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节约资源的方式范文

节约资源的方式精选(九篇)

节约资源的方式

第1篇:节约资源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创建;对策

在新型社会,我国的经济水平对林业企业的发展标准有所提高,要求创建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有利于满足林业行业迅速发展的要求。同时,创建节约型林业企业,能够有效地提高林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推动林业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创建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是一项必须进行的工作,而且这是一项造福于社会,利于企业发展的工作,不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1 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含义

资源节约型企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概念。所谓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种领域中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来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资源节约型企业具有丰富的内涵。“节约”这两个字包含双重的含义,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解释;二是要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尽可能用少的资源和能源或者利用可再生的资源创造相同的财富或者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但是必须明确指出,节约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控制成本而限制发展,而是要求企业彻底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深入的技术革新,走集约、持续、高效地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

2 创建节约型林业企业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相关法律的建设工作,建立节约资源的系统

因为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与现阶段其他林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存在差异和冲突,而且还可能会对经济效益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企业的效益,不少林业企业都没有参与资源节约型的改造工作。这使需要借助政府部门和法律的理论,指导和管理林业企业,运用强制性的方法介入。

在建立节约资源法律系统过程中,我国已经颁布了《森林法》等相关的法律文件,然而单纯地依赖相关的法律规定无法满足当前对于节约资源法律系统建设的需要。因此,我国还应该进一步的加强节约资源的法律系统工作,积极地发现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比如建立鼓励与强制相结合的制度等。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来管理林业企业,主动借鉴国外成功创建法律系统的经验,调控消耗资源较多的企业生产过程。与此同时,还应该颁布一些激励型的法律规定,以此来激励林业企业开展并运行资源节约型的操作模式。总而言之,在法律规定的支持下,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创建才能够更好地进行。

2.2 增强林业产业政策的指导性

考虑到我国现阶段林业企业发展的特点和态势,如果想要保证企业顺利地进行转型,需要坚持资源节约的运行方式和方法,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指导和领导等。因此,我国不仅需要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的建设,还需要颁布有关的政策来支持林业产业。林业产业的政策能够促进企业有秩序地进步,运用较少的成本完成计划的工作量,防止盲目和激烈的竞争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立足于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和有序发展的层次,制定林业企业的工程计划和产业政策,促进市场有秩序地进步。需要确定淘汰类、限制类和激励类的工程项目,禁止发展污染程度大、高耗能以及浪费资源的产业,严格制止盲目的投资和质量低的反复建设工程;需要完善投资方面、上税方面以及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政策,大力支持耗能少、低排放、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的林业产业,推动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进步。

2.3 促进林业企业的自律,落实资源节约型的发展目标

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创建过程中,法律的监督和政策支持工作都属于辅的措施。只有林业企业内部加强自律,落实资源节约型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才能够真正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林业企业应该以节约资源和能源为工作核心,推动节约资源理念和先进管理方式的运用,加快企业的转型进程。具体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完整、统一,具有权威性的资源节约管理部门

为了加强林业企业的资源节约工作。应该形成完整、统一,又具备权威性的资源节约管理部门。安排专业人员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大型林业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一个独立的公司级的能源部,全面负责能源生产和燃气、蒸汽等能源介质的系统供需平衡,负责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能源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中小林业企业还可以成立资源节约管理中心,直接负责企业的能源信息动态管理和系统能源平衡调配,统一优化配置企业的内部能源,提高资源节约管理的效率。

(2)制定以节能、节材、节水为中心的全面节约资源战略

每个林业企业必须从人力的使用,原材料和燃料的消耗,机器设备的利用,产品的数量、质量和效能,成本和利润等方面,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产出。所以,节约、合理、高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是推进集约型的全面节约资源战略,创建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核心问题。

(3)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目前我国林业企业在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和林业产品经济效益方面的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科技含量也较小,这对于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创建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林业企业应当积极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和科学管理理念,增添性能完善的现代化技机械设备,为资源节约管理提供必要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而对于林业产品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则可以通过三方面来实现。即加大代替木材的新型材料研究力度,以实现木材节约代用;提高木材保护技术水平,使木材的使用寿命更长,消耗量更小;提高次小薪材的利用效率,减缓大径木材的市场供需矛盾,提高林业木材资源利用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建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是新型社会进步的需要,同时也是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工作对林业企业提出的新的目标和要求。想要达到这一发展目标,就必须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工作,有效地监督和管理林业产业,通过相关政策的提出达到指导的目标。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企业内部经营模式和管方式的转变,以此来促进资源节约型林业企业的创建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克军.关于林业企业经营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6(4).

[2]孙廷海,孙廷林.林业企业改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对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

[3]王景田.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营林管理措施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4(23).

