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五彩池教学设计范文

五彩池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五彩池教学设计

第1篇:五彩池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课堂 有效性提问 聋生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111-01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顾虑到聋生的思维狭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在提问方式上存在随意、肤浅、单一等情况。古人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我从事聋校语文教学多年,实践得出有效的课堂提问既能促进聋生积极思考,培养聋生的思维能力,又是师生双向交流的重要活动。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如何使课堂提问更有效?我是这样做的:

一 提问要有艺术性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一定要讲究艺术性,否则收不到好的效果。首先,问题设置要能激起聋生探究的兴趣。科学家研究发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情绪对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堂应该从研究聋生的心理入手,使有效的提问在聋生求知心理上,创设一种能触及聋生情感和意志的情境,有意识地把聋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设计能激起聋生探究兴趣的问题,使聋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激发他们寻找正确答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回答问题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设置的问题要在聋生有疑问的地方。有疑问才会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才能引起聋生探究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不仅使聋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会增强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自信心。

二 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不是随意的,设计问题要紧紧围绕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进行。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聋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动力。一堂课提问哪些聋生,应在何处提问,聋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针对聋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何处理等,都要有明确的、整体的考虑和设计,并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好指向明确的提问。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的中心,达不到提问的目的。

三 重视提问的思考性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过于浅显的问题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同样,问题过于深奥不但不能引发聋生积极的思考,还会挫伤聋生思考的积极性。因此,在提问时,要注意把握问题是否有思考价值这个“度”。把握住了这个“度”,所提问题才能有效。如在教学聋校七年级语文《五彩池》这篇课文时,学生对句子“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不理解。而且不能说出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于是我单独解读这句话,列举以前学过的相似句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让学生再次朗读、体会,在我的提示下,学生互相补充,最后正确说出了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对五彩池的形状这个问题的提问,我通过分发彩色卡纸,让学生剪出自己心目中五彩池的形状,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学生争先恐后地让我看和互相看各自剪的形状像什么,兴趣高昂。

五彩池池水为什么会显示不同的颜色?其中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小组探究去解决,让学生自由发表各自的观点,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归纳出了造成五彩池颜色不同的四个原因。五彩池的特点知道了,造成五彩池水颜色不同的原因就理解了。对于课文的叙述顺序,学生对比首末两段之间的联系,很自然地说出了采用首尾呼应法,基本上没什么困难。这样的一系列具体而又有思考的问题,较好地为聋生领悟文章描写技巧、体会特有的意境起到了引领作用,无形中培养了聋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当然,有时将某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分为几个小问题,向差生提出,然后让优等生来试着把整个问题总结出来。这个具体可行的方法,我经常用,全班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都很高,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觉得自己很聪明,在学习上有一股赶、帮、超的动力。

总之,掌握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通过每一节课的实践才能臻于完善。作为一名聋校语文教师,应将课堂提问列入教学计划中。每次课前备课要对提问内容、方式、语言、时机和对象等加以考虑;课后对提问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达到促进教学、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2篇:五彩池教学设计范文

"课堂突发事件"通常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无法预测、影响教学进程的情况,通常是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分歧,出乎教师事前设计与意料范围,如偏离教学设计方向的突然提问或对老师提问给出一个"古怪"的答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小学教学要求具有很高的开放性与综合性,因此,这种情况就更为复杂,给我们课堂制造了不少的"麻烦"。

当课堂突发事件发生时,教师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反应,尤其当学生的"古怪"提问或答案正好击中教学设计中的空白,而这个内容又正好是教学内容的关键衔接点时,教师的教学机智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面对"课堂突发事件",教师的应变水平,是一个教师具有良好教育素养的重要表现之一。

