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颈椎病的治疗和预防范文

颈椎病的治疗和预防精选(九篇)

颈椎病的治疗和预防

第1篇:颈椎病的治疗和预防范文

1 平乐正骨“治未病”思想的内涵与优势

“未病”即疾病未生、未发、未传及未复的意思。“治未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后世医家将这一思想总结为“治未病”,并认为是医工水平的最高境界。深圳平乐正骨总结“治未病”思想理论可以概括为:未病先防,养生固本;既病防变,医疗干预;病后防复,防微杜渐。这一思想对非脊髓型颈椎病的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治未病”思想来优化非脊髓型颈椎病的诊疗也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以人们的健康为中心,面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时,防患未然、防微杜渐、防其传变,以及病后防复是“治未病”的主要理念,也体现了中医学中辨证论治和整体观的重要思想。深圳平乐正骨总结“治未病”防治理论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由“以治病为目标的对高科技的无限追求”向“预防疾病与损伤,维持和提高健康水平”转变的要求,也体现了我国卫生方针中“以预防为主,防治中心前移”的理念。尤其在非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防治上运用“平乐小圆枕”“平乐练功”“平乐推按手法”和“葛根祛湿合剂”等自然疗法,具有天然、无害、可长期运用的优点,不仅临床疗效满意,而且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在疾病防治中的优势与特色。

2 颈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1 现代医学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的发病因素主要有:①颈部椎间盘的退变。通过临床研究发现,椎间盘的退变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生活、饮食习惯都有密切的关系。习惯高枕头睡眠时间达5年以上者,本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习惯用头顶重物的人群中发病率较其他人群高4倍。颈椎病的发病与身高、颈部粗细、长短没有关系,但与遗传有关。②颈部软组织劳损。颈部软组织的慢性劳损主要和患者的职业、颈咽喉部炎症感染、头颈部的外伤、头颈部先天畸形以及颈肩、腰部周围软组织损伤等因素都有极密切的关系。颈部软组织劳损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也是在临床表现出

多种症状的主要原因。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颈部脊椎动静力学平衡失调、半脱位学说、神经受压假说、脊髓受压假说、交感神经性脊髓局部缺血性假说、神经营养障碍性假说、固定假说,以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学说等。

2.2 平乐正骨对非脊髓型颈椎病的认识 《内经》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著痹也。”《杂病广要》记载:“若臂痛不能举,时复转移,或左或右,乃痰瘀所致。”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颈椎病的诱发因素主要有:①颈部慢性劳损;②长期低头工作;③睡觉姿势不当;④枕头高低不合适。在诊断本病时,除根据临床的症状、体征外,还应结合颈部彩超检查和颈部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在临床上颈椎病包括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和混合型。非脊髓型颈椎病主要包括以颈肩部酸痛,并伴有前臂和手指放射痛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根型;以颈性眩晕(即椎基底动脉缺血征)和猝倒史为主要表现的椎动脉型;以颈、肩臂痛,肢体麻木,并伴有头晕、视力模糊、耳鸣等症状的交感型;以及上述3型中2型以上的混合型。

3 平乐正骨“治未病”思想防治非脊髓型颈椎病的思路

3.1 未病先防,养生固本 即未病之前,注意饮食、劳逸结合等养生方式,并针对自己的体质采用相应的积极预防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近年来,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剧增,并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防治本病的同时,要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告诉人们要积极预防,主动养生,将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主要措施:①提高养生意识,遵循自然规律。中医学认为,人们应顺应自然界规律并与之保持协调关系,才有助于养生、防治疾病的发生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长期伏案工作、所处环境潮湿、颈肩部受寒或感受暑湿之邪、加班熬夜等因素使人体的生命节律失去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

②改善工作条件,保持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保持正确的工作姿势。必要时适当活动颈椎,以缓解颈肩部肌肉的疲劳。枕头高低要适中,一般以10~12 cm为宜。枕头的位置应放于颈肩部,使头部稍微后仰,这样才符合颈椎的生理曲度,以及颈肩部骨与软组织的平衡,一定注意颈椎不能悬空。③颈部适当的功能锻炼。在长时间伏案时,适当地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使局部肌肉得到“休息”,改善肌肉的痉挛状态。同时长时间坚持颈部的功能锻炼,还可以增强颈部韧带、肌肉等软组织的抗疲劳性能。在对颈椎病的防治过程中配合局部功能锻炼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④调节情志。人的喜、怒、哀、乐等情志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需要放松心情、陶冶情志,防止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或加重本病的发生、发展。⑤合理膳食。对于中老年患者,应注意饮食的多样化,荤素搭配。还可以使用一些补肾壮骨、活血化瘀类食物,如黑芝麻、胡桃、木瓜等,预防本病的发生。

3.2 既病防变,医疗干预 “既病防变”的思想早在《金匮要略》就有记载,如“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对颈椎病患者,要及时进行医疗干预,以防止发生严重症状,影响生活质量。颈椎病的发生主要是颈部椎体及附属结构的退变,导致颈部肌肉、韧带、血管及神经等组织的病变产 生一系列的症状、体征。在临床上应针对不同的病情、临床的辨证,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控制疾病的发展。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常采用“平乐小圆枕、功、药、推疗法”,在临床应用中有效预防和治疗了大量非脊髓型颈椎病患者。①平乐小圆枕是根据颈椎的生理曲度和睡觉时的体位及翻身需求,由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设计改良的颈枕。这一改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颈部曲度和舒适性,便于翻身,并且能够矫正颈椎的反张,减小头颅的重力距,从而缓解颈部伸肌群的疲劳或痉挛,降低颈部椎体的受力,增加椎体的稳定。②平乐练功根据颈椎的活动设计了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顾右盼、昂首耸肩等练功方法,改变了单调的“米”字锻炼法,使患者更乐于锻炼。平乐练功可以消除局部软组织的疼痛、痉挛,从而使颈部神经根的水肿、炎症减轻,使受压迫的神经根得到缓解,最终使患者的疼痛等症状减轻或消失。③葛根祛湿合剂由葛根、木瓜、木香、当归、白芍、黄芩、柴胡、牡丹皮、威灵仙、地龙、川续断、牛膝及甘草等十几味中药组成。以葛根为君药,性甘味辛,具有濡养筋脉、升阳祛邪之功。当归、芍药、地龙等具有活血之功;牛膝、威灵仙、木瓜等祛风湿,补肝肾,辅助君药。柴胡、木香等为佐使,疏肝醒脾。全方具有补气活血、补肝肾、壮筋骨、祛风湿之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颈肩部、上臂麻木疼痛,酸软乏力等症状,疗效显著。④平乐推按手法针对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和病理变化,能够改善颈椎病产生的局部及全身症状,达到未病先防、现病防重、经病防复的治疗目的。其中的许多手法均是为患者自行治疗设计的,左右拍肩、点按风池、扶腮旋转、阳明推经、双手夹颈等手法屡试屡效,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平乐推按手法能理筋正骨、疏通经络、松解肌肉,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组织营养情况,从而缓解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3.3 病后防复,防微杜渐 《内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寒湿邪容易侵袭人体的颈背部,引起气血不畅、经脉不通,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可引起本病的复发。中医药在防治非脊髓型颈椎病的复发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对非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有效的治疗之后,应戒除不良的生活及工作习惯,如高枕睡眠、长期伏案工作、头颈负重物及坐车时打瞌睡等。应该养成正确的生活、工作习惯,如看电脑时座位高低应适中,要正面注视,不要使脊柱处于偏斜状态;不卧床看书;侧卧时,应注意枕头与肩部同高;注意颈肩部的保暖

