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光伏年度报告范文

光伏年度报告精选(九篇)

光伏年度报告

第1篇:光伏年度报告范文

刚过去的2012年,遍及全行业的巨额亏损,让大批光伏企业如履薄冰。江西赛维、无锡尚德等一线企业,几乎濒于绝境,海润光伏亦不例外。

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海润光伏巨亏两亿元,其全年亏损额,必将远大于这一数字。

虽然海润光伏的业绩并不算行业最差,但其刚刚上市就面临年度巨亏,还是让各大股东颇显尴尬。2012年2月17日,总股本10.36亿股的海润光伏借壳*ST申龙上市,市值一度超百亿元。但海润光伏生不逢时,其上市之日,正值亏损之时。伴随业绩巨亏,其股价亦持续暴跌。12月4日,海润光伏创下4.4元的最低价,市值较上市时跌去一半多。

业绩亏损之外,海润光伏的实际控制人江苏阳光集团,还额外背负着一层压力:即在2012年度报告披露后,要向海润光伏补足当初借壳重组时承诺的5亿元利润。以最保守的亏损2亿元计算,阳光集团至少将拿出7亿元现金,以补足利润差额。如何摆脱巨额亏损困境,以实现当初承诺的5亿元净利润,成为了海润光伏的当头难题。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临近2012年底的10天时间,海润光伏接连5个公告,称已经或即将获得各级政府各项补贴、奖励高达5.6亿元。

海润光伏前世今生

海润光伏成立于2004年4月,初始注册资金只有300万元,系海润光伏现董事长任向东及其父亲任中秋全资所有的企业。成立后,海润光伏经过多次股权转让及增资,最终任向东控制的公司退居股东榜次席。其中最关键的两次,为引入“光伏教父”杨怀进和江苏阳光集团全资公司江苏紫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而这都与公司谋求上市有关。

2008年1月,海润光伏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谋划IPO。当年4月,海润光伏接受国信证券的A股上市辅导,但随后爆发的金融危机,让海润光伏的上市之路夭折。此后,在江阴市政府的牵头下,2010年初,海润光伏与同处江阴的*ST申龙首次接洽借壳重组事宜。

在此背景下,2009年12月,澳大利亚籍自然人YANG HUAI JIN(杨怀进)斥资2.11亿元,以1.4元/股的价格受让海润光伏15107万股。同时,江阴润宁、上海融高、金石投资等共同出资3.22亿万元,以1.4元/股的价格认购新增股份。杨怀进由此成为海润光伏第二大股东。

杨怀进曾于2000年参与创办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NYSE:STP),于2004年参与成立南京中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NASDAQ:CSUN),于2005年创办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于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担任晶澳太阳能控股有限公司(NASDAQ:JASO)首席执行官,先后推动上述三家光伏企业上市,被称为“中国太阳能之父”。

杨怀进为什么加盟海润光伏?

相关资料显示:2009年,海润光伏业绩大幅下滑,海润光伏股东意识到“海润光伏不仅需要加速向毛利率较高的产业链下游延伸,优秀的太阳能行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也非常重要”。海润光伏有意邀请杨怀进加盟公司。2009年末,杨怀进辞去晶澳太阳能控股有限公司职务,通过对海润光伏考察后,决定加盟海润光伏。

杨怀进加盟海润光伏后,曾任晶澳太阳能管理层的姜庆堂、吴廷斌、冯国梁、郝东玲等纷纷辞职,随其进入海润光伏担任高管,并获得1232万-300万不等的股权,且只支付了象征性的对价。

杨怀进等人入股不足一年,2010年7月,海润光伏原股东江阴盛诺、江阴润宁和普大国际,分别将其持有的海润光伏18.31%、11.90%和3.44%的股权,总计41730万股以每股1.536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予紫金电子。江苏阳光集团全资子公司紫金电子,就此成为海润光伏第一大股东,阳光集团董事长陆克平取代任向东家族,成为海润光伏实际控制人,杨怀进则退居第三大股东。

在借壳重组的节骨眼上突击入股,紫金电子的能量无疑十分了得。*ST申龙重组公告显示:为确保*ST申龙的重组顺利推进,在江苏省金融办、江阴市政府的协调下,阳光集团已为*ST申龙的6.7272亿元银团债务向银团提供了担保。阳光集团提出为了更好地推动本次重组,拟成为海润光伏的第一大股东的提议,得到了江苏省、江阴市政府的支持。在政府协调下,根据江阴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精神, 当地村、镇控股公司江阴润宁、江阴盛诺“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愿意退出海润光伏。

阳光集团就此突击入股,取得海伦光伏的控制权。阳光集团承诺,如果海润光伏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12年小于5.09亿元,2013年小于5.28亿元,则阳光集团在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5日内,以现金方式向上市公司补足利润差额。

去年底突获补贴5亿

踌躇满志的阳光集团显然不会想到,海润光伏会在上市第一年,就出现数以亿计的巨额亏损。

面对巨亏数亿元的海润光伏,阳光集团将如何兑现当初实现5亿元净利润的承诺,成为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

在临近2012年底的10天时间,海润光伏接连发5个公告,称已经或即将获得各级政府各项补贴、奖励高达5.6亿元。

2012年12月18日,海润光伏公告,根据江阴市徐霞客镇人民政府《关于对新兴产业首次超百亿企业奖励的通知》,公司近日收到徐霞客镇人民政府财政补贴资金4800万元人民币。

2012年12月20日,海润光伏公告,公司及其子公司江阴鑫辉太阳能有限公司为拓展国内光伏市场份额,积极关注并参与申报 “金太阳示范项目”。近日,海润光伏及其子公司“金太阳示范项目”共获批31.41MW。按照5.5元/瓦的补助标准,海润光伏预计将获得1.73亿元补贴。

次日,海润光伏称,根据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关于拨付奥特斯维能源(太仓)有限公司(系海润光伏全资子公司)产业扶持资金和科研经费的通知》,同意该公司部级研发中心科研经费及产业扶持资金共计8000万元人民币。该公司已于近日收到补贴资金8000万元人民币。

2012年12月25日,海润光伏又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江阴海润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收到江阴市人民政府的财政奖励、财务贴息资金共计 20,586 万元人民币。

2012年12月28日,海润光伏第5份、也是最后一份补贴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合肥海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收到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经贸发展局《关于同意对合肥海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实施财政补贴的批复》,并已收到批复的财政补贴 5000 万元人民币。

10天时间,5个公告,海润光伏密集的重大利好信息,颇令投资者应接不暇。除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补助尚未兑现外,其余来自海润光伏总部所在地徐霞客镇、江阴市政府,及两大子公司所在地合肥、太仓的补助3.838亿元均已到账,并全部计入公司当期损益。这意味着,前三季亏损近2亿元的海润光伏,极有可能在年底实现账面盈利。而这意味着,海润光伏实际控制人阳光集团,将瞬间减少3.8亿元的净利润补偿。

江阴、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太仓港经济开发区等政府部门,何以对海润光伏及其子公司如此慷慨呢?有业内人士称,一是海润光伏是各地排得上号的纳税大户,在当地的投资动辄数亿元,这些政府显然不会对海润光伏见死不救,此次对海润光伏的相关补助政策,多有为海伦光伏量身打造之嫌。其次,阳光集团在江苏人脉深广,不可能白白为海润光伏倒贴数亿元的盈利承诺,数轮补贴后,地方政府已经为阳光集团买下至少一半的单子。而时代周报记者联系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经贸发展局、江阴市徐霞客镇政府等单位,对方均不愿透露巨额补助海润光伏的详情。

