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灾减灾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防灾减灾交流发言材料精选(九篇)

防灾减灾交流发言材料

第1篇:防灾减灾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地铁,火灾,原因分析,应急响应程序

中图分类号:P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目前,地铁已成为城市最大的基础设施之一,同时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动脉以及市区生命线,其前期投资大、技术要求高、施工工期长,环境因素复杂,事故风险大。根据其结构特点,地铁抵御外部的灾害能力较好,而对来自其内部的灾害抵御能力差。

地铁是一种在狭小空间内快速载运高度密集人群的复杂系统,空间狭小决定了其管理措施的难度和复杂性,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最常见的、危害性最大的是突发性火灾事故。因此,研究地铁突发性火灾的成因,预防和处置火灾,采取安全、可靠和有效适用的消防安全综合措施与对策,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与应急培训演练,以保证地铁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对于减少火灾损失,降低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地铁火灾事故分析

2.1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是推进事物前进和发展的主体,因此人为因素也是引起事故、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因素。(1)乘客的不安全行为,包括在乘车过程中,乘客有意或无意的违规行为,如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站、乱扔烟头、故意纵火等破坏行为和举动。(2)员工的不规范行为,指地铁员工或委外人员违反安全操作准则规范的行为,包括违规操作、设备未按规定进行检修等。(3)地铁运营部门的管理人员对火灾防治工作的忽视,主要体现在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人员对安全检查执行不彻底,以及对系统运行情况不了解等。

2.2物的不稳定状态

一般来讲,物的因素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但物属于客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可以控制的,可从制定一些具体措施或量化指标上去实施控制。(1)地铁内存在违禁的易燃易爆物品,这些物品多由乘客携带进入,若能在乘客进站前查出,则可以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2)地铁工程及车辆材料选用不当,如车站建筑装修材料没有采用阻燃无烟材料,地铁列车车身和座椅材料没有进行防火处理,电缆电线未使用耐火阻燃材料等。(3)消防设施设置不当,如车站范围内未设置火灾烟、温感探测器和报警器,缺乏足够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火栓等)。造成设备对火情反应不灵敏、灭火不及时而使火势蔓延。

2.3管理因素

事故的发生除与人和物的不稳定因素有关外,还与管理上的缺陷或不足密不可分的。地铁火灾的管理缺陷不但体现在地铁运营单位对安全管理的疏忽,也与职能部门的监管不力有关。(1)技术上存在缺陷,体现在因设备设计不合理、检修不及时,而造成硬件设施管理存在安全隐患。(2)应急制度不完善,地铁运营部门没有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和操作规范,或操作流程存在安全隐患等。(3)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不够,地铁运营部门未有对乘客进行足够的防火安全教育,使得乘客的防火意识和应对火灾的能力不强,可诱发事故出现;未对职工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可能使得员工由于违章操作而出现意外事故。(4)政府部门没有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能,没有成立专门的防灾指挥机构或与之相关的职能部门,定期组织进行防灾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3地铁火灾预防

总体看来,引发地铁火灾的因素可以概括为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主要体现在车站的结构和构造、防火设备设施配备和安装、进出站违禁物品的管理等方面,软件表现在人员的消防防火意识、紧急情况下的人员安排和部署等方面。由此可见,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制定火灾事件应急响应程序,定期组织消防防火演练,是减少火灾发生隐患的一项重要手段。

3.1火灾演练的目的

开展地铁火灾演练,是为了确保地铁车站火灾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规范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最大限度的减少事件造成的损失,使车站人员熟悉火灾的处理程序,事件发生时充分的保证乘客及员工的人身安全和正常运营。

3.2火灾应急响应程序制定

车站内发生火灾,可以分为区间火灾、站台火灾和站厅火灾三种。根据不同情况下的火灾模型,制定相应的现场处理方式,以有效保障车站在发生火灾事件后,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的对现场进行控制,不对车站正常运营造成影响,车站不同的火灾类型如表1所示。

当车站出现火灾时,工作人员启动相应的火灾应急响应程序,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因此应急响应程序的制定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响应程序对车站人员在突发事件情况下的工作部署和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它直接关系着整个事件结果,做好应急响应程序至关重要。与文字叙述相比,流程图更能清晰明了的反映一项工作的整个过程,所以编制火灾应急响应程序以流程图为基础,车站内火灾疏散程序如图1所示。

4总结

综上所述,地铁作为现代大都市中综合轨道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着城市中很大一部分的出行客流,因此,运营安全是地铁在运输过程中的首要目标和基本要求。针对地铁事故原因分析和特点,可能引发地铁火灾的原因包括人不安全行为、物的不稳定状态和管理等因素,这些不稳定或不安全的因素在相互作用或共同存在时可能引起地铁火灾事故。

地铁火灾的防护和治理应该从预防入手,将火灾扑灭于无形中。有效制定火灾应急响应程序,并做好火灾应急演练,使车站人员熟悉火灾的处理程序,可以确保车站火灾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的减少事件造成的损失,当事件发生时充分的保证乘客及员工的人身安全和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 贾涛,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预防措施,煤炭技术,2005 (9).

[2] 韩利民,李高兴,杨水平.地铁运营安全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10):46

第2篇:防灾减灾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CBD空间规划设计灾害特征防灾减灾挑战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CBD,是指一个城市或国家主要的进行商业活动的区域,同时这些区域一般为市中心。从20世纪末到现阶段,较多灾害的发生都与CBD有关,但是,CBD作为连接整个经济发展的金融中心和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在面临较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多的危害,因此,如何解决CBD灾害,是目前需要重视的最主要的挑战,且安全的防灾和减灾工作的进行及策略的分析,对我国未来CBD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1分析CBD灾害的主要特征

对CBD灾害来讲,不仅包含有较多的自然灾害,还有部分的人为事故,另外,还有一些有人为诱发的公共卫生等的新灾害。通过实际勘察分析,CBD灾害的主要特征与物质的空间形态和社会经济功能具有紧密的关联。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具有不同的危害特征。

1.1灾难发生机制和种类的影响

对CBD中灾害发生机制和种类来讲,首先,需要高度重视CBD区域的基础设施的开发,确保承压能力和安全系统;然后,高度密集的建筑群体,存在的空间形态,极易引起点状式灾害的发生,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CBD瞬间失去功能;其次,信息技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增强CBD交易和商务等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另外,还有部分超生态安全问题的挑战,为城市的文化带来一定的“精神危害”。同时,众多的CBD灾害,会出现相互影响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恐怖组织袭击、地震、洪水、火灾、信息病毒、交通灾难、流行病、社会安全等。

1.2受灾元素的分析

CBD功能具有相对集中物质形态的作用,对高度聚集的建筑物容易产生多元化的灾害发生方式。其中,立体化的结构建筑,如高层建筑容易收受到火灾、地震和恐怖袭击等灾害;而地下商场等易受到洪水和火灾等灾害的影响;信息化的高度密集区,易受到网络黑客的攻击等。但是,这些危害的产生,为CBD的防灾和减灾工程造成一定的挑战,同时也为受灾元素的重建带来一定的机遇。

2CBD空间规划设计中防灾和减灾面临的挑战

在CBD空间规划设计环节,通过分析灾害发生的主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降低灾害发生的机率。因此,在防灾和减灾工作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有:易受灾元素的防护过程,困难的组织人员疏散过程,以及场地严重不足和安全容量过载的避难场所。

2.1易受灾元素的防护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CBD中由于技术事故引起的灾害正在慢慢的变少,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也逐渐提高,但是,对发生灾害进行设防却有一定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复杂的受灾方式和灾害能够互相影响,例如,地铁、地下商场和高层建筑等具有复杂的空间构型和结构,产生较多的受灾位置,一旦受灾则会对任何部位造成危害,难以进行有效的设防;第二,新技术和新材料也会带来一定的灾害,例如,黑客攻击网络信息平台,节能保温材料致使火灾难以扑灭,以及高层建筑的设计等几个方面都面临的较大的技术挑战;第三,人为诱发的灾害逐渐增多,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一定的难以修复的灾难。