一、巧用突发事件,化解消极因素

如果说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小生态系统的话,那么课堂是一个拥有几十个生命的相当大的生态系统。在这样大的生态系统里,包含着许多不确定性,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给课堂教学带来干扰。教师要保护好这个生态系统,始终要保护课堂的生态平衡,就必须通过自己的教育机智化干扰为机遇,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马卡连柯说得好:"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一堂教学古诗《游园不值》的语文课上,有十几位教师在听课,忽然一位迟到的学生"砰"的一声撞门而入,径直入坐。这时,全班同学神色凝然,以为教师要批评一通了,但是,这位教师并没有停止教学活动,也没作及时处理。当读到"小扣柴扉久不开"这一句时,教师就地取材,问道:"'小扣'是什么意思?诗人去拜访朋友,为什么'小扣'而不是'猛推'呢?"学生议论了一番,认识到那是因为诗人懂得敲门应当是轻轻的,猛敲猛推是不文明的行为。教师追问:"为什么在'久不开'情况下还是'小扣'呢?"学生说:"如果主人不在,就更不能猛推而入,这是更不礼貌的行为。诗人知书达礼,有教养,有学问,才能这样做。"这时教师走到那位迟到的学生座位边弯腰轻声问他:"你认为大家说得对吗,你赞成'小扣'还是'猛推'?"这位同学脸红了,大家也都友善地笑起来。这笑声,无疑体现了大家对刚才突发事件的理解。终于,一场骤起的课堂风波,不仅没有影响课堂教学,反而被教师用教学机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诗意,实现了教育价值。

二、巧用突发事件,灵活化解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难点问题,使教师造成尴尬的局面,由于这些问题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没有办法找资料或与同行切磋,而必须解决与片刻之间。

我在教学古诗《登鹳雀楼》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我先把鹳雀楼的图片映到屏幕上,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突然一个学生提出疑问:"登鹳雀楼是说诗人已经上了楼,如果说要'穷千里目',还要'更上一层楼',这样楼就应该有三层,可图上为什么只有两层?"莫非是图错了?我怔了一下,便先来一个"缓兵之计",说:"是图错了呢,还是诗写错了呢?还是图和诗都没有错?"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都在认真思考。我缓过神来,接着点拨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描写诗人登楼时的想法呢,还是写诗人登了一层还要再登一层?"于是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可能是诗人一边上楼一边想,也可能是上了楼觉得这楼还不够高,还看不到远处景色的那种可惜的心情。"有的说"这是诗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登得高才能看得远。"有的说:"这种想法与楼有几层没有关系,即使站在二楼上也可能有这种想法。"我说:"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诗人的想法,表现了积极向上的愿望,不是......"这时说图画错了的孩子接着说:"不是站在楼上的诗人说鹳雀楼还有第三层。"

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猝不及防的问题,有时确实会把教师、同学问懵了。提出这些问题也许只是偶尔触及,但这正是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一种表现。教师要有敏锐的智慧捕捉其中可能具有的价值因素,并要设计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促进课堂的生成发展,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力。

三、巧用突发事件,临场改变设计

课堂是一个富于变化的时空,主体、客体、本体、媒体等随时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教师且不可为"圆满"地完成预定教程而一味抢时间、赶教案,必须灵活自如的因地制宜、因课制宜、因生制宜。

我在教学《五彩池》这篇课文时,有一个学生提问:"五彩池能不能游泳?"我先是一愣,接着便临时改变了预先的设计,说:"这个问题提得好,确定五彩池能不能游泳,要取决于四个基本条件:一是池子的大小是否合适;二是池子的深浅是否合适;三是池水是不是很干净;四是池底有没有危险的障碍物。我们仔细研读一下课文,五彩池具不具备这些条件。"于是同学们非常感兴趣地仔细读课文,并找出了许多根据,说明不能游泳。如:

--课文中写"大的面积不足一亩","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说明大小不能游泳。

--课文写五彩池水深的"不到三米",水浅的"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可见大部分池水太浅,是不能游泳的。

--"水来自同一溪流"可能是水比较干净的,但这样奇异的自然景观,如果有很多人下去游泳,把水弄脏了,不就破坏了景观吗?应该是不能去游泳的。

--课文中还有"池底生着许多石笋......"的内容,它能变成五彩颜色正是这些石笋的原因。这说明池底有危险的障碍物,是无法游泳的。

......

