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分子材料专业的认识范文

高分子材料专业的认识精选(九篇)

高分子材料专业的认识

第1篇:高分子材料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英语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44-02

从石器时代、铁器时代到信息新纪元,人类前行的每一个脚印无不印证着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史就是材料发展史,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目前中国材料科学的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了解国际上材料发展与应用的最新动态,学习国外材料科学领域的先进技术、缩小差距,阅读外文专业文献、与老外沟通交流必不可少,而世界上科技情报资料的交流主要靠英语,没有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理解和掌握,无法开展上述活动。当前在高等院校本科阶段普遍开始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显得非常及时和重要,它对于培养能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专业人才、对于消化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科技成果都具有重大意义[1~2]。因此,探讨高校本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培养质量日显迫切。

1 当前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1.1 思想上认识的欠缺

相当一部分师生和主管领导认为材料专业英语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在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在学时设置上,一般是32学时或更少,使得教学时间不够、教学深度缺乏;课程性质多设为考查课、选修课等,而考查课、选修课多被认识是次要课程而重视不够。课程设置日期多在第五、六学期,而材料类专业课的教学则安排在第七、八学期,学生对专业知识不理解,直接影响其对专业英语的掌握[3]。

1.2 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专业英语的授课教师不仅要求具有能很好的将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的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英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目前,本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师一般由英语能力相对较强的专业课教师或是英语教师兼任,虽然他们各自具备深厚的专业背景,但由于专业课教师缺乏系统的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与经验,使得英语表达能力、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存在诸多问题;英语教师缺乏材料专业知识与背景,专业知识很难讲透,很容易将专业英语课上成普通英语,两者都无法做到将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融会贯通,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4]。

1.3 教学方法简单滞后

受传统基础英语学习阶段的影响,目前专业教学普遍采用的是教师先朗读讲解词汇,然后带领学生阅读课文,教师逐句讲解和翻译,学生多处于被动地位记笔记,整个过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这种“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差,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为此,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历,以匡少平主编的、国内普遍使用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第二版)教材为蓝本,对课程教学活动进行了探索,力争使学生在短暂的32课时专业英语教学中具有较大的收获。

2 教学内容和手段的组织

2.1 加强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

专业英语词汇构词方法和基础英语差不多有合成、转化和派生,以派生法构词能力最为强大,派生是通过对词根、单词加上各种前缀或后缀来构成新词,专业英语词汇大部分都是用派生法构成的,常用的词缀(前缀、后缀、词根)却多达百个,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至少应掌握50个常用词缀。笔者花费了一堂课的时间对70多个常见词缀按照其意思、词性进行了分类总结、举例分析,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上每一新单元朗读、讲解单词时,有意识的和这些词缀相联系,比如“isotropic和anisotropic”、“disciplinary和interdisciplinary”、“aerodynamic和dynamic”、“paramagnetic和magnetic”等等。另外还可以把一类词方在一起让学生来记忆,如表示材料力学性能的几个词“brittle,elastic,toughness,ductile,plastic,strain,stress,hardness”等。

2.2 将语言讲解和专业知识讲解相结合

专业英语中的学习材料基本都是围绕某一个具体专业内容而展开的论述性文字,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术性和专业性。我在翻译讲解每一单元内容前,先用几张中英文双语幻灯片介绍本单元内容涉及到的专业背景知识,然后再让学生用几分钟时间自己阅读教材内容一段或几段,这些专业知识的介绍和掌握对于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根据讲课内容适时补充专业知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还可以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加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3 要努力培养学生深厚精确的阅读理解能力

笔者认为对专业英语教材内容的学习要以准确理解为主,阅读速度是次要的。各种翻译技巧的运用都是建立在准确理解基础之上的。长句子多、句子结构复杂是专业外语最重要的语言特征,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三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对分析复杂句子还缺乏一定的训练,因此对复杂句型的语法结构要讲透、讲清。在教学过程中,当遇到复杂句子时,要先弄清楚句子的性质(简单句、并列句或复合句),然后再分析其结构。只有把句子的结构理顺,才能做到准确地理解它才能忠实于原文表达。

2.4 丰富活泼课堂教学内容

可将那些与教学有关的、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专业词汇和相关专业背景知识制作成双语多媒体课件.运用这种直观的教学手段,以收到较好讲课效果。比如笔者在讲解第五单元材料的力学性质时,可用一张拉伸曲线图(tensil curve)将材料的弹性(elasticity)、塑性(palsticity)、模量(modulus)、强度(strength)、硬度(hardness)、刚度(stiffness)、韧性(toughness)、延性(ducitility)等力学指标一网打尽。讲解第四单元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时,可结合水单组分相图(phase diagram)联系物理化学中的克拉贝龙(Clapeyron)方程讲解水凝固成冰时的反常密度变化。讲解磁导率(magnetic permeability),可用不同物质在通电线圈磁场(magnetic field)中产生的磁感应强度(magnetic induction)的不同来理解材料顺磁(paramagnetic)、反磁(diamagnetic)、铁磁(ferromagnecic)性,都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外,还可以采用启发、提问、讨论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孙丽丽,毕凤芹,张旭昀.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认识和思考[J].时代教育,2010(5):62-63.

[2] 王选伦,盛旭敏,黄琳琳.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英语多谋体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9):158-159.

第2篇:高分子材料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课程建设;通识选修课;教与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126-03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尽可能综合的(comprehensive)教育,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在学生接受特殊的、专业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个综合性的了解。[1,2]1999年李曼丽等人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中提到:“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2]为了推进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为核心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苏州大学从2014年起正式启动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计划,课程建设基本要求为:适合所有学生学习的非专业课程;注重学科交叉和学科前沿;提倡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经典原著阅读;建设有地域特色和本校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通识选修课程包括五大模块:文学与艺术、历史与哲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科技与发展。通过跨学科的体系设计,让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跨领域、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包容性理解能力。2014年学校通识教育课程的申报数量达93门,经过专家组两轮评审,隶属于科技与发展模块的《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课程成为立项建设中的一门通识选修课程,并于2015―2016学年开始对全校学生开放选修。

在认真开展本课程的项目建设工作过程中,笔者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在几轮教学实践中对教与学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改进,希望能够与相关老师一起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来开设全校性工程技术类通识选修课。

一、《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课程的体系建设

1.课程的建设目标。《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课程是面向于全校所有学生学习的非专业课程,建设目标是普及生活高分子材料常识、推广不同专业的学生去了解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分子材料;科学认知高分子材料性能特点、合理健康使用各种高分子材料;从而提出新问题和新思想,推动我们国家高分子材料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

2.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从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出发,给学生介绍典型的高分子材料组成、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项。主要安排如下:

第一章 绪论(2课时)。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新型高分子材料及其研究进展。

第二章 “衣用”高分子材料(8课时)。介绍纺织行业纤维材料(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高分子材料),了解一些服饰用涂层高分子材料和皮革高分子材料。

