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零基础如何学心理学范文

零基础如何学心理学精选(九篇)

零基础如何学心理学

第1篇:零基础如何学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造型;体会

机械CAD教学是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在已经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制造以及计算机基础等理论课基础上的重要实践性环节。该环节在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以前所学内容的综合应用,也为后续的数控机床、数控编程以及模具CAD/CAM等课程的学习作出必要铺垫。

一、软件选型

20世纪50至80年代中期,CAD技术由计算机图形学(CC)起步,形成了成熟的二维CAD软件。以AutoCAD为代表的机械CAD软件改变了以绘图板、丁字尺、图纸、橡皮、铅笔和直尺等为工具的手工绘图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绘图的效率,实现了“甩图板”的目的。但是,二维CAD没有改变传统的设计思想和制图准则,一方面影响了零件信息的表达和传递,另一方面也不能为后续的CAE/CAM提供有效信息,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以三维造型为基础的CAD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使CAD迅速超越“甩图板”阶段,引发了机械设计领域的第二次革命。零件和产品的三维模型为CAD/CAE/CAM/PDM的有效集成提供了原始数据,构成了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数据源,也是虚拟现实和虚拟样机技术的基础。

针对当前三维CAD市场品牌众多、功能不尽相同的特点,我们确定以下软件选型原则:①应具有较完整的功能模块;②好学易用,适合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③具有集成性,能与CAE/CAM?PDM等模块或软件有效集成。

SolidWorks是具有原创性的、基于Win—dows的优秀三维机械设计软件。它采用基于特征的实体建模,具有完整的零件实体建模、曲面造型、装配、二维工程图生成以及模具设计、钣金零件设计等功能模块,实现了全相关参数化设计,能智能化地领会设计者的设计意图。SolidWorks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得到广泛应用,具有主流CAD软件的特征。另外,Solid—Works的“金牌合作伙伴”策略,吸引了CAM/CAE/PDM软件产品向SolidWorks平台的移植和集成。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以SolidWorks作为学生机械CAD教学的软件平台。

二、SolidWorks工作流程特点

1、二维草图是生成特征的基础。多数特征是以二维草图为基础生成的。因此,能否熟练使用草图绘制工具绘制草图关系到建模质量和效率。SolidWorks提供二维草图绘制实体工具,如直线、圆、圆弧、多边形、矩形等,也提供草图编辑工具,如转换实体引用、镜像、等距实体、剪裁和延伸等,为草图绘制准备了基本条件。

2、特征是三维模型的基本元素。Solid—Works是基于特征的造型软件,以基体特征为基础,通过不断添加特征,最终构成零件。特征可随时添加、编辑修改以及重新排序,以不断完善设计。

参考几何体是完成复杂零件造型的重要辅助工具,主要包括基准面、基准轴、坐标系、构造几何线以及三维曲线等。掌握参考几何体的定义方法,对于特征造型具有重要意义。

3、三维零件模型是SolidWorks的基本部件。SolidWorks中的模型由零件(pan)、装配体(assembly)和工程图(Drawing)组成。其中,“零件”为三维实体模型,它构成整个设计工作的基础和核心。以零件为主模型,通过装配可以构成装配体,通过模具设计可以形成相应零件模具的凸模和凹模等。以零件和装配体为基础,可以生成零件和装配体的工程图。工程图中不仅提供标准三视图,还提供局部视图、剖面视图、旋转剖视图、断裂视图和辅助视图等各种派生视图,以满足各种相关信息的表达。

零件、装配体和工程图均以文件形式存在,显示在单独的窗口中。但零件、装配体及工程图之间具有相关性,即当其中一个文件改变时,其它两个文件也自动地相应改变。在零件、装配体和工程图文件中,可以添加必要的模型细节,如尺寸、注释、符号以及材料明细表等。

综上所述,总结SolidWorks的工作流程。零件三维模型是Solid-Works的核心,零件的造型过程是生成特征的过程,特征生成又可分为选择(定义)基准面、绘制草图、定义尺寸及几何关系、生成特征等子过程。掌握了每个子过程的实现方法,就掌握了SolidWorks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要点

1、在训练中掌握造型方法。学习Solid-Works的过程就是使用SolidWorks的过程。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中掌握命令的使用方法。因此,在介绍SolidWorks基本工作原理后,让学生从简单零件和特征开始(如立方体、圆柱体等),在造型过程中掌握软件的使用。

草图绘制是SolidWorks造型的前提,关系到造型的质量与效率。在开始阶段,应强调基准面的概念、草图绘制及编辑方法、尺寸标注、几何关系的定义方法等,以提高草图绘制的速度和质量。

2、结合产品,从实际中了解造型要求。现有的SolidWorks训练教程,以三视图、轴侧图等零件图形式,提供了不少建模素材,为学习SolidWorks提供了方便。但是,这些例题多是针对某些特征而设计,缺少特征的综合应用,与生产实际的要求相差较远。

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在相关模具制造企业的合作下,我们可以实际的塑料和金属模具等产品为建模对象,在分析产品建模特点及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测绘和模型重建,既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产品造型的需求,也有利于与模具设计、数控编程等课程的衔接。

3、以典型零件为例,做到融会贯通。SolidWorks提供多种特征造型命令,满足了产品造型的不同需求,也使得造型过程具有柔性。以基体特征为例,系统提供了拉伸、旋转、扫描、放样以及曲面加厚等造型方法。相同的零件,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造型命令和特征形式完成建模。由此导致建模效率有所不同,有时甚至还相当显著。因此,可以选择典型零件,采用不同造型方法完成建模,并加以比较,以做到融会贯通,提高建模速度。