第2篇:节约资源的方式范文

一、节俭节约既是时代要求更是历史传承

党中央、国务院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基本方针,积极倡导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要看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对发展的制约不断强化。我们应该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来理解和把握加强节约、开展全民节约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方面,现实逼迫我们必须把节约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历史阶段,资源消耗刚性增长和环境容量遭遇挑战。同时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使得许多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叠加,矛盾更加突出,既凸显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也加大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复杂性。一是资源禀赋并不优越。我国资源总量不小,但人均占有量低,人均耕地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3%,淡水是28%,石油和天然气是7%,铁矿石为17%,即使是最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7%。二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1.4%,却消耗了全球21.3%的能源、45%的钢、43%的铜、54%的水泥。目前,我国主要工业产品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要高10到20个百分点。三是奢侈浪费现象严重。有的贪大求洋、大拆大建、盲目攀比,有的讲排场、摆阔气、未富先奢。长此以往,我们的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容纳,发展难以持续,“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就有可能落空。

另一方面,中华民族有着节俭养德的优良传统。古人这方面的论述很多。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又比如,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古训不仅是持家守业的金玉良言,更是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组织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核心就是要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融入新的时代风尚。

总之,崇尚节约、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既是缓解现实矛盾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既传承传统美德,又紧扣时代主题,正逢其时、势在必行。

二、加强节约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施策

要以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为契机,进一步把节俭节约纳入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融入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公民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提升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是要坚持节约优先的理念。理念是思想的基础、行动的指南。只有在指导思想上彻底摒弃传统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才能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领域自觉遵循节约优先的方针,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切实体现节约优先的要求。要紧密结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要从娃娃抓起,真正使得节约优先的理念入心入脑,在生产生活中自觉践行。

二是要推行节约型生产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能、技术和设备,核心是严控 “两高”行业发展,积极发展资源消耗较少的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完善技术创新转化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重点工程为依托,组织重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加快成熟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构筑链接循环的产业体系,努力实现土地集约利用、能源梯级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废水循环利用。通过多方面的努力,闯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

三是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要从家庭、社区、学校、医院、军营等社会单位,从衣、食、住、行、游等生活环节,从教育、科普、宣传等方面着手,引导形成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和行为方式。要结合曝光泔水缸、绿色照明、人人节水、一张纸献爱心、闲置物品共享等专项行动,积极倡导全社会节粮、节水、节能、节电和循环利用资源,购买节能节水产品,适度点餐剩余打包,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多乘公交和地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鼓励自备购物袋,垃圾分类不乱扔等等。通过这些点滴小事,引导节约消费、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四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综合运用经济政策、标准规制、规划引导等,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经济政策方面,要严格落实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推行居民用气阶梯价格,研究扩大基于能耗、环保标准的非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实施范围,形成多用资源成倍支付费用的机制;对资源综合利用等给予税收优惠;加大资金投入,支持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高效节能环保产品推广等,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标准规制方面,要加快标准制修订工作,提高产业准入门槛,推行公共机构能耗限额管理。规划引导方面,要坚持底线思维,合理设定土地、水、能源、矿产等资源消耗上限,将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活动严格限定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三、发展改革系统要积极组织参与全民节约行动

发展改革委作为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联合主办单位,将配合中央宣传部,主动作为、积极参与,确保这项行动取得预期成效。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把节约优先的理念贯穿到发展改革工作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坚持把资源节约融入到经济建设的全过程,用节约理念指导规划编制、政策制定、体制改革、价格管理、投资安排、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加强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准入管理,严把能评关口,完善能效标准,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3篇:节约资源的方式范文

中共中央政治局这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关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研究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研究员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强调,“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时期。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加快形成节约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提高全社会能源资源利用水平,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明显进展。

第4篇:节约资源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资源节约;循环经济;产业结构

泰安市是山东省著名的旅游城市,其旅游、矿产、土地等资源都是相对丰富的,但在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存在浪费严重和开发不足现象。与国家提出的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要求相比,泰安市还有很大差距,也存在着巨大潜力。因此,泰安市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以推进“五节”(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节约型的产业结构、节约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

一、推进机制创新,建立资源节约和服务高效的机制

(一)推进机制创新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政府对能源资源的节约使用、新能源开发等应给予指导、扶持。一方面,出台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奖励措施,以形成必要的激励;另一方面,对浪费及不合理使用资源和能源的行为进行处罚和制裁;用税收、准入等经济和制度杠杆进行调控,促成工业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政府自身还应当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不断完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完善监督机制,做到科学合理决策,避免出现决策失误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同时运用各种市场调节手段,如财税、金融、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市场主体的行为,形成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破坏,形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建立废物利用的资源回收机制。树立废弃物也是资源的观念,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思路,不断探索企业和区域循环再利用新的流程模式,实现资源的梯次利用、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完善社会、资源消耗企事业单位两级回收利用渠道,努力实现统一分类管理、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合理销毁处置,提高再生利用水平,降低最终处置数量。重点推进废钢铁、有色金属、家电及电子产品等为主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信息网络体系、分类拆解和再资源化的处理体系的建设;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垃圾、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支持和培育技术含量高、专业化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企业。

