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继电保护技术规程范文

继电保护技术规程精选(九篇)

继电保护技术规程

第1篇:继电保护技术规程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通信规约;继电保护;二次回路;二次验收 网络化管理

1.引言

继电保护作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一道防线,担负着保卫电网和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职责,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和微机保护的大范围应用,我国继电保护的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多年没有发生因继电保护不正确动作而导致的系统稳定破坏、大面积停电甚至垮网等恶性事件,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大功率、远距离和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网的发展,对继电保护技术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一名继电保护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根据自身的实践和体会,从管理方式方法入手,提出几点能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措施。

2.加强外部二次回路维护,适时进行状态检修

继电保护发展至今,从保护原理的设计,到生产厂家制造工艺,售后服务,各方面都已比较完善。微机保护装置的性能已非常稳定,近几年内,由于保护装置性能不稳定引起的误动基本上没有出现,所发生的保护误动作基本上是保护装置外部原因引起的。从统计的结果看误动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①CT二次电缆回路接触不良;②端子排锈蚀或电缆绝缘下降引起跳闸回路接通;③所使用的CT,性能不满足保护要求,区外故障时越级跳闸;④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的误操作;⑤运行人员误投退保护压板。

3.规范通讯规约管理,注重数据备份,缩短故障处理时间

目前继电保护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综合自动化技术,由于其技术新,发展速度快,这对日常的维护工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国综合自动化系统现阶段,四方、南瑞、南自、许继等厂家的设备各有各的通讯规约,再加上直流系统、电度表、微机五防装置等都需要与监控系统通讯,而这些又都有各自的规约,致使维护工作越来越难,一旦碰到通讯问题,必须请厂家人员才能处理,然而经常要几个相关厂家一起到场才行。如此一来,既降低了设备的安全运行可靠性,又增加了维护的成本。因此统一电力系统通讯规约,规范通讯规约管理,达到任何设备之间,只要接上通信线即可相互通信,这样必将对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对实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一个质的飞跃。

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四遥”(指遥控、遥信、遥测、遥调)装置与后台监控机为核心,与保护装置相比,“四遥”装置的原理比较简单。另外实践证明,“四遥”装置很少出问题,问题出的比较多的是后台监控机,究其原因除了技术未成熟以外,计算机质量比较差也是一个重大原因。从平常所出现的问题看,监控系统的问题可归纳为:误发信号、主机电源烧损、主机硬盘损坏及通讯串口损坏等,其中出现最多的是硬件问题,而硬盘损坏是仅次于通讯问题的一个难题,此时硬盘上所有的数据都丢失。整个系统必须重装,这个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所以,维护人员应对所有监控系统进行硬盘备份,一旦硬盘损坏,整个硬盘更换即可。与此同时在验收时可要求厂家提供系统重装所需的安装盘,如监控系统盘、各种硬件如网卡、声卡安装盘,做好系统重装的准备。这样也就可大大缩短故障处理时间。

4.加强人员培训及配置,塑造一支强大继电保护工作队伍

人员素质普遍水平不高,一直是困扰继电保护工作的一个难题。传统做法都是一边检修维护,一边摸索学习。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关起门来学习肯定比不上走出去。如果派一些骨干到生产厂家培训学习,回来充当系统培训员,加大培训力度,从人员的基础培训做起,配合一些高水平的强化训练,这样各级继电保护工作者的水平都将很快得到质的提高。同时,也可解决目前继电保护工作者未经系统培训即上岗的问题。面对技术含量高而人员更换快的继电保护工作局面,统一安排培训、技术练兵、技术竞赛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几年来,由于误整定引起的继电保护事故也逐渐增多,除了人员因素外,电网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整定计算中,人为参与因素过多,需考虑的因素太多而容易错漏。我们应对定值整定计算程序进行完善,尽量减少人员的参与,如果能达到只输入相应参数,即可自动得出结果,那就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因此,要开发出智能化的整定计算程序,解决误整定问题。

在人员配置方面,从目前各局所配置的保护人员来看,有很大的不合理性。维护的变电站多,维护人员少是一个普遍现象,保护人员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另外设备维护的划分也需进一步规范化,很多单位,继电保护人员从保护装置到监控系统,到微机五防装置,全部都管,常常疲劳作业,这对危险性本来就高的继电保护工作来说是个很大的隐患。

5.提倡同步安装验收,严把工程二次验收过关

二次验收是一项非常繁锁的工作,工作量很大。近年来多次发生由于验收中不能发现存在的隐患而引起的保护误动作事故。一个变电站的继电保护验收工作,只想靠正常验收中安排的几天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变电站第一次安装质量如何,将直接决定着该站的未来运行情况,按现行的验收办法,有些隐患是无法发现的。我认为,对于大型的安装工作,业主应实行二次安装调试全过程验收。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可进行全过程监督与验收,了解施工单位每个工作的细节;二是可同步熟悉即将接收的设备,有利于日后的检修维护工作。

6.推行继电保护网络化管理,减少管理成本

继电保护发展至今,各方面已非常成熟,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继电保护远程管理在这方面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应用。如果定值的更改、检查,保护运行情况监控、信号的采取,加上前面提到的继电保护状态检修,都能实现进行远程管理,那么出人为事故的机率也将大大降低。

7.结束语

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向着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测量、控制、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方向进一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理论将应用于继电保护领域,这要求我们继电保护工作者不断求学、探索和进取,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目的,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孔德树,廖思英.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的分析与提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

[2]廖恒雄.如何提高继电保护安全运行的可靠性[J].科技资讯,2007

第2篇:继电保护技术规程范文

【关键词】 变电站 继电保护 事故事件 管理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输送容量不断提高,电网安全稳定问题尤为突出,因此继电保护在电网中的地位尤为重要,虽然继电保护技术不断革新,但由于继电保护数量繁多、型号版本繁杂、接线复杂和电网规模庞大,电网运行方式不断变化,由继电保护引发的事故事件屡见不鲜。本文结合现场运维的角度,从分析与总结发生继电保护事故事件的因素、管理对策方面提高继电保护的运维水平,减少因继电保护原因引发设备和电网事故事件,确保设备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1 造成变电运行继电保护事故事件的原因分析

1.1 继电保护运维工作量急速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变电站建设规模和数量的快速增加,继电保护技术的不断发展,升级换代速度加快,变电运行无人值守和集控方式的采用,使得变电运维人员设备运维量急剧增加,例如我局变电运行和继保人员一共有130多人,但运维的继电保护装置多达3000套,因此运维人员对继电保护技术掌握的难度加大是一个重要原因。