零件形状并不复杂,造型过程也较简单。但仔细分析可知,该零件既可以拉伸凸台/基体和拉伸切除构成主要特征,也可以旋转凸台/基体形成基体特征,甚至可以用放样或扫描命令构建主要特征。同时,在以旋转凸台/基体形成基体特征的造型方法中,零件的圆角和倒角特征既可以在草图阶段定义,也可以在完成基体特征的基础上逐步添加。显然,各种造型方法的效率存在较大差别。

如何根据零件特点,选择适当的造型命令和造型方法是使用SolidWorks时需不断加以体会和总结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邓泽民.CBE理论与在中国职教中的实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

第2篇:零基础如何学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机械基础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创新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mechanical basic course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Huiling, Li L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nstructing mechanical basic course system; analyzing the teaching reform mode of innovation as the core, ability as a main line, real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research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ode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al courses.

Key words: mechanical basic course system;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on

我校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交通运输、物流工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基础实验及课程设计。机械制图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绘图以及读图能力;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基础设计知识并具有创新设计的能力;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主要培养学生具有机械零件加工精度的基础知识和具备机械零件几何参数检测的基本能力;机械工程材料主要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选择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的能力;机械基础实验及课程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背景下,我校十分重视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工作,但是由于概念抽象又具有较强实践性,师生普遍反映机械基础课程教师不好教、学生不好学。其实,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基础实验及课程设计是前后衔接、贯穿全程的课程体系,共同成为机械专业课程的基石。

1上好绪论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盖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绪论课是整个课程的开始,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应充分利用学生对新开设课程的新鲜感和好奇心,着重从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触到的实际物体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的具体性与实践性。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1)播放视频展示机械领域的高科技产品,如加工中心、机器人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掀开高科技产品“神秘”的面纱,并暗示学生只要愿意投入到学习中来,将来就会成为这些产品的设计师。(2)案例教学法,比如制作多功能椅子,第一,我们要进行市场调研,确定椅子的功能和规格;第二,根据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确定实现椅子功能所需要的传动机构,根据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确定椅子各个部位的材料,根据机械制图课程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根据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确定椅子在制造过程中的技术要求;第三,根据图纸加工各个零件,装配、调试到产品合格。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能够了解到即将学习的课程在实际生产中的用途,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3)绪论结束时,布置一些题目要学生课后思考。随后在讲解相关教学内容时,给学生一一解答,并与他们讨论,直到课程结束,所有解答全部完成,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有所用。例如在机械制图绪论课结束时,笔者布置了4种不同类型和结构的零件要学生思考如何绘制零件图,同时布置了4张零件图和1张装配图要学生思考如何读懂工程图。在整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调动了课堂气氛,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教与学的过程。

2精简教学内容,构建机械基础课程体系

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范围广、教学内容多、课时数相对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第一,要明确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械工程师为目的,有些太深奥的理论可以选择性地讲解,比如机械制图中的旋转法、机械工程材料中金属学方面的晶体结构理论等。第二,应不断更新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删除当今工程技术所摒弃的理论和方法,着重介绍现代设计方法和检测手段。第三,严格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教学日历,严格根据教学日历备好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每节课都是由已知知识推导出待学知识,确保整个教学内容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

其实,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共同组成机械基础课程体系。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某一门课程的完整性,还要注意本门课程与前面课程之间的衔接,让学生自然过渡到本门课程的学习中来。比如,圆柱齿轮减速箱可以作为几门基础课程之间联系的桥梁,机械制图课程教授学生如何绘制减速箱的装配图以及各个零件的零件图;机械原理课程教授学生减速箱的工作原理、如何选择合理的传动比以及确定齿轮的规格;机械设计课程教授学生如何选择减速箱的连接装置、密封装置、装置以及如何确定各个零件的结构与大小;机械工程材料教授学生如何恰当选择各个零件的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授学生如何正确提出零件的技术要求。在每门课程的绪论部分,我们都可以把减速箱作为一个引子引出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从机械制图课程开始就对减速箱比较熟悉,所以在随后几门课程的学习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识到每学一门课程都是在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所有课程构成了前后衔接、贯穿全学程的课程体系。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

由于机械基础课程实践性较强,所以在理论教学课堂上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彻底改变“注入式”教育,让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上可采用启发、讨论等教学方法,让教与学互动起来。比如在机械制图课程中讲授读装配图时,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读图,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作答,再针对难点重点讲解;在机械设计课程中讲授带传动张紧、安装和防护时,让大家一起讨论都有哪些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授课中,形成互动。另外,针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结合一些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尽可能贴近实际应用。

机械基础课程的研究内容一般比较抽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因缺乏空间想象力和工程实际知识而产生厌学情绪。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图片、实物来增强教学效果,充分发挥网络和电视录像的辅助教学作用。如通过多媒体动画课件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清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形态,或播放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录像,如齿轮的加工过程,表面粗糙度的检测过程等,变抽象为形象,增加学生感性认识。这样可将不易讲清,学生难以理解,实验中又看不到的现象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重视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机械基础实验及课程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主要介绍实验背景、原理以及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和手段,主要精力放在引导、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实验过程上。实验方案的选择、具体的实验步骤由学生完成,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增加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认知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只能告诉学生结果,实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多思考,从实验现象中认识本质,每门课程结束后,应用本课程的相关知识设计综合性实验。比如在机械设计的实验中,除了满足基本实验外,可开设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螺栓连接综合实验、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新理论、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建立与课程相适应的考核模式

