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范文

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

第1篇: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急救;疾病谱

Keywordsfirstaid;diseasespectrum

我院急诊科抢救室自2003年4月-2006年9月月期间所收治的1356例急诊重症抢救病人,本文对1356例急诊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356例病人,男603例,女753例,男女之比为0.8:1;其中0—13岁141例,14~50岁648例,51~94岁567例,年龄最小者为6小时,最大者94岁。

1.2进入抢救室抢救的标准

(1)各类休克、循环衰竭;(2)严重创伤;(3)心脑血管危重病症;(4)急性中毒;(5)高热、昏迷、窒息、惊厥;(6)肝、肾功能衰竭;(7)消化道出血。

2结果

2.1各类急诊疾病系统构成比(见图1)

图1各类急诊疾病系统构成比

2.2前8位疾病种类排序(见图2)

图2前8位疾病种类排序

由图可见,前3位疾病系统占急诊抢救的71%,在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占18%,恶性高血压占5%,急性中毒中,镇静安眠药病占14%,农药中毒占5%,神经系统疾病中,脑血管意外占9%,脑出血占6%,脑梗死占3%;各类创伤中脑外伤占5%。

3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在抢救病例中,14~50岁几乎近半,占47%,提示急诊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中青年人的病理、生理特点,中青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及其用药原则和抢救措施。

从急诊抢救疾病类别构成比和前8位病种排序中可以看出,药物中药,心内科、神经内科疾病病人占抢救室总病例的55%,内科急诊重症在急诊病例中占首位,急诊护理人员应具备上述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急救技能。

药物中毒在病种排序中居第1位,成人以安眠药为主,占19%,患者年龄在16~30岁之间女性居多,病情较重,常伴呼吸衰竭,均由某种心理刺激所致。因此,在积极救治疾病的同时,要给予心理护理,加强人生观教育[1],小儿中毒常是由于医院、家庭、托儿所的剧毒药物如消毒、杀虫剂管理不严所致。因此提醒相关部门和家庭要加强管理,防止小儿误食。

4护理对策

4.1提高急诊护士急救意识

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尚的医德、高度的责任心,急、危、重症患者到达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反应敏锐、沉着冷静、果敢迅速做出妥善处理,医护人员既要明确分工,又要紧密配合给予积极地救治。急重症抢救是与时间争夺生命,也是提高急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的保障。

4.2加强对专科疾病的护理

4.2.1心血管疾病护理护理人员要全面掌握心血管急重症的临床表现、急救方案;正确指导病人休息;给予心理安慰,避免情绪激动;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对于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或坐位,予氧气吸人;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的变化,及时予心电监护或心电图并做好记录,熟练掌握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

4.2.2中毒护理立即了解毒物的种类、名称、进入剂量、时间、出现的中毒症状;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输液及抢救药物通畅;迅速清除毒物,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行辅助呼吸;口服中毒者立即予洗胃,以洗出液澄清、无气味为止,必要时洗胃后给予25%Na2SO430—60m1或50%MgSO440—50ml导泻或灌肠;根据中毒药物不同,遵医嘱给予解毒药物治疗,并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及有无并发症发生,同时要做好女性病人的心理疏导,以提高健康概念。

4.2.3消化系统疾病护理此类病人男性多于女性。嘱病人注意休息,避免情绪紧张;合理饮食,消化道出血病人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配合医生迅速准确地实施输血、输液、各种止血治疗及用药等抢救措施,并观察呕吐物及排泄物的颜色、量变化,及时记录心率、血压,有无并发症出现。

4.2.4神经系统疾病护理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心理疏导,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予降颅压、利尿等对症治疗,注意观察意识、头痛的性质、肢体活动、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警惕有无脑疝的发生。

4.2.5儿科疾病护理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气道通畅,惊厥者防止坠床、舌咬伤发生;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遵医嘱予镇静剂,对于惊厥持续状态可选用氯羟安定静注治疗,以达到快速止惊的目的,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惊厥持续时间、颅内压升高的表现。

4.2.6外科系统疾病护理急重症以颅脑损伤、腹部闭合伤多见,男性居多。应立即了解伤情,给予伤面处理及有效的止血措施,观察神志、血压、心率、呼吸、面色、瞳孔变化,建立静脉通道,积极做好手术前准备。

综上所述,我认为急诊科的护士应加

强全科医学知识的学习和全面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急诊抢救工作。医院要加强急诊科队伍的建设,建立完整的体系和机制[2],以符合现代急诊抢救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2篇: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急诊,症状护理,疾病护理,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20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21~40岁,平均(27.3±8.6)岁;试验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20~41岁,平均(27.1±8.3)岁;疾病的类型:消化疾病40例,呼吸疾病34例,心血管疾病56例,创伤46例,其他类型24例。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疾病的类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疾病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建立静脉通道。记录好患者的病情并及时通知给主治医生。协助患者进行各项身体检查,根据医嘱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治疗和营养补给。给予患者足够的氧气,根据不同病症给予相应的供氧方法[4]。

