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球一小时时间范文

地球一小时时间精选(九篇)

地球一小时时间

第1篇:地球一小时时间范文

季节

火星的轴面刃倾角为25.2°,和地球的23.45°相当接近。因此和地球一样,那里也有春、夏、秋、冬。和地球一样,南北半球在相对的时段都有夏季和冬季。

然而,火星却比地球的离心率大得多,因此每个季节的长度不同,程度甚于地球:

这意味着南北半球的冬和夏的长度和强度均不同,北方的冬天温暖但短暂(因为火星在近日点附近速度快),而到了南方,冬天则又长又冷(火星在远日点速度缓慢)。同样北方的夏季长且冷,南方的夏天短且热。因此,南半球比北半球的极端温度要大得多。

下表列出了2002年以来,不同的火星轨道上各个季节的时间:

火星上由于缺乏江河湖海这样的水体及其他产生缓冲效应的类似因素,其季节滞后仅仅一两天而已。因此,火星上春季的温度大致上是夏季的镜像,秋季的温度相当于冬天的镜像。如果火星是个圆形轨道,夏至和冬至后的一两天就会出现最高温和最低温,而不像地球上的大约一个月之后。春季温度与夏季温度之间的唯一差异是因火星轨道较高的离心率所致:北方春季时的火星比北方冬季时距离太阳远,所以春季正巧比夏季稍凉,秋季比冬季稍暖。然而,在南半球情况恰恰相反。

当然,春夏的温度变化比发生在火星上的一天的巨大变化小多了,正午当地的温度可以达到极致,但到了半夜一落千丈,到另一个极端,和地球上的沙漠地区类似,只是明显得多。

有趣的是,地球(或火星)的轴面刃倾角和离心率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太阳系其他行星产生的引力干扰而发生变化,当然这一般都发生在几万或几十万年的时间上。因此,地球通常的离心率大约在l%徘徊,可以增至6%。到遥远的未来的某一天,地球电得对付长度截然不同的季节所产生的相关问题,更不用说随之而来的气候异常。

除了离心率之外,地球的轴面刃倾角也可在21.5°~24.5°间变化,而且这个“倾斜周期”为41 000年。科学家相信,这些周期变化和其他类似的周期变化(比如说“米兰科维奇周期”)导致了冰河时代。相比之下,火星的轴面刃倾角变化比地球大得多,为15°~35°,周期时间长达124 000年。据最近的探测数据显示,火星的轴面刃倾角变化可以大到0°~60°。显然,地球的卫星――月球在控制地球的轴面刃倾角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火星没有这样的稳定化因素,所以其轴面刃倾角的变化会混乱不堪。

天空的颜色

在黎明和黄昏时分,火星天空的颜色呈红色,略带粉红,但临近日落时为蓝色,这与地球上正好相反。在火星的白天,天空呈现“奶油糖果”颜色,即黄褐色。在火星上,瑞利散射的影响通常都非常小,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火星尘埃中含有1%的磁铁矿所致。由于火星大气中灰尘的影响,在火星上黄昏和黎明持续时间很长。有时候,由于云层中冰冻微粒散射光的缘故,火星天空呈紫色。

制作精确的真色火星图像极其复杂。在公开的复制图像中,火星天空的颜色已经有很大变化,其中许多图片经过处理以增大科学价值,而不是在展示其真实的色彩。

地球与月球

从火星上看,地球就像金星一样,属于带内行星。肉眼看上去,地球和月球都呈星状,但是通过望远镜则只能看到月牙状的地球,且能够看到一些细节。

如果在火星上观察,能够看到月球环绕地球运行,肉眼就很容易看到。相比之下,从地球上无法用肉眼看到其他行星的卫星,只有通过望远镜才能发现这类卫星。

地球和月球在最大角距时,很容易被看成一对双星,但一个星期之后月球变为一个光点(肉眼可以看见);再过一个星期,月球到达另一端的最大角距。地球和月球的最大角距因两者之间的相对距离而截然不同:地球距火星最近(接近下合)时大约17’,距火星最远(接近上合)时大约只有3.5’。试比较,从地球看时,月球的视直径为31’。

最小角距不到1’,偶尔也能看到月球凌地球而过或隐没于其后。凌地时就相当于地球上看到的火星隐没在月球后,因为月球的反照率比地球小得多,整体亮度会降低,当然幅度非常小,如果不经心用肉眼则几乎不会发现,因为月球比地球小许多。

标准时间2003年5月8日13时的火星MGS地球和月球图,非常接近自太阳的扯断伸长率,距离火星0.930天文单位。视星等级为-2.5和+0.96。在不同时间由于地球与月球的距离和位相不同视星等也不同。

从火星上观察,逐日的月球图相对于地球上所看到的要变化大。火星上看到的逐日月球相位变化很小,它与地球的相位匹配,会随着地球与月球环绕太阳旋转而逐渐变化。从另一方面来讲,在火星上人们能够看到月球旋转,轨道周期相同,还会看到月球另一侧的特征,而这一点在地球上是看不到的。

既然地球是一颗带内行星,从火星上偶尔也能看到地球凌日的情景,下一次将发生于2084年。当然也能看到水星和金星凌日。

火卫一和火卫二

火卫一的角直径看上去仅仅是地球上看到的满月的1/3,火卫二看上去有点像恒星,带有一个几乎分辨不出的圆盘。火卫一运行得很快,西出东落;而火卫二东出西落,但运行速度比一个火星日慢数小时,因此自出至落得两天半。

火卫一的最大亮度呈“满月”时大约-9或-10,而火卫二大约-5。相比之下,地球上看到的满月亮度相当大,星等可以达到-12.7。火卫一的亮度足以投影,火卫二仅比地球上看到的金星稍亮一点。当然,正像月球一样,火卫一和火卫二在非满相时要昏暗得多。火卫一的相位和角直径每小时都在变化,这与月球不同,火卫二太小,其相位是肉眼所看不到的。

火卫一和火卫二的赤道轨道都为低倾角,距火星的环绕距离较近,所以火卫一在北纬70.4°偏北或南纬82.7°偏南都看不到。在高纬度(小于70.4°)会看到火卫一角直径明显较小,因为距离遥远;从赤道观察火卫一就会看到火卫一角直径在出没时也明显要小于上空时分。

在火星上能够观察到火卫一和火卫二凌日的情景。火卫一凌日也可称为火卫一偏食日,因为火卫一的角直径只达到太阳直径的一半;然而,凌日这个术语用于火卫二再合适不过,因为它在太阳的圆盘上只就那么一个小点。

既然火卫一的赤道轨道是低倾角,那么季节性的变化就会发生在火卫一的阴影投射到的火星表面的纬度位置,从最北到最南循环往复。在火星的任何一个地理位置,每个火星年都有两个间隔时间,期间火卫一的阴影通过,在那个地理位置,火卫一凌火现象在每个间隔段会出现六次左右。火卫二也差不多,只是每段间隔时间凌火现象要么不出现,要么只出现一次。

