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园林植物论文范文

园林植物论文全文(5篇)

园林植物论文

第1篇:园林植物论文范文

如果所有的园林配置都是一样的布局,一样的搭配,那么园林配置也就缺少了新意和生命力,所以各地方的园林设计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各个城市规模都不一样,经济发展也不平衡,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城市绿化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北方园林可以表现得大气,南方的则可以显得婉约,西部的园林感觉豪迈,东部的园林则体现精致。只有把握历史文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地方风格才能提高园林绿化的品位。总之,不论园林植物配置方式如何不同,但是原则性的问题是必须重视的。

多重考虑选植物,园林配置方得宜

植物是园林配置的基本材料,是最基础的元素,都说根基决定房屋的稳固性,那么,植物的选择则决定了整个园林配置的品味和方式的选择。植物是园林植物配置的对象,必须多重考虑。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工匠也难做无植物的园林配置。植物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很多问题,其中比较主要的是一些地理因素,例如气候、土壤、光照等等,这些地理因素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如果条件不符合,违背了自然规律,那么不管多么名贵的树都只是浪费。所以园林植物选择上面,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才能确定选用的植物品种。除了地理因素,还需要考虑植物的环保效果和园林的性质。很多时候园林除了美观,也是为了净化环境,调节空气质量,所以,植物选择时,应该优先选用美观环保的植物。而且园林的位置不一样,性质代表也不一样,比如烈士陵园的园林就需要松柏之类挺拔而绿意盎然的植物,而一些公园或者幼儿园之类的休闲娱乐园林,则可以选用颜色比较活泼,搭配比较多样的植物。在树种选择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因为乡土树种比较能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也更加具有可塑性,主要树种需要挑选适应性强,生命力顽强的树种,除了抗逆性强,树种需要功能性和观赏性都具备才能作为园林树种的选择,而主要树种通常以落叶乔木为主,再配以常绿灌木,速生树种和常年树种共同搭配,才能达到全面的效果。总之,谨慎选择植物,是园林植物配置的良好基础。

自然配置显美观,规则配置成方圆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分为自然式配置和规则式配置,自然式的树木配置方法,多选树形或树体部分美观或奇特的品种,以不规则的株行距配置成各种形式,而规则式配置则是将植物组合成规则的形状。自然式配置分为孤植、丛植、群植以及带植。孤植是以单株植物作为主体,成为一个单独的园林景观个体,这样的植物选择需要考虑植物的成熟度,不能太老,太老难以成活,树苗也不能过于嫩小,那样没办法估量树木长大后的枝干发展。孤植的植物作为单独景观个体,需要具有很大的观赏性,同时也要与园林中其他次要的植物相呼应,才能显出园林的整体协调性,又不至于忽略主要的景观植物。丛植是几株植物共同种植,或同种或不同,三五成群,不等距的放在一起。这样的植物需要表现的自然一些,因为丛植通常是作为背景或者隔离,所以丛植既然显得很和谐一致又要突出植物的个体特性。群植是数量较多,以一两种乔木为主体,搭配上一些灌木,成为一个数目群体,面积较大,表现出群体植物的美感。带植是按群植植物种植方式,种植成带状,通常作为道路的“树屏”,间隙较小,隔绝噪音灰尘等。综上所述,自然式园林配置方式主要以自然美观为主,表现一种自然而不失协调的美感。规则式配置主要是把植物按照各种规则的形状种植,形成一个个排列规则,造型大方的园林景观,通常有行植,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环形以及带状种植。规则式配置以表现一种规则美,显得园林景观有条不紊,大气简单。

