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无机化学的知识点范文

无机化学的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无机化学的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无机化学的知识点

第1篇:无机化学的知识点范文

1.学时及教学内容差异大。由于近年教学学时的大量缩减,目前不同学校针对不同专业开设的无机化学课程学时差异明显,大部分学校针对化学、应用化学等专业开设的无机化学在100学时左右,也有部分约70学时;对化工及制药专业学时一般50~80学时;对于非化学化工专业,学时普遍较短,多为32~60学时。对于100学时的专业,一般具有较充足的时间对理论知识、物质结构、元素化学均进行较深入的讲解,学生可以掌握全面的无机化学知识;对70学时左右的专业,一般大约45学时用于理论及物质结构讲解,元素部分约25学时,元素部分教学内容不能完全覆盖;对于50学时以下的专业,许多专业只讲解理论知识和物质结构,元素部分基本不涉及。从目前现状看,对于短学时的无机化学课程,往往以牺牲元素化学教学为代价,把在分析、物化等课程中还会涉及的理论内容讲得较深入,这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元素化学知识、化学知识整体结构不完整、学习内容不健全。

2.教材种类多,内容编排结构多样。目前出版的无机化学教材种类繁多,每年都不断有新出或修订版无机化学教材出版。为了无机化学书有更广的应用范围,大部分教材都完全包含了传统无机化学的基本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及元素化学三大模块,针对短学时的无机化学教材目前相对较为缺乏。无机化学教材内容编排不同教材差异较大,有的按化学原理、物质结构及元素化学排版,有的按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学介绍,教材中各模块间基本相互独立、衔接较少。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要达到良好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与组织对教师无疑是一个挑战。

3.与其他课程存在交叉与衔接。无机化学是大学化学第一课,其教学内容与后续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及诸多专业课都有内容的交叉与衔接。无机化学的酸碱平衡、配位解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是分析化学的理论基础。无机化学基本化学原理与物理化学中的动力学热力学存在明显的递进。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理论对解释有机化学结构依然实用。应用化学、材料等专业的多门课程都涉及无机化学知识,有的甚至就是元素化学的内容,如无机材料的制备等课程。良好的无机化学基础是后续化学及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学生大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有力保障。

4.学生个体差异显著。我们知道,按照中国现行高考制度,许多化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所就读的专业并非其自愿选择,而是通过调剂录取,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各有不同。按照中学化学“必修2+选修6”模块式教学,不同省份及不同学校对中学化学教学的深度及广度不同,导致不同学生的化学基础存在一定差异。而且,随着高等教育大扩招,高考录取率达70%,学生个体生理差异也较大。由于学生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中学化学知识基础等多种原因,在无机化学教学中,能明显感受到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自觉性、领悟力等方面分为几个不同层次。要保证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达到教学要求,学生个体差异也是大学教学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置上应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二、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鉴于无机化学在教学时间、课程内容、教学对象等方面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编排教学内容,注重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良好衔接,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到大学学习,融会贯通前后知识,对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可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1.与中学化学教学的衔接。目前高中化学三个版本教材均采用模块式教学,将化学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必修模块(《化学1》和《化学2》)和六个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实验化学》)。必修模块涉及了化学物质分类及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能与热能、电能、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硫、氮、氧及其化合物。《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涉及了原子结构及性质、分子结构及性质、共价键、晶体结构及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涉及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内容。从中学教学内容看,无机化学中的基本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及元素化学都有涉及,但是其教学程度较浅,多处于对概念的了解,且不同省区学习内容可能存在很大差异,无机化学中对各部分内容均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如化学平衡中引入了标准平衡常数、焓、熵、Gibbs函数等热力学函数。在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根据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在对全班同学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构建科学的教学大纲,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循序渐进,不断深入。

2.前后章节内容的衔接。无机化学教学一般都会涉及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物质结构与元素化学三部分内容,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和物质结构通常安排在元素化学之前,各教材在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和物质结构间有的将物质结构先行讲解,有的则先介绍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物质结构决定其化学性质,作者认为先介绍分子结构、化学键等物质结构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的知识(如热学函数、键能、碰撞理论、反应机理等),而且高中物理以及化学中均涉及有原子结构、化学键等相关内容,学生也容易理解接受。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氧化还原、配位化学等无机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很多在元素化学中将得到具体体现,并指导着元素化学的教学与研究,因此,元素化学放在最后讲解比较科学。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物质结构与元素化学三大模块除了相互存在衔接外,各模块内部各章节也存在很密切的关联,如化学反应原理部分中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平衡知识、四大平衡反应是一脉相承的关系;物质结构部分里,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配合物结构则是物质结构的逐渐深入;元素化学同区内各族之间有相似结构和相似性能但又存在变化规律。因此,注意前后章节内容的有机衔接将有助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3.必修与选修内容的衔接。由于教学学时的压缩,无机化学教材涵盖的内容通常无法完全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详细讲解,一般教材通常将教学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选修内容采用不同排版方式标注出来。延伸基础知识、难度较深的内容,如化学动力学中对化学反应机理的讲解,一般无机化学教材都设为选修内容。另外,为了扩宽学生视野,无机化学教材中也对该章节内容涉及的学科前沿知识进行补充介绍,如大连理工大学版无机化学分别在化学反应动力学和氧化还原章节补充介绍了化学动力学在考古中的应用、化学电源实例等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为某些学科专门编写的、针对性较强的教材中,学科背景知识以及无机化学在该学科的应用等内容常设为选修。除了书本中明确建议的选修内容,教师也可根据学时、学生学习情况,灵活调节教学内容,将学生基础好、容易自学完成的内容设定为自学或选修内容,以节约出更多时间用于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教学。

4.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衔接。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让学生学习掌握基本化学实验技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许多同学在中学没有条件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无机化学是他们接触的第一门化学实验课,第一门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实验课程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意义重大。实验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一种宏观展示,可以让学生更直观了解化学反应本质。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教学是建立在理论教学基础上的,因此在无机化学中必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衔接,实验教学需要将时间安排在相应理论教学之后,切不可将理论与实验教学完全独立开来。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可以考虑以视频的方式在理论教学中直接演示给学生,节约部分实验教学时间以开设更多的实验内容。在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中,需要考虑每个实验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目的,应尽可能在不同实验中培养学生不同实验技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掌握更多实验技术,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

三、无机化学教学实现衔接的教学方法

无机化学在较多层面存在教学内容的衔接,为了实现相关知识间的有效衔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合理设置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在不同环节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课前预习作业。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多,课程任务重,每节课的信息量大,适当的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注意力,跟随主讲老师的教学思路。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预习作业帮助学生有重点的预习,预习作业最好能注重将学内容与中学知识、前面章节内容间的联系与差异,让学生觉得熟悉而新鲜,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热情,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对课堂中可一带而过的教学内容,亦可在预习中引导学生自学,节约课堂时间。