想方设法“实现盈利、减少补偿”之外,记者发现,海润光伏第一大股东资金电子,累计已将持有的累计2.6亿股海润光伏股份质押给金融机构,而紫金电子直接持有海润光伏的股份为2.62亿股,质押股份的比例高达99%。

另一层鲜为人知的内情是,海润光伏实际控制人陆克平,在海润光伏上市后的几天时间,即斥资7.2亿元,以6位马甲的身份,接手了海润光伏前身*ST申龙原大股东的股份。

2012年2月22日,也即海润光伏借壳上市第5天,原*ST申龙实际控制人江苏申龙创业集团持有的7727万股全部解禁(另有1290万股此前已解禁)。解禁当天及2月24日、3月5日,海润光伏连续发生大宗交易,交易额高达7.2亿元。此后的一季报显示,郁协忠、陆国祥、陆国荣、杜玉华、邵秀凤、许雪琴6位自然人,接手了申龙创业集团减持的股份,成为海润光伏第一至六大流通股股东。此后的二季度,郁协忠减持海润光伏650.51万股,其余5位股东的股份至今未变。

时代周报记者独家调查发现,上述6名自然人,均系江阴人,其中郁协忠、陆国祥、陆国荣、杜玉华、邵秀凤5人都是新桥镇郁桥村人,许雪琴是新桥镇雷下村人。其中陆国祥、陆国荣为亲兄弟,杜玉华是陆国荣的妻子。这些人大多60岁上下,已经或即将退休,根本没有实力拿出7.2亿元资金。而六位老人买入海润光伏的价格,基本在10元以上,目前市值已经跌去40%,而最高时一度跌去60%。

第2篇:光伏年度报告范文

晶科能源成为了少数盈利的光伏企业之一。近日,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对记者表示:“2012年依然会很困难,我们现在的大方向有了,但是每天依然是如履薄冰。”从晶科能源身上,我们将看到:在目前大环境的影响下,整个光伏行业已走入“拐角”,开始从欧美市场转为亚非拉市场。并且,光伏行业此前的B2B模式正在严寒之下,开始涉足B2C领域。

哀鸿遍野的光伏行业

截至目前,已2011年年报的光伏太阳能公司共有3家,无一例外,三份亏损的财务报表开始为去年光伏行业的总体面貌打分。向日葵(300111)盈利下降九成,超日太阳(002506)盈利下降35%-65%,拓日新能(002218)则亏损9000万元。

其余的光伏概念股的境况,我们只能从三季报中窥见一二。据现已披露的24家国内上市光伏概念股三季报显示:业绩同比下滑的有8家,环比下滑的多达16家。同时,去年一年,光伏企业集聚地江浙地区则有超过50家企业关闭。另据赛迪光伏产业研究所数据,2011年已有20%的光伏企业完全停产,30%的企业陷入半停产。

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对于那些更为接近漩涡中心的美国资本市场的国内光伏企业而言,更是亏损过大。据目前光伏产业四大巨头2011年三季度财报,报告期内,四大公司一共亏损金额2.9亿美元。而在去年年底,因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中国科技收到了纳斯达克的退市通知,同样命运的,还有中电光伏。

动辄几十倍的股价蒸发,令光伏成为中国概念股中最饱受诟病的行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过去的6个月中,共11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公司CFO选择了出走。当一个企业最精通财务的人都选择了离开,那么此时所有的矛头指向的只有一个问题:光伏行业,是否已经失去了融资能力?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据一位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预估:一年多光伏总装机量仅为24GW,但目前仅中国市场在建的光伏产能就高达50GW甚至更高。在产能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欧债危机的大面积扩散,更加成为“压垮骆驼的稻草”。

“欧洲市场的总量在今年一定会下来的,欧洲危机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欧洲同事带来的信息很悲观,但基于这个行业比常规电要贵5-6倍,如果要让普通人使用,那么只能是财政补贴作为支撑。”钱晶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然而正是如此强烈的依赖性,使得光伏行业一旦遇上了政策的礁石,那么后果则苦不堪言。据国际光伏产业研究机构Solarbuzz统计:2011年上半年,欧洲光伏装机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捷克政府也纷纷在去年采取了各种不同的限制政策。

欧洲市场,一向是全球光伏市场的重要阵地,光伏装机量占据全球的70%以上,而中国市场目前据业内估测占据的是全球市场80%的生产份额,其中95%用于出口,欧洲市场占比达75%。已在去年被各国政府政策打击得有些疲惫的国内光伏行业尚未缓过劲来,今年2月,德国政府宣布将大幅削减光伏补贴。这无疑,又是雪上加霜的一刀。

寻求转身

“在2009年,光伏一下成为了最大的热点,热钱纷纷涌入,但在当时晶科认为当所有热钱都滚入后,这个市场定是要往下走的,因此我们并未盲目扩张产能。对于光伏而言,产能达到是很容易的,但问题是大规模无序的扩张,供给上来,需求却下降,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也就形成了所谓的寒冬。”钱晶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晶科能源选择的是体育营销。2012年2月2日,晶科能源宣布正式成为西班牙瓦伦西亚俱乐部的主要赞助商,“晶科能源”四个字也首次出现在瓦伦西亚的球衣上。

2月29日,晶科能源与德国国家足球队正式签订三年的合约,此后,晶科能源的广告则将会出现在2012年的欧洲杯热身赛以及德国国家队所有主场赛事的宣传载体上。事实上,在2011年,英利、阿特斯等光伏行业也纷纷涉足体育赛事广告宣传。

“体育赛事覆盖率比较广,光伏企业目前市场还是以欧美为主,而体育赛事是全球性的运动,是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的方式。光伏企业大家共识都是要向B2C市场走,体育赛事是个很好的方式。”钱晶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这背后,则是光伏行业对用户的主动出击,则由此前的对大型电站转为了对用户,即B2B向B2C模式转变。以太阳能使用大国德国为例,在德国政府2011年曾尝试下调电价来控制光伏行业时,德国民众还是每户多支付了130欧元力挺绿色电力。

因而在欧洲,因为户用系统逐渐受追捧,光伏产业正在由传统的B2B模式转为B2C模式。而光伏企业的“体育赞助营销”也显示出光伏行业B2C模式的趋向性。

“光伏企业在今年都致力于走B2C模式,这个转变应该是从1年前欧美补贴政策变动后开始的,我们认为C市场兴起后是非常可怕的,当然光伏行业不可能直接卖给个人,但是我们希望能感染民众,用C的力量图反向拉动B2B的增长。”钱晶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对于现已较为成熟的欧美市场,国内各大光伏企业正欲通过B2C模式间接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但在目前欧债危机的现状下,在外“闯荡”多年的光伏企业,也开始“回家”了。

“2012年光伏市场的世界格局将发生一个巨大的拐角,此前都是以欧美为主,占据了整个市场70%以上的份额,但目前欧洲市场已经萎缩了,能保住就很不错了,但是亚非拉市场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也开始对光伏领域产生了兴趣,这将是我们今年的发展战略之一。”钱晶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业内的共识是:德国是曾经太阳能的最大市场,未来则得看中国市场。目前我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希望未来4年能增加太阳能发电量。中国的太阳能安装量在2011年为2-3兆瓦。因而部分分析师看好2012年有希望成长1倍左右。

