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冷链物流市场范文

冷链物流市场精选(九篇)

冷链物流市场

第1篇:冷链物流市场范文

剑走“冷门”

在多年运作和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山汉物流集团总裁李岷敏锐地意识到,市场上专业化的物流公司依然紧缺,尤其是具备相关资质的化学品冷链物流公司更是少之又少。

“近年来,我国化工产品产量快速增加,特别是冷藏运输和仓储的化工产品呈现出大规模增长趋势,对相应的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与当前需求相比,国内冷链物流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是在冷链化学品运输方面,国内缺少专业的冷链化学品物流公司。这就为山汉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契机。”李岷向记者分析说。

事实上,早在2009年,山汉物流就已经率先布局。“我们前期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场调研、行业预测,加之山汉物流已经具备相关化学品运输资质,全力进军化学品冷链成为山汉物流的目标。”李岷说。

如今,山汉物流已经构建起供销配运一体、全过程安全可控的配送体系,主要包括:利用GPS定位技术和信息平台实现实时监控,并对危险化学品仓储和运输的安全管理进行规范;推广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完善冷链运输等设施,积极推动全国冷链化学品采购和统一配送。

山汉物流在国内化学品运输领域的执着,吸引了巴斯夫、昭和高分子、爱迪生中国、三菱化学、花王化学、佐敦油漆等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与之成为合作伙伴。与此同时,2013年,山汉物流还新增了青岛、南通、重庆等分公司。同年,山汉物流仅上海分公司就完成2.1亿元的营业目标。

立足专业

危险化学品对运输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封口的严密性,正常运输条件下对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的承压性,在危险化学品运输中不因温度、湿度或者压力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渗(洒)漏的适应性等要求都相当严苛。而如何保障冷链不“断链”更是重中之重,尤其针对一些比较特殊的物品,作业是否专业,不仅关系着运行成本,更直接影响着物品本身的质量甚至环境安全。

正因此,在运输中保障产品的质量成为山汉物流立足中国市场的一道杀手锏,也是其进入化学品冷链市场的重要基石。山汉物流十分重视安全性,把降低客户的风险作为严格把控的重心。“改善硬件投入以保证安全,这样才会避免巨大的财物损失,尤其是避免对人员和环境的威胁。”李岷说。

2013年7月18日,山汉物流集团与沃尔沃卡车达成了购置运输车辆50台的框架协议。

之所以大手笔投入,李岷认为,配置高效的运输工具非常关键。“通过此次联姻,山汉的客户将享受到全新、高质量的服务,山汉也将变得更高效、更安全、更专业,实现更低的运营成本,最终达到与客户共赢。”李岷表示。

规范管理

尽管山汉物流已经通过了国际知名化学能源企业HSE0的审查和供应商评定,也拥有2类、3类、4类、5类(第一项)、6类(不含剧)、8类、9类危险品的运输资质,拥有危险品集装箱车队和散货车队及专用车89辆,且都配备了符合资质的驾驶员和押运员。但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常抓安全丝毫不放松依然是山汉物流工作之重。

“山汉物流针对停电、闪电、暴风雨等情况都分别做出了应急预案,通过培训,使每一位员工在面对意外发生时,都能够迅速应对,避免自身和客户的损失。”李岷表示。

第2篇:冷链物流市场范文

回首刚刚过去的2013年,冷链物流产业格局发生了新一轮变化,冷链物流面临企业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电商物流与传统冷链物流融合的多重考验。资本对冷链物流行业的热衷依然不减,跨界冷链与冷链跨越是企业面对机遇与突破传统冷链服务的共同话题。

冷链物流行业整体发展情况

据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2012年全国年营业额在1000万以上的500家冷链企业的冷库总容量为1900万吨,冷藏车数量为3.2万台。2013年统计显示,在500家规模企业中,106家企业计划购买冷藏车2845台,占总量的9.4%,其中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计划购买1244台,占发展总量的44%;有121家企业计划建库1357万吨,占总量的72%,其中纯第三方冷库经营单位计划建库80万吨,占发展总量的6%。如按一般项目建设周期估算,到2015年500家规模企业的冷库容量将达到3200万吨,冷藏车数量将为3.5万台。照此发展,冷库库容从2008年的850万吨提高到2015年的3200万吨,将提前超额完成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依托巨大的刚性市场需求以及全行业共同努力,犹如异军突起,呈现出整体的快速发展势头。2013年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有3方面:

2013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冷链物流行业政策,使得冷链物流行业面临一个利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尤其在药品经营指标管理规范出台后,对以药品为代表的冷链物流行业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由电子商务发展而产生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冷链宅配,刺激了冷链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

行业发展日趋标准化,业内领先企业的龙头作用日益凸显。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化规范体系逐渐增多,且行业逐渐向综合型冷链物流商集中发展。

冷链物流市场变化状况

货品品类变化

从冷链物流行业整体规模和增长速度两个角度看,目前冷链物流行业的货品品类可以细分为水果、水产品、冷冻食品、乳制品、肉类、蔬菜等。2013年水果和水产品消费量依然较大,多年来始终是重点货品品类,并且随着冷链物流成熟度的提高其需求增速也在逐渐提升。

2013年医药类产品的增长同样不容忽视。近几年由于医药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对经营设施、企业资质等严格审查,医药产品在冷链运输上的占比越来越高。在前100种最畅销药品中,有冷藏温控要求的药品已经占到45%。现在采用冷链物流的医药类产品主要是疫苗和血液制品,未来诊断试剂这一市场将会进一步放开,因此从长期来看行业发展空间良好。

客户渠道变化

2013年最让业内感同身受的,就是由电子商务催生的冷链物流宅配市场的新兴。冷链物流宅配的客户群体按可分为B2B和B2C两个市场。2012年数据显示,B2B占总体市场的3/4,B2C占总体市场的1/4。虽然B2C市场规模较小,但受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从2010~2012年的3年间其年均增速已经达到80%~120%。

由于冷链物流市场的整体发展,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客户购买频次增多,以及生鲜产品尤其是海鲜产品高达50%的毛利率,使得当前电商企业纷纷推出专业的生鲜产品品类,或是加大对生鲜产品品类的拓展。