第3篇:五彩池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导入

“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要有好的开端”。上课伊始,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自然地进入学习境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有必要在新课的导语上做精心的设计,以利于大面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注意状态等,使教师的授课能象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的心魄,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从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探究性倾向,思维应运而生,并诱发他们对高层次学习的需求。

新课的导语设计的内容要充实,要紧扣课文,还要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能高效的接受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常采用的方法有:

一、抓住领题,明确重点

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题常设有领题,是为了突出文章叙述的重点、难点。在讲授这类课文时,教师如果能从领题入手,设计导语,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教师板书课题后,可提问:题中的“亲人”指什么人?哪些人是你的亲人?从血缘关系看,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是不是“亲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拎出理解全文的“纲”。这种导入利于学生质疑破题,直奔课文重点,着眼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二、直截了当,省时提效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课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学这类课文时,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表现,教师就要抓住有利时机设计简短、精彩的导语直接揭示学习的内容。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的祖国是美丽的。她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壮阔秀美的江河湖泊,还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祖国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风景闻名于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现在我们一同来领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教师言简易赅,简洁明快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新课文的积极性。

三、以旧带新,自然过渡

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看,教材中单元与单元之间,课文与课文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运用旧知为新授知识引路。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可以依照教材本身内在的逻辑关系,设计出既能联系旧知,又能提示新知的导语,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导语:“请大家回忆我们曾学过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看看这课与我们今天所要学的《海底世界》的结构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开头是怎样写的?结尾提示了所介绍事物的什么特点?”这样的导语可以引发学生对疑惑问题的注意,他们会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探求新旧知识间矛盾的学习中去。这种导入使学生既巩固了学习的旧知识,又调动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望,使学生以后遇到这一类型的课文自己也能独立学习了。

四、设疑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的积极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抓住此契机诱导学生去解决悬念,以求教与学达到最佳的结合点。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我们可以这样导入:“首都百万人民群众怀着焦急而沉痛的心情,在泪雨与哀号中等啊等,盼啊盼,一直等到夜幕降临,总理的灵车终于开来了。这时人们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这样的疑问导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通过紧张的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喜悦。当然,设疑式导语的设计不是单纯的一种,他的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根据不同的内容设疑,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创设情境,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物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创设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感情共鸣,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课文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小学语文课文中不少是文美情真的佳作,对于这样的课文的导语设计,教师要选准切入点,引“生”入情、入境,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事半功倍了。如在教学《五彩池》时,我边播放五彩池奇异景色的录像,边配以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奇妙的五彩池中,并把神秘而陌生的五彩池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起联系,使学生对五彩池奇异的景色产生兴趣,并产生主动探求五彩池神奇景象产生原因的欲望。可见,创设情境,可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

六、谜语导入,开拓思维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能减少疲劳。小学生年龄尚小,活泼好动,他们对猜谜语都有浓厚的兴趣,教师以谜语导入新课既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愉悦的进入课文的学习中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雨》这课时,我先让学生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看不见”,接着我出示课题,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谜语的导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探求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

总之,新课的导入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上述几种外,还有听音乐导入、游戏导入、听故事导入、表演导入、画画导入等,但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求变,有灵活性

再好的导入形式,如果总是一成不变地采用,想必它的教育效果会越来越差。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现有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及他们的心理特点,选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才能使学生具有新奇感,让他们总保持“乐学”的态度。

2.求精,有概括性

导语只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并不能代表所要讲授的课文内容。导语设计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导语的语言和形式都应恰当、准确。导语的设计还应从教学内容实际出发,尽可能把导语设计得短小精悍。在设计导语时还要把握好导语所用的时间的“度”,尽量把导语所用的时间控制在二、三分钟之内。

3.求巧,有趣味性

第4篇:五彩池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语文教学 应用 误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30-01