1.2.2 试验组 给予症状护理方法。患者入院后按照症状护理程序进行治疗和护理,(1)首先进行简单的身体评估,检查患者的呼吸和通气情况,对患者进行身体固定和气道维持,检验患者意识水平和身体循环状况,立刻联系抢救医生和护士[5]。(2)急救护理措施实施:①进行呼吸道检查,给予患者呼吸支持保持,困难者采取气管插管或切开协助呼吸。②对患者循环通道进行疏通,如肘部的静脉留置套管针。③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后,立即采集取样,对患者的血液进行快速的血液交配以及必要的常规和生化检验。(3)监测与观察:①主护士负责吸氧、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生命体征检测以及相应记录;副护士建立静脉通道、取血化验、给药以及心脏按压。②对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以及肾功能进行监测,在抢救过程出现异常现象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和处理[6]。(4)全面护理: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与患者进行亲密的语言沟通,给予患者细心的照看和病况评估,安抚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加以监护,确保患者安全转运。硕士论文

1.3 评价指标

临床急救时间主要包括第一护理时间、总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药物应用时间。对急诊患者进行发放问卷调查,调查急诊的患者对护士的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第一护理时间、总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药物应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0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

试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96.00%)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60.00%)相比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0

3 讨论

研究表明,试验组患者的第一护理时间,总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药物应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少;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96.00%)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60.00%)相比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是医院的主要救治窗口,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可以通过急诊抢救患者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急诊工作具有高强度、高风险、高责任的性质,医护人员长期处于动荡的状态,采取有秩序、有规矩的救治和护理措施,才能保证急诊急救的医疗质量,满足患者对医疗事业发展的需求[7]。在急诊中护理工作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规范化、高效性的护理方法有利于协助急诊护理的有序进行,症状护理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8]。症状护理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于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护理不同于常规护理模式,不是局限性地按照人员的各项规定来完成每项任务。而是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把患者的作为护理的中心,及时、准确地为所需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疾病向不良方向发展。同时护理工作中的每个护患都存在相关的联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患者的抢救,同时加强了患者的信任感,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护患之间冲突,为患者的治疗得到有效的保证。

0

综上所述,症状护理应用在临床上可以缩短护理和抢救时间,及时挽回患者的生命,也促进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患者和家属认可度,在临床上具有显著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雷菊蕊,钟淑琼,吕华,等.症状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113-115.

[2]黄惠敏.症状护理与疾病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7):1108-1110.

第3篇: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15-02

新颁发的《干休所工作条例》将医疗保障明确作为干休所服务工作的核心内容。院前急救是老干部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当前老干部急救医疗研究的主要课题[1]。我所从建所之初,一直很重视医疗保障工作,不断完善各项制度规定,探索院前急救模式,成功处置老干部急救事件。

1 基本情况

我所保障老干部基本为军职以上退休干部,现有老干部48人,遗属3人,年龄在64-97岁之间,平均年龄80岁,平均患病4种以上。有23位老干部未与子女同住,占总人数的45.1%。而且老干部居住分散,医疗保障难度大。

2 院前急救模式

2.1 急救复合模式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急救预案,成立了院前急救小组,分工明确,职责到人,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在老干部集中居住的每个小区,邀请数位身体状况良好、临床急救经验丰富、现仍返聘的老干部组成医疗保健专家指导组,参与本所左邻右舍老干部突发疾病的急救,并现场指导卫生所医护人员开展救治。同时,为老干部家中安装了上海市老年应急呼叫系统“安康通”,老干部遇突况只需按一下按键,可立即与所内工作人员、地方120联系。这样,即组成了医务人员――医疗保健指导专家――地方120“三方联动”的急救复合模式,大大提高了院前救治的效率和成功率。同时,利用背靠附属医院的医疗优势,与院方积极协作,确保老干部急救护送绿色通道畅通。

2.2 抢救设备完备

除心电图机、除颤仪、吸痰仪等急救必备仪器设备外,卫生所还购置了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急救常备针剂和药品等。专人负责,定点放置,定期检查,使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药品无失效、破损。每位急救指导专家的家中也备齐了一套急救设备和药品。急救车由勤务分队专人负责,定期发动,随时使用。

此外,现今老干部居住条件改善,都居住在高层楼房内。由于电梯空间狭小,配发的担架无法进入电梯,走楼梯又严重拖延救治时间。经过所内工作人员细心钻研,研制出可方便进出电梯的急救担架小车,并兼顾到送院途中的搬运方便、安全。一次性制作了8个,放在老干部居住集中的每一个单元内。这样,大大提高我所老干部突发疾病急诊送院的效率。

3 完善院前急救的措施

3.1 规范保障制度

加强医德规范,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2]。在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军队干休所卫生工作管理规定》和《军队干休所卫生工作考评标准》,结合干休所实际情况,卫生所工作人员制定了规范、全面的《卫生所医疗保健服务实施办法》,工作中严格执行。对于抢救、急救、就诊等都有详细的流程,建立各种疾病抢救预案。

3.2 抓好医疗保健

对老干部进行分级保健制度,建立老干部保健病历和健康档案。完善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措施。由于老干部居住分散,每月两次上门巡诊、代开药,掌握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置隐患。对重点人群,加大巡诊频次和力度。每周两次医疗班车,保障老干部就诊和取药,并有一名医务人员陪同,解决老干部就诊和取药中的困难。每月写一次病情记录,每半年写一次病历小结。每年组织一次老干部参加学校体检,体检率基本达到100%。对于体检查出的疾病和异常指标,建议老干部及时进行复查和专科就诊。

3.3 提高技术水平

每位工作人员熟悉老干部病情,熟练掌握各项流程、预案、急救要点,并能熟练操作各种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急救演练和技能比武。借助所内部分老干部临床经验丰富,仍在返聘的优势,搞好传帮带,工作人员轮流到附属医院跟老干部随诊学习[3],提高全科医生能力。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学校、附属医院组织的青年医师培训,以及全军兼职心理医师培训班和总后老年内科急救提高班的学习。

