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层建筑新规定范文

高层建筑新规定精选(九篇)

高层建筑新规定

第1篇:高层建筑新规定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208.3]高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高层建筑在我国建筑市场上的快速发展的时候,建筑类型与功能越来越趋向于复杂化,建筑结构设计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然而,建筑结构设计的多样化并不只是与建筑物的审美、功能息息相关,还与建筑物本身的安个性能等其他性能联系密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优化建筑结构设计,对于高层建筑的综合性能具有积极影响。

1分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1.1水平力是设计的决定性因素

在高层的建筑设计中,应该对水平荷载给予积极重视,捉讲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我们知道在低层或者多层的建筑结构设计中,常常用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去控制建筑物的结构然而,在高层建筑中,虽然竖向荷载能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水平荷载在其中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不能忽视。使得水平荷载比竖向荷载更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原因在于高层建筑物的自身重量和使用荷载在竖向构件中能够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仅与建筑物的高度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在竖向构件中引起的轴力,与建筑高度两次方成正比。

1.2侧移是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侧移是高楼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控制因素,这一点与低层建筑不一样当楼房的高度不断增加的时候,水平荷载下的结构侧移变形会逐渐拉大,这就给高层建筑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设计高层建筑结构的时候,应该将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控制在一个限度之内。

1.3抗震设计要求较高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对于抗震设计的要求显得更高一般来说除了要求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有普诵的竖向荷载、风荷载以外,还应该捉讲结构设计具有良好的抗震性性能 ,达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目的。

1.4轴向变形需加以重视

在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数值变大的时候,会在柱内产生较大的轴向变形,使得连续梁弯矩发生变化,让连续梁之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变小,还会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浩成影响因此,在讲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要对轴向变形的数据讲行仔细计算,对下料长度讲行有效的调整,防止高层建筑的轴向变形数据不断拉大。

1.5结构延性是或要的设计指标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要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建筑结构具有应有的延性,促进建筑物在遇到地震或其他危险的情况下避免倒塌。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物结构显得比较柔,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幅度会相对大一点,如果高层建筑物没有相应的延性,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效率,甚至会危机建筑内部人和物的安全,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延性应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指标,应该得到应有重视。

2分析在目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颗与策略

2.1建筑物超高问颖

高层建筑物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楼层多,建筑物本身高但是,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加大,在抗震性能和建筑质量方面都面临着更严峻的问题。出于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较高需要,建筑规范对建筑物的高度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在高度设计方面要确保满足抗震的实际需要在目前的高层建筑市场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超高问题,针对建筑物的超高问题,建筑规范逐渐将限制的高度设为A级高度,还在一定程度上细化了高度规则,增加了B级高度这种较为明细化的建筑物高度规范使得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措施有了一定的改进。此外,针对更为明细化的建筑物高度限制,各个高层建筑工程都应该重视建筑物超高现象,在施工图纸审核时都应该发现问题,并在问题中对建筑物高度讲行重新论证,防止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浩价和工程讲度造成严重的影响。

2.2短肢剪力墙设置问颖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讨程中,需要重视短肢剪力墙设置问题。在我国新的建筑规范中,明确规定了短肢剪刀墙的定义,也对短肢力墙的使用作出了相关限制。短肢剪力墙是指建筑物墙肢截面的高度比和厚度比在5一8的墙,根据实际经验和相关数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该尽量使用短酯剪力墙,因此,高层建筑在设计的讨程中,要尽力地僻负使用短肢剪力墙。

2.3嵌固端的设置问颖

高层建筑的嵌固端一般设计在二层或二层以下的地下室顶板之上,也会设计在二层或二层以上的人房顶版上。而在嵌固端设置的时候,结构设计工程师很容易忽视了由嵌固端的设置带来的问题,如嵌固端楼板的设计、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限制、嵌固端上下层抗震等级一致性、结构抗震缝设置、嵌固端位置协调等等问题。当这些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会让建筑设计后期的工作重复修改,很容易埋下建筑安个隐患。

2.4结构规则性问颖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中,规则性被作出了诸多限制例如,规定了结构嵌固端上下层的刚度比、平面规则性等此外,新规范明确采用了强制性的条列讲行规定,建筑不应该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但是,目前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一此违反规则性问题的现象,直接影响了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因此,为了防止后期施工图纸工作上的被动整改现象的出现,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工程师应该要注意结构设计中的规则性问题,充分利用结构计算与分析工具或方法,尽量遵守相关规则,捉讲高层建筑整体质量的提高。

总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反复性的讨程,任何失误或者遗漏都会让高层建筑设计效果显得不理想,也会直接影响高层建筑的设计讨程和施工讨程。为了防止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讨程中出现不安个因素,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讨程中,设计工程师要充分注重结构设计中的规则性问题、抗震性能、超高问题、短肢剪力墙设置问题等问题,促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符合高层建筑的设计特点,对建筑结构设计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包世华,新编高层建筑结构,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年.