第三章 “食品”相关高分子材料(8课时)。介绍食品行业用塑料(塑料薄膜、塑料瓶、塑料餐具)高分子材料,了解天然高分子(淀粉、膳食纤维、蛋白质)和合成高分子(食品添加剂)等食用高分子材料。

第四章 “家装”高分子材料(10课时)。介绍塑料家具(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了解涂料(墙饰涂料、木器漆、家电粉末涂料)和粘合剂。

第五章 “户外运动”相关高分子材料(8课时)。介绍橡胶(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和橡胶制品(轮胎、篮球、运动鞋),了解高分子基复合材料(运动自行车、复合材料赛车)。

3.多元成绩评价体系的建立。开设《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这门课程是希望通过学习来加深学生对周围高分子材料的了解,知道其利弊及正确使用方法,让高分子材料更好、更安全地为己所用;激发学生对高分子材料世界进一步探索的激情,创造高分子材料与人的和谐环境。对学生一学期学习的考核不是一张试卷来决定,而是建立多元成绩评价体系。在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高分子材料,教学成绩的最终评价体现出全面性和激励性。指标包括课堂表现(20%)、平时作业(40%)和期末小论文(40%)三大方面。(1)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会明显地体现在课堂表现中。(2)针对“衣食住行”中可能碰到的高分子材料设定一些开放性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有兴趣的高分子材料去学习,找其优缺点、使用注意事项及这类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史,然后分组讨论汇报,其余同学和老师一起给予评分作为平时作业的成绩。(3)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期末让每一个同学对某一大类高分子材料进行综述,引用实例,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去分析其利弊和发展潜力,写出自己对材料改进的需求和建议方案,按照科技小文的格式编排、撰写和打印。

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第3篇:高分子材料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材料专业;普通化学;绪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134-02

普通化学是高等学校材料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理论基础课。但由于授课对象是大一新生,学生们对于这门课程在材料专业中的基础地位与重要性,以及与所学专业的内在联系缺乏了解或认识不足。如何能让学生迅速了解化学与材料科学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普通化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首要课题。

绪论课是普通化学课堂教学的第一课,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对于材料专业的学生来说,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各类材料对人类文明、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讲解化学发展简史、材料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近几年,笔者通过对绪论课内容的不断更新完善,以及对多媒体课件的精心设计,使学生及时认识到学习化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就绪论课的教学实践做几点总结。

一、从材料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讲述材料发展史,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自信心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种新材料的应用往往成为人类进步的重要里程碑。例如,历史上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作为时代特征标志的。一种新型材料的研制成功,可以引起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如石器、陶瓷、铁、铜、玻璃、水泥、单晶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等的发明与创造,都曾为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可以说,没有半导体材料,就不可能有计算机技术;没有耐高温、高强度的特殊结构材料,便没有宇航工业;没有低损耗的光导纤维,也就没有现代光通讯;没有有机高分子材料,人们的生活也不可能这样丰富多彩。特别是到了现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想在生物、信息、空间、能源、海洋等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开发这些高新技术的关键往往与材料的发展有关。

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事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增加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自豪感;通过介绍材料在高新技术领域的价值及应用前景,激发学生学习材料科学的兴趣。同时,结合笔者的科研经历、科研体会,讲述一些新型材料设计合成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介绍化学发展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人类化学知识的获得,是从认识自然现象开始的:动植物的腐烂、火山爆发、空气和水对物质的侵蚀等。远古时代人类通过摩擦生火和钻木取火等方法学会了利用火,不仅增进了健康,发展了智力,而且利用火能产生各种化学反应这个特点,开始了制陶工艺。制陶过程实际上就是在高温下,使粘土中的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碳酸钙、氧化镁等成分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制陶工艺不仅提供生活必需品,改进农耕工具,而且改善了人类的居住条件。人们逐渐走出岩洞,住进了砖瓦房,并用陶制农具开展农业生产。同时,人们从烧陶工艺中掌握了高温技术,并该项技术应用于冶炼铜矿和铁矿。如将铜矿石和木炭混合加热得到了金属铜;但纯铜质地较软,不利于制造工具和兵器。在冶炼铜时掺入锡、铅,可制得硬度很高的青铜。青铜器如铜币、编钟、青铜鼎的出现,推动了当时农业、兵器、金融、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把社会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除了冶炼铜以外,人们用木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还原铁矿石中的氧化铁为金属铁。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如犁铧、铁D、铁锛等农具得到广泛应用,带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这样,随着冶金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工具的不断革新,在人类历史上相继出现了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4]。

此后到了炼丹术和炼金术时期。虽然炼丹家和术士的目的没能达到,但他们为化学学科的建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做原始的化学实验,发明了大批实验器具,制造出很多化学药剂,记录了大量的实验方法,写下了许多炼金著作。正是这些理论、实验方法、化学仪器以及丹术著作,开创了化学学科的先河。与此同时,人们对物质结构本质的探索与论证也从未停息过。但直到1661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给元素下了明确的定义、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创立原子学说、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人们才逐步认识到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发生的化学变化,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化学体系,化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到了19世纪末,随着X射线和电子的发现,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逐渐深入,打破了道尔顿原子不可分割的观念。此后,随着建立在卢瑟福有核原子模型、普朗克量子理论和爱因斯坦光子学说基础之上的波尔原子结构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现代化学的兴起;薛定谔方程的建立,更直接揭示了微观世界微粒运动的深层奥秘;而在量子力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化学键理论,使人类进一步了解到分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大大地促进了化学与材料科学的联系,为发展材料科学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化学发展史的介绍,使学生丰富化学历史知识,了解各个时期化学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及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普通化学的兴趣,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激发学习兴趣,化学史的讲授还可以给人以智慧,即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科学情感和态度,百折不回、锲而不舍的科学品德和情操,勇于探索、勤奋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方法。如讲述诺贝尔这样的伟大科学家的奋斗历程、学术成就、品德修养,描绘科学家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5]。

三、阐明材料专业只有以化学为基础,方能引领科技的发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材料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坚实基础,是现代化革命的先导,人们把信息、材料、能源作为社会文明的支柱。如今,材料已成为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如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光子材料、信息材料、能源转换及储能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制造各种高科技功能元器件。发展功能材料正在成为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实力,甚至是强化军事优势的重要手段。

当前,化学在推动人类进步和科技发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化学首先是基础的核心科学,它不仅可以制造或创造出自然界已有的或不存在的物质,提供分析手段,还可以预测、裁剪、设计分子,揭示物质结构、性质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其次化学还在相关学科的发展中起了牵头作用,化学研究不仅带动了其他学科的过程研究(工业、农业、环保、能源),而且极大地带动了材料科学的发展。材料学科的发展、功能材料的设计,只有以化学为基础,才能合成出具有特殊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等的功能材料。通过讲解材料领域的前沿知识,使学生了解材料与化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对学习化学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为材料专业课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四、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

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为吸引注意力,提高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运用多种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首先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媒体课件可以综合多种教学艺术效果,根据绪论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通过精心设计,恰当使用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形式,充分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交互性强的优势,创造生动的教学氛围,增强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其次,通过查阅相关历史及文献资料,以材料知识为主线,以化学知识为背景,通过讲授化学史上的中国人及中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和研究成果,讲授材料领域的前沿学科进展,让学生产生共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总之,通过多种教学技巧的运用,增加课堂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普通化学基础理论教学是材料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项必修课程,是培养专业人才的一个关键环节。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好绪论课教学,至关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贵刻苦、教贵善诱”。教师通过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渗透科研前沿、总结教学经验,讲授一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内容翔实,集科学性、历史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生动的绪论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普通化学的学习兴趣,还将对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春生,王书民.论无机化学绪论课教学的加强与改进[J].商洛学院学报,2013,27(6):25-27.