2.课堂设问式教学。课堂教学是无机化学理论课最重要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需要采用巧妙的教学方法,将各种内容有机衔接起来。在课堂中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是调动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将相关知识衔接起来的好方法。例如,涉及到中学知识的,可以请学生回答中学学习内容是什么,老师再顺势介绍中学与大学知识的异同。再次出现的前面章节的内容,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并找出前后知识的关联。

3.课后作业知识点的兼顾。课后作业也是将各种知识有效衔接的好办法,除了前后紧密相联的知识外,老师也可故意设计一些复合习题,在同一个题目中涉及前后章节知识以及多个知识点,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教会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对综合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如在氧化还原反应里可以将化学平衡常数、热力学函数、Hess定律、电动势、能斯特方程式等知识点关联在一起,根据具体情况可进一步计算求解酸碱平衡常数、溶解度、配合物稳定常数等物理量。

第2篇:无机化学的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环境工程;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095-02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教育发展应与科学的迅速崛起相对应,这样才能够将知识传给下一代,而又能够促使科学更快速地发展。化学是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经典基础化学更应该与现代科学相互渗透、交融,实现共同发展,所以无机化学教学中有关的化学特点应有所反映。无机化学课程通过课堂理论知识讲授与实验的密切配合,使学生在获得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独立分析和处理无机化学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机化学是后续化学学科其他课程及化学化工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环境工程领域内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防治及环境监测等方面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环境科学专业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不可能与化学化工类具有相同的教学模式。

要想改变僵硬的“满堂灌”授课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大学基础化学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教师积极备课

师生双方是教学中的合作伙伴,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师生要为学好无机化学而共同努力。教师应在授课前充分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教材是指教师应该对无机化学了如指掌,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章节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备学生是指要了解学生对无机化学的掌握程度。我校环境科学专业为文理兼收专业,文科学生的化学基础薄弱,因此必须考虑他们的化学基础。新生化学基础的差异会导致其接受新知识和理解新知识的能力不一样。高校教师在教授无机化学这门课程时,可以对部分高中化学知识进行复习。备方法是指如何讲好无机化学的每一节课。在讲环境专业和无机化学的联系时,如在讲解解离平衡相关理论知识时,可以选取使含镉废水达到排放标准时溶液的pH是多少来计算。镉离子是毒性很高的重金属,讲课时可以日本富士县的“骨痛病”作为典型案例,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学效果。

二、指导学生适应大学学习

从中学到大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变化。中学学习有指定的教材,教师会反复讲解,重复练习。到大学后,课堂教学进度比中学快得多,讲授的知识量也会远远大于中学,导致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学习。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很少,知识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典型的课后习题作为作业,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无机化学中的很多公式都是直接给出的,没有推导过程,这会让学生感觉生硬,而且难以记住公式。教师有必要告诉学生这些公式将会在物理化学中推导出来,打消他们的抵触情绪。同时,要让学生了解每章的学习要求、教学计划和成绩评定方法,明确学生要掌握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大学学习中,学生要把握的学习环节有:预习、听课、复习、总结、记笔记、做作业、考试等,这些环节把握得好,能够为进一步地获取知识打下坚固的基础。

1.预习课本。预习是听课主动权的首要方法。预习时,要把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听课时可以增加求知的针对性。这既节省学习的时间,又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学习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做好听课笔记。上课要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对教师反复强调的要点、难点以及独到的见解,认真记好笔记,课堂上争取弄明白所讲内容,经过认真思考、消化和吸收,使之变成自己的东西。

2.复习和总结课堂内容。课后复习,可以巩固上课所学的知识。复习时,仔细整理课堂笔记,对照课本与参考书,进行补充和归纳,把多余的内容删掉,并经过反复思考,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每过一段时间要进行一次总结,这可以把知识融会贯通,温故而知新,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清楚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知识更加系统、完整。

3.做好作业和考试。做作业可以巩固、消化所学知识,考试可以检验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两者都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薄弱环节,及时加以弥补。做作业时要举一反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考试要有正确态度,不应单纯地追求高分,不作弊,要把考试当作检验自己学习效果和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演练。在学习中,要能够抓住这几个基本环节,反复思考,不断消化,加深理解,这样得到的知识和能力才是最扎实的。

三、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如从实验现象、生产和生活实际、化学史等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比如,物质结构基础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德布罗意发现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大胆假设,到薛定谔方程的推导,以及电子衍射证明物质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历史,为枯燥的无机化学增加趣味性,同时也讲授了知识。在溶液的通性教学中,教师可先提问:为了防止冬天水箱结冰,应采取哪些措施。然后,学生会通过比较水中加入酒精后凝固点的变化,得出水中加入溶剂后溶液凝固点下降的结论。元素化学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学习,提出问题,让其他学生回答的方式讲解。教师在讲授无机化学课程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课堂接受情况进行了解,以便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的掌握情况,要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理解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在进行无机化学教学中通过利用无机化学教学软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素质,巩固知识基础。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和校园网络,在网上回答并解决问题,让学生下课时间通过上网查询各类无机化学的数据、资料和文献,更加理解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理论。

四、注重实验教学

无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揭示化学变化规律,检验化学理论,进而更好地掌握化学理论知识。因此,无机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整个无机化学的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教师要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激发对无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考虑到中学阶段进行实验的机会较少,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对学生无法参与的实验,教师可采取录播的方式,供学生学习。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对学习无机化学起到辅助效果。

五、尝试绿色化学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近年来,全球生态平衡破坏程度加剧,作为环境专业的学生,要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例如,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中,包含加热、减压过滤、溶解、蒸发、浓缩、结晶等许多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同时硫酸亚铁在许多工厂(如汽车厂、铁塔厂等以钢板、铁板为原料的工厂)的废弃物中会存在,以前都是被直接排放掉,既污染环境又会使土壤酸化,这时可以利用其生产出聚合硫酸铁。聚合硫酸铁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工业用水、各种工业废水、城市污水、污泥脱水等的净化处理方面。通过这个实验,不但可以锻炼学生已掌握的很多基本操作技术,还能使他们学到的知识得到应用,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绿色化学的教育,这对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提高自身责任感有相当大的意义。

六、明确教育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育目标不仅是教育活动的指南,还是教育评价的依据。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以独特的态度和方法把教师传授的内容变为知识。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环境工程专业教师的教学研究和环境发展密切相关,大一入学时,就应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既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了解基础化学知识与环境的密切联系,又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环境专业无机化学的课程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使学生感觉到学到了大量的知识,凸显出环境专业的无机化学特色,取得明显效果。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还存在很多不足,将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改进。

参考文献:

[1]樊晓芳.高等院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3,(3).

[2]夏金虹,莫德清,李学军.环境工程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高教论坛,2007,(1).

