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心得体会

第1篇: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1.1根据灾害活动周期设置灾害护理的培训内容

包括灾害急救时常备的药物和物品准备,对社区居民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宣传和培训,在灾害发生时能顺利开展自救和互救。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灾害应对准备能力。灾情发生以救灾技能为主无论是何种灾害或紧急状态,护士实施救灾的措施和程序也是相似的[7]。主要教会护士掌握以下技能:(1)寻找伤员,使伤员脱离险境;(2)配合医生迅速对伤情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类,即预检分诊,填写伤情识别卡,并进行有效佩戴;(3)对危重患者实施现场救护,尽最大努力防止发生感染和致残;(4)联系救灾指挥中心,及时、安全的对伤员进行转运;(5)书写救护记录。灾后以预防、制止流行病的发生,对人群开展心理干预及人文关怀[8]。主要包括:(1)脆弱人群护理,例如灾后产妇、儿童、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精神障碍人员护理。(2)灾难心理护理,如灾害时的心理反应,心理干预技巧,人际沟通技能,常见灾后心理障碍救护等。(3)灾害公共卫生干预,例如灾后疾病的流行病学监控及预防处理、健康教育等。

1.2理论知识的培训

(1)学习有关灾害护理学的相关知识,将灾害护理学的内容纳入医学继续教育项目中[9],由护理部统一安排培训。(2)选送备灾骨干参加各级灾害护理专业的学术会议和红十字会师资资格培训,以掌握灾害护理前沿知识及技能,再由骨干开展层层培训。技能培训(1)对全院护士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要求掌握灾害现场常用的急救技术,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抗休克、气管插管、伤员安全转运等急救技能。(2)专科技能训练,急救中心、ICU按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系统培训。轮科培训有报道称,经2个以上科室工作的护士,其护理基础知识及专科技术较全面,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强[10-11]。启示我院采用护士轮科培训,专科护理与全科护理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一专多能”的备灾护士。由护理部制定轮科培训计划并统一安排,确定轮转科室包括内科、外科、急救中心、ICU等,每科轮转1年以上。要求培训对象重点掌握转科室的专科护理、急救护理、危重患者的护理、病情观察及护患沟通技巧等知识和技能,经科护士长考核合格才能出科。经培训合格的护士由护理部建立备灾护士技术档案,作为备灾储备库的成员。举办现场应急救护演练我院每年举办1~2次应急救护演练,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制定模拟演练计划并组织实施,并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多项应急演练。通过技术培训、模拟情景、实际演练,提高备灾护士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训练一支能打硬仗的应急团队。

1.3开展社区备灾、防灾宣传与培训

当发生灾害时,正确开展自救、互救,做好专业救援人员到达前的即时有效救治,是减少院前死亡和残疾的关键。我院有4名备灾护士经常与区红十字会人员到工厂、学校、社区开展急救技能培训。

2效果

2.1提高了备灾护士的急救能力和专业水平,培养出护理实用人才,促进了临床护理工作

经过培训和轮科培训结束后,护理部再次对备灾护士进行灾害护理知识和急救技能考核,达标率由培训前的75%提高到93%,她们在临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中,急救技术、团队合作能力、现场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等大幅提升,临床专科护理水平也明显提高。在60名备灾护士中,有近一半成为科室骨干、护理组长,有4名走向护理管理岗位。2013年我院参加高明区急救技能竞赛获团体第一名,2014年有2名备灾护士撰写的论文于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学术会上大会交流。

2.2灾害护理管理体系的构建,在成功处置突发性

公共事件中作用凸显例如:2008年多个省份出现手足口病疫情,安徽阜阳累计报告病例3321例,22例死亡,而高明区是广东省手足口病最重的疫区,5月有2名患儿死亡,一天就有几百名儿童和家长涌入医院检查,在社会和群众中造成恐慌,我院即起动了医院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灾害救援护理队伍,做好手足口病预检分诊、治疗、宣教和消毒隔离工作。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终于使手足口病的疫情得到控制,将近200名患儿治愈出院,无出现院内感染,我院抗击手足口病的工作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2009年我院成功救治了广东省第1例H1N1重症病例,在甲型流感、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作用显著。

2.3灾害护理管理体系构建,有效提升了本地区应

对各类灾害及突发事件的救援能力我院近几年对突发性灾害、批量食物中毒及群发车祸伤等事件的处置,能采取有效的应对,实现了快速反应,备灾护士在最短时间实施了有效的救护,确保了伤员的救护质量,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人员伤亡。

2.4培养了灾害护理教育师资队伍

我院先后派出6名备灾护士参加全国、省市灾害护理专业培训班,派出4名备灾护士参加省市红十字会师资培训,并取得了红十字会师资资格,兼任本地区红十字会培训师。2013年,护理部主任成为广东省灾害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急救中心护士长成为佛山市和高明区急救技能竞赛的评判,她们将成为医院灾害护理教育的生力军。

2.5培育了灾害护理优秀团队

我院急救中心在多次历经的大型交通事故、工厂暴炸、沉船等突发事件医疗救援中,备灾护士反应敏捷、训练有素、技术娴熟、有条不紊,出色完成了任务,并获得社会的认可。近5年,我院到公安、工厂、学校、社区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近50场,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及好评。提高了居民自救互救的能力,成绩显著,为此我院急救中心护理团队,于2012年荣获广东省工人先锋号和佛山市“青年文明号”称号。

3讨论

第2篇: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生态环保*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宣教培训活动,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防护知识,增强公众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全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总体目标

从*年开始,用3年时间,初步在全社会树立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宣传“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理念,普及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基本技能,逐步在公众中推广应急识别系统,倡导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级各类干部的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总体安排,用3年至5年时间,对各级应急管理干部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形成以应急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为核心、以提高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能力为重点的培训体系;健全培训管理制度,优化配置培训资源,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完善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建立以实际需要为导向,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注重实效、充满活力的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格局。

三、主要内容

(一)狠抓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宣传学习工作,深入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普及应急知识,努力提高公众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

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知》(〔*〕62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实际,狠抓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宣传学习工作。同时,要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灾前教育以了解突发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为重点,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灾中教育以自救、互救知识为重点,普及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提高公众在事发第一时间迅速反应,开展自救、互救的能力;灾后教育以经历过突发事件的公众尤其是妇女、儿童为重点,抚平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1、开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每年以“公共安全宣传周”以及“全国科普活动周”、“全国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全国消防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主题宣传日(周、月)为契机,多种形式开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在社区、高危企业、建筑群和车站、机构、码头、商场、宾馆等公共场所设置应急标识、张贴应急管理宣传口号,营造浓厚的应急管理社会宣传氛围,使社区、农村、企业基层群众了解公共安全知识,掌握避险和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公共安全意识。

2、开辟应急管理科普知识专栏。通过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版、专题、专刊等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应急知识。

3、编印发放应急科普读物。一是做好《你准备好了吗——广东省应急知识宣传手册》的发行和宣传工作;二是各部门结合专项预案的内容,广泛收集有关资料,按各行业特点整理有关应急知识,编印应急科普读物,协调制作和播出有关电视、广播等作品,做好各类应急知识的宣传工作。

4、举办论坛、讲座等活动。通过举办论坛、讲座、科普展览、知识竞赛和专题文艺晚会等多种形式,从不同层面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的研讨、交流和宣传力度。