第2篇:高层建筑新规定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影响因素

引言

随着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带动了医疗、教育、购物等各行各业的发展,楼层由两层增加到几百米高,称之为摩天大楼。越来越多的城市热衷于建设高楼,将高楼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作为城市经济发达的标志。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功能,结构设计也越来越多样化。由于高层自身特点,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成为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1.高层建筑的特点

1.1高层建筑可以将节约土地空间用于绿化,提高人居环境

与多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在相同土地面积上可以建设更多的楼房,可以有效的解决土地紧张问题,同时也可以缓解地皮高涨引起的房价上涨的局面。高层建筑地上车库很少,一般都是地下车位,又节约了一部分土地。高层建筑节约出来了的土地可以用来绿化、提高环境质量;也可以修建小公园或游乐场,供业主休憩;高层建筑占用单位土地面积小,楼层与楼层之间的距离拉大,采光和通风效果好。基于以上优点,越来越多的人向往这样的住宅、办公环境,人气旺盛,房价上涨,开发商的利润空间巨大。

1.2高层建筑太密集会产生新型污染

如果一个城市高层建筑过多过密,居住人口过密,改变了城市局部环境的温度、湿度、气流,造成局部小气候,形成热岛效应。此外,高层建筑的玻璃窗来回反射太阳光,导致行人、司机、用户晕眩、头晕,严重时会危害人们的眼睛。光污染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污染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3高层建筑配备电梯,造价提高,安全要求更高。

高层建筑因为楼层高,为了方便用户上上下下,一般都会配备电梯。一方面电梯占用了很大一部分空间,另一方面,电梯运行需要耗电,还有电梯设施费、维修费,这无形中增加了开发商的投资。高层建筑最重要的一个安全问题就是防火和抗震问题,和多层建筑相比,防火和抗震的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2.1高层建筑结构平面设计要合理,刚度和承载力要均匀。

大量震害实告诉我们,如果建筑物不在一个水平面上,建筑材料刚度不均匀,楼层整体受力不均,发生地震时很容易发生倒塌事件。在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时,结构平面简单、规则,承重力和刚度分布均匀,结构的各个中心要尽量重合,以免发生水平力作用下出现扭转的现象。建筑平面不能太长,容易使两端不平衡。

2.2高层建筑竖向设计要简单、规则,不宜繁琐。

为了保持高层建筑稳固,底座一定要稳,竖向设计一般为规则的矩形、等腰梯形或等腰三角形,切勿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竖向刚度和抗侧移度都要依照从上到下逐渐变大的原则。

3.影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常见因素

3.1高层建筑结构受力性能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图时,往往更加注重建筑物的空间设计,忽略了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实际上,一个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最重要的,涉及到安全系数和财产损失。高层建筑物构件多,负重大,主要承重点在地面,在设计方案时,要突出考虑主要承重柱和承重墙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在不影响美观和实用的前提下,可以尽量多设计一些承重柱和承重墙,增加地底层的稳固性。

3.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扭转问题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如果能做到“三心合一”,就可以有效的缓解扭转问题。“三心合一”即几何中心、刚度中心、结构重心,在设计时,要尽量做到这三心在一个点上。如果做不到三心合一,在水平力作用下会发生扭转,一个构件发生扭转,竖向构件将受到剪力,且离扭转构件越远的竖向构件承受的剪力也越大,危害很大。

3.3位移限值、剪重比及单位面积重度

位移限值是衡量高层建筑结构整体刚度是否合适的一个重要指标,过大或过小都说明结构刚度不合适,设计者要引起重视,对结构体系、竖向结构和平面布置要进行再思考。

剪重比是反映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反应大小的一个指标,单位面积重度是衡量高层建筑结构构件截面取值合理性和楼层荷载数据正确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两个指标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数据,设计者切不可忽视这两个指标。

4、针对当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采取的措施

4.1引入概念设计,从整体角度对结构设计进行宏观控制。

概念设计是指不经过数值计算,参照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结构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机理、震害等获得基本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概念设计尤其在解决一些难以做出精确理性分析或难以规定的问题时作用很大。运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可以迅速的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设计出的方案定性准确、思路清晰,省去了后期不必要的繁琐运算。

4.2严格要求高层建筑的高度

严格按照《新规范》的要求来执行,新规范将原有的限制高度规定A级高度,同时增加了B级高度,这项规定促进了高层建筑设计方法的改进。如果在实际操作中,设计者一味重视结构类型而出现超高问题,设计方案将不会通过,并责令其修改或者报专家论证。

4.3遵守高层建筑设计规则,尽量采用规则的几何图形。

结构设计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高层建筑设计原则,平面设计尽量采取规则的几何图形,没有十足的把握,切不可引入五花八门的创新设计。同时合理制定施工图,防止在建筑后期出现不合规定的状况。如果出现,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出现质量问题,将面临巨大的赔偿和法律惩罚。为了企业的声誉,企业要遵守高层建筑的规则,让工程达到最优,使质量和效益达到最大化。

4.4改善高层建筑抗火性、抗风性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消防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建筑材料尽量选用不可燃性材料;同时高层建筑空气中流通,火灾遇大风将加大救灾难度,在结构设计时,要设计合适的防火间距,增加疏通道设计;对排烟结构进行重新设计,控制烟雾与火势的蔓延,保证烟气能快速排出。

同时高层建筑楼层高,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快,要注意抗风性。风力大时,会对建筑物产生振动效果,轻时会吹碎玻璃,砸伤行人,严重时会破坏结构主体,墙面断裂。

5、小结

当前国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现状是还有很多设计人员仍然沿用传统设计方法进行设计,造成大量财产浪费。建筑事业在进步,创新出合理的、有效的合理方法已经是摆在设计人员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设计人员要继续努力,建立新的设计标准和设计理念,满足人类居住、办公、环保等各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立铎.小译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结构建筑. 2012

[2]胡胜利.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探讨.建设科技. 2013(02)

第3篇:高层建筑新规定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结构体系;设计特点原则措施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in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complex irregular high-rise building more and more, how to correctly carry out the structural design and the structure computa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new standard,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facing the structure designe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principles of existing, and expounds the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 the seismic analysis and design in the applica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structure; design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高层建筑结构不但承受着由于外界的风产生的水平方向的荷载,同时也承受着在垂直方向的荷载,并且对于地基的抵抗能力也有要求,一般情况下,建筑结构受低层建筑结构水平方向上的影响较弱,但是在高层建筑中,外界地震的影响和外界风产生的水平方向的荷载的影响是主要的因素。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高层建筑的位移增加较快,但是高层建筑过大的侧移不但影响人的舒适度,同时使得建筑物的使用受到影响,并且容易损坏结构构件以及非结构构件。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1、轴向变形不容忽视:高层建筑中,竖向载荷很大,能在柱中引起较大的轴向变形,对连续梁弯矩产生影响,造成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减小,跨中正弯矩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此外还会对预测构件的下料长度产生影响,要求根据轴向变形计算值,对下料长度进行调整;另外对构件剪力和侧移产生影响,与考虑构件竖向变形比较,会得出偏于不安全的结果。