1.2 经常性进行大量继电保护工作

基建工程投产、技改和大修等实施过程中,需要经常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大量的操作、检验、调整和定值更改等工作。一座220kV变电站投产过程一般会涉及上百套继电保护的操作、检验和定值更改工作,例如我局刚投产的祥云站,投产过程执行的定值单就有126张,这些涉及继电保护的工作如稍有遗漏,就有可能给以后的运行带来隐患。

1.3 继电保护结构布置和元件标识没有完全统一

微机保护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屏内装置、二次回路、保护压板和空气开关等布置较紧凑密集,且微机保护和综合自动化功能愈趋多重化,各厂家的继电保护结构布置和元件标识不统一,例如四方主变保护装置,部分保护主保护与后备保护是分开的,一套保护有多个装置,部分保护主保护与后备保护功能是集在一个装置里的,又例如南瑞继保与四方的保护图纸中空开、继电器、回路编号命名都是不同的,如果运维人员对保护回路和功能稍有不熟或标识不清楚,在工作过程极易造成安全措施布设不全面,工作中出现误碰、误判断或误操作,导致保护误动或拒动事故事件。

1.4 工程图纸设计错误,竣工验收不严遗留安全隐患

工程在设计时,由于设计人员错漏,验收过程把关又不严或受验收人员水平限制没有发现存在设计隐患或误接线,极可能引起继保安全事故事件。例如我局一个220kV变电站母线电压回路设计中串接PT隔离开关刀闸辅助接点作为二次反充电的措施,但由于一次设备是日新电机的GIS设备,隔离开关辅助接点数量不够,厂家就通过采用重动中间继电器的方式来增加辅助接点数时,而且重动中间继电器的电源与隔离开关的控制电源共用一路空气开关,同时220kV电压等级GIS隔离开关控制电源在直流屏是由一路电源供电,由于南网现场运行规程根据反措要求,在运行中隔离开关的控制电源是不能投入的,如果运行中为断开隔离开关的操作电源或GIS某一回路故障造成总电源跳闸,就会造成220kV一段母线的保护或所有母线的保护失去保护交流电压,引起保护拒动或误动事故,幸好在启动过程发生该隐患,及时进行整改,杜绝事故源头。

1.5 运维人员技术水平跟不上设备更换速度

由于继电保护升级换代过快,同时型号厂家过多,不同时期的保护,虽然型号相同,但版本和二次回路设计也不完全相同,如果运维人员对不同保护装置不够熟悉,认为厂家和型号相同,操作也一样,就可能造成误操作,从而引起继电保护事故或事件。

1.6 继电保护运维不到位

微机保护虽然能不间断的自检对装置元件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但对有时装置并不会发出告警信号,例如电网运行方式的变化或负荷很小,采样元件虽不正确,但由于电流太小,达不到告警值,还有功能压板接触不良,保护判断是进行保护投退,以及巡视不到位或监控不到位等等,如果日常运行维护不认真,没有发现这些异常,都可能造成保护误动或拒动。

2 防范继电保护事故事件的措施

2.1 加强运维人员继电保护理论、制度和技能培训

(1)加强继电保护理论的培训。要使得运维人员熟悉继电保护运行维护,首先应加强运维人员继电保护理论培训。理论培训可重点对差动保护、距离保护、零序保护、复压过流等原理,以及针对目前电网继电保护的配置情况、二次图纸、各厂家典型保护针对性地进行基础知识培训,使得运维人员掌握继电保护基础知识,熟悉继电保护原理,懂得各电压等级和各厂家的保护如何配置、如何配合、有哪此功能等等。

(2)加强继电保护相关制度的培训。通过加强继电保护运行管理制度、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的培训,使得运维人员懂得运行中应该如何哪些保护该投入或退出、出现保护异常时应如何调整处理、现行有哪些反事措施和如何分析保护的运行状况。

(3)强化变电运维人员继电保护操作和维护技能。继电保护运维人员最核心的业务就是继电保护的操作和维护,要使运维人员及快掌握操作维技能,可通过师带徒结对方式进行,以熟带新、老带幼,缩短新员工和技术较差员工和经验积累过程;通过新设备投运前跟班调试形式或在退运设备进行实际操作,使员工经过较大量实际操作掌握继电保护的操作方法;同时可制作不同继电保护操作维护教材集中进行培训等方式进行强化培训。

通过培训使员工达到“三熟三能”,为继电保护运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统一和推行继电保护标识标签管理

把继电保护各元件标签、区域、运行操作要求、操作方法、定值区和开入量用统一的文字、格式、颜色、划线等方式进行标准化,方便运行维护人员的操作、巡视和维护等。

(1)统一保护屏的命名。命名以屏安装号+电压等级+间隔名称+保护类别+保护序号方法进行,如21P220kV榕揭甲线线路主一保护屏。

(2)完善和统一保护装置和各元件标签命名。将保护屏内的装置、压板、切换把手、空开和端子排等标签进行完善,并统一标签命名和格式,使得相同类型的保护或相同功能的元件标签和格式一致,减少误操作的可能性。

(3)将压板区按装置和行分区。一般保护屏内有多个装置,压板较密集而且在同一面板上,很易容看错,可将压板按行和装置用红色标识线分区,这样操作时可明显看到压板和对应标签在同一个方框内,减少误操作。

(4)将不同颜色标识区分压板功能和状态。压板分功能压板和出口压板两种,可用黄底标签作为功能压板标签,红底标签作为出口压板标签以区分压板功能;在压板上端固定接触螺母上涂上颜色或张贴不同颜色小圆点以区分压板状态,一般将常投压板涂上或张贴红色圆点,常退压板涂上或张贴黄色圆点,备用压板不涂颜色,如果是新投入的保护出厂就统一配置有颜色的压板,这样巡视时就能一目了然地确认保护压板的状态是否正确,提高巡视质量和速度。

(5)面板张贴保护扣作注意事项、操作菜单、开入量名称和定值区号标签。由于各厂家、各型号的保护操作方法、菜单和开入量不同、定值区功能不同,张贴相应说明标签,使得运维人员方便操作和检查保护。