泰安市已经成立了泰安拆车有限公司,负责整个泰安市的报废车辆回收拆解工作,每年回收拆解废旧车辆约2000余辆,钢铁、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率可达90%以上。2006年开工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处,同时配套建设填埋场一处,项目建成后,泰安将实现生活垃圾60%焚烧发电。可见,形成废物利用的资源回收机制,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三)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泰安经济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高投入、高排放、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格局尚未根本改变。1991-2003年的泰安GDP增长中,外延式增长贡献率为70.9%,内涵式增长贡献率仅为29.1%。这种增长方式不仅为土地、环境难以承载,而且还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约束。因此,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的关键环节。

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法制约束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障。当前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应抓紧制定有利于加强绿色消费、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以及资源回收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国家立法的前提下,完善地方性法规体系建设,加快制定行业标准规范。根据实际制订本市节约用电、集中供热等管理办法,及规范家用电器、待机能耗等标准,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循环经济模式。

2.强化政策导向,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一是应对实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展废弃物回收和循环再生利用及生产再生资源类产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低息贴息贷款或减免税收等政策优惠,以使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真正有利可图。二是大幅度提高自然资源税,并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进一步提高企业排污收费标准及废弃物收费标准等,利用经济手段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3.积极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区。在企业、工业园区和社会等三个层次上推进循环经济的试点示范。坚持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并规范经济社会活动。积极开展“绿色社区”、“环境友好型企业”、“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环保模范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选择清洁生产、经济效益突出,资源合理利用的企业进行资源节约型企业示范;选择开发区和新建工业区进行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示范,在工业园区重点推进产业链生态化,以园区、企业、产品的绿色环保为突破,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放和污染,建设环保型、生态型工业园区;选择新建社区进行绿色社区示范。通过示范区的运作,探索工业园区、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努力建立以企业为“点”,以行业为“线”,以城市和区域为“面”的全方位的资源综合利用循环体系,实现泰安市建设经济强市和建设“蓝天、碧水、青山、绿色家园”环境模范城市的目标,并做好争创省级循环经济型城市工作。

二、发挥示范效应,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公共服务与消费体系

(一)树立节约型消费理念,提高民众资源节约意识与环保意识。必须加大教育和宣传的力度,使科学消费观深入各家庭之中,树立勤俭节约、科学健康的消费习惯,让节约成为每个公民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加强节约资源知识的培训工作,广泛开展节约资源科普教育,使广大群众掌握节约资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协助执法部门对各种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模式给予严厉打击。

(二)制定资源节约标准,完善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节约资源的标准,调节和规范人们的生活消费行为,限制和革除不合理消费,倡导节约型消费,这是构建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关键。包括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明确激励政策、规范执法主体、加大惩戒力度等,这些都将成为构建节约型消费模式的重要保障。

(三)重视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的开发利用。对于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如公共交通、园林绿地、垃圾处理、市政公用产业、节水利用等,政府应利用市场机制,放开其投资领域,运用多种方式吸引企业、外商或者个人等投资主体参与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

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可以通过利用地下空间来解决。把城市交通、商业街等一切可以转入地下的设施尽可能建于地下,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城市交通的能耗量。建立城市水系统的良性循环机制,充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水,如充分利用雨水、开发污水再生利用等,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调节和缓解城市供水难题,建设节水型城市。

三、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节约资源,实现低代价、高增长的有效方式。泰安市是以旅游业和资源性产业为主的城市,目前资源型、粗加工型工业比重较高,煤炭、冶金、电力、酿造、化工、建材、纺织等高资源消耗传统工业所占比重在60%以上,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大,资源消耗存在粗放、浪费现象;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影响了经济效益和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和产业发展对资源的过度依赖使得本市的资源短缺现象有可能更加严重,因此,必须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

