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精选(九篇)

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第1篇: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杨树病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杨树是我国北 方主要速生造林树种,广泛用于生态防护林、三北防护林、农林防护林和工业用材林。杨树做为道路绿化,园林景观用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树种,具有优质、生长迅速、 适应环境能力强、繁殖容易、存活率高、无性繁殖及改良遗传容易优点等,被 广泛用于木材、造纸等多种行业,在我国防护林及商品林建设,解决能源问题 以及生态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种植杨树,不仅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很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用科学的方法种植杨树,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较高的经济收入。

但是由于其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非常严重,产量和质量一直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因此杨树常见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必须加以重视,本文简述了杨树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防治方法,以便后期更多学者更好的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杨树病害的防治方法

杨树黑斑病

由于该病原菌随落地病叶及感病枝梢上越冬,所以秋季落叶后到第2年新叶发生前,应彻底清除落地病叶及感病枝梢。

加强苗圃管理,应选用抗病品种育苗,注意及时间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搞好排水等田间管理,减少发病条件,苗圃地应避免连作或避免将苗圃高在感病植株附近,可有计划地换茬育苗,种子带菌需化学处理,防止实生苗发病,可用8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用甲基托布津和多果定喷粉处理干燥种子。

合理密植,及时间伐,保持林内通风透光。及时清扫林内落叶,以减少病源。

发病期间,苗圃和成林用200倍波尔多液或85%代森锰锌250倍液喷洒,雨季喷药时,药水中应加入0.3%明胶,防止被水冲洗掉,并应随时清扫处理病叶、落叶,消灭病原菌,也可在6月上旬喷40%多菌灵800倍液,或2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0.3%尿素及磷酸二氢钾混合液防治。

杨树叶锈病 俗称黄粉病,是转主寄生的真菌病害,即一年中不同时期可分别侵染杨树叶片。在杨树上为害使叶片枯黄,甚至整株死亡。该病发生普遍,雨季发病严重。从小苗到大树都能发病,以小苗及幼树受害严重。病菌侵入后先在叶背面出现黄色丘疹状斑,继而出现桔黄色粉,最后叶片变黑,引起落叶、枯梢。

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抗病能力。适当控制灌水。苗圃地选择干阔通风、排水良好的地块。及时定苗、适当修枝条,以得通风透光。

清除侵染源,发现病株、病芽、病叶及时剪除,带出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发病初期用15%可温性粉锈宁1000~1500倍液,或29%粉锈宁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3~4次。

选育搞病品种。化学防治:50%代森氨100倍液、50%退菌特500~1000倍液,抑制夏孢子萌发。生物防治:交链孢、木霉菌等真菌抑制夏孢子的萌发。

3.杨树炭疽病 它是杨树枝、叶的重要病害之一。枝梢部发病后初期为黑褐色小点,之后扩大、下陷,呈黄褐色,逐渐变成淡栗褐色,日久灰白色。叶部发病时,初期在叶背出现水浸状针头大小的斑点,叶面失绿,病斑逐渐扩大,呈黄褐色与灰白色轮纹,边缘有一条黑色宽窄不定的带,与周围健康组织界限分明。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是此病发生的前提条件 。

1)清除病枝、叶,集中深埋或烧毁。

2)生长期喷洒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

3)选育抗病品种。

二、杨树害虫的的防治方法

1.食叶类害虫的防治方法危害杨树的食叶类害虫主要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二舟蛾等。杨树从幼苗期到成材期均受上述害虫为害,取食造成叶片缺损或吃光。但在幼树期,受害后对生长和存活影响较大。

1)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舟蛾类防治时间应在每年的5月末到6月初,即幼虫3龄前进行。

2)在杨树高12米以下中幼林地区,采取人工地面防治,选用森得保可湿性粉剂地面喷雾防治,每亩用量15~20克,喷雾前加入少量的洗衣粉和水搅拌成浆状,再加1500~2000倍水喷雾;还可采用森防丹1号、3%高渗苯氧威等无公害农药喷雾。

3)道路绿化带高大杨树可采用高射程车载喷雾,其特点是射程高,穿透性好。

4)3年以上生杨树纯林,郁闭度在0.7以上。采用1.2%苦。烟乳油喷烟顺风防治,用药量为每亩35~40克,药剂配比为1份药剂配9份柴油。喷烟时间为早上4~6点,下午16~21点。也可采用便携式布撒器放灭虫药包防治,3人一组,每天可布撒60~80发,防治面积在500亩左右。

5)打孔注药防治。采用保林3号原液或20%吡虫啉原液,2年生以下的杨树注射2毫升,3~4年生杨树注射3毫升,5~6年生注射4毫升。注药速度要缓慢,以免造成浪费。

2.蛀干害虫的防治方法主要的蛀干害虫有粒肩天牛、星天牛、光肩星天牛、云斑白条天牛及柳蝙蛾、咖啡豹蛾等。

1)新造杨树林设法远离桑树、柳树等虫源地,距离最好在1000米以上,选择抗病虫的南方型杨树系列品种植树造林。

2)保持林内隔行,及时清除虫害木、衰弱木、风倒木、雪压木等。

3)饵木诱杀。选择天牛喜食的树种栽植杨树林内,每亩5~6株。

4)人工捕捉。利用杨树天牛成虫体大,行动迟缓,具假死性特征,在成虫羽化后第一周,每天早上6~8点和晚上18~20点直接摇树,成虫假死附地后捕杀。杨树胸径10公分以下的树可直接摇树捕之;胸径超过10公分的大树,可用竹竿绑铁钩,制成长柄的摇树器振落成虫捕之。