2.3 统一制定运行维护表单,规范作业行为

从历年各类继电保护事故事件统计数据可以看到,由于人员失误造成的事故、事件不在少数,因此规范作业流程和要求非常必要,从现场运行管理的经验总结得出,制定运行维护表单,将作业需要的制度、标准、流程、要求等融合表单中,以指导班组日常工作,规范班组作业行为,提高作业水平和工作效率,可以大大降低该类事故事件。

继电保护运行维护表单按作业类型可分为日常巡视表单、特殊巡视表单、缺陷处理表单和定检表单(同时也作为验收表单,定检与验收表单合一,可以保证验收与定检统一,做到标准统一),表单格式按作业任务和设备、作业准备、作业风险及控制措施、作业流程及要求、作业终结及新增加风险的措施五个部分组成。通过应用作业表单开展作业,运维人员能清楚知道作业的目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也能清楚作业流程和要求,在作业过程如遇到新的作业风险,通过及时修改作业表单,增加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下一次作业的安全。

同时,采用作业表单开展工作,通过表单指导,新员工能很快熟悉各类作业的风险、控制措施、流程和要求,提升个人的技能水平,达到技能快速提升的效果。

2.4 规范日常管理工作,提高防范技术措施

规范日常管理工作,是预防继电保护事故事件的基础,通过规范、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低降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电网和设备的安全与健康。

(1)全过程参与技改、扩建、新建后新装的保护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验收。尤其是新变电站投运,运维人员应提前介入,在完成保护安装调试和验收过程中,不仅能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和缺陷,同时还能熟悉设备和进行保护实操培训。

(2)投产前完成运行规程编制和熟悉启动方案。运行规程是设备运行维护和异常处理的指导书,运行规程下载确与否也是杜绝继电保护事故事件的关键因素,因此变电站在扩建、技改、大修等施工完成前完成运行规程编制,在编制过程可进行实际试验验证规程是否正确,同时模拟启动方案验证启动方案是否正确。

(3)定期核对保护定值和压板。每月对全站的保护压板和每年对保护定值进行一次核对检查,确保定值和压板的正确性。

(4)加强复杂操作的监护。对主变停送电、开关的旁代,母差、失灵保护投退等大型复杂操作,要提高监护等级。由当值值班长负责监护,由对所操作设备较熟悉的值班员负责操作,站长审核操作票,并由部门派领导、运行专责,或委托站长、技术工程师负责第二监护。

(5)加强定值核对管理。保护定检、定值更改和定值切区后,应打印保护定值、对照定值单进行认真核对。

(6)编制典型工作票库。组织技术骨干将保护定检、定值更改、回路异常处理和检修等工作的工作票,按站、按间隔分类编成典型工作票库,填写工作票时引用典型票并修改后执行,减少因人员不熟悉保护误操作或误碰造成事故。

(7)定期对继电保护运行工况进行分析。每季度对保护的采样值、开入量、启动录波图、光纤通道数据进行分析,检查继电保护装置运行工况是否正常,及时发现装置的隐患。

2.5 把好保护设计和验收关,杜绝事故源头

设计是工程质量的源头,只有具备优秀的设计,才能创建优质的工程。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与水平,是通过设计使其具体化的,据此作为施工的依据。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和功能,是工程质量的决定性环节。同时验收是验证设计和施工质量的手段,把好验收关至关重要。

(1)把好施工图审查关。施工图审点关注施工图纸设计是否有执行当前反措要求、告警信号是否齐全、回路设计是否符合运行要求等等,确保施工图设计符合规程规范和运行要求。

(2)严格按图纸验收。为防止施工人员接错二次线、装置内部结线与设计不对应、施工过程图纸修改后,但现场没有修改接线等造成图纸错误或接线错误,验收过程应接图进行验收,验收应一一检查电缆编号、端子号、端子排与图纸完全相符;如果图纸在施工过程有改动时,在图纸移交时,一定要将竣工图纸与手动修改的施工图一一对照检查,防止竣工图与现场不相符。

2.6 建立和完善继电保护技术专业管理机制

生技部作为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工作的主管部门,对变电站运行的继电保护技术管理实行指导和监督,为防止继电保护事故,应对电网继电保护进行整体规划和组织实施,同时按要求下达继电保护的反事故措施计划,并监督、协调相关部门按时完成反事故措施。

调通中心作为继电保护运行的技术主管部门,承担继电保护的运行方式、定值等管理,并对变电运行的继电保护运行提供技术支持,这也是继电保护运行的重要环节。

安监部作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组织对继电保护事故的调查分析,对防止继电保护事故的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1]赵峰.谈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1期.

[2]刘云龙.浅谈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管理[J].民营科技,2010年12期.

第3篇:继电保护技术规程范文

【关键词】 智能化变电站 继电保护技术

1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基本原则

继电保护设备在整个智能变电站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继电保护技术 ,能够实现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灵活性。通常情况下,我们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分为两个层次,即继电保护过程层以及变电站层两个部分。其中,过程层主要为变电站一次设备提供独立主保护,独立主保护同一次设备进行一体化设置,其它间隔保护进行分布式安装,通过独立主保护和间隔保护实现变电站一次设备的双重化配置。此外,变电站层主要进行后备保护式集中配置,对变电站内部的各处电压进行统一配置,从技术层面来说,变电站层的后备保护主要采用的是自适应性技术以及在线实时调整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变电站层还具备一些广域保护接口,从而促进变电站层广域保护的实现,通过这两种基本设置 ,同样实现了变电站层的双重化配置。

2 智能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应用探究

从智能化变电站的系统结构上来看,分层结构是目前智能化变电站系统结构的主要形式。整个系统结构主要分为间隔层、站控层和过程层三个部分,各层次之间传输的信号有所不同,比如,间隔层和过程层 之间传输的信号主要为GOOSE信号或者SV信号,而间隔层网络通站控层网络之间传输的一般为MMS信号和GOOSE信号。因此,通过智能化变电站系统结构分析,在进行继电保护技术应用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规范。目前,智能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智能整定以及在线校核技术

在智能化变电站系统中,需要通过智能化的控制技术对整个网络拓扑的实时状况、整个网络的连通性进行在线判断,这就需要在智能继电保护系统中,通过计算机监控系统,对系统网络中的各种模拟信息以及开关量信息等进行监控和获取,然后通过一定的计算和分析得出变电站系统中各个分支系统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支路系统、负荷系统以及电源系统等子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进行系统模型构建,实现变电站继电保护过程中的智能整定以及在线校核等。通过智能整定以及在线校核技术,继电保护定值被确定下来,保证了整个电网运行过程中良好的继电保护状态。此外,在线校核技术是对变电站电网系统中各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性能校验。从而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保证装置运行的灵敏性和速动性等,一旦继电保护装置存在可靠性问题,例如误动、据动等,在线校验技术就会发出报警,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检验,保障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

