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鲜蔬菜范文

新鲜蔬菜精选(九篇)

新鲜蔬菜

第1篇:新鲜蔬菜范文

“我们替您把新鲜蔬菜拾掇得干干净净,回家您就直接下锅。”鲜切菜生产厂家之一北京通州京东大运河农产品配送中心经理刘东生说,几年前公司还只是一家主要销售散菜和农产品的企业,售卖的散菜虽然也要经过简单加工和包装,但价格却只有两三元钱一斤。如今随着进一步开拓鲜切菜市场,京东大运河逐渐树立了品牌不说,洗过、切过一遍的蔬菜身价翻了一番不说,利润还比卖散菜高了三成。

鲜切模式复制国外

决意主营鲜切菜业务,源于京东大运河公司对国外农产品市场的考察:在日本和欧美,配送经过清洗、切割、灭菌处理、密封包装的鲜切菜早已是现代农业企业的物流模式,而京东大运河守着几千亩蔬菜基地和几百栋大棚温室,何不尝试一下企业转型?

有了想法,说干就干,2007年年底,公司投资2000万元从日本引进整套鲜切菜加工设备,建立了包括清洗浸泡、气浴消毒、切割加工在内的全套生产线,并建设了一个5℃的恒温车间和配套冷库。从2008年春节开始,试点生产了半年后,京东大运河生产的鲜切菜品质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成为北京奥运会蔬菜加工供应商之一。

奥运大考实战练兵

如果说之前半年的试运行只是小试牛刀,那奥运会就是京东大运河上马鲜切菜项目后面临的第一个大考。

“车间工人手生,机器调试也不到位,好多活儿都是靠纯手工完成。”刘东生回忆说,奥运鲜切菜对外形要求高,块、丁大小都要精确到厘米,而车间里的切割设备没办法满足各种形状和规格要求,作为切菜主力的几位大师傅只能每人配上一把钢尺,先切出个标准形状来,供其他工人比照着切。

第一天为奥运会供应鲜切蔬菜,车间50多号人足足干了一天一夜,才生产了600公斤。在恒温5℃的车间里,大家穿着棉袄一站就是一整天。虽然保质保量完成了供应,却累了个人仰马翻。此外,油菜要整棵,洗的时候不能给掰折了;冬瓜块好切,但是削皮却特别费人工……两个半月的奥运大考过后,工人们都已经驾轻就熟,如今的车间9人一班,不用加班加点,一天就能生产750公斤鲜切菜。

千方百计“嫁”入超市

奥运配送高峰过后,热闹的车间一下子冷清不少。“虽然鲜切菜价格贵了一倍,但省去了自己买菜、洗菜、择菜、切菜的时间,还更加卫生、方便、快捷。”刘东生话虽这么说,但鲜切菜送进一些企事业单位的食堂,人家在尝过鲜后还是没了下文。

家里养了“好闺女”却“嫁”不出去,刘东生和工人们都犯了难。一番思量,刘东生决定尝试进军超市。他笑言,自己是靠着每天“长”在超市打持久战,才攻占下那些柜台。从早晨六点多进店码放鲜切菜,到一整天的促销,刘东生一点不敢怠慢。他知道,对于这个新鲜事物,超市大多持试试看的态度,给他柜台就是在探市场的路。

因此,只要有顾客走近柜台,刘东生就上前搭讪,开展“一对一”的宣传攻势。那些在柜台前徘徊的顾客看到这个一米八几的小伙子一脸诚意,又看到鲜切菜精美的包装和水灵灵的品相,常有人顺手捎上一袋回去。省去了择菜、洗菜、切菜的过程,还节省了水费和收拾垃圾的时间,尝到甜头的上班族渐渐成为回头客。

品种贴近生活渐受认可

虽然在超市赢得了一小方柜台,但让刘东生头疼的是,大多数普通市民还是不买账。从哪儿才能找到突破口?刘东生说,伊藤洋华堂超市的一位日籍经理给了他很多启发--如根据季节上架时令性蔬菜,根据居民口味调整产品结构等。

冬天,北方人爱吃火锅,一批摸准了市场脉搏的火锅涮菜一推出就大受欢迎。北京人日常爱吃饺子,豆角馅、胡萝卜馅、白菜馅等饺子馅系列鲜切菜又顺利畅销。随着天气转热,新近推出的夏季沙拉拌菜系列、樱桃萝卜、荷兰黄瓜等也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

为了准确把握畅销品种,车间还进一步细化了蔬菜单品的品类,同一种蔬菜切丝的、切片的、切块的一起放在货架上竞争,销售量孰高孰低一目了然。刘东生还号召年轻员工请来各自的老妈当外援,平时常向妈妈们请教现在市场上什么好吃,什么好卖,就这样淘汰了不少滞销单品。现在,拥有20多个蔬菜单品,40余个品类的“欢乐厨房”鲜切菜已经稳扎稳打地在北京华联、华堂和易初莲花等23家超市站稳了脚跟,每天的配送量超过3000袋。

对于眼下的成绩,公司并不满足。“我们现在以超市销售为龙头,打造出品牌影响力,最终希望能进驻知名快餐连锁企业,企事业单位和学校食堂。”刘东生说,“那时才是我们收获的季节。”

第2篇:新鲜蔬菜范文

关键词:设施;植物疫苗;鲜牛粪;有机

青岛市近几年来实施百万亩优质安全蔬菜示范基地建设,蔬菜面积逐步扩大,目前仅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的面积就达1.6万hm2,设施蔬菜种植效益稳步提高,已成为青岛市农业生产的重要增长点。但是,在增大面积、提高产量的同时,青岛市设施蔬菜生产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肓目施肥超量施肥突出,二是随着设施种植年限的增加,病虫害日趋加重,农药用量增加,三是土壤酸化盐化呈加剧态势。

1 植物疫苗配合鲜牛粪有机栽培新技术的开发

为了解决设施蔬菜高产高效安全优质的问题,青岛市农科院作物所高峻岭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良创新,研发了“设施蔬菜植物疫苗配合鲜牛粪有机栽培技术”,该技术先后在平度市、莱两市、即墨市等地的设施番茄、黄瓜、甜椒等蔬菜上推广应用,达到了“不用化肥能高产,少施农药不得病”的效果。

植物疫苗是由枯草芽孢杆菌等16种复合微生物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在有碳源条件下加速释放CO2,激活植物免疫功能,防治土传病虫害,克服重茬连作障碍。防疫对象:线虫、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等病害。鲜牛粪来源于当地奶牛场。疫苗+牛粪组合技术的核心是大量的鲜牛粪配合植物疫苗在封闭的设施内发挥作用,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既增产,又防病。

2 植物疫苗配合鲜牛粪技术的应用效果

根据2013~2014年的植物疫苗配合鲜牛粪技术应用实践,结果汇总如下。

2.1 早熟

采用植物疫苗配合鲜牛粪技术,苗期可提高设施内地温和气温,克服化肥盐害,果蔬苗期生长健壮,关键是棚内CO2浓度较传统技术高1倍以上,能有效促进光合速率提高,果蔬前期生长旺盛,提早成熟,较传统栽培提前7~10 d上市,可获得较高的价格,较传统栽培价格高出1~2元/kg。以大棚番茄为例,提前10 d就开始采摘,价格5元/kg,10 d后已经收入3000多元,而普通大棚刚开始收获,价格落差为1.6元/kg。

