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精选(九篇)

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

第1篇: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训练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1(c)-145-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可导致肺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为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为了探讨促进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早日康复,我科于2007年1月~2008年1月对25例患者采用呼吸训练的方法,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在60~80岁。排除语言沟通障碍,老年痴呆,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肺功能等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性综合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训练方法:①腹式缩唇呼吸运动,以半卧位最适宜,全身肌肉特别是辅助呼吸肌尽量放松,情绪安定,平静呼吸。用鼻吸气,经口缩唇呼气,呼气要缓慢均匀,切勿用力呼气。呼气时腹肌放松,腹部鼓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下陷。每日训练2次,每次10~15 min[1]。②有效咳嗽排痰训练:腹式呼吸法,其方法是让患者坐好,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个枕头,进行数次深而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末屏气,然后缩唇缓慢地通过口腔尽可能呼气。再吸一口气后屏气3~5 s,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张口咳出痰液。若患者无力咳嗽不能达到有效咳嗽、咳痰,应由护理人员协助进行,其方法是:患者取端坐位,操作者站在患者的左侧,右手呈半握拳状,从下往上有节奏的拍击患者背部两侧,让患者深吸一口气,左手压患者胸骨上窝气管部位,让其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翻身拍背法,由医护人员协助翻身拍背时,将掌指屈曲呈碗状,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屈曲呈120°,指腹与大小鱼际肌着落,利用腕关节用力,自胸廓边缘向中央由下向上有节奏地叩拍患者的背部,同时属患者深呼吸。叩击时,力量要适中,过轻效果差,过重患者不能忍受。操作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及呼吸情况,以免窒息。训练时交替进行,循序渐进。

1.3 观测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2周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之比值(FEV1/FVC)、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饱和度。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以x±s表示。

2 结果

两组患者2周后肺功能各项指标检查表明,康复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周后2组各项指标比较

3 讨论

COP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由于人口老龄化、吸烟和环境污染等,全球COPD有逐年增高趋势。据WHO估计,COPD将成为呼吸系统疾病中致死和致残的第一大原因,居所有疾病病死率的第五位[2]。COPD患者因气道阻塞,肺和胸廓的顺应性下降,活动度小,收缩力下降且吸气时气道塌陷、闭塞,肺内气体不能有效排出,减少了肺的有效通气量,使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分压降低,肺功能下降。通过腹式缩唇呼吸可锻炼患者的呼吸肌,增强膈肌收缩力,改变呼吸形式,提高呼吸频率,从而使肺功能得以恢复,阻止肺功能进一步下降。缩唇呼吸可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外口阻力,使气管内压增高约0.5 kPa[3],可抵抗气道外的动力压迫,使等压点向大气道移位,从而避免呼气时小气道过早陷闭,利于肺泡残气排出,改善肺泡有效通气量[4]。同时腹式呼吸法还能减少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减少功能残气量,并提高咳嗽能力,增强排痰作用,对COPD患者大有好处。本资料表明,呼吸训练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氧分压的提高、二氧化碳分压的降低及肺功能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可以作为COPD急性加重期的康复护理手段。

[参考文献]

[1]胡英,李玉华,谢继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实施要点[J].现代护理,2006,12(24):2271-2272.

[2]张建华.呼吸康复对老年慢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04-506.

[3]南登昆,缪鸿石.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87.

第2篇: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呼吸机功能锻炼;平稳期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作为临床上非常普遍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肺阻塞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致死率,该病的主要特征为气流受阻,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气促、咳痰以及反复咳嗽等[1]。老年患者由于抵抗力和免疫力严重下降,病程通常较长,会对患者的肺生理功能造成直接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45例于2011年10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行肺心病治疗的患者,全部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合并代谢疾病、肝病、肾病和脑病的患者不纳入本次选择范围[2]。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25例,其中对照组女性占8例,男性占12例,年龄42~77岁,平均(59.3±4.2)岁,观察组女性占11例,男性占14例,年龄44~86岁,平均(60.4±4.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行呼吸肌功能锻炼,不对对照组患者行功能锻炼,具体如下。

1.2.1腹式呼吸 取患者半卧位,半屈两膝,放松腹肌,在上腹部和前胸部放置两手,然后指导患者缓慢吸气,松弛膈肌,稍向上抬起腹部手臂,保持胸部手原位不动,行呼气时收缩腹肌,可见腹部手有下降感。练习5~15 min/次,练习1~2次/d,直至患者养成缓慢而平稳的腹式呼吸习惯。叮嘱患者行呼吸肌功能锻炼时尽量避免用口呼吸,确保呼吸节奏缓慢而深长[3]。

1.2.2缩唇呼吸 指导患者以嘴呼气以鼻吸气,在行呼吸的过程中嘴唇应保持缓慢的呼气节奏,将嘴唇收缩成哨状,呼气时间为2~3 s,吸气时间约为2 s,略短于呼气时间。为了取得理想的锻炼效果,在行呼吸锻炼时需要有效延缓呼气流速并尽量使呼气时间获得延长,使肩部和颈部肌肉获得充分放松,在使用鼻子吸气时需要关闭嘴唇,防止呼吸深度过深。训练10~15 min/次,5~10次/d[4]。

