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不到黄河不死心范文

不到黄河不死心精选(九篇)

不到黄河不死心

第1篇:不到黄河不死心范文

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不到黄河心不死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最全最全的励志名言就在本站,请大家支持名人名言:

1.俗语: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圣人出,黄河清

2.民谣: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3.信天游:黄河船夫曲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第2篇:不到黄河不死心范文

关于黄河的谚语、俗语1.谚语: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九曲黄河十八湾

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孤柏嘴着了河,驾部唐部忘往外挪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黄河清,圣人出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2.俗语:

天下黄河富宁夏

不到黄河心不死

圣人出,黄河清

跳进黄河洗不清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3.民谣:

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4.信天游:

黄河船夫曲

第3篇:不到黄河不死心范文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的母亲河。可是黄河现在的污染特别的严重,现实的黄河与我心目中的黄河越离越远了。

其实原来黄河的名字不叫黄河而是叫大河。因为当时的黄土高原植被茂盛,没有水土的流失,黄河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显得黄河生机勃勃。可是由于近来大量的砍伐树木,使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增加,大量的黄土被带到了河中。清澈的河水一下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浑黄的泥水。每年黄河下游处会积存上顿的泥沙。河中也不再有鱼儿活泼的游动,而都是漂浮在河面上的死鱼。

不仅黄河水变成了浑黄的水,甚至有的工厂将化学废水排入河中,1995年6月下旬,断流四十多天的黄河济南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甘甜河水,而是一股黑乎乎的污水,河面上漂浮着大量白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气。

现在人们认识到了黄河的重要性,已经开始了对黄土高原的绿化。黄河的河水一定会变得和以前一样清澈,这便是我心目中的黄河。

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三十二中学初一:薄一博

第4篇:不到黄河不死心范文

逝者如斯夫。一种悲怆之感油然而生。

“我”,苏北,小说的叙述人,1969年奔赴陕北的北京知识青年,最后回到北京,成为一名作家。事实上,小说中有关苏北的描述并不多,他只是代替作者站在历史长河边上观察历史罢了,观察一条孤独、伟大、暴烈的河流以及与之纠缠的无奈的悲剧人生。它巨大,浑厚,暴戾,但它又无比孤独,故事就在这种意象中徐徐展开。

苏北奔赴西部乡村时,在黑夜的火车上越过黄河,他想看一眼,却没有看清。八个月后苏北第一次与黄河的一条支流湎河遭遇,它平时静得不为人注意,瞬间变成了一条咆哮的巨龙,无情地吞噬它所遇到的一切,并掠走了为捞一根木头奋不顾身的女知青郭焰。郭焰之死使他第一次感受到最美好的东西顷刻间丧失的震悚。1976年,苏北又一次遭遇了黄河的支流黄羊河的肆虐。两次对于黄河的印象叠加,得出“屹立如山峦,动作如江海”的印象。

苏北与黄河的真正对话缘于看望北京时的同学吴克勤“博士”。吴克勤是同学中的佼佼者,博学多识,主动申请到了极偏僻的马家崾岘,成为先进典型,四处讲用,头上总是扎着当地人都已很少扎的白羊肚手巾,并在马家崾岘与一个贫农的女儿结了婚。风潮过后,其他同学纷纷回京,他也曾回京,却因无法生活又回到马家崾岘,并永远留在了那里。吴克勤为苏北讲述了一个马家崾岘发生的真实的母亲的故事,同时也是关于黄河的故事、关于孤独的故事。在小说第三章至十六章,1936年的一个母亲石玉兰出场了,她原是佃户女儿,在不平安的年代被人抢去做了三姨太,丈夫死后带着儿子绍平逃到马家崾岘,为了让这里的人接纳自己和儿子,她让儿子跟着马家崾岘的后生们一起参加了红军东征的担架队,一场恶战后,其他后生全部牺牲,只有做了俘虏的绍平活着回来了。万般绝望的玉兰亲手杀死了绍平,遂精神失常,最终跌落到黄河之中。