B2C市场的冷链物流模式主要分为3种类型:通过零售商下单后,由原产地直接配送至消费者、销售给主经销商或供应批发市场。可以看到,这3种模式对冷链物流行业均有强大推动作用。随着各大电商企业不断发力,预计到2015年,冷链物流宅配市场规模可以达到40亿元人民币。

价值链的变化

冷链物流企业由单个环节服务领域逐渐向一站式综合性企业服务领域扩展。与过去相比,综合型冷链物流供应商所占比例逐渐增大,企业在服务过程中都逐渐向立体化、跨界方向发展。

当前存在的问题

冷链物流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这些问题成为困扰和制约冷链物流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主要体现在:

我国食品物流体系还不完善: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很多重要的行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高效的整合,部分地区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仍然滞后于食品工业和消费市场需求的发展速度,市场化程度低:目前第三方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大多是由过去冷藏运输或仓储企业转制转型而来,企业规模小、服务网络不健全、市场覆盖面窄,技术素质和职业素养亟待提高,还不能提供完全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

食品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薄弱,食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相对落后:尤其是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无法集成配套,依然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回顾新世纪以来,物流行业、快递行业都经历了布局扩建、应对外资、盲目发展、产能失衡、整合并购等发展过程,行业经过多次洗牌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冷链物流作为物流行业的专业细分领域,应多借鉴整体物流发展的情况和运行状态。今日的巨额投资有可能成为以后沉重的包袱,因此,看清行业形势,摸准发展轨迹,才能使企业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中资本和网络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影响着企业的日常商务活动。跨界是非专业领域资本投资某一专业领域的商业模式,生鲜电商和连锁餐饮的快速兴起和向冷链物流行业的跨界,对冷链物流行业充满了考验和机遇。

跨界冷链带来的是创新,其接受市场冲击能力、竞争能力、整合能力是传统冷链物流企业不具备的。目前冷链物流行业利润大多低于8%,并非高盈利行业,且专业化程度非常高。需要通过餐饮企业和生鲜电商企业与冷链物流企业跨界合作,在联合的基础上实现跨界多赢,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带来行业新的发展机遇。

第3篇:冷链物流市场范文

关键词: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中图分类号:F762.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9日 

一、冷链物流基本理论知识 

(一)冷链物流的概念。随着制冷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物流行业越来越繁荣,冷链物流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是物流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泛指为保证易腐、生鲜食品的质量安全,减少损耗,在其生产、储藏、运输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状态。 

(二)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含义。水产品由于其高营养、高蛋白、低热量的特性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水产品在物流运输的过程中极易发生氧化、受细菌污染。冷链物流在水产品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应用对降低水产品流通过程产生的损耗有着重大的意义。水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水产品从生产商到中间商再到零售商最后到消费者的整个流通环节过程,始终能够保持在一个恒定的低温状态下。 

二、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一)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特性。当前,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性:冷链物流作为物流行业的新兴产业,起步比较晚,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在近几年才开始逐步发展起来;苏州市目前的水产品冷链物流规模比较小,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还没有覆盖到苏州大市范围内;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划,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经营相对比较分散。 

(二)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运用大致情况。苏州市当前主要的水产品市场大约有11个,包括昆山、常熟、太仓等县级市水产品市场在内,这11个水产品市场的主要经营范围都与苏州市水产养殖的情况密不可分。太湖和阳澄湖是苏州市比较典型的两个湖泊,而这两个湖泊的水产品也在本地水产品市场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绝大多数的水产品在从产地到最终消费者的物流过程中都存在着损耗的风险,而部分销售渠道长且存活率低的水产品则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作为苏州当地水产品主要的两个产地,太湖及阳澄湖的水产品流通过程对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情况有着典型的代表意义。当前,大部分的太湖和阳澄湖水产品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只有极少数的水产品采用了冷链物流。

(三)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过程分析——以阳澄湖大闸蟹为例。随着阳澄湖大闸蟹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和喜爱,阳澄湖当地的大闸蟹专卖店和以大闸蟹销售为主的渔家乐开始涌现,水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也逐渐扩大。 

传统的阳澄湖大闸蟹物流配送过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流通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生产场所到产地水产市场,这种情况一般是由生产商(渔民、养殖户、加工商)送货到市场;第二阶段是从产地市场到销售地市场,一般是由产地和销售地的批发商委托第三方物流运输;第三阶段是由零售商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这一阶段主要是由消费者自行提取的方式进行。 

随着阳澄湖大闸蟹网络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升温,再加上阳澄湖度假区当地渔家乐的繁荣发展,阳澄湖大闸蟹传统的销售模式开始发生改变。不少蟹农开始选择网络销售这一新的销售模式,通过减少中间商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润。当地以销售大闸蟹为主的农家乐也开始逐步代替传统零售商的存在,直接将大闸蟹销售到消费者的手中。在当前新型的销售模式下,由于大闸蟹在物流配送过程的保鲜靠的仅是包装环节的冰水以及保温袋,因此对于第三方运营主体——快递公司的运送速度有着很高的要求。 

三、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冷链流通比例偏低。苏州市的水产品冷链流通率比较低,大部分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并没有先进的冷藏设施设备。以苏州市的阳澄湖大闸蟹为例,一到金秋时分,我们就可以在网上看到各种大闸蟹的销售信息扑面而来。每年仅仅一个蟹季,从阳澄湖销往全国各地的大闸蟹的数量就相当的惊人。 

然而,大批量的阳澄湖大闸蟹在整个销售运送过程中的保鲜,靠的仅仅是蟹农在大闸蟹包装技术上的努力,以及依托快递公司运送货物的时效性来保证。 

(二)水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不足。由于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起步比较晚、发展落后,到目前为止苏州市还没有建立一个权威的冷链公共信息平台。苏州市只有极少数的物流企业拥有冷链物流信息系统,而这小部分的物流企业中不少企业缺乏物流信息处理技术的能力,并不能够将冷链物流信息化发挥最大效用。 

