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商年检审计范文

工商年检审计精选(九篇)

工商年检审计

第1篇:工商年检审计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新《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强调了内审的价值增值功能。本文从价值增值的角度出发,运用平衡计分卡方法,探讨构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体系。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现实意义

1.开展质量评估有利于推动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

近几年内部审计的理念、目标等随着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而不断变化,内部审计转型逐渐被提上日程。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过程中,通过借鉴国内外标杆银行的最佳内部审计标准,学习先进内审管理经验,是实现内部审计转型的有效途径。在商业银行内部宣传正确的内审理念、工作开展方式、科学的进行内审分工,将内审由单纯的“监督评价”职能向“确认和咨询”职能转变,进而推动商业银行内审转型与发展。

2.质量评估有助于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提高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是规范内审工作、提高内审效率的重要途径,科学的质量评估可以督促审计工作人员遵循工作制度,引导内审人员寻找差距并不断改进,改善内审工作流程,创新审计方法,整合商业银行内部资源,降低和避免审计风险。同时,内部审计为商业银行增加价值是内审质量评估的一个重点,通过评估过程中对内审人员的考核与评价,有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效能的专业审计人员队伍,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1.财务角度

(1)审计节约费用占预算比例。通过内部审计费用的节约,一方面可以直接节约银行营运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发现其他部门潜在的成本节约,如财务会计费用、信贷营销成本等。

(2)挽回损失占审计费用比例。“纠错查弊”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通过纠正违规违纪、挽回经济损失,预防或减少银行损失,充分体现审计工作的经济性。

(3)审计建议采纳数量。审计建议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对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有效的、被采纳的审计建议能提高商业银行运作效率,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

(4)被审计单位整改率。内部审计检查的目的是“以检查促整改”,检查后被查单位的问题整改率体现了通过审计检查促进合规经营的效果。

(5)重大审计检查发现问题比例。审计检查中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能反映出商业银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检查发现的问题的越严重,说明审计工作为经营管理做出的贡献越大。

2.顾客角度

(1)董事会对内审的满意度。通过该指标反映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对董事会的贡献程度,评价内审工作在降低运营风险、提高内控制度有效性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董事会的满意度越高,则内部审计对董事会的贡献越大。

(2)审计报告签批层级。内审部门应及时将出具的审计报告报送领导班子签批,报告对象的级别越高,代表内审独立性越高,审计工作的客观性越强。

(3)审计委员会对风险的关注度。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业务工作开展的范围、流程等均受审计委员会对风险关注度影响,这也影响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和绩效。审计委员会对风险的关注程度越高,内审工作开展流程就会越严密。

(4)管理层对内审的满意度。该指标旨在通过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满意度调查,反映内部审计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业务制度改进、经营效率的提高、经营目标实现等方面的作用,高级管理层对内审工作的满意度越高,表示内部审计工作的贡献度越高,发挥的作用越大。

(5)客户主动咨询项目数量占总审计项目数量的比例。客户主动咨询项目可以从侧面体现审计工作的开展中,高级管理层、其他业务部门对审计工作的认可程度。

(6)被审计单位满意度。通过被审计单位的反馈和满意度测评,查看审计人员在现场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纪律、问题检查定性、发现问题的认可程度等。

3.内部审计业务流程角度

(1)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①审计计划完成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在每年年初将审计计划报董事会批准,然后根据计划内容逐项开展,审计工作实施具有强制性。

②审计制度的健全性。该指标主要评价制度、办法的制定与完善,健全的制度体系能为审计人员提供工作指导和实务操作标准。

③后续审计问题整改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项目结束后,应在一定时间内对检查问题的整改情况、建议落实情况进行后续跟踪,确保审计中发现的违规问题得到彻底纠正。

(2)审计准备阶段

①审计立项书的规范性。该指标反映审计部门项目立项申请的规范程度,是否经分管领导批准等。

②审计组组成的合规性。审计项目组成员是否存在违反审计人员回避规定、人员数量是否合规、人员组成是否科学等。

③审计通知书的规范性。审计通知书是审计检查组进入被查单位前,通知被查单位接受审计的书面文件。在部分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后,审计通知应在进入现场前3日通知被审计单位。该指标主要评价审计通知书的规范程度。

(3)审计实施阶段

①审计方案的规范性。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开展的项目需编制审计方案,内容完整、规范,指导审计现场检查步骤和方法,实现具体审计目标。

第2篇:工商年检审计范文

1985年8月,国务院了《内部审计暂行办法》,1995年7月,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国有商业银行依照上述规定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初步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几年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开展了财务收支审计、经营指标完成真实性审计、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项目审计、行长责任审计等各种类型的内部审计,并且实现了审计从财务收支扩展到检查银行的业务经营、信贷资产质量,再到关注银行风险,审计目标不断提高,审计内容不断深化;审计手段从传统的手工审计逐步到机辅助审计,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为推动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商业银行审计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业的改革和发展对内部审计的要求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审计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当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规范化。内部审计机制没有建立健全起来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建设未取得重大进展。许多商业银行依据审计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但相对审计工作规范化要求相差甚远,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由于缺乏法制化及制度化,常常使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陷入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的恶性循环中。具体说来:

一是内部审计难以保持相对独立性。相对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所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据调查,许多商业银行的负责人没有直接领导或关心过本单位的内审工作,也没有专门委托一位行政副职协助分管审计工作。有的商业银行将审计同监察部门混岗,有的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选配也不够合理,没有把精兵强将选配到内审岗位上来,内审机构及其人员很难具有独立的地位。从国外银行的经验来看,内部审计部门往往是对董事会而非行政管理者负责,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在没有管理层的干涉下执行委派任务,可以自由地报告审计发现和评价,并不受管理层的干涉,可以在内部进行通报。

二是内部审计缺乏相应的权限。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明文列示了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但商业银行在实际工作中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如审计部门不能参加有关的经营管理会议,与审计有关的会议资料也很少送给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罚细则,往往只是建议、督促整改,很少给予处罚,等等。内部审计没有相应的权限,其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三是内部审计实施缺乏权威性。内部审计工作所必需的条件包括经费、必要的没备和办公条件及用车等没有真正得到保证,同时,审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也未能得到保障和较好地解决,难以减少后顾之忧。由于缺乏相应的权限和相对独立的地位,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中,被审计单位往往不积极配合,使得内部审计实施缺乏权威性。

(二)内部审计技术落后,内部审计手段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基本上是账目基础审计,以全部业务和账目为基础,主要采用详细审计或依赖于审计者个人经验判断的抽样审计,而不是国际上先进的商业银行通行的风险基础审计,这就使得内部审计随意性很大,缺乏性,审计的内容完全凭审计人员的经验判断,造成审计期长、审计成本高、审计效率低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业务都要通过计算机完成,特别是新近推出的网上商业银行服务,客户借助就能办理帐户查询、打印对帐单、购物、转帐业务等。例如工商银行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所有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都可以由计算机完成,基本上实现了无纸化管理。银行业务方式的上述变化使得部分内部控制环节向客户端发生了转移,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形成了新的挑战。目前,商业银行计算机审计运用得不够,况且在利用计算机审计过程中,存在着不评价计算机系统、不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就数据审数据的现象,审计技术方法的陈旧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审计的发展。近年来屡屡发生的银行人员利用电脑挪用、贪污、盗窃资金的案件说明了目前银行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落后的状况。

(三)内部审计力量薄弱,监督能力有限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众多和网点分散,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接触到现金和证券等,并有权限进入客户的账户,一项微小的控制薄弱环节可能导致出现大的问题,因此,内部控制和审计任务非常繁重。而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内部审计力量薄弱的情况,导致审计监督不连续,审计面窄和间隔时间长,不能及时发现和揭露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问题和风险隐患,弱化了审计监督的作用。具体地,主要表现在:

一是内审人员数量不足。目前我国银行业内部审计人员仅占银行员工总数的1%,而在国外银行这个数字是5%。人民银行总行的规定要求银行内部审计人员达到员工总数的2%,但据调查,一般地,分行一级的内审部门干部配备仅10人左右,不仅要负责总行布置的专项审计任务,而且还承担所辖几十家支行的审计任务,由于任务重,人手不足,审计监督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二是内审人员综合素质差,业务能力较低。内部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通晓财会知识、审计、知识,还必须掌握电脑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当前相当一部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电脑知识,业务知识面较窄,加上日常工作相当繁忙,缺乏专业培训,专业能力下降,不适应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任务要求的需要。

