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材料作文审题范文

材料作文审题精选(九篇)

材料作文审题

第1篇:材料作文审题范文

1.瞄准主要对象。叙事性材料中总有一个陈述对象或两个对比性对象。若有第三个,也多是起衬托、说明、补充作用。

2.聚焦对象结局。结局是叙事性材料最重要的要素。它能体现出材料的感情倾向和价值评判。

3.找出直接原因。紧贴材料找出材料中导致这个结局的直接原因。这个原因应该在材料中有字面体现。

4.注重材料个性。在分析材料后,我们可能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怎么确定写作的论点呢?这就要看哪个观点更能体现材料的个性,即该材料不同于一般材料的典型性,而不应该是比较宽泛的、抽象的,离材料结局较远的观点。

5.揣摩命题意图。这是审题的一个附加项。若实在对材料的几个寓意拿不准,便要揣摩命题者出题的意图。看哪个寓意更贴近高中生生活和思想的实际,更有利于高中生发挥写作才能。

6.逆推印证立论。在以上环节进行完以后,还可以从论点到材料实施逆推,以确保论点是紧密贴合材料得出的。

[实例演练]

近日,两名北京小学生与其父母在内的成年队员一起,登上了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峰。其中9岁的张牧远还刷新了2005年由一名12岁美国男孩创下的国际登顶的最小年龄纪录。据介绍,此番包括张牧远在内的队员们选择的路线,对于成年业余登山爱好者而言都具有非常大的危险性。当地明确规定10岁以下者禁止登顶,张牧远是虚报了年龄,才被获准登顶的。(2007年2月27日《京华时报》)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分析]

①瞄准主要对象――9岁的张牧远。

②聚焦对象结局――登上了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峰,刷新了2005年由一名12岁美国男孩创下的国际登顶的最小年龄纪录。

③找出直接原因――虚报了年龄,才被获准登顶。

④注重材料个性――这则材料的个性应是讲究诚信和规则,而不应是让我们去赞扬张牧远的勇敢或其父母育子的开明。而这后一点对于高考考生来说,可写性不大。

第2篇:材料作文审题范文

一、观点明确型

如,朴素是一种自然真诚的生活态度,是一种高尚的社会情操,同时,朴素又是一种责任。从语言情感流向来看,材料对“朴素”持一种褒扬的态度,如果以朴素为话题来写作的话,应该从正面立意比较恰当。

再如, 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提供的材料是一幅图画,图画中的猫们端坐在摆好了鱼的餐桌前,对一只正在抓老鼠的另类猫说“有鱼吃了,为什么还去捉老鼠”。这则材料,应该属观点明确、感情明朗的材料,从抨击社会上不担当、无作为的思想立意比较恰当。

这类作文材料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文章立意基本不会跑题偏题。

二、辩证分析型

如,2009年湖南省的作文提供的是一个字“早”。对此应该做辩证的分析,“早”有抢占先机之意,有积极进取之神,它是值得提倡和褒扬的生活原则和人生态度。同时也可以从拔苗助长和伤仲永展开联想,并不是越早越好,相反“早”严重的时候,可能带来毁灭性的损伤,所以对此应该做辩证的分析。

又如,最美的风景总在未曾到达的地方。这个材料顺语流而谈,远方是未知,是新奇,它引领我们去探索,去憧憬,所以它最美;也可以逆语流而思,最美的风景不一定在未曾到达的远方,它可能在身边;也可以是人生何处不芳华,只要我们有善于发现的眼睛;还可以引申谈欲望和满足。

再如,犹太人有句谚语:“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纸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一张写的是‘世界为我而造’。”如果思考这个材料,不难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两极材料,需要作辩证的分析,谦卑的人生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相结合。