2.2 自适应继电保护技术

传统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往往遵循的是事先整定、定期检验等原则,为了适应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智能化发展趋势,自适应继电保护技术需要在智能化变电站继电保护中进行应用。自适应继电保护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能够为变电站系统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能够有效的进行故障排查和故障诊断等,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定制进行改变,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此外,自适应继电保护技术可以对整个变电站网络系统响应性能进行改善,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增加经济效益等,通过自适应技术,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发挥出最佳的性能。

2.3 智能告警以及事故信息处理技术

为了应对现代化智能变电站的发展,需要对复杂性、动态性的系统网络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及时的发现和处理突发事故,保障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因此 ,智能告警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中,需要进行实时监控,进行运行维护,对智能电网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和共享。当变电站出现故障时,通过信息处理技术,对故障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分类和处理,从而进行故障判断和故障处理。通过智能告警以及事故信息处理技术,分析和检测变电站的实时运行状态 ,对异常状态进行自动告警,从而为主站的决策提供相关信息。总而言之,智能告警技术在整个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中发挥着辅助分析、信息处理等功能,是对告警事件进行分析,为事故状况及时提供解决方案的关键技术。

2.4 智能化变电站中对继电保护、测控装置的相关要求

在智能化变电站系统中,间隔层需要具备功能自治性能,同时智能组件以及高压设备需要进行一体化设计。因此,在智能化变电站中,对继电保护以及测控装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为了适应智能化变电站系统结构的各项要求,需要对以太网接口进特殊设置,通过不同用途以太网接口的设置,满足网络信息交换、网络流量检测等方面的需求。第二:在智能化变电站系统结构中,测量以及执行部分被设置到一次设备中,因此需要将系统保护装置以及测控硬件设备进行统一,从而满足系统通信以及逻辑预算的需要。第三:需要对系统中各项设备的数字接口的性能进行改善,包括非常规互感器设备以及智能开关设备等,进而满足系统中大流量数据处理的需要。最后,还需要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相关配套工具进行开发,例如,开发可视化工具,实现变电站信息具体化。

3 结语

变电站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组成部分,现代化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发展,在我国的电网改造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大的作用。继电保护是智能变电站正常运行的基础,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主要防线,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的智能化变电站建设中,继电保护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了保障国家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构建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继电保护系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在智能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分析现有问题,总结经验,提高继电保护技术水平,加快智能变电站建设进程,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文强.智能化继电保护装置测试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1).

[2]赵微.继电保护系统自动测试技术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4).

第4篇:继电保护技术规程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趋势;电力故障;用电需求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2-004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22.02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是指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者不正常运行时,用于快速切除故障,消除不正常状况的重要自动化技术。其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者危及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事件时,能够及时发出告警信号或者直接发出跳闸命令以终止电力系统运行,保护电力系统安全。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会经常因为各种内外因素导致电力系统故障或者运行不正常的情况出现,如单相接地故障、双相接地故障、相间短路故障以及短路等情况出现。因此,了解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应用现状,探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促进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应用现状

我国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可以说是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建国初期,我国在继电保护学科、继电保护设计以及继电保护制造工业等方面都是极其落后的,特别严重的是我国缺乏一支继电保护研究设计技术队伍,但是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却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与创新,用了短短的十年的时间,使我国在这个领域就取得了很多先进国家半个世纪才能达到的成就。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已经初步建成继电保护研究、设计、制造运算以及教学的一套非常完整的体系,这为我国继电保护的后续研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一共经历了20世纪初的机电型继电保护以及20世纪中叶的整流型继电保护,再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晶体管型继电保护和70年代中叶集成电路型继电保护几个阶段,发展到现在的微机保护阶段,其技术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更新换代非常

迅速。

我国的继电微机保护方面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经过十年的努力发展,我国机电微机保护研究和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输电线路微机保护技术这方面,技术已经逐步成熟,能够达到实现大量使用的程度。在这个研究开发的过程中,我国广大的高等院校及其科研所可以说是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如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获得鉴定通过,并在电力系统中广泛运用,这是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在主设备保护研制方面,比较突出的是1989年,东南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和发电机保护获得鉴定通过;1991年,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获得鉴定通过;1994年,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获得鉴定通过;1996年,西安交通大学与许昌继电器厂合作研制的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获得鉴定通过。

这些原理不同、机型不同的微机线路以及设备保护装置研制的成功,为我国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又一批的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技术装置。到了20世纪90年代,可以说我国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已经完全进入微机保护时代(电力系统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设计思路分析图)。

而且随着我国微机保护技术的发展和微机保护装置的不断研制成功,我国在微机保护的软件和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新的理论成果,并且很多已经发展非常成熟,可以运用到实践工作当中去。

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发展非常迅速,虽然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还必须加强这方面研究,探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以促进继电保护技术不断发展,跟上时代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一些分析,具体有以下四点:

2.1 继电保护技术更加计算机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硬件的逐步提高,继电保护技术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这是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要求,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然选择。

2.2 继电保护技术更加网络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的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说影响着工业生产的每个领域,当然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技术也不例外,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使继电保护装置得到更多的系统故障的信息,有利于提高继电保护装置对电力系统故障的性质、位置以及故障距离判断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3 继电保护技术更加智能化

人工智能作为高新技术,其应用范围越来越高。近些年来,神经网络技术、遗传算法、进化规划以及模糊控制等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步应用到继电保护技术当中,例如,使用神经网络技术可以很容易列出方程式和解出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如果可以应用到继电保护装置上来就可以通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判别任何故障的发生。由此我们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将会得到更加深入的应用,以解决这一领域一些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2.4 继电保护技术必将实现保护、控制、检测以及数据通信的一体化运行

继电保护在实现计算机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之后,继电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成为了一台具备多种功能、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智能终端系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和故障的每一个信息和数据,以实现无故障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检测、控制以及数据通信的功能,达到保护、控制、检测、数据通信的一体化目标。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比如天津大学就成功研制了以TMS320C25数字信号处理器为基础的,一个集合保护功能、控制功能、检测功能以及数据通信功能一体化的继电微机保护装置。

3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作为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维护电力系统安全可以说是异常重要,我们应不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努力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水平,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国福.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J].电气制造,2010,(7).