第3篇:无机化学的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学生;无机化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H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5-130-2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化学方面的不断研究,其知识点越来越繁杂,无机化学科目对于大学新生来说是学习的重大难题,且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化工专业中无机化学的学习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以对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献出微薄之力。

1 新时代对化工专业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意义

1.1 科技的飞速发展对无机化学的目标要求

随着当今时代不断的发展,物质资源区间的逐步增大,科技的迅速发展,其都离不开化工类产品的支撑。无机化学作为培养化工专业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课程,也是化学、生物制药、环境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作为化工专业的学生,无机化学是专业课程基础中的基础。不仅为我们在本专业的学科上打好基础,同时也培养我们在其他专业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更广泛地完善自我,具有很大的理论性和实际应用性能,甚至可以影响一个学生一生的学习。

1.2 新兴的教育体制对无机化学的教育要求

新兴的教育方法将无机化学作为高中和大学化学课程的对接点,但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教育模式逐渐转变为大众式教育,而且,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有很多,学生的基础跟素质也同步趋于大众化,因此,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不应该只着重于教学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学生本身能力与实践的培养。而现在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对无机化学知识进行传授,这种教学方法太过单一,不能提起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兴趣,同时教师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导致其主观创造能力不强,严重缺乏主动性,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到的知识太多,但却无法实际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很难满足新的教育模式。因此,对无机化学的教育改革至关重要[1]。

2 分析无机化学的现状

迄今为止,无机化学的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很大强度上阻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化学信息库的庞大与无机化学有限的课时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化学的科学研究在不断深入,无机化学知识越来越丰富,无机化学相应的教科书也越来越丰富,其中不仅包含了化学最基本的元素周期知识与化学平衡,更是增添了许多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及结构化学等物理化学知识。例如新疆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课本有500多页,但是只设有50多课时,但是,想要在短时间内透彻的学习并掌握这些内容,显然很难做到。因此,大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中对授课方式选择、课程讲解的方式以及对学生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2.2 学生本身条件的短缺

无机化学针对的是刚刚步入大学课堂的新生,学生们刚刚走进大学的校门,学习方式还停留在死记硬背的传统方式上,相比于高中时期的题海战术,面对课时少且涉及的知识面广、思维跳跃性强的大学课堂,会有很强烈的抵触心理,在学习的初期,他们很容易轻视这门学科、眼高手低,随着课堂速度的加快,对知识的积攒越来越多,待课程进行到中后期,其所面临的信息量大,并且只涉及少量的练习题,心理准备不充分,逐渐发现学习起来很费力,时间久了就会茫然不知所措,慢慢导致产生焦躁不安、厌烦等一些负面情绪,甚至到后来直接放弃,这样会更加影响他们在本学科以后的学习。另外,他们刚刚走进大学的校门,对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同时也是由高中向大学,由依赖向独立自主转化的过程。在高中时期,他们可以依赖父母与教师,但是现在,学生们往往会不知所措,多数学生都会反映,走进大学之后教师所讲的课程知识繁多,并且速度很快,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懂教师讲的内容是什么,而且课后看不懂教科书,从而致使教师讲的速度快,学生理解不了的现象。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师缺少了对学生积极性的引导以及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启l,忽略了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对于大学的授课模式,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

2.3 教学内容老套,局限性很强

在近30几年的授课过程中,无机化学的主要内容一致都是以化学元素周期、物质的结构变化以及化学反应的作用原理作为最基础的教学内容,知识点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并且偶尔还会体现一些高中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比如无机化学中的元素部分,只是内容杂乱无章,但在教材中通常只写出材料,很大强度上缺少了理论对化合物的指导作用,学生听课的时候会感觉平淡无味,大大减少了学生对无机化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2.4 模式趋于传统化

以教师、课堂、教材三点结合成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无机化学科目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学生主观感觉无机化学在课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等无非是英文字母的存在以及一些数字的计算,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学生整体对无机化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学校为社会培育出创新型人才,做不到新兴的教育模式对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2.5 师生之间的陌生,沟通阻碍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学生对教师有一种胆怯的因素阻碍着师生之间的沟通。大学教师普遍出现的特点是极少会与学生沟通交流,甚至大多数学生每个星期只与教师见面的次数只在一次到两次。相比之下,高中时期教师则无时无刻不出现在身边,师生之间相处也非常融洽。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在逐步减少,并且大部分的学生与教师之间整年都无沟通。对学生来说,只有在可见才会有机会与教师互动,尽管多数的学生都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但是却缺少了沟通途径。

3 改革内容、目标以及解决问题的关键

无机化学课程改革的效果根据教学内容的改进来提高,在进行教学改革时,

要充分运用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无机化学的整体教学水平,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3.1 精简教材,抓住重点,突出难点

无机化学主要讲述的是元素周期、物质结构以及化学反应原理,在传授课程的过程当中,既要结合与高中课堂上无极化学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完美的协调其与分析化学课程、物理化学课程、有机化学课程等之间的联系,把握好同一知识点在不同学科当中的联系,尽量防止出现重复的部分出现,尽可能的精简课程,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3.2 加强无机化学对本专业的针对性

以本专业的企业发展、就业方向为前提,有选择性的对课程知识进行传授,抓住重点,形成化学、工程以及应用等相结合的全方位培养模式。化工专业的教学改革应该主要体现在教学课程整体性能的基础上,在原有的教材当中选取最适当的教学内容,将主要部分知识点讲清楚,让化学原理与专业知识巧妙的相结合[2]。

3.3 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相应的沟通交流平台

针对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少的问题,可以建立网络交流平台等,让学生能在发现难题的第一时间与教师进行沟通,包括课程问题以及生活问题等,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面,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3.4 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是检验一个学生对本门学科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检查,很多学生在平时不学,在考试之前突击,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考试方式,比如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做出打分,结合期末考试得分,分别占据总分的不同比例来对总成绩做出打分。从而实现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达到通过考试来检查教学效果的目的。

4 结论

无机化学是高中与大学的一个重要衔接点,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可以帮助新生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换,更快速的适应大学生活。对化工专业无机化学课程进行改革,建立化工专业无机化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制,本文对化工专业无机化学的学习改革所做出的探讨,希望可以对以后化工专业的发展献出一份力量。