三、多角度发散型

如,奥地利皇家歌剧院的首席歌唱家黑海涛原本只是北京音乐学院的一位来自陕北地区的学生,当时,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到北京来的时候,顺便去了趟北京音乐学院。机会难得,当时许多有背景的人都想让这位歌王听一听自己子女的歌唱。帕瓦罗蒂耐着性子听,不置可否。这时,窗外有一男孩引吭高歌,唱的正是名曲《今夜无人入睡》,歌者就是从陕北山区来的学生黑海涛。他知道自己没有机会见到帕瓦罗蒂,只能凭借歌声推荐自己。听到窗外的歌声,帕瓦罗蒂说:“这个学生的声音像我。”接着他又说:“这个学生叫什么名字?我要见他!并收他做我的学生!”后来,帕瓦罗蒂亲自张罗黑海涛出国深造事宜(但终因种种原因而未拿到签证)。1998年,意大利举行世界声乐大赛,正在奥地利学习的黑海涛写信给帕瓦罗蒂。于是,帕瓦罗蒂亲自给意大利总统写信,终于使海涛成行,并在那次大赛上获得名次。

这样的材料,内容丰富,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立意。多角度立意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还是有最佳立意、次佳立意和不当立意的,所以应该准确分析材料。

怎样来分析材料呢?首先从涉及的人来看,有黑海涛、帕瓦罗蒂、有背景的人。关键人物应该是黑海涛,材料中他有三个身份的变化,陕北地区的学生,北京音乐学院的学生,奥地利皇家歌剧院的首席歌唱家。关键的事件是他在窗外唱歌打动了帕瓦罗蒂,帕瓦罗蒂写信推荐是关键事件产生的果。所以,如果从有背景的人的角度立意,抨击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就是不当立意;从帕瓦罗蒂的角度谈识才、爱才、选才,属于次佳立意;从黑海涛的角度谈巧妙地用自己的方式推荐自己,让他人认识自己的实力,这样从方式和实力两个角度来立意,应该是最佳立意。因此,分析材料应该抓住关键的人和事来进行。

又如,300多年前,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受命设计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他应用自己工程力学的丰富知识和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保障不了大厅的安全,责令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莱伊恩争辩无效,只好在大厅内增加了4根柱子。不过,这4根柱子实际上并未与天花板接触。直到前几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时,才发现这个秘密。

怎么着手来分析这则材料呢?

这则材料的关键人物,应该是“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他做的事情有两件,一是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二是争辩无效,只好在大厅内增加了4根柱子,不过,这4根柱子实际上并未与天花板接触。从整体出发,第二件事情才是关键事件,那么谈设计师的设计才华就不是很恰当的立意。如果从他既坚持自己的思想,又善于妥协,最后把事情处理得很完美这种处事艺术来立意,就是最佳立意。当然也可以逆语流而思,否定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

第3篇:材料作文审题范文

一、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例如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

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下一个。据此,可以立意为:永不满足;再接再厉;追求是无止境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

二、因果分析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情感倾向入手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涵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准确的立意角度。

四、最佳立意法

选择恰当的角度,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同一则材料,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得到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要从材料的多侧面意义中由浅入深,寻找最佳立意层面。

五、辨明关系法

事物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第4篇:材料作文审题范文

关键词:新材料 审题立意 方法

在写作中,如何吃透新材料,选准角度,确立一个切题又有深意的观点呢?

一.全面把握,明确重点,抓住关键

这是新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全面把握材料寓意,找出关键词句,而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进而发掘新材料蕴含的主旨,这样,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审题指导:材料中的“看似”、“有人说”等词语,揭示了相关语句都是评议性语句,而“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或贵在独创,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二.逆推结果,顺推原因,动态探究

万事万物都是互相联系,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新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把握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进而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立意。

审题指导:作为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兔子的资质可谓不错,但是兔子却没能学会游泳,这是材料中的一个“结果”;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原因很简单,兔子不擅长游泳,它的强项是奔跑或打洞。结合当下社会、学校、家庭,谈如何培养年轻人,如何既发挥受教育者的长处,就需要发现孩子的生理特点与个性特点,帮助孩子培养更多的适合自己的生存技能,因材施教,作智慧的引路人。因此确定立意是“要善于发挥孩子的长处(优点)”。