5)化学防治。应用绿色威雷防治天牛成虫,在天牛成虫羽化始盛期还没有产卵前,在树干或大侧枝上喷洒绿色威雷200~300倍液杀灭成虫。

6)药签防治。树干有新鲜的天牛虫粪和木屑排出时,用电工刀控开蛀道口,将天牛毒签插入或注入2毫升敌敌畏原液,再用黄泥巴封死洞口。

7)打孔注药法。在树干离地面30厘米处钻深达木质部的斜孔,注入20%吡虫啉或40%氧化乐果原液,用药量:一般0.3~0.9毫升每厘米胸径,也可从排烘孔直接注药,再用黄泥巴封口。

杨树具有生长迅速用途广泛的特点,适应了快成材、早收益的经济要求,所以深受群众欢迎。但由于造林树种单一、林龄结构不合理、造林面积过大且多是纯林,使杨树的病虫害相继发生,加之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防治,有些地方连年大面积暴发成灾,不仅影响了杨树的正常生长,使经济效益大为降低,而且影响到生态环境建设进程,影响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的实施。因此杨树各种病虫害的防治成为目前杨树造林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加强杨树病虫害防治的研究也会提高杨树速生丰产林的材积产量及质量,减少经济损失,也对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红娥.杨树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3

[2]马玉明.杨树主要病虫害及防治对策[J].自然科学.2012.7

第2篇: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1、对症下药,药、水配比适宜,选用新型施药工具

首先认真查虫诊病,辨明主要为害的是虫还是病,再辨别其种类。对未能认准的疑难病虫,应及时找当地的农技人员现场确诊;或在田间拔取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样株,带泥用塑料袋包好根部,送到当地农技部门请农技人员确诊,并指导对症下药。在使用乳油剂或水剂农药时,可用塑料瓶做成一个带把的小量筒,并准备一个能盛20~25kg水的桶,配药时先按每公顷用药量用小量筒量药倒入桶内,再按要求的稀释倍数加水搅均使用。为确保稻田施药均匀,可选用由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研制的新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该产品操作灵活、方便,不易渗漏。一般喷施的药液(指经水稀释后的药液)应在525kg/hm2以上。

施药时,将习惯的“前进”喷雾改为“后退”喷施操作,保持行走的幅度有一定距离。经实践证明,“后退”喷药较习惯的“前进”喷药操作有以下好处:①因缓慢后退,有利喷足药量;②不致因行走而人为碰落过道两旁稻苗上的药液,提高防治效果;③药液不易沾染衣服,有利于人体健康

2、实行“后退”喷药

在田间施药时,应保持一定的行走幅度,不应无规律地行走。根据水稻的一般密植规格,每次下田左右摆动喷雾的幅度以8~10行稻丛为宜,以防止行走过窄,造成药液浪费和分布不均;而行走过宽又会降低防治效果。

3、施药时保持深水层

施药田块不宜串灌、漫灌,凡过水丘田块应在施药前加开排灌沟。施药时,田间应保持3~5cm深水层。

二、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1、稻瘟病

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1.1发病特点。

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瘟:病斑呈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呈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

1.2防治方法

①种子消毒:1%的石灰水浸种;强氯精消毒。

②药剂浸秧:用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50g对水25kg的比例,将秧洗净甩干,浸入药液中30s取出堆闷,闷30min,然后栽插。

③喷药防治: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用甲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喷雾;亦可用富士一号,一般用750mL/hm2对水900kg喷雾。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 kg/hm2对水900kg喷雾防治1次。在抽穗后发现穗颈瘟,用富士一号1 500mL/hm2对水900kg进行喷雾。

2、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俗称花脚杆,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也是我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

2.1发病特点。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连合成云纹状大斑块。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逐渐形成白绒状菌

2.2防治方法

①清除菌源,打捞“浪渣”,铲除田边杂草,不用病稻草还田;

②合理施肥灌溉;

③及时喷药:用1%(1万单位)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kg/hm2,或2%井冈霉素1.125 k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1 125kg喷雾。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 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或用草木灰375~525kg/hm2直接撒施。

3、稻杆蝇

3.1、危害症状。幼虫乳白色,钻入心叶内为害,秧苗被害后抽出的心叶上有椭圆形或长条形小孔洞,后发展成纵长裂条,叶片破碎。

3.2防治方法。用18%杀虫双3.75kg/hm2对水900kg喷雾。

4、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随西南气流由中南半岛及我国海南和两广南部稻区迁入我县。主迁入期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

4.1危害症状。以幼虫进行危害,幼虫吐丝将稻叶纵卷成筒,取食叶肉,形成白条斑,受害严重时,稻叶一片枯白。

4.2防治方法

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最好,一般年份防第3代在6月20日左右。可用杀虫双(兼治钻心虫)、杀虫单等防治。

5、稻飞虱

稻飞虱俗称“蜢子”,也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我县稻田发生的主要是白背飞虱及褐飞虱。2种飞虱都是随着西南气流从南方稻区迁入。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为害。

5.1危害症状。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为害,危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

5.2防治方法

两飞虱的防治适期都应在田间有虫量50头/百丛以上时开始用药,效果好的药剂为大功臣、扑虱灵、叶蝉散等。

6、钻心虫

钻心虫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3种。

6.1、危害症状

3种都是以幼虫蛀入水稻内取食,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被害植株可形成枯心、枯鞘、虫伤株、枯孕穗和白穗。大螟幼虫红棕色;二化螟幼虫黑褐色,体背有5条纵线;三化螟幼虫淡黄绿色。

6.2防治方法

第3篇: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 玉米苗期;病虫害;除草剂药害;防治方法;辽宁朝阳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098-01

2016年朝阳市玉米种植面积约为32.2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0%。玉米作为朝阳市主栽作物,在种植业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朝阳市玉米发展呈现出良好的趋势[1]。而玉米整个生育期因受作物布局、品种抗病性、气候及防治等诸多因素影响,朝阳市玉米病虫呈发生种类多、危害重的趋势,对玉米创高产优质带来不利因素,特别是加强玉米苗期的病虫害防治是确保粮食增产、增效的重要环节。笔者将对朝阳市常见苗期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进行描述。