1.2.3呼吸操 主要包括坐、立和卧三种姿势,行立式呼吸操作时需取患者站立位,分开两脚使之与两肩同宽,双手叉腰进行呼吸,持续呼吸6次左右,将一手搭于肩部,另一手平伸并行上身旋转,左右交替,持续6次左右。在肋缘部位放置双手然后行吸气,压胸时持续呼吸6次左右[5]。双手叉腰,抬高腿部,交替抬高6次左右,行抬吸复呼。行坐式呼吸操时指导患者于床边或者椅上静坐,双手保持握拳状态,屈伸肘关节6次左右,屈吸伸呼。将两手分别搭于同侧肩部,旋转上身,持续旋转6次左右,旋吸复呼;压胸时行呼气,双手抱膝时吸气,持续交替6次左右;双膝交替屈伸,持续6次左右,伸吸屈呼[6]。患者行卧式呼吸操时需要取仰卧位,将两手保持握拳状态,持续屈伸肘关节4~8次,行屈肘动作时吸气,行伸肘动作时呼气。

1.3观察指标 于训练前以及训练后3个月和6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心理状况、抑郁心理状况、社会活动状况以及日常工作能力等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患者生活质量越差,则评分越高,同时采用胸透方法进行膈肌活动度测定,并应用微量肺功能仪器行时间肺活量(FVC)、肺活量(VC)以及潮气量(VT)、1秒率(FEV1%)进行测定。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训练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训练3个和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训练前肺功能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膈肌活动度影响比较 两组患者训练前膈肌活动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膈肌活动度获得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对人类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的综合指标即为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社会适应完善程度、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对肺心病患者行生活质量指标评估,对于评价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7]。

对平稳期肺心病患者行呼吸肌功能锻炼能够使患者的呼吸方式获得改善和优化,从而加快患者肺活量的恢复和重建,对于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关系重大[8]。

对肺心病患者行长期呼吸肌功能锻炼,能够增强膈肌力量,使呼吸形式获得改善,从而使患者的呼吸效率获得提高,推动排痰顺利进行,使患者的免疫系统应急能力获得提高,从而增强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力,缩短减退肺功能的恢复进程。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不但承受机体痛苦,同时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限制或者减少了社会活动,会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信心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形成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治疗和康复进程的顺利进行。在对患者行呼吸肌功能锻炼的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行健康教育,从而激发患者的康复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9],避免病情复发或者加重。

本次研究中,训练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王玲.呼吸机功能锻炼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7):127-128.

[2]刘颖,王颖,王凤荣,等.呼吸机功能锻炼对平稳期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4):61-62.

[3]周萍,魏群.呼吸功能锻炼与营养支持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2,9(15):3186-3187.

[4]李家芝,李维,刘昀,等.呼吸机功能锻炼结合散步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48(19):134.

[5]潘瑞丽,郭爱敏,赵艳伟.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3,3(4):68-71.

[6]范广平.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其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华西医学,2009,8(2):49-50.

[7]杨钧,高凌云,李世云.高血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影响[J].中国病案,2008,9(1):45-48.

第3篇: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血气分析;肺功能;生活质量评估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1-0133-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等三大临床特征,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性疾病[1]。近年来如何通过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来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我院在应用综合呼吸功能训练法对50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训练后,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修订版)[2]对稳定期COPD的诊断标准,并排除有哮喘、肺部感染、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其他合并肺部疾病后,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 收治的50例病情稳定至少4周及以上的COPD患者收纳入组。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65~88岁,平均73岁; 按COPD严重程度分级:Ⅰ级5例,Ⅱ级20例,Ⅲ级18例,Ⅳ级7例。

1.2 治疗方法

首先根据肺功能的分级制定阶梯治疗COPD的方案:①Ⅰ级患者在必要时给予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250 μg/喷,2喷 tid。②Ⅱ级患者规律给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25 μg/吸,1~2喷 bid。③Ⅲ级和Ⅳ级患者联合应用抗胆碱能药噻托溴铵吸入剂18 μg /吸,1吸 qd和沙美特罗替卡松500 μg /吸,1吸 bid。咳嗽咳痰较明显者,可同时加用止咳化痰药进行对症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呼吸功能训练:①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消除对疾病本身的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使患者认识综合呼吸训练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增强患者的依从性。②腹式呼吸训练:腹式呼吸法是指通过膈肌的舒缩活动来进行呼吸运动的一种呼吸形式。训练时嘱患者采用半卧位,两膝半屈或在膝下垫一个小枕头,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时,膈肌松弛,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胸部的手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每次做5~15 min,每次训练以5~7次为宜。③缩唇呼气法: 缩唇呼气法就是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即在呼气时,胸部前倾,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要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每分钟7~8次,每天锻炼两次,每次10~20 min。④综合呼吸操锻炼:按顺序完成以下动作:a. 两手握拳在肘关节处屈伸5~10次,平静深呼吸5~10次;b. 两臂交替向前上方伸出,自然呼吸5~10次;两替在膝关节处屈伸5~10次;c. 两腿屈膝、双臂上举外展并深吸气,两臂放回体侧时呼气,做5~10次;d. 缩唇呼气,做5~10次;e. 腹式呼吸,做5~10次。以上步骤由慢到快,循序渐进,每日可做2~3次,每次用8~15 min完成。