一、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课件直观单一, 限制了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语言是语文的灵魂,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远大于直观事物的想象空间,我们在语言的依托下通过想象感悟文采,体会意境,它是以学习语言文字为目的,不是因图象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生感受、品味语言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感悟文本的过程,如果只用多媒体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本来应该在学生头脑中的想象直接呈现出来,一味地以画面、声音替代文本阅读,将直接导致学生对文字解读能力的弱化,造成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缺失,降低了学生语文素养。如:三年级《五彩池》一课,虽然很多学生对五彩池多少有所了解,但对书中描写的色彩变化,并没有亲身体会。学生如何来感受五彩池的美呢?自然是凭借文本对五彩池的精彩描写,来感受其形色之美。学生根据文字描述,在大脑里会出现一副流动的图画:色彩如此真切,形状如此多变,还可以构思出书中并没有提及的颜色和形状。如果先给学生展示五彩池视频,孩子的想象必定被画面所框定。多媒体展示的色彩和场景并不一定达到传神的效果,如果你展现的五彩池还不如学生的想象,那这样的展示有什么积极意义呢?所以,这样做反倒限制甚至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误区二:课件预设局限性大,课堂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僵化古板,无灵活性。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是说语文教学有规律可循,但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过程又处在不断变化中,课堂生成有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制性。文本内容的理解,重难点的突破,也会因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经验而发生改变,甚至在课堂教学时可能因某个学生的发问,教师临时改变策略,引入有关的知识讲解,或者是学生的问题激发了教师的灵感,让教师有更好的发挥,这种课堂上机动灵活掌握的情况是常有的事。但多媒体教学却缺乏这种灵活性。课件是教师按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制作出来的。课件一旦制成,演示内容和演示过程就被定型了,教师只能按照设计好的课件按部就班地实施,又哪容得了学生做主?如有位老师在教学《花瓣飘香》一文时,原本设计得很好,准备先请学生在读课文后找出描写优美的段落读一读,然后再用多媒体出示这几段文字。但在实际教学时没想到请到了一位偏不按老师的意图读课文的同学,他找了一段老师认为根本不重要的话,这下,老师急了,想方设法把这位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上,引到课件上,真是手忙脚乱、狼狈不堪。课堂的生成被多媒体的预设左右,结果课件、老师成了主角,学生的个性难以体现,主体地位难以落实。

误区三:生搬硬套,缺乏实效, 活跃了课堂,分散了学生注意力。

多媒体以它独具的传统教具无法替代的优越性走进校园之后,学校及有关部门热火朝天地推出多媒体课件比赛,推优课、公开课也无不采用这种形式,这些都在告诉老师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今的课堂不用多媒体就是落伍。于是有些老师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生搬硬套,将多媒体拖进课堂。造成语文课堂上出现了只要多媒体课件界面好看就万事大吉的现象,真正的课堂实效倒被放在了角落。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斑羚飞渡》时,将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引入了课堂。尽管《丹顶鹤的故事》与《斑羚飞渡》都涉及关爱生命同一主题,但《斑羚飞渡》重在表现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生存而奏响的一曲悲壮感人的生命赞歌;而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则表现了一位大学生为了挽救动物生命的献身精神。仔细比较,两者相去甚远。这种以多媒体应用来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义泥潭的评课标准,生搬硬套,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分散学生注意力。结局是教师的工作量无形加大,学生上课看得眼花缭乱,不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学到了什么。

误区四:色彩缤纷,声音悦耳,喧宾夺主,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构建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最优化。说到底,多媒体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它不是主角。可我们有些老师制作课件,盲目追求视听刺激,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文字大小、颜色选择不当;按钮奇形怪状,指向性不明;还有的课件中设计有活动的或翻转的图标,它们对理解文本无任何帮助,但它很吸引学生眼球,学生往往每隔几秒就会有意无意识地看上一眼,分散注意力,而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纯粹是干扰。这样的课件,、喧宾夺主、画蛇添足,违背了小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难点的关注,收不到应有的使用效果。

