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童话的资料范文

关于童话的资料精选(九篇)

关于童话的资料

第1篇:关于童话的资料范文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对策一、了解小学生的阅读心理,激发小学生童话阅读童话的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小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和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层次较低,兴趣点一般都停留在对童话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了解,而不会对包含在童话中的内涵思想进行深入的思考,但这并不会影响小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欣赏。小学生的思维方式特点使得其更容易对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达到锻炼思维能力和提升阅读欣赏能力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童话阅读时,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特点,多采取一些丰富多彩的童话教学模式,如播放与童话故事对应的动画片,展示童话故事插图等方式,以增强学生对童话阅读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指导小学生阅读童话故事《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时候,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增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一环节:为帮助学生了解狐狸的生活习性和个性特点,在教学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与狐狸相关的动画片,在播放动画片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得学生狐狸的形象进行思考。然后向学生展示一些《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的插图,指导学生对插图进行观察和辨识,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插图中的狐狸是什么样子?这些狐狸在做些什么?通过这些画面可以联想到什么情景?插图中狐狸的形象与人们眼中狐狸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狐狸爸爸”与人们眼中狐狸的形象进行对比,并对《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狐狸爸爸”的形象设置悬念,将学生引入《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故事中。

第二个环节:与学生一同进入漫画大师罗尔德q达尔创作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故事的学习中。

第三个环节:为学生播放《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精彩的动画片段,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动画片中“狐狸爸爸”的形象特点,并对故事情节进行总结,让学生说说“狐狸爸爸”是怎样对付故事中卑鄙的农场主?

第四个环节:指导学生阅读童话作品《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经过以上几个环节,学生对《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这篇童话的兴趣显著提升,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阅读资料,交给学生一定阅读时间,并在阅读完成后提出相应问题,增强学生对童话故事的鉴赏能力。

二、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童话作品

小学生阅读童话作品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后,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阅读资料,增加学生的童话阅读量。需要注意的是课外读物的选择必须是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优秀童话作品,应以经典童话作品为主,这是因为经典童话都是经过历史的筛选和时间的沉淀,因而具有更高的文学价值,不仅能够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更丰富的精神养料,还能够对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产生积极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童话故事时,还需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增强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师应为学生留出充足的童话阅读时间。例如,在学习童话故事《丑小鸭》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经典的《安徒生童话》全集,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童话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严格遵照国家语文课程相关标准,同时也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特点,激发小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

目前市场上童话故事读物的种类繁杂,质量良莠不齐,这里向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推荐一本优秀的童话故事书《优秀小学生应该阅读的中外童话故事》,该书中童话作品的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简洁生动,可以供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使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向小学生推荐一些合适的童话阅读作品,还可以鼓励家长与学生一同阅读,方便家长及时向学生讲解童话故事中的道理和知识。

三、营造良好的童话阅读环境,让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和家长应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童话阅读氛围,使得小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开展童话阅读。首先,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采取“休闲阅读”的方式更适用于小学生童话阅读的需求。教师可以号召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童话读物,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等教学资源,建立学生喜欢的童话阅读资料库,方便学生随时进行童话阅读。总之,应在学校和家庭两个地点建立浓郁的童话阅读环境,使得学生可以真正享受童话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新奇的体验。其次,应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童话阅读时间,阅读时间的安排可以集中布置也可以分散布置,方便学生进行自由阅读。第三,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以增强学生童话阅读的兴趣。第四,积极发挥教师和家长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鼓励亲子阅读、师生共读,在学校和家庭中共同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使得学生可以真正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落实对童话阅读的评价要求

加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效果既要保证童话阅读的数量,也要保证童话阅读的质量,而保证童话阅读质量的关键一点在于落实童话阅读的评价要求。学生应在童话阅读的过程中对所阅读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记录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读书成果展示,从而了解学生的童话阅读情况,掌握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范围,还可以从中考察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

每学期末,教师应根据童话阅读评价要求对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进行评价,评价依据为学生在本学期内的童话阅读数量、阅读内容、阅读心得体会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开展一些阅读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故事演讲、故事表演等,既可以让学生分享阅读的乐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读书的兴趣。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立足于课内童话作品,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扩大童话阅读量,在学校和家庭两个地点共同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丽.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问题及对策[J].成功,2012,(18):81.

[2]杨迪.浅谈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01):40.

[3]马天凤.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之我见[J].才智,2013,(31):140.

第2篇:关于童话的资料范文

这是五位妈妈用心血写就的体会,也是最为感人的亲情关爱诗篇,更是专业教育的必读书籍。她们的艰辛,她们的执著,她们的至爱,她们的付出,她们的探索,她们的成就,使我们每个读者都能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在人类社会与各类疾病斗争的历史进程中,这五位妈妈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令人敬仰的丰碑。

阅读书稿,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全是妈妈,爸爸在哪里?我并没有怪罪爸爸们的意思,但要说一句公道话,妈妈为孩子的付出,确实远远多于爸爸。我们所有的爸爸们,首先应该向这些英雄的妈妈们致敬。正是她们的永不放弃,才铸造了最为灿烂的人道主义诗篇。

我并不是自闭症的专家,甚至缺乏最为基本的常识。但是,在我2008年9月担任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后不久,就遇到了自闭症儿童家长们及其有关的专业组织到我的办公室反映情况。而且,田惠萍创办的自闭症组织"星星雨",在全国乃至国际社会都有一定影响,我过去从公益慈善事业的角度也认识她。

2009年春,深圳的一个自闭症组织给总理写信反映他们的困难,总理批示要求卫生部与民政部共同研究解决这一问题。我到深圳调查,专门到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机构调研,与当时民政局的刘润华局长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后来刘局长决定给这个康复机构支持百万元的资金,解决了一些基本的困难。后来又听说深圳开始建立机制,固定给予这类民办机构以财政资金补贴。再后来知道,壹基金也给予了自闭症机构一定的项目资金支持。我们的公益研究院给深圳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提供咨询时,就提出要建立专项的自闭症儿童福利制度,即给这些家庭以专项津贴。

李连杰先生主演的《海洋天堂》,引起了全社会对于自闭症儿童的高度关注他在剧中的发问:我在世养育孩子还行,我过世后谁来照顾孩子?实际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反思。这以后,我就与自闭症儿童的福利慈善事业有了更为经常的联系我认为,我们国家当前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体系,这个体系,首先就应该包括儿童的福利,因为没有儿童的福利,我们的国家就不会有很好的未来。我在担任司长的时候就批评那种对待儿童福利"只给权而不给钱"的倾向,当时只能先从孤儿的养育津贴入手。儿童的福利,当然应该包括自闭症儿童在内。我们的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都应该承担起照料自闭症儿童的责任。

我常常感慨,日本是在1948年就制定了《儿童福利法》,我们国家到现在还没有制定一部儿童福利条例。对于社会福利,我们的整个社会还很陌生。自闭症儿童的福利,已经超出了一般的生活福利,因为他们需要照料和康复,这对我们来说更为陌生。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本来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津贴,二是服务和照料。我们现在是两个方面都缺乏,迫切需要尽快着手,解决包括自闭症儿童照料在内的社会问题。

鉴于我国人口众多,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人数在全世界也会占有较高的比例,因此,需要建立国家的自闭症儿童福利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既要包括生活类的照料,还要有护理和康复服务。要不要建立这类疾病的研究机构,甚至兴办这类疾病的医院或者专门的学院?看来应该进行这样的探索,我们也应该进行这样的呼吁。

现在,自闭症儿童的照料问题,主要依赖于家长们筹办的专业化组织。全国已经有几百个这样的组织。他们自称为草根组织,我认为不妥,建议应该准确地称为专业性的服务组织。田惠萍女士建立了"心盟",推动全国自闭症儿童的社会组织的行业体系建设。应该说,我们存在着极大的社会需求。但是,由于缺乏健全的福利政策,各个专业化的组织还普遍缺乏运行资金,存在着多方面的困难,在相当多的地方还存在着注册困难的问题。如何支持这类社会组织的健康运行,还需要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听瑞典的华侨朋友介绍:在瑞典,如果医院发现儿童属于重度残疾,家长就可以停止工作,领取政府补贴,在家中集中精力养育孩子;如果到了夏天,家长要休假,政府还要派人来接替他们。瑞典人认为,国家应该为困难的家庭提供周到的福利。

我希望我们的国家也尽快建立起这样的社会福利制度,让方静、雁儿、棒棒妈、瑶瑶妈、有才妈,让所有患有各类重度残疾的家庭,都能及时得到政府的资助,让我们的公共设施,能够为这些家庭提供多方面的康复与照料的方便。

我相信,这个目标的实现一定不会太远。况且,在201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就已经决定,要率先在全国建立重残津贴制度,我对他们的举动甚为钦佩。宁夏能够办到的,发达地区还能等待多少年呢?

