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继电保护作业基础知识范文

继电保护作业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继电保护作业基础知识

第1篇:继电保护作业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继电保护实训;职业能力

作者简介:张沛云(1969-),女,山东济南人,国网技术学院电网运行培训部,教授;高广玲(1975-),女,山东济南人,国网技术学院,副教授。(山东?济南?25000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2-0096-02

继电保护知识和技能是电力系统中从事继电保护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应掌握的职业技能,继电保护实训是继电保护专业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进行的综合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训练。以往的继电保护实训主要在实验室中进行,由教师布置实训任务,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各项操作,实训项目内容简单,仅仅是保护整定值的测试和原理的验证,学生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挥,按照指导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这样以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高[2006]16号文为高职高专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国网技术学院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入手,积极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和教学模式,将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到首要地位。依托国网技术学院新建的继电保护实训室,对继电保护实训进行改革,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依据工作过程构建课程结构,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过程性知识为主,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重组教学内容,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教学过程不再是静态的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是动态的行动体系的生成与构建。工作过程知识不是从理论知识中引导出来的,而是从与工作经验相适应、并指导实际的职业劳动过程中抽取出来的,这些知识不是靠教师单方传授获得,而是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以经历的方式获得的。学生通过体验具体的工作过程,使职业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而不仅仅是获得单纯的学科知识和操作技能。[1,2]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是以真实的工作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主要内容来自于实际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直接相关。发电和变电部门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的任务是对现场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事故处理。通过分析继电保护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结合继电保护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实训中设置的主要实训项目有:变压器保护装置调试、母线保护装置调试、110kV线路保护装置调试、220kV线路保护装置调试、简单事故处理。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变电站中变压器、母线、输电线路的保护配置,熟悉二次回路的接线,能检查接线、查找故障、排除故障,学会使用微机保护测试仪,并能对各种保护装置进行调试,解决遇到的问题,分析测试数据,编写实训报告。继电保护实训的目标是在学习过程中或学习结束时,学生通过探究行动学会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等,使学生理解继电保护工作的性质、任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继电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二、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在继电保护实训中的实施

继电保护实训是继电保护专业的重要实训环节,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以及国网公司员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需要,国网技术学院组建了220kV继电保护实训室,实训室配备有两个220kV变电站典型二次设备,包括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线路保护、测控装置、直流系统、故障录波、安全自动装置,各保护装置由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型号的产品构成,有鲁能智能、许继电气、国电南自、深圳南瑞等公司的产品,如WXH-100型微机线路保护装置、PSL600系列线路保护装置、PRS-778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WMH-800母线保护装置;另外还有二次回路故障模拟装置、模拟断路器及刀闸装置、监控后台、变电站一次系统模拟屏等设备,可以实现对继电保护岗位工种的培训和学生的实训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在继电保护实训中的实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确定工作任务,查阅资料,收集信息,为完成工作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

工作任务通常由教师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提出。在实训室中,教师结合继电保护实训室中220kV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向学生下达保护装置调试的任务。讲解时,利用多媒体投影,对照实训室实际设备,介绍变压器、母线、线路的保护配置及二次回路的接线,使学生充分置身于现场的工作环境中,全面了解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为继电保护实训项目的开展奠定基础。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具体工作任务和目标。同时,对学生完成实训项目应具备的知识提出要求,如“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二次回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熟悉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运行规程,了解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的特点及运行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工作任务和目标的驱动下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独立完成各项准备工作。

2.结合不同的工作项目,制定工作计划,提出设计方案或操作步骤,最终确定出最佳方案

第2篇:继电保护作业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课堂教学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从事继电保护相关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课程理论性强,与实际工程联系密切,对动手能力要求高。由于课程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1】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总结传承以往教学改革和实践的经验成果,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将教学过程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培养方法,构建相应的知识能力体系,制定教学方案,构建以工程项目为牵引的课程教学方法。

一、改革的基础条件

我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为学校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试点改革专业,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被立为课堂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本课程是传统专业课程,拥有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具备课堂教改的硬件和软件基础条件。如专业的教学团队,为在教学项目的构建、一体化学习经验、 运用主动和经验学习方法以及学生考核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拥有多个省重点财政资助实验室支持学生动手和直接经验的学习;与电监办合作开设 “进网电工――继电保护特种类电工培训考证”为学生提供进入相关企业工作的上岗平台;自由开放的多媒体教学和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场所和工具;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深化促成课程改革行动的一致性。本课程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了基于CDIO的继电保护课程项目制教学实践。

二、CDIO课堂教学实践

基于CDIO的项目制教学实践,我们突出项目的可操作性,主要从如下4个方面进行改进探索:

2.1教学内容上实践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自动装置,其主要任务是当系统(或设备)发生故障时自动、迅速、有选择的将故障元件从系统中切除,使故障设备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继续运行;当发生不正常运行状态时,发信号、减负荷或跳闸。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发挥了如此重要的作用。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有力保证,由于国内一次电网薄弱,保护就相对发达完备,所以国内的继电保护专业水平不比国外的低,该课程在构建教学内容上首先要满足这种发达的继电保护行业性要求,再加上继电保护具有国际通用性的特点,我们也要借鉴国外一些如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名牌大学的教学内容以丰富和弥补不足。形成一套既能与世界接轨又能立足于本国行业需求的内容体系。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做如下分解实施:

首先,继电保护是保护一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抓住系统运行和故障的特性,设定保护方案。所以对一次系统正常运行与故障特性的全面分析与掌握至关重要,是学生理解继电保护的根本。也就是如何让系统出现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构思(conceive)。其次, “继电保护方法”是思考和解决保护问题的知识储备,学生只有在懂得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在出现问题时,系统的分析问题,组织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问题,完成设计(design)和实现(implement)过程。再次,“典型完备的保护方案”来自企业中配置成熟的保护为学生提供不同方法的系统应用实例,启发学生在配置保护时形成系统的概念,完成运作(operate)过程。上述教学内容围绕CDIO四个过程进行设置,打破了常规的继电保护课程偏重于基本原理的介绍,不注重应用的特点。

2.2教学方法上的变换

从以教师为主体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转向以具体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过程为引导,从以学会专业知识为目标转向以培养学生的系统工程能力为目标。 打破传统的学期制集中教学的教学形式,采用阶段式教学模式,即围绕教学项目分阶段进行教学,逐个完成项目的CDIO过程。 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构建项目后,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讨论分解项目,提出问题(包括系统方面的问题和保护方法问题),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一些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帮助(基础知识传授)。学生完成项目的设计和实现过程。最后教师提供完备典型企业配置方案(系统知识的传授),学生完成运作过程。也就是以项目为载体将教师和学生穿插到CDIO过程中,让学生由传统的课堂被动接受知识(客体),变成主动追求知识(主体)。