第5篇:五彩池教学设计范文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灵活学生思维

新课程理念提出:要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止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走进教材角色,走进文本思想,灵活学生思维因此.教师要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恰当灵活地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积极思维比如.运用多媒体创设语文课程情境.可通过情景的设置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化.为灵动学生思维提供外部环境的保障。如在《颐和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播放颐和园的罔片.穿插颐和园视频文件.以便于学生了解颐和园的整体结构和建筑布局.并留下美好的印象.使学生了解当时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点.同时也为学生探究颐和园神秘的历史埋下了伏笔实践证明.丰富的感性材料不仅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形成了思维的表象.更有助于培养思维的品质、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是…•种语言学科.语言有其独到的文学魅力.有的语文课程内容集文学、艺术于一体.学生通过文本学习,增强了对文学美和艺术美的整体感悟.如在《五彩池》一文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没见过真实的五彩池.也没从其他途径欣赏过五彩池的荚景.此学生很难通过教材上抽象的文字、符号去理解五彩池的真实之荚此.存教学中.我采用边读边听的教学方式,让学在美妙的背景音乐中感受五彩池的美景.之后给学生播放自制的f1ash音I叫作品.在音乐中穿插五彩池的精美图片.调动学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能通过图文信息感十};五彩池自然的美感学生学习兴致很高.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果不是亲眼所见.学生彳艮难凭空想象出五彩池到底有多美,但存背景音乐、音画作品的衬托下,我把那种自然美景融入钊堂教学中.使学牛充分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与自然荚的有机融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知识具有抽象性.有的教材内容学生很难理解.不容易把握教材的深刻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凭语言的表述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是语文教学难点在解决语文教学难点时.学生的思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这时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难点突破.会使学生思维升华.激发创作的火花。实践证明,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运用多媒体分步骤、有层次地展现给学生,并结合教师的科学点拨,能使学生产生灵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效提高创造能力。如在学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后,我先启发学生想象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美景以及圆明园被毁的历史过程.鼓励学生自由展开想象和联想.激活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自由结组.组内成员之间、小组之间还可以相互讨论,形成小组讨论结果。最后我让学生观看现实的视频资料.从影片中感知自己的想象.同时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之心.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6篇:五彩池教学设计范文

一、超越时空,诱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求知识、探究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写景的课文很多,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可学生由于受生活经验的限制,缺乏时空的概念,很多景点没有身临其境,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很难让学生与文字产生共鸣,学生也就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巧妙地运用多种多媒体手段超越时空,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转换为鲜艳的色彩、鲜活的画面展现给学生,就形成听觉、视觉的冲击,真正领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美景,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五彩池》一文,五彩池不仅形奇,还色奇。尽管课文描述的景色非常美,笔者也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诱导学生,学生也反复诵读优美的语言文字,但体会五彩池的自然景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还是比较抽象的,不能激发学习兴趣。这时,笔者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五彩池的风光, 再配上优美的音乐及恰当的解说,学生顿时被深深地吸引,高兴得直拍手,他们深有感触地说:“哇!五彩池真神奇呀!今年假期一定去看看!”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学起课文来也劲头十足,学习兴趣顿时提高了。

二、视听并茂,趣化课堂氛围

小学课文文质兼美,渗透一定的科学道理。多媒体课件视听并茂,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化难为易。如《小壁虎借尾巴》是围绕一个“借”字而展开叙述的童话故事。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动物尾巴的用途。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中,观看体会各种动物的尾巴的不同用处,动物们的形象声音让孩子沉醉其中。这时趁势提出: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动物,它长着特殊的尾巴,你们想认识它吗?这样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对动物尾巴的作用特别感兴趣,马上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对探索壁虎尾巴的特殊性特别感兴趣。在读题质疑后让学生观看小壁虎借尾巴全过程的课件演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真正做到了在乐中学,学中乐。

三、创设意境,丰富审美感受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审美素材,但由于学生对大多数内容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因而影响了审美情操。多媒体技术能冲击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制造课堂的小高潮环节,形成一个动静和谐场景,有效地使学生审美意识发散、提炼、升华。如教学《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笔者先播放鸟的天堂的录像片。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了解欣赏了鸟的天堂美丽、神奇的景象,而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

四、拓宽视野,激发创造潜力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多媒体电教手段从不同的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形成学生大脑皮层多个兴奋点,达到了多方位激发学生创造潜力的效果。

1.再现情境,培养想像力

如教《惊弓之鸟》一课,学生对更羸只拉弓不射击就把大雁射下来不理解。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多媒体演示大雁落下的过程,大雁的嘶叫声及拉弓声响彻教室,学生的观察思考也聚集在这响声。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创造性地想象和合理的推测。这样,生观察动画,自己领悟,找寻到了答案,不仅突破了重点,还焕发了学生的想象力,领略到了造创的愉快。