2.2 高产高效

由于提高了大棚内的CO2浓度,蔬菜光合效率提高50%以上,产量大幅提高。以崖头村2013年大棚番茄为例,667 m2产量达到7000 kg,使用传统技术同一天种植同一品种的667 m2产量不足5800 kg,两者产量相差1200 kg以上,即相差20%以上,后者收入减少3000多元。有的大棚施用杀线虫农药――阿维菌素,仍然控制不住根结线虫,由于根结线虫泛滥,番茄早早枯萎,667 m2产量不到4500 kg,较植物疫苗配合鲜牛粪处理减产1/3,减收8000多元。

采用植物疫苗技术的每667 m2生产成本平均为1350元,传统技术的生产成本平均为2350元,前者可节省成本1000元以上。根据农户的产量统计,前者蔬菜产量每667 m2增产20%~30%,增收3000~4000元,经济效益显著。

2.3 优质、安全

有机肥养分种类全面、肥效持久,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抗性和品质。经检测,应用该技术生产的蔬菜粗蛋白、氨基酸、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均提高10%以上,硝酸盐含量降低30%。果实外观品质、适口品质、营养品质均明显提高、减少了农药用量,降低了蔬菜的农药残留50%以上,提高了蔬菜食用安全,符合有机生态农业发展方向,为食品安全生产提供了新路子。

2.4 环保、可持续发展

一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性状,年增加土壤有机质0.3~0.5个百分点。二是不用化肥、少用或不用农药(节省农药70%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幅度减少,减少了化肥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和农药在农产品和土壤中的残留,对长期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盐渍化、酸化、板结化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三是植物疫苗对土壤农药残留有修复作用,酶切处理农药残留。四是开辟了鲜牛粪利用的新途径,改善了农村乍态环境,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 植物疫苗配合鲜牛粪技术的功能

3.1 根结线虫防治效果显著

示范棚均是连续耕作15年以上、线虫危害严承的大棚,采用该技术栽培的黄瓜、番茄根部线虫危害显著减轻,产量均达到无线虫病害的大棚产量水平,防治率95%,解决了高毒农药都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同时,对防治枯、黄萎病效果明显,减少农药用量2/3以上。应用于青椒大棚,全生育期内未发生线虫为害。

3.2 提高地温和气温,释放大量C02

植物疫苗在转化有机肥释放矿质养分的同时,还能提高大棚内的地温和气温2~3℃,同时还能释放CO2,温室内CO2浓度提高1倍以上。

3.3 解决了有机肥养分矿化释放慢的难题

植物疫苗能够促进有机肥的养分快速矿化释放,完全能够满足蔬菜对矿质养分的需求,代替了化学肥料的施用,达到了有机农业仍然高产的目的,对有机农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4 设施蔬菜植物疫苗配合鲜牛粪技术

主要操作规程如下:

4.1 高温闷棚

大水漫灌后将大棚全部封闭,高温闷棚7~10 d。闷棚一是为了杀死地面以上棚体空间部分病菌和线虫;二是为了增加盐分在水不的溶解度,提高浇水效果。

4.2 降温施有机肥

经过7~10 d闷棚后,拉开大棚上风口和揭开棚前农膜通风降温,然后将鲜牛粪10 m3撒施于棚内,禁用化肥。

4.3 普施接种

耕翻前4 h活化疫苗。667 m2用疫苗5 kg,掺麦麸40~50 kg,加水50 kg,掺和拌匀,堆积4 h以上即可。将活化好的疫苗麸皮均匀撒施于牛粪上面,撒施结束后立即耕翻耙地,避免强光下撒施疫苗,应该选早晨9点前或下午4点后撒施。接种后切忌马上浇水,以便松土通气活化疫苗,间隔7 d以上进行播种或定植。

4.4 注意事项

第3篇:新鲜蔬菜范文

精包装蔬菜看上去新鲜、水灵、干净,卖相很好,又有标签,虽然价格比普通蔬菜高出不少,但很多消费者认为,它们一定是经过精心筛选、清洗后包装的,卫生、健康。事实果真如此吗?

上海读者程鲜翟玉兰

精包装蔬菜有优点也有缺点

客观来讲,精包装蔬菜确实有不少可取之处。

确实有一定的保鲜作用,可延长蔬菜的保鲜时间.锁住水分的流失,方便繁忙的现代家庭对蔬菜的储存。

可以防止再次污染,避免蔬菜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或被人任意挑拣时受污染。

可打上标签,注明包装日期、保质期、重量、价格及加工单位等,消费者可选择、查看,也不用再称重,非常方便。

然而,精包装蔬菜可能造成的误区也是显而易见的。

从营养的角度看,精包装蔬菜只能保水分,不能保住营养。即使是在包装严密的塑料膜内,蔬菜的存放时间一旦过长,所含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还是会降解。此外,精包装蔬菜经常只标包装日期而不标采摘日期,可能会对消费者判断蔬菜新鲜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购买食用精包装蔬菜应注意5大问题:查看认证标签、注意查看包装上的质量认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相关标识。蔬菜可以分为普通蔬菜、无公害蔬菜(承诺不会发生农药超标的问题)、绿色食品蔬菜(种植中不用任何中高毒物质)和有机蔬菜(栽培中不用任何人工合成物质)四类。

查看标签日期。蔬菜是易变质食品,对新鲜程度要求比较高,因此购买精包装蔬菜时一定要查看包装日期,询问生产(采摘)日期,尽量购买当天生产或采摘的蔬菜,并注意保质期。天气与季节变化对蔬菜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应尽量购买当季蔬菜。不要一次性购买过多蔬菜存储在冰箱里,应根据就餐人数适量购买,在保质期内食用完。

了解生产来源。蔬菜中的一些化学有害物质并不能通过水洗、浸泡、加热、烹炒等方法来减少,因为有的化学有害物质是在蔬菜生长过程中通过水和土壤逐步渗入其中的,并非存在于蔬菜表面。因此,在选购精包装蔬菜时,同样要注意了解蔬菜生产来源,避免购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抽检公布的不合格产品。

从食品安全角度看,精包装的蔬菜在塑料袋或保鲜膜包装的封闭空间中不能很好地呼吸,如果放置时间过久就会成为厌氧菌繁殖的温床,造成腐烂变质。此外,精包装蔬菜的“干净”外表,可能会让消费者误以为蔬菜经过清洗,从而忽略了蔬菜农药残留问题。

注意保存方法。跟普通蔬菜一样,精包装蔬菜也应尽可能在新鲜时食用。实在食用不完,应根据不同蔬菜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保存方法,置于阴凉处存放或冰箱内冷藏是最常用的方法。

第4篇:新鲜蔬菜范文

上午菜 贪新鲜

一般人都习惯上午买菜,原因自然是新鲜又品种齐全,可以随便挑拣,不过除了这些大众知道的内容,也有其他需要注意的环节。

买什么

上午是买菜的好时光,什么菜都是最新鲜水嫩的,只要你起得来,只要你家附近的菜市品种够齐全,那么就什么都可以买。从蔬菜到蛋类肉类再到粉面,统统都适合在一日伊始时那清新的空气中开始挑选。