又是黄河。

然而,故事并非陈行之小说的最终目的,他冷静地告诉我们:25年后的苏北才知道,有关石玉兰的故事并不存在于马家崾岘,它属于吴克勤。这时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发现无论是石玉兰,还是吴克勤,都是一样的,他们在奔流不息的黄河岸边显得那么不堪一击,最终都把生命交给了黄河。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这条河又不仅仅是黄河,它更是一条暗喻历史的大河。所以作者借苏北之口道出:“送走了青春岁月的人才会知道,无论历史把他负载到什么地方,他在历史中的位置都是固定不变的,换一句话说,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并不是在延展他自身,那仅仅是在演绎历史赋予他这个角色的必然性内容……这里没有偶然,所有的一切都潜藏于必然性之中,它坚如磐石,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它和改变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当然有理由认为,这个故事是关于我们自身的故事”。

原来黄河之于陈行之,便是历史。黄河冷酷之性格、粗粝之色彩、盲目之血液都暗喻历史。人之悲剧便是这盲目中的荒诞角色。

只有把黄河与历史连接在一起,才能更好地理解陈行之的这部小说。也只有这样才能明白,苏北从黄河涛声中听到的笑声、呜咽、吟唱、哀叹、憧憬,明白黄河永远不停息奔流的原委。每一个人,都能够从灵魂上感觉到它,黄河要做的仅仅是存在于那儿,仅仅是平静地或喧嚣地提示人们它的存在。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改变这个巨大的存在。正如在某些时段历史也许是盲目的,像在群山中蜿蜒的河流一样充满了波折,但是,它的总体趋向又是不能够被改变的。于是,黄河与历史在某些时候又都有着残忍的意味。苏北内心深处认为,吴克勤的人生、吴克勤讲述的故事,都在证明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能够被称之为残忍的东西像失去理性的河流一样横冲直撞。他希望这种残忍与黄河无关,但他又无法将它与黄河剥离。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能够改变一条伟大的河流,无论发生了什么,黄河依然奔腾不息。

陈行之曾在《写作札记》中表述:“在强固的历史面前,人的全部命运展现所反映的都是:虚弱。”(见作品《后记》)在陈行之看来,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几乎只是在完成角色,所有经历都是应当经历和必将经历的。陈行之关于历史的思考和观点,我并不是十分地赞同,然而,他同时又说,作家所要关注的,应该是历史时间过程中个人心灵演变的轨迹。这就是文学的使命。陈行之在他的小说中努力实践了这一点。人物的心灵演变是陈行之小说的一个重要构成。进入苏北视野中的主要人物是吴克勤,吴克勤被抛到马家崾岘后一时踩在浪尖上的得意和终于对“这一场运动”的质疑,临死前在荒野上的放声大哭;石玉兰作为母亲和妻子的细腻的心灵悸动,看到儿子逃生回来在想像的图景中的无比恐惧,以及冲动地向儿子开枪……石玉兰为了让马家崾岘的人接受而做出不平常的努力时的矛盾,看到儿子没有成为英雄而是成为俘虏时将枪口对准儿子时的心理活动,都是个人在历史中最真实的心路历程。

第5篇:不到黄河不死心范文

天空又一惊雷,顺天而下,正中于我,光芒四放,灵魂瞬间崩散,消失在时世。转视间,我来到了一森林,阴暗的森林,给人一种诡异的恐怖感,我悠悠的飘在这森林中,茂密的枝叶,遮挡了我视线,失去了方向感,更没有了安全感。我心里恍惚着,我都已经是死人了,现在只不过是一个灵魂,为何,死神没有派人来接我,而是让我迷失在一个森林。只听远处有河流的声音,我顺着声音飘去,声音越来越大,来到河前,河流似在咆哮,黄色的河水,带着阵阵腥味,让人有一种呕吐的感觉。远外河岸有一石碑,我飘飘而去,顿时我如梦惊醒,这河叫‘黄泉’,看来,我真的死了。石碑上隐约间可以看到一些古老的花纹,看它上面镌刻满了岁月的风霜,可想而知定然经历了无尽悠久的岁月。

我心中泛意着,这就是地狱吗?我已经到了‘黄泉’,是不是要过奈何桥呢?沿河飘悠着,心中有一种失落与孤独,生前,孤独而终,死后也是这般孤独,本想,会有人来接我转生,想不到,却是孤独一人赏这可怕的黄泉,苍天好无情。前方白光闪闪,是什么呢?飘飘而去,看到一座桥,是一座用白骨搭成的桥,心中顿失晕呼,生前都没有见过白骨,死后,竟然见到用白骨搭成的桥,那是一种莫明的恐惧。桥前同有一石碑,不想而知,这便是‘奈何桥’。敦知,过了奈何桥,会不会有孟婆?想我生死皆孤独,我倒要看看桥的那头是什么?飘过奈何桥,河边开满花,想不到黄泉那边石满地,这边却有这般景色。有花无叶,花朵为血色的红,莫不是这为黄泉路上的唯一风景—彼岸花,相传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生生世世两相错。这真是‘彼岸花开开满花,奈何桥前怎奈何’?