(二)组织开展应急知识培训教育,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水平和能力。

1、以《*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核心,做好应急预案的宣传和解读工作,宣传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和处置规程。特别要宣传抓好总体应急预案落实的重要性,要坚持防患于未然,在加强培训和演练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重点抓好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2、以典型案例为抓手,增强公众处置突发事件能力。通过总结分析典型案例中使用的处置手段、采用的应对措施等,进一步提高各级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介绍国内外应对突发事件的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剖析公众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临危不乱、灵活运用自救、互救知识,配合政府救援、减少人员伤亡的正确做法,增强公众忧患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3、制订培训计划,定期对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人、各级公务员和新闻发言人等进行应急管理培训;对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实战培训;在各级培训工作中增加应急管理内容课程,以各种培训形式积极开展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各级组织、广大公务员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素质,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以学生和特殊行业从业人员为重点对象,开展公共安全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1、学校教育。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组织实施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公共安全课程,尽快让公共安全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应急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向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发放《你准备好了吗——广东省应急知识宣传手册》及各类应急知识科普读物,以举办应急知识竞赛、应急演练等形式开展应急常识教育活动。

2、职业培训。对高危行业、事故多发领域的从业人员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在职业资格认证及招考公务员考试中逐步增加公共安全知识相关内容。

3、志愿者培训。对各类应急志愿者队伍开展相关应急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周密组织,加强领导,分管领导要亲自抓,应急管理办事机构主要负责人要具体抓,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领导到位,组织措施到位,确保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二)制订详细计划。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根据职责,结合实际,制订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计划。每项计划要有具体内容、牵头负责单位、协助单位、完成具体时间表、预期效果等。

第3篇: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生产员工 安全意识 安全培训 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X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210-02

1 安全生产现状

安全是个人健康、家庭完整、单位稳定、社会和谐的共同基础,也是每一个职工、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每一个政府的共同期盼。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化工生产规模大型化,设备、机器的结构和工艺操作复杂,生产过程高度连续、自动化程度高、危险性大,极易发生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虽然事故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而就近年石油天然气事故来说,绝大部分与人的因素有关系,如果管理到位,安全教育培训到位,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事故应急救援处理及时、有效,事故造成的损失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从安全生产管理上看,主要表现在员工安全意识不强,疏忽大意,心存侥幸,思想麻痹大意,“三违”现象普遍,投机心理上涨,未遵守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缺乏相应的日常安全应急演练等。安全培训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思想阵地与精神源泉,为加快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安全培训应以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为主线,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弘扬安全文化,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素养,促进安全发展;应倡导“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等先进理念和做法,完善提升安全培训理念,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规律性研究,而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扎根到每位员工的意识和行为中,深入到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全过程中,进而为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条件和舆论支持。

2 员工安全生产意识误区分析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生命”,面对这些耳熟能详的安全警句,为何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仍不能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各类事故的发生呢?笔者认为,员工在安全生产意识方面存在各种心理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1)侥幸心理。员工对于安全事故心存侥幸,马虎大意。(2)麻痹心理。员工对于安全事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安全意识淡漠。(3)紧张心理。员工技能低下,缺乏经验,应变能力差。(4)经验主义。工作过程中,员工凭经验判断和习惯性操作,安全规章形同虚设。(5)投机心理。工作中投机取巧,随意简化作业程序、减少作业步骤,造成事故隐患。(6)逞能心理。员工为表现“艺高人胆大、鹤立鸡群”,不遵章守纪。(7)莽撞心理。员工不顾生产条件,不计后果,野蛮操作。(8)无知心理。员工文化水平不高,操作技能低下,工作起来糊里糊涂。(9)麻木心理。员工工作热情减退,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对于问题视而不见。(10)从众心理。“法不责众”,“依葫芦画瓢”。(11)反常心理。带有情绪上班,容易发生浮躁、激动、偏激行为。(12)奉上心理。员工一切以领导的话为准,缺乏原则性。(13)唯心心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意识不是无源之水,需要有内容。安全意识是一种责任心和危机感。违章不一定发生事故,但事故都源于违章。关键在于应该严格安全生产标准,在心中划出一道红线,把标准视为神圣不可侵犯,即按标准执行,只有规定动作,杜绝自选动作,安全工作才有基石。此外,应及时发现隐患,杜绝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加强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处理问题能力,营造安全生产氛围,从而促进安全生产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

3 通过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如何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笔者认为应按照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等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培训效果。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采取科学培训手段,促进培训效果

一是培训需求调研应以“充分有效性”为主。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人们追求知识和接触事物发出的一种意识倾向,当人们认识到某种事物和某种活动与自身需要密切相关后,就会热情而耐心地对待它。因此,抓住培训对象的真正需求,进行充分有效的培训需求调研,设计合理的培训计划,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前提与关键。从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后勤服务等多方面入手调研,充分整合培训资源,设计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杜绝“一刀切”的安全培训,保证培训内容和培训学员的需求一致,提高培训学员的积极性,提高培训质量。

二是培训方式应以“创新能力式”为主。现代教育培训需要超前性,其目标不仅仅是培养现实人才,还要培养未来人才,学习方式要由“承袭知识式”向“创新能力式”转变。其一是将原始信息或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和包装,使之成为学员容易和乐于接受的“产品”形式;其二是在综合分析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方法,创建新的知识体系。利用新技术、新理论,直面新问题,保证学员不仅能够听懂,而且真正消化吸收,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创新。

三是培训内容应以“挖潜性”为主。要根据培训的需要及时调整。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培训内容一直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多着眼于学员的“应知、应会”及操作技能掌握、基本知识应用、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补缺”培训。但面对新的安全形势的挑战,培训仅为“补缺”是远远不够的,应把挖掘潜力作为培训的重点,根据最新的安全生产技术要求调整培训内容,把意识变革、观念更新、潜能开发纳入培训的内容,使学员从培训中真正学会思考、学会创新。首先,安全生产培训首先要科学的论证并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方案,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其次,组织编写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培训教材。最后,在培训中及时补充新技术,删减陈旧的和不必要的知识,以便学员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培训师应常去现场实践,贴近生产一线,广下基层,服务实际需要,内容常备常新,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敢于开拓,与时俱进。

四是培训方法应以“主动式学习”为主。安全培训要教会学员主动学习,教会学员学什么、怎样学。学员是培训的主体,不是培训的客体,培训师和学员要互相学习,培训师在培训中,要为学员交流提供平台,培训是大家经验的分享。培训师要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点燃智慧火种、汇聚智慧能量、引发智慧风暴。

五是培训效果评价应以“及时反馈”为主。培训效果评价对后期培训项目具有借鉴意义,既是一轮培训的结束,又是新一轮培训的开始,实质是培训的不断延伸。从培训项目中收集第一手数据域资料,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程序,对培训对象、培训组织管理、培训师、培训效益的评价,以确定该项目的培训价值和培训质量,对培训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培训计划是否有效实施等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分析和评价,不能走形式化,要认真及时进行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使其作为后期培训项目分析与培训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

3.2 加强培训师队伍阶梯式建设,促进培训健康发展

培训师是企业有效培训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证。目前,培训工作点多面广,培训师知识结构陈旧、能力水平偏低、年龄普遍偏大,且大多注重理论,与生产实际脱节。要适应科技的不断飞跃、技术的不断变化、理念的不断更新,只靠培训师自身闭门造车往往是不够的。只有建设健康的阶梯式的培训师队伍,有针对性的制定长期、有效的培养计划,通过示范观摩、外出学习交流、小组研讨、生产实践等形式,多接触相关领域前沿信息,了解企业发展动态,激励磨砺培训师队伍,打造精品培训队伍,对企业培训具有深远意义。

3.3 利用实训设施,强化学员安全生产技能和安全意识

安全培训必须注重学员的实际操作与实践锻炼,培养学员在生产实践中的安全操作能力,提高学员的安全风险防范和应急救援能力。安全培训最终要将安全落实到生产中,将培训的成果和培训的精髓落实和潜移默化到学员日常的行为习惯中,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就不能离开安全实践学习。