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病后的康复训练,并注意颈肩部局部软组织的功能锻炼,如在工作中或工作之余,可以做一些颈部的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动作,或“米”字锻炼等医疗体操。不仅可以缓解颈肩部软组织的疲劳,还可以增强颈部肌肉及韧带的强度,从而增强颈椎的稳定性,对预防非脊髓型颈椎病的复发具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对于颈部及肩背部的一些扭挫伤或劳损,应及时彻底地进行治疗,防止其进一步形成颈椎病。

4 结 语

平乐正骨“治未病”思想符合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符合“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三级预防的主导思想。从“治未病”这一思想出发,对非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收效及早康复的防治结合体系,以控制疾病的发生,阻止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的一条途径。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提出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可归纳为寒湿外袭,劳损筋骨,气血不和,痰瘀互结,脾肾亏虚,脏腑失调。其中痰瘀互阻证的实质是全身或局部的血液流变性发生紊乱,血液呈异常的浓、黏稠、凝聚状态,微循环障碍;而血液黏滞度增高,是引起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和病理变化,采用“平乐小圆枕、功、药、推疗法”等治法,符合“治未病”防治理念。

5 参考文献

 柯尊华,王静怡.颈椎病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颈腰痛杂志,2014,35(1):62-64.

 Webb R,Brammah T,Lunt M,et al.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Intense,Chronic,and Disabling Neck and Back Pain in the UK General Population.Spine,2003,28(11):1195-1202.

 李泽佳,宋敏,唐宝明.基于“治未病”思想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防治思路.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3):64-66.

 张媛.探讨颈椎病及其治疗的药物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4,12(8):33-34.

 叶伟,刘建航.交感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亚太传统医药,2013,9(4):57-59.

第2篇:颈椎病的治疗和预防范文

中医认为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但以内因为主。人到中年,肝肾不足,筋骨懈惰,引起颈部韧带肥厚钙化、椎间盘发生退变、骨质增生等病变,导致椎间孔变窄、神经根受压时,即逐渐出现颈椎病的各种症状。而外因方面,颈部受凉,损伤,均可诱发或加重颈椎病的症状。

中医学预防内容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方面。

1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邪正盛衰,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因此,未病先防,就必须从增强人体正气和防止病邪侵害两方面入手。

1.1养生以增强正气:养生,主要是未病时的一种自身预防保健活动,从预防的角度看,可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人体的正气,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1.1.1顺应自然:中医学倡导的顺应自然的衣着饮食调配,起居有常,动静合宜。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姿势,经常变换,忌高枕睡眠等,对颈椎病的预防有很关键的意义。

1.1.2养性调神:《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受,病安从来”。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而情志方面中医认为: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怒伤肝,恐伤肾。所以养性调神,防止“劳伤气血筋骨,情志伤五脏”,对颈椎病的预防具有重要得意义。

1.1.3护肾保精:中医历来强调肾精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因精能化气,气能生神,神能御气、御形,故精是形气神的基础。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亦同源。而颈椎病的发病又与肝肾二脏关系密切,所以护肾保精对颈椎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护肾保精之法除房室有节外,尚有运动保健、按摩固肾、食疗保肾、针灸药物调制等,从而使人体精气充足、形健神旺,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1.1.4体魄锻炼:《吕氏春秋·达郁》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做颈部体操,如:与项争力、哪吒探海、犀牛望月、雏鸟起飞运动等。对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

锻炼的要点:一是强度适量,二是循序渐进,三是持之以恒。

1.1.5调摄饮食

(1)注意饮食宜忌:中医认为: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五味偏嗜,五脏乃伤。故饮食定时定量,清洁卫生,五味调和,具有重要意义。

(2)药膳保健: 因时制宜,药食结合,辩证施治。五脏气血调和则能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1.1.6针灸、推拿、药物调养:通过针灸、推拿及药物调养,使体内阴阳调和,气血旺盛,则能有效地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1.2防止病邪侵害:《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颈部受凉,尤其避免颈部损伤,对颈椎病的预防非常关键。

2既病防变

第3篇:颈椎病的治疗和预防范文

长子县医院放射科 山西省长子县 046600

【摘 要】目的:对应用放射诊断技术对患有颈椎病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监测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颈椎病的患者8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 例。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干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通过放射诊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放射诊断技术对患有颈椎病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放射诊断;颈椎病;康复

