泥棚的门槛上,看着那只破木盆。

贪心还有贪权,也可导致罔然不识真我。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描述白蛇娘娘和许仙的爱情故事,并发议论道:法海和尚只管念经,却放下经卷。横来搬是弄非,去捉拿许仙和白娘娘。蛇精白娘娘反抗,一怒之下,弄出个“水满金山寺”,结果玉皇大帝要缉拿法海问罪,法海只好东躲,终于躲藏在蟹壳里,成为一个只有等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才可出来的蟹和尚,鲁迅对法海的下场断语是“活该!”这比里尹旅人遭遇更惨,几乎近于被活埋了,鲁迅对于贪权而惹下大祸者的强烈憎恶显而易见。

柳宗元的寓言,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罔然不识其真我,而最终丧命的故事,供我们分析思考,从中可得教益。先说《lZ传》。lZ是小动物,却也是贪婪而罔然不识真我丧命的典型。它是善于背负的小虫,在行进中,只要遇见东西,便背在背上,昂首前行,越向前走,背的东西越多,越沉重,即使行走已经非常艰难,仍要拣要背,终于跌倒爬不起来。有人可怜,将它沉重的包袱卸下,然而,只要再行走,却仍不改其本性,还是一路又拣又背而且喜欢攀高处,最后坠地而死。柳宗元为匡正时弊。对此发议论:“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地。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贪婪而又好攀高位之人,皆亦如是,岂有他哉?虽为小寓言,而罔然不识其真我的启示告戒,则让人久久思索。

第7篇:贪婪算法的基本原理范文

中国经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从经济内在的发展逻辑角度来说,我们知道昨天发生了什么,那明天又会是什么样?我们要对中国经济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就要对全球经济进行一个汇总。

全球经济以美国为主导

全球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以美元为主导来决定其经济周期。所以,我们讲世界经济,首先要讲占全球GDP25%的美国经济,如果对美国经济说不清楚,也不容易把世界经济讲清楚。

美国经济的状况如何?眼下很多人讨论的是,会不会有“二次探底”,会不会发生中美汇率战、贸易战或货币战争。本世纪初,美国纳斯达克泡沫破灭,说明了当时新经济泡沫的破灭,最后回归到实体经济。美国政府需要尽快把经济扶起来,作为市场经济国家,它主要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因此,自2001年起,美国不断降低利息,从最高的百分之六点几,降到了2004年的百分之一点几。

降息意味着放大贷款,意味着刺激信用。美国投放了大量的货币,刺激了房地产的发展。房价不断上升,泡沫越来越大。美国的房贷,从需要首付,到不需要首付,最后在没有首付的基础上,对信誉不好的客户都敢放贷。各种各样的所谓金融衍生产品,通过模型、通过保险卖到了全世界,吸收了大量资金促进美国经济增长。房地产上升期间,各个阶层都赚到了钱,刺激了美国的消费。

美国GDP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中,消费占大头,最高峰时占72%。美国经济的泡沫越来越大,消费越来高,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从2000年到2007年,美国经济高度繁荣发展,高增长低通胀,这是美国次贷危机前的经济状况。

随着房价的上升,加上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经济全球化对社会资源、大众商品、矿产品等需求的不断增加,全球物价开始上涨,2007年底全球出现通货膨胀。物价压力之下,美联储开始加息。一加息,泡沫就破了,雷曼出事,一连串以资产为代表的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所以,全球经济近几年的发展逻辑是,2007年表现为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表现为美国整个金融系统出现危机并蔓延到世界各地,2009年中国经济和商品出口开始受到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

美国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果断地实施了凯恩斯主义――撒钱。不撒钱经济就要崩溃。因此,伯南克在美国的外号叫“飞机蹦”,指其在飞机上不停地撒钱。前两年在伦敦和匹兹堡的G20会议上,他不停地呼吁中国,要共同治理和渡过危机。