2.2困难的人员疏散过程

对出现人口流动较大的灾难现场,最有效的救援措施就是,及时疏散人员。首先,对高层建筑来讲,作为主要的物质载体,疏散过程中空地面积较小,导致人员到达安全场所的时间较长,建筑结构复杂使得疏散路线困难、逃生通道隐蔽难以发现、人员密集造成拥堵等,都是造成大型灾难的重要因素。其次,对城市中心来讲,由于CBD周围交通状况拥挤,很难使消防进入到施工现场,人员也难以疏散,如果出现CBD密集处的建筑倒塌,会造成严重的应急疏散通道的堵塞。

3采取措施降低和改善CBD空间规划设计中灾害的发生

在面临CBD灾害发生的特征和防灾减灾工作中的挑战,需要采取一定的“突出重点、统筹设计、以防为本”等的改善措施,确保CBD救灾和防灾的应变能力。

3.1采取自救措施

在CBD的规划设计中,不仅需要有效的结合灾难的预防、抵抗、避难和救援等措施,还需要具有控制灾害和自我救助的能力。同时,CBD防灾规划设计环节中,还需要根据“防灾主体”进行防灾和减灾工作,加强重点灾难元素的分析和控制,有效的增强自身抗灾和应急自救的能力,熟练掌握救灾技术和自救系统的使用,在一定基础上有效的降低灾难带来的危害。

3.2符合空间设计的规划

CBD的高度密集,导致了严重不足的避难场所和过载的安全容量。因此,在防灾设计中,需要对空间结构,进行合理、安全的规划和设计,将空间形态、结构形式、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一种合理的防灾布局,提高了避难场所的使用功能,避免灾害的二次伤害,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BD的安全容量,降低灾害发生机率。

3.3CBD防灾规划设计中的危机管理

在CBD空间规划设计中,公众在危机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通过环境元素的分析和设计,增强公民的安全防灾意识,减少CBD重点结构的受灾机率;然后,有效结合生态环境和人为模式,增强公民的防灾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其次,公众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能力,也是降低和改善灾难事故的重要因素;再次,政府在防灾工作中的积极参与,能够有效的改善和促进危机的处理的规章制度,提高防灾和减灾能力。

3.4综合改善信息技术

CBD中的信息技术,是影响全球经济化的重要因素。在防灾和减灾工作中,信息技术的作用尤为突出。首先,对基础性的传统设施的建设,通过高科技和高的管理水平进行重新规划和建设,减少新灾害的发生;然后,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对整体规划和设计防灾减灾工作带来一定的便利,能够合理的控制空间布局,提高安全系数;最后,对急救站和消防站等重要救灾机构,进行有效的安全布局,和信息化的控制管理,及时掌握和处理发生灾难的区域状况,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小结

CBD空间规划设计中,防灾和减灾的工作是改善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面对防灾减灾中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的加强和改善CBD空间设计的灾害防治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人们综合防灾理念。

参考文献

[1] 姚海飞,刘建金,龙哲. 城市运行中防灾减灾的应急管理研究[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2009,(04)

[2] 易立新,陈世杰,王晓荣,郭家伟.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方法研究——以廊坊市为例[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12) .

第3篇:防灾减灾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火灾危害源;种类;防范

一、前言

火灾是指失去控制的火在其蔓延发展过程中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害的一种灾难性燃烧现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长,火灾损失呈现上升态势、火灾危害范围不断扩大。发生在城市各种基础设施与建筑物的火灾,往往会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损失,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二、火灾危害源的种类和表现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有关原理,通过与长期从事建筑施工和作业人员的询问和交流、施工现场观察、查阅相关施工资料、专家咨询等归纳总结建筑施工现场常见的火灾危险源可分为人员过失类、物品处置不当类、环境影响类、管理不当类等四类。

(一)人员过失类

1.用火不慎。施工现场存在大量的明火作业,如电焊、气焊、爆破作业、熬煮、生活用火等,在使用明火过程中缺乏防火意识、操作不慎引起附近可燃物质燃烧,造成火灾。表现为未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施工,使用大量易燃可燃材料而未进行防火阻燃处理;动用明火烘烤、电气焊等作业时与其他易产生火灾工种(如油漆、木门窗等易燃材料安装)作业立体交叉;电工、焊工不遵守消防操作规程违规作业,明火作业不办理动火审批程序等。

2.用电不慎。施工现场电气线路多数为临时现象,布置纵横交错,施工人员在用电过程中如不注意安全用电,如多度用电、电源插头未及时拔掉、乱拉电线电缆,一旦产生电火花接触到可燃物引起火灾。

3.吸烟引发。建筑工程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在易燃区域内违反消防规定抽烟,烟头没有及时熄灭引发施工现场火灾。

4.人为纵火。近几年来人为纵火频发也成为火灾形成的一个危险源致因。

(二)物品处置不当类

1.材料堆放不当。存放易燃材料的仓库内电气设施选型或布置不当;易燃材料堆放处与火源间距不足;汽油、柴油、油漆等易燃易爆品随意堆放等引发火灾。

2.电气产生故障。施工现场用电量大,临时电气线路纵横交错,线路连接及配电箱制作、安装不规范,易发生漏电、电气短路、绝缘失效,产生电火花,遇到易燃、可燃材料引起火灾。

3.消防设置不足。施工现场未按照规定配置消防设施,没有配置、数量不足、已经失效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4.临时设施防护不够。使用木材等易燃材料搭建临时设施和临时用房,没有设置可靠的防火装置和措施引起火灾。

(三)环境影响类

1.大风。大风可能将明火作业等产生的火花、火种带入易燃材料堆放地,引起火灾。

2.雷击。雷击时使电气线路和设备烧毁,引起绝缘击穿而发生短路、导致可燃、易燃易爆物着火和爆炸。

3.静电等。由于施工作业中的摩擦、喷射、静电感应等产生的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静电放电产生火花,引起火灾或爆炸。

(四)管理不当类

现场施工管理混乱、防火安全教育不到位、对操作工人的岗位培训和防火技能不足、现场防火安全管理和监督机构不健全、缺少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预案等现场管理不善诱发火灾。

三、火灾防范的技术措施和设施布设

只有未雨绸缪做好相关防范工作才能确保火灾事故发生概率降低在最小的程度。方法和措施很多,本文针对相关技术措施和设施布局进行一些探讨。

一是对建造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在制定工程项目施工实施规划时,应对现场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将建造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区域的划分,并明确标出明火作业区域。对明火作业区域要增加防火灭火投入。

二是保证必要的防火间距。建造现场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材料堆场等之间均应保证足够的距离,以适应火灾防范和救援的需要。

三是加强现场道路的管理。施工现场必须设置临时消防车道,其宽度不应小于4m。保证临时消防车道的畅通,禁止在临时消防车道上堆物、堆料或挤占临时消防车道。

四是施工现场应禁止吸烟,可在工地附近设置临时吸烟场所,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五是合理配置灭火器。施工现场内在施工动火作业部位、室内变配电场所、建筑工棚周围和人员聚居区、室内可燃易燃物堆场或仓库均应按要求配置灭火器,且对灭火器应定期进行检查。

六是配置消防给水和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工程项目施工前,应按施工总平面设计设置可用的室外消火栓系统,并保持充足的管网压力和流量,并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按消防设计施工图纸的要求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配套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

七是火灾报警设施。应设置一些便于拆装的火灾报警设施,在一些火灾重点部位,还可设置临时视频监控设施,或派人经常巡逻检查。在走道和楼梯内可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设施,一旦发生火灾,可以确定大致部位,方便及时发现并扑灭火灾,减少火灾损失。