3.4 加强健康宣教

在日常保健过程中,注重疾病防控和健康宣教。平时巡诊过程中,嘱咐老干部把医疗卡、病历、证件放于固定位置,方便就诊,家中备好常用急救药品。外出时,随身携带老年应急卡(所内为老干部制作了包含姓名、住址、常见疾病、过敏药物、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的老年应急卡。)和常用药品。气候多变、季节交替及疾病多发季节,对老干部进行健康宣传。并在秋冬季节,组织有需要的老干部,免费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同时,注重对家属和保姆的宣教。教会他们一些急救常识,遇突发疾病和意外情况如何处理,以及最有效、省时的呼救方式,提高家庭自救、急救能力。

以上是休所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老干部身体状况,形成由卫生所医务人员――医疗保健指导专家――地方120“三方联动”的急救复合模式,此模式的建立和实施大大加强了院前救治的力度和及时有效[3]。建所三年来,及时送院或成功救治、现场抢救老干部意外情况,无一例拖延、延误现象。

参考文献

[1] 吴文炎.干休所院前急救现状、对策及发展模式探讨[J].西南军医,2009,11(2):317.

第4篇: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范文

急诊室的护士XX年工作总结?急诊室的护士XX年工作总结范文?针对网友近期对“急诊室的护士XX年工作总结”的文秘范文搜索量增加课堂作文网特整理了急诊室的护士的范文,内容

急诊分诊处的宣教工作急诊分诊护士的主要任务是指导患者和家属进行分科挂号,护送患者去急诊抢救室并通知相关医生前来救治。在此期间分诊护士可根据病情有针对性地给予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知识(如高热患者要多饮水,头部冷敷,进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不宜吸烟;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应戒烟、戒酒等)。急诊分诊护士根据患者的疾病诊断,给患者发放专科疾病的健康教育处方,并指导患者正确执行处方中的医嘱,以利于早日康复。

急诊抢救中的宣教工作护士在为患者进行急救抢救中,根据病情抢救的需要,指导患者如何配合现场的救治工作;讲解患者和家属急需了解的一些问题。例如对大咯血患者,要指导患者轻轻咯出气管内的残留积血,并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减轻咯血症状,防止窒息的发生;癔症患者来院时往往表现为张口深大呼吸,全身颤抖不能自控,甚至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麻木。上述诸症均系由于过度通气引发呼吸性碱中毒所致。此时护士要指导患者改张口呼吸为闭口呼吸,同时进一步了解发病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治疗,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给予心理疏导,解开“心结”,促使症状的缓解,还要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世界观,以免以后再次复发。

第5篇: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 疾病谱;急救措施;急病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5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16-01

院前急救是指在现场发现伤员到医院期间对于患者的抢救、监护并运送到医院的过程,包括现场抢救和运送过程中的救治。这段时间对于患者至关重要,而急救120的急救措施、应急手段则是这其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如果能够使急救120的救治更加快速、准确、合理,不仅能够减小患者的死亡率,也能提高院前急救的社会认知度和诚信度。所以,本次回顾香坊分中心从2012年至2013年这一年内共急救处置的8251名患者,其中内科患者5665人次,外科患者2443人次,妇科及儿科患者143人次,综合各种信息分析在内科急病中排名相对靠前的病种,为今后的院前急救培训及出诊准备提供建议和意见,更加高效地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分析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省级急救中心,本次调研共抽取从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中,香坊分中心急救运送的急诊患者共8251名,不包括期间接诊的大型突发事故患者或患者未接治死亡的记录出诊。

12 方法 查找所有的急救记录病例,按性别、年龄、呼救原因、疾病种类分别进行汇总,输入电脑Excel数据库。对疾病种类、患者性别及年龄构成等情况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5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分类变量使用χ表示。

2 结 果

21 急救人数总量 这一年内香坊分中心共接到市区求助电话接诊分配10226次,出诊8251次,有效出诊率达8069%,比前一年同期增长364%。

22 病种与性别分布 车祸伤1013例(1228%),事故创伤1226例(1485%),泌尿204例(247%),妇科92例(112%),儿科51例(062),心血管病1491例(1807%),高血压病267例(324%),脑血管病1488(1803%),呼吸系统529例(641%),酒精中毒448例(543%),消化系统501例(607%),药物中毒302例(366%),内分泌系统206例(250%),恶性肿瘤300例(364%),CO中毒64例(078%),传染病10例(012%),精神类37例(045%),食物中毒18例(022%),血液病4例(005%)。内科疾病中,接诊病人按病种多少顺序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酒精中毒、药物中毒、恶性肿瘤、高血压病、内分泌系统、CO中毒、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男性患者中,除食物中毒低于女性外,其他病种同序。而女性按病种多少顺序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高血压病、消化系统、药物中毒、恶性肿瘤、酒精中毒、内分泌系统、CO中毒、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血液系统疾病。

23 病种与年龄分布 近一年内院前急救患者内科为5665例次,其中男性3012例次(占5317%),女性2653例次(占4683%)。发病年龄小于19岁以下845例次(占1492%),20-40岁1486例次(占2623%),41-60岁1702例次(占3004%),60岁以上1632例次(占2881%)。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高血压病随年龄增长而接诊例数增多;而酒精中毒、消化系统疾病随着年龄增长而接诊例数减少;构成比也随之而变化。肿瘤、内分泌、其他疾病就诊例数变化不明显,构成比变化不显著。