颈椎病在临床上被称作是一种" 无声无息" 的流行病,目前已经成为对社会公共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种疾病,该病患者的病程普遍较长,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在发作的时候症状表现程度相对较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休息造成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发现,罹患颈椎病的患者在治疗后的复发率很高[1]。本次对应用放射诊断技术对患有颈椎病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监测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年8 月-2014 年8 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颈椎病的患者8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 例。对照组患者颈椎病患病时间1-16 年,平均患病时间(4.2±0.5) 年; 男性患者26 例, 女性患者17 例;患者年龄22-76 岁,平均年龄(43.9±1.4)岁;观察组患者颈椎病患病时间1-18 年,平均患病时间(4.1±0.6)年;男性患者27 例,女性患者16 例;患者年龄21-78 岁,平均年龄(43.7±1.5)岁。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干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通过放射诊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即在病情治疗的康复期阶段,通过进行放射诊断,对患者的实际康复效果进行监测,以便相关主治医生能够根据诊断项目的实际监测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计划[2]。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无效:患者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没有减轻,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眩晕感,受到严重影响,颈椎生理功能有严重异常;有效:患者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日常生活中偶尔有眩晕感出现,略受影响,颈椎生理功能有显著改善;显效:患者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日常生活中不会有眩晕感出现,生活没有受到影响,颈椎生理功能恢复正常[3]。

1.4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颈椎病治疗效果等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5 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 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椎病治疗效果

经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后对照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69.8%;经放射诊断监测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7%。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

经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后(6.69±1.25)d 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彻底消失,该组颈椎病共接受治疗(9.37±2.50)d;经放射诊断监测干预后(4.13±0.86)d 颈椎僵硬、麻木、疼痛等症状彻底消失,该组颈椎病共接受治疗(6.54±1.38)d。两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颈椎病的发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颈部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或出现继发性的椎间关节退行性变,从而导致其脊髓、神经、血管等多个部位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颈部疼痛及僵硬、麻木、头晕、视力障碍是该病的主要症状,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一种, 临床发病率在10% 左右,且病情在治疗后易复发发作,这使得大多数患者在患病之后往往缺乏足够的战胜疾病信心。颈椎病临床防治的工作重点应该在预防,如: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情舒畅,经常做肩部的放松运动等;注意生活细节,如睡眠姿势等。枕头应该位于患者的颈后,高度在10cm 左右,使头部能够保持轻度的后仰状态,与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保持一致。当侧卧的时候,枕头应该与肩保持同高,使头与颈椎之间能够保持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工作和生活中都应该防止颈椎的过度疲劳,在业余时间应该经常组织并参加一些有益于颈椎康复的活动[4]。上述问题无论在社区医疗机构还是大型医院都能够做好,但是颈椎病的具体类型则较为复杂,在临床上主要被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等四种。针对某个类型患者所存在的实际病理学损伤,在治疗方法方面通常存在一定的差异,各种类型均有独特的操作方法、治疗作用和适应症范围。对于这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通常需要在放射学诊断结果的具体指导下进行。不仅可以使治疗更有针对性,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治疗的延续性,使治疗效果得到充分的巩固[5]。

第4篇:颈椎病的治疗和预防范文

关键词:导引功法;颈腰椎病;治未病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7-0093-03

颈腰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腰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使颈腰椎脊髓、神经根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随着电子商品的普及,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模式发生显著改变,颈腰椎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调查,我国颈椎病平均发病率为13.76%[2],部分地区可达17.53%[3],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国内发病率为 5%~10%[4]。器质性病变一旦形成想要根治则很难,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身心创伤及经济压力。因此,探寻一种简单、经济、方便、实用的方式来预防和治疗颈腰椎病具有深刻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导引功法锻炼的角度来探讨如何防治颈腰椎病。

1导引功法的起源及运用

“导引”一词始见于《庄子・刻意》,“吹楹粑,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杨上善在《补注黄帝内经太素》中说:“导引,谓熊经鸟伸、五禽戏等,近愈痿辟万病,远取长生久视也”。王冰说:“导引,谓摇动筋骨,动肢节”……。导引是以肢体运动为主配合呼吸吐纳的一种运动方式,长期练习可以养脏腑、练筋骨、通气血、盈精神。人类通过导引功法防治疾病的历史悠久、功种繁多,如《淮南子》中的 “六禽戏”、华佗编创的“五禽戏”、《诸病源候论》中的“脊柱导引法”、明代少林寺所珍藏“八段锦”等均为古人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的典型代表。

2导引功法防治颈腰椎病的特点

导引功法锻炼可使颈、腰椎相应关节、韧带及肌肉得到舒缩、伸展,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肌力,起到“柔筋健骨、正脊调曲”的作用,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颈腰椎病。其次,导引功法锻炼对场地的要求较低,如公园、小区花园、球场等可供选择,甚至在办公室或居室内都可以进行,其可控性强,不需要专业的运动器材,使更多的室内人群在闲暇之余随地进行导引功法锻炼成为了可能。最后,该法防治兼备、经济简便、不良反应少,练习者可根据病情有针对性的练习某一个动作或某一种功法,逐步增加次数及强度,贵在持之以恒!

3常用的几种导引功法

3.1八段锦八段锦是我国古代传统健身方法之一,其歌诀如下: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双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通过习练八段锦可充分活动颈椎、腰椎关节活动范围,拉开椎间隙,同时增强肌肉力量,从而加强脊柱的稳定性。程林江等[5]对18名亚健康态颈部疲劳的在校大学生进行30天的八段锦导引法干预锻炼,结果示干预周期内受试者的颈部疲劳量表及NDI量表评分均呈递减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徐浩等[6]对治疗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配合八段锦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患者,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和6个月后,治疗组与单纯采取常规保守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在VAS评分和JOA评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2五禽戏五禽戏是以模仿虎、鹿、猿、熊、鹤5种动物的形态和神态,来达到舒展筋骨、畅通经脉为目的的一种仿生功,由后汉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思想指导下,总结前人健身活动经验所创。该法通过前俯、后仰、侧屈、拧转、折叠、提落、开合、缩放等各种不同的姿势,对颈椎、腰椎等部位进行有效的锻炼,达到畅通经络、调和气血、活动筋骨、滑利关节的作用。如通过鹿戏练习,能补肾壮腰、舒筋活络、滑利关节;虎戏练习能疏通经脉、行气活血、强筋健骨等。方磊等[7]用五禽戏治疗中老年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结果表明五禽戏可显著减轻中老年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腰背疼痛症状,与常规腰腹康复体操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张鹏程等[8]采用五禽戏练习配合口服颈复康颗粒治疗中老年颈型颈椎病患者,结果提示:五禽戏对中老年颈椎病的康复以及预防有着积极的意义,能够有效减缓颈椎病的发病率。