一是利用实训硬件设施,提高学员实际动手能力。

第一,合理配置硬件设施。能力从何而来,一部分可以由知识转化而来,但更主要的必须通过实践教学加以培养和转化。实践环节的关键性和重要性必须着力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在安全培训上要敢于投资,舍得增添必要的实训硬件设备和设施,实现安全培训的全面覆盖,满足实际操作训练的需要。第二,加强实训管理。避免实训资源的闲置和资源浪费,落实实训场地的责任制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实训场地与设施的使用率,提高培训学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第三,实训和理论实行同步教学,协调一致,保质保量。按照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周密组织,有效实施,通过实习训练,使学员能够了解相关各种设备、仪器及仪表,熟悉各个工序的操作要领并能进行操作。围绕培训单位的培训目标实施实训教学和实践练习。第四,建立与优化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把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充分融入教材和新的实训设施中,使学员的知识技能和操作技能同步提高,提生学员适应安全生产的能力。最后,根据培训方案,配合有关专业进行实践技能竞赛、兴趣活动辅导、实践操作达标考核等手段,更好的激发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强化现场安全模拟演练,提高安全事故防范能力。

由于重大事故都是突然发生,既扰乱正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秩序,又会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如果事先没有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现场就会出现慌张、混乱的现象,而无法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导致严重的后果;若事先准备的不充分,应急人员不能及时到位、应急人员缺乏必要的应急能力,就将延误人员抢救和造成事故扩大等情况。要做到事故突发时,准确、及时、正确地实施现场应急救援和快速反应,控制事故的发展,就必须对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严格的培训和演练,使各级应急机构的指挥人员、抢险队伍、企业职工了解和熟悉事故应急的要求和自己的职责。

模拟事故现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作业内容、作业条件不同,按照严格的救援程序和操作规程,指导学员接受实地应急培训和演练。指导并做好事后的安全模拟演练讲评和记录工作;及时纠正演习中出现的问题,注意培养演练班组的整体协调能力及各岗位的协作能力,以增强学员安全事故防范和应对综合能力。在培训中,要教育学员生产安全的关键在基层,要害在岗位,根本在责任心。

安全领域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愚者以流血总结教训,智者以教训防止流血。安全事故不是不可战胜,关键是看我们如何作战。只有扎实、稳健地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帮助员工树立健康正确的安全意识。思想上足够重视,在应对紧急、危险或复杂情况时,员工才能将安全武器握的更紧,才能取得安全战场上一次次胜利。

参考文献

[1] 付立红.生命安全:员工安全意识培训手册[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208.

[2] 张会超,董立霞.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M].中国商业出版社,2012:199.

第4篇: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1.1对象

以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全体护理人员共150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全方位的培训,使精神科护士全面掌握精神科、内科、外科、妇科疾病的护理常规,及时准确地判断并处理病情变化;掌握危重症病人抢救的相关知识、技能以及各种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

1.2方法

1.2.1院内培训

①管理人员培训:自2011年起精神科及心理科护士长在ICU轮流进修一个月,掌握危重症病人的观察、护理及管理,掌握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技能。②护理技能规范化培训:对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临床55项护理技术操作”的全面考核,教材人手一册,并不断丰富其内容。每月组织操作考核一次,95分为合格,全部培训结束后,平均97分以下者继续进行下一轮培训。③专科知识培训:每月组织一次多媒体形式的集中理论授课,精神科专业护士、重症护理专业护士、急诊科专业护士轮流讲座。④应急预案练习: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培训和考核,每月组织一次。培养标准病人,让参训人员投入到真实的场景中,提高应急能力,掌握急救护理知识。⑤礼仪培训:每年一次全院的培训和礼仪比赛,让护理人员以美观、得体、整洁的仪容仪表为患者服务,给患者敬业爱岗、一丝不苟的美好印象,从而让患者对我们产生理解和信任。每季度一次的职业道德培训,培养了护理人员的职业情感,使她们既有外表美,更有内在美。精神病人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社会的歧视,由于疾病原因,很多病人沟通障碍,护士必须具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情感,掌握与精神病人的沟通技巧才能胜任精神科护理工作。⑥护士轮转:有计划地安排工作一年以上的精神科护理人员转科,内科、外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各三个月,进一步巩固各学科专业知识。⑦新理论、新技术培训:各综合科新开展的项目、新进的仪器设备等培训全院护理人员均参加。

1.2.2院外进修

①专业知识培训:精神科护士长轮流到上级精神病专科医院进修,学习结束后转到新的科室开展工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思路大胆改革;工作两年以上的护士轮流到上级精神病专科医院深造,巩固学习专业知识,加速成长。②综合业务培训:有计划的选送护士长到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进修或短期参观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作方式和管理理念,学习各科相关疾病的护理常规、急救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③专业护士培养:选拔工作能力强、业务技能棒、教学能力佳的优秀护士,参加精神科专业护士培训,使精神科护理更加专业化。

2结果

2.1护士综合业务能力明显提高

在全方位培训后,护士理论考试及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提高,能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术,及时发现精神病人的躯体疾患,沉着面对、熟练处理精神病人的各种意外状况,充分证明了护士的业务水平和应急能力。

2.2学习积极性提高

先期培训的护士回到科室后即为带教人员,与大家交流学习心得,将好的经验、好的作风传授给大家,应用于临床;综合科经常有精神病人因躯体疾患住院治疗,亦需要精神科护理的专科知识,精神科护士学习综合业务的同时,也把精神科护理知识传授给他们。全方位培训达到科室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各取所需,共同提高的效果。

3讨论

第5篇: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1.1培训项目为了应付各种紧急情况,美国要求所有的医师都要上过急诊医疗服务体系课程[4],同时还规定了全职型的急诊医师不仅需要大量的急诊知识,还需掌握整个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知识。为此,美国急诊医学委员会(ABEM)、美国急诊内科医师学院(ACEP)、急诊医学住院医师导师理事会(CORD)、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联合会(EMRA)、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评议委员会(RRC-EM)、学院急诊医学协会(SAEM)联合制订了急诊医学临床实践模式。急诊住院医师培训计划包括内科、外科、创伤、心血管病、骨科学和产科学,以及对药物中毒和家庭暴力的识别和干预技能等,此外还应该加强其他非专业技术的培训,如计算机技术、客户服务、商业管理、咨询技巧等。美国每年有950名住院医师通过这项培训。美国急诊医学会还为住院医师提供各职业阶段的培训,以确保各地的美国民众都可以获得同样高水平的急诊医疗服务。而全美急诊专科医师获得批准的培训项目共有467个。主要包括:医院管理、临床法医学、临床药学、科研、重症医学、灾难医学、院前急救系统(EMS)、环境卫生、老年急诊医学、全球急诊医学等等。绝大多数急诊医学专科培训项目属于以下几类:院前急救系统(EMS)、超声、儿科急诊医学、全球急诊医学、科研、毒理学、重症医学、医学模拟、医院管理、医学教育、灾难医学和运动医学。

1.2资金保障专科医师在急诊培训期间的工资大致与住院医师相似,约为每年6万美金,而这部分的培训项目基金一般不来源于联邦政府,而是由接受培训医师所在的急诊室工作盈利部分提供,另外,大多数受训医师都会参与科研工作,以获取一部分的劳务报酬。

2中国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

虽然我国的急诊医学起步较晚,但我们充分认识到急诊医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学科。近10多年来,我国的急诊医学迅速发展,已形成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和一支由临床、科研、教学相结合的急诊专业人员队伍。但全国现有专职急诊医师仅约5万人,其中80%~90%为其他专科医师[5],且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急诊医学教育,尤其要做好毕业后教育工作。

2.1教育过程与美国不同,我国是从2010年才开始在上海先行试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的。完成院校医学教育的医学生,将以社会人的身份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6]。根据其学历和培训医院的不同,开展2~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的培训。培训结束将统一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结业综合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式临床考核(OSCE)的方式。考核合格者将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合格证书,当然在此之前必须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同时有部分优秀医师还能获得硕士学位。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可以选择继续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2014年上海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新增了急诊专科培训基地。通过2~3年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医师将获得更专业的亚专科教育,同时优秀的医师还将通过自身努力获得额外的博士学位。