(三)缺乏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缺乏不仅仅是苏州市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尽管苏州市冷链物流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相应的冷链物流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苏州市冷链物流的从业主体仍然存在着“小作坊”现象。无论是从企业设备、规模还是市场占有率这些方面,苏州市当前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综合实力与国际领先的冷链物流企业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可以说,苏州市冷链物流企业中还缺乏优秀的“领头羊”。 

(四)缺乏专业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人才。随着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尽管如此,物流人才的教育培养还没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各地都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冷链物流作为物流领域的新兴产业,人才短缺的现象尤为突出。尽管近几年苏州市大力地进行了招财纳贤,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涌入苏州,但是全国性的冷链物流人才匮乏使得苏州市冷链物流人才也十分稀缺。

四、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建议 

(一)提高水产品冷链流通比例。对于苏州市来说,提高水产品冷链流通比例十分重要,不仅降低了水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也满足了消费者购买到新鲜水产品的消费需求。提高水产品冷链物流的流通比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扩大冷藏车的规模,为冷链流通率的增长奠定基础。苏州市冷链物流的建设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但是苏州市政府应当从长远角度考虑,加大对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建设的资金投入,为今后本市水产品流通的发展谋求更好的出路。 

(二)加快推进水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苏州市可以根据当地水产品发展的情况来制定未来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可以率先在苏州市当地的两个主要水产品产地,太湖及阳澄湖地区建立水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数据共享,促进水产品在物流各节点信息的有效沟通。苏州市政府应当鼓励水产品市场信息、库存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健全冷链物流作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系统,全面提升水产品冷链物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三)培育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对苏州市来说,培育一些规模化的,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提供综合化、专业化服务的冷链物流企业,在推进本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首先,冷链物流企业应该加强对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其次,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要加强对销售商和供应商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后,苏州市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信用体系,维护市场秩序,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实施扶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优惠政策。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四)培养水产品冷链物流人才。苏州市想要突破冷链物流人才缺乏的关口,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各大高等院校是社会人才输出的主要源泉和动力,高校可以通过采用与企业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提前在校园接触到企业的实际操作;其次,苏州市政府应当规范物流行业的作业标准,努力营造一个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为物流人才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发展做出努力;最后,冷链物流人才和冷链物流企业也需要通过不断地努力来加强自身的素质,为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添砖加瓦。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篇:冷链物流市场范文

[关键词]辽宁省 冷链物流 SWOT分析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观念也从传统的单一型向现代化的多样型、快捷型转变。对以水产品、畜产品、果蔬及花卉为代表的日趋成熟的冷链物流业来讲,“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冷链物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更是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市场开发的重要时期。伴随着《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出台,冷链物流的发展跨出了重要一步,有望迎来冷链物流史的大跨越。

近几年,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力推动下,辽宁物流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取得了长足进展,带动了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仓储及货代企业正向多功能物流服务及第三方物流转化;交通运输设施形成了以海港、空港、铁路、公路、管道相互配合的、五位一体的运输网络和比较发达的集疏体系;市场流通体系日趋完善;物流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虽然,辽宁省物流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问题日渐凸显的今天,食品物流和冷链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辽宁省冷链物流产业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市场规模不大,区域性特征明显,缺乏全国性的、有影响力的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领袖。中国易腐食品规模巨大,但缺乏行业意识和规范,造成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纵观当下产业发展环境,辽宁省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二、辽宁省冷链物流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政府积极推动及政策支持。近几年相继颁布了《冷冻食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易腐食品机动车辆冷藏运输要求》都是对行业影响巨大的导向性文件和政策,尤其是最近颁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将本来就酷热火爆的冷链市场点燃了一把新兴的燎原之火。辽宁省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高度重视,把冷链物流中心建设纳入了辽宁现代物流中心建设框架之中。

(2)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以工业闻名的辽宁省已步入全国农业大省行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肉制品、速冻食品、乳制品、果蔬、水产品等对冷链物流的需求日益增加。还有数据显示,我国的水果和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的环节中损失率达到25%~30%,与发达国家5%以下的损失率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这就更需要有专业的冷链物流业。

(3)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加强。随着人们对食品和药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人们将更多地关注与食品和药品生产、流通、销售等有关的活动。我国是一个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从整体来看,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一直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食品和药品的流通环节往往是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

2.劣势分析

(1)完整的体系尚未形成。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冻运输与配送、冷冻销售四个部分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冷链。冷链物流要求产品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关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需要的低温环境中,才能把损耗降至最低。辽宁省冷链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产品在流通中存在冷链中断的现象。

(2)标准体系有待完善。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在我国尚处于推广的起步阶段。

(3)投资大,成本较高。冷链系统主要是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的系统,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要高。冷藏车的构造比其他车辆复杂,技术含量大,预冷、制冷系统将需要更多的能源消耗,冷链运输和仓储成本是一般货品的2~3倍,与普通物流相比,冷链物流建设投资大。

(4)技术落后,人才匮乏。辽宁省现阶段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冷链物流的复杂性,懂冷链技术和管理、冷藏操作的专业人才更是严重不足。

(5)设施设备薄弱。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而辽宁省所占比例更是少之又少,且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且区域分布不平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

(6)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现阶段,冷链物流业务大部分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商品冷链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3.机遇分析

(1)政府导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辽宁省政府正在计划建设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政府提供了发展契机,“十二五”期间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与国外冷链物流企业合作。国外企业运作经验丰富,管理技术先进,引入国外规模完善的示范性冷链物流企业可以加速辽宁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国外企业对辽宁省巨大的冷链物流市场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

(3)标准体系正在建设。现有的物流标准有很多,但是涉及到冷链物流的内容却只有一小部分。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建立亟待解决。我国冷链物流服务标准,一直处于建设之中,这对规范冷链物流市场,保证冷链物流市场的正常运作起到积极作用。

(4)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2011年辽宁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入412亿元,辽宁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将继续加大投资规模,要进一步完善公路路网、港口、运输站场功能。这就为冷链运输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5)全运会的举办。辽宁省获得了第十二届全运会的承办权,这对拉动辽宁省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对大力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对冷链物流的发展也有着推动作用。