1.3 疗效评价

1年后对50例经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的稳定期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及肺功能评价,包括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比(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指标。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采用St.George''s呼吸疾病问卷(SGRQ)来予以评价[3]。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数据用(x±s)表示。康复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变化及SGRQ评分变化采用配对设计的检验进行分析。康复治疗前、后SGRQ评分变化及肺功能指标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 < 0.05视为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后其血气及肺功能

50例稳定期COPD患者经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后其血气及肺功能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

2.2 50例稳定期COPD患者经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

第4篇: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骨关节疾病患者多需要手术治疗,疗程较长,长时间卧床造成活动受限,各项生理机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易出现褥疮、关节畸形等并发症。康复护理是骨伤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系列功能锻炼恢复患者的关节运动功能,巩固手术治疗的效果。本文对康复护理在骨关节疾病患者的临床应用进行疗效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髋关节疾病并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5.8±4)岁;其中陈旧性股骨骨折15例,类风湿髋关节炎21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8例,增生性髋关节炎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原发病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

1.2.1 基础护理 手术前,均常规化验检查,对患者的心、肺等器官功能进行检查,常规备皮,使用碘伏消毒。术后每隔2h对患者血压、体温、呼吸、脉搏等进行测量,连续记录 24h,密切观察异常情况及切口渗血情况,必要时更换敷料加压包扎。

1.2.2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热情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应及时进行思想引导,安抚患者情绪,介绍我院的先进技术和优势,介绍治愈的病例,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1.2.3 体位指导 术前,护理人员要详细向患者说明术后应采取的正确体位,并协助练习摆放正确体位,取半卧位或平卧位,外展患肢30°,屈曲患髋小于45°,严禁侧卧,双腿之间放置厚枕或外展架[1]。

1.2.4 康复训练 患者入院即开展患肢康复训练,进行股四头肌和直腿高抬训练等长收缩运动。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功能锻炼方案,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展功能康复训练,开始时以肌肉收缩锻炼为主,上肢锻炼以增强主动握力,如患侧关节主动屈伸、扩胸运动等,避免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下肢锻炼以负重为主,增强股四头肌等的收缩力,待肌肉达到最大收缩时,可以适当保持几秒钟,再重复锻炼,直到肌肉感到酸痛为止[2]。在训练时严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避免强力牵拉。

1.2.5 并发症预防护理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易出现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使患者易受感染,故在护理中要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①褥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正确使用排便器,对受压部位定时进行按摩,鼓励加强引体向上锻炼,必要时采用气垫床缓冲受压部位压力。②挛缩、畸形:为了避免关节畸形、挛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期对患者体位进行调整,根据人体组合原理,合理矫正其姿势,保证关节处于良好的功能位。③肺栓塞:每例患者肺栓塞临床表现不同,患者出现突发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时,立即给予止痛、吸氧、溶栓和控制心力衰竭等治疗,可应用低分子肝素对肺栓塞进行预防,必要时做胸外按压[3]。④肺部感染:保证室内空气流通,使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预防感冒等引起肺部感染的因素,鼓励患者进行自主排痰、深呼吸等训练,每天定时拍背,必要时可通过雾化吸入治疗。

1.2.6 日常护理方法 指导患者加强个人卫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畅通。借助辅助工具进行屈髋训练,术后3个月平躺,双腿之间放置支撑物,保持两腿分开,应避免侧卧位。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对患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优:≥90分;良:80~89分;中:60~79分;差:

1.4 观察指标 患者出院后平均随访6~8个月,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n)

第5篇: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肌训练;基线指标;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4(a)-0038-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呼吸道病毒、理化损伤等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气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和阻塞性通道障碍[1],慢性气道炎症与不完全可逆性气受限是其主要病理特征,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死率持续增强的疾病[2]。Rabe等[3]报道COPD排在美国慢性病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第4位,我国也有学者报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40岁上的发病率高达8.2%,老年人发病率更是达到惊人的12.11%[4],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0年COPD的医疗费用将升至所有疾病费用的第5位[5]。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药物治疗逆转肺功能损害成效有限,呼吸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延缓肺功能损害进展、提高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显著改善肺功能状态。为此WHO以及各国COPD防治指南都把呼吸康复训练作为非药物治疗稳定期COPD的主要疗法[6]。

从众多的文献资料中可以发现,在治疗COPD中,呼吸肌训练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一方面源于呼吸肌训练方法缺少统一而又成熟的模式,另一方面源于呼吸肌训练没有科学实用的基线评价标准,三是缺少大规模、多中心令人信服的实验数据。本文试图从这3个方面做一阐述,从而探讨呼吸肌训练在COPD治疗中的作用。

1 呼吸肌训练方法

从呼吸肌的生理特征分析,呼吸肌包括膈肌、肋间肌、腹肌以及胸廓辅助肌。平静呼吸时,膈肌和肋间外肌通过收缩运动实现吸气,通过肺和胸廓回缩而呼气。也就是说,膈肌是呼吸的主要动力来源,由膈肌收缩而增加的通气量为平静呼吸时的70%~80%[7]。一旦呼吸肌机械负荷增加、营养不良、感染,就会造成呼吸肌疲劳,这也是COPD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进行有效的呼吸肌功能锻炼是可以预防呼吸肌疲劳以及呼吸衰竭发生的。目前呼吸肌功能锻炼主要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

1.1 特异性呼吸肌锻炼

特异性呼吸肌功能锻炼就是通过增加呼吸负荷来实现,经常使用的有一些吹气球、吹蜡烛、缩唇呼吸、呼吸操等特别简单的训练方法,也有二氧化碳过度通气法、阻力呼呼法等定量训练方法,近来经皮膈神经电刺激等需要仪器设备辅助训练的方法也被使用。

1.1.1 吹气球训练 需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选取适当的气球,做深呼吸,用力将肺内气体呼出,每天训练3~4次,每次训练时长3~5 min,以20 d为1个训练周期,1个周期后对患者进行呼吸肌功能评估。

1.1.2 缩唇呼吸 将口紧闭,通过鼻道吸气,通过缩唇缓慢呼气,时长4~6 s,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自行调节.