2.2培训项目与美国众多的培训项目不同,我国专科规范化培训主要包括:院外急救(包含灾害紧急救援等)、院内急救(包含创伤、中毒等)和急危重病救治(ICU)三大类[7]。通过培训,希望达到掌握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掌握常见急症的症状鉴别诊断,对常见急症进行基本正确和独立的急救诊治;熟悉和初步掌握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另外在科研方面,能阅读有关急诊医学的外文书刊并了解临床科研方法,结合实践,写出病案报道和综述。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专科医师培训将有2个月的集中培训,这是培训的一大亮点与特色,主要包括:院前急救、基础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高级创伤生命支持、急危重症抢救技术(血液净化,呼吸支持,有创血液动力学,急诊B超,营养支持,监测等)、灾害医学、急诊沟通技巧等等,为培养动手能力强、应变能力快的合格急诊科医师做努力。

2.3资金保障与美国不同,上海是建立政府投入、基地自筹、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大对于全科以及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业住院医师培训的财政补助力度。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探索社保基金增加划拨基地医院经费的长效投入机制。另外,为保障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上海市多部委决定设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项经费,对于委派医院、培训医院和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经费支持,使急诊医师毕业后教育能顺利贯彻进行。

3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议

3.1加强政策导向虽然我们的毕业后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这4年实践下来,我们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工作的急诊临床医师。目前,急诊医学还属于紧缺专业学科,据统计,上海市二、三级医院急诊和ICU医护人员共有6022人,医师占29.5%,其中医师硕博高学历的仅占25.9%。上海市100所二、三级医院急诊年工作量达到914.27万,实际抢救和留观均超编制。工作强度高,人员配备不足,医护高学历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的主要问题。所以更需要我们加强政策导向,加快政策扶持、加大毕业后教育培训的力度与强度,培养出更多学历高、医术精、医德高的优秀急诊医师。虽然政策的推行与执行过程中有些许障碍,但我们会贯彻始终,为培养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的医师、为促进临床医师培训和管理法制化与规范化,为提升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和提高医院核心竞争而做出积极的作用。

3.2加强培训监督虽然在不同的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但我们希望结果是同质化的。所以对于基地的标准、培训的标准、考核的标准都做了统一的规范度量。如:急诊科相对独立的布局合理的急诊区域;科室设置与人员配置;医疗设备;医疗工作量;医疗质量以及师资条件都做了细致的规范。在培训标准里对于相关科室轮转计划,要求达到的培训目标都做了一一规范。在培训结束后将统一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结业综合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式临床考核(OSCE)的方式。但好的培训计划还需要有力的监督机制,以求达到从“进”到“出”都规范同质的结果。对基地的督导、对师资的培训、对考试过程的全程录音……都是我们加强培训监督的保障。为使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越来越完善,我们一定会把监督机制落到实处,绝不走过场。

3.3加强急诊建设上海作为国际性特大型城市,老龄化突出,以交通工伤事故、化学事故和中毒意外伤害,以及群体性突发事件、气象灾害等引起的急危重症已成为威胁生命的重要因素。积极应对人民群众对急诊医学发展需求、提高急诊急救的防治管理和综合救治能力是政府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迫切任务。目前我们已经完善了全市院前急救系统网络规划和标准化建设,另外,经两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已建立5个创伤急救中心、2个烧伤急救中心、3个儿科急救中心、2个心脏急救中心、2个核化救治中心和1个脑外科急救中心。例如,上海市东方医院形成了创伤急救院前、院内“一体化”的优良模式。考虑到地域分布和伤病分类,结合5+3+1规划实施,我们已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全市覆盖,医疗救护基本实现“就近急救”。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开展分类救护模式、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和应用,转运服务可实行预约或排队的服务制度以及加强救护车和急救装备配置,按每万服务人口不少于0.25辆的配置标准,确保救护车道路优先权,完善应急联动协作机制,确保急救专业队伍的建设和院前院内的序贯救治。

第6篇: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建设情况(包括“反麻痹、保双零”相关工作)

1.根据公司现有岗位实际情况,年初编制下发了公司《全员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经过半年的实施,并结合集团公司5月的尽职督察提出的问题和广西公司的相关要求,及时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于7月19日通过安委会的审议并已。

2.提前策划,于3月19日编制下发了《关于开展“反思想麻痹、反侥幸心理、反习惯性违章”活动的通知》,制定了活动方案,成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职责,开展了宣传教育、检查整改、反麻痹讨论和反麻痹安全日等系列活动,在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纠正工作作风、慎醒麻痹思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7月22日,编制下发了《 关于开展班组“反麻痹”安全活动的通知》,组织生产一线员工开展了一次“反麻痹”自我反思活动,并要求每位员工撰写个人思想汇报和整改措施,并在活动中进行表态发言。

4.认真贯彻落实广西公司“反麻痹、保双零”活动方案的相关要求。为提高桂林区域公司“两票”管理水平,公司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两票三制”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并组织区域各公司开展了“两票”讨论会和“两票”专项检查,同时积极参与“两票”的修订工作,组织区域公司对广西公司两票管理办法进行讨论,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并上报广西公司。广西公司两票管理办法定稿后已及时组织修订完善了桂林区域两票管理标准。同时对集团公司5月份现场检查发现的“两票”问题,已会同项目公司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了处理,对责任人进行了考核。目前,各风电场“两票”填写得到了规范,大幅提高了两票的合格率。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情况

1.根据广西公司《安全生产奖惩规定》修订完善了桂林分公司《安全生产奖惩实施细则》,通过安委会的审议并已。

2.按照集团公司尽职督察要求,修订完成了桂林分公司全员岗位责任制,通过安委会的审议并已。

3.根据广西公司《“两票”管理规定》,修订完善了桂林区域《“两票”管理标准》,已提交公司标准化办公室和各项目公司进行审核,本月底执行。

4.组织修订了福家田风电场巡检记录,优化完善了巡检项目,提高了现场on-call人员的日常巡检质量。下一步准备在其他风电场进行推广应用。

5.组织完成桂林分公司运行规程和检修规程的编制工作,目前正在对初稿进行校核,后续经讨论、定稿、审议后,计划8月份实施。

(三)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制定实施情况

1.桂林分公司现场一线员工多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工作时间不长,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为了尽快提高现场一线员工的工作技能,由HSE部牵头,组织三个生产部门于年初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生产运行人员岗位能力培训的通知》,明确了2019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及内容,并将培训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月并严格执行。按照计划和现场实际需要,先后在各风电场开展安全教育培训24次,对入职新员工培训10次,根据季性变化对驾驶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2次,较好完成了培训工作任务,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按集团公司尽职督察要求,修订完善了公司培训计划内容,将三类人员、管理人员的再教育纳入培训计划,同时开展了实操技能培训,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应急能力培训和“红十字救护员”取证培训。

(四)安全生产投入有效实施情况

为保障公司的安全生产,根据广西公司《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和实际需要,桂林分公司年初制定了2019年“两措”费用使用计划,并将费用细化到月,预算总费用为43.3万元。其中“三标”体系建设30万,应急预案评审备案10万,“安全生产月”活动是1.5万,员工安全帽和反光背心是1.8万。

目前,按照计划对公司消防灭火器、消防栓进行了全面检测和补充,同时购置安全帽、反光背心等用品、用具费用1.8万;“安全生产月”活动购买25项反措书籍及宣传资料1.48万。签订应急预案评审、备案合同9万,计划8月底前完成相关评审、备案工作。签订“三标一体化”体系贯标合同30万,计划10底前完成贯标工作。