3 讨论分析与结论

31 综合分析院前急救疾病谱 从香坊分中心一年来接治的急救病历来看,心、脑血管疾病一直占据着急诊急救的首要位置,其次为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占到总接诊病人的48%以上。所以,根据此项疾病谱揭示了院前急救上的重要方法和手段:①心脑血管疾病为院前急救的高发病情,为了提高急诊接治的高效率和针对性,应该首要对在职医生加强对此方面医学的操作手法,多配备一些相关的急救药物及仪器,对相关人员进行强化训练,侧重点应放在心脑血管病的识别、心电图读图分析、徒手心肺复苏等常用急救方法,提高全中心的急救水平。②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在院前救治中也不容小窥,所以,我中心急救人员同时也应加强对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掌握气道开放、气管插管、除颤、控制心律失常、特殊毒物中毒救治等方面的救治手法,认真全面体检,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病情变化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处理。

32 高效院前急救处理方式方法 突发性急病的救治最重要的就是为患者争分夺秒。如果能在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诊疗和医治,其生还率就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必须要提高对患者的急救治疗能力,增强各类急救装备及器械,缩短急救反应半径,防颠簸、防窒息、防出血、防惊厥、防损伤,避免在运送过程中造成二次受伤,提高院前急救的高效率。院前急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针对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特点,做好院前急救预案,增强急救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以及可预测性。

33 提高公民急病自救意识 通过本次调查不难发现,在急病诊治中,男性的发病率明显多于女性,主要原因可能是男性所承担的社会职务较为繁重,生活压力大,导致病情的突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男性生命安全的防范工作,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愈加不注意对于烟酒以及高胆固醇等食品的摄入,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在日常生活中应更注意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多学习一些突发性疾病的自救方法,进行急救医学知识普及及教育,注重第一时间的救治,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还希望。

参考文献

第6篇: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流程化护理;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救

重症支气管哮喘是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哮喘持续发作会导致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循环衰竭及酸碱平衡失调[1],病情迅速恶化从而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哮喘病护理作为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流程化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治疗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63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40.25±2.46)岁;病程2~22年,平均病程(12.51±2.43)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5~69岁,平均年龄(39.63±2.45)岁;病程3~21年,平均病程(13.47±2.2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标准,均有哮喘病就诊史。排除心源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应用药物禁忌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吸氧、输液、抗炎、平喘、解痉等常规急救护理治疗。观察组给予急救流程化护理,具体护理流程分院前急救护理、运送途中急救护理与院内急救护理,(1)院前急救护理:当救护车到达至现场时,应立即为患者采取半坐或端坐卧位,给予正确的吸氧,吸氧时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气道痉挛。对意识障碍患者给予S型口咽管,可以防止舌下坠,增加通气,给予可拉明、洛贝林、纳洛酮等呼吸兴奋剂静点,呼吸衰竭者可行球囊面罩辅助呼吸,必要时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昏迷患者应将头偏向一侧。尽快缓解气道阻塞,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注意预防呼吸性酸中毒,并发心力衰竭者可使用西地兰、速尿等进行强心、利尿治疗,休克患者按抗休克处理。同时给予持续心电监测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及安全感,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2)运送途中急救护理:对患者要正确的搬运,搬运时一般病人采取坐位,可用轮椅搬运,休克病人取休克体位用担架搬运,运送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保证患者病情不再恶化,尽量缩短途中时间,既要迅速又要注意安全,保持静脉管道的通畅,注意保暖。应用车载电话报告给医院,使急诊科做好抢救的应急措施,人力、物力准备。(3)院内急救护理:对急救护士要进行职责分工,使急救护理措施最大限度的应用于治疗,心理护士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时宣传疾病的治疗情况,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患者若烦躁不安、精神紧张,可适当地给予药物治疗,但禁用吗啡和大量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监管护士准备抢救仪器(吸痰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接心电监护、做心电图,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吸氧、吸痰、气管插管,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接呼吸机。准备抢救车、抢救药品,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给予平喘解痉,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轻心脏负荷,查血气分析、电解质、肾功能,输液时严格控制40滴min以内的速度。记录口头医嘱、各项监测数据,及时补写抢救护理记录。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分析资料。计数资料行X2检验, P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各种环境和心理因素均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2],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咳嗽等,我国哮喘的患病率约为1%[3],重症哮喘的病死率依然居高不下。由于重症哮喘发病急,病情重,痰液粘稠,不易咳出,阻塞支气管,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因此,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就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

抢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不能依靠单纯的药物治疗和一般的护理,一定要把抢救的时间与高效的急救护理工作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抢救目标。应用急救护理流程,护理工作分工明确,强化了医护协助性。护士由被动变为主动,院前急救正确评估,果断处处理突发事件,运送途中针对患者病情提前报告给医院,使急诊科做好抢救的应急措施以及人力、物力准备,为病人住院治疗争取了时间,避免了患者入院以后再准备造成的忙乱、低效、差错。入院后护理人员根据自己的分工各自准备,为挽救患者生命明显缩短了抢救时间。

本研究观察组应用流程化护理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急救流程化护理通过对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氧疗、监测、改善通气功能、合理用药、心理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过程及时缓解患者哮喘症状,阻止病情的发展,缩短了抢救时间,及时有效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程锦.流程化护理干预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救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6):1135-1136.