1 玉米苗期病害

1.1 玉米苗枯病(Fusarium verticilliodes Sheld)

在玉米二、三叶期开始显症,叶片边缘首先出现黄褐色枯死条斑,由下向上逐渐发黄干枯萎蔫;根毛较少,根系变褐;植株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或明显矮化[2-3]。

防治方法:播种前,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 g加水100 mL,拌种子5 kg。发病后,可用50%多菌灵6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 000倍液对基部喷雾,使根部着药,连喷2次。

1.2 玉米顶腐病(Fusarium 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 Wr.& Reink )

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苗期病株生长缓慢、茎基部变灰、变褐、变黑,叶片边缘失绿,有黄色条斑,叶片皱缩、扭曲至枯萎死亡。成株期病株多矮小,顶部叶片短小,残缺不全,皱褶扭曲,有时卷曲成牛尾状,雌穗小,多不结实,茎基部节间短,常有害虫蛀道状裂口,纵切面褐变。根系不发达,主根短小,根冠变褐腐烂。高湿条件下病部有粉白色霉状物[4]。该病在朝阳市呈逐渐加重态势。

防治方法:播前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或用1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150~180 g拌种子100 kg。苗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碧护15~45 g/hm2均匀喷雾,同时混施锌肥,可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2 玉米苗期害虫

主要有蒙古灰象甲(Xylinophorus mongolicus Faust)、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蛴螬(Hloltrichia diomp-halia Batesa)、金针虫(Elateridae Leach)等,取食植株叶片造成缺刻,影响光合作用;取食地下部分,毁坏萌发的种子,咬断胚轴和幼根,导致幼苗死亡,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玉米旋心虫(Apophylia flavovirens)已成为朝阳市玉米苗期的重要害虫,以幼虫蛀入玉米基部危害,常造成花叶或形成枯心苗,分蘖较多,植株畸形,形成丛生苗,玉米苗根茎处有褐色蛀孔或裂痕,不能正常生长。一般顺垄危害,转株性强,很难找到虫子[5-6]。

防治方法:在农业防治上,加强栽培管理,深耕细作,合理倒茬。铲除地埂杂草,清洁田园。合理施肥,不施未腐熟的肥料,减少产卵量。在化学防治上,一是拌种。播前拌种是防治地下害虫的有效措施,用50%辛硫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10 mL加水1 kg拌种子10 kg,堆闷3~5 h后播种。二是诱杀。取0.3~1.0 m长的杨、榆树枝,在40%氧化乐果乳油30倍液中浸泡12 h,于傍晚前插在田间,一般插75把/hm2,可诱杀金龟子。三是撒施毒土。用50%辛硫磷毒土(药、水、土比例1∶1∶500拌匀)150.0~187.5 kg/hm2,均匀撒于播种沟内或地面,随即翻耕;或用5%毒死蜱颗粒剂15 kg/hm2左右撒施。玉米旋心虫发生重的地块,可以用3%克百威颗粒剂15 kg/hm2左右在播种前撒施。四是灌根。作物出苗后遭蛴螬或旋心虫等危害,可用50%辛硫磷乳油4 500~5 250 mL/hm2对水3 000~3 750 kg/hm2灌根,在离根部5~10 cm处刨一小坑,灌100 g药液后盖土。五是喷雾防治。对于取食叶片的苗期害虫,于早晨或傍晚取食活动期,用20%氰戊菊酯乳油、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0倍液,或30%高氯・马乳油1 2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3 除草剂药害

药剂使用浓度过大、增加用药次数、施药方法不科学、不同作物的敏感度和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均会导致除草剂药害[7]。导致幼苗生长势弱,出土能力差,颜色不正常,叶片出现斑点,茎叶扭曲,根茎发育不正常,植株矮小。

救治措施:激素型除草剂(2,4-D丁酯等)造成的药害,可喷洒赤霉素或结合排水施石灰或草木灰750~1 500 kg/hm2以减轻药害。触杀型除草剂(百草枯/克无踪)造成的药害,可追施尿素或叶面喷施0.02%~0.03%磷酸二氢钾溶液,促使玉米迅速恢复生长,尽量减少药害损失[8-9]。土壤处理除草剂造成的药害,可采取耥地、灌水泡田、反复冲洗等措施,尽量使残留药剂冲洗排出。加强田间管理,中耕除草,增温保墒,积极防除病虫害,提高玉米抵抗药害的能力。

4 参考文献

[1] 朱占元.朝阳市玉米施肥现状及高效施肥建议[J].现代农业,2011(9):30-31.

[2] 邢会琴,马建仓,毛涛,等.防治玉米苗枯病室内药剂筛选[J].中国农学通报,2010(9):319-322.

[3] 王丽娟,徐秀德,陈靖,等.我国东北地区玉米苗枯病致病真菌的种类与分布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12(2):48-51.

[4] 孙燕,姜兴印,赵国玲,等.几种杀菌剂对玉米顶腐病病原菌的毒力测定及防治效果研究[J].玉米科学,2013(6):140-144.

[5] 高文武,徐国佳,陈皓.2015年辽宁省玉米旋心虫危害症状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6(3):165.

[6] 赵华,王丽,马秋艳.玉米旋心虫的发生与防治[J].吉林农业,2013(2):106.

[7] 叶少锋.常用玉米除草剂药害发生原因及补救方法[J].天津农林科技,2012(5):12-14.