显而易见,阴影总是落在“冬半球”,春分和秋分时经过赤道除外,因此火卫一和火卫二在火星北半球和南半球的秋冬

两季都会发生,远离赤道时,会离冬至更近一些。不管怎么样,发生凌火的两个间隔时间在冬至前后,大体上对称(然而,火星轨道的大离心率使其无法真正对称)。

火星“月球”的快速运行创造了这样的可能性:可利用这一点进行太空导航。尤其是它们在恒星中的位置可以用来准确地确定全球时间,再加上观察太阳得到的当地时间知识,可以用来确定观察者所处位置的经度。在地球人类历史上,这就是确定经度的所谓“月球距离法”,但是因为月球的速度慢得多,所以被约翰・哈里森发明的相当准确的精密计时器所取代。地球上的“月球距离法”有另一个难题,月球的质量与其距地的远距离使得确定其轨道成为一个三体问题,超出了早期天文学家的计算能力。

火星上的观察者也能看到火卫一和火卫二的“月食”,火卫一在火星阴影中只持续1小时,火卫二需要2小时。令人吃惊的是,尽管其轨道基本上是在火星赤道水平,且很靠近火星,但有时火卫一会逃避被食。

火卫一和火卫二均同步绕转,即从火星表面看不到“另一侧”。虽然火卫一的轨道为低倾角和离心率,就像地球的月球一样,天平动的现象也能发生在火卫一上。由于火卫一近距离所产生的天平动和视差的影响,从高低纬度以及火卫一的出没观察,在火星表面的任何一个位置的任何时间能够看到的火卫一表面总体覆盖面远大于50%。

火卫一表面的一边可能看到巨大的斯蒂克尼火山口,从火星表面肉眼都能很容易看到。

流星和流星雨

因为火星的大气在相对透明的光波长度,所以偶尔也有流星。当地球与彗星交叉时,地球上会发生的流星雨,自然火星上也有流星雨,虽然与地球上情况不同。

“勇气”号于2004年3月7日从火星上拍摄到第一例流星,人们认为这是114P/怀斯曼一斯基孚彗星为母体的流星雨的一部分。因为光源来自仙王星座,所以可以称为火星上的“造父变星”。

就像在地球上一样,当流星大到足以撞击地面(不是在大气中完全燃烧),它就变为陨石。火星上发现的第一块陨石是挡热岩。月球上发现的头两块陨石是在“阿波罗”计划中发现的。

极光

火星上也有极光,但不像地球上那样发生在两极,因为火星没有全球性的磁场。火星上的极光发生在火星外层的地磁异常处,这种磁异常属于早期火星拥有磁场时的残余。火星极光非常特别,在太阳系的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人类的肉眼也可能看不到,因为基本上是紫外现象。

天极与黄道

火星轴的方向如此:其北天极在R.A.21h10m 42s Deel.+52°53.0’的天鹅座(或更精确地说位于317.67669+52.88378,靠近R.A.21h10m 15.6s Deel.+53°33’48”的第六等恒星BD+522880(也称为HR 8106,HD 201834,或SAO 33185)。

天鹅星座顶端的两颗星,萨德尔和天津四,指向介于天津四与仙王座α之间的火星北天极,比前者小10°,比萨德尔和天津四之间的视距稍大。因为接近此极,天津四在火星的整个北半球从来不落。除了接近赤道的区域,天津四永远都围绕北极运转。天津四与萨德尔的方向可以用来确定恒星时。

火星的北天极距银道面也仅几度,因此银河一直都能看到,尤其是天鹅座区域。

南天极位于9h10m 42s和-52°53.0’,距9h 22m 06.85s-55°00.6’的2.5等星维洛,鲁姆K仅2°。

火星黄道十二宫和地球的黄道十二宫几乎相同――两个黄道平面互倾角毕竟只有1.85°,但是在火星上,太阳在鲸鱼座停留6天,期间离开然后再进入双鱼座。二分点和二至点也不同:在北半球,春分在蛇夫座,夏至在宝瓶座和双鱼座边界,秋分在金牛座,冬至在室女座。

就像在地球上一样,岁差将导致二分点和二至点成千上万年绕行黄道十二宫。

就像在地球上一样,岁差的结果使得北天极和南天极绕行一个大圈,但是在火星上,这个周期是175 000地球年而不是地球上的26 000年。

就像在地球上一样,岁差还有第二种形式:火星轨道的近日点变化缓慢,使得近点年与恒星年不同。然而在火星上,这个周期为43 000年,而不是地球上的112000年。

在地球和火星上,这两种岁差方向相反,因此地球上的回归年和近点年之间岁差周期为21 000年,火星上27 000年。

长期变化

第2篇:地球一小时时间范文

一、昼夜产生原因与昼夜交替原因

①昼夜产生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②昼夜交替原因:地球的运动(主要是地球的自转)。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既不发光也不透明,只能反射太阳光。现在假设地球不运动,会不会有昼夜?会不会产生昼夜交替?我们可以通过地球仪来演示:1)即使地球不运动,也有昼夜,同一时间里,地球始终有一半昼半球,一半夜半球存在。2)如果地球不运动,地球就没有昼夜交替。假设地球不公转或不自转,有没有昼夜交替?仍通过演示,我们发现,只要地球在自转,就有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如果地球不自转仅公转,也有昼夜交替,周期为1恒星年。

二、晨昏线(圈)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1)实际上晨昏线并不是一个大圆。从理论上说,晨昏线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晨昏线应该是个大圆。但实际上,因为包围地球的大气有散射折光作用,使地平面以下34′的光线,能折射到地平面上来。这样,当清晨太阳在地平面以下34′处时,在地平面上已经可以看到散射折射光,而当傍晚太阳已处在地平面以下34′时,在地平面上还能看到它。因此昼半球比夜半球大。另外,在地球上看,太阳是一个圆面,而不是一个光点,它具有16′的视半径。所以,昼半球向四面八方扩大50′(34′+16′),而夜半球却缩小50′(34′+16′)。因此,昼半球和夜半球不是一样大,晨昏线也不是一个真正的大圆。在春分、秋分两天,全球昼夜也不是等分。这两天的白天时间为12时8分钟,黑夜时间为11时52分。但在教学上,为简便起见,我们仍可把晨昏线看成大圆,把昼半球与夜半球看成一样大小,但要对学生说明这一点。

(2)晨昏线与太阳光始终垂直。晨昏线是个圆,把地球一分为二,太阳光与晨昏线的关系,实际上是太阳光垂直于晨昏线所在平面的关系,且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任何时刻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垂直,学生在作图时必须遵循这一规则。

(3)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由于晨昏线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一年中两分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其他任何一天均不重合,存在一夹角,两至日夹角最大,为23°26′,即黄赤交角的度数,且两至日时晨昏圈与极圈相切。

(4)对晨昏线的判读。对学生而言,在光照图上对晨线、昏线的判读是个难题。其实,区分晨线、昏线很简单,一是通过“东昼西夜”是晨线,“东夜西昼”是昏线来判断。二是在晨昏线上任取一点,根据自转方向来判断该点的运动趋向,如果该点将由夜半球运动至昼半球,则该线为晨线,反之,为昏线。