2.3教学手段上的探索

围绕项目的CDIO过程,综合运用多媒体、实验、现场、网络等多种渠道,采用“教学做”一体化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获得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彻底改变以往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情况。多媒体主要用来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同时将本项目所需的基本专业知识融入其中,给学生提供一个接收知识的媒介。同时利用省财政资助实验室的配套资源,进行模拟实现,以使学生获得感性的直接经验,用在项目的实现和运作过程中,检验成果。与企业合作的现场教学方式,让学生把所做的项目与企业的具体运行环境联系起来,这个过程主要是用于运作阶段,让学生能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接轨用,从而更加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利用网络教学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主动借助因特网这个全球信息资源总汇,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2. 4评价机制上变革

为了对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和工程能力进行综合性客观合理的评估,我们采用过程与成果相结合,突出过程性评价所占比例,弱化成果性评价,关注利益相关者的社会性评价。根据利益相关者的社会性评价反馈给教学,做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评价。

学生成绩评估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理论考试部分(30%)、项目实施过程(40%)、社会评价(20%)和平时表现(10%)。通过这四个部分的打分,项目实施为主、理论考核为辅、兼顾社会需求与平时成绩,主观成绩与客观成绩相结合,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能力。

3. 教学效果

目前本课程在我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风力发电等专业开设,一个课程周期下来,学生、教师和社会三方面均反映良好,实践证明可以进行推广普及。将CDIO理念应用于工程教学过程中取得如下成效:

一是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落实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项目化教学方法。

二是学生的个人能力包括硬能力和软能力都有所提高;教师在构建项目过程中不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提升了教师的基本个人能力和人际能力以及产品、 过程和系统构建能力;企业对我们毕业生满意度有所增加。

三是项目制教学模式加强了专业课学生与工企业界的联系,在学生毕业前,参与这些项目就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建立了良好的联系,从而提高毕业生选择专业相关岗位概率。

4. 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在笔者进行CDIO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是在将教学内容项目化的项目构建上与实际工程应用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为项目构建要兼顾知识传授与项目实践两方面,而不是单纯的做一个具体的工程。所以在一个项目实践过程中往往要经过几次反反复复的教、学、做过程才能完成,比较费时费力。

二是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参与程度有很大的不同,基础好、兴趣浓的部分学生会特别积极参与整个CDIO过程中,获得很好的培养。相反总有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有思想松懈、浑水摸鱼的现象,所以受益也会较少一些。

三是评价体系上难以获得短期的、直接的、广泛的社会性评价等。

三、总结

本文介绍了笔者引入基于CDIO的项目制教学方法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将教学内容项目化,注重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以及自学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以主动的、 实践的、 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从而使该课程由偏重理论性逐步转变为理实并重、突出工程应用,切实满足电力相关行业对该领域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顾佩华等:《从CDIO 到EIP-CDIO》,《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第1期。

[2]

胡志刚等:《工程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其优化》,《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第6期。

[3]姜大志 孙浩军《基于CDIO的主动式项目驱动学习方法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第4期。

第3篇:继电保护作业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继电保护;电网安全;措施制度;企业管理等

电网继电保护是电网安全管理的一道屏障,如何才能搞好电网继电保护的安全管理工作,真正发挥继电的安全管理的作用,这对于电力企业的每一个安全管理者来说,都是必须加以重视的课题。

一、电网安全管理的含义

每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就是一个组织或者系统,每个组织或者系统又都包含多个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子组织或子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个子系统是由企业中有关部门的相应人员组成。

1.1电力企业该安全管理工作就是该系统通过管理手段,实现控制危险源,消除隐患,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电力企业谋求的是整个电网达到最佳的安全水平,为劳动者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供电环境。

1.2可以给电网安全管理下这样一个定义,电网安全管理是为了实现安全生产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的过程,电网安全管理是利用计划、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自然界的、机械的、物质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事故的致因理论,避免发生事故,保障员工和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而继电保护就是保证电网安全的重要步骤,是保证电网安全的先行官。

二、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的原则

成功的安全管理可以减少事故,并节约大量的成本,一些企业因其成功的安全管理而一举成名。这就要求电网企业强化继电保护工作,让继电保护真正成为电网发展的前提。

2.1继电保护的设制,就是告知人们,所有电网事故都是可预防的,但失去了保护、或保护拒动失灵,那电网出现事故的在所难免的。

2.2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事故的预防有直接责任的,下级对上级有义务,上级对下级有责任,所以强化继电保护工作,是预防事故的前因。

2.3对于电网安全运行是有条件的,其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继电保护工作和生产、质量、成本控制同等重要。

2.4对于从事继电保护的从业者来说,需要通过培训来获得相关的安全知识,要建立健全继电保护工作的规程及安全性能标准,实行安全审核和检查制度。

2.5采用修正缺陷,更改工艺过程,是电网继电保护工作的重点所在,继电专业要不断改善培训以及执行具有建议性的记录,使保电方面的缺点得到坚决改正。

2.6电网继电保护工作成功的安全管理由以5方面关键因素组成。

A政策(企业里的规章制度)

B组织(机构职责的建立)

C计划与执行(制定各种安全措施计划)

D对现场情况进行测量(各种检查)

E对现场情况进行评估并审核(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三、让强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成为电力企业的核心工作

预防事故是电网继电保护专业安全管理的核心,预防事故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相结合,消除事故隐患,控制人的行为保障安全,这也是“预防为主”的本质所在。

3.1根据危险源理论可知,由于受技术水平,经济条件、外力破坏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完全消除电网危险源是不可能的,只要电网有危险存在就有发生电网事故的可能性。

3.2控制事故的第二种措施是应急预案,即通过抢救、疏散、抑制等手段,在事故发生后控制事故的蔓延,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少,而继电保护就是应对事故发生时首先对电网事故控制的前提。

3.3电网事故的发生必然会给电力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一起重大的事故在经济上的打击是相当沉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因而,在实施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的基础上,通过继电保护来切断事故点,保证企业在发生电网事故后,能够很快恢复电网运行的基本能力,这是控制电网事故的手段之一。

3.4继电保护安全管理就是利用管理的职能,将事故预防,应急措施与风险转移三种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达到保障安全的目的。

四、强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专业安全管理工作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即是企业领导在安全方面的得力助手,也是电网安全上下沟通的纽带。归纳起来,继电专业安全管理者的工作可分为四个方面:

1、分析:对产生事故与损失的条件进行判断和估计,并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进行评价,即进行危险分析与安全评价,这是事故预防的基础。