(五)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以及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1.加强日常的安全巡视检查。结合培训工作,每周到一个风电场开展一次培训和现场检查工作,及时检查现场及“两票”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2.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活动。开展了节后、春季安全大检查、防台防汛、防小动物等安全专项检查活动,共查处安全隐患101项。

3.按照桂林区域党委的要求,组织开展了桂林区域公司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联查联排活动,抽调项目各公司安全生产骨干人员,对各公司生产运营以及在建项目开展了系统性检查,以“边查边改、立查立改”的方式进行,共查处安全隐患93项,并按“五定”原则督促完成整改。

(六)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1.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按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要求,年初下发《关于开展桂林分公司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成立了公司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组人员的职责,细化了应急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分工,组织召开了专题会,完成了对制度、预案的修编工作。建立了应急指挥室,下发了应急处置卡。

2.加强应预案的演练。年初制订下发了2019—2020年应急演练工作计划,按计划组织开展了应急演练。上半年按计划共完成了5个专项应急预案的演练,通过演练,检验了通讯设备联络的有效性及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3.强化员工的应急培训。组织员工开展了应急预案的学习及考试,大力开展应急知识培训,完成了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自查整改工作,补充完善了应急用品,同时以笔试结合现场拷问的形式开展员工应急能力的日常考试。

4.开展汛期值班。印刷下发了防汛应急值班记录本,明确了值班日程安排和责任分工。

(七)生产安全事件报告情况

1.对6月9日金紫山到桂林集控通讯中断未及时报告事件,对责任人进行了严厉处罚,并要求在部门内进行“说清楚”。

2.组织开展了经验反馈。同时上半年的经验反馈汇编已在编制过程中,月底前完成。

3.建立了生产安全事件报告台账,督促并要求发生安全事故事件和设备故障时要及时上报。

二、本单位及本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亮点

(一)开展“两票”管理专项提升活动

公司HSE部于2月13日下发《关于开展“两票三制”专项治理的通知》(桂林安环函〔2019〕2号),组织区域各公司开展了“两票”专项治理活动。2月21日组织桂林区域各公司召开“两票”专题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达成8项共识,规范并统一了填写内容。按照活动计划,2—4月份共开展“两票”专项检查3次,并于4月21日召开“两票”治理总结会,对“两票”执行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并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具体规划。

按照广西公司要求,5月10日组织区域各公司讨论“两票”制度执行情况,形成后评估报告,指出“两票”在现场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向广西公司提出了后续执行过程中相关建设性意见。

通过开展“两票”专项治理活动和一系列管理措施,各风电场“两票”管理得到了有效提升,为班组“三基”建设和公司安全生产打下了基础。

(二)组织区域各公司开展安全生产联查联排活动

按照桂林区域公司2019年工作会议的部署和党委的要求,为实现“主轴驱动、区域协同,构建安全生产新格局”的目标,由桂林分公司HSE部牵头,于3月25日至月30日在桂林区域各公司范围内开展了2019年春季安全大检查联查联排活动。本次活动各单位积极响应,抽调了生产和工程管理方面的骨干组成检查小组,对生产和工程建设现场进行深入检查,共查出93项不符合项,并按“五定”原则要求落实了整改。同时,通过开展联查联排活动,为各公司创造一个相互沟通学习的平台,在活动中查找问题,发现不足,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为打造“桂北百万千瓦清洁能源基地”创造了良好氛围。

(三)编制全员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公司成立时间晚,桂林区域公司年初才完成职责划分。为进一步完善公司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确保公司各层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履职到位,公司HSE部在学习借鉴集团内部先进单位良好实践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全员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清单。内容覆盖公司现有各岗位,安全保证体系、监督体系、支持体系的职责进一步得到明确,为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开展奠定了制度保障。

(四)启动了全员岗位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清单编制工作。

编写下发了关于开展《桂林分公司全员岗位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清单编制》通知,启动了清单编制工作。计划10月底前完成。

三、存在的问题(一)本人存在哪些履职不到位的情况

1.安全知识的宣传、学习和培训力度不够,培训内容比较单一。

2.内业管理缺乏主动性,资料台帐管理不全。

3.安全检查深度不够、技术含量低,现场安全隐患不能得以全面查处。事故隐患整改机制的及时性、有效性、针对性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4.对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奖罚力度不够,不能激发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5.监管精细化程度不够。局部检查多,全面监督少;表面检查多,深入分析少;查细小问题多,查大系统、大隐患少;查静态问题多,查动态问题少(生产过程中的违章指挥、操作等)。

6.抓工作落实不够彻底,对发现的隐患问题重视程度不够。

整改措施:

1.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学习,以讲促学,不断丰富自已的业务知识和提高培训水平。

2.改正工作作风,工作精细化,加强风险预控和隐患分级管理,全面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严格按“五定”原则做好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3.敢于“唱黑脸”,进一步加大对“三违”行为的管理和考核力度。

(二)本单位目前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是何原因。

1.生产一线员工多为年轻人,缺乏工作经验,综合技术水平普遍不高。

原因:工作经验不足。

2.部分员工麻痹思想未完全根除,仍存在思想松懈和侥幸心理,相同的“三违”问题重复出现。

原因:培训不够,考核不严,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严格执行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采取形式多样和员工普遍认同的方式开展培训,提高培训实效性。同时加强学习效果的考评,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持续深入开展“反麻痹,保双零”活动,进行全员思想教育,认真落实岗位负责制,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引导员工牢固树立“思想麻痹、心存侥幸就会酿成事故”和“违章就是违法、严重违章就是犯罪”的思想理念。

第7篇: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因灾害有其地域性,而且对灾害的培训还没统一实施,因此各院校及医院有所不同,现对灾害教育培训内容总结如下。

1.1灾害救护理论知识①灾害一般知识:包括灾害的定义、种类、特点、各种灾害对人体的伤害及救治技巧,灾害流行病学等。②现场救护知识:包括护士的主要任务、伤情判断、检伤分类、伤员转运、登记统计、护理文书等。③急症护理知识:包括各类烧伤、颅脑伤、胸部伤、腹部伤、骨折、休克、大血管损伤、挤压综合征等。④灾害护理系统评估及制订灾害应对计划。⑤心理护理知识:包括对灾后伤员及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等。⑥自我防护知识:包括环境、疫情、安全等方面的防护知识。

1.2灾害现场常用的急救技术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抗休克、心肺脑复苏、气管切开和插管及常见毒物的解毒等。其课程至少涉及急救护理学、危重监护学、健康评估等科目[8]。

1.3灾害救援人员身体素质健康的身体是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灾害发生时,环境危险,生活条件艰苦,医疗条件较差,工作负荷过重,对护理人员的身体是严峻的考验,因此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应平时注意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9]。

1.4人力物力的准备今后灾害救援将会变得很平常,面对灾害需要准备充分[10]。平时应注意培养救灾意识,时刻处于备战状态。做好物质和人员的准备,随时准备抢救。如常用药品准备,包括外伤药、消化系统疾病用药、皮肤病用药、感冒药等[9]。

1.5灾害护理教育培训方式对于灾害护理教育培训方式各院校及医院基本相同,现总结如下。①灾害理论知识学习:主要是讲授灾害护理救援的理论知识,灾害医疗护理的必要性和特殊性,不同类型灾害救护设施的特点、准备及保障,灾害护理伦理学、心理学的知识[11]。②情景模拟灾害救护演练:模拟演练可以训练护士帮助灾民尽快尽快脱离危险区域,并能迅速对伤员进行分类,使其具备反应敏捷、判断准确、处置安全迅速的能力[12]。③观看视频:组织观看相关灾害救援视频,再针对视频中出现的错误组织讨论,并重点提出一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13]。