色彩姿态塑艺术,层次搭配立体美

园林是给人们提供放松休闲的地方,在园林植物配置方式的运用中,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性,而不是死搬硬套的简单移植。美人出行,妆容精致,衣着搭配颜色适当,款式大方,应时应景,方能让人赏心悦目,成为悠悠大众中那道醒目的风景线。园林植物配置如同帮美人打扮,需要一个有艺术灵感的化妆师。首先是色彩上的美感,颜色是人们最直观的感受,也是最敏感的,植物的花、叶、果都能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同一株植物从春天到夏天或许都能给人不一样的色彩感受。万绿丛中一点红或许过于单调,而姹紫嫣红百花艳又或许过于艳丽,所以在园林配置中,色彩搭配需要具有一定的美学效果,不能过于单调只是一片绿色,园林设计和山坡上的植树造林是有区别的。而色彩的搭配需要考虑季节性的问题,春繁花夏绿荫,秋叶色冬银装,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韵味,充分考虑季节的变换来进行色彩的搭配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然后是姿态的美观。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需要考虑植物的层次感,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不同高度不同颜色的植物如何搭配才能显得层次分明,让人看上去,如同感受一首歌曲的音符一样的韵律感,植物的层次姿态都是一首歌,要让人觉得或舒缓或激昂,高低搭配,起伏有序,横向层次栉比,纵向轮廓分明。接着要考虑植物配置的立体效果,园林不是简单的平面设计,而是一个休闲娱乐的空间,所以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到立体效果,树与花协调搭配,乔木灌木均匀分布,让人感觉园林的设计步步为景而景不同。除了观赏性,还应该考虑园林的生态作用,所以园林植物配置要注意综合运用,考虑到美学价值的时候,还有园林的功能性作用,例如一般的乔木可以生态保护,防尘防噪音等,草坪在可以成为避震的场所等。综合考虑,让园林“面子里子”都成为“精华”。

第2篇:园林植物论文范文

1.1科学合理选择攀援植物

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等的原因,北方城市园林设计所采用的攀援植物的数量和种类比南方少很多,此外,北方生长的攀缘植物相对南方来说花期较短,而且花色比较单一。为了解决北方攀援植物比较缺乏的情况,一些相关的园林科研部门大力度地进行了许多引种实验和部分杂交育种研究,有些引种成功了,比如产自秦岭地区的盘叶忍冬以及杂交铁线莲等。以下是一些研究成果植物,在选择攀援植物进行园林设计时,要了解该植物的习性等,还要充分考虑该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第一,爬山虎。爬山虎一般生长在阴湿的条件下,且耐寒、耐旱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低,对气候有很强的适应性。爬山虎不怎么挑环境,生性随和,生长速度快、占地面积少、绿化覆盖面积大是其最大的优点。一根直径2cm的爬山虎藤条,在2年时间内,可以使墙面的绿化面积达到30~50m2。而且,爬山虎不怎么需要修剪,怕积水,在阴暗潮湿的环境或向阳的地方都能够茁壮生长,最好选择阴湿、肥沃的土壤,其生长效果是最好的。第二,金银花。金银花也称忍冬,适宜生长在温和、湿润的环境下,温度在20~30℃最好,其生命力强,几乎不挑土壤,而且耐盐碱,比较适合生长在深厚、疏松的腐殖土中。金银花一般在4月种植,种植前要把种子放在35~40℃的温水泡上24个小时,然后在深16~18cm的土坑里插5~6根金银花枝条,露出地面的部分为7~10cm左右即可,然后用土将其压实,最后喷1遍水,大概半个月时间就能生根。种植时间选在夏秋的潮湿天气最好,而且,要注意选择健壮且无病虫害的摘去叶子的枝条作为插条。第三,五叶地锦。该植物适应性强,不仅耐寒而且耐热。

一般在入冬前种植,在背风向阳处选择种植地,挖深度超过100cm的坑,要保持环境的潮润,以利于插穗在种植后顺利地生根、发芽。插穗要从粗壮无病的枝条中选取,将枝条剪成20~25cm的插穗,再把插穗蹲平基部,选择一定数目的插穗捆牢,种入坑中。种植时一定要保证基部朝下,而且插穗顶部不能露出,然后在插穗顶部盖上约5cm厚的潮润的土壤,在这之后直至1月份要根据气温的下降程度分次覆土,其覆土的厚度最后要达到50~70cm。经过5个月的时间,埋在土里的插穗会生长出乳白色嫩芽以及多条白根,然后对其进行细心的管理,不久就会长出一墙的五叶地锦。除以上介绍的攀植援物外,常用的攀援植物还有长春藤、南蛇藤、牵牛花、紫藤等等。在选择攀援植物时,不仅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本地的气候条件,还要充分发挥其美化环境,提高绿化覆盖面的作用。攀援植物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弥补平地绿化的不足,在丰富绿化层次、提升园林建筑的艺术效果等方面也很有优势。攀援植物是园林植物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类型,由于茎较细软,不能直立生长,需要依附其它物体向上攀援。这个特性使园林绿化能够从平面向立体空间延伸,能够有效节省平面空间,大大增加绿化面积。