到今年一季度,美国仍然很看好其经济复苏到百分之三点几;但二季度的数据出来后,美国才到百分之一点几。现在,美国又在担心经济“二次探底”,担心经济到底能不能复苏。

目前,很多矛盾集中在中美汇率问题上。美国的精英们都明白,如果不停地撒钱,随之而来的是美元汇率进一步下跌的风险,对美国经济更加不利,美元的地位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陧慢下降。

这就出现了矛盾:进一步刺激,有财政风险、美元贬值风险;不刺激,是9.6%的高失业率。奥巴马能不能干下去的压力很大。这就是当前美国经济的状况。

美国的经济危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各种议论很多。2007年,美国的说法是,华尔街太贪婪,不停地制造金融衍生产品,最后衍生出了巨大的泡沫。

当时,我在想,说华尔街贪婪,北京的金融街就不贪婪?上海的陆家嘴就不贪婪?英国的伦敦城就不贪婪?都贪婪。贪婪是人类几千年、几万年遗传基因的结果。但是,北京、上海、伦敦的贪婪能惹出这么大的事吗?惹不起来。贪婪绝对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

从现在来看,美国的主流观点是,美国金融监管不力。我说,这只是其中一条原因,不是根本原因。如果是监管不力,2004年时,美国证监会还在放松对美国证券公司的高杠杆比例。格林斯潘在下台之前,看到美元利率长期上不去,他疑惑为什么和往年不一样,这样的低利率早就应该通货膨胀了,但是,物价却涨不起来。

如果中国、日本或德国的政府监管不力,能够惹出此类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吗?不能。那么,美国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能量?第一是经济体,第二是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但是,这两条也不能给全世界带来这么大的影响。金融危机之初,美国主流的经济学家讨论的也不是监管问题,现在才说监管。所以,也不是监管的问题。

那美国金融危机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认为,美国经济进一步的风险必须和这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连在一起,“二战”以后,美国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用战略的眼光来看,1972年,和尼克松的第一次握手,意味着世界上两个大国开始友好。但中国的经济开始向资本主义体系开放,这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主张改革开放,撒切尔夫人开始公有转私有,里根在美国主动推行全球化战略。这三个人物的思想和政策,对全球化的推动起了很大作用。

对于中国来说,看全球化其实很简单。改革开放,意味着中国的门窗全打开了,欢迎西方到中国来投资。中国13亿人口,印度11亿人口,加上其他一些新兴国家,全球1/3的国家开始走向全球,向资本主义体系开放,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吸引外资。其中,中国创造了伟大的奇迹。

哈佛大学有个教授算过,这种全球化在本世纪的前几年内,新增加的劳动力多了5亿人。这种全球化意味着大量便宜的农民工与西方资产的结合,生产的产品必然产生世界商品的大增速,必然提高劳动生产率,物价下降,推动全球经济增长。这是全球化的红利,也是人口的红利。这一轮全球化的一系列数据表明:全球经济高度繁荣史无前例。

从大背景的风险来看,发生金融危机的实质原因,我认为首先是美国政府错误地判断了这一轮全球化的形势,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刺激信用膨胀,最后导致后院着火;还有一个深刻的制度背景就是国际货币体系有问题。

在国际货币交易计算中,全球65%是美元,而美元的发行、美元信用的膨胀是没有约束的。在全球经济一片向好的过程中,美国保持了金本位。世界各国的货币都与美元挂钩,意味着全球的汇率是固定汇率。所以,各国危机爆发频率越来越高,危机最后由小国发展到大国,发展到全球,因为没人约束美国的货币。