考试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课程应根据课程特点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考核方式。目前,机械基础课程一般采用以笔试为主的闭卷考核方式,以常见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题型对学生进行考核,这种“一卷定成绩”的做法不仅不能从真正意义上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反而容易使学生死记硬背走入应试教育的误区。试卷不能成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标准,学生最终成绩可由3部分组成:试卷成绩、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试卷成绩占60%,由期末考试笔试获得;实验成绩占20%,由实验教师根据学生做实验的情况以及实验报告给予评分;平时成绩占20%,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作业、课堂表现以及考勤等给予评定。这种考核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较全面地考核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6结束语

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专业课程的基石,应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特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由单一到综合,贯穿全程的纵向课程体系。同时,坚持以创新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贴近实际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各门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当然,教学改革是一项非常艰巨而漫长的工作,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不断完善,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雷声,吴跃波.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28(3):61~63

[2] 孙志忠,汪治鹏.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现状与教学改革[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0,23(5):192~194

第3篇:零基础如何学心理学范文

一、机械工程基础课程特点及内容

机械工程基础是普及机械和机械工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的课程。对文科类、管理类、计算机类、艺术设计类等专业具有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面、拓宽专业、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的作用;其任务是培养学生认识机械和机械工程的能力,是工科类非机械类专业具有工程特色,适应高新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需要。机械工程基础的内容选择是根据机械工程的基本内容确定的。主要讲授机械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及机械工程发展的趋势,介绍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简述机械的组成原理与工作原理、常用机械零件强度、刚度的概念、机械产品的制造技术、液压传动和气动技术的概念、现代设计方法等等内容。学生通过对各部分内容的学习,了解机械及其产品从设计、制造到使用过程中需要哪些知识及其在机械产品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内容分析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按照实验课教学体系分为设计与制造工艺、检测与分析、材料与性能三个部分。机械工程基础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所有实验都在机械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本实验课与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等课程的理论教学相衔接。

1. 实验理论

(1)韧、脆性材料在受拉、受压和扭转时力学性能测试的原理和方法;电测法基本原理,单向、平面应力状态的静态应变测量与应力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冲击动荷系数测定的原理和方法;现代光弹测量的基本概念。(2)组合体模型的测量和组合体视图及剖视图的绘制方法和尺寸标注方法,机械零件功能和结构分析方法以及机械零件测绘方法和步骤,部件功能和结构分析方法以及部件测绘方法和步骤。(3)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结构分析,机械运动分析方法,渐开线齿轮范成加工原理,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原理,机械动力学,典型机械零件状态测试,滑动轴承性能测试与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减速器结构分析方法和步骤,各种典型机构及典型机械的综合分析方法。(4)金相显微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试样制备方法,Fe-C状态图、C-曲线;表面强化原理和方法;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力学性能(布氏硬度、洛氏硬度、显微硬度、摩擦性能)测试的原理和方法。(5)机械加工完成后零件的尺寸误差、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螺纹几何参数误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零件互换性所进行的必要的精密技术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测量数据的处理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教学

着重讲授如何用科学的手段来完成理论的验证;如何组织实验、处理数据和分析实验现象;介绍常用设备和仪器的原理、构造和使用维护方法以及综合实验内容的思路和方案设计等。

3. 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1)培养学生运用实验原理和方法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即如何从实验目的出发,根据什么原理,选择何种实验方案,配套哪些仪器设备,确定实验程序从而获得准确的数据并得出正确的结论。(2)通过实验熟悉常用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学会调试仪器和排除故障。同时,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实验技能进一步得到训练和提高。(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相关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加固理论知识。(4)通过实验过程以及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三、实验项目的设置

1. 机构运动参数测定与分析实验

基本教学要求:初步了解电测机构运动参数的基本原理,利用计算机对平面机构动态参数进行采集、处理、实测、仿真比较优化设计,分析机构参数对机构动态参数的影响。

2.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分析实验

基本教学要求:掌握根据机械实物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计算自由度、验证机构运动确定性;了解正确选择长度比例尺方法。

3.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基本教学要求:熟悉和掌握轴的结构与设计,轴上零件的常用定位与固定的技术方法,轴系结构设计的要求与常用轴系结构,为后续机械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4. 金相显微分析法实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显微分析)

第4篇:零基础如何学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学习兴趣 轴测图 立体几何 理论联系实际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45-01

《机械制图》是工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绘图的实际技能,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有重要影响。但有些学生感到这门课程学习难道很大,甚至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总觉得想象不出组合体的空间形状,缺乏空间想象能力。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措施,受到良好的效果。

一、上好绪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械制图》是工程技术语言,但学生没有生产经验,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了解学习这门课的意义和学习目的,我利用多媒体,引用学生容易看懂的螺纹调节支撑。首先,介绍它的用途,通过讲解它的构成零件以及零件上的关键结构(比如顶杆、螺母上的螺纹),启发学生说出这些结构的作用,学生不知道,我利用学生平时用的笔上螺纹,学生很容易了解螺纹的作用是传动和连接,从而很顺利就说出螺纹调节支撑的工作原理。怎么样表达螺纹调节支撑以及构成零件的结构呢?第二步讲解设计的步骤,画装配图(表达机器或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连接方式及装配关系等)画零件图(表达单个零件的结构形状、尺寸、技术要求等)。

二、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为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提供理论基础