1.2园林设计中巧用攀援植物是关键环节

在园林绿化中,攀援植物有多种应用形式,通过对植物的攀援能力、观赏特性及其与被绿化物的协调等的全面细致考虑,总结了园林设计中攀援植物的几种主要的设计方式:

1.2.1凉廊式

凉廊式在园林设计中能起到过渡作用,利用攀援植物,使其覆盖在长廊的顶部或者侧面,从而有利于绿廊或花廊的形成,使园林更加美观。在使用这种设计方式时,要注意选择木质的缠绕类或卷须类的攀援植物,而且其生长力要强旺盛、分支的能力也要强、枝繁叶茂、花朵要秀美,例如紫藤、金银花等等。

1.2.2附壁式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附壁式的应用极为广泛。依附物可以分为较为粗糙的墙面、石头墙、档土墙等,在该种设计方式中应用的攀援植物一般是吸附能力较强,而且绿色期较长的种类。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攀援植物与被绿化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的统一以及协调,如爬山虎,常春藤等等。

1.2.3棚架式

园林设计中,选择棚架式设计方式往往能起到点睛的作用。棚架式不仅能在园林中独立成景,而且有遮荫的作用,棚架式的造型主要包括伞亭状、蘑菇状、花瓶状等,在设计搭配时要注意“随形而变,依势而曲”这一规律,此外,与周围环境在形体、色彩、风格等方面的协调统一也很重要。

1.2.4篱垣式

篱垣式造景能体现园林设计的一种婉约风格,使园林具有浓厚的乡村风情。这种设计方式一般用于篱架、栅栏、矮墙等的绿化,利用篱架或围栏,使丝瓜、苦瓜等植物攀援在依附物上,再加上茅舍、流水等景物,能够有效营造出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这种造景方式常采用卷须类、缠绕类攀援植物;还要根据篱垣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植物,如果将栅栏绿化作为透景,那么,种植植物时要注意植物间的间隔,以稀疏为佳,植物的枝叶要细小且观赏性强,如矮牵牛,铁线莲等。

1.2.5悬蔓式

悬蔓式是攀援植物的逆反利用。一般使用容器种植,使藤蔓、软枝植物在空中悬挂,给人一种别具风味的感觉。比如在进行墙面绿化时,我们将墙顶作为种植墙,在种植墙上种小型蔓生植物,使植物细长的枝叶向下生长、蔓延,能够与墙面上的植物互相辉映。

2结语

第3篇:园林植物论文范文

对于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其可以调节气温、湿度,从而达到改善气候的目的。植物可以形成阴凉之处,使得阳光之间照射地面的机会变小,同时植物吸热蒸发水分,从而气温就会有所降低,以达到改善气候的作用。在遇到大雨的情况下,如果土地有植物的保护,雨水会先冲刷植物而减少了对土地的直接影响,就能保持水土的平衡。同时,树木的落叶是可以减少地表径流的,它的根可以固定土地。因此,植物配置对改善气候和保证水土的平衡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如何在生态园林设计中更好地应用植物配置

2.1植物配置的各因素保证一致性

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时,其植物的配置务必要求在树形、颜色、植物的线条和植物的比例在丰富多样的基础上保证一致性。这就要求其设计的结果呈现出不同基础上的相似性,不要让人感觉比较杂乱没有规律性,就会失去了美感。在颜色的选择上,也要尽力做到一致性。只有做好了植物配置各因素的一致性,给人才会有一致的美感。

2.2依据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巧妙设计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为了保证和谐和美好,就要对植物的习性和季节性变化的特征进行熟练掌握。然后要结合人们对植物的景观美感以及群落的特点进行设计,这样在不同季节呈现的植物颜色和形体的不同,对生态园林设计的动态美感起到了主要作用。整个的园林设计所呈现的效果就是无尽的美感和不同时间均有观赏价值。

2.3植物配置要以不同地点的特点为依据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不同的地点其需要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要依据不同地点所要呈现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对于一些比较庄重的地点,如陵园或皇家园林中,就需要采用色彩重、数量多且枝繁叶茂的植物进行配置,从而让人有沉重和严肃之感。而对于那些让人放松的花园和公园,则采用颜色淡且枝叶较为稀疏的植被,这样就能做到植物的配置是适合地点的情感要求的。