第3篇:关于童话的资料范文

项目名称:关爱留守儿童 助学助成长计划

执行机构:衡阳市南华大学晨光爱心志愿者队

项目背景: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由于种种现实原因,进城打工的父母无法让儿女同行,于是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

2.据相关报告显示,衡阳市的留守儿童数量多且呈日益增加的趋势。留守儿童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仅仅由爷爷奶奶等亲戚照看着,极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影响学习及健康成长;

3. 城乡差距的存在,农村小学教学资源有限,无法给留守儿童提供很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4. 留守儿童思想单纯,可引导行强。

项目实施地:大道村小学

项目服务人群:大道村小学需要关爱的留守儿童

项目目标:

1. 做好留守儿童的学习指导工作,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开阔知识视野 ;

2. 积极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真善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优秀品质;

3. 帮助学校增加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设备;

4. 培养在校志愿者的社会实践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丰富大学生活。

项目计划解决的问题:

1. 做好留守儿童的学习指导工作,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习惯;

2. 矫正留守儿童对父母的看法,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等长辈,学会爱;

3. 与父母沟通,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交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爱

4. 为学校增加教学资源,为留守儿童创造好的学习环境

项目周期: 从 2012.12 到 2013.7月

项目产出:

1. 收集的各类活动资料、照片、宣传PPT、志愿者的下乡感言等;

2. 建立一个小型图书馆,扩大留守儿童的知识视野;

3. 举办的活动获得家长、老师以及社会的好评和支持;

4. 衡阳市媒体宣传报道至少1次。

项目进程:

前期调研

2012年12月--2013年2月

① 完成大道村小学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② 写策划书,制定有效有序的帮助计划;

③ 与学校老师,留守儿童家长沟通,得到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并完善策划书和活动计划,保证帮助留守儿童的活动能够正常有效进行。

前期准备

2013年2月--2013年3月

① 用调查所得的资料等制作关爱留守儿童的PPT、展板、海报等,并在校进行摆点宣传,扩大组织的影响力,号召高校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帮助留守儿童;

② 招募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在校志愿者;

③ 对招募的志愿者进行如何帮助留守儿童的培训,树立“服务他人,完善自我”的服务理念;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志愿者对留守儿童的帮助行为;

④ 合理安排,配对活动部的志愿者和留守儿童;

⑤ 跟学校负责人洽谈,商量支教时间及相关事宜,制定下乡支教的详细计划

活动正式开展

2013年3月--2013年6月10号 每周周末定期下乡开展有效有序的“一对一关爱留守儿童”学习指导活动。

2013年3月--2013年6月10号 每周定期(跟学校商谈后确定周一到周五的某个时间段)下乡去大道村小学进行爱心支教

2013年4月--2013年5月

① 策划成立图书馆成立事项,进行宣传,开展爱心募捐活动,号召人们为留守儿童奉献一份爱心;

② 为留守儿童购买适合他们的书籍;

③ 跟学校沟通,用募捐所得有用的书籍以及我们购买的书籍,协助学校建立一个小型图书馆;

④ 举办图书馆成立仪式,邀请权威人士出席见证,并联系衡阳媒体进行报道宣传;

2013年5月20号--2013年6月5号

① 策划“陪留守儿童过六一”活动,进行宣传,招募一日志愿者;

② 合理分配一日志愿者的任务,邀请相关权威人士出席参加,购买相关物资;

③ 正式举办“陪留守儿童过六一”活动;“六一”活动内容包括:由一日志愿者和队内志愿者一起陪留守儿童玩;开展“我想对爸爸妈妈说”演讲比赛;借用志愿者的手机让留守儿童的父母打电话;给留守儿童发棒棒糖之类的小礼物等

后期总结

2013年6月10号—2013年7月

① 针对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父母、学校老师分别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访问;

② 分析调查问卷,了解帮助计划实际实行存在的问题,效果,父母和老师的评价等,作出调查总结报告并存档,以供以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进行参考;

③ 队内志愿者写下乡感言、总结报告,整理并保存优秀的下乡感言或总结

本期活动结总

2013年7月初

① 整理保存本期活动资料,负责人总结本期工作情况存档

② 考虑并计划下期活动

财政预算:

前期调研

2012年12月--2013年2月

交通费 20 2元/人 ,10人

用餐费 60 6元/人 ,10人

矿泉水 10 1元/人 ,10人

资料费 50

前期准备

2013年2月--2013年3月

交通费 10 2元/人 ,5人

矿泉水 50 1元/人 ,50人

宣传资料费 80 包括海报、横幅、彩纸彩笔工具等

“一对一”活动

2013年3月--2013年6月10号

交通费 600 2元/人/周/次 ,总计10周,总共30人

矿泉水 300 1元/人/周/次 ,总计10周,总共30人

爱心支教

2013年3月--2013年6月10号

交通费 200 2元/人/周/次 ,总计10周,总共10人

矿泉水 100 1元/人/周/次 ,总计10周,总共10人

建立图书馆活动

2013年4月--2013年5月

交通费 100 2元/人 ,50人

矿泉水 60 1元/人 ,60人

宣传资料费 80 包括海报、横幅、彩纸彩笔工具等

书籍材料费 500

图书馆装饰材料费 100

“六一”活动2013年5月20号--2013年6月5号

交通费 100 2元/人 ,50人

矿泉水 60 1元/人 ,60人

宣传资料费 80 包括海报、横幅、彩纸彩笔工具等

礼物费用 150 包括铅笔,橡皮,作业本等

通话费用 150

后期总计

2013年6月10号—2013年7月

交通费 20 2元/人 ,20人

矿泉水 20 1元/人 ,20人

资料费 50

本期活动结总

2013年7月初 资料费 50

经费合计: 3000

项目成员简介及过往项目经验优势:

1. 晨光爱心志愿者队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办法》,经校党委、校团委批准成立,由校团委直接管理的带慈善性质的非赢利性组织。其原名晨光助学爱心基金会,于2003年成立。2007年项目转型,以衡阳县及郊区地区为据点,开辟了三块关爱留守儿童的根据地。晨光爱心志愿者队自身优势明显,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验。

2. 晨光爱心志愿者队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长期以来,晨光爱心志愿者队秉承“同在一片蓝天下,共沐一片晨光中,携手同行“的志愿者精神,开展了一系列关爱及帮助留守儿童的活动,努力地动员更多的南华学子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进来,得到了社会、学校以及孩子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3. 晨光志愿者队队内拥有着一大批有责任心,有爱心,积极向上,不断完善自我的志愿者不断默默的奉献着自己对留守儿童的爱。

第4篇:关于童话的资料范文

年级:15级    专业:社会工作    姓名:汪亚莉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至今,因为我国现代化进程发展的必要和经济的腾飞,引起了大范围的人员流动,最为显著的是农民工大量向城镇转移。然而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定,农民工子女进城需要面对的问题很多,譬如住房问题、教育问题、户籍制度问题等,农民工父母不得不把子女丢在家里交由亲朋好友代为看护。在城市里,农民工的工作非常辛苦,大部分都是体力活,由于精力和时间的限制,也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随着农民工队伍的扩大,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增长。

    全球经济发展较为迅猛,在西方国家曾经也引发过人口大范围流动现象,但与我国人员流动完全不同。由于西方国家没有过多的政策性限制,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能够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福利,所以他们会把子女带在身边照料,亲子分离现象寥寥无几。由于我国的政策性条件限制,农村工父母把子女带在身边不是最佳选择,便形成了亲子分离的局面。

    2、研究意义

林语堂曾说过:“人生最重要的关系是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人生哲学若是不讲求这个根本关系便不能说是恰当的哲学,乃至不能说是哲学。”[1]由于留守儿童群体的出现,致使家庭功能无法发挥其作用,导致亲子关系疏远甚至破裂,从而无法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因为农民工人数的增长,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普遍的社会关注。本文主要从亲子沟通的立场讨论亲子关系的现状,探讨亲子关系疏离的原因,并从社会工作的角度给出完善亲子关系状况的建议,从而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性运行。我国亲子关系研究已有很大进步,深入本土化亲子关系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构建和谐家庭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1、留守儿童文献综述

    西方国家亲子关系分离的状况比较罕见,一次对于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研究文献较为稀缺,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也非常之少。我国研究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留守儿童亲子关系问题并做了大量调查研究。

第一,留守儿童出现的成因。研究者认为是家庭和社会两方面原因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家庭方面,主要是物质条件的制约。城市的消费水平过高与农民工微薄的收入形成鲜明对比,农民工没有能力承担高昂的花销,因此还要承担巨大的精神压力。社会方面,主要是教育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同等现象。因为城乡教育所有差别和制度的约束,农民工子女被当地居民以奇异的眼光对待,难以融入城镇生活。另外,大多数农民工的工作任务较重、工作时间较长,没有时间和精力悉心照料子女。

    第二,留守儿童现象带来的影响。我国学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留守现象给留守儿童带来的多重影响。

首先,学习方面的影响。有学者主张会产生不利影响,李秀英认为,临时监护人的监管不力造成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落后,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控能力较为薄弱,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出现逃学和辍学的现象。[5]也有学者主张会产生积极影响,吴霓认为,留守儿童对学习表现出来的兴趣和非留守儿童表现出来的兴趣相当。[6]王艳波、吴新林留守儿童成绩出现两极分化,这种分化严重不平等,成绩较好的比例偏低。[7]

    其次,行为认知的影响。范先佐认为:“因为父母长在外时间较长,留守儿童无法获得父母的看护和管教,有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疏于的管教,最终走向犯罪道路。[8]有的研究者认为,父母与子女长期分隔两地会给给留守儿童带来不利影响,但也有研究者提出不同意见,其实在实践中,有不少的农民工父母外出,提升了留守儿童的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意识,其积极的影响也是不容轻忽的。   

    最后,心理健康的影响。留守儿童处于三观产生的重要时刻,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缺乏引导,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情感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极易引发心理扭曲和偏差。唐喜梅的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和情绪由于长期得不到及时的释放缓解与疏导,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的群体。[9]

    第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就留守儿童而言,努力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有效沟通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给予留守儿童温暖和关怀,以保障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就留守儿童父母而言,适当主动的与留守儿童进行感情互动,看重精神上的关怀而非物质上的溺爱。就监护人而言,选择较为适当的外出父母作为家长代表人,负责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有利于更好的解决问题。就学校而言,增强学校住宿设施建设,提升宿舍管理体制,给留守儿童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就政府而言,取消城乡户籍制度的限制,鼓励外出父母把子女带在身边,摆脱空间上的限制。

    2 、亲子关系文献综述

    第一,亲子关系特点。亲子关系指的是父母和子女之间关系,和其他关系相比具有特殊性。朱俊清在河南行政村进行研究时认为:农村亲子关系疏离,情感交流比较少,亲子之间依恋不强,亲子情感沟通频率较少;农村儿童对母亲比对父亲更加信任、依恋和亲近,有很大的恋母倾向,对母亲回报较多。[10]

    第二,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亲子关系的影响原因众多,再次仅以家庭教养方式为主加以说明。权威型教养方法下的儿童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相对出色。20世纪上半期我国农村家庭亲子关系实质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是以家长专制下长幼明确的金字塔体制,存在家长对孩子拥有绝对的威信,孩子被视为父母的私有财产。[11]

