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床护理范文

病床护理精选(九篇)

病床护理

第1篇:病床护理范文

关键词:骨科病人; 卧床; 便秘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39-01

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病因较为复杂,骨科卧床患者由于创伤打击大,卧床时间长,伤口疼痛等原因,导致生活方式和排便方式的改变,多数患者会出现便秘,长期便秘不仅让人很难受,生活质量下降,更是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便秘会诱发痔疮、肛裂,损害肝功能,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这些危害都是极为可怕的。笔者在骨科长期工作中探索骨科卧床便秘患者的护理方法,收到良好成效。

1 骨折卧床患者发生便秘原因

骨折病人多属意外伤害,发病突然和对预后担心,使病人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变化。损伤疼痛、情绪紧张等应激反应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出现胃肠蠕动减弱。

骨折病人卧床时间较长,尤其是脊椎骨折、骨盆骨折病人,胃肠蠕动减慢,食欲下降,摄入食物及水分较少,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蠕动。

骨折后的老年人较易发生便秘。老年人牙齿多不健全,喜吃低渣精细饮食,因而缺少纤维素对肠壁的刺激,使结肠运转粪便的时间延长;加之老年人肠肌收缩力普遍下降,提肛肌和括约肌松弛无力,造成粪便嵌塞在直肠窝内而成便秘。

排便习惯及姿势的改变:正常人多采用蹲姿,利用重力和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骨盆骨折及脊柱骨折的病人,因病情的需要,不能适应在床上平卧使用便盆排便,以致便秘。

环境的改变:有的病人在感觉到有便意的时候,因害怕大便的臭气会弥漫于整个病房,引起他人满,强将大便忍了回去。时间长了,大便的水份会被大肠重吸收,从而变得干燥,继而引发排便困难。

2 护理方法

2.1 加强健康教育,注意观察卧床病人有无腹胀,肠鸣音是否正常。肠蠕动减弱者要暂禁饮食。指导患者每天早上起来可空腹喝温水冲的一勺蜂蜜加一勺陈醋水、蜂蜜对肠道有作用,陈醋帮助消化,有利于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全天都应多饮凉开水以助润肠通便。饮食应该增加含植物纤维素较多的粗质蔬菜和水果,如大蕉、火龙果、芹菜、地瓜等。禁止食用酒、浓茶、咖啡、辣椒、咖喱等刺激性食品。

2.2 适当运动:病情允许,鼓励患者利用床上吊环锻炼身体;教会其做提肛收腹运动;顺肠蠕动方向行腹部环形按摩;做腹部热敷(注意防止烫伤)以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要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不管当时有无便意,能不能排出大便),有便意时不要忍,马上给予便盆大便,这样有利于形成正常排便的条件反射。

2.3 单侧下肢骨折的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坐便器在床旁大便,期间注意避免患肢负重。

2.4 保持心情舒畅,尽情开怀地大笑,大笑时,震动肚皮,有利于防止一、二天内的便秘。这对肠子有按摩作用,能帮助消化,且能缓解压力与紧张;为消除顾虑,在排便时,为患者提供隐蔽的环境,如拉上屏风,防止干扰,及时的通风换气。

2.5 对于3天未排便的病人,护士可戴上手套,在食指处涂上石蜡油,插入病人,转动2周,从而刺激肛管,引起排便;或服用一些缓泻药物,我科临床常用的有果导片、麻仁软胶囊、乳果糖、开塞露等。超过5天无大便者,可给予液体石蜡油+甘露醇灌肠,方法是用注射器吸取20%甘露醇50ml、消毒液体石蜡油50ml,作为灌肠液,连接一次性吸痰管做肛管,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或仰卧位,用石蜡油吸痰管,插入15~20cm,缓慢灌入灌肠液,嘱其20~30分钟后排便。此方法既能软化大便,促进肠蠕动,引起排便,且一次性吸痰管较为细软,减轻插管时引起的不适,方法更为简单、安全。

3 小结

通过对骨科卧床病人中的便秘病人进行健康指导和治疗,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骨科长期卧床病人引发的便秘,不仅给病人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疾病康复产生负面的影响。在护理病人过程中,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全过程地认识问题,不断更新知识,从而提高我们自身的护理认识、护理技能,提高了患者对我们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朱亚芳,陈淑娟,何岩. 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护理[J]. 中国医药导报,2008(17)

第2篇:病床护理范文

【关键词】 帕金森病;社区护理;情感因素护理;临床护理

帕金森病是以震颤、僵直、运动障碍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疾病[1]。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的日趋老龄化,帕金森病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如何找到更有效的治疗及康复方法,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对于临床工作者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发现并认真分析老年pd患者的情感因素,采取社区护理及人性化的系统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社区护理

1.1 临床资料 2004年5月~2009年7月,我院共收治帕金森病人151例。按照居住地远近的不同,在本院周边地区的为观察组,共90例,其中男65例,女25例,年龄在47岁~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岁,单侧症状40例,双侧症状50例,均进行立体定向手术,并且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社区护理:另外61例因住在离医院比较远的地方,因此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0例,女21例,年龄在42~70岁之间,平均年龄56岁,单侧症状25例,双侧症状36例,均进行立体定向手术,未进行社区护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程度上无显著性的差异(p>0.01),具有可比性。