参 考 文 献

第4篇:无机化学的知识点范文

在为电化学方向专业讲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时,我们增加讲解一些常用的电池如锌锰干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对电池的正极电极材料和负极电极材料、优缺点及其市场分布等做一些简单介绍,使学生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同时,对其应用性也有初步了解。实践证明,我们把基础理论与学生的专业融合起来讲授,既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同时拓宽学生的化学视野。另一方面,我们在讲授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时,适当地穿插一些与现代科技、生活常识的内容,突出无机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改变学生认为无机化学知识陈旧的错误观念。二、完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的思想问题基本都与学习有关,教师能够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不仅对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学风和班风,乃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让他们顺利地接受并掌握知识,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全方位的教学模式。首先是优化教学过程。陶行知先生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由于当前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了较多的课外活动,看书的时候并不多,因此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掌握住书本知识,我们在学生管理和教学方面做了如下尝试:一是改革班主任聘任制度,让大一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老师兼任该专业班主任,老师通过密切联系学生,掌握学生思想及学习程度,有选择地组织和构建教学内容,把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融于教学内容之中,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和能力发展的现状要求。二是采取了集体备课制度,学思想,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三是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讲课时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丰富课堂内容。教师的工作是一种用语言和肢体来传达信息,以灵魂影响塑造灵魂的劳动。讲台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老师讲课充满激情、抑扬顿挫、风趣幽默,往往会感染学生,使他们听课更富热情,课堂学习更加轻松。尤其是学生刚从中学进入大学,课堂知识容纳量显著增多,更需要老师声情并茂的演说来促进课堂教学。电视节目“壹周立波秀”可以算一个范例,讲课也应该如此,不过这要因人而异。另外,课堂教学中多设计课堂专题的讨论与交流,以问题为中心,层层剖开,鼓励学生发表对问题的见解,活跃课堂气氛也会有很好的效果。最后是开展丰富的课外交流活动。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班级座谈会、知识讲座、个别谈心等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环节。教学相长要求互动,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与学生在知识上、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思想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传道解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的威信也将大幅度提高。

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大一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高峰期,记忆力、观察力、思考力、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性都会有很大的发展。[3]他们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专业性、目的性和探索性,表现出广泛的兴趣,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学习的职业定向性较为明确。调查发现:他们认为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彻底搞清楚有关的一切问题。尤其无机化学是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但是无机化学内容很多,包含了几乎所有的化学中用到的基础知识,有些理论知识仅仅是为了元素化学的学习而安排在课中,讲得并不透彻,也解决不了所有问题,这就给学生认知带来了困难,学生容易产生急躁情绪,甚至会打击学习积极性。在讲授无机化学时,我们应该考虑到这一认知特点,要让学生认识到无机化学仅仅是撬开专业知识的第一把钥匙,不可能解决所有化学问题,以此来消除学生的急躁情绪。同时,还要注重介绍无机化学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理顺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因此,在绪论部分教学中,我们花费较多的学时,向学生介绍无机化学课程的基本结构、无机化学在化学中的地位,学习无机化学现阶段的任务,与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之间的关系等,让学生明确现阶段的学习目的和任务。在其他章节教学过程中,我们整理出各知识点在后续课程的作用,给学生明确所学知识对后续课程的帮助或在专业上的应用,暂时没办法深入探讨的内容将在后续课中作分析等等。例如,指出SP杂化理论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性、化学平衡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固体结构对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晶体场理论解释水合离子颜色等。实践证明,这些做法都有助于学生从全局上把握知识脉络,清楚学习无机化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任务,而不至于在细节上迷失。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要注意无机化学知识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大学与中学化学教材中存在这种现象:同一个知识点两阶段所阐述的内涵和外延不一致,这类知识非常容易引起学生认知上的混乱,已形成的思维定势还会影响学生对大学基础化学知识的接受。教学中,我们也体会到必须强调知识的演替,让学生知道用更加科学的概念和理论纠正以前所形成的印象,消除认知上的冲突。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自学能力

无机化学教学的另一个任务就是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自学能力,以顺应构建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学习的依赖性较强,自学能力较差,尤其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常感到内容多且具有“不确定性”,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不要流感来了抗流感、头疼来了治头疼,要给学生打疫苗,增强抵抗力,授以渔而不授以鱼,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自学能力,首先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化学知识系统的理解,对科学思想形成过程的理解。无机化学知识有理论、有元素,内容多,我们讲课时通过追溯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及发展演变,把孤立的知识归纳总结,从中给学生灌输科学的思维方法。比如讲述分子结构一章,通过对化学键理论的不断深化,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逐一认识理论的发展过程以及思考问题的科学方法。从1916年“八电子稳定结构”理论的提出到目前“分子轨道理论”广泛应用的介绍,学生对化学键的认识,从定性到定量,从简单到复杂,可以说是步步深入。新问题的出现促使新理论的诞生。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应用领域,仅靠一个理论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地思考,学生由此不仅形成了系统的、动态的知识,而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在讲解元素知识的时候,我们充分地利用元素周期律把繁多的知识串联起来,理顺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其次,教学中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学习方法的引导要恰当地结合教学内容。[4]由于无机化学知识点较多、较杂,我们在教学中主要做到了两点:一是对于联系紧密的内容,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点带面,化繁为简,讲解透彻一个问题,教给学生一个思路。例如化学平衡章节,详细讲解酸碱平衡,电化学平衡,而把与酸碱平衡研究思路接近的沉淀溶解平衡与配位平衡留给了学生自学;二是对于知识点联系少且难度较大的问题,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表观问题本质化,教会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以不变应万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有这样一道习题:298.15K时电极反应(式略)如果向体系加入(式略)同学们对这样的解答非常疑惑: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是把同种电极的标准态与非标准态关系联系起来,两种不同的电极类型怎么能写在同一个能斯特方程式中?E(Ag+/Ag)怎么突然变成了E(AgCl/Ag)?解答这一问题时我们应紧紧围绕“标准态”概念的实质,不需要直接求E(AgCl/Ag)的大小,根据学生现有的认识,仍然按照原来的金属-金属离子电极类型的能斯特方程来解,慢慢推导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式略)

第5篇:无机化学的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知识可视化 可视化工具 无机化学教学

当今时代,信息爆炸已经成为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习无法再单纯依靠大量的记忆,教学更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核心便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将从知识可视化这个新型教学途径入手,探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性教与学。

一、 知识可视化的概念与必要性

1.知识可视化的概念

可视化的原意是“可看得见的、清楚的呈现”,它作为专业术语始见于1987年的“科学计算可视化”。而知识可视化,则指的是所有可以用来建构和传达复杂知识的图解手段。它不仅要传达事实与概念信息,其更重要的目的在于表达见解、经验、态度、价值观、期望、观点、意见和预测等,并以这种方式帮助他人正确地重构、记忆和应用这些知识。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知识则是由信息加工和提炼而成的结晶。知识可视化把最有价值的知识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知识计量、图形绘制显示出来,使个人和组织的认知产生更大的效用。简单而言,知识可视化就是知识的概念化加可视化。

2.知识可视化的必要性

那么,为什么在知识时代需要对知识进行可视化的处理呢?首先,其主观原因在于,人类获得信息的特点是视觉信息占人们所能获得信息总量的绝大多数。因此,可视化技术将抽象的事物或过程变成有利于被接受和认知的图形图像,将为知识的理解和传播做出重要贡献。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应满足于最低层次视网膜的观看,而要达到高层次的对视觉信息的理解。因此如何发展知觉能力,进行视觉认知的学习,也就成了人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方面。而在高职无机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教授的知识可视化方面进行努力,也需要提高学生图像认知的水平。