[2] 梁振锋,康小宁,杨军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1,(4).

[3] 姜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家,2014,(6).

[4] 王永年.关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现状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12).

第5篇:继电保护技术规程范文

某电网建设中的继电保护信息与远动系统的集成设计实施,主要是建立在该电网对于远动信息网络化传输已经实现的基础上,并且电网系统中的远动系统中存在有较大的网络传输宽裕。但是,在电网系统运行传输过程中,电网系统的继电保护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设备管理的实时性限制,而电网系统运行过程中,应用远动系统装置完全可以实现对于电网系统中的继电保护系统的装置设备进行管理控制。因此,在对于电网建设成本节约与控制的基础上,将电网系统中的继电保护信息与远动系统进行集成设计,以实现电网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多系统操作与电网信息资源共享功能。本文主要结合该电网系统继电保护信息与远动系统的集成设计应用实际情况,从电网系统继电保护信息与远动系统的集成系统结构与相关通信规约设计等方面,对电网系统继电保护信息与远动系统的集成进行分析研究。

电网继电保护与远动系统集成设计的意义

在电网系统中,电网继电保护与远动系统的集成,主要就是将电网远动系统通信控制功能在电网继电保护设置中实现,以保障电网系统运行的更加安全与稳定。某电网系统中的继电保护信息与远动系统之间的集成设计,是建立在电网系统中,远动系统信息网络化传输已经实现,并且电网远动系统中的远动信息网络传输宽裕度比较大的基础上,为了实现远动系统对于电网继电保护系统装置设备以及信息资源的控制目的,对于电网系统进行的继电保护信息与远动系统的集成设计实施。在电网系统中,将继电保护与远动系统进行集成设计中,还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先进通信技术进行应用,这对于电网智能化建设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电网继电保护与远动系统集成系统结构

某电网系统中对于继电保护信息与远动系统集成设计,实际上就是实现电网系统中的微机保护装置的综合利用功能,已通过远动系统对于继电保护设备装置进行控制运行与通信实现。在电网系统中,对于电网继电保护信息与远动系统的集成设计系统中,对于电网继电保护信息与远动系统之间集成设计主要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相关通信技术,实现电网系统中的微机保护装置不停电整定系统的通信功能,以此对于电网系统中远动系统与继电保护装置之间的操作控制运行。电网系统继电保护信息与远动系统集成系统结构如下图1所示。

在电网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与远动系统的集成系统控制运行中,电网系统中的变电站远动系统利用电网变电站中的网络通信装置或者系统,在遵循电网系统中继电保护信息与远动系统集成通信规约要求的基础上,对于电网系统继电保护信息进行读取与操作、控制实现,从而实现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电网继电保护与远动系统集成通信设计

在电网系统中,对于电网继电保护装置与远动系统之间的集成设计,主要是通过电网系统中的相关通信装置,并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传输技术,在遵循相关通信公约的基础上,实现电网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与远动系统之间的集成,也就是微机保护装置不停电整定系统的通信功能。因此,在进行电网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装置与远动系统之间的集成,对于电网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与远动系统之间的通信规约设计也是集成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电网运动系统通信功能。在电网系统中,远动系统中通信装置的通信传输任务,主要是对于远动系统中的四遥信息进行传输。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电网系统中对于自动化通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而电网远动系统中的通信装置对于通信传输的规约要求,也随着电网系统通信应用技术的不同各不相同。但是不管电网系统中的远动系统通信装置应用的是那种通信技术,电网远动系统通信规约中都没有与电网继电保护装置中的信息传输之间有关的通信要求。电网远动系统对于继电保护中报警以及动作指示也只是通过遥信量进行传输的。

随着电网通信技术以及通信设施的不断进步,电网远动系统与电网继电保护装置之间的信息联系越来越多。电网远动系统通信规约中对于电网继电保护信息的要求也逐渐有改变。比如在电网远动系统通信规约中出现了对于电网继电保护信息的扩展CDT规约等,对于电网继电保护信息的传输功能码进行专门的定义。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电网远动系统对于电网继电保护信息的这种通信规约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继电保护与远动系统集成通信规约设计。对于电网系统中的继电保护与远动系统集成通信规约的设计,是为了保证电网继电保护信息与电网远动系统之间集成系统的通信安全与稳定,对于电网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有着积极的作用。上述某电网继电保护与远动系统集成设计中,对于集成通信规约的设计是采用IEC60870-5-104封装保护信息方案进行通信要求与设定的,这也是电网建设中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通信规约方案。在电网运行中,电网继电保护与远动系统集成通信规约,不仅对于电网系统运行的常规通信方式可以实现,也能够实现电网系统运行中的通用分类服务通信实现,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总之,对于电网继电保护信息与远动系统的集成研究,不仅对于进行电网继电保护信息与远动系统集成设计,实现电网多系统操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推进智能电网建设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1]黄 巍,黄春红,张桂阳,华建卫.继电保护信息与远动系统的集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06

[2]贾筱莹.基于IEC61850规约的500kV变电站继电保护与故障信息处理系统[J].电力信息化,2010.04

[3]王泽芳,董 钢,景兴红.浅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和优化[J].科学咨询,2012.01

第6篇:继电保护技术规程范文

【关键词】变电站;二次典型设计;继电保护技术;原则

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机类型的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网络的应用加大,然而根据近些年的研究和调研情况获悉,由于现在不同地区调度和操作习惯有所差别,变电站继电保护的配置原则、技术规范、组屏方法和二次回路等也因此有着差异,这带给继电保护、仪器设备维护和统一性管理等以较大阻碍,也制约了整个现代电网的进一步发展。鉴于这一严峻形势,本文探本朔源,将从变电站的二次设计的继电保护技术原则入手,细致的分析有关继电保护相关规定的制定依据,以及该系统的配置组屏原则,并针对用户的实际使用尝试提供可行性使用操作建议和注意点。

1 变电站二次设计中继电保护编制依据

近些年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网络中得到了大力发展,但是与之而来的由于不同生产厂家要求的输入输出量、端子、参考值以及报告等不同,实施操作不规范等情况也逐渐凸显出现,这带给继电保护的日常运作、检测维护和管理等以较大阻碍。鉴于这种状况,我国电网调度中心发起编订了有关电网企业继电保护规范:Q/GDW175-2008《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和母线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和Q/GDW 161-2007《 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对于二次典型设计继电保护而言,是建立于GB/T 14285-2006《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的前提之上,再根据上述两个企业规范来酌情设计。当然在配置规范、技术规范和组屏等主要部分是与两个企业规范大体相同的,只不过会根据二者的特征区别而有所侧重:二次典型设计偏重于去统一化继电保护中的工程设计与设备购置,企业规范偏重保障生产厂家保护设备参数的一致性。