4.威胁

(1)国外的竞争。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国外物流运营商的进入抢占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国外冷链物流的投资商,也对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虎视眈眈,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将涉足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2)油价、人力资源成本上升。随着国际油价的攀升,我国的燃油价格也是不断的升高。同时,新《劳动法》的颁布,以及CPI的升高使得人力成本增加。这些都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三、辽宁省冷链物流发展的战略选择

根据我省冷链物流的SWOT分析战略矩阵(表1),就辽宁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来看,是处在初级阶段,自身存在很多缺点,冷链物流的劣势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重点,并且目前辽宁省经济环境良好,因而冷链物流发展的外部条件较好。因此,扭转型战略是比较适合目前辽宁省冷链物流发展的战略,只有把握外部机会、克服自身弱点来扭转不利因素,才能最终促进辽宁省冷链物流的发展。具体有以下几点:

表 SWOT分析战略矩阵

(1)设立标准化体系。冷链物流应该形成一个体系,加强领导,各司其责,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都应建立相应的冷链物流标准,为冷链物流的发展创建一个健康有序、公平公正的环境。

(2)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物流资源社会化、物流技术专业化的形式,也是目前物流资源整合的趋势。社会化冷链物流的利用程度,以及冷链物流的专业化水平是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标志。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对推动冷链物流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3)完善设施设备。根据实际的需求,建立各种大型的冷库,多配置一些冷藏车、铁路冷藏车辆等运输工具,配备冷藏柜、冷藏箱等设备,为冷链物流的整个环节的运作提供系统保障。

(4)运用信息技术。在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应进行有效的实时控制,应用仓储管理软件系统、运输管理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确保冷链物流的对象物安全,加快整体的流通速度。

(5)应用供应链管理方法。通过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联手打造冷链,使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冻运输与配送、冷冻销售四个部分联结在一起,形成更加完整的冷链物流管理模式,可以推进辽宁省冷链物流的发展。

(6)培养专业人才。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冷链物流教育体系,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同时,还要加快推进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工作,通过地在职人员的培训与认证,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与管理水平,满足冷链市场的需求。

总之,辽宁省冷链物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冷链物流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研究机构高度重视和密切配合,从政策、服务标准、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促进这一行业的快速、健康、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宁晓利.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模式[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20),68-69

[2]郝书池.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前景及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7),74-75

第5篇:冷链物流市场范文

关键词:物流运输;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225

0 引言

建阳地处福建闽北中心,年种植蔬菜15万亩,莲子1.6万亩,锥栗4万亩,杨梅1.2万亩,葡萄1.5万亩,年出产食用菌1.6万吨,建有夏商万亩蔬菜生产基地。主要流通模式比较单一,农民生产后卖给收购商,收购商到批发商到异地批发零售,基本上采用常温运输。在当前情况下,如何通过推进当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立发展的新优势,推动建阳农副产品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关系到当地现代化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建阳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1 大宗产品冷藏加工不足

现有食品冷藏加工企业3家,年加工蔬菜1.2万吨,主要是亚鑫食品、隆胜食品、夷山物产,主要加工蔬菜、食品菌加工出口,其中隆胜食品主要加工脱水蔬菜,其他两家进行保鲜加工。现有社会冷库10座,规模偏小,多数经营海产冰鲜和冷冻产品批发,社会化的冷库严重不足,大宗产品冷藏保鲜问题突出,建阳的蔬菜要送到邻近建瓯市相关厂家保鲜加工,食用菌有送到三明、古田等地保存,锥栗因缺少冷藏库保存每年变质损耗15%以上。

1.2 冷链缺乏,农产品销售单一、效益不高

由于缺少冷链加工、运输,蔬菜没有保鲜,中途损耗大,品质下降,相应的价格较低,在市场上相对弱势,同时影响到收购商的积极性,反过来,影响到生产端的农民,效益下降,一到丰年就会低价,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例如建阳的特色蔬菜黄秋葵,新鲜产品观感好、口感好,很受市场欢迎,价格也高,运到外地有没有保鲜,保鲜处理得不好,价格相差悬殊,而且没有保鲜的销售时间短,容易变色卖相差,并不受市场欢迎,很难打开市场。另外杨梅也是在常温下保存时间短,极易变质的品种,没有冷链物流,只能在周边销售,开拓外地市场困难重重。

1.3 冷链意识薄弱,缺少支持

建阳农副产品流通中常温保存、运输比重极高,大多数人缺少冷链意识,一方面是缺少必要的基础条件,如冷库、低温加工中心、冷藏运输车辆,没敢多想,同时流通规模偏小,无力投资冷链开发,另一方面没有优质优价意识,认为常规产品通过冷链运输成本高,在市场上缺少竞争力。

2 建阳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建阳农副产品流通中冷链缺少,一些特色优质产品受制于冷链,无力开拓外在市场,未能发挥自身优势,已成为制约建阳农副产品开发中重要一环。建阳市新型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主要有以下限制因素:

2.1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在新型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冷库是基础,也是冷链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关系到农产品的安全。建阳当地的冷库建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现有冷库因为市场开拓和市场经营思路的限制,存在利用率不高、控制耗能等情况。同事,冷链物流运输设备方面,由于冷藏保温车的前期购置费用比较高,所以当地市场上冷藏保温车的保有量相对较低,已经滞后于当地农产品的冷链物流需要。

2.2 冷链物流技术相对落后

冷链物流不同于普通物流,它是在食品建工技术和制冷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同事对物流运输的时效性、安全性、整洁性和技术性要求更高。而基于建阳当地农产品的多样性和食品运输标准建设的滞后性,当地农产品在采摘、包装、储存、装卸、运输等等环节都没有建立严格的技术标准体系,农产品腐变、串味、被污染等情况时有出现。

2.3 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新型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需要建立完善的运作管理制度,也需要满足其在科学、技术和安全等方面的专业特性,所以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至关重要。但冷链物流学涉及到物流供应链、食品学、冷冻工艺学、制冷技术、机械技术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建阳当地对于高素质的食品物流供应链人才需求存在加大的缺口,这也成为影响当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和农产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建阳新型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策略