1.1.3 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训练采取吸鼓呼缩的方式,患者可取卧、立、坐3种方式,一手置于胸前,一手置于腹部,呼气时尽量按压腹部,促使腹部回缩;吸气时尽量鼓起腹部。吸气紧闭口腔,使用鼻进行深吸气,呼气同样通过缩唇进行慢呼气。保证呼气时间长于吸气时间。每次训练反复2~3次,每次时间10~15 min。

1.1.4 呼吸操 周玉兰等[8]曾介绍过卧式、立式、坐式3种呼吸肌训练方法。卧式呼吸操就是患者取仰卧位于床上,通过肘关节屈伸达到呼吸肌的锻炼;坐式呼吸操就是患者取坐位,通过肘关节屈伸、双膝屈伸、旋转身体促成呼气、吸气训练;立式呼吸操就是患者取站立位,保持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取双手叉腰、单手叉腰、双手搭肩、抱胸、弯腰等方式锻炼,训练强度视个人身体情况而定。

1.1.5 膈肌起搏器治疗 李海珠等[9]曾做过试验,以10 d为1个训练周期,1次/d,30 min/次,通过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患者潮气时明显增加,膈肌移动迅速,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膈肌纤维状态,增强抗疲劳能力[10]。

1.2 非特异性呼吸肌锻炼

非特异性呼吸肌锻炼一般是指通过行走、慢跑、登梯、游泳等运动形式来实现。COPD患者呼吸功能不同程度存在受损,或多或少地对运动锻炼存在心理障碍。其实适度的锻炼对增加肺通气量、增强呼吸肌功能、改善呼吸类型、提高呼吸效率是大有益处的。目前非特异性呼吸肌锻炼主要形式有耐力运动和力量运动。据文献报道,二者运动形式对呼吸肌训练都有比较好的效果[11]。谢淑丽等[12]曾做过一项实验,对社区内COPD患者,以3个月为1个训练周期,每周训练4次,锻炼项目有:热身操(15 min)、快步走(30 min)、慢跑(30 min)、放松(15 min),每次锻炼时间90 min,每天早上5:30~7:00,后期评估效果非常满意。

2 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

2.1 呼吸肌训练评价指标

目前,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对于呼吸肌训练的研究大多属于小样本的对比研究,尚缺乏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目前仅见报道来自英国国王大学医院呼吸肌实验室的1项6年506例的分项目实验[13]。从评价指标来看,基本可以划分为生理学评价、生活质量评价、运动能力评价3个方面,而且表现最多的是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上。下面选择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几组实验进行进一步分析。

Lotter等[14]选取的评价指标是最大吸气压(PImax)与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Beckerman等[15]选取的是PImax、6分钟步行实验(6MWT);Koppers等[16]选取的是呼吸耐力试验(HET)、PImax、连续负荷运动试验(CLET);戴晓天等[17]选取的国际通用的SCL-90量表、FEV1、肺活量(FVC);Steier等[13]选用的是PImax、吸气跨膈压(Sniff Pdi)、神经颤搐刺激跨肺压(Twitch Pdi)、最大呼气压力(PEmax),殷稚飞等[18]评价的指标是FEV1、FVC、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具体见表1。从6组实验可以看出,评价大都从运动能力、生活质量、生理学指标上进行,从一定程度上反应目前呼吸肌训练对COPD的客观评价指标,也大体上可以研究出呼吸肌训练对COPD的影响因素。然而对于生理学评价指标,特别是一些常用的最大呼气压、最大吸气压、跨膈压缺少更深入的分析与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呼吸肌训练在COPD治疗中的地位。

2.2 呼吸肌训练效果评价

从治疗后生命质量效果影响分析,戴晓天等[17]使用国际通用的SCL-90量表,从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敌对因子几个方面入手,说明呼吸肌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从PImax分析,6组实验均表明呼吸实验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PImax,特别是殷稚飞等[18]设计的缩唇呼吸、压腹呼吸、抱胸呼吸、弯腰呼吸、画圈呼吸、旋转呼吸6节改良呼吸操的研究,以祥实的数据佐证了这一观点。

从FEV1、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FEV1%pred分析,实验都从客观性指标上支持呼吸肌训练可以改善COPD的心肺功能。Steier等[13]通过历时6年的研究,将506例COPD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吸气强度、膈肌强度、呼气强度测定,得出单一测定有可能造成过度诊断呼吸肌无力的结论,呼气强度、膈肌强度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呼吸无力诊断率19.2%,膈肌强度联合吸气强度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率18.9%。

另外Beckerman等[15]的6MWT测定、Koppers等[16]的HET和PImax、CLET都从不同的侧面显示出呼吸肌训练的卓越效果。

3 讨论

众多的文献资料研究表明,在COPD的康复治疗中,呼吸肌训练发挥着独特而又显著的作用,特别是随着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普及,呼吸肌训练的形式越来越多被人所接受。然而要想提高呼吸肌训练在COPD治疗中的地位,仍需要从几下几个方面予以努力:一方面是要加强呼吸肌训练方法的普及和宣传;二是要建立更完善合理的呼吸肌训练评估体系,以寻求最佳的训练方法和训练途径;三是要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实验,取得更令人信用的实验数据;四是要加强科研方面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呼吸肌训练在COPD康复治疗中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丹,黄行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09,6(12):564-567.