《机械制图》知识前后联贯性很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是一次课或二次课就能提高的,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一点一点地建立空间思维,从而提高想象能力。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和理解以下基础知识:首先要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三视图的画法很关键的,有的学生制图学的不好,一个主要原因是不理解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第二要掌握点、线、面及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特征;第三要掌握轴测图的画法,上课时可只讲正等测,斜二测可让学生自学;最后要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三、画轴测图,加强空间想象能力

让学生及早接触和掌握画轴测图的方法,充分发挥轴测图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的作用。为此,我在本课程一开始就尽量多采用在黑板上徒手画轴测图的授课方法,使学生对轴测图有感性认识,便于学生模仿。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在基本几何体的投影讲完后,切割和相贯内容之前讲解轴测图的画法,只讲正等测,斜二测让学生自学,这样学生在学习后面的内容(比如切割和相贯以及组合体的看图)就容易了,学生补缺线和补视图时让学生徒手画出轴测图,经过多连多看,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就提高了,学生发现轴测图(三维)与图样(二维)之间能很好地联系起来,对学好机械制图有非常大的帮助,学习起来也轻松多了,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善于利用立体几何知识,强化空间思维能力

“若两个平面同时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其交线也垂直于该平面”;“若两个平面互相平行且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其交线也互相平行”。利用这两条,学生在画组合体的轴测图时,能掌握线的位置以及与线间的平行关系。有时因课程设置的问题,学生可能没学过上述两条,教师可采用直观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如教师可把课本竖立在教桌上,课本的每一页可视为一个平面,均与桌面垂直,其交线(即课本装订的一边)也与桌面垂直。

五、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组合体和机件的表达方法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课外活动 带领学生到工厂参观学习。让学生看技术人员如何画图,与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了解绘图时的注意事项,在生产车间参观工人师傅如何利用图纸加工零件、装配设备,了解图纸在生产中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看到实际的零件和设备,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增强了学习兴趣,对后面学习零件图和装配图也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4692-2008《技术制图》

[2]刘力,王冰.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第5篇:零基础如何学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问题情境;高一数学;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课堂的探究式学习的主要过程为“ 情境?问题?探究 ”。 由此可以知道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重点,它关乎这个课堂教学的成败。数学必修1教学又是高一教学重中之重,因而高中数学必修1的问题情境教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温故知新,是我们教师常常采用的引入方式。新知识的学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因而教师在教授新的内容时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集合的含义和表示方法》这节课中,我进行了如下的问题情境设置:

1.在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

2.在初中,我们用集合描述过什么?

学生经过讨论可以得出:初中学过“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说它的所有解为不等式的解集。

3.“集合”一词与我们生活中的那些词语的意义较为相近?

学生讨论可以得出:“全体”、“一类” 、“一群” “所有” 、“整体”,…

4.请写出“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0,1,2,3,4,5,6,7,8,9.这些数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5.什么是集合?

通过一连串的问题,从复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过渡到集合的概念,加深了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二、 在生活实例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当数学教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数学课堂上,教师如果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去引入新课,学生就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二分法教学中, 我提供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从某水库闸房到防洪指挥部的电话线路发生了故障,这是一条10km长的线路,如何迅速查出故障所在?

想一想,维修线路的工人师傅怎样工作最合理?

以学生感觉较简单的问题着手,激活学生的思维,形成学生再创造的欲望,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从而引入二分法思想和方法。

三、在数学知识间对比或者类比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类比不仅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还是引入新概念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利用好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对比或者类比,充分进行联想,就可以创造出很数学的问题情境。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教学,我设置了如下情境:

1.作出和图像。

2.指数函数的性质有哪些?

3.如何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

通过复习学生熟悉的指数函数的作图以及利用图像去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再提出如何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这样学生很容易进行类比,联想到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思路和方法。此外我们还可通过表格的方式对比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性质,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对数函数性质的理解。

四、在引发学生认知的冲突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当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与新学习内容之间发生冲突,学习者在心理上就会产生学习的需要。变式问题题组情境是其中一种较好的处理方式。例如在引入函数的零点存在性定理时,我采用了变式题组创造情境。

问题1的目的是复习上节课有关函数零点的概念。变式1目的是让学生能在问题1的基础上,尝试利用公式求出零点再判断在区间上是否有零点;变式2是在不能利用公式求出零点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图像去判断;而变式3问题显然用求零点和直接作图的方式不能解决了。这样就能引起学生观念、经验上的冲突,有效激发了学生探求欲,为进一步学习零点存在性定理作了很好的铺垫。

总的来说,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怎样的问题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是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情境必须考虑的问题。问题情境的设置,关键是要符合学生“心境”。因而问题情境的设计要遵循启发诱导、直观性等原则,而且要自然、合情合理,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大增,才能让学生的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恒杰.《新课程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孔凡哲 王汉岭.《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高中数学必修1》.江苏教育出版社

[4]田万海《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第6篇:零基础如何学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普通车床; 数控车床; 教学关系

在职业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车床方面的学习要注意顺序上的把控。一般来说,首先要进行的是普通车床方面的学习,之后再对数控车床进行练习是非常有效的。

第一,车刀刃磨、尺寸测量。对于普通车床的操作而言,决定其数控机床操作能力高低并不是成熟的操作能力,起到决定因素的是尺寸测量以及车刀刃磨两个方面。每一个零件的配合尺寸,且误差范围在0.03mm左右,如是一不小心就会导致零件的报废。因此,所有的浓重都要认真练习。而刀具刃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车刀的性能与产品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只有对磨刀进行反复、多次的有效练习,才能体会到车削时刀具的角度要怎么变化,如何去适应各类不同的工件要求。