[2]王淑涛.上好绪论课,培养大学化学的学习兴趣[J].广州化工,2010,38(4):247-249.

[3]张艺,雷艳虹.绪论课对大学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J].保山师专学报,2006,25(2):29-30.

第4篇:高分子材料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功能高分子材料 课程教学 教学探索

功能高分子材料是建立在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基础上,并与物理学、医学甚至生物学密切联系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在培养高分子材料专业人才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涵盖功能高分子的主体内容,如反应型高分子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液晶高分子材料、光敏高分子材料、吸附性高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功能膜材料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认识高分子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以及相辅相成发展的客观规律,夯实高分子专业的知识基础。该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决定了学生能否深入了解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应用,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非常重要。

我校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是在大三的下学期开设,考虑到这个阶段的学生面临考研复习、实习及为未来就业做各种准备等问题,较难静下心来对课程进行深入学习,而且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些现象,结合我校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我们对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进行了探索和改革,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讲好绪论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功能高分子材料主要研究的是新的制备方法、性能表征、构效关系、应用开发等,其教学内容具有多、杂、广、深的特点,要使学生在32个学时中,学习并掌握其全部内容确实存在困难。因此,有必要精选授课内容,认真讲好绪论课,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我们在绪论课上从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历史讲起,着重介绍课程特点、课程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特别突出学科的新兴前沿和不断完善,说明本课程所涵盖的研究领域,让学生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地位,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意义及要求,通过绪论课的学习对本课程产生兴趣,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为后续章节的教学奠定基础。

2.增加新颖和实用的教学内容

功能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材料中发展最快的领域,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新的研究成果诞生。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教学工作的教师更要把握时代脉搏,了解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不断调整、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及时地把最新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扩大学生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知识面,增强学习意义。此外,我们还注意课程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功能高分子材料在日常生活、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的一些不可替代的作用,加深学生对功能高分子材料实用性的认识。

3.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学习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取之不尽,名师在线、网络课堂、精品课程等学习平台如果不加以利用,实为一种资源浪费。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经常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并教会学生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查询学习资料。学生可以在数据库检索到自己关注的专业知识,并了解与功能高分子材料相关的最前沿的科研动态。

除此之外,鼓励学生浏览科学网(http://)、小木虫论坛(http://)等门户论坛网站,在以高分子材料为主题的论坛社区上提出各种问题,某些会员会给出答案。论坛上的会员可能是专家、学者、教师,甚至是学生,大家集思广益,从而拓展思路,解决难题。实践表明,这些是比较有效的方式,能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4.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做专题报告

针对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涵盖领域多的特点,从热门的领域中选择几个作为报告题目,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各小组成员通过教材、网络和图书馆查找资料,写出报告讲稿。而后适当地拿出一部分课堂时间,让小组代表上台做“学术报告”,老师也和其他同学一起对所介绍的内容进行提问。这种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对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兴趣,而且让学生由被动听讲变成主动学,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增强。这种互动式教学提高了学生查阅、整理文献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举办功能高分子材料知识竞赛

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较多,在每章内容讲授结束时举办功能高分子材料知识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比赛。竞赛设置了奖励分值的详细规则,并作为课程考核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能大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中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作用。开展功能高分子材料知识竞赛活跃了课程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式。

6.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的理论课程的综合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这种单一的考评方式存在较多缺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的考核既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又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学生的考核中,总成绩的评定采用“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的模式,平时成绩占60%,考试成绩占40%,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由出勤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专题报告、知识竞赛和完成作业组成。这种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避免了由期末考试决定学习成绩的弊端,鼓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不做考前突击,不搞死记硬背,有利于学风和考风建设。

7.结语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的探索和实践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授课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学习和尝试新的教学手段,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学习过程的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这方面的教学探索是有益的。但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继续努力、认真思考和完善每一个教学环节,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为我校的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齐民华.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1,38(5):267.

[2]周立,孙荣欣.《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校讲坛,2010,21:151.

[3]苗蔚,程文喜.《功能高分子》教学实践与体会[J].广州化工,2011,39(18):172-173.

[4]于清波.《功能高分子》教学体会[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3:146-147.

[5]邹勇进.《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高校讲坛,2012,11:234.

[6]张新荔,罗卫华,陈建山.《聚合反应工程》课程的教学探索和改进[J].广东化工,2012,39(7):216-217.

[7]刘冰.“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探索和实践[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49-151.

第5篇:高分子材料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3+2分段培养体系;高职;本科;教学;实践

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这种模式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和升格为高级技术管理人才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能够充分发挥高职和本科院校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具有发展潜力的技能型人才,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这种模式在江苏首先试点,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与常州工学院已经开展多届合作,共同制订了比较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而高职、本科衔接课程体系的建设无疑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我院光伏材料制备技术专业在3+2转段衔接阶段开设材料科学基础这门专业基础课有其针对性和必要性。材料科学基础这门课程主要揭示固体材料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联,实际上是用数理化的知识分析实际的材料问题,其内容庞杂,理论性强,抽象,是材料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具有普遍指导意义。3年高职学段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要求感性认识颇多,2年本科学段着眼专业和管理技术提升,要求有更深的理论基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说明如何开展有效的材料科学基础教学。

一、以光伏产业链为主线精选教学内容

材料科学基础的内容包括晶体结构和缺陷、固体热力学和动力学、固体结构和电子理论三大块,具体知识要点有晶体结构、固体电子结构、合金固溶体结构、范性形变、缺陷、相图、相变、界面、扩散、凝固结晶、回复再结晶等。全部讲完至少400学时左右,实际上既没有这么多学时,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课程具有普遍意义,但对专业来说,只要筛选出密切相关的内容即可,做到必需和够用即可。这样一方面可节省时间,另一方面也能够很快切入应用。所以,一定要梳理光伏产业链的应用点和材料科学基础内容相匹配,形成少而精的教学大纲内容,以利于少学时教学和专业应用。

