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例研讨活动总结范文

课例研讨活动总结精选(九篇)

课例研讨活动总结

第1篇:课例研讨活动总结范文

联动教研团队由遴选的6位联动教师(每个年级1人)和6位实验教师(每个年级1人)组成。其中,同年级的联动教师和实验教师结成互助组,形成互助关系,这是联动教研的最小单位。这些互助组又按年段分为低、高两个年段组。

在实验中,我们以“提升能力,促进发展”为目标,多层面开展了联动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典型课例引导式集体备课活动——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典型课例引导式集体备课是将不同的研究课例按所属领域归类,在研究具体课例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同一领域的内容在教学时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策略、手段及易出现的问题等,从而引导实验教师主动构建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提高其设计教学的能力。具体做法是:

1.确定典型课例

学期初,每位实验教师在每个学习领域确定两节典型课例,由教导处按年段、领域汇总,并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讨论交流时间。

2.开展多层次备课

第一层,潜心研读,自主备课。要求实验教师和联动教师围绕典型课例潜心研读教材、课标和相关资料,独立完成: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活动(要求写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并预设学生反馈)及作业、板书等备课工作。另外,实验教师还要梳理1~2个问题。

第二层,互助组内交流、完善。互助的两位教师就教学设计的各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讨论交流,在解决问题、分享经验中改进设计。这一环节既能有效地发挥联动教师的引领作用,又能培养实验教师的思辨能力。

第三层,年段组内交流、总结。当同一领域的多个典型课例都经过上述两层的备课活动后,各年段组对这些课例从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思路的设计、教学方法手段的应用、需注意的问题等多方面进行梳理总结,提炼出有借鉴价值的经验和做法。

典型课例引导式集体备课,从教学内容来看,以点带面,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其关系;从教师的能力来看,提升了教师解读文本、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

二、跟进式课堂研讨活动——提升教学实施能力

为了避免以往课堂研讨活动“内容空泛,一课一研,一研了之”的弊端,我们开展了“抓住突出问题,边研边改”的跟进式课堂研讨活动。“跟进”是指问题发现后要有问题解决的跟进,集体研讨后要有个体教学行为改善的跟进,会诊课后要有汇报课的跟进。因此,每一轮跟进式研讨活动都要经历三个阶段:集体会诊—互助跟进—汇报展示。

学期初,每位实验教师上“会诊课”,请联动教研团队的全体成员品评会诊,指出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急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随后,对应的联动教师要深入课堂,针对问题进行手把手的跟进式指导(至少三次),方式有:实验教师的一课多轮或实验、联动教师的同课异构等。当互助组内认为问题已得到较好解决时,由实验教师上“汇报课”,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进步。此时,教研团队再次针对问题进行品评分析,如果确认问题已得到解决(或在较大程度上得到解决),就进入下一轮跟进式教研。如果问题仍需解决,大家将再次提出建议,联动教师要继续跟进指导,直至问题得到解决,如此往复。

三、主题探究式研训活动——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校本教研或培训通常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作为研训主体的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常常是被动接受,很少发挥主体作用。二是研训内容、形式与教学相脱节,只有“教”“研”两张皮。这些问题在薄弱学校的校本研训中尤为突出。因此,我们以“主题探究”的方式开展研训活动,活动通常由三个环节组成。

环节一,发现问题,形成主题。要求实验教师和联动教师每周记录两个教育教学问题,以年段组为单位每三周汇总一次,将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提炼成下月的研训主题。

环节二,同伴互助,组内探究。在教研能力较强的联动教师的带领下,年段组内老师围绕主题开展学习交流、调查分析和教学实践等研究活动。

环节三,专家引领,深化成果。当组内探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或引发了新问题,需要更深入地研究时,就请专家进行参与式指导。

第2篇:课例研讨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主题研究观课议课主题研讨资料积累

主题研究是指教师围绕课程实施中带有普遍性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主题,组织合作团队,通过理论学习、课例研究、围绕主题的交流研讨,以及后续连环跟进等研究行动,以获得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达成共识,并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在主题研究活动中的行为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从参与活动的教师层面来讲,过去在参与教研活动之前,不知道作课教师要讲什么内容,听课、教研带有很大程度上的盲目性,漫无目的。听课后的研讨单纯在评价作课教师的教学行为。从教学环节的设计、到学习方法的指导、课题的引入、板书设计、作业的设计等,可以说是无所不容,可细细品味,又什么都没有说透,参与活动的教师做为一个旁观者冷静地置身事外,就课论课。并且活动过后没有后续活动的跟进,没有深入的反思研究,对教师今后的教学缺乏实际指导意义和价值,教研活动高耗低效。

而在有主题的教研活动中,从主题的提出和确立,教师就开始参与其中。主题的选择可以是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困惑和困难,也可以是教学中的实践创新。主题确立之后,就是同组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学习、交流的过程。学习笔记,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聘请有经验的教师或者专家进行讲座等,这是一个积累认知的过程。不只是执教者要认真学习研究,所有参与活动的教师都必须提前学习和思考,这样才能在集体备课、观课议课时有共同的话语和不同的见解,进行理论学习,可以为以后的议课找到相关的理论依据。孔子说过:“不忿不启,不悱不发”。 这是孔子启发式教学的名言,愤与悱是内在心里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愤者,心求同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在教学时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然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教研活动,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师必须对所确定主题有了相当程度的思考之后,教学研究活动才会收到实效。