第二,普通车床操作练习对于提升浓重操作数控床水平非常有利。这是因为在普通车床中有很多个操作用的手柄,通过对普通车床的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养成身手敏捷、反应快速、运作准确的连贯的操作者。避免了在数控车床上出现的刀具的撞卡盘等情况的发生。

此外,因为加工的工件有非常多的变化,材质、刀具材料、硬度、机床精度等情况的不同,切削用量就要有相应的变化,而经验丰富的车工,可通过在普通车上通过接触手柄来增加手感,同时就可以直接来感觉切削用量是不是合理,通过声音、铁屑形状等来感觉加工操作当中的变化,为今后在数控车上切削用量合理选择、操作技能的提升打下基础。

如此图的零优件,这种手柄类的零件是最为合适数控车床的车削加工,以下就对手柄的加工工艺进行相应的分析:

1.零件图分析

圆柱、倒角、圆弧等结构组成了手柄表面的零件。这类零件对于尺寸的精确度要求不会太高,对圆弧表面就要求要平滑、美丽。

2.确定零件的装夹方案

明确工件中心线、制定相应的加工步骤。按照工作的形状和技术要求明确工件加工的步骤以及编程时刀具的走刀具。此零件台阶面单向递增,比较适用于一次装夹车削,之后切断。

工件装夹在三爪自定心的卡盘中间,运用普通车床的经验进行划线盘找正。在普通车床实际操作中这一类的加工步骤如下所示:

第一,加工R7圆弧尺寸和φ14mm外圆;

第二,加工φ21mm尺寸;

第三,加工φ28mm外圆尺寸;

第四,加工R15的圆弧尺寸。

但是,和数控车床相比,加工这一个零件的时候,也可采用和普通车床一样的步骤。主要是在编制程序的时候进行相应的处理即可。

3.车刀角度、车刀材料选择

可以选择一个尖刀来粗精车外圆、圆弧,用一把切断刀来切断、切槽。尖刀要求主、副的偏角要够大且要足够,要不然在加工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干涉的现象,而这些都是我们在普通车床的的实际练习中所要学习、掌握的内容。

所以,老师在要求学生在普通车床的实际练习当中,除了要努力、刻苦的学习相应的技术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注意知识方面的积累和总结,同时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对在普通车床练习当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要进行思考,努力提升自己的操作能力。

4.切削量的选择

切削量的科学、合理的选择和机床、工件材料、刀具、加工的工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就要求操作人员在切削加工的时间,要根据经验进行灵活的掌握和运用。对于这类零件按照普通车床经验,我们以切削用量的三个要素作为相应的选择:

粗加工:

精加工: 。

5.各坐标值计算

在对零件进行切削的加工前,无论是对于普通车床还是数控车床来说,操作人员都要按照零件的轮廓形状的几何元素对零件进行相应的数学计算。例如在图中的P1-P10都属于基点的坐标,而这些基点在编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数据。

数控车床操作是由多项技术集中进行体现的,而普通车床是数据车床操作的首要基础,这两个关系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应该让学生正确去认识在普通车床上学习基本操作能力的必要、重要性,从而为成熟的操作数控车床、加工中心等设备都打下良好的基础。

6.教学效果分析

实际操作教学可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系统上的学习,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同时,学习普通车床的操作技能还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就可上岗。同时,打破了原教材的局限性,让学生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掌握好更加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结束语

数据车床的运用让机器制造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数据加工已取代了传统加工成为了一种形势。但是也因为各种原因,数据车床与普通车床都会在一段时间内长期的共存下去。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对学生数据车床的学习,而应该多多加强普通车床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习到真正的技能,并且为今后的数据车床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也是在未来学习中,教师所在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于捷贾,亚洲.数控车床故障模式影响与致命性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5 37(12)

[2]郭婧.如何调整普通车床与数控车床的教学关系[J].职业.2013 (9)

第7篇:零基础如何学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 零售 零售管理 销售管理职能

零售企业的销售管理是指零售企业在合理利用企业的人、财、物和信息的基础上,对销售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其目的是实现销售目标和保证销售活动有序进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零售企业的销售管理非常重要,呈现出独特的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对指导零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零售企业销售管理的特点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零售企业的销售管理具有管理活动的共性,也有其个性,主要有以下特点:

1.1 零售企业的销售管理活动是销售管理职能循环过程

零售销售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指挥职能、控制职能和协调职能,销售管理过程是这些管理职能不断循环过程。销售管理以计划职能为起点,通过计划职能确定销售目标,使销售活动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可见计划职能是首要的职能。组织职能使销售计划的实施有了组织和人员上的保证,确保销售计划能够顺利实施。指挥职能通过合理授权、划分职责使销售组织内的人员各司其职,保证销售活动正常运转。控制职能通过纠正销售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偏差,确保销售计划的实现,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下一个计划职能的循环。协调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带有整体性的一种职能,这项职能使销售管理平衡发展。上述销售管理职能紧密相联,环环相扣,互相渗透,周而复始,推动销售管理不断向前发展,决定着零售企业的命运。

1.2 零售企业的销售管理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零售销售管理在过程上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销售管理的科学性体现在采购计划的制定、卖场的商品陈列、顾客关系管理、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方面,这些方面都需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盲目进行,这是销售管理的科学性。此外,销售的科学性还体现在销售活动涉及到市场营销、法律、心理学、财务等知识,对于这些知识,零售企业的销售管理人员要充分掌握了解,才能用于指导销售管理活动。

