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范文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精选(九篇)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第1篇: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范文

关键词:金属材料组织;使用性能;工艺性能;关系

金属材料一般是指纯金属和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材料。金属材料大致可以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主要就是指钢铁产品,众所周知这也是目前我国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最普遍和重要的金属材料。相比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在我国因其含量较少且加工难度相对而言比较大,使用范围就有所局限,所以它只会用于特殊零件的生产。金属材料种类众多,性能各异,由此看来,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和加工工艺,就需要我们尽可能多地掌握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1 金属材料组织与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

使用性能,顾名思义就是金属材料在应用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性能,主要包含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使用性能直接决定了金属材料的应用环境和使用寿命。

1.1 金属材料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力学性能是金属材料在承受外来载荷时所体现出来的性能。就拿最常接触的铁碳合金来说它有5种基本组织,分别为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和莱氏体。铁素体强度和硬度低,塑性和韧性好;奥氏体塑性好,适合压力加工,强度和硬度比较高;渗碳体是铁和碳所组成的金属化合物,硬度高、脆性大;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其力学性能介于两者之间;莱氏体是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其硬度高、塑性差。可见不同的材料组织在性能上会有明显差异,碳含量低,它的强度和硬度就低,可是其塑性和韧性却相反。随着碳含量的增加,材料组织中珠光体的量变多,也就使得钢的强度和硬度增加,当然塑性和韧性就会有所降低。总的来说,不论是通过上述方法还是采用冷拉拔或热处理等方法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都会使得原材料展现出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性能。

1.2 金属材料组织与物理性能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金属材料是有其使用范围的,它会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能,比如钢在1538。C时会由固体状态向液体状态转变。导热性是金属材料重要的物理性能,金属材料导热性比非金属好,金属中导热性最好的莫过于银,但在实际生产中我们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铜或铝来做原材料。导热性好的金属其散热性能自然也好,比如冰箱的散热片就会选择用这类金属材料制造。金属材料制品很多时候会使用于强度比较大、温度比较高的场所,但是大家都知道金属材料具有热胀冷缩特性,即其受热体积变大,遇冷收缩,对于精密仪器,选择热膨胀性比较小的金属材料很有必要。例如铁碳合金中的奥氏体组织含碳量低,但是加入镍后再进行固溶处理从而得到单相组织,其耐热性就会大幅度提高。

1.3 金属材料组织与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就是其在化学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性能,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是在选择金属材料时常常需要考虑的问题。常说的钢铁生锈,其实质就是腐蚀现象,为了提高金属材料的抗氧化性,一般会在钢中加入适量的铬、铅等元素在金属材料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来阻止其被氧化。对于改善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也有一定的措施,比如提高基电极的电位,尽可能使合金在常温下呈现单相组织状态。

2 金属材料组织与工艺性能之间的关系

所谓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就是金属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对不同加工温度或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性能,文章针对其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和切削加工性能与金属材料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介绍。

2.1 金属材料组织与铸造性能之间的关系

金属铸造就是把熔融金属填充到铸型中冷却并凝固,从而得到所需尺寸的铸件的过程。合金的铸造性能就表示的是合金铸造成型获得优质铸件的难易程度,这一性能常用流动性和收缩量来衡量,纯金属材料和共晶合金的流动性比较好,易形成缩孔。一般来说金属材料冷却并凝固后组织是否均匀对金属材料铸造性能的影响很大,如果内部组织不均匀就会导致铸件的性能存在较大差异,不仅导致铸件质量差,甚至还会存在安全隐患。

2.2 金属材料组织与锻压性能之间的关系

锻压就是通过对原材料施加外力,改善金属组织,进而提高其力学性能的过程。金属材料的锻造性能主要用来衡量加工工艺的好坏,一般用塑性和变形抗力来权衡这一性能,即塑性越好,变形抗力越小,金属材料可锻性越好。金属材料组织对这一性能也有一定影响,总的来说,固溶体的可锻性好,晶粒细小且均匀的组织可锻性好,碳化物的可锻性差。因此,纯金属比合金锻压性能好,对于铁碳合金,含碳量越低,锻压性能也就越好。

2.3 金属材料组织与焊接性能之间的关系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就是被焊金属在特定的焊接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对于碳钢的焊接,低碳钢焊接性能好,中碳钢焊接性能有所下降,高碳钢焊接性能差,为此一般都会避免使用高碳钢作为焊接结构件。不同组织的铁碳合金因其含碳量有所差异,其焊接性也不尽相同:奥氏体碳含量低,焊接性能好;而热影响区的铁素体晶粒易过热粗化;马氏体焊后淬硬倾向大,易出现冷裂纹;珠光体焊接性较差。

2.4 金属材料组织与切削加工性能之间的关系

切削加工性能用来表征切削加工金属材料的难易程度。从表象来看,切削性能与材料硬度有关,但实际上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与组织状态联系更为密切。如果硬度较高,加工困难,但光洁度好;如果硬度过低,粘刀严重,光洁度就差,其实这就是钢的组织产生的影响。在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热处理的方法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而改善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比如低碳钢先进行正火处理或冷拔处理可以提高硬度;中碳钢先进性退火处理可提升切削加工性能;高碳钢先进行球化退火可降低硬度。

3 结束语

金属材料与人类生产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金属材料种类众多,根据其性能应用场合也不尽相同,不同的金属原材料也有与之相对应和匹配的加工工艺,以次来得到优质的金属材料产品。金属材料应用广泛,应用环境不同,对金属材料的性能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就需要充分考虑金属材料的使用范围和利用相关工艺改变金属材料组织进而提高性能的手段。文章所介绍的内容虽然对于研究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但是要想更加完善,还需要相关人员不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德恒.浅谈金属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的关系[J].中国科技财富,2010(24).

第2篇: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范文

英文名称: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2-185X

国内刊号:61-1154/TG

邮发代号:52-17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0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SA 科学文摘(英)(2009)

SCI 科学引文索引(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荣誉:

中科双奖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第3篇: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范文

一、影响有色金属材料可持续发展及循环经济的因素

(一)矿产资源储备力量还显得远远不够

由于我国有色矿产的储备量还很缺乏,尤其是矿产资源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利用率比较低。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大多数矿产资源禀赋比较差,且贫矿比较多。基于这种情况,有色金属的开发和利用将会带来一定难度,甚至还会增加选矿也冶矿的成本费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规模的经济效益。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和世界发达国家相较而言,其利用率仅仅占有60%左右,而共伴生矿的综合利用率仅仅是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另外,根据资料显示,预计在2020年,我国的有色金属的生产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高,比如,铝的产量将达到600w~700w吨。但国内有色金属铝的需求量将达到1300w~1500w吨。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有色金属资源还显得远远不足,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将直接制约我国有色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

作为粗放型发展方式的有色金属材料,很容易给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甚至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从而使有色金属材料的利用率大大降低。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有色金属材料采选、橡胶制品以及金属制品等产业的资源消耗,占我国工业能耗总量的一半以上。而废水、废气等污染的排放占总量的30%左右,尤其是粉尘的排放最多,占90%左右。因此,我国有色金属材料在为我国经济创造财富的过程中,还会影响社会环境资源的消耗,甚至造成环境的污染。

二、有色金属材料可持续发展及循环经济相关策略

基于上述有色金属材料可持续发展及循环经济的因素,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有色金属材料发展的道路,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将循环经济的思想应用到有色金属材料的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优势或经验,从而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这才是有色金属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所谓循环经济,其主要是以生态学的发展规律作为依据,参照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同时模仿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换模式,进而给予人类经济活动指导,使经济系统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这样就可以实现循环经济了。通常情况下,循环经济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校利用,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这种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比较相符。所以,有色金属材料可持续发展及实现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合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还要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有效减轻因有色金属材料所带来的环境压力,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体分析如下。

