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相亲与相爱范文

相亲与相爱精选(九篇)

第1篇:相亲与相爱范文

照片一张从视线里划过,

那是一组组妈妈与孩子的镜头;

那肩膀,从环抱着孩子,到被孩子所环抱……

那眼神,从兴奋到期许,从冲突到和平,

从骄傲到从容……

当妈妈的感受,有谁说得清?

我们做个设想,这并不是数学公式,

做妈妈N年,当N=?

N=1,N=2,N=5,N=10,N=25,

甚至当N=40的时候,你都会是怎样的心情?

有一天,你老了,坐在摇椅上,

你会轻轻地微笑着点着你的孩子的鼻子尖:

“你呀,就是你这个小冤家,”

然后你又会微笑颔首:“不过,也谢谢你,你让我经历了一个女人完整的一生。”

当N=1 兴奋得一塌糊涂

陈 阳

温暖――家人给了我莫大的安慰

我儿子叫铄铄,我妈看着,为此他姥姥“抛弃”了还没有退休的姥爷,让姥爷个人住在石景山他们自己的家里。父母的“两地分居”使我心里一直很愧疚,不过铄铄的可爱早已弥补了他姥姥心里这一点点的缺憾。我妈每天带我儿子下楼“PK”是她最兴奋的时候,因为铄铄很超前、很爱笑,又不认生,所以在小区很有人缘,总能得到别人的赞扬!我跟我妈说,你是亲姥姥,当然看着自己家孩子好。我妈就说不是的,不是的,他真的比别的小孩会得多!铄铄其他方面的超前姑且不论,单就3个月长出4颗牙、6个月长出8颗牙足以让使人跌破眼镜了!

自从有了孩子,我老公的表现也不错,我觉得他比我有耐心,这点让我特欣慰。老公太爱儿子了,有的时候我下班累懒得抱儿子,他就老说:“我来,我来,你们都别管了,我不累。”总的来说,我能给老公能打99分,那另外1分呢?我老公当然也有犯错的时候。每天夜里都是我起来给儿子喂奶,但有时困得厉害,儿子哭了就装没听见,于是老公就总是半睡半醒地拍拍儿子。有一次老公正在拍着儿子,我打开灯看,天啊!原来他拍的是枕头!还有一次居然在拍儿子的脑袋!

辛苦――面对幸福何足挂齿

当然,和所有刚有小孩的父母样,除了兴奋和快乐,我们的生活也多了很多的辛苦和烦恼。我觉得孩子每个时期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我们会随时遇到问题,然后一样一样地去解决。我儿子前四个月特别难带,整天的哭,痛苦死我了,我们为此还去了很多趟医院。尤其是刚生下来那3天,我没有奶,我儿子饿得嗷嗷大哭,我们都不知道是为什么哭,我老公就整整抱了他3天没放手,后来才知道是饿的,让医生开了点奶粉。自从有了孩子,我们夫妇俩每天早上买菜然后去上班,晚上回家带孩子,再没有过夜生活,再没有睡过懒觉,不过对我们而言,这是幸福。

当N=2为孩子勾勒蓝图

陈 阳

兴奋之上的兴奋――做母亲第二年仍旧兴奋,因为孩子每天都会给你惊喜

我的工作性质需要我经常出差,所以心里对孩子直很愧疚。每次出差都很想他,只要一工作完,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回来看他。

现在他已经会说话了,和大人交流也完全没有问题。比如我出差了,他在吃饭的时候想起我了,就会突然说:妈妈!妈妈!于是姥姥就问他,妈妈去哪了?他就回答说:香港!(他随口乱说的,他每次都说香港)等我出差回来的时候,他就会去提箱子,嘴里说:妈妈,出差!我一拿箱子出门,他就说:妈妈,上班!和同龄的孩子相比,我感觉他会的多一些。有时候带着他和别的小孩玩,感觉他比同龄孩子懂得多心里就挺有成就感的、挺自豪的。

