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资源共享带来的好处范文

资源共享带来的好处精选(九篇)

资源共享带来的好处

第1篇:资源共享带来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 云计算;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2. 030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2- 0051- 02

如今,云计算技术逐渐步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在很多应用领域中备受推崇,这都是因为云计算技术拥有很多其他技术所未拥有的特点和优势。本文中,我们首先了解一下运算技术的相关知识,并主要探讨云计算网络技术将推广应用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中,从而会为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水平带来极大的提高,同时也分析了云计算可能会带来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1 云计算技术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含义和概述

云计算这个词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并且在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云计算技术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含义,并认识该技术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1.1 云计算技术的定义及概述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并在各行业中应用,从而可以形成一定的产业生态链。云计算主要由3层架构组成:顶层应用程序层、中间平台层、底层基础设施层。顶层就是通过集中的数据中心向用户提供所需要具有弹性的计算、存储和应用程序等一些服务;中间层是一个互联网规模的软件开发平台和运行环境;而底层是通过IP网络进行链接的、大规模的、分布式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1.2 信息资源共享的含义和概述

我们所认识的信息资源共享就是指开放信息资源供人们共同使用,主要包含的有两个层面的含义:①指从我们现在已有的信息资源而言,是通过分享各自拥有的信息资源,从而可以使人们最高效地利用这些已有的信息资源,然后协调资源分布共享,使现有的信息资源发挥最大效用;②是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出发,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了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所开发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实现资源共享管理的目的。

2 云计算技术在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中应用的新发展

云计算技术中引用了虚拟化技术、分布式计算、效用技术等新方法,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进一步推动了信息资源共享管理的发展。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云集算在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中的应用特点及其发展的方向。

2.1 云计算技术在信息资源共享中应用的内涵

利用云计算技术主要是为了达到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因此也称为云共享。我们使用云计算技术共享的资源称为云资源,通过云共享的方式将云资源供给用户使用,并进行合理的资源共享管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便是信息资源,其中包含了软件资源、硬件存储资源、数据资源、基础设施、平台以及开发管理人员等众多因素。还有就是云资源是与云计算技术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源,而计算机资源和网络资源就是云资源的基础,保证基础资源的完善,可以使信息资源共享范围更加广阔。

2.2 云计算在应用时所具有的特征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用户电脑的成本和资源,使用户可以以廉价的方式获得与其他方式相同的功能效用。并且云计算技术在信息资源共享中应用时具有可靠性、安全性、动态性、可扩展性的特点,进而提高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因此还能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从云计算提供商的角度来看,大规模、系统地共享基础设施以及在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共享虚拟化服务器,可大大减少了服务器的数量。这意味着更少的空间、更少的成本、更少的电能和更少的污染。

2.3 云计算在应用中的服务形式

根据上文中提出云计算的3层架构,结合目前云计算的应用服务及其相应功能,可以分为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这3种方式。要根据在信息资源共享中所需要的不同功能,进一步选取对应的服务形式,这样使云计算技术能够最高效地为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并且目前云计算共享服务致力于在更自由的环境中、在更广泛的空间里相互共享云资源,为更广大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知识服务。

3 云计算技术为信息资源共享带来的变革与影响

科技创新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而云计算在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中是一种革新,云计算技术的引入并迅速应用于信息资源共享领域中,也为信息资源共享带来了全新的管理理念。

基于云计算平台,该技术可以为用户带来一个实时动态的信息资源,并利用云计算技术,把互联网即时出现的消息利用起来,完成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并且通过网络连接可随时、随地访问和存取分布在各个数据中心的物理资源或虚拟资源;它同时采用了效用计算使用的定制、计量、租用的商业模式,既节约了资源,又实现了剩余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地使用了资源,提高了共享的效率。云计算为资源共享带来了革命性的技术,开辟了信息资源共享的新领域,使信息资源共享的内涵、意义、特征等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云计算相关的技术服务,在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断努力发展完善的条件下,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云计算服务时代,云端会为我们做好存储以及部分处理工作,在完善的云计算技术系统下,我们只要能够连接上网络端口设备,就无须担心信息资源无法获取,更不用担心信息资料的安全性,体现出了云计算技术在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在未来的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中,云计算技术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信息资源共享是在云计算环境下的新发展,它致力于在更自由的云环境中、在更广泛的空间里相互共享云资源,为更广大的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知识技术服务,更方便人们的生活,这些新技术同时也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虽然目前云计算技术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方案还不成熟,但是只要我们积极思考探讨出贴近事实的构想,利用云计算高效的运算处理能力,在未来一定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高效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钱文静,邓仲华.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J].图书与情报,2009(8).

[2]张鼐.云计算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10(10).

第2篇:资源共享带来的好处范文

在7月12日召开的2007通信网络优化大会上,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网络规划处副处长文剑表示,在我国未来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建设中,网络的规划和优化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移动运营企业的网络质量和业务提供能力,也关系着行业的协调和持续健康发展问题,关系到行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问题,最终关系到的是每个用户的利益保障问题。而在开展网络规划和优化时,应注意平衡三大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新技术新业务与原有网络业务的关系。文剑表示,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电信业一直不乏新技术和新业务的涌现。当前,电信网络正在向下一代网络演进,核心网向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接入网技术日趋多样化,尤其在无线接入方面。技术进步给业务发展带来动力,但也会给运营企业带来一定风险。在网络的演进中,企业必须科学合理地规划自身网络的发展,处理好网络演进与现有网络的关系,减少技术进步带来的风险。确保新技术新业务与现有业务和网络的协调发展,是网络规划或者优化的必然战略选择,也是具体规划和优化的基础与出发点。 其次,要处理好网络发展与资源共享的关系。文剑强调,在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建设中,重复建设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基站资源共享涉及到基站的产权、管理、市场竞争、共享后的运行维护以及基站拥有方的后续发展空间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给资源共享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很大难度。因此,在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前期的规划工作中,要统筹规划,实事求是,充分做好基站资源共享的规划工作,做到能共享的一定共享,为企业尽可能地节省投资,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后劲,提升行业的整体效益。同时,基站资源的充分共享,也能起到减少对视觉环境破坏的作用,有助于减少社会对电信行业的负面认识和理解。

最后,要处理好无线设施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文剑说,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中央、国务院对环境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电信行业发展很快,但在电信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保问题,尤其在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中,随着3G网络的建设,这一问题会表现的更加突出。因此,在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建设中,必须把环保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严格遵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和验收等工作,在达到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开展网络基站的布设。也只有如此,发展才会是和谐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李传涛)