2、决策:确定事故预防和损失控制的规划、方法和程序,在分析的基础上订出合理可行的事故预防、应急措施及保险补偿的总体方案,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提出建议。

3、信息管理:收集、管理并交流与事故和损失有关的资料,情报信息,并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和领导,保证有关信息的及时交流和更新,为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

4、测定:对事故和损失控制系统的效能进行测定和评价,并为取得最佳效果作出必要的改进。

五、电网继电保护安全管理的作用

继电的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预防电网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是提高企业安全水平,预防事故的基本方法。

5.1由于偶然性,不稳定因素造成的电网事故,其起因即是可以预测的,也有不可抗拒的成分,需要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加以防止。

5.2继电保护工作力求消灭事故隐患是最明智的,事故预防工作的成败,取决于有计划、有组织地采取措施的情况。安全管理是为了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开展的某些以认识、态度和能力为基础的综合性工作,一系列相互协调的活动。为了获得预防事故工作的成功,必须建立健全事故预防工作组织,采用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唤起和维持广大管理者、员工对事故预防工作的关心,经常不断地做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5.3现代继电安全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管理的缺陷,因此,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必须从加强电网安全管理入手,为了加强安全管理,必须建立现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5.4安全管理在事故预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5.4.1据对事故的分析可知,引发事故的原因中有85%都与管理紧密相关。也就是说,如果改进了安全管理,就可以有效的控制事故原因。任何一个原因都与管理者的疏忽、失误或管理电网系统的缺陷紧密相关。

5.4.2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就像舟与水的关系,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良好的安全管理才能保证高效的工作效率,只有减少事故的发生,才有可能保证经济效益。

第4篇:继电保护作业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继电保护;教学改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改革项目,“卓越工程师”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将学生的工程能力和素养作为培养目标,目的在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气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继电保护技术应用广泛,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进入数字化、微机化和网络化阶段,其在更新自身技术的同时,与微机、通信技术相融合,电力系统技术日趋先进,同时也日趋复杂。

一、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继电保护课程理论教学环节大多按照教材章节的顺序,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分为电网的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纵联保护和电力主设备保护,按模块分别进行讲解,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学生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觉深奥难懂。继电保护技术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学生在完成部分专业理论学习后,按照指导书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和课程设计。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缺乏思考,缺少对理论知识应用的分析,更缺乏对理论设计计算结果的仿真验证。目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人才的教学目的,因而继电保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1.调整教学内容

依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案,修订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大纲、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继电保护调试实习教学大纲;调整理论课程内容,将理论教学模块化、项目化。将理论教学分为几个模块,设置线路、变压器、发电机、母线等电力设备保护教学任务单元,使学生对继电保护技术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理论知识依托于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讲解分析,以项目为载体,将工程概念贯穿于教学始终,增加实际工程实验项目的教学学时,便于继电保护技术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设置与理论教学相匹配的实验实习项目,充分发挥模拟型实验装置和微机型实验装置的优点;重点做好微机保护实验项目建设,设置电力系统各种运行状态下的参数,查看系统状态和保护动作状态。

2.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引入PPT课件教学,增加视频及动画演示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继电保护理论知识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改善课堂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前沿知识引入课堂,针对应用前沿技术的工程及学生理论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题,增加课堂讨论部分;提高学生学习继电保护课程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总结;将MATLAB/SIMULINK计算机仿真引入实践教学,对设计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对继电保护动作前后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有直观的认识。

3.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思路

在培养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基本目标的指导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树立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工程实例为依托、以知识应用与实践为目的的教学理念,其改变了以往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实验和课程设计中只给出实践目的、注意事项、设备和要求,具体的实践方法、步骤和报告由学生自行设计完成。教师将课程实习项目由部分验证性实习全部改为综合研究设计性实习项目,设置与理论教学相匹配的实验实习项目,充分发挥模拟型实验装置和微机型实验装置的优点,以模拟型保护装置为基础,灵活模拟各种接线错误,以此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不同的课程设计题目和现有实验室的条件,要增加实验验证或仿真验证环节,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在“卓越工程师”目标下,只有适应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坚持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工程人才,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第5篇:继电保护作业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继电保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72-0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电力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新的形势,高职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对原有的教学进行改革。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是供用电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合格的电力人才具有较大的作用,然而,由于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多,学生学起来很费劲。为了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满足用人单位对技术工人的要求,本文试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三个方面对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一、课程内容改革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能走进了大学,但是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差别很大,一个专业既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要上好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这对于教师来说压力很大。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必须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教师走访企业,与一线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请来专家对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及整改意见,并从中总结出电力职业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根据调研的一手资料,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不再一味地追求大而全的知识,而是把学生定位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与一线岗位进行对接,更注重学生对现场问题的解决和设备的维护方面,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用性。于是我们打破现有的教学内容按章节来上的习惯,不在以灌输继电保护的所有知识点为出发点,而是针对这个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总结了五大模块、十二个子项目,其中五大模块分别是基础模块、线路保护模块、主设备保护模块、自动装置模块和信号控制模块。这门课程的定位就是为后面开展的实训课程做好理论知识的储备。通过这样的改革,改变了教师一味的教授理论知识、不重技能的缺点,也改变了教师把理论知识讲得很深入,而学生又不能理解的两难情况,把教师从繁重的理论知识给解放出来。本团队对照典型工作任务里面的所要求的理论知识,重新梳理这门课的知识点,把很多用得少,但是理论性很强的内容给删除,比如距离继电器的灵敏角、线路在有分支情况下的距离整定等。把典型任务里面要求的基本知识点给讲透。这样教师不会再有课时紧张的情况,有了更多的时间对着门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学生有了更多时间去练习和提问,从而提高他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任务式教学,传统教学方法里的两条“平行线”――理论内容和实践能够得到很好的结合。

二、教学方法改革

以往上继电保护都是教师满堂灌,课堂是教师的独角戏,师生互动很少,这导致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里面的知识点。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要求,就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充分采用各种教学媒体

现代社会,教师和学生都能很轻易地接触到网络和各种媒体,为了使枯燥而乏味的继电保护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在课堂上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案例”的教学方式。为了找到学生易懂的多媒体资料,可通过网络收集大量与继电保护相关的视频和动画,通过一些编辑软件对它们进行加工处理,转化为上课的课件。而对一些网上没有的视频,还可以深入电力企业,把企业一些培训员工的视频和图片拿回来编辑,变成上课的视频文件和动画,使得学生能通过这些视频和动画的展示,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保护动作的相互过程,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在智能手机已经在学生中广泛普及,为了使学生课后也能充分学习继电保护的知识,教师可建立微信群,一些网络上制作比较好的继电保护的视频和文件,让大家有空的时候都能下载这些文件学习,弥补课堂上时间短的弊端,也能够对一些难懂的知识点进行有益的补充。通过多媒体,很多书本上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变成了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从而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继电保护的原理。

