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理学总结归纳范文

病理学总结归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理学总结归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病理学总结归纳

第1篇:病理学总结归纳范文

1明确培养宗旨和教学目的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长期同疾病作斗争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卫生保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我国的历史还是世界各国的实践,均雄辩地说明:中医是科学的,中医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医教学既要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又要创立我国的新医药学,以便更好地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服务。

要让学生明确每个章节、每次课程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根据具体教学目的的相关要求,对重点、难点要讲透,使学生对此有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掌握教材的精华部分,同时能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课堂上反复强调,用案例来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及时给与补充说明。通过对教学目的认真分析,对相关内容的讲解,让学生能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学内容的理解及应用。

2合理处理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突出

中医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笔者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应讲授的教学时数,突出重点,突出实用,主要讲授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中医基础理论,介绍中医的理论知识,分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与发病、诊法、辨证、治则与治法等,为学习中药、方剂及临床各科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部分的辨证内容中,穿插讲授中药、方剂及临床的有关内容。第二部分扼要介绍深受基层医务人员欢迎的针灸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如针刺法、经络腧穴、灸法及拔火罐、常见病的针灸治疗等内容。因本课程理论学时较少,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处理教材内容,确定重点、难点。对次要内容则引导或督促学生自学。

由于中医基础理论包含丰富的知识和哲理,奥妙无穷,而学生思辨能力不足,所以要学好这门课程,首先要了解其知识结构,扎实地掌握其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因此在教学中,以讲为主,突出重点,难点,疑点。因为学时的限制,无法面面俱到,要分清主次。

学习中医,最终还是要辨证论治,而辨证又是论治的前提和基础,辨证的理论基础就是脏腑的生理病理,脏腑生理在整个中医教学中的地位就显得十分突出。然而教材中各脏腑的生理功能,无非就是几条抽象的条文,学生难以理解,如脾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脾主统血,脾主肌肉四肢,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等。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都是由脾主运化功能衍生出来的;临床上的病变多表现为运化功能失常,如食少纳呆,腹胀腹痛等。所以脾的功能中脾主运化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只有将这个功能讲深讲透,让学生理解脾主运化,脾与其他方面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才能推断出脾的病理变化。再如“证”的概念,很多学生对这个概念比较模糊,易与“症”相混淆,而中医病因、诊断和治疗都围绕着“证”,所以必须把“证”的概念讲清楚,并与“症”、“病”区分开来,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辨证。

3教学方法得当

传统教学方法一般是填鸭式的教学,满堂灌,照本宣科,方法单一,而中医内容相对枯燥,学生难以理解,以至于在课堂上学生容易出现视觉疲劳,学习厌烦,弃学等不良现象,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定目标。而在中医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一切教学过程都围绕学生展开,充分利用纲目法、归纳法、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力求提高教学效果。

3.1纲目法

纲,即是每科的绪论和每一章节的概述,讲好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于深入学习非常重要。例如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代表药为麻黄、桂枝、荆芥等,这类中药性味多辛、温,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功效是发散风寒,辛温解表,这是共性内容。不同点有:麻黄还能利水消肿,宣肺平喘,而桂枝还能通阳化气等,只需记药物属于哪一类的中药,结合其不同点、主要功效、主治等,自然就掌握了各种药物,方剂也可按照同样的方法去掌握。

3.2归纳法

笔者不仅教案、板书采用归纳法书写,每次下课前或者每章节也运用归纳法进行总结,并将前后、纵横有联系的内容综合整理,归纳对比。这种归纳总结可以由学生进行,也可以教师提出要点,让学生加以发挥,最后教师作出总结。中医知识内在的相互关联,用简单的文字概括繁杂内容,难以记忆可通过归纳使它容易记忆,便于理解。如脾气虚的辨证要点是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和气虚证,脾气虚的临床表现即是纳呆,腹胀、便溏,少气懒言,疲倦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脉细。心血虚的辨证要点是心的病变特点和血虚证,心血虚的临床表现即是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或萎黄,手足发麻,眩晕,舌淡、脉细。归纳学过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3案例教学法

中医案例式教学法是中医教学的特点之一,在中医基础和临床教学中都被广泛使用,能有效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但是相对传统的中医案例式教学法仍以课堂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气氛相对沉闷,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得不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笔者采用多媒体视频临床资料采集’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进行动态式案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4互动式教学法

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联系曾经接触过的、学过的知识,提出一些相关知识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例如讲解病因中风邪的致病特点时,就可用引导式的发问:为什么感冒时最常出现的症状是头痛呢?为什么平时出现的病症最多的就是感冒呢?学生可能有很多种答案,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风邪的致病特点去考虑。学生就可以纷纷发言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各种各样的答案得出要掌握的内容:感冒的主要病因就是风,因为风是阳邪,侵犯阳位,所以最常出现的是头痛。而一年四季都有风,所以平时出现的病症最多的就是感冒了。例如运动后出汗多就应该要避风来预防感冒。通过诸如此类的层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联系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所学的知识。

3.5其他教法

趣味记忆法(趣味方歌)掌握方剂的组成,如枳实导滞丸,主要包括大黄、枳实、神曲、茯苓、黄芩、黄连、白术、泽泻这些药物,如果单纯这样记忆,就很容易忘记,但如果采用趣味方歌的话,“三黄猪(术)只(枳)谢(泻)神灵(苓)”,这就容易得多,而且很难忘记了。还有重复记忆法记忆中药的功效,等等。

第2篇:病理学总结归纳范文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肿瘤患者家属中抑郁障碍的流行情况,分析其与患者症状、生活质量及抑郁障碍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从上海市肿瘤登记系统的彭浦社区肿瘤患者资料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200名现患病人及家属,家属填写ZUNG抑郁自评量表(ZSDS),患者填写ZSDS、症状自评量表和FACT?鄄G自评量表。[结果] 肿瘤患者家属中抑郁障碍发生率为16%,多为轻度抑郁障碍,其严重程度受到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FACT?鄄G评分和纳差症状的影响。家属ZSDS评分和抑郁障碍的发生受到患者疾病分期、抑郁障碍的发生、ZSDS评分和FACT?鄄G评分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以解释家属ZSDS评分31.5%的变化,其中患者ZSDS评分、FACT?鄄G总分和身体状况评分等3个变量分别可解释家属ZSDS评分28.3%、1.5%和1.7%的变化。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也显示患者ZSDS评分对家属抑郁障碍发生的影响最大。Fisher线性判别分析显示,患者纳差程度和FACT?鄄G评分组成的判别函数可预测家属抑郁障碍的发生。[结论] 上海市社区肿瘤患者家属抑郁障碍与患者抑郁障碍、生活质量及症状有关,应当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对社区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干预作为一个整体,并进行个体化的支持。