中国现在以人民币不停地对冲,依然应付不过来。而美元的发行是不受限制的,我们已经被美国货币绑架了。

这一轮世界经济的发展,以美国为代表,一路顺风发展到2007年。然后,由于美国错误的判断和当前错误

的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危机。随后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波及全球。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我们来看中国。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长缓慢。2002年之前(包括2002年),在央行整顿金融秩序的背景下,各银行开始惜贷。   货币政策像个马头,通货膨胀是马的缰绳,可是拉也拉不住。通货紧缩就是逼着把马头摁下去。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还难处理,那几年经济增长很缓慢,GDP只有8%左右。当时都希望物价上涨,物价涨了就意味着经济走好了,但物价涨不起来,需求也不旺。   2003年“非典”之后,人民银行统计全国的贷款,贷款已经上升到了1.8万亿。到了年底,增长率达到了百分之二十几。一路走过来,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传到中国。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意味什么?小布什在危机刚爆发的时候喝斥说:华尔街喝醉了,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后来,我在很多场合引用他的话继续说:华尔街喝醉了,酒是谁送的?是中国人送的,大量出口给美国。

华尔街以后不喝了,送酒的人怎么办?只能自己喝,扩大内需。例如北京人喝二锅头,上海人喝花雕,四川人喝五粮液,东北人喝北大仓…一各个地方喝的不一样,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产业结构的调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后,意味着中国要扩大内需、扩大消费。在此背景下,2009年,中央宣布4万亿的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我凭良心说,绝对不是说官话,当时的环境下,这是及时的、必要的。

现在,中国要担心的是什么?钱多了没地方去。股市经过近两年的大涨大跌,老百姓刚刚被咬了一口不敢进。股市涨不起来,这么多钱到哪里去?第一搞投资,最后导致产能过剩;第二,炒房,房地产泡沫产生。

果不其然,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到处是一片房地产上涨的压力,整个社会舆论全集中在房价上。“两会”代表的提案说的已经不是经济问题了,完全变成了社会政治问题。去年底到今年初,―下子变成了担心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房价上涨。海外机构都预测中国经济要出事,有议论说房价泡沫会像日本一样崩溃。

整个经济社会在一季度表现为担心经济过热,二季度表现为往下走。经济学家有各种声音,到底怎么看?政策应该紧还是松。我认为,总的观点是,前一阶段经济过热的势头得到抑制,经济正在向趋稳发展的方向转变。

今年一季度GDP增长11.7%,二季度是10.3%。大多数海内外机构都预测三季度还要跌,四季度更要跌。尽管如此,大家同时判断,全年的经济增长仍然在9%-10%之间。这个增长还是不错的。

经济在三四季度下滑的原因,第一,是基数同比的因素,去年的经济是前低后高,今年表现为前高后低;第二,房地产政策一出,增长速度必然会下来,是调控的结果。从经济的内在规律看,全年保持9%-10%是可以的。

为什么中国经济增长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而且几个月的变化这么突然?主要是三大政策在起作用:第一,房地产升值,贷款减少了;第二,整顿地方融资平台;第三,抑制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政策。这三项政策加起来,经济必然往下走。

第8篇:贪婪算法的基本原理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 数据中心; 虚拟机放置; 能耗; 化学反应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More and more data centers are created,and energy consumption becomes the research hotspot. As a kind of effective energy saving strategy, VM consolidation is focused by researcher and industry. Due to the shortage of the traditional VM consolidation,this paper used a new metaheuristic algorithm called CRO(Chemical Reactive Optimization)to solve the VM consolidation problem in data centers and used Local Search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eeking the solution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more excellent than other methods, which can decrease the number of servers and can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data centers.