1.2 社区护理方法

1.2.1 指导病人合理用药 帕金森病是由于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致多巴胺缺乏而引发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因此,只能对帕金森病进行缓解或改善[2],既不能阻止病情的继续发展,也不能根治,只能进行长期的药物维持治疗。因此,社区护理人员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病人合理用药。其次,还要观察病人在服药后出现的病情变化及药物的副反应。最后,还要注意服药的量及时间,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及选择适当的用药时间,力争最大限度地减小药物的毒副作用,缓解症状。

1.2.2 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锻炼 帕金森病人通常上臂震颤麻木,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社区护理人员应首先对病人进行行走练习,并且要每天坚持,规范其走路姿势。其次,可以在一些小区的锻炼设施上进行适当的锻炼,活动其身体的各个部位。社区护理人员还要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适当的训练设计,使病人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

2 结果

经过一年的的社区护理后,根据帕金森病诊断标准[3],社区护理组明显好转65例(72.22%),显效10例 (11.11%),进步10例(11.11%),无效5例(55.56%);对照组明显好转29例(47.54%),显效10例(16.39%),进步15例(24.59%),无效7例(11.48%)。两组病人病情有显著差异,社区护理组病人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3 心理因素影响

3.1 临床资料 从2008年9月~2010年8月,经临床诊断的pd患者共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在48~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岁。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对照组10例。根据患者入院后5d内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的第一分量表[4]进行评分,表中项目共有1~17项,每一项计分值用0、1、2、3、4五个等级,分值越高pd患者的症状越重。两组均采用内科药物治疗,而观察组还加用人性化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结果采用spss14.0软件将20例pd患者治疗前治疗后updr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

3.2 护理措施

3.2.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护士和医生一定要对患者有耐心,对患者的病情,发病原因,整个病程,都要给予耐心的解释,让患者更加清楚自己的病情。尊重患者及患者家属,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举办各种有利于患者的活动,增进与患者的关系,让患者以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这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过程产生很重大的影响。

3.2.2 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 每天进行按摩,轻揉面部、四肢及腹部肌肉和足底,手掌各个穴位,每日3~5次,每次20~30分钟。锻炼各个部位的肌肉,进行基本的行走练习,关键是坚持,一定要适应病人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项目。坚持让病人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病人的自信心,提高其生活质量。肢体的康复锻炼会给肌肉强直的的病人带来很好的效果。

3.2.3 对病人的饮食指导 因为pd患者大多数年龄都很大,胃肠消化功能都已经减弱,且平日运动量很少,因此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应指导患者平衡进食糖类、蛋白质、维生素食物以及含纤维丰富的食物。不偏食、细嚼慢咽,食物品种多样化,防止便秘。

4 结论

目前对pd患者的治疗仍然没有较为有效的根治药物及方法,患者必须每天按时服用药物和加强护理才能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pd患者的神智一般都是清楚的,因此,心理护理是很重要的,应该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护士更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给病人以全方位的服务,这样才能使病患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也会对治疗结果起到积极的作用。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在心理及精神上能得到细致入微的关怀,对治疗过程及结果均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3篇:病床护理范文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1发病机理

病菌自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随淋巴液达淋巴结,被吞噬细胞吞噬。如吞噬细胞未能将菌杀灭,则细菌在胞内生长繁殖,形成局部原发病灶。此阶段有人称为淋巴源性迁徙阶段,相当于潜伏期。细菌在吞噬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吞噬细胞破裂,随之大量细菌进入淋巴液和血循环形成菌血症。在血液里细菌又被血流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并随血流带至全身,在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处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繁殖,形成多发性病灶。当病灶内释放出来的细菌,超过了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时,则在细胞外血流中生长、繁殖,临床呈现明显的败血症。在机体各因素的作用下,有些遭破坏死亡,释放出内毒素及菌体其它成份,造成临床上不仅有菌血症、败血症,而且还有毒血症的表现。内毒素在致病理损伤,临床症状方面目前认为起着重要作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通过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清除病菌而获痊愈。如果免疫功能不健全。或感染的菌量大、毒力强,则部分细菌逃脱免疫,又可被吞噬细胞吞噬带入各组织器官形成新感染灶,有人称为多发性病灶阶段。经一定时期后,感染灶的细菌生长繁殖再次入血,导致疾病复发。组织病理损伤广泛。临床表现也就多样化。如此反复成为慢性感染。

未经治疗的患者血清抗体最先是igm升高,随后是igg升高,iga在其后呈低水平上升,持续约一年后下降。此后每当病情反复加重时,igg又可迅速回升。动物实验用牛种布鲁氏菌免疫家兔,提取igm,iggg,分别作杀菌试验,证明igm,igg有较强的杀菌活性。用强毒羊种菌感染豚鼠后,提纯igg,igm能起保护作用。但也有人认为血清抗体与保护免疫不相关,仅可作为疾病活动的标志。如hodgkin’s病,淋巴瘤的患者布鲁氏菌病发病率高;布鲁氏菌抗原皮试在敏感患者呈典型超敏反应。说明细胞免疫在抗布鲁氏菌感染上起着重要作用。本病的慢性期检测发现有循环免疫复合物增加,还可出现自身抗体,表明慢性期体液免疫也参与了病理损伤。有人报道慢性期igg型循环免疫复合物升高占患者的53.13%,igm型循环免疫复合物升高占患者28.13%,故认为一半以上的患者组织损伤可能为循环免疫复合物所致。研究还发现1/3的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减退,致机体失去了免疫稳定作用,也可能是疾病慢性化的原因之一。