【关键词】 肿瘤患者 家属 抑郁 生活质量 社区 上海

既往的研究发现,在社区肿瘤患者中抑郁障碍有较高的流行率(23.3%)[1],其发生受到多种社会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很大的痛苦。肿瘤对患者家属精神心理状况存在一定的影响[2],欧美肿瘤患者家属精神病态发生率约为20%~30%;而且随着患者病程变化而升高,从患者刚确诊时的10%到患者终末期时的33%[3]。为具体了解社区肿瘤患者家属中抑郁障碍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研究,旨在为有针对性的干预工作提供具体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2005年10月至2006年1月对上海市闸北区彭浦社区内的恶性肿瘤现患人群家属进行调查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属均为上海市居民,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上海市肿瘤登记系统随机筛选入组。

患者入选标准:①有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依据,不受肿瘤类型限制;②年龄在18岁以上;③自愿合作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无精神认知障碍;⑥已经完成相关抗癌治疗至少2个月;⑦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

家属入选标准:①无恶性肿瘤相关病史;②年龄在16岁以上;③自愿合作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无精神认知障碍;⑥为患者直系亲属;⑦与患者共同生活或者为患者的主要照护者。

1.2 研究工具

一般状况:自拟社区肿瘤患者家属需求调查问卷,包括①个人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学历、工作状态等;②患者疾病相关信息:包括诊断、病程、分期、医疗费用来源;③对肿瘤姑息治疗的需求方面。

抑郁测评量表: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ZSDS),为短程自评量表,共由20个条目组成,按1~4级评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界值为42分[4]。本研究中对于自评结果总分≥42分者,认为存在抑郁障碍。得出总分,再转换成百分指数,指数计算公式为:指数=总分(得分)/总分满分(80)×100%。指数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的关系如下:指数在50%以下为正常范围(无抑郁症状);指数在 50%~59%为轻度抑郁;指数在 60%~69%为中度抑郁;指数在 70%及以上为重度至严重抑郁。

患者生活质量测评:采用FACT?鄄G自评量表[5],该量表是最常用的生活质量一般性功能评估量表,是一种肿瘤相关的全面、通用的生活质量测定标准。FACT?鄄G自评量表包括身体状况、社交及家庭状况、与医师关系、情绪、功能状况等5个维度,共29个条目。根据我们既往的经验加入其他忧虑维度,为9个条目。每项条目分0~4 Likert等级。在评分时正向条目直接计0~4分,逆向条目则反向计分。将各个维度所含条目得分相加即可得到该维度得分,若存在缺省值,则该维度得分=该维度各条目得分之和×该维度条目数÷实际回答的条目数。各维度得分相加即为FACT?鄄G总分。

患者症状评估:采用自拟量表,评估患者目前常见症状及其程度、所作处理方式及效果,症状的影响程度分级按1~5级评分,分别代表无影响、较轻、比较大、很大和极大。

测评方法:由受过专门培训的社区随访医师预约上门的方式。培训工作由研究者在市、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组织下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完成,培训结束后采用模拟调查的方法来确保所有的调查员都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采集数据。为保证采集数据的真实性, 研究者采用抽样复核的方法对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所完成的病例进行准确性和真实性评估。调查程序为首先由患者和家属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随后由调查员对患者和家属详细说明问卷的有关事项, 要求患者独立完成,极个别不能书写的患者, 由家属协助完成。患者家属填写需求问卷和ZSDS,患者填写症状评估表、FACT?鄄G自评量表和ZSDS。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1建立的数据库录入所有表格数据,Epidata数据库导入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概括样本特征,包括样本量、频数、平均值、标准差等。

将家属ZSDS评分和是否存在抑郁障碍情况按照性别、年龄、病程、分期、教育水平、患者抑郁障碍等情况分组,采用配对t检验或者χ2检验,分析组间差异。

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家属ZSDS评分与一般情况、患者抑郁障碍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家属 ZSDS评分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将家属是否存在抑郁障碍作为因变量,将相关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分析。用判别分析——Fisher判别(典则判别)建立判别函数,分析相关因素对发生抑郁障碍可能性的预测作用。

2 结 果

2.1 人口学资料

本次研究共调查了200人社区肿瘤患者家属,其中男性93人(46.5%),女性107人(53.5%);患者父母6人(3.0%),配偶146人(73.0%),子女45人(22.5%),兄妹3人(1.5%)。年龄16~88岁,平均56.64±13.91岁,中位年龄56岁,70岁者39人。学历为初中以下者37人(18.5%),初中学历69人(34.5%),高中学历62人(31.0%),大学学历31人(15.5%),1名缺失。

相应调查患者200例,其中男性92人(46.0%),女性108人(54.0%)。患者年龄33~86岁,平均62.61±12.25岁,中位年龄65岁,

2.2 ZSDS评分和抑郁障碍发生情况

社区肿瘤患者家属ZSDS评分平均值为33.18±7.569,≥42分者32名,即家属抑郁障碍发生率为16%。其中属于轻度抑郁障碍者28人,占全部受访者的14%;属于中度抑郁障碍者3人,占1.5%;属于重度抑郁障碍者1人,占0.5%。

社区肿瘤患者ZSDS评分≥42分者为45例,占总数的22.5%,平均值35.58±8.837;抑郁障碍发生率为22.5%,按其严重程度分级,轻度、中度、重度抑郁障碍者分别为11.5%、8.5%、2.5%。

2.3 ZSDS评分和抑郁障碍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社区肿瘤患者家属ZSDS评分和抑郁障碍的发生情况与家属的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和家属分类无显著性相关(P>0.05),与患者病程长短亦无显著性相关(P>0.05)。患者疾病分期与家属ZSDS评分和抑郁障碍的有无之间有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25、0.169,P值为0.006、0.038)。

转贴于

家属ZSDS评分和抑郁障碍的发生情况与患者生活质量FACT?鄄G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之间均有显著性相关,其中医患关系维度评分只与家属ZSDS评分有非常显著性相关(P

家属ZSDS评分和抑郁障碍的发生情况与患者ZSDS评分和抑郁障碍发生率之间有非常显著性相关,与患者抑郁障碍程度无显著性相关性(P>0.05)。见表2。

患者常见症状的发生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疲劳(28.0%)、失眠(26.0%)、纳差(14.5%)、便秘(14.0%)、疼痛(12.5%)、恶心(3.5%)。由表3、4可见,家属抑郁障碍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患者纳差的发生之间有非常显著性相关,与其他症状之间无显著性相关(P>0.05)。

2.4 ZSDS评分和抑郁障碍分组比较

根据性别、教育程度、家属分类、年龄等因素分组比较家属ZSDS评分和抑郁障碍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根据患者有无抑郁障碍分组(表5),家属ZSDS评分和抑郁障碍程度均以患者有抑郁组明显高于患者无抑郁组,t检验显示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根据患者疾病分期分组比较,随着分期变晚,家属ZSDS评分升高和抑郁障碍程度加重,Kruskal?鄄Wallis检验显示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根据性别、教育程度、家属分类、年龄、疾病分期等因素分组比较家属抑郁障碍发生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根据患者有无抑郁障碍分组比较家属抑郁障碍发生率,患者有抑郁障碍组的家属抑郁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患者无抑郁障碍组,四格表资料Pearson χ2检验显示具有差异显著性(χ2=20.490,P=0.000)。