纵观光伏产业链,从硅原料的制备和提纯,单晶硅多晶硅的生产加工,光伏电池和组件系统的生产,与材料科学基础关联的地方还不少。硅晶体的表面形貌、生长方向、生长棱线、层向生长过程对应晶体学知识、晶向晶面及特征的描述;其中融入硅和化合物半导体的结构和电性能对应着合金结构和固态电子论的知识,并牵涉到结合键,能带理论、半导体性能、光伏原理和光伏电池效率;晶片生产中缺陷位错的控制(颈缩工艺等)以及电池片效率改进对应着晶体的缺陷理论;单晶多晶的形核生 长、环境控制、质量控制对应着凝固结晶理论;硅中杂质含量及分布以及栅线印刷、焊接、欧姆接触对应合金知识相图相变知识;PN结形成、焊接合金化过程、光生少子的扩散和寿命、I-U特性曲线的扩散方程推求对应扩散理论中的稳态和非稳态扩散;晶硅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变形和损伤对应固体范性形变和再结晶;多晶的晶界和单晶多晶的制备过程中的固液界面对应界面理论。此外,掌握热力学基本知识对分析缺陷、表面、相图相变、凝固结晶都非常有用,对材料分类论述的三大类别材料如金属、陶瓷、高分子各论也要介绍,这部分内容具体涉及银浆与硅的欧姆接触、互联条焊接、石英容器性能、封装用铝合金、TPT、EVA的使用性能。基于以上分析,形成的课程知识点和相关内容以及重点难点见表1。

二、依据学生特点改革教学方式

此阶段学生的主要特点有:①理论基础较为薄弱。②从应用型到研究型的学习习惯还未转变。对这两特点,在制订学习内容后还有一个如何让其有效接受消化的过程,不适当地灌输会使学生理解困难,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也失去了教学意义。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改善效果。

(1)精选教材。教材的选用原则是中等难度,有基础的数理化知识衔接,便于自学和理清课程体系,也便于学生发现问题和受到启发,提出问题。不宜一下子导入艰深的理论。好的教材阅读能够激发兴趣,深入浅出,让人受益。材料科学基础作为普适课程,教材种类繁多,深度广度侧重点各有不同。贵州大学的张晓燕教授主编的《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具有以上特点,笔者认为比较适用。

(2)提供配套的参考资料和习题册。作为经典理论,材料科学基础暂时不会过时,现有的参考资料应该是比较丰富的,应该选择性地看一些,特别是习题册,更是和教材一样必备,因为理论的定性和定量同样重要,需要结合实际进行计算和练习,习题能够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认识,效果明显,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求知欲。

(3)实验验证有助于理解理论。配套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加深课堂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体验和创新体验,在光伏材料生产中,处处有材料外观、缺陷、性能以及工艺参数等的检测,过程检测更是质量保证的关键,一些实验项目和检测有密切相关,应该加以训练。如晶体结构实验中的典型金属结构的钢球堆积结构模型分析实验、单偏光下晶体光学性质,非晶态的结构性质和玻璃析晶实验(与长晶过程的坩埚析晶有关)、扩散和固相反应动力学实验,以及电阻测定实验等。

(4)明确概念,将理论讲解浅显化、简化或省略推导,过程让学生对基本概念产生深刻印象,后续教学才能顺理成章。教师应重点讲解参数的物理意义和相关概念,对求解过程作一般介绍和原则说明,以便于学生快速接受知识。

(5)利用网络资源如魔课,爱课程等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应该承认,有些东西确实难以讲清,因此晶体结构的三维图、原子进入间隙位置的动画演示、扩散微观过程动态展示、缺陷产生增值过程和运动方式的直观视频显示,这些似乎都离不开多媒体展示,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得益于现代数码技术可以把最微细的结构和复杂过程进行立体展示。网络资源也要好好利用,网上课堂是主要方式,具有简明易懂的优点。

(6)互动答疑及时解决疑问,按照逻辑体系进行内容顺序重排。由于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逻辑体系严密的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生搬教材中的章节安排,应该从学生的知识结构来重新安排内容序列,力图使学生运用现有的力学、数理化知识就能理解各种规律,由于先后次序很重要,因此及时解决问题可为下面章节授课铺路。

(7)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到理论,实现良性循环,螺旋上升。用理论分析和解决是最好的服务生产实践方式,也是学习基础理论的价值所在。

通过以上针对3+2衔接阶段教学方式的改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专业基础知识得到巩固,结合专业实践,也促进了其他课程的学习,这对以后的学习和创新是有益的。3+2分段培养能够成就技能和学术兼备的人才,可满足未来光伏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应该是一种值得倡导的模式。

参考文献:

第6篇:高分子材料专业的认识范文

本学期我参加的认识实习共有5次,分别参观了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华录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大连路明发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造船新厂;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实验室和大连理工大学船池实验室。

下面报告一下在一个学期的认识实习中,我对所参观的各个单位的了解。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我们参观的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过程中老师就实验室的情况对我们进行了介绍。我对实验室的认识主要来自于老师的介绍。这个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比较深入,拥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尤其包括多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目前,该实验室的科研实力已经位于世界前列,在参观后很多同学对它产生了兴趣,并把它作为目标,希望在本科毕业后能够进入其中继续深造。

第二次认识实习我们参观的是大连华录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和大连路明发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前者是中国华录与松下电器合作的企业。主要生产数字光电产品(如便携式DVD、DVD刻录机、DVD试盘机、CD光头等),录像机产品(如录像机整机、录像机磁鼓、录像机磁头等)及其它数字AV产品(如家庭影院音响系统、微型组合音响、液晶投影仪等)等。实习过程,我们参观了生产车间和组装车间以及公司的展示厅,从而了解了这些电器的生产过程和公司的情况。

后者是一个高科技企业,也生产发光材料为主,近来又生产LED产品等其它高科技产品。其自主发明的发光材料在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该企业是科技与实践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对那些希望在本科毕业以后自主创业的同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第三次认识实习我们参观了大连造船新厂,我们参观了分段车间、船坞、船台,使我们对大船的建造过程有了初步了解。大连造船厂是百年老厂,共和国造船史上的无数个第一斗志这里诞生。它技术力量雄厚、生产设备齐全、造船经验丰富。能够按照各国家船级社的规范和各种国际声明和标准修船、造船、制造各种船用机电设备。多年来大连造船厂为国内外用户生产了大量优质舰船、货船、油船、成品油轮、滚装集装箱船和海上钻井平台等。尤其以今年生产的五艘30万吨成品油轮最为著名。

校内参观的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本院于材料学院合作共建的,发挥等离子体物理与材料科学的学科交叉优势,开展运用等离子体束、激光束、电子束、离子束进行材料改性及合成的应用,发展出以高性能表面材料和薄膜材料为代表的高性能材料。解决了传统产业改造、微制造和信息材料领域中的关键材料问题,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包括等离子体技术及物理特性、材料改性技术与应用、薄膜生长理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电磁改性及特种设备、材料设计等。

本学期实习的最后一站是本校的船池实验室,这里在水中模拟船舶的行驶过程,研究最新的造船工艺。由于专业的差异,我对老师的讲解未能作深入的了解,这里不作其它讨论。

最后,我想谈一谈我对本学期认识实习的一些建议。

首先,作为二年级的学生我们的专业水平并不很高,因此在对如三束材料改性重点实验室之类对专业要求较深的地方我希望老师的讲解以对实验室的介绍为主,以免因同学失去兴趣是实习变成例行公事。

第7篇:高分子材料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固体物理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1.031

Solid State Physics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Adapt to Materials

Physics and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eds

LI Zijiong, SU Yuling, WANG Yongqiang, GONG Gaoshang

(School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He'nan 450002)

Abstract Solid State Physics is physics and electronic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urses,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both professional features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capacity-building and improving other aspects of solid state physics curriculum reform and practice.