(二)充分利用仿真软件

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是一门理论课,是为后面的微机保护和二次接线实训的实训课提供理论支撑的。如果这门课没学好,后续微机保护和二次接线实训的课程就不好开展。供电系统继电保护除理论性强外,还存在大量的计算。对于本专业有部分学生是文科生和对口招生的学生,他们的计算水平的底子并不是很好。为了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一味地强化项目式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例如,对于继电保护的电流三段式保护这个知识点,可利用电力的仿真软件PSCAD,利用仿真软件可视化好的特点,在课堂上搭建线路模型,设置故障点。给仿真软件里面的示波器加载线路电流,通过可视化的软件,把短路前和短路后的电流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电流的变化量对线路造成的影响。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对线路进行保护,通过对电流设定整定值来保护线路。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很自然地掌握了计算整定值的方法,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有了电流三段式的计算的基础后,对于距离三段式保护的计算,教师可对学生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模仿电流三段式的计算方法来算出距离保护的整定值,再把学生算出的整定值设置到PSCAD搭建的模型中来进行验证。通过这个的手段使学生对自己的计算水平和能力产生较强的自信,也能检验出他们易出错的地方,便于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有所改正。事实证明,通过仿真软件辅助教学,三段式电流的的整定计算学生的掌握率提高10%以上。

(三)充分利用实物元件

看懂二次接线图是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必须教会学生掌握的技能,传统的教学方法既费力气,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采用任务式教学方法,可以大幅加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例如,过电流二次动作的原理图,教师可首先通过视频的演示,把二次图的过电流保护动作原理演示出来,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后,把学生领到已经安装和调试好的由电磁继电器组成的二次电路的屏柜面前,结合图纸对照实物,对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找出过电流保护的继电器以及它们之间的连线。结合实物接线,画出它们的接线图纸,这个过程使学生能轻易掌握识图方法,教师再也不用反反复复地演示过电流的保护原理图,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三、教学模式改革

由于受到教室和设备的局限,许多电力院校供电系统继电保护、微机保护和二次接线实训被割裂成三门独立课程来开设,这既耗费课时,也不利于学生理解这三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构建课程整体意识。为此,随着学校硬件逐步完善,应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转变,将供电系统继电保护与微机保护、二次接线实训整合成一门课。目前,许多电力院校都在这方面做出了探索,一些好的电力系统的学校已经开始实施。这将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将知识点融入项目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学、练、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一体化教学大致的实施步骤如下:教师讲解这个任务要涉及的知识点,紧接着布置任务,学生根据拟定的方案完成任务,提交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过程和成果进行点评、打分。通过一体化教学,把真实的场景搬到教学中来,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极大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是一门涉及多个基础专业、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这使得教与学的难度都比较大,因此,有必要在结构安排、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方面做出一些新的创新,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的教学不应是一个照本宣科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不断增长见识、消除困惑和分享经验的过程。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整个课堂的氛围变得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梁志坚,李啸骢.继电保护课群的优化与改进[J].中国电力教育,2008(1)

[2]常晓颖,王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3]宋丽群,韩笑,杨志超.“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4)

[4]成茜.《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2015(4)

[5]霍兰茹,高职.“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专业教学,2012(9)

[6]罗志成,王金凤,徐岩.高职《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课程项目化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创新教育,2015(7)

第6篇:继电保护作业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电力行业;人才培养;继电保护

作者简介:王秋红(1970-),女,四川渠县人,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工程系,副教授。(重庆?400053)詹红霞(1971-),女,四川成都人,西华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副教授。(四川?成都?610039)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7-0058-01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根据国家电力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电网公司“一特三大”的发展战略、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2015年电力系统的规模将比现在翻一番。国家电网公司将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需要大批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电力行业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具有浓厚的行业特色,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计划项目的主要任务是重点专业建设,作为有深厚基础的电力行业高职院校,以国家骨干校建设为契机,依托电力行业,对接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重构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本文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行业标准,对继电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研究,进行培养方案的修订,进一步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

一、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具体包括四层含义:一是培养目标和规格;二是为实现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行的教育过程;三是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四是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在继电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根据重庆经济发展趋势,以电力行业和相关企业为服务对象,积极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作用,以行业、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充分借鉴兄弟职业院校经验,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工作。以重庆市电力公司各供电公司、新世纪电气有限公司、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等校企合作为平台,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共享教学资源和生产设备、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实施教学过程、校企共同监督教学质量。共同开发“企业全程参与的“232”人才培养模式”,即“两个体系,三个阶段,两个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两个体系”是指基础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组“基础课程体系”;分析继电保护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个阶段”是指分阶段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第一阶段是职业能力的认知,在第一、二学期完成。要求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就业环境、工作环境和岗位工作任务,具备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职业素养。第二阶段是职业能力形成,在第三、四学期完成。对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以继电保护专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聘请企业专家到生产性实训基地,采取“工作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第三阶段是职业能力提升,在第五、六学期完成。安排进行顶岗实习。在电力生产一线对继电保护进行运行、维护和调试操作,以适应继电保护专业职业岗位。三个阶段递进地实现“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两个证书”学生经过三年培养,增强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学生毕业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应取得继电保护工、电力通信调度值班员、电气值班员、变电站值班员等中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二、贴近生产实际,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为适应基于企业全程参与的“232”人才培养模式和改革,建设突出“能力为本、实践领先、学练交替、重在综合”的改革思想,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调试、维护和检修生产流程,新建能满足继电保护岗位工作任务要求的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提升技术内涵,拓展服务功能,建成具有较强共享功能、辐射面广、贴近生产实际的实训基地。

该基地能按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检修现场实际生产流程,按照电力系统的工作标准,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接受封闭式强化训练,以现场调试项目为载体,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强化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会贯通,积极探索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实验实训基地的利用率。

三、打造职业素质过硬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继电保护专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走出去,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挂职、承接科研或工程项目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为企业举办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培训和讲座。企业的生产、科研实例成为教师讲课时的活教材,将这些实践经验、掌握的高新技术、活生生的案例带进课堂,编进教材,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具体,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请进来,教师为企业服务的同时,也赢得了企业对专业建设的支持。我们在企业常年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讲授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进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不仅发挥了他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缓解了专业教师相对紧张的矛盾。同时,兼职教师参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对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提出指导意见。