第7篇: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医疗 智能化 可穿戴设备 心脑血管疾病 实时监测

引言

我国老龄化加剧,空巢老人比例增加。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突发病症时老年患者往往失去最佳抢救时间,最终造成遗憾。由此,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需求量会不断增加。SQS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搜集老年患者身体健康数据,并实现与手机APP端,社区医院端数据互联共享,让社区医院提高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的掌握程度,让儿女可以实时了解到老人的身体状况。突况时,可以快速有效的实现一键急救功能,为生命安全增填保障。

1 项目定义

在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超过2.7亿人,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心脑血管疾病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家人无法及时了解到亲属的病情,对专业的检查数据不能解读。然而,心脑血管疾病黄金抢救时间也仅仅只有4分钟,突况时,由于患者表述不清或者未能拨打急救电话,导致急救延迟,危及生命。

移动医疗的话题在近年来被炒的越来越热,很多公司都纷纷进入这个领域。原因是:这个产业体量很大,在中国医疗服务大概是2万亿-3万亿人民币的规模,占GDP5%~6%的比例左右。根据艾媒咨询(iiMediaResearch)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7%。预计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达到125.3亿元。按照GSM对移动医疗行业测算标准,医疗设备厂商和内容与应用提供商占比约39.83%。预计到2017年,中国可穿戴便携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将接近50亿元。

从用户群体上讲,今天我们也能感受到,在医疗服务市场,健康管理的市场的主体消费人群和消费需求正在形成。年轻人未来也将越来越无力承担家中老人突然生病带来的巨大经济成本压力和生活秩序的混乱,而患病老年群体也越来越希望能够真正的了解自己的病情,并且他们会对疾病前兆判断的工具和服务,形成越来越强的依赖。

目前,在健康医疗领域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及时发现和预警身体的健康异常。传统情况下,会通过年度的体检来实现这一要求。但是,体检时间跨度大,地域的覆盖能力不足,人们纷纷把眼光转移到可穿戴式设备上,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患者身体数据的监测、传输。但是,市场上大多数的可监测穿戴产品并不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产品SQS应运而生,SQS是一款主打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在突发状况时,进行一键急救的软硬件结合产品。

2 用户研究

首先,我们将我们的用户群进行了分类。但在查阅资料,走访调研中我们还发现,部分老年人患者在平时处理一些简单的健康问题时也不一定就直接选择公立医院,有时也会选择距离较近的社区医院。社区医院虽然医疗资源不如公立大医院丰富,但足以帮助患者解决小的就医问题,它设立的本身也是为了缓解公立医院的就医压力。所以,我们将用户群体分为了四类: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患者家属、社区医院、急救中心。

针对这四类用户,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现状:(1)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有突发疾病隐患,不能解读自己身体疾病数据,子女不能长期在身边陪伴;(2)患者家属:不了解父母身体健康具体情况,对急救流程不了解,遇到突况不能及时赶到患者身边对患者施救;(3)社区医院:离患者距离较近,医疗资源设备有限,与周边患者互相信任度不够深;(4)急救中心:时间紧、任务重。

根据现状我们进行了实地的问卷调研、访谈调研总结了以下痛点:(1)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时需要及时的救助,发病严重时可能无法自行通知急救中心和家属,地理位置描述不清耽误救援时间,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无法解读自己的疾病数据;(2)患者家属:家属无法实时了解患者情况,没有办法再患者突然发病时提供帮助;(3)社区医院:就医群体主要是老年人,大多是小病,社区医院患者较少服务范围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病情提供好的建议,与患者居住距离近可以提供一些急救服务;(4)急救医院:主要负责院前抢救,急救路线不够通畅。

3 市场分析

针对SQS的用户群体我们进行了小范围市场调查。其中,在对老年人群体的调查中,对穿戴设备的认知度及了解途径显示,在样本中有32.1%的人知道穿戴设备,而了解途径通过互联网的人数最多。老年人群体对医疗可穿戴设备的认知度不高,大多数用户是通过网络了解到可穿戴设备。相比业界,目前对可穿戴设备概念的热捧,可穿戴设备厂商对消费者的宣传推广较为薄弱。用户真正能体验到的可穿戴设备屈指可数,大多停留在概念阶段,医疗可穿戴设备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调查表明,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是老年人购买医疗可穿戴设备的最主要原因。由此可见,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需从产品功能性上发力,注重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性。同时也不能忽略价格、款式等其他因素。大多数老人会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选择购买医疗可穿戴设备。老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较高,主要是方便,快捷,使用简单,但在购买上,更注重医生的意见和价格。而作为家属,用户对现有app端下载和使用的还不多,但是大多数人对其有多了解。社区医院方面社区医生对医患监测平台的了解和使用程度不高,但是在访谈中社区医生提到一些大医院医生使用短信电话方式监测病人病情。

4 SQS产品概念设计

我们的用户群体有患者、家属、社区医院、急救中心四类,所以,我们分别进行了平台端设计。

(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SQS手环穿戴端。就我们对国内外市场上现有可穿戴设备进行调查,目前主要有五种针对心脑血管方面的可穿戴设备,像是:”美国产ZIO Patvh、台湾产Phyode W Me以及WCD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并不全部具备外形小巧,使用方便的特点,也并不完全针对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另外,这些设备只能让患者自己或是医生监测到身体信息,不能提供突况下的更多服务。