Key words solid state physics;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0 引言

随着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学科的发展,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应与时俱进地作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专业特点和新形势下需求的培养目标。①②固体物理学课程主要研究固体(晶体)的微观结构特征、相互作用及其运动规律,并阐述其用途的学科。固体物理学课程是物理、材料、化学和电子等专业的基础课程。③但受传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有限课时等的影响,不少学生缺少对该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学习积极性。因此,有必要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等方面对固体物理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材料物理和电子科学技术是郑州轻工业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两个专业,我们在这两个专业开设了固体物理学课程,分别制定了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目标。针对固体物理教学课程自身的特点,结合材料物理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和需要,根据多年对固体物理学在两个专业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关于固体物理课程教学根据专业不同需求的优化与调整方案,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根据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

固体物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除了需要量子力学和统计物理、大学物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外,在传统的内容上也是增加了很多现代科技前沿的内容。由于不同专业学生的背景和培养目标的差异,在授课内容方面首先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优化。

材料物理专业是我校较早开设的传统专业,其目的是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材料物理相关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其相关的领域从事教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教学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材料物理高级专门人才。由于学生的材料和物理背景较好,考虑到该专业与固体物理学联系较紧密的特点,需要对传统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强化和延伸。

如在讲解晶体结构一章时,在让学生深刻理解晶体结构平移性和对称性特点的基础上,我们适当增加了材料结构分析方面的内容,除了晶体结构详细讲解外,对非晶体、准晶等也要做一定的介绍,并结合科研工作中常见的晶体缺陷问题,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增加了如何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晶体结构,并安排学生动手制备一些新材料,学习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投射电子显微镜、XRD等工具对所制备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了对固体物理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在讲述晶体结合一章,增加了氢键结合形成不同晶体的特点及规律,将共价性结合和金属结合的特点和规律采用第一性原理进行计算,并将结果进行课堂视频展示;在讲述金属、半导体电子结构章节中,有意识地增加了态密度、掺杂、能带调控等概念,在此基础上,适当分析一下半导体材料的电子结构对其电学和光学性质的影响,有意识地加强材料物理专业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当前材料科学研究的新材料如石墨烯、二硫化钼等纳米材料、金属氧化物量子点等,进行了结构和潜在应用的分析,对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和提高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讲解能带理论一章时,注重问题提出和解决的思路方法,将复杂的材料问题运用合理的物理近似处理方法,使材料物理专业能够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收到较好效果。

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学生从事与光电子器件应用与光电工程技术等工作,需要实际与理论相结合,并且能够把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在生产与工作当中的要求,在讲述固体物理传统内容时,抓住物理过程的主要方面,构造简化的模型,进行有效的数学处理。教学过程紧扣物理模型和思想,适当降低知识难度,而且还要适当减少传统固体物理内容与电子科学和技术专业关联不大的问题。将与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密切相关的能带理论、晶体缺陷、半导体电子伦和金属电子论等章节作为重点讲授的内容,同时也尽量保持知识的连惯性和系统性。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发现为固体物理学课程内容的延伸不断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传统的固体物理学教学内容与日新月异的物理前沿内容间的关联有机结合起来,例如,与能带理论有关的LED、与晶体结构有关的C60、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研究进展和应用、以及固体激光器等与光电技术相关的前言知识穿插在教学当中,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生的专业方向,拓宽学生的视野。

2 根据专业特色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针对材料物理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不同特点,除了进行固体物理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外,在教学方法也要进行改革,以适应这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需要。

首先改变传统教师课堂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将课堂主体交给学生,增加师生互动环节。课堂上老师把要讲授的内容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展出,鼓励学生解答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对于学生普遍不好理解和难懂的问题,教师再进行细致讲解,这样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充分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课题互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习题课环节,任课教师事先将要讲的习题给学生,并安排学生分组讨论。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上台讲解习题的不同解答方法,并可对不同解答提出质议,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对不同专业学生,除了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以外,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体现出差别。如对材料物理专业学生,教学时要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强化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记忆,对于与专业相关的理论,要求学生能够理论推导。而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提出“联想式教学法”,例如,从大学物理中的光和机械波传播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引入倒格矢的概念,把抽象难懂的倒格子与光的波动性联系起来,从而联想到对微观粒子波动性的空间描述;从大学物理中声波和电磁场的耦合激化现象引领学生学习声学波和光学波的异同点;从光伏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入手联想到能带理论等等,从而加深对固体物理图像及物理本质认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概念和规律的推导和理解上。

其次是将生动直观的物理演示模型引入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将固体物理学课程中的相关难懂知识点,做成一系列教学模型,通过课堂演示,加深对学生对固体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讲解不同晶体结构时,我们分别演示了Si、Cu和NaCl等的不同晶体结构的原子排列模型;讲解晶体的对称性时,我们分别演示立方体、圆柱体、锥体等的模型,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模型的对称特点,同时采用3D MAX 动画制作软件,将不同晶体结构制作成三维图像及视频,既形象又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固体物理的能带理论一章,推导复杂,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针对理论推导不作重点要求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我们重点通过讲解模型建立和合理简化处理问题的物理思想,通过引入不同能带结构的半导体材料在LED、太阳能电池的应用,讲解晶体能带的特点和调控方法,加深了学生对这部分的重视和理解。

最后是重视课后反馈,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结合院系的科研条件,安排一部分学生到实验室,协助老师做些科研工作,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应用指导。我们将MS、CASTEP等计算软件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了培训使用指导,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软件建立基本模型,并进行能带、光电性质的计算, 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该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利用课下时间,我们还引导学生运用不同数据库查阅相关外文文献,教会学生如何快速阅读文献,找到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促进学生了解前沿课题研究的概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3 根据专业特色调整和优化考核体系

针对固体物理学课程在材料物理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不同,对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制定出相应的考核体系。平时成绩的计算上,除了传统的考勤、作业分以外还设置课堂奖励分,主要是对于课堂上任课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安排的课题能够认真、积极准备,完成或回答较好的,可给予一定的分数奖励,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对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主要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查相结合的评价形式,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查各占50%。平时成绩主要包含学生的考勤、作业、课堂回答问题、课下参加课题研究的情况,各部分所占比例也进行了细分,这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对固体物理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期末考查一般采用小论文的形式,小论文的题目涉及到本课程相关的前沿内容和本课程基础知识的应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分析学科前沿动态和应用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

总之,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传统固体物理学课程的教学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材料物理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等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针对不同专业进行优化和调整,对培养不同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 付殿玲,郭文跃,赵联明.“固体物理”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72-73.