第4篇:防灾减灾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火灾现场勘查;安全防护方法

引 言:面对各种现场勘查的危险因素,火灾事故调查职员必须进步警惕,充分熟悉到触电、砸伤、碰伤等事故造成伤害的后果。在进进火灾现场之前,切实做好个人的安全防护,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从而有效的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使火灾现场勘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一.火灾现场勘查职员应留意的安全题目

1.触电事故的安全题目

触电通常是指人体直接触及电源或高压电经过空气或其他导电介质传递电流通过人体时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重者发生心跳和呼吸骤停。超过1000V(伏)的高压电还可引起灼伤。交流电对人体的损害作用比直流电大,不同频 率的交流电对人体影响也不同。人体对工频交流电要比 直流电敏感得多,接触直流电时,其强度达250毫安有 时也不引起特殊的损伤,而接触50赫交流电时只要有50 毫安的电流通过人体,如持续数十秒,便可引起心脏心 室纤维性颤抖,导致死亡。交流电中28-300赫的电流 对人体损害最大,极易引起心室纤维性颤抖,20000赫以上的交流电对人体影响较小,故可用来作为理疗之 用。我们平时采用的工频交流电源为50赫,从设计电气 设备角度考虑是比较公道的,然而50赫的电流对人体损 害是较严重的。在触电事故当中,电流的流经途经左手至两脚最为危险,其他的部位危害较小。由此可见,电流通过的部位不同,通电时间的是非,电压的高低对人体的伤害也不一样,所以勘查职员在勘查过程中要留意这一点。很多火灾事故表明,引起触电主要是火灾扑灭后,建筑物中内的电源并没有被完全切断,而火场内有可能存在单独布线的电路,还有灭火的消防用水,这更增加火灾事故调查职员触电的可能性。例如:在一些老式的建筑物内,由于经济不断的发展,原有的供电线路已经不能满足建筑物内的用电的要求,厂家又根据生产的要求接进了新的电路,但又不接进总开关,当火灾发生时,火灾调查职员进进火灾现场勘查前固然已经封闭了总闸了,但是新的电路还处于通电的状态。这样,火灾调查职员依然处于触电危险中,有的火场很昏暗,火灾现场调查职员往往单独从外界引进临时线路作为照明用,其线路一不小心浸进水中,会造成火场成通电状态,火场现场满地都是水,被水浸渍的墙和炭化的木版等都有可能带电,一不小心接触就会触电击伤或触电死亡,对火灾现场调查职员的安危造成威胁。

2.塌陷和砸伤事故的安全题目

在建筑物中常见的建筑材料有混凝土、木材、砖瓦、钢材等,各种材料耐火极限不一样,过火时间也不一样。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水和粗、细骨料按比例配合,搅制成拌合物,经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在300摄氏度以前,其抗压程度无变化。在300摄氏度以后,随着温度升高,混凝土抗压强度逐渐降低,又随着消防射水到高温的混凝土表面,结构发生严重破坏。造成坍塌。木材受热后在一定温度发生热分解,其中的高分子化学键断开,分解出低分子化合物,在100摄氏度时水分蒸发,加热到100-260摄氏度,木材中的纤维素发生热分解,产生可燃气体和不燃气体,颜色逐渐变黑,在260摄氏度开始燃烧,一般老式建筑中用木材较多,木结构的梁在受到火烧炭化后,其承受力就会下降。勘查职员在勘查这类建筑时要留意。砖瓦较其他材料温度较高,大多建筑用此类材料较多。钢构件的建筑物,由于钢构件在350摄氏度以下时,由于兰脆现象,极限强度比常温时略有进步,超过350摄氏度,强度开始下降,温度达到500摄氏度时强度下降50%,600摄氏度时下降70%。综上所述,火灾事故调查职员在进进建筑物内时,要特别留意建筑物中的墙、楼板和钢结构屋梁等,尤其是燃烧时间较长的火灾。

3.有毒、有害气体伤害事故的安全题目

现代火灾特点主要是火势猛,发展快,烟气大。最主要是含有还有很多有机物和高分子化学物。火灾事故调查职员应尽可能快速赶往现场,观察火灾现场四周的环境、起火部位以及火势蔓延方向,同时了解现场的有关情况。但是火灾过程中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及大量浓烟,这会严重影响调查职员的视线,还会对调查职员身体有伤害。在建筑火灾中能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的是塑料,塑料通常是以树脂、填充剂、增塑剂、着色剂、稳定剂等组成的。塑料按元素分可以分为五类,而这五类塑料都有不同的可燃性。含碳、氢的塑料燃烧不猛烈、不轻易着火,含氧的塑料极易着火且燃烧猛烈,含卤素的塑料具有自熄性,含氮的塑料不易着火不易燃烧,含芳香烃的塑料冒出又黑又浓的烟,火灾调查职员在调查火灾现场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有效的防止有害气体。还有就是化学危险品和油罐或气罐火灾,一般来说此类火灾是由泄露所引起的,所以在现场存在大量的易燃的有毒气体和蒸气。勘查职员一般是在火灾刚刚扑灭就进进火场进行认定火灾原因的勘查工作,这时现场会存在大量的烟气、热气和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火灾勘查职员进进火场有可能就会被灼伤,或被烟气和有毒气体熏倒使火灾现场勘查工作无法进行。

二.各种事故的安全防护

1.触电事故的安全防护

火灾事故调查职员进进火灾现场,要根据火灾或水渍对电气设备的破坏情况,对整个火场实行电源全部断或部分断。在停电操纵时,最好熟悉电气情况的有关电力部分或火灾发生单位的专业电工进行。假如只有非专业的电工,则应配带安全防护眼镜和尽缘手套,站在电闸侧面进行操纵。在总开关被切断后,要挂上停电标志牌。停电标志牌主要作用是提醒人们留意电流已经切断,防止职员误将闸合上,将电送场,造成职员伤亡。

火灾事故调查职员进进火灾现场,要穿尽缘鞋,不能穿普通的胶鞋代替,并携带验电笔以便在触摸电线前进行测试。有条件还可以漏电报警仪。有的火灾现场电气线路布置复杂,甚至有从不同配电设备引出电线。总之,火灾调查职员在思想上一定要将其视为带电来处理。还有火灾调查职员也要学习把握一些急救方面的常识,以便事故后能对职员进行急救。

2.塌陷和砸伤事故的安全防护

在进行火灾现场勘查之前,一定要对现场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对于一些即将坍塌的部位,一定要作好防护再进进。进进时可穿防砸背心进进,防砸背心是采用PE泡沫材料加工而成的一种个体安全防护用品,2-2。5Kg重物从2-3m高空自由着落时,对人体的颈、肩、背和前襟均起到可靠的安全保护,同时面料选用防水布料,具有一定的防潮和防水性能,适用于在湿润和有水的环境中使用。另外还有安全帽,一般采用的是我国消防部队配用的钢盔。固然有了以上防护,但是却不可掉以轻心,由于火场上坍塌一般都是上吨的钢筋混凝土块,所以勘查职员在进进火场时除了仔细观察外和作好个人防护外,对随时都有倒塌危险的现场,在进行完现场外部拍照并保护好起火部位的情况下,要对现场进行排险,以便为现场勘查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三.结束语

第5篇:防灾减灾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民用电线电缆;阻燃电缆;耐火电缆

中图分类号:TM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5-0122-02

电线电缆被称为建筑及公共设施内的“血管和经脉”,其安全性能的高低对整个建筑的防火安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据消防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发生的火灾中,由电气线路引起的火灾占一半以上,而因电线电缆中的应用材料和线路设计的缺陷引发的火灾占很大比例。同时,由于电缆在燃烧中也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人员伤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消防部队灭火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由于火灾也会影响到消防设施的电路情况,导致关键时刻消防设备不能正常工作,延误了灭火时间,从而造成了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01年上海供电局因电缆中间接头过热引发电缆隧道火灾,造成大面积停电和电缆受损;2005年吉林省辽源中心医院发生特大火灾,起火原因也是由于配电室电缆沟内主电源供电电缆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而造成的。塑料电线电缆的绝缘层和护套层均用塑料作为原料,因其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等优点,仍然在市场上占据主流位置。其绝缘材料主要有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和交联聚乙烯(XLPE),而这些材料在火灾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烟气、毒气(如CO、HCl等),从而影响人员的疏散和灭火工作的开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国电线电缆销售额增长一般比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要略高一些,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能源、通信以及住宅、家电的发展也给电线电缆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根据相关火灾数据统计,常见民用电线电缆发生火灾的原因主要包括:短路过载、外部热作用、外部层的绝缘老化导致漏电以及接头暴露等。而相应的电线电缆防火技术也主要表现为:一是预防,二是采用阻燃电缆,三是采用防火封堵技术,四是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及自动灭火设备。