另一方面,当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的普及,为教学中进行知识可视化的变革提供了客观条件。例如,在讲解无机化学实验时,教师不再需要通过真实的实验操作来教授,而可以借助一些化学实验软件,让学生系统了解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并能多次、重复地进行演示,随时停下来进行重点环节的讲解,从而加深学生对于实验的理解,为学生以后进行实验操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这样,实验步骤不再是普通的文字,而是可视化的动画与图像,从色彩、声音、动作等多方面进行刺激,有助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二、化学教学中的知识可视化工具分析

知识可视化工具有多种,在教育领域中常用的则有以下几种:概念图,它是知识地图的前身;思维导图,是英国人Tony Buzan 所创的一种笔记方法,尤其适合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认知地图,又称因果图,主要用于帮助人们规划和决策;语义网络,以概念和有意义的、不受限制的连接词为基础,形成基本的实例或命题,可以包含成百上千的相互关联的概念;思维地图,用以帮助阅读理解、写作过程问题解决、思维技巧提高。

那么在化学教学中,这些工具有哪些具体的使用方式呢?以语义网络为例,这一知识可视化工具的使用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一个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存在着联系。如当我们接触到氯气这一知识点时,会联想到氯化钠、氯化氢、盐酸和次氯酸,会联想到漂白粉、氯碱工业,还可以想到氯仿、四氯化碳,甚至联想到化学武器、化学与生活;另一方面,两个知识点的联系方式也不是唯一的,如氯气和氯化氢之间,仅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考虑,氯气就可以与很多物质反应生成氯化氢,同时氯化氢也能和很多物质反应生成氯气。不断学习能使知识网络充实和优化,而知识的联系是不固定的,由于新的知识充实网络间的联系,会有新的知识间的联系取代旧联系。再如,概念图的使用,有利于学生把握无机化学学科中不同概念之间的上下位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学科概念,也能够使学生在巩固知识基础的前提下进行概念之间的区分与联想。这样,知识就不再是分散的“点”,而能组织成一张具有有效联系的“网”。

上面列举的其他知识可视化工具,同样能在不同程度和层面上发挥类似的作用。总而言之,知识可视化工具的使用,基本是以图像和组织的方式对学科知识起到多角度联系的作用。

三、知识可视化的教学价值

教学,是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以课程内容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双方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和“学”的共同活动过程。而有效教学,则是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的综合体现。一方面,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资源进行调控,选择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课程资源、教学内容及环境媒体,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过程,预设出更多课程内容,引起学生的主动反应,教授更多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心理因素的积极了解,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适宜的教学策略,引导教学向目标迈进,使教学以最少的投入收获最大的产出。

而知识可视化,首先能帮助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师可以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有利于化学知识记忆的场景、知识内化的情景和思维的情景。这样,教学设计就不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进行“感知记忆”和对知识“机械重复”的层面,而能帮助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系统构建与深入探究。其次,运用如思维导图等的知识可视化工具,有利于学生经过引导自己创建一种从全局出发、自上而下的组织结构图,进行放射性思考,在逻辑与想象、抽象与形象之间发挥潜能,提高学习效果。这样,学生不仅能自主地进行学后的复习、记忆,而且能进行分析研究,甚至产生新的理解。而线性结构的文本材料,则不利于达到学习的目的。第三,知识可视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活跃课堂气氛。利用多媒体网络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立体化,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学生从“知识容器”变为知识的主动获取者,教学过程由传统讲述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无机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由于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它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认识物质世界的研究方法,从而形成了特定的概念、定律和理论。在教学中,学生只有运用形成这些概念、定律和理论的方法,才能在脑海中形成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灵活地运用概念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知识可视化让教学从知识本身跨越到思维层面,在新时代的化学教学中,正需要采用这样的新工具提升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孔寒冰.工程学科:框架、本体与属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任悦.视觉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知识可视化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7).

第6篇:无机化学的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大学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引言

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核心课之一。作为材料和化学专业大一新生必修基础课,无机化学起到了中学与大学化学知识的桥梁作用,无机化学课程为大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其他化学基础课和有关专业课,为培养有具有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对无机化学课程进行重点建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教学内容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与创新意识是本科教育的出发点。教师教学需要对教材和教学内容去粗取精,以体现教学的基础理论性和科学创新性。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形成“以科研促进教学,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专业特色。

改革教学内容需要以实验基础技能来培养和训练学生。作为大一新生,无机化学实验其第一门实验课,因此不可避免会感到手忙脚乱。在实际教学时,我们需要按照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作适当整合。比如在基础实验课增加一些感性认识:仪器的认领、洗涤和干燥等内容;并以讲解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和吸滤瓶、布氏漏斗和移液管仪器等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加深实验技能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内容与学科实践相结合

由于无机化学的新知识和理论教多,新生对这些知识的认识有一定的困难,导致很难专心并产生学习兴趣。如果将空洞抽象的理论与科技研究成果相结合讲解,能生动和深入浅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化学与生产紧密相连,化学知识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在讲石墨烯性质实验时,我们列出了石墨烯的产生,与诺贝尔奖的关联故事,石墨烯的优缺点及在光电等领域的应用。使学生在学习石墨烯制备的同时,对光电领域也有了初步了解。

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学两部分是贯穿无机化学整个教学内容的主线。这两部分相互穿插,需要在教学上进行精巧设计。比如在基础理论中,需要教授学生充分理解概念和原理。而元素化学部分的内容由于繁琐需要进行教学变通。因此在元素部分可以先观察实验现象,再诱导出元素性质;而基础理论部分则反过来,先讲述结论,再通过实验去验证理论。有的知识点需要采用推理式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而有的知识点则需要采用归纳式,对比式等教学法。

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随着新知识、新成果和新技术的不断引入,需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充分提高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大一新生虽然对宏观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对微观结构却缺乏足够的想象力。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借助模型、挂图、多媒w、网络课堂等现代化和立体化的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模式的引入,都将极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能否教授好无机化学的关键因素。第一,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内容的选取上需要考虑中学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和后面要学的复杂知识。删去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等在中学已经学过的基本原理,避免重复教学。第二,对于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基础等内容应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做好介绍和铺垫为后面深入学习打好基础。总之,讲授内容时要避免重复,抓住教学重点,简化内容,阐明结构与性质、应用等的内在联系。当然,传统教学方式中那些已经被验证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正确有效的做法还应保留,作为新的教学手段的有益补充。

四、结束语

在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基础上,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变得活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山大学无机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3版),133.