怎么买

1.讲价

上午买菜也是可以讲价的,但大部分情况下很难讲得下来,运气好的话会有摊主愿意在不挑拣的情况下给你便宜几分一毛。

2.挑选

上午去买菜,图的就是个新鲜,所以要学会一套鉴别菜肉新鲜度的方法,以保证家里餐桌的质量和健康。大体来说辨别蔬菜水果肉类是否新鲜基本都可以靠“望闻问切”四招:看看外表是否光鲜靓丽,但又不是漂亮得过头好像整过容一样;闻闻有没有散发出不新鲜的异味;问问摊主你这个菜新不新鲜啊(这一条基本就是求个心理安慰);再摸摸看它们的“皮肤肌肉”是否不硬不软弹性刚刚好。当然这是普遍标准,每种蔬菜都有自己独特的鉴别方法,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

时间段

上午买菜,也不是从早上到中午12点都合适的,最佳时间段在上午9点-10点。因为去早了,菜摊还没摆出来,即使摆出来了,因为数量少,所以摊主会对客人要高价,在没别的选择和竞争的情况下,你也只能忍了。而去晚了,当然就只能享受别人挑剩下的货色,所谓“挑完卖完”,第一个买这堆菜的人,可以在所有货色里挑出自己最满意的,第二个就只能挑第一个剩下的,依此类推,到12点时,你想买的四季豆可能就只有些干扁瘦小的可供选择了。

下午菜 图便宜

用一句话归纳下午买菜的动机,那就是:“图便宜!”如果你够有经验,完全可以在下午的菜市场里选到一样新鲜可人还价廉物美的菜。

买什么

下午买菜,主要是图便宜,能花尽量少的钱吃到新鲜健康的菜当然是最好的。不过既然到了下午,就不要再指望能买到跟上午一样水灵的菜了,在便宜的前提下,我们能做的是,尽量挑选还新鲜可食的菜来买。

下午可以买的菜一般来说就是各种绿叶蔬菜,且不适合长期存放的,如小白菜、藤藤菜、韭菜等,当天买了当天晚上就吃,可以最大限度做到营养和价钱的平衡。那些可以长期存放的蔬菜因为第二天能接着卖,所以摊贩一般不会急着降价,在下午买就失去了最大的优势,所以并不划算。

同时要注意,尽量不要在下午购买各种肉类食品,尤其是天气炎热的夏季。即使早上出摊时是刚宰杀的新鲜肉,在市场摊位上挂了一天,也很难保证新鲜和质量了。

怎么买

1.讲价

下午买菜除了摊贩本身会把菜价降低以外,你也还可以继续跟他讲价,这时候的摊贩经过一天的折磨,多半不想罗嗦,比较好说话,如果上午卖1.5元的菜,下午一般可以以1-1.2元的价格拿下。

2.挑选

当然,即使是下午菜,也需要注重其新鲜程度,又因为跟上午比新鲜度打了相应的折扣,下午买菜更需要火眼金睛,不过一切挑选方法,都可参考上午买菜的经验,可以通用。

3.数量

下午买菜最关键的一点是千万别买多了,最好就买当天晚上一顿饭需要的量,本来下午买的就是不适宜保存的菜,买多了再一放,更不新鲜了。

时间段

下午买菜,一般可以选在下午5点左右,这时候一天的买菜高峰已经过去,如果还有剩下的菜,摊贩都会选择降价处理。晚饭前去买点菜,回来就下锅做了,现买现吃,也很新鲜。

或者你也可以选择下午7点-7点30分这个时间段,一般各大菜市还没关门,有夜生意可做,有更便宜的夜菜可挑,价格更实惠,买来第二天早上煮面条时当配菜,也挺好。

有机蔬菜 需要有脑子地买

有机蔬菜的出现早就不是新鲜事,但真要说到成都人对它有多熟悉,那倒不一定。究竟应该怎样买有机菜才更合理?

什么是有机蔬菜?

有机蔬菜是蔬菜中最高的食用标准,种植土壤必须是3年内从未使用化肥和农药的,种子不得采用任何人工技术合成或转基因,需纯天然的。灌溉水源不能受到污染,在此基础上采用有机体系生产,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并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

《成都女报》与腾讯大成网合作的调查显示,成都女人对有机蔬菜并不“感冒”,原因之一当然是其相对高昂的价格。普通黄瓜一斤2元左右,有机黄瓜一斤要7到9元;普通西红柿一斤2.50元左右,有机蔬菜则卖到6至7元。不过,与有机蔬菜价格成正比的,则是它富含的高营养(通常比普通食品高出25%~500%),比如维生素C和类黄酮。因此,生活中有选择地购买有机蔬菜,既够品质,更够营养。

怎样挑选有机蔬菜?

四川省蔬菜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刘小俊介绍说,挑选有机蔬菜,一凭口感,有机蔬菜吃起来清脆、新鲜,即使是烹调后,还是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这不是蔬菜经过处理可以制造出来的口感;二是要到有机食品店或者正规超市购买;三在选购时必须注意蔬菜包装上的有机认证标志,包装袋上还应有生产者及验证单位的详细资料(名称、电话、地址等),可依据这些资料到相关网站或者相关部门查询;四是选择有机蔬菜时尽量挑选“抗性”较好的蔬菜,如南瓜、冬瓜、胡萝卜等。

大厨出招 有机蔬菜怎么做才好吃?

李托芬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中餐行政总厨

“有机菜因为其生长环境的特殊,以及自身营养价值与普通蔬菜比相对较高,因此在保存、烹饪、手法及食用时间上,参照一定的标准,既能保持口感,又能充分吸收其营养。”

1)保存方法:适宜存放在10℃左右的环境中,但不能低于8℃,湿度为85%左右(大蒜大葱和洋葱等则应选择湿度较低的干燥环境存放)。存放时可选择较薄的保鲜袋,将新鲜完好的有机蔬菜放入保鲜袋,并用针在袋上扎6个小洞,然后将塑料袋封口。切记蔬菜要装进无毒无害的食品袋。

2)保鲜方法:有机蔬菜适合竖着放而不是平放,竖着放的有机蔬菜生命力强,叶绿素、含水量、维生素等比平放保存得更好。有机蔬菜也不宜切开存放,有机蔬菜切开后,营养素会快速流失,还会容易氧化,同时增加了微生物入侵的机会,容易造成变质腐烂。

3)烹饪标准:尽量保持其新鲜程度和口感,不破坏它的营养价值为最佳。

4)烹饪手法:用最简单的方法,尤其是在夏天,如水煮、凉拌、清蒸等即可。

5)食用时间:与其他蔬菜经过烹制、放置、氧化后营养素会丢失一样,烹制好的菜肴最好在一顿内吃完或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存放。

6)几种常食有机蔬菜的选购建议:

西红柿:挑选有重量,有红绿色相间的果蒂,果实整体圆滑。

黄瓜:表面刺多的才是新鲜的。此外,颜色光润,粗细一致,也是判别优质黄瓜的标准之一。

青椒:选择色彩光泽圆润,手感光滑的青椒。

南瓜:优质的南瓜,蒂干枯,深橘黄色,但是皮很厚,很沉。

豆芽:有机豆芽发白色,而且应根根健康,饱满。

净菜 不要省掉生活情趣

现代生活实在太忙了,忙到我们恨不得能有人发明种药丸,吃一颗能一星期不饿。不过药丸暂时没有,却有了净菜。但你想没想过,省下那么多时间的同时,也把“吃”这件人生中最有乐趣的事一起丢进了垃圾桶?