SQS产品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设计了手环并重新定义了手环的功能,它具有一键式救助、实时监控患者体温、血糖、心率和GPRS定位三大功能。手环可监测的实时数据发送给家属和社区医院。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患者也可通过手环上的一键求救按钮,发送紧急求救信息给急救中心,同时自备GPRS功能帮助急救中心更清楚地确定患者的位置。SQS手环外形小巧,信息收集方法简单易行。由于采用多种传感器设备,数据的测量和传输精准,测量的心率,血糖,体温也是临床医生需要的重要数据,通过传输实时数据实现手环和app互联。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来说,SQS操作也更容易上手,让老年人也可以通过使用智能互联网产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对他们来说SQS是一份生命安全保障,它快捷而有效的一键急救功能,让老人用得安心,放心。

(2)患者家属――app端。目前国内医疗类APP还是起始阶段,app功能和服务主要是提供查询、咨询、医院挂号等,并且通过亲身使用现有app体验,我们发现它们并不能真正有效的帮助患者解决自身问题。我们设计的SQS产品app端能够实时清晰的反映家属的身体情况,让患者家属通过移动端的数据传输就能及时了解到患者信息,随时随地查看病患状态。并在突况下定位到患者的地点,方便家属及时做出反应,同时也可通过健康日历来查阅往日数据。同时这些数据的记录也能方便医生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对于子女来说,有了SQS,只需安装与SQS设备配套的APP,就可以在他们忙碌的工作中,建立一个快速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的通道,实时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对他们来说,SQS是一款带感情的产品是一种对患者的关心与关爱,弥补了子女对于不能实时陪伴患者身边的缺憾,也让生命安全多了一层保障。

(3)社区医院――社区医院专用平台端。SQS的社区医院平台用于社区医生监测患者信息,对用户和医院意义重大。社区医院平台能让社区医生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健康提醒,同时为人力物力和资源相对不足的社区医院提供快速,低成本的信息服务,实现患者身体情况信息的互通,增加社区医院的利用率。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医院的信任程度,社区医院也可以根据数据为居民做一些简单的开药治疗,从而减轻大医院负担,为社区医院自身带来一定收益。

(4)急救中心――急救中心专用平台端。SQS急救中心平台能够清晰快捷地为急救中心提供定位和实时身体数据的服务,减少急救中心在接受被急救者信息时,因病情严重不能求救等问题,做到120急救电话通讯率百分之百,缩短快速反应时间。一方面通过该平台,调度员应用电脑屏幕上的地址信息,和患者身体指数能迅速精确掌握呼救人的所在地址,在下达指令时能清晰明确的表达位置及患者身体指数,让急救人员了解患者第一手信息提高急救效率。SQS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搜集老年患者身体健康数据,并实现与手机APP端,社区医院端数据互联共享,让社区医院提高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的掌握程度,让儿女可以实时了解到老人的身体状况。突况时,可以快速有效的实现一键急救功能,为生命安全增填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涛,田桂杰等主编.《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杂志》2007年01期《体温与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关系的研究》.

[2]王愉著.互联网产品视觉设计――风格篇.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1.

[3]阿里巴巴1688用户体验部著.U一点料.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8.

第8篇: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紧急气道;昏迷;院前急救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50-02

Coma patients in pre-hospital first aid emergency airway established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

Zhou zhumei, Yu lili

(The municipal of Laixi Shandong,266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ma patients in pre-hospital first aid emergency treatment method and effect of the airway.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310 patients with coma in five years the clinical data of emergency airway in first aid treatment, all cases of open the airway, which USES the oropharynx vent 58 cases (18.7%), mask, 86 cases (27.8%), balloon, masks, 22 cases (7.1%), laryngeal mask 8 cases (2.6%),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34 cases (10.9%).Results:310 cases of coma patients to the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refers to the measurement of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at 90% above 216 cases (69.7%), 60% to 90% in 64 patients (20.6%), 30 cases (9.7%) was less than 60%.Conclusion:Coma patients should actively implement emergency airway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improve the scene emergency technical oper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rescue and treatment provides a strong foundation.

【Key words】Emergency airway;In a coma.Pre-hospital first aid.

昏迷是指患者生命体征存在,但对外界环境和机体内在活动无感知,对内外环境刺激的反应性完全丧失,不能作出有意识的反应活动。临床上昏迷常为意识障碍最严重的阶段,是疾病的危险信号。昏迷患者发病时往往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不畅,甚至发生窒息或突发呼吸停止。在院前急救现场和转运途中,对挽救患者生命,为后续抢救及治疗提供强有力保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总结5年来随救护车院前救治的310例昏迷病人,就院前昏迷病人紧急气道的建立进行探讨,供同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3月―2012年6月随救护车出诊中遇到的昏迷病人,共310例,其中男187例,女123例,最小年龄5个月,最大年龄82岁,平均62.5岁。接诊时间4-20min,平均7.5min。

1.2疾病组成 院前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经检查有自主呼吸的256例,无自主呼吸的54例,其中既往有呼吸系统疾病66例(10例无自主呼吸),循环系统疾病82例(18例无自主呼吸),创伤44例(6例无自主呼吸),代谢与内分泌疾病16例(4例无自主呼吸),肿瘤24例(6例无自主呼吸),急性中毒14例(2例无自主呼吸),癫痫12例,溺水6例(2例无自主呼吸),触电4例,不明原因者42例(6例无自主呼吸)。