三、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任一瞬间,地球各地所处的昼夜状态可以用太阳高度来表达。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大于0,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小于0,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下;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等于0,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太阳高度日变化: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差异很大,纬度越低,日变化越大;纬度越高,日变化越小;夏季日变化大,冬季日变化小。在南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时,太阳高度均大于0;有极夜现象时,太阳高度均小于0。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当地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不等;在南北回归线间(包括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可达90°,其他纬度均小于90°。

四、昼夜交替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的差异

昼夜交替周期,即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与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即23小时56分4秒不同,为什么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周期呢?主要是由于参照物不同,便产生两种时间长短不同的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它是以天空中除太阳以外的某一颗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即天空中的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地球某地上中天的时间间隔,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但是, 地球毕竟是太阳系中的成员,地球上昼夜的形成以及昼夜的不断更替,均是以太阳作为参照物,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太阳作公转运动,一个太阳日,地球要转过360°多一点,所以时间上比恒星日多3分56秒,即59′角度。如当地某晚北京时间20时天空中某一颗恒星在头顶,问:第二天该恒星在什么位置?(偏西59′角度)。

第3篇:地球一小时时间范文

地球一小时活动倡议书范文一

在20xx年3月30日20:30——21:30“地球一小时”活动即将来临之际,马旗寨小学向您发出如下倡议:

1、在20xx年3月30日(星期六)晚上8:30—9:30熄灭景观、照明灯光,关闭电脑、空调、手机充电器等一切不必要的电源,以实际行动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号召,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2、绿色生活: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从衣食住行、生产生活各方面践行节能环保。倡导购买节能型家电和绿色环保家具;节约用水、用粮;珍惜森林资源,珍惜纸张,尽量选择电子办公模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循环利用书本,与他人分享、交换阅读书籍;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打印,选择可回收纸张;闲暇时间,亲近自然,不浪费,不攀比,保持自然的生活状态。

3、绿色出行:短距离选择步行或骑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选购低碳车;选择乘坐火车旅行。

4、垃圾分类回收: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从源头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养成主动分类、自觉投放的行为习惯;家中备有分类垃圾桶,将厨余和其它垃圾分开放;将易拉罐、汽水瓶等收集起来,一次卖给废物回收者。

5、珍惜淡水:一水多用,用洗脸水洗脚,淘米水浇花,洗衣水拖地;洗脸刷牙时不长流水,尝试随时关闭水龙头;使用节水型马桶、水龙头;使用中水清洁车辆;外出、开会时,自带水杯;使用无磷洗涤剂;不向河道、湖泊里扔垃圾。

人类和地球是命运共同体,关注地球生物多样性,就是关注人类的发展。

马旗寨小学向所有热爱地球、支持环境保护、关注和期待加入“地球一小时”活动的朋友们,致敬!

地球一小时活动倡议书范文二

什么是“地球一小时”

“地球一小时”是 WWF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发起的一项全球活动。WWF 倡议,在每年 3 月最后一个星期六,家庭和企业关闭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表达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地球一小时”活动自 20xx 年在澳大利亚悉尼首次举办以来,受到广泛欢迎,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吸引了近200个国家亿万人口参与其中,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自发参与的环保行动。

活动倡议

为了增强全体师生的节能意识,推动校园文明建设,丰富校园活动,创造美好生活空间,进一步美化我校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地球一小时的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由天津大学节能指导管理委员会发起如下倡议:

在20xx年3月30日晚8:30-9:30之间,大家关闭宿舍的灯,走出宿舍,让自己的周围进入“黑暗”,让我们天大做地球一小时的响应者,唤醒大家的节能意识!

倡议人:

地球一小时活动倡议书范文三

球1小时倡议书

熄灯一小时意义在哪?

地球一小时的初衷,本是想通过熄灯这种形式,来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其根本目的,乃是以此为契机,引发民众对气候变暖、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系列问题的深度思考。

不要小看熄灯一小时,城市是大量使用电能的地方之一,如果能让城市关闭不必要的景观灯一小时,这样可以节省的能源将是一个大数字。

希望人们通过这一活动,在平时的生活中为环境保护做些实实在在的努力。

熄灯小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小班——小小手影趣味多

小班孩子在熄了灯、拉上了窗帘的“黑暗”房间里,或者会觉得有些害怕,这时候可以借用手电筒、蜡烛玩有趣的手影游戏,探索着黑暗世界里不一样的乐趣。和爸爸妈妈一起试试吧

中班——垃圾分类学问多

中班的宝贝平时在幼儿园都能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在家也不例外,但将垃圾分类后投放进小区的垃圾站的机会并不多,地球一小时和宝贝一起找找小区的垃圾站,让宝贝自己来投放垃圾。

大班——小宣传画力量大

白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创意绘制关灯1小时环保宣传画,将宝贝的所思所想用画笔记录下来,晚上和宝贝将环保的理念传递给小区里、公园里等多的人……

今年地球1小时的主题围绕“与自然共生”,人类和地球是命运共同体,关注地球生物多样性,就是关注人类的发展。当然地球一小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这一个小时,而是这一小时之外、日常生活中的环保的生活习惯。请您加入我们从这一小时开始将环保的生活习惯延续到未来的每一天!

地球一小时活动倡议书范文四

倡议书

各位家长:

“倡导低碳环保,深化绿色教育,共建蓝色家园”,真诚希望家长带领孩子一起参加全球共同参与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并让孩子了解该活动的内涵及意义。

今年“地球一小时”主题是:与自然共生。

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食物、空气和水,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大自然的“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但,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在持续衰退,人类福祉面临巨大威胁。一起关注生物多样性,从了解到行动,为了生机勃勃的未来。

活动时间:3月30日(本周六)晚上20:30时—21:30时

届时,请熄灭您家里的灯光,放下您的手机,选择一种环保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度过这段有意义的时光吧。

另请中、大班家长抽空和孩子一起完成《“熄灯一小时”里的故事》,并于下周交给班主任。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超越这60分钟,它需要我们在生活、工作中身体力行。所以,敬请各位家长能和孩子一起做出一个力所能及的承诺与行动,并互相督促,重新唤醒我们对自然本能的爱!

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可以扭转地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

您小小的行动,足以改变地球!