Key words:cloud computing; data center; VM placement; energy; CROTS

1 引 言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然而,在云计算技术促进IT发展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电能。近期分析报告显示[1]:截至2011年,世界范围内的计算中心的年均耗电量已经超过3 兆kW,且其增长呈明显的加速趋势。因此,有效控制数据中心的能耗量已经成为各国科研和应用领域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数据中心,随着虚拟机的不断创建与撤销,分布在物理资源上的虚拟机必将分散,从而导致部分服务器的使用率非常低。如何合理地确定虚拟机到服务器的映射对整体物理资源池的利用率以及能耗有着直接影响,已经成为云计算领域的研究热点。

大多研究主要将虚拟机放置问题建模为装箱问题并采用贪婪算法去寻找一个近似最优的方案,常用的贪婪算法主要有:首次适配FFD,最优适配BFD和最差适配WFD(WorstFit Decreasing)三种。例如,IBM的Verma等[2]设计的pMapper采用FFD选择虚拟机的放置位置。文献[3]提出了一种虚拟机迁移框架EnaCloud,采用最优适配BFD的启发式算法确定虚拟机的放置。文献[4]提出了一种改进BFD(BestFit Decreasing)算法并应用到虚拟机放置问题中,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其性能。文献[5,6]在一个同构的计算环境中将虚拟机放置建模为1维装箱问题,只考虑CPU资源,所提出的虚拟机迁移算法没有考虑当前的虚拟机分配情况。类似地,文献[7]和文献[8]也将虚拟机放置问题简化为一维分配问题,仅考虑了CPU和内存资源。除此之外,一些研究将VM放置问题建模为多维装箱问题,即MDBP问题。如文献[9]将异构计算环境下的虚拟机分配问题建模为MDBP,然后通过实验比较了多个贪婪算法的性能。在文献[10]中,李强等人则将能耗感知的虚拟机放置问题归结为多维QoS约束下的最优规划问题,并设计了一个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策略。近期,Albert等人[11]提出了一种新的元启发式方法,称之为化学反应优化算法。该算法模拟化学反应中的分子碰撞,以及分子从高能状态向低能状态不断转变的过程,最终驱使分子进入最稳定的状态。CRO相对于以往的智能算法表现出了更强的问题求解能力。鉴于CRO算法求解的高效性,本文将禁忌搜索算法与之相结合以提高CRO局部搜索的能力,并应用到虚拟机放置问题的求解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问题描述

虚拟机配置是数据中心的核心功能之一,其配置过程如图1所示。首先,根据来自用户应用的大量虚拟机配置请求,数据中心内的虚拟机配置规划器根据监控服务器或者通过负载预测获得的服务器负载信息,确定服务器是否过载。然后采用智能算法获得虚拟机配置的全局最优解(本文基于CRO和禁忌算法)。最后,数据中心的迁移规划器根据虚拟机的配置方案确定相应的迁移规划。其中,虚拟机实时迁移(Live Migration)是一种有效的迁移机制,已经在一些服务器中得到了应用。

示例图2表示ID为3和4的虚拟机放在1号物理机上,ID为2和7的虚拟机放在2号物理机上,ID为1、3和6的虚拟机放在3号物理机上。

3.2 基本化学反应操作的设计

CRO有4种分子反应,即无损器壁碰撞、无损分子间碰撞、分解和合成。

1)无损器壁碰撞

在这个反应中,一个分子将撞击容器并导致分子结构发生局部改变。通过这个反应,原始的解w′将从它的邻域w1中得到一个新的结构w,相当于局部搜索。为了提高分子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本文使用禁忌搜索算法实现无损器壁碰撞,具体步骤如下。

(1)给定算法参数,每一次迭代都把当前分子w′作为禁忌算法的当前解,置禁忌表为空,藐视准则定义为:当前解的物理机使用个数少于best so far,则忽视禁忌表属性,用当前解代替best so far。;

(2)判断算法终止条件是否满足?若是,则结束算法并输出优化结果;否则,继续以下步骤;

(3)利用当前解的邻域函数产生其所有(或若干)邻域解,并从中确定若干候选解;

(4)判断候选解是否满足藐视准则?若满足,则用满足藐视准则的最佳状态y替代x成为新的当前解,即x=y,并用与y对应的禁忌对象替换最早进入禁忌表的禁忌对象,同时用y替换“best so far”状态,然后转步骤6;否则,继续以下步骤;