    第三,亲子关系对个体成长的影响。亲子关系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对儿童个体心理健康和行为认知产生很大影响。亲子关系良好,身心健康相对越高,相反,则越低。

第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郑希付指出,父母与子女的换位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彼此,维系情感,使孩子能够茁壮成长,从而有利于和谐的亲子关系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

    根据本文所需要的材料,采用以下几种社会调查方法。

    1、访谈法

    访谈之前,为保障访谈的顺利进行,告知访谈对象访谈的目的和请求,然后根据访谈大纲,与被访者进行交流、探讨来收集资料。根据对校长、老师、监护人、留守儿童及父母的访谈,收集和整理资料,以确保访谈质量的提升,增强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最古老的研究方法,在学术界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先搜集有关资料,鉴别资料的适用性,然后整理出可以使用的资料。本文先是查阅关于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文献,搜集所需要的资料,学习先人经验,为研究奠定基础。

    3、观察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需要,选择最为直观的观察法,走进农村留守儿童的世界,与他们一起生活,在此情景中观察、记录农村留守儿童日常的生活、学习。

 

 

 

一、留守儿童概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现象由此出现,并且备受社会关注,因此人口的社会流动与留守儿童的出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较为统一,一般指的是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者一方外出务工,无法与父母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2、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指的是父母子女的关系,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在生物学意义上,亲子关系表示为血亲关系,重点表现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第二,在法律意义上,分为天然血亲和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第三,在心理学意义上,也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但主要突显情感与行为联系上面。刘晓梅和李康认为:“以共同生活为根本的父母子女互相作用,组成亲子两方行为体系的天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综合体。”[12]

    (二)理论基础

    家庭系统理论有许多种观念,本文包括的观念有:第一,整体论。总体大于部分之和,家庭作为一个整体,作用远比各个家庭成员的组合大的多。第二,家人关系。家人关系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每个家庭成员即使家庭系统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每两个家庭成员之间都存在关系。第三,新的信念。留守儿童家庭会面临很多问题,这不仅仅只依靠哪一方就能解决,需要留守儿童、监护人、留守儿童父母等家庭成员利用机会,调整彼此之间的沟通方法,以维持家庭成员的情感。第四,家庭规则。留守儿童家庭出现问题时,家庭成员不会自我反思,通常就是责备出现问题的人,这往往会陷入恶行交流,使家庭功能失调。家庭成员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第五,满足家庭的需求。大部分农民工父母由于各方面原因不愿表达自己的爱,只关注留守儿童物质方面的需求,而忽略了精神上的关爱。

    (三)创新及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首先,本文利用访谈、调查、观察参与等方法进入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宝贵资料。其次,通过对家庭系统理论再次探究,由此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现状成因,并且从社会工作专业出发给出建设性建议。最后,本文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为知道,贯彻以人为主的理念,具有可行性。

2、不足之处

    我国幅员辽阔,本文仅以灵璧县X村为例,以X村小学五六年级在校学生为对象展开调查,具有一定得局限性。

 

 

 

 

 

 

 

 

 

 

 

 

 

 

 

 

 

 

 

 

 

 

 

二、灵璧县X村小学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现状调查

(一)调查地点基本情况

    1、灵璧县X村基本情况

X村是灵璧县管辖范围内的落后村落,处于灵璧县西边方向,一年四季天气分明。全村所占面积在8.9平方公里,全村共有人口3660,农业用地7千余亩,303省道经过村庄。由于改革开放前的贫困导致的教育资源匮乏,村里的很多老人都没有接受过教育,部分受教育的农民文化水平也很低。伴随着新政策的开放与经济改革,农民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不停地向城镇转移,他们选择长期在外务工,把子女交由祖辈或亲朋好友代为看管,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

    2、X村小学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X村小学是X村唯一一所公办小学,村里的儿童到了读书的年龄都会被送到这里来就学。X村小学于1996年创立,培育20余届毕业生。全校目前共有42位老师,在校学生607人,此中留守儿童286人,年龄大多在7-15周岁,留守问题较为突出。在此次调查访谈中,校方提供的很多信息对本人有很大的帮助。为保证此次访谈的不引起强烈反映,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选择了20名留守儿童作为访谈对象,凭借访谈结果得知:20人中单亲家庭监护的为9人、隔代家庭监护的有10人、寄养家庭在亲友家的只有1人。保障使搜集资料更加完整,对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老师等也有相关问题的访谈。应校方要求,本文中引用的访谈内容采用匿名形式呈现。例如对2017年2月13日对大张同学访谈,记为留守儿童A-2017-2-13。

    (二)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分析

     1、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现状

    根据访谈成果的总结,本文将以四个方面来展现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近况。

    (1)沟通方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在当代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书信、电话、互联网等。虽然互动的种类多样,但留守儿童与父母相隔遥远,距离甚远,交流受到严重的限制。

    “爸爸妈妈一出去就是好长时间,有时候过年都不回来,说是工资高。我跟爷爷奶奶住,他们不会用手机,爸妈每次打到叔叔家的电话上,长途话费很贵,说几句就挂了”(留守儿童A-2017-2-15)

    “老师经常让我们写信给父母,把心里话都写出来,我给爸爸妈妈写过信,他们好像没有收到吧,我很伤心,那是我花了半天时间写了许多心里话”(留守儿童B-2017-2-15)

“去年我爸妈给姐姐买了手机,可以开视频,能看见人的,但姐姐在县里上高中,基本上一个月才回来一次,就给爸妈开视频,看见爸妈的时候也很高兴。”(留守儿童C-2017-2-15)

“家里有一台旧电脑,因为平时会玩的人都不在家,在家的都不会玩,就没有缴网费,经常还是打电话,好想能经常在电脑上能看见爸爸妈妈”(留守儿童D-2017-1-15)

“通常都是用打电话聊天,挑在小孩下学或者星期六的时候打,孩子太小不能给他买手机,怕他玩游戏,不好好上学。”(留守儿童家长A-2017-2-16)

“有一次收到孩子的信,看了之后内心很不是滋味,但在文化程度不高,外打工又累,不知该怎么给孩子写信,觉得打电话方便,又能说说话。”(留守儿童家长B-2017-2-16)

以上内容表现得是留守儿童与父母大多数情况下是用电话来交流的,视频与书信等比较少,沟通方法较为单一。

(2)沟通时间

    时间是情感交流的保障,根据访谈结果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交流不会超过十分钟。

“一般都是爷爷先接的,问完了之后让我接,说几句天冷了多穿衣服,别冻着之类的,爷爷常说没什么事就挂了吧,我经常也不知道能跟他们说什么。”(留守儿童E-2017-2-15)

“偶尔想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想让他们时间回家,但都被爷爷奶奶阻止了。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不敢接他们电话,一般就不接,不跟他们说话。”(留守儿童F-2017-2-15)

“有空就打电话问问家里怎么样,他们总是说别担心孩子和家里,一切都好,你们在外面好好工作就行了,说完就挂了。”"(留守儿童家长C-2017-2-16)

“小孩可能是跟爸妈分开时间长了,没什么感情,不怎么爱说话,每次他爸妈打电话来,让他接他就说两句,就不愿意说了,其他有什么事情就由我们转达给他。”(留守儿童监护人A-2017-2-17)

通过以上谈话,可以看出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时间较少,大多只关心生活学习等表面上的情况,缺乏深层的情感交流,一般沟通时间较短,基本在10分钟以内。

    (3)沟通内容

    “爸爸老是问我钱够不够花,不够的话就给妈妈寄钱,让我问妈妈要。好好学习,争取每次都考前几名,考好了有惊喜,想买什么就给我买什么,在家听妈妈的话。”(留守儿童G-2017-2-15)

    “爸妈经常问吃住能不能习惯,多吃饭才能长高。天冷了多穿衣服,感冒发烧可就麻烦了。最近可考试吗,考多少分,得表扬了吗?。” (留守儿童H-2017-2-15)

    “他们每次打电话都叮嘱我在学校别调皮,放学就回家写作业,要听爷爷奶奶的话,别乱跑,帮爷爷奶奶干点活,其他的都很少说。”(留守儿童I-2017-2-15)

    “每次打电话都说让我在学校听话,别惹事,放学就回家,别光顾着在路上玩,回家赶紧写作业,别让爷爷奶奶操心,他们年龄大了,回家帮着做点事情。”(留守儿童J-2017-2-15)

    “想出来挣点钱,以后给他更好点的生活,让他能在学校安心上学,别像我们这样没文化,只能出苦力。本来打算把他带到城里就学,毕竟我们能力有限,又怕他城里孩子欺负他,不适应这里的生活,只能问问他需要尽量满足他。”(留守儿童家长D-2017-2-16)

    “想闺女了就给家里打电话,不好意思问她想不想我们,害怕聊天陷入僵局,干脆就说点其它的事情。只要她能上好学,比说什么都强,以后考上大学,生活好了,我们再累也都值得了。”(留守儿童家长E-2017-2-16)

    “孩子才上小学,正式打基础的时候,有的父母会打电话来问小孩成绩怎么样,有的小孩写的周记里也能体现出父母对他们的期望,还有就是家长会上主要都关心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留守儿童家长E-2017-2-16)

    经过对上述访谈内容的描述,留守儿童父母大多关心孩子生活和学习上的事情,心理和情感上的交流几乎没有,由此也能够体现家庭教育的缺失。

    (4)沟通效果

    “我也不太知道爸妈在什么位置,离我有多远,就知道他们过年期间来家过一个星期多些,然后就跟爷爷说,不听话就好好管教。我觉得他们管的太多了,他们一说我我就心情不好。”(留守儿童K-2017-2-15)

    “我也想过要常回家看看他们,时间、精力、经济都很受限。回家太多次就吃不消,时间久了,我也能感觉到孩子跟我什么感情了,有什么话也不愿意跟我说。”(留守儿童家长F-2017-2-16)