(一)合理实行“三个层面的物质循环”

通常情况下,三个层面的物质循环主要是建立在企业的基础上,以大循环、中循环和小循环为主,分别发生在企业与社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之间,成为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其中,大循环主要是为了建设城市资源循环型社会,以城市中垃圾减量化以及资源化等方面,进一步拓展有色金属材料生产功能。而中循环则主要以生态学为依据,最终构成生态工业园区,为企业带来一定规模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主要通过企业间的物质、能量等相关内容的交换和集成,从而改善企业间的共生关系,使资源和能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有效改善整体的社会环境。小循环则主要以生态效率的理念为参考依据,在企业进行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工作,同时还要重要内部的回收利用,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从而使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小循环是循环经济在微观尺度上的基本表现。

(二)坚持3R原则

由于3R原则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所谓3R原则主要以减量化、再利用以及再循环为主要原则,从而真正实现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减量化原则来说,它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少的资源实现生产和消费的目的,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进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对于再利用原则来说,它主要指产品被多次使用之后,再经过修复、再制造后再次使用,从而使产品的寿命得到有效增长,提高产品资源的利用率,尤其是有色金属在生产和设计过程中,应采用标准化设计,从而为生产设施的升级换代提供便利。对于再循环原则来说,它主要要求物品在完成使用功能之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再进行新的生产加工,比如,将废弃物尽可能转为资源,实现变废为宝的目的,有效减少自然资源的损耗,同时也使污染物的排放大大降低,有效缓解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总之,3R原则强调优先减少资源的消耗,以及废物的产生,其优先顺序为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不可更改。

(三)积极发展资源再生产业

由于资源再生产业主要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目的,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将生产过程中的废物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实现废物的可利用。因此,积极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是保障环境安全的首要前提。其过程主要包括,产业废物经回收、挑选、再生和加工等环节,将其转换为再生资源产品,进而纳入到消费范围中,减少对环境带来的污染,进而改善环境污染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有色金属材料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不仅能够减少对于环境污染和治理,同时还能促进我国经济的提高,实现资源废弃物的再循环和再利用,有效改善我国有色金属材料低生产的现状,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丁方,赖炜.关于有色金属材料的相关研究[J].科技传播,2011,(21):50-51.

第4篇: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范文

摘要:

介绍了电解着色的方法与机制,阐述了电解着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并对铝合金电解着色产业的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

铝合金;电解着色;陶瓷层

0前言

铝及其合金因具有优异的理化性能而成为目前工业中使用量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类金属材料[1-2]。但铝合金存在颜色单一、耐磨性差、容易被腐蚀等缺点。着色处理可以改善铝合金的耐蚀性,并提高其装饰效果。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阳极氧化技术有硫酸阳极氧化、铬酸阳极氧化、草酸阳极氧化、瓷质阳极氧化和硬质阳极氧化等[3]。阳极氧化能在铝合金表面形成厚且致密的氧化膜,再通过改变交流着色溶液的配方及工艺条件,使铝合金着上美丽的颜色。

1铝合金电解着色工艺流程

铝合金机械抛光碱洗阳极氧化电解着色水洗干燥

2铝合金电解着色方法

铝合金电解着色的常用方法有一步电解着色法、两步电解着色法及三次多色电解着色法等。

(1)一步电解着色法

目前一步电解着色法应用最广的有卡尔考拉法、铬酸法及雷诺法等[4]。旷亚非等[5]发明了一套铝合金电解着色机制,可在铝合金表面获得一层耐磨损、耐腐蚀、极富装饰性的类陶瓷膜层[6-10]。

(2)两步电解着色法

与一步电解着色法相比,两步电解着色法可显著提高膜层的耐光性、耐磨性、耐热性、抗化学腐蚀性及色彩性,从而扩大铝合金的应用范围。肖友军[11]为提高电解着色液的稳定性和着色效果,研制了一种复合稳定剂,并分析了其作用机制。该方法具有成本低、着色快、着色效果好等优点。

(3)三次多色电解着色法

三次多色电解着色法很早就已开始研究[12]。三次多色电解着色法是在二次电解着色法的基础上开发得到的一种全新的材料表面处理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来改变材料表面的颜色,即在电解着色处理前增加一道磷酸阳极氧化扩孔工序,以此来改变氧化膜的结构和几何尺寸,从而改变光的反射路径,使铝合金表面的颜色由青铜色系列调变为黄色、金黄色、橙色等多种鲜艳色调[13]。张志强[14]通过添加适量添加剂使材料表面着上明显的颜色。

新型铝合金着色技术主要包括电泳技术、粉末静电喷涂技术、微弧氧化技术等[15]。

(1)电泳技术

电泳是采用电镀原理,通过电流的控制使水溶液中离子化的涂料树脂在电极上不断析出,从而形成不溶性涂层的新工艺。周建军等[16]采用直流叠加脉冲电源对含铜的高硅铸造铝合金进行了阳极氧化,并研究了脉冲电流幅度对膜层性能的影响。通过不断提高脉冲电流幅度可以显著提高膜层的综合性能。巩运兰等[17]在铬酸体系中采用高电压阳极氧化工艺得到了孔径极不规整的多孔膜。王贤等[18]提出了宽温快速阳极氧化工艺,即在硫酸溶液中不断加入合适的添加剂,使溶液中铝离子的质量浓度明显提高,延长了氧化液的寿命。DimogerontakisT等[19]研究了几种添加剂对磷酸体系中纯铝氧化膜性能的影响。通过添加磺化三苯甲烷及其同分异构体,可以制得淡绿色和亮蓝色的氧化膜。

(2)粉末静电喷涂技术

粉末静电喷涂技术是利用高压静电电晕电场的原理,在高压静电和压缩空气的作用下,使通过喷枪头上金属导流环的粉末涂料到达工件并均匀地吸附在工件表面,经加热,粉末熔融固化,形成均匀连续的涂层。

(3)微弧氧化技术

微弧氧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材料表面处理技术[20]。戴磊等[21]在含有钼酸盐的电解液中,采用阳极火花氧化技术,在铝表面获得一层光滑、致密、色泽美观的复合转化膜,且该膜层具有优异的耐酸、耐碱性能。徐存荣等[22]在硫酸和草酸的复合体系中,采用不对称正负脉冲电压,对LF21铝合金进行硬质阳极氧化。与直流或直流叠加脉冲阳极氧化相比,采用不对称脉冲电源氧化具有成膜速率快、电解温度范围宽、能耗低等优点。

3电解着调的影响因素

电解着色膜的显色机制不同于染色膜的。染色膜的显色机制是利用膜层对光的吸收从而显色;而电解着色膜的显色机制则是通过电解着色膜中的沉积物所具有的金属特征显示出色调。电解着色膜显色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在膜层中沉积的金属离子的粒径大小与粒径的分布情况等。对于不同的金属盐电解体系而言,由于电解液体系中所含的金属离子不同,不同金属离子所具有的不同特性导致对入射光的散射程度不同,从而导致电解着色膜所反映出的色调也不尽相同。另外,由于在电解着色膜的微孔结构中所沉积的金属离子的数量也是有差异的,所以随着金属离子沉积数量的增加,电解着色膜也会呈现出明显的颜色深浅区别。

4电解着色的机制

铝合金电解着色是将电解着色液中的金属离子通过化学反应沉积在电解着色膜的微孔中。具体可分为三个步骤:

(1)金属离子向电解着色膜的定向移动;

(2)金属离子在电解着色膜/着色液界面获得电子,氢离子穿入阻挡层,在基体/电解着色膜界面获得电子;

(3)析出金属和生成氢气。

5电解着色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材料着色后易褪色

电解液体系中的成分改变,导致电解着色后沉积在膜层中的少部分金属离子溶解,从而使得电解着色膜发生褪色。应对电解着色液体系内的成分进行部分稀释,使得电解着色液体系中各物质组成尽量不发生变化。

(2)型材着色不均匀型材着色不均匀

大多是由于对材料进行着色时挂件的牢固程度没达到要求所致。电解着色膜属于非导体材料。在电解着色过程中,如果材料与导电杠发生错位,会使导电点部分偏移,造成导电不良,从而使得着色不深。如果发生的错位相当严重,则会导致着不上色。

(3)材料电解着色后膜层出现花瓣状

这是由于前期对材料的预处理不彻底导致的。这就需要严格对材料进行预处理,并且认真仔细地进行,特别是除油、打磨的过程。

6展望

铝合金电解着色技术越来越被重视。对铝合金电解着色工艺的研究,是获得满足工业要求的着色膜的前提。

参考文献:

[1]王艳芝.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着色技术研究进展[J].电镀与精饰,2001,23(3):20-22.