机体的各组织器官,网状内皮系统因细菌、细菌代谢产物及内毒素不断进入血流,反复刺激使敏感性增高,发生变态反应性改变。近期的研究表明,ⅰ,ⅱ,ⅲ,ⅳ型变态反应在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机理中可能都起一定作用。疾病的早期人体的巨噬细胞,t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正常,它们联合作用将细菌清除而痊愈。如果不能将细菌彻底消灭,则细菌、代谢产物及内毒素反复在局部或进入血流刺激机体,致使t淋巴细胞致敏,当致敏淋巴细胞再次受抗原作用时,释放各种淋巴因子,如淋巴结通透因子、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巨噬细胞活性因子等。致以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形成肉芽肿、纤维组织增生等慢性病变。

2护理

2.1 一般护理 布病的急性期症状重,应卧床休息,可减少机体消耗,减轻病损器官的负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合理搭配饮食。

2.2 对症护理

2.2.1 发热护理 体温可高达39.5℃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与一般发热疾病不同的是多汗相当严重,多与发热相伴,体温下降更明显,常可湿透衣物,大量出汗可导致虚脱,应注意发热和出汗患者的情况,注意保暖,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2.2 关节痛及头痛护理 护理人员可给予病人按摩疼痛部位,减轻病人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有条件可利用红外线对关节疼痛部位进行照射15—30分钟,效果较好。

2.2.3 睡眠护理 患者睡前环境保持安静,如禁止室内走廊及周围环境大声喧哗。室内空气保持流通,灯光熄灭或减暗,促进患者睡眠。

2.3 心理护理 布病患者由于病情反复、病程较长、久治不愈,病人易产生焦虑、多疑、消极、悲观等情绪,治疗期间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认真倾听患者陈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给予适当安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布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效果,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减轻焦虑、烦躁等情绪,增加患者治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促进身体早日康复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第4篇:病床护理范文

1 临床资料

我院内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肺心病患者36例,

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60―85岁;住院时间14―36天,平均25天。所有病例均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左心室肥大或右心功能不全等典型临床表现,经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 护理体会

2.1心理护理:肺心病病程长、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经济负担

重。因而病人思想压力大,多数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护理工作要因势利导,积极宣传党和政府“新农合”政策,使其减轻心理焦虑和负担,充分放松休息,有助于心肺功能恢复;协助病人了解疾病的发病过程,避免不良情绪刺激,使其保持良好心态;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帮助病人熟悉医院环境和生活方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安心配合治疗。

2.2 呼吸道护理

2.2.1 给予舒适,如抬高床头、半坐位、端坐位,注意保暖。

2.2.2 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咳嗽排痰,更换体

位;危重者可协助翻身、拍背、多饮水,必要时雾化吸入,湿化痰液,促进痰液排出。

2.2.3 吸氧 对轻、中度缺氧,可间断吸氧,每次吸氧30―40分钟,休息20分钟;对重度缺氧者,需持续低浓度、低流量湿化吸氧,浓度25―30%,流量1―2L/min,每天15小时以上。指导患者用鼻呼吸;经导管或鼻塞给氧时,防止脱落或堵塞,鼻导管应每天更换。

2.2.4 鼓励患者深呼吸,加强呼吸锻炼,学会“横膈式呼吸”及“缩唇呼气”。

3 饮食护理

应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少量多餐,均衡膳食,提供足够的热量和氮源。伴水肿者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4 加强病情观察,严格床头交接班制度

4.1 病人烦躁不安时,要警惕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切勿轻易使用安眠、镇静剂,以免加重或诱发肺性脑病。

4.2 观察咳嗽、咳痰,呼吸情况:注意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度与用力情况,记录24小时出入量。正确记录和掌握输液量及滴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4.3 遵医嘱应用强心、利尿剂,减轻心脏负担,观察用药疗效及反应。

4.4 连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5 休息与活动:采用静卧少动原则,向患者介绍适宜运动的必要性和正确方法,并帮助其进行。水肿患者,抬高下肢,训练应在吸氧条件下进行,不可过度劳累,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6 健康指导

6.1 指导病人掌握有效呼吸技巧

6.1.1 缩唇式呼吸:用鼻吸气,呼气时将嘴唇缩成吹“口哨”状,气体经缩窄的嘴唇缓慢呼出。每天2―4次,每次10―15分钟。

6.1.2 横膈式呼吸:护士将双手放在病人腹部的肋弓下沿,嘱病人吸气时放松肩膀,通过鼻吸入气体,腹部突起,顶着护士的双手屏气1秒,以保持肺泡张开;病人用口呼气时护士双手在病人肋弓下轻轻施压。护士陪同练习数遍后,病人可自己把双手放在肋下练习,直到学会为止。

6.2 适当全身运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或致伤。

6.3穿干净、保暖、透气、吸汗的棉质衣物。避免到人多,空气污染的公共场所。

第5篇:病床护理范文

1.心理护理

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对痛苦忧郁心理者,要多给予劝导安慰; 对疑虑不安者, 多给予解释;对悲观自弃者, 多给予鼓励, 使病人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积极配合治疗。与病人亲切交谈, 回答病人的疑问, 将治疗成功的病例介绍给病人,向患者详细解释银屑病的症状、诱因、病情转归、愈后等知识,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情绪反应与疾病的关系,通过暗示等手段增强治疗信心,告诉患者本病虽然难治但没有传染性,以解除其的思想顾虑,保持情绪稳定,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2.皮肤护理