三是没有确定的准人标准和考核机制。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对内审人员的要求普遍较高,如英、法两国规定:所有内审人员都应具有大学学历,具有注册会计师或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一般在银行财会或其他业务部门有过5年或以上的工作经验。他们还对内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进行经常性的考核,对达不到要求或违反职业道德的人员提出警告甚至取消其从业资格。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准人标准和考核机制,内审人员的岗位要求不明确,难以保证内部审计队伍的素质。

(四)内审工作范围过窄,内部审计的内容不全面

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基本上还是查错防弊,局限于查处一些具体违法违规问题,只注重检查会计凭证、报表等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业务操作是否合规合法等,缺乏对信贷资产质量、风险责任、效益进行审计,对银行内部管理结构、内部控制状况、各岗位业务规范状况等,作出评价和建议,更未对一些重要的深层次的问题如管理制度、政策法规、环境、监督体系等方面进行。特别是,面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频出,经营范围不断拓展,内部审计却变化缓慢,范围过窄。

二、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巴塞尔委员会在2001年8月的《银行内部审计和监管当局与审计师的关系》报告中阐述了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内部审计的指导原则,要求所有银行建立一个常设的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标准普尔公司在一份名为《中国银行业 2003-2004年度展望》的报告中指出,1998年四大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14000亿不良资产之后,又产生了17000亿的不良资产。由于中国国有银行在短期内难以单凭自身力量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巨额坏账已经使国有银行在理论上资不抵债。因此,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既是依照有关法律和国际惯例建立制度的要求,又是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自律、提高效益和防范风险的内在需要。

(一)是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管理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商业银行要实现科学管理,在市场经济中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是建立可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是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具体体现。企业的内部监控离不开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监控的基本手段和重要内容,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对内控制度的测试、评审,把不完善、不合理、不严密的环节、程序和方法查找出来,帮助银行克服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堵塞漏洞,避免失控,使之健全有效,达到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对企业的有效监控,不以监控为目的的内部审计是毫无意义的。

(二)是推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健全内部约束机制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及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应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日前,中央决定动用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补充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资本金,以使其达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为了加强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监督,使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能按照国家的财经法规健康有序地运行,商业银行必须强化内部审计管理与控制,及时发现、防止和制止违纪违规的问题发生,避免形成新的不良贷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既是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为决策服务的需要,也是加强金融业的监管,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

(三)是维护商业银行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维护商业银行合法权益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责。内部审计通过开展诸如决策审计、成本费用审计、效益审计、组织机构设置审计及人力资源审计,对各个环节及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的真实性、合规性、效益性进行评价,确保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真实、可靠、有效。特别是,内部审计通过对业务经营活动中的重大事项实行审签,可以使商业银行减少经济纠纷的发生,避免国有资金的流失,维护银行的合法权益。

(四)是加强对干部监督管理和推动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

商业银行由于内部审计和监管法制不健全,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和寻租行为,甚至产生银行管理人员的严重腐败现象,不仅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誉受到损害,而且会使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机能受到扭曲,金融效率大大降低,甚至有可能破坏整个信用体系,造成金融市场秩序混乱,危及国家金融安全,甚至导致社会动荡。因此,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特别是开展行长责任审计,客观公正地评价有关人员的经济责任,评估其功过是非,使商业银行系统干部队伍中的腐败分子得以暴露,既可以纯洁队伍,又使广大干部从中汲取教训,可以有力推动商业银行职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五)是促进商业银行与国际商业银行惯例接轨的内在需要

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无不具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有较高的权威的、强有力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的规则需要和国际接轨,需要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进行完善和修改,建立健全一个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体系,以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与控制,提高运营效率。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是商业银行内在的监督约束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建立制度的重要。国际上知名的大商业银行,如花旗银行等都设有非常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和组织机构,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我国的情况,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应从以下方面人手:

(一)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体系,完善内部审计机制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1978年制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指出:内部审计师必须对他审核的活动保持独立性。这种独立性能使内部审计师自由客观地工作。没有独立性,内部审计就不能得到所期望取得的成果。,各国都要求商业银行应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体系,以加强内部审计和控制,防范和化解风险。例如,1998年德国了控制和信息透明法;2001年加拿大成立公司管理联合委员会;日本修改了商务法;2002年8月美国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为加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商业银行应按照巴塞尔委员会内部审计报告的原则,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和机制,一个可资借鉴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是审计委员会模式。审计委员会源于杰克逊。罗宾斯公司舞弊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建议,上市 公司需由公司非执行董事组成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模式是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产权制度的客观选择,其中董事会对建立和维持一个充分有效的内部审计和控制系统负最终责任,一般地,国外商业银行的审计委员会隶属董事会,独立于管理当局;银行高级管理层向董事会报告内部控制系统及其运转的情况;内部审计部门对总经理及公司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计,拥有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活动程序是:制定以风险为基础的审计计划,检查和评价获取的信息,通报审计结果和进行后续审计,改变内审部门地位低下的现状,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二)拓展内部审计的范围和内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1981年公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的范围应该围绕着检查和评价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及在实施指定任务中的作业质量来进行。具体内容包括有:1.检查财务和业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确定财务和业务记录、报表是否正确、可信、及时、完整、有用;评价对记录的登记和编制的控制是否妥当有效。2.检查内部政策、计划和规章制度是否得到认真执行;查明内部控制系统设计是否符合政策、计划和各种规章的要求;鉴定这些系统是否适宜有效;组织内部各部门是否遵守和执行政策、计划和规章制度等。3.检查资产是否得到保护,检查和评价保护资产和其它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是否健全、完善、并适当地核实这些资产的存在。4.评价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情况,要检查是否制订了用以衡量资源节约性和有效性的经营标准,已制定的经营标准是否被了解和实施;偏离标准的情况是否得到纠正;查明设备未被利用等情况并找出其原因。5.检查业务经营和规划中的目的和目标的完成情况;在制订目标和设计制度时,内审人员可协助检查其基本假设是否适当,有关的信息是否被利用,合适的控制是否纳入业务经营和规划之内;在业务经营和规划实施后,检查和评价其是否按计划完成和完成的质量。总之,内部审计的范围十分广泛,审计的内容非常之多。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应注重拓展以下内容和范围:

一是加强对创新业务的审计,包括金融衍生品、银行产品等等,在对创新业务审计中应明确防范金融风险依然是当前内部审计监督的基本目标,要通过审计寻求防范金融风险和促进金融创新的平衡点。

二是加强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业务的审计,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趋势必将扩大审计对象的范围,要求内部审计将证券、保险、信托业务等逐渐纳入商业银行常规审计范围。

三是注重将业务经营检查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从银行业务经营环节中发现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确保审计质量。内部审计的范围从单纯的财务报表扩展至整个内部控制及业务流程,从过去单纯对财务数字的准确性、日常经营的合法合规性,扩展至兼顾一定效益提高的责任和咨询功能。审计报告从单纯的发表意见到提出管理建议,为管理层和被审单位提供内部控制系统的业务培训,为业务部门提供改进其内部控制和业务流程的咨询。

(三)努力提高银行审计队伍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提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水平、发挥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职能的根本保证。只有银行审计队伍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水平才能提高。为了更好地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是各商业银行要从实际出发,因在制宜地制定和完善审计的管理办法,妥善解决好审计人员的工资、福利及待遇等,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二是调整配备好内审领导班子,尤其是主管领导,要切实把那些思想和业务素质较高、责任感和事业心较强,为人正直的同志,充实到各级内审岗位上。同时严把进入关,各级商业银行应配备政策水平高,业务工作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随着内部审计在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审计部门不仅需要财务专门人才,而且也需要具备经济学、管知识的专门人才,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专业素质和能力,才能胜任内部审计工作。

三是抓好审计人员培训,实行达标上岗制度。为了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调动审计人员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各级商业银行应逐步加强审计人员培训工作,加大对审计人员学习机、信用卡、国际业务等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实行达标上岗制度,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通过国家统一,对达不到要求的现有审计人员要进行培训和交流。内审人员每年必须

有一定时间的继续,并且考试合格方能通过年检。

四是建立奖惩责任制,严肃审计纪律。强化内部审计管理与控制,建立健全审计责任制,以便促进其增强纪律观念,遵守职业道德,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

五是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健康的内部审计和控制文化,提高全体员工的职业操守和诚信意识,从而创造全体员工都充分了解且能履行其职责的环境。