闽北作为福建的后花园,生态环境优良,建阳、南平都是部级生态示范区,以优良的环境,发展高端、特色的农副产品将拥有极大的竞争力。所以必须结合当地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加强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对原有的冷链物流体系进行不断的健全与完善。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规划

首先,要强化冷库的建设,政府做好规划,制订政策,吸引社会投资,建立一定规模对社会开放的中型冷库,对经营相应农产品的经销商提供服务,吸引经销商对大宗农副产品(锥栗、食用菌)等在投产期吸纳,进入冷库冷藏,缓解农产品集中上市时间短,压价格,提高农产品的效益。其次,要对冷链物流园区的建设规模进行科学规划,配套建设相应的加工区,吸引蔬菜经销商进入预冷加工,推进冷链运输,提高生鲜产品的价格如建阳特色蔬菜黄秋葵。再次,要完善交通网络,扶持当地冷藏运输车发展,可以利用建阳优越的交通地理优势,发挥地处闽北中心,高速公路、高铁、机场一体的优势,建设物流园、电商园,优先打造冷链物流园区,培育冷链物流体系。

3.2 加快重点品种、重点区域的先行试点

市场千变万化,市场机遇稍纵即逝,虽然建阳市新型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要想争夺市场机遇,让建阳冷链物流在区域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敢于探索和创新,积极推进重点品种、重点区域的先行试点,以便积累市场经营,对传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如,建阳地区可以优先针对市场需求大的无公害、绿色、有机生态农产品进行试点,可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专业生产合作社,将千家万户归集起来,通过合作社来组织产品的生产、品质认证,打造品牌产品,形成一定规模,培养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并将市场需求集中化,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冷链物流企业,也便于农产品的集中、高效运输。

3.3 建立电商冷链加工配送中心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将通过电商直接进入千家万户,这些产品要保证高品质,必须要通过冷链运输,针对县级电商多数小批量,没有能力进行冷链投资,冷链加工中心,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这就要求在产地进行预冷,在加工中心在进行加工包装,最好形成标准对需要加工的物品进行规范加工(包括消毒杀菌、保鲜)等,进入保鲜库,等待物流车运送加强电商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二是对货源进行收集归拢,确保能尽快形成一定规模,同时必须建立冷冻冷藏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推进冷链集约化共同配送,以便降低零担冷链物流的成本,给经营者和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实惠。

3.4 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业

目前,建阳当地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偏少,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发展步伐,所以对当地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服务能力比较弱。对此,当地政府要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出台政策扶持第三方冷链物流的相关优惠政策,在供地、冷库、冷藏车的购置实行财政资金补助,银行可以优先给予低息贷款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吸引像顺丰等知名的物流企业来投资建立区域中心,为物流信息以及“拼车拼货”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之,基于建阳当地生态农民、绿色农业的发展需求,必须积极构建新型冷链物流体系。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强整体规划和市场引导,制定更多有助于冷链物流业发展的市场对策;另一方面,市场主体和农民也要积极参与到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活动中来,形成多边互动,促进信息交流,今儿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参考文献:

第6篇:冷链物流市场范文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背景与发展进程

 

(一)研究背景

 

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变与健康意识的提高直接带动了城市居民对农产品尤其是冷链农产品需求量的大幅增加,间接推动了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面对的市场更加广阔,市场流通更加频繁,传统的配送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人们对农产品、冷链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冷链物流受到了社会普遍的关注。为尽可能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冷链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同时中央政府专门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出台了一系列工作文件,强调农产品冷链物流及其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性,并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发展进程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均与当地农户签约了直供合同,使农民们生产的农产品可以直接供销到当地各大超市,在农产品与超市之间建立起了物流配送模式。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网络信息技术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相结合所形成的一个产物,自出现以来就受到了各地区超市的青睐,受到了技术人员的研究与改进,极大地推动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已在各地区得到普遍应用,系统已发展的较为成熟,基本上能够较好的满足当前农产品供销需求。根据我国农产品发展趋势分析,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当前存在主要争议与问题

 

(一)国外研究动态

 

冷链的诞生与冷链农产品的步入市场是基于冷冻机的发明和冰箱的普及应用,国外关于农产品冷链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并于上世纪初步建成农产品冷链,至今已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巨大成果。如,美国、欧洲等国家保鲜技术十分先进,冷藏率达100%,日本对冷链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颁布了相关文件,荷兰冷冻设备先进,实现了农产品的全程冷链物流配送等。

 

(二)国内研究动态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起步较晚,有关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的文章与书籍也较为缺乏,虽然近两年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较多,但整体上还未形成体系,研究也大多集中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上。刘伟芳等人指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应加大农产品进入超市的比例,增加冷藏车的使用比例,扩大冷库建设规模;孟凡盛等人认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离不开物流技术的使用与发展,必须提升物流技术和冷链技术。

 

综合国内外研究动态来看,当前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其中发展模式落后单一、研究不够宽泛深入是存在主要问题,另外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条件也缺乏相应分析。

 

三、鞍山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对策

 

(一)南国梨特性与鞍山南国梨销售情况

 

南国梨果实呈金黄色,爽口多汁,味道浓郁,于每年九月份成熟,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钙、钾、锌、铁、赖氨酸等),适合于各年龄段人群食用,可以帮助人体补充营养。南国梨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为苛刻,适合生长在四季分明、光照充沛、雨水充足的温带季风性气候地区,而位于松辽平原东南部的鞍山市,恰好能够满足南国梨生长对气候、土壤、降水和温度等各项条件的要求,是公认的南国梨主产区与最佳种植区。最近几年,鞍山南国梨在种植面积、产量和销量上都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南国梨产量达25万吨,年产值20亿。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对策

 

