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园林教学设计范文

园林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园林教学设计

第1篇:园林教学设计范文

Studio教学模式建构

1.1课程开设的目的

风景园林学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户外空间营造,使命是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以空间与形态营造理论、景观生态理论和风景园林学美学理论为核心.自然界生动且多样,蕴含着自然造化,这是风景园林得以发展的前提.了解自然,了解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培养学生认知专业的基础.针对刚进大学的学生,培养他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取法自然、师法自然的思维意识和创作潜能,通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要素的普遍规律,感受自然的魅力,激发学生从自然中获取设计的灵感,学会从自然要素形态入手,通过抽象、分析、解构、演绎学会设计,这是风景园林教学的重中之重.

1.2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认识感悟自然,打破学生常规的观察视角,鼓励创作性联想.·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会万物的和谐共生.·教学过程转变,由注重技法训练转化为思维联想.·寓教于乐,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基础设计与专业素质.

1.3教学方法

在教室里,利用多媒体讲解课程设计的全过程,通过大量的图片、绘图作品和设计作品,进一步讲述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在课程中作用.在观察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采用不同的视角、观察方式和表现手法,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深入设计.教师不仅要从知识的传输层面传输知识,更多的是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引发学生探讨、思考,发挥学生的创作性.

1.4教学内容

写生自然要素的观察、写生记录.要求学生以大地、河流(水体)、道路、植物为地标,根据自己的兴趣点从整体到局部各画3张图.表现根据学生的切入点,通过对自然要素的理解、分析、提炼、构建,用抽象的象形进行表现.演绎在抽象的基础上,自定主题,进行创作,以黑白图形的形式将自己的主题表现出来,并记录上述过程.成果成果形式统一用黑白稿表现.图纸为30cm*30cm的素描纸或细纹水彩纸,装裱在35cm*35cm彩色卡纸上.

1.5Studio教学的优势

淡化“教室”概念,突出互动与开放用开放的态度,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可以通过与老师、同学的自主探讨,分析、归纳、表达与选择自己所需的东西.多样化评图通过评图引导学生对创作的认知.评图要实现两个突破,一是面对面的交流与讨论,二是通过这种评图对课程选题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评定和校验.

2结语

第2篇:园林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

AbstractReflection on teaching of computer aided landscape design was elaborated in this paper. The selection of the computer aided design software,relationship of computer aided drawing with hand painted,an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computer aided langscape design.

Key wordslandscape;computer aided design;teaching

1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选择 1.1教学软件的使用现状

目前,各院校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计算机辅助绘图,即学习如何用计算机把园林设计图纸绘制表现出来,因此教学中选择的教学软件主要是一些通用的绘图软件,如AutoCAD、3Dmax、Photoshop等。之所以选择这些软件,一是因为这些软件在绘图方面有较大的优势,绘图功能强大,图纸绘制能做到精确和规范,软件能承担起园林图纸的绘制任务;二是因为这些软件具有广大的用户群体,使得这些软件知名度高,软件开发商也有较多的培训机构,软件推广比较到位,在园林行业使用普遍;三是有关这些软件的学习资料非常多,网络上的学习论坛比比皆是,使得对这些软件的学习交流更容易,这对软件操作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是计算机技术在园林设计各环节的应用,这种应用应该包含多项内容,如设计基地基础数据的获取、设计图纸绘制、工程量计算、造价概预算等。由于当前所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是一些绘图软件,学生仅能完成计算机图纸绘制,这就使得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仅局限在辅助绘图上,对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不利。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较成熟的一些行业,辅助设计在向集成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仍然停留在辅助绘图这种初级阶段,这与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也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高校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应该引领和体现辅助设计的发展方向,而目前的辅助设计教学软件很难做到集成化和智能化。由于现在的教学软件并非专业的园林设计软件,它们的功能无法覆盖园林设计的全过程,要将其开发为适用于园林设计的集成系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目前仅对于园林绘图而言,要掌握好这些软件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些软件不针对园林行业,它们缺乏参数化的园林图形库,辅助设计的智能化难以体现。

1.3应对策略

由于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缺乏核心设计软件,开发能应用于园林设计各环节的园林计算机设计系统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以我国园林特点为核心集成化开发的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软件至今仍未形成。国内外虽然也有一些园林辅助设计软件面世,但功能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并且这些软件的知名度低、社会用户量小,还不能作为教学软件使用。作为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的软件,应该是一个完善的园林设计系统,能够体现园林行业发展水平,具备智能化和完备的园林图形库,具备集成化程度高,功能完善,将方案设计、施工图绘制、工程概预算等环节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操作简便、易于使用,便于软件的获取,做到绘图精确、表现美观,具备较高的知名度,有广大的用户群,便于学习交流。开发适用于园林设计工作的集成化、智能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作要靠园林科研人员、软件设计人员以及管理层等多方面协同配合才能完成。

2计算机绘图与手绘

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于园林行业后,无论方案设计还是效果表达,计算机绘图已普遍应用。但这种应用也带来了一些争论,认为计算机绘图的应用削弱了设计人员的手绘功底的训练,计算机图纸的精美表现效果往往遮掩了设计的瑕疵,在园林行业应该对计算机绘图进行弱化或取消。对于这样的争论,应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3-4]。