[2] 张中鲁,徐立新.COPD的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8):1384.

[3] Rabe KF,Hurd S,Anzueto A,et al.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GOLD executive summary [J]. Am J Rrspir Crit Care Med,2007,176(6):532-535.

[4] 马睿,程齐俭,姚迪.上海地区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25(5):521.

[5] 孙芳艳,钱培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肺康复方案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54-757.

[6] 刘华,王华,陈艳波,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康复治疗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9):1275-1277.

[7] 周彩存,许凤珍,王爱华,等.慢性阻塞肺病患者极量运动后气体交换参数的恢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22(4):16.

[8] 周玉兰,刘枢晓,扬顺秋.COPD患者康复期呼吸肌功能锻炼的康复指导及护理[J].中华国际护理杂志,2003,2(6):393.

[9] 李海珠,鲍文华,阎晓林.缓解期肺心病病毒人的康复治疗与护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8,4(3):126.

[10] William D C Man,Mohamcd G G Soliman,Johhannc Gcaring,et al. Symptoms and quadriccps fatigability after walking and cycling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3,168(5):562.

[11] Karl E Millen.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 with COPD [J].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04,67(3):711.

[12] 谢淑丽,朱明光,崔涣波.社会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5):301.

[13] Steier J,LKaul S,Seymour J,et al. The value of multiple tests of re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J]. Thorax,2007,62(11):975-980.

[14] Lotter F,van Tol B,Kwakkel G,et al. Effect of controlled inspirratory muscle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COPD:a meta-analysis [J]. Eur Respir J,2002,20(3):570-576.

[15] Beckerman M,Magadle R,Weiner M,et al. The effects of 1 year o fspecific in 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COPD [J]. Chest,2005,128:3177-3182.

[16] Koppers RJH,Vos PJE,Boot CRL,et al. Exercise performance improves in patients with COPD due to respiratory muscle endurance training [J]. Chest,2006,129:886-892.

[17] 戴晓天,熊玮,杨和平,等.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2):120-121.

第6篇: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1 患者资料:

患者男性,75岁,脑梗塞后一年,右侧偏瘫,有高血压病史,近期血压控制良好。偏瘫侧Brunnstrom 5-5-5级,无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异常,可独立步行,Holden步行分级3级,MMSE:29分,SAS:30分,SDS:45分,ADL:65分。

2 健身气功六字诀和五禽戏练习方法:

健身气功六字诀和五禽戏按照一般方法进行,其中五禽戏包括虎戏(虎举、虎扑)、鹿戏(鹿抵、鹿奔)、熊戏(熊运、熊晃)、辕戏(猿提、辕摘)、鸟戏(鸟伸、鸟飞)。患者每次训练时有两名治疗师陪同,一名示范动作带教,一名在其身旁监视和口语指导提醒。

3 患者完成情况

患者可在监视和口语指导下完成大部分动作,但重心转移双上肢举棒动作不到位,患侧提踵不能完成。患者训练时心率一直在110左右,主观劳累分级为15分。训练后无过分疲劳等副反应发生,晚上睡眠可,但无法记得并学会任何动作。

4 讨论与体会

4.1 健身气功六字诀和五禽戏在脑卒中患者中可行性:

健身气功在国内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3]。该患者为脑卒中慢性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较好,无明显认知和心理障碍。因此可以在指导下完成大部分健身气功六字诀和五禽戏的动作。因此健身气功练习对于肢体功能较好,无并发症的慢性期脑卒中患者具有可行性,但是其在肢体功能明显受限的早期偏瘫患者中如何应用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4.2 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健身气功六字诀和五禽戏的训练时可以产生的训练成分