第7篇:无机化学的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大学新生;教学质量

无机化学作为“四大化学”之一,在化学与相关领域的学科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校化学、化工、材料、环境、能源、食品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化学课程。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将化学由理科单科卷调整为理科综合卷(含物理、化学、生物)的一部分,中学化学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大幅下降,导致学生的化学基础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是,大学阶段无机化学课程的信息量基本没变,内容包括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物质结构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学基础知识。大一新生学习无机化学的效果和质量直接影响后续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影响其对大学学习的态度和兴趣。因此,面向处在由中学到大学过渡期的大一新生,如何有效衔接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学习方法和化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无机化学授课教师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多管齐下了解新生化学基础,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法

(一)新生高中阶段化学学习内容和标准降低

新课标高中化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体系。新课标高中化学以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实验基础、化学与可持续性发展为必修内容,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化学等教学内容放入选修课程,大幅改变了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要求。同时,理科综合高考试卷中高中化学分值为100分,占高考总分数的13.3%,比150分的化学单科卷在高考总分中的比重减少6.7%。而且,由于化学试题多为容易和中等难度,导致近年来高中化学教学课时、学生投入学习时间显著下降,大部分新生的高中化学基础变差,底子变薄,他们进入大学后学习无机化学感到困难。

(二)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基础,使学生初步建立改变学习方法的意识和预期

大学新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省对高中化学选修课程有不同要求,学生个体的化学基础也参差不齐。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生的化学基础、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与困难、对教学方式的期望和建议,引导大学新生尽快改变依赖教师教学内容和计划的被动学习模式,积极适应大学自主性学习方法,教研组老师在正式上课前对大一新生进行了不记名方式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高中化学基础、新生喜欢的大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自主学习的频率等8道选择题及对大学阶段学习方式的思考和对无机化学课堂教学的期望等2道开放题。我们期望通过调查问卷活动调整大一新生的学习心态,引导大一新生初步建立一种意识,即大学阶段和高中阶段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

(三)从绪论课开始,着力实现高中化学与无机化学学习的无缝衔接

无机化学是大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既传授基础知识,又教授专业性理论。该课程具有比高中化学更为扩展的深度和广度,要求大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还要具备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大一新生处在由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期,对校园生活和学习模式尚不适应。教师需要从绪论课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培养新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着力实现高中化学与无机化学学习的无缝衔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研组通过在绪论课上与新生讨论、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指出大学阶段和中学阶段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模式。与中学阶段相比,大学教育方式有很大不同:一是大学课表没有中学时排得满,学生在课外有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二是大学课堂教学节奏快,信息量大,大学一节课的内容是中学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授课时往往只讲授重点、难点和疑点,很多知识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学习、消化和掌握;三是大学学习中没有大量的习题、频繁的考试、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大学生不能像中学生那样完全依赖任课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安排,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开展学习,而是需要在课外进行自主性学习,掌握课堂内容,实现多层次学习目标。通过教师在绪论课和后续课堂上的引导,大一新生认识到了自主性学习和改变以往填鸭式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时我们再引导大一新生重视学习的三大环节(预习、听课和复习),重视知识点的归纳和整合及前后所学知识的关联,促使其实现高中化学与无机化学学习的无缝衔接。

(四)以典型应用案列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无机化学课程内容几乎全部属于基础无机化学的范畴,特别是基础理论部分很少涉及无机化学的实际应用,不能反映无机化学在现代科技发展和当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导致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学习无机化学没有意思,因此对其缺乏兴趣。我们在讲授基础理论时注重引用科技前沿和生活实际应用的案例,或无机化学与物理学、材料学、生物学等学科交叉的典型案例,这样做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而且使学生认识到无机化学在科学和应用领域中的重要地位,激发了学生掌握知识、思考问题的兴趣和动力。例如我们讲解熵变、焓变和自由能变时介绍天然蛋白质的G298大小与稳定性的关系。G298若太大即稳定性太强,则蛋白质不易降解或难以发挥生理功能;G298太小对稳定性又是有害的,会使得蛋白质对微小变化过于敏感;天然蛋白质的G298位于-30~30kJ/mol之间,其稳定性既不强也不弱。我们讲授沉淀-溶解平衡时结合幼儿吃太多糖容易产生蛀牙的原因及用含氟牙膏可防止蛀牙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沉淀-溶解平衡。这些典型应用案例不仅拓展了学生对无机化学学科前沿和交叉学科知识的认识,而且促使学生将学过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深入思考并理解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和结构知识。案例教学极大地调动了新生主动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元素化学部分是无机化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与高中化学内容联系比较多的一部分,包括s区、p区、d区、ds区和f区元素,几乎涵盖了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其中卤素、氧、硫、氮、磷、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铁等重要元素和无机物的性质与应用是高中化学的必修内容,大学阶段可根据元素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次教学。第一,课堂讲授。理论性较强的重要结构、化合物性质可重点讲授,以点带面,使学生举一反三,如大π键和极化对碳酸盐分解的影响。第二,实施“问题教学法”。教学采用预先布置问题课前自学课上讨论与讲授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熟悉、易懂的内容,从而有耐心、信心、能力去思考问题,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第三,学生完全自学。一些简单易学的教学内容(如氢、稀有气体等)可安排学生课后自学。教学中将讲授、学生自主学习、讨论进行合理分配,既节约了课时,又提高了元素化学的教学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无机化学的积极性,并将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和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师在讲授元素及化合物重要内容时,应突出微观结构决定或影响性质与性能这一内部规律,引导学生将元素核外电子结构、价键结构、分子结构和分子间作用力等前半部分学到的化学理论贯穿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学习,培养学生由物质的微观结构推知其宏观物理及化学性质的能力。同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宏观性质及其应用再反过来理解化合物结构,把微观与宏观结合起来,将相关理论知识与枯燥繁多的化合物性质前后呼应起来,使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变得较容易理解和记忆,以此培养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自主应用化学理论寻找解决方案的科学意识。

三、创新考核方式,注重能力培养

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考核基本上沿用以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模式。大学生为考而学,没有将学习目标和重心放在掌握知识、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向上。无机化学中的不同教学内容有着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考核也应采取适应教学目标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方式,以引导学生将学习重心和关注点放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上,自觉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采用不同形式的考核方式,如期末考试、专题小作业、课堂提问与讨论、平时作业等。元素化学部分以课堂提问与讨论、专题小作业为主,期末考试为辅;基础理论以期末考试为主,课堂提问与讨论、专题小作业为辅。期末卷面成绩、平时作业成绩、课堂提问与讨论+专题小作业在总评成绩中所占比例为6∶2∶2。创新考核方式不仅能对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评价和导向调节作用,还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其将精力主要用在综合理解、灵活运用各种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创新上。通过教学改革,大多数新生学习无机化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气氛也更加活跃,教学效果显著提升。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应用人才。(文字编辑:李丽妍)

参考文献:

[1]龚孟濂,乔正平,巢晖.基础无机化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1,26(1):20-22.