第4篇: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发生;防治新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1050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播种面积广且产量较高,但是近年来玉米受病虫害威胁较严重,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给农户乃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为了缓解病虫害给玉米生产造成的威胁,必须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利用先进的技术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1 常见玉米病虫害概述

1.1 常见玉米病害概述

玉米常见病主要表现在以下3种:玉米大斑病害,其主要由于根部受影响所致,并由根部向上延伸,影响玉米植株整体,根部出现腐烂状况进而全枝枯萎;玉米病毒病害,其主要由昆虫传播影响,分为粗缩病和矮花叶病2种,大多数玉米都是混合发病,且在玉米生长期内均有发病可能性,以苗期最为严重;玉米丝黑穗病害,生长过程中受牙鞘影响所致,受此病后玉米生长受到限制,容易枯萎甚至不开花。

1.2 常见玉米虫害概述

玉米常见虫害主要分为如下3种:玉米蚜虫害,多繁殖于玉米植株背面或幼芽之中,导致叶子枯黄卷翘,严重影响玉米授粉和生长;玉米红蜘蛛害,其多繁殖于玉米叶或熊穗之中进行啃食,导致玉米缺乏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导致玉米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玉米螟害会啃食玉米茎部,造成水分流失,并且其也会对熊穗进行啃食,严重影响玉米的正常授粉。

2 常见玉米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研究

2.1 农业方面防治新技术

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农业防治新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玉米增产增收提供重要保障。例如在玉米耕种过程中,选择优良品种,以此保证其抗病虫害的性能,以北方玉米种植为例,可选择鑫玉37、伟科702等,并结合地区土壤和气候特征加强新品种的研制。此外,在耕作方式方面,进行合理的轮作土地做深翻处理,以此达到清除病残的目的。并且在有机肥播撒过程中保证其腐熟程度,以此降低细菌滋生的可能性,从而对病虫害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合理施肥及定期除草等常规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2.2 化学方面防治新技术

化学药剂的使用时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方法,防治效果^好且操作方面,受到广大农户的青睐。但化学药剂容易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其科学性。例如在应用化学新技术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方案,在播种后在玉米的出苗期,当幼苗植株达到2 cm时可进行相应的化学药剂防治,通常可采用1000倍液的辛硫磷乳剂(50%)或200倍液Bt乳剂进行喷洒,起到防治玉米病虫害的作用。并且在玉米的叶丝期可采取相应的药剂对雄穗进行滴注处理,通常采用800倍液敌百虫(90%)作为药剂,保证玉米授粉的有效性。

2.3 生物方面防治新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具有较强的环保性,其主要利用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法则进行病虫害防治,以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为依据,减少对化学试剂的使用从而降低了环境污染,具有较高生态价值。例如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根据自然界的守恒原则,合理运用生物之间的竞争,以此保证防治效果的最佳性,并不会造成新的生态环境危机。比如赤眼蜂对害虫防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喜欢在有害虫虫卵的地方进行产卵繁殖活动,其幼卵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害虫虫卵中汲取一定的养分,这样一来便破坏了害虫的繁殖,造成其虫卵受损,破坏力明显下降,充分利用赤眼蜂的繁殖特性能够较为有效地保护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

2.4 物理方面防治新技术

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根据玉米种植场地及病虫害的特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其中物理防治新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物理新技术应用中,可在玉米种植场地周围设置相应的陷阱来消灭相应的害虫。同时如果害虫本质属性为喜好光亮的,可在其活动范围内设置紫外线灯具,对靠近的害虫进行捕杀。但是由于此方法成本较高,建议在大面积种植区域内采用,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增强防治效果。

3 结束语

做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我国玉米种植的发展和农业经济的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加深对常见玉米病虫害的了解,并研究新型防治技术,从生物、农业、物理及化学4个方面出发,利用新技术提升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文仁杰.浅谈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6):115.

第5篇: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1.园林花卉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病害

植物病害,一般分为生理病害和生物侵染病害。常见生理病害有:夏季强光照射引起的灼伤、冬季低温造成的冻伤、水分过多导致的烂根、水分不足发生叶片焦边或萎蔫、土壤中缺乏某些营养元素等,如:缺氮引起老叶大量变黄,缺磷则在叶色正常的情况下到期不开花,缺钾则发生大量落叶以致整株衰枯;施肥过量或施未经腐熟的有机肥,导致嫩尖枯焦;水土偏碱使喜酸类植物的叶子变黄脱落;水土偏酸使喜碱类植物衰弱,叶片枯焦。常见生物侵染病害,主要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类菌质体等侵染植株后引起。园林花卉常见病害主要有:一是白粉病。多危害花木嫩梢、嫩芽、嫩叶和花蕾。主要危害蔷薇、玫瑰、月季、梅花等植物。发病初期,受害部位出现褪绿斑点,以后逐渐变成白色粉斑,犹如覆盖1层白粉;后期病斑变成灰色。受害植株日渐矮小,嫩梢弯曲,叶片凹凸不平,花少而小或不能绽放或花形畸变。严重时叶片卷缩、干枯,甚至整株枯死。应适当增施磷、钾肥,停止喷叶面水。二是叶斑病。是球根秋海棠类植物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也危害白兰、鱼尾葵、美人蕉、紫薇、贴梗海棠、日本海棠、桂花、杜鹃、凤仙花、天竺葵、鸡冠花等花木。病状为叶片上局部细胞坏死,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斑点症状,常见的有角斑、条斑、圆斑,呈灰、黑、褐等色。严重时叶片变黄、焦枯、脱落。三是灰霉病。主要危害叶、茎、花和果实,多危害牡丹、仙客来、四季报春、翠菊、山茶等多种植物。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变成褐色或紫褐色病斑,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灰色茸毛,发病严重时整株死亡。其他还有细菌性软腐病、根癌病、线虫病等。