(1)肢体运动功能训练:脑卒中患者在进行六字诀和五禽戏锻炼时,其运动训练可能来源于多个方面包括了:a双下肢负重的闭链运动和离心运动,因为很多动作是要求完成双侧蹲起的。b上肢腕-肘-肩关节分离运动,患者要双手握棒,有很多伸腕,伸肩关节的分离运动。而且是健侧带患侧完成,一方面降低了动作难度使患侧容易完成动作,另一方面双侧动作是同向,符合上肢联合反应同向的特点。c 躯干骨盆旋转和控制,这在六字诀和五禽戏的很多动作中普遍存在,有利于步行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d 平衡和重心转移训练,这在五禽戏的很多动作中较多出现,且难度可能较大,对于重心转移训练很充分。既往大量研究提示健身气功对老年人平衡功能的促进作用[4],因此这对于脑卒中患者是很有意义的。e 协调训练和运动控制训练,健身气功中很多复杂动作患者在完成时需要协调,有控制的完成动作,因此也是协调和运动控制训练。(2)呼吸训练,六字诀中有很多缓慢呼吸和缩唇呼吸的动作,符合呼吸训练的基本要求,可能对患者的肺功能和全身耐力产生促进作用。既往研究认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半侧神经损伤导致参与呼吸肌的功能不足,因而普遍存在呼吸功能受损。而最近研究提示呼吸肌训练可能是改善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的重要方法。(3)心肺功能训练(全身耐力训练):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完成动作时,耗氧量和心肺反应较为明显。且健身气功本身就是用于提高心肺功能和素质,加上大量呼吸训练的成分,因此健身气功也是心肺功能训练。(4)认知训练:在练功过程中,患者需要反复记忆和执行复杂动作,对患者的记忆力和执行力是重要调动和促进,因此有可能改善认知功能。

4.3 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健身气功六字诀和五禽戏训练的特点和效果:

综上所述,健身气功练习对脑卒中患者而言,其特点包括:(1)综合训练,多关节同时运动,且有很多分离运动。同时认知和心肺功能参与较多。(2)强调下肢负重和重心转移训练,闭链运动和离心收缩较多,对平衡功能可能改善明显。而可能产生的效果有:(1)促进分离运动,促进综合运动功能的改善,提高下肢负重能力,平衡功能和步态。(2)改善认知,情绪,心理和生活质量;(3)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耐力;(4)改善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疾病发作危险因素,起到二级预防的效应。

参考文献:

[1] 林红,黄世均.健身气功五禽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4,33:1645-1647.

[2] 卞伯高,潘华山,冯毅.健身气功五禽戏对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效果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30:26-30.

[3] 彭国强,邵正英.健身气功在江苏省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推广现状研究.安徽体育科技,2013,2,34:56-58.

[4] 李国辉.对中国传统健身气功起源及其健身功效的研究.搏击-武术科学,2013,2,10:72-76.

作者简介:

徐 勰,男,30岁,助教,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通讯作者:

王 尊,男,30岁,讲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第7篇: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脊柱侧凸;术后;康复训练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多个节段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形成弯曲,多数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前后凸、肋骨和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以及椎旁的韧带肌肉的异常[1]。脊柱侧凸作为脊柱外科的难点之一,从治疗、护理到康复等各个领域都包含专科性强的理论,尤其对于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对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开展康复训练知识的宣教不仅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而且根据患者的需求,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手段,可以提高手术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共接收脊柱侧凸患者67例,其中男23例,女44例;最大年龄25岁,最小年龄3岁,平均年龄12.6岁;其发性侧凸52例,先天性侧凸11例,其它4例;前路手术10例,后路手术5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6例;胸椎侧凸42例,腰椎侧凸4例,胸腰椎侧凸21例;术前Cobb氏角,最大120度,最小45度,平均50度。

1.2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48个月,术后Cobb氏角最大45度,最小20度,平均25度。术后无一例出现下肢感觉、活动功能异常。除一例发生感染外(经抗炎治疗后痊愈),其余无并发症发生。

2术后康复训练

2.1肺功能训练患者多有因脊柱畸形导致肺扩张受限,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障碍。在术后,特别是全麻后容易引起肺不张或肺炎,危及患者生命。为此,术后第1天起进行肺功能训练。①有效咳嗽、咳痰方法:嘱患者深吸气,在吸气末端屏气片刻再用力连续咳嗽2-3次,将气道内分泌物咳出;②吹气球方法:嘱患者深吸气,然后将肺内气体用力吹入气球,3次/d,每次15min;③吹乒乓球方法:将3-5个杯子装满水,乒乓球放入杯内,嘱患者将漂浮于第一个杯子内的乒乓球深吸气后吹入最后一个杯内,每次练习10min[2];④向装有水的密封瓶内吹气:方法:密封瓶内装半瓶水,将吸管一根插入瓶内,深吸一口气后将肺内气体吹入吸管,见水面出现水泡为有效,2次/d,每次15min;⑤扩胸运动:注意进行该运动时两肩尽量后伸,2次/d,每次15min。

2.2胃肠功能训练腹胀是胸腰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部呈膨胀状态,肠充气,肠蠕动减弱甚至消失。严重腹胀可使膈肌升高,影响呼吸功能,也可使下腔静脉受压,影响静脉回流[3]。术后当日起,行以下功能训练:①腹部按摩法:指导病人以脐周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行腹部按摩,2次/日,30min/次。②做自主收腹、缩肛活动,3-4次/d,5-10min/次。

2.3肢体功能训练(1)术后1-3天,行以下功能训练:①脊柱轴式翻身,1次/2h。②四肢屈伸功能训练,2次/日,10-20min/次。③股四头肌舒缩运动,3次/日,10-20min/次。(2)术后3-5日,行以下功能训练:①颈后伸前屈、侧旋侧屈,4次/日。②耸肩活动,以肩关节为主,进行上举、外展、旋转活动,4次/日,10-20min/次。③双下肢直腿抬高训练,3次/日,15min/次。④对抗性直腿抬高运动外加阻抗力训练,3次/日,10min/次。(3)术后5-7日,行以下功能训练:①五点法和三点法腰背肌功能训练,3次/日,10min/次。②上肢抗阻力训练,应用橡皮筋牵拉上肢作肩上举、外展、肘屈伸活动,5min/次,3次/日[4]。(4)术后7-14天日,行飞燕式功能训练: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双腿伸直,两手自然放置体侧,头肩部和双腿同时抬起背伸,形如飞燕,2次/d,30-50个/次。