三.纵横联系,深入实质,切中肯綮

对于一些寓意性新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自然现象等,须透过新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纵横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一棵小草长在一株大树下面。盛夏的时候,大树郁郁葱葱,小草也生机盎然;秋冬之际,大树繁叶落尽,小草也枯萎魂飞。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审题指导:材料中的小草紧紧依靠别人而生存,别人存在他存在。别人凋谢他枯萎。他的生命之存在完全是依附别人的。由此及彼,由物及人进行类比联想:①针对孩子想自立,但家长却不鼓励,反而溺爱有加,一切包办代替的现象,可立意为:让我立着,别让我靠着。②针对清朝末期被列强蹂躏与当前一些国际形势的情况,可立意为:国无自立必亡。

四.多方入手,立体把握,择优选择

新材料作文往往涉及多个对象及其相互的关系,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对象展开多角度立意,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准立意角度,写出有针对性有深度的作文。

示例:暑假里,几个高中生一块儿回学校参加篮球训练。他们看到有个女孩儿蹲在街边,地上用白粉笔写着:前来旅游,钱包被偷,无钱吃饭和回家,求好心人帮帮我。

他们中的小赵动了心,在裤兜里摸出10元钱,放在女孩面前。

走过去之后,小钱说:“谁出来旅游还带粉笔?善良落入了不诚信的圈套。”

小孙说:“别因他人行骗,自己放弃行善。”

小李说:“诚信?善良?彭宇救人成了被告,谁还敢善良啊?”

小周说:“矿工聂清文去救人被困死井下,人们在他的遗体旁发现一顶安全帽,上面用白粉笔写着他欠人家多少钱。这是最善良的人留下的最诚信的遗言。”

小吴说:“我提议,咱们训练后再回去看看,不管这个女孩儿说的是真是假,我们都得做些什么。”大家都说好。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材料涉及的多个对象可分成两个方面:一、从小赵、小孙、小吴方面:献爱心就是善良的表现,是一种美德;在很难判断对方是否诚信时,我们宁可相信其诚信,用善良去感化对方。二、从小赵、小孙方面:献爱心受骗表明现代社会诚信缺失,千万别实施“误入不诚信的圈套”的行善。

多角度立意中往往有个最佳立意,而最后一句话是材料的“核心”,最后,这几个高中生达成了共识。因此材料最佳立意:心存善念,多行善举,勿以善小而不为,勿因欺骗而不为。

五.明确用意,关注生活,切入现实

新材料作文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情感,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体会命题者的感彩,用词是褒义,还是贬义?性质是正面,还是反面?态度是赞成,还是反对?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示例: 今年3月2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

对此,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还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确立题意。

审题指导:在围绕蔡铭超行为谈谈看法的基础上,应把握命题者的情感倾向,抓住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佳士得行为属于“非法”;抓住蔡铭超“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等关键文字,蔡铭超行为是“爱国”的,是有“智慧”的,对蔡铭超进行褒扬,对其行为进行肯定,可提炼“巧用拍卖规则,维护民族尊严”、“巧用规则”、“智慧”等主题。

第5篇:材料作文审题范文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关键词句;中心

所谓新材料作文是指近年来高考出现的新的命题形式,早期材料作文限定文体,要求全面把握材料,选定最佳立意,写作时不能抛开材料,行文中必须引用材料。新材料作文没有这些限制。

新材料作文所给材料的特点是:贴近生活,含义多向,易于发现选择、思辨探究。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是:(1)高度的开放性――“四自”原则(自选角度、自己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严格的“三不”方针: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应把审题的注意力集中到对材料的解读上面。正确审读材料,是作文立意的关键,那么,如何审题立意呢?

一、抓关键词句法

关键词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句子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如:

例1.有个教授做过一项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于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了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后来,教授语重心长地对新生们说道:“不是说凡事一定要站在最前面,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

分析材料,我们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教授说的那句话:“不是说凡事一定要站在最前面,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一生中,你们一定要勇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呀!”所以应该确立这样的观点:我们应该确立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一种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心态,它是“敢为天下先”,它要求自己尽己所能,去争取尽可能好的成绩。

二、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如:

例2.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分析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如:

例3.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读完材料,发现虽然99个铁链都好只有一个坏了,但是小狗跑了。可以这样立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四、理清材料关系法

有时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是两则甚至是多则,这时把握命题意图的关键在于首先弄清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作文多则材料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是并列关系,二是对比关系。如:

例4.(1)姚明率领中国男篮的队友们,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姚明郑重承诺,一旦配型成功,立即放弃一切,回国捐献。姚明还表示:除了捐献骨髓,他还将抽出时间参与相关公益推广活动。

(2)成龙在上海组织慈善周末,又是演唱会,又是美女赛车,又是慈善拍卖晚会,但目的只有一个,慈善捐献。成龙表示将带领更多的好朋友参与慈善事业。

上述两则材料的主要事件是名人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属于并列关系,共同点是“名人热心于慈善公益事业”。据此,可以形成下述若干观点:(1)慈善源于对生命的爱。(2)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相信爱。(3)奉献点滴爱。(4)奉献爱心。(5)要有感恩和回馈之心。(6)拥有一颗慈善之心,生活将更丰盈。

例5.(1)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2)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

第6篇:材料作文审题范文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应的中心是作文中心的来历,作文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高考作文,尤其材料作文,立意不准,则文不扣材,离题万里,满盘皆输。因此,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乃是此种作文形式的关键一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是高三作文课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四、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五、分析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第7篇:材料作文审题范文

【误区一】只取局部,忽视整体

2013年湖南卷,两则材料讲述了人生当中的两种生活态度:一种是在外追逐梦想,搏击风雨;一种是选择在家守望亲情,享受宁静。两则材料,一动一静,一虚一实,但都寄寓了一种人生态度。前者寓奋斗之美,后者写平凡之美。两者都是在追求幸福,只是选择追求幸福的方式各有不同。“写作时,必须要顾及两则材料的共同点,联系一个来写另一个。有的考生单一写追逐梦想,如为理想而拼,其乐无穷,或写守望亲情,如爱,需要付出,甚至单论“我愿意”,所提炼的论点偏离材料的整体内涵,属于偏题,最多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

究其原因,这些考生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形而上学式思维错误,对材料片面和错误的读解,只能导致偏题甚至是跑题。

2013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惟愿此心无怨尤》开篇:总有些生命,酣畅淋漓地恣意挥洒,哪怕遍体鳞伤。亦有些生命,宁静淡泊地安于一隅,哪怕无波无澜。无论如何抉择,只要心中无怨无尤,一句轻描淡写的“我愿意”便有了九鼎千钧之力,不容他人置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惟愿本心充实满足,无悔自己的决定,便是无憾。开篇便用一组对偶句,分别取意于第一则材料和第二则材料,展示两种不同的生活取向和价值选择,然后道出中心论点,“惟愿本心充实满足,无悔自己的决定,便是无憾”。可谓水到渠成,自然流畅。

审题时,阅读视野不应局限于一棵树木,而应该是整片树林。只有对材料进行宏观上的理解、整体上的把握,才不会偏离主旨。所谓“全面理解材料”,就是把握材料的“整体”,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不能只选某个词语做角度,否则很有可能论点游离于材料的范围与意义之外,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013年江苏卷,考生可根据“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一关键句,联想到“微”与“大”的关系,但要注意的是,这一立意要侧重从“影响”的角度来写,才最切题,否则靠题就有点松了,甚至离题有点远了。

尤其是多则材料并列在一起,说法不同,观点不一,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方能得到一个全面的观点。

2014年上海卷:“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材料①强调“自由”,材料②强调“约束”。这两句话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如果轻率地单纯地肯定或否定其中一者都不会取胜。审题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内涵,尤其要注意这两个分句间的辩证关系。我们可以谈“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是受约束的”,还可以谈“道路可以选择,目的必须明确”。若只单纯地谈论“自由”“约束”“选择”“责任”等,而不能将它们内在的关系结合起来谈,则有失妥当。

【误区二】不辨真伪,褒贬失当

2014年北京卷: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此题很应景,有时代感。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出题人是肯定“老规矩”的。“老规矩”指的是传统价值观,是传统美德,这些“老规矩”“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据此可立意为:呼唤传统美德的回归。可是有些考生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褒贬不分,反向立意,批判“老规矩”,就明显偏离题意。

当然,“老规矩”可能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必须辩证分析;“老规矩”也必须吐故纳新与时俱进,这样“老规矩”才能为焕发出持久的活力。