(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1.建立生态农业系统,保护和合理使用农业资源。积极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推行标准化生产,搞好农作物秸秆和农林牧副渔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建立起以节地、节水、节能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全面开展农产品和食品质量认证,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目前泰山区已经建成了全国首家中、上、高秸秆发酵沼气集中供气站,使得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4%以上,既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能源和有机肥,又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2.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打造特色农产品产业带。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以及有机食品优势产业带,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和专业分工,把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做大做强,增强我市农业生产能力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品种上要突出区域特色、品质特色、功能特色;要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建立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二)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水耗、无污染和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产品,重点发展汽车、输变电设备、新材料、精细化工、食品、纺织服装、特钢、能源等主导产业,积极引进和研发高新技术,提升和改造煤炭、电力、冶金、建材、机械、化工、纺织、酿造等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和节能降耗水平。围绕拉长产业链,大力开发节能环保新产品,实现产品的小型化、轻量化、可回收、易再生,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大、效益差的劣势企业,积极引导和扶持新能源产业,降低煤炭的使用比例,扩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三)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积极发展与资源节约相关的第三产业。走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道路,加速发展新兴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振兴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行业结构优化;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健身、教育培训、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较大的产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节能环保、低资源消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以及与资源节约相关的第三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支持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发挥比较优势,从实际出发,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业。要大力延伸城市服务体系,建立开放、流动、有序的城乡服务业互动发展机制,促进城乡服务业协调发展。泰安市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对旅游业的发展应当予以充分重视。要注重发展生态旅游,形成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的旅游模式,注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餐饮、住宿、土特产品、交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创造以旅游文化为核心的产业文化;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应用必要的经济、技术、法律手段,努力减缓自然资源的损耗速度,创造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旅游活动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融合为一个整体,并以旅游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资源节约。

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科技支撑体系

当前,要加强以技术开发中心建设为重点的企业自主创新建设,把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回收再生利用作为企业开发创新的重要内容。健全内部开发创新、人才培养、技术管理、项目招标、对外合作、绩效奖励等机制。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重点开发应用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配套链接、能量梯次利用、废弃物零排放、有毒原料替代、可再生能源等技术。要把节能、环保作为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的重要评估内容,限制、淘汰高消耗、高污染项目,鼓励支持低耗环保型项目建设。

目前,泰安市已经确立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十大类重点推广技术,并且确立了相应的试点单位。市里将筹集专项资金支持这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以及奖励事项。当前要围绕节约和替代技术、节能利用技术、节水开发利用技术、节材推广技术、节地推广技术、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循环生产示范技术、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评价技术等十大技术及当前节能降耗工作重点,加大科技创新开发力度,搞好重大项目建设。

要围绕这十大类重点技术及节能降耗工作重点,加大科技创新开发力度,搞好重大项目建设。第一,要把重点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重中之重,按照责任分工,建立健全考核通报制度。第二,通过重点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促进太阳能利用、风力发电、余热再利用、秸秆发电(汽化)等高效节能装备工业的发展。第三,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使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给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创新创业服务,2006年9月泰安市开通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高校和企业科技成果、技术难题、技术供求信息等,为企业搭建了一座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的桥梁,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让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服务。第四,加大技术推广及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十大类重点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对相关企业在研究经费、税收、信贷及补贴政策上给予优惠,对在技术创新中有突出贡献者给予奖励。第五,建立强制性节约资源的技术政策,强制淘汰落后技术和生产方法。第六,选择重点行业和企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五、制定有效的资源节约实施办法和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措施

(一)推行节能政府采购制度。目前我国政府机构的能耗开支高于城镇居民的能源消费水平大约10倍左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推行节能政府采购。政府、学校等公共财政预算部门应当优先采购节能产品,在公共场所、道路、灯光工程等推广采用节能产品和应用节能技术。逐步提高采购可循环使用产品、再生产品、绿色产品的比例,进一步推行“无纸化办公”,建立办公用品的回收系统,及时回收报废的办公用品等。

(二)加大财政支出政策力度,支持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发展。财政部门要积极安排资金,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技术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对具有一定预期效益的清洁生产项目、技术等采取由财政资金专项拨款或贴息、无息贷款等形式予以资助;加大财政对政府节约能源和政府机构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对在节能方面表现突出的机构设立专项资金进行奖励。加大支持循环经济政策与技术研究的科研费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能源技术推广项目、污染防治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等。还应当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防止挪用和浪费。

(三)调整、完善价格政策,运用价格机制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目前可以重点推进矿产资源价格、天然气价格以及水价、电价、热价等价格改革,调整价格结构,完善价格体系,建立能够真正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供求状况的价格形成机制。

调整城市供水价格,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大力推进阶梯式水价、超计划、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在农村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力度。

建立合理的用电价格体系,对用电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扩大峰谷电价和丰枯电价执行范围,拉大差价,加快实行尖峰电价和季节电价;对高耗能行业中淘汰类、限制类项目,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促进节约用电和合理用电。

推进供热价格改革,逐步建立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共同构成的热价形成机制,实行差别热价和煤热联动政策。建立天然气价格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机制。

扩大市场化方式形成土地价格的范围,实现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可运用差别价费政策,加强地价宏观调控。利用收费政策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控制新增用地;改革土地供应方式,经营性用地实行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制度;建立健全土地市场体系,运用价格机制抑制多占、滥占和浪费土地,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