2.5 ZSDS评分和抑郁障碍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法)最后纳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3个:患者ZSDS评分、FACT?鄄G量表评分总分和身体状态维度评分,其他因素未进入回归方程。所得回归方程(表6)复相关系数R值0.571,决定系数即R2为0.326,调整的R2为0.315,回归模型经方差分析统计学检验显著性非常明显(F值=31.416,P=0.000)。

由表6中β值可知,回归方程中患者ZSDS评分对家属ZSDS评分影响最大,其次为患者FACT?鄄G总分和身体状况评分,这3个变量每增加1分,ZSDS评分分别变化42.9%、-28.0%和18.1%。

上述与肿瘤患者家属抑郁障碍发生相关的因素,通过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逐步回归法)最后纳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3个:患者家属抑郁障碍、FACT?鄄G量表身体状态维度评分和功能状态维度评分,其他因素未进入回归方程(见表7)。所得回归方程模型经方差分析统计学检验显著性非常显著(χ2=36.760,P=0.000),符合率85.4%。

上述纳入回归方程的3个变量中,对肿瘤患者家属抑郁障碍发生影响最大的是患者ZSDS评分。FACT?鄄G量表社交家庭维度评分升高1分,家属抑郁障碍发生的危险就下降11.3%;患者纳差程度增加1级,家属抑郁障碍发生的危险就上升40.7%;患者ZSDS评分增加1分,家属抑郁障碍发生的危险就上升9.4%。

用判别分析——Fisher判别(典则判别)建立判别函数,分析相关因素对家属发生抑郁障碍可能性的预测作用。最后纳入患者纳差程度和FACT?鄄G总分两个变量,分析中提取出一个维度的典型判别函数,D=0.756×FACT?鄄G总分-0.513×纳差程度。Wilks’Lambda检验结果说明变量和函数有意义(χ2=32.880,P=0.000),交互验证证明该判别函数较为稳定。

3 讨 论

本研究观察了上海彭浦社区肿瘤患者的主要照护者——家属抑郁障碍的问题,发生率较高为16%,高于上海地区综合医院内科门诊就诊者中的抑郁障碍发生率(4%)和台湾地区城市老年人群中抑郁障碍发生率(2.61%)[6],接近欧美国家社区人群抑郁障碍发生率(12%~17%)。家属抑郁障碍的严重程度多为轻度,中重度极少。

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均显示,女性抑郁障碍发生率较男性高2倍多[6],本次调查显示女性肿瘤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率高于男性,但未见统计学差异。一般人群中,低龄和抑郁障碍的发生也有关[7]。本研究中家属的年龄特征与抑郁障碍之间未见显著性相关性。说明患者疾病因素的影响超过了家属本身性别、年龄因素的影响。

家属抑郁障碍的严重程度受到患者抑郁障碍的有无、FACT?鄄G评分和纳差症状的影响,家属ZSDS评分和抑郁障碍的发生受到患者疾病分期、抑郁障碍有无、ZSDS评分和FACT?鄄G评分的影响,由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纳入患者ZSDS评分、FACT?鄄G总分和身体状况评分等3个变量,所得回归方程可解释家属ZSDS评分31.5%的变化,其中3个变量分别可解释家属ZSDS评分28.3%、1.5%和1.7%的变化。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也显示患者ZSDS评分对家属抑郁障碍发生的影响最大。

患者疾病分期对家属抑郁障碍的影响说明,随着疾病进展,患者身心照顾的需求更为强烈,家属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帮助患者处理日常生活行为,更容易出现抑郁障碍。当患者出现更多的躯体症状或者功能状态恶化时,家属压力也相应增大。有研究发现患者疼痛等症状严重对家属抑郁障碍有影响[8]。本研究发现纳差及其严重程度对家属抑郁障碍的影响最大,疼痛、失眠等症状因素的影响不明显,患者纳差程度和FACT?鄄G评分可预测家属抑郁障碍的发生。

肿瘤患者家属自身对疾病照护的认知状态是其抑郁障碍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受到患者特有症状、抑郁障碍、治疗、并发症、病种等因素的影响[9]。当患者刚刚确诊为癌症时,48%的家属有心理病态的发生[10]。由于社区肿瘤患者疾病周期较长,对患者身心方面的照护压力多转移在家属身上,这些责任使家属专注于患者的需求而漠视自己的问题,影响家属的心理健康,反过来又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肿瘤患者家属很少暴露自己的忧虑,当他们有严重心理问题时,只有半数会寻求帮助[11]。因此,有必要对社区肿瘤患者家属定期进行心理需求筛查评估,以便及时提供干预帮助。

肿瘤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和情绪也是社区肿瘤干预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加强对他们的心理支持和干预也必然有利于肿瘤患者本身的康复。由于肿瘤患者家属抑郁障碍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受到自身认知、应对方式和患者身心状况的影响,对其进行干预也必然有很大的复杂性,简单短期的干预可能无法获益[12]。应当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对社区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干预作为一个整体,并进行个体化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邹建军, 郑莹, 许青, 等. 影响癌症病人抑郁状况的因素研究[J]. 肿瘤, 2005, 25(2):186-191.

[2] Kurtz ME GB, Kurtz JC, Given CW. The interaction of age, symptoms, and survival status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patients with cancer and their families[J]. Cancer, 1994, 74(7 Suppl):2071-2078.

[3] Pitceathly C, Maguire P.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cancer on patients’ partners and other key relatives: a review[J].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2003, 39(11):1517-1524.

[4]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9-115,194-197.

[5] 万崇华, 孟琼, 汤学良, 等. 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鄄G 中文版评介[J].实用肿瘤杂志,2006,21(1):77-80.

[6] 朱紫青,季建林,肖世富. 抑郁障碍诊疗关键[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3-5.

[7] Bebbington P. The assessment and epidemiology of affective disorder. The management of depression[M]. Oxford: Blackwell Science,1998.1-26.

[8] Kurtz ME, Kurtz JC, Given CW, et al. Relationship of caregiver reactions and depression to cancer patients’symptoms, functional states and depression?鄄a longitudinal view[J]. Soc Sci Med, 1995, 40(6):837-846.

[9] Kurtz ME,Kurtz KJ,Given CW,et al. Depression and physical health among family caregivers of geriatric patients with cancer—a longitudinal view[J]. Med Sci Monit, 2004, 10(8):CR447-456.

[10] Harrison J, Haddad P, Maguire P. The impact of cancer on key relatives: a comparison of relative and patient concerns[J]. Eur J Cancer, 1995, 31A(11):1736-1740.