    “孩子说想我了,想让我回家看看她,但是工作太忙了又不好请假,就没有回去,感觉孩子很失落,埋怨我们就知道挣钱一点也不重视她、关心她。我想趁年轻她还小,先挣点钱,以后回老家做点小生意,等她长大了再多陪陪她,给她最好的生活”(留守儿童家长G-2017-2-16)

    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互动效果不是很好,但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离不开双方之间的情感沟通。首先,情感交流越多,互动的效果就越明显。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有时空上现实距离,也有心理上虚拟距离,监护人为顾及留守儿童父母的辛苦劳作,加上不给他们添麻烦的心态,直接或间接的阻碍他们之间有效沟通,从而加重了父母与孩子中间的距离感。其次,情感表达能为沟通的言语增加色彩,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距离感,从简单的电话沟通方式才能缩小一点点。在通话中,留守儿童父母没办法识别孩子形态举止和情绪起伏,更没有办法感知留守儿童的神情与体态,肢体语言发挥的积极作用不显著。三是脱离了共同生活的背景,共同生活是情感交流的基石,留守儿童与父母经常相隔两地,脱离了共同生活的背景。每次通话都是重复那几句,说的都是对孩子的生活、学习方便的话题,很少主动关心子女内心的情感及心理状况的问题。

    2、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沟通现状

    留守儿童父母出门打工以后,就把孩子送到监护人那里,让监护人代为管教。在访谈中发现监护人与留守儿童之间缺乏交流,有的留守儿童内心非常封闭,不愿意与监护人分享自己内心的事情。

    “孙子学习成绩欠佳,考试成绩有待于提升,回家就知道看电视,时不时的还和一群熊孩子去游戏室。想让他帮我干点儿活都懒得动,父母长期不在家陪他,看着也可怜巴巴的,就不能严厉要求他做什么事情。”(留守儿童隔代监护人B-2017-2-17)

“大姑家有两个儿子,都不让人省心,照顾好两个弟弟就顾不上我了,天天还忙着下湖种地,跟我就没有很多交流。毕竟寄人篱下,本来就很别扭,更不敢有过多的奢求,心里也很恐惧大姑的责备,每天就乖乖的学习。”(留守儿童L-2017-2-15)

“回到家放下书包就开电视,我也让他去看书、写字,可是他不听话,他爸在家就害怕他爸,出了他爸谁都管不了他,我也不好多说什么,说多了就和我对着干,管不了。”(留守儿童隔代监护人C-2017-2-17)

    由此看来,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沟通也较为浅显,没有深入的情感沟通,留守儿童内心形成一种寄人篱下的自卑感,与监护人的关系表现的较为生疏。

    3、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父母的沟通现状

    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后,照料留守子女的重担就落在监护人的肩上,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父母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有效使提升亲子关系的亲密度。

“我们在外边一有空就给家里打个电话,想问问孩子的情况,他们很少打电话过来,都是我们打过去。也没有说什么实质性内容,大多是基本关怀。”(留守儿童家长H-2017-2-16)

    “照看好家里的孩子是我们的任务,他们在外头挣钱非常不容易,家里鸡毛蒜皮的事情就不跟他们说,免得分心。孩子在学校里头受到老师表扬,考试领了奖状就他爸妈说说,这样他们也满意。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我们能自己处理的就不让他们知道,一般都是报喜不报忧。”(留守儿童上代监护人D-2017-2-17)

    “孩子成绩不好,回家就疯的不见人影,也不好好写字。我们说了他也不听,想给他爸打电话让他爸教育教育他,又害怕他爸吓唬他,到时候孙子会想是我打电话去故意说的,关系不好处理,想想就没打了。(留守儿童隔代监护人E-2017-2-17)

    监护人为了不让外出的父母为家里的所示操心,选择了对互动内容的保留,没有尽到监护责任。同时害怕与留守儿童关系变质,因此就选择报喜不报忧。这就会导致留守儿童父母无法了解孩子的真实现状,同时也封锁了留守儿童父母走进留守儿童内心世界的大门。

    (三)调查总结

    第一,亲子沟通受限。无论是从沟通方式、内容还是沟通时间来看,留守儿童与父母相隔两地,见面接触的时间较少,一年只能见几天,又要外出,缺乏深入的情感交流场所。第二,沟通效果不理想。留守儿童与父母主要以电话为主的沟通方式,双方无法感受到彼此心理状态和情绪的起伏,只能表达生活上的慰问和学习上的关心,没有实质上情感的升华。第三,过于依赖监护人。监护人只负责留守儿童的衣食起居,也没用深入的沟通,根本无法发挥中枢纽带的作用。以至于对留守儿童父母沟通时的内容有所保留,报喜不报忧,使得留守儿童父母无法了解孩子的真实状况。

 

 

 

 

 

 

 

 

三、留守儿童亲子关系问题探讨及原因分析

(一)留守儿童父母沟通观念和技巧缺失

    多数留守儿童父母受教育水平较低,小学或初中结业,家庭经济窘迫,物资不充裕,为改变生活状况,无奈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在沟通观念上面,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因为经济条件限制没有受到过多的教育,所以想努力改善眼前的生活现状,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不得不离开故乡,努力赚钱。留守儿童年龄较小,对父母的情感依恋较为强烈,因为留守儿童父母缺乏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背景,所以与子女的沟通较为古板。在沟通技巧上面,对于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严厉的管教是非常普遍的,父母从来都是以施令发号者或管教者的形象出现在子女面前。权威式教养方式下,留守儿童不敢主动跟父母沟通,而父母也缺乏主动跟子女沟通的意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沟通技巧对于良好沟通能够发挥积极影响。留守儿童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交流被问答模式所制约,或是直接命令,若是完不成就会遭到责备。他们并不是一个好的聆听者,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感受,而是一直处于沟通中权威者的地位,这会使孩子的压力增加,时间越久,孩子就更不愿意表达内心的想法,导致亲子关系的疏离。

    (二)留守儿童亲子沟通效果不佳

    留守儿童父母苦于生计长期奔波在异地,跟子女直接接触的机会寥寥无几,无法进行亲密互动。平时只能通过电话来问候一些关于子女的基本情况,一般沟通时间很短,也没办法正常陪伴孩子成长,深入了解子女的内心世界。由于时间、空间以及距离的交织限制,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很少返回故乡看望子女,一般只有春节才回去,但是在家停留的时间比较短暂,刚与孩子建立起的熟悉感由于外出又瞬间崩塌,导致与孩子之间比较疏远,这完全脱离了正常家庭生活的轨迹。也有母寒暑假把孩子接到城里,但天天工时间长,精力也有限,没办法正常照看子女,留守儿童一个人换到一个陌生环境也觉得冷清。归纳上述原由,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交流不能达到应有的状态,以至于亲子关系渐行渐远。

(三)监护人沟通媒介作用的缺乏

    单亲监护家庭中,父母双方共同维护和承担责任才使得家庭的得以良好运作,一方离家务工后,所有的责任都落到另一方的肩上,这会导致监护人压力过大而不堪重负。监护人与孩子沟通较少,会产生情感交流的障碍,使得亲子关系疏离。

    隔代监护家庭中,通常情况下,监护人与留守儿童关系有两类:一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较为溺爱,言听计从。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对学习的重要作用有所认识,所以对子女学习的期望值较高,认为有必要严厉,这与祖辈的教育理念发生冲突。但苦于无法亲身教导,只能依靠于祖辈那里获取信息,听取建议。二是监护人较为固执,思想观念没有更新。祖辈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出现一条横沟,就是人们常说的代沟现象。

寄养监护家庭中,因为父母二人都出去打工,亲朋好友承担监护职责照管留守儿童。一般寄养家庭监护人都有自己的子女,注意力较为分散,时间精力也常有不足,甚至也要经常工作,对被监护人的养护仅限于物质满足,无法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与此同时,留守儿童极其很容易发生心理变化,有着浓重的寄人篱下感受,感觉父母对自己关心和爱护欠缺,引起责怪父母并有疏离的想法。监护人在父母子女的亲子关系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监护人监护不力加之对外出父母的沟通有所保留,间接导致留守儿童亲子关系渐行渐远。

    (四)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弱化

    第一,社会化功能。留守儿童正在社会化的初步阶段,是三观的产生的重要时刻,不能离开家庭而独立。在以上监护家庭,监护人与留守儿童互动频率较低,和外出父母交流结果不理想,容易降低留守儿童的安全感。这种环境下对留守儿童的保护毕竟有限,家庭功能的弱化加重了留守儿童内心不安全感。当留守儿童遇到突发情况时,祖辈年事已高,缺乏保护力,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便会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

    第二,情感交流功能。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对于社会成员来说,交通和通讯十分便利,情感交流已经不受空间和时间的约束。但对于家庭而言却截然不同,亲子之间亲密关系的建立必须以共同生活为背景,以直接接触为前提。但留守儿童与父母的直接接触交流的情况几乎没有,只能通过电话来维系基本的情感,没有过多深入的交流。长此以往,亲子关系会产生裂缝,留守儿童会丧失对父母的依恋而产生情感危机状态。

    第三,家庭教育的需求。家庭是个体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家庭教育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必然经过的阶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虽然千差万别,但家庭毕竟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对孩子的影响是久远的,不可缺少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出现问题,不在身边的父母无法及时解惑,成绩取得进步时,也难与父母分享获得支持和鼓励,久而久之,留守儿童便会产生厌学的念头。对于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监护人的过于溺爱,会使得留守儿童道德缺失,父母无法传授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孩子为人处世较为固执己见、冷漠,缺乏社会责任感。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父母情感的长期缺位,留守儿童情感关爱得不到满足,容易引发孤独、自卑等心里问题,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行为偏差。

四、改善留守儿童亲子关系问题的对策

关于留守儿童出现带来问题有很多种,亲子关系疏离只是其中一点,通过对上述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现状的访谈,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提出修正建议。

    (一)个案工作方法

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留守儿童亲子关系问题,使正处于亲子关系疏离困境中的个人和家庭有所改变,向好的方向发展。

    1、留守儿童父母的个案辅导

留守儿童父母想努力改变现在的生活状况,但由于文化程度等条件的限制,不得不在异地他乡苦苦奋斗。家庭教育的缺失、沟通意识浅薄、没有沟通技巧以及过度相信监护人的情形,严重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发展。