3.3易筋经易筋经是一种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养生健身功法,具有“伸筋拔骨,以形引气,意随形走,柔和流畅”的特点[9]。通过练习易筋经可以放松颈、腰椎部的劳损肌群与韧带,同时锻炼平时较少活动的肌肉,改善椎间盘的受力状态,减少其发生病变的可能性。如通过练习掌托天门势、九鬼拔马刀势、工尾势等能很好的锻炼颈、腰部肌筋,改善关节的活动功能,加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曲线。朱毅等[10]对腰椎间盘突出源性急性下腰痛患者进行2周的易筋经锻炼,结果提示易筋经组在MRMQ功能障碍记分显著低于骨盆牵引组(P

3.4练功十八法练功十八法是在继承和发掘我国古代的医学遗产,如“导引图”、“五禽戏”、“易筋经”等,依据推拿治疗的临床经验以及按照现代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理论编写而成的[11]。该法具有动作针对性强、动作幅度大、动作缓慢而有劲的特点,是防治颈腰腿痛等病的一套保健医疗体操。如练习颈项争力、左右开弓等可以有效防治颈椎病;练习双手托天、转腰推掌、叉腰旋转等可以防治腰椎病。王琼等[12]将练功十八法联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结果示2周后及中期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在颈椎活动度及NPRS、NDI水平均优于单纯推拿手法治疗的对照组(P

4小结

导引功法锻炼能有效防治颈腰椎病,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实现社会、医院、患者的共赢,是一种值得推广和普及的有效锻炼方式。其锻炼应始终贯穿于颈腰椎病的预防、治疗与康复的整个过程中。在未病之时,积极、坚持练习导引功法培补正气,提高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防止疾病发生;发病后及时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并同时配合导引功法舒筋活血,促进气血流通,加强及巩固治疗效果,尽早康复;病愈之后,通过习练导引功法培补元气,防止疾病复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提出要将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病相结合。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故在防治颈腰椎病的3个阶段中,以“未病先防”最为重要,这是导引功法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特色所在。

参考文献:

[1]任文琪,王锐.从“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谈颈腰椎病的预防[J].江西中医药,2015,03:16-17+27.

[2]田伟,吕艳伟,刘亚军,等.北京市18岁以上居民颈椎病现况调查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8):707-713.

[3]吴德升,芮永,林研,等.陆家嘴地区金融从业人员颈椎病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对策的研究[J].脊柱外科杂志,2006,4(3):150-154.

[4]于杰,朱立国,高景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3):54-58.

[5]程林江,任树军.中医“八段锦”对亚健康态颈部疲劳人群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1:84-85.

[6]徐浩,方姝晨,晋存,等.八段锦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治疗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杂志,2015,08:65-67.

[7]方磊,严隽陶,曹彦俊,等.五禽戏对中老年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腰腹核心肌群力学性能及疼痛影响的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09:49-53.

[8]张鹏程,兰崴,唐巍.五禽戏对中老年颈型颈椎病患者简化McGill疼痛询问表疼痛指数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0:2763-2764.

[9]张宗豪.易筋经功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9,03:451-452.

[10]朱毅,李凝,金宏柱.易筋经锻炼和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源性急性下腰痛疗效观察[J].中国运动医学志,2010,03:288-290.

[11]韦俊文,夏双喜.练功十八法简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3,03:62-69.

第5篇:颈椎病的治疗和预防范文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72-01

脊髓型颈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颈椎位于头颅与胸廓之间,颈椎间盘在承重的情况下要做频繁的活动,容易受到过多的创伤和劳损而发病。

1临床资料

26例颈椎病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42-69岁。住院天数:最少7天,最多21天。

2临床表现

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为缓慢进行性双下肢麻木、发沉、疼痛、肌肉发紧行走不稳、步态笨拙、发抖、无力等。有人诉说如“踩棉花感”,头重脚轻,摇摇欲倒。初期常呈间歇性,劳累、行走过久等可使症状加剧。脊髓型颈椎病多以下肢症状为主,上肢症状轻微,虽然可有上胶沉重无力、动作不灵等,但多无神经根性疼痛。

3临床护理

3.1颈椎病的预防用科学的方法防治疾病;保持乐观情绪,与临床医生配合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进行颈肩部肌肉功能锻炼,在工作间隙时,做颈部的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增加肌肉力量,韧度和耐力,从而增加颈椎的稳定性;睡眠时保持颈椎本身生理曲线,避免高枕睡眠,高枕使头部前屈侧屈增大,颈椎的应力增加,长时期积累性劳损,使颈椎退变加速;头颈负重物,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等不良导致颈椎过度疲劳,退变,按时做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可减缓颈椎退变。

3.2护理

3.2.1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的护理①让病人了解颈椎病的专业知识,科学预防、治疗与康复。②使病人保持健康心理,增强战胜疾病信心。③指导病人科学的头颈功能锻炼方法,坚持颈部椎旁肌,肩部肌群,上部躯干肌群力量锻炼,方法为前、后、左、右活动及左、右旋转活动,动力肌肉力量训练可以防止症状复发[2]。④治疗过程中注意疼痛与麻木部位,强度,范围的变化;⑤监测生命体征;⑥预防长期卧床患者的相关并发症。

3.2.2颈椎病手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脊髓功能损害表现,害怕术后效果不满意,肢体瘫痪,疼痛麻木加重,易产生焦虑、恐惧、悲观等负面心理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良好的效果;请脊髓型颈椎病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手术及术后良好功能恢复情况,使其树立战胜疾病信心。②术前训练:颈椎前路手术中需要患者仰卧位,颈部处于略过伸位,手术中需将气管食管牵向切口对侧,才能暴露椎体,所以患者术前一周要进行气管推移训练。同时要训练床上大小便,预防术后尿潴留,便秘的发生。③术前准备头颈胸支具,用来限制颈部活动,防术后颈部活动过大而致伤口出血、植骨块脱落,内固定失效等。