(四)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支持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低能耗、低污染、效益好的企业和项目,把信贷资金优先投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行业和企业。通过差别利率来体现扶优限劣,以低利率贷款政策支持低能耗、低污染企业、先进技术研发推广等项目;以高利率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重复建设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要积极开发适合节约型产业发展的信贷业务品种;积极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支持节约型绿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受益面。

(五)征收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基金,建立能源资源开采和生态补偿机制。据报道,山西省政府于近日通过并公布了《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管理办法》,规定从4月1日起,在山西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原煤开采的单位和个人,都要缴纳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基金将主要用于解决企业难以解决的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支持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和重点接替产业发展、解决因采煤引起的相关社会问题。如果试点取得良好效果,基金政策还可以向其他能源和资源推广,对资源型城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资源型城市转型都会提供良好的借鉴。泰安市也属于资源型城市,煤炭资源、土地资源及其他矿产资源也都较为丰富,也存在资源开采效率低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可能枯竭等问题,因此,也可以借鉴山西省的经验,设立专项的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基金来解决上述问题。

六、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目标责任制

(一)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将资源环境指标纳入对地方和干部的考核内容,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源节约的政绩考核体系

把万元GDP能耗、万元GDP电耗、万元GDP取水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规模以上增加值取水量等5项指标逐级分解到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将资源节约责任和实际成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在考核发展指标的同时考核资源节约指标,加强对节约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继续完善资源节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制。财务、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各级党政机关办公经费预算的审核和使用情况的监管,对铺张行为要在审批环节上坚决予以制止。

(二)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用法律约束限制资源浪费行为。对领导干部实行重大决策负责制度,建立重大决策档案制,使决策者对自己的决策负责,从源头上减少或避免因决策失误造成的资源浪费。对决策中存在的严重失误、失职行为,必须追究其领导责任。

参考文献:

[1]官灵芳.构建节约型社会中的制度缺陷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6,(1).

[2]杜建军.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的思考[J].求索,2006,(4).

[3]周世祥,蓝娟.关于构建节约型消费模式的思考[J].消费经济,2006,(2).

[4]钱七虎.建设节约型城市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J].城乡建设,2006,(8).

第5篇:节约资源的方式范文

摘要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资源形势,为了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持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本文从节约经济、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三个方面提出符合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完善和调整的见解。

关键词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节约经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自然资源可持续战略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历程。1992年,我国政府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与发展报告》。同年8月,我国政府制定“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当代以及未来的选择。1994年政府制定完成并批准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确立了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和各个领域的主要目标。1996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条重要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明确做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十五”计划具体提出可持续发展各领域的阶段目标,编制和组织实施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专项规划,社会和经济的其他领域也都全面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与此同时,我国加强了可持续发展有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及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截止到2001年底,国家制定和完善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1部,环境保护法律6部,自然资源管理法律13部,防灾减灾法律3部,制定了人口、资源、环境、灾害方面的行政规章100余部。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了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在法律起草、监督实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节约资源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把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原因:

1.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目前我国重要资源短缺已对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制约,人均占有的淡水资源、耕地面积、森林面积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2/5和1/5,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42%、18%和7.3%。

2.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依然粗放,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的,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先进水平;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木材综合利用率约60%。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虽然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超过环境容量,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3.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要满足子孙后展的需要。

三、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与发展循环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我们用循环经济理念和模式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而发展循环经济则是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十一五”规划中也对循环经济作了详细的阐述,提出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在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以及产业园区和若干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健全法律法规,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强化节约意识,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四、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第6篇:节约资源的方式范文