1.引入第三方物流,加快市场化发展。针对鞍山南国梨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物流技术水平也较低问题,在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时,应注重加快市场化发展,提高南国梨及其加工产品(如南国梨酒等)的市场化程度,对市场需求进行细分,对南国梨产品进行细分,引入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一种新型物流配送方式,企业将自己不擅长的物流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物流,自己做好跟踪定位与控制工作即可,不仅提升了物流服务水平,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2.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鞍山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落后,跟不上冷链物流与冷链农产品发展步伐,必须要加强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创新。根据南国梨产品特性,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应以周边地区配送为主,包括大连、葫芦岛、吉林等,从产品商品化、多样化,品牌树立与宣传,丰富销售渠道,细分南国梨酒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适合鞍山本地的、适合南国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与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3.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政策扶持。相对而言,鞍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于南国梨产业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为弥补这一缺陷,尽快构建起适合本地南国梨销售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当地政府提高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更多优惠政策来扶持南国梨种植户,吸引社会投资者对鞍山南国梨产业进行投资,共同为鞍山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资金支持,提高南国梨产量与品质。同时,积极带动当地种植户,充分挖掘与利用当地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条件,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创新奠定基础。

 

总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需要不断扩大范围与加深深度,且在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时,必须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农产品特性、超市分布、市场需求等情况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与物流配送方式,加快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第7篇:冷链物流市场范文

【关键词】冷链物流 发展现状 问题与对策

一、冷链物流概述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 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适用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特殊商品如药品等领域。

冷链物流遵循“3T原则”即:储藏与流通的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和产品耐藏性(tolerance)。该原则指明了冷藏食品对不同产品品种和不同品质要求都有相应控制和储藏时间的经济指标,决定了冷链物流的四大特点:投资大、运营成本高、技术含量高和监控困难。

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项食品安全卫生政策的推出,我国冷链物流有了飞速发展。冷链物流产品已经稳步走进了食品制造业、食品商贸业。目前我国汽车保温车辆大约有3万辆,冷库2万多个,铁路冷藏车约7000辆,政府先后投资数亿元修建了100多座气调贮藏库,总面积约为800万平方米,基本上形成了全国范围流通网络。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迈入了快速发展新时期,大体上形成低温食品多样化、冷链温度多层化、流通渠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物流业具有跨行业、跨产业性质的服务功能,受市场需求的引导大。但是由于冷链物流技术高成本和管理上的复杂性,导致其滞后于市场需求速度。然而如何使冷链物流能力和水平紧跟市场发展需求,主要取决于对市场作出的客观估计和预测。据统计,在我国城市超级市场销售额中,冷冻冷藏商品占到20%-25%,而西方国家则约为35%。

三、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冷链物流越来越复杂。

虽然冷产品产量在不断提高,但随着人们对冷产品种类及特种需求的增加,使得其从原产地到消费者的距离变得越来越长、产品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产品流通渠道也越来越复杂。

(二)冷链物流标准不完善。

冷链物流比常温物流建设投资大得多。易腐食品要求冷链各个环节有很高的组织协调性,各个环节都必须有统一规范的标准引导,而所有这些都对冷链物流标准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三)冷链物流运输成本高。

冷链装备和冷藏设施不足,老设备陈旧,购置新设备成本高,且分布和发展不协调,又不能为易腐食品流通提供冷藏保障。我国冷链物流技术需要提高,有效的控温设施投入不够,冷藏物流链操作和管理人员急缺,全程冷藏控温运行制度尚未完善。

(四)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第三方冷链尚未形成体系,还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从冷产品包装、储存到运输的第三方物流体系。目前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提供的主要是冷藏、冷冻等单一服务。由于第三方企业难以保证对整个流通环节温度的控制,使得多数企业只能自行经营,而其自身在物流领域技术的欠缺导致冷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四、冷链物流的发展建议

(一)建立整套冷链物流体系。

建立从初级产品生产到最终产品零售的跨行业、多部门的冷链物流体系,最终形成从农场到餐桌包括冷链物流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

(二)加大政府监督,创造良好的营运环境。

相关国家标准、法律法规将能够规范冷链物流产品的健康、有序发展。政府应该在冷链物流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食品添加剂、品质等级和污染物等方面给出具体的标准和规定。同时,有必要出台相关冷链物流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政策。此外,在专业认证度和市场准入度上也应严格要求。

(三)加大政府投入。

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庞大,但我国冷藏运输设施和冷库资源一直紧缺,政府有必要应需采取相关措施,如建立部级自动化冷藏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投资冷藏集装箱,建设国家范围铁路冷链运输网络,以融资租赁的形式缓解第三方物流企业高额成本推动冷链物流业整体发展。

(四)发展、实现科技创新。

发展科技,加快我国冷藏设备的更新研发,达到食品合理成本低温运输,形成不同冷链产品各自质量标准。实现科技创新,就需要将研发成果推广到商品领域,形成规模,被广大企业认同、接受。

(五)加速技术改造,使企业冷链物流系统透明化。

冷链物流对产品的全过程低温保存有着严格的要求。从食品采购、加工、存储、运输、进驻商场到销售全过程都应当保持在适当的环境中,而目前企业自身的低温运输系统及低温储存系统并不符合这个要求。因此,在现有条件下,食品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低温管理条件亟需改善,即加速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由于技术改造需要更高的成本,进行技术改造的前提是市场处于充分竞争的透明状态,因此,政府可建立低温物流的透明化管理平台,以便接受群众监督。

(六)提高行业标准,完善行业法规,加强行业协会规范管理。

我国冷链物流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国家标准并未得到彻底的贯彻和落实,执法监督力度不够。因此,要想规范冷链物流,需要从根本上加快完善法规建设步伐,提高执行力度,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层层监督,从而规范冷链物流业市场。

冷链物流的行业协会应当发挥对行业从业人员的自律管理作用。提高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对违规操作人员的惩罚,同时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技术建议和政策优惠。

参考文献:

第8篇:冷链物流市场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第三方冷链物流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时间比较短,无论是技术上还是资本投入上都略显不足,尤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物流中心地位的凸显,使得冷链物流在整个大物流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对于冷链物流体系而言,虽然只是物流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它能有效地连接城乡的消费与生产,能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非常重视冷链体系的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副产品及食品的生产和消费量举足轻重,所以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意义重大。

所谓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冷链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冷链物流过程。由于生鲜食品易腐易变质的特性,产品必须在流通的全过程中持续保持适宜的温度,并迅速周转,因此冷链物流必须使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所有环节紧密衔接,并配以合适的设备、统一的管理,方能确保生鲜产品的质量。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流程