2.提出质疑,发展求异思维

第7篇:五彩池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合作;交流;教学模式

一、促进认知和情意的发展

小组合作教学有效调动了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增强认知兴趣,学生有机会在轻松的气氛中听取和采纳他人的见解,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有限时间内辨析、取舍、评价、重组知识乃至创新,形成主体知识网络,这种教学情境在学生大脑中不易消失,甚至会保持很久。对于不善思索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体验和感受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可以分享小组成功的喜悦,认识到积极探索、大胆想象的价值。对优异者则受益更多,这种学习策略给他们创造了更宽阔的舞台发挥其辐射力,充分表现其认知、情谊魅力,同时也有更多的机会向别人学习。

如教《五彩池》一文,在学生充分感受五彩池的神奇后,提出难点问题,结束句“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意味着什么?交互讨论,学生热情高,各抒己见、彼此启发、分析、提炼、有的组员间争得面红耳赤。结果6个小组有5组代表发言很精彩,他们不但能说出这句话旨在突出人间五彩池的美,而且能体会作者对神奇的大自然的热爱。

二、锻炼竞争与合作能力

小组以合作为主,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相伴进行,使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愉快。为小组而奋斗,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组员十分珍惜时间,紧张而密切合作,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分析、吸收别人的想法,使开放的思想不断融合,语言也更明晰。不知不觉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习得了人与人交往的更多技能。小组中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的善表达,有的善归纳他人意见,有的善组织活动进程……彼此互助,取长补短,逐步确立学生间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为今后竞争、合作创造了可能和条件。

三、注意事项

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应注意几点:

1.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动作用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个体,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次,必须遵循“团体动力学说”的原理,使小组、班级等成为帮助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把学生集体作为认识的主体,使之发挥作用。

2.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进行教学

要充分考虑到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练习题的编排、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等,全方位调控,积极创设一种团结、协作、和谐、上进的新型学习氛围。

3.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自己意愿的前提下适当调整

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性别、性格、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每组4~6人组成并适当分工,以利操作。同时注意人员的组合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接触面更广。

四、运行程序

教学模式的运行程序如下:

1.复习铺垫

这一环节主要是复习旧知识、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导入新课。教师要注意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一开始便进入自觉学习的状态。

2.小组活动

(1)出示课题,寻找目标。通过学生对课题的理解和课前的预习,寻找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有了注意方向,才能提高效率。

(2)根据目标,自学课本。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疑难。

(3)提出问题,分组讨论。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热烈有序的讨论。让学生讲一讲看懂了什么,还存在哪些疑问。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讨论,并准确、及时地加以调控,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讨论的形式可以围绕重点、难点、关键问题或疑难问题、概念形成、公式推导规律的提示,让学生有章可循,有路可走。

(4)汇报情况,组织交流,解决疑难。各小组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后,由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情况,并提出疑难,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解决。

(5)归纳整理、总结学法。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形成系统,并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法,交流学习体会。

3.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根据本节课教学目的和重难点,设计好阶梯性的练习,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编题、答题的形式。

第8篇:五彩池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课堂 质疑

质疑,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敢问、乐问、善问。

一、打破偶像,促其敢问

在课堂上学生的偶像有两个:一是老师,二是教材。要想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就必须打破这两个偶像对学生的束缚。教师应鼓励学生向教材质疑,向老师的讲课质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并非圣贤,教材由前人所为,谁敢断言无过呢?这样学生便会试着向老师发问,这时老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如果教师错了,就应该公开向学生承认、改正;如果学生错了,教师应该热情指导、帮助。这样,同学们的胆量就会慢慢地大起来,质疑能力会随之增强。