2.4保证物种之间的和谐生存

不同的物种,其生存的环境是不同的。但是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时,是需要把不同的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在一起生存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充分了解物种的生存特征,然后对植物物种进行合理配置,避免之间产生生存的竞争。

3结语

第4篇:园林植物论文范文

1.1植物层次性搭配

在进行植物的配置时,注重植物的不同色彩和层次,可以大大提高生态园林的艺术气息,促进生态园林观赏价值不断提高。一般采用不同花色、叶色和高度的植物进行搭配,以体现植物色彩、分层的拼花艺术,保证生态园林景观丰富多彩。例如,黄色的金叶女贞和银杏,红色的红叶李,白色的梨花,冬季的腊梅,下层种植茶花、毛娟、茉莉和月季等,在最下层配置兰花、草本碎花等,可以很好的保持生态园林的景观,使生态园林一年四季富有生机和活力。

1.2植物花叶搭配

在物种的不同品种中,有一类叶色和形态都很漂亮、多变的观赏性植物,因此,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时,一定要将观赏花和观赏叶植物相结合,以保证生态园林的景观价值,促进生态园林经济效益不断增长,确保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例如,夏季是绿色、秋季变黄色的银杏,夏季为绿色、秋季变红色的红枫,与月季、桂花等搭配在一起,可以大大延长生态园林的观赏期,提高生态园林的景观价值。

1.3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搭配

材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高度与开花时节等各不一样,将它们搭配在一起,可以有效改善生态园林的绿色景观,使生态园林更加生动、活泼。例如,樱花和菊花、木绣球和美人蕉种植在一起,玉兰、海棠、桂花和牡丹相结合,可以使植物在形态、色泽、寿命等方面保持协调,促进生态系统平衡发展。另外,根据生态园林的规模和设计要求,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水源,尽可能种植本地植物,避免植物长途运输造成植物死亡和气候不适等情况,确保整个生态园林设计的均衡性。

2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配置,避免景观单一、死板等情况出现;二是根据生态园林的规模,合理利用绿地,提高绿色植物的利用效率,遵循生态原则、植物生长原则等进行配置,保证生态园林景观的层次性、色彩性和多样性,以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促进生态系统平衡发展;三是如果出现虫害情况,尽可能采用无污染的方法进行治理,避免土壤受到过多污染,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四是选择本地植物时,尽可能就近运输,避免外来物种给本地植物带来侵害,提高植物的存活率,降低生态园林的建设成本;五是在生态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过程中,预留部分面积的绿色草坪,便于人们休憩,提高生态园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人、经济和自然和谐共处;六是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搭配,要尽量与本地的人文、地方特色相结合,以体现城市地域文化特点,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提升生态园林的品位和景观价值,给城市绿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3结语

第5篇:园林植物论文范文

艺术设计作为设计的子类,首先是一门实用艺术,它所涉及的内容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它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次艺术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相互融合的边缘性学科,也是学科内部相互交叉性的学科,并不是理工科或纯艺术的分支门类。

2园林植物的美学认知

“美学”来源于希腊词“aesthesis”。18世纪,哲学家鲍姆嘉通(Baumgarten)首先提出了这个词,并将其含义改变为感官的满足或感觉上的愉悦。心理学中对认知或认识的定义,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即个体思维进行信息处理的心理功能。园林植物的美学认知包含了涉及观赏者与园林植物相互影响的所有过程,观赏者首先是对园林植物做出感觉上的分析,甚至可能将其与之前的经历或所感进行比较,随后对园林植物进行理解和评价,这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美学直觉和美学知觉。园林植物的美学认知与其他认知亦有相同点,即是感直知觉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螺旋式上升的趋势需要人为的引导才能完成。合理利用现有的美学认知,对人类的感知觉进行引导并提升美学认知,才能成就了园林的发展甚至审美的进步。

2.1美学感觉

感觉(Sensation)是对客观现实个别特性(声音、颜色、气味等)的反映,由来自物质世界的一定刺激直接作用于有机体的一定感觉器官,如光线引起视觉,声波引起听觉,刺激在感官内引起的神经冲动,由感觉神经传导于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产生感觉。以内心感知外界事物之途径而言,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在《天论》中提出:“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今人或谓之耳、目、鼻、舌、肤,分别为听、视、嗅、味、体(触、压、冷、热)等五种感觉。2.1.1视觉