2、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相对于低层建筑而言,高层建筑的结构更柔和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为了使高层建筑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3、水平荷载成为决定因素:一方面,因为高层建筑楼房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建筑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构件中引起的轴力,是与楼房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某一定高度楼房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幅度变化。

二、高层建筑结构的相关问题分析

1、结构的超高问题:在抗震规范和新规范中,对结构的总高度有着严格的限制,尤其是新规范中针对以前的超高问题,除了将原来的限制高度设定为A级高度以外,增加了B级高度,处理措施与设计方法都有较大改变。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出现过由于结构类型的变更而忽略该问题,导致施工图审查时未予通过,必须重新进行设计或需要开专家会议进行论证等工作的情况,对工程工期、造价等整体规划的影响相当巨大。

2、短肢剪力墙的设置问题:在新规范中,对墙肢截面高厚比为5 ~ 8的墙定义为短肢剪力墙,且根据实验数据和实际经验,对短肢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增加了相当多的限制,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结构工程师应尽可能少采用或不用短肢剪力墙,以避免给后期设计工作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3、嵌固端的设置问题: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地下室和人防,嵌固端有可能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也有可能设置在人防顶板等位置,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结构设计工程师往往忽视了由嵌固端的设置带来的一系列需要注意的方面,如:嵌固端楼板的设计、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的限制、嵌固端上下层抗震等级的一致性、在结构整体计算时嵌固端的设置、结构抗震缝设置与嵌固端位置的协调等问题,而忽略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导致后期设计工作的大量修改或埋下安全隐患。

4、结构的规则性问题:新旧规范在这方面的内容出现了较大的变动,新规范在这方面增添了相当多的限制条件,例如:平面规则性信息、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信息等,而且,新规范采用强制性条文明确规定“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因此,结构工程师在遵循新规范的这些限制条件上必须严格注意,以避免后期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的被动。

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策略

1、抗风设计优化策略

高层建筑的抗风结构设计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基础设计,既建筑物的根基设计,坚实的地基基础是高层建筑物抗风能力的有力保证,选用级配较高的砂石,保证回填材料的密实程度,防止水平作用力对结构产生倾覆性的威胁。

第二,是根据能耗的原理,设计高层建筑物支撑、剪力墙、梁柱。楼板构件等,让其形成一个减震系统,减耗自然风能。

第三,提高建筑物的承载力和刚度,也是高层建筑物抗风设计的重要因素,根据风荷载的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笔者认为承载力和风荷载务必经过周密计算,并根据相关的规范设计要求,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风能力。

2、抗震结构设计优化策略

抗震是每个建筑物必须考虑的重点内容,尤其高层建筑物,抗震设计更加至关重要,其优化设计的内容如下:

第一,提高建筑物结构设计的规则性,合理设置抗侧力构件的位置,以此形成承载力的合理性分布体系,垂直方向需要通过抗侧力构件刚度和强度来提高,满足其连续和均匀稳定性。

第二,地基的抗震设计。地基沉降现象是地震时建筑物结构破坏的最直接原因,当地基发生沉降的时候,建筑物的结构会发生开裂等破坏,因此,地基施工的时候,必须结合地震对其的破坏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一方面,简化建筑物的建筑平面,减少阴角的平面布置,将外部形状和高度存在差异性的建筑物以栋为单位分割,通过施工设计安排,提高地基的刚度和强度,另一方面则是将桩埋置在一定的深度内,将群桩、上部结构重点控制在同一直线上。

第三,剪力墙结构设计。剪力墙是重要的承重构件,剪力墙是用来提高承重结构构件的抗侧力的部分,满足承载力的延续性和耗能能力,有效的提高抗震承受能力。第四,消防结构设计的优化。高层建筑的消防结构设计目标定位于提高建筑物使用者生命及财产的安全性,防患于未然,提高建筑物的消防功能,对于消防结构设计的优化首先应该从优化防火间距出发,精确计算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因地制宜设计提高消防装置的灵活性,让问题出现时能够为使用者逃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四、小结

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不段提高,以及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建筑物的关注不断从舒适角度出发,同时要从安全角度出发,考察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关注建筑物的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第4篇:高层建筑新规定范文

关键词:旧层加层抗震鉴定抗震设计

1目前各地采用的方法

1-1主张按加层后的房屋总层数和总高度,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对旧房屋部分进行加层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对新建部分(加层加高部分)进行抗震设计。其理由是:适当放宽加层房屋的抗震要求,尽量减少加层房屋的加固工作量,以利于降低造价,及加层施工尽量不影响旧房的使用。

1-2主张对旧房部分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进行加层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对新建房部分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其理由是:旧房已成事实,完全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加固困难较大,故对其适当放宽。而新房部分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无困难,故不放宽。

1-3主张对旧房部分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加层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对新房部分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其理由是:使加层房屋新旧两部分抗震能力相匹配。

1-4主张对旧房部分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加层抗震鉴定和抗震计算,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对新建部分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其理由是:考虑旧房屋抗震不利因素较多,故对其采取加强措施。

1-5主张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主,参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对加层房屋进行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其理由是:采用两种标准结合使用比较现实合理。