1.3方法 所有病例均开放气道,呼吸道有分泌物、异物、呕吐物者立即清除,有假牙者取出,保障呼吸道通畅。积极处理原发病,心搏停止者维持有效循环。其中采用鼻导管供氧者102例(39.2%),口咽通气管58例(18.7%),面罩86例(27.8%),球囊―面罩22例(7.1%),喉罩8例(2.6%),气管插管34例(10.9%)。

2结果

所有病例根据现场呼吸的评估情况均建立了不同的紧急气道,至医院急诊科时指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者216例(69.7%),60%-90%者64例(20.6%),低于60%者30例(9.7%),(其中4例呼吸、心跳停止者家属放弃送医院抢救,现场急救均超过30min)。

3讨论

3.1各种紧急气道的特点

3.1.1口咽通气管 其放置只要符合昏迷、缺氧的条件均可实施,且可防止舌后坠,方便抽吸呼吸道分泌物,从而保证上呼吸道通畅,不损伤气管黏膜,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可在数秒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有研究结果显示[1],放置口咽通气管,患者呼吸频率下降,血氧饱和度上升,说明其改善通气效果较好。

3.1.2面罩 其吸入氧流量4-6L/min,使氧浓度维持在40%-50%,可以有效、快速地提高血氧饱和度,增加氧分压,改善病人的缺氧状态[2],且可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功能。面罩吸氧存在一定空隙,有利于氧气交换和避免过度通气用口呼吸时可使用,但在临床中,患者自诉憋气不适,所以特别适用于重症、昏迷的病人。

3.1.3球囊―面罩 在心肺复苏期间以及围心跳呼吸骤停期间的通气支持和供氧方法中,球囊―面罩对于那些复苏最初数分钟不能及时应用高级气道装置或者是应用失败的患者很有帮助,可以在没有人工气道的情况下进行正气通气。在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球囊―面罩辅助呼吸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院前心肺复苏急救中抢救成功率差别不大[3],且操作简便,容易掌握,但不能长时间使用。目前的球囊―面罩辅助通气操作时最大困难是无法保证稳定有效的潮气量。

3.1.4喉罩(LMA) 与面罩相比,LMA通气更安全可靠,虽然不能绝对保证能防止误吸,但研究已证实,LMA与球囊―面罩相比反流发生率确实低很多,误吸很少见,与气管插管相比LMA同样可以提供通气,训练置放的位置更简单,因为LMA不需要使用喉镜和暴露声门,尤其在患者出现昏迷、吞咽反射和喉反射消失时操作更为方便,对于可能存在颈部损伤或为进行气管插管所必须的位置达不到要求时,LMA具有更大的优势。

3.1.5气管插管 复苏人员用非侵入性措施无法保证昏迷病人足够通气或患者缺少保护性反射(如昏迷、以及骤停等)时可行气管插管紧急气道。气管插管供氧质量高、且稳定性好,不易造成供氧中断,更是后期复苏呼吸支持的主要方式,现场紧急气管插管需要专业的技术,且院前急救环境差,不同于院内,有报道在正常情况下,技术熟练的医护人员仍有3%左右的失败率[6],在插管操作时,人工呼吸的中断时间应小于30s。

3.2应对措施

3.2.1技术要求 我院120急救站按照《青岛市急救医疗中心(站)建设管理规范》和《青岛市急救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定期组织学习并每年组织二次业务技能操作考核,特别是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创伤等技能操作,以加强和提高现场急救的处置能力。

3.2.2设备保障 我站各急救人员都配备了院前急救包、包中含有口咽通气管、面罩、喉罩、气管插管及呼吸皮囊、喉镜等呼吸支持物品,值班救护车上配备了JIXI-H-100C型急救呼吸机,此举从设备层面上保障了救治的有效性。

3.2.3普及程度 随着第一目击者概念的提出以及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社会普及率不断提高,全民急救知识的培训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我院120急救站经常组织急救知识宣教,以普及和提高群众性急救常识和初步急救技能,此举从社会层面上缩短了应急反应时间,为后续的抢救和治疗打下了强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符燕妹,王峥,邱秀娟,等。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08,48(14):152

[2] 朱荣琴。面罩吸氧法与鼻塞吸氧法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16):68

[3] 邵效,邓活,陈巍宇,等。两种心肺复苏方式在院前急救中的对比研究[J],海南医学,2010,21(8):34-35

[4] 吴军,杨雍,袁晓玲,等。面罩球囊辅助呼吸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心脏停搏院前急救中的疗效比较[J],四川医学,2007,28(9):1011-1012

[5] 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讲座(急救医学与危重病讨论版)[OL],医学教育网,/html

第9篇:疾病应急救助工作总结范文

2009年,在卫生局班子的领导下,和上级部门的要求下,我预防保健股开展了大量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为工作重心,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出发点,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面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任务。现将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继续加强。

坚持“重点疾病、重点防治;重点地区、重点预防;重点人群、重点保护”的原则。着重搞好疾病控制、扩大免疫规划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

1.疫情报告:全县15个乡镇17个卫生院应报告疫情561旬,实际报告550旬,报告率为98.04%,缺报11旬缺报率为1.96%。1~11月报告法定乙类传染病10种831例,hiv感染者6例,丙类传染病8种188例,其它传染病和其它疾病6种141例。全县自5月1日至7月31日各疫情报告单位每日实行甲型h1n1流感疫情“零”报告,8月1日至今实行疫情“周”报告。 一是成立应急队伍,明确任务职责。先后制定下发了《县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预案(试行)》、《县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方案(试行)》、《县甲型h1n1流感医疗处置预案(修改版)》、《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卫生处置应急预案》。成立了综合协调组、医疗救治组、疫情处置组,指定到县人民医院为甲流感治疗定点医院,120急救中心负责急救转运,各医疗机构设置了发热门诊,建立了预检分诊制度。