    第一,加强留守儿童父母的沟通意识。

    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产生来源于沟通,亲密度的提升以沟通效果为基础,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也是如此。社会工作者应努力帮助父母提高自身素质,使其认识到与留守儿童沟通的重要性。父母角色的长期缺位给孩子的精神、情绪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不是通过电话的沟通可以弥补的。留守儿童年龄尚幼正处于社会化的重要阶段,正是需要父母情感陪伴和引导教育的时期,却得不到任何的精神上的关爱,因此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社会工作者积极劝导父母转变现有的沟通理念,认识到与子女沟通的重要意义,一旦亲子关系破裂,将会留下一生难以弥补的遗憾,不能只注重眼下的经济利益,放弃对子女的互动的机会。

    第二,提升留守儿童父母的沟通技巧。

    互联网时代下的沟通形式多种多样,社会工作者引导父母根据孩子不同层次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可以通过视频、可视电话等观察孩子的言谈举止,补足了电话中只对孩子嘘寒问暖,衣食起居的关注。更重要的是侧重于关注孩子内心情绪、情感的变化,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留守儿童父母要学会倾听和换位思考,对待孩子像朋友一样要坦诚,把握住平等原则,禁止权威式的的命令与要求。

    2、留守儿童监护人的个案辅导

    外出父母离开家庭以后,把子女交由祖辈或其他亲友代为照料,监护人能照料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却忽略了和留守儿童的情感互动,同时使监护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促进留守儿童与父母亲子关系的作用。

    第一,提升监护人的沟通意识。

监护人是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但因为年龄差距太大,产生的代沟现象较为明显,缺乏深切沟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度不利。社会工作者帮助监护人改善思想观念,克服代沟障碍,提升沟通意识,明确自身作用。承担起看护管理留守儿童职责,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第二,提高监护人的责任意识。

因为监护人与留守在生活中和童相处时间较多,可以感知留守儿童情绪情感发展变化,成为生活中最了解留守儿童的人。同时监护人作用在大大提升,成为留守儿童和外出父母互动的媒介。然而,通过访谈内容发现,各种原因的限制,监护人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社会工作者应该从责任感的角度对监护人进行引导,使其认识到自己在留守儿童与父母亲子关系建立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影响性技巧的应用

    社会工作者进行个案辅导时,加强对影响性技巧的应用。

第一、提供信息。为提升留守儿童父母与监护人的亲子沟通技巧,根据经验和技巧,推荐有关亲子关系互动的电影、书籍等。

第二、自我披露。为了明确留守儿童父母与监护人的责任意识,社会工作者可以有选择的向服务对象披露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曾经处理过类似案件的方式,为留守儿童父母与监护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第三、建议。根据每个留守家庭的不同情况,社会工作者依据专业素养,给予不同的建议,因此来改善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现状的局面。

(二)小组工作方法

    支持小组与互动小组为小组工作常用方法,对于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现状同样适用。

    1、家长支持小组

家长支持小组的主要成员是留守儿童父母,组织回到故乡的父母积极参与,小组通常情况下9人左右展开活动。主要是以留守儿童父母之间提供信息、建议、鼓励和支持为目的,分享与孩子沟通的经验和顾虑,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解决问题。在活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就是协助留守儿童父母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基础关系,达到彼此间相互支持的效果。努力调动留守儿童父母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父母有勇气畅谈经验,支持父母说出现有困难,指导小组成员探讨处理问题思路于办法。

    2、亲子互动小组

    亲子互动小组参与者主要是留守儿童及其外出归来的父母,10人左右组成小组开展活动。外出父母因为多种条件制约回家期限较短,就算是回家也不知怎么跟子女互动,因此亲子关系非常陌生。亲子互动小组活动开展能够促进亲子深入情感交流。

    为提供舒适的亲子沟通环境,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工作实务的有关方法以及留守儿童情感的需求,针对性设计了亲子互动活动,以此来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留守儿童与父母在游戏中亲密接触、深入交流,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从游戏中体会爱与被爱的幸福感。

    家庭中亲子关系冲突是常见现象,社会工作者引导双方进行角色互换,彼此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父母放下权威,心平气和的与孩子交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孩子也应该体会父母的不易,双方彼此包容,解决冲突,促进情感。

    活动过后,社会工作者建议亲子相互谈论心得,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使孩子知晓,孩子对父母的要求可以直接提出,促进彼此之间情感的升华,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

    (三)社区工作方法

    整合社区资源、组织社会力量,应用社区方法修复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

    1、整合社区资源

    为了给农村留守儿童通过良好的外部条件,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寻找农村社区可以利用的资源。首先,社会工作者应以以村委会为依托,努力营造和谐村庄的氛围,引导监护人学习和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创造条件使留守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其次,定期举行亲子沟通宣讲会,组织留守儿童父母积极参与,讲解沟通技巧,进行相关培训,促进亲子关系亲密发展。最后,社会工作者与学校取得联系,探讨构建有效亲子关系交流的模式,能够第一时间向留守儿童父母传达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2、组织社会力量

    目前,大多数地方出台很多关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案,但由于方案的具体实施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留守儿童问题在很长时间内会继续存在。因此,希望政府多多注重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管理留守儿童保驾护航。  

    第一,社会工作者借助大众媒介,加大宣传力度,组织集体学习。为提高留守儿童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意识,在市场上投入播放相关公益宣传片,免费发放公益资料,组织专业人士为留守儿童父母开展宣讲会,进行相关亲子关系知识的培训,以提升留守儿童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技巧为目的。第二,丰富沟通手段,拓宽交流渠道。利用现有科学技术,借助电子信息产品,进行可视电话、视频、邮件、书信等方式进行情感沟通。也可以借助媒体,报道相关主题或制作公益广告,以引起广大社会成员的关注。第三,直接展开外出父母与老师对接工作,开展绿色通道。学校建立起一套有效对外联系的模式,使家长发挥教育孩子的主动性,同时也方便留守儿童与父母取得及时联系,老师能够及时向留守儿童父母反应情况。第四,鼓励留守儿童父母把子女带在身边生活、学习、照料,真正的担负起监护人的责任,尽量为留守儿童创造更有利的环境,给留守儿童一个温暖的家。

  

第5篇:关于童话的资料范文

【关键词】新疆;学前双语教育;教师;维吾尔族学前儿童;汉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11-0005-04

世界上许多多民族国家都在不断探索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协调主体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双语教育即是一项不错的选择。〔1,2〕在我国新疆地区,加大双语教育投入,培养双语人才,不仅被看作“新疆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也被政府看作发展新疆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3〕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提出要通过5年时间使7地州56个县(市)85%以上的农村少数民族儿童都能接受为期两年的学前双语教育。〔4,5〕中央政府从2008年开始,投入巨资实施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至今已新建并改扩建7地州9县(市)的双语幼儿园几千所。〔6〕

在新疆的学前双语教育中,教师是影响少数民族(主要是维吾尔族)学前儿童汉语习得的核心因素。教师为学前儿童创设的语言环境、教师在教育活动或日常生活中与学前儿童的言语互动等,均为维吾尔族学前儿童提供了汉语学习的机会。在新疆的一些区域,双语教师甚至是维吾尔族学前儿童接触汉语的唯一途径。研究教师与维吾尔族学前儿童间的语言互动,有利于教师把握语言互动的实质,提高学前双语教育质量。

复杂的语法往往会使句子长度增加,因此话语长度常被作为衡量个体语法能力发展的一项有效指标。国外研究者对利用平均语句长度(MLU)来评量儿童语法能力发展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例如,有研究证明平均语句长度与评估英语儿童语法发展量表IPSyn的测量结果的相关度达0.92,与Blake(1993)的句法复杂性评估工具的测量结果的相关度为0.88。这些研究都证明了将平均语句长度作为语法能力发展测量指标的有效性。对不同语种儿童,如荷兰语、希伯来语以及西班牙语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也证明了平均语句长度作为评量儿童语法能力发展测量指标的有效性。此外,还有研究者发现,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也是衡量个体语法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

在新疆,教师的汉语输出是维吾尔族学前儿童汉语习得的重要来源。目前虽然已有研究者对维吾尔族学前儿童的语法能力进行了研究,〔7〕但是对影响儿童语法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即教师的话语输出的研究还不多见,对教师的汉语输出与儿童的汉语习得间关系的探讨也比较少。因此,本研究以平均语句长度和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为指标,旨在探讨在与维吾尔族学前儿童互动时,教师的汉语语法水平如何以及教师的汉语语法水平对儿童汉语习得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研究者收集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教师与3、4、5、6岁4个年龄组的维吾尔族儿童汉语互动的情境。所选教师均为儿童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至少有2年以上教龄,能熟练运用汉语与儿童进行语言交流。研究者共收集到25名教师与80名维吾尔族儿童汉语互动的录像,其中女教师24名,男教师1名。80名维吾尔族儿童由上述4个年龄段组成,每个年龄段20人,男女各半。3岁组的平均年龄为36.09个月,4岁组的平均年龄为48.56个月,5岁组的平均年龄为60.29个月,6岁组的平均年龄为72.48个月。

研究者通过现场录像的方法收集教师和儿童汉语互动的语言资料。师幼互动的地点是幼儿园的活动室。每次录像的前5分钟为预热时间,教师与儿童一起玩积木。预热之后,教师和儿童依次打开面前的四只盒子,取出玩具进行游戏。四只盒子里分别装有皮球、变形金刚、图画书、画笔和纸。教师和儿童一起玩玩具并使用汉语自由交流。当教师和儿童把四只盒子里的玩具全部玩过后就停止拍摄。〔8,9〕每次录像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