(四)要加强银行审计的电子化,改进和创新审计方法

首先,要实现对有关信息的优良管理,对信息及时予以识别、获取和加工,并采用便于有关组织及其员工在履行其职责时使用这些信息的形式,在企业内部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有效传递。运用计算机对商业银行的各种数据进行精确复核,既可以对会计报表与汇总报表进行全面复核,又可以从会计流水账逐级核对至总账,还可以将业务管理数据与会计报表数据进行复核。

其次,要以计算机为技术条件,对银行业务实行再监督。可以编制计算机程序对有比例关系的项目(如贷款与利息收入、存款与利息支出、中间业务交易量与中间业务收入)进行计算,然后与实际记录进行比较,找出产生差异的记录。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来监测、评价各分行及各业务部门、各支行、营业网点的风险状况,造成风险的因素,进行风险预警,提出控制风险的对策,保证银行业务规范稳健的发展。

第3篇:工商年检审计范文

关键词:非现场审计 持续监测 风险评估 数据信息 分析工具

非现场审计是指建立在现代信息处理和传递方式基础上,审计人员通过连续地搜集被审对象业务经营管理的各种数据和资料,依据预定的程序和方法来分析、评价和监测被审对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一种远程审计方法。如何推进并完善非现场审计体系,大力推动非现场方法技术的创新,是内部审计未来提升履职能力的重中之重。

一、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工作机制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工作机制逐步建立,信息平台不断完善,方法体系日益全面,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由于受审计理念及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制约,非现场审计并未充分体现了"远程监督,精确制导,有效审计"的特点,在工作实践中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审计理念更新的挑战

由于受传统审计观念的影响,一些人对非现场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形成现场审计应建立在非现场审计基础上的现代审计理念。非现场审计需要较高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数据提炼分析能力,因而一部分人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上消极观望,给开展非现场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直接影响到非现场数据信息的采集,导致审计涵盖面窄,手段单一,很难通过恰当的方式全面监测并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二)审计职能转变的挑战

根据国际内部注册审计师协会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也就是说,内部审计具有确认和咨询两项职能,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三个领域中发挥着作用,目的在于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的运营、帮助组织实现目标。未来一个时期,商业银行在业务结构、资源布局、风险管理格局都面临着深刻变革和全面考验,许多业务将面临着走出去或重新整合,许多新产品将会研发投产,对内审工作而言,这其中有许多是未知的领域,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作职能发挥的空间非常大。但非现场审计作为内部审计未来提升履职能力的核心机制,目前在一些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因此不能从制度上明确非现场审计监督的对象、方法、范围和相关责任界定,对相关业务及高风险领域缺乏规范的监控,业务操作随意性较大,影响到非现场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审计模式创新的挑战

各大商业银行未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营转型关键在于技术、服务、产品的创新与进步,这也是各行打造核心竞争力,保持领先优势的坚强保障。内部审计作为银行风险管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对全行经营管理的有效监督与检查,就必须具备与之匹配的技术、服务与产品,甚至需要率先进行全面的创新实践,首先实现自身技术、服务和产品的领先进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而另一方面,多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目前尚处在账项审计和制度审计阶段,以现场审计为主,非现场审计应用尚不充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运用较少,审计效果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的特点及其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银行业务经营领域,必然引发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将逐步转到审计分析方面来。不但审计人员面临着知识更新、技能提高的问题,审计部门也面临着工作职能转变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和新时期自身职能的更高定位,内部审计的内容、手段以及方式方法也必须进行改革,非现场审计这一网络技术条件下内部审计的新形式,也就应运而生了。非现场审计是基于建立良好的数据和信息平台发展起来的,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实就是数据经营,因为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均涉及数据,而这一点恰好为大力开展非现场审计提供了基础。非现场审计是现代信息处理和传递方式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监督方式,与现场审计相比具有全面性、时效性以及审计成本低、效率高和规范性强等方面的优势。

(一)提高审计全面性。非现场审计依托高科技手段, 通过远程调集所属机构的业务数据,进行持续监测,有助于全面把握分支机构和各项业务的风险程度和内控状况,克服了传统审计不能全面审计的弊端。非现场审计还提供与现场审计有关的数据和资料,使其事先能够及时了解审计对象各方面情况,有的放矢地安排工作计划,减少现场审计次数,缩短现场审计时间。

(二)增强审计时效性。非现场审计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连续不断地收集数据并及时发现问题,有助于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风险,减少损失,弥补了现场审计问题查找滞后的缺陷,填补了现场审计两次审计间隔期间审计对象的风险得不到监控的空白。同时,通过非现场审计分析,能够强化质量控制审计立项环节以确保其重要性、针对性和可行性,保证审计立项不偏离银行的经营目标,为增加价值服务。搞好审前调查以时时掌握审计对象不断变化的情况;加强与全行其他部门的信息交流,消除误解,以便编制出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审计方案,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三)提升审计独立性。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过多地依赖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数据,因此,提供数据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审计行为的实施效果。而非现场审计中,审计人员则借助于审计数据采集接口对被审计事项进行自由的调查取证,从而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行为的独立性。此外,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人员在工作中全过程接触,在涉及到敏感问题时,难免会受到各方面的干扰,影响到审计人员的独立判断。而在非现场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人员处于物理上的不同地点,从环境上有利于加强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四)体现审计服务性。非现场审计通过对审计对象相关业务数据和资料的不间断调集、整理和分析,查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疑点和异常,评价经营管理状况、内部控制状况和风险程度,为现场审计提供线索和资料,为有关业务领域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为编制审计计划、安排审计资源提供支持,有效促进内部审计履职能力全面提升。

三、推进和完善非现场审计工作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非现场审计制度体系

为构建适应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发展的非现场审计工作体系及确保非现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非现场审计"远程监督、精确制导、有效审计"的作用,首先我们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一是做好工作机制、信息平台、产品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基础管理制度建设;二是完善非现场审计技术应用规范、非现场产品体系管理规范、非现场信息系统应用规范等,实现非现场审计技术方法的标准化;三是明确非现场审计流程及报告规范,实现非现场审计工作的标准化。只有通过制度规范管理,才能为高效开展各项非现场审计活动提供有力保障,提升非现场审计的精度、深度和广度。

(二)搭建良好的非现场审计应用平台

首先,我们要有这么一个平台,可以实现全辖机构所有业务数据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调用,这是开展非现场审计工作的源泉;其次,我们要有这么一个平台,可以载入和调用我们事先设计好的非现场审计分析工具,这是开展非现场审计工作的手段。通过非现场审计应用平台,为开展非现场审计工作提供数据信息和分析工具,这是开展各项非现场审计活动的先决条件。

常用的非现场审计分析工具主要有指标和模型两大类,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持续关注业务发展和相关风险因素的最新变化,不断丰富完善、更新现有的指标库和模型库;另一方面要将经过实践检验有价值的指标和模型及时提取应用。结合目前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主要在审计项目、持续监测和风险评估等三大领域的应用,可将其产品分为三大类共同构成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产品体系,通过对相关业务流程及其风险环节、风险点的梳理和分析,相应建立以信息系统为支持、分析指标和模型为核心的审计项目、持续监测、风险评估三大审计应用平台,为三大领域的非现场审计活动的开展提供全面支持。同时,结合不同领域非现场审计活动的目标和特点,在应用审计分析工具方面可能有所侧重,对于审计项目更多的是应用筛选模型,对于持续监测在应用监测指标的基础上可以将固有的常态化筛选模型涵盖进来,而对于风险评估则更多的是应用评估模型或指标。

(三)提高非现场审计分析能力和价值

审计工作全过程包括审计设计、审计调查、审计整理、审计分析、审计预测和审计服务,审计分析是审计工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对审计整理形成的条理化、系统化的审计资料,运用审计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解决对审计研究对象的定性认识问题的工作,是审计工作过程中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从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的决定性阶段。很多人错误将非现场审计理解为数据的筛选或比对,或是为现场审计抽取样本。殊不知,非现场审计在浩繁的数据中进行分析提炼是审计设计、确定现场审计重点的关键,因而非现场审计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创造非现场审计分析价值要把握三个关键点,一是分析要独到,要善于提出问题,揭示问题和说明问题。二是分析立点要高,要善于从具体的事件中跳出来,要善于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把握业务经营的趋势,进行具体的分析。三是分析要紧扣业务经营主题,要紧扣某一时期的经营重点,要紧扣经营者关注关心的重大问题。因为审计分析不是学术分析,不是理论分析,而是实务分析,因此它对很多问题的立足点是对问题的即期解决,而不是对问题期货式的解决。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它解决的问题更多的是当期的业务经营问题,而并非理论工作者所作出的一种理论推算出的问题,这样就决定了领导者在关注经营状况的时候,他更加关注当前要干什么,当前有哪些问题,当前我们需要做出哪些决策。所以说,一方面是一个领导者他拥有的信息量不同,他站的高度就必然会更高一些,他理解问题可能更全面一些,另一方面是我们所做出的分析资料是要为当期服务的,是为当期的业务经营活动服务的。这样两个方面就决定了我们在分析中必须紧扣业务分析的主题,必须紧扣我们某一个时期的经营重点,必须紧扣经营者、决策者关注和关心的重大问题。