二是严格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加强疫情监测报告,认真做好疫情调查处置工作,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疫情监测,发现群体性发热学生及聚集性流感样病例,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排查处置。继续认真做好季节性流感的监测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三是强化舆论宣传,提高防护意识。充分利用电视、印发宣传单,召开培训会,在政务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上开辟专栏甲流感防治知识和防控策略等形式宣传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知识。

四是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提高防治水平。多次组织卫生系统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将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培训教材下发各医疗卫生单位及民营医院组织学习,乡村医生由各乡镇卫生院组织培训,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五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革除陈规陋俗。全县从9月起开展为期一月的净环境、防甲流,讲文明、树新风的环境卫生大整治,重点对学校、医院、办公楼、公共场所、背街小巷进行了检查督促。倡仪市民在婚丧嫁娶时革除陈规陋俗,减少人员聚集。 七是搞好疫苗接种工作,筑牢免疫屏障。第一批5000人份疫苗已对全县医务人员、公安民警、出租车司机、长卡司机等高暴露人群进行了接种,第二批5800人份将重点对城区学校教师、高三、初三、小学六年级、幼儿园大班、羁押人员优先进行接种。913人,接种率达96.80%。乙脑群体性接种: 6月16日至30日,在全县开展了大规模的乙脑群体性接种工作,全县应种目标儿童26778人,实际接种 24437人,接种率为91.3 %。疟疾防治:今年1~11月疾控中心涂发热病人血片镜检45人,未检出疟疾病人;实行抗复发治疗1例治疗率100%。

4.地方病防治:一是碘缺乏病防制:今年是我县消除碘缺乏病考核评估最关键的一年,卫生局领导高度重视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多次召集预防保健股和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研究部署此项工作。因我县属贫困县,经济文化落后,所以消除碘缺乏病任务艰巨,为了使我县的各项指标达到合格要求,今年我县疾控中心分别三次对9个乡镇,所辖36个行政村的288户居民食用碘盐进行了抽样检测,同时配合盐业办对全县盐业市场的非法销售进行打击,并在莲峰查处非碘盐6吨。

二是改炉降氟项目工作: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今年下达我县改炉改灶任务数9000套,经研究决定分别在墨翰、务基、马楠、水竹、码口五个乡镇实施,并且今年时间紧,任务重,为了确保任务圆满完成分别成立了项目领导组和办公室、炉灶招标组、技术指导组,制定了永善县2009年改炉降氟实施方案、技术方案和健康教育方案等相关配套文件,在项目乡镇的配合下,改炉降氟各阶段的工作均按期进行,并圆满完成。 6.afp监测:通过按时、主动对哨点医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进行搜索,发现afp病例2例,均已采标本送检并按时跟踪随访。 8.突发事件处置:积极有效处置了4月2日溪洛渡水电站葛州坝工程局农民工暴发眼病疫情事件,4月中旬双凤十九组一集中居住点7人不明原因的神经中毒事件,7月17日洛渡电站施工区二坪民工营地食堂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等6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保了社会稳定。

二、妇幼卫生工作 (一)组织领导

2009我县成立了项目领导组、项目办公室和技术指导组。召开项目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会议各四次。制定了《县2009年降消项目实施方案》,县卫生局制定了《县2009年贫困孕产妇救助资金管理办法》、《县住院分娩限价措施》,开展了实质性的工作。

(二)贫困孕产妇救助工作 (三)急孕产妇及危急儿童抢救 (四)真做好高危孕产妇筛查,采取措施提高住院分娩率

加大高危孕产妇筛查和管理力度,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之一,对筛查的高危孕妇重点管理,并要求全部住院分娩,2009年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85%。为了提高住院分娩率,我县制定了《县住院分娩限价措施》,村医动员一个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一定的补助,村干部和妇联积极宣传动员,加大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通过采取以上措施,2009年我县住院分娩率比上年有了较大提高。

(五)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2008年2009年比上年

住院分娩率 73.95%82.438.48

新法接生率97.63%97.810.18 系统管理率 94.7%95.080.38

高危孕产妇筛查率16.47%16.43-0.4 0-2岁系统管理率为 76.93%83.396.46 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2.61‰17.64-4.97 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情况: 四、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

为了规范我县的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制定下发了《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妇幼保健院负责辖区内《出生医学证明》的申领、发放、统计、监督指导等具体事务。同时还明确规定了出生医学证明实行逐级领取与发放、规范运输和存放管理、建立发放管理制度、定期督查制度等要求。

四、宣传培训危急孕产妇急救及系统管理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村级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妇女儿童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局先后下发有关“降消项目”、“结核病防治、“预防接种”、“艾滋病”、“碘缺乏病”“地氟病防治项目”“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等相关文件,并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利用“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4.7世界卫生日”、“6.26国际禁毒日”、“12.1爱滋病防治宣传日”、5.15碘缺乏病宣传日等宣传日,通过张贴醒目标语、面对面宣传、广播、电视、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和咨询活动,努力提高妇女儿童卫生保健知识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