1-6主张对旧房区别对待,当旧房为按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时,此时应对加层新旧两部分均严格按照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当旧房为按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时,对加层房屋新旧两部分也可按旧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其理由是:这样可使加层房屋新旧两部分的抗震能力保持一致,比较经济合理。

2目前各地采用方法存在的问题

上述六种意见,各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均存在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方法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新建房屋都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而加层房屋由新房和旧房两部分组成,即使是对旧房进行抗震加固也比新建房屋抗震能力差,如若采用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低的标准(抗震鉴定标准)对加层房屋进行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则显然房屋的抗震能力更差,故不宜采用此法。

方法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加层房屋的新旧两部分采用不同的设计标准,尤其是对旧房屋部分采用较低的设计标准不够合理,造成加层房屋抗震能力上强下弱,对抗震很不利。

方法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虽然比较科学合理,得不够全面,如若采用分离式加层结构方案,此方法就不适用,对与外套结构完全分离的旧房没有必要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标准进行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

方法四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旧房部分按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提高一度采取构造措施,标准偏高且对旧房来说难以满足要求,加大了加层设计施工的难度,提高了房屋加层造价。

方法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定的太原则,具体招待起来困难太大。

方法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造成加层房屋采用的抗震鉴定标准和抗震设计规范不统一,使一部分加层房屋达不到现行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

3建议采用的方法

首先应当明确指导思想,即对加层房屋的抗震要求应比新建房屋更严一些好,还是放宽一些好,还是不严不宽好?此问题解决后,本文所讨论的问题也就比较容易解决了。笔者认为:对加层房屋采用的抗震鉴定和设计标准不应低于对新房屋采用的标准,也不宜采用比新建房屋更严的标准,建议采用与新建房屋相同的标准。

加层房屋虽也有一些有利的因素,但不利因素更多,如旧房屋部分已使用多年,新旧部分连接整体性较差,对加层时加固的房屋不宜采用比新建房屋低的设计标准。若采用比新建房屋高的设计标准,则需要更多的投资,加大了加层房屋加固的工程量和施工难度,难于执行。采用与新建房屋相同的设计标准符合我国国情,比较经济合理,安全度也有保证,比较合适。根据调查,我国已有加层房屋多数是这样做的,我国正式出版的有关旧房改造(含加层)的专著也均主张按现行设计规范的标准进行设计和计算。既然对旧房的承载能力应按设计规范的标准进行设计验算,对旧房的抗震鉴定(包括抗震横墙间距、构造柱、圈梁设置、房屋总高度、总层数限值、高宽比限值、局部尺寸限值等)也应以抗震设计规范为标准。

对加层房屋进行抗震鉴定和抗震设计具体应采用什么规范和标准,笔者建议如下:

为便于执行,首先把加层房屋分为两大类。

第5篇:高层建筑新规定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结构分析与计算

1.结构选型

对于高层结构来说,在工程设计的结构选型阶段,结构工程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1结构体系的合理选择。高层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应力求简单、规则、对称,避免应力集中的凹角和狭长的缩颈部位;避免在凹角和端部设置楼电梯间;避免楼电梯间位置偏置,以免产生扭转的影响。竖向体型尽量避免外挑,内收也不宜过多,力求刚度均匀渐变,避免产生应力集中。《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在结构的规则性方面也规定了相应的条文,例如:平面规则性信息、竖向规则性信息等,而且,新规范采用强制性条文明确规定“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因此,结构工程师在遵循规范的这些限制条件上必须严格注意,发现问题应及时和建筑工程师沟通,以避免在后期设计中带来麻烦。

1.2房屋的适用高度和高宽比。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严格的限制了结构的总高度,除了将原来的限制高度设定为A级高度的建筑外,还增加了B级高度的建筑,因此,必须对结构的该项控制因素严格注意,一旦结构为B级高度建筑甚或超过了B级高度,其设计方法和处理措施将有较大的变化。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出现过由于忽略该问题,导致施工图审查时没有通过,必须重新进行设计的情况,对工程工期、造价等整体规划的影响相当巨大。高层建筑的高宽比,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A、B级高度高层建筑建筑的高宽比限值也相应不同。但在复杂体型的高层建筑中,如何计算高宽比是一个比较难以确定的问题。一般可按所考虑方向的最小投影宽度来计算,对于突出建筑物的很小的的局部结构,比如楼电梯间等,一般不应包括在计算宽度内。对于带有裙房的高层建筑,当裙房的面积和刚度相对于其上部塔楼的面积和刚度较大时,计算高宽比的房屋高度和宽度可按裙房以上部分考虑。

1.3多层地下室设置嵌固端的问题。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地下室和人防,嵌固端有可能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也有可能设置在人防顶板等位置,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结构设计工程师常常忽视了由嵌固端的设置带来的一系列需要注意的方面: 抗震设计的多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结构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地上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对于9度抗震设计时,地下室结构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地下室的现浇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且不宜有较大洞口。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符合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地下室柱子多出的纵向钢筋不应向上延伸,而应锚固于地下室顶板的框架梁内),地下室剪力墙的配筋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剪力墙的配筋。对于边柱和角柱,由于只有一面有梁,为满足该梁端截面实际弯矩承载力不宜小于柱下端实际承载力的要求,可采用增大梁截面,或不增大梁截面而增加梁配筋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设计中都应注意,忽略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导致后期设计工作的大量修改或埋下安全隐患。

1.4短肢剪力墙的设置问题。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近年兴起的短肢剪力墙结构,虽然有利于住宅建筑布置,也可减轻结构自重,但在高层住宅中,剪力墙肢不宜太短,因为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较差,地震区应用经验不多,为安全起见,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并且《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对短肢剪力墙的最大适用高度、抗震等级、底部加强部位、纵向钢筋总配筋率等增加了很多的限制,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结构工程师应尽可能少采用或不用短肢剪力墙。