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校企合作,互助共赢”原则,教师参加生产实践活动,不但丰富了实践经验,提高了职业素质,也获得了可观的报酬和事业的成就感,企业也提高了经济效益;企业员工到学校教学,有利于企业员工总结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经过多方位建设,继电保护专业逐步形成了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四、按照行业标准,引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在教学的各环节引入行业标准,以企业的规程、规范为指导,严格执行岗位责任条例,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设备与现场相同,按照标准化作业指导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的题目直接采用实际工程项目。教、学、做相结合强化了学生所学技能与职业岗位的联系。通过到设备生产企业、发电厂、变电站进行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工程师现场教学,使学生切身体会继电保护装置的生产、配置、运行、安装、调试等过程。学校设有职业技能鉴定站,学生毕业前需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近三年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98%的学生参加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认可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其中92.2%的学生取得了“电气运行工”、“变电运行工”、“继电保护工”、“变电检修工”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第7篇:继电保护作业基础知识范文

电力行业贯穿着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四个环节,涉及到发电厂、输配电网和用户。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需要详细分析电网运行特点、选择合理的接线形式、选择满足要求的电气设备、设置各种保护措施等等。“电力工程基础”作为电力电子方向、自动化方向、电机电器方向以及建筑电气方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涉及的内容包含了上述各方面知识。课程教材选用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电力工程基础》作为该门课程的教材,该教材为电力行业的精品教材,同时配以《电力工程基础学习指导》一书。

1.课程知识涵盖面较广该课程包含了对各类型电厂的全面介绍、各类电气主接线特点与应用、输配电网元件的稳态建模以及潮流与短路计算分析、电气设备的选择、负荷特性分析和保护的设置等。该门课程的内容基本涉及到了电力的各个环节,涵盖了“发电厂电气部分”、“发电厂动力设备”、“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课程的基础先修内容。因为是基础课,与专业课相比,对内容的教学深度需要适度的把握。

2.课程理论性强、内容较抽象该门课程中的内容如输配电网的运行分析、设备的选择和校验、保护的设置和整定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分析,理论性较强,且一环扣一环,相互嵌套,互为作用,如果前修知识点没有理解和掌握,后续知识的学习会更加困难。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是无法凭借眼睛直观观察,无论是潮流、电压、损耗、电流等必须通过仪表测量、采集、传输到数据库方能进行分析与统计。设备选择如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等设备以及电气主接线的选择等都比较抽象。

3.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相应的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电力行业快速发展,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如保护装置、防雷装置、调速装置、接线方式等的不断发展使得课程有些内容需要不断调整。电网的发展如分布式电源的引入、特高压的引入、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的引入、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等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与传统电力系统有所差别,为了能让学生跟得上电力技术的发展,课程的相关内容也需不断更新。

二、工程案例教学的引入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毕业的学生大多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需要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能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及时、准确地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些技能离不开对电力系统原理和系统性知识的掌握。但单纯地根据课件或教材讲原理,学生难免会觉得乏味、枯燥,而且看不到应用的前景,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无法提高。因此,在课堂中适当引入工程案例教学,从案例中让学生明白理论同时学会把理论和实际进行结合,老师也从简单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变成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电力工程基础”课程主要知识点引入主要的案例分析如下:

1.水电厂和火电厂的运行如果只是简单根据流程介绍水电厂从水库到尾水管的工作过程或火电厂概括地阐述风、煤、水、蒸汽、烟、尘等系统,则既抽象又显枯燥。如通过案例教学方式,引入实拍的水电或火电教学片,让学生观看一遍,然后针对课件中的相关知识结合教学片中具体过程和实物进行讲解,学生会更容易理解。

2.电气主接线电气主接线需要介绍每种接线方式的优缺点、倒闸操作、图形的绘制等。主接线方式有单母线及改进接线、双母线及改进接线、一台半断路器接线、单元接线、角型接线、桥型接线等多种接线形式。如果一一介绍各种接线,学生不但记不住还很容易混淆。根据收集到的一些电厂和变电站的典型资料,分析具有以上不同接线电厂或变电站特点;再根据变电站的实际特点引入接线方式的分析,从实际到理论,让学生主动归纳各自的优缺点,让书本知识形象和生动起来,在生动中培养学生追索知识的动力;同时,在介绍电厂和变电站接线时也可以引入一些设备的介绍,为后面的设备选择奠定基础。倒闸操作也是相对复杂的,如母线隔离开关相对线路隔离开关“先通后断”或断路器相对隔离开关“后通先断”。学生总觉得特别难以理解,而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正确与否关乎学生对实际生产的安全操作,对人生的保护。因此,在这个知识点上特地根据实际操作制作了flash工程设备操作程序动画,让学生观察违规操作引起电弧和大面积停电现象,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明白道理,无需复杂的分析。

3.输配电网的运行分析在给学生介绍本章的基本概念后,引入电力工程数字仿真软件PSASP进行电力元件的稳态建模、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仅选取5节点系统和无穷大系统作为演示,演示潮流计算、短路计算和暂稳分析。通过PSASP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曲线阅览室等让学生直观而形象地理解实际的潮流计算和短路计算结果。当然,演示过程中需要插入原理性的分析,通过改变元件参数、电压水平等观察计算结果的变化,巧妙引入电网运行分析原理,避免公式的大量直接推导,让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以提高,主动去探索,由“教为中心”过渡到“学为中心”。

4.继电保护和防雷保护继电保护在“电力工程基础”这门课中主要讲三段式保护。三段式保护包括动作电流的整定、动作时间的整定、灵敏度的校验等,分析起来较为复杂,而且保护之间的相互配合用语言来描述反而让学生容易混淆。只能通过软件模拟实现工程实际的典型三段式保护的整定和动作案例,分析不同地点短路时保护的动作与配合、不同线路参数和短路方式对保护灵敏度的影响。防雷保护则可以从生产实际中引入案例,如变电站、电厂等。

三、结束语

第8篇:继电保护作业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共享资源;e-Learning;爱课程;继电保护;微课;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6-0046-04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与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且成为教师从事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工具,这为学生学习和成长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方式[1]。网络技术、多媒体设备、微课、慕课都为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提供了更加完善方便的环境和条件。但是无论技术多么先进,手段多么灵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永远不会改变,大学永远要存在,教师和学生永远是教与学的一对主体。创新教育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而e-Learning是达到“共享”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选用合适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才能够更有效的达到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接受和掌握,特别是职业教育类的课程教学,除去要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外,还必须培养学生对相关的设备、材料、工艺、图纸、操作等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微课等新型教学手段就很好的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难题,爱课程网站就很好的解决了教学资源不够丰富的问题。网络服务可以使学习效率大为提高,有助于学生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2]。利用网络与现代教育手段深入开发与使用各种课程资源,对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条件、转变学习方式、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继电保护》课程是首批部级精品课程和国家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课程,该课程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先进的实验教学条件,建成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形成了在全国同类院校的示范和资源共享的成果。