3.3术后护理①密切观察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畅通:颈前路手术术后导致呼吸困难的原因有:切口血肿压迫气管;术中牵拉气管导致咽部水肿;咽痛、颈部制动气管内膜损伤影响咳痰;手术刺激可使脊髓或脊神经根水肿,造成呼吸肌无力甚至麻痹,引起中枢性呼吸困难。因此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浅的变化。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减轻喉头水肿,及时吸痰通畅呼吸道。呼吸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床边备气管切开包,对术后血肿引流减压。②注意观察切口及引流液情况:术后24小时内若引流液过多,色鲜红,切口敷料渗血多,切口周围局部隆起,颈部增粗,患者自觉呼吸困难,提示活动性出血,即刻报告值班医生,并配合抢救。③防止植骨块脱落与内固定失效:颈椎过度活动时,使椎体与植骨块椎体和钢板之间产生剪切力,使植骨块移动、脱出,内固定失效,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后头颈胸支具固定,严格限制颈部活动,翻身时保持头、颈、肩、躯干成一条直线,轴线翻身,不能旋转。④观察四肢感觉运动与肌力:术中脊髓损伤,术后创面渗血压迫脊髓可导致四肢瘫加重,术后必须密切观察四肢感觉运动肌力及大小便功能,若发现双下肢感觉运动减退,感觉平面上升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因为脊髓受压迫时间过长可以导致脊髓不可逆性损害。⑤预防卧床并发症:脊髓型颈椎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术后要求绝对卧床,要注意卧床并发症褥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失用性肌萎缩、泌尿系感染结石等的发生。应用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给患者睡海绵床或气垫床,骶尾部四肢勤按摩,预防褥疮与静脉血栓。翻身扣背,促进排痰。依据医嘱指导患者带头颈胸支具在床上坐起活动,再逐渐离床活动。

4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既增长患者对疾病的康复治疗知识,又增进了护患之间沟通,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全过程,使患者了解每项治疗、护理措施的方法、目的、作用,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增进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第6篇:颈椎病的治疗和预防范文

[摘要] 目的:研究青少年早期颈椎病的特点,同时研究整脊技术手段治疗对该病的确切疗效。方法:对2007年6月~2009年6月632例青少年进行问卷、专科检查及颈椎X线正、侧位片相结合的方法,符合颈椎病的患者给予整脊治疗。结果:颈椎病小龄化明显,但呈现出与中老年的明显不同,即退变不甚,同时整脊对颈椎病小龄化的治疗效果较佳。结论:应加强对颈椎病小龄化的重视和预防。

[关键词] 颈椎病;青少年;整脊;预防

[中图分类号] R681.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033-02

近年来,临床工作中发现颈椎病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病增多,甚至好多中小学生也以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诉前来就诊。以往文献均认为颈椎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这一理论一直延续到现在[1]。据调查,在中国高中生中颈椎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研究青少年早期颈椎病的特点及防治并普及知识非常必要。为此,笔者进行了有关青少年颈椎病的调查和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我院36岁以下的工作人员进行体检,并对大庆一中的中小学生随机抽取4个班级进行调查。调查人数共632例,分3个年龄组:1组295例,男182例,女113例,年龄15~25岁;2组201例,男97例、女111例,年龄26~30岁;3组136例,男39例、女97例,年龄31~36岁。

1.2 方法

采用问卷、专科检查及颈椎X线片相结合的方法,根据1984年全国颈椎病座谈会拟订的颈椎病诊断标准,生理曲度测量采用Borden法。对确诊为颈椎病的患者采取整脊疗法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632例颈椎病患病率调查结果

1组患病95例,男55例,女40例;2组患病97例,男39例,女58例;3组患病66例,男22例,女44例。共258例患病,患病率为40.82%。

2.2 258例颈椎病临床症状分类及颈部损伤史结果

具体见表1。

表1 258例颈椎病临床症状分类及颈部损伤史[n(%)]

2.3 632例颈椎X线片调查结果

具体见表2。由表2可知,患病组与未患病组变直或反张、成角、中断、双边和切凹方面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

表2632例颈椎X线片调查结果(例)

2.4 258例颈椎病患者经整脊疗法治疗后结果

治疗结果分忧、良和差三等,优:1组65例(68.42%),2组60例(61.86%),3组25例(37.88%),共150例(58.14%)。良:1组26例(27.37%),2组30例(30.93%),3组32例(48.49%),共88例(34.11%)。差:1组4例(4.21%),2组7例(7.21%),3组8例(12.12%),共19例(7.36%)。

3 讨论

3.1 颈椎病小龄化临床特点

颈椎病是在颈椎间退变的基础上,出现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等病理性改变,压迫或刺激脊髓、神经根和血管等周围组织并引起临床症状和体征[2]。本调查表明颈椎病小龄化以颈性为主,占调查病例的58.91%,且颈椎病患病率高达40.82%,高于刘世杰等[3]调查60岁以上老人的患病率(36%)。曲度改变是颈椎病最明显的前期变化,是颈椎病小龄化最为常见的颈椎影像改变,也是其发病的最重要的潜在因素。而颈椎的“双边”、“双突”、“切凹”征,发生率不甚显著,但还是明显高于未发生变化组,“双边”、“双突”主要反映了患椎的旋转移位,这些都是颈椎病小龄化的表现。

3.2 颈椎病小龄化发病机制

青少年处于学习和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压力之下,同时由于电脑普及,室外活动逐渐减少,伏案时间相对较多,造成了颈部肌肉的慢性积劳性损伤。颈椎的稳定性取决于动力平衡,它包括内平衡和外平衡[4]。椎间盘、钩突关节、椎间关节及相关韧带为内平衡,颈部肌群保持颈椎稳定为外平衡,起代偿作用。长期伏案使头部中心前移,颈部肌群、相关韧带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造成颈椎的外平衡失代偿,整个颈椎发生不良应力,加速颈椎退变,甚至引起应力集中部位的骨质退变,关节囊及韧带增生肥厚,以及椎体旋转。当外平衡失代偿引起内平衡失调时,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及相关X线影像。

3.3 颈椎病小龄化的预防

鉴于青少年长期伏案工作学习,笔者建议以下预防措施共勉:①继续贯彻“三个一”,保持正确的坐姿,即“头离桌一尺,胸离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②减少在电脑、电视前的时间,以不超过1 h为度。③经常参加室外活动,减少伏案时间,也可以经常做颈部保健操来缓解颈部疲劳,消除慢性损伤。

[参考文献]

[1]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48-160.