第3篇:病理学总结归纳范文

关键词:诊断公式;临床教学;课堂记忆

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大高等医学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在新形势下,当代医学生面临着课程量大、记忆内容多、知识点枯燥等问题,改革要求“减量不减质”,而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1]使学生很难掌握重点,更谈不上兴趣的培养,有的学生甚至出现了厌学现象。笔者在临床教学中总结出了以诊断公式为轴线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满堂灌”教学的不足,现介绍如下。

1诊断公式的特点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将一种疾病具有特异性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用简短的字或词组合在一起,就形成这一疾病的诊断公式。与“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以诊断公式为轴线展开的教学突出了教学大纲的重点内容,将重点知识用简短的字或词组合在一起,学生容易记忆,并且不易混淆。例如:前颅窝骨折=病因(颅脑外伤+眶顶、筛骨骨折)+症状(脑脊液鼻漏、熊猫眼征)+体征(脑I、II神经损伤)+气颅征;后颅窝骨折=病因(颅脑外伤+颞岩后外侧、枕骨基底骨折)+症状(Battle征)+体征(脑IX、X、XI、XII神经损伤)+无气颅征。

2诊断公式教学的方法和步骤

2.1方法

在备课过程中归纳总结,明确重点,围绕重点合理运用PBL教学[2]、案例教学等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便能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并充分调动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使他们跟随教师的讲解一步步掌握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最后,教师再次总结疾病诊断,形成诊断公式,反复加强学生记忆,为医学生下一步进入临床实习奠定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2.2步骤

2.2.1备课、归纳知识点

备课不但要深入领略课标、考纲要义,细读、吃透教材,还需要精选教学资源,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备课。归纳就是找出课标、考纲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深入剖析、判断、总结,用通俗、简短的字或词概括组合在一起。只有备好课和归纳出知识点,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全局,才能达到诊断公式教学的目的,这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2.2.2引出诊断公式

授课初可用临床实例或典型照片引出诊断公式,例如:21-三体综合征诊断公式=傻+舌体细长、皮肤细腻、通贯手、atd角>45°+最易并发先天性心脏病+确诊用染色体核型检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断公式=傻+舌体宽厚、皮肤粗糙+易并发脐疝+确诊用血清T4、TSH;苯丙酮尿症诊断公式=傻+(典型PKU缺BH4、非典型PKU缺四氢生物蝶呤)+皮肤白皙、鼠尿臭味+易并发皮肤湿疹+首选确诊方式(新生儿:苯丙氨酸浓度测定;年长儿:尿三氯化铁)。这样引出公式不但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而且将重点知识列出,易看出几种疾病的共同点及异同点。

2.2.3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开展重点内容的教学

PBL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已在临床教学课堂上广泛使用,我们认为用诊断公式结合上述教学模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BL教学、案例教学主要通过问题、临床案例等使学生获取医学知识,而诊断公式则是通过归纳知识点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两者有共同点,一起使用可起到叠加效果。以诊断公式为轴线,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重点内容的教学,避免了传统教学“满堂灌”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2.2.4反复强调、巩固记忆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于1885年发现的遗忘曲线可知,反复强调诊断公式可以巩固记忆。在多年的教学探索中我们发现,课堂上反复强调公式,课后要求重点记忆,学生记忆效果更好。诊断公式表述言简意赅,学生记忆简单,通过反复强调、巩固记忆,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便能消化教学重点,还能使学生面对不同的疾病能迅速、准确地对病情做出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处理。

3结语

诊断公式教学模式可突出教学重点、增强学生的课堂记忆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应以诊断公式为核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灵活、有生机,这也顺应了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趋势,值得广大教师借鉴。

参考文献:

[1]吴健林,苏明华.临床医学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的探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101-102.

第4篇:病理学总结归纳范文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适应这一要求,有效地提高自身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结合中学数学教学,我侧重于从如下三方面进行培养:由现象到实质,即善于舍弃事物的非本质的细节,抽取问题的实质的能力;运用字母、符号进行推广、推想的能力;由特殊到一般,即化问题的具体提法为一般情况,进而公式化的能力.我又从如下三种途径进行实施: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在章节复习和高考复习中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

通过训练使学生明确什么叫做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以及抽象的目标、抽象的方法,明确事物在哪一个点上“抽象”了,从而总结认识一个事物的不断抽象的过程,最终培养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

一、“透过现象,抓住实质”的抽象举例

在概念教学中,大量体现的是这种抽象过程.例如由数字到文字,由常量到变量,由有限到无限的抽象过程,就是中学代数教学过程的三次大的认识思维能力的飞跃.《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数学)》更是体现和突出这一特点,教师教学过程必须领会和实现这一要求.

近年来,高考中必有一道热门考题应用题,加强考核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抽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审题和联想两个步骤:所谓审题时指认真读题,弄清题设条件和所求结论的实际意义,挖掘隐含条件;所谓联想,是指联想与题目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通过抽象和概括建立数学模型.这个过程是比概念教学难度更大的“透过现象,抓住实质”的抽象过程,可归结为审题――转化――建模――求解――反思的解题教学模式,下面举一例说明.

例: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某市去年11月份曾发生流感.据资料统计,①11月1日,该市新的流感病毒感染者有20人,此后,每天的新感染者平均比前一天的新感染者都增加50人.由于该市医疗部门采取措施.使该种病毒的传播得到控制.②从某天起,每天的新感染者比前一天的新感染者减少30人.③到11月30日止,该市在这30日内感染该病的患者总共有8670人.④问11月几日,该市感染此病毒的新患者人数最多?并求这一天的新患者人数.

此问题的抽象、建模、求解过程如下:

(i)阅读理解,抓住本质.留下标号划线的①②③④句,把11月1日到30日分为前n日及后第n+1日至30日止的(30-n)日两段.

(ii)局部转化,抽象建模.设从11月1日起第n日(n∈N,1≤n≤30)感染此病毒的新患者人数最多.由①从11月1日至第n日止每日感染病毒人数依次成首项a■=20,公差d=50,an=20+50(n-1)的等差数列,前n日总人数为Sn=20n■+■=25n2-5n;由②从第n+1日起至11月30日止,每日感染人数依次成首项为b■=[20+(n-1)×50]-30=50n-60,公差d'■=-30,项数为(30-n)的等差数列,后(30-n)日的总人数为T30-n=(30-n)(50n-60)+■=-65n2+2445n-14850.

(iii)整体转化,抽象建模.由③得基本等量关系,有Sn+T30-n=8670,即(25n2-5n)+(-65n2+2445n-14850)=8670,化简,得n2-61n+588=0,解得n=12,或n=49(舍去).

第12日的新患者人数为20+(12-1)×50=570.

(iv)由④作答:11月12日,该市感染此病毒的人数最高,且这一天的新患者人数为570人.

二、“推广与推想”抽象举例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推广与推想”的抽象能力可从解题教学的“解题反思”中,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训练,有计划地变化题目的形式,举一反三,从而使他们由懂得一个问题而熟悉一类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掌握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下面举一例说明.

例:式子■分母有理化的推广与推想. 显然■=■=■+■

特点:■+■与■-■互为倒数.

推广:■=■?芎■,n是非负整数;

■=■?芎■,a是非负实数;

■=■(■?芎■,a≥0且d>0.