1 民用电线电缆的火灾预防

1.1 预防电线电缆短路

电气线路中导线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相线与相线或者相线与零线相连,从而在回路中导致电流瞬间增大的现象称为短路;电缆短路会由于电阻减小、电流增大而产生很大的热量,从而引发火灾。造成电缆短路的原因包括绝缘层受高温、潮湿或者腐蚀等作用失去绝缘能力;线路老化或受损而线芯;电源过电压致使电线绝缘被击穿;不按规定私拉乱接等,因此要定期检测电缆的绝缘电阻值,同时注意电缆沟或电缆隧道的潮湿程度、化学腐蚀和高温影响;要加强电缆沟或电缆隧道的通风和散热能力,距地面2 m以及穿过楼板和墙壁的电线均应具有绝缘措施,安装保险器或自动开关等。

1.2 监视电缆接头

对处于电缆沟或电缆隧道以及电缆槽盒等位置的电缆终场接头设置监视设备,例如采用远红外线测温仪对电缆接头测量温度,当接头温升过高时,迅速将该段电缆切断电源进行检修。

1.3 合理布置电缆线路

在铺设电缆时,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严格遵守施工规范,不密集布设电缆;第二,尽量避免电缆在电缆支架上跨层布置;第三,高压和低压电缆分区敷设;第四,在电缆沟及电缆隧道内装漏电保护设备和采取一些防爆措施。

2 民用电线电缆的绝缘材料发展

电线电缆的绝缘材料包括聚氯乙烯、交联聚乙烯、氟塑料、天然橡胶、交联乙烯-丙烯橡胶(EPR)、硅橡胶、氯丁橡胶、丁晴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等材料;类型和性能的不同也决定了电线电缆的用途。经过阻燃处理的含卤、无卤电缆以及无机型、有机型耐火电缆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一般绝缘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达到30即可达到阻燃等级C级。

2.1 耐火电缆

耐火电缆指的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在火焰中燃烧一定时间内仍能保持正常运行的电缆。对于民用电缆而言,火灾时仍需保持正常运行的消防系统、应急照明系统、报警系统、救生系统等都需要使用耐火电缆。耐火电缆按耐火特性分为A类(受火温度为900~1 000 ℃)和B类(受火温度为750~800 ℃)。按绝缘材质分为有机型和无机型。

矿物绝缘防火电缆也是无机型耐火电缆,因其绝缘层采用的无机物(如氧化镁)而得名,国际上称为MI电缆。MI电缆为铜护套铜芯氧化镁绝缘防火电缆,它具有防火、耐火、耐高温、在2 200 ℃下不熔化,无烟无毒、防水耐腐蚀性能高,无辐射、无涡流、过载能力强,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性高等优点,在高温下可以持续供电3 h左右,日常工作温度可达250 ℃。这类电缆适于安全要求高、辐射强度大的一些场合,但是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制作长度相对受限。

有机型耐火电缆常指以聚氯乙烯或交联聚乙烯等有机材料为绝缘层的电缆,可耐800 ℃高温。如果在线芯和护套之间填充一层无卤金属氢氧化物做隔氧层,则耐火温度可提高150 ℃,达到A类标准。

绝缘层采用的硅橡胶为主的硅绝缘电缆耐火性能好,但原材料进口程度较高,制造和应用上受到较大限制;绝缘层由一些无机和有机绝缘材料复合而成的复合绝缘电缆,因填充耐火云母材料而具有较强的耐火性能。复合绝缘电缆制造工艺简单,因此它的长度和应用范围不受限制,价格也较低。

2.2 阻燃电缆

阻燃电缆是指电缆在规定试验条件下燃烧时,火焰在限定范围内蔓延且火源撤去后,残焰和残灼能在限定时间内自熄。阻燃电缆所用材料的氧指数越高,阻燃性能越好,但由于目前阻燃技术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在阻燃处理过程中会影响到电缆的物理或工艺性能。

①普通阻燃电缆。普通阻燃电缆具有一定的延缓火焰的能力,可以将火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中,普通阻燃电缆制造工艺简单,目前应用范围较大。但是,普通阻燃电缆在燃烧时产生的烟量大,同时也会产生以HCl等为主的有毒气体。

②无卤低烟电缆。无卤阻燃电缆的绝缘材料常用的有PE、XLPE、EPR等,材料本身无阻燃性,需要添加氢氧化铝等无机阻燃剂或者有机磷系、硅系阻燃剂来实现阻燃效能。阻燃效果大多不如含卤阻燃电缆,只能达到C级,但电缆燃烧时很少产生HC1、C12等有毒腐蚀性气体(产生卤化氢气体的含量

③低卤低烟电缆。低卤低烟电缆在燃烧时产生的烟量以及烟中所含有毒气体介于普通阻燃电缆和无卤低烟电缆之间。低卤低烟电缆的绝缘层多采用聚氯乙烯或氯磺化聚乙烯材料,并添加一些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硼酸锌、碳酸钙、三氧化钼等阻燃剂和抑烟剂来减少有毒气体和烟雾的释放。低卤低烟电缆燃烧时发烟量较少,HCl等有毒气体也较少,适合用于一些人口比较密集的场所,如地铁站之类的建筑。

3 电缆线路防火封堵技术

为了更加全面地防止民用电缆线路发生电气火灾事故,在电缆线路中常常采取防火封堵措施。包括封堵防火堵料、设置防火隔离设备、电缆表面涂抹防火涂料等措施。

封堵防火堵料是指电缆通过电缆沟或电缆隧道、电缆槽盒时,对一些孔洞和缝隙用阻燃材料封堵,防止部分电缆燃烧引燃全部电缆。防火堵料通常用的是防火石棉和防火胶泥等材料,目前也有一些较为先进的纳米阻燃复合材料出现,防火堵料要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能够抵挡火灾时气流的冲击。

防火隔离设备一般有防火墙、防火门和防火隔板等几种类型,它们将电缆沟或电缆隧道等分割成一些阻火区间,间隔60~100 m左右,以缩小火灾范围。通常的防火隔离墙厚度在24 cm以上,宽度比电缆支架宽10 cm以上。

在电缆表面涂抹防火材料也可以起到阻燃的效果。目前国内出现的防火涂料有丙烯酸涂料和改性氨基涂料、膨胀型过氧乙烯涂料等类型,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可以起到防潮、绝热、隔油等作用,在施工时,防火涂料刷、喷都可以,涂料厚度均在400~500 g/m2左右即可。

4 自动消防措施

仅仅依靠电缆线路自身的防火功能,是不足以全面防止电气火灾的,因此,在民用电缆线路中还应该配备自动消防设施。自动消防设施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两大部分。

自动报警系统中的报警探头能够探测电缆火灾中的烟雾、热量和火焰等,由于烟感探测器容易对粉尘和水雾等微粒产生误报警,所以在电缆沟和隧道等场所尽量改用感温探测器,尤其是线性感温探测器。目前常用的自动灭火系统有气体灭火系统、水雾灭火系统和泡沫灭火系统等类型,灭火剂分别是CO2和N2、水蒸气、泡沫灭火剂等。气体灭火系统较为庞大,水雾灭火系统灭火时会产生大量水蒸气,会使火灾区O2浓度相对下降,两者都不适合在电缆隧道内大面积使用,而高倍泡沫灭火系统以全淹没或覆盖方式灭火,克服了上述缺点,可以采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应用更加广泛,电线电缆火灾的隐患和危险程度也随之增大,我们只有把握电线电缆材料的发展前沿和安全特性,不断提高电线电缆的阻燃特性和耐火等级,不断改进添加阻燃剂的种类和用量,增强多种阻燃剂、抑烟剂的复配效果,增强添加剂和电线电缆材料间的相容性,才能将电线电缆的火灾事故隐患降至最低,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沈军.电力电缆的防火安全技术探讨[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3).