第3篇:资源共享带来的好处范文

1.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存在的问题

1.1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的不健全

目前,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是政府系统中的一部分,由文化部、教育部和科学院通过履行各自不同的职能对其进行管理,三者的执行方式不同,一般都以自身利益为主,常常忽视了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交流沟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问题,从而导致很多地区的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程受到约束,行动上缺乏灵活性,导致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的不完善,造成人力和物力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阻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作的顺利运行。

1.2法律体系的不完善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一些虚假网站提供的阅读下载地址或者网页信息都带有病毒,这些病毒严重影响了阅读者和著作权者的合法利益,从而导致图书馆大量信息资源在共享过程中有被偷用、丢失的风险,尽管我国现在也建立了一些相对的法律,但法律法规体系并不是完善,存在一定的法律漏洞,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再加上复杂的现实情况,导致那些现有的法律根本无法进行制约。

1.3资金短缺,经费紧张

由于我国图书馆是政府下的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开支的一部分,无法实现盈利的目的。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作比较懒散,没有竞争的意识,从而造成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程资金短缺,活动经费紧张的局面。随着近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迅速增加,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逐渐得到重视,图书数量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高,本来活动经费就紧张的图书馆,无法解决图书数量增加和价格上涨的情况,迫使图书馆购买的图书数量十分有限,尽管很多图书馆都意识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作用和好处,但都因为建设投入资金不足而被迫放弃。

2、针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完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是建设工程涉及层面较广,牵扯的相关部门比较多。而且,三个领导机构各自为政的理念,加大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作上的难度,再加上他们并不是专业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对这方面的管理知识不足,从而阻碍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顺利开展。因此,我国要加强完善信息资源的管理体系,创立一个专业的图书馆领导机构,加大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从而促进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便利。

2.2健全共享法规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通过法律来规范各方行为和平衡各方利益,是目前实现在网络环境中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信息共享的法规体系应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对各个成员馆以及各个参与方的行为的规范和各项事务的处理规则方法奖惩制度"其次是对图书馆与知识产权人之间的产权购买条例利益冲突协调规范,在这方面当前作为知识产权购买方的图书馆是处于弱势的,大多数人会同情付出脑力劳动的创作者,法律关于产权人的权益保护的规定要远远多于对购买方的保护。并且产权人还可以通过许多技术方面的手段保护自己的著作权,比如采用IP地址控制、硬件加密等双重保护。但是有些时候这种保护会大大限制图书馆对很多优秀资源的传播,挤压了信息共享的范围,使作品的合理共享无法实现;最后是对其他网络盗版以及恶意篡改图书馆共享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条。这就充分考虑了创作者、传播者以及使用者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三者的利益进行协调,将国家的法律法规效用发挥到最大。

2.3建立资金投入保障体系

参照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图书馆联盟的资金来源,我国要想建立图书馆联盟之类的组织,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社会各界及读者的支持以及各个成员馆的共同努力和贡献。在这个前提下,有多种资金筹集方式。可以通过传统的方式,比如由国家设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专项基金,或者通过立法向文化类企业提取适当比例的税收以增加共享资金的来源。总而言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图书馆的事情,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只要合理安排好图书管理人员的各项工作,活动经费问题也会比较容易解决。

第4篇:资源共享带来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P2P;网络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8-0000-01

Talk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2P Technology and Network Security Issues

Qian Lijian

(Jiujiang Vocational College,Jiujiang 332000,China)

Abstract:P2P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ing quite fast,widely used in a variety of network activity,but there are many security issues of P2P technology.This author primarily on P2P network security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Keywords:P2P;Network security;Measures

一、前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不断增加,共享方式显得越来越重要。P2P技术是一种具有高效、减少资源浪费的特点的新共享方式,为信息交流、分布式计算及服务共享提高了,提供了高效、灵活的模式。目前,P2P网络在对等计、即时通讯、协同工作、信息检索、网络游戏及文件共享得到了广泛应用,P2P网络的应用给广大用户提供了极大的快捷和便利,但是,由于很大部分的P2P网络技术还不是很成熟,P2P网络存在安全问题,这些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二、P2P网络概述

P2P是Peer-to-Peer的简写,也是Point to Point简写,简单说,就是“点对点”或者“对等”技术。对于虚拟私人网络中,可以理解为“点对点”,但P2P并不单纯的点对点技术,应该理解为“群对群”。P2P网络在多节点上共享数据,节点不依靠一个服务器来获取数据,从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P2P网络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让所有客户端参与提供资源与大家共享,当有更多的节点加入及对系统的请求增多,系统的容量也就变大。具体说,P2P网络就是在P2P方式下,把所有对等实体(Peer)当成享用者及提供者。P2P把文件分成多个片段,所有用户都能从其他用户除存储下载相应片段。P2P将网络“内容”的位置从主要服务器转移到了用户的PC机上,用户的PC机不仅是客户端,还具有服务器的身份,从而优化网络资源的共享方式。其特点表现在两个个方面:(1)性能高。采用P2P架构利用互联网中大量的普通节点,将储存资料和计算任务分布到全部节点上,充分利用闲置的储存空间和计算能力,达到海量存储和高性能计算的目的。这是C/S模做不到的。(2)健壮性。P2P网络基于自组织方式建立起来的,考虑了节点的随时加入和离开,P2P可以根据节点数和负载的不断变化而进行适应的调整,所以个别客户端的突然中断,不会给系统的持续服务和稳定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P2P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知识产权保护问题。P2P共享软件走进繁荣的同时,也增加了盗版媒体的猖獗,知识产权的保护难度也不断增加。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P2P技术给网络信息共享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革命性的改进给广大带来了巨大的好处,这种好处要在保护好资源提供者的利益前提下,才能长期享有。

目前的P2P软件的知识产权受到了侵害,有些P2P软件的开发商已经受到了利益上的损失,因此在P2P网络中要增加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二)安全漏洞。P2P网络存在最大安全问题是安全漏洞问题,P2P技术为大范围的资源提供了共享方式,为广大客户提供了便利,但是,同时也给一些不安全信息和病毒开辟了新的路径。P2P网络安全漏洞来源有三种可能:软件自身漏洞、网关漏洞及防火墙漏洞。大部分的P2P软件都需要通过特定的端口与互联网链接,这样一般可以绕开防火墙;P2P技术是一种新开发的技术,尚未成熟,因此,P2P软件自身可能也存在漏洞,病毒就可以乘虚而入。