由上面的推广,继续推想,便可解决如下问题:

(1)倘若注意到(2+■)■(2-■)■=1和■・■=■2=■.

不难有:■・■・■=1.

类似地推广开来,可有:■・■・・・■■=1.

(2)计算:log■(■+■)=log■(■-■)■=-1.

同理有:log■(■+■)=log■(■-■)■=-1(a>0).

log■(■)=1(a≥0 ,d>0且a=0时d≠1). (3)解方程:(■-■)■=(■+■)■.

由上面结论,可得(■+■)■=(■-■)■

故3x-7=-7x-3,x=■

对于 (■-■)■=(■+■)■a≥0,可仿上法解之.

三、“特殊与一般”抽象的举例

若被研究的对象很抽象或困难,一时无从下手,往往可以先将问题特殊化,或者利用图形直观观察,或者用具体数字代替字母验证;或者用有限代替无限;或者把运动问题暂时化为静止状态;或者削弱问题的某些条件限制,即从“特殊化”或“简单化”的情况下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猜想问题的普遍性结论,分析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内在联系,并在一般性状态下予以解决论证.其典型例子莫过于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例: (2012年武汉市调研试题)设a■是正数组成的数列,其前n项和为Sn,并且对所有自然数n,an与2的等差中项等于Sn与2的等比中项.

(1)写出数列a■的前三项;(2)求数列a■的通项公式(写出推证过程).

解: (1)略解前三项分别为2,6,10.

(2)解:由前三项猜想数列有通项公式a■=4n-2.

证明:(a)当n=1时, 4×1-2=2,又由(1)知a1=2,故结论成立.

(b)假设n=k (n?叟1,k∈N)有ak=4k-2成立.

由题意,■=■ ,且ak=4k-2,得2k=■,

解得Sk=2k2,又■=■,

且S■=S■+ak+1,

将Sk=2k2代入上式,得(■)=2(ak+1+2k2).

整理得a2■■-4ak+1+4-16k2=0,由于ak+1>0,解得ak+1=2+4k=4(k+1)-2,即n=k+1时,结论正确.

根据(a)(b),可知结论对一切自然数n均成立.

第5篇:病理学总结归纳范文

【关键词】《中药学》各论;章节小结

【中图分类号】R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007-3

《中药学》是中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内容主要有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而各论是其主体。按现代植物、动物及矿物学分类定种法标准统计,目前中药已达12800余种,教材所载也达500余种。故无论大学或大专教材,各论均主要按药物功用的共性,结合治法,将所载药物分为二十几章。要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期间理解并掌握,实非易事。学生在学习时,也常常为掌握几百味药物的具体功效与临床应用而犯难。在各论教学中,笔者在每章节结束时均引导学生根据各章特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章节小结,以利学生学习与掌握。

1归纳共性

所谓共性,即指该章节的药物所共具有的性能特点。掌握了共性,就可举一反三,纲举目张地掌握该章节药物。其共性从以下几方面归纳。如发散风寒药共性:⑴药性:辛、温,入肺与膀胱经。⑵功效:发散风寒,其发汗力较强,散寒力较大。⑶主治:风寒表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或汗出不畅,头痛身痛,夹湿则周身酸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或缓。⑷兼有功效及适应证:部分药物兼能平喘止咳,除湿镇痛,利水,消疮,又可治喘咳,风寒挟湿表证,风寒湿痹,感冒头痛,风水水肿及疮疡初起兼风寒表证者。

2区别个性

所谓个性是指章节药物在具有共性的基础上,每个药物还具有独有的特性。一般在归纳个性时,用三两句话加以高度概括,以便学生抓住其要点,执简驭繁地掌握学习每味药物的个性。如上所述,发散风寒药具有辛温,发汗解表,主要用治风寒表证的共性,但不同的药物仍具有其独特的个性。现举例概括如下:

麻黄: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峻品,主要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常与桂枝相须;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还用于咳喘实证,风水水肿。

桂枝:发汗力较麻黄缓和,无论风寒表实、表虚均可应用,表实无汗与麻黄相须,表虚有汗与白芍相配;又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上治胸痹、痹痛;中疗虚寒腹痛;下治经闭痛经;还温通心阳,化气行水,治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紫苏: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为常用温和之品;又宣肺止咳,兼理气,尤适风寒兼咳喘胸闷者;还用于脾胃气滞证及鱼蟹中毒。

生姜:发汗解表之力较缓和,用于风寒轻证,多作为辅助药;又为“呕家圣药”,用于各种呕吐,尤适胃寒呕吐,常与半夏相须;还能温肺止咳,用于肺寒咳嗽。

香薷:外能发汗解表,内能化湿和中,为“夏月麻黄”,暑天解表要药,主要用于阴暑证;还能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脚气。

荆芥:性平,祛风解表作用和缓,无论表寒、表热皆可,风寒表证常与防风相须;还能透疹止痒,消疮,止血,还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及疮疡初起有表证者;炒炭止血,还用于出血证。

防风:为“风药中之润剂”,药力缓和,治风通用之品。无论表寒、表热、夹湿或皮肤瘙痒皆可用之,尤适风寒夹湿而头痛身痛者;又止痛功良,用于风寒湿痹,破伤风;炒用止泻,适腹痛泄泻。

羌活:既散太阳经肌表游风及寒湿之邪,尤适风寒夹湿表证兼头身痛(尤后头痛);又祛风湿散寒邪,利关节而止痹痛,善治上半身痹痛。

白芷:芳香温通,祛风解表散寒之力较温和,而以止痛、通鼻窍见长,为治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鼻塞、鼻渊等常用之品,尤适阳明前额头痛;还能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用于带下、皮肤瘙痒及疮疡肿毒等证。

细辛:祛风散寒力强,主要用于风寒重证或阳虚外感风寒而恶寒重者;又芳香走窜,通彻表里上下,还能内化寒饮止咳喘,散寒通脉止痹痛,升发辛散通诸窍,为寒饮咳喘,痹痛,尤为治少阴头痛、牙痛常用品。有小毒。用量宜小。

藁本:香燥升散,善达颠顶,以发散太阳经风寒湿邪见长,并有较好的止痛作用。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巅顶头痛,风湿痹痛。

苍耳子:为疗鼻渊头痛之要药,常与辛夷相须。还能除湿止痛,治风湿痹痛。注意有毒。

辛夷:功似苍耳子,常相须用于鼻渊头痛。

3从功效(主要功效及其强弱、兼有功效)、药性寒温、有毒药物、主治病证、常用要药、常用配伍药对进行归纳

3.1功效(主要功效及其强弱、兼有功效)

各论每章节的药物均有其共同的主要功效,同时,不同的药物又有其作用强弱之别,有的还兼具有其它功效。故小结时首先据其主要功效、强弱及兼有功效来归纳。

3.1.1主要功效(及其强弱)