做好银屑病患者的皮肤护理可加速其皮损的恢复,并能有效地防止感染及复发。让患者学会自我皮肤护理的方法,指导其在皮肤瘙痒时勿搔抓皮肤,勿用硬物搔抓及热水用力搽洗。严密观察皮疹的形态、颜色、大小及瘙痒程度等,嘱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预防皮肤感染,局部用药根据皮损情况而定。若患者有新发脓疱时尽量减少摩擦,防止破溃、糜烂。,加重皮肤损害感染。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定期开窗换气。

3.用药护理

银屑病内用药物有:抗肿瘤药物如甲氨蝶呤,维生素类如维生素A、C等,维A酸、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上述药物虽然对银屑病有一定的疗效,但也会产生很多毒副作用。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多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有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由于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用药时间过长会产生厌烦情绪,常常出现不按医嘱自行停药和减药。因此我们要向患者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说明正确使用药物的重要性,做好药物治疗的指导,提高患者按医嘱用药的依从性。教会患者正确涂外用药的方法,局部用药根据皮损类型而定,在进行期药物宜温和,特别是面部及外更应注意有无刺激反应,少数采用皮质激素、甲氨蝶呤及中药雷公藤治疗者,需注意其毒副反应。擦5%至10%水杨酸软膏,每次不宜超过全身面积的三分之一。外及皮肤破损处切忌使用,以防药物加快吸收而引起中毒。皮损范围广泛,应采取分区交替擦药。擦头部时,男性患者应劝其把头发剃掉,女性患者把头发剪短。擦药时注意皮损变化,如发现皮损扩大,应停止擦药。一般急性期应尽量避免洗浴,以防皮损加重;静止期及消退期可每日沐浴,以帮助鳞屑脱落,促进血液循环。鳞屑脱落后可给予局部用药,以利于药物吸收。

4.饮食护理

银屑病病人的脱屑造成大量蛋白质流失,给予高蛋白饮食,可以避免体内蛋白质的损耗,有利细胞的修复与再生。饮食上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能量、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的食品,避免刺激性的食物,戒烟酒,少食多餐,同时由于患者有高热,皮温较高,全身失水

量较大,所以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养成好的排便习惯:银屑病病人要保持大便通畅,因为便秘可使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不能排出。

5.健康教育

第6篇:病床护理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18~70岁,其中椎动脉型10例,神经根型25例,脊髓型8例及局部型7例,病因多为长期伏案工作者。

1.2 效果:椎动脉型10例、神经根型25例,局部型7例,全部治愈,脊髓型8例,症状缓解。

2 护理

2.1 纠正头颈部的不良,保持正确。

2.1.1 枕头的长度一般长度在40~60cm,或超过自己的肩宽10~16cm为宜,它可确保在睡眠变化时,始终能支持颈椎。

2.1.2 枕头的高度不包括弹性膨起的部分,在人仰卧时与其本人的拳头等高,这一高度能使后脑部分与床面微微离开;在侧卧时,枕的高度应为一侧肩膀的宽度。这两种不同的高度可确保在仰卧位保持正常生理弯曲。枕头过高、过低均不宜用,高度以10~12cm为好。

2.1.3 良好的睡姿一个理想的睡眠应该是使头颈部保持自然仰伸位,胸部及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髋及双膝略呈屈曲状,如此可使全身肌肉、韧带及关节获得最大限度的放松与休息。采取俯卧位是不科学的,因为俯卧位既不利于保持颈部的平衡及生理曲度,又影响呼吸道的通畅,应努力加以纠正。

2.2 选择合适的床铺合适的床铺应有较好的透气性,符合人体各部的生物力学要求,有利于保持颈椎、腰椎的正常生理曲线,维持脊柱的平衡状态。木板床可维持脊柱的平衡状态故有利于脊柱或下肢伤患者,有利于颈椎病的防治,目前使用较多,经济实惠,但透气性稍差。

2.3 颈围的护理指导:颈围的作用是固定颈椎于适当的,维持正常的生理曲度,限制颈椎的异常活动,减少不稳定因素,支撑头部重量,减轻其对颈椎的压力。当颈椎关节面之间的异常活动产生创伤性炎症反应时,运用有效的外固定,可明显地促进水肿的吸收,减少关节面间的相互摩擦,有利于炎症反应的恢复。颈椎病急性发作时,使用颈围有制动和保护作用,有助于组织的修复和症状的缓解。颈围的高度必须合适,以保持颈椎处于中间位,最好给患者定做。我们常常看到患者使用的颈围不合适,不是过高就是过低,二者均起不到治疗的作用。急性期过后颈围应去除,长期应用颈围会引起颈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不利于颈椎病的康复。