(四)推进非现场审计和现场审计的融合

各大商业银行机构网点众多,业务交易处理浩繁复杂,没有一套覆盖全面、功能强大、远程监测、精确制导的检查与监督体系去发挥"鹰眼"和"雷达"作用,仅靠有限的人力进行现场检查,是无论如何难以适应未来业务发展需要的。因此,发展非现场检查监督为主导的审计检查模式,不仅要作为内部审计部门今后检查方式转型发展的任务和目标,而且应当作为全行检查监督方式转变的趋势和方向。这是很多商业银行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共识,笔者所在的商业银行就提出"实现审计项目开展方式由以现场审计为主向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并重方向转变;实现非现场审计的应用领域由在境内机构运用为主向境内与境外机构运用并重的方向转变;实现非现场审计的运用模式由以审计项目运用为主向审计项目与持续监测运用并重的方向转变的"三个转变",实现最大程度的非现场审计覆盖,整体提升审计监督能力。"的目标。推进非现场审计和现场审计的融合,优化整合审计资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采取项目管理法,督促项目主审人在审计方法上选择非现场审计手段。

对主要工作可以通过非现场解决的审计项目将由非现场审计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处理、下发核查通知书、现场核实的方式解决,不再作为现场审计项目组织。对现场审计项目采取项目管理法,通过遴选审计方案的形式确定项目主审人。具体做法是:首先,让一般内审人员都可以参与某个项目审计方案的制定;其次,要求参与者通过非现场采集被检查对象的业务数据,发现被检查对象存在的问题、疑点和异常,评估被检查对象的风险状况,找出现场检查的线索和资料,有针对性地制定审计方案;再次是部门领导对各方案进行评审,以方案优劣并参考参与者实际工作能力确定主审人;最后由审计组长综合各审计方案,确定最终方案,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如有需要,可督促主审人在现场继续采用非现场审计手段。总之,无论非现场审计人员还是现场审计人员,都要善于利用非现场审计手段。

二是要求非现场审计人员利用现场核查,将非现场审计项目做精。

非现场审计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无法对其存在的基础数据源的真实性加以确定,不能提供准确的实情和原因,更不能据此做审计定性。非现场的这些缺陷需要由各行报送资料和现场核查来弥补。开展非现场定期监测项目以及专项审计,非现场审计人员应利用现场检查的方式和技巧,对非现场发现的问题进行核查,能够在现场洞察一些业务内控管理上存在的盲点和薄弱环节,并根据现场检查结果,修改非现场审计模型及方案,提高非现场检查的准确性并引向深入,挖掘内控管理的规律性问题和引起高层管理者关注的问题,深层次提炼,向高层管理者提示风险、分析风险,并提出有价值的管理建议。

三是推进非现场定期监测,有效利用各二级分行现场检查结果。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内控合规部门的合规性检查应区别于内部审计局低频率的专项审计,突出其常规性和业务全覆盖,强调过程控制,通过非现场日常监测,加强对合规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对屡查屡犯及可能对银行造成重大风险损失的业务,建立非现场监测模型,按季或按月定期监测。通过对多项业务进行连续性监测,诸如信贷资金非正常回流(受托支付后资金又划转回借款人账户)等一些疑点将被列入监测范围。定期监测工作量大,内部审计部门可改变现行检查模式,通过下发检查通知文件,要求各二级分行相关部门组织本行人员,根据按季监测所提出的数据排查清单和审计建议书,逐笔检查,上级部门再根据各行检查结果和非现场监测掌握数据情况,选择一些分行进行现场检查,评价各行现场检查质量,有效利用各行现场检查结果。

参考文献:

[1]张国印:《对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认识》载《管理世界》2006年第2期

[2]李振选、程美英:《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的构建》载《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年第11期

第4篇:工商年检审计范文

商业银行审计风险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类。其中:固有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没有内部控制的前提下,某一经营业务环节出现重大违规问题的可能性。商业银行的固有风险较高,并且体现在经营、管理、操作等各个环节中,这是由其本身经营项目特殊性和经营手段所决定的。控制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某一业务环节存在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而未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审计的内部风险从实质上说就是银行内部控制实施有效性的问题。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各层级领导的职权过于集中,使得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效果不明显,因此形成较高的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指商业银行的某一业务环节存在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通过审计未能发现,并出具了错误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唯一可以由审计人员进行控制的风险,控制商业银行审计的检查风险是控制审计风险的唯一途径,也对最终形成审计意见起着重大作用。

二、商业银行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

商业银行审计风险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既有人员素质、管理、审计质量等因素,也有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的因素。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只要有业务经营,就会有风险,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时刻存在于商业银行各种项目审计的过程中,审计风险是无法消除的。对近年来的商业银行审计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内部控制执行的结果进行观察,目前虽然还没有发现由风险导致局部工作被动或引发损失的案例,但是对已审计项目进行反思与回顾发现,部分审计项目仍然存在着审计风险隐患和部分风险漏洞。这些审计风险事项产生的原因一是没有健全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二是缺乏对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技术方法,三是审计人员没有在思想观念和意识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2.审计的方式、方法不先进。一方面,现代商业银行审计的重点已经转向内部控制审计和经营风险审计,但是现阶段很多商业银行的审计仍然停留在对银行日常经营业务的常规审计上,还是以查证账表为主,没有对风险控制因素进行充分考虑,这就加大审计风险。另一方面,现代商业银行的信息化程度提高很快,审计技术无法适应商业银行审计需求;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因素控制不力,准确判断的水平不高,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范围的选取存在一定的问题,审计中样本数量抽取有限,增大审计风险;少数的审计人员并没有严格的执行审计准则,个别商业银行忽略重要的审计步骤,导致审计记录不完整、不细致,审计风险增大。另外,广泛开展计算机审计后,审计软件开发的速度较慢,对后台数据备份、转换的时间较长,影响审计工作开展的效率。

3.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结构和层次单一。现阶段,在我国的审计机构中有较高的审计和金融知识水平以及多年银行审计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但占比较小。部分从事过多年审计的人员虽然具有审计经验,但是没有扎实的金融知识结构,面对现代商业银行新业务的增加和新产品的出台,会感到力不从心。其次,当前银行业务日新月异,部分审计人员没有及时更新相关知识,涉及理论和审计实务存在较严重的脱钩现象,宏观把握能力不强,综合分析能力较弱。再次,审计人员的适度流动和相对稳定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审计人员缺乏稳定性。

4.审计工作程序不规范。从审计的立项到审计的开始、审计报告的提出,整个审计过程包括审计的准备、审计的实施、出具审计报告、审计的终结以及审计跟踪等环节,实际操作中在任一环节出现不规范的行为,都有可能产生审计风险。从现阶段商业银行的审计过程看,存在对审计程序不重视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实施审计前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审计的实施方案缺乏合理性和针对性,对内控测试、重要性水平的认识不足等。

5.缺乏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有效、完整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可以规范审计行为、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对审计风险的降低起着保障作用。当前,审计部门已经建立国家审计准则、专业准则、通用准则、操作指南等相关的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但是以上标准定性内容较多,定量内容较少。一方面,没有对重要性水平、风险的评估标准和符合性测试的方法步骤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标准。另一方面,质量控制失去应有的作用,有些项目的审计质量问题只有到出现问题时才被会发现,质量检查制度不够完善。

6.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目前不少商业银行已建立相对独立的审计体制,实行总行垂直管理或“派出”、“交流”制度,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结构上仍未完全独立,审计人员的组织关系、经济关系等隶属于驻地分支行,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仍有后顾之忧,以致发现问题后不愿或不敢毫无保留地报告,从而形成审计风险。