(5)判断候选解对应的各对象的禁忌属性,选择候选解集中非禁忌对象对应的最佳状态为新的当前解,同时用与之对应的禁忌对象替换最早进入禁忌表的禁忌对象元素;

(6)转步骤(2)。

2)分解反应

发生分解反应时,一个分子w将变成两个新的分子w1和w2。这两个新分子的结构与原来的分子结构有很大的差异。本文算法中,用Order Crossover(OX)算子实现分解。

在OX算子中,第一个母体是原来的分子w,第二个母体是随机创建的一个解。w1由w的前半部分和随机解的后半部分组合得到。而w2由w的后半部分和随机解的前半部分组合得到。

3)无损分子碰撞反应

无损分子碰撞是两个分子碰撞后发生微小的变化又分开。这个反应有点类似无损器壁碰撞,但是不同的是这个反应涉及到两个分子,并且没有分子动能(KE)丢失到中央能量缓冲区。我们用OX算子实现这个反应。

4)合成反应

3.3 算法描述

在算法开始之初,需要初始化如下参数:PopSize, KELossRate, MoleColl, buffer, InitialKE,α,β。其中PopSize表示种群大小,KELossRate表示动能丢失率,MoleColl取值为[0,1],是每次迭代时判断单分子碰撞和多分子碰撞的参数。α,β分别代表单分子碰撞和多分子碰撞选择的极限值。当一个分子的撞击次数超过α后,它的优越性还没提升则会发生分解反应。β代表一个分子所拥有的最小的动能,如果低于这个值则会发生合成反应。目标函数值就等价于分子的势能值,要找最小的函数值就得找到最稳定的势能最小的分子。

迭代开始之后,会随机产生一个[0,1]之间的整数K,当K大于MoleColl时则发生单分子碰撞,反之则发生多分子碰撞。迭代过程会一直继续直到达到停止标准,最终输出一个近似最优解。

4 实验与分析

4.1 实验环境设置

在Myeclipse中采用面向对象的java语言实现CROTS算法,并将该算法与CRO、ACO和FFD等算法进行性能上的比较,同时也分析了算法在不同的虚拟机请求规模时的性能。模拟的集群系统包含600个物理服务器(设置了600个物理服务器是为了考虑最差的放置情况,一台虚拟机占用一台物理服务器),每个服务器包含CPU,内存,存储和带宽四种资源,为了更方便的考察该算法性能,在本次实验中只考虑物理结点一个因素,假设QOS、SLA等其他因素都满足条件,本次实验适用在同构环境,600台物理服务器的性能是一样的,分别是10000MIPS、50GB内存、1TB存储、10G的带宽。实验模拟的虚拟机数目在{100, 200, 300, 400, 500,,600}内取值。类似于Amazon EC2的虚拟机实例,实验设置了四种虚拟机类型,其资源请求数目分别为:(1000, 4, 20,1), (2000, 8, 50, 2), (3000, 16, 100, 2), (5000, 24, 200,4)。基于文献[ 11]对实际服务器(Dell PowerEdge1950)功耗的测量,实验设定服务器在空闲pidle和满负载pmax 时的功耗大小分别为171瓦特和218瓦特。为了对比不同算法的能耗大小,实验设定计算周期T为24小时。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中,为了考虑到公平性,对所有算法的虚拟机请求序列设置为一样,对虚拟机数目分别为100、200、300、400、500、600时进行10次运算最终取平均值。本文中算法的优化目标是使物理机数最少和降低能耗,根据公式(6)中的能耗模型,物理机数和它的资源利用率对能耗有直接影响,通过实验证明了真实性。

图3显示不同虚拟机数目情况下4种放置算法得到的能耗比较情况。随着虚拟机数目的增多,四种算法得到的能耗也逐渐增大。与FFD和ACO算法相比,CRO算法在能耗指标上平均降低了13.5%和9.9%。而与CRO算法相比,CROTS算法在能耗指标上平均降低了3.1%。这主要因为物理服务器的使用数目与数据中心的能耗有直接的关系,CRO和CROTS算法相对于FFD和ACO算法来说,能够获得更优的放置解。