[2]贾连顺.颈椎病研究的现状进展和展望[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8):733-734.

[3]刘世杰.老年人颈椎X线光片100例分析[J].空军总医院学报,1990,6(1):42.

第7篇:颈椎病的治疗和预防范文

[关键词] 颈椎病;青少年;整脊;预防

[中图分类号] R681.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033-02

近年来,临床工作中发现颈椎病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病增多,甚至好多中小学生也以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诉前来就诊。以往文献均认为颈椎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这一理论一直延续到现在[1]。据调查,在中国高中生中颈椎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研究青少年早期颈椎病的特点及防治并普及知识非常必要。为此,笔者进行了有关青少年颈椎病的调查和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我院36岁以下的工作人员进行体检,并对大庆一中的中小学生随机抽取4个班级进行调查。调查人数共632例,分3个年龄组:1组295例,男182例,女113例,年龄15~25岁;2组201例,男97例、女111例,年龄26~30岁;3组136例,男39例、女97例,年龄31~36岁。

1.2 方法

采用问卷、专科检查及颈椎X线片相结合的方法,根据1984年全国颈椎病座谈会拟订的颈椎病诊断标准,生理曲度测量采用Borden法。对确诊为颈椎病的患者采取整脊疗法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632例颈椎病患病率调查结果

1组患病95例,男55例,女40例;2组患病97例,男39例,女58例;3组患病66例,男22例,女44例。共258例患病,患病率为40.82%。

2.2 258例颈椎病临床症状分类及颈部损伤史结果

具体见表1。

表1 258例颈椎病临床症状分类及颈部损伤史[n(%)]

2.3 632例颈椎X线片调查结果

具体见表2。由表2可知,患病组与未患病组变直或反张、成角、中断、双边和切凹方面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

表2632例颈椎X线片调查结果(例)

2.4 258例颈椎病患者经整脊疗法治疗后结果

治疗结果分忧、良和差三等,优:1组65例(68.42%),2组60例(61.86%),3组25例(37.88%),共150例(58.14%)。良:1组26例(27.37%),2组30例(30.93%),3组32例(48.49%),共88例(34.11%)。差:1组4例(4.21%),2组7例(7.21%),3组8例(12.12%),共19例(7.36%)。

3 讨论

3.1 颈椎病小龄化临床特点

颈椎病是在颈椎间退变的基础上,出现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等病理性改变,压迫或刺激脊髓、神经根和血管等周围组织并引起临床症状和体征[2]。本调查表明颈椎病小龄化以颈性为主,占调查病例的58.91%,且颈椎病患病率高达40.82%,高于刘世杰等[3]调查60岁以上老人的患病率(36%)。曲度改变是颈椎病最明显的前期变化,是颈椎病小龄化最为常见的颈椎影像改变,也是其发病的最重要的潜在因素。而颈椎的“双边”、“双突”、“切凹”征,发生率不甚显著,但还是明显高于未发生变化组,“双边”、“双突”主要反映了患椎的旋转移位,这些都是颈椎病小龄化的表现。

3.2 颈椎病小龄化发病机制

青少年处于学习和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压力之下,同时由于电脑普及,室外活动逐渐减少,伏案时间相对较多,造成了颈部肌肉的慢性积劳性损伤。颈椎的稳定性取决于动力平衡,它包括内平衡和外平衡[4]。椎间盘、钩突关节、椎间关节及相关韧带为内平衡,颈部肌群保持颈椎稳定为外平衡,起代偿作用。长期伏案使头部中心前移,颈部肌群、相关韧带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造成颈椎的外平衡失代偿,整个颈椎发生不良应力,加速颈椎退变,甚至引起应力集中部位的骨质退变,关节囊及韧带增生肥厚,以及椎体旋转。当外平衡失代偿引起内平衡失调时,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及相关X线影像。

3.3 颈椎病小龄化的预防

鉴于青少年长期伏案工作学习,笔者建议以下预防措施共勉:①继续贯彻“三个一”,保持正确的坐姿,即“头离桌一尺,胸离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②减少在电脑、电视前的时间,以不超过1 h为度。③经常参加室外活动,减少伏案时间,也可以经常做颈部保健操来缓解颈部疲劳,消除慢性损伤。

[参考文献]

[1]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48-160.

[2]贾连顺.颈椎病研究的现状进展和展望[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8):733-734.

[3]刘世杰.老年人颈椎X线光片100例分析[J].空军总医院学报,1990,6(1):42.

第8篇:颈椎病的治疗和预防范文

白跃宏:颈椎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它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一项科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9.5%的男性和12.5%的女性主诉有慢性颈痛,颈椎病的总体发病率为24.4%。而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压力的增加,脑力工作者长时间伏案工作,长时间使用电脑,颈椎病的发病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颈椎病往往使人疼痛不适,容易疲劳,失眠,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因此,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和有针对性地防治颈椎病显得尤为重要。

Q:经常听到有朋友友说脖子疼,僵硬,这些是不是都是颈椎病的发病症状啊?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症状需要我们注意是不是思上了颈椎疾病?

白跃宏: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颈痛,肩酸、手麻,头晕、恶心、胸闷,四肢乏力等。很多病例表现很不典型,往往只有单一的症状表现。正因如此,临床上往往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而造成误诊,延误治疗。

Q:白教授,您刚才说颈椎病在临床上往往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呢?

白跃宏:最大的误区就是出现颈痛、手麻,就认为是颈椎病。虽然颈痛、手麻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但是,其他不少疾病同样可以有这些表现。最常见的是上肢神经卡压性疾病。腕部正中神经卡压称腕管综合征,表现为手桡侧三指半发麻、手胀,常夜间麻醒,使劲甩手后减轻。经常用鼠标的人可能出现腕尺管综合征,表现为小指和无名指桡侧麻木。小指、前臂内侧感觉异常的还要考虑尺神经有否在时受压或是胸廓出口综合征。如是手背、虎口处感觉异常,还需排除桡浅神经的卡压。体格检查和肌电图检测可以帮助鉴别。除此之外,如有肩背痛或伴有咳嗽,还应排除胸部肿瘤。尤其是原来有颈椎病,再次出现这些症状时,更易被误诊。因此,发病后应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Q:总是听有人说颈椎病是治不好的,一旦得了这个病,就是一辈子的事,所以有很多人也放弃了治疗,只要发作的时候能缓解症状就可以了。白教授,您对此有什么见解呢?