(三)信用问题。P2P网络资料是客户自发提供的,目前系统对这些共享资源的管理,没有验证每一个共享资源是否正确,有些资源提供者是为了某种不良目的而共享特别处理过的资源,这些资源可能插入了广告、木马、垃圾信息等,这些资源没一旦被使用,使用者的信息安全可能就受到了威胁。另外,有些用户只下载共享资源,却从不共享自己有的资源,这样下去就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枯竭。因此,有必要在P2P网络中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来对每一位用户进行信用评价,这也将会丰富网络资源,同时在安全管理上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匿名通信技术和隐私保护问题。匿名通信和隐私保护在应用场景中,有时候是相当关键的,P2P无中心特点为因特网隐私问题开辟了新的道路。P2P系统中的所有的匿名用户给予其他用户匿名服务,这就决定了消息来源的不确定性,也就是经过某一个节点的消息可能是来自该节点,也可能是来自别的节点,具有不确定性。另外,在一个庞大P2P系统的环境中,每一次通信都潜在许多的匿名用户,攻击者很难找到明确的目标,这也是P2P系统的特点之一。

(五)强占宽带。目前的校园网、企业网和住宅小区宽带都是局域网,一般是通过服务器上网,连接到因特网的宽带是存在上限的。如果局域网中有很多人同时使用P2P软件进行数据交换,这时P2P节点在上传、下载数据同时进行,宽带可能就达到上限值,进而妨碍网络的正常访问。

(六)网络拓扑分析及信息对抗问题。随着节点不断加入P2P网络,系统内部的节点数不断增大,系统的组织方式及运行情况逐渐成为网络发展的影响主导因素。因此,对P2P网络行为和拓扑结构进行深入了解及分析,以及根据网络的发展趋势与分析它的变化,进行对网络运行情况与效率做出相应的评价。

四、结语

P2P网络是具有很强的网络服务能力以及适应性,但是,也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安全性问题。我们怎么在这样一个没有中心服务器的环境下选择可靠的网络资源,也就是怎么样在节点之间建立起新型的网络。然而,怎样阻断病毒传播,提高P2P网络的服务抗毁能力和健壮性以及基于P2P的隐私保护和隐蔽通讯等问题,这几个都是P2P网络安全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P2P技术其本身存在着许多的缺陷,比如说:查询泛滥、缺乏了内容的鉴别与相互信任的机制等,是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网络安全威胁问题,我们需要对P2P技术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处理,寻求一种能够很好解决这些缺陷的办法。这也是网络工作者的日后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谢瑗瑗,胡祥光.P2P网络中信任模型研究综述[J].军事通信技术,2009,6

第5篇:资源共享带来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一直是个高校图书馆及外校内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所谓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就是指图书馆在现有的信息资源的情况,各自将本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拿出供群体共同利用的行为。这对于市场经济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是使图书馆获得更经济便捷的文献资源的方式。

1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1.1 协调采购的资源共享模式

在市场经济化的条件下,图书馆依据书刊资料的价格变化趋势以及需求量等时机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该模式主要针对具有垄断性而需求量较大的信息资源,通常由政府行政投入并一省市为集体单位采购,从而保障图书馆数据资料的完备性。

1.2 图书馆间组成团体式的资源共享模式

在区域范围内,比如同市同区内,图书馆间采用馆间藏书互借的手段人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这是对纸质书籍资料的最有效资源共享,也是最原始也是最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对欠发达地区图书馆间仍然保留这种资源共享模式。

1.3 通过网络实现的资源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数字化在各行各业蔓延,图书馆也作为数字化的受益者,新时期下主要依赖网络技术手段实现的各馆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借助网络,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得到最大化共享,不仅极大的方便了本校的师生信息资源共享,更为高校间、高校与社会图书馆间的图书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新的快捷方式,加强了校内外的信息交流,开创了校内外的读者资源共享的新纪元。

2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实现和完善资源共享事业建设的资金不足

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是建设图书馆事业的一个必要环节,然而在各大高校图书馆中资金缺乏现象却普遍存在。市场经济化的今天,书籍等信息资料的单价随着上升,资金的缺乏,阻碍图书馆购进新书新文献等新资源,而资源的缺乏阻碍师生信息资源的获得,也阻碍图书馆与其他同行间的合作交流,从而与实现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相悖。

2.2 传统落后共享模式阻碍共享最大化的发展

在信息化的时代下,还有一部分图书馆仍依赖传统人工共享的服务方式。人工实现的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不高范围也太小,并且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背景支持,这又在一定程度上给资源共享事业的建设带来的阻碍。

2.3 网络共享系统的漏洞

虽然数字信息化的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系统已形成,然而当中依然存在漏洞问题。一是各图书馆间的系统不一致,各馆各有自己的搜索系统,没有一个通用的一站式搜索网络;二是各高校图书馆的检索范围并未扩展到其他高校图书馆;各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数据库特色不明显,缺乏代表性数据库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或重复或老旧,共享意义不大等。

2.4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共享具有公益无偿的性质,然而信息资源作为知识商品却不同于普通的公共物品的共享。

在信息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信息的传播共享速度迅速,简单的一个复制黏贴就可以轻轻松松的把付费资源盗取,侵权,对版权的漠视等现象普遍存在,而相关的法律法却不够完善具体,这给版权所有者的利益带来巨大冲突,给共享事业带来了疑惑。

3 完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解决方法

3.1 科学公开管理购书资金,适当走市场路线

毫无疑问,充足的资金是确保信息资源丰富的重要物质保障,然而,资金问题一直是图书馆各项事业建设的拦路虎。在这个方面,图书馆应当做最大努力争取校方的关注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援助。这需要图书馆提高各方面的服务工作并做好宣传工作;同时吸取其他图书馆的经验教训,依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机选择需要购进的新书新资源,并制作好一套科学规范系统的资金预算方案,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做到透明公开无私,为获得更多的资金打下基础。此外,图书馆可以迈开步伐,扩大资源共享的合作范围,适当走市场路线,有选择性的与某些报刊、杂志上、出版社等商业公司合作,图书馆为其提供馆藏不外放的信息资源,另一方为图书馆提供最新的独家资料,互惠互利,减小资金的付出而获得更多信息资源。

3.2 推动完善现代化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现代化的信息资源共享主要依赖于互联网技术,在这个方面,首先图书馆方应树立构建现代信息资源的共享模式意识,主动引进相关设备及相关人才。其次,还应加强与周边高校图书馆或社会图书馆之间联系,参与到信息资源共享的大家族中去。最后,积极带动更多图书馆加入到图书馆的数字化现代化信息资源共享团体中,从而实现推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更好的发展。

3.3 完善系统化共享网络

在构建好共享系统后,各高校图书馆应当根据实际的系统问题及时作出相关的解决办法。比如在检索方面上,建立更大的搜索网络,把搜索范围渗透到各个参与其中的高校图书馆中,使得搜索范围更大化。此外,建立更加完善的、有特色的文献资源数据库。这个方面需要各大高校的共同努力,比方说,医学院可以把医学类书籍作为其特色数据库,警校可以建设以法律侦探推理等类型的书刊资料建成其特色数据库等等。总之,各大高校依据本校的办学类型及办学特色建立自身特色信息资源数据库。从而避免藏书资料的重复无味的无共享意义的现象的发生。