2.4 颈椎牵引的护理:颈椎牵引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的方法,简单而有效,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单纯牵引治疗的优良率可达70%~80%。对神经要型和局部型效果好,对椎动脉型老年病程长者和脊髓型患者效果不肯定,有时有加重其症状的可能性,应引起注意。①牵引的方式:有持续牵引与间歇牵引;②牵引角度:大多采用微屈曲位或垂直位,不作后伸位牵引;③牵引的姿势:有卧式、坐式和携带式。没有电动设备的单位可用重锤或沙袋来代替,牵引重量可按体重的1/12~1/8。颈榨枕牵引带使用进要注意枕间距,过小会压迫颈总动脉及其分支,着力点要侧重于枕部。牵引带支架应足够宽,保证撑开牵引带不压迫颞浅动脉,否则可能会发生头晕。牵引力可随时调整,以颈部无疼痛不适,颌面、耳、颞部地明显压迫感为宜。牵引结束时,如牵拉复位杆之绳索,齿轮自锁即时失效,牵引力忽然消失,会出现颈部不适感。牵引治疗后要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嘱患者休息片刻方可离开。

2.5 配合物理治疗的护理:理疗的主要作用是消除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炎症、消肿;改善脊髓、神经根和颈部的血液供应及营养状态;缓解颈部肌痉挛;延缓或减轻椎间关节、关节囊、韧带的钙化和骨化过程;增强肌张力,改善小关节功能;改善全身钙磷代谢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颈椎病患者常用的理疗方法:高频电疗(有超短波、短波、微波等);石蜡疗法;离子导入疗法;低频脉冲、低频磁疗、经皮电刺激疗法等。要注意其在急性椎间盘突出压迫椎间孔的神经根时,禁用较强烈的热疗。因该部位温度的升高将使血液供应增加,出现水肿,使症状加剧;而轻度加热,可在不改变神经根的病理条件下缓解继发性的肌痉挛。高频治疗患者身上不能携带金属物,颈椎手术有内固定钢板和人工心脏起搏器者禁用此疗法。电极板必须有绝缘物包裹,以防电击伤。同时,密切观察各种治疗后患者的皮肤情况(有无电击伤或烫伤等)、治疗效果和不适应。

2.6 医疗体操:医疗体操的主要主要是通过颈背部的肌肉锻炼、增强颈背肌肉力量,以保持颈椎的稳定性。通过颈部功能练习,恢复及增进颈椎的活动功能,防止颈椎关节的僵硬,改善颈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消退。此外,还可缓解肌痉挛,减轻疼痛。医疗体操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医疗体操应由医师选择动作和规定运动量;②脊髓型颈椎病及椎动脉型艰苦朴素椎病发作期应当限制运动;③运动应缓慢进行,幅度由小逐步增大,避免快速运动;④骨质增生明显者需慎重进行。常用的医疗体操方法有以下几种。

2.6.1 左右旋转:取站位或坐位,双手叉腰,头轮流向左、右旋转。动作要缓慢,当转至最大限度时,停留3~5s,使肌肉和韧带等组织受到充分牵拉。左、右各旋转10次。

2.6.2 伸颈拔背:同上,两肩放松下垂,同时颈部尽量上升,拟用头顶球,持续3~5s,重复10次。

2.6.3 与项争力:同上,双手交叉置于枕部,头颈用力向后伸,两手用力阻止后伸,呈对抗相持状态,持续5~10s,重复10次。

2.6.4 环绕颈项:同前,颈放松,呼吸自然,缓慢转动头部,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重复10次。

2.6.5 擦颈按摩:同前,两手轮流擦颈部各20~30次,并用两手拇指或中指点按有关穴位,如太阳、风池、肩进、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等。

2.7 ADL训练:训练患者生活自理,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有计划地进行肌力训练,使其恢复相应的肌力。尤其是手部活动应着重加以训练,避免肌肉萎缩,从而改善手的功能。

2.8 预防:年轻患者的颈椎病原体常常是由于头颈部外伤后造成的,外伤与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必须设法避免各种运动损伤、工伤、生活意外伤、交通事故等多种损伤。

3 结果

第7篇:病床护理范文

【关键词】

冠心病;护理

作者单位:130011长春,一汽总医院老年病科/吉林大学第四医院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是指管腔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造成狭窄或阻塞,从而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最后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大多是在四十岁以上人群,男性居多,死亡率居所有心脏病之首,同时也是老年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极大地危害到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如今临床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中以药物为主的同时,更加重视对患者护理的重要性。因为有效的护理,不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降低了死亡率和复发率,意义重大,下面就一汽总医院老年病科对该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象是本院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入院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男67例,女26例,年龄43~70岁,其中心律失常15例、稳定型心绞痛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65例,心肌梗死6例。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12方法

121健康指导首先要指导冠心病患者学会控制情绪,遇事不要激动尽量保持冷静,情绪波动不要大起大落,学会自我调节保持积极乐观情绪。日常生活要有良好的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时间,确保睡眠质量,有一个良好的睡眠周期。加强锻炼,尤其体胖者,应该坚持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可以选择太极拳慢跑等不剧烈的运动来提高身体素质。戒烟少饮酒,合理安排饮食,形成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注意保暖,减少寒冷刺激等诱发心绞痛因素。对于血压高的患者,指导其科学服用降压药物,不可随意停服。学会自测血压或者定期去医院检测,以便更准确的用药或发现不适及时就医。冠心病患者一旦心绞痛发作,必须立即停止所有的活动。