通过视觉(Vision),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古典园林多留给人绿意盎然的场景印象,绿色平静安定,不向任何方向移动,没有相当于诸如欢乐、悲哀或热情的感染力。而陈淏子在《花镜》中形象地描写了园林花卉随着季相时序之变化呈现出的美丽色彩,“春之柳破金芽,海棠红媚;夏之荷盖摇风,杨花舞雪;秋之云中桂子,月下梧桐;冬之尚有枇杷垒玉,蜡瓣舒香。怡情适志,乐此忘疲。”所谓“一年无日不看花”为孤苦的隐逸生活带来的愉悦。可见,园林植物丰富的色彩变化带来了更多的视觉美学体验,亦给园林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2.1.2嗅觉

长期以来,嗅觉(Olfaction)一直是我们所有的感觉中最为神秘的东西。原因不外乎在于“嗅觉”是通过长距离感受化学刺激的感觉,即是一种远感,据悉约有1万种气味未能被识别和记忆。运用这种神秘的感觉器官的原理,通过它来认识大自然无疑是一种最好的选择。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诗人首先从嗅觉写夏夜所带来的快感,而写荷以“气”,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细香可嗅,融气于境,丰满诗句表达的境界。园林植物花木在带来宜人芳香的同时,其本身又能杀灭多种病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各种花香由数十种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含有芳香族物质,如酯类、醇类、酸类、酮类、核烯类等物质.可刺激人们的呼吸中枢,促进入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充足的大脑氧供应能使人保持较长时间旺盛的精力。都对人体具有养生保健作用。

2.1.3味觉

味觉(Gustation)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包括食物、某些矿物质以及有毒物质的味道,与同属于化学诱发感觉的嗅觉相比是一种近觉,作为一种受到直接化学刺激而产生的感觉,由五种味道——甜、咸、苦、酸和鲜组成。神秘果(Synsepalumdulcificum)是一种椭圆形的红色果实,长不过2厘米,表面上看去没什么神秘的地方。使用后大约4小时之后,却可以改变味觉:酸的、苦的、辣的都变甜了。在独特视觉面纱之后的园林植物还有更多惊喜让人回味 无穷。

2.1.4听觉

听觉(Auditory)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通道。听愉悦之音,心情则愉悦;而听糟粕之声,心情亦败坏。显而易见,人之心态与其所处环境中的声音是息息相关的。创造大自然的“声景”,如松涛竹韵、桐雨蕉霖、残荷听雨、柳浪闻莺、高槐蝉唱等,都是天籁之音,应和了闻声者的不同心境。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句中化境,无边落木窸窣之声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深沉地渲染诗人情怀。而园林植物自身特殊的物理特性多孔还使其具有一定的消音作用,常绿阔叶树具有良好的减噪效果,浓密的人工林带可降低噪声10—20分贝,因而使环境变得安静。增强了人们在听觉环境中的舒适性,才能更好地去感受园林植物之美所带来的饕餮盛宴。

2.1.5触觉

触觉(Tactile)是接触、滑动、压觉等机械刺激的总称。痛觉、触觉等多种感觉触觉的产生想必是生命进化过程中无比重大的事件。实验表明,非同一般的触觉体验可以让人活跃并促进循环系统。园林植物具有调节改善小环境的气候、净化空气等作用。科学家们检测发现,—片杉幼林,每天由于蒸腾作用能消就太阳辐射能的66%,由于树冠的覆盖,减弱了光照,从而也降低了周围的空气温度。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园林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热舒适度。

2.2美学直觉

直觉(Intuition)一种不用经过太多思考过程,很快就能出现的直接想法、感觉、信念或者偏好。是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一种方式,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以及以后的黑格尔、谢林、斯宾诺莎等,尽管突出强调理性关于获得知识的作用,但并不否认人可以通过直觉获得知识.美学直觉同样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方式,它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树荫让人们感到凉爽,哪怕是站在烈日曝晒下冒烟的水泥地上,有典故曰望梅止渴,大抵都是这个意思。美学直觉是不通过感官的,它的来源是“识”。曾经在某处感官感受到的愉悦,或者未曾见过的新鲜植物或植物配置方式都能引起美学直觉的迅速活动。美学直觉能够将植物配置时刻意的留白补充,从而产生更深层次的互动,而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的美学直觉带来的亦是更加多样的美学认知。