地球一小时

您可以和孩子做些什么

欢迎您在留言区“吐槽”

让我们一起感受你们的温暖

地球一小时活动倡议书范文五

“地球一小时”活动始于20xx年的悉尼,现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为成功的低碳环保活动。

3月30日20时30分至21时30分,世界上多个城市将共同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今年活动的主题是“与自然共生”,旨在让人们了解大自然遭到破坏的严峻性,号召社会各界一起采取行动减缓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并最终遏止这种趋势。

大自然是维系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地球生态环境正变得越来越脆。我们国家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制定了多项方案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任何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每一位公民都应该参与其中。

在此 ,我们倡议书动员全体教师、家长、幼儿积极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在活动期间关闭不必要的灯光一小时,并在此后只启用必要的灯光,同时做到“超越一小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和珍惜自然环境,通过我们自己的改变,让生活更加美好。

当灯光熄灭时,我们可以在黑暗中触及真实的自己,我们可以去思考每天所拥有的“光明”和“方便”是从何而来,直至我们真正体会到其他的地球生物为我们的生存所作出的牺牲和奉献。如果在这短短的一小时中,我们能由衷发出对地球及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感恩之情时,我们才会真正体证到一个真理:我们与地球上所有的他们(动物、植物、矿物等),都是一体的。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所以,爱护他们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第4篇:地球一小时时间范文

例一:图1中AB是半径为R的圆的一条直径,该圆处于匀强电场中,电场方向与圆面平行,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在圆周平面内,将一带电量为+q的小球从A点用相同的动能抛出,抛出方向不同时,小球会经过圆上的不同点。而在这些所有点中,小球到达D点动能大小不变,达C点的动能最大。已知∠CAB=∠DAB=30°,不计小球重力和空气阻力,求:

1.电场线方向与AC间的夹角θ多大?

2.若小球从A点沿AD方向抛出时,刚好能经过C点,则小球在C点的动能多大?

分析并解:

1.题中“小球从A点以相同的动能向不同方向抛出,达D点动能大小不变,达C点的动能最大”是“破题”的关键。它不仅表明C、B、D三点中,D点与A点等电势, C点电势最低,而且因“电势沿电场线方向降落最快”知电场线必与AC垂直且指向C点(如图中箭头线O′E所示),进而从几何关系知电场线方向与AC间的夹角θ= 30°。

2.当小球从A点沿AD方向抛出时,小球必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则

AO′=AC•cos60°=2R•cos30°•cos60°= υ t①

AC•sin60°=2R•cos30°•sin60°=Eqt /2m②

υ=Eqt/m③

E =m(υ+υ)/2(υ 是初速度)④

解得:E =13EqR/8。

例二:图2中A、B为地球赤道圆的一条直径的两端。利用同步卫星将一电磁波信号由A点传到B点,问至少要用多少颗同步卫星?相邻卫星间的距离最少多少?经多长时间A处的信号才能传到B处?(设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不计大气层对电波的折射,电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c)

分析并解: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必须考虑地球的自转。假若地球不自转,则只需图中2和2′两颗同步卫星即可。但由于地球的自转,且卫星也与地球转动同步,使题目变得有意思。由万有引力提供卫星绕地运行的向心力知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为:

GM m /(R+h)=4π m (R+h)/T

而因GM =R g

则上式变为:R gm /(R+h) =4π m (R+h)/T

从而得:h= -R

电波从地面发送到卫星上,需时间

t = h/c = ( -R)/c

在这段时间里,卫星用与地球相等的角速度ω= 2π/T从轨道上由图2中的1位置到了1′位置,在图2中A处的发射塔只能对准1′位置发射电波。而在电波到达卫星这段时间里,地球直径A端转到了A′,B端转到B′,故卫星1′转发的电波要被B接收,只能通过卫星2再转发。但在图中2位置1′的卫星把电波传给卫星2并由卫星2转发被B接收到的这段时间里, B已自转至B ,卫星1、2也随之转到了图3中的1″、2′位置。这里,由于地球自转是匀速的,使过程中必有B―B 与B ―B 用时间相等。故只要保证地球在B ―B 的自转时间也与B―B 或B ―B 的时间相等,就能保证电波从1″去2′再反射到B全过程所用时间正好是地球由B 自转到B 所用时间,从而知道要将一电磁波信号由赤道的一端传到赤道的另一端,至少要用两颗同步卫星,且相邻卫星间的距离是:

S =S =h+R=[ -R]+R=

从上分析知道,要将一电磁波信号由赤道的一端传到赤道的另一端,需用时间:

t =3×[ -R]/c。

第5篇:地球一小时时间范文

【关键词】时间;地球;月球自转公转运动周期;位移;角速度;轨道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95―02

通过我对《黄帝内经》《周易》《淮南子》《周髀算经》《史记》《春秋繁露》的研究和理解,“道”是中国古人的“轨道”“轨度”的计算法则。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赤道――这是地球自转循环的轨道――现在用0°纬度进行标示,含义已经有所变化;黄道――就是地球公转循环运动的回归轨道、轨迹的运动。阴阳则是地球自转循环周期与公转循环周期的等分法则、二分法则。四时法则,《内经》中四时有地球自转循环四时与公转循环四时的区别,本质上就是把地球自转循环的轨迹等分为4个时间段、公转循环的轨迹等分为4个时间段。这是3000年来,中国科学界和世界科学界的一本糊涂账本,就是时间循环的概念问题。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的一些观点介绍给大家,以正视听。相对论认为,时间是相对的,空间是相对的。英国霍金教授《时间简史》的第六章也强调,相对论中没有绝对时间,这无疑充分说明霍金教授对相对论的时间概念的赞同度为百分之百。然而,究竟什么是时间,不仅相对论不曾明确,霍金教授的所有理论也未能说明。事实上,整个物理学界从古到今都不曾对时间进行准确定义。然而,时间概念却是整个物理学界基础的基础,这是常识。3000年前,中国古人把时间的概念分为了地球自转的时间循环周期和公转回归循环时间周期,并以此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循环运动的位移、角速度的法则。尽管物理学界不曾准确定义时间,但是,这并没有妨碍物理学应用时间。物理学关于时间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爱因斯坦用两个相同的钟来测量不同地点的同时性。这个事例告诉人们,尽管物理学没有定义时间,但是,时间是绝对可以通过钟表来测量的。可是,钟表测量的时间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间”概念呢?智慧人类的物理学至今都没有迈过这个不是坎的“坎”。我不知道爱因斯坦的测量结果如何?但是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各位读者:爱因斯坦测量的时间是当地的地方时。如果两个相同的机械时钟来测量同一经度上两个不同的地点,地方时是相同的,但是,东西半球相差12小时――自转时间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差12小时,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公转时间不同;如果两个相同的机械时钟来测量同一纬度上两个不同的地点,地球自转的时间肯定不同,为0~24小时的差别,地球公转时间为0~1天的差别。由于时间和地球的经度是可以换算的――这是中国古人计算为1天100刻与今天的24小时是可以同步换算的,又由于通过日影的长短 ――可以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以此计算纬度的高度,所以知道地球公转的时间,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就能计算当地的纬度高度,这些也可以相互计算――《周髀算经》中的24节气日影长短的方法就是这个法则的具体应用和科学实践。所以地球自转周期时间可以计算地球的经度――每4分钟转过1度,今天仍然在用,而且是科学的、正确的。公转的时间,使用地球自转的子午线――南北线圈――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来测定,并以此测定和计算当地的纬度高度。以此,地球自转时间既可以测定计算当地的经度;地球公转时间可以测定计算当地的纬度高度。这样,中国古人就把时间和空间统一了起来。《周易》中的八卦也是如此,就是把时间和空间统一了起来,由于物体的三维空间是绝对的,轨道空间则是相对的虚无的――“七曜纬虚、五行丽地”,这就是通过经纬网经纬度的法则进行了统一。这样,物体――天体的运动由于是轨道的运动,以此,天体的运动就是一个有绝对空间值的相对运动,所以,爱因斯坦说,空间是相对的,是说的轨道空间是相对的,而绝对的三维空间也是存在的。时间是计算地球和其他天体(物体)运动周期的长短的物理量――本身计算和测量的是物体(天体)的轨道运动周期的长短。由于运动周期的长短是绝对的,时间因此也是绝对的。时间是地球自转循环周期和公转循环周期时间。由于时间是相对于物体、天体的运动轨道的位移、速度而言的,因此又是相对的。相对于地球的自转循环运动360度,又是可以用24小时、100刻来计算和测量的,因此又是绝对值的,这种绝对值实际上是以地球自转循环周期360度,规定为24小时的一个相对的概念。本质上是相对于地球自转循环的速度和位移而言的。人类的寿命也是如此,是以地球自转与公转循环周期来计算和衡量的。因此,研究时间,可以破解很多生命的奥秘,科学地准确地预测生命规律――这是地球的轨道循环运动属性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事实上,钟表自诞生以来,就是一种人造工具,是一种用于测量和记录地球每天自转循环的具体时间的工具,是一个独立于地球运动且能够运行的机械系统,并与地球每日的自转循环周期同步。其同步运行越高,则时间的精度越高。既然钟表可以测量地球自转循环时间,这样,就可以计算地球自转循环的角速度为15°/小时,自转循环的位移为15度弧线/小时。按中国古人的“五行时”的等分法则就是把地球自转循环的时间周期等分为五等分则是72°(4.8小时)/行/运,把公转循环的时间周期等分为伍,则是73.05°(天、日)/行/运,这是一个现代物理学上的一个角速度的概念。“行、运”则是一个今天的【单位时间】的概念,而不是【时间单位】的概念。