三、商业银行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

1.强化商业银行审计风险防范的研究。加强对商业银行审计风险防范的研究,增强审计风险意识,主要是提高对商业银行审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银行是高风险的行业,外部监管、经营环节对银行强化风险防范、提高内控能力提出全新的、更高的要求,面临更大的风险,这就迫切要求商业银行重视审计风险防范的研究。

2.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一是提高对审计客体和审计环境的风险意识,由此客观原因引发的风险难以控制,审计人员要有足够的认识,一方面研究我国金融业的宏观政策,与国外金融业进行比较,发现其风险环节所在。另一方面要研究具体审计对象的管理和经营体制,对其内控环节及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二是加强对审计主体的风险控制,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关键在于审计主体,即被审对象采取的主动对策,如在审计机关内部建立健全业绩评价制度,有利于识别和预警审计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审计风险。

3.以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为基础,促进银行风险控制体系的完善。面临新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商业银行应建立一套新的审计风险管理规范,其中第一条应是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强其独立性,各商业银行总行应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要求,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支持内部审计人员大胆有效地展开工作,在分配内部审计任务时,尽量避免实际存在的和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法规,合理界定内部审计的职责。此外,为有效降低内审风险,必须严格界定会计责任与内部审计责任,有效规避因责任划分不清而使内审人员遭受的风险。

第5篇:工商年检审计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3)10-115 -03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具体表现

(一)经营战略风险

经营战略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和领导层的管理思路紧密相关。过于冒险的经营作风会使企业经营和银行贷款面临着较高的风险,有些企业更是追求盲目扩张,而不是追求自身的技术发展和员工素质的提高。

(二)政策和市场风险

政策风险通常是指企业不能及时根据国家的政策来调整自己的生产投入和现行的管理方式。比如上调税率会导致企业的的偿债能力发生变化,由于企业的很多资金投入来自银行贷款,如果企业不能根据这些政策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就会产生信贷风险。市场风险亦是如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如果脱离市场,无异于闭关锁国。伴随而来将会是产品滞销,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这将进一步导致信贷资产风险。

(三)技术和产品退化风险

企业必须加强对技术的研发,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在与同行的竞争中一直保持着紧迫感,否则它很快就会面临设备的落后,技术的落后。同时,如果一种产品的质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竞争力不足时,就容易产生不良信贷。

(四)投资和管理风险

投资是指本企业为了创造更多利润,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和对外投资等。这种投资风险在于投资用途是否合理,是否适合本企业,从银行信贷而来的资金能否落实到实处。管理风险是指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是否健全,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能力能否胜任企业工作等。

(五)财务和担保风险

财务风险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而言,要重点关注几个经营指数:资产负债率、速动资产、净现金流量等,这几个指标对评估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我国的企业普遍采取财务冒进政策,资产负债率很多高达70%以上,资本金的不足使银行贷款成为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同时,企业之间利用规则漏洞相互连保,虽然满足了银行的制度要求,但却为自身留下了极大的管理隐患,经常会出现因为信息不对称,一家企业违约而使其他相关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的情况。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具体成因

(一)商业银行自身制度不够完善,在贷款发放后,未能及时实施有效的跟踪监督

银行贷款被用于其他用途时,财务部不能及时发现并阻止。此外,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很高要求,需要其具有广泛的金融、法律、经济知识,同时又要熟悉银行的信贷内部控制制度,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并且具有很强的社会交际能力,缺少以上的任意条件都会不利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

(二)企业认识和管理方式上的偏差

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尤其是某些国有企业,一旦出现亏损就想靠国家和银行弥补,过于依赖国家的政策和银行贷款。而一旦资金落实到位后,企业往往考虑的又是大兴土木,搞一些没有必要的重复建设,或是用于职工的工资奖金发放,这种不计成本的经营方式无疑是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三)地方保护主义的庇护以及与国家相关政策的脱节

地方政府往往出于地方保护主义,为了政绩盲目提升发展规模和速度,以谋求国家的各种贷款和项目扶持。这一切都要靠银行的资金支持,致使银行出于地方政府施加的压力被迫执行了部分贷款,但这些贷款往往无法收回,从而形成坏账和信贷风险。更严重的是,银行在依法追缴贷款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干涉司法流程,导致银行贷款无法追回,使得银行自己承担损失。

三、内部审计在信贷风险过程中的作用及监督检查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其面临的信贷风险也不断加大,因此,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可以通过预先监督和审查工作,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对于已有的信贷风险,内部审计也可以进行评估和分析,制定出合适的方案,为银行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进而推动银行的发展。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简单的内部控制还是远远不够的,审计工作的重点应具体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各业务进行监督检查,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杜绝信贷风险。

(一)授信业务的监督检查

2005年3月山东某建行对一家铝制品公司授信900万元,2005年9月3日该公司贷款200万元购买铝合金,2005年10月国际铝价一路下滑,该公司并没有做好预警工作,致使存货囤积。由于未及时冻结授信额度,贷款发放后该公司经营状况继续下滑,造成信贷资金损失。从这一案例可以发现一些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符合银行发放贷款的规定,银行也未对其授信额度及时冻结。由此案例可得出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应加强这方面的督查,确保贷款不会变成坏账。对这一部分内部审计监督检查的重点是:银行有没有制定统一的授信管理制度,对企业和客户从事的业务生产风险是否详细了解。监督银行对企业的授信贷款,防止银行某些人员将贷款发放给熟人,甚至发放给违规的企业,要从源头上保证了贷款资金不会变成坏账,减少银行的信贷风险和负担。

(二)存款及柜台业务的监督检查

关于存款和柜台业务,我们可以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有关挪用客户存款所带来的信贷风险。2007年6月某银行营业客户所持存单提款,却发现该存单已被提前支取。经进一步落实,银行发现该单位职工李某从2006年3月1日~2007年5月31日期间对储户未留密码的存款通过特定交易换取了新存单或存折,然后于当日或日后提前支取,李某凭此作案12笔,获利93万元。

存款和柜台业务是银行繁琐而又基本的业务,内部审计人员要有耐心,重点检查基层网点和业务量大的岗位;按照我国的法律、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审计章程,定期对基本业务抽查监督,严格对账户进行管理,提前做好防范和内部控制工作。这将从源头上杜绝内部挪用贪污和金融诈骗的可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信贷风险,保证银行和客户的利益。

(三)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

对于商业银行的资金业务,内部审计人员关注的重点是:对资金业务对象和产品是否实行统一授信,实行严格的前后台职责分离,是否建立风险监控和管理制度,防止资金交易员从事越权交易,防止欺诈行为,防止因违规操作和风险意识不足导致的重大损失。著名的巴林银行倒闭事件就是由于交易与清算角色混淆引起的,商业银行和内部审计人员应以此为鉴。

(四)中间业务的监督检查

这部分检查的重点包括:开展中间业务是否取得银行有关部门的批准、人员从业资格和内部的业务授权,并且要落实相关的操作规章制度。按委托人指令办理业务,防范负债风险。针对中间业务,在具有实践操作中,审计人员应该经常重点关注有无越权代管资金的现象。

(五)会计业务的监督检查

银行人员私设小金库。例:A银行通过截留贷款和融资利息收入、虚列利息和费用支出、收回贷款和拆借资金不入账等多种途径汇集转移国有资产共计9600万元。因此在会计业务的监督检查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重点包括:商业银行是否按国家的要求实行统计的会计核算制度,业务开展过程中有没有真正落实会计制度和操作流程,以此确保账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合法性。此外,内部审计人员也不能忽视商业银行设置的外帐信息,应防止相关人员编制虚假会计信息,对银行造成损失。

(六)电子信息业务的监督检查

通常这部分的信贷风险是银行内部人员对计算机系统的修改而造成的损失。2008年江西某银行储蓄所发生内外勾结,空存实取贪污600万元的重大案件。记账员高某在2008年7月到8月期间,盗用复核员密码,在其提前开好的12张借记卡上虚增600万元,为了使账务平衡,高某故意制造通信故障,造成交易不成功的假象,然后又利用盗用的主管密码,进入系统将虚增的存款交易冲销。随后几天,将虚增存款全部套现。这件案例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启示很大。当前银行的电算化普及率越来越高,审计人员应该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的督查,严格划分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部门、管理部门与应用部门的职能和健全计算机信息系统风险规范的制度,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健全,系统运行和环境的安全。