[2]张燕.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3):47-48.

[3]徐志珍,张敏,田振芬.对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2(2):102-104.

第8篇:无机化学的知识点范文

目前各高校开设的无机化学课程的内容几乎全部属于基础无机化学范畴,主要强调理论和计算,而涉及无机化学实际应用的内容很少,难以全面反映无机化学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无机化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无机化学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然而,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无机化学应用面窄,选择攻读无机化学专业毕业后工作难求等等,导致无机化学这一传统而又经典的学科领域,在研究生报考时反而受到了部分学生的“冷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无机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鉴于上述种种情况,我们于2007年春季面向本科三、四年级学生开设了应用无机化学课程。最初有49人选修,随后各年度人数激增,2008、2009年度分别为146人和174人,90%以上的学生选修了这门课,并在授课内容安排及课堂效果等方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课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了无机化学经典理论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并拓展了他们在应用无机化学领域的知识面。本文就该课程设置的基本思想、授课内容及形式,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 1基本思想 设置应用无机化学课程就是要将无机化学理论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展示给学生。设置授课内容的基本思想如下: (1)课程主线突出,彰显无机化学特色。虽然无机化学的理论丰富多彩,但在内容选取上必须具有清晰明了的知识脉络,既要兼顾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又要有一定的深度,特别是要强调以实际应用为主线,以区别于基础无机化学课程,做到博而精。 (2)课程内容必须具有现代化特征。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就是要把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的重要成果及时地反映在教学中,重点阐述无机化学理论在工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正确处理社会需求、知识体系、学生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2-3]。 (3)课程内容必须满足社会需要。开设应用无机化学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无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课堂所讲述的实用技术,必须面向社会的热点领域,重点讲解一些正在采用或将来有可能采用的实用技术。 (4)注重无机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将无机化学知识应用在材料、生物、环境、农业等领域,实现学科间的优势互补。作为现代社会的科技人员,灵活掌握应用无机化学知识至关重要。因此,课程构建时既要注意丰富学生应用无机化学的知识,又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无机化学在其他学科领域也同样能发挥重要作用。 (5)重在引导,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喜欢新鲜事物。传统无机化学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理论性强,注重原理和计算,这虽有助于学生打好理论基础,但也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应用无机化学课程内容的构建中,我们通过介绍现代无机化学的前沿领域、重大发现和当前的科研热点,在让学生开阔眼界的同时,激发他们对无机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以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无机化学。 2主要教学内容与方法 应用无机化学课程立足于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结合现代先进技术与科研成果,着重向学生讲授无机化学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无机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结构研究方法等,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应用无机化学知识。考虑到这门课程课时有限,我们选择了无机化学在精细化工领域中的应用、无机纳米材料及其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无机化学在资源环境领域中的应用、无机化学与营养保健等内容进行讲解(表1)。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探讨无机化学经典理论如何在前沿领域应用。例如,无机化学中常见的溶度积理论,如果按照基础无机化学理论课上的理解,Ksp仅仅能用于判断沉淀溶解度的大小;而如果将该理论应用在材料制备上,利用化合物Ksp的差异可完成沉淀的转化,实现在Ksp大的材料表面包覆一层Ksp小的功能材料,就能够获得具有光、电、磁等特殊功能的核壳结构材料[4]。 将无机盐分解温度的递变规律应用到纳米材料的制备领域,可以降低前驱体的分解温度,同时大大提高目标产物的比表面积,这一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在导电金属氧化物的制备等领域。再如,关于稀土元素的内容在基础无机化学授课中往往涉及不深,在应用无机化学课程中,我们在介绍稀土元素4f0~4f14独特亚层、大的原子磁矩、各向异性、丰富的能级跃迁、大范围可变的配位数(6~14)及有序变化的原子和离子半径等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详细阐述由于这些结构特点所带来的优异的磁性能、发光性能、催化性能、生物性能等,并介绍了稀土元素在石油化工、农作物增产等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根据该课程内容的特点,在授课方式上进行了一些尝试。课堂上偏重工艺及生产、应用实例的讲解,而基础课上讲解的理论则成为该课程应用的依据。另外,除了主讲教师授课外,我们还针对课程中的某些内容,邀请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专家进行更为深入的讲解。比如,课程进行到无机纳米材料中的碳化学部分时,我们邀请专门从事碳材料研究的教师来讲解;在介绍无机纳米材料表征部分时,请从事无机领域微区分析测试研究的教师进行讲解。另外,我们在课堂上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愿意学、主动学,才能实现良性互动,达到教学目标。在课程临近结束时,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这些小组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无机化学内容查阅文献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我们规定交流的内容要与应用无机化学相关,但可以不受教师讲课内容的限制。 这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模式一方面增加了师生互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也为调整课程内容提供了重要信息。比如,2008年度在“无机化学与营养健康”一章补充的无机营养元素方面的知识,就是上一届学生课堂研讨时普遍感兴趣的内容。另外,我们还尝试利用2节课的时间,进行一次应用无机化学的观摩实验,内容为浅色导电粉体的制备及其在抗静电涂料中的应用[5]。学生从材料的制备到实际应用,切身感受到了无机化学知识所发挥的作用。这种以任课教师讲授为主,以专家讲座、小组讨论、实验观摩为辅的教学模式,很适合21世纪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深受学生的欢迎。应用无机化学课程共计32个学时,2个学分,作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等化学相关专业的选修课,适合于大三和大四学生选读。#p#分页标题#e# 3效果分析与展望 通过应用无机化学课程,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应用无机化学,更深刻地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明白无机化学究竟能够解决哪些实际问题等等。应用无机化学课程已开设三年,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结合授课后的研讨以及学生就业、考研等情况,我们认为该课程的开设主要起到了以下几方面作用: (1)有利于学生学科知识的均衡发展。无机化学作为四大化学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是其他化学学科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很多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利用其他学科无法解决时,往往还要依赖无机化学[6]。本课程通过讲解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在不同领域巧妙应用的实例,填补了无机化学知识在实际应用领域的空白,使学生对无机化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2)有助于为无机化学专业寻找优秀接班人。无机化学专业的发展,必须有好的生源,作为今后学科发展的接班人。通过该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无机化学,吸引优秀学生投身到无机化学的学习研究中,为学科发展培育后备力量。 (3)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无机化学专业技术人才。从无机化学新材料的研发试用,到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往往都离不开无机化学经典理论的支持。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无机化工企业越来越多,对无机化学科技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学生只有对无机化学感兴趣,才有可能努力成为真正的无机化学专业技术人才。 (4)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本领。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掌握的无机化学理论学以致用,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本课程通过讲解无机化学在精细化工、食品保健、电子通讯、国防科技等诸多领域的具体应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无机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这将有助于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利用无机化学理论寻找解决方案。 应用无机化学课程虽然取得了预期的开设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比如,及时跟踪无机化学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在有限的课时内展示无机化学理论应用实例,开发新的无机观摩实验,协调好授课时间与所邀请专家的空余时间的关系,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努力解决上述问题,并根据课程研讨的结果,结合听课学生反馈的信息,向无机化学界的专家、前辈请教,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博采众家之长,以便将应用无机化学课程更充实、更生动地开展下去。