最狭义的时间概念,就是地球这个主体在太阳系中自转一圈的快慢程度,“时、分、秒”就是对其每日自转的快慢程度的细化性的描述。今天由于航天、航海的需要,把秒的单位搞得很小,是为了精确的需要,但是给人类的错觉就是不知道时间为何物了!

中国古人是100刻流水计时间的法则――时、分、秒,在宋以后的金元时代就已经运用了,记载在刘完素(大约在公元1110年间,公元12世纪之前中国古人就已经掌握和运用这一法)的《刘完素医学全书》中的《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求大寒交司日法”“四六天交时刻法”“求六气交客气日辰法”等章节中,这里也是计算公转循环时间、自转循环时间的换算关系,本质上计算地球公转循环的角速度与自转循环的角速度。读者可以去查阅并研读一下。没有看到刘完素的记载之前,我一直错误地认为“时、分、秒”是西方人发明并首先使用的――相信大家的错觉与我是相同的?从机械时钟和流水计算时间的不同形式看,时间是描述物体、天体的运动的位移、速度的物理单位,时间体现的是天体、物体运动的特性。运动的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时间周期和长短具有可以比较的特性。时间的并列关系是由于地球自转循环与公转循环同时存在的结果,也是时间可比较的本质。没有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同时存在,时间的同时性就不存在,这是中国古人为了区别地球自转循环与公转循环运动而发明创造的自转循环时间和公转循环时间,这是中国古人通过精确的测量和计算的科学而正确的结论。天体系统之间的时间并列的特性,是指系统与系统的同时存在、同时运动的规律,这种同时性是绝对的,是由于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属性决定的,这也是中国古人运用具体的时间单位来计算自转周期、公转周期长短不同而加以区别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不同属性的本质。

站在宇宙空间天文学的广义角度来分析,时间的本质意义,是天体(物体)在宇宙空间的准确位置和运动的过程。因此,时间必然是绝对的。时间必然是“主体、空间位置、运动”三大特征。地球上所承载的万事万物,计算时间的长短必然是地球的时间――包括了地球自转循环的时间和公转回归循环时间。这种绝对性,实际上是相对于地球的绝对的自转与公转循环运动而言的。为了区别,我把时间概念区分为地球自转循环的时间24小时循环周期,具体的时间单位是小时、分、秒;地球公循环转的时间单位概念为日、月、年,回归循环周期为1年=365.25°=365.25天(日)。由于人类的寿命也是运用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循环周期的时间来计算的,所以,研究时间,就可以发现很多生命的奥秘。

站在宇宙太空的角度,所有星系(天体)的运动是确切的、规律的、整体的、周期性的循环运动,以此,天体间的运动就可以运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循环运动的时间进行比较和换算。这是由于时间是依据地球自转与公转循环的时间来计算的。

天文学上的物理学单位,光年――是光在一年的时间内到达的距离,以此来计时测距,是地球公转回归时间一年与光速的相乘而得的距离的换算法则。由于光速的时间单位又是以地球自转时间单位“秒”来计算的,这样,就必须把地球公转循环回归一年365.25天换算为秒,就是365.25x24x60x60=31557600秒,由于光速的恒定速度是30万千米/秒,这样,二者相乘,就是31557600x30=946728000万千米≈9.46兆千米?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我觉得这个等式有问题。单位应该是“兆万千米”才对?这就是光在一年到达的具体的距离。

第6篇:地球一小时时间范文

地球上每年可发生2至5次日食,其中包括最具观赏性的日全食。然而,你是否知道,相对于太阳系内的其它诸多天体而言,地球,很可能是观察日全食奇观最为合适的地点。

地球上的日食

地球上能见到各类表现不一的特殊天象,如日食、月食、地内行星凌星、月掩星、行星合月,等等。其中,以日全食最为壮美,常常会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兴趣,甚至期待。试想,原本完美无缺的太阳圆面,不意间在边缘上某个地方出现一小块缺损,而随着黑色缺损部分的增大,最后太阳完全变成了一个漆黑的圆盘。圆盘周围会呈现出平时看不见的奇异彩色光芒;天色陡然变黑,居然会骤然出现星空;地面则一片昏暗,凉风习习。几分钟之后,太阳再度现出她耀眼的光芒,并渐而恢复常态。不久前发生的日全食那一幕情景,至今还犹如梦境。

日食有日全食、日环食及日偏食之分,前两者合称中心食。而各类日食是否出现,取决于月球、太阳和地面观测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三类日食中无疑以日全食最具观赏价值,并因其科学意义而为专业天文学家所关注,日环食次之,日偏食更次之。当然,在出现中心食之时,除全食带(或环食带)扫过的少部分区域能看到日全食(或日环食)外,在广大偏食区内只能看到日偏食,而对范围更大的其它地区来说,则完全感受不到地球上正在发生日食。有些日食发生时,地球上只能看到偏食,而看不到中心食——中心食带没有扫过地球表面。

除了“地球、月球、太阳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的要求外,要能发生日全食或能出现日环食,一个重要前提是,从地球上看,月球的大小、即月球视直径应该与太阳视直径不相上下,而且两者是会变动的——当月球视直径略大于太阳时会发生日全食;当月球视直径略小于太阳时,便只能看到日环食。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特殊情况:在同一次日食期间,地球上一些地方能看到日全食,而另外一些地方却能看到日环食,称之为全环食,具体情况取决于观测地所见月球视直径的大小。