按照一般冷链物流服务产品的生产过程,可将冷链物流的整个生产过程分解成以下几项活动:原材料获取、冷却、冷藏加工、冷藏运输、冷藏销售和消费,具体如下:

原材料基地、捕捞、种植、进口(采购、物流信息)初加工、屠宰、分割(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成品、深加工(流通加工、储存、运输、物流信息)配送中心(配送、物流信息)批发商、零售商(销售、物流信息)最终消费者

这种简单的流程设置能够非常简洁地表现出冷链物流过程的基本步骤,为冷链物流的流程分析提供了依据。从各个活动流程来看,冷链物流的过程比传统制造业物流的流程要复杂很多,而且每一个流程都还可以继续细分。我们从供应链层面上,按照物流七大要素原则对冷链的各个环节进行分解,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存在的问题,希望依托这个流程的分析找到关键问题所在,并提出应对措施。

二、我国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及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环境下运销,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30%,每年有总值约92.5亿美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损失,腐烂损耗的果蔬可满足近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居世界首位,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由此可见,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亟待发展与完善。现今我国冷链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流通加工方面的问题

农产品冷加工的预处理过程良莠不齐。据估计单单食品加工方面,目前全国每年生鲜食品冷加工(慢冻、速冻、冷藏和冷保鲜)量就达到800~1100万吨,占生鲜食品总产量的2%左右。其中冷冻、冷藏食品年生产量约350万吨, 年增长率达25%。但在冷加工品种、数量、质量、包装及管理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隐患。其一,宏观管理失控致使行业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低下,相关生产、运输、销售等的标准和法规的制定相对滞后。其二,产品质量无章可循,品种单调,重复现象严重。其三,销售条件欠缺。

2.储存方面的问题

有资料表明,目前全国冷库的实际利用率尚不足40%。在冷库建设中还存在一些误区,重视肉类低温冻结冷库的建设,忽视果蔬高温保鲜冷库的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忽视产地加工生产性冷库的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发展及管理,忽视批发销售小冷库的发展及管理。

3.运输方面的问题

冷藏运输工具的发展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冷藏运输工具比较单一且发展不平衡,冷藏运输能力明显不足。据统计,目前全国每年需调运的易腐货物约4000万吨,由铁路调运的易腐货物量约1000万吨,而用冷藏列车运输的货物只占铁路调运易腐货物总量的25%,这些冷藏列车仅占全国总运营车辆的2%。公路调运易腐货物的规模、数量有限,具备冷藏保温功能的汽车总保有量仅近20000辆(其中冷藏汽车约占15%)。而全国水路运输易腐货物量更是不足,约占每年总需调运量的1%,即40万吨左右,其中全国各型冷藏运输船仅200艘,总容量仅为10万吨。冷藏运输设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比地面冷藏设施差,作为农产品冷藏运输先导环节的专用冷却站的建设尚处空白。在各种运输方式上,冷藏运输能力也很不协调,各种冷藏运输工具的发展方向、重点以及步骤等缺乏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和微观支持的机制还没有建立。冷藏农产品运输过程中浪费严重,物流成本占农产品成本比重过大。

4.销售存在的问题

我国冷藏农产品的销售过于集中在超市和大卖场,生产厂商把许多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了超市和卖场里,导致冷藏农产品在这些超市和卖场里出现了供大于求、流通费用不断增加的局面,但小城镇和农村市场的冷藏设备配置发展却较缓慢,且国产冷柜质量参差不齐,性能不稳定,造成冷链中断;而进口冷柜价格昂贵,令商家望而却步。此外,农产品冷藏柜设备运行服务维护队伍尚未走向专业代、独立化。

5.农产品冷链中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冷链中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信息设备的配备不够齐全,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缺乏准确的信息,往往造成冷链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我国农产品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只有提供少部分功能的类似于财务管理软件或者库存管理的软件;在企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更不用说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自己企业服务。由于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所以本应形成多边共赢的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了解,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6.我国完整独立的物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

从整体物流冷链体系看,我国的物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差距都十分明显,而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农产品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一套能监控保障农产品生产、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即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状况的完整体系,缺乏相关的温度立法,再加上食品卫生法规执行不力等原因,致使农产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我国农产品物流供应链被套以“昂贵、易耗食品、无利可图、容易造成食物中毒”的印象,这就给我国农产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造成了不利影响,也使我国消费者对农产品行业缺乏信心和忠诚度。

三、应对措施

1.加强硬件建设

冷链物流系统的硬件规划内容包括厂房规划、储藏设备规划和运输设备规划等。因此,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力度,提出冷藏链硬件发展规划,推进冷藏链设备的完善和提高,在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上要不断革新,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尽快普及应用各种冷藏保鲜新技术。国外冷冻藏物流之所以迅速发展,冷藏运输装备的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2.缩短运达期限

随着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发展和冷链运输市场的扩大,冷链运输所需的各式冷藏运输工具逐步增加,欠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但是在各个环节的衔接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造成了运输中的瓶颈问题,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并保证各个节点衔接的流畅。冷藏多式联运应积极发展铁路、公路、水路的联合运输网,形成多式联运体系。同时加大对装卸冷藏运输车辆的考核力度,严格冷藏运输车辆的时间考核标准,缩短冷藏运输的运达期限。

3.加强冷链信息建设

加强农产品冷链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将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

(1)售后服务方面的信息沟通,可以为农产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的信息支持,并对问题农产品追查到底。

(2)运输方面的信息沟通,可通过引进的先进信息技术,如POS技术、EDI技术和GPS技术等,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的运输进行全面的实时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车运输的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做到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

(3)采购和库存方面的信息沟通,通过计算机系统可对产品与其储架的货位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提货和补货,同时可及时了解到产品的保质期、库龄等信息,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与管理水平。

四、“一体化冷链联盟体系”的建立是完善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

冷链物流市场是由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共同参与和作用的领域。但冷链物流市场又不同于其它的商业领域,冷链物流管理得好坏并不能直接和快速地反映到商品的质量上,具有隐秘性和滞后性。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政府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限制和监督企业,政府也可以代表行业协会来促进行业内相互监督机制的建立。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务中基础设施、技术含量和操作要求都很高的高端物流,投资成本高,回收期较长。