2.4负重站立训练术后7-14日,可按体形制作上体支具,在佩带支具坐起无不适后可于床边站立片刻,待站稳半小时后,再佩带支具离床活动,进行负重站立训练:①在床旁进行抬腿及屈膝运动,20-30min/次,4次/日。②下蹲运动,勿弯腰屈膝下蹲,注意保持脊柱直立,3次/日。③甩腿运动,双手扶栏或叉腰,前后用力甩腿,交替进行,5-10min/次,3次/日。④倒退缓慢行走训练,10-20min/次,4次/日。⑤体侧运动:双足并拢,靠墙站立,双手中指贴于大腿外侧中线,一侧中指沿大腿外侧中线缓慢下滑,身体逐渐侧屈至极限,然后还原。脊柱向右侧弯者做左侧侧屈练习,脊柱向左侧弯者做右侧侧屈练习[5],5-10min/次,3次/日。

2.5形体训练①坐位训练:两脚平踏地面,背部紧靠椅背,臀部坐满整个椅面。②站立训练:靠墙站立,双肩及髋部紧贴墙壁,抬头挺胸,收缩小腹,保持双肩等高水平。③卧位训练:睡硬板床,侧睡时双膝弯曲,两腿间夹一枕。仰卧时膝下垫一软枕。④跪位训练:左、右偏坐,轮流进行。左侧凸者,重点练右侧偏坐;右侧凸者,重点练左侧偏坐[6]。

3小结

脊柱侧凸术后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需要持之以恒。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是脊柱侧凸康复的必要保证,把康复训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从思想上认真对待。术后活动强度因人而异,应注意训练的方法和患者的配合,忌简单、粗暴,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保证康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陶有平.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43-45.

[2]周智.特发性脊柱侧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175-176.

[3]裘法祖,孟承伟,主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4.

[4]李雪平,钱兴皋,刘方刚,张辅才.脊柱侧凸矫形术的康复治疗操作规程[J].现代康复,2001,5(12):86.

第8篇: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传统常规护理;康复干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

肺癌是临床中常见的肿瘤之一,现阶段我国治疗该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手术治疗,相关资料表明,肺癌手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健康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肺癌手术治疗的需要不断进行完善,治疗目标由之前的提高生存率上升到了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整理得到,试验组患者中有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9.58±11.76)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6名,女性24例,平均年龄为51.76±10.03岁,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类型进行整理,得到试验组患者中局部切除的有13例,肺叶切除的有17例,袖状肺叶切除的有5人,全部切除的有4例,其他的有11例;对照组患者中局部切除的有11人,肺叶切除的有18例,袖状肺叶切除的有6例,全部切除的有5例,其他的有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功能康复训练。主要分3个阶段进行:①手术后6~12h,待患者意识清醒,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完成深呼吸运动,1次/6h,3~5遍/次,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进行主动、被动关节及其肌肉运动;②手术后24~72h,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取坐位,深呼吸,加腹式呼吸加有效咳嗽、咳痰训练法,1次/3h,5遍/次,主要目的是在第1阶段的基础上加肢体躯干辅助、主动运动,同时增加举、捏、拉等动作;③手术后72h后,在第2阶段的基础上增加训练强度以及训练次数,主要以步行为主,逐渐提高速度和距离。第2部分:疼痛护理。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①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帮助患者纠正其因疼痛造成的错误观念,引导患者合理使用镇痛药,消除患者因疼痛而产生的焦虑紧张情绪;②避免加重疼痛的因素:当患者咳痰严重时,医护人员应该及时给予患者平喘治疗,疼痛发作时,指导患者用手按住胸部以减轻牵引引起的疼痛。第3部分:家庭干预支持。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培训教育,首先以不良反应等专业知识为主,最后要进行放松训练、情感支持等,指导家属如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是SPSS 17.0,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20d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精神、睡眠、疲乏、疼痛、家庭理解配合、日常生活状况、对癌症的认识、对治疗的态度、治疗副作用、面部表情十项为指标进行评价。以下是对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价的统计结果(见表1)。

3 讨论

护理20d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整理分析。在疼痛方面,由于肺癌治疗的特殊性,因此疼痛是肺癌术后的主要问题,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的最关键因素,例如会对患者的睡眠、饮食等造成严重干扰。此时良好的心理疏导工作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能够增加其治疗护理的积极性,此外,科学的饮食作息习惯,适当的体育锻炼也能增加患者恢复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疼痛感、疲乏程度都明显下降,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保障[2]。此外,家庭护理也非常重要,对家属进行教育沟通,可以使其了解与患者交流病情、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重要性,使家属能够协助护理人员共同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进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副作用[3]。最后,研究也表明,通过康复干预,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减少了感染、出血、胸腔积液等情况的发生,这说明该护理方案提高了护理的安全性[4]。

综上,与传统常规护理方案相比,康复干预在护理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树立患者积极康复的信念,为今后的患者康复提供有效的护理经验。

参考文献:

[1]肖永红,张翠敏.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1,28(3):253-255.