第9篇:无机化学的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药学专业 无机化学 校本教材 编写 规则

[作者简介]孙敬(1964- ),女,辽宁朝阳人,通辽职业学院化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药学无机化学教学法。(内蒙古 通辽 028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50-02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近几年由于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其发展速度迅猛,应运而生的高职教材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几年内出版了大量高职教材,其中不乏高质量的好教材。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方向的差异,对人才的专业需求不同,技能侧重不同,要求掌握程度也不同,因此在教学中很难做到统一标准。为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区医药企业的发展,通辽职业学院化工学院无机教研室根据教学实践探索,编写出对外服务于企业的需求与发展、对内适应于学生具体情况的高职药学专业的无机化学校本教材。

一、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校本教材编写的思路

教育部曾就高职教材的建设问题明确提出,高职理论课应该“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因此,在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弱化其理论性,教材内容的知识点应明确具体,充分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本质上讲,所有课程的体系都是对教材内容的筛选、组织、实施的体系。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任务是为学生学习药学专业课做准备,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服务,为学生的后续教育打基础。因此,在无机化学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教专业课需要的基础知识,教就业岗位需要从业者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从专业角度出发,以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围绕必需的知识点组织、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客观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

二、成立长期相对稳定的校本教材编写组

药学无机化学为学生学习药学专业课做准备,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服务,在成立校本教材编写组时,吸纳专业课教师和医药企业专家参与,编写组成员以承担药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教师为主,由承担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等课程教学的教师和药厂的行家共同组成。编写组成员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负责教材内容的制定、编写、试用、跟踪、反馈、修正直至定稿。

三、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校本教材编写的细则

1.依据岗位和专业课的需要筛选教材的知识点。高职药学无机化学教材内容的确定程序是由药企的专家提供其需要的岗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制定课程设置、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最后由承担药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决定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知识点。药学专业课包括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等,无机化学是专业课的基础,为其他专业课打基础,其知识点决定于专业课。根据专业课内容的具体需要,确定无机化学课程必须包括原子、分子结构;溶液、胶体溶液及表面现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和还原和配位化合物等内容。这是进行专业课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坚持“实用为准”的原则,在编写过程中要弱化理论,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注重专业课的实用性,即根据专业课的需要,在教材内容的取舍上做到所选知识点是必需的、实用的。

2.知识点明确具体、重点突出、够用为度。围绕所选择的每一个知识点组织、编排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目标明确、具体。重点就是专业课所需要的具体内容,目标就是专业课要求学生掌握的水准。这是一章中的核心内容,也是最终教学目标,其余内容均为其服务。核心内容是一章的教学重点,要精讲细讲,深入剖析,使学生牢固掌握,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其深度以专业课够用为准,其广度以专业课及学生将来的继续教育够用为度。如酸碱平衡一章,其核心内容是缓冲溶液,包括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配制,属重点剖析的范围,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运用自如。其中关于弱电解质溶液的pH计算,只推导出一元弱酸、弱碱pH的计算公式,在后续课程及后续教育中即已够用,对教材中出现的公式,如缓冲溶液的pH计算、稀溶液的依数性中的P=KbB 、Tb=KbbB 、Tf=KfbB 等,只要求学生掌握公式的使用,对其理论推导不做要求。根据专业课的需要在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力争做到深浅适中、宽广适度、简明适用。

3.调整难易梯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每一章的知识体系中,内容均以核心内容为中心主线进行展开,包括的内容均为核心内容必须用到的,为最终教学目标做铺垫、做准备,并完成最终教学目标的任务。整章内容的安排、组织,要自成体系,每课节之间形成有机整体,并呈现出先易后难的自然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酸碱平衡一章教材的先后顺序是酸碱质子理论、水的离解平衡、溶液的酸碱性和pH、一元弱酸、弱碱溶液pH近似计算、酸碱指示剂、缓冲溶液,教材内容从前到后,难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每一章的教学内容均以高中化学教材内容为起点,甚至以初中化学的内容为起点,使教学起点尽可能低,内容简单扼要,便于学生接受。

4.增加应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材的每一章知识体系,要根据其内容适当补充医药学方面的应用或意义,如在渗透压部分增加了与医药有关的渗透浓度、等渗、高渗和低渗溶液、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及其应用。在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及缓冲溶液在医药学上的意义中增加了实验室配制缓冲溶液的常用简便方法,介绍了人体血液中的主要缓冲系等。通过对实际应用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无机化学在医药学中是有的放矢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5.以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考虑到现代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生产者流动性的增强,要求就业者不断继续学习和回归教育,具备扎实的基础素质、较大的可塑性和较强的适应性;同时,还要兼顾到专业技术发展变化对理论知识的需求,以及毕业生职业岗位转换的客观要求,在教材的处理上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如元素知识在药学的专业课中很少用到,类似这样的内容,要进行筛选、整理,并作为选学或自学内容,保证学生在知识上不存在缺陷,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此,全部元素知识在教材中只用了两个专题: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使教材既突出了无机化学在药学中的实用性,又为学生在技能培养方面具有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四、校本教材编写的注意事项及特点

1.教材的内容准确、规范、具有时代性。从教材总体来讲,其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基础,侧重于化学专业;另一部分是药学专业和岗位应用,两部分内容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但其各自的倾向不同,侧重点不同,如在溶液的组成方面,常用物质的量浓度用cB表示,但在渗透内容中又引入了渗透浓度cos,二者的表示方式、计算方法、常用单位类似,甚至有时得出的数值也相同,但却是意义不同的两个概念。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中应遵循双重规则,即化学专业的规则和药学专业和岗位工作中的常用规则。但无论哪一部分内容都应确保语言文字使用的正确、流畅,名词概念的准确和严密,专业术语的规范;还要吸纳一些与药学有关的最新发展成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反映前沿,确保教材内容的严谨、规范、准确,又赋予时代气息。

2.灵活性和实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组织编写的校本教材,其内容相对来讲较少,但针对性较强,编写是针对在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为区域性经济服务。当地方产业布局发生变化,或学校服务区域发生变化时,可根据学生就业方向的改变,及时调整校本教材的内容,因此校本教材每次印刷量都不是很大,以便随情况的变化和需要的不同及时调整。可以说校本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灵活、实用。

[参考文献]

[1]黄南珍.无机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无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耿金岭.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几个热点问题的冷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