“中国市场一定会增长,我们估计今年比去年翻倍。接下来就是印度市场,它有需求,光照那么好,现在就看融资能否顺利,顺利的话这块市场是非常大的。我们估计拐角一出来,可能要占据30%-40%的市场份额,比重将发生转变。”钱晶表示。

以上的种种行为,我们都可以视为是光伏行业“自救”的种种尝试。然而据中国有色工业协会硅分会最新报告预测: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欧洲2012年装机量可能出现倒退;2012年全球光伏装机量约为28G W,除去7G W库存,2012年的实际装机需求仅21G W。这意味着2012年全球光伏市场将继续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

第3篇:光伏年度报告范文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电站;防护管理;检测

根据《青海省格尔木光伏发电总体规划》,格尔木市将在东出口、南出口、格尔木河西、小灶火和乌图美仁地区建设5个光伏产业园区,293.2平方千米面积用地规划,规划总容量7258MW的安装。其中,格尔木市东出口光伏园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千米,计划机组能力3360MW;格尔木市南出口光伏园区规划面积2.2平方千米、计划机组能力62MW;格尔木河西光伏园区规划面积70平方千米,规划装机容量1960MW;格尔木小灶火园区规划面积18平方千米,容量504MW;格尔木乌图美仁园区规划占地面积49平方千米,规划装机容量1372MW。

1 目前格尔木太阳能光伏电站的防雷防静电检测现状

柴达木盆地太阳能辐射资源综合开发条件居全国首位,是我国大陆建设大型荒漠太阳能并网电站的理想场所。近年来,格尔木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太阳能光伏电站规模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格尔木市气象部门积极开展防雷与接地装置安全检测等工作,成为保障光伏电站可靠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撑。

格尔木新能源光伏企业有32家,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发电站有63个,大多数光伏电站已并网发电并投入运行当中。格尔木光伏电站的防雷防静电检测开始于2013年,截至目前为止,申报检测26个光伏电站,受检企业装机容量累计为750MW,检测率为41%,还有37个光伏电站没有申报防雷检测,存在极大的防雷安全隐患。光伏电站易遭受雷击的部位有两处:太阳能电池板和机房。通过查阅竣工资料及现场勘查、检测,发现有的光伏电站其防雷工程设计较简单,接地电阻检测数据偏大,控制机房、逆变室等屋面接闪带制作安装及材料规格不符合规范要求,变压器机组防直击雷接闪杆高度不够,达不到有效保护范围之内。有的升压站、控制机房等屋面没有接闪带等防雷设施。有些汇流箱无保护接地。光伏电池方阵金属支架虽然牢靠焊接,但是光伏发电系统直流侧线路正负极均悬空、不接地,而且还有很多光伏方阵只有单边支架接地,有的控制机房没有设置雷电波侵入的防雷措施。有些光伏方阵设置的监控摄像头无接闪杆保护,有些机房内的防静电地板、控制柜等无等电位连接、无保护接地装置。在工作中,专业技术人员重点对光伏电站防雷汇流箱、太阳能电池组、综合电控楼、逆变器室、升压站等设施的接地电阻值进行了实地测量,并出具详细的雷电防护装置安全检测报告。对检测不合格的光伏企业出具了项目整改意见书。

2 将格尔木太阳能光伏电站纳入防雷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1)加强管理,做好防雷安全科普知识宣传。通过法制宣传月,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电视天气预报栏目等新媒体多种方式,加大对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活动。

加强管理,做好雷电安全知识普及工作。通过法制宣传月、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微博、微信新媒体等多种增加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方式加大对防雷知识的宣传。

(2)积极主动与光伏企业进行交流、沟通与合作,让企业充分了解雷电防护工作的重要性,光伏电站防雷检测的必要性,让他们了解到雷击灾害可能带给企业的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让他们做到防雷必须要有“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防治结合”防护意识,让企业主动参与到防雷减灾的实际工作中来,积极申报对光伏方阵、汇流箱、逆变器室、升压站等变电设备的防雷检测工作。

(3) 监督检查,通过防雷安全执法检查,深入光伏企业,进行监督检查,要求企业进一步提高防雷意识,切实加强防雷规范措施,确保防雷安全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积极主动申报防雷年度检测,杜绝出现雷击事故发生,进一步增强光伏企业的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更加“安全生产,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4)加强行政执法,防雷减灾、雷电防护的规定实施。确保所有的法律、法规,完善行政执法制度防雷减灾组织,建立防雷业务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和执法团队意识的执法程序。进一步加强防雷减灾的社会管理,加强防雷的行政执法,《条例》的实施,仔细检查实际操作防雷减灾组织对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执行,加强监督,动态监管,积极监督,及时调查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工作秩序。

(5)凡从事防雷装置检测的单位,必须在防雷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开展各项检测活动。

(6)从事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防雷技术标准和法规,执行测试活动,应当出具检验报告后测试,并对提供的测试报告的真实性负责,科学、完整,确保服务质量。

(7)加强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防雷检测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积极转变思路,在防雷减灾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积极适应新常态,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加强预警,切实做好当前的防雷减灾工作。

防雷减灾工作是长期的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防雷和减灾业务关系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个伟大的责任,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们将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的角度,创新的精神,务实的工作作风,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努力创建一个新形势下的防雷减灾工作局面。

参考文献

[1]高军武,陶崇勃.国内外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状况与发展趋势[J].电气技术,2009(08).

[2]严陆光.构建荒漠地区大规模综合能源基地的设想[J].科技导报,2008(08).

第4篇:光伏年度报告范文

在8月中旬的光伏招标中,50家企业携带135份标书展开厮杀。6天后的开标中,13个竞标项目的最低价均低于1元/度。中电投旗下的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黄河水电”)一鸣惊人,报出了0.7288元/度的全场最低价。

如果黄河水电中标,这将是“史无前例”的光伏发电价格。此前,国内首批获批的4个太阳能发电项目中标价格均在4元/度,而2009年光伏招标的中标价为1.09元/度。

“经过两轮招标,光伏发电价格将出现真正的‘1元’时代。”一位接近招标的国家发改委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以往,由于光伏发电的价格高高在上,而新能源补贴又非常有限,制约了光伏发电的推广,“而目前项目的报价已经普遍低于1元/度。光伏发电的价格每度降至1元以下,是推广和普及光伏发电的重要前提。”

竞标“白热化”

6月23日,国家发改委“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招标”公告,正式拉开了第二轮光伏招标的大幕。

与去年进行的第一轮“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相比,本次招标急速扩容,总标的高达280兆瓦,相当于中国过去各类太阳能利用规模的总和,这引起了光伏企业的浓厚兴趣。

8月中旬,中国第二轮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招标在国宏宾馆举行,50家企业携带135份标书展开厮杀。在现场,中电投、国电电力、华能等央企巨头悉数出动。除了五大发电集团外,国内有开展光伏发电项目的主要企业也悉数到场,场面蔚为壮观。