1.2虫害

一是蚜虫。俗名腻虫,种类繁多,常见为害花卉的主要有棉蚜、桃蚜、菊蚜、蔷薇蚜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危害许多种花卉,如、三色槿、大丽花、月季花等。蚜虫在嫩叶、嫩梢及花蕾上,刺吸组织内养分,引起叶片变色、萎缩、卷曲,严重时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虫排泄的蜜露,使花卉生理功能受阻,同时蜜露又是霉菌的培养基,易诱发煤污病等病害。此外,桃蚜又是病毒病的重要传毒昆虫,蚜虫危害较大,需及时防治。二是红蜘蛛。个体很少,但危害范围很大,如、大丽花、月季花、杜鹃花等。这种害虫由于个体小,应及时发现,早做防治。三是蚧壳虫。此类害虫种类很多,食性很广,能危害仙人掌、月季花、竹桃、桂花等多种花卉。蚧壳虫的分泌物中也含有蜜露,能导致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叶片上出现黑色霉斑,影响花卉生长。四是粉虱。个体很小,仅有1mm长,白色,繁殖速度快,因此危害严重。被粉虱危害过的植株,也能导致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叶片霉变呈黑色。五是土蚕,又叫地蚕、地老虎,危害多种花卉幼苗,咬食嫩叶、嫩茎和嫩根,造成缺窝。六是蛀干性害虫。这类害虫也有多种,钻入枝干蛀食,致使枝条、整株枯死。

2.综合防治技术

2.1农业防治

选育抗病虫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关键环节,花木品种不同,对于病虫害的受害程度也会不一致。如养植、香石竹、金鱼草等抗锈病的新品种,抗紫菀萎蔫病的翠菊品种、抗黑斑病及天牛危害的杨树品种等。园林花卉有许多病虫害是依靠种子、苗木和其他无性繁殖材料来传播,因此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培育无病虫的健壮种苗,可十分有效地控制此类病虫害的发生。栽培措施需得当,还要进行中耕除草、翻土培土。如防治白粉病应适当增施磷、钾肥、停止喷叶面水;对生理病害,只要及时改善栽培环境,采取相应的适于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措施,就有可能好转。

2.2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各种简单的器械和各种物理因素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物理机械防治。这种方法既包括古老、简单的人工捕杀,又包括近代物理新成就的应用。一是捕杀法。人工捕杀适合于具有假死性、群集性或其他目标明显易于捕捉的害虫,如多数金龟甲、象甲的成虫具有假死性,可在清晨或傍晚将其震落杀死。主要利用人工或相应的器械捕捉或直接消灭害虫的方法来捕杀,例如冬季修剪时,剪去黄刺蛾茧、蓑蛾袋囊,刮除舞毒蛾卵块等。二是阻隔法。根据害虫的活动习性,人为设置各种障碍,切断病虫害的侵害途径,这种方法称为阻隔法,也叫障碍物法。如在树干上涂毒环或涂胶环,对有上、下树习性的幼虫可阻隔或触杀幼虫。三是诱杀法。利用害虫的趋性,人为设置器械或饵物来诱杀害虫的方法,利用此法还可以预测害虫的发生动态。四是高温处理法:任何生物,包括植物病原物、害虫对热有一定的忍耐性,超过限度生物就会死亡,因此通过提高温度来杀死病菌或害虫的方法称为高温处理法,也称热处理法。在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中,热处理有干热和湿热2种。

2.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最大的特点是对人、植物、畜安全,害虫不产生抗性,天敌来源广泛,并且有长期的抑制作用。生物防治是直接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产生的活性物质来防治病虫的措施,需与其他防治措施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生物防治包括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鸟治虫、激素治虫、遗传不育治虫、以菌除草、以菌治病等方法。

第6篇: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林业生产;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80

1 从营林技术方面进行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温度、湿度、光照、传播渠道、寄宿环境、越冬环境等,这些因素中如果有些因素不适合病虫害的发生,就能大大减少其危害程度,为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2 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

森林本身是个生态系统,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防治害虫是比较理想的措施,既环保,又能避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来达到调节害虫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害虫天敌来达到防治效果。

2.1 用天敌昆虫防治病虫害

林业病虫害中有许多害虫都有天敌,这些天敌以害虫为食或者利用害虫进行生长繁殖,所以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天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2.2 利用微生物来治虫

利用微生物来防治虫害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一些细菌、真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立克次体等达到防虫目的,相对来讲微生物治虫,多数具有高度致病,效果理想,另外对于环境因子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活性持久,对于生态环境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利于生态平衡,对人、畜、植物都比较安全,在自然的条件下,在害虫间可以引起病毒流行,有效控制虫害的种群数量。微生物治虫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应用,在生产实践中,防治效果是十分理想的。

2.3 鸟类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鸟类以虫类为食,可以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具有经济、环保、持效性的特点,在林业生产中以鸟治虫是一种传统方法,但鸟类治虫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在害虫种群密度不大时,鸟类治虫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现代造林多树种单一,混交林相对较少,鸟类的筑巢受限,种群数量增加较慢,所以难以应对大面积的虫害数量。另外现代林业采用化学药剂防虫也对鸟类产生一定的危害,导致鸟类数量减少,不利防虫。

3 物理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也是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常用的方法,相对操作简单,没有环境污染,效果也比较直接,但是作用面较小,如果害虫数量较大,则见效较慢。

3.1 人工捕杀法

对于一些个体较大的昆虫,可以采用人工捕杀,成本较低,见效也较快,比如对于银杏大蚕蛾与松毛虫的幼虫与茧的人工捕杀,栗山天牛灯诱捕捉;青杨天牛的人工剪除虫瘿等都有很好的防控效果。

3.2 隔离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在病虫害的发生地与被保护地之间建立隔离带,隔离带要有一定的宽度和长度,隔防带间无寄主,达到阻止和限制害虫传播、扩散、蔓延的目的,从而达到对病虫害的防控。