第8篇:高分子材料专业的认识范文

材料认知实习报告范文一

一、认知实习目的

认知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一次重要感性认识,为专业课学习以及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成为业务骨干打下良好基础。认知实习学生是以技术人员助手的身份参加现场生产和管理工作,在实习中应深入实际,认真实习,获取直接知识,巩固所学理论,完成实习指导人(现场工程师或技术人员)所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培养和锻炼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主要目的:

1、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原材料选择与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了解常见材料加工设备、材料的加工工艺,以及现代化管理方法等。丰富和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

2、通过认知实习,使学生对材料的成分,微观组织,加工工艺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等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牢固树立学生的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4、通过现场让学生了解材料相关企业的组织机构及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使学生学习到广大工人的优秀品质,并树立刻苦钻研科学技术为祖国现代化多作贡献的思想。

二、认识实习内容

1、以铜管生产线的布局,铜管生产加工为例,了解材料加工过程的一般工艺流程及其规范;

2、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详细的参与、考察;

3、学习1~2个主要工种的加工方法、操作要点、主要机具设备及用途、质量要求以及本人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设想等;

4、了解工厂的组织管理系统、各部门的职能和相互关系,了解各个分厂的组成,了解各级技术人员的职责与业务范围;

5、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现代加工管理方法等的应用,了解生产与管理的新规范;

6、参与现场组织的技术交流、学术讨论会、工作例会、技术革新、现场的质量检查与安全管理等;

7、了解产品销售中各方(生产商、物流货运方、政府管理部分,买方)的职责;

表一 第一批学生实习内容及进度

实习单位 实习时间 实习内容 带队老师

桂林漓佳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天 安全教育及专题(60人)

第二天 熔铸生产(30人)

第三天 冲压车间(30人)

第四天 拉伸车间(30人)

桂林矿产地质

研究院 第五天 超硬材料制备合成(30人)

第六天 人工晶体制备合成(30人)

第七天 超硬刀具与金刚石工具(30人)

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公司

第八天

1、 铜芯、铝芯线材的拉丝工艺及模具;

2、 铜芯、铝芯线材的热处理工艺;

3、 电线电缆制备工艺(60人)

桂林漓江通信集团公司 第九天 1、 板料冲压、折弯等工艺及设备;

2、 注塑工艺、模具及设备(60人)

材料认知实习报告范文二

前 言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过了懵懂的大一,过了浮躁的大二,在这两年中我们的懵懂与浮躁慢慢退去,慢慢加重的是对大学的认真思考,是对自身专业的认识的渴望。特别是当家人或朋友问及我们什么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从事哪方面工作的时候,我们只能马马虎虎的给他们介绍一翻,因为我们也不是很了解。于是,我们渴望有那么一次机会能够让我们了解我们的专业,了解我们专业的所从事的内容,了解我们专业的发展前景,了解我们专业与那些公司对口,了解我们专业学校应我们学生所需,在这准大三的暑假,给我们开设了认识实习这门课。

实习目的

大学是当代社会的中流力量,而大学生就是砥柱的每一份。为了深入地了解应用物理专业在现代电子科技产品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给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提供更好的现实性建议,学院组合了应用物理专业的同学在长沙市高新区的两家电子产品公司进行为期两天的认识实习,使学生在参观学习的工程中进一步了解怎样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将之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为日后的学习、科研积累感性认识。

实习内容

一、长沙市太阳人电子有限公司(20XX年7月1日)

1.1 公司简介

长沙太阳人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湖南省科委认定的高科技企业、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明星企业,也是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湖南大学联合成立的湖大学子高新区创业世纪行团体首批入选的十家企业之一。长沙太阳人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液晶显示器研究、生产和经营的高科技企业。多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改进技术、提高质量和完善管理,培养和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公司规模不断壮大,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服务体系日趋完美。公司拥有强大的COB、TAB、COG、COF液晶模块生产能力和完善的产品检测系统,2001年被国家技术监督局授予液晶显示器行业全国用户产品质量满意,售后服务满意十佳企业的光荣称号。2002年初顺利通过了ISO9001:2000版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严格按质量管理体系运作并保持持续改进,真诚向广大客户提供至臻产品及服务。在您的信赖和关爱中,我们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并将一如既往地与新老客户携手合作,共创辉煌。

1.2 产品介绍

液晶器件,晶体谐振器,专用仪器仪表,其他未分类,通讯产品配件部件,广电、电信设备液晶显示模块,LCD,恒温晶振,控制软件。太阳人产品广泛用于智能电表、水表、煤气表、热表、电话机、IC卡话机、税控加油机、电子计价秤、银行点钞机、移动电话、PDA、医疗仪器等计量、通信、测试仪器仪表领域。

1.3 实习见闻

在太阳人认识的过程中,我们走进公司的部分产品生产线,大家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他们的工作似乎只是简单的焊接,但通过自己亲手焊接收音机的过程,在那种环境中长期焊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保证产品的质量那就更难了。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产品下线的最后一道工序,也就是产品的检查,两位工作人员熟练的操作者电脑,只看见显示器上密密麻麻的点,能在其中找到问题,那是需要一定技能的。

二、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XX年7月2日)

2.1 公司简介

公司始建于1998年1月,根植于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的湖南长沙。总部基地位于部级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是一家集新型储能材料、先进电池及其延伸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

以钟发平博士为核心,公司汇聚了一大批专家、学者,经过十年的拼搏,不仅成就了先进储能材料及高能动力电池产业,在国际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还打造了一支学者型的管理专家团队和一支市场型的研发团队。通过多层面、多形式、广泛的国际合作,公司已成为主业突出、孵化高新技术成果能力强、成果转化速度快、独具特色的高科技企业。

公司旗下拥有长沙力元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益阳科力远电池有限责任公司、常德力元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湖南科霸汽车动力电池有限责任公司,并在部级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有动力电池及储能材料工业园,是我国储能材料和绿色电池的重要生产基地。

2.2 产品介绍

公司产品覆盖电池材料和二次电池两大领域。电池材料主要以连续化带状泡沫镍为主,并研究开发了特别适合电动汽车的高强度超强结合力型泡沫镍等先进储能材料,产能规模与产品质量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二次电池产品主要为大功率、高温镍氢电池等镍系列电池。

公司与日本、美国、韩国、香港等行业内国际巨头建立了多层面的合作关系。

面向未来,公司将以环保、节能、大功率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镍锌动力电池、先进储能材料等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要发展方向,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全球客户提供卓越产品和真诚服务,为各类电子、电器产品及电动汽车提供完整的动力解决方案,矢志成为全球值得信赖的新型储能材料及先进电池供应商。