幸福背后的责任都想给予孩子最好的,但不知是不是他最适合的

现在大家都开始重视孩子的幼脑开发、潜能挖掘。我们家的这项工作还是由姥姥来承担,姥姥给他拿英语画报、卡片采教他认东西。现在基本的物体、生活用品等他都能认识,指着卡片他就会说出是什么。他比较好学,比如蝴蝶他不认识,不知道怎么说,他就会使劲指着卡片让大人反复地重复,然后他看着大人的嘴形跟着学。有时候学习起来像模像样的,可认真了!我觉得小孩后天的培养很重要。他有自己的思维,但大都是家长的思维在灌输给他,所以目前不会感觉到失控或不好把握,但他是挺有主意的那种。

作为家长来说,都想给予孩子最好的,但不知是不是他最适合的。再有一年丞丞就要去幼儿园了,我们这段时间就一直在考虑选择哪个幼儿园。我们心里很矛盾,还没有想好给他选哪一个。

孩子的未来要靠现在一步一步地规划。我觉得家长需要仔细地观察孩子,发现他的兴趣,然后着重的给他规划,让他在喜欢的环境下发展,这要比强加给他强。

当N=5 重新做回自我

赵 捷

2006年11月,我决意辞职回家。因为儿子正好在11月满5岁。孩子满5岁,也是一个女人和“母亲身份”恋爱5年的阶段。

新状态――孩子就要上学,我的生活也要跟着适应

我所说的新状态,就是我要做到从空间和时间上,从容享受三种不同状态的自我:单身感觉的我,作为妻子的我和作为母亲的我,并且也让我的家庭享受到这种果实。

每天大概是这样:早上8点到12点,下午2点到5点,我是一个单身女人,独占家里的空间,读书工作,和朋友聊天等等;中午12点到下午2点,我在家照顾老公喝茶、吃饭、午休,下午5点到次日8点,我更多精力在照顾孩子玩耍、吃喝、睡眠等等,一家三口在一起共享“依偎”时光。

告别保姆――孩子和家务重新回到自己手中

结婚10年没有孩子的时候,即使两个人卿卿我我,但另外一个毕竟是自由的成年人,独处的时间空间并非稀有难得。

生养孩子的前5年,保姆、孩子一起来,家里^口至少翻音,心里也被幼儿的各项成长事务挤得满满的,当然也包括无数的新鲜、惊奇、享受,包括少量的痛苦折磨时刻和偶然的意外事件打击。做母亲,就像冬天盛开的蜡梅花,又美又香又独特,然而雪压霜欺的感觉只有自己独自体味。所以,5年后,极限到了,女人必须到春天里去,有另外一番姹紫嫣红,好在,孩子也大了,幼儿园也适应了,保姆也走了,孩子和家务都可以回到自己手中了,家也才成为“自己的”家。追忆――仍然记得5年前的镜头

5年时间,仿佛千山万水,其实白驹过隙,快极了。就像买了一张,忘记了,突然通知你第一次兑奖的时司就到了。

对于结婚10年部没有生孩子这件事,现在真是不好说。不奇怪,不后悔,也不庆幸。31岁,在北京安顿下来了。刚读完硕士,又风风火火想好好工作、挣钱。33岁,新房子装修好了,还没有住几天,又到外地去了。一件小事,引爆了要孩子的念头。朋友关键性的几句开导,打消了担心工作受影响的疑虑。朋友大意说:工作的事情随时可以捡起来,但自己生命中的大事情错过了就不容易了。

怀孕很顺利。只是想起曾经几次人流,失去过没有谋面的孩子,很伤感。当然,5年后的现在,想起人流,觉得对身体损伤太多,当时没有好好保养,还非常 遗憾。怀孕时候,搬动重物,造成先兆流产,还是冒险要了孩子,也是因为那个时候有抓住最后机会“背水一战”的感觉了。