[2]应丽娜,俞亚萍.护理干预对肺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北方医药,2012,9(1):116.

第9篇:肺结节患者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矽肺是尘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尤其是在天气骤然变冷时矽肺患者易合并肺部感染。高龄矽肺患者在各种不适宜的情况下肺部感染症状会加重。在常规的抗感染治疗后,必要的健康指导更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

2012年5至6月份我院共收治了20例矽肺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对20例患者进行短期抗感染治疗,常规氧疗和夜间氧疗,还有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间歇运动训练,期间进行了必要的健康指导,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大大缩短了住院周期。

结果:20例经过治疗后呼吸功能逐步得到改善,运动耐力明显提高。

结论:必要的健康指导,针对性的治疗,在加上有效的护理,能够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胸痛,严重时影响呼吸功能,丧失劳动能力。

在我院多见煤工尘肺,且以Ⅱ期和Ⅲ期矽肺常见。

1. 一般资料:本组均符合全国职业病诊断标准,平均年龄70岁,确诊为矽肺合并肺部感染均为男性,其中Ⅱ期矽肺14例,Ⅲ期矽肺6例,都有直接粉尘接触史,接触时间5~10年。

2. 常规心理康复护理:保持心情愉快,遇事不能过于激动或悲伤。

3. 常规氧疗和夜间氧疗:氧流量1~2L/min,浓度25~29%,可采用面罩、鼻塞或鼻导管给氧。给氧时应定时检查更换清洗消毒給氧管道。

4. 一般护理措施:注意休息,维持适宜的温湿度;给予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保持口腔清洁,肺部感染患者做口腔护理时应以保持口腔清洁为原则,有效的口腔清洁通过改变微生物在口腔中的接触频率,减少细菌数量来维持口腔的防御体系。及时更换衣服,保持皮肤干爽,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有效深部咳嗽,结合叩击后背、翻身等活动,尤其在清晨,不要害怕咳嗽。痰液粘稠者,可协助翻身或轻拍后背帮助排痰。每次护理操作前后用洗手液或用消毒剂擦手,特别是接触呼吸道分泌物或护理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前后要彻底洗手,减少手的带菌率,防止病人间交叉感染。叩击方法,两手呈杯型,以碗力叩击,每次叩击5~10分钟,力量适中,安排在餐后2小时或餐前30分钟完成。

5. 健康指导:(1)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正确腹式呼吸,胸廓保持不动,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呼吸慢且深,吸气时间短,呼气时间长;同时指导患者训练时思想集中,肩背部放松,浅呼深吸,不可用力。(2)指导缩唇呼吸:呼气时口唇缩起如口哨状,气流从齿缝或唇间呼出,目的使呼气延长,通气阻力加大气管内压,使肺泡至支气管的压力逐渐降低,有益于气体由肺泡呼出,关键在于缓慢,即通过延长呼气时间,改善呼吸的深度,使二氧化碳有效排出体外,吸∶呼=1∶2~3,逐渐养成呼吸习惯。(3)指导患者间断训练,间断训练方式是适用于运动耐力严重下降的患者,一些患者因产生呼吸困难等难以完成20~30分钟的预定计划,而间断训练可以防止呼吸困难的发生和乳酸在肌肉中聚集,因此被认为是对矽肺患者提供高强度训练的一个有前途的方法。间断训练通常运动和休息时间为1∶1,运动训练原则应遵循对个体特异性的运动强度,例如太极拳、散步、保健体操,以及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屏气,弯腰活动时先吸气,这样既可增加通气量,有利于恢复。(4)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血氧饱和度:夜间熟睡后,咳嗽反射减弱,口咽部及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通气量明显降低,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时有效的清除气道分泌物,有利于纠正低氧血症,护士及时准确评估患者的饮水量、尿量、咳嗽排痰能力,观察痰的量和性质,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呼吸道通畅。(5)湿化气道:无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鼓励患者每日饮水>1500ml。可长期服用小剂量的祛痰稀释痰液或超声雾化吸入(生理盐水+α-糜蛋白酶)每日2次,睡前雾化1次,可起到利于解除痉挛、止喘,达到排痰的目的。病房保持适度的温度、湿度,室内用空气加湿器。床头柜、地面用湿布擦拭。对气管切开的患者可向气管内泵入0.9%氯化钠2~5ml/小时,每日湿化总量需依据病情及痰液粘稠度调整,一般每日在400ml左右。

结果

本组20例患者经过短期抗感染治疗,常规和夜间氧疗,长期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间歇运动训练等综合治疗与护理,全部被观察患者反应痰易咳出,胸闷、烦躁减轻,夜间睡眠良好。 呼吸通畅增加,活动量有所增加,运动耐力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本组20例矽肺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均为高龄,最大的有78岁,最小的60岁。因病程长,咳嗽、咳痰、喘憋、胸闷等症状反复出现,导致精神、体力均处于持续紧张的状态,因而必要的健康教育,合理的饮食,(宜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和含钙质丰富的食品,多吃新鲜瓜果蔬菜,有清热、利尿、化痰、止咳作用的食品也可多吃。矽肺后期的患者体质羸弱者也宜吃具有补肺益肾的食物。不能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及心理指导、药物知识宣传等使他们主动接受治疗,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