2.结构分析与计算

在结构分析与计算阶段,决定工程设计质量好坏的关键是如何准确,高效地对工程进行内力分析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处理。由于新规范的推出对结构整体计算和分析部分相当多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因此,结构工程师也应该相应地对这一阶段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1结构整体计算的软件选择。目前比较通用的计算软件有:SATWE、TAT、TBSA或ETABS、SAP等,但是,由于各软件在采用的计算模型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导致了各软件的计算结果有或大或小的不同。所以,在进行工程整体结构计算和分析时必须依据结构类型和计算软件模型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计算软件,并从不同软件相差较大的计算结果中,判断哪个是合理的、哪个是可以作为参考的,哪个又是意义不大的,这将是结构工程师在设计工作中首要的工作。否则,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计算软件,不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有可能使结构有不安全的隐患存在。

2.2是否需要地震力放大,考虑建筑隔墙等对自振周期的影响。该部分内容实际上在规范中都有提及,只是,在新规范中根据大量工程的实测周期明确提出了各种结构体系下高层建筑结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

2.3振型数目是否足够。在规范中增加了一个振型参与系数的概念,并明确提出了该参数的限值。由于在旧规范设计中,并未提出振型参与系数的概念,或即使有该概念,该参数的限值也未必一定符合新规范的要求,因此,在计算分析阶段必须对计算结果中该参数的结果进行判断,并决定是否要调整振型数目的取值。

2.4多塔之间各地震周期的互相干扰,是否需要分开计算。一段时间以来,大底盘,多塔楼的高层建筑类型大量涌现,而在计算分析该类型高层建筑时,是将结构作为一个整体并按多塔类型进行计算,还是将结构人为地分开进行计算,是结构工程师必须注意的问题。如果多塔间刚度相差较大,就有可能出现即使振型参与系数满足要求,但是对某一座塔楼的地震力计算误差仍然有可能较大,从而便结构出现不安全的隐患。

2.5非结构构件的计算与设计。在高层建筑中,往往存在一些由于建筑美观或功能要求而非主体承重骨架体系以内的非结构构件。对这部分内容,尤其是高层建筑屋顶处的装饰构件进行设计时,由于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和风荷载均较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新规范中增加的非结构构件的计算处理措施进行设计。

第6篇:高层建筑新规定范文

关键词:基础埋深;影响因素;处理措施

1引言

从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深度,称为基础埋置深度,通常应根据建筑物和地层的整体状况做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1]中第5章5.1节第5.1.1条至5.1.9条中对设计基础埋深一般应考虑的要求和季节性冻土地区设计基础埋深时的规定。

2影响因素

基础的埋深首先应满足使用功能上的要求,例如: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等的要求,初步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和构造等。其次,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也与基础要求的埋深有关。当荷载大而承受风力和地震力等水平荷载,如高层建筑和水塔、烟囱、筒仓等高耸结构物,就应验算为保证建筑物抗倾覆等稳定性而需要的埋置深度。如为承受拉力或上拔力的构筑物,基础也需有足够的埋深以保证所需的抗拔阻力。另一方面,地基土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地基土可能具有的冻胀和融陷影响;甚至相临建筑物的基础埋深等,都是确定基础埋深时要考虑的因素。

3处理措施

在保证建筑物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一般情况下,不宜小于0.5m,对岩石地基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不受此规定所限。这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的经验总结。对大量低层、多层房屋采用浅基础较为经济合理,而且可行。地下水位的基础施工不仅增加造价,影响施工进度,而且可能扰动地基。故应优先采用高出地下水位的浅埋方案。

当地下水位较高,基础不能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时,应将基础底面埋置在最低地下水位以下不小于200mm的深度。且基础应采用耐水材料,当地下水含腐蚀性化学物质时,应采取防腐蚀措施。 当地下水位很低,基础埋在地下水位以上,地下水影响不到地基土的持力层,也就不必考虑地下水的影响,按常规做基础。

在影响高层建筑地基稳定的多个因素中,除建筑物高度、体型、基底压力、偏心矩、地基土性质、抗震设防烈度等应素外,基础埋深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1]中第5.1.3条规定: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埋深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要求。[3]中第12.1.7条规定,“基础应有一定的埋深,在确定埋深时,应考虑建筑的高度、体型、地基土质、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埋置深度可从室外地坪算至基础底面,并宜符合下列要求:1)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可取房屋高度的1/15;2)桩基础可取房屋高度的1/18。”在[3]中第12.1.7条中提到“当建筑物采用岩石地基或采取有效措施时,在满足地基承载力、稳定性要求及本规程第12.1.6条规定的前提下,基础的埋深可不受本条第1、2款的限制。当基础可能产生滑移时,还应采取有效的抗滑移措施。”由于场地土的复杂性和工程的多样性,凡是高层均套用1/15、1/18的基础埋深,对有些工程实施起来相当困难,特别对有些工程是不具备可操作性的。[3]中第12.1.7条中增加了部分内容,即当建筑物采用岩石地基或某些底座较大的高层建筑而使用功能又无多层地下室要求时,施工不便且不经济,对基础埋置深度的限值给予了放宽,即不受1/15、1/18埋深的限制。但也不是简单的降低基础埋深的要求,必须满足基本条件和采取有效措施,验算分析能满足建筑安全要求,方可实施。除岩石地基外,位于土质地基的高层建筑筏形或箱形基础应有适当的埋深,以保证筏形或箱形基础的抗倾覆和抗滑移稳定性。