什么是净菜?

净菜也称新鲜消毒蔬菜,即用新采摘的蔬菜,经过整理(如去掉不可食部分、切分等)、洗涤、消毒等加工操作,在无菌环境中,真空包装而制成的一种产品。购买后不需要再作进一步处理即可直接烹调食用。上市净菜以达到“五不”标准为前提,即不带根(调味菜除外),不带泥,不带枯叶、黄叶、烂叶,不浸泡污水,不残留农药(在国家规定容许量内),可食率达95%以上。

除了蔬菜新鲜,方便卫生以外,净菜最大的优点就是省时省力,方便快捷,拆袋即煮。放在冰箱里,保鲜可达1周。这样的特点,正好与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相符,因此也集纳了一大批尤其是20-30岁的顾客群。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净菜的市场份额非常高。在成都,各大卖场、大型超市或菜市场,净菜供应量也占到了很大的比例。

非净菜,不省事?

其实除了购买净菜,还有很多厨房里节约时间,事半功倍的小妙招。

1)罗列购物单。关键要写清楚购买菜品的名称及数量,有的放矢,能够节省购买时间,还可避免盲目消费。

2)学会规划时间。很多人抱怨买菜耽搁时间长,其实耽搁的时间可能是在人潮的拥挤或食才的甄别上。根据平时买菜的习惯或卖场的距离,提前做一个时间规划,可缩短买菜时间。

3)学会鉴别食材。只有积累一定的食物特质、保存等方面常识,才能省时。

4)学会利用工具。臭氧解毒机、电饭煲、微波炉、搅拌机、榨汁机,现在的厨房用具已经非常发达了,不要把观念老停留在锅碗瓢盆等原始厨房设备上,多使用电器工具,绝对省时省力。

净菜挑选及食用秘诀

如果你非要买净菜,那么请注意以下几点:

1)莫被其美丽的外表蒙蔽,那些外表异乎寻常光亮和鲜艳的蔬菜,最好不选;

2)要看有没有相应的产品质量认证标签,而不是仅仅看有没有保鲜膜,同时还要注意蔬菜包装上的日期;

第5篇:新鲜蔬菜范文

市场需求支持鲜切蔬菜行业快速增长

据了解,我国的鲜切蔬菜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的进入,开始出现鲜切加工的工厂。在北京,有裕农优质农产品种植公司等十多家鲜切果蔬生产企业。近年来,市场需求促使了这个行业的快速增长。

发展鲜切蔬菜是餐饮行业的客观需要。有统计数据显示:北京餐饮门店超过10万家,每天约有2万吨的毛菜进行再加工,其中近40%被浪费了。餐饮门店对毛菜进行再加工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此外,做一道菜用的原料、用多少量全凭厨师感觉的传统也困扰餐饮行业产品和服务标准化。

作为“净菜”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鲜切蔬菜对节约餐饮行业的成本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据测算,洗1斤菜需要7-14斤水,而把洗菜工序前移到加工环节,利用流水线作业1斤菜只用1斤水。后厨要配备专门切菜的人员,增加支出成本,劳动效率低。如果把切菜工序前移到加工环节,一台切菜设备一小时可以切10吨,等于50个人的工作量。把能集中生产的环节都放在中央厨房,综合计算可以节约成本25%-35%

同时,我国居民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在改变着传统的“买菜做饭”。以前,一大家子人一日三餐在家做饭;如今,简单、快捷成为上班族所喜欢的生活方式。再加上在华工作的外国人、“海归”等已经形成了西方饮食中即食蔬菜的消费习惯。

此外,发展包括鲜切蔬菜在内的净菜产销,对于减少城市垃圾、疏解城市功能也起着重要作用。有资料显示,北京市每年蔬菜供应约为770多万吨,每斤蔬菜平均要产生三两左右的垃圾,全年的垃圾总量达到230万吨。

实现“爆炸式增长”还需全方位配套

与国外发达国家鲜切蔬菜已经占据蔬菜市场60%以上的份额相比,我国的鲜切蔬菜行业还只能算是一个新兴行业。

“前十年一直在推广,未来十年才是鲜切蔬菜行业爆炸式增长的时期。”北京市裕农优质农产品种植公司总经理常希光表示。该公司是北京首农集团旗下唯一的蔬菜全产业链企业,蔬菜销售覆盖北京40家连锁快餐、近5000家门店。

据了解,目前包括鲜切蔬菜在内的净菜生产尚无国家统一标准,具有净菜加工能力和售卖的企业不多,配套也不齐全。据北京市农业局的数据,目前北京市有蔬菜加工和配送企业100多家,年加工蔬菜总量达到60万吨左右,仅占郊区蔬菜生产总量的20%左右。

业内人士分析,我国鲜切蔬菜在发展中亟需解决以下问题:

延长鲜切蔬菜保质期。据常希光介绍,以结球生菜为例,采收以后迅速预冷,经过40分钟,把菜心温度降到1-4℃。美国结球生菜保质期可以达到30天,而国内最长只能达到7天。究其原因是国内蔬菜采收后一般置于常温环境下,保质期大大缩短,因此源头食品质量对鲜切蔬菜保质期影响非常大。

鲜切蔬菜消毒环节需改进。国外在蔬菜采收之后加工过程中,少用消毒液,蔬菜安全系数提高。国内在采收后,不规范的消毒工序导致后期消毒液用量增加。同时,消毒工序一般用臭氧、电解水等方式消毒,不同的蔬菜采用哪种消毒方式,用什么浓度最适合,这需要专家系统研究,得出科学的结果。

加工设备依赖进口的现状亟待改变。在国外,不同蔬菜有不同的清洗、消毒、切割设备,能满足大部分蔬菜不同品相的需求。在这一点上,我国起步较晚。尤其是蔬菜切割以后,呼吸袋对蔬菜保质期影响巨大,目前鲜切蔬菜保质期在6天以上全部使用进口包装袋。

技术研发需要联合。鲜切蔬菜行业起步晚,国内企业仍然没有建立蔬菜品种加工的数据库。目前,国内企业只有结球生菜一些数据,大部分蔬菜品种加工数据研究处于空白状态。而数据研究靠企业自己承担难度比较大,应当采用“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方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笔者了解到,北京市农业局已将净菜产业发展纳入北京市蔬菜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此外,还将继续推进蔬菜产地净菜处理能力建设,计划5年内共推出5个万亩、50个千亩村的建设,支持蔬菜主产区净菜处理能力建设。

链 接

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乳酸菌对鲜切果蔬保鲜有特效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使用乳酸菌对鲜切果蔬进行保鲜,发现其可以显著抑制腐败菌和病原微生物。

该团队的研究表明,在野苣的保鲜加工中,乳杆菌V7B3和干酪乳杆菌V4B4能够替代氯化物用于野苣的清洗,其产品在冷藏条件保质期能够达到12天。其中乳杆菌V7B3对于李斯特氏菌和大肠杆菌(在低温生鲜食品中的主要两种致病菌)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这是因为乳杆菌V7B3在低温条件下仍然具有一定的活性和功效。