白跃宏:这种说法不正确,积极的治疗不仅可以减轻痛苦,还能阻止和延缓疾病的发展,预防继发性病变。颈椎病的治疗包括急性发作期治疗和缓解期的治疗。急性发作期患者症状加重,此时我们治疗的原则是制动,解痉,消炎镇痛,采用的方法有使用颈托、颈部牵引,多种电疗、非甾体类消炎药物、针灸、推拿,关节松动手法等。在缓解期,症状减轻或消失。此时我们主要采用颈肩部活动度锻炼,颈肩部肌肉力量锻炼。如果有头晕症状的患者,不适合做颈部旋转,特别是环转运动,易诱发头晕;有脊髓压迫的患者应避免颈部大范围的活动。

Q:我们都知道颈椎病的诊断最后肯定依赖医生,那患者本身有没有需要注意的问题呢?

白跃宏:因为颈椎病的病症表现多样,所以我们不能单从临床表现来“头痛治头,脚痛治脚”,我们必须从“根”上针对性治疗。建议怀疑患有颈椎病者向正规医院的颈椎病专家门诊医生咨询,只有确诊为颈椎病后才能进行针对性治疗。诊断颈椎病的主要依据是:有年老、长时间伏案工作,使用电脑等诱因,颈痛、肩酸、手麻,头晕,恶心,胸闷等临床表现,颈椎退行性改变或椎动脉孔变窄的影像学改变,与症状相符台的体检表现,除此之外还要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Q:一般我们认为颈椎病是老年病,都是50~60岁的中老年人比较容易患病,可是近年来时常听到10来岁的小孩子得了颈椎病,这是什么原因呢?

白跃宏:儿童患颈椎病多是因为长期使用固定坐姿又缺乏适当锻炼而形成的。现在的孩子由于沉重的学习任务,每天读书,写字的时间很长,再加上望子成龙的家长平时除了督促孩子完成在校学习以及家庭作业外,还在校外报了许多的奥数班,作文写作班,英语班等等。就算是放寒暑假时,有了放松的时间,孩子也会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看电视,打电脑游戏上,长时间的固定坐姿使得孩子们的颈部关节经常咯略作响,日积月累,导致颈部酸胀疼痛不适症状日益显现。甚至出现人们常说的头颈不知放在何种位置好。有些孩子甚至出现颈部活动受限制,斜颈等症状。

Q:孩子们的这种状况,需要怎么做才能得到改善?

白跃宏:儿童颈椎病,早期预防是关键。比如,定时改变颈椎,即当头部向某一方向转动过久之后,就应向另一相反方向转动,并在短时间内重复数次,这样既有利于颈部保健,也有利于消除疲劳,合理安排好孩子的学习,不能让孩子长时间伏案读书写字,既影响颈椎,又易引起视力疲劳,甚至导致近视,当伏案读书45分―一1小时后,应抬头远视半分钟左右,有利于缓解颈肌紧张,也可消除眼睛疲劳,如果实在无法避免的话,每一小时起身活动一下颈肩部。

Q:对于那些也有不良习惯,有可能患病的孩子,您有什么好建议吗?

白跃宏:最重要的是改变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要求他们不要长时间以固定坐姿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看电视,用电脑最好与眼睛保持在同一水平。因为长期处于低头状态,颈椎前屈,椎间盘压力随着时间的延长可骤然升高,一旦超过本身代偿限度,必然产生髓核后移乃至后突,从而导致颈椎病发生。因此,儿童在屈颈一段时间后,应恢复自然片刻。

另外,改善睡眠状态,也有助于保持正常生理曲线。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枕头,枕头质地要柔软,透气性好,不宜过高过低,孩子最好以8~10厘米高为宜,切忌“高枕无忧”: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不要给孩子睡太软的床。最好睡硬板床。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膝呈屈曲状,全身肌肉放松。腰背部平卧于木板上,使双膝,双髋略屈曲,这样可使全身肌肉,韧带及关节获得最大限度的放松和休息。对不习惯仰卧的儿童,采取侧卧位也可以,但头颈部及双下肢部位仍采取上述姿势为最好。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调整桌面高度与倾斜度,桌面呈10度一30度斜面工作对孩子最好,还有书包不要太重,尽量使用双肩书包等。

第9篇:颈椎病的治疗和预防范文

【关键词】 颈椎病 中医 护理 治疗

颈椎病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 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长期处于“低头型”工作的人群以及肌体抵抗力下降,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来说, 极易造成颈椎慢性劳损, 使患者出现头昏, 头痛, 颈部活动困难等一系列症状[1]。中医中药治疗优于西医西药治疗, 同时配合完善的护理是保证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颈椎病采用针灸、按摩、牵引和中药等方法治疗颈椎病160例, 并积极配合一套完整的护理措施, 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0例, 男68例, 女92例, 年龄42-72岁, 平均年龄56. 3岁, 病程6-8个月。主要症状: 头、颈、肩、背以及上肢等部位的顽固性定位疼痛、肿胀和麻木, 当睡眠或低头、抬头过久, 或颈部转动度大时头目眩晕, 耳鸣眼花, 记忆力减退。本组患者均经x线摄片、ct检查证实为中重度颈椎增生。

1.2 治疗方法

1.2.1 针灸 取穴风池、天枢、颈部夹脊、肩俞、曲池、外关、合谷、后溪, 均取患侧, 平补平泻手法, 可配合艾灸, 每次30 min, 每日1 次, 8-10 次为1个疗程。

1.2.2 按摩 患者取坐位, 用拇指于风府、风池、天宗、曲池、中渚等穴及颈肩部压痛点、硬结、条索状物等处轻柔的按、揉,采用一指禅推法, 以疏通经络继而以推、拿、滚法作用于颈肩部、背及上肢的经筋。