3.3 诱杀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或对一些激素具有趋集性,采用信息素喷洒或布置诱光灯进行集中捕杀。这种方法具有专一性、无公害、保护天敌等优点,是林业生产及农业生产中常采用的一种防治虫害的手段,比如用性信息素诱集舞毒蛾、杨树透翅蛾、小蠹虫等,效果十分不错。

4 化学方法

第7篇: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关健词:玉米;粮食作物;防治技术;防治效果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工农业的主要原产,其用途很多,玉米病虫害的是影响玉米产量和摄影师的主要因互,为了促进玉米的生产产量和质量提高,对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导致玉米发生病虫害的原因

1.1 气候原因

降雨量较多的地区玉米苗枯病比较流行,湿润的天气条件对喜湿病虫的发生极为有利,会导致大斑病、褐斑病、顶腐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尤其大斑病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也很容易发生。湿度能显著地影响害虫的成活率,如蚜虫、介壳虫、红蜘蛛等常常在干旱的年份和季节发生猖獗。而且长期多雨,日照不足会使农作物生长缓慢,抗病能力降低,病虫害会严重泛滥。

1.2 栽培制度不合理和品种抗病能力差

随着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逐渐增大,病虫的数量逐渐积累,大多数地区种植水平低,防治不彻底使得田间存在大量的菌源;许多地方宣传密集种植,田间密度大、通风透光性差,有利于病虫害的发展;大部地区玉米前期使用长效肥,致使生长中后期脱肥现象严重,植株抗逆性严重降低;各地大力种植高产优质品种,部分地区种植品种较杂,大部分品种抗性较差,加重了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

1.3 玉米病虫害发生之前没有进行有效的预防,加大了后期防治的难度

目前,大部分地区不重视病虫害的前期预防,在发生病虫害后再进行防治。但是玉米成长的中后期,田间的植株比较高大,田间密度大,加之各地普遍未预留农事作业带,即便有防治器械也难以实施对病虫害的药剂防治,从而使玉米后期病虫害的危害加重。

土壤是害虫特殊的生态环境,害虫与土壤的关系也是相当密切的。据估算大约有95%的害虫与土壤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有的害虫终生生活在土壤中,如蝼蛄等;有的在某一个或几个虫期生活在土中,如地老虎、蛴螬等;有的在土中化蛹;有的在土中越冬。土壤中的囟取⑹度、酸碱度、土质及有机质含量等,都能影响生活在土壤中的害虫。土壤温湿度对害虫的影响与大气中温湿度的影响基本相同。

1.4 人类的一些活动会增大病虫害的发生率

人类在喷洒农药时长期喷洒同一种化学农药会使害虫抗药性增强。在发生病虫害时人类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效率低会使虫害加重。害虫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天敌,这些天敌会使害虫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人类大量的杀害害虫的天敌会造成病虫害的泛滥。

2 玉米病虫害常见的种类及防治方法

2.1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一些玉米品种的抗病性不强或致病菌的变异以及连续重茬栽培等原因,造成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该病是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一经感病,首先破坏雌穗,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发病率等于损失率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给玉米生产造成很大损失。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措施: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应采取以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为主,结合种子药剂处理以及加强栽培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首先要选用优良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解决该病的根本性措施。其次播种前用药剂处理种子是综合防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方法有拌种浸种和种衣剂处理三种。最后在种植过程中要拨除病株,加强耕作栽培措施,从而减轻病害发生。

2.2 主要的玉米虫害

玉米虫害种类多样,对于玉米的生产危害十分严重,其中较为常见的有玉米螟和玉米蚜。

(1)玉米螟

发生规律玉米螟即钻心虫。在东北、华北平原每年发生2~3代,幼虫在玉米秸秆、穗轴、棉柴等寄主作物中越冬。越冬幼虫5月份变成蛹,6月份羽化出越冬成虫,交尾、产卵、变成幼虫,开始为害玉米。防治方法(1)要在越冬成虫羽化前将越冬寄主全部处理掉。(2)春玉米的防治。春玉米大喇叭口期正是成虫出现期,当田间花叶达到20%时,在大喇叭口期的中期和末期各施药1次。颗粒剂防治玉米螟效果好。常用的颗粒剂有0.5%或1.5%对硫磷颗粒剂,1.5%或3%辛硫磷颗粒剂,0.4%敌杀死颗粒剂,3%呋喃丹颗粒剂,每株玉米使用上述颗粒剂1~2克,撒施于心叶及组成心叶的4~5片叶层中,撒施颗粒剂应在没有露水时进行。夏玉米的防治用药和春玉米相同,但防治关键时期是抽穗吐丝期;在田间调查花丝基部及雌穗顶端时,有虫雌穗达10%或100穗上有幼虫50头时应施药防治。有虫雌穗超过30%时,应在第1次施药后6~8天再施药1次。施用的颗粒剂和春玉米相同,只是施药位置不同,将药撒在雌穗着生节的叶腋处,雌穗上面两节及下面一节的叶腋处及花丝顶上。

(2)玉米蚜

玉米蚜主要集中在雄穗、穗梗及上部嫩叶上,导致雌穗发育不良,雌穗缺粒和秃尖,而且蚜虫分泌露影响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防治蚜虫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玉米的茎基部涂40%氧化乐果乳油200~250倍液。

3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防治

症状叶片上出现梭状病斑是大斑病的典型症状,初发生时病斑灰绿色,潮湿时上面出现灰色霉层。小斑病的病斑椭圆形或长圆形。初发病时,叶面上有渍状病斑。大、小斑病连续发生时,叶片上的病斑连接成片,导致叶片枯死,植株死亡。一般下部叶片首先表现症状,然后往上扩展。防治方法(1)栽种抗病品种。(2)在玉米抽雄前后,当田间发病植株达70%,叶片达20%时,进行喷药防治。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间隔7天,连喷2~3次。