接下来就是集体选择课例,付诸行动的时机了。集体备课之后,推举一位教师代表实施。大家带着学习交流的成果深入课堂,观课议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研讨,讨论既定的教学目标实现与否,讨论制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达成了预期目标,观课教师是作为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主人出现,并不是单纯的评价作课教师的行为。课例的观摩研讨之后,参与活动的干部教师就前段的主题研究活动进行反思,考虑还有那些后续行为跟进,直到大家达成共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最终策略。以上一系列的行为组成一个完整的主题研究活动模式。

课例后的主题研讨是活动成败的关键,关系到主题研究活动是否走过场,能否落到实处,能不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首先,主持人用方向性很强的语言引领主题发言,然后就是授课教师和观课者进行对话研讨。以前的评课类似于终结性评价,教师准备了,讲完了,就接受大家的评议,有的说好,有的说糟,或者当面说好,心里说糟。议课不是下结论,不是单纯地使听课者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是解决问题,不断地对所提问题进行质疑,并且关注解疑问难的过程。如:课堂上发现授课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效果不明显,自己就要首先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思考?怎么设计?这样设计效果如何?同时,还可以问一问授课教师:对于这个环节原来你是怎么设计的?今天怎么会这样设计?原来那样设计效果如何?今天做调整后感觉如何?今后再上此节课会再做什么调整?为什么这样做?像这样不断地追问,不断地思考,我们的议课主题才会不断深入,议课质量才会不断提高。

2011年11月,我在一所农村小学听了一节五年级语文课《新年来了》,这是一首诗歌。这是一节很朴实的课,没有多媒体,没有各种形式的表演,课堂上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授课教师把课的重点放在了理解感悟诗歌的内容上,如何利用好文本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如何让学生体会诗歌语言节奏和美感,却没有体现。课后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肯定了课堂的亮点,指出了不足,并且提出了自己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困惑,研讨活动主题鲜明地围绕现代诗歌的教学展开,是真实而鲜活的,得到了所有参加教研活动老师的充分肯定。

反观当前教研活动中议课评课存在着一些需要注意的现象:(1)评课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浮光掠影,浅尝辄止。(2)顺情说好话,盲目称赞,形势一派大好。(3)评课注重星星点点,不深刻,没实效。(4)只肯定现象,缺乏方法的探索。缺乏问题的质疑,缺少研讨的氛围,趋于走过场。

因此在议课时,要力避这样几种情况发生:一是远离或游离主题的议课。议课者无视研讨主题的存在,信口开河的评说一通,不能切中研讨主题。二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议课。评课者在观课过程中原本就没有议课发言的思想准备,只是想听一听别人怎么说。在要求发言时就三言两语敷衍了事。三是按照过去的习惯议课。评课者或只说课的优点,或只说课的缺点,或轻描淡写地提一点建议,不能按研讨主题的需要议课。四是重复别人的评课意见。议课者在议课时没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只是重复一番别人说过的话,或干脆说同意上述老师的意见等。

我们要通过对教学细节的分析深入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学策略的改进,并在广泛讨论、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解决问题、后续行为跟进的一些具体策略和措施,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推广成功经验。

第3篇:课例研讨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案例研究型 团队学习 物理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40-02

在传统化学四大分支中,《物理化学》对学生的高等数学和物理知识要求比较高,也比较抽象,因此,被公认为比较难学的一门课。与此同时,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拼命理解、记忆到的那些枯燥的公式和定律,也并不见得就会在后续的专业课程中需要掌握得特别熟练。

本校《物理化学》课程面向超过20个专业进行学科教育基础课授课,学生的知识基础、课程期望以及专业培养方案对本课程的教学需求都不尽相同。如果不能给学生很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案例,在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面对这种状况,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课程组决定对本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模式进行改革。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为主和以卷面考试定成绩(卷面考试占70%)的方式,大胆引进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通过增加课外研讨的成绩比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因材施教。

1 教学与考核方案的制定

为了确保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的顺利实施,笔者在查阅兄弟院校研究论文[1~5]的基础上,重点参考了万里学院省级精品课程《免疫学》课程的实践经验,并通过书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广泛征求了学生的意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基本确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同时,通过对课程知识点进行精心筛选,并认真考察了该专业的一些情况,确定了30个知识点的近40个案例,供12个小组的同学自由选择。

1.1 实施方案

1.1.1 研讨小组分组规则

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小组组员人数控制在5人左右。在小组成员结构安排上,主要由学生自由组合。组长负责人任务分配、课后研讨召集和书面材料的收集;主持人和记录员分别负责课后研讨的主持和记录;发言人负责根据小组成员讨论的结果撰写小组学习报告,并在课堂讨论中制作PPT进行工作汇报。

1.1.2 研讨主题的确定

(1)由主讲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拟订备选研讨主题,再提交课程改革小组集体讨论确定。主题选择主要涉及授课内容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与前沿问题,以及一些理论授课无法展开而又需要学生掌握的问题。各小组在研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备选主题做适当调整,并与主讲教师及时沟通。(2)主讲教师提前2~3周向各学习研讨小组分配研讨主题,各研讨小组组长进一步将本分组承担的研讨任务细分到每个小组成员,确保每个组员负责承担一个研讨主题下子题目的研讨资料收集及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

1.1.3 学习研讨资料的收集与学习(课堂研讨之前完成)

(1)在主讲教师指导下,各小组及其成员应就其承担的研讨主题开展资料收集工作。(2)每一研讨主题应制作一份学习研讨资料清单,资料数量为5~10篇。(3)要求收集资料的组员认真阅读并归纳总结所收集的资料。

1.1.4 各小组组长在本组资料收集工作结束后、课堂研讨活动开展之前,召集本组成员就所承担的各项研讨主题进行课余自主研讨(课堂研讨之前完成)