2国外灾害护理教育及培训现况

2.1灾害护理教育培训对象

2.1.1在校护理专业学生日本在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后,部分护理大学认识到灾害护理教育的必要性,于课程设置中加入灾害护理学。以库兵县立大学的山本教授为学科带头人,致力于灾害护理的基础教育及继续教育教学大纲的系统性开发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0]。美国灾害护理课程多为选修课,且授课内容及方法仍没有实现标准化和统一化[14]。美国Rochester大学护理学院率先提供了为期2年的灾害应急准备护理硕士课程[15]。美国、英国、芬兰等国家的护理院校陆续开设了突发事件护理和灾害救援的研究生项目和研究生后证书项目,其中有些授予硕士学位[16]。哥伦比亚大学提供了亚专业课程,作为护理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17]。Vanderbilt大学还提供了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的公共政策和管理的护理博士项目[18]。WHO于2008年提出要将应急准备能力整合到本科护理课程教育中,建议要以灾害护理能力为基础设置课程[16]。

2.1.2在岗专业人员除了在高等护理基础教育中开设灾害护理学外,日本急救医学会护理分会护理分会还为培养急救护理专家开设了总计810时学时的急救教育课程,为日本培养了大批的急救护理专家[19]。在美国,一些护理学院也开发和提供了相关的继续教育项目[20]。欧洲一些国家及澳大利亚也相继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了函授护理教育课程培训,但是基础教育中尚未将灾害护理学纳入课程设置[16]。

2.2灾害护理培训内容日本学者指出灾害继续教育的内容有:①优先治疗的方法、急救医疗和急救护理;②物品和床位管理;③受灾者和救护者的心理保健;④医疗队伍的编制;⑤康复等[4]。美国护士协会(ANA)和美国护理学院学会(AACN)建议,面向护士的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均应设置灾害护理相关内容,但未规定具体的教育内容。常见的课程名称包括突发事件或灾难管理及计划、突发事件或灾难应急反应、恐怖袭击和国际救援管理、灾难应急准备和灾难救援保健、灾难护理中的领导力等等。有研究提出,灾难护理教育应包括监测和报告异常表现、伤病员护理、护理实施的控制、资源和应急准备计划、公众管理5方面基本内容[21]。另一项在威斯康辛州开展的重要研究[22]则认为应把伤员分类和现场急救、生物所致疾病爆发的症状检测、重要资源的评估、事件干预指挥系统、检疫和洗消、现场心理救援、流行病学知识、临床决策和沟通8个基本内容纳入灾害护理教育。

2.3灾害护理教育培训方式日本宫城大学和库兵县立大学护理学科联合进行了21世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该项目的方法包括:①使用CD自学;②召开研讨会,讨论从CD学到的知识,并评价自己单位灾害准备的状况;③在工作场所实际准备;④比赛[4]。灾害继续教育方式通常为在职人员进修、岗前培训、参加院外会议、管理人员进修等[4]。在美国,较多的认证课程和部分学位课程均全部或部分使用在线学习的方法,并且提供了在线的虚拟教室、电子邮件、电话等辅助教学方法。

3小结

第8篇: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手术室;火灾;应急预案;突发事件

手术室火灾极少发生,一旦发生会出现严重后果。随着安全意识不断增强,预防手术室火灾的发生已经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美国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在美国的各类医疗单位每年发生20次~650次的轻微伤害型手术室火灾[1]。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主要是导致病人伤残或者容貌受损[2]。对于手术室火灾关键措施为预防,只要定期对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火灾分类应急预案的规范化培训,同时模拟现实的火灾情景进行实战演练,就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预防手术室火灾事故的发生。即使未能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也可以利用培训所学到的防火知识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的伤害程度。近年来,医院管理层非常重视手术室工作人员火灾分类应急预案的培训,并严格要求考核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3]。相关研究显示,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效果显著[4]。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析在临床手术室火灾分类应急预案培训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际效果,为进一步合理有效地培训手术室火灾分类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工作的92名手术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名。观察组:麻醉医生、护士、护师及主管护师分别为10名、21名、11名、4名;本科22名,专科24名;对照组:麻醉医生、护士、护师及主管护师分别为10名、21名、12名、3名;本科20名,专科26名。参与本研究的护士均为女性,医生均为男性。两组性别、工种、级别、学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主要做法是制作多媒体进行集中理论讲解,之后现场演示手术常用灭火器材的使用,随后由学员自行体会。观察组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活动为载体。按照“确定导向目标、制订导向计划、实施导向任务、导向考核”4个完整的行动实施应急预案培训。实施过程中重视“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调动全科医护人员的主动性、参与性,通过有目的系统化地组织培训人员在模拟的手术室火灾分类环境中,实施应急预案,体验应急预案演练全过程,最终获得相关专业知识和防火安全能力。具体做法如下。1.2.1确定培训导向目标1.2.1.1成立手术室火灾分类应急预案专项小组科主任1名作为项目总负责人,负责项目的运行及监督管理;护士长1名作为项目具体负责人,负责项目运行中的协调与指导。培训成员共46名。主管护师为组长,按职称、工作年限分为2组,每组各23人。1.2.1.2应急预案项目选择在以往制定的火灾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结合本科室情况重新进行预案的修订,并经小组人员讨论通过后最终定案。由科主任、护士长提出手术室火灾分类应急预案培训项目,并将项目分配到各组,包括4项应急预案:第一项气道火灾应急预案、第二项非气道火灾应急预案[2]、第三项可控性的小火灾应急预案、第四项难控性的大火灾应急预案[1]。1.2.2确定培训导向计划手术室火灾分类应急预案专项小组,制定培训方案,对2组培训成员进行分类火灾应急预案的理论培训,用现场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法进行分类火灾应急演练。1.2.3实施培训导向任务1.2.3.1灾应急预案的理论培训内容通过远程授课形式对培训人员开展灾害护理学及心理救援知识教育,获得灾害救援新知识、新方法,掌握心理干预技能;通过幻灯片进行理论授课,讲授手术室火灾发生时各人员的职责;发生火灾时应遵循救援(R)、报警(A)、限制(C)、灭火和疏散(E)原则[5];手术室消防设施的类型、具体放置位置及使用方法;手术室的总电源、氧气的开关及压缩空气总阀门的位置及正确的关闭方法;消防通道的位置及正确的逃生方法;铲式单架的使用方法;紧急疏散后的集合地点及采取的相应措施。1.2.3.2现场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法相结合进行火灾应急演练①设计火灾模拟情景。人为设计两种手术室发生火灾的情景:一是手术过程中患者身上发生火灾,此时手术工作人员应及时根据火苗的大小及着火面积评估火灾等级,根据等级分类确定启动第一项或第二项应急预案;二是手术过程中手术室环境发生火灾,此时手术室工作人员也应及时根据火苗的大小及着火面积评估火灾等级,若等级分类为3min即可扑灭的小火灾,则启动第三项应急预案即可,不需要报警[6]。若等级分类为不能扑灭的大火灾,则启动第四项应急预案即可,并立即报警,同时应急预案指挥部应迅速组织患者及工作人员撤离,撤离过程应严格遵循医院的相关制度,确保病人生命安全,事件结束后应及时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②现场教学法和情景模拟训练。由护士长讲授火灾应急预案分类及具体流程,发放应急预案流程图,通过提问了解学习情况。分组演练:对培训人员进行情景模拟演练,组长为该组的负责人。由护士长、科室教学团队、消防中心专业人士分别辅导并组织演练。在演练过程中不断纠正并制作相关视频播放。手术室培训人员模拟演练四项分类火灾应急预案。内容包括对火势的评估、火灾现场患者紧急救护、火灾信息通报、火灾现场初级灭火、人员安全撤离、设备安全撤离、火灾后期患者的评估及急救措施。1.2.4培训导向考核1.2.4.1理论培训部分采用试卷形式进行理论部分的考核,100分为满分,80分为合格分,不合格的成员需重新考试。培训小组全体成员的平均成绩为85分,无不合格者。1.2.4.2情景模拟演练部分1.2.4.2.1考核标准依据自行制订的手术室分类火灾演练考核标准进行实践能力的考核,主要评估各组人员的心理素质、应急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4个方面[7]。1.2.4.2.2考评人员的组成由手术室科护士长、护士长、各组组长及应急小组成员组成主考人员,依据标准进行打分,同时对每组完成情况进行现场点评、分析。用影像资料记录其演练考核的过程,并保存入档[8]。1.2.4.2.3考试结果演练考试以100分为满分,80分以上为合格,不合格的小组需重新考试。演练部分平均成绩为92分,无不合格小组。评出优胜奖1组,给予一定物质奖励。1.2.4.3培训人员归纳总结:由参训者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分2组进行,包括对手术室分类火灾应急预案的掌握,演练过程中的配合程度、应急预案流程图的思考讨论等。培训人员通过自己实战、查找、讨论、分析、总结。