4 玉米纹枯病

症状玉米感病后,近地面的叶鞘出现红色、紫红色椭圆病斑,严重的茎秆上也出现病斑,病斑发展愈合后形成不规则云雾状斑纹,田间湿度高时,叶鞘上形成暗红色菌核,玉米收获时带有菌丝菌核的部分残留在土壤中,还危害小麦。防治方法(1)玉米与甘薯、大豆轮作。(2)及时摘除病叶及叶鞘的同时进行喷药防治。喷施50%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或5%井岗霉素可溶性粉剂400~600倍液。

参考文献:

[1]张秀敏.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6(2):62-62

第8篇: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 病虫害 防治 辣椒

[中图分类号] S6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063-01

近几年来,在种植业结构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辣椒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且采用设施栽培方式进行种植。但因灰霉病、病毒病、疫病和炭疽病等,降低了辣椒植株成活率,另外,受到夜蛾、粉虱、蚜虫和潜叶蝇等虫害,不仅造成辣椒产量下降,还降低了产品质量。因此,分析辣椒常见的病虫害与防治措施,对提高辣椒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常见的辣椒病虫害

常见的辣椒病害分为三种,一是猝倒病。开始时,在幼苗茎基部可见水浸状病斑,且迅速向上蔓延,严重时致使幼苗猝倒。猝倒病发病时,畦面先由点,再到片,最终致使辣椒幼苗死亡[1]。二是疫病。可发生于辣椒叶、根、果实和茎。若在幼苗阶段发病,茎基部出现水浸状腐烂。成株发病也先由茎基部开始,茎基部出现水浸状病斑,先由暗绿色逐渐变成褐色。茎的各个部位均易感染,病斑以茎为中心蔓延,上部组织迅速萎蔫凋亡。茎部病菌可经果梗蔓延至果实,产生水浸状、暗绿色病斑,向上蔓延产生白霉,致使果实腐烂。三是立枯病。幼苗出土后发病,茎基部可见褐色病斑、椭圆形,向四周蔓延,绕茎一周后,导致病部干枯、收缩。幼苗发生立枯病初期表现为萎蔫状,之后逐渐枯死,但枯死的病苗多为直立,故被称作为立枯病。

常见的辣椒虫害包括棉铃虫、蚜虫、烟粉虱、潜叶蝇等。

2 辣椒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1 物理防治

为了防止蚜虫与棉铃虫入侵,给辣椒幼苗造成影响,可以采用一膜二网覆盖技术,主要使用白色防虫网[2]。于菜田周围放置杀虫灯,每1~1.33hm2一盏,以诱杀趋光性害虫。6~10月,通过放置诱捕器方式诱捕害虫,每0.13hm2放置1根棉铃虫性诱剂,定期更换诱芯每月1次,每周收集诱捕害虫2~3次。蚜虫种群密度低的情况下,设置黄板,每667m2设置25~30张,每隔20~25天更换1次。

2.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主要采用药剂防治方式。对于病毒病的防治,在发病初期将病株全部拔除,并使用500~1000倍液的富力毒,每667平方米40~60g,200~400倍液的迁毒,每667平方米175~250g,500~1000倍液的8%宁南霉素水剂,每667平方米42~63mL,实施交替喷雾防治。对于疫病的防治,先将田间中心病株拔除,于发病初期、发病前期,喷雾1000~1200倍液的25%阿米西达悬浮剂,每667m248~90mL,发病中期喷雾2500~3000倍液的52.5%的抑快净,每667平方米23~35mL,500~1000倍液的75%丙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每667平方米40~60g,1000倍液的68.75%银法利,每667平方米60~75mL,注意交替使用。对于灰霉病的防治,可以选用1000~1500倍液的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每667平方米33~47g,喷雾防治。炭疽病的防治,于发病初期或发病前,用1000~1200倍液的25%阿米西达悬浮剂,每667平方米48~90mL喷雾防治,在发病中期可用5000~6000倍液的400g/L氟硅唑乳油,每667平方米7.5~9.4mL。

夜蛾类害虫的危害期一般为7~10个月,依据幼虫的生活习性,用1500~3000倍液的150g/L茚虫威乳油,每667平方米10~18mL,300~500倍液的100亿孢子短稳杆菌悬浮剂,每677平方米80~100mL,750~1500倍液的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每667平方米20~40mL,1000~1500倍液的10%虫螨腈悬浮剂,每667平方米33.5~50mL防治,使用时,要充分考虑药剂的特性,保证合理交替使用,从而尽可能避免害虫早期出现抗药性。

烟粉虱和蚜虫的防治,蚜虫的危害期一般为3~10月,而粉虱的危害期一般为6月中旬~10月[3]。若病虫基数较大,用3000~4000倍液的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每667平方米7.5~10g,1500~3000倍液的25%阿克泰,每667平方米10~18g,150~250倍液的1.5%除虫菊素水乳剂,每667平方米120~180mL,隔6d左右持续施药2~3次。潜叶蝇幼虫的防治用2000~3000倍液的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10~15g,或者1200~1500倍液的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18~25g,潜叶蝇成虫用2500~3500倍液的3.4%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既,每667平方米8~12mL。对于蓟马的防治,用1000~1500倍液的28%杀虫・啶虫脒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20~30mL或1500~3000倍液的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每667平方米7.5~10g,进行防治。

总结

采用设施栽培种植辣椒时,会发生诸多病虫害,给辣椒种植、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防治辣椒病虫害时,要充分考虑病虫害类型,以此为依据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在生态种植业逐渐发展的背景下,应提倡物理防治,必要时采取化学药剂防治,防治过程中,既要保证合理交替使用,又要控制药剂的使用量,以免病虫出现抗药性,降低药效,从而有效地防治病虫害,保障农户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袁华,汤玉海.辣椒常见病害的发生于防治[J].吉林蔬菜,2015(8):31.