2.1计算机绘图的优势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传统设计手段相比有它独特的优势,这也决定了计算机绘图应用于园林设计的必然性。计算机绘图精确、规范,它的点线位置和尺寸精准,绘图中经过简单设置可以很容易地按行业规范进行绘制和出图;计算机图纸便于修改和传输交流,设计方案的任何变动都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简单的操作修改,效率高且成本低,并且图纸是以电子文件进行存贮,在网络中传输和交流非常方便和迅速;计算机绘图美观逼真,能够直观的体现设计意图、完美的表现园林施工的未来效果,一幅计算机园林效果图的好坏有时会对设计方案的命运起到很大作用;计算机绘图包含的信息量大,图纸的绘制过程就是图形信息的输入过程,并且这些信息能够很容易被准确的提取出来供后续使用。

2.2计算机绘图的误区

计算机辅助设计具有巨大的优势,它在园林行业的应用是一种必然趋势,行业对计算机绘图的追捧也就无可厚非。但这种趋势也可能被学生片面理解,使学习陷入误区。

学习计算机绘图最明显的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学好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就可以绘制出完美的园林设计图纸。因此,有些学生放弃了需要大量训练的手绘练习,而单纯的在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上下功夫,期望以熟练的软件操作成为计算机绘图高手,但这种做法往往事与愿违,他们会发现绘图中总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色彩的运用、透视的把握及空间感的表现等,使自己的计算机绘图水平难以上升到高层次。学习计算机绘图的另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将计算机图纸绘得好就能成为好的园林设计师,就可以承担起园林设计的任务。有些学生片面热衷于计算机效果图的表现,而置园林设计的内涵于不顾,只追求漂亮的构图这种“末”,却忽略设计构思的“本”,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只能成为计算机绘图员而无法成为园林设计师。

2.3应对策略

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于园林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所以园林专业的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也是行业对他们的要求。在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强调课程的重要性是必要的,要让学生了解课程在行中的地位,引起学生对课程的重视,但是这程强调应该是全面的。

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要熟练掌握绘图软件的操作,对软件操作命令的理解越全面充分,绘图就越顺利,然而掌握软件操作并不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全部,单纯靠软件操作仅仅赋予了计算机图纸毫无生命的骨架。

要用计算机把设计表现充分,深厚的美术基础是必须具备的,色彩的运用、光感的调控、透视的把握、局部与整体比例的协调、空间感和层次感的表现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美术功底的支撑,而这种功底需要大量的手绘训练才能逐渐形成并提升。在计算机绘图中,依靠美工手段是正确运用才能给计算机图纸赋予血肉。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更应该强调设计的重要性,没有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就成了无本之末。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依靠完善的设计才能给计算机图纸赋予灵魂。

因此,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课程的重要性、强调软件操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要不断的给学生灌输这样的观念:计算机图纸的完美表现离不开深厚的美术基础,更离不开精巧的设计构思。

3强化实践教学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园林专业计算机应用课程,实践教学是课程尤为重要的方面,不仅巩固理论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可建立起学生面对未来从事园林设计工作的自信心,因而实践教学的强化对课程教学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3.1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强化

在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主要任务是讲授软件操作命令,实验课的课堂教学主要是针对理论课教学的上机训练,是对理论课的巩固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接触,是实践强化的最有利也是最有效时机。教师应该在理论课堂教学中挤出一定时间,把园林绘图分解成若干园林要素,结合软件操作命令的讲解,把这些园林要素的绘制作为课堂实例穿插进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园林要素的绘制方法和技巧。在实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并把园林要素的绘制作为练习作业让学生完成并提交,从而督促学生进行训练和掌握。通过这种任务式的实践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掌握园林要素的绘制,为后期的成图训练打下基础。

3.2利用好网络

现代社会网络的发展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无论是信息的存储和传输,还是教学资料的搜索和利用,网络的存在都能提供极大的方便,也使得师生在课堂之外的即时交流成为可能。

一方面,网络可以作为教学环节不足的一种补充,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学习中的所有问题。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开设学习论坛,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来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没有自己的服务器,教师也可以通过公开邮箱、网络硬盘、博客等形式跟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网络是一个大的教学资料库。在网络上可以免费获取大量教学资料,信息量大,内容广泛,教师应该经常进行网络浏览,以丰富提高自己,及时了解教学以及行业动态,同时把一些有利于教学的网络资料介绍给学生。在网络上也不乏一些很好的园林论坛,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鼓励学生多看看别人的作品进行学习,这对提高学生的绘图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3.3引导学生进入园林实战

辅助设计的学习就是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在园林实战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学生最关心的。只有让学生进入实战项目,才能让学生积累实战经验、建立应对实战的自信心。辅助设计的任课教师经常会承担一些园林项目的设计和绘图工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工作项目,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任务,从而让学生了解工作项目的流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师也可以把自己以往的工作项目作为实战作业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工作。完成这样的实战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设计及绘图水平,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有信心面对未来的实际工作。

第3篇:园林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人才培养 课程设计 项目设计 课程考核

《园林树木学》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重要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园林树木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1.园林工程技术行业就业方向分析