122用药护理冠心病患者入院后应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必要时,双管,确保输液通畅,遵医嘱使用药物,指导患者按时吃药,告诉患者有哪些药物不良反应避免引起患者不必要的恐慌,同时对药物疗效要随时观察。在滴注硝酸甘油时,护士需要有耐心的为患者解释硝酸甘油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具有快速和连续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并可以改变血流动力学,生物利用度高,明显延长半衰期和降低出血风险,被广泛应用临床。但使用过程中,首先必须严格操作标准要随时监测,一旦发现有心动过缓现象,立刻报告给医生及时处理。在使用抗凝剂类药物及溶栓治疗时,有时皮肤会出现瘀斑,出现该种情况安慰患者不要惊慌恐惧,只要少走动多休息,对患处进行冷敷,症状自然会慢慢消失。总之患者用药期间,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巡视,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和处理。

123饮食护理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应该吃些高纤维素、高蛋白类食物,注意适当的补充微量元素源和能量,要尽量少吃,最好不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因为某些原因不能独立进食的患者,可以使用静脉营养液注射的方法,对身体所需的能量进行必要的补充。冠心病患者适宜服用香蕉、芹菜等粗纤维通便的食物,如有必要可给患者低压灌肠和口服缓泻剂方法促进患者排便。

124排便护理冠心病患者的排便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患者一旦便秘,就会因用力排便而反射性影响心率和动脉血流量变化,增加心脏负担,严重者就会有猝死的现象发生。首先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的情况下,养成规律的排便条件反射,多喝水,注音饮食结构,尽量不要有便秘的发生。如果出现了便秘,可以遵照医嘱应用缓泻剂。

125心理护理日常生活中多种原因都会诱发冠心病患者的忧虑、焦躁、担心等情绪波动,这都会影响到患者的病情。因此,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视患者如亲人给予真诚的安慰、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结果

经过有效对症治疗和积极科学的护理干预,93例患者全部如期出院。治疗效果良好。

3讨论

心血管外科中,冠心病属于常见疾病,这类患者对疾病充满不安和恐惧。住院后由于陌生环境的改变以及休息睡眠和饮食起居等常规生活受到扰乱极易产生焦虑情绪烦躁不安。要做好保护性治疗,对其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使患者减少紧张焦虑增加安全感。治疗上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缓解症状尽快控制病情,同时患者的行为和心理对患者发病有着直接和共同影响。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介绍病房环境主动热情迎接他们。只有日常在心理、用药、饮食乃至排便等一些小节上注意和细心的护理,才能使病情有效治疗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治疗期间,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对顺利完成冠心病患者治疗方案,早日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8篇:病床护理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临床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06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03-02

糖尿病合并肾病是常见的肾脏损害疾病,病情发展可引起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将糖尿病肾损伤分为5各阶段,疾病早期可通过药物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得到治疗,肾炎及糖尿病症状缓解,延缓了疾病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临床护理的发展,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等水平均得到了提高,笔者对我院自2012年6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2年6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男82例,女68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34岁,病程15-12年,平均病程62年。依照1990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均确诊为糖尿病合并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蛋白质+-+++,血BUN50-172mmol/L,血CI496-275umol/L,空腹时血糖:82-171mmol/L。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常规组,各为7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实验室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

12方法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胰岛素药物护理等,在患者出院时给予患者基本护理知识的讲解。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详细记录复查结果。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护理组患者血压为值为1235mmHg/753mmHg,参考组患者血压值为1218mmHg/695mmHg;护理组患者GHbAlc为(762±092)%,常规组患者(652±048)%;护理组患者SCr为(7632±1839)μmol/L,常规组患者为(7016±1596)μmol/L;护理组患者BUN为(861±085)mmol/L,常规组患者为(642±051)mmol/L。护理组患者治疗显著有效41例,有效2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常规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29例,有效3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护理办法

31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病程长,患者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在治疗时,医护人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担忧及不良情绪,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指导,疏导患者的心理问题,将疾病的知识及护理办法告知患者,鼓励患者,为患者树立疾病治疗的信心,从而争取患者主动积极配合,促进疾病康复。

32饮食护理严格控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有着重要的意义,控制患者糖分摄入,水钠的摄入有助于降低患者血糖含量。患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患者注射胰岛素后应该及时进食,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

33运动护理糖尿病患者通过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提高患者的质量效果。

34药物护理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对患者进行注射时,要定期更换注射部位,并对注射器进行严格消毒,避免增加患者疼痛及感染几率。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避免患者出现猜疑、恐慌等心理。

35出院指导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时,医护人员将疾病的知识告知家属,将患者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使患者可进行自我护理。将胰岛素注射时间、部位及方法告知患者家属。指导患者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查,以便对病情进行观察与控制。

糖尿病合并肾炎是常见的微血管疾病,治疗难度较大,持续的糖尿病可导致患者全身器官出现代谢紊乱情况,心、肾、神经系统等出现严重的衰竭,导致患者的死亡。肾炎可导致多种并发症,患者出现贫血、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患者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导致患者的死亡。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本次研究中,给予护理组患者系统的护理办法,护理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考组,P

参考文献

[1]白忠秀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49,76

[2]屈明芬,俎玉焕,吴建红,等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7,2(15):115-116

[3]热依汗姑丽萨比尔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26(35):56-57

第9篇:病床护理范文

床边交接是临床护理班次更迭时,上、下班护士对所负责病人的护理工作进行对接的过程。病人床边交接可保证病人病情得到持续观察,治疗护理措施连续进行,保证生命安全与治疗效果。在规范又充满人文关怀的交接中,让病人感受到安全及受尊重,是每班护士良好优质工作的起始[1]。笔者有机会参加了国内多家医院临床护士的晨、晚间病人床边交接工作,发现存在着一些雷同的缺欠与误区,影响了病人交接质量和护患沟通效果,有的甚至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特将病人床边交接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持续改进的问题进行分析改正,为病人提供更专业、优质的护理服务。