[2] DGJ08-93-2002,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程[S].

[3] 方纯兵.大空间建筑线缆防火安全的特点[J].建筑电气,2004,(5)

[4] 吴朝亮.电缆线路的防火安全问题[J].测控技术,2009,(12).

第6篇:防灾减灾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 气象灾害;视频文稿;写作

中图分类号 P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031-01

气象新闻是现实的温度计、社会的晴雨表、时代脉搏的记录仪。“求真”是气象新闻的生命,也是气象新闻工作者对世界事件变化进行反映的基础和源头[1]。气象灾害的发生,会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破坏,一直为政府领导和人民群众所迫切关注。气象新闻的责任就是将有关信息及时传达给政府部门和观众,系统地宣传防灾减灾的科普知识和方法,提高社会和民众的防范意识,从而达到防灾减灾、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天有10亿人接受气象信息,其中62.5%的人通过电视获取。面对公众对气象服务需求的增长,推动气象信息服务走进千家万户,准确、及时地让公众快乐地获取气象信息,是气象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气象灾害新闻报道必须遵守“快、准、巧、悦”,要求拍摄视频与文稿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工作人员对新闻的感性认识还不够,缺乏新闻理论修养,没有用理论指导实践。如制作的新闻视频文稿内容不一致,有的文稿就是一份天气预报稿或业务工作总结。深入研究气象灾害视频文稿写作应遵循的新闻理论和其特殊性,对做好气象灾害新闻报道有重要意义[2]。气象灾害视频文稿的结构,通常分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几个部分,有时还包括背景材料,具体介绍如下,以供气象工作者参考。

1 标题

标题是整条新闻的眼睛,是对新闻内涵的概括和浓缩。新闻的标题力求简练、准确、生动,起到提示新闻主题的作用。例如:“新疆暴雨南疆小镇半小时被淹”、“新疆塔什库尔干县首次惊现六月暴雪”、“冷空气频频造访乌鲁木齐迎来入秋首场雨雪天气”等标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新闻主题的提要导读作用。

2 导语

导语是新闻的先导,位于文稿的开头。用最少的语言传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要求有实质内容,将最有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例如:“冷空气频频造访,夹着雨雪席卷北疆,新疆的冬季即将来临。从23日夜间开始,乌鲁木齐出现入秋以来的首场风霜雨雪齐袭的天气,气温骤然下降9 ℃”。简短数语,就把新疆遭受风霜雨雪寒流袭击,即将进入冬季这个最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事实写进了导语。

3 主体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要求与导语相辅相承,内容充实,材料典型,层次清楚,手法灵活,富有新意。气象新闻报道要提倡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细节人物化。要抓住细节,做到语言生动活泼,故事扣人心弦。撰稿时要处理好细节,新闻的亮点需要用细节来刻画。环境、人物、对话、发生的事件都是细节,这些细节通过形象的语言还原后,就会栩栩如生。文稿用词要简洁明快,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口语。

3.1 主体基本要素

时间因素上,要解释发生气象灾害的频繁程度或罕见程度;地域因素上,要解释发生气象灾害地点的范围大小;对于重大天气,要解释发生的关键时间、地点及产生影响的原因;要对异常天气事件,应提供历史资料以及与此相关的未来发展趋势;对有争议说法的天气气候事件,气象专家应给出权威、翔实、完整的解读;对持续时间较长的天气气候事件,报道过程要完整、连续;发生范围较大的天气气候事件,要尽量体现时间及地区之间的关联和差别。

3.2 对于可预见天气事件主体的写作方法

对于可预见的天气事件,要对分阶段实施的实况、预报以及回顾总结三方面的内容整体报道。

3.2.1 气象灾害发生前文稿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稿件中应包含气象灾害预警预报的详情(灾害类型、级别、范围等),以气象部门向社会公开的信息为准;要报道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收到警报后的反应,以及采取的准备措施;提供部分防御或减轻气象灾害危害的基本常识;对当地气象部门进行采访,搞清楚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原因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在气象部门发出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后,应该对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进行拍摄采访,如学校是否放假、市场是否关闭、高速公路是否封闭等;采访专家,请专家介绍一些规避同类气象灾害的常识。用基本的气象要素(降雨量、雪深、降温幅度、能见度等)及天气成因(冷空气入侵等)汇报天气情况,并加以通俗化解释[3]。

3.2.2 气象灾害发生时文稿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稿件应重点提供事件中的新闻性、灾害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受影响人群、区域、行业及其影响程度、形成原因、趋势预测、防范措施等基本要素;提供细节性要素,例如:灾害过程中及受灾后人们对灾害的描述、本能反应和受灾程度,抗灾救灾中的典型人物和事迹等;对受灾群众、其他目击者或气象专家的现场采访。

(下转第33页)

(上接第31页)

3.2.3 气象灾害发生后文稿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稿件中应涉及气象灾害后续影响发生的时间,如受影响人群、区域及影响程度、影响细节,政府部门和社会的反应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救灾措施)等基本要素;重点提生或消除后续影响的气象因素。如:气象灾害与后续影响的关系;灾害过后容易忽视的影响、有助于减轻或防范后续影响的天气趋势预报等;要注重现场的见闻,尽可能提供细节描述;受灾群众、政府部门和气象部门人士的现场采访。

4 结尾

结尾指能够深化气象事件主题的最后一部分。根据气象事件内容或报道角度的不同,结尾分评论式、总结式、启发式、展望式、引用式、背景式等形式。

5 背景

背景是指对气象事件产生的相关条件和有关知识、政策法规等所作的必要交代和介绍。是帮助观众理解气象事件内容或延伸思路,深化主题,丰富内容,增加趣味。背景的写作必须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气象事件写作时常常要用到一些资料,通常是背景材料的一种,若运用恰当,会为文稿增色,增加报道深度[4]。

6 小结

气象灾害对国计民生具有直接影响,大力开展气象灾害的新闻报道,以更好地贴近政府部门和n 众的需求。如气象与人生结合、与国计民生结合、与国家安全结合、与社会环境结合等。气象灾害新闻采写中,把握好新闻的真实和新鲜两大基本特点,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就一定会成为合格的气象新闻工作者。

7 参考文献

[1] 丁永亮,李宏博.特殊气象条件下视频图像处理的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0(10):298-299.

[2] 王进先.气象灾害的视频采集[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0,4(B8):157-158.