通过对园林行业的市场调研,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以后主要有三大就业方向,即园林植物栽培、配置、养护方向;设计绘图方向及其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方向。

2.三大就业方向对应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园林工程技术岗位群与职业能力

就业方向 岗位群 职业能力

3、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分析

(二)园林树木学的基本任务

通过 “广州地区园林树木资源调查、分析与应用”贯穿项目的训练,围绕“识树、懂树、会用树”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本地常用园林树种,具备识别鉴定树种的基本技能,具备应用园林树木的综合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日后从事园林实践工作以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

(一) 课程目标设计

园林树木学课程目标设计培养学生“识树、懂树、会用树”的专业能力之外, 还要始终将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树立热爱园林、保护环境的职业情感,按照“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任务目标为驱动,理论实线一体化”的核心理念进行课程目标设计与实施建设。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1.能力目标:

1) 能描绘整个植物体的各个部分形态特性,会根据植物检索表识别植物。

2) 能识别本地常见园林树种150-200种,达到园林高级工的技能水平。

3) 能根据园林建设人为分类法把150-200种园林植物进行分类

4) 能制作树木标本。

5) 能够独立完成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调查和撰写园林树木统计、分析与评价调查报告。

6) 能利用扦插和嫁接等繁殖方式繁殖新植株。

7) 能根据园林树木配置原则与方法、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合理配置园林景观。

2.知识目标:

1) 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及宝贵的科学遗产。

2) 掌握园林树木常用的形态术语,掌握植物检索表鉴定植物的方法。

3) 掌握本地主要园林绿化树种150-200种,

4) 掌握园林树木分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及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规律。

5) 掌握园林树木标本采集和制作方法和基本技术要领

6) 了解观花树种、色叶树种、观果树种、藤本树种等各类园林树木在园林中的作用。

7) 掌握园林树木资源调查方法、步骤;景观评价方法;调查报告撰写基本方法和要求。

8) 了解街道、居住区、公园、校园等不同绿地的主要特点和当地的树种选择特点。

9) 掌握扦插、嫁接等繁殖方式的繁殖方法、步骤和技术要领。

10) 掌握园林树木配置原则,掌握园林树木创造美丽和谐自然景观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素质教育目标

1) 具有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勇于创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

2) 热爱园林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保护生态的专业意识。

3) 具有搜集、整理、分析参考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善于沟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

(二) 课程项目设计

1、项目设计说明

《园林树木学>教学项目设计选取依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职业岗位工作任务需要、考取职业资格需要、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以“识树”、 “懂树”和“会用树”三个关键能力培养为目标,将教学内容整合成课内“广州地区园林树木资源调查、分析与应用”一个贯穿项目和课外完成平行项目“广州地区水系、街道、居住区园林树木应用调查”,贯穿项目由十个子项目。

四、教学组织形式

根据“识树、懂树、会用树”的课程目标,结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和树木生长在户外的实际,探索了“分段学习、项目培训、集中强化、考核过级”的教学模式。

1.“分段学习”就是在教学内容上,分三阶段学习,一是识别本地常见树木,具备“识树”技能;二是掌握常见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具备“懂树”技能;三是学习合理运用树种,具备“会用树”技能。

2.“项目培训”就是在实践教学中,将涵盖园林树木职业技能知识点的10个实训项目,,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做实做好,以项目促教学。

3.“集中强化”就是在教学的后期,集中用24个学时,结合生产和实训项目,对“识树、懂树、会用树” 职业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实现与后续课程的无缝对接。

4.“考核过级” 通过平时分项考,集中过级考,期末综合考,以考促学,逐级夯实所学技能。

五、课程考核设计

1、考核设计基本思路

针对国家职业标准关于景观设计师、花卉园艺师要具备园林树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园林树木理论知识琐碎繁杂、实训项目多的教学特点,以突出能力考核为原则,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具体做到: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

2、考核内容和方法:

1)、职业素质考核(20分 包括平时出勤、作业、小组活动、课上回答问题等具体见表2。

2)、实训成绩(40分)

(1)树种识别(10分):实习结束前随机选取常见的木本植物40种,进行单独考核,要求在15分钟之内写出科名、种名,每项0.25分。

(2)实训作业(10分):实训报告评定得出。

(3)树种的应用(20分):抽取20种常见园林树木,进行科学合理配植,每种1分。

3)期末考试(40分):采用闭卷形式,重点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以突出能力为考核原则,

1)、所有实训项目按照技能掌握程度分为优秀、过级和不过级三个等级,分别进行技术考核。总体要求是:随课堂实训项目,本次不过下次补;集中实训项目,今年不过来年补;所有实训项目全部达到过级以上为标准。

2)、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方法。采用“认、写、说、用”四字考核法。

“认”,是对学生眼睛的考核;“写”就是要求学生将实训的方法、步骤、要点、技巧、结果等基本内容写出来,考核学生基本知识的记忆程度;“说”是通过学生的口述,判别学生能力掌握的程度,表达学生“写不出,但讲得出”的感受,是“写”的重要补充;“用”就是在植物检索表的使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园林绿地树种调查、园林树种选择与配置等子项目中,考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是对学生园林树种综合应用能力的评价。

结 语

通过本人对园林树木学的教学改革和实施,明显感到提高教学了质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园林树木学”是一门基础性、前沿性、发展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如何更好地根据不同城市对树木的需求、应用、季节变化、每年的绿化趋势等调整项目内容,变化项目实施场所均需要继续研究和探讨,在项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上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

[2] 杨凤军. 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初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7).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许玮等. 基于城市绿化现状的《园林树木学》课程改革《现代园艺》,2011,(6).