在城市居住密集的地方往往新旧建筑物紧靠在一起,为保证施工期间相邻原有建筑物的稳定,对设计新基础[1]规定: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物的基础。当新建基础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应根据建筑物荷载的大小、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而使基础间保持一定距离,如果由于用地条件所限,不能达到此要求,在施工阶段应采用适当措施保证原有建筑物的稳定。如打护坡桩、分段施工、设临时加固支撑、打板桩、地下连续墙等施工措施,或加固原有建筑物的地基。在设计中也要采用一些办法,如悬挑上部结构,使新基础尽量离开旧基础。

季节性冻土是在地基上部一定深度内每年冬季冻结,夏季融化,一年交替冻融一次,位于此类地基上的基础,设计时不仅要满足一般地基的要求,还应考虑由于地基冻胀和融陷对基础可能造成的影响,根据[1]规定,设计时采用的基础埋深方案允许残留冻土层厚度hmax,建筑物或构筑物在建成后,在冬夏春季冻层继续向下延伸时,基础底面以下的地基土允许有较小厚度的冻结。但并不是在夏季冬季砌筑基础时,允许基槽遭受冻结。必然要造成建筑物的破坏。因此,基础的底面也应建在冰冻线以下,并且要低于冰冻线200mm的地方,使基础落在稳定的非冻土层上。当冰冻线与地下水位作用同时存在时,哪一个影响的埋置深度深,则按深的确定基础埋深。在确定地基冻胀性类别和基础最小埋深时,如果遇到多层地基情况,则应先根据冻深范围内的下层土,确定基础埋深,如确定后的基础埋深浅于下层土时,则应按上层土的冻胀性确定其基础埋深。

4总结

(1)地基土质良好,坚实、稳定性好、具有足够的承载力,此时基础可按最小埋深建造;

(2)地基上层为厚度不超过2米的弱土层,弱土层下面则为好土层,这时通常把基础做在下面的好土层上;

(3)地基由两层土组成,上层弱土层的厚度在2~5m之间,这时,如果是低层或轻型建筑,为减少土方工程量,通常采用加宽基础底面的方法,争取做浅基础。但当建筑为高层、建筑荷载较大时,基础还应落到下面的好土层上。

(4)地基土组成为上部弱土层厚度超过5米,一般轻型、低层建筑应争取做浅基础,必要时可以对上部结构进行加强,或用换土法、短桩法对地基进行人工加固。若是高大建筑物,在弱土层不很厚的情况下,基础可落在好土层上,若弱土层很厚,则应用长桩法进行地基加固。

(5)地基土质组成为上部土质较好,下部土质弱。当上部好土具有足够的厚度时,应争取做浅基础;当上部好土层厚度较小、而下部弱土又很厚时,应避免做高大建筑物,否则地基处理费用会很昂贵;

(6)地基土组成上下为好土层中间夹着一层弱土层,如同三明治,此时低小建筑物争取做浅基础,高大建筑应采用长桩法,使基础支承在下面的好土层上。

本文是作者通过收集资料及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希望对广大同行有参考价值。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基础埋深的认识会更成熟,新规范再次修订后解决基础埋深的措施会更完备,更加符合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北京

第7篇:高层建筑新规定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结构选型;基础设计;结构计算

一、高层建筑结构受力方面

(1)对于一个建筑物的最初的方案设计,建筑师考虑更多的是它的空问组成特点,而不是详细地确定它的具体结构。

(2)建筑物底面对建筑物空间形式的竖向稳定和水平方向的稳定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建筑物是由一些大而重的构件所组成,因此结构必须能将它本身的重量传至地面,结构的荷载总是向下作用于地面的,而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搞清楚所选择的体系中向下的作用力与地基土的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就必须对主要的承重柱和承重墙的数量和分布作出总体设想。

(3)对于低层、多层和高层建筑,竖向和水平向结构体系的设计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但是,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竖向结构体系成为设计的控制因素,其原因有两个:其一,较大的垂直荷载要求有较大的柱、墙或者井筒;其二,侧向力所产生的倾覆力矩和剪切变形要大得多。

(4)与竖向荷载相比,侧向荷载对建筑物的效应不是线性增加的,而随建筑高度的增高迅速增大。例如,在所有条件相同时,在风荷载作用下,建筑物基底的倾覆力矩近似与建筑物高度的平方成正比,而其顶部的侧向位移与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地震的作用效应更加明显。

二、结构选型阶段

2.1 结构的规则性问题。新旧规范在这方面的内容出现了较大的变动,新规范在这方面增添了相当多的限制条件,例如:平面规则性信息、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信息等,而且,新规范采用强制性条文明确规定“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因此,结构工程师在遵循新规范的这些限制条件上必须严格注意,以避免后期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的被动。

2.2 结构的超高问题。(1)在抗震规范与高规中。对结构的总高度都有严格的限制,尤其是新规范中针对以前的超高问题,除了将原来的限制高度设定为A级高度的建筑外,增加了B级高度的建筑,因此。必须对结构的该项控制因素严格注意,一旦结构为B级高度建筑甚或超过了B级高度,其设计方法和处理措施将有较大的变化。(2)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出现过由于结构类型的变更而忽略该问题。导致施工图审查时未予通过,必须重新进行设计或需要开专家会议进行论证等工作的情况,对工程工期、造价等整体规划的影响相当巨大。

2.3 嵌固端的设置问题。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地下室和人防,嵌固端有可能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也有可能设置在人防顶板等位置,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结构设计工程师往往忽视了由嵌固端的设置带来的一系列需要注意的方面,而忽略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导致后期设计工作的大量修改或埋下安全隐患。

2.4 短肢剪力墙的设置问题。在新规范中,对墙肢截面高厚比为5-8的墙定义为短肢剪力墙。且根据实验资料和实际经验,对短肢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增加了相当多的限制,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结构工程师应尽可能少采用或不用短肢剪力墙,以避免给后期设计工作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三、地基与基础设计方面