据现场唱标结果统计,一共有50家企业递交了135份标书,招标主办方共收到的保证金达到67.5亿元。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一位参加竞标的企业人士如此形容当时的氛围,“去的都是很有实力的大企业,民营的如赛维LDK、无锡尚德等。最敢于出价的,还是央企‘国家队’。”

据参与招标人士透露,本轮招标共有13个项目,其中30兆瓦的项目2个,分别位于宁夏青铜峡和青海共和;此外11个项目均为20兆瓦,分别位于陕西榆林靖边、甘肃白银、内蒙古阿拉善、新疆哈密、新疆吐鲁番等地。

招标开始后,所有项目都遭到激烈争夺。据现场人士透露,最受“冷落”的内蒙古阿拉善项目,也有7家企业投标。最热门的当属内蒙古包头20兆瓦项目,投标人总数达到了16家。其他项目,竞标者普遍都在10家左右。

按此前发改委给出的同等条件下“低价者得标”原则,压低报价成为了竞标者的杀手锏。与敦煌招标中大部分出价1.4元/度左右相比,本轮竞价整体大幅度下挫,不少报价均降到1元以下。而即使是1元以下,还是不能保证有很强的价格竞争力。

在对“青海共和30兆瓦并网项目”的角逐中,中电投旗下黄河水电报出了0.7288元/度时的惊爆低价,一举压过了中广核、华电集团、大唐集团等10家厂商的报价。这一报价,也成为了当天无人能敌的“地板价”。

争议“跳楼价”

直至8月16日开标时,人们才发现13个竞标项目均打破了1元/度时的行业心理线。中电投旗下的黄河水电报出了0.7288元/度的全场最低价。

这一情景似曾相识。在2009年3月的第一轮光伏招标中,国投电力和英利控股联合体报出了0.69元/度时的超低价格。这一基本不可能的超低价,被业界看作是“搅局者”的“闹剧”。最终,发改委确定中广核的1.0928元/度时竞标方案中标。

“价格普遍低得有些离谱。”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喜文华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从行业平均水平看,1元/度以下的报价肯定亏钱,“低价恶性竞争很可能将部分民营企业挤出去。”

如今,黄河水电的0.7288元/度报价能否保证盈亏平衡?面对记者的采访要求,黄河水电新闻中心王姓主任以一连串的“不知道”做出回应。

黄河水电官网显示,公司是中电投集团的控股子公司。2006年底,黄河水电成立新能源分公司发展多晶硅产业,计划目标是在今年达到太阳能电池产能2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0.5万千瓦。不计成本的“地板价”,显示出黄河水电进军光伏项目的决心。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秘书长孟宪淦告诉记者,他们就此问题曾与企业进行过商谈:“我们都觉得这个价格太低,企业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它们说自己能够做下来。”

争论间,业内已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之前估计到会压价,但没想到会低到这个程度,并且还是普遍性的低价,确实很让人意外。7毛多的报价,用最差的太阳能电池板都做不下来。”安徽派雅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聂鹏胜说。

低价何来

跟去年敦煌竞标一样,本次280兆瓦竞标的低价风波再次在业内引起了一阵波澜。业界人士普遍忧虑的是,低价风潮很可能引发更加剧烈的恶性竞争。

不过,在发改委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看来,危及行业发展的看法太过悲观。竞标只是企业的事情,与行业无关。史立山透露:“国企拿到项目,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可以来做设备供应商,有订单做同样可以赚钱。”

8月下旬,孟宪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业内较低的价格水平,太阳能组件每瓦需要8元以上、钢体支架2~2.5元/瓦、控制器1.2元/瓦、电缆1元/瓦、人工安装费用至少1元/瓦。这样算下来,每千瓦投资都在1万2、3千。孟宪淦认为,黄河水电的报价“肯定亏钱”。

黄河水电的选择并非唯一。此次招标的13个项目上,投出最低价的企业中有12家是央企或有央企背景。央企占据竞标总数的七成左右。

“为什么会出现普遍的招标价格走低?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企业恶性竞争。”一位参与竞标的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从招标规则上来看,此次招标的项目建成期限,由以往的一年放宽至两年,“这其中有很大的区别。现在国外市场的设备价格仍然很高。但业内普遍预期,两年内市场价格走势将有大的变化。”

据记者了解,在招标中多晶硅企业大多采取了与电力公司“结盟”的方式参与竞标。如赛维LDK,就选择了与中节能太阳能开发公司、大唐电力、鲁能电力等合作,为后者提供设备供应。

2008年以来,太阳能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普遍遭遇困境。不过2010年下半年,国际光伏市场终于回暖,光伏产业迎来了一波新的繁荣时期,市场供不应求。各光伏企业纷纷扩产,预计在今年10月份起产能将逐步释放。

这部分产能的投资收益与未来的上网电价密切相关。如果中国的光伏产业加速发展,将有“规模化”的效应,将加速光伏组件价格的走低。

此外,国有企业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不少央企都是为了快速进入这个行业,以低价站稳脚跟。他们考虑的出发点不是商业角度,完全市场化出发是报不出这么低的价格。”阿特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管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国有企业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任务,也会有政绩的考虑。

对此,参与招标的专家认为,不排除有国企的非市场化因素。但是需要思考,这些因素的问题出自哪里。如果是招标的机制出现问题,就需要从出现问题的环节解决。“例如,一旦出现假投标,可以将企业列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布;此外,还需要严格招标制度。杜绝先‘圈项目’,再向发改委争取涨价的行为。”这位专家指出。

补贴与招标

在上网电价没有最终推出之前,特许权项目招标被政府层面当作权宜之计,同时更重要的目的则是摸底光伏发电的真实成本,为上网标杆电价的出台做准备。本次招标电价很可能会确定为两年之后的光伏上网标杆电价。

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一位专家认为,这将开启光伏发电的“新纪元”。

目前,多数光伏项目不能普及,主要原因是成本偏高,“不具备经济性”,而财政的补贴又非常有限。

“当发电成本降低到1元/度以下,光伏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将‘不可限量’。”上述中电联专家说。

在国际上,由于光伏发电成本高昂,各国的发展政策,存在“补贴”和“竞标”两种。

进行补贴是欧洲国家的普遍做法,如德国和西班牙采用“固定上网电价”模式扶持太阳能发电:电网公司收购光伏发电的上网电量,收购所增加的费用,电网公司将在全国消费者中均摊。不过,这将耗费大量财政收入。

第5篇:光伏年度报告范文

并不了网,就发不了电,电站建了也只能“晒太阳”。资本热浪催生出中国30GW(十亿瓦特)的光伏产能,而全球的需求仅25GW。损失惨重的投资人最先反省,是否从一开始就不该参与这场依赖于政府补贴的“虚拟盛宴”?