该课余学习研讨活动要由指定的记录员做好相应的分组学习研讨记录,并及时提交给小组发言人。

1.1.5 学习研究报告的撰写

(1)每一个分组成员应就其承担的研究主题撰写一份个人自主学习研究报告,并提交给本次学习研讨活动的小组发言人。(2)小组发言人在综合课余研讨主要观点、参考分组学习研讨记录和全体组员的个人自主学习研究报告基础上,撰写一份小组“学习研讨”发言报告(规范格式文件略)。

1.1.6 自主学习小组课堂研讨活动的开展流程

(1)发言人就《小组学习研讨发言报告》中的核心内容做简明扼要的发言。(2)其他小组的同学以及主讲老师就该发言人的发言以及该发言人所在分组承担的研究主题相关问题展开提问,发言人及其小组的其他成员予以做答。(3)主讲教师就上述发言、提问及应答情况予以现场评分,并做简短总结。

1.1.7 自主学习分组学习研讨活动相关资料的汇集、整理与上交

各小组本次学习研讨活动的发言人应于本次研讨活动结束后,在小组组长、记录员及其他组员的配合下,将本次活动中形成的各类书面资料与电子文稿按要求加以汇集整理,并制作本次《学习研讨活动书面材料汇编》的封面与目录(格式文件略),上交给主讲老师。

1.2 考核方法

本课程主要从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实验(数据处理能力、仪器操作能力和实验原理的掌握)和讨论(应用本课程知识点解决本专业相关问题)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详细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 实施效果

本学期第十四周的课程中,我们专门组织了这学期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的论文答辩,请了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课程组教师和工程专业教师各一名做评委。同学们的表现总体得到了评委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学生们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也给予了普遍肯定。

通过第一学期的探索,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

2.1 相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学期下来,除个别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外,大部分同学的表现还是很让人感到欣慰的。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绝大多数同学都认真查阅了文献,并撰写了论文,部分论文已经投稿到学术期刊。大家实实在在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案例并进行了广泛而且比较系统的调研。相信这个过程对于开拓学生本人的视野、锻炼他们主动查阅文献、提高学习兴趣会很有帮助。(2)部分在“应试型”学习方面表现不是很理想的同学在感兴趣的案例资料检索、材料组织、PPT制作方面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才能。当然,原来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在这次活动中也有表现非常出色的。这样的对比告诉我们,单一的考核模式,确实很容易埋没人才。

2.2 实践工作中的不足

由于初次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本学期的项目实施过程中还是暴露了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吸取教训。

(1)探讨建立更多种类的教学考核模式,鼓励学生自愿选择研讨,不能强迫。(2)任课教师应该充分跟进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虽然我们邀请了图书馆有经验的老师对学生专门进行了文献检索的讲座,也通过QQ群进行了部分指导。但是从学生们交上来的论文来看,对于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还是应该给予更多的课后研讨、资料整理和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

(1)增加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所占学期成绩的比例。考虑到前边所述的部分不善于试卷考试同学在这方面有很好的表现,今后尝试将实验课单独设课的同时增加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的比重。(2)本学期本校同时开始了三个学时数、教学大纲和授课教师完全相同的物理化学授课班级。其中,A班进行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的教学,B&C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其卷面考试难度基本相同。通过对三个班级的试卷进行目标达成度分析(另有论文专门讨论)发现,A班学生在试卷考试方面的表现大幅低于另外两个班级。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种:

①A班学生的培养计划中,物理化学课程是必修课,部分同学尤其是化学基础不太好的同学从学期开始就表现出部分排斥感。而B&C班的学生是选修课,对本课程接受能力相对来说要一些。②考试成绩后,有部分学生反映,“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的试行,使得一部分同学以为这部分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30%)完全由任课教师随意给分,应该很容易拿分。所以,没有给予卷面考试足够的重视(见表2)。

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A班学生在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后找老师问习题等方面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应该说,学生的平时表现与卷面成绩反映出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也反馈给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像“物理化学”这种难度比较大的课程,如何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非常重要。

3 结语

我们对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在《物理化学》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有效探索。实践证明,只要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会在学时数方面对传统教学模式构成太大冲突,还能够帮助学生从传统填鸭式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通过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在提高其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加研究能力的锻炼。如果任课教师能够比较恰当的选择研讨案例并给予学生较多的课外辅导,也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对新教学模式的不适应感。

参考文献

[1] 钱国英.以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0(6):82-85.

[2] 钱国英,朱秋华,尹尚军.重构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应用型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9(6):36-38.

[3] 李淑兰,唐红梅.大学英语课程团队学习模式的调查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143-145.

第4篇:课例研讨活动总结范文

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课堂提问则是教学过程中促进师生及生生交流的重要方式,所以问题质量、提问方式、教师引导和干预、组织研讨探索方式等都会决定并影响学生数学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如何有效提问促进学生交流思考?现结合《二次函数y=ax2(a≠0)图像和性质》(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26章《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第一课时),分析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一般问题,并探讨有效提问促进学生数学交流的方法。

一、课堂提问与交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课例研讨,我们认为教师通过提问组织学生进行数学交流的各个环节还有不少地方需要完善。具体而言,存在四个主要问题。

关于提问。提问设计的片面性、局限性和封闭性,影响了学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例如在新课引入阶段,需要从整体上建构二次函数的研究方法,明晰研究思路,但教师若仅提出“如何画函数图像”这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则可能将交流内容窄化于只关注画函数图像的步骤,从而不利于学生树立整体观念。