第9篇: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关键词] 病虫害 树种养护 防治 发病率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098-01

一、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树种的病虫害率逐年升高,病虫害问题显得十分严重,人们对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政府相关部门也并未对此提高关注,我国林业产业的病害率也日渐低下,由此导致我国每年林业损失数亿元。本文从科学理论出发,通过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理论和经验,就我国林业病害虫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为中国林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策略和方法。

二、林业树种感染病虫害的原因探讨

我国林业树种发生病虫害的原因多种多样,究其主要原因总结如下:

(1)人们预防知识淡薄,林业树种病虫害预防观念相对落后。在人工造林时使用单一的树种或是单一系号进行造林,出现纯林现象,这样的选取树种的方式造成在物种结构上植物群落比较简单,生物的多样性自然也降低,从而使人工造林系统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也降低。

(2)引进新树种时的考虑欠缺。如果在引进树种时,树种如果在当地不适宜生存或是种植,就很容易产生林叶树种病虫害问题。

(3)政府缺少对林业树种的集中性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也慢慢认识到对森林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天然林的保护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问题,对于天然保护林工程的政策和技术规定的很多地方理解不够彻底深入,使得在执行时会出现误解和偏差,更甚者对于天然林的经营管理活动完全抛弃了,这种行为的结果就是森林卫生健康状况发生恶化,病虫害也随之而来。

三、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我国病虫害的种类复杂不一,其种类多种多样,所以对树木造成的伤害也不见相同。下面介绍了我国常见的几种病虫害病,并对其的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

3.1根腐病

根腐病,是由于根部腐烂,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最后全株死亡。主要表现为整株叶片发黄、枯萎。一般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病,5月进入发病盛期。根腐病绝大部分发生在林业树木的新生的根部。刚开始发病时颜色显浅褐色,随着树木的逐渐长大,树木的颜色也会逐渐加深,林业树木的皮层组织也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这类病害在幼苗初期并不会发现有很明显的患病现象,在最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林业树木的死亡或是树叶的脱落,很大或者是很粗的树木得了这种病以后,患病的位置虽然很挺拔,但是树干上多多少少会有一点树脂类的物质。反而很小的树得了这种病以后,开始皮层组织会先慢慢变得很软,然后开始慢慢腐烂,也有可能出现树木枯萎现象。对于这种病的预防一般采用改善移栽技术水平的方法。发病后也及时对植物根部浇灌瑞毒霉之类的治病药物。

3.2蚜虫病

蚜虫病腹部有管状突起,蚜虫具有一对腹管,用于排出可迅速硬化的防御液,腹管通常管状,长常大于宽,基部粗,吸食植物汁液,为植物大害虫。蚜虫病最常发生在一年之中的春天,一年最早的事发生在三月初或是三月中旬,蚜虫病最严重的时候应该在每年的4、5月份,这时候蚜虫就会把自己的卵留在树木的树梢上面或是新芽处,发生这种病以后逐渐会导致树木枯黄,有时候严重的时候会影响树木的生命。对于蚜虫病的预防方法一般是:①、在冬天把带有卵的枝叶剪掉;②、也可以在新芽处喷射一定量吡虫啉类的药剂。

3.3叶斑病

叶斑病一般是一种寄生关系,叶斑病的病菌常常会在寄主的升上过冬,这种病最容易在气温特别高的环境下发生,而且在多雨的季节会加重这种病的发病率或是病情。这种病的病发初期其颜色常是褐色的一点一点的斑点,随着病情的严重,逐渐扩展成红褐色的圆斑点,然后植物的色斑周围的颜色会逐渐退却。最终导致植物枯黄或是死亡。对于这种病的常用的防治方法是:定期用剪刀减去带病的植株或是枝叶,并且要学会常常喷洒一定的药物进行治疗。

3.4叶枯病

叶枯病,这种病刚开始发生的时候,植株的叶面会有一些黄绿色的小斑点,随着植株叶枯病的严重,斑点逐渐增大,进而连成一片,斑点的边缘呈现紫色状,最后会发展成为黑色的小点。对于这种病的防治方法是:①、树种的选择性要明确,即选择抗病性比较强的树种;②、用药物在植株幼小时进行预防治疗;③、随时要用剪刀减去带病的植株或是枝叶。

3.5介壳虫

介壳虫每年大概发生2--3次左右,在不通风或是阳光透射度不好的地方最容易发生介壳虫病,这种病一般发生在树木的枝叶上面,发生这种病以后会导致树木生长的状态不良,长势越长越不明显。最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树木死亡。这种病的一般防治方法是:①、平常对树木的保护程度;②、通过提高通风情况和改善透光程度来治疗预防;③、利用人工剪切或是药物喷洒来预防。

四、 多样性病虫防治措施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多种多样,包括和涉及了林业树种生长的各个阶段。以下是就多样性病虫害提出的几点防治措施:

(1)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林业树种病虫害防治方针。充分利用城市植被的多样化来保护和增殖天敌,抑制病虫害。

(2)国家或个人在引进和输出种苗,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植物检疫法和有关规章制度和体系。

(3)应该按时准确的做好林业树种病虫害的记录,积极做好病虫害预防工作,制定长期加短期的病虫害防治计划。

(4)努力提高社会公民对林业树种病虫害的认识度和关注度,如果发现危害严重,且大面积发生的,公民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或是及时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5)加强林业种植和养护管理,夏、秋生长季节应适量控制氮肥,不宜过多,反而应该增施磷、钾肥等必须行元素,做好废弃残枝的回收,摘除有病害虫枝,挡风、遮光的长枝;对病叶、病枝、病根、病株应及时集中销毁。

参考文献

[1] 吴德平,卞黎霞,龚宁等.崇明林业病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09,25(2):119-12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