月球的半径约为1740千米,太阳的半径约为696000千米,两者相差400倍左右。另一方面,地月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这两个数字之比亦接近400倍。正是这两个400倍的微妙巧合,使得从地球上看起来,小而近的月球和大而远的太阳显得差不多一样大。月球和太阳的视直径都约为30角分,即缘于此。

不过,因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轨道和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都不是规则的圆形,而是偏心率颇小的椭圆,所以地月距离和日地距离并非一成不变,这就导致不同时间月球和太阳的视直径都有微小的变动。地月距离的变动使月球视半径变化在14’42”~16’50”之间,日地距离的变动则使太阳视半径有15’44”~16’16”的变化范围。因此,从地球上看,有时月球显得比太阳稍大,有时却比太阳略小。前一种情况下,如发生中心食就可能看到日全食,对后一种情况则只能出现日环食。

现在要问,在太阳系的其它行星上,或者行星的卫星上,能看到类似地球的日全食奇观吗?

月球上的日食

月球是离开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那里的日全食又是怎样的情景呢?从条件上说,当地球上发生月食之际,月球上便可看到另类的日食景象——地影扫过月球,月球天空中的太阳被地球遮去。但是,从观测视角来看,地球月食与月球日食的持续时段有所不同。我们不妨从两方面来理解这一点。

首先,地球上发生月全食时,整个月球都可看到日全食。但是,当地球上见到月偏食时,在月球上被地球本影扫及的部分地区内也可看到日全食,在地球半影所及的区域内可看到日偏食。由此可见,地球月全食与月球日全食并不完全对应。

其次,从地球上看,整个月球(而不是月球上的某一点)位于地球本影锥内,即从食既到生光的时间全部为月全食时段。从月球上看,一旦观测者所在地点(而不是整个月球)进入地球本影之际,该地的日全食便开始了,并持续到这一观测点移出地球本影为止,而在这之前,一部分月球可能早已移出了地球本影的范围。举例说,如设月球上的观测地点为A,某一时刻A点刚好位于地球月食初亏之处。那么,当地球月食初亏之时,A地即进入地球本影并开始看到月球日全食,一直持续到A地移出地球本影为止,而这时正好是地球月食的生光之际。所以,月球日全食的持续时段既不等于地球月全食(从食既到生光)的长度,也不等于地球上整个月食过程(从初亏到复圆)的长度,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对上面例子中的A地是从初亏到生光)。

从月球中心看,地球的视直径接近2度,远大于太阳的视直径32角分。地球在阳光照耀下所形成的地影(包括本影和半影),要比月影的尺度大得多。根据地球和太阳的大小以及日地问的距离,可算出地球本影锥的长度约为138万千米,并进而推知该本影锥在月球通过处(即白道)的截面圆之直径约为9170千米。如设地球本影锥的中轴线恰好扫过月球中心,则不难推算出月球上观测者所能看到的日全食持续时间最长可超过两个半小时,远远长于地球日全食的最长持续时段7分40秒。当然,要是地球本影扫过月球时,月球位于影锥中轴线的一侧,那么月球日全食的时段就不那么长了。

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更不会阴云密布,月球日全食不会受天气条件的任何影响。尽管月球日全食时段比地球日全食长得多,但其景象之诱人恐怕远不如地球日全食。需知,地球日全食发生之际,太阳可谓是“恰到好处地”被月球全部遮掩,而月球周围又没有大气层,于是太阳似乎在瞬息间被月球遮去,天色突然问暗了下来,地球人看到了太阳光球暗淡的色球、日珥、日冕以至倍利珠,景色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而当月球日全食发生时,由于地球视直径比太阳视直径约大了2.7倍,地球可“毫不费力地”把太阳全部遮去且绰绰有余,加之地球周围有一层厚厚的大气,而大气层能折射和散射太阳光,因此恐怕无望欣赏到色球和倍利珠美景,即使在全食始和全食终之际能窥见少许日珥或者外日冕,景色也必定大打折扣。还有,不难想象两个半小时的超长日全食会使人感到相当乏味,假定能在月球上观测的天文学家或许在全食的大部分时段会无所事事。

水星、金星、火星和火卫上的日食

现在,考虑一下太阳系的其它行星以及这些行星的卫星上的日食。

水星和金星这两颗地内行星没有自己的天然卫星,因而不可能看到有什么天体会运动到它们与太阳之间,以至把太阳(或者它的一部分)挡住而发生日食,这两颗行星上连日偏食都不可能发生(在金星上有可能看到水星凌日)。也许你可以争辩:在太阳系空间游弋的众多小行星和彗星不也可能挡去金星或水星天空的太阳光吗?事实是小行星太小,彗尾虽然庞大,但物质密度极其稀薄,即使它们碰巧来到这两颗地内行星和太阳之间,并与行星、太阳处于一直线附近,也不可能有效地遮挡阳光而发生日食,充其量也只是会呈现“迷你型”凌日天象。因此,小行星和彗星的作用可以不在考虑之列。

在太阳系的地外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是火星,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2.28亿千米,是日地距离的1.52倍。由此可以推知,从火星上看太阳的视直径约为20.8角分。火星天空的太阳不仅看上去比地球天空太阳来得小,而且亮度不及地球天空中太阳亮度的一半——尽管如此,太阳还是会显得非常明亮。

火星有两颗卫星,即火卫一和火卫二,它们都呈不规则形,最大尺度分别为27千米和15千米,到火星的平均距离分别为9370千米和23520千米。从火星表面看(火星半径为3400千米),这两颗小卫星视尺度的最大值分别约为15.5角分和2.6角分。可见,一旦太阳、火卫和火星三者位于一直线上而满足发生火星中心食条件时,日全食是不可能出现的。对火卫一也许还可以称得上日环食,但环带的宽度远比地球日环食来得大,观看效果会远不如地球上纤细的日环食(例如,地球日环食时亦可看到倍利珠)。至于火卫二,它所造成的火星中心食恐怕连“环食”也说不上,或许更恰当的称呼应当是“火卫二凌日”;不过这种凌日发生时,日面上火卫二的尺度可达到太阳视直径的八分之一,其景象应该比地球上看到的金星凌日更好看。

但是,若在火星的两颗卫星上观察,完全有可能看到火星把太阳遮去的天象,权且称之为“火卫日食”。在火卫天空中火星显得相当大,即使从离火星较远的火卫二上看,火星的视直径也可超过8度(在火卫一天空的相应值更超过20度,火星成了庞然大物),为月球上所见地球视直径的4倍,更是当地太阳视直径的24倍。根据上面同样的理由,这样的日全食持续时间会很长,但观赏价值很低。

还有一种可能是火卫二运动到太阳和火卫一之间,且这三个天于一直线上,此时在火卫一上是否能看到因火卫二遮蔽太阳而造成的“日食”呢?在火卫一天空中,火卫二的视直径约为3.6角分,比该地的太阳视直径20.8角分小得多,所看到的天象或可称为“火卫二凌日”,但算不上日食。