二、《继电保护》课程的主要特点

《继电保护》是高等职业院校电力系统自动化等强电类专业最核心的课程。该课程研究的是在对电力系统中的高压输电线路、发电、输电、用电设备在运行中可能发生的各类故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电力系统各种故障的分析、诊断、反应,并与电力系统的开关设备配合,从而对电网和各种一次电气设备进行保护的二次装置。因而《继电保护》课程是基于对电力系统的故障进行深入物理分析和各种设备故障精确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对电力系统安全要求形成各种保护理论,并且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而构成的自动装置,比如从由机电元件、晶体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和集成微机系统与各种先进通讯技术共同构成的。

《继电保护》课程具有明显的特点:①具有特有的继电保护理论体系,学科理论系统、原理严谨,由于电力系统的高度系统化和集约化,对承担系统和设备安全的继电保护提出了确保整个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最高要求;②与电气类多数课程联系紧密,它所保护的对象是电力系统的各种发、变、输、供的设备,保护作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③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由机电元件、晶体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和集成微机系统与各种先进通讯技术共同构成的,一般都要采用当时先进技术手段和设备,因此与电子技术、远动技术、通讯技术融为一体。这就决定了《继电保护》课程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课程中理论性最强、系统性最强,同时又是直接应用到电力生产上对可靠性要求最高的核心设备,是最典型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核心专业课程,正因如此。《继电保护》课程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精品课程和首批国家共享资源课程建设项目。要做好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建设,必须要依托先进的实验仿真系统和各种多样化现代教学手段。

三、《继电保护》课程e-Learning模式构建

现代互联网和影像技术的高度发达,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途径和教学方法。一个教室、一本书、一面黑板和一支粉笔的课堂教学,一个方案、一组设备、一套步骤和一组数据的实验教学,都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对知识学习、对事物认识的要求。由于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已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理性反思和批评[4]。采用声、光、音、像、色的多媒体视频技术,对增大课堂信息容量、扩大知识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励学生学习兴趣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形式,学习过程的生动性、直观性和多样性有了巨大的改进,学习的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发达的网络和互联网技术也完全缩小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学习过程的教室空间性和课堂时间性概念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因此国家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不能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而是要大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成为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开发优质共享资源课程的引领和示范者。《继电保护》国家共享资源课程建设中,注重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有机的应用在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1.建设体现课程特色的e-Learning模式

《继电保护》是理论性、专业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努力体现课程的教学特色,就应该创新教学理念,把最深奥、最抽象的专业课程变成深入浅出、层次递进、引人入胜、学以致用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因此在教学组织实施中,重点设计针对各个知识点、技能要素的现场教学方案,通过直观设备认知、装置联动的现场教学,使理论问题形象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为弥补设备和教学仪器的有限性,搜集选择有代表性装置图像、现场视频、事故分析资料丰富直观教学的表现形式,大量使用混合式教学和引导个性自主学习,真正建成适合高等职业教学和在职人员在线学习的教学体系。课程建设要努力做到:内容正确科学、文字表达准确、条理清晰直接、形式生动活泼、要素重点突出,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资源的实用性和学习的有效性。

2.爱课程基础材料库网站的建立

在资源和共享两方面,《继电保护》课程网站主要体现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基本资源主要包括反映继电保护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如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以及重点难点指导、练习与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全课程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课程教学资源。拓展资源是指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环节中,能够体现本课程教学特点,相对完善的多样性、交互性教学辅助资源。例如典型的教学案例、针对性的专题讲座、适量的作业和完整的试题等资源库,课程的专业知识检索、装置的演示仿真实训、实时在线自测和学习效果考核系统,以及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纸质教材加数字课程,纸质教材为核心,数字资源配合的综合知识体系。材料要牢牢把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努力实现能学易学、服务教学,以知识点、技能点为基本颗粒,采用虚拟项目、3D仿真教学、三维模型库、生产实景录像等构成庞大的课程共享资源库。

3.资料碎片化与组合多样化

《继电保护》课程是电力类专业群大部分专业都需要开设的重要专业课程,不同专业对课程的深度、难度和广度差别很大。为了适应各个专业的不同需求,建立碎片化的资料库,在教学使用过程中依据专业对课程的要求、课时、难度和学习对象等基本情况,组合出适应不同要求的难、中、易,深、中、广不同组合教学与学习资源组合,使共享资源课程充分满足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学习对象和不同教学目的多样化教与学的需要。适合多层次学习人群,满足“浏览了解、系统学习、深入研究和解决问题”等多种需求,充分体现共享资源的特点和发挥资源的共享作用。

4.教学录像的制作与选择

听课、读书、交流、上网、参观等都是学习途径和方法,但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方法还是课堂教学,教师授课不单单是对课程内容的讲解,而是深耕细作多年对专业、课程和内容深入研究的独特见解的体现,也是授课者知识、阅历、人格的综合展示。因此教师授课录像,特别是名师授课录像库是宝贵的教学财富。

课程教学录像的录制和制作是一件极为繁重的工作,为做好国家精品资源课程的建设,学校投资250万元建设设施先进、环境优良的录播系统,配备了具有专业水平的音像制作编辑人员。《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团队进行精心分工,形成以3位教授(省高校教学名师和全国水利职教名师各一人)、2位副教授、1位讲师(全国水利职教新星)组成的授课团队,认真对每一节课进行集体备课、反复试讲试镜、认真编辑制作。为了提高《继电保护》共享资源课程的教学效果,25%左右的内容采用现场讲授、实验演示等现场教学方式,45%左右的内容穿插课堂互动教学,对互动内容依据课堂教学内容精心选择、设计,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用来克服单纯由教师讲授的枯燥性,很好地改善教学效果。

5.多媒体课件、微课与小视频的制作和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是现代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媒体教学的主要载体,特别对技术与职业性强的理工科课程而言,精心制作适合课程特点的多媒体课件,使其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5]。现代科技进步,立体的照相机、摄像机、显示器和电视机的出现和普及,极大地改善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表现形式和教学效果 [6]。制作覆盖课程全部内容的《继电保护》多媒体课件,是教师授课的必备教学资料。《继电保护》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处理课程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部分,除去精心制作推理步骤齐全,授课直观明确的课件外,对部分内容要建议使用传统板书授课方式,以提高授课效果。多媒体课件要充分利用幻灯、投影、电视等影像技术,要充分采用动画、音效、闪耀、链接等多种手段,制作出内容正确、形象生动、极富感染的教学课件。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将继电保护中的一些抽象的、危险的、宏大的、微观的等问题形象化和具体化,这对于启发学生思维,增进学生理解知识,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新课的引入,课后的复习巩固,对教师的教学也是十分方便的。