[2]袁凌云.铝合金电解着色技术的进展[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125-128.

[3]韩春华,葛祥荣,王太智,等.简明表面处理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曾华梁,吴仲达,秦月文,等.电镀工艺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5]旷亚非,张平,罗鹏,等.铝阳极氧化着色工艺的研究[J].电镀与环保,2006,26(2):29-32.

第5篇: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范文

民族艺术是指某一民族为了表达美而进行的行为或创作的事物,其形式是非常多样化的,包括绘画、雕塑、皮影、音乐、陶瓷、舞蹈、服饰等,具有意味性、时代性、民族性。从文化意义上来说,民族艺术能够体现一个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反映现实生活、民族风格和气派。文中所说的民族艺术是指能够与现代综合材料相结合的有形事物,如绘画、雕塑等。民族艺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批判地继承、改造旧的艺术形式,用现代技术手段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品。

二、现代综合材料的工艺表现

1.当代综合材料的材料属性及工艺

(1)金属材料的运用金属材料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种,常见的钢、铁等属于黑色金属,而铜、铝等则属于有色金属。金属材料的质地刚硬、表面光滑,有一定的光泽感和反射力,给人以冰冷的感觉。其具有耐磨、耐高温、韧度强等性能,艺术创作者能够根据金属材料较强的变形能力设计出形状各异的艺术品,或制造不同的肌理影响金属材料的反光效果,形成个性化的视觉效果。现代冶炼技术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提升,焊接、锻造、铸造等金属材料加工技术,也创造性地应用到了艺术品的创作中。同时,在宣扬环保的今天,更加提倡把废旧的金属材料“变废为宝”,创作成有价值的工艺品。以金属为材料还有一大优势:金属材料具有抗氧化、耐腐蚀的特点,制成的艺术品能够保藏较长的时间。

(2)软材料的运用所谓软材料就是指质地柔软的材料,包括天然与人造两种,天然的软材料包括羽毛、棉、麻、毛发等,散发出一种天然之美,在艺术作品中能够流露出真实淳朴的感觉。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新材料应运而生,其丰富多样性使软材料呈现出新异的效果,也使软材料艺术向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软材料的特殊质地能够实现金属材料所不能做到的编织效果,通过编、织、盘、捻、连等方式,其编织方式会产生独特的编织肌理,如精细、平整、粗犷、立体,形成了软材料特有的魅力。另外,软材料在触觉上也不同于金属材料,柔软、天然的触感回归了原始之美。

(3)有机高分子材料的运用有机高分子材料是现代综合材料的代表,是一种新型的化学材料,包括树脂、有机玻璃、合成橡胶、塑料、合成纤维等。合成硅胶可以用来翻制模具。树脂和有机玻璃都具有透明性强、坚硬、光滑、抗腐蚀的特点,在一定的温度下,艺术创作者可以根据需要将其进行变形处理。2.在艺术品中对现成品材料的利用现代综合材料还包括现成品材料,也是对环保思想的发扬。现成品材料包括刀、叉、盘等日常生活用品,螺丝、螺帽等工业用品,电脑零件等高科技产品,等等。现成品材料的特点是已经经过人工制造,并且具有一定的色彩、质地、形态。奇思妙想、巧妙运用是艺术语言中最强有力的表达形式。现代综合材料变化多样,创作者在充分熟悉了材料的性能、特征、制作工艺后,方可着手创作。材料本身是粗糙、质朴的,但是艺术家把材料与思想完美结合,就能够体现出材料的质感美,作品承载着创作者的内心情感。

三、民族艺术与现代综合材料的融合

材料的特性就是人们通过感官系统对材料质感形成的综合印象,不同的材料给人的心理感受也不尽相同。材料的基本属性是物理特性和心理感受。综合材料与中华民族艺术的结合使民族艺术的色彩美感、质地、肌力、光泽上都得到了新的提升。这样的民族艺术的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视觉审美体验,以一种创新的形式重新体现了民族艺术的文化内涵。综合材料与传统材料的差异化形成了人们感官上的个性化,促进民族艺术以更丰富的表达形式调动和感染接受者。

1.色彩美感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中色彩是最能表达感情变化和最具有冲击力的元素,民族艺术中红色代表热情,白色代表纯洁,黑色代表神秘。材料是艺术创作中色彩的载体,分为自然颜色的材料和人工颜色的材料。传统民族艺术通常以纯天然物质作为材料,而综合材料的色彩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实现纯天然物质所不能表现的颜色,更为丰富、更具有冲击力。

2.质地美感材料的质地美是给人们的另一种直观的视觉感受,包括材料本身的软硬程度、轻重程度、干湿、粗细等。传统民族艺术经常使用的木质材料给人们带来一种光泽暗淡、纹理杂乱的感觉,而金属质材料则给人带来一种冰冷、强反光性的感受。一些现代综合材料可能看起来是轻柔、飘逸的,但

3.肌理美感肌理是指因材质不同而在材料表面上形成的不同纹理结构。传统民族艺术中的纯天然材质肌理比较单一,如树木表皮粗糙的纹理、石头光滑的肌理等。民族艺术创作要合理选择、创造和运用现代综合材料、工艺手法,创造出新的肌理,将天然肌理与人工肌理结合运用。

4.光泽美感将光投射在一件艺术品的不同面上会产生高光和投影,呈现一系列色调明暗的变化,从而产生光泽美感,也使得艺术品极富空间感。光可以使艺术品产生一种神秘感,能够增强或阻碍人们的感知。失败的光线处理会使艺术品变得模糊、失去视觉冲击力,而成功的光线即使照在简单的艺术品上,也能增加它的吸引力。现代综合材料的魅力就是能够将光线隐藏于艺术品之中,令光线本身成为一种雕塑媒介,使民族艺术富有更多变的光泽美感。

5.心理美感心理美感是指人们对材料的颜色、质地、形态、肌理、内涵、光泽等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人们常常根据以上的直观信息感受艺术品,如,陶瓷是高雅的,皮革是手工的,布料是温暖的,塑料是轻巧,等等。在实际的民族艺术创作中,可以建立传统材料与现代综合材料性能的不同组合,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并接收材料,产生更丰富的心理感受。艺术创造本身是具有偶然性的,甚至是在偶然效果的刺激下创造出来的,但这也是其魅力所在。所以,现代综合材料在民族艺术中的应用必然会带来独特的心理美感,使材料成为艺术品的内在精神语言,提高其艺术价值。

6.形式美感民族艺术遵循形式美的表现规则,材料的表现形式与民族艺术的完美结合、高度和谐统一,形成了艺术品的表现力。创作者进行创作时,首先要理解形式美,然后再进行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创造。在运用现代综合材料时,要注意虽然其表现形态变化多样,但是最终要达到和谐的效果。和谐之中也存在差异,形成对比、非对称美,最终达到视觉上的均衡。