其它行星和卫星上的日食

其它行星的卫星数量众多,其中一些的日食较有代表性。

第二颗太阳系地外行星是木星,距太阳约7.8亿千米,是日地距离的5.2倍。从木星上看,太阳的视直径略大于6角分,亮度只及地球天空太阳亮度的3.7%——请不要小看这区区3.7%,它可仍然要比地球上满月月光的亮度大1.5万倍,长时间的裸眼观看恐怕还是不行的。

在木星的众多卫星中,以四颗伽利略卫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为最大。从木星中心来看,木卫一到木卫四的视直径依次为29.7角分、15.4角分、16.9角分和9.1角分,显然都比当地的太阳视直径6角分大很多。从木星表面看,它们的最大视直径会更大些。因此,这几颗卫星都可以造成木星日全食(当然还有日偏食),但不会出现日环食。不过,鉴于太阳圆面很小,仅为地球天空中太阳圆面的五分之一,木星日全食出现时的观赏效果肯定远不如地球日全食来得激动人心,而且很难观测到美丽的色球和日珥,也许只有木卫四“食”太阳时有可能看到日冕的部分。另一颗较大的卫星是木卫五,视直径4.6角分,可以造成木星日环食,但不会造成木星日全食。木星的其它卫星都很小,距木星又很远,即使满足“三点一直线”的条件,也不可能造成木星日食天象。

在木星的卫星的天空中,木星的视直径因木卫而异,距木星越近,木星便显得越大。在四颗伽利略卫星的天空中,木星的视直径分别为20.1度、12.6度、7.9度和4.5度,都比当地的太阳视直径大很多。如从距木星最近的木卫五上看,木星更可占去卫星天空中的一大半。因此,当然会出现“木卫日食”,不过其实际观测表象只是“大”木星挡住了“小”太阳。尽管此类“木卫日食”的持续时间可以很长,但并无特别值得观赏的景色。

比木星更远的大行星依次是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从这些行星上所看到的太阳视直径分别为3.2角分、1.0角分和0.78角分,亮度分别仅为地球天空中太阳亮度的1.1%、0.27%和0.063%。由于在这些行星天空中太阳显得很小,而有些卫星的视直径比太阳更大,一旦满足“三点一直线”的条件时,“行星日全食”是会发生的。以土星为例,在土星天空中土卫三的视直径约为11.7角分,这比当地的太阳视直径3.2角分大得多,可以造成日全食(但不会有日环食),且持续时间较长,不过它们可能比“木卫日全食”更无值得观赏的景色。

与木星的情况相类似,在这几颗巨行星的卫星天空中,母行星会显得相当大,因行星遮去太阳而发生“日食”是必然的,但此情此景却无可圈可点之处。

第7篇:地球一小时时间范文

人造卫星和航天技术属于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特别是近几年来,又一轮的太空探险热的再一次升温和我国“神舟”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以及我国探月计划的进一步实施,使得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成为考查热点.下面就“万有引力定律”易错点举例分析.

1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对于在地球表面上相对地球静止的物体来说,两者截然不同;而在近地或者在高空中绕地飞行的物体来说,两者等效相等.

例1(上海)一卫星绕某行星作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行,行星的质量M与卫星的质量m之比M/m=81,行星的半径R行与卫星的半径R卫之比R行/R卫=3.6,行星与卫星之间的距离r与行星的半径R行之比r/R行=60.设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卫,则在卫星表面有:

GMmr2=mg卫

……

经过计算得出: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三千六百分之一.上述结果是否正确?若正确,列式证明;若错误,求出正确结果.

解析所得的结果是错误的.

式中的g卫并不是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而是卫星绕行星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正确解法是:

卫星表面GmR2卫=g卫(1)

行星表面GMR2行=g行(2)

(R行R卫)2mM=g卫g知,

所以g卫=0.16g行.

点评这是一道物理推理评价题.所谓推理是指根据已知的知识和所给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准确理解物理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是正确运用的关键.在题述的公式GMmr2=mg卫中,M应为卫星的质量,而题给的已知条件是m表示卫星的质量,因而导致错误结果.

2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

公转周期是旋转天体绕中心天体旋转一周所需时间,而自转周期是天体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时间,而且天体的同步卫星的公转周期等于天体本身的自转周期.这两个周期一般情况下并不相等.

例2(四川)1990年4月25日,科学家将哈勃天文望远镜送上距地球表面约600 km的高空,使得人类对宇宙中星体的观测与研究有了极大的进展.假设哈勃望远镜沿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已知地球半径为6.4×106 m,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表面的距离为3.6×107 m这一事实可得到哈勃望远镜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以下数据中最接近其运动周期的是

A.0.6小时B.1.6小时

C.4.0小时D.24小时

解析本题涉及三个周期:哈勃望远镜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公转周期)、地球同步卫星运行周期(公转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其中地球同步卫星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等,抓住这一隐含条件即可求解.

设哈勃望远镜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T1,轨道半径为r1,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T2,轨道半径为r2,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T21T22=r31r32,

则T1=r31r32・T2=(R+h1)3(R+h2)3・T2

=(6.4×106+6×105)3(6.4×106+3.6×107)3・24小时

≈1.6小时.

答案B

点评(1)解题中要注意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的区别和联系.

(2)在一些天体运行方面的问题中,常存在一些隐含条件,应加以利用,如在地球表面物体受到地球的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24 h,地球公转周期为365天;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7天等.

3两种模型探索

例3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它天体的影响,可将地球和月球看成双星系统,即地球和月球在彼此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科学探测表明,月球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物质,设想人类开发月球,月球上的矿藏被不断地搬运到地球上.假设经过长时间开采后,地球和月球仍可以看作均匀球体,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则

A.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增大

B.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减小

C.月球运动的周期增大

D.月球运动的周期减小

答案B.

解析设地球与月球的质量分别为M、m,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L,由万有引力定律可得: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F=GMmL2.

由题意知,L不变,M在增大m在减小,由数学知识易知,Mm减小,F减小,故选项B正确.

将地球和月球看成双星系统时,地球和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相等设为T,向心力均由二者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则

GMmr2=M(2πT)2rM(1)

GMmr2=m(2πT)2rm(2)

又rM+rm=L(3)

联立(1)、(2)、(3)解得 T=4π2L3G(M+m)(4)

由(4)式可知,地球和月球运动的周期不变,选项C、D均错.

点评本题学生易犯的错误是混淆两种模型:一是月球绕地心做圆周运动;二是将地球和月球看成双星系统,月球绕两者轨道中心做圆周运动.若按模型一,可推出月球运动的周期T=4π2r3GM,所以很多学生错选D.

例4在航天领域中,悬绳卫星是一种新兴技术,它要求两颗卫星都在圆周轨道上运动,且两颗卫星与地心连线始终在一条直线上,如图1所示.已知悬绳的长度为L,其重力不计,卫星A、B的线速度分别为v1、v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颗卫星的角速度相同

B.两颗卫星的线速度满足v1>v2

C.两颗卫星之间的悬绳一定受到拉力的作用

D.假设在B卫星轨道上还有一颗卫星C(图中没有画出),它们在同一平面内同向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B、C可能相碰

答案A、C、D.