县第科技活动周方案 一、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县开展一场珍惜资源的科学普及和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资源对于人类生存、生命健康、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介绍水、煤、电、气、油、土地等资源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普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知识,推广节约资源新技术、增强公众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挖掘资源节约的潜力,提高资源节约利用效率,推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动员全社会为创建节约型城市而共同奋斗。同时大力传播当今的领先科技,交流科技成果,开展送科技下乡等群众性的科学普及活动,推动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构建中等旅游城市的步伐。 二、主题: 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 三、活动时间: 按照天津市科技活动周组委会的统一安排,今年我县第科技活动周从5月15日开始至5月21日结束。 四、活动内容: 按照天津市第科技活动周方案,本届科技活动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五大系列活动: 一是资源形势宣传。广泛宣传全球资源趋势及我国资源面临的严峻挑战,宣传国家和我市关于资源节约的有关法规、政策。开展以合理利用资源、开发资源知识咨询、科普宣传为中心内容的广场活动,拉开科技周的序幕;在城乡张贴“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生态环保”等科普挂图;组织青年科普志愿者深入农村、乡镇开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宣传服务活动。各新闻媒体积极开展“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科普宣传。 二是资源节约知识普及。组织参观节约资源等科普展览,发放“珍惜生命之水”等科普读物和资源节约知识科普材料,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参加“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主题科普知识竞赛,推广再生水回用、水污染防治、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新产品、新技术。 三是资源节约研讨。组织有关部门科技工作者围绕合理利用资源、开发资源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蓟县、绿色蓟县、构建和谐社会等主题开展研讨。 四是参加“珍惜资源,从我做起”宣传咨询联合行动日。开展资源节约宣传咨询服务活动。普及水、气、电、油节约知识和安全使用知识,推广节能、节水、节材新产品、新技术。促进全民注意节约意识。 五是适应广大农民需要,在全县各乡镇广泛开展农业节水技术交流推广、送科技下乡活动。 五、主要活动: 科技活动周主要分两个层次实施,即全县性重点活动和基层活动。 (一) 全县性重点活动 1、参加天津市青少年“珍惜资源,从我做起”宣言传递行动(蓟县地区)启动仪式及蓟县第科技活动周开幕式。利用周日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宣言传递行动。启动仪式后,中小学生分别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开展资源节约知识宣传。各学校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开展资源节约宣传,“保护资源、关爱环境”主题班会和科学实践活动。县科技活动周组委会主办。 2、举行送科普图书下乡活动。邀请天津市图书馆携带有关珍惜资源、保护资源和农业实用技术等书籍,来我县为群众送科普图书下乡。县文化局、市文博学会主办。 3、举办专业技术人员实用技术培训。聘请天津市民盟的有关专家,为我县农校教师、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国际和国内农业发展趋势及农作物种植、畜牧业、水产品养殖等专业技术的培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在全县农村开展实用技术大培训,帮助农民了解掌握农业新技术。县教育局主办。 4、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由县农口各局、县文化局、县卫生局组织精干技术力量组成下乡服务队。深入全县乡村进行以“依靠科学、珍惜资源、摒弃陋习、关爱环境”和推广“节水农业、生态农业”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咨询、义诊和宣传活动。县农口各委局主办。 5、参加全市“珍惜资源,从我做起”联合大行动。组织有关科技、环保、水务、教育等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在广场、社区、街道、乡镇广泛开展资源节约宣传咨询服务活动,普及水、气、电、油节约知识和安全使用知识,推广节能、节水设备与产品等。县科技活动周组委会主办。 6、举办“建设节约型社会”座谈会。组织县国土、矿产、环保、水务、农业、林业、水产、畜牧以及工矿企业等的专业技术人员,联系我县实际,就资源节约利用、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进行专题座谈。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县科技活动周组委会主办。 7、举办科教影视放映周。利用各种宣传媒体,组织播放与“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关的影视片。县文化局主办。 8、组织青少年参加“珍惜资源,从我做起”网上论坛。利用天津市基础教育“校校通”网,结合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在网络上开设论坛。向青少年学生普及当今能源、人才、环保等资源相关的科普知识,开展“珍惜资源,从我做起”大讨论。县教育局主办。 (二)基层活动 本届科技活动周仍然坚持“以基层为主,全民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县直各部门、厂矿企业、驻蓟单位、乡镇、街道办和群众团体除参加市县重点活动外,还要根据本届科技活动周主题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安排好本单位各项活动,办出特色。 各单位的科技活动周安排,请于2005年4月30日前报县科委科普科。 六、宣传报道 今年科技活动周期间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县电视台、广播电台、《新蓟州》报要积极组织好科技活动周的宣传报道工作,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用广播、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板报、橱窗等多种形式开展好科技活动周的宣传工作。 七、组织领导及要求 1、蓟县第科技活动周由县委、县政府主办。县科委、县科协和有关部门承办。成立蓟县第科技活动周组织委员会。县委副书记罗翠华同志任名誉主任,副县长郭春富同志任主任, 县委办公室、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政府办公室、县科委、县计委、县农委、县建委、县市容委、县教育局、县文化局、县卫生局、县体育局、县环保局、县广播电视局、县水务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等部门为成员。县科技活动周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科委。县有关部门、乡镇、企业和驻蓟单位要明确一名领导同志负责,指定科室具体组织实施。 2、各单位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将科技活动周所需一切宣传材料、展品等在5月13日前准备好。 3、科技活动周结束后,在5月26日前各单位要将科技活动周总结(附活动照片5张)报县科委,有摄像条件的提交10分钟左右的录像带。 附件:科技活动周宣传口号 蓟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蓟县科学技术协 会 2005年4月10日 主题词:活动方案 科技周 转发通知

中国共产党蓟县县委办公室

2005年4月19日印发

(共印180份) 附件: 科技活动周宣传口号 1、热烈祝贺天津市(蓟县)第科技活动周隆重开幕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珍惜资源 建设节约型社会 4、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促进可持续发展 5、保护资源环境 造福子孙后代 6、推行有利于节约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7、珍惜生命之水 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8、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增长方式转变 9、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劳动 尊重创造 10、为创建节约型城市而努力奋斗