1.3评价方法

1.3.1突发事件应急能力采用自行设计的手术室分类火灾演练应急能力评分表,从反应迅速、团队协作、分工有序、应对及时、沟通能力、操作有效、处理有序、执行规范、行动力迅速、最终效果评价等10项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越强。1.3.2消防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能力采用百分制的形式,对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能力的考核。1.3.3分类火灾应急预案培训的满意度调查以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对所调查的内容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3个等级进行调查。涉及此次培训的目的、培训内容的设置、培训的方式、培训人员的培训水平、培训考核的方式5个方面。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获得的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进行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第9篇: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急救管理;急救科普化;科学发展观

1 在急救管理中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

1.1 我国急救科普发展现状

随着城市的现代化,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意外灾害事故逐年增多,当意外伤害发生时,及时、正确有效的开展自救与互救是公众应对伤害、挽救生命的关键的环节。心肺复苏技能的掌握是当今全球公认的急救普及率衡量标准,我们看到,在急救反应率最高的美国西雅图,民众心肺复苏的普及率在三分之一,日本是15%,中国香港是10%,而在我国大陆民众急救知识普及率最高的北京地区,心肺复苏技能掌握率尚不足3%,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

1.2 我国亟待出台《急救法》

数据能直观反映出急救普及率不足的问题,但更艰巨的现状是我国迄今还没有出台一部《急救法》,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急救行政管理领域的一个巨大缺失。对于急救医疗专业人员来讲,对于执业的规范仅仅只有《医师法》,但急救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着它必须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去解决执业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对于普通人民来讲,急救法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民众学习急救知识的动力不足,尤其在高危岗位或公共岗位方面,没有学习急救的强制性要求,造成很多意外伤害的发生。而现场参与急救的普通那种没有安全保障,形成在中国大陆地区老人摔倒不敢扶,怕被讹上的集体性冷漠也需要执政者反思。

1.3 以人为本是急救管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识,普及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就是国民素质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人民最根本的健康与安全的要求。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建立健全急救法、不遗余力的开展各项急救科普活动,落实急救科普教育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的需要,也是急救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具体手段。

2 政府主导的急救科普体系建设

众所周知,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本质上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总体和谐。新时代的急救管理者,应加强自身素质,坚持以人为本,践行以人为本的主力队伍,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对科普平台予以更好的建设,做人性化的急救科普文化建设,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1 北京市急救科普基地建设

根据北京市政府、市卫生局的要求,北京急救中心除了承担全市120院前急救指挥调度和现场急救医疗服务任务外,还承担起提高北市市民急救知识的普及率和急救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该项工作由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承担,她隶属于北京急救中心。北京市政府对北京急救中心的急救工作及急救培训工作,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在资金上都给予的极大投入与强有力的支持。奥运前夕,市财政专项拨款3000余万元对原“中意合建的北京急救中心”进行了整体建筑设施改造,拨款3200余万元用于北京120现代指挥调度设施改造,主体三、四楼层用于培训中心各种模拟教室、多功能教室的建设,并拨付480万元购置急救培训器材设备,其中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模拟人等。完善后的培训中心,已具备开展基础、高级急救培训的设施与功能,成为了中国院前急救行业专业人才及公众急救科普宣传的核心基地。

2.2 急救科普管理要与国际接轨

急救专业管理必须要与国际接轨。汲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急救理念与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合理部署急救资源与人力资源。打造专业化的急救医疗团队,选派优秀人员考取国际急救导师资质。目前以北京急救中心为例,其培训部门——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2009年成为美国心脏协会国际认证培训中心,2010年成为国际创伤联合会中国分部,提供国际认证最广,级别最高的标准化急救课程培训,并致力于将国际先进的急救规范流程、技术标准在全国急救界大力推广。设有北京市急救师资库,已形成了阶梯化急救导师团队。师资主要来自于北京市各大医院从事临床医学专业的专家、教授及北京120优秀急救工作者,多年来有计划有层次的发展北京120标准化师资团队建设,培养北京急救中心一线医护人员赴美国、香港、加拿大等国际急救机构,考取美国心脏协会、国际创伤协会、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加拿大司法学院等专业机构的国际急救导师资格认证,为开展急救教学打下坚实人才基础。同时,为全国各省市急救中心提供标准化急救师资培养与认证,带动全国各省市发展急救培训事业发展。这支队伍不仅架起了急救科学理论与技术输入的桥梁,也将我国急救发展的现状在国际学术平台有所展示与交流。在院内急救培训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院外民众急救普及工作中,更是专业化做科普的主力军。

3 急救科普化管理

急救科普管理者应针对专业医疗人员、高危岗位人员、普通市民与青少年等不同人群设立相应的教研小组,设置相应的教学模块,以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教学模式为特色,为国内外企业单位提供行业岗位急救培训,为学校社区提供急救讲座,演习训练,编辑出版各类急救教材。在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目前的年培训量约2-3万余人次,十几年来培训量逾40万人次。他们承担着北京市政府的急救培训任务,如北京奥运会各场馆医疗志愿者,北京国际马拉松等国际赛事志愿者培训等,还积极参与北京市科委市级科普项目,完成了相关急救科普课题的研究与执行,如北京市各区县科普工作者培训,百家科普基地与百家社区科普对接活动,科普基地科普行活动等,用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为社会带来巨大社会效益。

在此基础之上,急救管理部门还应大力开展国际资质培训,如国际心肺复苏2010版指南和国际创伤生命支持第七版的更新与推广。发展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TLS)中国分部(120)在国内建立基地事宜,发展武汉培训基地。完成北京市科委两项科普课题工作。每月12日北京急救开放日活动中为市民免费开放北京急救科技馆,参与北京市科普基地日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寓教于乐,科学实用的急救培训,免费发放急救科普读物。完成北京市科委市级科普课题及相关系列社区急救培训活动,获得良好效果。引进并开展先进的国际医疗车辆拯救培训,研发车窗破拆等技术模块,为该课程的普及化做筹备。举办多期市民假日课堂,为企事业单位学校校社区等提供优质急救培训服务,为普通民众创造学习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的平台,激发民众学习急救的兴趣,危险灾难不慌张,培养自救互救的意识,倡导关爱生命的价值观。通过举办各类丰富有益的科普活动,有序地开展科普培训基地与教育基地的各项工作,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切实提高了急救科普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为提升民众急救意识做出积极的尝试与努力的开拓。

4 急救科普管理的创新之举

4.1 北京急救科技馆的筹建与模式

2009年3月18日,北京市科委为加强我市科普能力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以落实“推进科学技术普及,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为基本要求,向社会公开征集2009年度北京市科普项目。