四、内部审计在防范信贷风险过程中的不足

(一)内部审计工作职能单一化

尽管监督服务是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但内部审计人员作为银行的一个独立机构,不应该仅仅把自己视为监督者。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观念落后,将工作的重心仍然放在对财务活动的监管方面,并着力于事后审计,对事前分析和事中监控重视不够,从而缺少了对信贷资产和风险责任审计的关注。如此一来,审计人员在评估银行的经营战略和新业务的开发时就并未能有效地将自己的职能全都发挥出来。

(二)内部审计考核系统不健全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业正在逐渐发展,但内部审计考核系统还不健全,在评估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人员的绩效时没有一套固定的考核标准,这显然不利于内审人员进行自我测试和自我评估。内审人员不能够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在具体工作时缺乏一个系统的参照标准,对于自己的工作成果不能进行合理的评估,从而遇到复杂项目时使信贷风险管理审计的具体实施具有一定的困难。

(三)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和质量不够

据银监会调查的数据显示,国外很多大型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占员工人数的5%,而在我国商业银行,除少数金融机构的内审人员占全部员工比例达2%这个国际水准外,大多数只有1%左右,人员配备严重不足,薪酬和奖励也偏低。除了审计人员力量薄弱外,内部审计人员质量和水平也不够高,有一部分工作人员是从其他部门调遣而来的,并没有专业和系统的审计知识和技巧,并且缺乏必要的电算化技能,无法适应新时期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需求。

五、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部审计工作建议

欧美国家的商业银行在长期的改革和发展中,内部审计在处理信贷风险这方面已颇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机构也应该以此为鉴,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

(一)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目前,针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缺乏至关重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问题,必须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系的建设。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国际上各大银行普遍采取的模式:董事会集权化下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独立的内部审计体系,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对银行董事会负责,内部审计实行垂直管理体制。

(二)优化内部审计方案

为了最大化的减少损失,审计人员应把审计的切入点向事前推进,实现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如果能够抓住时机,提前发现问题,就能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掌握的内外部资料,预测并防止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向董事会反馈信息,为管理层分忧解难,保证商业银行的利益。审计人员还可以通过信贷风险模型将风险进行详细的分类,从经营战略、市场政策、技术产品、投资管理、财务担保等方面考虑,找到控制关键,优化工作方案,节约成本和时间,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预警能力。

(三)熟悉内部审计流程和技巧

对于内部审计流程,内部审计人员不能仅仅停留在查看信贷档案,翻阅会计凭证等具体事务上,还要进一步熟悉审计流程并作出相应决定。电算化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普及,使商业银行越来越需要一支专业化的审计队伍。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审计人才队伍,内审工作就无法顺利地展开进行。因此,各商业银行应当高度重视审计人员资源短缺的状况,根据本行情况将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有一定审计基础知识的工作人员补充到审计部门中去。同时,应当抓好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特别是对新知识、新业务的学习。

六、总结

信贷风险的防范是商业银行需要重点防范的风险,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制定出准确的内部审计政策来防范和监督信贷风险。我国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系统起步较晚,加上最近几年国际金融形势不够稳定,因此面临的问题很多,期间有很多不足。内部审计人员应从前车之鉴中多受启发,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改进工作,发挥出自己部门的作用,为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提高监督和审查职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作者简介:

第6篇:工商年检审计范文

内审组依据《内部审核检查表》,通过查阅有关文件、记录、报告和现场试验、询问考核等方法,对总控室、检测室、办公室进行了全面的审核。审核组通过上述工作,对照《内部审核检查表》检查,认为实验室还存在不足的有4项不符合项。

(一)问题表述

1.有部分员工对质量体系文件缺乏理解;

2.实验室对服务商未进行资质评价;

3.检测标准未查新;

4.实验室尚未对开展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能力进行评价确认;

5.实验室未制定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或(验证)确认的总体要求。

(二)整改措施

针对内审组在内审中发现的问题,相关的责任人都非常重视,由问题所在部门提出具体整改措施,由具体的责任人负责整改措施的实施。按照内审报告的安排落实具体整改措施如下:

1.由质量负责人负责编制人员培训计划,年底前进行一次全员的质量体系文件的学习和考核。

2.由技术负责人负责对网络集成商xx大学交通学院和xx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进行评价,建立供方档案。

3.由办公室xx安排财务与xx省计量标准院联系办理标准查新。

4.由技术负责人与检测室主任负责进行开展机动车技术性能检验的能力评价。

5.由技术负责人与xx省计量院联系落实设备仪器的校准服务,制定实施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或(验证)确认的总体要求。

(三)整改完成情况

实验室按照制定的整改措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对评审中发现的5个问题由质量负责人负责监督验证并确认,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了整改。

1.质量体系学习培训计划已经制定,从即日起进行学习培训,年底前进行考核。

2.技术负责人完成了对服务商的评价,建立了供方档案。

3.办公室与标准院联系完成了标准查新。

4.技术负责人与检测室完成了机动车检验的能力验证,编制了评价报告。

5.技术负责人制定了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或(验证)确认的总体要求。

内部审核提出的5项问题、与评审准则对照情况、整改措施及完成情况见附表和附件。 内部审核提出的问题、整改措施及完成情况

序号

问题叙述

准则 对照

整改措施

完成情况

1

有部分员工对质量体系文件缺乏理解4.2

由质量负责人负责编制人员培训计划,年底前进行一次全员的质量体系文件的学习。质量体系学习培训计划已经制定,从即日起进行学习培训,年底前进行考核,见附件1。2

对服务商未进行资质评价4.5.5

技术负责人负责对吉林大学交通学院和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进行评价,建立供方档案技术负责人完成了对服务商的评价,建立了供方档案,见附件2。3

检测标准未查新5.3.2

由郝静与省计量标准院联系办理标准查新。完成了标准查新,见附件5。4

尚未对开展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能力进行评价确认5.3.2

技术负责人与检测室主任负责进行开展机动车技术性能检验的能力评价。完成了机动车检验的能力验证,编制了评价报告,见附件6。5

第7篇:工商年检审计范文

【关键词】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国际比较

由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银行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因此,人们把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当作“企业良心”,当作维护企业道德文化的最后一道防线。

一、中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独立性比较分析

(一)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高。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和本质特征,也是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权威性的前提和保障。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有利于降低银行系统的风险,提高银行系统的健全性。美国对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定位很高。美国内部审计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l Additions)是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公司内部审计规范的权威制定者,已制定的规范里明确规定各银行要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保障股东的利益。在美国,任何一家银行的董事会里必不可少的委员会就是审计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委员都是银行高层管理人员以外的股东,这是银行审计部门的最高决策机构。各行的审计部门向总行审计部门报告工作,总行审计部门直接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部门的年度经营预算、年度工作计划和季度审计工作的评价等,都由审计委员会作最后决定。在这种垂直管理的组织体系中,审计机构利益与被审计部门完全脱钩,审计事项决策不受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事项的影响,从而使得银行内部监督控制机构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以美国花旗银行为例。花旗银行审计委员会有3名董事会成员,且这3位委员均满足纽约证券交易中心和其他法律、规定对其独立、经验和专业的要求。其中一名成员是被国家证监局认可的财务专家。审计委员会主席和委员会成员是由人事委员会和监管委员会推荐,董事会任命的。委员会下面建立了总部一级的内部审计组织,直接对辖内银行实施内部审计监督。首席审计官为公司高级副总裁,直接向全行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全球范围内设立了数个审计中心,各审计中心与各地分行没有任何隶属关系,而是根据总部统一指令,负责本行全球业务审计及内部管理状况审计。各审计中心的经费统一列入总部预算。在这种垂直管理的组织体系中,内部审计机构与商业审计单位没有任何瓜葛,其独立性甚至高于独立会计师事务所。

(二)中国商业银行内部稽核的独立性

中国商业银行目前尚未真正实现内部稽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目前,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稽核体制是:总行设立稽核部,主管全行稽核工作。各地区分行设立稽核处,作为基层稽核单位,负责辖内的稽核工作。在这种组织结构中,分行稽核部门及其负责人直接向分行行长负责报告,很难实现分行稽核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种体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弊端:

1.分行稽核人员的编制、人事调配、工资福利待遇均由稽核所在分行管理,使得稽核工作人员往往处于“两难”境地,无法对分行经营管理层决策的事项和敏感性问题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稽核,无法有效规避审计风险,影响了稽核职能的充分发挥。