第4篇:园林教学设计范文

《园林设计》课程是高职园林专业重要的核心专业课,同时也是一门核心技能课,培养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绿地规划与设计,表达设计意图,展示设计成果,向园林工程施工人员进行设计交底并指导施工等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但原有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往往表现为课程理论认知“雾蒙蒙”、课后学习训练“慢腾腾”、实践动手操作“轻飘飘”、设计综合素质“孤零零”。为此,在《园林设计》课程改革中提出了“课程内容贴市场、课程教学要渐进、能力培养为核心”为《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二、《园林设计》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内容选取贴近市场

我院地处湖南省常德市,它是“桃花源里的城市”。也是较早一批“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园林绿化是这个城市的精美名片。所以城市园林建设中有众多项目是园林专业的“学习型”项目。为此,我们在教学内容选取上尽量贴近城市园林主要项目类型,加强了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化、单位附属绿地的教学内容,对大型公园、旅游度假区、植物专类园的规划、设计部分没有涉及。在园林要素教学中,强化了植物造景、道路布局方面的课程,而弱化了园林建筑、假山水景的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紧跟市场,更重要的将教师承接的校外设计项目融合形成“学习型教学项目”,然后根据甲方要求由师生共同完成,引进园林设计项目的运行机制,教学内容突出市场需求。

(二)课程教学循序渐进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实践性特强的一门课程,讲究厚积簿发,由理论指导实践,否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所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首先要实行园林基本概念、基本法则理解和掌握,然后再进行单一园林要素的处理方法和设计手法的学习,最后到综合性的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并按照教学内容划分了园林艺术原理模块、园林设计基础模块、园林设计实务模块三大序列教学模块。在课程教学和学生训练中又按照先后顺序分为三个阶段实行:第一为模仿学习阶段,由教师提供案例和设计样图,学生按步骤临摹,了解各园林要素的设计原则和表现手法。第二阶段为自主提高阶段,由老师提供场地和拟真项目,学生根据要求拟真设计单体项目。第三为市场项目设计,老师承接的设计项目融合形成“学习型教学项目,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按照市场要求检验,提高设计能力。

(三)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在课程教学方案设计时,根据园林景观设计师岗位需求和用人单位对设计师的要求,我们将园林设计课程划分为10大技能模块,52个课程单元,按照能力培养的要求构建了38个技能训练项目。用项目教学法以38个技能训练项目为蓝本进行教学。根据教学的技能要求和项目完成的目标以及质量标准,将教学和园林项目设计相融合,并实行市场化的项目运作模式,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完成项目情况为检验标准,使教室成为学生园林绿化设计的大课堂。

(四)效果评价能力为本

第5篇:园林教学设计范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人们开始对环境保护重视起来,并且也将建筑与景观更好地结合起来,更加地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而不是传统的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单一的进行建筑设计的教学,忽视了环境保护,也忽视了周围环境对建筑物的视觉方面造成的影响。这对于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是十分的不利的,因为这种传统的建筑设计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不具备那种整体意识,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分隔开来进行考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延伸,阻碍了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思考

引言

由于各项科学技术的限制以及人们意识水平的限制,在传统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表面上的传承,不去思考更加深层次的含义,不去注重建筑设计的整体感觉,这些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我国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使得设计的建筑和园林很突兀,忽视了周围环境的影响。本文主要就通过对这些传统建筑设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并且在之后的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这些方面,更好地促进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从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

一、当前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现状

在现阶段,在进行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的过程中,仍然秉承着传统教育的理念,只注重表面的设计,将风景园林与建筑设计分割开来,没有整体意识。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之下,学生都普遍缺乏创造力,没有很好地将传统的文化发扬光大,不能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将传统的文化与新的理念结合起来,从而阻碍了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不能真正的实现风景与建筑的结合。

二、当前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总体设计意识

在当前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的过程中,很多的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将园林与建筑分开来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没有一种整体意识,在实际的园林设计过程中不去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设计的园林不能很好地融入环境,比较突兀。所以说,在之后的园林教育过程中,老师进行总体设计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创造力,还可以让学生设计的园林更好地将风景与建筑结合起来,促进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

2.只注重传统园林建筑设计形式上的模仿

在当前阶段的园林建筑设计的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的设计者已经只对于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的形式上的模仿,也就是说,完全的对一些传统的园林建筑照搬照抄,盲目模仿,丝毫不去进行创新,不去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使得建筑的园林不能很好地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相互映衬,而是单独的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对于发展我国的园林建筑设计行业是十分的不利的。但是,有很多的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只完成了模仿这一项工作后就对自己的行为沾沾自喜,满足于现状,丝毫不去进行创新。所以说,在之后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对于传统的园林的形式上的模仿只是一个基础,只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各种深层次的内涵,更好地实现风景与建筑的结合。