第6篇:新鲜蔬菜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蔬菜销售;线上销售

1“互联网+蔬菜”背景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进步,电子商务产业高速发展,各类电子商务企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逐渐地跨越了科技、生活、娱乐等各个行业,并且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大发展。在总理提出“双创”的背景下,“互联网+”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我国各个行业也紧跟政府的脚步,纷纷进行“互联网+”的尝试;目前,我国仍有五万多个行政乡村,由于基础建设的不完善,网络光纤还未普遍,无法通过网络这一渠道获取信息。拥有计算机且懂得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农村居民更是少之又少,造成农业数据的汇集难,利用率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尝试推广“互联网+农业”这一概念,有利于提高网络在农村居民的普及率,也有利于将网络技术转化为更高效的生产力,为农户的生产种植提供更便捷的信息。蔬菜销售行业在此背景下开发、创新营销渠道显得尤为重要。

2福州地区蔬菜线上销售渠道分析

针对蔬菜线上销售渠道了解及尝试情况对福州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46.6%的福州居民较愿意通过微信平台购买蔬菜,20.8%的居民愿意接受蔬菜APP订购的方式。微信销售及APP订购成为福州居民较愿意尝试的蔬菜线上购买渠道。

2.1微信销售

微信在现如今的社交活动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背景下,许多微商用户也瞄准了微信这一销售平台,使用微信的用户平均每个人拥有150个以上的微信好友,具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可以形成织网式推广,由朋友圈功能进行商品的宣传,具有较高的广告资源;在微信平台上,用户还可以通过公众号进行宣传及下单,以此来完成商品的销售,借助微信这种社交平台进行商品的交易也是时下流行的方式之一,如果蔬菜这一特殊的商品也通过微信平台进行销售,可快速地推广蔬菜的销售,实现掌上买菜。

2.2APP销售

APP销售为电子商务背景下最主要的销售渠道之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国家双创的政策下,蔬菜销售企业纷纷开发专业的APP,具备销售、信息流通及其他配套的功能于一身,消费者只需对网店的蔬菜产品进行浏览、下单、付款,即可完成对蔬菜的购买,等待蔬菜的配送。这是时下最流行的蔬菜线上销售方式之一,目前,天猫超市、饿了么等知名及专业的APP平台也纷纷开发了生鲜版块,进行网络生鲜的销售。

3福州地区线上蔬菜销售难题

3.1线上销售方式单一

福州地区目前蔬菜的线上销售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以网店销售为主,蔬菜销售企业将各类蔬菜产品以图片的形式粘贴在网站上,主要通过网页推送的方式,以网页广告的形式将蔬菜销售的内容传输至顾客视野中,顾客在浏览观看之后主判断是否对蔬菜进行下单购买,这种蔬菜销售的推广方式较为单一,信息渠道的传输效率较低,造成线上蔬菜成交率较低的难题。

3.2冷链配送成本高

绿色蔬菜追求高质量的新鲜度,在蔬菜运送的配送过程中,为满足其新鲜度的要求,需要蔬菜企业在运输过程中选择冷链配送的方式。冷链配送的费用相对普通配送的方式成本较高;同时在运输配送的过程中,配套的运输工具以及配送人员的成本随之增加。作为靠薄利多销为盈利的企业,在订单量较少的情况下,微弱的利润难以负担冷链配送的人力成本,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以福州市为例,其蔬菜种植生产具有较强的优势,但是由于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生鲜类的产品尤其是蔬菜类的产品在上市之后,难以以较低成本的方式进行配送,无法及时满足应季蔬菜的新鲜需求,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3.3蔬菜新鲜度难以保证

数据显示,福州居民对线上蔬菜购买过程中的配送,更注重蔬菜的新鲜程度,消费者在蔬菜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蔬菜销售企业想法设法在运输的过程中减少蔬菜质量的损耗,以保障蔬菜产品在配送至消费者时的完整性;另外,因为蔬菜的特性及保鲜期,对于蔬菜的推广也需考虑其时效性。目前市场上还缺乏具有品牌号召力及品牌影响力的线上蔬菜销售企业,对于蔬菜的销售难以形成一个高效的循环,消费者在线上平台下单时,企业将订单直接分配给供应商进行配送,或者从合作的农户农场中进行调配,这样就会增加蔬菜配送的中间环节,对于蔬菜配送的及时性无法保障,造成消费者对于蔬菜的购买需提前预定,同时等待配送的时间也随之增加。而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很难对订单量进行准确地预估,在这种前期囤货的条件下,难以保证蔬菜都是以每天最新鲜的状态去销售。同时,积压的蔬菜也会因其特性,在过了新鲜期之后变为无用的产品,增加了损耗。

3.4缺乏具有品牌效应的线上平台

数据显示,78.2%的福州居民不了解对于蔬菜线上销售平台的了解,这也从侧面可以看出福州地区缺乏具有影响力,具有品牌知名度的线上蔬菜销售平台。缺乏品牌知名度,想获得消费者的信赖难度非常大,一方面,缺乏号召力及品牌影响力的线上蔬菜销售企业,难以形成具有时效性的销售循环,蔬菜配送的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具有品牌效应的线上企业在尝试推广生鲜模块时难以突破其原有业务的固定壁垒,如饿了么、美团、天猫超市等知名电商品牌也逐步尝试加入生鲜模块,进行线上生鲜蔬菜的销售,然而消费者在登陆平台时,大部分仍停留在其原有的业务消费上,对于生鲜模块的推广效果不尽如人意,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3.5缺乏具有农业知识的技术人才

福州地区下属的县中,大部分属于农业种植区。由于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潜力巨大,对农业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的缺口也会逐渐增大。我国不乏顶尖的技术人才,也不乏优秀的农业种植人才。但在农业上,缺乏既具备农业知识同时又具备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出现了懂得操作电脑却不了解蔬菜生产种植过程,了解蔬菜生产种植过程却不懂得对信息技术进行操作的情况。使得农村电商处于慢速发展的状态,也不利于蔬菜行业农户端的进一步发展。

4福州地区蔬菜线上销售的建议

4.1建立同城配送模式

在福州地区建立起同城的配送模式,线上蔬菜销售企业应对主要的业务城市进行区域的划分,在各个划分的区域中建立起自有的配送中心,同时应寻找配送中心附近的蔬菜基地作为供应商,与同城配送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对客户的订单及时响应,进行高效的配送。如:顾客在完成订单之后,企业内部将订单信息通过信息系统传输至供应商,由供应商完成订单的分类,再以订单合并的方式,由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进行相应区域订单的配送,缩短配送的距离和配送的时间,以此提高蔬菜的配送效率及质量。

4.2提高品牌宣传力度

蔬菜线上销售平台应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的曝光度及知名度。同时,不断地完善企业内部管理,追求高质量的产品,以此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口碑。线上平台可以采取多手段营销推广的方式。一方面,在线上平台投入多时段高频率的广告,积极宣传企业的品牌,提高企业的曝光度;另一方面,线上蔬菜销售平台可以指定具有特色的活动方案来吸引消费者,也可以指定新型的定价形式来吸引顾客,如游戏定价,秒杀定价等,还可以辅助以各种优惠手段如红包、优惠券等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以达到较好的品牌效应去推广企业的生蔬产品。