微课和小视频是活跃教学气氛,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平淡的教学过程中,数分钟的微课小品使讲授过程中抽象的知识点和技能要素得以形象生动展示与表现,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难于理解的问题得到快速有效掌握。因此制作精美、简洁、具体、短小、寄情的形象化人格化的微课和小视频,可以深刻的、出其不意的使学习者得到记忆难忘的收获和形象的理解。认真筛选制作50个左右的知识点和技能要素,制作精美活泼的微课和小视频可对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奇效。

6.网络在线学习、辅导互动和学习测试系统的建立

每位学习者都有自己学习的目的和目标,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者才能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什么知识,通过学习应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和要求,以及如何才能达到学习目标[7]。内容丰富、碎片化、形象生动的教学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但是单方面的学习很难深入,很难抓住重点,有时会被一两个节点卡住,很难正确理解问题的内涵,建立完善畅通的在线辅导系统,形成学习者与教授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很好的改进学习,提高共享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国家共享资源课程作用。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得在线互动已经不是难题,使教与学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隔离,搭建了便捷顺畅的学习与辅导的立交桥。《继电保护》课程除去已有的教学团队以外,聘请全国同类院校资深专业教师形成微信辅导团队,及时进行学习辅导,并把每个辅导老师的辅导情况记录在册,根据一段时间辅导的次数与成效给予表彰和付给报酬,能起到极好的辅导效果。

教与学的效果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测试系统来检验,共享资源课程是开放性的公共学习平台,整个系统除了要为自学者提供全面的学习内容,方便不同人群不同工作需求外,还要尽可能的为学习者提供一个随时检验学习效果的系统。在《继电保护》共享资源中设计一套系统的学习检测软件,学习者通过考试和自测系统,自主选择整个课程、部分章节和学习层次进行网上考试和测试。使学习者便利的在自学每章内容后马上对课程某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和主要概念等进行测试评分,整个课程学习结束后可以对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评,也可用自动生成考卷考试,对照标准卷改卷测试学习情况。利用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功能,建立学习者的行为跟踪和评价体系,不断对资源平台进行改进、完善和丰富,使共享资源平台真正成为能学、易学、助学的优质教学资源平台。

四、建设先进的实验和仿真条件支持课程建设

每一部分教学内容应该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实践达到预定的目标[8]。对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继电保护》课程来说,与生产实际相融合的教学,才能使学习者掌握从事实际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继电保护》的教学共享资源也必须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实际选择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有下面三种类型。

1.传统实验手段的教学与演示

任何专业课程的发展都是由技术理论形成的,随着行业和专业的发展,理论得到不断的完善,技术得到不断进步,设备得到不断更新。继电保护技术一样也经历了理论形成与完善,设备与技术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和数据处理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不断进步与更新,当今最先进的继电保护技术也传承着最原始保护的因素,因此传统实验室的教学依然是大家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例如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原理和保护装置,线路距离保护和高频保护,发电机和变压器等元件保护的理论与装置都是要继续认识、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合理选择、设计常规继电保护的实验教学依然十分重要。

2.输电线路静态模拟系统的理论与仿真

继电保护按照被保护的对象可以分为电网保护和元件保护,即高压输电线路的保护和各种电气设备的保护,其中高压输电线路将各个发电厂、变电站和用户连成一体构成了整个电力系统即电力网。高压输电线路大多供电距离长、经过的地形复杂,运行过程中也容易发生相间、接地和断线等多种类型的故障和复合故障,因此输电线路的安全就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的安全。由于线路的特殊性和故障的复杂性,输电线路的保护就是原理多样、概念抽象、设备复杂的问题,要深入的研究线路的故障特点和保护的配合情况,超高压输电线路的静态模拟和保护系统就成为研究高端继电保护技术的重要实验系统。该静态物理模拟系统利用数十组微小电感和电容模拟输电线路的分布电感、各相对地的分布电容,电感和电容组通过微机控制实现柔性切换,线路两侧通过两独立的同步电源模拟两个并列运行的大型电力系统,在线路两侧断路器上均装设最先进的通讯、远动和智能微机继电保护装置,通过静态模拟系统可以实现对输电线路的各种单体和复合故障进行物理模拟、参数记录分析、保护反应、故障切除和动作分析。静态模拟系统是《继电保护》课程学习和保护理论研究的重要实验设备,也是高级继电保护人才掌握继电保护系统理论和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

3.现代先进微机继电保护试验系统

传统的机电型保护设备一般功能单一,直观性强,现在广泛使用微机保护装置是将参数测量、参数转化、数据传输、保护功能和综合功能为一体,形成了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的保护、控制与测量综合装置。华中科技大学研制的WLZB-Ⅱ微机线路保护实验台是专为《继电保护》实验教学设计的装置,该实验系统主要特点是:①装置根据需要可选择进行高压输电线路电流保护或距离保护的实验演示,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值可自由修改和显示;②可以实现手动对输电线路进行跳闸、合闸操作和状态变化演示;③采用加强型单元机箱封闭结构,能灵活的在开关柜或实验台上进行分散或集中安装,实验过程极为方便;④试验系统采用高性能的80C196为主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良好的自我诊断功能;⑤实验系统具有完善的事故分析功能,例如继电保护动作情况记录、动作顺序记忆和保护工作状况切换记录。从而很好的实现了对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的基本故障的模拟、保护的整定、保护的动作的系统验证,还可以实现自动重合闸、自动无功调节和系统同期并列的演示与试验。

五、结束语

基于e-Learning国家共享资源课程的建设,在完善爱课程做好共享资源平台的同时,还要集中承建学校的教学资源,加强组织领导和资金保障,组建优秀的共享资源课程建设团队,以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升研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突出课程资源的共享能力,积极扩大课程建设的影响和辐射效应,努力提升了课程建设质量,发挥了课程的示范价值[9]。充分借鉴与吸收其他院校课程建设的经验和成果,真正建设成为反应专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教学理念和代表国家水平的优质共享资源。共享资源课程建设多样化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极大的丰富了《继电保护》课程内容,改善了学习方式和方法,提高了课程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春莉,程圆圆,王本陆.信息技术背景下不同教学手段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6):34-39.

[2]高抒.地貌学网络资源与开放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5(1):58-59.

[3]孙波,于华会.基于学生原创试题的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5(5):69-70.

[4]张新平,冯晓敏.重思案例教学的知识观、师生观与教学观[J].高等教育研究,2015(11):64-68.

[5]周菲菲,莫伟锋.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理工科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5):44-46.

[6]程春梅.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5):163―164.