第6篇: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范文

形象。与绘画艺术不同, 雕塑的艺术语言的特征性及特别的制作技巧,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材料特点的制约。不同的物质材料, 经过艺术家的处理、运用, 会体现不同的艺术趣味。雕塑是人类情感在物质材料中的显现, 材料是雕塑家展开艺

术思维的翅膀, 借以表达情绪, 寄情抒怀的载体。雕塑创作缺少了材料的支撑必然造成艺术语言的贫乏。

关键词:雕塑艺术;材料;材料感

不同材料的雕塑,无论是金属,木头,玻璃还是塑料,不同的雕塑总能发挥不同材料的特质,托尔斯泰曾说过:艺术就是情感的感染,真正的艺术家就是表现情感,实际上艺术作品材料的应用正是艺术家情感表达的载体,是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雕塑家注重材料本身的美感价值,借助材料的美感,传递自己的内心体验。

材料是雕塑创作的基本物质前提,实物的精神和形体服从材料,这也是雕塑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对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直接影响到创作的构思以及作品形体的构成。材料本身就已经包含种种社会意义和审美原则。每种材料都有它特有的与其他材料不同的特性,用不同材质创造出来的雕塑形象已不单纯是普通的形象,而是具有生命意义等深层精神映像的雕塑。材料作为一种雕塑语言,只有了解了它的性质,才能运用适当的工具,顺应材料的特性,按照相应的操作方式和程序进行加工,才能使作品达到思想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材料的美感价值在现代雕塑中的体现

工业革命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不断出现的材料, 新的加工手段和新的工艺技术,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延续已久的工艺程序和艺术要求, 特别是金属雕塑。传统金属雕塑十分重视材质自身的价值意义, 金、银、铜、铁等金属, 尤其是作为贵重物的金、银一直是人类社会地位、身份和财富的象征。金属雕塑艺术品的大量占有者, 主要是上流权贵, 他们的审美情趣直接影响主导金属艺术的发展, 由此形成追求奢华的审美取向和穷工极巧的精湛技艺, 构成了传统金属雕塑细腻精美、华丽繁缛的风格。现代金属艺术, 更注重的是材质自身的美感价值, 并赋予其丰富的精神与内涵, 有力的扩展了金属材质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按照材料本身的质感特性来设计, 构思雕塑, 称为现代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美感。不同的加工手段和技艺, 又是使不同美感充分得以展示的前提。制作的过程成为艺术家与材质对话的过程, 人的才情、能力和技巧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以施展, 最终使其成为一件极具金属材质独特魅力, 又洋溢着个性风风格的有机成分, 从而使其价值和意义被大大的升华。从审美的意义和价值取向不同, 拉开了现代与传统的距离。布朗库西的雕塑如:“空中的鸟”、“沉睡的缪司”, 造型单纯简洁, 用高度概括的艺术语言, 直接提炼出不同形象的本质特征。光丽异常的抛光, 更使作品呈现出透明的光彩和严谨之美,使一向凝重、浑厚的青铜, 闪耀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眩目光彩, 为现代雕塑艺术兴起开了先河。达达派的艺术领袖阿尔普创造出很多有机性的金属艺术造型。贾柯梅蒂的雕塑一向最注重的量感因素, 人为的抛弃了, 拉长的躯体, 瘦若骨架, 形容憔悴, 如失魂的幽灵般, 孤单的行走。细长的人物造型, 却以粗糙的斑驳肌理显示他的与众不同, 青铜有效的成为它鲜明个性的载体, 以铜本身凝重增添作品中浓浓的神秘色彩。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 各种金工技艺如钻、创、抛等丰富了现代金属雕塑的表现手法。各种作品也层出不穷。大批从事金属雕塑的艺术家利用力学原理, 发挥金属材料特有的美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意大利雕塑家阿纳尔多的作品“盛大的迪斯科”、“柱体”中抛光的柱体, 球体表面处理十分奇特, 一方面加以抛光擦亮。另一方面又将其表面裂开形成不规则的自然裂口犹如蛀蚀效果的肌理使柱子和球体仿佛像一台精密的仪器被突然爆开。正是阿纳尔多对材料的了解, 才使他的作品有如此别致的效果。石和木因为品种繁多一直是古往今来众多雕塑家的创作媒介物。石材、木材也因其自身材料特点的认知程度的扩展而被现在的雕塑家所倚重。现代的石雕木雕在适应材料和对新现代加工工艺采用的意义与重造型的传统雕刻是不能比拟的。材料感在雕塑中以肌理的方式体现, 肌理又分为自然肌理与人工肌理,自然肌理是指不经艺术家之手已存在的纹理组织, 比如现在的木雕因材质的特殊而别有一番柔劲和韧性, 这都归功于它所特有的标志——年轮木文。现在大凡艺术家在创作时都把木文作为一种重要的装饰因素考虑在内, 使其随雕塑的体积起伏转折而呈流动变化状, 大大的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石材也是因其品种多, 色泽纹理丰富而受青睐, 阿尔普的“牧云”、“牧歌中的风景”便是如此, 以石的宁静、沉稳传达出生命活泼的韵律。人工肌理是指艺术家人为作用而产生的纹理组织, 大理石通过雕凿加工模拟衣纹和动物皮毛等等。亨利·摩尔在它的系列雕塑中某些表面的处理上划上一道道凿痕, 给观者极强的表现力和质朴感, 简单的形态也越发显得丰富。

现代雕塑中, 材料在艺术创作中以极具重要意义, 材料直觉和材料意识, 成为艺术家构思是必须先考虑的因素, 和传统雕塑中材料运用具有严格的分类界限不同, 为了追求新的形式, 勇于探索的艺术家们采用多种材料结合, 在他们的作品当中用金属、木头、玻璃、塑料等材料加入其中, 相互焊接, 变化多多的构件,彻底打破了雕塑的体量观念, 材料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毕加索巧妙的把自行车把与车座组合著名的“牛头”。英国人包洛奇人物形象。激进的阿尔芒更是将几十辆汽车叠罗汉般用水泥浇筑成一座高塔, 五颜六色的车体从塔的四面浮出, 蔚为壮观。艺术家正是始于材料的观察与感受, 掌握材料, 使用材料, 给材料打上人的思维与劳动印记, 才有如此丰富的作品。

1 雕塑的材料种类

1.1 单一材料

对单一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创作,比较容易掌握,是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狭义的雕塑创作,这其中也不乏一些现代的新型材料。它们经过了无数雕塑家的潜心探索和实践,无论在对每种材质自身的美感的理解上,还是对材料深层次上所内蕴的文化内涵的把握上,都已经达到了应用自如的程度。这些材料主要有:

1.1.1 石材

石雕艺术的历史古老而悠久,种类也最多。它是一种天然的物质材料,质硬量重,产量丰富,可塑性虽然不大,但是其耐久性颇占优势,适宜各种程度的开发。如中国地方留下来的许多石窟石像等,经历了千百年岁月的洗礼,依然呈现给世人以威严神圣的艺术价值。在现代城市雕塑的应用中,最常见的是花岗岩、大理石、青石、砂石和各种各样的彩石等等。

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碑和中国的乐山大佛,都是用石材雕刻而成。由于种类繁多,雕塑石材在选用创作上,除了要考虑其内在质量、抗压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耐磨性和硬度以外,石材的颜色和表面光泽度也常常成为选材的主要因素。

1.1.2 木材

木雕为我国五大雕塑传统(陶、木、石、铜、泥)的组成部分。木材质地松软,细密,色彩温暖,也是一种古老的雕刻材料。早期,人们用它刻画象征宗教和民族部落的符号和图文,以此来寄托精神和信仰。它所产生的的雕刻效果天