(1)地基与基础设计一直是结构工程师比较重视的方面,不仅仅由于该阶段设计过程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后期设计工作的进行,同时,也是因为地基基础也是整个工程造价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这一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也有可能更加严重甚至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2)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要注意地方性规范的重要性问题。由于我国占地面积较广,地质条件相当复杂,作为国家标准,仅仅一本《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无法对全国各地的地基基础都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规定。

(3)地方性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能够将各地方的地基基础类型和设计处理方法等一些成熟的经验描述和规定得更为详细和准确,所以,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一定要对地方规范进行深入地学习,以避免对整个结构设计或后期设计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

四、结构计算与分析方面

在结构计算与分析阶段,如何准确,高效地对工程进行内力分析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处理,是决定工程设计质量好坏的关键。由于新规范的推出对结构整体计算和分析部分相当多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因此,结构工程师也应该相当地对这一阶段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4.1 结构整体计算的软件选择。

目前比较通用的计算软件有:SATWE、TAT、TBSA或ETABS、SAP等,但是,由于各软件在采用的计算模型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导致了各软件的计算结果有或大或小的不同。所以,在进行工程整体结构计算和分析时必须依据结构类型和计算软件模型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计算软件,并从不同软件相差较大的计算结果中,判断哪个是合理的、哪个是可以作为参考的,哪个又是意义不大的,这将是结构工程师在设计工作中首要的工作。否则,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计算软件,不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有可能使结构有不安全的隐患存在。

4.2 是否需要地震力放大,考虑建筑隔墙等对自振周期的影响。

该部分内容实际上在新老规范中都有提及,只是,在新规范中根据大量工程的实测周期明确提出了各种结构体系下高层建筑结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

4.3 振型数目是否足够。

在新规范中增加一个振型参与系数的概念,并明确提出了该参数的限值。由于在旧规范设计中,并未提出振型参与系数的概念,或即使有该概念,该参数的限值也未必一定符合新规范的要求,因此,在计算分析阶段必须对计算结果中该参数的结果进行判断,并决定是否要调整振型数目的取值。

4.4 多塔之间各地震周期的互相干扰,是否需要分开计算。

前段时间以来,大底盘,多塔楼的高层建筑类型大量涌现,而在计算分析该类型高层建筑时,是将结构作为一个整体并按多塔类型进行计算,还是将结构人为地分开进行计算,是结构工程师必须注意的问题。如果多塔间刚度相差较大,就有可能出现即使振型参与系数满足要求,但是对某一座塔楼的地震力计算误差仍然有可能较大,从而便结构出现不安全的隐患。

4.5 非结构构件的计算与设计。

在高层建筑中,往往存在一些由于建筑美观或功能要求且非主体承重骨架体系以内的非结构构件。对这部分内容,尤其是高层建筑屋顶处的装饰构件进行设计时,由于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和风荷载均较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新规范中增加的非结构构件的计算处理措施进行设计。

五、结束语

总之,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设计是一个长期、复杂甚至循环往复的过程,任何在这过程中的遗漏或错误都有可能使整个设计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或使设计结果存在不安全因素。

参考文献

第8篇:高层建筑新规定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 结构设计

1 高层建筑结构受力方面 

 

对于一个建筑物的最初的方案设计,建筑师考虑更多的是它的空问组成特点,而不是详细地确定它的具体结构。 

建筑物底面对建筑物空间形式的竖向稳定和水平方向的稳定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建筑物是由一些大而重的构件所组成,因此结构必须能将它本身的重量传至地面,结构的荷载总是向下作用于地面的,而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搞清楚所选择的体系中向下的作用力与地基土的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就必须对主要的承重柱和承重墙的数量和分布作出总体设想。 

对于低层、多层和高层建筑,竖向和水平向结构体系的设计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但是,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竖向结构体系成为设计的控制因素,其原因有两个:其一,较大的垂直荷载要求有较大的柱、墙或者井筒;其二,侧向力所产生的倾覆力矩和剪切变形要大得多。 

与竖向荷载相比,侧向荷载对建筑物的效应不是线性增加的,而随建筑高度的增高迅速增大。例如,在所有条件相同时,在风荷载作用下,建筑物基底的倾覆力矩近似与建筑物高度的平方成正比,而其顶部的侧向位移与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地震的作用效应更加明显。在高层建筑中,问题不仅仅是抗剪,而更重要的是整体抗弯和抵抗变形,可见,高层建筑的结构受力性能与低层建筑有很大的差异。 

 

2 结构选型阶段 

 

对于高层结构而言,在工程设计的结构选型阶段,结构工程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结构的规则性问题。 

新旧规范在这方面的内容出现了较大的变动,新规范在这方面增添了相当多的限制条件,例如:平面规则性信息、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信息等,而且,新规范采用强制性条文明确规定“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因此,结构工程师在遵循新规范的这些限制条件上必须严格注意,以避免后期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的被动。 

2.2结构的超高问题。 

在抗震规范与高规中。对结构的总高度都有严格的限制,尤其是新规范中针对以前的超高问题,除了将原来的限制高度设定为A级高度的建筑外,增加了B级高度的建筑,因此。必须对结构的该项控制因素严格注意,一旦结构为B级高度建筑甚或超过了B级高度,其设计方法和处理措施将有较大的变化。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出现过由于结构类型的变更而忽略该问题。导致施工图审查时未予通过,必须重新进行设计或需要开专家会议进行论证等工作的情况,对工程工期、造价等整体规划的影响相当巨大。 

2.3嵌固端的设置问题。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地下室和人防,嵌固端有可能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也有可能设置在人防顶板等位置,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结构设计工程师往往忽视了由嵌固端的设置带来的一系列需要注意的方面,如:嵌固端楼板的设计、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的限制、嵌固端上下层抗震等级的一致性、在结构整体计算时嵌固端的设置、结构抗震缝设置与嵌固端位置的协调等等问题,而忽略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导致后期设计工作的大量修改或埋下安全隐患。 