2.3 实习见闻

相比于太阳人,科力达在规模上要大得多,厂区的设施、环境等方面更整合,公司的产品为节能电池,这是当下的一个热门产业,应该说公司的着眼点很远,很有前景,不过生产线等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如果一个公司可以在保证当下的前提下,有一个创新点,相信一定可以闯出一番天地。

实习感想

两天的认识实习的确很短,在专业知识方面,大家不可能得到多少见长,但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太阳人成立已经15年了,但规模并不是很大,这有公司经营产品的限制,在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注定电子产品是主流,但要开拓一片天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科力远作为一种新型产品的生产商,可以说市场发展的空间很大,尤其对汽车节能电源来说,在中国这个汽车生产和销售双料冠军的氛围中,前景很好,但同时也有一点,竞争是残酷激烈的,只有你的产品是NO.1,公司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与科力远之隔一条街便是占地几千亩的三一重工基地,说实话,真的有点羡慕,但愿自己将来也可以闯出这样或者更大的天地。

相信自己永远没有错,我还得加把劲,努力吧,为自己的梦想!

材料认知实习报告范文三

实习地点:绍兴第二印染厂、杭州喜得宝丝绸印染集团

实习内容:参观企业、工厂

实习时间:20XX年2月21日-20XX年2月22日

报告编写:xxx

编写日期:20XX年2月24日

引言

20XX年2月21日-20XX年2月22日,我们在王老师和张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绍兴第二印染厂和喜得宝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对工厂、车间的亲身走访,我对所学的专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使我初步了解印染厂加工的常见纺织品;同时,我们的领队老师也给我们讲解了许多染整加工中的工艺流程及特定过程中所需的工艺条件、基本设备。通过这次使我不但增强了理论水平,还要提高了我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的生产的问题的能力。

实习完毕后,我又搜索和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并具体了解了几类纺织品的染整工艺加工过程,初步理解了轧染的基本工艺流程。下面我就举棉织物和涤棉混纺织物的轧染加工两例进行分析。

织物染色基本工艺

织物的染色方法主要分浸染和轧染。浸染是将织物浸渍于染液中,而使染料逐渐上染织物的方法,它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染色。绳状染色、卷染都属于此范畴。轧染是先把织物浸渍于染液中,然后使织物通过轧辊,把染液均匀轧入织物内部,再经汽蒸或热熔等处理的染色方法,它适用于大批量织物的染色。染色是在一定温度、时间、PH值和所需染色助剂等条件下进行的。用于棉织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直接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可溶性还原染料、不溶性偶氨染料、硫化染料等。

绍兴第二印染厂主要是对棉麻、粘胶织物的染色以轧染为主,而杭州喜得宝丝绸印染集团主要是对真丝织物的染色以浸染为主。

棉织物和涤棉混纺织物的轧染加工

连续轧染一般分为练漂、染色、印花、整装四个主要生产车间。

一、基本设备:

练漂设备(前处理):烧毛机(气体烧毛机、铜板烧毛机)、煮练机(平幅、绳状)、氧漂机、氯漂机、丝光机。

染色设备:热熔染色机、卷染机、红外打底机、显色皂洗机。

印花设备:平网印花、圆网印花、滚筒印花、转移印花、数码印花。

整装设备:定型机、拉幅机、磨毛机、压光机、预缩机、码剪机。

二、工艺流程:

1、棉织物原布检验翻布打印缝头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烘干染色拉幅后整理码剪包装

2、涤棉混纺织物原布检验翻布打印缝头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烘干预定型染色(分散/活性、分散还原等染料)后定型后整理码剪包装

三、工艺条件:

烧毛:烧毛的目的在于烧去布面上的绒毛,使布面光洁美观,并防止在染色、印花时因绒毛存在而产生染色不匀及印花疵病。织物烧毛是将织物平幅快速通过高温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这时布面上存在的绒毛很快升温,并发生燃烧,而布身比较紧密,升温较慢,在未升到着火点时,即已离开了火焰或赤热的金属表面,从而达到烧去绒毛,又不操作织物的目的。

退浆:纺织厂为了顺利的织布,往往对经纱上浆以提高强力和耐磨性。棉织物上的浆料可采用碱退浆、酶退浆、酸退浆和氧化剂退浆等方法,将其从织物上退除。

煮练:棉织物经退浆后,大部分浆料及部分天然杂质已被去除,但还有少量的浆料以及大部分天然杂质还残留在织物上。煮练是利用烧碱和其他煮练助剂与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棉籽壳发生化学降解反应或乳化作用、膨化作用等,经水洗后使杂质从织物上退除。

漂白:棉织物经煮练后,由于纤维上还有天然色素存在,其外观不够洁白,用以染色或印花,会影响色泽的鲜艳度。漂白的目的就在于去除色素,赋于织物必要的和稳定的白度,而纤维本身则不受显著的损伤。棉织物常用的漂白方法有次氮酸钠法、双氧水法和亚氯酸钠法。

丝光:丝光是指棉织物在室温或低温下,在经纬方向上都受到张力的情况下,用浓的烧碱溶液处理,以改善织物性能的加工过程。棉织物经过丝光后,由于纤维膨化,纤维纵向天然扭转消失,横截面成椭圆形,对光的反向更有规律,因而增进了光泽。

染色:染色是借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或化学的结合,或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颜料,使整个纺织品具有一定色泽的加工过程。染色是在一定温度、时间、PH值和所需染色助剂等条件下进行的。染色产品应色泽均匀,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染色牢度。

整理:棉织物整理包括机械和化学两个方面。前者有拉幅、轧光、电光、轧纹以及机械预缩整理等。后者有柔软整理,硬挺整理、增白整理以主防缩防缩整理等。

第9篇:高分子材料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工程化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多元化

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专业必须有明确的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应能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体现以能力为导向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工程化学》是工科学校非化工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是我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论证中必须包含的一门化学课程。通过掌握基础化学理论知识,拓宽化学视野,提高科学素质,使学生学会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并能够运用化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认识化学学科的概貌、发展方向以及与材料学科的关系,学会基础化学分析方法。通过理解材料制备、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基本化学问题,能够运用化学基础理论认识和分析材料工程技术中的相关化学问题。学会综合运用化学原理和规律,解决材料设计、成型及控制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理解和评价材料领域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根据工程化学的培养方案要求,该课程学时为32学时。然而,在新高考的情形下,部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薄弱。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反映出学时少、内容多、教学内容与本专业工程实际衔接不紧密、反映新的科技成果少等诸多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得实现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工程化学》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势在必行[1]。