然、质朴、温润、可亲,注重表现木材的天然结疤、纹理与构造的理念,由此可以引导一种孕育在心底的自然情感回归。木料雕塑因材料本身容易干缩、湿涨、翘裂、变形、霉烂、虫蛀,不宜单独做永久性大型室外雕塑,一般多和其他雕塑材料搭配使用。城市雕塑中木材在选用时,应着重了解其自身的特性、质地、纹理和色彩等,从而做到因材施技,使材料本身的个性充分展露,发挥出自然、原始、迷人的艺术魅力。常用的材质有楠木、檀木、梨木、杨木、樟木、龙眼木等。

1.1.3 金属材料

金属雕塑自从石器时代进入铁器、铜器时代即展开,因其可塑性大,加工容易,铸造技术发达,且易保存,所以一般易制作大型永久性的雕像。金属以其自身的天然特性,而具有广泛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金属种类繁多,各自拥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物理特性,可以表现多种特质和艺术意境。然而,金属虽坚固不碎,但氧化生锈却是使其年久失色的致命伤。尤其是现代城市环境工业污染日益严重,导致空气中的硫、氢等化学物质增多,更加剧了对金属材料的腐

蚀和损毁。不锈钢是近年研发的新型工业材料,具有沉重,坚硬,冷峻的特点,应用在雕塑上现代感十足。但在加工上有其特定的工艺,故成本高,不能量产。

金属的种类繁多,自身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差异较大,开发性较强,所以金属雕的发展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必将形成丰富的金属雕塑语汇。

1.1.4 混凝土

还有一些更早就开始单一使用的材料,如黏土,水泥等,也曾在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上起到过里程碑式的作用,但这些材料很多效果不够理想,如黏土虽易于成型和捏塑,但又因其不坚固而无法长久保存,尤其是水泥材料,必须涂色或仿其他材料的效果才能达到质感的美。所以它们逐渐被更高级的材料所取代。

第7篇: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范文

关键词:土质;釉质;异质;肌理;对比

中图分类号:TQ174 文献标识码:A

一、有机材料的运用

陶艺中最早的有机物质运用是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遗址中的“碳黑陶”,“碳黑陶”掺有大量的草灰、禾木科植物的杆、叶碎末和稻壳等有机物,经过焦化处理掺进陶土,烧成后这些有机物质变成碳,因而陶质呈黑色。纵破一块陶片,还可以清楚的看到碳粒结晶,称为“碳黑陶”。其作用有如现代在粉墙的石灰中加入纸筋或在做土砖的泥料中加入碎稻草一样,是为了增加泥料的附着力,便于成型和防止拆裂。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又发现在泥科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细砂可以替代上述物质,其作用接近现代陶瓷中使用的“熟料”。另外,灰沙陶器更耐热,可直接放在火上烹煮食物。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几乎所有炊器都含有砂粒。原始社会利用这些原始配方来改善成型方法和使用性能,为此后陶瓷生产通过配方改进工艺和提高产品质量迈出了第一步。

夏商时期,陶工使用有机物质来改变陶艺作品的物理性质。陶工们用烧好的草木灰拌入被稀释的瓷土泥浆中,最后涂在尚未烧制的器物表面,最早的灰釉便由此产生。这种含有草木灰和微量铁质的釉在氧化焰中烧制呈黄色或褐色,还原焰中烧制则呈青色或青黛色。

利用有机物质来改变陶瓷作品的又一例子是“金丝铁线”。根据陶瓷本身的物理特点,古人充分利用其特点缺陷使其成为特色,例如哥窑的金丝铁线,在烧成之后采用人工着色的方法,着色剂有茶叶汁、墨汁、没食子酸等有色液体。大纹片由于粗而深,上色呈现较深的颜色,开片小的上色后呈现浅的颜色,大小纹片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网络,即所谓的“金丝铁线”。还有一个利用有机物质的例子:在我国内蒙昭乌达蒙赤峰辽幕内,曾发现有描今地绘朱红花纹的定窑瓷器,而且传世作品中偶尔也能见到白釉或赤黑釉上带有金华痕迹的定窑盘、碗之类,关于这类器物的做法宋人《志雅堂杂钞》中早有记载:“金华定碗,用大蒜调金描画,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元代青花瓷器的器底露胎处常呈现出浅浅的橘红色,俗称“窑红”。火石红是由胎中的铁质和可溶性盐类在干燥过程中在露胎的器底处聚集,在烧窑结束后的冷却过程中由于二次氧化便会出现这种色调,现代景德镇仿制的元、明青花器,人为地在器底涂上一蹭含铁量较高的酱水,或以受潮的新砂垫烧,也会出现“火石红”。

再比如在陶艺乐烧过程中,加入树叶草屑及报纸等物质会使作品产生自然痕迹效果。美国乐烧之父保罗•苏特拉在烧红的陶器中投入报纸、植物等有机物质,作品上出现神奇的色彩。陶艺家玛里琳•莱文为了使黏土干燥和烧成后得到正常的收缩率,将尼龙纤维1.2%-2.0%比率加在干料状黏土中。加拿大陶艺家杰克•苏雷发明加入玻璃短纤维来增强泥性的黏土培体。而且在烧窑的过程中也加入一定的物质来改变作品效果。譬如盐釉,把食盐洒到窑的火塘里去,食盐中的钠会和陶土的表面相结合,在作品表面形成一种橙色的釉一般的表皮。色彩微妙朴素是迈克尔•贝利耶作品的特征,他通过在黏土中添加铁、锰氧化物和各种沙子、陶渣形成了奶酪色到深褐色之间的色彩体系。还有采用泥浆和色釉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多次乐烧和喷砂处理使其表面产生了彩虹般绚烂的效果。

乐烧是在烧成后采用有机物质材料改变陶艺的视觉效果使其成为特色,也有在瓷器烧成过程中加入无机物质材料的例子,例如汝窑瓷器。汝窑瓷器相传是宫廷中专用的瓷器,其特点是在釉药里掺有玛瑙末使釉层莹厚釉色青发蓝,像蓝宝石一样通体开极细的纹片。玛瑙在汝洲地区出产,用来配釉增加釉层的光润。还有就是元代的青花瓷。元代的青花瓷成熟有几个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瓷土的改变。在元代以前,景德镇瓷用的是瓷石,瓷质较软,烧成温度只有1200度左右,发现高岭土以后,就由以前只用瓷石一种原料的一元配方改成了在瓷石的基础上加进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加入高岭土后烧成温度达到了1300摄氏度,提高了瓷质的硬度和致密度。然后还可以在釉中加入氧化铜、碱金属等,它们在釉中溶融以后,由于釉的成分不同而产生青、绿之间的各种色调。大致说来,釉中若富于碱金属便呈青色,如酸性成分较多便呈绿色。而青色较比绿色尤其难能可贵。如果在只用碱性金属(钠和钾)与硅酸作成的釉内,加入氧化铜并烧至1300℃左右时,就会现出像埃及青釉那样美丽的青色。若是将碱金属的一部分用铅来替代,而作成铅、碱金属、硅酸三种构成的釉时,其熔度便会下降,成为很好使用的釉。如果铅分少,就可以现出所谓波斯壶或宋窑的翡翠色或所谓宝石蓝等的青色。如果铅多就成为闪绿色的“孔雀绿釉”。但如果没有碱金属而只有铅和硅酸时,就成为汉陶及唐三彩的绿色。如果釉的盐基性成分除去碱金属以外,而以钙(石灰)或镁(苦土)为主,成为所谓灰釉或长石釉,其熔度就要高达1200℃以上。这时铜的呈色会成为闪绿的青绿色(近似瓜皮绿)。不能任意将碱金属加入釉中。而且即或已将釉的成分作到可以现出青色的程度,但如煅烧过度,碱金属便会蒸发而自釉中逸出。因此釉中碱的比例减少,结果便转变为绿色。再有坯体中的钙、镁或硅酸,若是因热而溶于釉中时,釉的青色也会变成绿色。这些各种各样的条件,都起着使氧化铜的呈色较之青色更容易带有绿色的作用。所以说能够现出如波斯壶或宋窑一般青色的实在罕见之至。如将铜绿釉应用到灰釉上去的,像我国的“苹果绿”及“绿郎窑”等,都是蜚声世界的瓷器。本来这些用还原焰去烧铜釉,目的是想使它现出红色,但因误被氧化,铜变成氧化铜,所以釉的大部分或全部都现出了绿色。在西洋都把这种绿色看得比红色还宝贵。其实所谓苹果在英语中应该是Apple,可是根据英国有名的中国陶瓷学者霍布森(Hobson)氏的说法以及他所著的图录来看,他们所谓的“Apple-green”并非指的“苹果绿”,而是下面所说的用低火度烧成的绿瓷。康熙末期,苹果绿的评价很高,因而出现了简单制作这种色釉的方法,就是在用高火度烧成的开片多的白瓷上面挂以绿色的釉上颜料。虽然可以毫无失误地制作成功,但像这样轻而易举地作成的陶瓷器并没有什么难能可贵之处。