2.各分行设置的稽核部门单纯是作为所在分行下设的一个管理部门,接受本级行长的领导,按照分行的整体工作部署开展工作,不能充分体现对同级的内部管理机构的监督职能。

3.由于受到总行对分行“内控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考核,考核结果必然牵涉分行领导个人或者单位集体的利益。而“内控管理、风险控制”的考核依据恰是稽核检查所反映的问题,由于局部利益,分行往往会以直接管理者的身份对稽核工作进行指导,造成稽核上报信息失真。由于组织独立性和人事独立性的缺乏,致使国内商业银行内控监督的主要执行者——分行稽核部门只是应付上级稽核和外部审计,“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下级不敢监督”的现象在银行界普遍存在,稽核部门处于“看起来重要,说起来可要可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毫无独立性和权威性可言。

以中国银行为例,中国银行于1983年首次设立内部稽核职能,但该职能长期设置在业务经营部门内,直至2005年发生黑龙江哈尔滨市河松街支行票据诈骗案后(涉案10亿元人民币),中国银行才将内部稽核系统从业务经营部门中分立处理,以巩固内部控制系统。为了配合上市需要,2006年中国银行对内部稽核体系进行了进一步调整。目前,中国银行内部稽核体系如下:中国银行董事会下设稽核委员会,稽核委员会由5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人数在1/2以上,主席由独立董事担任。委员人选由人事和薪酬委员会提名,主席人选由董事长提名,董事会批准。稽核委员会下设总稽核,总稽核负责整体总部稽核职能,在职能上向董事会及其稽核委员会负责报告工作,在行政上长期以来向行长负责报告工作。总行内部稽核部门主要负责检查总行和境内一级分行、海外分行和子公司。同时,管理、指导和协调境内一级分行和海外分行内部稽核部门开展内部稽核职能。分行内部稽核部门主要负责检查分行和辖内分支机构。

从形式上看,中国商业银行与美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体系设计颇具相似之处,但实质上却有天壤之别:中国商业银行内部稽核部门在行政上向同级行行长负责报告工作,使得内部稽核工作无法触及本行管理层,也就不能对本行重大事项及领导决策进行有效的监督;分行稽核部门和稽核人员列入分行编制,分行稽核人员的工资、奖金及晋级等与分行考核评定结果直接挂钩,参与分行部门内的考核。由于稽核工作的特殊性,往往会出现稽核工作做得越多、发现的问题越多、业务部门给稽核部门考评分数打得越低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分行稽核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能真正贯彻稽核超脱业务之外的原则。没有自主的人事和预算权,内部稽核部门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验看,内部审计作为实现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中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价值比较分析

(一)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重点

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是风险的防范与监控。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体系既重事后监督,又重事前控制;既重事后复核,又重风险稽核;既重部门稽核,又重过程复核。例如,花旗银行重点对以下8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审计:1.战略风险;2.网络风险;3.政治风险;4.信用风险;5.市场风险;6.操作风险;7.用人风险;8.法律风险。这8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及业务流程的大多数环节,既对人,也对事;既含有事前监督,又有事后检查,审计面宽,审计价值高,较好地起到了防范风险的作用。

(二)中国商业银行内部稽核重点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稽核重点为“合规性”稽核,尚未形成以银行风险为导向的审计体系,审计价值不高。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银行业引入了“风险”和“控制”的概念,但整个银行业的内外稽核系统成长缓慢,长期以来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多年来,稽核内容狭窄,难以提供有重要价值的审计信息,这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造成:1.国内商业银行的稽核工作满足于围绕报表、账簿、凭证及规章制度,通过查账、算账、找问题、提建议来核查是否有违章、违规、违纪及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未能从单纯的发现问题、查出问题转移到防范风险上来。2.重部门稽核而非过程稽核。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未形成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过程稽核。按照现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求,一项业务的完成不允许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包揽,因此,稽核最终的目的应该是通过检查整个业务过程,对其内部控制作出评价以达到防范风险的效果。但是目前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着重从部门稽核角度切入工作,而不是从稽核业务流程角度切入。 三、改进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设置合理的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对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作如下调整:1.在管理体制问题上,垂直管理审计系统,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借鉴国外先进银行内部审计体制架构,按现代企业和公司治理的要求,建立“总行稽核总部——派驻分行稽核专员办公室”的两级稽核组织架构,建立隶属于总行稽核总部、直接垂直管理的行政管理体系,两级稽核机构均代表总行行使检查监督权力。稽核部门实行由监事会直接领导、稽核事项直接向监事长汇报机制的两级稽核体制框架,强调一级管理职能,突出一级业务职能;2.在决策人事编制问题和资金运转问题上,稽核人员编制归总行,工资和福利待遇等由总行统一管理,摆脱人事编制、经济利益等羁绊,从根本上解决行政权力对稽核体制的干扰,使稽核人员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更有效地保证稽核结果的客观、公正。

第8篇:工商年检审计范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e of investment on the network and increasing demand for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the quality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pressure of infrastructure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also growing due to more point and extensive space. In order further to achieve the "lean" managemen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of infrastructure distribution network project from safety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aspects.

关键词: 配网工程;安全管理;质量管理

Key words: distribution network project;security management;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102-03

1 基建配网工程安全管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安全生产的基础管理实质是对人的管理,对隐患的预防。然而随着近年来电网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大,施工单位良莠不齐、管理粗放对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安全管理容不得半点马虎,工程管理单位、施工单位要避免和控制伤亡事故的发生,就必须认清当前形势,摸清施工规律,找出影响安全的根本原因。

1.1 全面开展承包商工程风险辨析和预控措施

①加强《安全基准风险指南》、《施工作业票》的宣贯培训。

②结合重大风险工作指引,梳理基建项目重大风险,开展全年的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

③深入开展危害辨识与控制,结合以防止人身安全事故为重点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通过评价危险危害因素控制安全风险。严格执行网公司《电网建设安全施工作业票》、《电网建设风险指南》,加强识别危害名称、风险种类和风险等级能力,并提出相应风险措施。

④以班站会结合《电网建设安全施工作业票》为载体落实作业任务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提升施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

⑤持续推进承包商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促进承包商安全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1.2 规范分包管理

①严格审查分包计划、分包申请及分包商的资质,分包单位必须经过承包商、监理和业主项目部审核后才能实施。

②规范分包合同管理,杜绝基建工程违规转包和分包。

③各业主项目部必须每月使用基建工程安全管理“五个严禁”检查表进行“五个严禁”执行情况检查、特别要加强对现场施工单位及人员的归属检查。对分包商的施工能力进行核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实施闭环管理。

④每月开展承包商扣分检查,将扣分结果和承包商投标资格挂钩,切实提高承包商安全管控意识。

1.3 开展承包商施工人员培训与教育

①增强基建配网工程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是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保证。配网工程作业人员人数众多,流动性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安全意识淡薄、掌握安全知识不够的话,就很容易出现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现象,势必造成各种事故频频发生,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通过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活动,一是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学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行业有关规章、规程、规范、标准等。二是要普及和提高配网工程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知识,使其了解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增强安全操作技能、掌握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等。

②选取关键作业(指频度高、安全风险高、对质量影响大、技术难度高以及近年来发生过人身伤亡事故的作业项)作为基建施工作业人员培训内容。凡从事该项关键作业的技工或技术人员必须100%经过培训,并且考试合格。

1.4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①进一步发挥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保障作用和安监体系的监督作用。各级生产技术、管理人员要工作到位,重心下移,做好施工方案、危险点预防控制措施实施的监管检查,要认真落实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并加强应急救援处理工作。

②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强化承包商管理。在工程实施阶段,定期对施工单位工程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同时还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按照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对施工单位的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实施全面督查,形成评价报告,作为承包商年度资信考核的重要依据,从而选择一批管理良好、整体素质高的施工队伍参与工程建设。

③“三位一体”联动督查,推动安全文明施工。要求所有施工现场严格按照规范化要求设置现场安健环,现场物料堆放有序、整齐,做到 “工完、料尽、场地清”,减少建筑遗留物对附近居民造成影响。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文明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通过定期、不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约束施工单位安全行为。

④签订安全合同,利用经济手段约束承包商行为。利用经济手段加大对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力度。

2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加强基建工程质量管理就是落实全过程质量管理工作。基建工程质量对电网安全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意义,小小的质量缺陷都可能对日后电网运行带来很多隐患,甚至直接威胁到电网安全运行。因此基建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强烈质量意识,全面贯彻网公司“缺陷管理”和“质量追溯”制度,强化验收管理,从制度上确保质量问题早发现、早关闭、可追溯,努力实现基建工程的“零缺陷”。