1.2.3牵引法[2] 牵引姿势以头部略向前倾为宜,牵引重量为2-5 kg, 每次牵引时间约30min, 每日1-2次, 枕颌牵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 扩大椎间隙, 流畅气血, 缓解症状, 且少有不适。牵引重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等, 可以根据患者的反应而灵活掌握。

1.2.4 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为补益肝肾、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常用药物为颈痛灵、筋骨痛消丸、颈复康及静滴血塞通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 10 d为1个疗程。中药离子导入: 威灵仙6 g 、川乌、草乌各30 g 、细辛、羌活、川芎、穿山甲、乳香、没药、葛根各10 g、上药加水1 500 ml, 水煎1 h取汁500 ml, 将樟脑、冰片各5 g 溶于水中备用。将离子导入电热板放入其中,浸泡5min 后取出, 放于颈部或颈肩处, 导入脉冲电流, 强度以患者感到微麻能耐受为度。

1.3 疗效判定[3] ①临床治愈: 主要症状与阳性体征消失,颈椎x 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恢复正常, 恢复原工作, 半年内无复发。②显效: 主要症状与阳性体征基本消失, 颈椎x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有明显改善, 能坚持原工作。③有效:主要症状消失, 阳性体征及颈椎x 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无明显改善。④无效: 主要症状体征及颈椎x 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均无改善。

2 护理

2.1 加强生活护理 安排病人住向阳房间,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暖、温湿度适宜, 注意防寒保暖, 防止感受风邪加重病情。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对颈椎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一般以低枕睡眠、仰卧位为最佳, 俯卧位不可取, 颈椎后缘增生明显者, 枕头可相应偏高; 黄韧带肥厚、钙化者应偏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者可在颈下垫一小枕。

睡眠形态紊乱者,尽量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失眠者可适当口服安眠药。此外, 尚应加强皮肤护理。

2.2 心理护理[4] 颈椎病属于心身疾病范畴, 病程长, 反复难愈, 如对本病认识不够, 易产生情绪低落、抑郁、紧张、焦虑等。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 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心理。颈椎病患者一般喜暖怕凉, 故安排床位时, 一般避开门窗, 防止风寒, 必要时增加被褥以防止受凉; 对于行动困难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主动帮助患者解决行动困难, 做好生活护理。同时应向患者主动介绍适合患者的电动牵引机、颈椎吊带牵引、推拿、针灸等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 向患者讲明疾病与心理情志的关系, 鼓励患者怡情悦志, 安心养病。

2.3饮食护理 本病患者多为中老年, 身体虚弱, 故饮食上尽量选择与治疗相协调的食物, 忌生冷、寒咸。老年患者多脾胃弱, 食少则正气不足, 饮食无度又可增加脾胃负担, 使脾胃生化不及而食滞内停。故我们要求患者应进易消化、富营养的食品, 嘱患者勿过食肥甘厚味, 少饮酒, 多饮水, 多食蔬菜水果以增加肠蠕动, 防止便秘。

2.4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及时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若出现眩晕、肢体麻木、视物不清、心律失常等症状, 应积极抢救。①观察牵引治疗效果。牵引多采用枕颌带牵引法, 根据病情轻重采取坐式牵引或卧式牵引, 牵引重量从3 kg 开始, 逐渐增加重量, 以能耐受为度, 最大牵引重量可达10 kg。牵引过程中如出现头晕、恶心可减轻重量, 如不缓解或症状加重, 应暂停牵引。②颈部推拿时, 要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不同的手法, 多次推拿效果不好者不宜继续推拿。③由于患者常有手臂放射性疼痛, 尽量选择健侧手臂输液, 输液时滴速不宜过快, 以60 滴/ min 左右为宜, 并注意保暖, 可在患侧手臂下垫小枕或暖水袋, 以减轻疼痛。④注意病人安全, 防止意外受伤。下肢乏力, 行走困难者, 以及眩晕严重时, 应有人陪护, 病人入厕时应扶持, 防止摔伤。⑤为预防肌肉萎缩,应指导病人进行合理的体能锻炼, 加强营养, 以补益气血, 滋养筋骨。

2.5 康复出院指导[5-6] ①勿用颈部扛抬重物, 直接压力最易发生颈椎骨质增生。②保持颈部良好姿势, 避免长时间伏案书写或低头看书, 应及时改变头颈, 并朝相反方向活动颈部。工作中应定时远视前方, 1次/30min, 每次1-2 min,对于桌椅叨炔恍?髡? 应改变桌高或椅高, 使之比例协调,减轻颈部劳损。③指导睡眠方法, 使颈椎在休息状态下维持正常生理曲度, 应选用较软的圆枕, 宽度应超过肩宽10-20cm, 高度以压缩后10-15cm为宜。睡枕的位置应放在枕后方, 用以衬托颈生理前曲度, 不要放在头枕部, 使颈生理曲度改变。④注意劳逸结合, 适当的体能锻炼。⑤积极预防和治疗咽喉炎或上呼吸道感染, 因为上述疾病也是颈椎病发病的诱因之一。⑥病人出院后应定期复查。

3 结果

治愈74例, 显效64例, 有效12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93. 8%。

4 讨论

采用水煎剂, 进行离子导入, 并结合按摩、牵引的疗法, 扩大椎间隙, 使颈椎恢复正常生理曲度, 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 消除肿胀, 分离粘连,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 改善血液循环, 增强局部血液供应,使病变组织修复, 是治疗颈椎病较为理想的方法。颈椎病不易根治, 随时都可能因动作过猛、用力过度造成损伤或锻炼方法不当而复发, 在治疗过程中, 密切配合中医护理措施, 针对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护理, 重视心理护理与功能锻炼在治疗中的作用, 并做好健康教育,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治愈率, 减少复发率。

参 考 文 献

[1]朱立国,于杰,高景华.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概述[j].中医正骨, 2005, 17( 8) : 69- 71.

[2]邓大学,黄一梅.中医临床护理备要[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39- 241.

[3]贺向无,雷正科.自拟葛桂颈椎康治疗颈椎病78例[j].人民军医, 2005, 48(8) : 468- 469.

[4]饶建凤. 41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体会[j].宜春医专学报, 2002, 12(2) : 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