3.4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下的我们,首先要树立保护版权人知识产权的意识。图书馆在进行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严格服从知识产权的利益安排。图书馆要积极、主动地分担资源购买成本,对有版权要求的资料在共享的同时要做好禁止复制粘贴拷贝的措施,比如禁止文字图片等等的导出,并同时做好馆内资源的保护工作,对进入资源库设置加密措施,维护自身及版权人的合法产权。

4 结语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 是提高图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让读者获得更多的资料和服务的一种有效手段。发展推广并做好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是图书馆建设事业中的重要环节,以充足资金作为背景保障,不断发展完善信息资源的共享模式,让读者得到更多更好的信息资源是我们图书馆人不断追求奋斗发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探讨》―― 李丹高路杨苑婷婷

[2]《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中的问题与对策》――汪 琼

[3]《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尚武

第6篇:资源共享带来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文献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

1文献资源共享概况

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往往是依托于某种类型的共享网络,通过加入网络,与网络中的其他成员互知互惠,互通有无,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目标。广州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所参加的共享网络,既有全国范围层面的,如CALIS;也有区域范围层面的,如“广东省高职院校文献资源共享联盟实验网”(以下简称“联盟网”)、“珠江三角洲数字图书馆联盟”。广东全省现有高职院校82所,位于广州地区的高职院校有45所。受惠于CALIS三期项目建设,已有41所高职院校成为了CALIS的成员馆[1]。CALIS成员馆早期主要是普通高校,近年来才逐渐有高职院校陆续加入。但受制于基础条件差、资源贫乏、设备落后、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较低等局限,高职院校即或成为了CALIS成员馆,也没有完全尽享CALIS的各项服务[2]。据了解,高职院校图书馆使用CALIS服务最多的是联机编目下载[3],很少使用文献传递服务,甚至有部分图书馆从未真正使用过CALIS的服务。“联盟网”是由广东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高职高专分委会在2009年6月组建成立的,至2015年6月,全省有54所高职院校加入了“联盟网”,广州地区的45所高职院校中加入“联盟网”的有31所[4]。依靠“联盟网”提供的参考咨询平台,广州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文献传递、参考咨询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就共享服务的使用情况来看,广州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之间的文献传递服务更多地是通过“联盟网”得以实现的。除此之外,也有一些高职院校图书馆加入了“珠江三角洲数字图书馆联盟”。

2文献资源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

“联盟网”之所以能在广州地区高职院校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主要是因为其成员馆同为高职院校,同类院校之间交流较多,读者需求具有较大的共性,合作也更为方便。广州地区高职院校虽然在积极地开展资源共享,但资源共享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2.1合作内容比较单一

广州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合作范围较窄,方式也比较单一,合作内容主要集中在文献传递、在线参考咨询、业务培训方面。以“联盟网”为例,其资源共享平台是挂靠超星公司“读秀知识库”而搭建的,而“读秀知识库”本身就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只要购买了“读秀知识库”检索平台,就具备了开展文献传递的技术条件。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资源和服务的共享变得更为容易和方便,因而发展较快。相形之下,馆际互借、电子资源联合采购、特色资源库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则较为滞后。广州地区高职院校之间馆际互借业务开展得很少,没有形成规模,特色资源库的建设也乏善可陈。高职院校虽然在职业教育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有些院校还自建了一些实用性、职业性较强的数据库,但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的特色资源库还是比较匮乏的,自建数据库的后续维护也缺乏人力和经费的持续投入,内容陈旧。加上依托的资源共享平台也缺少高职院校自建数据库的信息,没有实现资源的共知,在特色资源库的共建共享方面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此外,电子资源联合采购也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广东省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已经实现了联合采购,但联合采购只是提供了最高限价,而并非实际采购价格,各馆采购电子资源仍然要与资源商进行谈判,电子资源的采购依然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单个图书馆的采购单价并不透明,资源商的垄断特征仍比较明显,图书馆在电子资源采购的谈判中仍处于不利地位。

2.2资源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

在一个理想的资源共享网络中,各成员馆的馆藏资源要各有特色,能够做到相互补充。高职院校的读者需求带有共性,这也导致各院校文献资源建设也带有较大的共性。从广州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站的电子资源列表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图书馆配置的电子资源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读秀知识库、银符考试题库这类中文数据库的占有比例较高,外文资源则普遍缺乏,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没有购进一种外文文献数据库。读者需求量大的资源,也确实应在本馆配置。资源共享着眼解决的应是读者在特殊情况下的信息需求,是偶发的需求,而不是常见的需求。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资源采购经费比较紧张,每年的经费除了保障必备资源的订购外,所余不多。如果想尽可能地多买一些数据库,就只能采购一些金额较小的数据库,而对于那些质量高、价格贵且使用量又不太大的数据库往往不敢问津。这种采购策略造成的后果就是各图书馆之间的资源交叉重复,缺乏互补,丧失了资源共享的动力。就“联盟网”上提交的文献传递需求来看,中文文献需求满足率高,而外文文献需求的满足率较低,反映出同类院校资源同质化现象严重所带来的弊端。

2.3读者需求不大

文献资源共享在本质上是读者借助图书馆的力量满足自己信息需求的行为,因而推动文献资源共享发展的不单是图书馆,读者的作用也很重要。研究发现,高校图书馆的馆际互借率与高校读者的研究行为有密切的正相关[5]。研究经费越多,馆际互借行为发生得越多。职业院校不是研究型的大学,读者的科研行为并不普遍。近年来,触屏阅读的普及给纸质图书的阅读和电子资源的使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图书馆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有所降低。加上职业教育侧重应用性技能的培养,对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也是以够用为度,这也直接导致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图书馆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很多高职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信息需求有较强信息意识和信息查找能力,但查找学术性资源的能力就比较薄弱。对本馆已有资源的使用需求尚且不大,需要借助共享网络实现的信息需求就更不多见。