为了帮助光伏企业“过冬”,10月底,财政部、工信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共同出台一揽子计划,预计投资额度将超过700亿元。

泡沫催生——

投资者对光伏行业的冷淡态度,似乎又在重现十年前。那时,德国这个大经济体还未出台支持政策,投资者认为“成本过高”拒绝关注,参与者只有胆子大的外行人或行业相关人士。

一年后,德国的光伏支持政策,让这个冷门行业变得供不应求。2005年,尚德电力敲响纽交所的钟声更是激发国内的热情,此后几年光伏投资呈烈火喷油之势。

在谈及这一现象时,杨怀进说,“没有人去理性分析这个行业的特点和状况”。

杨怀进被称为中国光伏行业的拓荒者,今年49岁,四次创业,参与创办的无锡尚德(NYSE:STP)、晶澳太阳能(NASDAQ:JA-SO)、中电光伏(NASDAQ:CSUN)、海润光伏(600401,SH)相继登上华尔街或A股资本市场。

1999年,杨怀进带着《光伏产业报告》从澳大利亚回国,那时的施正荣还在马丁·格林教授的实验室工作。他对施正荣说,我先在国内帮你探路。

杨怀进的项目推介并不顺利,连续在十多个城市碰壁,地方政府搞不清光伏究竟是什么,没人愿意接手。费尽周折,杨怀进的光伏项目终于被引进无锡,他将施正荣招呼回国,于2001年1月融资成立了无锡尚德公司。

好时候来了,2003年,德国市场开启,中国亦提出了西部广泛利用太阳能计划,2005年,尚德成为第一个登陆纽交所的中国民营企业。

尚德在美国的成功上市引发热烈关注,光伏产业一时间变得炙手可热。

“大家都凭着简单的判断,认为这是一个朝阳产业、利润奇高,投资者蜂拥而来,政府、银行紧跟其后推波助澜。”杨怀进回忆道。

同一年,江西省新余市政府拿出2亿元,借给经营劳保用品的彭小峰创办赛维LDK公司,彼时,新余市的财政总收入不过18亿的规模。两年后,赛维LDK公司造就了中国新能源企业在纽交所最大规模IPO的纪录。

资本热浪开始沸腾。一时间“无锡模式”、“LDK速度”纷纷为各地政府效仿,2009年,中国有18个省份要建造“新能源基地”,近百座城市要将新能源作为支柱产业,亦有不少公司为了获得煤炭矿产等资源,以投资光伏项目的名义与地方政府做交换。

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的光伏工厂。催生出15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产能直逼全球需求,95%的产品却只能销往海外。

“明明2009年产能已经出现过剩的迹象了,为什么大家还在拼命投资,就是盲目从众心理,说明我们的投资者没有自己独立的分析和判断。”杨怀进说。

市场予以沉重反击。谁也想不到,短短四年时间,光伏的上游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可以从每公斤30美元暴涨至每公斤500美元,又过了四年,跌至今日的每公斤17美元左右。多晶硅项目的暴利,曾一度被视作淘金者的乐园。

上游原材料的暴涨暴跌,给行业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

在杨怀进看来,产业从不成熟到成熟在光伏领域表现的格外剧烈,投资者缺乏对行业的整体了解。中国风险投资协会统计,2009年,清洁技术一举成为风险投资在15个行业中中资感兴趣度最高的行业,比例高达78.9%。

一位光伏产业参与者说,中国的很多行业都是如此,只有夏天和冬天,没有四季交替。

投资泥潭——

如同早期因“高能耗、高污染”被不明就里的投资者诟病一样,光伏行业再度因“政府补贴模式非市场化可持续经营”等理由被投资机构拒之门外。

46岁的青云创投创始人叶东,花了5年的时间将冷板凳坐热,在2001年选择的清洁技术领域时,他一度以给人做顾问来补贴行政开销。

作为中国首家专注于清洁技术领域的创投机构,叶东称自己在2005年以前,是在黑暗里行走。直至从报纸上读到尚德电力在纽交所上市的消息,他知道天亮了。

此后,中电光伏登陆纳斯达克为青云创投带来近5倍的投资回报,半个月后,赛维LDK登陆纽交所,为青云创投带来8倍的投资回报。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全面引爆清洁技术产业的时候,叶东入选美国《商业周刊》“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40人”,2010年,青云创投被哈佛商学院收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投资的教学案例。

“创投的定义是在别人没发现的时候去投资。如今的太阳能领域,青云已经不再投资了,钱已经赚到了。”叶东说,太阳能已经不能给创投再提供爆发性增长的机会,尽管太阳能产业的缝隙中还有无数机会。

然而,哥本哈根峰会催发的投资浪潮并未就此冷却。清科数据统计,此后的2010年、2011年,仅是公开了PE/VC投资光伏金额的项目便有80亿元之巨。2012年,共有11家光伏产业相关企业冲关A股上市折戟,显然,大多机构栽了跟头,退出遥遥无期。

传统市场的紧缩、技术路线的更替,使投资成为沉重负担。“其实即使没有欧债危机的话,供大于求的问题也已经相当突出了。”杨怀进说。

今年4月,瑞典的斯德哥尔摩+40可持续发展论坛领袖论坛上,瑞典信息技术和能源部部长安娜·卡琳哈特指出,推广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强化财政投入”。

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当即表示反对:“正是因为政府宏观调控这只有形之手,对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影响太大,而市场自身调控能力太弱,才使可再生能源陷入困境。”

行业状况引发投资人热烈的反省讨论光伏已然成为依赖政府补贴而盛衰的行业,全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几乎都依赖于政府,西方国家的补贴模式是否把行业发展带入歧途?

损失惨重的投资人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光伏产业的冷淡态度。清科数据库统计显示,去年,中国清洁技术领域共披露VC/PE投资165起,涉及金额26.59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仅26起,投资金额为2.94亿美元,已经是大幅缩水。

美国咨询公司MercomCapitalGroup亦公布,2012年第三季度,太阳能产业的风险投资仅有14项交易,涉及总资金7200万美元,环比跌8成,是5年以来风投资金首次跌至1亿美元以下。

杨怀进指出,光伏行业作为投资来说,确实不像2011年前那样火爆,众多企业亏损,投资者看不到升值空间,因此,光伏企业再努力上市就缺乏说服力了,企业不能上市,紧接着亏损是必然的。

“但是,这哪是行业不好,是投资人不好”,杨怀进说,“卖方市场时你可以投机,如今的买方市场再想投机,就只能被市场愚弄了。光伏行业市场整合完成后,还是有些好的企业会成为领头羊。投资者可以投资终端电站项目,到时候,光伏终端大小电站项目会成为金融产品,未来的市场潜力仍然巨大。”

刹车失灵——

被资本吹大的上市企业也受到重创。2012年,中国光伏企业的标杆尚德电力收到纽交所的退市警告,继而,被尚德激励上市的其他光伏概念股亦相继受到退市警告。光伏中概股陷入集体危机。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43家多晶硅企业中,80%的企业已经停产。

企业的危机将银行、政府紧密捆绑,财报触目惊心,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生产商尚德电力负债37亿美元、亚洲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赛维LDK负债60亿美元。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债务累积超过1100亿元人民币。

2009年之后,银行对于尚德电力、赛维LDK的态度仍然乐观,即便全球金融危机的恶果已经呈现。

以尚德为例,在国开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支持下,这一时期,银行融资猛增数倍至2011年底的17亿美元,甚至还有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当年,尚德电力却交付了全年亏损10亿美元的成绩单。

这与企业自身的决策判断是分不开的。

75岁的郑崇华是台达电的创始人和荣誉董事长,他回忆称,在多晶硅价格暴涨、“拥硅为王”的那几年,台达电是第一家拒绝美国多晶硅巨头MEMC公司十年长单橄榄枝的企业。即便台达电是台湾企业里第一家做光伏的公司,且台湾岛内又严重缺乏多晶硅原料。“多晶硅原料价格从几十美元暴涨到500美元的状况下,去锁定十年长单,这完全是不合理的思维,我当时就警告团队,这样下去不仅不能找到新利润增长,光伏业务还将成为公司的灾难,毕竟十年的时间太长,市场的变化、技术的更替都未可知,宁可去签价格更高的短单。”郑崇华说。