2 继电保护配置及组屏原则

继电保护的配置组屏原则是以《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500kV变电站二次部分》(2007,已出版)为依据的。接下来就500千伏变电站几个继电保护中差异显著的四个主要方面进行说明。

(1)220kV的断路器失灵保护、母线保护和重合闸

断路器的失灵电流是经由独立的失灵启动配件判断的,由于该判断并非是最后实施跳闸操作的失灵保护承担,所以很容易误触动失灵保护引起其启动而开入回路。根据这一情况,在二次典型设计中,要求采用“一对一”的线路与失灵保护启动方案,并简化掉220kV独立失灵启动配件,由220kV母线保护来承担是失灵电流和延时的判断。在简化掉独立断路器保护配件以后,二次典型设计要求增设重合闸配置,并且规定每套线路保护和相应的重合闸要是同一时间运作和停止的。

(2)500kV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和短引线保护

为避免直流接地以及交流误入直流线路等致使的直跳类保护错误启动,增加直跳保护的可靠性,根据二次典型设计,限定500kV母线保护在三分之二接线边断路器由于失灵电流实现跳闸后,加设无需整定的灵敏电流器件和50毫秒固定延时。另外对于由于主变压器而产生的误启动情况,在变压器中高电压侧断路器由于失灵电流跳闸后,需要经由母线加设的电流器件侧断路器限定规范。另外为了保证500kV断路器屏一致性,二次典型要求在出线区域有隔离控制开关的情况下,每次出线相配合的两套短引线保护用串集联合组屏模式。

(3)重合闸沟通三跳回路

为了防止使用线路保护重合闸离开接触位置GST去打开操作箱内的TJR而导致的二次回路复杂化,为了防止“三相耦连”使得HWJ无法回馈断路器实际方位情况,对于500kV的断路器接线时候,如果是重合闸停用的时候,则用断路器保护三跳回路;如果是断路器出现故障时候,则用断路器本体的三相不同来保护三跳回路,不用其他接线。在220kV双母线连线时候,是需要增加重合闸配置的,重合闸可保护三跳回路,但是也只是勾通合用电路来实现,如果是在有两套保护的情况下,则不能和三跳回路沟通。

(4)对时方式和安全操作系统

由于利用以太网能够更合理有效的运用网上信息,虽然目前的以太网对时出现的情况不多,但是在未来高速的以太网IRIG-B(DC)时码终将会取代RS-485 串行接口,所以根据二次典型设计,建议使用串行接口接收IRIG-B(DC)时码为对时信息。另外由于各种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恶意代码层出不穷,所以相对应的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就较低。是以按照二次典型设计中建议采用UNIX或 LINUX安全操作系统来对继电保护及变电站的设备进行操作,这样会大大降低恶意代码的攻击可能性,也能够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降低故障的产生可能性。

3 用户在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1)统一性和灵活性

在二次典型设计原则中,设计思路是力求加大继电保护的统一性、进步性等,但是出于对各地变电站等实际情况的差别,为了防止统一性原则的难以开展和不适用状况,为了避免新的规范给用户带来较大的不方便,所以在设计中的部分设施中,添加了括号一共使用者酌情选择适合的搭配方案。比如在阻抗保护中留下了原高配置中压偏移型,加了括号以便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投入和退出;对于500kV线路组屏中在过电压和远跳中也添加括号;另外在220kV中双操作箱并没有被去除,但是在操作箱旁加了括号以供选择。

(2)同通信相协调

由于继电保护和通信两个方面对于设备的要求上面不是很相符,所以在二次典型设计中对于这两种专业进行了统一规范,主要有:其一,那些五十千米以下线路可酌情使用双光缆;其二,可用两套独立光通信来实现线路纵联复合光端器械保护;其三,可用专门的光纤通道实现保护;其四,500kV线不易使用ADSS型号光缆以及220kV级别以下光缆。

(3)对于一次设备的规定

对于断路器来说,出于消除二次回路过于复杂情况和防止长线路开入引起的误启动的考虑,在断路器设定时候选择了三相不一致的条件,以保证断路器可实行多种操作如防止跳闸、防止压力闭锁等。对于双母线来说,规定指出每单个间距区域需要有三相电压互感配件。

4 结束语

在二次典型设计原则下,全文细致分析了为统一化继电保护技术,各部分设备、功能、配置等的规范化标准之后,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特别留意的是这些统一化标准给使用者带来的不方便之处,也就是说要把握好设计统一规范与灵活选择之间的平衡。保证在大体上面做到统一标准,以保障各地继电保护的协调稳定运行,也要照顾到不同地区在细致的设备、功能、配置方面的习惯性操作和实际需要。总之,在保证这种平衡之后,可以确信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建波.继电保护技术在变电站二次典型设计分析[J].科技传播,2012(21).

第7篇:继电保护技术规程范文

【关键词】继电保护;微机母差技术;应用

在现代电网建设与运营中,母线故障的发生对电气设备有着重要的影响。母线故障极易引发电力系统失稳、造成站间失电等故障的发生,严重时母线故障还将影响供电安全。随着我国现代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母线保护技术也得到了更新。通过微机控制母差保护技术实现继电保护目标、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供电,利用微机母差保护技术满足现代变电站自动化需求、满足现代远程监控、远程维护变电站的需求。我国110千伏输变电系统的建立与技改工作中应加强微机母差技术的应用,以此提高继电保护效能,满足现代科技发展条件下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电力能源供应需求。

1.微机母差技术基础概述

与传统母差保护技术相比,微机母差保护技术具有数字采样、数字模型分析、调整系数可以整定等特点。而且,微机母差保护技术还能够实现TA回路与跳闸出口回路无触点切换,进而增加动作可靠性。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微机母差保护技术还能够通过内置软件实现母差保护的不同配置、实现人机对话及有线监控。随着现代计算机科技的渗透与应用,微机母差保护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单片机控制、总线控制技术的复合运用为继电保护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微机母差技术的应用也促进了电厂技改、设备维护部门经验的积累。目前,我国电厂、变电站的继电保护中微机母差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我国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微机母差技术应用研发应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继电保护中微机母差技术的应用