主要功效是各章节的药物功效的核心,故首先应按主要功效归纳。如解表药中发散风寒药的主要功效是发汗解表,故将明显具有发汗解表功效的药物归纳出来。同时分辨其发汗力的强弱,便于临床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而区别选用。故可归纳为,发汗解表:①力强:麻黄、香薷;②较弱:葱白、生姜;③温和常用:荆芥、紫苏、防风。力强者多用于风寒重症,体质壮实者,用量宜小;力弱者用于轻症或作辅助药用;力温和者则为常用之品。又如行气药按行气力的强弱,应分别归纳出破气药与行气药;消食药、驱虫药中也应据其药力强弱而分别归纳。再如活血化瘀药中也因其有的药物活血力强而峻猛,单列了破血消药一节,主要用于瘀血重证之瘕痞块。

3.1.2兼有功效

各章节药物除具有主要功效外,往往还兼具有其它相关功效。如发散风寒药借其辛散轻扬、宣散透邪、达表走皮毛、入肺、膀胱之性,部分药分别兼有宣肺平喘、宣毒透疹、宣肺利尿、解表消疮、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等功效。据此,小结时除首按发汗解表及其发汗力之强弱归纳外,还应归纳出:兼⑴止咳平喘:麻黄、生姜、细辛;⑵透疹:荆芥、胡荽、柽柳;⑶利水:麻黄、香薷;⑷消疮:白芷、荆芥、葱白;⑸止痹痛:桂枝、防风、羌活、藁本、细辛,其中尤善疗上肢痹痛者:桂枝、羌活;⑹止头痛:(前额)白芷、(后头痛)羌活、(巅顶)藁本、(少阴头痛)细辛;⑺疗鼻渊:辛夷、苍耳、白芷及细辛;⑻止呕:生姜、苏梗;⑼安胎:苏梗。以后学习各章时,凡遇具有相同功效或用于相同病证的药物时,都及时提醒学生,使之逐一归纳在一起。如同具止呕功效的药物有:黄连、半夏、竹茹、藿香、白豆蔻、丁香等;同具有安胎功效的药物如: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白术等。这样虽然教材没专设止呕药、安胎药等章节,但通过不断的归纳、积累,则可使学生掌握一大队止呕药、安胎药等具有同种功效的药物。

3.2药性寒温

各论中许多章是按药性寒温进行分节的,如解表药,按辛温、辛凉的不同分为发散风寒药与疏散风热药,分别适用于风寒表证与风热表证;祛风湿药,也按其寒温药性分为祛风湿散寒药与祛风湿清热药,以分别适用于寒痹与热痹。但有的章虽按功效分节或不分节,而临床应用有时又需按其适应证的属寒属热不同而分别选用。故在小结时,就可按药性寒温进行归纳。如活血化瘀药近30多味,其药性大多辛温,辛以行血散瘀,温可通行血脉,促进血行。然温能散寒,故更适宜寒凝血瘀者。但临床血热瘀滞亦相当常见,故将少数凉性活血药,如丹参、郁金、番红花、虎杖、益母草、土鳖虫、马钱子、儿茶、穿山甲、虻虫、凌霄花等单独归纳出来,就显得很有必要。还有平性的活血药,如没药、枫香脂、桃仁、牛膝、苏木、血竭、三棱、水蛭、王不留行、月季花、自然铜等,则血瘀证不论属寒属热均可用之。行气药亦如此,大多辛温而燥,主要能行气,用于气滞证。但气滞证亦有属寒、属热之别,故小结时就需将少数属寒凉性、平性的行气药分别归纳出来,寒凉性者用于气滞而属热证者,如枳实、川楝子、青木香;平性者则适应范围较广,气滞证无论属寒属热均可应用,如香附、柿蒂、绿萼梅等。实际上在数量较多的温性行气药中,其中温性较甚,如乌药、沉香、薤白、檀香等,尤适用于寒凝较重而气滞者,也需要单独地归纳出来,以便区别地使用。

3.3有毒药物

中药约有12800余种,其中绝大多数无毒,但据报道约有100余种药物有毒。无毒的章节主要集中在补益药,因其对人体起补虚扶弱的作用而无毒;消食药主能消食健胃而无毒,及其它大部分章节。有毒的药物在学习时需要特别提醒,引起重视,以确保临床安全用药。小结时还可据其毒性的大小,按《药典》有毒、小毒、大毒三级分别归纳。

有毒药物较集中的章节有:峻下遂水药因其泻下力猛而峻,大多有毒,药如甘遂、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千金子等;驱虫药因具有驱虫之功,俗称“打药”,也大多有毒,药有苦楝皮、雷丸、鹤虱等;涌吐药借其毒烈之性而涌吐,药有常山、瓜蒂、胆矾;还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拔毒化腐生肌药,多为矿石、化学制品等有毒之品,且多外用。其中:⑴有大毒:升药、砒石;⑵有毒:雄黄、硫黄、轻粉、铅丹、蟾酥、樟脑、木鳖子、土荆皮、大风子;⑶有小毒:蛇床子等。

部分有毒药物则分散在各章节中,小结时尤需单独归纳出来,加以特别、单独的理解与记忆,以便临床应用时谨慎使用。如解表药中的细辛、苍耳子;清热解毒药中的贯众、山豆根、北豆根、鸦胆子、重楼、山慈姑;祛风湿药中的川乌、草乌、蕲蛇、金钱白花蛇、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雷公藤;利水渗湿药中的香加皮、泽漆;温里药中的附子、吴茱萸;理气药中的川楝子;止血药中的艾叶;活血化瘀药中的桃仁、土鳖虫、马钱子、水蛭、虻虫、斑蝥等;化痰止咳平喘药中的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皂荚、黄药子、白果、苦杏仁、洋金花;重镇安神药中的朱砂;息风止痉药中的全蝎、蜈蚣;收涩药中的罂粟壳等。

3.4主治病证

主治病证即是各章节药物的主要适应证。有的章节由于药物较多,主治病证相应也较多。故将其分别归纳出来,既利于学生学习与掌握,又利于临床准确地选用。如清热解毒药约40多味,按主治病证的不同,归纳分为五类讲授并小结。即:⑴主要用于温病发热的药: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等;⑵主要用于咽喉肿痛的药:射干、山豆根、马勃等;⑶主要用于热毒泻痢的药:白头翁、马齿苋、鸦但子等;⑷主要用于痈肿疮疡的药:紫花地丁、蒲公英、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重楼、白花蛇舌草、山慈茹、绿豆等;⑸主要用于湿热疮毒的药:半边莲、土茯苓、白蔹等。同时,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归纳。如主要用于痈肿疮疡的药:⑴疗内痈:①肺痈:苇茎、金荞麦、鱼腥草;②肠痈:红藤、败酱草。⑵疗外痈:①皮肤疮痈:紫花地丁、银花、连翘等;②乳痈:蒲公英、漏芦等。而用于湿热疮毒的药还可进一步分别归纳出治疗黄疸、水火烫伤、热淋、湿疹湿疮的药物。此外,再找出该节药中能治毒蛇咬伤、抗肿瘤的药物。如此,学生便能执简驭繁,将众多的清热解毒药分门别类地予以掌握。