在碱金属釉中加以少量的铅,或者用铅代替碱金属的作法,究竟始自何时何地虽然不得而知,但是早在三千年以前,已经在亚州西边的美索不达米亚附近开始出现。究竟是由那里东渐经西域而来我国,或是由我国独自发明的,还没有得到确切的证明,只知道从汉代以来就已经在我们国内出现了这种作法。例如一般称为“汉陶”的壶、香炉、盏、房舍、家具的模型和土俑等,上面所施闪有银光的绿色釉便是。

二、材料与形式的完美追求(无机材料的运用)

(一)土质材料

在土质材料的选择上,现代陶艺家较之传统陶瓷匠人对黏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认为黏土是现代陶艺创作的物质载体,需借助它实现创作者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因此陶艺家十分重视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在实践中充分展现黏土的自然特质:泥土因产地和质地的差异,使作品产生不同的肌理、风格,如高岭土与黄粘土、山土与田泥、紫砂泥在粗细、色质都有区别,通常粗质有色泥料富有生命的粗犷和率直,细白的泥料则显得温柔、轻透。

(二)釉质材料

在综合材料运用中,通常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釉料相结合来改变釉色效果。雍正时期粉彩很盛行,将粉彩运用到斗彩工艺中,使雍正斗彩别具一格。粉彩的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玻璃白”粉是一种白色的乳浊剂,用它与其他色料配合,可以使各种色彩呈现出深浅不一的多种色调,因而色彩品种大大增加。粉彩的颜色烧成后,在瓷面上有一定的厚度,色彩粉润柔和,光泽晶莹并有立体感。雍正斗彩瓷器改变了过去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的方法,而将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合为一体,较之前代作品更加艳丽清逸。

釉质材料在明代景德镇青花工艺极度成熟时期,衍生出一些新的品种,如色地青花、青花加彩等。青花加彩的诞生有三个重要的技术前提,即青花双钩填色技法的出现、釉上五彩工艺的成熟和复合彩方法的创造。青花瓷从元代后期兴盛以后,绘画笔法不断演进。明宣德时,已经将双钩填色作主要笔法。成化起,以细而均匀的线条勾勒后填色成为基本的绘画方法。以及辽宋时,红、绿、黄、紫、金、褐、黑等釉上彩已被陆续用于瓷器装饰,这标志着釉上五彩工艺的成熟。例如浙江杭州地区还发现过一件青白釉五彩碗残片是釉上五彩的例子。要想理解釉上五彩首先要知道复合彩方法创造的出现,复合彩的生产有两个步骤,第一步烧出釉下彩,即在生胎上绘画、罩釉后再烧制。第二步在烧就的釉下彩上绘画,经第二次烧制后完成全部工艺。一般第一步采用高温(1200℃以上)烧制,第二步采用低温(800一1000℃)烧制。复合彩工艺由宋元磁州窑创造。1987年河南禹州出土过一件白地黑花加彩罐。器物先用釉下黑彩绘山水人物,再在轮廓线内填赭石色,属于最早出现的复合彩工艺。在河南磁州窑窑址还出土过白釉黑花加翠绿彩的残片。这两起重要出土证明磁州窑的白釉黑花加彩有多种,是复合彩的雏形。这三者的相互组合,催生了青花加彩。青花加彩主要集中于官窑。永乐、宣德的青花红彩、成化的斗彩和嘉靖、万历的五彩都是明官窑的成功作品,明代青花加彩瓷对清代乃至日本等国的青花瓷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还有“青花斗五彩”,是以青花纹饰为主,釉面加饰红彩。青花与釉里红合绘一器的纹饰作“青花斗五彩”。

(三)装饰材料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中典型的“女神头像”陶塑是最早的装饰艺术品。“女神头像”陶塑像内留有包扎禾草的木拄,内胎使用粗泥,外敷细泥,烧成后,表面磨光,并在面部嘴唇施红彩,特别是浅浅的眼窝里镶嵌着淡青色圆玉片作为眼睛,玉片经过抛光处理,晶莹的光泽使女神的目光神采飞扬,使造型既注重面部外形的优美,又追求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立体主义雕塑家阿基本科说:“新形式来自于新材料,我必须从新材料中找到新的技术,根据我的经验,新的风格需要新的材料而非新的材料需要新的形式风格。”这强调了新视线是思想发展的追求,新的媒体材料是表达新思想的手段。艺术家里奥•泰沃拉说过:“1960年,我开始使用烧成后碾碎的黏土或沙子等不同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实验,以使赋予作品不同的纹理,……在陶瓷作品中加入其他材料,特别是木材,将陶瓷和木材相结合,并通过描绘让其两部分互相模仿,最终的效果让我深深着迷。……我自由地进行创作,而不拘泥于纯粹的陶瓷艺术。在我认为能够提高表现力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地加入油或丙烯酸。我欣赏好的技法,但并不是局限于技巧,我永远把创造性放在第一位。”桑迪•布郎的盘子采用了表现主义的手法,色彩大胆而自然,运用金属氧化物和商业化的色彩来装饰盘子,使其呈现活泼开放的姿态。想要获得“血红”颜色,在还原烧制时,可以在釉料中添加氧化铜或碳酸盐即可获得。把硅碳化物加入釉料中,导致釉料喷发形成火山岩般的效果。玛利莲•莱文运用陶瓷材料制作衣服、杯子、手套,局部运用金属材料制作拉链及配饰,视觉上给人真实效果。克里丝丁娜的陶瓷与玻璃相结合,作品主要描述出生,死亡,重生的过程。陶制的头部手部与玻璃的身躯造成视觉差异。作品中玻璃的使用很精彩,不仅让玻璃的材质得以展现,而且更衬托陶质材料的魅力。铜线编成的如纤维状的网架植入玻璃中,在高温下变成了不同的黑色,玻璃溶解填补了网状空隙,这些材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各种材料不再拥有其固有的面貌,而是充满魔幻般的味道。特鲁迪•埃伦•戈雷《无题公主系列》陶瓷墙饰,作品烧至1200摄氏度表面加一层薄薄的苏打粉和冰晶石,在1230摄氏度的温度下再次烧成,并镀上金箔。陶艺作品与其他材料相结合有时侯并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特色,有时也是为了遮盖作品的缺陷而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宋代定窑的碗盘器形很薄口又大,为了避免变形多系覆烧,故口部为不施釉的涩边,为了遮盖其涩边常用金银铜镶口,叫扣金扣银。