关于指导。活动组织与指导的高度不够,影响了学生在数学交流中对知识和方法的深入理解。例如研究y=ax2(a≠0)的图像与性质时,教师直接让学生结合所画的六个函数图像,从五个方面讨论二次函数y=ax2(a≠0)的性质。这样虽然体现了从“形”的角度让学生感知到函数性质,但缺少了从“数”的角度刻画函数性质,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数形结合思想在学习、研究函数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归纳。在倾听交流过程中,对学生的交流经验和知识方法等引导不够,导致学生的交流归纳能力未能得到充分锻炼。例如在探索出二次函数y=ax2(a≠0)的性质后,教师发放表格(表1)让学生直接填写,这就相当于教师替代学生对二次函数各种性质进行了分类和归纳,致使学生缺少了归纳概括的交流与锻炼机会。

关于干预。在课堂活动中,当学生交流偏离学习主题时,没有及时干预或纠错。例如学生画函数y=5(x-2)2-3图像时,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展现思维过程,或者没有及时干预以及引导学生进行纠错,而是直接给予正确的作图方法,导致大部分学生对如何通过取值来画出函数示意图缺乏透彻的理解。

以上四个问题都不同程度地指向教师的课堂问题设计质量,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和交流层次。

二、通过有效提问促进数学交流的方法

(一)数学交流素养的结构

从数学交流过程来看,数学交流素养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数学表达和研讨探索。

从素养的角度来看,信息获取、信息加工这两个过程是接受数学、理解数学与作出判断的独立思考过程,而数学表达、研讨探索这两个过程注重的是彼此间的分享和合作。因此,课堂提问的方法和策略主要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建构。

(二)有效提问方法的策略与应用

笔者就课堂有效提问,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如何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二是如何有效、有序地组织开展研讨,促进学生的分享与合作;三是如何引导总结反思,提升学生的评价、归纳与表达能力。

1. 有效提问激发交流

有效提问的前提是有效的问题设计,关键是课堂提问有效。优质问题的设计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学生情况的准确把握,有效地实施提问又需要教师恰时、恰点、恰当地实施追问、干预和纠错。问题的设置应处理好如下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经验与研究的关系。教师设置问题时,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充分经历从感知到明确的研究过程,以获得对新知识的深入理解。例如在《二次函数y=ax2(a≠0)图像和性质》中设置如下问题:“我们知道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ax2+bx+c(a≠0),为什么要从y=ax2这种形式开始呢?”这样设可以揭示出数学研究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展开过程;在构建二次函数的研究方法时设置如下问题:“结合一次函数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对于二次函数y=ax2如何进行研究?研究y=ax2的方法是否适合其它形式的二次函数?”这样设问不仅回顾了一次函数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同时照顾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他们运用类比的方法研究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让他们感受知识间的丰富联系,并尝试运用之前的经验和直觉,合理猜测函数性质,对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展开交流。但在画二次函数图像时,由于学生没有画二次函数图像的经验,无法开展讨论,因此教师可在让学生回顾采用取点、连线、描点三步作图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如几何画板),让学生先整体感知二次函数的图像,再使其对如何取点进行探究交流。这样,学生的交流会更明确、更有方向性。

二是处理好封闭与开放的关系。课堂提问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空间与讨论空间,因而讨论的内容除呈现整体性外,还应该有更大的开放性。开放不是仅指一题多解和思维发散。

例如在学生画二次函数图像时,教师给出如下表格,组织学生交流如何取点。表格中的“0”,很大程度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交流,让一部分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何取点本身就是难点,这里,教师可以去掉“0”,为学生的学习交流创造出足够开放空间。

三是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整体和部分既不可分割又相互影响。在研究函数图像和性质的过程中,问题的设置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例如在研究函数增减性时,教师提问:“二次函数有什么性质?”部分学生会因缺乏相关经验,无法得出二次函数的增减性规律的正确结论。如果提问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的局部(对称轴的左侧或右侧),再到整体增减性质的提炼,学生的难点就可以自然解决。又如,在研究二次函数对称性时,先就点的对称性进行提问,再就整个图像的对称性进行探索,使学生对二次函数对称性的理解更加深刻。

2. 有序指导开展讨论

课堂开展讨论可以是师生之间的讨论,也可以是全班、小M或两名同学之间的讨论,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讨论都离不开教师的有序组织和指导。教师在课堂组织讨论时要注意以下五个问题。

一是点面结合。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讨论,是开展课堂讨论的理想境界。在班级范围内开展讨论时,采用问题串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将一个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关联的小问题,以降低学生讨论交流的台阶和难度,并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均有差异,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应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从模仿他人开始,交流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对他人的问题进行评价并补充。学生之间交流时,分小组讨论并记分的方式,是一种提高参与度的好办法。

二是说听有序。交流是信息互换的过程,要加工信息首先要接收信息,会说也要会听。但是往往有学生认为,老师说才要认真听,因而课堂上学生分享交流时常出现不专注、插嘴等现象。交流素养的培养首先应从倾听习惯的培养开始。在倾听之前教师应提出倾听的要求,引导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思考。例如提问:“同学讲得对吗?”“如果不对应该怎么修改?”“这样修改的理由是什么?”“你还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吗?”引导学生养成倾听“前一位同学分享后,下一位同学重复精彩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法或建议”的习惯,以此促进学生学会倾听。

三是讨论深度。课堂开展讨论时,经常会出现问题讨论不够深入的现象。生生交流时,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帮助学生深入讨论。班级范围开展讨论时,教师可对学生的问题持续追问,直击问题根源,特别是学生出现问题或错误时,如果追问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展现背后的思维,教师就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问题的根源,从而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帮助学生辨析问题。例如在学生画二次函数图像的环节,一名学生指出另一名同学的图像没有用光滑的曲线,如果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要用光滑的曲线,再追问前一位学生有没有画出光滑的曲线,从而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四是讨论范围。课堂讨论时,也经常出现跑题现象。讨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发散思考而又不离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握问题本质,通过关键词引导学生围绕关键内容开展讨论,让学生明确是对知识本身的理解还是知识探究的过程等,避免学生的讨论与教学要求不符。对学生的无效交流,教师应适时进行有效干预,节约时间,确保精要有序呈现。