3.空间的意识不强

随着我国的不断的发展,对空间等领域的理解能力相对于古代的人来说更是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并且可以更好地将空间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的园林建筑设计的工作中。但是,在传统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的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很多的涉及到空间的意识,也与当时的发展水平,空间意识不强是有关系的。但是,在现阶段,很多教育工作者仍然忽视学生空间意识的培养。所以说,在之后的园林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空间思维的能力,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实际的园林设计过程中,尤其是一些城市园林,受到地区的限制,需要很好地结合空间的概念,将一些大自然内的美丽景色适当的“搬入”室内进行展示,并且更好的将园林的景色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使得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整体,也让新设计的园林在新的环境中不会突兀,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更好的突出其特点,实现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

4.色彩的运用不够合理

色彩的运用与园林的建筑设计的风格、与其空间表现力以及其意境的表现都是息息相关的。在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过程中,一般是运用“青、黄、赤、白、黑”五色体系,在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仍然注重该种色系的运用。但是,园林事业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局限于这种五色体系了,这只是基础,在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发挥学生的色彩创造能力,培养整体意识。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传统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的整个过程进行思考,进行反思,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空间意识不强,色彩的运用不够合理,缺乏整体意识等等,这些都是在以后的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地方,在之后的教育过程中要注重这几个方面,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让学生在之后的具体的工作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建筑与景观的一体化,增强视觉观赏价值,也在具体的工作中更好地将环境保护起来,顺应我国的时展潮流。

参考文献:

[1]刘利刚.对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的思考[J].风景园林,2014,05:152-157.

[2]李哲,成玉宁.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初步教学研究———以东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建筑设计课程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2,12:66-68.

第6篇:园林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园林设计初步 有效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218-02

“园林设计初步”是园林设计类课程的基础必修课。该课程综合性强,设计内容较多,对于后期“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以及“园林艺术设计”等设计类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先导作用。多年来,很多学者对于“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和探索,[1-5]本文则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出发进行再研究,对课程结构和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作业布置等进行一系列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适应高等院校园林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并满足市场的需求。

一、“园林设计初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合较多

目前使用的“园林设计初步”教材版本较多,但教材中大多内容与其他园林课程的内容重复交叉处较多,如涉及《园林艺术》《园林建筑》《园林史》《工程制图》,以及《水彩》《钢笔画》《模型制作》《平面构成》等设计类课程。

(二)为后期设计类课程的铺垫较少

讲述内容过多的涉及了三大构成、园林艺术等基础理论知识,而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考虑较少,因而教学是孤立的、片面的和重复的,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基础课程的先导性。

(三)课程内容有效性练习较少

目前使用的不同版本《园林设计初步》教材对于园林专业而言缺少针对性、目的性和有效性的练习和任务训练,学生相关设计技能未能得到较好的培养。

二、“园林设计初步”有效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改革的整体思路

首先以有效教学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设计能力为落脚点,在教学的整体思路上体现“园林设计初步”课程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实用性。在教学内容上要对教材章节进行“四有”改革,即有删减、有补充、有侧重、有结合。

有删减是教学内容需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删除与其他课程教材重复较多的版块内容;有补充是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增加学生思考和练习的环节;有侧重是针对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相关训练;有结合是考虑其他设计类课程内容对学生能力的需求,从而提高该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具体课程内容

目前“园林设计初步”的授课时间一般仅有32个课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根据专业特色、培养方案、教学目标以及生产实践和市场需求等情况确定其教学内容的重点和时间分配等,是教师必须考虑和明确的。根据园林学专业的性质和特点,结合笔者教研室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园林设计初步”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见表1)。

表1 “园林设计初步”的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分别从基础篇、应用篇和实践篇进行串接学习。

基础篇首先概述园林与传统园林的类型以及园林规划设计总原则等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确何为园林、新型园林空间如何划分等基础理论问题。教学期间分别以常州恐龙园、红梅公园、常州2014全国花博会为例讲述主题公园、综合公园和综合性园林博览园的划分;其次,通过笔者所在城市的具体案例讲述园林的立意、选址与布局,学习如何确立设计理念和进行简单的场地分析和方案的构思;并简单了解园林艺术构图法则和中国古典园林十大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作品中的应用。本篇的重点内容是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园林要素的平、立面以及效果图的表现方式。

应用篇在前阶段的学习基础上重点学习利用植物、建筑、水体和园路等要素如何进行创作设计。例如,如何选择植物;植物在设计中如何构图;利用植物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园林植物与环境如何融合等,带着以上问题展开深入学习。另外,了解园林设计程序和设计文案等相关内容,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园林思维过程,即分别利用理性的客观思考、感性的艺术思考和理性的客观分析依次对场地进行分析、设计方案的构思以及进行分析与反思。

通过以上基础篇和应用篇的讲述,使学生具备相关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和手绘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方案的分析、表现和思考能力。之后,进入实践篇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并提高环境分析、作品构思和设计表达的能力。期间重点学习园林空间的形式、处理和如何围合。本环节主要通过大量的具体案例进行讲述。案例的选择则从正、反两个方面展现,即优秀案例和存在问题的一般作品,尽可能多角度的比较、借鉴和分析现有的案例。另外,笔者走访周边公共绿地,拍照并制作PPT。选取当地园林案例的目的是学生可在课后进行亲自的实地感受,从而加深并消化理解课堂知识以融会贯通。通过以上内容的设置,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设计素材,也具备了初步的设计能力。