研究者借助国际儿童语言资料交换系统(Child Language Data Exchange System,简称CHILDES)来分析收集到的语料。研究者先参照张显达(1998)〔10〕制定的标准对所有语句进行词素划分,再利用CHILDES系统的程序将“句法范畴标签行”(即mor层)插入语句中,使语句生成词素信息,从而确定语句长度。例如,CHILDES系统将“我,都,不,知道,这,是,啥,东西”这一句话划分成8个词素,即这句话的语句长度是8。通过CHILDES系统的分析,可以获得有关教师和儿童的汉语平均语句长度(MLU)、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MLU5)等数据,以分析教师与儿童的汉语互动情况。相关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

研究者除了分析教师在与儿童互动时的汉语平均语句长度和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外,还分析了教师在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维吾尔族学前儿童时所使用的汉语平均语句长度和最长5句话语平均长度上的差异,从中分析教师汉语语句长度对维吾尔族学前儿童汉语习得的影响。

(一)教师与儿童互动时的汉语平均语句长度(MLU)分析

25名教师与80名不同年龄儿童互动时汉语的平均语句长度数据见表1。检验结果表明年龄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教师在与不同年龄儿童互动时的汉语平均语句长度呈正态分布。

以教师与儿童互动时的平均语句长度为因变量,以儿童的性别和年龄为自变量,对教师在与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儿童互动时的汉语平均语句长度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统计结果见表2。

从表2看,在教师的汉语平均语句长度上,儿童年龄的主效应显著,儿童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儿童性别与年龄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对年龄的主效应作事后多重检验发现,教师在与3岁组、4岁组儿童互动时的汉语平均语句长度没有显著差异,与5岁组、6岁组儿童互动时的汉语平均语句长度也没有显著差异,但教师在与5岁以上儿童互动时的平均语句长度显著高于与4岁以下儿童互动时的平均语句长度。可见,教师在与不同年龄儿童互动时,已经注意到要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使用更长的语句。教师使用的汉语语句长度变化的转折期主要在儿童5岁前后。

(二)教师与儿童互动时汉语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MLU5)分析

25名教师与80名不同年龄儿童互动时汉语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数据见表3。检验结果表明年龄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教师在与不同年龄儿童互动时的汉语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呈正态分布。

以教师与儿童互动时的汉语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为因变量,以儿童的性别和年龄为自变量,对教师在与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儿童互动时的汉语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统计结果见表4。

从表4看,在教师的汉语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上,儿童性别和年龄的主效应都不显著,儿童性别与年龄的交互效应也不显著。这说明教师在与不同年龄儿童互动时,使用的最长5个句子的平均长度没有显著差异,也不会因面对不同性别的儿童而有所不同。

(三)教师的汉语输出对儿童汉语习得的影响

1.教师的汉语输出与儿童的话语长度的相关分析

从表5看,教师的汉语输出与儿童的汉语习得间存在显著相关。可以发现,教师的平均语句长度与儿童的平均语句长度的相关性高于教师的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与儿童的平均语句长度的相关性,也高于教师的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与儿童的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的相关性。也就是说,教师与儿童的汉语平均水平间的相关性显著高于教师与儿童的汉语最高水平间的相关性。

2.儿童的汉语语句长度对教师的汉语输出的回归分析

以儿童汉语的平均语句长度和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为因变量,以教师汉语输出的平均语句长度和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为预测变量,分别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

从表6看,教师的汉语平均语句长度和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都能显著预测儿童的汉语平均语句长度,且教师的平均语句长度比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语句长度的预测性更强。教师的平均语句长度对儿童的平均语句长度的作用方向为正,即教师说的汉语句子越长,儿童说的汉语句子也越长,而教师的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对儿童的平均语句长度的作用方向为负,即教师说的最长5句话语的长度越长,儿童的平均语句长度反而越短。这为研究者提供了一项重要信息,即教师的整体语法能力对儿童的语法能力有显著影响,而教师说的最长5句话对儿童的语法能力的影响有限。这也从一个角度证明了与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相比,平均语句长度是测量语法水平的一项更加有效的指标。

以儿童的汉语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为因变量,教师的汉语平均语句长度和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为预测变量的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只有教师的汉语平均语句长度能预测儿童的汉语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而教师的汉语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未能进入回归方程,即教师的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很难预测儿童的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

综合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教师在与儿童互动时,教师的汉语平均语句长度与儿童的汉语语法能力发展密切相关,教师的平均语句长度越长,越能促进儿童汉语语法能力的发展。

三、讨论与思考

教师与儿童的语言互动对儿童的语言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新疆的很多地区,汉语教师可能是当地维吾尔族学前儿童唯一能接触到的汉语输入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教师的平均语句长度对儿童的语法能力发展有显著预测作用。教师在与维吾尔族学前儿童口语互动时,其平均语句长度可以预测儿童的汉语平均语句长度以及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这表明在互动过程中,教师整体输出的汉语句子越长,儿童就越容易习得较长的汉语句子。我们认为,教师的平均语句长度对儿童的平均语句长度的显著影响不是即时的,也不是暂时的,而是在教师与儿童日常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发挥作用的。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和游戏中所体现的汉语语言能力对维吾尔族学前儿童的汉语习得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自身汉语语言能力的提高。

本研究还发现,在平均语句长度上,教师在面对5岁及6岁儿童时使用的句子长度显著长于面对3岁及4岁儿童时的句子长度。这说明教师在与维吾尔族学前儿童互动时已经关注到儿童的年龄差异。一般来说,儿童年龄越小,汉语语言能力越弱。在面对汉语语言能力较弱的年幼儿童时,教师会使用较短的句子;在面对年龄较大、汉语语言能力较强的儿童时,教师会使用较长的句子。教师根据儿童年龄的不同,在互动时使用不同长度的句子,对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有促进作用。不过我们也发现,在平均语句长度上,教师在面对3岁、4岁儿童时的差异不大,在面对5岁、6岁儿童时的区别也不大;在最长5句话语的平均长度上,教师在面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这说明教师有必要更加重视儿童的年龄差异和汉语语言能力差异,有意识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汉语语言发展水平调整自己的平均语句长度,从而进一步促进维吾尔族学前儿童的汉语习得。

参考文献:

〔1〕张梅.新疆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双语教育关系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0,(3):107-110.

〔2〕滕星.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56.

〔3〕王振,蔡文伯.新疆民办高校招生的困境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75-78.

〔4〕蔡红.新疆少数民族幼儿学前“双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0-64.

〔5〕〔6〕张燚.2005~2009新疆少数民族幼儿学前“双语”教育基本状况的分析讨论〔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8-16.

〔7〕辛宏伟.维吾尔族儿童汉语语言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8〕周兢.汉语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9-40.

第6篇:关于童话的资料范文

关键词: 儿童语言习得 英语教学 差异 方法

儿童语言习得,又称第一语言习得,指人们在幼年时期对自己母语的习得。英语是我国大多数学生的第一门外语,许多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但直到大学他们都不能熟练地使用。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国家四六级考试,但不能和外国人沟通交流。为什么学生花费如此多时间和精力学习英语,仍然不能掌握呢?我通过阅读文献资料,收集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儿童语料,走访家长等方法,收集并整理了大量语音资料。在此基础上,分析与研究这些资料,找出儿童语言习得与英语学习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给英语教学的启示。

1.儿童语言习得与英语教学的差异

儿童语言习得和英语教学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如语言输入不同、动机不同、学习环境不同等。

1.1语言输入不同。儿童语言习得最初是从听开始的。早在儿童开口讲话之前,他们就接收到大量的母语输入。儿童周围的人在对儿童讲话时,并未想过儿童听不懂他们的话,他们总是不自觉地认为儿童可以听懂他们的话。而在外语学习中,学生通常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语言的,学生接触外语的时间和数量有限。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翻译法教学。如在教学生一个新句子时,教师先告诉学生这句话的汉语意思,然后让学生跟着朗读英语句子。学生是在有意识地学习,与学习母语完全不同。儿童的母语习得是在真实地生活场景中进行的,而学生学习外语是在教室进行的,会话也是教科书上设计或教师规定的,在虚拟的场景下学习。

1.2动机不同。儿童之所以热衷学习母语,是因为语言是最直接有效的交流方式。他们要用母语与周围人进行交流,将自己的需求说出来,从而让大人知道,进而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在我国,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人们很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学生在日常交流中都使用汉语,英语说得好与不好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

1.3学习环境不同。儿童学习母语是在一种轻松、愉快、有趣的氛围中进行的,通过观察与采访家长,我们发现,家长在教孩子讲话时,通常都会给孩子看相关的事物,并且会对事物加以描述,不厌其烦地重复该事物的名称,当孩子模仿时,家长会及时鼓励、表扬,让孩子有成就感。即使孩子的话不符合语言习惯,家长也不会批评他们,因为在家长看来,孩子在学说话过程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年龄大了自然就不会犯错误。学生学习外语,主要是为了应对考试,即使学生起初对外语感兴趣,但在压力下也会逐渐失去对外语的兴趣。在外语教学中,学生在没有获得较多语言输入的情况下,就要记背单词和语法规则。他们在表达时,要考虑句子是否符合语法习惯,害怕出错丢面子,儿童在学习母语时则没有此顾虑。

2.强化英语教学效果的方法

通过对比儿童语言习得和英语教学之间的差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2.1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外语。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用英语授课,句子要简单、易懂,少用从句等复杂的句子。如果学生一遍听不懂,教师可以多重复几次,并借助肢体语言及多媒体手段让学生领略句意。教师在完成授课计划的同时,每节课应拿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听或看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文片段,让学生接触真实且地道的语言。英文片段的选取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兴趣,内容简单,发音清晰,速度适中,话语重复率高,感情丰富。同一个句子听的次数多了,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学会。

2.2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从内心喜欢外语,而非应对课程的需要和各类考试。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外语,对于教师和家长皆是一个巨大挑战。虽然许多研究者在此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仍然收效甚微。此项目研究组成员在与学生交谈中发现,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在交谈中,部分学生提到自己小学刚接触英语时,对英语并不讨厌,成绩也不错,但后来遇到的老师态度差,不尊重人,所以就不再喜欢英语课,成绩下滑,以后换了老师,虽然老师人好,也喜欢老师,但是由于落下了很多课,许多单词句子都不会,上课就听不懂了,于是就自暴自弃。也有部分学生起初成绩不好,但老师经常找他谈话,鼓励他,他们不忍心让老师失望,于是努力学习英语。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喜欢自己,从而喜欢这门课。这是研究组成员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可行最实用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的方法。

2.3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不应过分强调语法规则,只要他们的语言能够达到沟通的目的即可。这样有助于消除学生害怕出错的心理,让学生逐渐树立信心,对英语逐渐产生兴趣。对于正确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用正确的表达方法重复学生的话语,让学生对比发现错误,从而掌握正确的表达方法。

参考文献:

[1]寇惠岩.浅谈儿童第一语言习得与成人第二语言习得[J].北方论丛,2002(5).