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以首都北京大急救的强烈责任感和公益敏锐度,以国际认证的急救培训专业背景为平台,打造了北京市急救科普与教育基地。瞄准契机,精心策划,在申报建馆方案伊始进行了科学严谨地科普调研。大量的数据与现实案例表明:目前北京院前医疗抢救成功率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北京市民普遍缺乏紧急避险的自救互救知识,不能在急救黄金时间内进行正确的现场急救。同时市民对与其健康生活密切相关的北京市急救体系运转情况缺乏了解,在危急关头有效求助医疗服务的技能薄弱,以致延误了得到及时的专业救助的最佳时机。因此普及急救知识,树立急救意识,培养市民急救文化势在必行。经过近半年的角逐,北京急救科技馆项目在全市400余个科普项目中脱颖而出,作为北京市科委重点科普项目,于2009年8月开始筹建,历时一年打造,于2010年9月建设完成,与公众见面。

北京急救科技馆座落于北京急救中心,隶属于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是中国第一家以急救科普为主题的公益科技馆,北京市级科普培训与教育基地。配合北京急救中心“120急救开放日”、“假日市民课堂”等活动,免费向市民开放。北京急救科技馆以“提高市民急救意识”为目标,以“普及急救知识、推广急救技能,模拟互动体验”为方向,依托北京120专业力量,精心为公众打造了一个了解急救文化、学习急救知识,体验急救技能的科技平台。作为全国唯一的急救主题科普基地,北京急救科技馆根据国际先进的急救理念进行了功能区域划分,以动态、静态相结合的方式,富有创意地开发和运用超媒体技术,将先进的科普知识传播给广大受众,利用模拟数字化控制的声光电手段营造模拟场景,应用互动体验站的参观模式,充分调动了参观者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感知,结合生动新颖的互动内容,增强了急救科普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与参与性。设计完整的参观流程向民众传播公共事件应急避险、突发急症与意外伤害对策等急救知识,以达到挽救生命、减少伤残的目标,使急救文化深入人心,从而促进北京120急救事业的发展。

4.2 北京急救科技馆的运作与发展

市民可在急救导师的带领下,从学习正确拨打急救电话开始树立“生存链”等科学的急救观念,通过情景案例感受挽救生命的喜悦。市民可在基础生命支持培训室内亲身体验心肺复苏、海姆力克等急救技术;在高级生命支持、创伤生命支持培训室中与各种急救培训高新模拟人进行“亲密接触”;观看急救知识宣传片,了解急救技术发展史,探索急救科技发展前沿。伴随参观,市民还将获得“北京急救科技馆市民急救普及读本”——《教你急救》一书,将参观学习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带回家,与亲朋好友共同分享。在“急救有我”留念区内,市民将通过有趣的体验,自助达成“驾驶急救车、身穿急救服”的愿望。参观最后,市民将在“急救志愿区”里点燃公益热情,亲身体会北京急救科技馆“行动改变生活,关爱就在身边!”的主题,共同携手,努力成为城市急救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

北京急救中心120急救开放日伴随北京急救科技馆共生长。培训基地于2010年创立的每月12日为北京急救开放日,免费对百姓开放,举办各种急救公益主题活动,掀起了百姓关心急救,参与急救的高潮。急救导师总结经验,开发多种互动项目,积极推广了急救知识,深受民众欢迎与支持。急救精神这颗种子,已通过科普活动的耕耘,已在人们的心中植根,发芽。大家在参观北京急救科技馆的时候,共同创造出了一种充满爱心和科学的急救文化,同时很多大学生参观之后主动加入到急救培训的志愿活动,帮助更多身边人。在举办科普活动后,总能看到温暖的评估留言表达着他们的心声与呼声,也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希望北京120能将北京急救科技馆建设的更好,让更多人有机会因为一次参观体验,而对生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用知识和技术为生命健康带来希望。

北京急救科技馆的建立,是北京急救中心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益实践,也是北京120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急救医疗服务的集中体现。同时,将北京市急救科普事业的发展带向了崭新的台阶。可以看到,北京急救科技馆的发展将进一步为提升市民急救意识、传播急救知识、传授急救技能、弘扬公益精神而不懈努力,为首都北京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而贡献力量。

5 急救科普管理的发展形式

不难发现,北京急救中心的科普管理,发挥了120急救科普类型丰富的优势,举办了市民假日课堂,家庭护理公益活动,科普旅游季,科普工作者急救培训,参加2012北京市科委科普基地日活动,双百对接活动,与社区科普人员结成急救联盟,广受群众欢迎。北京科技馆这张名片在熠熠发光,急救人也为它心甘情愿付出更多努力,积极设计开发更新颖的科普互动项目,加强体验式急救培训理念,增强互动急救展项的功能性,很好地体现了急救来源于现场,受惠于民众的精神。法国道达尔集团等企业也积极参与了这种与政府急救管理部门合作的形式,在北京市卫生局的主导下,与北京急救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了了六年“中学生急救技能项目”,大型企业愿意支持北京急救科技馆的公益科普事业,支持参与式急救互动拓展尝试,给予急救科普管理一定的资金支持,尽管数目有限,但却从很大程度上环节了科技馆的内耗,加强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急救导师将国际通用的急救理念结合国情使中国百姓能更容易的了解,理解与国际同步的急救理念,启发人们主动参与,注重实操,在安全,先进的,全程交互的急救学习空间。

目前,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共有35种课程,分为专业急救医疗和普通急救科普两部分,均提供认证。有资料表明,中国对于员工岗前、岗位急救培训的重视程度再逐年提高,很多人已不满足于学习初级急救课程,而选择学习美国心脏协会等国际课程,取得国际资质的急救证书。地铁、航空等多行业将初级急救课程纳入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成为岗位认证之一,推动了急救认证的行业准入,急救培训从一个重要的民生角度,加速着中国急救法律体系的建立健全。

6 急救科普管理对医改矛盾的调节作用

在我国医疗体质改革的现状下,医患矛盾有时会体现的非常尖锐。急救人员在一线遭遇的鲜活案例,常常发人深省。我们通过急救科普,发现百姓对于急救知识的渴求,和实际参与的主动性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这似乎是一个悖论,既然需要,为何不主动获得?也许这是我们急救科普工作者更应该思考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如何将科普做的深入民心,做到百姓身边,睁眼就能看到,伸手就能够到,学了就能用到。急救工作做为医疗服务的一项内容,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存与健康,而急救需要民众与医务工作者共同完成的有效生命传递。通过科普让人们意识到生命的宝贵,主动去参与急救,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有信心将北京急救科技馆的科普活动持续创新的做下去,传道授业解惑,让大家有途径,感受,学习急救知识与技能,增进医患间的正面沟通,大家在一个层面上加深理解,成就尊重,达成目标一致的,生命优先。

急救管理者借助网络等新媒体形式,在新浪微博建立官方微博,上传急救科普视频,及时转发急救时间微博,将院前急救工作的点滴与市民分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悉,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2012年全年共举办急救主题活动34次,举办急救员培训40次,举办急救知识大讲堂10次,急救讲座23次,共为23000名民众进行急救科普。同年,他们因获得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全国教育基地的称号,这是国家和人民对急救科普工作的认可。

7 结语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急救科普化将成为发展趋势,引导着人民群众改变急救认知,提升急救意识,塑造急救能力,迎接更多挑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就要求急救科普管理者要将眼光放得更远,思路打的更宽,专业普及两手抓,统筹兼顾,互相促进。将人民的需求放在首位,用利于群众接受的方式,将专业急救医疗的理念与知识,运用科普宣传的形式输出,并积极回应群众的反馈,形成有益的循环,长此以往,不仅能提升国民的急救素质,更加强了与民众交流的空间与环境,不失为急救管理的创新之举。

参考文献

[1]《创新能力: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核心素质》 赵理文 《前线》2002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