3.5常用要药

所谓要药,是指具有某方面的功效较强,或是治疗某种疾病最重要、最常用,疗效最佳,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药物,与古时“百病主治药”相似。各章节一般均有要药,故将其单独归纳出来,集中重点地学习,有利于掌握与记忆。如温里药的要药:⑴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⑵引火归元,疗下元虚冷之要药:肉桂;⑶温脾阳之要药:干姜;⑷疗厥阴肝寒之要药:吴茱萸;⑸降逆止呃之要药:丁香。再如补气药的要药:⑴大补元气、补气固脱之要药:人参;⑵补气升阳之要药:黄芪;⑶补气健脾之要药:党参、白术、黄芪;⑷补气利水、固表止汗之要药:黄芪、白术;⑸补气安胎之要药:白术;⑹平补肺脾肾三脏气阴之要药:山药。

3.6配伍药对

所谓配伍药对,即指历经中医多年临床经验积累并总结出来的,临床治疗某种疾病时常配合在一起使用的一组药物。一般二至三味,大多是七情中相须、或相使等配伍关系,其目的主要是增强疗效,或减轻副作用。这组药物就是配伍药对,简称药对。又因其临床应用时常形影不离地同时使用,故又称姊妹药。

中医治病,以处方(即方剂)的形式出现,而药物配伍是方剂的核心,故方剂中更多以配伍药对的形式组合。所以配伍药对的学习,亦是《中药学》各论临床应用中的学习重点,故从主要功效、兼有功效、或适应证等方面进行归纳。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加以特别的记忆,既为学习《方剂学》打好基础,又便于临床时灵活配伍使用,提高疗效。如疏散风热药的配伍药对:⑴疏散风热:①桑叶与;②薄荷与牛蒡子;③银花与连翘。⑵利咽:薄荷与牛蒡子、蝉蜕。⑶疏肝:①柴胡与薄荷;②柴胡与白芍、当归。⑷辛凉透疹:葛根与升麻。⑸升阳举陷:柴胡与升麻并配人参、黄芪。⑹和解少阳:柴胡与黄芩。⑺除烦:淡豆豉与栀子。⑻明目:①风热目疾:桑叶与;②肝虚目疾:与枸杞。

以上药物归纳方法中,按功效(及其强弱、兼有功效)、常用要药、常用配伍药对三种方法每章节均用;而药性寒温、有毒药物、主治病证则视其章节内容的特点分别选用。初起由教师进行示范,继而启发、引导、提示学生应从哪些方面入手,逐渐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分析每章药物特点,选择适当的归纳方法进行小结。

章节小结的意义在于:一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章节药物的共性,区别个性,前后联系,纵横交错,举一反三,执简驭繁,从点到面,从面到点,提纲挈领地学习掌握每章节药物的性能,进一步理解中药的多功能性能特点,掌握一定数量的“百病主治药”。二是通过章节小结的练习,可使学生逐步掌握归纳比较这一科学的、重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勤于思考、分析比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9.

第6篇:病理学总结归纳范文

[关键词]傣族;高血压;脑出血;西双版纳州

[中图分类号]R544.1;R6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2-114-04

高血压脑出血好发于45~65岁中老年男性患者,其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脑出血其病死率超过50%,可能与脑出血引起的生命体征紊乱有关,本病来势汹涌患者多因脑疝、继发脑梗死以及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外脑出血后患者多数遗留神经功能障碍而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同时还将导致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出现营养不良进而机体免疫能力降低。本病作为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内科急症,给患者及其家庭与社会带来巨大的健康及经济负担。本病作为一种非外伤所致脑实质出血性疾病,治疗上尚无确切有效的逆转本病发生发展的可靠方法圈。为更好的提高西双版纳州傣族高血压患者防治脑出血的效果,本研究对我区域内近10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40例,按照民族不同分为两组,傣族和汉族,每组各120例,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病史,且临床病史资料完整,发病后经头颅MRI或CT确诊脑出血,并明确脑出血部位与出血量,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以及合并有颅脑外伤史者。两组人群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傣族人群收缩压高于汉族人群(P

1.2方法

首先制备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表,并由统一调查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填写。其中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习惯、既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以上疾病治疗史,了解患者既往吸烟饮酒史以及进行体育锻炼和睡眠时间与质量情况,见图1。比较傣族人群与汉族人群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如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脑出血部位,并对西双版纳州傣族高血压脑出血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f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对西双版纳州傣族高血压脑出血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

2.结果

2.1傣族与汉族患者脑出血部位比较

傣族人群中脑出血部位中丘脑和脑叶较汉族居多(P

2.2西双版纳州傣族高血压脑出血多因素Logistie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收缩压超过180mm Hg、舒张压超过110mm Hg、酗酒超过5年、吸烟史超过10年、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颅内动脉畸形均为傣族高血压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3.讨论

第7篇:病理学总结归纳范文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

《中医基础理论》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讲解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和接受,这种教学法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维和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养。PBL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理念,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凭据,并交流合作,最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构建,从而弥补了《中医基础理论》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分组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2009级中医学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为研究组(PBL教学法组)和对照组(系统讲授法组),最终符合研究要求(包括收回有效问卷)的学生数分别为研究组23人,对照组21人。

1.2 教学内容和时数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病机、治则章节内容,教学时数为14学时,其中病机教学8学时(2学时为课堂启发,4学时为集中讨论,2学时为归纳总结),治则教学6学时(1学时为课堂启发,3学时为集中讨论,2学时为归纳总结)。

1.3 实施方法

研究组采用PBL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提出问题:在学习病机、治则章节前一周,教师以教学大纲为核心,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选择相应的病案,要求学生分析其病机、治则,以建立问题情境。(2)分组思考:学生每8~10人为一组,复习或预习教材相应内容,查阅相关资料,独立思考并交流讨论,每组形成初步的认识,也可提出新的问题。(3)课堂启发:教师在课堂上简要介绍有关问题的背景资料、思维方法、知识要点和研究进展等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分析、讨论,但不做结论性发言。(4)集中讨论:各组推选代表阐述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展开交流辩论,畅所欲言;教师从中启发和引导,控制讨论的节奏,协调各组的关系。(5)归纳总结:教师对各组的观点从知识和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点评,详细分析有普遍意义或争议较大的问题,总结归纳病机、治则章节重点、难点知识。

1.4 考评指标

通过教学质量考评(态度、过程、效果)、学生问卷调查(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和智能考核(论述中医基础理论相关问题)等对PBL教学法进行综合评估。

2 研究结果

2.1 教学质量考评

学习态度考评听课状态、课堂纪律和学习兴趣诸方面,其中学习兴趣方面PBL教学法组(86.96%学生具有学习兴趣)较系统讲授法组(80.95%学生具有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学习过程考评自觉学习、理解接受、课堂气氛诸方面,其中课堂气氛方面PBL教学法组(91.3%学生感觉课堂气氛活跃)较系统讲授法组(66.67%学生感觉课堂气氛活跃)明显改善;学习效果考评完成作业、掌握知识和学以致用诸方面,其中学以致用方面PBL教学法组(82.61%学生能较好地分析案例)较系统讲授法组(71.43%学生能较好地分析案例)有所增强。