具有感情倾向的材料作文,材料中一定会有一些关键词表明其感情倾向,可以通过抓住评价性关键词的方式,挖掘出材料中隐含的情感倾向。2003年新课标Ⅱ卷:“即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此句奠定了作文写作的健康导向。

2014年湖南卷,审题时如果能抓住两个关键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一个关键句“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是根本跑不了题的。“心”在这里就应该是一种“信念”,应该是一种“执着”。“风景”一词显然在这里是喻体,要写好这篇文章,就首先要还原“风景”的本体,诚如一考生所言:“游子的风景在家乡,雄鹰的风景在云端,种子的风景在土里。”但是不管哪一种风景的实现,都离不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的确,“风景与所处之地无关,只与心息息相关。”“信念” “执着”是前提,“风景”是结果,行文的时候要注意二者的辩证关系。

因此考生必须紧盯着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词,理解其感彩,进而领会命题者的意图。在其感情基调的基础上行文立意,这才是材料的最佳立意,切莫忽视这些细节而与材料的本意南辕北辙。

第8篇:材料作文审题范文

从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来看,新材料作文大体分为以下四类:

一、 寓言故事型

寓言故事型是指材料作文的材料由一则寓言或故事组成,不过它强调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尽可能地丰富,以便为考生提供尽可能大的范围。如2011年高考辽宁卷作文题:

有位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跟着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问:“你们怎么啦?”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我什么味也没闻到。”另一个上去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

哲学家把那个苹果交给大家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立意点拨】 一是读懂材料。作文的寓言材料往往具有一定的故事情境,而虚构的情节又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相关。阅读这样一段虚实相间的故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材料意义的提炼,尤其注意材料含义的多向性。上述材料中,可以从“独立思考、援疑质理、寻根究底、坚持真理、求真务实等精神”的角度去立意。二是联想感悟。材料有意地增加了一些细节,有利于展开联想和想象,有助于触动深层思考。比如,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可以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迷信权威、轻信盲从、不肯动脑、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现象。由此可以联系的生活实际有很多,比如抢盐潮、钱学森之问、中国大学缺什么等。

二、 评论探究型

评论探究型是指从作文题提供材料中引申出对某现象的评论并深入探究。如2011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议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立意点拨】 对于这类的作文,最关键的是找准主流立意,抓住一个关键词或者关键句。材料中“老师”的总结语是材料的关键句,是整个材料的延伸,明确指引考生应把内容升华,提出现实意义。因此考生可从甲、乙、丙三个学生的观点中选取自己熟悉的角度立意,如公平竞争、坚持原则等。

三、 多元联想型

多元联想型是指提供的材料往往给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它往往由一则诗歌或富有诗意的句子组成。如2011年高考福建卷作文题: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立意点拨】 第一,必须全面理解材料,仔细分析句子的意境和哲理,不能脱离整体材料的意思另起话题。二要提炼观点,考生可依据材料,通过联想找出多元的写作角度。如“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可从“理想与现实、平凡与伟大”的角度立意;“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可从“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务实而精彩”的角度立意。需要注意的是,从材料中提炼的是观点而不是话题。如有的学生从材料中引出话题“情意”,则有偏题之嫌。

四、 并列求同型

并列求同型是指作文题目由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构成,并且材料事例隐含着相同的观点或寓意。如2011年高考大纲卷作文题: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第二天他得知这张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第9篇:材料作文审题范文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施行,以往高考中的命题类材料作文也被新的材料作文形式取代。与以往的材料作文的要求不同,新材料作文只是给出了一段材料,并没有规定作文的题目和话题,只规定学生不可抄袭和套作,不能脱离材料范围。这样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审题能力,正确的理解材料的主旨。同时,又能从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的文章看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判断选择能力的强弱,这样写出的作文有更强的真实性,可以更好的检测学生的语文素养。从以往学生在新材料作文上的得分情况来看,此类作文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审题和立意,只有准确的掌握材料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才能更好地确立写作的主题和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依旧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对于材料作文的讲解不到位,没有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导致学生在面对新材料作文时往往会出现偏题,甚至跑题的情况。所以,在新材料作文的要求下,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十分重要。