2.1 施工图设计阶段质量控制

2.1.1 提高施工图设计深度

①抓好设计源头,强化图纸设计管理,推进标准设计和典型造价应用,认真开展图纸设计审查工作,设计单位做细前期工作,设计图纸充分考虑实施过程的具体情况,如结构情况、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情况等,同时要求设计单位转变设计思路,由“画了算”转变为“算了画”,严控施工图预算超可研估算的现象发生。将设计质量纳入考核评估机制,促进设计单位水平提高。

②关注设计类质量通病防治,重点审查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通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把好工程设计强制性条文执行检查关,通过现场实体检查、施工图抽检等手段,检查设计单位强条计划制定落实情况。

③设计单位做好现场勘查工作,掌握第一手设计资料,做细做实设计工作,提高设计深度,合理选择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后续设计变更,确保工程造价控制。

④规范招投标管理,选择有实力、信誉好的设计单位,提高施工图设计深度。

2.1.2 严把施工图设计审查关 加大对施工图设计预算的审核工作,各配网业主项目部(县、区局计划建设部)组织生产、调度等开展图纸会审,基建部组织第三方评审单位进行施工图纸评审。对于设计评审工作加强过程管控,采用PDCA闭环管理模式,对于存在的问题限期完成整改并经基建部、评审单位完成验收,实现施工图设计预算由设计单位、业主项目部、评审单位、基建部四级审查制度,确保工程造价合理。同时完善设计图纸交底。交底之前要求业主项目部、施工、监理单位详细审图,对审图解结果形成纪要保存,以便进行责任追溯。

2.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①充分运用广东电网公司承包商处罚管理规定的处罚手段,做好飞行检查计划,定人员、定时间、定次数。强化施工作业指导书和WHS质量控制作业标准现场使用,规范验评标准、监理典型表式和监理项目部工作手册应用。确保施工作业指导书100%应用于工程现场,施工现场100%应用WHS作业标准和验评标准。

②引入“缺陷管理”理念,加强质量追溯,杜绝 “两张皮”现象,提升基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③督促施工单位健全管理体系、质保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具体内容包括: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组织机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制度。

④加强对工程关键工序的质量管控。着重抓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管理,提高工程实体质量,通过强化建设质量管理,定期开展质量评比,实施工程质量定期评比排序,营造“比、赶、超”的电网建设氛围,促进电网建设质量整体提升。

⑤深化应用《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成果,各施工项目部必须按照《广东电网公司变电站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江门供电局变电站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要求设置现场标准化工艺流程牌,坚持工艺创新和美观实用相结合,提高标准化工艺应用水平。同时,各施工单位要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对“标准工艺库”提出补充完善意见。开展施工工艺示范培训使各施工单位熟悉并掌握工程质量、安全关键点控制。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要体现精细化施工工艺要求。

2.3 验收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验收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和工程的竣工验收两个方面。通过对工程建设中间产出品和最终产品的质量验收,从过程控制和终端把关两个方面进行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以确保达到设计所要求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实现建设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是项目建设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考核项目建设成果,检查设计与施工质量,确认项目能否投入使用的重要步骤。竣工验收的顺利完成,标志着项目建设阶段的结束和生产使用阶段的开始。尽快完成竣工验收工作,对促进项目的早日投产使用,发挥投资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配网工程质量验收与等级评定标准按照南网公司10kV~500kV输变电及配电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标准执行。配网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范围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项目。施工单位内部质量验收检验应采用三级检验制度,施工队对所施工的的分项工程应进行100%的质量自检,工程项目部对所负责施工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组织质量检查,复检比例不低于50%。施工单位(质检部)负责施工的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组织检查,抽检比例不低于20%。监理单位是质量验评的监控主体,负责审核施工单位的质量验收计划,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本标准要求及时履行质量验收与评定职责。

2.4 竣工投产后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按照合同和有关的规定,在一定的期限,即保修期内(一般为一年时间)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组织原项目人员主动对交付使用的竣工工程进行回访,听取用户对工程质量的意见,填写质量回访表,报有关技术与生产部门备案处理。工程交付以后,使用过程也是考验工程实际质量的过程,它是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继续,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开展质量回访和检查,即一年后到现场检查和听取新建、改建工程的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限期整改。同时要对工程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3 结束语

电网基建工程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安全、质量技术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专业的安全、质量技术水平以及较高的管理素质,在WHS质量体系的运行中,可以结合安全风险体系进行内审和外审,合理利用资源,在实际的工程管理中合理的规避各种风险,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与质量,提高配网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SG411001-2012).

第9篇:工商年检审计范文

根据《企业年度检验办法》及市工商办〔〕16号《关于开展2012年度内资企业年检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就2012年度企业年检工作通知如下:

一、2012年度企业年检工作总体要求

2012年度年检工作要充分发挥转型升级中的工商职能,以服务市场主体增量行动为主线,结合年检突出监督管理,切实抓好各项专项整治工作,抓好内部规范,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进一步搞好企业信用等级分级分类工作,进一步强化网上年检,突出量化考核,实现网上年检率60%的目标,不断提高企业年检工作水平,强化监督管理工作实效,在规范企业登记行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的同时,充分利用年检工作平台,全力服务企业发展。

二、年检工作重点:

1.全面推行网上年检工作。各分局辖区企业中所有住所在集镇和有条件的企业必须在网上申报年检,对于确实不具备网上年检条件的企业,发放《年检报告书》,确保2012年度企业年检网上年检率达到60%。此项工作列为今年年度工作主要考核指标。

2.加强对企业登记事项的审查和监督。在审查企业提交的年检材料时,对与企业登记事项有关的内容要逐项严格审查。要审查各类登记事项的实际变动情况,督促企业依法办理变更登记。加强对出资行为的审查,对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等损害企业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加大查处力度。

3.加强对企业经营范围中前置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查。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国务院第412号令和省政府第268号令规定,对食品(乳制品)、药品、矿山、烟花爆竹、交通运输等高危行业,需要取得登记前置行政许可的项目,逐一进行清查,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前置行政许可手续失效、前置行政许可手续不全或前置行政许可在年检后30日内即将失效的企业,应及时采取告知等形式,要求企业限期提交新的前置行政许可手续、限期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或者注销登记手续。对不按规定办理的,依法处理。

4、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监督检查。切实抓好各项专项整治工作,重点突出煤矿、食品(乳制品)等高危行业、网吧、非学历教育培训、非法集资、劳务输出以及按照工商企字〔2012〕255号《关于开展整治企业登记违法违规行为工作的通知》对企业证照登记机构以及从事与企业登记相关业务的验资、审计、资产评估的企业进行专项清理整治活动。

5、加强对安全生产、环境污染、资源保护和资源整合的监管。从日常监管和年检等环节强化涉及安全生产行业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相关行业企业主体资格合法有效。加大执法力度,配合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做好依据政府关闭决定吊销企业执照或责令变更经营范围等工作。

6、完善企业信用分类分级监管制度。继续贯彻执行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工商企字〔2003〕131号)和省局《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信用分类分级监管试行办法》,结合2012年度年检工作,进一步做好信息收集、数据录入和企业信用分类分级等基础性工作,积极推进企业信用分类分级监管工作。

7、做好未年检企业的吊销工作。对本年度不按照规定接受年度检验的企业,除特殊原因外,应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

三、年检工作具体要求

1、严格事权界定,履行年检职责。煤炭、交通运输企业直接到县局注册分局申报年检,其它企业向辖区基层分局申报年检;企业分支机构随所属法人企业一并向法人企业所在分局申报,法人企业与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分局辖区内的,分支机构年检按属地管辖原则由辖区分局签署年检初审意见后,交由企业法人统一报请通过年检;异地法人企业在本地设立的分支机构按属地管辖原则向辖区分局申报。

2、严格年检审核权限。按照事权界定,独资、合伙、独立营业单位由分局自行进行年检初审、审核;公司法人企业及分支机构、非公司法人企业及分支机构和所有成品油销售企业由辖区分局进行初审后报县局注册分局审核,不得越权审核。

3、及时报送年检资料。由县局注册分局审核的企业年检资料需及时报送审核;基层分局审核的独资、合伙、独立营业单位,在录入年检数据信息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将年检资料报送县局注册分局存档。

4、结合企业直通车服务,对我局拟定的16家企业积极做好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