五是适度评价。课堂讨论时教师要把握评价的时机和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交流与分享,非必要时不作是非的评判和刻意的提示。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的监控应立足于维持学生讨论的话题始终围绕着主题,不能过度关注结论而随意中断学生的分享。学生分享结束后应对他们的分享给予点评,说得好的可以重复,说得不完整的可以请其他同学继续补充。对不同学生的评价采用不同评价标准,只要比以往有进步就好。

3. 总结反思促提升

总结反思是课堂的重要环节,总结反思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交流素养的重要环节。在总结反思阶段,对学生交流的关注点要放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把握总结反思的关键点。总结反思是针对性的回顾、整理、归纳、深化,它既是对教学内容的再现,又是对课堂内容的高度提炼、精要概括和系统整理。因此,在反思总结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对知识、方法、体会、经历、合作中的收获甚至是困惑,进行交流。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可以采用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关键点。例如学生总结“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师可以追问“学习了哪些性质、用什么方法探究这些性质”等,让反思总结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思总结阶段避免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累述,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要精炼,特别是对解题方法的总结反思,切忌让学生复述解题过程。

第5篇:课例研讨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集体备课;创新;有效;共研;优化

如何创新更具有实效性的集体备课方式,实施“最有效备课”,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发现以研究为出发点的集体备课是真正实现备课目的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探索“一备一例两研两调整”的集备方式。

一、学校集体备课现状分析

目前,学校有8个学科组,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组有经验的骨干教师约占40%,能力薄弱教师约占30%,能力较强但参与集体备课的研讨积极性有待于提高的教师约占30%。音体美、维语文、综合组由于教师任教年级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组内欠缺研讨氛围,开展集体备课受限。以往,学校的集体备课每周固定时间由学科备课组长带领本年级同学与学科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学进度,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并确定突破方法,撰写教案。其弊端体现在教师课前研读教材不透彻,或者草率研读的现象,部分青年教师、双语教师难以吃透教材、难以理清知识体系。

二、全新集备课方式的具体实施

第一步,一备 提出问题,精心准备

新的集体备课方式中,学校要求每位老师在集体备课前,认真研究教材,必须带着问题初步形成有自己思想的第一教案――个案,为集体备课做好准备。个案的形成,要求每位老师认真思考是不是采用了切合实际、贴近学情的教学方法;是不是设计了配套的学案;教学思路必须要有创新点;在哪些环节和思路上还存在疑惑和不足,至少要提出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每次都带着问题参加集体备课,这种质疑意识性较强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促使教师在集备前必须做到认真研读教材,思考教学思路。如,五年级语文组研讨《清平乐・村居》一课中,刘慧老师提出如果按照以往古诗词教学方法,理解字义、词义并理解句意能否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结合本课能不能在古诗词教学方法上进行突破和创新?老师们表示赞同,并针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老师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提炼、总结出学习理解古诗词的最优方案是本节课的核心,最终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策略。

第二步,一研一调整 边研边调,形成共案

在集体备课时,同组教师进行简要说课,讨论个案,评选出最优教案,相应该备课教师即为本周集备中心发言人、主备人――“首席教师”,根据担任“首席教师”的次数,期末进行相应量化考核。研讨中,教师带着备个案时提出的问题并展开讨论,找出最佳解决办法。“首席教师”综合集体意见,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主备教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思想智慧的、达成共识的集体教案――共案。

第三步,一例 课例展示,诊断问题

抓住典型的课例进行深入研究,集思广益,再举一反三,迁移类推,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单元的教学思想、教学思路、教学技巧等。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数学精讲课,语文精读课做到课课集体备课,并进行示范课例展示。英语、音体美、维语文组由于授课年级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每月开展一次集备研讨活动,在精选典型课例的基础上组内教师轮流进行示范课例展示(组内研讨课),把全体教师带入到教学研究的情境中。在示范课例中,教研组内的教师既做“学生”,感受教材的知识体系,享受思维的发展过程,又能从教师的角度来审视教学过程中导入、提问、讨论、总结等教学环节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这种“体验”式示范课例能够让老师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发现实际教学中存在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通过二次研讨解决问题。

第四步,二研二调整 二次研调,优化共案

听完组内研讨课后,组内教师利用每周第二次集体备课时间评议得与失,成功与不足,研讨交流找到解决示范课例存在的问题的最佳办法,“你们看这样做……怎么样?”“我认为如果这样……是不是更好?”这样热烈的讨论,贯穿于整个备课活动的始终,大家都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是活动的研究者、实施者。随后,教师根据示范课例的效果,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对共案进行再次调整修改,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人教案――特色个案。组内其他教师按照特色个案进班授课,并完成教学反思。

三、收获与思考

第6篇:课例研讨活动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研讨式教学模式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进学习效果。通过确立授课目标、精心设计和组织授课内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生物信息学”的授课过程中对研讨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论文关键词:生物信息学;课堂研讨;案例分析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飞速发展,生物学数据大量积累。而生物信息学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蓬勃兴起的交叉型学科,旨在用信息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大力发展交叉学科,国防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近年来面向全校理工科研究生开设了“生物信息学”选修课程。