因此,笔者建议,要建立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首先要建设一个规范的市场,用道德和法律的手段保证冷链物流市场的良性竞争与发展,同时要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通过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的通力合作,建成一个既符合国内需求又符合国际标准的,由客户、运营商和投资者组成建立的一体化冷链物流联盟体系。

政府在其中可以进行资金扶持,对大城市的冷链物流市场进行整合,建立共同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链物流业的共同配送,并由此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至全国,从而推动我国整个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同时,要求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从供应链的产地收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到终端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配套发展储藏、运输、销售不中断的“冷链化”物流,以向社会开放、市场化经营为指导原则,加速冷库的技术改造、经营管理和全方位服务工作,提高冷库利用率和社会服务面,大力倡导冷藏集装箱运输和按规定温度展示销售产品的新形式。通过规范化、专业化运作,可有效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实现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冯志哲.食品冷藏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第9篇:冷链物流市场范文

关键词:区域性;连锁超市;生鲜食品

(一)原材料加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加工时没有严格的卫生管理

肉类食品的加工分为冷藏加工和冷冻加工,随着温度的降低,嗜冷性微生物的活动减弱,冻结食品的冻藏一般温度在-18~-20℃之间,有的达-40℃以下,即使在-30℃以下冻结之后肉类,有时受到细菌产生的酶和毒素的污染,也会对食品质量有不良影响,所以在冻结前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必须有严格的卫生管理。

(2)用的杀菌剂与发达国家相比杀菌能力低,环境污染大

我国通常使用甲醛、二氧化硫、高锰酸钾、氯制剂、紫外线作为消毒剂,甲醛、二氧化硫、高锰酸钾、氯制剂杀菌后的残留制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紫外线只有照射到物体表面且达到一定的照射强度才有杀菌效果,然而食品车间一般比较大,致使紫外线照射强度远远不够,特别是距离远,照射产生很大死角并且需要较长的作用时间,一般要6h以上。

(二)肉类食品冷冻运输存在的问题

(1)缺少温度自动记录设备

冷冻运输包括地区之间的中、长途运输及短途的市内送货。主要涉及到冷藏汽车,冷藏火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低温运输工具,在运输过程中,我国的冷藏链虽已走向规范,但是在速冻产品冷藏运输过程中,无论是冷藏火车还是冷藏汽车,很多运输工具都没有温度自动记录设备,即使有温度显示器,有偶尔有故障不能用,或未定期校正,无法确保流通过程中的温度管制,再加上制冷系统出现故障、加冰量不足、个别司机为省油减少制冷机开机时间等,都会使速冻食品在冷藏运输中融化变软,甚至结陀不能销售,大大降低了食品质量。

(2)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配送成本高并且肉制品质量难以保障

我国冷链物流处于发展初期,现在面临的情况是:该市场潜力很大,拥有很大市场;现阶段冷链物流市场没有形成完整体系,经营模式比较混乱;冷链物流没有发展大局计划,发展方向比较随意,缺乏有效管控;该体系发展较晚,没有先进的硬件设施作支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基础建设,而个体很难承担这部分费用;现有的冷链物流没有形成市场化,配送成本相对高;配套的物流系统缺乏污染管控,车辆对于交通造成很大负担。我国现阶段没有形成专业的冷链配送公司,而是部分生厂商自行建立配送团体,这种配送系统成本高,配送质量差。

(3)运输过程中管理缺陷导致食品质量下降

①货物未进行预冷处理,因冷箱设计制冷能力有限,仅能用于保持货物的温度,如货物温度过高,将使制冷系统超负荷工作导致系统发生故障,影响货物质量安全。②错误的将冷箱预冷一般情况冷箱不应预冷,因为预冷过的冷箱一打开门,外界热空气进入冷箱预冷将产生水汽凝结,水滴会损坏货物外包装和标签;③预冷时没有关紧箱门如果冷箱预冷时未关紧箱门,可能造成货物温度波动影响货物质量。④货物堆装不良致使货物冷却不足;⑤入贮前没有合理计划贮存总量,导致冷藏间热负荷过大,造成降温困难、垛堆内温度过高,不利于食品的通风散热,不利于食品冷藏,降低食品质量。

(三)规范食品冷链物流市场,提高市场化程度

中国现有的冷链市场与国际上较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中国市场不够规范,难以保证冷链体系健康发展,需要借助立法的手段强制保证冷链市场发展的方向。政府需要对我国冷链市场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并主动帮扶大小型企业进行良性发展,严格控制市场价格,促进良性竞争。通过政府干预,引导基础设施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协调整体规划,保证冷链市场上下游顺畅。

此外还要加速第三方生鲜物流企业的介入。加速第三方生鲜物流企业的加入有三个理由:①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很高,并且相对于一般物流具有技术性强、专业性高的特点,这要求进入这一行业的企业需要到达较高的水平。②冷链市场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大型生产厂商难以建立自己的专业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系统建立冷链物流是行业发展的趋势,既可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又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优化运输质量。③借助第三方发展物流信息系统,可以保证物流网络覆盖面广,运输成本低的需求。并且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流实时跟踪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度。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冷链系统,是提高我国冷链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

(四)加强食品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

冷链物流中心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并且依赖高科技和专业技术,才能保证系统中心高效运作。建设冷链物流中心不是单靠政府或者个体企业能够完成的,它的特点是回报慢,资金回收周期长,正常运作时需要大量资金维持,最好的运作方式就是政府与企业联合,发挥各自优势。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前期政策扶持,制定一系列优惠方针,引导企业建立现代化冷链物流中心,通过税收减免,对非冷链控制环境保护等手段发挥政府作用。企业则借助政府前期提供的经济支持,建立物流系统基础,依靠企业发展实力,发展壮大冷链物流系统,最终达到企业为主,政府为辅的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 Demma,Dave. The Untypical Refrigeration System[J].Air Conditioning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News.2009,(1):73~89

[2] Francois Billiard,Cold chain logistics predicted to grow[J].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Europe.2006,(10):14~15

[3]于学军,张国治.冷冻冷藏食品的贮藏与运输[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