2.2 学生问卷调查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PBL教学法组认为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独立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学生分别为82.61%、86.96%和78.26%,系统讲授法组分别为61.91%、71.43%和52.38%,PBL教学法组好于系统讲授法组。

2.3 智能考核

结果显示,PBL教学法组学生论述中医基础理论相关问题的优良率为78.26%,系统讲授法组为66.67%,PBL教学法组好于系统讲授法组。

第8篇:病理学总结归纳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中风病临床证候分布规律,初步制定证候分级诊断量化标准。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自制临床证候信息采集表、运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频数归一化权重及参考值范围制定方法。结果1.252例急性缺血中风病病人临床主要证候及证候诊断闻值分别为:火热证占43.7%,诊断阈值≥3分;阴虚证占19.1%,诊断阈值≥3分;气虚证占33.7%,诊断阈值≥0分。结论初步制定急性缺血中风病证候四诊指标权重、证候诊断阈值以及辨证分型分级标准,可供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价之参考。

关键词:中风;中医证候;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3.3 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7-0595-03

中医诊疗疾病的一大特色就是辨证论治,中医的疗效离不开正确规范的辨证,所以规范化、标准化是中医药发展及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本课题是在中医学关于证候的理论指导下,通过文献系统回顾、评价、专家咨询等,以国家“八五”计划《中风病病证诊断标准》为蓝本,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初步建立急性缺血中风“阴阳类证”辨证决策树模型,并在多中心大样本横断面证候调查中对其进行临床证候信息采集,从中医临床实际出发,探讨急性缺血中风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初步建立判断各证型三大证候(火热证、阴虚证、气虚证)诊断参考阈值和轻、中、重程度分级标准,为构建临床操作性强、适用且易于推广的急性缺血中风病的中医临床辨证规范提供研究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将缺血中风病急性期1252例病人按照决策树进行辨证,所有数据都采取了Access文档保存,此调查表可在计算机上实现,在进行软件开发时赋予了查询功能,并将“八五量表”的中风证型诊断分值赋予了此调查表中的条目,在完成数据的采集后可以直接查询各个证型的诊断结果,并且可以按照不同分级程度进行查询,如可查询风证≤7分的病例(≥7分可诊断)。并将阴虚阳亢、火热证归入阳类证,其中出现阴虚阳亢者归入阳类虚证,出现火热证但无阴虚阳亢者归入阳类实证;其他证型归入阴类证,其中有气虚证者归入阴类虚证,无气虚证者归人阴类实证。

1.2 研究对象

1.2.1诊断参考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脑病急症协作组1996年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的疾病诊断标准》。①主症:半身不遂,神志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②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③起病方式: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④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西医渗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确诊。

1.2.2 纳入标准 同时符合上述中、西医两个诊断标准;发病1个月之内;知情同意。

1.2.3排除标准 发病超过1个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出血、心脏或者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形成的脑栓塞等病人;发病超过30d;其他较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肾衰竭、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痴呆、癌症等,以及其他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超过中风病的疾病/状态,如失明及主要影响病人肢体活动与丑常生活的疾病/残疾,如类风湿、痛风、截肢、先天性残疾及其他各种原因导致的活动障碍等。

1.3 病例来源 病例来源于2005年3月―2005年6月共20家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急诊及住院的病人,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浙江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中医院、云南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佛山市中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山市中医院、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广东省中医院。

1.4 数据管理及统计 分析采用EPI DATA 2.1及STATA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转换生成SPSS 13.0统计软件包数据库。运用描述性分析、样品聚类分析、判别分析、频数二次归一计算四诊指标权重;进行各证型总分的正态性检验,采用正态分布法、百分位数法计算证型诊断参考阈值及轻、中、重程度分级标准,检验水平α=0.10。

2 结果

2.1 证候诊断阈值 根据表1各证候四诊指标的权重,计急性缺血中风病每位病人的证候四诊的总分,并对其进行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各证型均为偏态分布。详见表1。

2.2 四诊指标权重分析 将四诊指标聚类结果进行证候命名,再进一步计算证候四诊指标权重,计算采用频数归一化方法,经计算,火热型主要由19个症状学指标组成,症状学指标权重排在前10位的四诊指标有:舌红、苔黄、口于、舌偏斜、面红、便干、肢体弛纵不收、小便黄赤、偏身麻木、头身困重;阴虚证主要由19个症状学指标组成,症状学指标权重排在前10位的四诊指标有:口干、舌红、舌偏斜、便干、面红、肢体弛纵不收、苔黄、偏身麻木、头身困重、口苦;气虚证主要由14个症状学指标组成,症状学指标权重排在前10位的四诊指标有:静卧不烦、倦怠乏力、舌质淡、健忘、寡言少语、头痛、自汗、肢冷、小便频数、痰白。

2.3 证型分级标准 根据各证候总分的正态性检验结果,因各证候总分分布均不服从正态分布(P

3 讨论

第9篇:病理学总结归纳范文

一、两对相对性状杂交F2异常情况归纳

异常情况1:在自然状态下产生的比例不是9∶3∶3∶1,但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点析】学生往往不能灵活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比例关系去解决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在F2的比例上,应灵活应用教材中的一些比例关系,学会将9∶3∶3∶1的比例转换为9∶3∶4;9∶6∶1;15∶1;9∶7等比例,然后寻找解题突破口。同时应关注遗传学中的异常情况。在近年高考试题中,遗传学中某些异常情况,如显(隐)性纯合致死、不完全显性遗传、基因互作等,也常常作为(或者可作为)能力考查的命题材料。

方法技巧:①看后代的可能组合,若可能组合是16种,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②写出正常比值为9∶3∶3∶1;③对照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归类,若其比值是9∶7,则为9∶(3∶3∶1),即7是后三种合并的结果;若其比值为9∶6∶1,则为9∶(3∶3)∶1;若其比值是15∶1,则为(9∶3∶3)∶1。

二、患病概率计算方法归纳

1.棋盘格式:当两种遗传病(甲病和乙病)之间具有自由组合关系时,可用棋盘格式图解法来计算患病概率。我们将课本中的棋盘格作相应的转化,在计算中不会出现基因型重复计算,相应的表现性也一目了然。即甲、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A、b控制,若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Bb,则子代的基因型有9种,参见下表。【点析】通过这样的棋盘格式没有重复的基因型,四种表现型分布在坐标系的四个象限,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每一种基因型的概率和每一种表现性的概率。因此应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棋盘格式。

2.集合法:在所有后代中求某种病的概率,不考虑性别,凡其后代都属求解范围;当两种遗传病之间具有自由组合关系时,各种患病情况的概率可以用集合法(如上图)。利用集合法计算是首先根据题意求出患一种病的概率(患甲病或患乙病的概率),再根据乘法定理计算。

归纳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