“生物信息学”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具有融合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融合性是指生物信息学涉及的生物、计算机、数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该学科发展非常迅速,研究热点发生了数次改变。开放性是指该学科存在大量有待探索和研究的新问题。这些特点一方面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主题和素材,一方面也对授课方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经过认真分析,选定研讨式教学作为该课程的主要授课方式。研讨式教学即研究讨论式教学,是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和强化能力培养。通过确立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在实践中贯彻研讨式教学理念和方法,在生物信息学课程中对研讨式教学模式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合理的课程目标与定位是决定课程建设成败和教学效果的基础,其主要依据是人才培养需求和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首先,教学对象是研究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讲解基本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作为军校学生,以后从事的工作可能涉及很多学科方向,展现如何针对一门新的学科方向进行研究的整体思路显得很有意义。最后,考虑到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对于各部分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同,必须兼顾不同的专业方向,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因此,确立教学目标为:介绍生物信息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展现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践过程。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组织

1.教学内容的总体设计

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需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总体设计。参考国内外多所高校的相关课程设置,如北京大学的“生物信息学导论”、中科大的“生物信息学”、中科院的“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和MIT的“Bioinformatics and Proteomics”等,发现这些课程主要是针对生物专业的学生开设,侧重于方法学介绍。而我校学生大部分是工科背景,对于统计和机器学习方法有一定基础,重点是了解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并应用已有的工科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同时,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有必要展现该学科的最新进展。

因此,课程内容总体设计上以生物学问题为主线,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各种计算方法的应用过程进行深入和细致的讲解。在介绍生物信息学的研究现状和生物学基础知识之后,分多个专题详述生物信息学最新的研究进展,各专题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由浅入深,以便学生理解和接受。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对于启发学生思考,积极参与课堂研讨具有重要作用。

进一步,为了突出部分重点专题及其分析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课的形式,针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通过积极地思考和讨论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案例选择为教师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开放性问题,一方面介绍已有的研究成果,一方面结合教师的研究体会,通过积极讨论拓展新的研究思路。案例分析课有助于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研讨,对于知识的综合应用和科学研究过程产生切身体会。

2.教学内容的组织

研讨式教学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踊跃地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集中备课,学习和吸取老教师的成功经验,总结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本要素,对授课内容进行了认真的组织和编排。

(1)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由于生物信息学涵盖内容非常丰富,有必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取舍,在保证知识面的基础上,突出授课的重点。减少或删除重要性较低的部分,采用图片和动画等形式对重要的知识点加以强调,以深化学生的理解。只有学生对重点内容理解透彻,才能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研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2)新颖有趣,实例丰富。在课程内容上应充分体现知识性和趣味性,以丰富的实例展现生物信息学中基本的概念和方法。学生往往关注与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内容,期望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现象,因此实例选择应贴近生活体验。课件中准备了大量的实例,例如,在讲完构建进化树之后,举例说明为什么人类的祖先是从非洲走出来的;在生物代谢一章,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阐释生物代谢过程的高效性;在蛋白质结构部分,讨论为什么湿着头发睡觉,头发容易变翘。通过实例分析,增加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参与课堂研讨的积极性。

(3)设置思考题,留出想象空间。针对重要的知识点,预先设置思考题,以启发和扩展学生思路。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存在大量没有确定结论的开放性问题,有待深入探究。例如“人类与小鼠的基因组差别很小,为什么形态上有那么大的差别”,“生物系统模拟中,是否越复杂的模型越好”。针对这些问题适时地开展课堂研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其视野。

三、研讨式教学的开展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密切观察学生的动向,及时沟通存在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课堂研讨。不断地积累经验,使课堂讨论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开展课堂研讨时,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因材施教

在“生物信息学”课程中,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尽相同,少部分学生来自生物专业,其他大部分是工科背景,如自动化、计算机仿真和认知科学等。因此,在主题的选择和研讨环节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背景知识,发掘大家共同的兴趣点。实践证明,不同的学科背景可以有效地促进交流,提供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视角。例如,生物专业的学生可以解释有关生物技术的问题,而仿真专业的学生对于系统的建模方法有深入的理解。有效的课堂讨论,能够促进各种思路的融合,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2.及时沟通

研讨式教学需要教师对授课整体情况有较好的把握。例如,有一章的内容是生物学基础,教师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充分准备,包括大量的图片和动画,并穿插了很多科学家的故事。但授课效果不尽理想,到了预设问题的环节,只有一两个学生参与讨论,大部分学生都一脸茫然。通过及时沟通,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背景知识不够,学生对于预设问题了解不多;二是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认为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与本课程的学习关系不大。考虑到学生的疑问,对授课内容进行及时调整,进一步强调所学知识对于生物信息学的意义,并通过具体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例的启发下,学生开展了积极的讨论,加深了对于所学知识的认识。开展研讨式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及时地沟通发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调整授课内容。即使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如果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不可能达到好的授课效果。

3.审时度势

课堂研讨开展的时机很重要。例如,当讲到生物信息学概况时,学生反应不是很强烈。而当教师结合自身经验谈研究体会时,学生很有兴趣,表情变得活跃,适合开展课堂讨论。此时,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学习目的、预期和存在的疑问,以便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授课。研讨式教学一方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密切注意学生动向,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引导讨论的逐步展开和深入。

4.自主提问

如果教师能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往往能够主动发问,提出不同观点,而不拘泥于预先设置的问题。实践证明,通过学生自主提问展开的课堂研讨,往往效果更好。在前期铺垫时,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并积极讨论,分析该领域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当讲到后续内容时,学生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很想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验证与预期是否一致。同时,自主提问对于生物信息学研究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学生经常能够独辟蹊径,提出全新的思路,拓展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5.课堂报告