新材料作文教学的现状

新材料作文符合了我国新课改的要求,做到了对学生的全面训练。与以往的作文命题不同,新材料作文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材料内容,从而找到写作的主旨,可以很好地检测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新材料作文的写作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现阶段,新材料作文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师生不协调。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只是在一味的讲解和分析,没有做到让学生参与课堂,使得学生对于材料作文的接触和感悟较少,缺少写作经验。二是,教学方法落后。教师在进行新材料作文训练时,往往还采用与以往训练话题和材料作文同样的方式,不关注学生的文化积累和内涵的培养,导致事倍功半。三是,没有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生新材料作文的练习时没有抓住教学重点,没有教给学生正确的审题立意的方法,导致学生在审题时易出现偏差。

提升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的有效策略

1.坚持“三性四清”

教师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时,要首先从新材料审题教学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在审题时要从全局出发,采用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对材料中的内容要有所筛选,找出关键。同时,也要分清材料的主次结构,找出主要分析对象,理清文章内涵,理顺文章中的角色关系,多角度分析材料内容,找出自己能有所发挥的关键词。

2.从整体出发

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从材料整体解析材料的习惯,让学生在面对新材料作文时可以分清材料的结构,找到主次,分辨出材料中设计的不同的对象和写作立意的规定范围,找到材料中的关键字句,让学生不会由于断章取义而出现立意的偏差。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面对新材料作文时可以透过全局看本质,找到其中最具有话题性的观点进行立意的作文的写作。

3.化大为小

新材料作文给出的材料一般都比较简短,在提炼关键词时也较为困难,有些材料往往还是由多个小故事构成,并且在主旨的表达上也比较隐喻和含蓄,这就为学生在审题立意上加大了难度。因此,这就需要学生注重对材料细节的把握,认真阅读材料中的每一句话,对其中的相同的观点进行提炼和概括,发现材料中隐藏的主题思想,从而找到作文的立意点。

4.把握关键词句

大部分的新材料作文都是呈现一段式结构,这类材料中往往会很明确的在一段话或者几个词语中传达出立意的重点,这些就是命题人要告诉学生的写作方向,这就要求学生仔细审题,找出其中存在的关键句或者几个关键词。只要学生找到了正确的切入点,把握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就会避免跑题或者偏题现象的出现,在作文的立意和书写上也更加的顺利。

5.发挥想象

有些新材料作文的主要思想可能并没有在材料中表现,而是需要对材料中的思想进行延续,在探索中发现。因此,在进行此类材料教学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并要求学生每读一段材料都要认真分析,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材料的思想内涵进行总结,并试着续写故事或者给出不同的结局,这样就可以达到训练学生想象力和联想能力的目的。

6.由果寻因

世界上的事物都存在着因果关系,材料也不例外。高考中的很多材料都是以寓言故事或者一些事例出现的,无论是故事还是事例,我们都可以通过梳理其表面和含义和文章的脉络来找寻其中更深层的内涵。要想让学生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多收集一些这类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日常训练。

7.抓住材料重点

部分材料作文可能会存在多个要点,在面对这类材料作文时,往往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从中找出命题人最想要让学生表达的主旨。这样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多训练学生的分析和审题能力,让学生可以快速的发现材料所要表达的本质内容和正确的文章主旨,这样才能保证高分作文的产生。

8.选择最佳角度

要想在材料作文中取得理想的分数,根据提议选择最佳立意角度十分关键。大多数的材料作文都是以图片或者文字叙述的形式出现,在这些材料中,不但有材料的主体思想,还有一些不是多余的立意角度,这就造成了学生在选取立意角度时的障碍。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在此类材料方面的训练,知道学生如何找到材料的主体思想,如何能做到最佳立意。具体要求:一是,选择角度不要太大或者太小,集中一点才是“王道”。二是,选择角度要立意新颖,避免落入俗套,如此才可以在众多的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三是,有针对性,而且要强,保证目的明确避免无的放矢。

9.训练思维模式

新材料作文主要是在考查学生的思维模式,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大对于学生思维模式的训练。从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制定出一套适合新材料作文的思维模式。同时,在日常的新材料作文训练时引导学生采用此种思维模式,让学生可以形成习惯。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