零售销售管理的艺术性体现在销售活动是一种需要运用多种策略和技巧的实践活动,包括如何同顾客打交道、如何在终端陈列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如何处理顾客投诉等都需要一定的技巧,这些技巧经过提炼可以上升为艺术,表现为销售管理中的艺术性。因此,要把销售管理当成具有艺术性的实践活动,研究销售过程的艺术性,有助于提高零售企业的销售管理的水平。

零售销售管理过程是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过程,缺少那个方面都会影响销售管理。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

1.3 零售企业销售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零售企业的销售管理是动态的,即销售管理可以由好变坏,也可以由坏变好。因此,销售管理者的责任重大,在销售管理中要时刻关注销售过程的变化,发现不好的征兆要及时解决,防患于未然。例如发现商品变质现象,就要及时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防止由于商品变质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和企业的商誉受损。零售企业的销售管理者要从动态的角度关注销售过程的变化,千方百计保持销售良好势头,从而确保销售目标的实现。

对零售企业来说,企业销售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许多在市场上表现良好的企业可能会突然退出或倒闭,其中原因很多,如商品质量出现问题等,但都可以归结到缺乏动态管理。因为市场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一劳永逸的市场,零售企业的销售管理必须同这一点相适应。

2 零售企业做好销售管理的意义

零售企业销售管理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好坏,而销售管理又是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销售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销售管理以采购为基础

在零售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无论目标市场的确定、价格的制定、进货渠道的选择、商品促销的实施等,其目的都是为了把商品卖出去。离开这一目的,零售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将失去意义。可见销售管理是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活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好的销售管理,再好的商品也无法到达消费者手中,也就无法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企业经营活动就失去目的性。

从零售销售管理的过程看,销售管理是以商品采购为基础的,“买好才能卖好”是零售活动的特点。买和卖是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转移过程的两个阶段,商品采购活动在前,销售管理在后,两者相互依存。没有商品采购,就没有好的商品可卖。没有好的商品,销售活动就会遇到阻碍。从这个意义上说零售企业的销售管理是以商品采购为基础的管理活动。商品采购是产品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键,是零售企业与消费者直接联系的基础。

2.2 零售企业的销售管理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零售企业销售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企业的命运。销售管理水平低,就会造成企业采购的商品卖不出去,商品卖不出去企业资金周转就困难,企业的经营活动就会受到影响。零售企业销售管理水平高,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样必然为企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销售管理做得好,企业的资金周转快,企业的经营就能顺利进行,经济效益才能得以实现。零售企业没有销售管理,销售活动就是一盘散沙,销售目标和销售计划就难以达成。

从销售管理的角度来看,零售企业销售管理的水平高低,还影响着企业人才的发展。销售管理水平高的零售企业,能够留住人才并使其得到发展,这样人才构成的管理队伍一定是充满斗志、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在市场竞争中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团队,这样的团队才能不断取得好的销售业绩,给企业带来好的效益。因此,企业销售管理的水平对企业的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8篇:零基础如何学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图;学业水平测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9-0065-03

【作者简介】蒋文亚,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江苏锡山,214191)教学工作处主任,高级教师,数控车工高级技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

2016年起,江苏省正式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学业水平测试包括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三部分,其中,专业基础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各专业群应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

“机械制图”是研究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原理及方法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看图和画图,掌握“图样”这一技术语言,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顺利地进行技术交流,是工程技术界的“工具类”课程。“机械制图”也是教育部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加工制造类34个专业中19个专业的专业教学主要内容,属于“专业群应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虽然截至目前,还没有明确“专业基础”学业水平测试具体的课程(或知识点),也没有考试大纲等相关信息,但作为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需要主动思考学业水平测试对课程教学的新要求,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做到“三学三用”,积极迎接2016年开始的学业水平测试工作。

一、坚持“三学”,把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向,为推断学测方向提供依据

(一)专心学教学大纲,精确掌握课程的要求

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8号)规定,“机械制图”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和选学模块三部分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模块是综合应用部分,以测绘教学为主;选学模块是由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的实际需要自主确定的选择性内容,包含了计算机绘图等内容。其中,基础模块教学单元包括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常用尺规绘图工具,常用几何图形画法,正投影法和视图,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基本体、轴测投影,组合体、图样画法,标准件、常用件及其规定画法,零件图、装配图。教学大纲通过用“了解”“理解”“熟悉”“掌握”“会使用”“会运用”等不同的措辞对这些内容分别提出了有区别的教学要求。专心学习教学大纲,有助于一线教师精确把握教学中的“深浅度”。

(二)用心学专业教学标准,准确理解专业的要求

教育部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加工制造类19个专业的专业教学主要内容涉及“机械制图”。这19个专业包括金属压力加工、钢铁装备运行与维护、有色装备运行与维护、建材装备运行与维护、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制造与检修、船舶制造与修理、船舶机械装置安装与维修、金属热加工、焊接技术应用、机电产品检测技术应用、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这19个专业中,除了有色装备运行与维护、建材装备运行与维护、船舶制造与修理、船舶机械装置安装与维修、金属热加工5个专业外,其他14个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都收录在教育部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中。这14个专业对于“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要求,在专业教学标准“专业知识和技能”中有明确的说明,普遍要求学生具备识读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以及绘制零件图的能力。用心学专业教学标准,有助于帮助一线教师准确理解专业的要求,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专业发展。