4.3培养具有农业知识的技术人才

农村电商在未来的发展仍然具有相当大的潜力,蔬菜线上销售的发展也是如此。这就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级培养更多具有农业知识的技术性人才。做到在蔬菜的种植过程中,利用所学的技术去提高生产的效率,不断地改进生产的方法,以获得更大的生产量。在生产的同时,还需依据自身对蔬菜种植的了解,包括蔬菜种植的季节、时间特点等等,为自己的企业量身订制一套科学合理的线上营销方案。政府相关部门应推行积极的政策,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农业的创新与开发。同时,学校及其他的培训机构,可适当地增加蔬菜行业相关知识的培训。

4.4线上线下相结合,创造第三产业价值

蔬菜线上销售远远不止于线上的销售平台,在追求线上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应与线下的实体经营结合,寻求创造蔬菜产品的第三产业价值,如:农家乐体验,可利用线上APP的宣传营销,线上售票、提供虚拟农场等形式,结合线下实地的体验场所,以人人互动的理念,吸引游客到蔬菜种植基地观光体验,呼吸新鲜空气等来创造蔬菜基地的旅游价值;线上平台还可以通过推广养生的理念,为消费者提供私人订制的蔬菜膳食套餐,并在线下的蔬菜基地中,可推广订制种植的方式,还可以对某些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进行精致化、礼盒化的包装,以礼品的形式去销售。在人们追求绿色高品质生活的今天,蔬菜礼盒无疑也具有发展的空间。

5结语

针对福州地区蔬菜生产销售中间环节过多,累积成本较高,农户信息获取渠道短缺等原因。对“互联网+”背景下创新传统蔬菜销售渠道,缩短蔬菜供应链;简化农户和消费者对接方式;创新农户蔬菜销售提出了看法,蔬菜线上销售在实际的推行中难免会受到很大的阻碍,这也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协助配合。在探索的过程中寻求更科学,更便捷的蔬菜线上营销渠道,让居民在吃到安全放心蔬菜的同时,还可以享受更便捷的服务;让农户在提高生产的同时,还可以获取更具有时效性的农业信息。

[参考文献]

[1]周玲,王明宇.“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电商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电子商务,2015(5).

[2]李国英.“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及商业模式解构[J].农业经济,2015(9).

[3]杨继瑞,薛晓,汪锐.“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经营思维与创新路径[J].经济纵横,2016(1).

[4]湛玉婕.农产品团购电子商务形式应用初探[J].商场现代化,2011.

第7篇:新鲜蔬菜范文

近日,广西桂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人员开发利用木薯梗作袋料栽培黑木耳获得成功。这一科研成果,为普通木薯梗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木薯种植效益,以及大力发展环循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

据该所负责入介绍,木薯梗栽培黑木耳操作简单易学,利用现有的闲置房屋就可以种植,经济效益很好。据了解,每2千克干木薯梗可以制成一袋袋料,平均每袋干木薯梗可产鲜耳1.5kg,按目前鲜耳市场价格每千克7元计算,每袋产值10.5元,纯利润8.7元。按平均6672产干木薯梗300kg计算,种植6672木薯可以制作150袋标准袋料,可产鲜木耳225kg,产值可达1575元,纯利润超过1300元。

近年来,该市每年木薯种植面积1万余h2,可开发利用的木薯梗达3万t以上。利用木薯梗栽培黑木耳,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可以成为群众增收的好门路,开发前景广阔。

企业

武汉打造百个放心菜基地

一年内着力打造百个准入规范、功能齐全、抽检合格率100%的放心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武汉市将以此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以保障市民“菜篮子”更加安全。

在百个基地中,粮油作物类3~4个、食用菌类1~2个、蔬菜类15个、畜禽类60个、水产品类20个。据该市农业局介绍,基地有效期为3年,以后每3年将重新评审一次。对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或产品检测出违禁投入品的基地,立即取消其“放心农产品生产基地”资格,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

天津市12个奥运蔬菜基地将转为“民用”

近日,从天津市农业局获悉,本市12个专为奥运会天津赛区运动员提供优质蔬菜的“奥运蔬菜”基地,已圆满完成奥运蔬菜的供应。奥运期间,基地共供应天津赛区近1万kg新鲜蔬菜,主要供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奥运官员食用,受到了中外宾客的广泛赞誉,这12个奥运蔬菜基地所栽种的28个名特优新品种全部运用高科技、设施化生产。目前,这12个蔬菜基地正开始转为“民用”,继续采用“奥运蔬菜”生产模式进行种植,让普通市民也能吃上优质的奥运蔬菜。

据了解,12个奥运蔬菜基地转为“民用”后,其“奥运蔬菜”的监管模式将继续使用和加强,特别是从土壤、品种、水源到有机肥、生物农药的选用等,都将按照奥运蔬菜基地标准严格执行,并针对实际继续补充完善,确保蔬菜更加优质、安全。

深圳批发市场买蔬菜水果可刷银行卡

自2008年7月18日起,深圳正式启动了44家专业市场的银行卡应用推广。布吉、福田农批市场成为全市首批享受此项政策的两家农产品专业市场,市民在这里刷卡买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据了解,市场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只要凭相关证件,就能向银行或银联申请安装银行卡支付终端(POS机),并可通过经营者个人结算账户办理结算。结算手续费暂按交易金额的0.5%计算,每笔最高不超过10元。

常州市雕刻保鲜蔬菜首次出口

第8篇:新鲜蔬菜范文

2011年5月18日, 山东省农工商蔬菜配送中心暨蔬菜生产基地揭牌仪式在济南长清举行,标志着山东省农工商“健康餐桌”工程的全面启动。这项工程以蔬菜工程为起点,后续将有粮油、肉蛋和水产三大系列组成一个完善的食品供应体系。其采用的“配送+基地”新型模式,实现了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直接对接。

山东省农工商联合企业公司现已建立了直接管理的基地5处,优质蔬菜基地面积达2500余亩。其中,蔬菜配送中心暨新启动的蔬菜生产基地坐落于济南长清平安农业科技生态园内,现有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蔬菜瓜果种植面积400亩,韭菜、马铃薯、草莓、豆角等十几个产品分别申报了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认证。新建成的蔬菜配送中心千余平方米,设有产品检验室、净菜加工车间、恒温保鲜库等配套设施,年配送能力达2万吨。

新鲜、无污染蔬菜是这样长成的

源头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山东省农工商蔬菜配送中心从蔬菜生产源头抓起,在基地的地域选择、种植管理、施肥杀虫、监控检测、物流配送等方面,进行全过程控制。

首先,生产基地选择远离污染区的地域,拥有较为纯净的空气、土壤和水源,并摒弃了以往个体农户生产的传统种植模式,种植农户成为雇佣工人。公司化的运作彻底改变了农民为追逐利益最大化过量用药施肥的问题,避免了因非规模化、规范化的生产方式所导致的人为造成农药残留。

为确保蔬菜安全,在灌溉用水方面,采用地下水、水库水等达到饮用水标准的水源;在用肥上,采用沼液、农家肥和有机肥;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主要使用杀虫板、杀虫灯等物理方法灭虫,限制性使用符合标准的杀菌剂……一系列“纯净生产工艺”培育出新鲜、无污染的蔬菜。

而且,基地农产品从农田到成品配送,还需经过基地和配送中心两次检测,一旦发现不符合标准的,立即销毁,损失由种植农户承担。执行如此严格“安检”标准的蔬菜,让食用者真正放心。