2.4运行资金缺乏保障

高职院校图书馆普遍规模较小、影响力不大,文献资源建设的总投入不足,进行共享的资源基础较为薄弱。广州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加入的各种共享网络,基本上都没有专门的资金,共享网络的运行资金来源几乎都是各成员馆的自主经费。广州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只要购买了超星“读秀知识库”,就能够享受到“联盟网”内的文献传递服务。“联盟网”内的成员馆虽然都是高职院校,但在馆藏规模上存在较大差距,通过文献传递服务,资源相对贫乏的成员馆能够较好地缓解其与读者间的供求矛盾,但这仅限于可免费获得的文献资源,对需要付费的文献传递服务则缺乏相应的资金来提供支持。普通高校的文献共享工作已经运行得比较成熟,对文献共享经费的投入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相比较而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享仍然受到“重藏轻用”传统观念的极大影响,资源建设重拥有,轻使用,还是习惯于以拥有多少数量的文献资源来衡量图书馆的价值。因而分配经费时愿意把经费花在资源购置方面,而不愿意投入到服务中,只分配很少的经费给文献传递,甚至是不拨付这部分经费。造成的后果是,凡是需要付费的文献传递都无法实现。这部分需求往往是集中在外文文献的传递上,外文文献由于价格较高一直是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薄弱之处,对外文文献的获取本可借助大型共享网络得以实现,但由于没有资金保障,即使通过共享网络检索到所需文献,也无法获得。运行资金缺乏保障除对文献传递工作产生影响外,也使馆际互借业务的开展受到限制。馆际互借服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读者现场借阅,某个馆的读者可到协议馆自行借阅图书,即人动书不动;二是图书馆代借,读者向自己所在馆提出互借申请,由读者所在馆向图书所在馆提交馆际互借请求,即书动人不动。采用第一种方式办理馆际互借,图书馆的投入比较少,只需开通他馆读者的认证,不需要投入物流成本,对管理也没有更多的要求,但其能否持续实施有个重要前提,就是协议馆之间的空间距离不能太远,读者到其他馆的交通非常便利,时间花费不长。如果读者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借阅图书,将会限制此项服务的开展,馆际互借也就无法持续开展下去,读者最终也就无法享受到馆际互借带来的便利。采用人动书不动这种服务模式的馆际互借主要在高校分布比较集中的较小区域,但因不方便读者,使用上仍有诸多限制。采用书动人不动这种方式开展馆际互借,对读者而言非常方便,也为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所接受,但运作成本就会直接由图书馆承担,包括物流、人工等多方面。这种成本应由共享网络给出专项资金予以保障,而不能简单地转嫁给成员馆,否则将会造成馆际业务受理量越大的馆所承担的成本越高,最后会因为管理成本的上升而不堪重负,丧失动力,馆际互借服务也就无法持久开展下去。

3文献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拓宽共享服务范围

广州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内容应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更多的尝试。全面拓宽资源共享服务项目的条件目前可能尚不完全具备,但在较大区域的共享网络中,一些地理位置较近、有长期合作历史的图书馆可以成立规模更小,但联系更为紧密的次级共享网络,先行开展更多的共享服务项目。例如,广州市教育局计划将部分市属高职院校迁入“广州教育城”集中办学,迁入教育城的高职院校就可以尝试开展馆际互借业务。由于整个教育城的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一期建设占地约7平方公里,空间区域相对较小,开展馆际互借业务的成本不会太高。在共享网络中,电子资源的协调采购、特色数据库的建设都可以得到进一步拓展。为更科学地使用文献资源购置经费,避免出现资源严重同化的困境,对于各馆必备资源外的其他数据库可以考虑采用集团采购的策略,即在经费允许范围内各馆各自采购使用量位于前列的电子资源,其余的资源由共享网络联合采购。联合采购的形式可以是共享网络统一购买,费用由各成员馆依协议分摊,也可以是协调各成员馆的采购资源种类,采购费用由各成员馆自行支配。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资源的重复购置和遗漏收藏,最大化地实现资源互补,通过文献传递服务满足其他未购买相应电子资源成员馆的需求。对于集团采购的电子资源要进行使用情况的绩效评价,综合考虑其内容、成本和访问量,更科学地制定后续的采购方案。此外,还需要重视特色资源的建设。一个共享网络中,各成员馆的资源规模是有差距的,很多时候差距还比较大,对于资源较为丰富的大馆而言,如果在共享网络中只有奉献而无法获得回报,势必影响其参与资源共享的积极性,因此资源相对较少的小馆重视对特色资源的建设,做到人无我有,可以在共享网络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体现自身价值。对有能力自建数据库的成员馆,共享网络应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协调,对专题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进行分工协作,成员馆在本地建设,通过网络共享成果。

3.2建设和完善资源共享平台

资源共享平台应该全面揭示共享网络可能提供的所有服务,能够集成网络内各成员馆的资源和应用,包括各成员馆馆藏联合目录检索系统、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系统、读者统一认证系统。广州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现正使用的资源共享平台几乎都是采取了“商业化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图书馆提供资源”这种建设模式,大部分都是基于超星“读秀知识库”的检索平台,不需要本馆进行二次开发。这种做法虽然比较省力,但无法完整体现共享网络能够实现的全部服务。在高职院校图书馆自主研发资源共享平台的能力比较欠缺的现实情况下,采用成熟的商业化系统作为资源共享平台实属权宜之计,也是较为容易实现的可行方法,但图书馆不应被动接受固定的系统模式,而是要参与到平台的设计和架构中,与平台提供商多沟通交流,使最终的产品能够满足图书馆的需求。这样的资源共享平台,应该能够整合各成员馆所有的电子资源、纸质资源和应用系统,能够为读者提供统一认证、一站式检索、全文获取和个性化服务等[6]。

3.3构建长效合作机制

长效的合作机制应涉及运行资金、组织机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广州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所参加的合作共享网络基本上都是一种松散型的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事务完全由各成员馆自主管理,往往是由区域内有较大号召力的图书馆倡导发起,联合多个图书馆共同参与,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协商处理事务,共享工作的管理和技术支持由各成员馆相关工作人员兼任,缺少专职人员。从文献资源共享的发展历程来看,较为成功的共享网络一般都有健全、专业的组织机构,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广州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想长期合作,亟须健全共享网络中的组织机构,组建专业的管理团队,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妥善处理各成员馆之间的利益关系,各成员馆在经费分配时也适当向资源共享服务倾斜。共享网络对各成员馆参与共享事务应进行绩效评估和考核,对积极参与共享事务的成员馆要进行激励和表彰。区域文献资源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总体规划、长期建设,方可收到成效,除各成员馆持续的经费投入外,上级管理部门也应给予政策扶持,最好能对文献资源共享工作提供部分资金支持。这样,文献资源共享工作才有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方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作者:祝春晖 单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CALIS图书馆导航[EB/OL].[2015-06-30].http:///educhina/libnav.do?page=libnavbyarea#005.

[2]王启云,杨海平.一种区域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模式——以连云港高校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网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3(3):44-47,91.

[3]马轶群,纪晓萍.大学城高校图书馆联盟探索[J].图书馆学研究,2009(5):18-20.

[4]广东省高职院校区域文献资源共享联盟简介[EB/OL].[2015-06-09].http:///areas/gdsgz/lianmengjianjie.jsp.