第7篇:防灾减灾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高层宾馆消防评价指标建立

中图分类号:TU998.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高层宾馆是人员聚集场所,随着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现代化高层宾馆数量逐年增加,高层宾馆建筑火灾带来严重的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因此,高层宾馆建筑火灾一直是国内外火灾研究防治的重点,通过对高层宾馆火灾危险性的综合评价,对于掌握高层宾馆的火灾隐患以及提出必要的消防监督管理措施,避免和减少火灾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对半定量化分析的方法,高层宾馆导致火灾发生的因素比较多,许多因素不容易精确量化,且各个因素之间不是个自独立的,具有模糊性。因此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可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能较客观反映高层宾馆消防安全现状。

进行模糊评价首先要建立影响评价的因素集,即要建立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高层宾馆消防安全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建立一套全面、客观的指标体系是整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能否真空反映高层宾馆消防安全水平的重要内容。

1 高层宾馆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1.1 人员相对密集,疏散困难

宾馆来往的人流较多,人员复杂,属于开放式管理,具有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特点,加上各种竖井的林立,易产生烟囱效应,火灾、烟气蔓延快,烟气一旦进入疏散楼梯间会给疏散带来严重影响。而大多数旅客不熟悉建筑内的情况以及疏散设施设备,一旦发生火灾,加之心情紧张,在烟气迷漫的情况下,容易找不着方向,使疏散通道拥堵,给人员疏散和消防队员进行救援造成困难。加拿大国家委员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推算出高层建筑内的人数、疏散时问和建筑高度的关系,如表:

1.2 各种设备设施多,负荷大,易引发火灾

宾馆配有厨房、高压配电室、锅炉房、燃气调压站、发电机房、电梯机房、中控室等重点设备设施。如厨房内用火、用电不慎导致起火;在宾馆内进行维修作业或进行室内改造装修等时违章电焊动火;电器线路老化发热短路,电热器具使用管理不到位,各类灯具烤着附近可燃物等导致电气火灾的因素多。1996年7月17日,广东省深圳市端溪酒店第二层因使用电器不慎导致电器故障引发火灾,造成30人死亡、13人受伤,烧损建筑面积150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13.8万元。2003年2月2日17时58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天潭大酒店发生火灾造成33人死亡,10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5.8万元,火灾直接原因是员工在取暖煤油炉未熄灭的状态下把含有汽油成分的油品加进去,引起爆燃而导致火灾。

1.3 大量采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火灾荷载大

宾馆客房、餐饮、娱乐配套设施完善,室内装修豪华。绝大部分的的装修装饰材料以及家具、摆设都采用木料、塑料和棉、麻、丝、毛以及其他可燃及易材料,增加了宾馆内的火灾荷载。一旦可燃材料燃烧,将导致火灾迅速蔓延。绝大部分的可燃材料燃烧后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给人员疏散和火灾救援带来很大的困难影响。

2 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建立评价体系要充分考虑高层宾馆火灾危险性及导致宾馆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危险因素,因此,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并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进行整理、分类和综合,调查、分析工作要建立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能否全面、客观得出评价结论,前期的评价指标的可靠性和正确性是非常重要的。选择宾馆消防安全评价指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且在理论上要站得住脚,同时也能反映评价对象的客观实际情况。

2.2 主导性原则

评价指标数量不宜太多,重点要反映各因素之间的差别,不使评价工作复杂化,减少工作量。

2.3 可操作性原则

有关参评指标的数据要容易获取和计算,并有较明确的评价标准。

2.4 独立性原则

评价对象各方面的特征要有一一对应的指标说明,各指标之间应尽量不相互交叉和相互关联。

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考虑的因素

在高层宾馆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人们采取的各种消防对策和消防管理方法目的是防止火灾的发生、发展及尽可能的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要从高层宾馆建筑在投入使用后自身条件的安全情况,消防安全不安全,宾馆平时消防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发生火灾后人员能否安全疏散,消防队能否有效的进行火灾扑救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3.1 高层宾馆建筑消防安全因素

建筑会不会发生火灾,是不是安全的,首先建筑硬件设施的消防安全状况是最重要的因素。控制起火是防止或减少火灾损失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应当对建筑物内的火灾荷载及室内装修材料的易燃、可燃材料进行严格控制,通过阻燃技术改变或提高一些材料的阻燃性能等。对可燃物与点火源的接触面积、接触点也应进行严格控制。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提早发现火灾,并能及时警报的一个重要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人员安全疏散提供及时、宝贵的信息,并且通过启动联动系统的其他消防设施扑救火灾,火灾自动灭火系统能及时有效地扑灭或控制初期火灾。但是在现实应用的情况来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会发生故障,这对监控火灾及扑救火灾的效果影响较大。

火灾时,烟气是导致人员中毒、伤亡的一个重大危险源。在建筑防火设计中,如何防止烟气的蔓延及有效的排除烟气是一个极为重要设计要求。防烟分区的划分、设置各种挡烟垂壁、挡烟染、防排烟系统等设施是为了防止火灾烟气蔓延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在建筑设计中,不合理的建筑结构、不合理的防排烟系统等都可能会导致火灾烟气聚积、排烟不通畅等问题,就会对人员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3.2 高层宾馆疏散设施因素

建筑内人员疏散通道的设计和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的组织对保证人员能在火灾到达危险状态前安全地疏散出建筑物至关重要。

3.3 消防救援能力因素

火灾发生后消防队赶赴火灾进行扑救,消防队越快到达火灾现场,越有利于消灭火灾。影响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的主要因素是起火建筑和消防队间的距离、行车道路状况、起火建筑周边消防通道的顺畅情况、消防队的灭火救援能力、建筑物内及周围消火栓的情况等。

4 高层宾馆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高层宾馆火灾危险性分析及评价指标的原则,结合消防行业专家、宾馆管理人员及宾馆建筑设计人员的意见,再根据高层高层宾馆建筑相关的设计防火规范,确定对高层宾馆进行消防安全评价的主要评价指标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能够防止火灾发生的因素;第二是一旦火灾发生后,能够及时扑灾火灾,减少人员伤亡的因素。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高层宾馆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A1:宾馆建筑消防安全,A2:宾馆疏散设施,A3:宾馆消防安全管理,A4:宾馆当地消防救援能力。4个一级指标又分为17个二级指标:B11—B45。二级指标分别又分出25个三级指标:C111—C224。评价指标体系见表所示。

表 高层宾馆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5 结论

建立高层宾馆消防安全评价体系,计算出评价对象的影响因素集,就可以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它们的权重集。再通过选定现实使用中的某几个高层宾馆对其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用模糊数学法,建立出评价集,就可得出选定的实例高层宾馆消防安全评价的结论。该文章对高层宾馆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进行了阐述,为今后开展高层宾馆消防管理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为高层宾馆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传贵.宾馆危害辨识与风险控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1年第5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范维澄、陆守香等.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黄涛.宾馆火灾风险评估初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J].2007.2

[5]黄沿波,戴宇彤等.消防安全评价体系初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4

第8篇:防灾减灾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灾害知识;环保意识;教育;英语体验式教学

1 引言

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季节性强、损失严重,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于2006年6月15日共同发起名为“减灾始于学校”的全球防灾教育活动,国家减灾委员会、教育部、民政部积极响应此活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减灾工作的若干意见》[2],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学校防灾减灾的工作目标,如全国各学校都应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学校采用多种形式如课程教育、远程教育,提高学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率;学校应配备基本安全消防设施,并根据情况与社区共建应急避难场所。高职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长期生活在相对安定的校园,虽有灾难意识,但是对灾难知识的认知肤浅,应对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目前,虽然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普及多种形式的灾难教育,但要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就必须多门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让学生在接受其他语言知识熏陶感染的过程中,提高灾难意识。与此同时,环境问题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纵观当今世界,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了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类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能力的关键。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当把“环境、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贯彻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在此基础上,利用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作为灾难教育切入点,向学生传播有关的灾害知识,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在学科教学中提高灾难教育和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

2 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渗透环保知识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要局限于语言教学,应把它作为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因此作为英语教师要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着眼,立足课堂,利用学科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渗透教育,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因此,围绕着环保主题,笔者开展了研究性专题教学-“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Daily Life生活中的环保”。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Part One:What is the environment? /什么是环境?What i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什么是环境保护?Background/背景信息。

阅读课文中关于环境内容的介绍及其他由教师搜集的印刷材料;认识中国的环境现状;开展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知识宣传;了解一下各地学生开展环境保护的活动。

Part Two:Which kinds of pollution can we see in our daily life? /生活有哪些种类的环境污染?