2.3美学知觉

知觉(Perception)是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时,人脑对外界的整体的看法和理解,它为我们对外界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与感觉不同,知觉是人们对园林植物的整体认识,反映其整体形象。与直觉相比,美学知觉更具稳定性并不仅仅是对园林植物经记忆综合后产生的联想,更多的是经过意识加工后的结果。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花木又是人们寄寓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以及托物言志时使用频率很高的媒介。古代哲人意识到了人的伦理道德精神生活向自然规律有一种内在的密切联系,两者在本质上是互相渗透、协调一致酌,自然也具有社会精神的意义。清人张潮《幽梦影》所谓“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谈,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家,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选,桐令人清,柳令人感”之说。园林植物已不仅仅是具象的存在,更是人们心之所往的物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对桃花又一次烂漫场景的描写,虽半字未提重寻未遇的失落,却更能让人体会到求而不得的怅惘。借物抒情、或寓情于景的美学知觉,都使情感认知与园林植物相互交织,园林植物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人们得到美感熏陶。

3园林植物美学认知对艺术设计的借鉴

园林植物出现的最初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因此在植物设计配置过程中,不难发现,人们为了更完整地营造美感环境氛围而煞费苦心。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是设计的最终目的,设计之美也遵循人类基本的审美意趣。艺术设计中首先应因时、因事而异,满足人们的根本物质需求,而更进一步,艺术品应具有一定的意境涵韵,传达设计者的精神内涵,对使用者的知觉具有一定的引导组织作用。借助于美学,物的形式可以典型地再现这一类物材料和结构,突出其实用功能及技术上的合理性,给人以感情上的愉悦。而意境涵韵的营造不能单单依靠使用者自身用心灵去关照外界对象,在把握和领会对象的基础上,是设计者对使用者的引导使其充分展开想象,在意识中形成新的审美意象,从而创造出新的意蕴和境界。

3.1园林植物美学感觉对艺术设计的借鉴

3.1.1视觉(观)

(1)观农梗大尺度的经济菜田(如春油菜花,秋小麦等),成为春秋季特有的大地艺术,形成一片祥和的景象,让游人进入景点时顿然豁然开朗。

(2)赏花田利用花木林加以草本铺地形成以春景为主、夏景为辅的景观,形成结合林木的观赏花田,即可识别花木种类,亦可在指定点拍照留影。

3.1.2嗅觉(闻)

(1)嗅花草从远远的林间道上就能闻到百花随风传来的香气,进入之后,四季草花组成的美丽花园 (图2),百花簇拥,芳香四溢,让美妙的气味得以充盈全身,沐浴在花香的海洋当中,也可以近距离的与某一朵自己中意的花朵亲密接触。通过实地勘察、亲身体会,了解花草的属性与其香味,观摩插花表演,熟悉精油的制作流程,并找到适合自己的香味。

(2)闻墨香自古以来,书与墨的香气一直是一种深远文化的象征。花团锦簇的世界里,虽然不能摘花带回,但是可以由着自己的兴致画花,品花画,闻墨香,谈花意,现实中,再艳丽的花草总有凋谢之日,而在这些美丽的花鸟画中它们却是永恒而美丽的。

3.1.3味觉(品)

(1)饮果茶在秋季可以摘果,品新鲜的水果,在冬季则可以品尝水果茶饮。徜徉于自然之间,品原生之味,堪称是满足味蕾的饕餮盛宴。

(2)品蔬果在果林之中设有果农驻点,给人们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的机会,不仅是简单的选果摘果品果来满足自己的口腹,还可栽种果苗来体验果农的辛勤劳动,品味蔬果背后的味道。

3.1.4听觉(听)

(1)听自然营造溪流叮咚之声,雨落芭蕉之声,竹叶细语之声,常言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林中游人只有放慢脚步,放平心态才能体会鸟鸣之音的优美,鸟之音伴随着游人的脚步愈发清脆,游人的内心也越发的平静而轻盈。这些自然界的天籁之音能使得有人心情平静下来,慢慢的体会自然,亲近自然母亲的怀抱。

(2)听传说人杰地灵的土地上,传说的丰富程度不可小觑。不管是民间轶事还是亘古传说,只有在林间,心静如水的时候,这些传说才越发神秘,才能体会到它们的真实与魅力。

3.1.5触觉(触)