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感兴趣的专题,阅读相关文献并进行课堂报告。由于学生的选题更接近彼此的思维方式,能够反映一些共性的问题,对于扩展思路很有帮助。在报告过程中,教师可适时点评,穿插课堂讨论,以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课堂报告可以全面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7篇:课例研讨活动总结范文

一、以省市级课题研究为载体,通过教师合作,促进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近几年,我校积极开展了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研究,已结题的有《多途径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2001年)、《数学课堂文化》(2003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2008年)等省级研究课题和多个市级课题。其中《数学课堂文化》、《多途径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已获课题成果审报省级二、三等奖。作为一名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通过大量查阅资料、充分收集数据、细致归纳总结、真诚进行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提高了自身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使自身实际教育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例如在完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课题过程中,在课件制作上组内老师各显神通,每位老师都制作出精美、正确的课件,然后大家一起共同讨论、反复修正,最后才完全定稿。就这样,每位老师在共同讨论、共同学习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了制作课件的水平,让自己的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彩。

二、聚焦课堂,注重团队合作,上好研讨课和互听互评课,促使自身专业发展真正得以实现

课堂教学是实践新课程理念、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主阵地,也是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而课堂教学研究则是促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在当前“轻负担、高质量”的要求下,更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探究提高效率的方法。每学期,教研组每位教师所上教研课不少于5节,全组每学期共上各类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复习引路课达五十多节,期间还邀请教研员前来听课指导。同时我们很关注组内的互听互评课,这种同伴的交流,对上课、听课教师都有很大的触动。整体活动体现以下的教研流程:(1)观摩:听教师的课,看优质课录像,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参与评课,学习交流,提出问题。(2)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突破口,小组共同学习、探讨。(3)议论:备课小组共同商议,确定基本教学流程。(4)设计:根据思考和探讨的结果,设计解决问题的教学课例,小组讨论,确定方案。(5)实践:根据教学设计,个人进行实际操作,进行组内观摩。(6)反思:根据教研主题和要求,对教学的行为和结果进行反思。(7)再设计:同组教师进行课堂评价,个人根据反思的结果和同事评价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设计,优化教学。这样通过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案例研究,让教师亲历 “课前设计――观摩现场――评议讨论――调整改进――再次实践――再次研讨”的全过程,突出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核心要素,借助鲜活的实例去经历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理论再到实践的多次磨合、印证,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使教师的专业发展真正得以实现。教师们通过上好各类研讨课,在课堂教学中,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之中。例如:我所授的《乙醛》一课,通过学生亲身实验,使他们体验到化学课活动充满着探索,感受化学学科的严谨与神奇,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在看、动、玩的过程中,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索,在愉悦中掌握了化学知识。

三、拓宽学习渠道,抓住每一次学习机会,努力锻炼自己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开发每位教师的潜能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方面,学校提供了很多机会,为教师的学习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学校依托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安排教师进行了网上学习,同时还依托远程教育资源引导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工作,加强教师综合能力培训。学校还依托校内教师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参与其中,每一次都是很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例如,学校每学年都开展“师风师德”演讲比赛、“教育教学能手”比赛、“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比活动;学校还开设了“会圣论坛”,定期邀请部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谈心得、传经验,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教师工作学习化、学习习惯化的职业生活方式,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

第8篇:课例研讨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外科护理学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b)-0174-02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中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扎实掌握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能够在临床尽快适应工作。该院在2014年把外科常见病编成经典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运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某高职院校2014级大专护理专业一个班级6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教师准备

教研组教师集中编写该课程所有教学用的案例分析库,以供在教学中采用。根据授课内容准备案例,设计问题。每个案例教学法总学时分为4个学时,即教师讲授理论知识部分占1学时;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占1学时;案例分析占1学时;补充和总结占1学时。学生小组讨论后,每组要交1份案例分析作业,教师给予评价分数,了解学生对知识得掌握情况。

1.2.2 学生准备

课前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提前查找资料,并预习该次课相关内容。上课前5 min,学习委员把学生分为5组,每组同学13人坐在一起,并选一名组长和副组长,且有自己的组名。接到案例后,小组每个成员要根据提前制订的小组分工,团结协作,查找并汇总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准备发言。

1.2.3 课堂实施

课堂实施共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方法、课程导入、知识讲解阶段。授课内容以肠梗阻为例。教师首先把案例内容告诉学生,比如:一名患者突然腹疼,伴恶心、呕吐、腹胀、不排气和排便一天来就诊。设定问题:该患者的初步诊断是什么?然后教师从肠梗阻的概念、分类、病因病理、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体征和治疗方法结合案例进行讲解。第二阶段,采用护理计划的模式对该病例进行整体分析。护理评估:从哪些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是否还有补充内容?假设将患者收治入院,采用角色扮演法,一个学生作为“护士”接诊患者,另外一个护生扮演“患者”。让“护士”与“患者”交谈,收集患者的资料,进行正确的护理评估,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患者除了这些临床表现还有哪些症状?该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急腹症患者有哪些区别?如果做辅助检查有哪些阳性结果?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思考,巩固所学知识。让扮演“患者”的学生体验到作为患者需要的护理服务。第三阶段,这一环节为肠梗阻的治疗、护理加强巩固阶段。根据患者的健康史、临床表现及可能发生的情况提出护理诊断:列举患者的主要护理诊断有哪些?护理诊断的依据是什么?护理计划:根据护理诊断提出该患者的护理预期目标是什么?护理措施: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护理?有什么注意事项?护理评价:从哪些方面对该患者进行护理评价?是否达到了护理目标?每组派代表抢答问题,其他组学生的代表对问题进行补充或质疑,教师总结并补充整个案例的讨论内容。最后进行延展内容介绍,如,介绍该疾病的预后与预防、怎么样预防患者复发等。