二、激发兴趣,使其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发生兴趣,才会产生探索的内驱力,才会去思考去发现。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而然地使其产生探究的兴趣。如教学《五彩池》时,教师采用故事引入,即先讲有关瑶池的神话故事,然后启发:四川松潘的五彩池比天上的瑶池还美、还神奇,同学们想去看看吗?那么在没看五彩池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当学生带着这许多疑问读书时,疑团不说自明,个个喜形于色。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乐于质疑、思辨,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表现欲会被大大激发。

三、传授方法,引其善问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可是学生在刚开始提问题时,大多停留在字词句篇的表面情节上,有时还杂而乱。为了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上,使学生所提的问题能触及到课文的重点、难点,具有一定的探究性,教师很有必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

1.围绕关键处质疑。所谓关键处是指对全文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的某些词句章节。如题目中的“题眼”、文章中的“文眼”,这些都是课文的关键点。教学中如能围绕这些关键点质疑问难,必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例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可紧扣题目中的“飞夺”一词质疑,以达到迅速抓住课文重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中心思想之目的。

2.围绕矛盾处质疑。语文教材中不乏看似矛盾实是精彩之笔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并加以质疑,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作者既然“不忍离了中国而去”,为什么还要做“罪人”离开呢?抓住这一矛盾点质疑,让学生去揣摩、体会作者将离开祖国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从而领悟到这一切都源于作者赤诚的爱国之情。

3.围绕细节处质疑。文章的细节,犹如绿叶中的花朵,拨开绿叶,显露花朵,则会异彩纷呈。如果设疑时以这些细节为着眼点,然后由点及面,层层导入,追本溯源,教学思路就会自然形成。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可抓住文章最后一句中“周瑜长叹”这个细节进行质疑,这样不但能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人物特点及文章内容,而且使教学思路自然清晰。

4.围绕写作目的质疑。揭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抓住作者的写作目的进行辐射、掘进,则可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落花生》一文,可以这样进行质疑:“体面”是什么意思?“讲体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只讲体面呢?这样层层推进,不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领悟得全面深刻,而且能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

5.围绕空白点质疑。由于作者构思炼意、运笔行文的需要,许多文章中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教学时引导学生于空白处质疑问难,补充空白,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如《珍贵的教科书》一课,在描写张指导员在生命垂危时刻说的话:“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显然,这里是作者留下的艺术空白,可引导学生这样质疑:为什么句子中要用上三个省略号?如果张指导员能把话说完,可能会说什么?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训练,而且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陶冶,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的阅读习惯,提高质疑能力,使学生能自主探索知识,感悟课文内容,畅游于语文知识的瑰丽宫殿。

[参考文献]

第9篇:五彩池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策略

一、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对于教师而言,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好课自然而然成了上好课的前提。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参、教材

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开始对课程标准很生疏,于是,在备课之前,我找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读它对每一学段教学的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及教材,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以及本单元在全册的位置,明确每组教材的编写目的,同时联系每单元的内容和训练重点,构思备课。为了能备好课,我努力做到细读课文,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课后的思考题我也仔细阅读,了解了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法学法。我严格要求自己每一节课都这样备课,我发现有准备的“仗”打得更有意思,我也从中获得了自信。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只言片语就都要精心推敲,所以从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到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再到课后的总结语,我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力求为引导学生服务。备问,问题的设计也要精心考虑,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凸显单元训练重点,要少而精,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备作业,现在的作业要求有拓展、有延伸,这样学生才会有所提高。所以,每次备课,我都要广泛查找资料,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达到训练、巩固、提高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有位老师讲授《五彩池》,在解题之后问道:“五彩池在哪里?谁能说出五彩池有哪些彩?谁能说说为什么池水是五彩的呢?”学生急于到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学习活动就使学生学得自觉、主动。这个引言为这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学得兴趣盎然。开端引趣的方式“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三、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已教育自已、自己发展自已为核心。二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能思考、能活动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 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四、组织各种形式学习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凡是学生都善于提问题,而学习差的同学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他们对学习不精心,囫囵吞枣,即使发问也不愿深入的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

2、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 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达成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多学,这是我一直在探究的问题。我发现,保证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前提是教师要有精湛的教学技艺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近几年来,我一直从精心备课、有效提问、指导学法、及时反思、增大容量等方面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鉴明.交际法和中国英语教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