桥头有一望月台,望月台果然有一孟婆,正在卖孟婆汤。她看起来很和蔼,手端一个碗,碗有半盛汤,亦清亦浊,孟婆笑意而来:“小伙子,喝下此汤吧,走了这么长的路也渴了!”我心中已知,喝过此汤,前生记忆皆会忘记,不过我还是问了她:“我喝了此汤,就会转世再生吗?”她亦是笑着回应:“我想你已知,此汤为遗忘汤,喝过以后,前世记忆都会忘记,转视之前,你在望月台,再忘一眼前生,你就会再转而生。”听了此话,我没有犹豫,闭上双眼,一饮而尽。喝过此汤,等了好久,我以为前世记忆已忘记,惊奇的是,我竟然没有忘记,也许,还没有见效吧!我飘上了望月台,抬头望向前生,那人间似苦海,人人皆为哀,我转头叹了一声,来到了轮回门。

苍老的声音从天飘来,来世是人或为畜,就看你的定数了。紧闭双眼,等候来世,重头再来,不要像前世那样孤独。此时,我都在奇怪,为什么前世的记忆还在我的脑海?苍老的声音再次飘来:“你的前世孽债太重,不能再转来世,回你前世还清孽债”顿时我失去了意识。

第6篇:不到黄河不死心范文

到河堤上,放眼望去是一望无边的黄河。只见黄黄的水面上在秋风的吹拂下波光粼粼。偶尔有一两只如同箭一般的快艇在河面上快速行驶,引起一阵阵浪花,真是好看极了。

河岸上有的大人在说说笑笑,有的在观看河面上的景色。在河边的小路旁长着许多昂首挺胸的松树,它们象很多个士兵在保护着黄河。

后来我们来到了一块大石板下边,石板上刻着“一九三九年扒口处”,下面有刻着穷苦人民逃难的情景。在石板的左面刻着一些字,内容是:一九三九年日军西犯,国民党扒开花园口河堤,结果造成了老百姓81万人死亡,391万人逃难,是历史上在惨重的一次灾难。

第7篇:不到黄河不死心范文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就是从你这儿发源。从石器时代起中华民族的先民就在黄河的怀抱里繁衍生息。此后,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他们在黄河形成的冲积平原上,不断提高适应自然的能力,发展农业文明,使黄河流域遂渐成为古代中国经济,文化和政治的中心,这些久远民族历史,都在我们的神话中,传说,歌谣等传统文化当中,留下了生动的记录。

我们常用的俗语,谚语,成语就有很多,比如“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不到黄河不死心“等等,诗词,歌曲,民谣就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等等。

第8篇:不到黄河不死心范文

黄河清,圣人出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第9篇:不到黄河不死心范文

――杨同杰。

从昆虫爱好者到生物学家

杨同杰原是山东省沂水县沂水镇成人教育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12岁那年他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虫子蚕食了庄稼,农民用农药杀虫,虫子死掉的同时庄稼也带上了农药,人吃了以后,又会怎么样呢?基于这一想法他开始经常观察身边的昆虫,并制作生物标本,注明衍变过程,每当一种昆虫随着环境的破坏而消失时,他就会记录下一些可供参阅的真实资料。

经过日积月累的观察和采集,他制作出了很多昆虫标本,并写了大量的观察日记和分析文章。当读了著名生物学家法布尔的文章后,杨同杰有了成为一名生物学家的梦想,他的追求有了更加高远的指向。1998年,他把自己在沂蒙山区采集到的一万多件昆虫标本和几十项研究课题,系统地整理出来,而后成立了家庭青少年科技馆,成为沂水县青少年生态科普宣传的基地。