(三)教学方式

前期基础篇多为理论知识,教学中以教师讲述为主并结合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有必要时可略展开讨论,着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后期应用篇和实践篇的学习中,分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环节。课堂内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设计作品的讲述,并结合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课后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任务的训练,期间学生可交流、可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并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作业设置及考核方式

作业内容以培养学生具备初步设计能力为导向,体现多元化、全方位的练习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公园(常州青枫公园)体验,进行实地感受园林的相地、立意和布局;2.园林要素线条练习;3.平面图抄绘;4.园路线型设计;5.水景与其他园林小品抄绘;6.彩铅表现;7.课程设计大作业等(见表2),作业内容由易到难、由少到多。

确保学生进行主动的、积极的思考和完成作业,并从中获取相关知识和设计素材的积累,其完成结果可较好地体现教师作业布置的目的性。

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是否客观和科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所以笔者对“园林设计初步”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学生成绩主要由课堂练习(20%)、课中发言(5%)、课后作业(30%),以及期末大作业(45%)四部分构成。

三、“园林设计初步”有效教学的初步成效

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直接依赖于教学方法有效性边界的拓展,其拓展之道在于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组合与灵活应用,从而实现卓越。[6]

本文中,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作业设置和考核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和探索,真正体现出“园林设计初步”课程在园林学专业中的基础理论课的地位,引导学生建立了正确的设计思维过程,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综合应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较好地提高了“园林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不断总结和探索,在目前有效教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卓越教学。

【参考文献】

[1]冯丽.《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探析[J].热带农业科学,2011(4).

[2]李大鹏,陈燕.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山西建筑,2010(23).

[3]刘洋,迟丽华.《园林设计初步》课程实验实习教学研究[J].现代交际,2013(9).

[4]杨艺红,夏云.《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0(6).

第7篇:园林教学设计范文

一、体大虑周、园林美术设计教学内容系统全面

《园林美术》一书开宗明义,将园林美术定义为面向园林人才的“应用美术”,它的主要价值是应用美术原理、技法、审美等展现出园林之美,是园林专业人才具备的基础技能。全书包含三大模块、七小章节,基本涵盖了园林美术设计的全部知识点,且每个知识点讲解深入翔实,非常注重“园林学”与“美术学”的平衡性,可谓“体大而虑周”;整体教学内容组织也较为合理,按照先易后难、从浅到深、由平面到空间的逻辑铺陈,具体由“美术概述”“绘画基础”“素描”“色彩”“表现技法”“配置和造景”“美术字和图案”构成。首先,作者利用多种美术创作形式阐述了园林美术设计内涵,并以“绘画基础知识”展开本质探究。该部分内容集中于模块1“美术基础理论知识”部分,全书开篇,作者并未直接切入“园林”相关主题,而是通过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循循善诱,在潜移默化中分析了“美术之美”。例如在“绘画”部分,简介了中国传统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版画等之间的差异,强调每一种绘画艺术形式都有对应的文化渊源,由此形成的艺术联系也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到其他艺术领域——如中国传统画追求“虚实相生、师法自然”以及“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种独特的美术理念映射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则以“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意境为追求,而西方油画色彩丰富、立体感强,由此而形成的美术理念作用于园林载体之上,则反馈为“中规中矩、冷峻庄严”的质感——本书进一步利用绘画基础知识,强调在园林美术教学过程中应“透过现象看本质”,书中列举了“形体构造”“形体比例”“景观透视”“空间构图”“明暗变化”等知识点,并为读者配上丰富多样的图片,以增强直观性和说服力。其次,作者利用素描、色彩两种美术训练方式阐释了园林美术设计途径。该部分内容集中于模块2“美术基础实践技能”中,作者向读者传递了一个重要观念:尽管在新媒体时代表现手段不断增加,但手绘仍然是园林美术设计的主流手段。换言之,素描可视为“纯色手绘”,色彩可视为“多色手绘”,这两种美术训练方法对园林美术设计作用各有侧重。其中,素描训练侧重于明暗、形态,学生在掌握几何体素描、静物素描、风景素描等技能之后,能够提升对园林美术设计的布局掌控力,也可以作为积累素材的途径;而色彩侧重于远近、层次,基于色彩逼真生动的表现力,能够很好地还原园林空间的真实形态,增强园林美术设计作品的人文气息。再次,作者利用多种美术表现技法阐释园林美术设计效果图的实现机制。该部分内容集中于模块3“园林专业应用技能”中,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作者将一个完整的园林美术设计项目分割成三部分,分别为“表现技法”“构成要素”和“细节装饰”。其中,“表现技法”包括传统手绘和电脑绘图两种。手绘的优势在于自由度大,能够很好地将园林设计师的创意构思表达出来,且综合水彩、水分、钢笔、彩铅、马克笔等工具,可以提供多种设计风格,但缺陷是效率较低。以“水彩画”为例,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经历“轮廓勾线填大色块填小色块填装饰色细节处理”一系列过程,且无法很好地保障比例、明暗、层次等效果。电脑绘图是园林美术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书中为读者推荐了3Dmax、Photoshop、CAD、Painter等常用软件,利用电脑绘图可以便捷建模、场景渲染,最大程度上节约了设计成本,但不足之处是“艺术失真”,电脑绘图作品容易陷入“恐怖谷理论”陷阱,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官体验,且容易削弱园林美术设计的人文意境;本书对“构成要素”的分析相对简洁,指出中西方园林案例中主要构成要素为“植物+造景”,在实现机制上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细节装饰”以美术字、图案为例。