[2]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乐眉云.应用语言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7篇:关于童话的资料范文

地域文学史是文学史研究的一个分支领域,随着文学史研究的深入,国内已有多种版本的综合性地域文学史出版。在儿童文学领域,迄今公开出版的已有:马力等著《东北儿童文学史》(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张锦贻著《发展中的内蒙古儿童文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陈子典主编《广东当代儿童文学概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邱各容著台湾版《台湾儿童文学史》。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艺术版图中,崛起于大西南的重庆儿童文学,以及四川、云南儿童文学,是与北京、华东等地区儿童文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的劲旅。研究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绕不开西南儿童文学,而西南儿童文学,则以重庆为中坚。基于这样的认识,《重庆儿童文学史》无疑为研究西南儿童文学奠定了基石。据我所知,彭斯远早就有撰写《西南儿童文学史》的计划,还在1998年,他就曾与黄明超合编过《西南儿童文学作家作品论》(伊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有论者认为,地域文学史学研究,在学术操作程序上必须确认具体内涵与取舍标准等前提性问题。《重庆儿童文学史》整体上比较好地把握了重庆儿童文学的空间维度、创作主体、客籍作家与创作载体的内涵及取舍尺度。从空间维度而言,本书的选择既考虑到了现今重庆直辖市的行政区划,又充分注重“巴渝”的历史脉络与人文内涵。这在全书第一至六章的历史梳理中均有具体的呈现。关于重庆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本书没有采用所谓中国儿童文学是“五四”以后才出现的说法,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的特殊性出发,从丰富的巴渝神话传说、民间童谣童话的深厚历史积淀中,去挖掘重庆儿童文学的历史元素与文学品质。我以为,这是一种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做法,是应当加以肯定的。

重庆儿童文学的创造主体自然是重庆本属籍贯的作家。《重庆儿童文学史》既有对(以书中论述的作家作品先后为序)雁翼、梁上泉、傅天琳、柯愈勋、蒲华清、揭祥麟、孙因、王代轩、谭小乔等重庆籍作家的儿童诗、儿童小说、童话、寓言、散文、科幻、戏剧创作的解析,同时还有对巴南童诗创作群体以及简梅梅、陈晓虹、岳苓、瞿亚红等年轻作家的阐述。正是这一大批重庆籍本土作家诗人老中青三代的辛勤耕耘,铸就了现当代重庆儿童文学的丰富格局与艺术华章。

第8篇:关于童话的资料范文

关键词:郑振铎 绘者 儿童世界 商务印书馆

美术界的前辈黄可先生在他的两本专著《上海美术史札记》和《中国儿童美术史摭拾》中指出:“郑振铎笔下的图画故事,从编写文字脚本到图画创作,都由一人完成,是地地道道的‘自编自绘’连环画创作。所以,如果追溯中国近现代儿童美术史上的儿童连环画‘自编自绘’创作始于何人,那末,亦可以说始于郑振铎。”

黄可指的“郑振铎笔下的图画故事”发表在《儿童世界》上。《儿童世界》1922年1月由郑振铎创刊,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是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第一种文学性儿童刊物。《儿童世界》的撰稿者阵容极其强大:许地山、叶圣陶、茅盾、严既澄、赵景深、俞平伯、吴研因、王统照、周建人、耿济之、顾颉刚、谢六逸等。因此《儿童世界》不仅直接催生出中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叶圣陶等人,且对儿童文学的发展也影响深远。“图画故事”是运用简单的文字和图像来讲述故事,是一种新型的儿童文学文体。目前,儿童文学的研究者都把郑振铎创制的“图画故事”认为是儿童连环画或者现代图画书的雏形。虽然郑振铎的美术素养很深厚,他在绘画史、版画史、雕塑史以及工艺美术史等方面均有所涉猎,撰写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编辑出版了不少重要的美术画集、图谱等,但笔者仍对郑振铎的“自编自绘”说表示怀疑。

一、“自编自绘”说法的疑点

黄可说:“他作为《儿童世界》的主编,如何办好这个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为读者对象的综合刊物,设哪些栏目,侧重点是什么,装帧设计(包括封面、封里、目录、正文版面设计及插图等)怎样安排,都出自他一人的构思和策划。笔者曾经拜访过沈白英、万籁鸣等当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老前辈,亦求教正在撰述《郑振铎传》的学者陈福康。据他们说,《儿童世界》开创之初的一年多时间里,郑振铎一人包揽刊物的工作,只有助手沈志坚作些协助。”

首先,早期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刊物,就是一两个编辑“包揽刊物的工作”,并不仅仅只有郑振铎是这样。早在郑振铎进编译所之前,有的编辑要同时主编两三种刊物。茅盾回忆说,朱元善曾同时主编《教育杂志》《学生杂志》和《少年杂志》,王蕴章曾同时主编《小说月报》和《妇女杂志》。下面有一份商务印书馆内部公布的1922年编译所部分杂志的编辑人员:

教育杂志社:李石岑(兼)、朱础成(兼)

妇女杂志社:章雪村(兼)、周乔峰(兼)

小说月报社:沈雁冰、杜迟存

儿童杂志社:郑振铎、沈志坚

学生少年杂志社:朱赤民、杨贤江、林重夫、喻飞生、徐铸勋

英语周刊社:周由廑(兼)、顾润卿(兼)

英文杂志社:平海澜(兼)

从中可以看出每种刊物大都只有一两个编辑,且多为兼职。“学生少年杂志社”之所以人多,是因为这个杂志社至少主编了两种刊物《学生杂志》和《少年杂志》,同时还负责一些大型少儿类“丛书”的编辑。所以一两个编辑负责一本杂志的现象至少在1920年代的商务印书馆是非常普遍的。

商务之以做到一两个编辑就能负责整个刊物,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团队为之提供服务。商务印书馆的编译所有自己专门的推广部为之做广告宣传,有图画股为之绘制封面和插图,校对股为之校对等。仅仅编译所的事务部就有文牍股、会计股、统计股、舆图股、图画股、图版股、美术股、校对股、杂务股等部门为书刊提供相关协助。还有与编译所并行的印刷所和发行所携手作业。其实,“包揽”一词非常模糊。“包揽刊物的工作”并不意味着全都由编辑自己写、编、译、画、校对、宣传、出版、发行等,编辑常常主要从事的是文字编辑。

郑振铎离开《儿童世界》后,《儿童世界》也只有徐应昶和沈志坚两人负责。虽然《儿童世界》自第5卷第1期开始公布编辑名单,包括已离开的郑振铎,足有14人。其实除了徐应昶和沈志坚,其他人都分属于其他部门,各有自己的一摊子事,根本不可能再负责《儿童世界》的编辑工作,而所谓的“编辑人员”仅仅是经常为《儿童世界》供稿的人员。

其次,万籁鸣所说的“包揽刊物”是否就是指郑振铎自己也进行版面设计、插图、图画故事的创作呢?因为在郑振铎主编的53期《儿童世界》里,从第2卷第1期的封面画就已署名为“许敦谷”。万籁鸣的意思显然不是这样的。即使在黄可自己的叙述里,万籁鸣也没有明确表示郑振铎就是“图画故事”的绘者。根据黄可的上下文来推测,黄可问的很可能是郑振铎如何对刊物进行美术编辑的。众所周知,编辑和作者是两码事,美术编辑和绘者同样也是两码事。

万籁鸣自己的回忆文章是这样来讲的:“我在商务的工作,主要是为商务出版的《儿童世界》等儿童读物画插图和封面画。这些杂志、画报对画种的要求是多种多样的,从水彩画、油画、钢笔画、水粉画、木刻画到广告画;画面从一两寸大到数尺长的都有。”万籁鸣1919年进商务印书馆,在交通科下设的广告股工作,就是专门绘制广告画、杂志封面和插图。根据1923年《商务印书馆总公司同人录》,至少在1923年郑振铎离开《儿童世界》以前,万籁鸣都在做着绘制插图的工作,并没有离开商务。但笔者并没有在《儿童世界》目录和内文中发现万籁鸣的名字。

当然笔者举这个例子也不能说明郑振铎主编《儿童世界》期间的插图等是由万籁鸣所作,只为说明《儿童世界》的绘者是由一个专业团队组成,而且常常不署名。在郑振铎主编《儿童世界》期间,图画股有包括留日学生许敦谷在内的10人专门为书刊绘制、设计封面和插图,广告股有陈布雷、万籁鸣等人编写、绘制宣传的文字和图像。因而,虽然其他杂志的编辑们的美术修养比郑振铎稍逊,但这些杂志也都有精彩的封面和插图。很显然,《儿童世界》中图像的精美不完全是郑振铎一人之功,是有一个强大的美术专业队伍作为支撑。

二、谁是真正的绘者

《儿童世界》第1卷所有的绘画、版面设计都没署名,当事人的回忆又没有明确指出各期各卷的绘画作者。所以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原始资料进行推测了。

1.许敦谷其人。许敦谷是《儿童世界》上第一个署名的绘者。从第2卷开始,郑振铎主编期间的封面画大多署名为许敦谷。第1卷中的封面画、插图虽然没有署名,但后来已知第1卷中叶圣陶童话的插图都出自许敦谷之手。根据是来自于以下的资料:

1923年叶圣陶把主要发表在《儿童世界》上的23篇童话结集成《稻草人》一书,郑振铎在《序》中写道:“这童话集里附有不少美丽的插图。这些图都是许敦谷先生画的。”叶圣陶自己为文集所做的序言也说:“这几本童话集的插图,我都很喜欢。《稻草人》是许敦谷先生的钢笔画。”赵景深也说过:“当时该刊正刊载叶圣陶的童话,由许敦谷绘插图,后来都收在文学研究会的丛书之一《稻草人》里面。”“该刊”正是《儿童世界》。笔者特地对照了一下《儿童世界》上叶圣陶童话的插图和《稻草人》中的插图,发现后者的33幅插图正是从前者的90幅左右的插图中选出来的。

因此,考察郑振铎主编期间《儿童世界》上的绘者,许敦谷是个关键人物。许敦谷是许地山的哥哥,一生淡泊名利,为人低调,外行难得闻其名声。许敦谷于1913年公费留学日本,入东京绘画研究所学习。后于1916年进入当时日本艺术最高学府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油画,成绩优异,其作品《闲庭信步》曾入选东京二科绘画展。1920年许敦谷学成毕业回国,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从事封面设计及插图。他还积极传播西洋绘画、兴办美术学校,与陈抱一、关良等组织画展等,是20世纪20年代上海最活跃的画家之一。

叶圣陶颇为欣赏为他的早期作品配图的许敦谷。他说:“在二十年代,许先生为儿童读物画过不少插图……好的插图不拘泥于文字内容,而能对文字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许先生画的就有这个长处,因而比较耐看。他的线条活泼准确,好像每一笔下去早就心中有数似的,足见他素描的基本功是很深的。”

2.郑振铎与许敦谷的关系。郑振铎还在北京求学时期,与许地山,还有瞿秋白、瞿世英、耿济之就已成为极要好的朋友。这一“小集团”(郑振铎语)后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发起人。他们在共同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朋友主编的刊物写稿当然是义不容辞的。所以在《儿童世界》的创刊号上,便有许地山谱曲的儿歌。在郑振铎主编期间,“歌曲”这个栏目主要就是由许地山来经营。而这时,许地山的哥哥许敦谷就在商务印书馆,根据现在公布的商务印书馆的编译所职员名单,在1921-1923年间许敦谷均是编译所的成员。因此许敦谷在《儿童世界》创刊时就成为其主要的绘者于情于理都说得通。

另外,许敦谷既然为第1卷叶圣陶的童话绘制插图,也必然有绘制图画故事的可能性。在第4卷第8期《性缓的人》、第9期《性急的人》和12期《圣诞节前夜》的图画故事便署上了许敦谷的名字;第5卷第4期又有只署许敦谷一人名字的图画故事《吹风炉》《把脸烧痛了》。

3.郑振铎“自编自绘”的可能性。在第1卷的前7、8期,除了许地山谱曲、叶圣陶作词的歌曲外,郑振铎在沈志坚的协助下,撰写、编辑了从童话到诗歌到寓言再到图画故事绝大部分的文字。连续出版物本身压力就大,《儿童世界》又是周刊,郑振铎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况且,郑振铎还同时主编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文学旬刊》,主编“文学研究会丛书”,负责文学研究会员的联络等事务。如果每周再创作那么多图画故事中的图画,的确难以想象。

黄可指出郑振铎绘制图画故事时表现出了高超的绘画技巧:“特别使人惊讶的是,郑振铎有着多方面的绘画才能。他不仅能根据不同题材的故事情节和主题,灵活地进行造型、构图、铺展情节和场景,以及处理承上启下的衔接关系,而且善于采用或单线勾勒、或单线平涂、或水彩、或水粉等多种绘画手段表现之。”

目前,郑振铎的全集也出了20卷,研究文章也不少。笔者从未在郑振铎的研究材料上见过他亲手绘制的任何图像,当然更遑论对其手绘作品的研究。如果郑振铎能有绘制图画故事中图画的熟极而流的手法,恐怕难免就会手痒在别的地方留下手绘的蛛丝马迹,像鲁迅就颇有几幅手绘作品传世。然而,郑振铎全然没有,他身边的亲朋好友也没有任何人提及他的绘画才能。他的确在美术作品的收藏、整理、鉴赏上造诣深厚,但创作与鉴赏研究毕竟是两码事。所以,笔者认为《儿童世界》上图画故事中的图画,郑振铎创作的可能性极小。

4.翻印外国报刊上图像的可能性。在当时书刊的绘画、装帧设计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翻印外国报刊上的图像是行内非常普遍的现象。赵景深在说起当年在《儿童世界》上的投稿时曾说:“我在《儿童世界》投些什么,已记不大清楚。只记得我投过好几篇,有的还是我自己从英文原本用薄纸将插图摹绘下来的,其中有一张是女郎和火鸡。”赵景深指的“女郎和火鸡”的插图就是发表在第2卷第3期《儿童世界》上的《好小鼠》。共有两图,显然都是赵景深自己从原版上摹绘下来的。

另外,在《儿童世界》曾刊登过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图画故事《熊夫人幼稚园》,一共登载了近300期。作者的署名先是“守一”,后是“叔蕴”。后来的研究者都把他们当做文字作者。其实郑振铎在《插图之话》上曾明确指出《熊夫人幼稚园》“是从一部给英美儿童看的杂志里选出的……,我们的《儿童世界》曾介绍进来过”。郑振铎写这篇文章是1927年,《熊夫人幼稚园》在《儿童世界》上初次刊登的时间是1923年。这说明了“守一”“叔蕴”也许并不是《熊夫人幼稚园》的文字作者和绘者,而仅仅是译者。

这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也许郑振铎的某些图画故事是来自外国书籍和报刊,郑振铎仅仅是译者。如果仔细翻看一下《儿童世界》上的图画故事,许多图画故事从立意到角色造型、生活习惯,甚至是西方式的幽默,的确有很多并非中国本土化的东西。比如图画故事《报纸之旅行》一看就是舶来品。

第9篇:关于童话的资料范文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段的写话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但是,我们根据现状调查分析、研究,感到当前小学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一部分可能是因为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部分是学生怕说、怕写。可想而知,对他们不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又会说什么,又想写什么呢。

所以说,如何给低年级学生的说写提供他们感兴趣的素材,是激发他们想说、想写欲望的关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国内外的教育学者们在不同的领域做出了很多方面的研究。

1、国内研究现状。秉着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以及写作能力的理念,我国很多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儿童漫画作文研究。其中南京市特级教师宋运来的“童漫作文”影响力很大,而且也衍生了一系列的子课题研究。宋老师把“儿童漫画”作为课程资源一部分,运用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既是一种教学创新,又是一种课程自觉,既是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应和,又是对小学语文教材的丰富与补充,既是根治儿童“厌写”症的一剂良药,又是化解儿童习作材料难的最佳途径,还是培植儿童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的绿色通道。本次课题研究很多方面就借鉴了宋老师的很多优秀的做法。

2、国外研究现状。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都重视创造性想象作文,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案例:美国一位语文老师出了一道“仰望星空”的作文题目,作了如下提示:当你仰望天空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想到的了什么?天空突然出现什么?充分利用课本和课本以外的语文资源,激活学生浓厚的写话兴趣,开拓知识视野,有效地提高写话的积极性。使写话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的过程,从而提高写话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小学低年级:“小学低年级”是指小学一、二年级。这个学段的孩子课外阅读量还较小,对社会接触面太窄,加之很多学生缺乏家长正确督促与引导,在写话时经常出现语言贫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顺等现象,听、说、读、写的能力的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说写能力:是指低年级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低年级写话就是让学生能自主地说话、写话,说出、写出真实的文章,文章有所创新。新课标对小学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

3、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

4、儿童漫画:因其作者群或表现的对象群为儿童而得名。儿童漫画除具备漫画所有的讽刺、滑稽、幽默、机智、夸张、怪诞、诙谐等喜剧美学特征外,还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与审美特点,从而受到儿童的特别喜爱。

四、研究目标

1、借用儿童漫画解决学生说话、写话材料的缺乏。低年级学生的说话、写话处于起步阶段,如何能调动他们说和写的积极性,素材很重要。儿童漫画就能很好地激活学生思维,在课堂中或课外引入“儿童漫画”,无疑是解决“当下”无材料可说、写的有效途径。

2、“读图”与想象能力的培养。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是培养初入学儿童向观察客观事物过渡的一个桥梁和凭借,是培养儿童提高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儿童漫画就以其与众不同的性质让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思想也跟着活跃。孩子的想象力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课本上的插图,他们的语言也不再是单一的重复。

五、研究内容

1、儿童漫画的筛选与赏析。漫画的种类繁多,需要教师与学生一道从教育期刊的丛林中筛选适合儿童的漫画来。

2、儿童漫画与看图作文的比较研究。儿童漫画作文有别于一般的看图作文,它有自己鲜明的特性,其教学内容取材于儿童漫画,而儿童漫画的美学特征是一般“看图”所不具备的。看图作文,只是让学生借助于直接的画面,感受画面带给学生的视觉感受,心理冲击力要弱一些,与儿童漫画比较起来,缺少了一定的吸引力、感染力。因此,有必要探讨二者之间的异同之处。

儿童漫画与学生想象力培养研究。旨在利用儿童漫画教学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并乐于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儿童漫画”的补画运用,则为学生的想象能力提供特有的土壤,让学生可以利用特定的语言环境,放飞自己的思维。

儿童漫画的审美功能研究。通过给幽默文字创作儿童漫画,给残缺的儿童漫画补画,以及欣赏儿童漫画作品,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有一定的作用,也能提高学生的情操。

六、研究方法

因为课题研究的对象是低年级学生,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要考虑其年龄特点。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比研究等。(1)采用行动研究法,给实验班的学生每周上一节儿童漫画系列的说话、写话训练课。(2)采用文献研究法,研究有关理论依据,从而完成对理论框架细化的研究。(3)采用对比研究法,实验法在研究共同体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性尝试,通过同伴互助及与其他教师不断寻找差距,及时积累研究案例,反思课题研究中的做法、体会,总结筛选新的经验、方法,根据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炼课题成果,并经常开展经验的交流。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