(三)细心学人才培养方案,正确把握人才培养的要求

江苏省教育厅编《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加工制造类19个专业中的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制造与检修4个专业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其中,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对“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有详细的说明和要求。

比较这三个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0项内容完全一致: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几何作图,正投影法和视图,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基本体,组合体,零件图,标准件、常用件及其画法,装配图,计算机绘图。不同的内容有3项:极限与配合,图样的表达方式,典型零部件测绘。“极限与配合”可以在“零件图”中讲授,“典型零部件测绘”可以在“零件图”和“装配图”中讲授,这两项的区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内容是单列或整合,对教学没有影响。“图样的表达方式”是“机械制图”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要求(教学大纲称之为图样画法),三个专业中只有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要教学内容中有,建议各个学校在制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时进行增补,以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确保教师(特别是新教师)传授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这三个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比较,还缺少“常用尺规绘图工具”和“轴测投影”两项,“常用尺规绘图工具”可以在几何作图中讲授,“轴测投影”可以在基本体和组合体中讲授,对教学没有影响。

二、坚持“三用”,提高“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效果,为达成学测要求提供保障

(一)用好国家标准,提高标准化意识,确保教学内容的规范性

国家标准是工程技术领域里的基本法规,是使图样能真正成为工程界共同语言的保证,也是“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根本依据。教师可以通过中国标准出版社购买各类标准汇编、重要标准的宣贯图书、国家标准光盘及其他多媒体电子出版物,跟踪最新标准信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8号)在分析剖视图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时提到了“斜剖视”,这个术语事实上已经不再使用。旧标准将剖切面分为“单一剖、旋转剖、阶梯剖、复合剖、斜剖”5类,新标准将剖切面的分类调整为3类,即“单一剖切面、几个平行的剖切平面、几个相交的剖切面”,新的3类剖切面涵盖了原有的5类剖切面,但为了与国际标准一致,不再规定剖切面的简称,因此,不再使用单一剖、旋转剖、阶梯剖、复合剖、斜剖等术语。显然,在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的当下,国家标准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修订,一线教师需要用好国家标准,提高标准化意识,确保教学内容的规范性。

(二)用好教材,学会取舍,确保教学过程的灵活性

“机械制图”课程教材很多,由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国家规划教材就不少,例如,王幼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图》,金大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图》,柳燕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图》,等等。不同的教材反映了编者对课程的不同理解,有的教材内容完整,表述详尽,系统性好;有的教材标准更新快,表述严谨,规范性强;有的教材配图典型,色彩鲜艳醒目,直观性好……教师只看一本教材是不够的,需要研究多本教材,比较教材之间的异同,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恰当取舍,灵活应用。

(三)用好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化素养,确保教学手段的现代性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悄然改变,计算机和网络已成为最普通、最普及的一种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和学,必将成为教师和学生必备的基础能力。

1.信息技术环境下,要善于应用网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机械制图”是一门非常成熟的技术基础课程,不论是高职院校还是中职学校,一般都建成了精品课程,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有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动画素材、视频素材、题库等等,教师可经常上网浏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机械制图”教学的实效。

一些动画素材有助于师生理解零部件的空间形状和结构,为看图和画图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看零件图”这一节内容时,需要了解典型零件在部件或其他装配体中的位置和功用,从而分析清楚其结构,帮助学生正确看图和画图。比较典型的部件有滑动轴承、减速器、铣刀头、台虎钳等,在百度或者一些精品课程网站中输入“滑动轴承”或者“铣刀头”进行搜索,就能搜索到相应的动画素材,直观演示滑动轴承或者铣刀头中各个零件的装配和拆卸过程,学生一看就明白了其中的轴承座和轴等典型零件的形状、结构,能顺利、迅速地看图和画图。

一些视频素材有助于师生熟悉真实的生产情境,提高职业能力。“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看图和画图,这里所说的图是指生产用的零件图和装配图。作为指导生产的技术文件,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如何?选取生产中常见的滑动轴承为例,请学生观看生产过程的视频,然后阅读产品说明书,进行观察和拆卸,了解滑动轴承的用途、性能、工作原理、结构特点、零件间的装配、连接关系和相对位置等。拆卸过程中,应将零件分类、编号,然后画出装配示意图,接着画零件草图,最后完成装配图和零件图。按照实际加工生产的流程和思路进行看图和画图,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走出教室,走出书本,走向车间,走向生产。

2.信息技术环境下,要善于积累资源,建设自己的资源库

网络上的资源很多,不乏优秀的资源,但它们不可能结合不同学校和师生的实际情况,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况且,不同的层次(如高职、中职)对“机械制图”课程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专业(如机械类和非机械类)对“机械制图”课程也有不同要求。因此,需要教师建设自己的课程资源库,针对自己学校、专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累比较完整和系统的素材。例如,可以制作微课实现课堂翻转,可以建立试题库模拟学测等等。

3.信息技术环境下,要构建学习平台,积极优化网络教学环境

第9篇:零基础如何学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机械加工与装配;教学设计;教学载体

基于机械行业技术的不断变革提高,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为了让学生走入社会更能快速适合企业的工作需求,将以往的机械加工工艺和机钳装配技术融合,依据“手摇偏心轮传动机构”为教学载体,进行新课程的《机械加工与装配》的设计开发,具体实施如下,供参考。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文件的编制、掌握普通车床、铣床的基本操作,简单零件的加工与装配及零件检测等相关知识和能力,并培养学生相关职业素养。本课程处于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链的前端,是核心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课程,其前续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等,其后续课程包括:数控加工与装配、CAM与数控加工、机构设计与加工等,技术知识前后铺垫螺旋上升式提升数控加工能力奠定基础。