1床边交接班护士职责

床边交接主要内容是病人病情、治疗护理措施及效果、连续进行的治疗护理措施、病人安全风险问题及注意事项。交接护士责任:(1)交班者能在病人基础护理舒适、专科护理规范、病情变化了解准确的状态下交病人。(2)接班者应准确全面地了解病人整体动态病情、查看各种治疗、护理措施的安全有效落实,记下病人的特殊问题,安全交接病人。(3)辅助护士与实习护士主动参与,增强每位护士交接病人的责任感与专业护理能力。交接病情展现的是医院护士团队的整体素质,包括医护礼仪、专业水平、规范管理、人文关怀、医患沟通、敬业精神、职业态度、团队合作等状态。目前临床科室仍存在对病人交接目的理解偏差,以及病人床边交接缺乏细节管理,不但影响了病人交接质量,也占用了护士不少宝贵的时间。各级护理管理者应从专业管理角度深刻思考病人床边交接的精细化管理,在规范培训与专业指导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优质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者在对病人床边交接中,首先要建立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去除惯性思维模式导致的质量缺欠,改变不严谨习惯。(1)制定可操作的病人床边交接流程,让所有护士掌握规范交接步骤。(2)量化专科病人的床边交接规范,让所有护士掌握病人床边交接具体内容。(3)扩展专科护理常规知识文本,涵盖专病病情观察要点、疾病相关知识、病人症状的病理原因、疾病检查化验判读指标、内科病种动态观察内容、手术病种围手术期观察内容、各种情况交接关键内容等,使本病区护士在具有丰富专科专病知识基础上观察交接病人。(4)制定专科病人床边交接质量评价标准,设计出什么样的交接质量标准,护士就会做出什么样的质量。让各级护士了解病人交接应达到的标准,做到不达标准不交接。(5)质量改进方案涵盖病人床边交接项目,使护士重视病人床边交接质量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6)护理部、护士长应将病人交接与病人安全管理、护士专业能力的提高密切结合,作为培养各级护士执业基本能力之一。(7)护理部设计全院统一的“病人护理提示卡”,使每位护士能将病人重要的信息及需要连续观察及处理的问题方便记录在卡,提示护理的准确性。(8)护理部主任及护士长应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及业务管理水平,具有发现各类病人交接问题及指导能力,促进护士专科、专病护理水平的提升。

2床边交接不认真的典型案例

病人交接是临床护理每天、每班都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国内外有很多交接不慎影响病人治疗效果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惨痛教训,告戒临床护士对病人交接必须认真负责。案例1:80年代1例新生儿交接班案。因夜班护士到岗迟到,交班护士坚持让接班护士查婴儿,接班护士催促交班护士快下班。因为有治疗,在忙碌中没有具体查婴儿数量,直至晨交班前才查婴儿数量,结果与交班本比少了1例,后来发现在暖气旁保温,婴儿已经死亡。案例2:手术室与病房交接不查看液体及药名。1例乳腺癌病人乳腺切除术后返回病房,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交接,病区护士未查看病人从手术室带回液体的名称及量。病人在回病房40 min呼吸停止临床死亡。原因是麻醉药没有在手术结束时及时更换,造成呼吸抑制死亡。案例3:病人特殊检查交接不查看局部。病人大隐静脉剖开术后,病人交接时,未认真查看沙袋下面切口是否有渗血。在夜班接班4 h后,家属发现床单浸满鲜红血液立即找到护士,发现病人已经休克,立即局部止血、抢救后脱离危险。如果病人病情未被及时发现,接班者仍不引起重视,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3床边交接包括的主要项目

提高对床边交接的高度责任感,首先要清楚的认识到病人交接的目的及意义,掌握病人交接应涵盖的项目。笔者最近参加了几所医院病区的晚间床边交接,发现医师重点交病人病情、治疗措施、效果及需要继续观察的问题。护士主要告诉病人晚间我值班,有事叫我。医师床边交接目的是白班医师让夜班医师了解每位病人病情及处理情况,护士交病人重点告诉病人的去向及谁是夜班护士,很少涉及病人病情,病人的安全令人担忧。

我们依据前面对病人交接目的及意义,理顺交接的项目:(1)确定病人数量及去向。接班者不但要了解全病房病人数量,还要确认每位病人的确切位置,确认去的时间,确认病人是否安全。(2)交接的重点病人包括新入院病人、危重病人、手术病人、特殊检查病人、特殊用药病人及自理能力缺欠的病人等。(3)交接病人病情及特殊治疗情况。交病人入院原因及病情(手术、抢救、特殊用药)、病人检查及化验的阳性结果、本班已经实施过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及效果、正在进行的治疗及护理项目、病人需要继续进行的治疗及护理、需要特殊观察的项目及医师要求、需要下班进行的检查及化验项目、风险评估的特殊情况(压疮、跌倒、自理能力等)、病人心理、饮食、家属的特殊情况及要求等。(4)查看每项正在进行中的治疗护理措施,手术病人手术部位及切口、外伤病人、有3路以上输液管路及留置针部位。对吸氧导管、导尿管、腹部引流管等认真查看,交接引流量、性质、固定情况。(5)交接病人心理状况及家属情况。交班时,要认真交接病人心理状态,介绍病人家属的特殊情况,包括病人角色认知度,有无特殊心理改变及要求,新入院病人家庭援助情况,家属有什么特殊的要求等。(6)交接查看病人基础护理及饮食情况,可根据病情确定是否为交接重点。饮食情况是病人的基本护理质量,应做到基础护理不到位不交接,对病人饮食可以同时了解,不要不了解随意介绍。