第7篇:资源共享带来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公共管理专业;资源共享;开放教学

公共管理类专业作为21世纪新兴研究领域,近些年,该专业的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我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从最初设立到现今,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它从最初的师资短缺,资源不足,已发展成为有着大量优质生源、师资以及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的热门专业。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我校院系间及校际间公共管理类专业资源的共建共享问题也愈发突出。事实上,没有专业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教学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成果。因此,改进观念,借助高效便捷的信息技术手段,探索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遴选、整合与共享机制,扩大优质专业资源共享范围,构建我区高校间教师教育合作机制已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公共管理类专业资源共享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进入高速发展的21世纪后,我校公共管理专业为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形态发生变化,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涉及内容不断增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逐渐凸显。与此同时,限制专业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专业资源整合与利用的问题也处处阻碍着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当前,我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发展与资源共享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学校院系及高校间资源独享、信息封闭,优势教学资源难以流通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学校区域位置、利益分配、教育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校及相关院系在公共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中自成一体、封闭运行的现象十分普遍。师资、课程、图书资料、实验室等资源的配备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开设公共管理类专业的院系,在资源共享方面的建设水平有限,而且大多只针对某一类资源在某一院系内的共享,很少对外开放,导致大量优势教学资源呈封闭性应用,校内校际间合作的信度降低,资源的汇聚和共享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

(二)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整体实力不强

一直以来,我校及其他高校在师资建设方面都是以单独引进或自行培养的方式为主,缺乏师资的共建共享意识与行动,而且由于办学条件和教学科研环境不同,加之偏远地区待遇方面的弱势,使得我校教师培养和引进工作举步维艰,教师队伍整体实力不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缺乏,在专业层面取得高职称、高学历的师资更是凤毛麟角。多种因素造成了专业教师在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同时存在结构性短缺和结构性过剩并存的现状。这是我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也是专业资源共享机制存在问题的关键因素。实际上对大多数高校来说,即使规模再大,实力再强,也难以单独建设一支学科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师资队伍。最后容易造成的结果是各校师资总量偏少,而另一方面现有的教师在本校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又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使得学生不同层次的求知需求得不到满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制约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这种局面必须加以改变[5]。目前我校还没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想通过研究生教育带动本科教育,也需要在开放办学模式下依靠资源共享来实现。

(三)一线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且存在自我封闭心态,欠缺合作意识

当前,我校很多一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一个学期内要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准备、授课、作业批改等工作任务,有的教师甚至在一周内需要完成20-30课时的工作量。除此之外还需承担和申请课题等科研任务。所以,一线教师教学科研的负荷量增大,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教师自由思考和相互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合作,实现课程资源汇聚和共享也就只能停留在理念层面。此外,教师文化中的“教学保守主义”思想也影响着教学资源的汇聚和共享。高校教师是受过系统专业教育,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具有挑战性、创造性工作,对知识、个体和事业有着持续不断追求的群体。但我校及其他高校的教师很多都受教学保守主义思想的影响,在知识、方法、经验等方面的交流上存在自我封闭的心态。孤立地教学、探究是大多数教师日常工作中的状态,教师大多情况下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方式去处理教学中的问题,认为“求助于其他教师是自己无能”。不少教师处于维护建立在自己专业能力之上的自尊心,而往往表现为谨慎有余,坦率不足,缺乏教学、科研以及学术方面的主动交流。加上,高校办学的相对独立性,专业教师习惯在校内重复着自己的教学任务,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限制着教师间教学合作和课程资源共享的实现[1]。

(四)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布设缺乏研究和规划,整体布局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和学科发展极不均衡,普遍存在分布不集中与重复建设的问题,该专业本科设置没有覆盖一级学科下的所有专业且分散于不同院系,一些相同专业在很多学院都有开设,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使得专业的研究方向较为分散,科研实力分布不均,进一步造成师资与课程等教学资源的消耗与浪费。

(五)优质课程资源稀缺,缺乏民族特色和地区

特色的学术研究由于公共管理专业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尚未形成,对录入资源共享数据库的课程资源和文献等缺乏筛选,使得劣质、无效、重复资源成为资源共享数据库的主流。而且,作为民族地区高校,公共管理专业的发展缺乏富有民族和地区特色的学术研究和教育资源,欠缺优秀的蒙文教材、蒙文论著与蒙授教师,尤其是蒙汉兼通的双语教师、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限制了我校公共管理专业蒙授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资源共享的意义及案例分析

(一)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资源共享的意义

1.资源共享顺应高校发展潮流。当今时代的大学都是开放的大学,只有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才能在高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下使自己保持平衡的状态。我校内部及校际间在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发展过程进行的课程内容共享,很大程度上可缓解专业优质课程资源短缺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高校资源配置的合理化,顺应了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发展的潮流。而且在这个平台上共享的,除了课程、师资、设备等有形资源,还有校园文化、教学理念、学术传统等无形资源,对于推进我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打造教育品牌,提升专业知名度,促进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都有积极作用[2]。

2.减少重复投资、节约建设资金,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每所高校都拥有丰富且各具特色的教学资源,但一所高校的资源毕竟有限,我校公共管理专业起步晚、发展迅猛,规模扩张快,但师资的结构性短缺,精品课程不足,教学设施缺乏或闲置,优质资源不足的问题非常严重。专业资源共享有利于减少和避免重复投资、节约建设资金,在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尽可能大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增值,产生几何倍增效应,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学过程拥有更多主动权和选择权。高校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教学模式下创建的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及时获得世界科技前沿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短时间内,将我校公共管理专业教师的数量和水平提高到现实需求的高度,难度很大。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一步到位、教师学问的修炼不能速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知识不能靠一时的学习训练就可以得到,它是一个累积和充实的过程。开放的信息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了校内多个院系及多所高校乃至社会上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在最大范围内的共享,可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来源。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密切关注相关边缘知识的发展情况,有助于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完善知识结构,丰富并深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也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实践及方法变成数字化资源,让更多的年轻教师共享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师们打开了思路和眼界,拓宽交流渠道,教师在教学中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4.有利于保证和促进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公共管理学科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学科,它覆盖面广,其内涵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延伸,并在人们的研究和探索中不断更新,信息交互作用明显。同时,高校公共管理专业的多元化和多变性的特点也使得专业与学科的建设必须体现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所以,要促进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必须紧跟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步伐,适应信息化时代瞬息万变的特点,而资源共享正是在这种基础上对专业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发挥公共管理学科的现实意义。