减少流通环节,

采取“有机”物流标准

发生在流通环节的一系列食品安全报道让人震惊:为了“卖相”好看, 一些无良商贩使用福尔马林等化学药剂对食品进行浸泡,毒豆芽、毒海带、涂激素的黄瓜、打蜡的蔬果、污水漂洗青菜等新闻也屡见不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环节的增多,加剧了被污染的可能性。而且,在运输和贩卖过程中,不注意保护、包装制品的质量不达标也对农产品造成了二次污染。

反观农工商蔬菜,都是接到消费者订单才进行采摘,检验合格后就采用封膜保鲜,消费者使用的蔬菜专用箱,配送中心也会定期进行免费清理和消毒。如此“两点一线”的配送环节基本实现了从农田直达餐桌,大大降低了流通环节污染的可能性。

基地产出的蔬菜等农产品,全部符合或高于国家相关标准,而且由于没有中间环节,这些新鲜“一手货”的价格也低于超市价格。

新鲜“动人”,健康让更多人分享

第9篇:新鲜蔬菜范文

【关键词】日本;蔬菜;进口;历史;现状

日本作为蔬菜的进口大国,有长达50年多年的进口历史,期间经历了进口品种的增减,进口对象国多元化等诸多变化。了解日本蔬菜进口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有助于全面和完整地了解日本蔬菜进口贸易的基本规律,市场结构基本特征,对稳定和扩大中国蔬菜的对日出口,保障国内蔬菜生产、加工、流通和贸易等领域各相关单位组织的经济利益,实现国内蔬菜产业的稳定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蔬菜进口的萌芽期

日本蔬菜进口的萌芽期是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进口品种少,商品结构单一,进口数量和金额小。主要的进口品种有洋葱、腌渍生姜、梅干、笋类的罐头食品,1970年的进口量只相当于10万吨生鲜蔬菜的数量。这一时期的大宗进口商品主要是用于制作豆芽原料的大豆。

大豆的进口始于战后初期,在粮食缺乏的年代,豆芽被认为是富有营养的珍贵食品之一,因此政府将有限的外汇优先分配给豆芽原料大豆的进口。大豆的进口量于50年代急剧增加,60年代的进口量相对稳定保持在年3万吨的水平。60年代后进口量有所增加,90年代则保持在5万多吨的水平。最初的进口国是缅甸,60年代末转为泰国,90年后主要进口国转为中国。

进口蔬菜中,腌渍品及腌渍品原料的蔬菜进口亦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的进口品种主要是腌渍生姜和梅干原料的梅子。腌渍生姜的主要进口地区是台湾,1965年的进口量为5千多吨,70年增加到2万多吨。制作梅干原料的梅子也主要来自台湾,以弥补国产原料不足部分。腌渍蔬菜的进口品种自60年代后期有所增加,除生姜和梅子,茄子等其他品种陆续进口到国内,而进口国家和地区也由台湾扩展到中国和韩国。随着进口品种和进口国的增多,腌渍蔬菜的进口数量亦逐渐增加,1970年约为4万多吨,90年代末增加到近40万吨。其中80%的进口来自台湾,其次是中国和韩国。

保鲜蔬菜中最早的进口品种是洋葱,进口始于1962年。洋葱先于其他品种进口到日本国内的原因一是便于船舶运输,二是洋葱便于储藏,是居民一年四季都要消费的食品,国内消费量大。日本国内生产满足不了供给,只有依靠进口。进口开始之初的1963年,洋葱的进口量为2万多吨,70年代后期增加到6万多吨,之后进口数量一直不断增加。进口地区最初主要是台湾,之后陆续扩展到美国,中国和新西兰等国。

二、1985年之前的蔬菜进口

按进口量衡量,20世纪70年进口最多的蔬菜有新鲜、冷冻和腌渍三种。其中腌渍蔬菜的进口量最多,其次是生鲜和冷冻蔬菜。而进入80年代中后期,三者的数量都有所增加,其中冷冻蔬菜的进口量增长最快,进口增加的品种主要是土豆和青豆。进口的冷冻土豆主要是加工品,供应给超市和快餐店,用以制作炸薯条。

青豆的进口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受国内消费量大,需求旺盛的影响,青豆的国内生产与进口曾同步增加。80年代后期开始,国内生产萎缩,取而代之的是青豆进口大幅增加。最初进口地区主要是台湾,进入90年代后从中国的进口急剧增加,90年代中期后中国的进口量超过台湾,成为第一大进口国。

腌渍蔬菜的进口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进口量比较少,只有4万吨左右。而1985年的进口量已达15万吨。其中进口量最大的商品是腌渍生姜,但其进口增加放缓,相对而言在腌渍蔬菜进口总量中的份额亦有所下降。80年代中期之前,腌渍生姜的最大进口国为泰国,进入90年代,中国成为最大的进口对象国,泰国与台湾分别居于第二和第三位。梅干的进口从70年代开始明显增加,80年代中期的进口量已经达到1.5万吨以上,是1960年进口量的5倍。进入90年代,来自台湾的进口逐年减少,中国的进口大幅增加,中国亦成为日本最大的梅干进口对象国。

除腌渍生姜和梅干,其它腌渍蔬菜的进口量亦大幅增加。80年代中期,日本国内的蔬菜生产倾向于形状、大小、规格均标准的保鲜蔬菜,而国内食品加工业规模膨胀,对原料的需求不断扩大,因此对进口冷冻蔬菜的需求旺盛。其中黄瓜、茄子的进口量相对最大。

保鲜蔬菜的进口品种在进入70年代后逐渐多样化,其中洋葱依然是大宗进口商品,此外大蒜的进口自70年代逐渐增多。而进入80年代,洋葱的进口量占保鲜蔬菜的进口比重有所下降,南瓜的进口量大幅增加。如1985年,保鲜蔬菜的进口量为13万吨,洋葱为6万吨,南瓜为4万吨。南瓜的进口商以商社为中心,为弥补国内消费的季节性不足,采取开发进口的形式,主要的进口国是新西兰。

三、蔬菜进口的急剧增加

1985年以后日本蔬菜进口呈现迅猛增长之势。原因之一是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促进了蔬菜进口的增加。曾经从事蔬菜进口的贸易商增加进口品种和数量,也有很多贸易商新参与到蔬菜的进口生意。二是进口增加冲击国内生产,导致日本国内蔬菜生产减少。三是国民饮食方式的改变,催生了蔬菜进口的增加。饮食生活的变化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随着蔬菜流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蔬菜流通扩展到全国各地区,加上温室蔬菜的增加,所有蔬菜品种基本实现了全年销售,蔬菜消费的季节感消失。为弥补季节性供应不足,实现蔬菜周年上市促进了蔬菜进口的增加。二是随着饮食生活的外部化,加工食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加,企业为节省生产成本,以进口蔬菜代替国产蔬菜,促进了进口蔬菜的增加。进口增加的结果之一是日本蔬菜自给率的下降。1970年日本蔬菜自给率首次低于百分之百,1985年之后下降加速,自2004年后蔬菜的自给率一直在80%左右的水平徘徊。除进口总量的增加,85年之后蔬菜进口主要还有两个特征。一是保鲜蔬菜进口品种的多样化与进口量激增。1985年的进口量只有3万吨,1999年增加了7倍,达到92万吨。其中洋葱与南瓜依然是主要进口品种,二者的进口量均有大幅增长。如洋葱由6万吨增加到22万吨,南瓜由4万吨增加到15万吨。二者之外的进口量超过1万吨的蔬菜由85年的4个品种扩大到13个。