4病人床边交接中常见问题的修正

4.1护理人员排序及医务礼仪规范,床边交接病人是优质服务重要一步。责任护士可第1位进入病室,第一次见到新入院的病人,主动问候介绍自己会比较自然[2]。夜班护士也可第1位进入病室,主动告诉病人要交班了,然后介绍病人病情及护理情况等。交接班护士进入病室顺序;责任护士—夜班护士—辅助护士—护生—护士长,或者夜班护士—责任护士—辅助护士—护生—护士长。为什么护士长要在最后呢?因为护士长有责任为护士和护生建立职业的自信与自尊,增强他们的职业自信与责任感。在交接病人时,护士要规范地展示护理礼仪,责任护士主动问候及介绍自己,护士不但要关注病人也要尊重家属,同时照顾同病室非重点交接的病人,让每位病人都感受到被关怀、受重视、被尊重。

4.2责任到人排班,谁的病人谁交接。在床边交接病人时,护士长首先要安排责任到人的排班,责任护士每天到岗后首先确定自己负责哪几位病人,然后接自己的病人,了解自己负责的病人情况后,抓紧时间为自己的病人做护理工作,这样既能明确岗位责任,又能控制交接病人时间,增强了护士的岗位责任感及与病人亲和度,在有效的工作时间里高效做好病人床边护理。有部分医院是在班的全体护士共同交接病人,多人围着病人,甚至分不出哪位是交班者、哪位是接班者,直至全体病人交接完毕。有的护士因与病人床边护理无直接关系,表现的对交接不关心,散漫岗位状态很差。

4.3确认病人状态、保证交接安全。病人床边交接是使接班护士在了解病人基础上,安全有效护理病人,对病人数量、目前状况、正在进行治疗的安全性、去向、外出时间及陪同人等,均应在交接当场确认,避免接班者接受的信息与事实有偏差。

4.4全面交接,以病情及需要关注问题为主。床边交接病人,主要内容是病人的病情以及需要继续进行的工作。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是复杂的,绝不只是表面的不适,也不只是皮肤问题,接班者应从病人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综合思考。

4.5接班者要查看确认正在进行的治疗。病人正在进行的治疗,需要及时巡视观察,交接班时治疗措施的得当及局部的状况是交接的另一重点。接班护士要认真查看每项治疗及局部情况,了解用药、引流、伤口等的具体状况,避免因未及时发现问题产生的不良后果。

4.6与病人的人文沟通与隐私保护。病人交接中,接班护士可能是第一次见到新入病人,接班护士要主动问好,主动自我介绍,护士长也应问好,其他护士可以点头示意,以使病人感受到护士友好与和善。对非重点交接的病人也应礼貌的问候及关怀,防止有被冷落的感觉,在交接与沟通中应文明用语。避免交接前先管病人,如床单位乱或家属多等问题最好在关怀了病人后再管理。在需要检查病人皮肤及身体部位时,要先告知病人,而后再触摸病人皮肤及局部,注意保护病人隐私,进行必要的遮挡。

4.7病人交接中护士长的作用。护士长是交接班的参与者、发现问题指导者,在倾听中了解交接质量,发现交接不完善时提醒护士,在发现交班工作有缺欠时了解原因或要求交班者达到质量要求后下班,在护理措施不恰当时,给予指导及沟通。护士长不是交接班的主导者,一要禁忌代替护士接病人、代替护士解答病人问题,降低接班护士的责任感。二不要在病人交接中提问护士。三忌询问病人谁是他的责任护士,询问病人是否掌握相关健康指导知识。

4.8禁忌交接病人与扫床同时进行。有的医院将病人交接与扫床同时进行,一位病人的床单位围了多名护士,一边掀病人的被子扫床,甚至让病人离床,一边交接病情,使病人无所适从,家属无处可待,责任护士接不清、夜班护士交不清,上、下班责任分不清。床边交接病人要抓紧时间,认真交接,不能同时进行其他操作。

总之,在病人床边交接精细化管理中,各级护理管理者提高本人交接的知识与指导能力,训练专科护士病人交接的安全质量意识,为临床护士床边交接能力的培养提供工具,提高专科护士疾病整体护理能力,只有知识丰富了、人文护理的修养建立了,规范的质量意识建立了,才会有规范、安全、高质量的护理。让深化优质护理从每位病人的床边交接开始,获得良好的就医感受,提高护士的社会信誉;让专科护士以准确的观察与护理赢得医师的信任与合作;让专科护士从温馨规范的接病人开始,建立职业自信与快乐工作。

参考文献

[1]赵润梅,吴美英,曹慧娜,等.规范床边交接班流程的护理体会[J].青岛医药卫生,2010,42(4):305-306.

[5]邓嫣红.床头交接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2):174-175.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