尚德电力就跌倒在MEMC的长单上。2011年,尚德电力宣布违约MEMC公司的十年合同,支付违约金2.17亿美元。要知道,当初能获得MEMC长单青睐的都是实力非凡的公司,最终如郑崇华预料,成为公司的灾难。

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的状况下,光伏生产商的利润率从最高时近40%,变成重幅亏损,多数上市公司至今仍亏本赚吆喝。

“如今严冬的根本原因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是投资者、银行、政府都没有理性分析这个行业的特点和状况。”“拓荒者”杨怀进说。

“在企业扩张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弘亚世代副总裁刘文平认为,眼下,外部欧美的“双反”、内部产能过剩和同质化竞争,加剧了企业的困境。

多数企业抱着投机心理,坐等市场变好,等待政府来救。“2010年时有些企业已走错了,不挣钱时居然还在扩大产能规模”,厚德大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欧阳红武认为,目前有些政府介入到企业经营的动作过大。

国家队——

统一上网电价的难产,阻碍着中国光伏应用市场规模启动,国有发电集团占据主角地位。“事实上,只有五大发电集团等大型国有发电企业,才有能力享受到国家的标杆上网电价待遇,一些民企是没有能力涉足这一领域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指出,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要牵涉到与城市建设规划、建筑标准协调以及对建筑物进行重新设计改造等问题,这些成本往往是无法明确计算的。

仿佛是一个喘息的中转站企业可以降库存、做低亏损,电站建成后,亦可以作为固定资产获得银行的融资。

地方政府也拉响了号角。今年青海省发改委宣布,将集中再放1GW的光伏项目审批“路条”,而全国光伏装机的计划目标仅为3GW。青海省计划2015年,形成国内最大规模并网光伏发电产业群,建成光伏电站装机容量4GW。甘肃、新疆、内蒙等地也不甘落后。

电站建设在大张旗鼓地进行,去年发改委承诺的1元/千瓦时的光伏发电电价,但还未落实。国家电网也以光伏发电稳定性差,要保证电网安全等理由拒绝,大规模的西部电站建设完毕,并不了网发不了电,只能“晒太阳”,即使成功并网,目前也只拿到火力发电的电价。

在竞标、建设的过程中,国企雄厚的议价能力也让众多实力不错的光伏企业望而却步。

一位在美国上市的光伏企业总经理称,如果政府再倾向于低于成本的竞争,则不利于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因为企业没有利润,投资人就不会进入,对行业的技术研发、市场的培育,都是短视行为。“行业发展的规模、混乱的程度都超过当初的想象,蜂拥而上的非理性的投资,使经营者忽视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打造,多数公司内部治理很差,许多项目低价中标,实际上是低质量中标。”杨怀进说。

等待——

10月底,财政部、工信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共同出台一揽子“光伏过冬”计划,预计投资额度将超过700亿元。更有消息称,近期商务部、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和36家银行机构代表在河北保定商讨救市,决心对光伏企业“保大弃小”。地方政府也早已对区域内面临破产的光伏巨头展开营救措施。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实施力度不够,现实的操作性不强”,而政府应该政策激励,但不能过多干预,理应让“该破产的企业破产”。

“没有合理的上网电价政策,很难保证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指出,可再生能源未来要想替代传统能源,首先是政府政策的导向,在初期提供必要的支持,比如价格的补贴。

他称,欧洲的太阳能资源远不如中国,在这一领域之所以发展快,就是因为在政策上确定了上网电价政策,政策措施得当。

在杨怀进看来,政策的激励应该体现在:1.鼓励投资家庭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系统,鼓励各地利用工厂和商业屋顶,荒废地来建设中小型光伏电站。2.要根据不同光照制定不同的上网电价。3.国家要将用电和上网分开来,不应该强调自发自用,而是要鼓励净上网电量电价政策,这样每个系统将有合理回报,那样就成为投资金融产品了。“在补贴金额来源上,国家要大胆提高现在的火力发电价格来补贴再生能源,过去是每度电8厘,应该提高到5分钱。这个政策将会真正拉动中国经济,如同过去的房地产行业,到时,老百姓都可以自己投资自家屋顶系统。”杨怀进说。

刘文平亦认为,政策的激励还需要细化光伏补贴方案,如具体一度电补贴多少钱。但国内市场的增长弥补不了欧洲市场的损失,产能过剩仍将存在。

IHS iSuppli的最新研究报告给市场带来了些好消息,2012年新装机光伏装机容量将同比增长28%,2011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28GW。报告预测,光伏组件市场预计会在2013年第三季度恢复盈利。

“光伏仍然是一个伟大而美丽的行业,将由工业品制造回归到能源行业,市场对它极度爱到极度厌恶之后,会回归正常的理性”,杨怀进认为,大企业将以建设电站为自己的业务,在这项投资中,央企如五大发电集团等将会承担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6篇:光伏年度报告范文

当今太阳能技术主要涉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采暖与冷却、太阳能聚热发电系统、被动太阳能、太阳灶以及其他新兴技术。目前,美国太阳能科技研发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产品成本等方面,并力求尽快将技术成果投入商业化运作。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利用太空卫星收集太阳能,然后将光束传回地球接收站转化成电能。

太阳能光伏产品最早在美国贝尔实验室诞生。目前,美国能源部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太阳能研发中心等是太阳能产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的重要机构。此外,美国许多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都投入到新能源技术的研潮中。根据能源部的要求,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日前举办全美高校新能源创业比赛,其中近1/3的设计项目涉及太阳能产业。对于胜出的项目,投资方迅速投入创业启动资金。

美国对于光伏发电的激励政策依各州情况不同,大多数采用可再生能源配额、税收优惠、现金补助计划等,这些也是美国太阳能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对于太阳能产业的科技研发,政府从多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如建立“清洁能源银行”等。

美国已在42个州通过《净电量计量法》,即允许光伏发电系统上网和计量,电费按电表净读数计量,允许电表倒转,光伏上网电量超过用电量时,电力公司按照零售电价付费。

美国有37个州对于光伏发电项目进行初始投资补贴或电价补贴,26个州有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居民屋顶的光伏项目,最高减免额度达两万美元。对于非居民建筑,最高减免额度可达50万美元。美国还有21个州对于光伏发电项目给予优惠贷款,贷款利率最高为7.5%,贷款期限最高20年。

其中,最为成功的是2009年美国国税局的“现金返还法案”。该条款规定,可再生能源项目完成后,美国财政部必须在60天内以现金形式返还项目成本。

美国太阳能发电市场需求近年来一直保持强劲增长,目前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太阳能光伏市场之一。有报道称,如果有计划地发展太阳能,美国到2050年将不再依赖进口石油。专家预测,2050年全球的电力需求将是现在的三倍。届时,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到总发电量的1/3。

美国太阳能产业研究公司Solarbuzz近期公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美国太阳能市场将呈现10倍增长幅度。未来五年,美国光伏市场预计比2009年市场规模增长10倍,即年均增长30%以上。从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规模来看,美国已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太阳能光伏市场之一。

第7篇:光伏年度报告范文

在高管开始增持后的短短几个交易日内,中利科技的股价就上涨至3月20日收盘的27元左右,实现了近20%的回报。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高管增持会给市场发出公司被低估的强烈信号,投资者往往会倾向认为股价会在高管们购入的价格基础上大幅上涨,因此纷纷跟随买入。

实际上高管增持的消息实际上在3月19日上午市场就已得到信息,当时在雪球网站上就有报告提到公司高管在17日进行了增持,引发股价上涨。

于是乎,高管们仅用了2200多万元进行增持就导致公司市值增加了数十亿元,可谓是一举两得。

政策利好加速增持

中利科技的高管们为何在此时点增持呢?