二、形式新颖、园林美术设计教学要素主次分明

为了突破“纯美术”教学内容桎梏,本书在园林美术设计教学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在每个章节中提供多个教学栏目,以此规避纯粹“美术学”和纯粹“园林学”的分割,构建“园林美术”这一独立学科体系。同时,每个章节中以“基础知识”部分为主,课堂训练、本章小结、拓展训练与考核目标4个栏目为辅,以此做到主次分明,帮助读者合理运用园林美术设计教学要素。通过详读不难发现,各个章节内的栏目之间也保持着高度相关性,非常契合高校教育模式特征,有利于保障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协同。例如,第一章“美术概述”中,作者在“基础知识”讲述之前,先把本章“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标注出来,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强调美术及“四大分类”的概念,在能力培养上注重中外美术史作品的鉴赏能力,相对应的,在“课堂训练”栏目中,要求学生根据作品图片来判断背景文化、美术种类,在“拓展训练”中要求写出艺术体验,这种“所学知识”与“所考内容”高度一致的组织方式,有利于学校教育环境下“教与学”的平衡。此外,“基础知识”作为本书各章节的主体部分,作者为细致全面地向读者传达,在内容设计上普遍采用“图文衔接”的方法。全书容纳了海量图片,几乎每一个概念、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训练环节都附上图片展示,如第一章中讲解“特种工艺美术”这一概念时,用“玉如意”“传统皮影”“布老虎”等作品说明,可以更好地对“特种”的内涵进行界定,它意味着“特种文化、特种地域、特种工艺”。

第8篇:园林教学设计范文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目前园林、环境艺术、城镇规划、建筑设计、园艺、室内设计等专业都开设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课,但课程教材种类繁多,每个学校选择的教材也不同,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城镇规划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选择了李铮生主编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作为课程教材。该教材分为园林景观基本要素、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及各类绿地规划设计案例剖析3大部分内容。教材针对高职高专城镇规划专业和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园林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教材内容全面、具体,学生易接受,紧扣专业所需,充分利用案例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知识的理解及应用。但该教材缺乏地形设计和植物景观设计这两方面的内容,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增加了一些学习内容,如景观设计学、风景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基础(植物篇)、园林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等知识,以弥补所选教材的不足。

(二)整合教学模块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能够帮助学生就业的教学内容,在保证总学时72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将课堂教学分为36学时的理论课程教学和36学时的实践教学两部分。与以往的教学设计相比,新的教学计划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为了帮助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课程进行了模块教学探索,将课程内容整合为两大模块,即园林景观设计基本理论知识模块、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模块,其中实践模块是考察理论知识模块教学成效的手段和主要方法,通过实践模块评判学生对理论知识模块的掌握程度。笔者在教学中将36学时的实践教学又具体分解为3个课程设计任务,每个课程设计任务的要求及设计目标各不相同。第1个课程设计任务是别墅花园设计(中式庭院景观)项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套A3方案,用时2周,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小空间景观设计能力,要求学生在设计中融入园林景观的四大要素,学会传统的造景手法,掌握基本的景观设计方法,独立完成设计方案。第2个课程设计任务是城市街头绿地设计(山地水系景观)项目,要求学生组合为2人小组完成一套A3图册,用时3周,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地形和水系景观设计能力,要求学生在设计中充分运用园林景观中的人工和自然要素,把握各景观及广场建筑之间的关系尺度,进一步提高学生造景手法的运用能力,学会绿地景观设计中的各功能布局、用立面图表达景观层次关系,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协调沟通能力。第3个课程设计任务是城市广场设计(西欧风格景观)项目,要求学生分为3人小组完成一套投标文集,用时4周,主要目的是强化训练学生的设计技能,帮助学生在设计中创新设计元素,学会协调建筑与环境风格,具有相应的景观处理能力,学会编制设计文本及图集。通过以上2个模块的教学和3个课题设计任务的具体实施,既能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改进教学方法