阅读关于环境污染内容的文章,重点学习“Shrinking Water Supply Poses Threat to Peace”“Noise,Killer of Mankind”以及“Air Pollution”几个部分。

学习水的主要分类及水污染的来源;学习噪音污染的成因以及对人类的危害;学习空气污染询问“Where does air pollution come from?”概述成 Air pollution is becoming a severe problem,which mainly caused by transport action and factories production.The air pollution changes the conditions that we depend on,such as the greenhouse effect and the acid rain.It causes many diseases,too.学生观看教师提供的中国污染状况的记录片;Part Three: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Earth clean? /我们在生活中能做些什么来保护环境?

Energy conservation:Use green shopping bags instead of plastics;Turn off the light before you get out;Raise the temperature of air-conditioning;Ride a bicycle,or to take a bus instead of a car;Turn down the brightness and voice of your computer。

Water conservation: Recycling of water;Use a washbasin when you wash and brush;Discharge sewage after treatment;Part Four:Comment& Thinking/单元回顾和总结,The beautiful planet of ours is our home.To take care of the world is to take care of ourselves.Let's work together to keep our world alive and well.We rely on the Earth for everything we need to survive,so let's take care of it。

在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式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注意培养学生对环境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念以及环境保护技能,强调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出发培养出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意识;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环境教育具有跨学科性、实践性、参与性等特点,因此在英语课堂上的环境教育中,除了运用讲授法之外,还要通过环境问题的具体实例或争议问题来展开教学;注意将英语教学的语言教学目标弱化,各项教学活动以环境主题为中心,让学生实际参与认识环境、爱护环境及保护环境的活动。

3 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渗透灾害知识

挖掘教材中教育因素的同时还应注重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而体验式教学是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并能够应用到实际交流中的高职英语的教学方法。语言教学中所指的体验是指教师以课堂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的媒质为道具、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有所感受,留下难忘印象的语言活动。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界已从重新转向重学,教师应更多地使用积极的、开放的教学方法。在此笔者选取《大学体验英语》中一个单元的教学安排为例进行说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3.1 课堂基本情况

3.3.1 班级背景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2010级社区社工1班,计56名学生,年龄19~21岁,每周英语课程4课时,每次2学时,90min。

3.3.2 教材

《大学体验英语》第二册第四单元“灾难与拯救”(Calamities and Rescues)。

3.3.3 教学目的

学生能够听得懂、说得出描述灾难常用到的词语和句型;能就灾难这个话题作1min的口头简单描述;能就描述一桩车祸、探视伤员作简单对话;提高阅读理解有关灾难和救助新闻、报道的能力。

3.2 教学步骤

为了体现体验式教学的原则,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摆脱以往偏重课文,以词汇语法为主的思路,围绕课文主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课堂活动。

3.2.1 课前素材准备

对课文的处理要首先让学生体验。教师对这一课的准备是收集有关“灾难与拯救”题材的图片,包括自然灾害、重大交通事故、重大事故等,把它们做成PowerPoint 文件;剪辑著名的“灾难”片电影用于电脑多媒体。

3.2.2 课堂情景体验

教学在师生共同观看图片、影片的资料中开始。从电视、故事片、纪录片以及音乐片中精选一些片段通过电脑多媒体用于突出语言英语情境和语言应用方法。尽管这些录像资料不能取代授课内容,但可用来激活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区域,从而达到深化知识的效果。

3.2.3 课堂知识归纳

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问题思考并简单写下与灾难拯救有关的表达方法,如果有问题,要求学生主动求助教科书或老师。除此之外,还要写下他们对灾难与拯救的认识。然后,学生讨论问题,口头表达出各自从教科书中找到的答案,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再次具体体验。归纳阶段的形式是多样化的,通过思考归纳,学生较容易根据前一阶段的经历、观察、思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新学到的知识。

3.2.4 课后语言运用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自主性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即注意对学生在脱离课文后的创造性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训练方式有多种形式的交谈、专题讨论、连贯对话、角色扮演、笔头作文、口头或笔头翻译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关键在于营造一个积极的语言小环境,调动和激活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因此,教师的作用及其对课堂的设计、安排、调配等方面的组织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大学体验英语》每一单元的主题都非常接近生活,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就觉得有话可说。以第二册第四单元为例,除了课文上介绍的灾难和拯救工作之外,可以设计如下的课堂活动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1)熟悉有关灾难的名称和与其相关的常用表达;描述一起交通事故。在这个任务活动中,有的学生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交通事故,惨烈的描述使更多的学生受到强烈的震撼;有的学生叙述了自己在交通事故中失去了朋友和亲人的悲痛,也让所有学生对生命和生活有了新的感悟;还有学生讲述了我国发生的多次洪涝灾害,以及在自然灾害中体现的人与人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个口语活动任务由于与学生自身经历和体验有关,容易激活他们的背景知识,也激发了学生主动表达的愿望。

(2)进行探视伤员的日常对话。与上一活动不同,这样的口语活动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有良好的互动,以体现口语活动要真实交际的原则。此时,语言学习本身的重要性是次要的,它只是交流体验的媒介。

(3)设计了15~20个选择题,题目涉及人在处理各种紧急事件、灾难时应具备的安全常识,例如:宿舍发生火灾该如何处理?在野外遇到风暴躲在哪儿?在地铁中遇到危险怎么办?学生活动的具体规则是:分组抢答;每组每次答题人必须轮换;每题一分,答对加分,答错扣分;抢到答题权的小组2s之内不能给出答案就由别的组再次抢答,答错的题也可以再次抢答。

(4)上述活动是学生学完这门课基本内容的学习后的一个后续活动。设计这个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这个循环过程,学生们在相关词汇的应用、句子的翻译和口头表达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学生们感到这样的课堂教学与以往仅仅注重教师讲授的方法相比,更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寓教于乐一直是教育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试图攻克的难题。寓教于乐 中的“乐”字应包涵两层意义:一是指教师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尽量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人。二是指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体验式教学”的提出为这方面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在这里“乐”的重心已有所偏移,即并非教师单方面制造的乐趣,而是学生主动体会到的乐趣。学生学得快乐,这才是寓教于“乐”的真正实现和真实效果。

2012年4月绿 色 科 技第4期4 结语

跨世纪的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灾难教育和环保意识正作为各种素质的重要载体和显现形式,其品位、质量高低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的教育水平和质量,从而最终影响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和造就。学生将来无论是进入政府等公权部门还是进入企事业单位,都会对环境造成重大的影响,他们将承担上一辈环境行为的后果,其环境行为又将决定下一代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因此,学生环境道德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乃至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得到有效的落实。今天的灾害知识学习就等于是明天的环境保护。

通过在高职英语课堂上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灾害知识传播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发现:学习和运用英语知识贯穿课堂的始终,英语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听力、交际能力等都得到加强;但是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时间不长,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概念和教学模式。授课内容涉及到一些灾害、环保等方面知识,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学习,增加了学生多渠道获得知识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然而单一学科力量微小,无法系统全面的普及灾害知识。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提出可以借鉴传统教学法中的可取之处,把它们融会到体验式教学法中。另外,教师自身的语言水平必须要不断提高以满足学生的多种信息需要。学科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灾难教育中这块主阵地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要重视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挖掘教材内容,有机渗透环境保护意识,争取多学科的联合教育方式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正确应对危机和灾难。

参考文献:

[1] 沈金瑞.自然灾害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2] 曹 文,谢 蜻.生存教育――正确应对危机和灾难[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第9篇:防灾减灾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泥石流;治理工程;防护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对于泥石流治理设计方面,科学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我国,泥石流这个工程的治理已经有了很多年,通过科学家不断的努力,所以在以后的日子中里,这项工程会有更大的发展。