2 结果

2.1 可以提高教师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能力

教师在编写案例和实施教学过程中,在加强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补充新的拓展知识,而且还要和临床紧密联系,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需求,不断从临床实际中选取适宜教学的经典案例[1]。

2.2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外科护理学》案例讨论式教学中,督促护生积极参与学习,加强了师生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护生分析病例及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中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而教师仅起着指导和总结的作用。以小组为一个团体来进行讨论,锻炼了护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护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学会了制定护理计划,结合临床实际思维模式去护理患者。

2.3 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主动创新思维

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对整体护理运用能做到活学活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体会到了病人的感受,使学生在以后工作中,能够结合临床实际,关爱病人,有助于总结综合知识。在讨论分析过程中体现了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不足的是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管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4 案例教学法不足之处

所需课时多,课时紧张,需要多个教师配合。适合部分章节内容使用。个别学生讨论不够积极,有依赖小组其他成员的心理。

3 讨论

3.1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正确选择典型案例,做好问题设计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实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是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对案例进行细读,深度思考,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关知识的查阅和总结。最后,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独立判断,并最终得出结论。教师必须明确,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自己的身份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而不是“讲授者”[2]。教师要首先分析学情,根据高职高专护生水平设计经典合适的案例,并定期根据医学发展更新案例,科学设计课程实施过程,准确分配理论知识讲授与案例教学的课时,把握学生学习动态,使学生能迅速关注案例,并能按照设定的问题,一步步对所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深刻理解案例所反映的问题和所必需的思维方法,巩固所学知识,真正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3],在寓教于乐中完成教学目标。

3.2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案例讨论分析中,让学生主动思维,发挥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针对个别学生讨论不积极,可以采取教师和组长共同鼓励学生,分组时明确到人,规定每位同学都要回答问题,使学生能够尽快融入讨论中。学生抢答的施行可以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小组配合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和团结协作能力。最后教师对该次课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表现给予总结,对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肯定的评价和鼓励,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严彩君,董全斌.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6):65-66.

[2] 邓安春,杨桦,梁小军,等.案例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3):322.

第9篇:课例研讨活动总结范文

一、教研培训

重视教研组在开展教研活动中的作用,集中备课、听课、上课、评课、反馈、总结,一课三议、三课一评落到实处,不走过场,把每一次“公开课”(开学初的听课)当作提高业务水平的一个机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为保证研究质量,我们提出做好加减法,即有针对性地减少教研课的数量,提高教学研讨的质量,落实到位,教导处督促教研组按时完成,活动时教导处成员、骨干教师全程参与,提高活动的含金量。

今年9月,二年级语文组组集体研讨了《春天在哪里》,老师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解说,其他教师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最后确定了一主题设计,全体教师对这一内容进行分散备课。然后由崔主任、刘老师组织对《春天在哪里》的设计过程进行探讨和交流,提出个人的修改意见,教师们再一次进行修改。后又以教研组为单位,对《春天在哪里》进行了集体讨论,教师们个个热情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高见,最后形成了一份优秀的教案,并指定刘虎老师执教,组内教师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与评课,还形成了书面反思,使活动真正落到了实处。

数学教研组也一样,在确定主题《比例尺》后,全体数学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认真独立备课,最后统一达成一份教案,由张老师执教。课后,教师们认真评课,认真反思,把活动再一次推向高潮。

英语组、美术组、体育组等都在组长的组织下在10月份组织了一次研讨活动,根据研讨的内容确定一主题,教师们进行自我备课,又在组长的带领下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各自解说自己的教学设计,而后根据交流对教案进行修改,形成一份优秀教案。选定一教师进行试教,进行认真评课、交流。

尤为突出的是教务处开展的“骨干教师献课活动”,校长、学校行政领导都能积极主动带头上课,带动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主动上课,集体研讨,反思实践,校园内教师热情高涨,教研氛围浓厚,使校本研训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校本培训

我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校长作为培训的第一责任人。本着务本求实的原则,对“自修--反思--实践--研究”的培训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突出了根据需求自我进修,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学习方式。

1、自修。自修是教师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形式。学校规定自学内容,自学进度。每位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要达到30学时,500字的笔记,并且字迹工整,书写认真。

2、反思。反思是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结合平时的教学,找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后果,在实践中形成“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

“个体反思”就是教师“自省自察”,教师独自进行“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随感篇幅数量足,有针对性,值得借鉴,能切合实际地写出主题鲜明的案例。并上升到理论进行案例分析。

“群体反思”是指教师在合作群体的交流研讨中进行的反思。各教研组通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集体讨论等活动进行群体反思,

3、实践。实践是教师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实际尝试。是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检验。

课堂教学是教师将所学理论付诸实践的主阵地。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公开教学。每学期都要搞评教评学活动,教师带着问题听课,找出得与失,找出理论依据,并运用相关理论进行评课,教师们通过评课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研究。研究是指教师通过写论文、随感、案例分析、优秀教案等多种形式升华自己的认识形成自己教育思想的过程,教师们都能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写出成形的经验总结。将学到的新思想加以消化,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本学期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我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5、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灵活培训形式

“走出去”吸收新的信息,使教师开阔眼界,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本学期,除依照上级有关规定选派教师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各种培训外,还及时收集各种培训信息,根据发展的需要,分期分批选派一些教师参加其他各种交流研讨活动,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每次外出学习的领导和老师都要写出培训讲稿,认真组织二次培训活动。老师们要认真倾听,做好记录,将心得体会撰写在教学日记中。

四、存在问题,亟待改进,确保培训工作持续开展。

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综观全局,仍然存有不足。主要表现为:

1、部分教师认识不够,忙于应付,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