二是冷冻蔬菜进口量的增加与中国贸易关系的加深。冷冻蔬菜的进口量由1985年的18万吨增加到1999年的77万吨,其中土豆、青豆等主要几个品种的进口量均有大幅增长,而土豆的进口增长显著,由1985年的6万多吨增加到28万多吨。除几个既有品种,同期其他冷冻蔬菜的进口品种亦有所增加,进口总量也有增长,其中主要的进口品种有冷冻芋头、菠菜、混合蔬菜与草莓。

冷冻芋头的进口始于60年代后期,主要来自台湾地区,70年代后期转为由中国南方地区进口。而80年代后期的进口主要来自中国山东地区。自有统计以来,冷冻芋头的进口量由90年代初期的1万吨逐年增加,90年代后期稳定保持在5万至6万吨左右的水平。90年代初期,国内菠菜价格异常高涨,带来冷冻菠菜进口的增加。至80年代末,主要进口地区是台湾,而90年代以后来自中国的进口迅速增加。

进入90年代后,来自中国的蔬菜进口量不断增长,1991年至2000年,来自中国的蔬菜量由38万吨增加到118万吨,增长了3倍。其结果是中国蔬菜占日本蔬来进口总量的比重由30%上升到45%,即日本进口蔬菜的近一半来自中国,中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蔬菜进口对象国。中国对日出口蔬菜的主要类别是生鲜,冷冻和腌渍蔬菜。1993年开始,中国生鲜和冷冻蔬菜的对日出口快速增长,特别是自1998年以来,生鲜蔬菜的出口增长迅速,由27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36万吨,占中国蔬菜出口总量的31%,占日本生鲜蔬菜进口量的37%。冷冻蔬菜的出口量亦呈小幅增加,而腌渍蔬菜的出口量则是大幅减少。以生鲜和冷冻蔬菜为主,中日蔬菜贸易关系日益紧密。

四、2000年以后的动向

2000以后的蔬菜进口总量有增有减,但基本在200至300万吨左右的水平波动。2000年的进口量约为261万吨,受2001年日本发动紧急进口限制,及2002年中国出口蔬菜农药残留事件的影响,2002和03两年的进口量略有减少,但之后很快恢复,2005年的进口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的290万吨。而金融危机发生的2008年和之后的2009年,进口量减少明显,2010年则进一步恢复为250万吨。2000年至2010年间,保鲜和冷冻蔬菜一直是主要进口品种,2000年二者分别占进口总量的37%和30%,2010年分别为33%和34%。10年间中国和美国一直为日本的第一和第二大蔬菜进口对象国,其中中国的比重在2000年为45%,2006年曾高达58%,2010年回落到51%。美国的比重则略有下降,2000年为27%,2005年下降到18%,而2010年回升到21%。新西兰与泰国分列第三与第四位,但新西兰的比重略有下降,泰国的比重略有上升。

保鲜蔬菜进口的变化特征为,2005年之前的进口量是小幅增加,2005年为111万吨,达到历史最高值。2005年后进口量小幅减少。金融危机发生的2008年,进口量减少明显,只有60万吨。2010年略回升到82万吨。2010年的进口品种约为40多种,进口量排前5位的分别是洋葱、南瓜、胡萝卜、大葱和圆白菜,其进口量约占保鲜蔬菜进口总量的65%。与高峰期的2005年相比,进口数量均有所减少。其中胡萝卜和大葱的减少量相对较大。近10年来,保鲜蔬菜进口对象国前3位分别是中国、美国和新西兰。前5位的进口品种中,只有南瓜的主要进口对象国是新西兰,其他均是中国。

冷冻蔬菜进口的变化特征是,进口量在2002至2003的两年间只有70多万吨,数量相对较少,其他年份则稳定保持在80万吨左右的水平。2005年的进口量约为81万吨,进口品种有14种,进口量前5位的品种分别是马铃薯、青豆、芋头、甜玉米、混合冷冻蔬菜,前5位约占冷冻蔬菜进口量的60%。而2010年,进口量略增到85万吨,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马铃薯、青豆、甜玉米、芋头和菠菜,即只有马铃薯的进口量有所增加,其他四个品种均有所减少。其中菠菜由1.4万吨增加到2.7万吨,进口量增加明显。2000年后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日本冷冻蔬菜的第一进口国,美国退居第二。2005年,来自中国和美国的进口量分别占冷冻蔬菜进口量的45%和33%,2010年,来自中国的进口略下降为41%,而来自美国的进口上升为39%。2000至2007年,加拿大是第三大进口国,2008年后泰国取代加拿大,成为第三大进口国。

腌渍蔬菜的进口量自2000年以来一直减少,由2001年的22.7万吨减少到2005年的17.1万吨,进而减少到2010年的11.1万吨,10年间减少了50%。2005年的主要进口品种有10种,前3位分别是黄瓜、洋姜和莲藕,三者约占腌渍蔬菜进口总量的40%。而2010年,除洋姜外所有腌渍蔬菜的进口量均有所减少。自2000年以来,虽然进口量不断减少,但中国一直是日本腌渍蔬菜的最大进口国,泰国与越南分别居于第二和第三位。2000年来自中国的进口量占腌渍蔬菜进口量的86%,2005年为90%,2010年为80%,10年间中国的比例有所下降,而泰国的比重有所上升,由2005年的5%上升到2010年的16%。

五、结语

日本蔬菜进口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20世纪60年代是蔬菜进口的萌芽期,70年代至1985年是冷冻蔬菜大量进口的时期,1985年之后蔬菜进口数量猛增,进口品种和进口对象国增多,中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进口对象国。2000年后日本蔬菜进口对象国进一步多元化,同时影响蔬菜进口的干扰因素明显增多,蔬菜进口市场结构更趋复杂。自1990年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凭借资源优势,价格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中国已成为日本蔬菜进口的最大来源国。要保持中日蔬菜贸易的良好态势,有必要时刻保持对其市场和消费需求的了解。

蔬菜在日本主要有两个消费去向,分别是家庭消费用,及加工业原料和餐饮业。在1990年至2005年的15年间,番茄及胡萝卜等用于加工业和餐饮业的13种主要蔬菜的比率由51%提高到55%,加工蔬菜消费量占蔬菜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且比率仍在缓慢上升。而进口加工蔬菜的主要去向即是加工业和餐饮业。加工业和餐饮业对蔬菜的标准要求有别于普通的家庭消费。如在品种和规格上,根据用途不同而设定不用的标准。在商品数量上更重视“定时、定量”,能够周年供给。在价格上更重视低价格与价格的长期稳定。日本蔬菜需求市场的特征说明,我国应该注重细分日本蔬菜消费市场需求,根据加工业和餐饮业对进口加工蔬菜需求量大的特点,注重蔬菜加工业的发展,培养蔬菜加工的大型龙头企业,提高蔬菜加工企业的装备制造水平和加工技术水平,增强加工企业的研发与创新能力,完善加工蔬菜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以质量好,价格合适、适销对路的商品提高中国加工蔬菜在日本的市场份额,进而巩固和加强中日蔬菜贸易关系。

参考文献:

[1]大茂.日本における野菜入ビジネスのみ[J].根女子短期大学要,2001(39):

59-77.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