二、中国区域泥石流现状

泥石流是一种山区常见地质灾害,具有突然暴发的、破坏性极大的特点,在半干旱山区或高原冰川区最容易发生。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是个多山的国家,泥石流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当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时,洪水或冰雪融化的水携带着泥沙、巨石混合成粘稠的泥浆,顷刻间奔腾而下,冲到平坦的地方才能停下来,堆积成一片片扇状石海。我国西南、西北、东北和中南二十三个省区,都有泥石流发生,仅2008年就发生了多起大型泥石流事件。如“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引起的泥石流;“9・10”山西临汾尾矿库溃坝造成的泥石流;“4・19”湖北兴山县泥石流;“4・20”湖南嘉禾泥石流以及“11・2”云南楚雄泥石流等。据相关资料表明,我国有29个省(市)级行政辖区的771个县(市)遭遇过泥石流危害,其中:最主要的是四川省,遭遇泥石流的有县数有130多个;其次是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广西省和湖南省,泥石流危害县数都在50个以上。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我国泥石流危害的县数十分广泛,但又相对集中,并以四川泥石流危害的县数最多。据上世纪(1901―1985)的资料统计,我国灾害泥石流共发生1531次,平均每年18县次。其中:1901―1950年间,平均每年为10县次;1951―1985年间,平均每年29县次。后者比前者多19县次。从地区上看,四川在1951―1985年间,平均每年发生灾害泥石流16县次,占了全国同期县次的55%。由此可见,我国解放后灾害泥石流发生的县次,明显地比解放前增多,灾害频繁,四川又是全国各省区最多的省份。

三、泥石流防治发展趋势与对策

1、我国泥石流防治的需求

泥石流广泛发育于占我国陆地面积约2/3的山地,分布广泛,活动频繁,每年暴发数百处以上,直接成灾的泥石流至少数十处,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了山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山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山区工程建设及其安全运行,将会使环境条件向着易于发生泥石流的方向发展,增大泥石流的活动性;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环境和减灾的关注程度在不断增加:因此,中国泥石流防治的任务将会愈加繁重。

2、存在问题与今后任务

我国泥石流研究具有较高的水平,已经针对不同危害对象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适合欠发达地区特点的泥石流综合防治模式和配套技术;然而,泥石流形成条件、运动规律和成灾机制复杂,泥石流研究历史较短,对其物理性质和基本规律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这就使得泥石流防治还处于半经验阶段,不能满足国家减灾的需求。目前,存在于泥石流防治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有:泥石流预测预报基本上是基于“雨―地”关系的模型,没有脱离统计预报的范畴,预报精度不高,进一步提高的空间较大;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参数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经验性,不同科技人员计算结果差异较大,需要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泥石流灾害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近期才得到重视,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建立完善的灾害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尽管已经在泥石流滩地开发利用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但这方面的工作还只是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加强泥石流灾害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研发,充分利用灾害的资源属性。深入认识泥石流形成发育与运动成灾规律,是研发减灾新技术的基础。

四、柔性防护技术的应用情况

1、柔性防护材料选择。

根据所在地的自然、地质情况,分析其边坡岩层的特点,通过力学的分析、计算确定出柔性防护技术所需选用的材料。

(l)张拉绳纵横交错的中16横向支撑绳和中12纵向支撑绳。

(2)柔性网上层钢绳网(网孔尺寸为300mm),下层格栅网(网孔尺寸为50mm)。

(3)锚杆中16长2(X)mm(4.5m见方布置)。

(4)各种规格绳长:缝合绳,扎丝等。

2、施工顺序及工艺。

(l)清除坡面防护区域内的浮石及浮土,对影响系统安装后正常功能发挥的局部地形(局部堆

积物和凸起体等)进行适应的修整。

(2)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孔位,尽可能在低凹处选定锚杆孔位,对非低凹处或不能满足系统安装后尽可能紧贴坡面的锚杆孔(一般连续悬空面积不得大于5m2,否则需增设长度不小于0.5m的局部锚杆,该锚杆采用直径中12的带弯钩的钢筋锚杆),在每一孔位处凿一深度不小于锚杆外露又不套长度的凹坑,一般口径20cm,深20cm。

(3)按设计深度钻凿,锚杆孔并清孔,孔深大于设计锚杆长度scm。孔径不于小帜2,当局部孔位因地层松散或破碎而不能成孔时,采用断面尺寸不小于0.4x0.4m的C20硷基础。

(4)注浆并插人锚杆,如图1所示,采用标号不低于M20的水泥砂浆,灰砂比1:1一12,水灰比0.45刃50的水泥砂浆,水泥用4乃普通硅酸盐水泥,选用粒径不大于3mm的中细砂,确保浆液饱满,在进行下一道工序前注浆体养护不少于三天。每根锚杆设计抗拔力不小于30KNo

(5)从上向下铺设钢绳网并缝合,缝合绳为中8钢绳,每张钢绳网均用一根长约31m的缝合绳与四周支撑绳进行缝合并预张拉,缝合绳两端各用两个绳卡与网绳进行固定联结,如图2。

五、柔性防护系统在泥石流治理工程中的相对优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确保工程治理安全的前提下,环保观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SNS柔性防护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进入了道路边坡支护、危岩治理等行业。但是目前在国内外的泥石流治理方面,SNS柔性防护几乎仍处于空白的地位。文中通过在大量泥石流治理工程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几点将SNS柔性防护系统运用于泥石流治理的独特优势。总体来说,将柔性防护系统应用于泥石流工程治理,代替传统的拦挡坝刚性结构体主要有以下几大优势:

1、施工便捷。在现阶段泥石流的治理项目中,砌筑拦挡坝需要数个月的时间,通常施工队无法完全避开雨季施工作业,施工人员安全及材料都无法得到保障。此外,许多在雨季前修筑完成的拦挡坝,在雨季泥石流来临时都还无法达到其强度标准,因此,被泥石流摧毁的情况时有发生,而用柔性防护系统取代如拦挡坝等刚性治理措施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的作用。

2、取材容易。泥石流治理工程需要使用许多砂、石、混凝土等材料,而90%以上的泥石流都是在山区、高原等地,治理泥石流工程通常也就面临着材料运输距离遥远、购买困难等方面的难题。采用SNS柔性防护系统则无需考虑此类困难,因为其质地较轻,运输和再搬运也十分容易。

六、防治措施

1、工程措施

三眼峪泥石流治理工程措施主要有格栅坝、拦挡坝、防冲坎、排导渠等。

(1)格栅坝作用是拦蓄泥石流沟道内大颗粒物质、巨石及漂砾,减缓泥石流启动速度,减轻对下游重力坝的冲击和损毁,减少滑坡、崩塌的发生、发展。主要布置于主坝上游,滑坡、崩塌较为发育地段及巨石、漂石集中分布的沟段(图3)。

(2)拦挡坝“8・8”特大泥石流使三眼峪沟道严重冲蚀下切,形成大量冲出物致灾。拦挡坝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固沟稳坡护岸、拦蓄回淤,抬高沟床,降低比降,防止沟床下切及坡脚冲蚀,控制泥沙冲出量,降低泥石流重度,减轻对下游坝体和排导堤的压力。拦挡坝主要布设在口小腹大、比降小、库容大、冲蚀下切严重的“V”型沟谷段及流域面积较大、松散物较多的支沟沟口。格栅坝、拦挡坝相互配合,拦蓄量108万m3。起到最大限度拦蓄泥砂、减速消能之目的。

2、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包括进行危害程度区划,在城市规划、改造和施工运营中采取一定的防范(包括避让、监测、预警预报、群策群防)措施,消除或最大限度降低泥石流的危害。其中监测预警最为重要。监测预警一是针对泥石流触发因素的降雨监测;二是泥石流特征监测(泥位监测、次声监测、视频监测等);三是变形监测;四是防治工程监测(含坝体应变监测、土压力监测)。通过综合监测、科学预警,配合防治工程对泥石流进行风险控制。

图3格栅坝群桩布设示意图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泥石流治理工程的防护设计这方面而言,在治理工程中对于泥石流的治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泥石流的防护设计这方面科学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为能更好的保证防御泥石流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邦兴我国泥石流研究《地理学报》1980(3):259-264

[2]程中1981年四川暴雨洪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9):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