(二)对四川大学公共管理类专业资源共享的借鉴

自2008年以来,四川大学依托本校良好的“文综”建设,构建起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资源共享机制。首先,在整合实验资源过程中,依靠信息和网络技术实现校内公共管理各专业之间实验资源和优质课程的共享。该校将管理类专业所属的实验室作为共享支撑平台,不仅实现了管理类专业的资源共享,而且实现了其他人文社科类学科的资源共享,并以学校部分校企共建实验室、部分理工实验室为主体的共享扩展平台为基础,实现校内外多元课程内容和实验资源的共享;其次,该校的管理类专业资源共享主要侧重于专业资料、课程和实验室的共享,通过资源共享平台为管理类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该学校管理类学科依托基础平台、支撑平台和扩展平台三个共享平台形成的联动体系,完成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资源共享[3]。四川大学通过资源共享平台,初步建立起了较完善的专业共享性教学模式,进一步实现了资源结构的改善和课程结构的改革,而各种优质课程的开放、多种实验设备的使用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改善了实验资源状况。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扩大了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实验资源,提高资源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且该共享结构的建立还得到了四川省东圣股份公司的大力支持,使得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二是提升了专业教学的水平。四川大学公共管理类专业以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为主,扩展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水平。近几年,在共享资源平台的支撑下,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师承担部级和省级科研项目、课题达400余项,这充分证明了资源共享机制给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带来的积极效应。三是促进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四川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近三年的本科毕业生对在校期间实验教学的满意度达到95%左右,尤其充分肯定了资源共享平台给自身学习带来的便利和优势,而且毕业生的主要工作去向包括四大会计师事务所、Intel和华为等大企业。对四川大学公共管理类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写作能力方面给予了很高评价。因此,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对四川大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4]。四川大学公共管理类专业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为我校探索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它的成功实践为解决公共管理类专业资源共享问题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参考路径。

三、信息化环境下公共管理类专业解决资源共享问题的对策建议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趋成熟为高校教学模式的开放与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在信息化时代利用网络技术构建开放教学模式为基础的专业资源共享平台是重要突破口。高校教学资源,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必需的一切资源,既包括教师、学生、教室、图书馆、仪器设备等有形的实物资源,也包括规章制度、信息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无形的教学资源,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是我校未来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课题。

(一)加强专业优质课程资源的调查与分析,保证共享资源的质量

缺乏优质课程资源一直是我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发展的重要阻碍,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组建与运用中,通过对校内特色资源、优质资源的调查与分析使资源共享平台得以充实,为教学资源共享与运用奠定基础。具体来说,校内各院系及各高校应对自身的资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摸清优质资源与闲置资源的情况,对优质课程资源进行筛选和综合评价。一方面,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资源繁多,质量也参差不齐,进行优质课程的筛选是实现共享的第一步,高校可以在资源共享系统中建立筛选机制,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反馈好、课程内容精致、教学效果较好的课程作为资源共享优质课程数据库;另一方面,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公共管理专业课程的研讨,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建立校内校际间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使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能够涵盖区内特色优质资源,使教学活动能够实现相互借鉴、促进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1]。

(二)发挥数字图书馆在资源共享中的辅助作用

数字图书馆资源是高校资源共享平台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自主探索运用知识的重要组件。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和情报信息中心,由于专业规模快速发展、图书经费紧张,造成图书资料尤其是外文原版图书资料紧缺、图书更新速度慢、资料陈旧的现象非常突出。实施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可节约图书经费、缓解经费紧张的矛盾,也使得学校的图书经费更加相对集中使用,以利于专业图书馆的建立。因此,我校要想建设公共管理类专业资源共享平台,就必须加强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共享。通过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模式、学生权限设计与分配等,实现数字图书馆资源对公共管理类专业辅助教学的重要作用,促进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信息运用能力的培养,促进公共管理类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5]。

(三)加强校内校际师资共享

教师是高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教学资源中最具潜力和最具活力的资源。由于目前我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因此,要想有效实现专业资源共享,促进公共管理类学科的发展,做好师资共享十分必要。一方面,我校可通过组织本校内相关院系公共管理类教师进行集体教学研讨、课程研究及优质课程互换实现校内师资共享;另一方面,区内各高校可以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基础薄弱的专业学科通过教师互聘、跨校选课及教学经验交流实现校际师资共享。其三、教师互聘可以有效缓解我校专业教师结构性短缺所形成的有课开不出的窘境,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均衡分配。教师互聘在高校还是较普遍的做法,但大多是名誉教师,有名无实,高校要想促进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师资共享必须改善这一状况。对教师的聘任工作,应从制度上给予保障,变过去的身份聘任为工作聘任,相互承认教师的劳动。教师无论在哪个协作范围内的学校任教,工作业绩都将纳入本校年度考核、职称晋升、聘岗定级的范围。地域相近的高校之间应鼓励和加强教师流动,这样既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又可以使不同高校的学生共享到优质课程。高校之间教学经验的交流形式多样,可以通过教学竞赛、沙龙和学术会议等实现。

(四)重视体制机制、规章制度等支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构建开放教学模式既要重视师资、设备、课程等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也要重视体制机制、规章制度等支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否则资源共享无可操作性与可行性。实际上,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也容易被忽视。一方面,参与共享的高校属于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各自的运转方式、管理模式和培养任务不尽相同,建立通用的支持系统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资源共享往往是出自“民间”愿望,是校际协作组织的“民间行为,”而不是出自“官方”的行政命令;非教育主管部门的“官方行为”,支持系统的权威性、制约性就显得不足。因此,要想顺利实现资源共享,步调一致有所作为,建立通用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就是基础与保障。所以,我校及其他高校在资源共享的准备阶段要考虑教学管理制度与政策的通用性,缩小差别性,同时应积极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使资源共享的动力源由民间转换为官方,增强支持系统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使资源共享在正确的航道上前行。

综上所述,信息化环境带来的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为我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目前,我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也是我校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但是,公共管理类专业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方面尚不完善,在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借鉴成功范例结合我校自身发展的特点,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才能充分发挥资源共享平台对公共管理类专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丁东澜,徐青,董婧.资源共享的开放教学模式[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刘长琦.搭建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

[3]刁海军,尹钊.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J].高师理科学刊,2008(4).

[4]任磊.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

第8篇:资源共享带来的好处范文

随着互联网自身的发展,现在的数据共享只是网络的一部分,尤其是互联网内容的丰富,使得互联网的用途越来越多,但是从本质上来看,要想实现互联网的不同功能,都是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进行。如视频点播业务,如果用户和视频网站之间,不能够进行视频的传输,那么人们也就无法观看网站内的视频。由此可以看出,网络资源共享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础,而网络资源共享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性,只要计算机能够进行工作,那么分享的时间就没有限制,对于分享的内容也没有要求,只要转化成特定的存储格式,其他用户就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这些数据。

二、影响网络传输效率的因素分析

1.用户的数量

对于网络的使用来说,影响用户体验的主要因素就是传输效率,从连接到互联网中开始,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数据传输,尤其是下载一些大型文件,网络传输的速率直接影响下载所需要的时间。目前网络内容的发展较快,各种视频网站和网络游戏不断出现,用户在日常的使用中,对网络传输速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虽然我国的网络用户数量比较多,但是上网的时间段也相对集中,只有在这个时间段内,网站传输速率才会受到较大影响,会导致每个人的带宽减小,甚至会出现传输延迟的情况。在其他空闲的时间中,网络的传输效率比较稳定。受到我国用户数量过多影响,目前我国的平均网络传输效率,在世界上排到了90多名。