(一)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的任教教师,不仅要专业扎实,还要具有极强的实践及动手能力。这需要教师除了积极参与景观规划设计项目提高实践能力之外,还要主动参加各种教学研讨活动和科研活动,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提高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正确引导他们认识课程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二)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笔者依据不同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在理论模块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和讲授法为主,在讲授理论中穿插优秀景观案例的赏析,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在实践实训模块教学中,采用项目实验实训、情景模拟、课堂讨论和对比教学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来说,在课程教学中多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是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文字直观展示和讲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水体、建筑和地形等四大元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选取一些成功案例利用多媒体进行设计方案的演示和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设计构思的理解,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思考的意识。另外,可以通过多媒体学习网站,让学生课下进行网上自主学习,补充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案例教学+现场参观教学。案例教学和现场参观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立竿见影的。笔者在理论教学之余,常带领学生去市区及学校周边各大公园、广场绿地进行现场教学,讲解绿博园、紫荆山公园、校园中的景观设计,分析景观中的铺装设计、园林建筑小品设计、植物配置等,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景观设计的美,培养学生的园林景观设计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借鉴并超越优秀园林景观设计作品。三是项目实验实训教学法。这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重要方法。该教学方法紧扣城镇规划专业学生培养目标,通过“任务导入—思维启发、设计引导—课堂集中指导、课后单独辅导—总结评价”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应与高校和设计院建立项目合作关系,让学生熟悉规划设计类项目的工作程序,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四是情景模拟和对比教学法。采用情景模拟和对比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景模拟中学生可以成为项目设计的主角,以设计评标的模式进行教学,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锻炼学生的岗位实践应用能力。对比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回顾方案设计过程,在互相对比中取长补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创新和完善考核体系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规划师,要求学生具备园林景观设计知识和景观设计能力,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要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建立一个动态的、灵活的考评体系。传统的期末考核多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记忆,不能检测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不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笔者结合课程的专业特点和3个课程设计任务,构建了“2+3+5=10”的考核体系,即学生第一个独立完成的设计方案的成绩占总评成绩20%的权重,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个合作完成的设计方案的成绩占总评成绩30%的权重,主要考查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景观设计能力等;最后一个合作完成的投标方案文集的成绩占总评成绩50%的权重,综合考查学生对方案设计的理解、创新程度。通过上述3次测评,可以动态显示学生在该课程学习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和提高。另外,笔者在该课程的教学考核中,还制定了无不及格的考核原则。笔者认为,任何设计都有其独到新颖之处,没有不合格的作品和学生。对一些设计能力较弱、实践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跟踪指导,直到学生的设计方案符合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其设计构思和设计实践能力。

结语

第9篇:园林教学设计范文

一、构成课程在园林景观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

1.平面构成课程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平面构成课程将点、线、面、体等抽象的形态作为构成要素来研讨,力求培养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其原理和方法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平面构成中的对称、均衡、比例、尺度、对比、调和、多样、统一等法则可以扩展学生的园林造型思路,培养学生造型的创造力,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设计水平。

2.色彩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色彩是通过心理来判断的,作为视觉传达的重要因素,它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色彩组合构成,能使风景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园林中丰富的植物及其富于变幻的季相景观,为我们创造不同氛围、不同意境和不同作用的园林景观提供了便捷的素材。为了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而营造出功能不同的景观空间,设计师往往需要利用色彩的物理效应,如色彩的距离感、轻重感、冷暖感等来调整景观空间方面的不足,而相关的色彩原理都属于色彩构成的内容。

3.立体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是三维空间的实体形态构成。立体构成在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运用综合材料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观的形体。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形体塑造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学科,而风景园林设计恰恰就是从多角度表现真实的空间艺术构成。为了创造出层次丰富、灵活多变、充满情趣的景观空间,设计师需要利用立体造型中的设立、围合、覆盖、架起、组合与重建、变形与扭曲等手法。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需要的变化,构成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以下的问题和不足。首先,以往的构成课程基本上都是围绕构成本身进行研究和训练,与园林景观设计专业联系较少,专业指向性较弱,与其他专业课程相脱节。其次,园林景观设计的学生基本上没有绘画的基础,对于构成课程的学习几乎是从零开始,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对构成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最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这三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较少,在园林景观设计专业的应用也不多,因此加强构成课程与专业设计课之间的联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索与改革

构成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了加强其与其他专业课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总结,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横向教学,拓展课程,向专业靠近

在课程教学上摆脱旧的教学模式,横向拓展。构成课不仅仅是基础的图案教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构成课程在园林景观中的专业方向性,对旧的传统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在保留讲授课程基础理论和练习的同时,增加与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有关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平面构成教学中讲到点、线、面时,可以拿出一些国内外典型的园林景观设计方面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如法国著名解构主义大师屈米的作品拉•维莱特公园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点、线、面等构成元素,又使其对园林景观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

2.培养兴趣,鼓励创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作品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其竞争意识。而枯燥、偏颇、空洞的评价只能使学生丧失对课程的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情绪。教师从不同角度对每个学生的练习作品进行评价,通过激励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自豪和喜悦,能够使学生形成对构成课程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觉性。对学生自身而言,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他们创造新作品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以再现性思维为主,发展创造性思维,创作出新颖的作品。教师在上课时除了讲解理论与评讲作业外,还应该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解自己的创作理念。在这种新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能锻炼自己的胆量与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更直接、广泛地相互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三大构成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这三门课程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应进一步加强三大构成间的联系,向专业靠近,与专业衔接。在构成课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关联三大构成的综合练习,包括一系列从平面到立体再到具体景观的设计练习。比如,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别墅的景观设计构成模型,从形态、功能到色彩、肌理、材质,从平面的铺装、色彩搭配到立体的建筑、绿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总结出构成美的规律,使其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这样的练习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平面思维和立体思维能力,使其将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同时也将构成课程与园林景观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创新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