县科技周活动方案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7篇:节约资源的方式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安排部署

为了组织好这次宣传活动,分局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宣传方案,确定宣传要点,认真安排部署。根据国土资源部通知精神,按照“十二五”期间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主题要求,结合当前国土资源工作重点和社会关注热点,确定市国土资源局xx区分局2016年地球日活动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xx自然生态空间”。

二、采取多种形式,认真搞好宣传

1、以“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xx自然生态空间”为宣传主题,召开了纪念第47个世界地球日党员生活会,加强了分局党员干部职工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保护意识。

2、通过报刊、电视等其他媒体手段宣传,引导全社会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促进xx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分局共出动宣传车辆3辆,深入分局管辖xx区各村巡回宣传,沿路散发宣传材料,解答群众提问。

4、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向分局管辖xx区广大干部群众宣传今年“4.22”第47个世界地球日的宣传主题和节日的祝福。

5、网络宣传:在分局网站上登载、以“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xx自然生态空间”为宣传主题的信息宣传广播。

6、在宣传周内,为加大国土资源执法宣传力度,组织了分局执法监察大队工作人员开展违法占地建房的巡查工作,制止浪费资源、乱占耕地等行为的发生。

三、取得的效果

xx区分局在这次宣传活动中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加强了xx区广大干部群众对“世界地球日”的认识,通过推出围绕地球日主题的系列宣传,以生动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多种渠道,开展活动,广泛宣传了国土资源国情、国策、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引导xx区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倡导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xx自然生态空间。通过宣传,增强了人们对资源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了良好的国土部门形象。加深了xx区广大干部群众对国土资源工作的了解,发动全社会进一步关注、支持和参与xx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第8篇:节约资源的方式范文

“十一五”期间,兖矿集团建设节约型企业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围绕兖矿集团“十一五”发展规划,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减少废物排放为目标,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强化节约意识和节约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向“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的集约化方向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企业,构建和谐兖矿。

(二)主要目标

到2010年末,万元工业产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降至12.52立方米,初步建成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内容,产业结构优化,增长方式集约,消费方式科学,工业污染状况显著减轻,矿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各类能耗持续降低,资源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十一五”时期,兖矿集团建设节约型企业的工作重点:

建设节约型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一项重要事业。

(一)围绕集团战略规划,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十一五”期间,是兖矿集团发展战略机遇期,要围绕兖矿集团战略规划目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三大基地、三个化工园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构建循环经济模式,从而构建起兖矿集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健全资源节约目标责任体系和管理考核体系

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的要求,依据规划目标,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目标责任体系和管理考核体系,将资源节约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岗位和每个人员身上,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保证资源节约目标的实现。

(三)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和生产中的节能工作,实施节能工程

兖矿集团未来发展中的重大项目,都是以煤炭综合开发利用为基础的,资源投入量大,排放量也大。如果从项目的立项即着手考虑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在项目设计中充分体现这一思想,优化工艺、优化设计,精选节能设备,施工中加强环保节能措施,就能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放,实现节能增效的目的。

(四)继续加大节能科技创新力度

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和方法,开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优化产业结构,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实施多联产技术,可极大地提高企业节约水平,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点推进煤炭转化深加工、矿产资源利用、“三废”综合利用三项技术研发创新,实施供水系统优化、高耗能设备改造、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五项节能工程,形成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的技术支撑体系。

(五)继续抓好节能基础工作

继续抓好节能基础工作,集中力量开展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现状调查摸底工作,对照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科学制定节能降耗考核管理办法,编制和完善环保节能具体标准与消耗定额,加强计量统计监测工作,搞好仪器仪表的校定,抓好节能专业队伍建设,为搞好节能工作奠定基础。

第9篇:节约资源的方式范文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法律功能;法律保障机制;软法渊源 

【正文】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社会经济课题。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提出,不仅是针对资源的节约使用,更是对现存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发展理念的反思与超越。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资源的消耗总量大增,相应地,资源安全问题、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进一步突显。另一方面,资源浪费过于严重,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过低,严重制约着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鉴于此,构建节约型社会(是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简称,下同)是国家在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顺应时展潮流的科学决策。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在要求,是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一、资源节约型社会内涵之辨析