1教材和大纲的合理优化

根据材料成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依据,明确了《工程化学》课程教学目标,制定了能力培养大纲,理顺了工程化学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进一步设计教学过程,制定《工程化学》课程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将课程教学目标落实到具体章节内容中,落实到每一节课堂中,辅以具体的实现途径,形成一整套讲义。材料成型专业侧重于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因此在制定大纲时,第二章物质结构基础、第六章电化学基础与金属腐蚀以及第八章化学的应用,分配的课时要多一些。使学生掌握用于解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复杂问题的化学基础知识。在授课内容上,化学电源、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化学与环境保护等可以详细讲解,并进行适当的拓展,比如,电化学储能新材料和新技术对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对于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部分应弱化相关繁杂公式的推导,侧重公式的实际应用及计算;原子的结构和晶体结构部分概念多、理论性强,教学内容选择应重思维而轻具体内容,对相关结构理论只作简单了解。

2组合式教学模式

《工程化学》是材料成型专业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作为非化学专业大一的学生而言,由于从高中刚踏入大学的校门,大学的学习环境跟高中完全不同,学习内容更深,学习节奏快,学习科目多,而且大部分情况下要靠学生自觉学习。作为刚上大学的学生而言,没有了高中的约束和压力,容易养成懒惰和松懈的习惯,对大学的学习不够适应或不上心,容易造成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差的情况。同时还需要注意一些学生在高考中没有选择化学考试,因此化学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组合,来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课堂参与度[2]。

2.1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进行疫情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准备与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在多次倾听“慕课堂”“雨课堂”、“智慧树”、“超星”等教学平台的在线教学培训后,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混合式教学重构与设计素养,综合考虑各个平台的优劣,选择出适宜自己和学生,并可留有教学记录的线上教学和学习平台。加强学习通中学习资料的建设和完善,将课程PPT的观看进度、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课前预习的完成度都纳入到平时成绩里,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另外,由于疫情的复杂性,若有学生不能参加线下学习,可以通过腾讯会议等软件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时授课方式,不耽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

2.2引入新的授课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化学是一门知识点相对比较零散的学科,尤其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既感觉枯燥,又深感微观难懂。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习认知心理后发现,学生最难接受的就是零散知识点的记忆,往往因为没有兴奋点而引不起重视,学习记忆起来深感困难。可以引入新型的教学软件,如慕课堂、雨课堂app等,使上课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雨课堂中有在线选人,比单纯的老师点名提问会更有趣味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课堂讨论和互动也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3]。现在的学生已经是00后,网络发达,对新鲜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少能把网络上的一些信息跟所学的专业相联系。将年轻人感兴趣的东西引入到课堂,跟所学的知识相联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习惯。比如在讲到熵增原理的时候可以将网络上流行的化学青年问禅师的梗引入到课堂中,“世界万物都是潮起潮落,不可能只增不减,但是熵除外”,这样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加深了学生对熵增的理解。其次是利用平台的翻转课,可以学习任务、学习资料、加强学生的作业训练、开展直播课堂答疑、签到、抢答、投票、头脑风暴等;建立QQ群,也是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可以实现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无缝衔接”,及时收集学生疑问并进行适时答疑,不受课堂时间限制,并可以长期保存学习资料与文件。最终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为“线上自主学习-线下翻转课堂-师生互动反馈”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软件,又可以对所有学生的学情分析,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习惯、兴趣、成绩等,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等。及时关注学情,每周调阅一次各门功课的在线学习数据,比如,视频学习时间、PPT预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并及时批阅作业,发放成绩与答案,随时随刻督促学生学习,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认真作业批改后尽可能留有评语,及时反馈,方便每个学生查阅自己的不足与欠缺,不使任何一个同学掉队。

2.3将学生划分小组,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互动性

由于课时或班级规模限制,授课过程中进行课堂提问、翻转课堂或提交课程论文时,不能保证提问到每一位学生[5-6]。且为了体现课堂的多元化、增加趣味性、加强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以及集体荣誉感,将学生划分为小组,以3~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明确最终的提交结果会影响每个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授课教师作为课外辅导员,针对于同学们感兴趣的化学知识,教师和同学讨论后确定一些主题,例如:化学与环境污染问题;如何理解微观结构决定材料性质?如何提高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如何测量化学反应速率?人体酸碱平衡失衡与疾病关系等。课外组织同学们分组、查相关资料、组内讨论、组内推选同学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总结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同学们团结互助的精神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及表达等各方面能力。同时,多样化作业使得作业成绩不再单一,所有作业成绩均会计入期末总评成绩中去,体现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

3开辟第二课堂

设置学术讲座专题、观摩仪器和动手做实验的多种方式,达到学生了解该专业的研究前沿,激发学生对该专业的主动性[7]。实现学生的使用现代工具、研究、沟通的能力培养。能正确使用和处理实验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处理,具备对复杂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实验结果进行正确解释和分析,比较和选择合理研究路线能力。开展专题学术讲座:邀请石墨烯、电催化、光催化、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以学术讲座的方式,使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各类新材料研发及其应用情况,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学生通过对离子电池相关学术报告学习,可以了解到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电源,在降低碳排放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同时结合课上有关电化学内容,分析出锂离子电池的特点及优缺点,了解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的构成,熟练写出锂离子电池表达式以及正负极反应方程式等。走进实验室观看用现代分析仪器对样品进行制备、分离、表征和分析。例如,先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样品分离,从记录仪中的几个峰,可知样品中物质的种类,对已分离的物质分别收集后,再通过红外光谱,质谱,氢谱和碳谱等分析,确定样品中的物质成分。最后,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于一些单晶样品进行结构的精确测定。可以了解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工作原理,巩固课上有关化学键与晶体结构等知识。实验仪器虽然只是演示实验,但学生通过观看,可以体会到现在分析技术的先进,知道在以后工作中遇到需了解材料成分时,能通过现代分析仪器来实现。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走进实验室做一些基本化学实验。通过开设第二课堂,使学生掌握材料表征的相关仪器和测试设备,具备材料成型及控制复杂工程问题研究与分析的能力从2016年授课至今,我院该课程通过“教师走下讲台,学生走出教室”的理论加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快地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并与之后的专业知识和应用相结合,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4结语

我院《工程化学》课程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成立教师团队,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将《工程化学》打造成一门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实用性课程。通过对《工程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进行优化整合;引入新技术,建立了符合认证标准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学术讲座、观摩仪器使用,不仅为专业认证背景下公共基础课的建设起到借鉴和示范作用,还可以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姣.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云南化工,2021,48(12):189-191.

[2]赵彦宏,王晓晶.《物理化学》多元化课堂教学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J].广州化工,2021,49(24):98-100.

[3]李阳,邹云.基于“雨课堂”的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J].课堂教学,2019,24:104-106.

[4]张东霞,高建静,姚瑞娟,等.“立德树人”理念下《工程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轻工科技,2021,37(12):148-149.

[5]张华堂,何军,阳香华,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工程化学教学中的改革探索[J].广东化工,2021,48(11):176-177.

[6]郭祯,王韶旭,李刚.《工程化学》微课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J].广州化工,2020,48(10):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