一方面,2015年4月22日是中利科技预约披露2014年年报的时间。按照相关规定,年报披露前一个月为缄默期。如果高管有意在年报公布利好前进行增持,就必须在3月23日之前买入。

另一方面,2015年3月16日公布的《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引发光伏行业众多上市公司的股价均表现出彩。同期大盘也向上突破了前期高点,中利科技的高管们选择在政策利好的次日开始大规模增持,部分原因应该也是害怕光伏行业的政策利好导致公司股价上涨过多。

关联定增带来市值管理动机

最后一种可能则是高管们的增持本被安排在公司有拉抬股价的市值管理动机的期间内。根据2014年4月2日披露的《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情况报告暨上市公告书》,中利科技将有大量限售股在4月3日解禁,其一年前定增的成本是14.30元/股。表中显示,公司控股股东王柏兴认购的440万股股票限售期为3年,到2017年4月3日解禁,其他投资者认购的8330万股限售期为1年,到2015年4月3日解禁。值得注意的是,获配对象中有著名的“牛散”投资者胡关凤。按照以往其参与定增的历史经验,被投资的公司股票之后一般都有相当惊人的涨幅,这其中的奥妙却不为大众所知。按照3月20日的股价,这8330万股即将解禁股票的市值约为22.5亿元,较当初的定增价格增值约1倍。如此规模巨大的股票如果要在市场出售,在没有其他利好支撑时无疑难度较大。因此,如果“小非”们存在解禁后出售的动机,往往要利用上市公司配合出台利好、拉高股价后才好减持。

有学术研究发现,有大股东参与定增的股票往往能以较大的优势跑赢大盘。其背后的逻辑不外乎是上市公司大股东进行了所谓的“市值管理”,低价买入后再释放利好增加公司价值,为大股东及参与定增的利益相关者服务。中利科技此次定增最早于2012年8月24日的相关董事会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但迟迟得不到落实,中间多次延期直到2014年4月才正式完成。定增的定价基准日为2013年6月29日的相关董事会临时会议公告日,按照有关规定发行价格不低于该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90%,即11.61元/股,除权后为11.51元/股。从公司当时的股价变动中可以看出,该定价基准日的时间选择是在股价大跌后才进行锁定,结合控股股东王柏兴参与认购的动机,不排除当时公司可能对股价进行了打压,以帮助控股股东以及利益相关人以较低的价格购入股票。

那么,现在是否有迹象表明中利科技在拉抬股价以帮助随后的“小非”减持?

业绩修正推迟利好有助解禁

中利科技的管理层在“小非”解禁期附近存在市值管理动机的一个信号是2014年三季度的业绩预期修正。公司在2014年10月13日公告称,其前三季度预期将亏损19072.80万元-11689.78万元,这与此前的披露大相径庭――公司于2014年8月9日在《2014年半年度报告》中预计盈利6040万元-9360 万元。 中利科技对业绩预期修正的解释是:“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利腾晖转让位于新疆 110MW 光伏电站,由于与三季度业绩预测时情况发生变化,没有在三季度末完成上述电站的股权转让。因此公司从谨慎性原则出发,对于上述电站的转让未确认在三季度,预计上述尚未确认收入的电站业绩将在2014年四季度实现。”该业绩预期修正一经披露,引发股价连续下跌。

根据公司近期披露的业绩快报,中利科技2014年的营业收入为98.26亿元,同比增长21.68%;净利润3.51亿元,同比增长102.32%。可以推算出公司的四季度单季业绩爆增,营业收入为46.62亿元,净利润高达4.95亿元,和三季度表现相比是天上地下。对此,公司的解释之一是 “多个光伏电站在年底的成功转让并确认收入,实现较好盈利”。

这一减一增看起来似乎并不影响全年的总业绩,也不违反相关会计准则,但可以改变中利科技业绩利好释放的时点,进而引导市场股价进行相应的波动。而某券商在2014年底的研报或许揭示了真相:“考虑到定增参与者2015年二季度解禁,部分电站销售确认在2015年上半年,导致2015年利润分配低于之前预期”。研报中的信息暗示中利科技的三季度亏损或为有意,之前释放利空有助于洗筹,将利好集中在2015年释放,希望能在解禁期间促进股价上涨。

资本市场动作频繁显动机

中利科技近几个月以来在资本市场进行的各项投融资及并购等活动也非常频繁。

2014年12月11日,子公司中利腾晖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增资扩股,国开金融、农银投资等机构出资9.8亿元,占增资后的25.2%持股比例。同时,中利科技还因筹划重大事项在12月11日至17日期间停牌(最终决定终止筹划这次定增事项)。中利科技的子公司香港中利新能源近期也计划以1.8亿港元增持联合光伏1.8亿股,持股将从2.75%增加至6.33%。另外,中利腾晖和华北高速、瑞阳基金三方还拟共同投资设立光伏电站投资平台公司。从中利科技这些频繁的资本市场动作中也可看出公司近期具有强烈的市值管理动机。

自2015年1月开始,中利科技大规模迎来了机构投资者调研,被列入了机构新年后半月内调研最多的50家公司之一。这些调研的威力在此后的大批看好研报中逐渐体现出来。

高管增持暗示短期将有利好

随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光伏产业,国内光伏发电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预计2015年总装机量有望达到15GW。中利科技不仅是国内较有实力的光伏电站开发商,其参股公司中利电子还具有国内领先的智能自组网技术。据披露,该公司已着手申请军工资质,2015年一旦获批也将是一个潜在的市场追逐热点。按照齐鲁券商的研报预测,中利科技2015和2016年的利润分别为1.06元和1.40元,按照目前的股价来计算市盈率并不高。在近一年股价遭受长期压制的情况下,估值尚存成长空间。

第8篇:光伏年度报告范文

在《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下称《通知》)下发后,由于缺乏配套的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参与申报的省份与企业均感觉到有些无所适从。

然而,一些嗅觉灵敏的大企业已经嗅到了中国光伏市场启动的信号,并已经在逆势中开始布局分布式光伏项目。

逆势谋动

分布式光伏政策实施细则尚在讨论之际,英利、晶澳等企业已经开始抢跑分布式光伏项目。

“在资金链尚还允许的情况下,进军国内分布式光伏市场,不仅是基于市场战略的考量,也是出于盈利的目的。” 英利集团资金部资金管理总监王君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王亦逾介绍,目前国际市场光伏组件的售价接近5元/瓦,而英利的实际生产成本却徘徊在5.4元/瓦的水平,长期以来,成本很难降下来。仅凭电池组件销售,依然难以摆脱严重的亏损局面。