2.1微机母差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历史

我国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已有近二十年历史,通过这二十年的发展、研究与应用经验总结,我国继电保护中微机母差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现代电力输变电线路及变电站的建设与技改工作中,微机母差保护技术已经成为了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方式,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性技术。但是,受我国微机母差技术应用起步较晚、相关人才培养需要时间积累等因素影响,我国现代继电保护中微机母差技术的应用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应用与运行管理理念保守、技术应用管理存在不足等问题都制约了我国现代继电保护中微机母差技术的应用。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国现代电力输变电运营企业应强化微机母差技术的深入研究,以满足继电保护需求为基础加快微机母差技术的应用、保障电力能源的安全稳定运行。

2.2以微机母差技术为基础的继电保护设备应用

随着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及微机母差技术的发展,我国继电保护设备厂家加快了设备的研究与应用。通过高集成的单片机应用实现继电保护职能,以母差技术为核心、提高继电保护能力。针对现代电力技术改革发展需求,继电保护装置生产企业应加快研究与开发。运用微机母差技术提高继电保护器的运行效能,并通过高集成度、齐全配置、强抗干扰能力、低功耗等优势,满足了现代电力能源输送中继电保护工作需求。

2.3以继电保护需求调研为基础,应用微机母差技术

在微机母差技术应用中,需要根据继电保护需求及实际供变电需求为基础,选择相应的微机母差技术与设备。因此,在以微机母差技术为基础的继电保护应用中,系统设计与设备选择中应注重继电保护需求的调研。根据输变电过程中电力负荷、电流电压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继电保护设备,并对机电保护设备中的微机母差技术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以评价结论为结果确保设备选型及输变电设计的科学性,保障微机母差技术在继电保护装置中的应用效果。

在继电保护设计与应用中,还应明确母线保护作用。以母线保护需求、相邻元器件保护目标为重点,进行母差技术在继电保护装置中的应用设计。遵循《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对母线保护需求及微机母差保护技术进行设计应用,实现母线保护及故障快速切除目标。

3.常见微机母差技术应用继电保护装置概述

在我国多年的微机母差技术应用中,形成了一定的行业规范及特点。目前,我国微机母差技术应用继电保护装置主要由WMZ-41型、WMH-800型、BP-2B型、RCS-915型母线保护装置构成。这几类微机母差技术应用的继电保护装置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国内电力供应设备的实际情况。以满足实际应用为基础,逐渐形成了上述几种主流保护装置。为了确保微机母差技术应用中继电保护目标的实现,在系统设计、技改中应根据不同型号继电保护装置的特点与应用范围进行参数分析与计算。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确定相应范围内的继电保护装置型号,满足实际应用中继电保护工作需求。

结论

在现代输变电技术中,母线的保护是保障输变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是保障变电站设备安全的关键。在现代电力系统建设与技改工作中,微机母差技术应用能够提高继电保护能力、缩小母线故障造成的设备损失。在现代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单片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微机母差技术在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提高了继电保护可靠性。以微机母差技术为基础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还能够促进集中控制、远程控制技术运用,实现电力运行综合成本的降低。目前,我国电网继电保护装置正在逐步进行微机母差技术改造,多数地区已经完成了微机化技改,这一现象预示了微机母差技术在我国电力电网中巨大的应用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郑林.微机母差保护装置的应用[J].电力科技,2012,4.

第8篇:继电保护技术规程范文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relay protection technology is on inevitable choice of development trend of electricity security, the application of which will be improved with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electricity, and it will have far-reaching impact to power system.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

Key words: power system;relay protection;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M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126-01

0引言

电力作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能源,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起重要作用。电力系统是由电能的产生、输送、分配和用电四个环节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近些年来,电子技术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继电保护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正确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及运行质量,应用继电保护技术来防止电气故障,近年来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是电力安全发展趋势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企业在供电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应用工程。该技术的运用必将随着电力的不断发展而提升。在现代化的电力需求中,家电设备增多、企业用电机器增多、发电机容量增大等多种客观方面的原因使得电力系统中正常工作电流和短路电流都不断增大。这就需要一种既能保护机器正常运转,又能够对短路等用电现象提出及时警报的技术,因此继电保护产生。

1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可靠性是指一个元件、设备或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内,在限定条件下完成相应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工程涉及元件失控数据的处理和统计,系统可靠性的定量评定,运行维护,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协调等各方面。具体到继电保护装置,它的可靠性是指在该装置规定的范围内发生了故障,它不应该拒绝动作,而在任何其他该保护不应动作的情况下,它不应该错误动作。继电保护装置的拒绝动作和误误动作都会给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但是提高两者的可靠性措施往往是彼此矛盾的。提高继电保护装置不拒动的可靠性比提高其不误动的可靠性更加重要。例如当系统中有充足的旋转备用量时,输电线路有很多,电源和各系统之间与负荷之间的联系很紧密的时侯,由于继电保护装置的误动作。使得发电机的变压器或输电线路切除给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将可能很小;但如果发电机的变压器或输电线路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拒动作,将造成设备或者系统稳定的破坏,损失是相当巨大的。在这种情况下但是在系统中旋转备用容量很少及各系统之间和负荷和电源之间联系比较薄弱的时候,继电保护装置的误动作拾发电机变压器或输电线切除时,将会引起对负荷供电的中断,更甚造成系统稳定的破坏,所造成的损失也是相当巨大的。而当某一保护装置拒动时,其后备保护仍是可以动作而切除故障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继电保护装置不误动的可靠性比提高其不误动的可靠性更为重要。

2继电保护在供电系统中的作用

发挥继电保护装置作用的前提是可靠性。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一般来说主要是由配置合理、质量和技术性能优良的继电保护装置,以及正常的管理来保证和运行维护。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是:一.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它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二.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此时一般不需要保护迅速动作,而是根据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危害程度规定一定的延时,以免不必要的动作和由于干扰而引起的误动作。

3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特性

3.1 继电保护技术的智能化运用特性增强现代化的电力管理越来越体现了智能化的控制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人工智能化的特征。这些特征,一方面使得电力系统在管理上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为其它各项技术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技术空间。正是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继电保护技术出现了一定的人工智能化,使得保护装置在设计上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这些智能化的信息特征使得继电保护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地进入了自动化的发展进程。目前,在我国主要大城市供电提公司的见电保护设备中已采用了模拟人工神经网络(ANN)来进行对用电的保护。因此,进一步推进了继电保护技术智能化的发展前景。据现有的资料介绍,在输电过程中出现的短路想象一般有几十种。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用人工进行排除。至少需要12小时以上。但若是采用上述的神经网络继电保护方法,可通过采集的数据样本对发生故障进行检测,从而能在半小时之内得出故障出现的原因,大大缩短了维修时间。这些人工智能方法通过计算机辅助系统的帮助运用,可使得电力运输效率大大加强。