(1)触古木对于未有人见的古树加以复原,通过触感增进人与古树之间的联系,历史的年轮娓娓道来曾经的故事,以此与历史零距离接触,利用古木的机理搭配园林石的瘦皱漏透,给人带来愉悦的同时蕴含更深的美学内涵。

(2)靠绿垣通过触摸植物的枝、叶、果,其奇妙的质地和形状使游人产生不同的触觉感受。用植物材料做成植物墙、植物凳、植物栏等,让游人通过坐、立、靠、躺、卧等不同姿态,与植物有近距离的接触而对于自然有一种好奇与赞叹的感觉。

3.2园林植物美学直觉对艺术设计的借鉴

法国美学家迈耶曾说过,“艺术作品不是独白,而是对话”。随着人类对事物探知,艺术作品并不仅仅是设计者的个人独白,普通的感官体验并不能满足人们对美学的精神及心理需求,园林植物的美学直觉意在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识”,并不拘泥于单一形式,并与“识”发生关系,并为产生知觉奠定基础。美国艺术家Jim Campbell在中国香港的爱丁堡广场为行人和游客设计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即一座由各式各样散光灯构成的闪亮“迷宫”。通过2000多个LED发光灯,设计者布置了一座80英尺宽20英尺高的巨大艺术“迷宫”,远远望去,各灯管好像是无序随机排放的,宛若一处梦幻之境,令人想要走过去、穿过去一探个究竟。利用发光灯这样一种普通材料却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在吸引人们参与体验的同时,看似无序中也给人们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多样的艺术联想领悟为这一作品添上多姿多彩的色调。亦如红楼梦一样,易学家看到了浅;道学家看到的是淫;理学家看到的是逆;哲学家看到的是乱;韵律学者看到的是混;文学家看到的是满;社会学家看到的是短。艺术具有主体性,观赏者有着不同的“期待视界”,即与观赏者的审美眼光和既定审美文化心理结构有关,而艺术品自身形式及结构的特殊,保有的空白和不确定因素,给观赏者的参与以自由,看或不看是一种选择,今时看与彼时看的不同又是另一番意境。

3.3园林植物美学知觉对艺术设计的借鉴

园林植物的美学知觉将人们从简单的观察,直白的反映中拯救出来,强调的是通过感知、理解、想象、情感与空间时间环境融为一体,如当人置身于“虽为人做,宛若天然”的江南园林中,面对宛然如画的景致,触景生情,人们不自觉地将回忆、想象、温爱统统融入这咫尺山林的意象之中,进而使人的灵性与环境同构产生审美体验。济南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为圆形建筑,在设计理念上,吸收市花“荷花”的视觉元素,外观上由大、小各36片荷花瓣围合而成,在蕴含了济南市市花“荷花”的深刻寓意的同时,为体现体育馆夜晚的“荷花”造型,采用全彩LED线性灯将大、小36组花瓣进行勾勒,为丰富整体照明的立体感和画面的饱满度,故在每个大花瓣上层叠的结构体上按一定间距排列安装LED模组,使花瓣更具观赏性。通过控制系统可以使大、小花瓣轮廓实现整体和分别变化色彩,并形成花瓣间的层次变化。模组通过控制可以实现上下、左右的跑动变化,营造出犹如花开的生长变化。体育馆主馆钢结构屋盖采用弦支穹顶结构,大、小花瓣为单层网壳结构,由下向上形成花瓣状层叠的机理,隐喻荷花自下向上的生长趋势。与两侧的游泳馆和网球中心,三馆呈“品”字形,体育馆像绽放的荷花,游泳馆和网球中心则像两片荷叶,将荷花托起,把荷花绽放的瞬间完美呈现。总体布局上又利用市树市花的意向内涵与位于西边的体育馆形成了“东荷西柳”的恢弘气势。柳叶、荷花的造型让济南奥体中心充满了生态的美感,而其中许多环保技术的应用更是让这个建筑群从里到外都体现了科技全运、绿色全运、人文全运的理念与精神。越相同的事物越容易产生共鸣,无法想象让一个从未见识过荷花洁身于淤泥景象的人去领悟其高洁,而这高洁本就是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理解认识。合理利用人们既有的认识,展示设计内在更深层次的意蕴内涵,才能为提高美学认知奠定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不再会成为阻碍人类实现想法表现意愿的绊脚石,更深层次的意蕴内涵的挖掘才是设计应追求的最终目标。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