2.设计思路。本课程强调以“工作过程”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手段,采用“手摇偏心轮传动机构”项目为载体,融“教、学、做”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生通过独立完成实际机械零件加工任务,使学生掌握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编制方法、机械加工操作技能和零部件组装拆卸技巧,同时在典型产品加工过程中培养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以满足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课程通过教学载体“手摇偏心轮传动机构”的学习和实物制作过程,使学生掌握普车、普铣的基本操作,简单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编制,机械零件的加工与装配及零件检测等相关知识和能力。这一典型工作任务被分解成5个教学项目,如下。

(1)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基础

(2)车削零件加工工艺文件编制与加工

(3)铣削零件加工工艺文件编制与加工

(4)钣金零件加工工艺文件编制与加工

(5)手摇偏心轮传动机构装配调试

二、课程目标

遵循开发课相的前提是先制定职业教育分级标准。职业教育分级标准的制定需从职业分析入手,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行业技能标准后企业培训标准和要求,将特定职业活动需要的职业能力、素质和要求解析,拆分为若干个能力单元、知识单元。

根据社会对数控技术人员的能力需求,课程设计着眼于实现相应的职业能力目标。该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划分为以下十三项:

1.具有能根据材料性能选择刀具与切削液能力;

2.具有根据切削性能进行计算、选择机械加工切削用量能力;

3.具有根据加工零件选择机床用工装夹具能力;

4.具有合理制定机械加工工艺流程与加工路线能力;

5.具有编制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文件能力;

6.具有分析机械加工质量并给出改进措施能力;

7.能够操作车床按要求完成回转体类零件的机械加工;

8.能够操作铣床按要求完成箱体类零件的机械加工;

9.能够进行钣金零件加工工艺文件编制与加工;

10.能够使用常用量具对零件进行质量检验;

11.能够根据机械机构要求,制定合理的装配工艺文件;

12.能够根据装配工艺完成简单机械机构零部件装配与调试工作;

13.能够按照要求对加工设备进行保养操作及初级机床故障处理。

三、课程内容

任务1――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

学习相关的机械加工相关基础知识:认识安全文明生产、机床选择、刀具选择、量具选择、夹具选择、毛坯选择、切削液选择、切削参数设定、走刀路线等,钣金加工技术和机械装配技术等,会编写机械加工零件的工艺规程文件。

任务2――车削零件加工工艺文件编制与加工

1.通过车削零件毛坯,使学生对车床基本结构和坐标系进行基础认知,并训练机床基本操作,常用量具的使用、重点培训手动切削零件技巧,并认识切削参数对零件质量的影响。

2.通过车床加工“手摇偏心轮传动机构”机构中具备回转体结构的零件进行加工,合理安排工艺,熟练掌握车床的加工操作技能。

任务3――铣削零件加工工艺文件编制与加工

1.通过铣削零件毛坯,使学生对铣床基本结构和坐标系进行基础认知,并训练机床基本操作,常用量具的使用、重点培训手动切削零件技巧,并认识切削参数对零件质量的影响。

2.通过铣床加工“手摇偏心轮传动机构”机构中具备铣削结构特点的零件进行加工,合理安排工艺,熟练掌握铣床的加工操作技能。

任务4――钣金零件加工工艺文件编制与加工

1.通过钣金件的加工,使学生对钣金折弯设备基础认知,并训练设备的基本操作,常用量具的使用、重点培训手动折弯技巧。

2.通过钣金加工“手摇偏心轮传动机构”机构中挡板钣金件的加工,会钣金展开计算,合理准备钣金料,合理安排工艺,熟练掌握钣金加工操作技能。

任务5――手摇偏心轮传动机构装配调试

通过对“手摇偏心轮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合理分析,会合理选择机构中的标准类别及参数,检查已加工好的非标准件是否合格,编制机械装配工艺文件规程,选择合适的工艺设备进行合理的拆、装机构,使其能按照预定目标正常工作,熟悉掌握机械拆、装技巧。

四、课程成果

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完成后,需要提交:

1.工艺文件:学生制定的合理可行的零件工艺文件。

2.完成机构中所有非标准件的机械加工,学生制作完成的满足零件图纸要求的实物。

3.进行“手摇偏心轮机构运动”的组装调试,实训机构运动。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方式,依据项目完成的情况和提交的文档资料,以小组成果考核结合个人任务文件编制进行考核。16个子任务进行独立考核,每个任务均要撰写相关的工艺文件及完成实际零件加工。实现全过程监控和考评。

总成绩的构成:

总成绩= 项目1×20%+项目2×30%+项目3×30%+项目4×5%+项目5×15%

六、教学组织

采用项目教学法,融“教、学、做”为一体。以4-5名学生为一个项目小组开展学习,合理进行分工,协调工作。以一个班级32名学生为例,学生分成8组,两名教师辅导,并需要配有实践指导教师指导加工。每周8学时,2+6模式,2k理论教学,6k实践教学,在机钳加工实训室和教室交替开展教学。需要的教学设施如下:

1.用普通车床和普通铣床作为加工机床;

2.以大量工厂实际零件样品,进行实物工艺分析;

3.使用投影设备进行辅助讲解。

七、小结

经过三轮的教学实施,发现该课程以“手摇偏心轮传动机构”为教学载体开发设计实施,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质量有了明显的“质”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了社会企业需求的认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