(四)异质材料

在中国传统陶瓷釉料中也有很多加入异质材料例如黄金以及金水等物质来影响釉色效果的。如珐琅彩的制作,雍正六年以前所用的珐琅彩都是进口,其中最为特别的是一种称为玫瑰红或胭脂红的色料,它是一种带紫色调的粉红色,以微量的黄金为发色剂,又称为金红,这是我国最早使用的金红,含金量的多少影响胭脂水的色彩。掺入万分之一的金,呈粉红色,掺入万分之二的金,呈较为浓艳的胭脂色。还有一种利用金融入釉来着色的金彩,先将金粉描绘于釉面,用700摄氏度至850摄氏度低温烘烤后,再以玛瑙棒或石英砂等磨出金色,光艳无比。例如北齐青瓷武士俑、唐三彩陶俑以及宋代定窑,建窑制品上面烘烤或贴附金箔的碗、盘。因为纯金的方法不仅程序繁多,而且耗费的金也比较多,只是着色耐久不易脱落,后来用“金水”来代替纯金,虽手续简便且光彩夺目,但极不耐磨且容易脱落。在这之前,我国传统红色釉彩不是铁红就是铜红,铁红低温烧成,铜红高温烧成。另外,中国传统的上彩是在彩中加入胶水或清水,而珐琅彩的上彩是加入油。而且还有利用釉料相互借鉴制作技巧的,比如腐蚀金彩与古彩创新。腐蚀金彩本来是属于新彩范畴,把它引进古彩装饰,主要是吸收腐蚀金彩的腐蚀工艺制作,作为古彩处理的一种新的工艺思路,不排斥用金水、电光水。腐蚀金彩工艺是用柏油(即沥青)作画料。被腐蚀后的器物可以在清水中浸泡,去掉柏油。腐蚀后再拓金水、银水。原来画有柏油纹样的瓷面,由于有了柏油的保护,瓷面的釉层不曾受到腐蚀,拓金(银)过炉烤花后,金色光亮,显得华光灿烂,而被腐蚀的瓷面,拓金过炉烤花后,显现出亚光金色,亮光金色与亚光金色交相映衬,更显得错叠交映,金碧辉煌,品质昂贵。

参考文献

[1]柳宗悦.工艺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白明.世界著名陶艺家工作室[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

[3]周宪.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

第8篇: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范文

关 键 词 :漆壁画 现代漆材料 影响

现代漆材料,在这里是指区别于传统生漆及其漆艺制作用料,近年来出现的用于涂髹功能的各类材料,它包括漆料及髹饰用的配料、填料、嵌料,如各类合成油性漆、水性漆、浮雕漆、色浆、金属粉末材料等。漆壁画,是大型的漆画,它是使漆艺走出瓶盘碗盒等器型传统产业的品种模式,且又发扬近年来漆画的研究成果,成为立足于人民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漆艺新产业模式的代表。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大众性,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是弘扬漆艺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漆画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环境艺术的需求为漆壁画等漆艺品种走向人们的生活开拓了一方天地,同时也对相应的制作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

漆艺与人民生活和时代文化息息相关

漆壁画,是漆艺的一种。纵观历史,漆艺的发展经历了起伏坎坷的历程。三皇五帝时代“舜漆食器,衅者十国者。禹作为祭器,国之不服者三十有二”,“墨染其外,朱画其内”的漆器为少数贵人所用,引起众怨。战国及西汉时期有“今富者银口黄耳,中者野王苎器,金错蜀杯”之说,这说明物质文明的进步,使漆器以轻巧、结实、光洁和文采胜于陶器和青铜器,作为日用品在老百姓中普及开来,并达到古代漆器的繁荣鼎盛期。魏晋南北朝后,随着瓷器的成熟和渐臻完美,漆器渐渐收拢在日用品中的地位,向艺术品、装饰品发展。到明清时期,百宝嵌漆艺的出现,使漆器艺术增强了许多装饰匠意。其中虽不乏精品,但总体格调不如从前了。进入21世纪,陶瓷、玻璃、塑料、不锈钢等材料经高科技工艺加工形成各类器具,或华美或价廉,早已替代当年的漆器成为时代性的器皿,生漆的风韵更是鲜为人知了。受越南磨漆画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独幅漆画作为一种绘画品种在我国得以确认,从此漆画肩负着继承和弘扬传统的重任。20余年过去了,漆画经历着传统与现代两个对立矛盾体的洗礼,艺术家们在实践中将它们不断地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现代漆材料的革新为漆壁画制作带来广阔的选择余地

漆壁画是“壁”与漆画相结合的漆艺术,兼工艺和绘画于一体,与我们熟知的丙烯壁画、铜木石材浮雕壁画、沥粉贴金壁画、重彩壁画等壁画艺术品种一样,作为一项大型环境艺术创作活动,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了为人民生活服务的大众实用艺术性质。

如今,人们生活中“满壁修漆”的“漆”已不再是传统的生漆,精细化工合成漆因其良好的性能、丰富的表现效果和方便的施工工艺等优势,早已于上世纪50年代后进入了千家万户。漆壁画这种气势磅礴的大型艺术在制作过程中,不同于纯艺术创作,种种非艺术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是非常明显的,它们影响着漆壁画创作对材料的选择及艺术的表现效果。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影响着漆壁画的形式美感和对制作材料的选择。如漆壁画采用怎样的色调和色彩,表现形式是平面还是浮雕,造型是写实还是抽象等。大面积的工程制作影响对材料的选择。现代合成漆自然干燥的特性可避免荫房的使用,另外,巧妙地将堆漆工艺和涂绘相结合可减少大面积磨显工作等。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及商业利益也影响着漆壁画的材料运用。如不断变更的环境髹饰装修、不断攀高的国际金价等。

时代的进步牵引着当代艺术创作呈多元化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应运而生,使人们可以不必依赖于大自然的造化,这不可避免地吸引着漆壁画工作者们的眼球,活跃和拓展了他们的创作思维空间。现代漆艺制作已是一项各专业交杂渗透,横跨百工的功夫。漆料的变革及新装饰材料的出现正是时代带给漆壁画工作者们的礼物和课题。

1.金属粉末材料在金银地制作中的运用

新型金属粉末材料的出现,为漆壁画大面积金银地髹饰增添了别样的效果。它使金属色彩表现更加丰富,色泽富有变化,细腻亮丽。这些金属粉末材料包括铜金粉、铝银粉及各类云母钛型珠光粉等,又可分为浮型、非浮型、闪光型等。非浮型金属粉末经有机硅等材料包膜处理,以它特有的“闪光效应”得到市场的青睐,它们色泽丰富,价廉,抗氧化性能好。其中数金银色实用性最强,金色系列产品色彩最多,品种有黄铜、红铜、紫铜、亮闪金、亮金黄、黄棕、红棕等等。

(1)合成金属粉末材料的优势

古代,金银作为髹饰材料在漆艺中运用就相当普及,所谓漆艺三色,即指传统漆艺中常见的金、黑、红。早在西周彩绘贴金嵌绿松石的漆觚上,就见金的使用。金即黄金,有金箔、金箔粉、金泥、金片、金丸粉等,表现方法有:描金、晕金、贴金、戗金、嵌金等。真金白银价格昂贵,也有人用铜和铝金属替代金和银的使用。以铜金属制成的铜箔、红铜金粉、黄铜金粉等。但与银一样,铜元素也很不稳定,在一定的光照、湿度或空气中也易氧化发黑,难以长期存放。以铝制成铝箔,铝粉等代替银的使用倒是便宜实惠,但其抗氧化性还是不够。

新型粉末材料用高分子工艺制成,有着不同数目的颗粒,粗细任意挑选,光泽丰富,耐变色性强。现代漆画中不少人开始使用这类材料作金银髹饰。新材料的出现使金银箔满地铺贴为金银地的惯用手法得以改变,用新型粉末材料髹饰为金银地,成为一个可供选择的制作方案。