(一)资源节约型社会内涵观点综述

关于如何理解节约型社会的概念与内涵,目前学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陈东琪(2004)首次提出节约型社会的概念,他认为所谓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交换和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多种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1]叶蔚等(2004)首次提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他们认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的观念、主体、制度、体制、机制、体系等,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2]曾智泽(2004)认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应该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综合采取经济、法律、行政和技术等措施,促使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对自然界的态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以一定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白雪秋(2004)在关于如何理解节约型社会的具体内涵时,提出从以下四个方面认识:首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经济”及经济学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其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意味着在社会大生产的各领域各环节环环节约,社会主体个个有责。再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赖于配套互补、协调一致的综合性措施的有效实施。最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的在于,能够有效利用资源,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李艳芳(2006)认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国家通过采取经济、技术、法律等措施,促使政府、一切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个人尽可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领域出现资源能源的浪费,从而形成以最少的资源能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持资源供给与需求相对平衡的社会状态。[5]陈德敏(2008)指出,节约型社会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人类在物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循环再利用废弃物资源,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形态。[6]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的在于追求更少的资源消耗、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尽可能实现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

以上是笔者列举的目前学界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通过他们对资源节约型社会概念的阐述,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共识:节约型社会是相对于浪费型社会而言的,是在保证人民群众过上舒适的小康生活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浪费。只是在具体表述时,论者对节约型社会的含义的表述有所不同而已。同时,笔者认为诸多论者的表述存在这样一个不足:他们在界定资源节约型社会内涵的时候,并没有对“资源”做出明确的辨别,而是笼统的概念界定概念,这并不利于人们对资源节约型社会本质内涵的认识。此种情况一直到陈德敏教授在论述资源节约型社会内涵的时候,才给予了“资源”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义,将其界定为物质资源。总结前人所述,本文认为对资源节约型社会可做如下定义: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一个以支撑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在

[1] [2] [3] [4] [5] [6] 

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经济、科技、法律、行政和道德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经济和社会利益最优化的社会系统。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资源节约型社会首先是一个社会系统,它包括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多方面内容;、节约资源主要是指物质资源的节约,核心是自然资源的有效配置、高效和循环利用;、资源的节约是全领域多方式的,要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通过各种不同措施进行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节约资源要实现经济和社会利益最优化,以满足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前提;、节约资源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源利用和社会发展的双向可持续性。、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以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对称,以生态效益优先、资源“以供定产,以产定需”为基本原则的社会。

二、节约型社会建设中法律功能之定位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资源节约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经济、科技、行政、法律和道德等多种措施。如何做到资源节约,技术是关键,法律是根本。制度的缺失,需要法律的制度构建功能予以补足,政策的执行力不足,则可以将其上升到立法高度,发挥法律权威强制性优势;科技瓶颈问题,同样需要法律构建制度基石,来解决科技在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过程中动力不足的缺陷;而国民消费观念的矫正和节约意识的强化,更需要法律发挥其本身固有的规范引导和宣传教育功能;最后,对于社会转型过程中法律本身的制度缺陷,则需要法律保障机制发挥其内部的相互协调和有机调整功能,使法律制度的整体功能最大化,并在社会建设中将其外部保障功能得到最优化发挥。因此,面对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种种问题,法律手段是第一位的有效解决方式,节约型社会的构建,法律保障先行。此外,“法律功能是法社会学的核心问题,对法律进行功能分析就是对法律所产生的客观后果在社会整体中发挥的作用进行认识和评价。法的功能是法所固有的功用和性能,是法的天然的和内在的属性,能够对整个社会系统产生影响力。法律功能反映法与社会的关系,它既能对社会整体发挥功能,又能在其内部法律系统之间实现其内在功能的协调。”

本文认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法律功能应该是指法律的保障体系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对节约型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对社会生活方式加以引导,通过法律体系内部的互动及外部化影响所体现出的对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按照法理学的分类,法律的一般功能可以分为规范功能和社会功能:法对人的行为的功能即规范功能,主要涵括指引功能、评价功能、预测功能、教育功能和强制功能等五种功能;社会功能主要涵括法的经济功能、法的政治功能、法的文化功能和法的社会公共事务功能。法律的功能是法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属性,一经产生就应该具有其功能量度的规定性。结合以上对法律一般功能的认识,笔者认为节约型社会法律保障体系的促进作用主要有包括五个方面,即引导评价功能、持久稳定性功能、利益调整功能、制度构建功能、权威强制功能。

“法律的生命在于功能的实现,法律功能实现是法律实施活动的后果,即法律通过人们的适用和遵守而产生一定的效果,使法律功能在现实社会中得到具体的发挥。”如果只注重功能研究而不关注其是否能在社会中有效发挥,那么功能的研究就是欠缺的、不全面的。节约型社会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趋势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它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需要发挥法律的功能优势保障节约型社会建设有序进行。综合法治环境的现状以及对立法缺失的分析,笔者认为,应努力构建使法律功能优势实现的法律保障机制,健全法律功能实现的途径,使法的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将节约型社会建设纳入法治的轨道上合理、有序地推进。

三、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法制建设现状及存在的法律缺陷

(一)、我国节约型社会法制建设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