2.4短肢剪力墙的设置问题。在新规范中,对墙肢截面高厚比为5-8的墙定义为短肢剪力墙。且根据实验资料和实际经验,对短肢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增加了相当多的限制,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结构工程师应尽可能少采用或不用短肢剪力墙,以避免给后期设计工作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3 地基与基础设计方面 

 

地基与基础设计一直是结构工程师比较重视的方面,不仅仅由于该阶段设计过程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后期设计工作的进行,同时,也是因为地基基础也是整个工程造价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这一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也有可能更加严重甚至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第9篇:高层建筑新规定范文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绿色建筑建筑设计选址规划 节能技术展望

社会的进步推进时代的发展,当前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与经济的主要潮流,在这一背景下绿色建筑成为现代化建筑的主要发展趋势。在建筑行业将超出10层以上的民用建筑物定义为高层民用建筑,这是建筑领域提高资源利用,实现可视性发展的主要形式和种类。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工作是建设高层民用建筑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一节点上体现绿色理念,设计绿色高层民用建筑成为新时期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应该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选址、规划、技术应用等方面入手,探寻节能技术应用于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新途径,做到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全面理解,更好地推进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工作向集约化、科学化、可持续、绿色方向发展。

1 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新兴的概念,主要是指应用绿色技术和环保理念建设的建筑物。绿色建筑的优势在于平衡建筑物、自然环境的关系,将建筑物功能和节能控制等重要环节统一起来,通过对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物质循环的系统重构使建筑物达到更为舒适、更为人性化、更为节能的目标,在满足人们差异性需求的基础上,做到对能源的高效使用,实现对生态的有效保护。

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

2 . 1 科学进行高层民用建筑选址

高层民用建筑选址应该立足于高层民用建筑的主要功能规划和定义,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外部条件对高层民用建筑的影响,尽量选择宜居性区域作为高层民用建筑选址的首选。在选址开始前,设计人员应该对场地进行实地探勘,掌握选址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对于影响高层民用建筑的外部因素做到全面掌握,以此来防止错误选址问题的产生。

2 . 2 合理进行高层民用建筑规划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在全面把握地质资料、气候特点、环境因素、资源状

况的技术上进行科学而认真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在规划中尽量利用有利条件,使高层民用建筑达到绿色建筑的效果和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规划中尽量避免不利条件,使高层民用建筑能够减少负面因素带来的影响和不便。

2. 3 合理利用建筑节能技术

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工作中应该利用自然风力的净化和调节作用,以此来降低高层民用建筑空气调节的能耗,做到对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保证。要在设计中合理规划建筑物之间的分布形态和间距,使自然风能够顺利流通,在提升高层民用建筑舒适性的同时,降低高层民用建筑的能耗。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工作中应该利用太阳能技术,通过科学而精确的计算使高层民用建筑能够得到最佳的日照,同时可以在高层民用建筑顶层设计太阳能热水器,以此来降低空调和地热的使用频率,做到能源的有效节约。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工作中应该利用外保温技术,针对高层民用建筑容易出现热桥和散失的屋面、外墙、梁柱等结构进行保温处理,以此来提高高层民用建筑的保温效果,做到对能源损失和消耗的全面抑制。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工作

中应该利用节能门窗结构,通过高分子材料实现门窗的防风、隔热、阻声等功能,更好地实现节能和绿色环保目标。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工作中应该利用循环技术,生活用水和雨水对于传统建筑是无用的废水,如果在高层民用建筑采用水循环技术利用雨水和中水,不但可以控制高层民用建筑的水资源消耗,而且也可以实现高层民用建筑的集约发展。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将绿色设计理念溶于其中,要根据高层民用建筑所处的周边环境,依据水文和天气资料,合理设计和规划水循环技术的应用,建立高层民用建筑信息给排水系统,准确把握水的流向与回收大量的事实证明,对雨水和中水进行回收以后,可以实现水资源的二次循环使用,大大节省了能源的消耗,降低了高层民用建筑的运行成本。

3 高层民用建筑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展望

随着近些年来人们周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自然资源的日益匾乏,人们也越来越多地体会到节能环保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而绿色建筑设计不仅可以大大的节约能源,而且还能够对于减少污染以及保护环境方面提供建设性的成果鉴于此,绿色建筑设计必定能够会成为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为了做好这一工作,相关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当地的经济、气候、环境等条件,然后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正确指导下,最终起到节能、节水、减排及提高居民住宅舒适度的目的。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最大限度的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尽可能的选用低挥发、放射少、低活性的地板砖。(2)减少电器设备,设计外墙时达到采光和通风的双重效果。(3)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

4 结语

与传统建筑相比较,高层民用建筑在资源利用和集约化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是如果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不能体现绿色设计的思想和主旨,将不会具有将优势扩大和扩展的可能,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构成更大的消耗与浪费。因此,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坚持科学规划,正确选址,推行建筑节能技术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广泛应用,把握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工作的发展趋势,更好地运用绿色策略和绿色设计形成对设计工作的有效把握,进而创建建筑设计的新体系,为建筑整体的节能、绿色、高效发展铺筑坦荡的通途。

参考文献

[1] 张欣.探析绿色策略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2):46.

[2] 王蓉.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设计[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12):70-72.

[3] 迟金颖.浅谈绿色建筑设计及对环境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2(13):73-74.

[4] 刘勇,林边,贾宁.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技术更新之刍议[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2(4):470-473.

[5] 王若竹,莫畏,钱永梅.被动式自然通风在国外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09(9):86-88.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