2.线路建设

在所有能够影响网络传输效率的因素中,网络基础线路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由于线路可以决定网络带宽,而网络传输效率主要受到带宽的影响,如果带宽足够大,那么数据的传输延迟就可以控制到很小。在传统的网络线路建设时,数据传输主要利用电话网进行,随着用户的增加和网络内容的丰富,电话网已经无法满足数据传输的需要,因此开始使用光纤来取代同轴电缆,这样极大的提高了网络传输的效率。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网络线路建设上,对于经济水平较低的西北地区,目前使用的大多还是电话网,所以严重影响了我国网络传输效率的水平。

三、网络资源的共享与传输速率的制衡关系

1.网络资源的共享对传输速率的促进作用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影响网络传输速率的因素中,用户数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正是大量的网络用户,使得网络间的数据交换比较繁忙,而总体的网络带宽有限,每个用户能够使用的带宽就会变小,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这么多人同时使用,对服务器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如果采用网络资源共享的理念,就可以将每个计算机都当作一个节点,从而减缓网络服务器的压力。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P2P模式,就是在其他用户进行下载时,如果计算机中也下载了相应的资源,就可以利用空闲的网络,上传一些其他用户没有下载的数据,在不影响自己使用的情况下,提高整个网络的传输速率。由此可以看出,网络资源的共享对于传输效率来说,如果利用的好,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

2.网络资源共享对传输速率的限制

网络资源共享虽然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提高网络传输的速率,但是应用的不当,或者是因为网络中的其他因素,也会降低网络传输速率,如在网络资源共享之前,需要将这些数据上传到网络,这也需要一定的带宽,会对整体的传输速率造成一定的影响。使用P2P进行资源共享,服务器需要对每个节点用户的信息进行处理,服务器会承受巨大的压力,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系统的崩溃。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很多局域网中,都限制了P2P等资源共享技术的使用,尤其是校园网等公共网络中。由此可以看出,网络资源共享不仅对传输速率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四、结束语

第9篇:资源共享带来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联盟 资源共享 服务共享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201-02

美国大学图书馆有一种共识:Collab orate or Die(要么合作,要么死亡)。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服务的提供者,其服务对象是在校的师生和科研人员,其服务职能是为师生和科研人员的教学、科研提供丰富的、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面对新技术、新环境、新需求带来的挑战,图书馆间的合作已成为必然,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能脱离与其他图书馆的合作而谈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利用自己的收藏完全满足读者的需要,读者无限扩大的信息需求与图书馆有限的信息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为了充分利用各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保障服务水平,为高校读者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图书外借服务,实现高校图书馆间信息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1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必要性

1.1 促使高校图书馆的有限信息资源无限化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面对海量信息,面对读者需求的多元化,面对眼前有限的经费,每个图书馆馆藏能力有限,为了满足各种类型的读者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只能采取合作和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应对管理机制进行革新、对管理观念进行转变。闭门造车的模式早应该被淘汰,开启门户才是硬道理。高校图书馆间只有利用网络联系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真正参与到资源的共享活动中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使有限的文献信息资源扩展到无限,从而更加丰富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

1.2 有利于使高校图书馆信息对称最大化

用信息的行为和方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网络信息量与日俱增,海量信息在丰富了人们的信息来源的同时,也给人们获取信息造成了困扰:即信息的不对称,用户信息需求与所得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错位。使得用户信息需求的特定性与信息资源分布的无限分散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用户被信息的大海所包围,在使用中人们发现要准确、快速地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已变得越来越困难。单靠自身的力量,很难采集全面的文献信息资源,更谈不上进行有序的加工,满足读者的需求更是难上加难。只有充分地联合图书馆,分工协作,信息资源共享才能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效率,才能个性化的服务读者。

1.3 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的有限信息资源产生无限效益

高校投入图书馆馆藏建设的资金和资源是有限的,“共享”可使得资金的利益最大化,资源的浪费最小化。对图书馆的利益来说,“共享”不仅能缓解单个图书馆在资金和经费方面的压力,也弥补了本馆书刊资源不足的缺陷,意味着可以用较少的付出就能获得满足读者的需求的回报。在这种情况下,馆际间的资源共享让有限的文献信息资源产生无限的效益,这种可行性比较高的方法在一些经济利益冲突不大的图书馆之间十分可靠,可谓“性价比”较高。

1.4 有利于合理配置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

目前,重复订购、资源冗余的现象在各个图书馆之间普遍存在,尤其是对某些重要文献的重复订购。众所周知,各个图书馆的购书经费有限,解决的方案可采取通过协调合作,多方位、多渠道、统一筹划、立体化的合理构建,同时进行联合采购和编目建立,构建联合电子信息资源数据库。这样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协调采购的办法就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复订购现象,避免浪费。馆际资源共享使各图书馆间有效地避免了文献资源的重复建设。图书馆需要调整馆藏格局从而降低收藏功能,突出服务功能。

2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2.1 高校图书馆与本校内机构的信息资源合作共享

即校内信息资源共享。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2012年以搬新馆为契机,对经管、外语、人文等院系资料室的资源进行了整合,以校园网为依托,校图书馆为公共图书馆,各个学院和研究所的资料室或图书室由学校图书馆建立资源共享网络化信息平台,统一联机编排图书目录上网,建立完备的文献信息检索系统,使各资料室之间的文献信息互通共用,实现书刊通借通还和提供全天候网络信息检索服务,提高各学院和研究所的文献共享效率和文献保障率;实现图书资源的校内共享,全面推进全校文献一体化建设,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另外加强图书馆与教务处、发展规划处、科技处合作,在不增加编制、人员的情况下,理顺业务与管理关系,如与教务处可成立信息检索教学教研室,定期针对读者特点和需求开展数字资源使用讲座培训、图书馆老师还开设了信息检索选修课;与科技处对口合作申请相关研究课题。使数字资源培训工作常态化,极大的方便了广大师生。

2.2 高校间图书馆的合作与共享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建立图书馆联盟,目前,我国图书馆联盟主要由高校图书馆、科研类图书馆(以中国科学院系统为代表)和公共图书馆联盟3种类型构成,其中以高校图书馆联盟数量居多。高校图书馆联盟由高校图工委来牵头,以重点大学图书馆来承担各地区高校的资源共享工作。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以CALIS馆际互借平台为依托,以区域流通系统为服务平台,实施可行性的通借通还。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成员馆之间的互通协作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并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采用最便捷的方式、最大限度的获取相关信息资源。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