图4比较了不同虚拟机配置数目情况下四种算法得到的物理服务器的数目比较。随着虚拟机数目的增多,四种算法的物理服务器的数目也在增大。其中,FFD算法的性能最差,其所需要的平均物理服务器数目分别是ACO、CRO、CROTS算法的1.04、1.09、1.13倍。表明算法CROTS相对于其他三种算法,具有最好的求解能力。而且从图4中可以看出当虚拟机规模越大,CROTS算法的性能越好,这是因为CROTS适合求解大规模优化问题。

为了进一步说明CROTS算法的求解效率,实验对ACO、CRO以及CROTS三种算法的收敛性情况进行了实验比较。

从图5可以看出CROTS混合算法的收敛速度要比ACO和CRO快,因为在CRO算法无损器壁碰撞反应中加入禁忌搜索,使得解的收敛速度更快,在60000次评估左右就基本上达到稳定。表明CROTS在寻找最优解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5 总 结

随着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规模的增大,能耗问题越来越突出。虚拟机整合能够有效的降低能耗,本文提出基于CROTS的虚拟机放置策略。通过CRO与禁忌搜索算法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CRO算法的性能。实验结果与传统的贪婪算法和ACO相比,所提出的混合算法能够有效的减少物理结点的使 用数量,从而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下一步的工作将考虑多目标同时优化以及CROTS算法在解决虚拟机放置问题上的各个参数的最优设置。参考文献

[1] RICCIARDI S,CAREGLIO D,BOADA G S, et al. Saving energy in 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s [C].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Compression, Communications and Processing, 2011:265-270.

[2] VERMA A,AHUJA P,NEOGI A. pmapper: power and migration cost aware application placement in virtualized systems[C]. In proceedings of 9th ACM/IFIP/USENIX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ddleware, 2008,243-264.

[3] Bo Li, Jianxin Li, Jinpeng Huai, et al. Enacloud: An energysaving application live placement approach for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s[C]. In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oud computing, 2009.

[4] BELOGLAZOV A,BUYYA R.Adaptive thresholdbased approach for energyefcient consolidation of virtual machines in cloud data centers[C]. In proceedings of the 8th workshop on Middleware for Grids, Clouds and e-Science. 2010, 41-46.

[5] BORGETTO D,COSTA G D,PIERSON J M,et al. Energyaware resource allocation[C]. In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EEE/ACM International Conf on Grid Computing. 2009, 183-188.

[6] SUBRAMANIAN C,VASAN A,SIVASUBRAMANIAM A.Reducing data center power with server consolidation: Approximation and evaluation[C]. In Proceedings of the 17th IEEE Conf on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2010, 1-10.

[7] KHAN S U,ARDIL C.Energy efficient resource allocation in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C]. In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tributed, High Performance and Grid Computing, 2009, 667-673.

[8] KHARGHARIA B,HARIRI S,SZIDAROVSZKY F,et al. Autonomic power & performance management for largescale data centers[C]. In proceedings of the 21th IEEE Conf on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2007, 1-8.

[9] STILLWELL M,SCHANZENBACH D,VIVIEN F,CASANOVA H.Resource allocation algorithms for virtualized service hosting platforms[J].Journal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vol.70, no.9, pp. 962-974, 2010.