(2)新材料装饰技巧试验

如果金银粉末材料使用不当,效果灰暗无光泽,或产生花斑及异向光泽,也会令人失望的。我们以亮金黄粉末作试验,采用多种不同的涂饰方法,以观察最理想的平面金属光泽效果。

将亮金黄融于清漆中喷涂,色呈土黄色,平面毫无光泽如同粉浆;将亮金黄融于清漆中刷涂,色金黄,但平面只有对光照射时才发亮,多数角度无光泽;将清漆先刷于底板,用亮金黄粉末浮扫而过,黏附于表面。色金黄,光线下板中粉末粒粒发光,金属闪光效应最好。第三种涂刷方法有时会出现光泽深浅不一,或暗暗的笔刷痕迹。经过反复试验,我们终于摸索出一套避免出现这些问题的涂刷方法。原来这种现象称之为“flop”,即随角导色效应。这些金属粉末就像一个个小镜子,涂刷过程要使其有序平行排列,才能获得均匀亮丽的反射效果。

涂刷金属闪光粉要使它光泽一致,均匀无痕,最关键的因素是要控制粉末在漆料中单一的定向,防止粉片位移,避免溶剂对其回溶而影响闪光效果。涂饰的方法很讲究:第一,是底漆的厚薄稀稠适当。应稀料薄涂,干湿均匀。第二,粉末在底漆上涂盖过程速度要均匀,不能滞留停顿。关键是要顺同一方向均匀扫过,一气呵成,不作补救。第三,随即轻扫除去积余粉末,微留残余覆盖表面。第四,底漆干透后,清除残余粉末,完成制作。若底漆过稠,或底漆在板上涂刷过厚,或扫粉过程有停滞现象,不流畅及粉末在板上堆积过厚等,这些都会导致漆料产生紊流,粉末产生漂移,即所谓的“回流”现象。漆膜中的粉末被该紊流影响不再平行排列,而最终被“冻结”在一个零乱的状态。

不同质地的粉末材料有着不同的特性和制作技巧,不能一概而论,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得出经验。

2.现代浮雕漆给漆壁画堆漆工艺带来新效果

堆漆是在漆地上利用漆的粘稠特性,构起线条或是用漆灰在漆器底胎上堆塑纹样,可分为线条堆起和平面堆起两种,一般混合使用效果佳。

现代漆材料用作堆漆比起传统方法来要简便得多。聚氨酯三组分中,底漆稠度本身就很高,面漆加入固化剂后,存放两三小时后也非常黏稠,若加入适量大白粉,就可以一次性堆出近半厘米厚度的漆面,黏性和牢固度不错,不易开裂。还有近年来出现的现代浮雕漆不仅环保,而且起伏更大、可塑性更强。利用适当的特制工具和相应的塑造技法,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浮雕效果。

漆壁画制作面积大,减少研磨步骤就意味着减轻了许多工作量。堆漆手法的运用就体现了这个优势,它用立体感表现主题纹样结构,使造型突现于背景之上。然后在浮雕面上略作彩绘、勾色、填彩和罩漆等,大效果就跃然而出了。尤其是用来表现线条勾勒的画面,如工笔国画、装饰性绘画等造型时较为出效果。现代漆材料方便的堆漆性能,为漆壁画提供了更多的制作方法和造型效果选择余地。

结语

漆壁画作为一种适应时代和大众需求的艺术创作活动而存在,在社会实践中受当代科技和人文等因素影响,许多观念和方法在与现代技术和现代人的审美相结合的同时,正逐步被构建和重新被构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日渐富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日常生活及工作环境中。这种需求为我们广大的艺术工作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表现舞台。

层出不穷的现代漆材料给漆壁画制作带来很多想象和挑战的空间。漆画工作者在学习传统技艺的同时,也不忘在新材料中淘淘宝,好好研究它们的性能和特色,可以考虑纳入到自己的材料库中,并在制作中适当运用。尤其是对于大众性实用艺术品的设计和制作,根据制作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多样的要求灵活运用材料,在有限的条件下取得最佳的表现效果。漆壁画作为一种别具一格的室内装饰艺术品种,凭着自身独有的工艺特效,正在我们生活中开拓着更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

[1]乔十光.漆艺.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2]王世襄.髹饰录解说.中国传统漆工艺研究.文物出版社,1983.

第9篇: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范文

笔记本的外壳对机体起到了最直接的保护作用,这也是它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同时它也影响到笔记本的美观、重量、舒适性和耐用程度,并且肩负着屏蔽电磁干扰、帮助散热等重任。

笔记本的外壳材质

笔记本外壳的成本比其他数码产品要高许多,于是造就了不同材质、不同设计的笔记本外壳,我们主要来看一下常见的几类材质的外壳。

1.ABS工程塑料

ABS工程塑料(即PC+ABS),在化学工业中也叫塑料合金,这种材料既具有PC树脂的优良耐热耐候性、尺寸稳定性和耐冲击性,又具有ABS树脂优良的加工流动性,所以应用在笔记本电脑外壳上,能保持优异的成形性。由于这种材料推出的时间较长,相对于其他材料,它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低廉。

ABS工程塑料最大的缺点就是质量大、导热性能欠佳。某些低端的机型动辄达到3公斤甚至更重就与采用ABS工程塑料外壳有很大的关系。还有就是塑料的导热性无法与金属相提并论,所以轻薄笔记本几乎没有使用ABS]2程塑料的。另外,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这种材料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与变形。

目前,市场上除了少量的低价笔记本电脑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还在使用ABS工程塑料外,大部分笔记本厂商都已经开始弃用这种材料。

2.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即PC-GF-xx)的原料是石油,经聚酯切片工厂加工后就成了聚酯切片颗粒物,再经塑料厂加工就成了成品。使用聚碳酸酯制成的笔记本外壳,不管从视觉上还是触觉上都类似于金属。从实际的表现来看,其散热性能比ABS工程塑料更好,热量分散也比较均匀,但最大的缺点是比较脆(它与我们常见的光盘采用的材料相同),一跌就破,所以对于需要经常移动办公的用户,建议不要购买外壳采用这类材料的笔记本。

3.金属合金

镁铝合金

笔记本金属合金外壳中以镁铝合金最为常见。镁铝合金质量轻且易于散热,同时抗压性较强,其硬度是传统塑料机壳的数倍,但重量仅为后者的三分之一,其使用价值明显高于ABS工程塑料和聚碳酸酯,通常被用作中高档超薄型或迷你型的笔记本上。不过镁铝合金并不是很耐磨,使用时间长了,原有的颜色会磨掉,露出其暗灰色的本来面目,如果不小心划伤表面的话,划痕也会相当明显,所以使用镁铝合金外壳的笔记本时还是要多加爱护哦!

钛合金

钛合金是铝镁合金的加强版,钛合金与铝镁合金除了掺入金属本身的不同外,最大的区别是渗入了碳纤维材料,无论散热、强度还是表面质感都优干铝镁合金材质,而且加工性能更好,外形比铝镁合金更加复杂多变。其关键性的突破是韧性更强,而且变得更薄。这类材料现在一股用在超轻薄笔记本上,而且到目前为止它仍只是作为IBM顶级笔记本的御用材料。

4.碳纤维

碳纤维材质既拥有铝镁合金高雅坚固的特性,又有类似ABSXi程塑料的可塑性。它的外观类似塑料,但是强度和导热能力优于普通的ABS塑料,而且碳纤维是一种导电材质,可以起到类似金属的屏蔽作用。

碳纤维的缺点是成本较高,成形没有ABS外壳容易,因此碳纤维机壳的形状一般都比较简单、缺乏变化,另外碳纤维着色也比较难,所以从色泽上看,采用碳纤维外壳的笔记本通常都是黑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