解析因为两颗卫星与地心连线始终在一条直线上,所以两颗卫星的角速度相同,选项A正确;

卫星B的轨道半径大于卫星A的轨道半径,由公式v=ωr可知:两颗卫星的线速度满足v2>v1.选项B不正确;

两卫星之间若无悬绳,则v1>v2,可见悬绳拉力对B是动力,对A是阻力,选项C正确;

第8篇:地球一小时时间范文

关键词: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88-02

如何普及与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水平,是篮球人才培养体制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对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篮球运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详细的调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每个学校100人,共计300人。每个学校男女比例按50%发放。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并查阅2000年至2014年在“中国期刊网” 中收录的与本研究相关的20篇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发展现状。通过阅读来加深对青少年篮球现状的了解,为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做基础。

(2)问卷调查

向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的学生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问卷300 份, 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286份(男生118份、女生168份), 有效率为93%

(3)数理统计法

采用数理统计法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4)逻辑分析法

利用逻辑分析法,对各种问题归纳、类比、综合后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建议。

(5)访谈法

走访了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学校主管体育教学的负责人和部分学生家长,与他们探讨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的现状。

二、结果与分析

1、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现状

(1)对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的研究对象的调查

表1 研究对象情况一览表

对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年龄在8-9岁之间的人数是145名,占总人数的48.3%,年龄在10-11岁之间的人数是155名,占总人数的51.7%。

(2)对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篮球师资、场地设备情况的调查

由表2可以看出,6位体育教师中,篮球专业毕业的教师4位。年龄在35以上的有4位。虽然篮球专业的教师占半数以上,但因教师年龄较高、学校的教学目标等因素,使篮球活动(包括训练)开展不起来。由表3看,第一中学篮球运动场地使用紧张,体育教师的篮球教学目标也不能很好的完成。

2、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体育课篮球教材安排情况

通过对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的调查发现,三所学校体育课的篮球教材,作为选用教材,它是有教学计划、内容、进度、时数比例等。由于中学体育课是以班级进行的,人数多(每班30人左右)、场地小(一个班级一个篮球场)、器材少,所以有大部分的教学内容不能实施,教师也管不过来。按教学大纲进行篮球基本技术传授。对一些较难组合技术和一些战术配合,如跳起单手投篮、抢篮板球、防守技术等技术,攻守战术,基本没有教学计划和时间。

3、赤峰市实验小学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情况。

(1)赤峰市实验小学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喜爱情况

根据表4可以看出, 赤峰市实验小学、实验三小、实验四小等三所学校300位学生对篮球活动非常喜爱(166人)和喜爱(75人)有171人,占调查学生的91.93%。从调查结果可知,赤峰市三所实验小学学生对篮球运动是很喜爱的,但因为体育教师的篮球教学方法、场地器材的不足、篮球运动的技术高等不一的原因,造成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开展比较难。

(2)赤峰市实验小学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时间

由表5可以看出,赤峰市三所实验小学学生每周篮球活动在2小时以上的有187人,占调查学生的73.65%。2小时的有32人,占调查学生的17.2%。从结果可以看出,三所实验小学学生每周参加篮球运动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在该校组织篮球活动是有一定基础的。但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又与篮球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关系,怎样分配好学习时间与篮球活动的时间是关键的所在。

(3)赤峰市实验小学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形式

根据表6可以看出,赤峰市三所实验小学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主要形式有三样,其中篮球课的人数比例是100%,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课外自主安排时间参加篮球运动的男生人数比例也很高,分别占77.9%和73.7%。由调查结果得出,赤峰市三所实验小学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主要时间在篮球课和课间休息时间为主,所以学校的体育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以上2个时间多组织学生进行小的篮球竞赛,以加强学生对篮球运动的了解和兴趣,并给予系统的指导,这样将会对发展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带来骨干力量。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1)篮球运动场地过小,篮球器材、设施不齐全,以及学生人数过多都给篮球的教学带来困难。

(2)赤峰市实验小学学生对参加篮球运动有比较高的热情和兴趣,参加的动机也比较集中主要是因为兴趣、爱好和强身健体。

2、建议:为了更好的开展赤峰市实验小学的篮球运动,本文在参考大部分学生与该校体育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影响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的发展对策:(1)影响赤峰市实验小学篮球运动开展最重要的原因是各种软硬件因素,其本质原因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予否有很大关系;(2)加大对篮球器材的场地的投入,减少教师授课的学生数,使每个学生在上课时都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和器材。

参考文献:

[1] 施兴昌.思维训练在中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M].

第9篇:地球一小时时间范文

拿、捏、握、抱球

拿球我拿起球,让果果跟着我拿。还特意加上“果果,把球拿给爸爸”,“果果,爸爸的球给你”这样的对话。

捏球用五个手指去捏。我们买的皮球很软,捏起来有点弹性。

握球、抱球有时候特意将球丢到地板上,让果果去捡来给我。这个过程,捏、握、抱、拿等都一起训练了,而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手部动作。

扔球

开始是漫无目的地扔。我们扔,让果果也跟着扔。渐渐地就开始订一个标准,开始有意识地扔。

看谁扔得远 父女各拿一个球,在同一起跑线上,往前面扔,看谁扔得远。不过果果太小了,有时候实在扔不了多远。

看谁扔得高 拿起球,往高处掷。果果经常扔上去,又掉到自己头上。每当这样,她就笑个没完。

看谁扔得准 果果吃饭有个专椅,椅子的立柱刚好构成了一个球门,我就和果果各拿一个球,看看谁能扔到这个“球门”里。果果扔了几个,只扔进去一次,一生气,就直接抱着球走到椅子旁,直接往球门里扔,回头还大笑,好像她有多厉害。

传球

我们经常坐在客厅里,两个人或者三个人,相互隔一段距离,形成对面或者三角形。拿起球,往果果那边一滚,球就传到了果果那里,果果也模仿这样做。有时候,我故意加入一句“爸爸屁股一顶”,哎哟,果果立刻抱起球倒到地上。

夹球

先用两只手夹。把球放在胳肢窝底下,夹紧,右手夹完换左手。

这几天开始玩下肢夹球的游戏。把球放在大腿之间,夹住,缓慢移动,一学就会。举一反三,果果还把球放在小腿之间夹住,也想移动,不过这下不那么容易走了。她也不气馁,总算走了几步。我还让她躺下,让她抬起脚,然后把球放在她小腿之间,一开始夹不住,老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最近很自如,自己抬腿、自己放球,自己夹球,有的时候还能抬起90度。除了用手脚夹球以外,果果还会用下巴夹球呢。

踢球

果果太小了,经常一踢,球没踢出去,反而脚踩到球上,来个人仰马翻。因此,这个游戏目前还只能偶尔玩玩。我编了几句童谣:小皮球,圆又圆,碰一下,满地滚,抓住你,真是难,踢出去,弹回来。让果果一边念一边踢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