目前,英利的总负债率已经接近80%,逾期应收账款达到1.9亿元。尽管由于2010年对于公司可转债提早偿还和2012年15亿元中期票据的发行,使得英利的资金链得以保全,但是,任凭组件盈利情况的下降,而不寻找新的盈利点,无异于坐吃山空。

10月30日,英利承办了第二届光伏系统设计交流会。华北电力设计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等全国近30家知名设计院代表,近百余人参会。

会议期间,董事长苗连生详细介绍了其高效太阳能组件产品、光伏电站开发流程、光伏系统设计和工程案例,尤其推介了其全国首例量产的单晶硅高效太阳能电池。

这显然已经成为英利抢占分布式光伏市场的一柄利器。苗连生似乎也有意通过英利这一新的技术标杆,影响未来分布式光伏的产业标准。

就在英利布局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同时,其他光伏巨头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投资竞赛。

11月15日,晶澳太阳能参与了广东顺德市乐从钢铁世界60兆瓦屋顶电站项目,并于同月,将其高效直角单晶组件正式投入量产。新品组件的最高转换效率可达16.82%,主流功率档位为270瓦。

晶澳太阳能首席执行官方鹏表示,更高转化率的产品,将带来更多的发电量和利润空间,同时,也符合政府鼓励产业技术、产品升级的意愿。在政府分布式光伏的政策扶持下,2020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将大大超过21吉瓦的政府规划,完全可能超过100吉瓦。

而作为另一家光伏产业后起之秀的天合光能,在四川、新疆设立分支机构主攻光伏电站开发的基础上,目前也转向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开发。

10月18日,天合光能与江苏盐城市政府达成太阳能综合应用合作备忘录,在未来几年,利用盐城市荒弃滩涂资源,寻求开发建设总装机百兆瓦的分布式光伏太阳能电站。

11月14日,天合光能则宣布获得UL(全球产品安全检测和认证权威机构)的CTDP(非目击实验室)证书,意图证明其在产品安全和质量控制领域的产品和研发能力。

政策考量

分布式光伏扶持政策的细则尚未出台,企业的算盘已经打得噼啪响。

英利集团销售总公司副总经理商金华告诉《财经国家周刊》,按照目前传言的补贴方案,补贴额度0.4—0.6元/千瓦时、补贴年限20年的标准,如果最终补贴额度定在0.4元/千瓦时,企业肯定难于接受。如果定在0.6元/千瓦时,那么,其在河北衡水、涞源地区已经谈好的分布式光伏合作项目,立即就可以签订合同。如果补贴价格能比传言中的0.6元/千瓦时有所降低,将更有利于英利的市场扩张。

然而,这只是英利的一厢情愿。

“我们正在考虑缩短补贴年限,同时提高补贴额度的方案。”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目前正处在推广分布式光伏的初期,不宜将门槛设得太高,尤其目前企业对于分布式光伏所依托的用户、屋顶业主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一个光伏电站补贴20年,那么屋顶10年就拆迁了怎么办?即使目前政策细则对此做出了规定,到时发生纠纷依然会很难处理。提高光伏企业对可预期收入的稳定性、增加光伏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是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专家的政策分析,商金华似乎有些失望。

“专家们也许还不了解企业目前的情况,对于未来物业的纠纷有些多虑了。”

商金华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目前,对于能够安置光伏发电系统的屋顶和工业园区空地实属稀缺资源。但凡有这样资源的企业都会优先选择投入“金太阳”工程的建设,以谋求资金的快速回拢。

“至少,英利不会傻到把分布式光伏电站建在屋顶上。”商金华介绍,英利目前选择的都是距离工业园区较近的阳坡荒山,基本不会发生拆迁和业主变动的情况。

王亦逾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实施分布式光伏政策是为了推进光伏产业升级,加速光伏平价应用步伐,而不是为了对更多的光伏企业施以救助。

“希望在‘金太阳’示范工程中就曾出现过良莠不齐、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不要在分布式光伏身上继续发生。而对于按发电量进行补贴的分布式光伏模式而言,通过控制补贴价格,缩小利润空间,延长补贴时限,将是最好的优胜劣汰方法。”

补贴模式

按照盈利模式分,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可以分为“金太阳”示范工程和新近出台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两种。

与“金太阳”示范工程不同,尽管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政策的细则尚在研讨之中,但是,在鼓励自发自用的基础上,将实施余电上网的光伏发电模式已经确定,规模相对“金太阳”也有所放宽,从要求各省份20兆瓦的局限,拓展到300-400兆瓦。资金补贴方式也摒弃了建设前补贴的弊端,采取按发电量进行补贴的建设后补贴模式。

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政策更偏于实用化,有助于长期、大规模的国内光伏发电应用市场的形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对于正处在危急时刻的光伏企业来说,‘金太阳’所带来的及时现金回款以及‘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所带来的广阔市场前景和稳定的收入预期,这都是企业急切追求的。”

英利首席战略官王亦逾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仅以4月份英利中标海口狮子岭开发区5 兆瓦“金太阳”项目为例,仅此光伏组件一项就将获得近3000万元的现金收入。如果按照2012年“金太阳”的3 吉瓦的建设规模,只要将英利的市场份额提升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约2亿元的收入保障。

而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启动,则将给整个中国光伏市场带来近10吉瓦的市场空间,如果能够占有其中1/10的市场份额,未来年发电量也将达到近15亿千瓦时。按照10%的利润率、20年的使用期计算,约有30亿元的长期利润预期。

第9篇:光伏年度报告范文

近日,国家能源局给部分光伏企业、相关部门下发了一份“分布式通知”的征求意见稿。按此征求意见稿,我国的分布式企业“可利用废弃土地、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滩涂、鱼塘、湖泊等土地资源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在35 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项目容量(不超过20 兆瓦)且所发电量在并网点变压台区消纳,可执行当地光伏电站标杆电价政策”。

上述政策向下延伸到各地方时,会有所调整,“有可能以6 兆瓦作为一个上限,而不是20 兆瓦来执行。就算是执行6 兆瓦的规模,也应算是个好消息。”某家上市公司副总经理曾告诉本报记者,大棚、鱼塘这类项目,以前被归类于集中式发电,规模通常不会超过2 兆瓦,在此之前很难获批。现在地方政策把这类项目规模扩大至6 兆瓦,列入分布式,则可滚动报批,获批的可能性也大了很多。

航禹太阳能执行董事丁文磊介绍,“新政策可以这么理解:若分布式项目能实现自发自用,即自发自用加上余量上网(余量上网的电价走标杆);如果项目无法自发,就全部做地面电站价格,也是走标杆电价。”他表示,假设在浙江建设一个鱼塘分布式光伏发电(自发自用),那么依据新政,余量上网的收益率就会提高 14%以上(从0.875 元/千瓦时,上调到1元/千瓦时)。“最大的好处是,投资者、EPC以及使用方会对分布式项目提高积极性。”

与此同时,如果征求意见稿与即将下发的内容相似,那么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鼓励条款也会含在其中。据征求意见稿,国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结合分布式光伏发电特点和融资需要,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优惠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

尽管目前不少上市公司选择用融资、与国开行签订一揽子合作方案等方式获取资金,但仍比银行贷款的成本高。如果各家商业银行可根据该条款予以放开,增加授信额度、对项目进行支持的话,分布式光伏业务的发展速度也将更快。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