3.2 继电保护技术的网络化发展显著 继电技术的运用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支持。这种网络化的技术,不仅给继电技术提供了可操作检查的直观空间范围,也给其发展更新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动力支持和保障。这也正是继电技术开放性发展的必然要求。继电保护的主要功能在于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而这种保护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数据模拟生成系统,需要依据计算机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来检测存在的原因,进而发出警告。

第9篇:继电保护技术规程范文

关键词:微机继电保护 事故种类 处理方法

引言

微机继电保护由于各种内在和外在的原因,会发生死机、误动、误发信号、错误指示断路器位置等情况,严重威胁当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及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因此,在优化硬件设计、提高制造工艺及元器件质量的同时,加强保护装置在正常运行中的维护和管理,掌握微机继电保护事故动作的一般规律,是减少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和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

一、 继电保护事故的特点及其共性

1、逆变稳压电源问题。①纹波系数过高②输出功率不足或稳定性差③直流熔丝的配置问题 ④带直流电源操作插件。

2、定值问题。①整定计算的误差②人为整定错误③装置定值的漂移。

3、TA饱和问题。继电保护测量对二次系统运行起关键作用,系统短路电流在中低压系统中急剧饱和时,现场的馈线保护因电流互感器饱和难以启动,这时就会很容易发生事故。对TA饱和问题,从故障分析和运行设计的经验来看,主要采取分列运行的方式或采取串联电抗器的做法来限制短路电流;采取增大保护级TA的变比以及用保护安装处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和互感器的负载能力与饱和倍数来确定TA的变比;采取缩短TA二次电缆长度及加大二次电缆截面;保护安装在开关厂的方法有效减小二次回路阻抗,防止TA饱和。

4、插件绝缘问题。微机保护装置集成度高,布线紧密,长期运行后由于静电作用,会使得插件接线焊点周围聚集静电尘埃,在外界条件允许时两焊点之间出现导电通道,从而引起装置故障或者事故。

5、抗干扰问题。微机保护的抗干扰性能较差,对讲机和其他无线通讯设备在保护屏附近的使用会导致一些逻辑元件误动作。现场曾发生过电焊机在进行氩弧焊接时,高频信号感应到保护电缆上使微机保护误跳闸的事故。新安装、基建、技改都要严格执行有关反事故技术措施。尽可能避免操作干扰、冲击负荷干扰、直流回路接地干扰等问题的发生

6、性能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即装置的功能和特性缺陷。有些保护装置在投入直流电源时出现误动;高频闭所保护存在频拍现象时会误动;有些微机保护的动态特性偏离静态特性很远也会导致动作结果的错误。在事故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到上述两者性能之间的偏差。

7、软件版本问题.装置自身的质量或程序漏洞问题只有在现场运行过相当一段时间后才能发现。继电保护人员在保护调试、检验、故障分析中发现的不正常或不可靠现象应及时向上级或厂商反馈情况,及时升级软件版本.

二、微机继电保护事故处理的一般原则

1、具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

2、具有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继电保护的事故的处理不仅涉及运行单位和个人,且一旦拒动或误动,必须查明原因,并力图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以便彻底解决问题。这必将涉及到事故的责任者,甚至可能接受相当严厉的处罚。事故发生后的许多资料和信息都可能被修改或丢失,给事故分析带来较大难度甚至查不出原因,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系统类似的设备无法吸取事故教训。因此,事故的调查组织者必须坚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3、具有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丰富经验

继电保护的事故处理不仅涉及继电保护的原理及元器件,而且现场处理继电保护事故的经验表明:大部分继电保护事故的发生与处理过程与基建、安装、调试过程密切相关。掌握足够必要的微机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及一般继电保护理论是分析和处理事故的首要条件,但足够的丰富的现场经验往往对准确分析与定性事故又起着关键作用。

4、对试验电源要求。

在微机保护试验中,要求使用单独供电电源并核实用电试验电源的相序和对称性

5、对仪器仪表要求。

万用表、电压表、示波器等电压信号仪器选用高输入阻抗;继电保护测试仪、移相器、三相调压器应注意其性能稳定。

6、掌握继电保护技术 。① 电子技术知识。电网中微机保护使用越来越多一名继电保护工作者学好电子技术及微机保护知识当务之急 ② 微机保护原理和组成。在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及自动装置的使用过程中,要能迅速分析出产生故障或事故的原因以及故障部位,这就要求电力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过硬的微机保护知识,熟悉保护原理和装置性能,熟记微机保护逻辑框图,熟悉电路原理和元件功能。 ③具备技术资料的阅读能力。 微机继电保护事故的处理离不开诸如检修规程、装置使用与技术说明书、调试大纲和调试记录、定值通知单、整组调试记录二次回路接线图等资料,所以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素质。

7、运用正确的检查方法。①逆序检查法。如果利用微机事件记录和故障录波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事故发生的根源时,应注意从事故发生的结果出发,一极一级往前查找,直到找到根源为止。这种方法常应用在保护出现误动时。②顺序检查法。该方法是利用检验调试的手段来寻找故障的根源。按外部检查、绝缘检测、定值检查、电源性能测试、保护性能检查等顺序进行。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微机保护出现拒动或者逻辑出现问题的事故处理中。③运用整组试验法。此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检查保护装置的动作逻辑、动作时间是否正常,往往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再现故障,并判明问题的根源。如出现异常,再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检查。

三、结束语

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经历了4个历史阶段,微机继电保护在程序的指挥下,有极强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因而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实现常规保护很难办到的自动纠错,即自地识别和排除干扰,防止由于干扰而造成误动作。另外微机继电保护装置有自诊断能力,能够自动检测出计算机本身硬件的异常部分,配合多重化可以有效地防止拒动,因此可靠性很高。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其发展将出现原理突破和应用革命,由数字时代将跨入信息化时代,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梅义.高压电网继电保护运行技术.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81.

[2] 国家电力调度通讯中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典型故障分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3]段玉清,贺家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微机变压器保护.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