从那时开始,两万多平方公里的沂蒙山区,成为杨同杰和妻子考察的主要目标地。他们拍摄了大量的珍贵图片,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以独特的视角语言叙述着他眼中的昆虫世界。在考察中他还采集到了孔雀蝶、大黑山蚁、地藏蜂等一些濒临灭绝的珍稀昆虫物种,其中一只长着三条细尾形似黄蜂的昆虫,经鉴定,迄今生物学史上都尚未命名。

杨同杰的事迹传到中科院,张广学院士提笔为他写道:沂蒙山区陆生昆虫区系的研究不但填补了国家空白,而且还有可能在动物地理学研究上有所创新,为沂蒙山区的生态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指导。中科院科技处还推荐了乔格侠研究员参与到杨同杰的研究课题中。

2000年3月,杨同杰自筹资金10多万元成立了山东省临沂市昆虫生态研究所。中科院将其列为科研合作单位,许多大中小学也把它作为一个生物生态研究的实践基地。

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

2000年4月,世界多样性生物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杨同杰萌发了自费去黄河流域考察的念头。考虑到沿途上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他和妻子给儿子偷偷留下遗书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去黄河源头的征程。2000年7月至2002年8月,杨同杰夫妇三次去黄河流域考察,历时167天,行经8省区180多个县市。途中他们遭受了严峻的生死考验:高原反应、在去孟达天池路上严重缺水、露宿黄河河床险些被河水冲走、在太原不幸丢失现金和摄像机等等,可谓九死一生。但是他们靠着对科学的执著精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搜集整理的生物生态等方面的资料重达1000多公斤、记录日记60多万字、拍摄图片万余张、录像资料100多小时、采集到昆虫标本两万多件,比较全面地展示出整个黄河流域中自然环境、人们生活的现状、昆虫物种的生存繁衍等。

每到一地,他都要了解当地水土保持、林草植被、农林病虫害等问题,写成详细的生态环境考察报告及治理建议,无偿地送给当地有关部门。其中,他为甘肃临夏州东乡县撰写的《对星天牛危害白杨树防治》的报告,经过现场试验取得了极好的效果。2002年他以《暖冬危害天蚕蛾茧蛹》荣获了全球环保奖最高奖――“美国福特汽车环保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国环境总署秘书长石泽华为他颁了奖。

3年的黄河考察深深地触动了他,他又想要抓紧时间对长江进行考察,否则现有的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资料将很难收集。2003年7月开始至2006年8月,从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到上海崇明岛,他偕同妻子又一次奔波在长江科考的路上。通过四次长江考察,他们对长江流域生物物种的生存繁衍进行了详细地观察和分析,完成了长江流域面积72%的生态考察任务,考察面积达130万平方公里。在湖南省临湘市提交的关于五尖山竹蝗的危害和防治报告,受到了当地政府的极大重视;在江苏省启东等市获得了“荣誉市民”的称号。其中在云南绥江发现并采集到枯叶蝶标本,对枯叶蝶这一稀有物种的生存领域有新的发现。

从生态考察到呼吁环保

“中国法布尔”、“黄河百科全书”等众多荣誉、奖励接踵而来。成功的喜悦却不能遮掩杨同杰内心的痛楚,考察之前他曾为神秘的黄河长江源头而魂牵梦绕;7年的实践考察,他却为自己所看到的现状而忧虑和心痛……

当他历尽生死磨难站在黄河源头时,看到的却是浩瀚的鄂陵湖上飘着被毒死的鱼和玉带鸥;内蒙古乌梁素海岸边农妇在出售煮熟的天鹅卵;绥江路上被尺蠖吞噬得光秃秃的水杉,这一切的一切却无人问津。非法采矿使青藏高原千疮百孔;煤矿石、煤渣、粉煤灰使石嘴山市变得灰头土脸、面目全非;滚滚的工业废水像毒蛇一样污染着大渡河的水质;金沙江两岸山体滑坡泥石流不断威胁着交通安全。人类疯狂地向大自然索取和掠夺,在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区开钻建井,捕捞采挖;从玛多县到入海的垦利县沿黄无以数计水电站都在截流黄河的水源;过度无节制的开采西部林海秦岭金矿,使之成为隧道一样的空山……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