第9篇:贪婪算法的基本原理范文

关键词:党员领导干部;廉洁心理;警惕腐败

一、构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心理机制的必要性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本能的我,它倡导“快乐原则”;自我是现实的我,它奉行“现实原则”;超我是理想的我,它遵循“道德原则。在人格结构的三方面中,自我扮演着调节本我和超我的角色,一方面设法满足本我对快乐的追求,一方面必须使行为符合超我的要求。构建廉洁心理机制是指本我涌现出腐败心理动机时,自我按照超我的要求立即拉响“警报器”,把这种不符合规范的心理动机扼杀在萌芽之中。

(一)源头上遏制腐败的需要。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党员领导干部腐败大凡是从贪图小便宜开始的。贪图便宜是人惯有的心理,如果党员领导干部对这种心理从不觉察,极易利用手中的权力贪图更大的便宜,从而违反规矩和触犯法刑律。党员领导干部若能经常体察自己爱贪便宜的心理,及时加以调整和纠正,就能从源头杜绝腐败。

(二)思想上警惕腐败的需要。从这两年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还有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腐败并未从思想上引起重视,认为腐败是别人的事情,压根八竿子与自己打不着。其实只要你手中握有权力,你就捧着一块鲜肉,就会招来无数苍蝇的叮咬。党员领导干部若对腐败现象时刻警惕,处处提防,腐败就会失去空间和市场。

(三)保护党员领导干部自身的需要。党员领导干部能够走上岗位,既离不开其个人的努力,更凝聚着党和国家的长期培养和心血。作为国家的公职人员,我们拥有优越的社会地位,较大的职务权力,丰厚的报酬和美好的人生前途。党员领导干部一旦把握不住自己,锒铛入狱,不仅身败名裂,而且大好前途瞬间化为乌有。党员领导干部保持清正廉洁,不光是对党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二、党员领导干部须警惕的几种腐败心理

心理学认为,动机支配行为,一般来说,没有动机的行为是不存在的。党员领导干部腐败心理活动是先于腐败行为实施之前而产生,并影响和支配着腐败行为的发展走向和具体的实施操作。常见的腐败心理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碍于面子”的矛盾心理。对于腐败现象,许多腐败党员领导干部,内心相当纠结和矛盾。没涉案之前,他们对那些目无法纪、为所欲为的贪官污吏嗤之以鼻,但是,当他们身临其境之时,又表现得含含糊糊,半推半就。

(二)“别人收我也收”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别人能捞,我也能捞”就是典型的从众心理,认为吃点、喝点、拿点不是大问题,甚至把收送礼品、礼金称为是礼尚往来。

(三)“不会查到我头上”的侥幸心理。从内在腐败心理到外在腐败行为的转换过程中,侥幸心理贯穿始终。有的腐败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反腐败是“隔墙扔砖头,砸着谁算谁”,自己“谨言慎行”,被查的几率不大。

(四)“临时捞一把”的补偿心理。指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在即将离退休前夕,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就萌生了“临时老一把”的贪念,大肆贪污受贿的现象,算是对自己兢兢业业几十年的补偿和安慰。

(五)“永不满足”的贪婪心理。贪婪心理就是贪得无厌,永不满足的一种过渡膨胀的利己欲求的变态反应。有的腐败党员领导干部贪污受贿了几百甚至上千万,而仍不知道不收手,落马后才幡然醒悟,悔之晚矣。

党员领导干部实施腐败行为并非仅某一种腐败心理起作用,而是多重腐败心理贯穿其中,其中贪婪心理和侥幸心理占主导作用。

三、构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心理机制的对策

(一)常思腐败的危害性,涂上廉洁心理防腐剂

腐败是社会的毒瘤,害党、害国、害民、害家、害己。腐败践踏了党的先进性、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同时也葬送了腐败领导干部家庭的幸福和自己的美好前途。作为人民公仆,我们要慎用手中的权利,守住法律的底线,常思腐败的带来的巨大破坏力,从心理上惧怕腐败,从而达到不敢腐的目的。

(二)常想腐败的可耻性,拉起廉洁心理防护网

管仲提出了千古名言“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同志也特别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提出了“八荣八耻”。行为,就是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等行为,人人痛恨,千夫所指。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以清正廉洁为荣,以为耻,要从心理上憎恶腐败,从而达不能腐的目的。

(三)常汲精神养料,筑牢廉洁心理防火墙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