[7]周伟.国外先进教学方法的总结及适用性探讨――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5(3):93-96.

第9篇:继电保护作业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继电保护;安全;运行;现场安全措施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继电保护日常运行管理工作日益繁重复杂。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设备的检修、新设备的投运等都会引起保护配置和定值的相应改变,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继电保护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继电保护工作由于技术较为复杂、牵扯的回路多、小现场作业多等原因,对作业现场的安全要求十分严格。 历史 经验表明,基础性安全管理和现场工作的疏忽,是造成继电保护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安全有序地抓好现场继电保护作业工作,并提高工作质量,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继电保护人员应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做好安全措施。

1 做好作业前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

继电保护工作由于自身的技术复杂性,在工作中需要对一些易出错的关键设备和重要回路采取较强的针对性措施,同时往往还需要多专业、多工种的人员在工序、步骤上进行协调配合。因此,工作过程中需不断地动态辨识危险点及危险源,并加强多专业、多工种间相互协调配合。及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做好危险因素的事前预控,是确保现场作业安全的关键环节。

(1)开工前核对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是否正确完善。变电站二次回路的工作状态取决于一次设备的运行方式和系统要求。因此,了解一次设备的运行状态、清楚停电设备和停电范围,是继电保护人员做好安全措施、防止误动运行设备的前提要求。

(2)事前分析好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及危险点来确保现场作业安全。接到工作任务后,工作负责人以及工作小组负责人要按照工作任务的特点,召集相关工作人员,依据工作流程顺序进行危险点的辨识和分析。确定具体的预防控制措施及责任人员,明确要求,并将控制措施告知每一位作业员工。

(3)加强多专业间的相互沟通,防止发生不安全事件。继电保护现场作业时,往往涉及到较多专业间的相互配合,如保护装置的通流加量,可能在电压、电流回路与仪表、高压等专业出现交叉保护装置的传动,又与一次设备检修存在交叉。因此,继电保护的作业现场负责人在工作前要必须充分和相关专业的工作负责人或小组负责入进行沟通,明确工作顺序和要求,防止由于自身安全措施不周或与相关专业的配合失当而导致的不安全事件。

2 作业过程中实行标准化作业管理,规范作业行为

现场作业时,人员的作业行为除了受自身技术和安全素质的直接影响外,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情绪、当天的工作状态、经验等。实际情况也表明,即使是一个作业经验很丰富的员工。在执行相同的作业任务时,处理的手段和步骤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了防止作业人员的工作行为受“情绪性、经验性、随意性”的影响。必须推行标准化作业,通过“作业指导书”及“二次回路工作安全技术措施票”来规范作业行为,确保工作质量和现场作业的安全。

2.1 正确编制和动态补充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的内容一般来源于以下3个方面:一是对各类规程、导则和工作规定,去粗取精、整理合并而形成的针对具体工作的依据;二是由各种事故、障碍和工作失误提炼形成的规范和标准;三是根据作业人员自身技术素质和特点,以提高工作效能为目的,融合各方经验并经充分讨论后的结论。当规程、规定、导则、标准等进行修订或改版时,应对“作业指导书”中的相关部分予以修订完善,对近期发生过的需要加强技术跟踪监督的异常现象,以及带有普遍性的缺陷等。应该进行动态补充。以及针对具体工作过程中的危险点及难点的转移进行动态补充和修改。如“作业指导书”中对作业人员发生变化时以及新产品、新原理、新版本的保护装置投入运行等情况,也应针对具体变化情况,审视并重修“作业指导书”的具体内容,并重新明确工作重点。

2.2 正确使用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做为该类具体作业的“指导性”文件。在现场执行时,要注意变换成“可执行性”更强的作业指导流程卡或标准化工作表,以提高执行的功效。在执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或其他现场作业流程标准的过程中,要注意核对微机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软件版本和定值。另外,在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步骤进行检修作业,各检修环节的责任人要随时签字。以便进行质量追踪。

2.3 加强“二次回路工作安全技术措施票”的使用管理工作

严格按照“二次回路工作安全技术措施票”工作。做好防止重要回路误动作的技术措施。继电保护人员现场作业时。要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要求提前熟悉相关的二次回路图,特别要明确与工作任务有关,但属于正在运行的回路。如在运行设备上或与之有关的回路上进行拆断、短接线工作时,要加强对拆断、短接线过程的技术把关。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履行监护和签字制度,加强审核和监护,从而保障现场作业时不会因为误拆、漏拆以及在恢复时的误恢复、漏恢复等差错而发生事故。

3 要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安全管理

安全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的关键在人,在于人的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感、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防护。因此,安全管理工作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努力实现管理的人性化。要注重安全生产中人的心理因素及安全技能培训、人员调配等方面来防微杜渐,并预防事故的发生。

3.1 强化培训,掌握技能

继电保护工作的专业性很强,涉及的知识面较宽,尤其是随着近几年大量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不论是继电保护的硬件还是软件,更新换代频繁。这要求继电保护人员在熟练掌握原有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通讯、 网络 和微 电子 技术。只有在熟练掌握各种实际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的基础上,继电保护人员才能有精力去关注更深入、更精细的安全问题。因此,提高继电保护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操作技能,成为确保继电保护现场作业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的前提保障。

要坚持“意识 教育 ”工作的不放松,通过班前、班后会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安全活动,如通过学习事故案例、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等内容。不断宣传各种安全要求和理念,烘托气氛,教育继电保护人员树立大电网意识和风险意识,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

调整和转变培训思路,把课堂培训向现场培训转变、知识培训向实际操作转变,利用现场考问、技术问答、作业安全分析训练等形式,把现场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况穿插到日常的业务学习中去分析、去 总结 、去规范。使人们在培训过程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3.2 合理调配人员,强化作业监护

继电保护现场作业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一个作业任务往往牵涉到很多的运行设备,且作业人员较为分散,单个作业点上往往是很少人作业甚至单人作业,这和一次设备检修作业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合理调配人员,加强作业监护,是确保现场作业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的基础。

在执行作业任务时,应合理的搭配好工作现场的工作人员。在分配作业任务时,负责人要充分考虑作业人员必备的操作技能、安全意识、危险点的动态辨识与分析能力,甚至包括个人情绪等多方面因素,以合理的进度控制来把握好现场作业的节奏,来保证工作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加强工作过程中的监护环节,严防工作疏失带来的安全隐患。在继电保护现场作业过程中,要严格防止擅自扩大工作范围、无票工作等各种形式的冒险作业,这些违章行为比发生在一次设备检修时更难以察觉和控制。因此,提高现场人员本身的自保、互保意识、相互提醒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及其他注意事项也是有效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