孩子出生3天误诊没有听力,人生有了一些重要改变,在极度煎熬中度过了8个月到1年时间,抑郁到痛哭两三个小时停不下来。等到孩子1岁前后,一切平安,警报解除,才发现孩子有些养育失当,那个时候,一心焦虑,孩子的喂养方面就多有欠缺,包括8个月的母乳,大约质量是很糟糕的。只有责怪自己心智不强大,觉得愧对孩子。但是也相信人生有数,觉得孩子在幼年有我的怀抱,早早遭遇了这样的坎坷,他此后的人生应该格外平顺。

5年能给我们什么呢? 5年能给我们一个可以逐渐脱手的孩子,他自己会好好成长;我们在一个人身上猛烈投入几年之后,自己又完好地回来,或者说更好地回归自身。

当N=10 青春期遭遇更年期

晓 芳

责任――既然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就要负责任

我原本并不打算要孩子,我周围有很多朋友都抱定了要做丁克族。或许我们是出于自私的考虑,觉得没有孩子我们也生活得很好。

所以我一直就拖到结婚10年以后才要了孩子。

因为我们并不是像其他的父母一样很盼望这个生命的到来,所以没有别人常说的那种为人父母的极度喜悦。对孩子,我完全是一种责任。

有一次她出去玩,规定时间过了很久,还是没有回来。我心中的恐惧与担忧迅速膨胀。我发疯一样,给各家打电话,去各个小朋友家敲门。最后终于在一个小朋友家找到了她。因为她没有守时,我按照先前讲好的“规矩”,罚她站在外面反省。北京11月的晚上,天很冷,我女儿可怜巴巴地扶着楼道里的墙站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孩子的外婆都看不下去了,在旁边絮叨我这个狠心的娘。其实,我心里何尝不心疼?那一刹那,我真想把女儿拉进门来,搂在怀里,摸摸她的头发,问问她:“宝宝饿吗?”但是我觉得孩子做错了事情,一定要在最初的时候帮她纠正过来,这是一个做妈妈的责任。我忍住自己快要失控的情绪,自己心里流着泪,挨着妈妈的骂,忍受着煎熬,一直到女儿答应以后不再做不守时的事,才让她进门。后来发现,虽然我当时的方法可能不对,其实还很有用,女儿从此做什么事情就一直很守时。希望女儿长大以后回忆起这段事情时,能够体谅我的良苦用心。

青春期遭遇更年期――尝试着做她的朋友

有时候我也在反思我的问题,那天给自己的妈妈打电话。妈妈提醒我,说是不是因为要孩子比较晚,才导致自己的更年期和女儿的青春期正好在凑在一起。这本来就是女人成长的两个最重要的时期,遭遇到一起,肯定会有些冲突。我恍然大悟。

为了更加贴近女儿的心,我会经常找她谈话。女儿在语言方面很有天赋,很爱说,妙语连珠,我一找她她就两眼放光地说个不停。其实小孩子是不记恨的。她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愿意瞒我这个当妈妈的,就连收到同学的情书和小纸条都会说给我听,虽然她也许并不知道这些东西到底代表了什么。现在她每次和我聊天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她像个大人了。我甚至想象,如果女儿有一天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不再像现在这样什么都跟我讲了怎么办?那个时候,我会不会心理失衡呢?现在女儿长大了,个子很高,虽然只有10岁,但是已经有1米5了。看着眼前白皙秀气的女儿,我想这天已经不远了。

当N=25 放手以后依旧快乐

晓 芳

亲密的朋友――即使女儿成家立业,我记得的依然是她小日寸候的故事

现在女儿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得很幸福。女儿有她自己的人生,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属于我们的,作为母亲要做的就是让她快乐地成长,而最终主导她生命的还是她自己。

我们就像亲密无间的朋友,从她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有很多的交流。女儿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就来问我,我和女儿几乎无话不谈,我开玩笑说妈妈的大脑里面有个小电视,你做什么妈妈都能知道。她小的时候,我送她去幼儿园,有一次下雪,我用自行车推着她去车站,她在自行车的后座把一天发生的事情很开心地讲给我听。在女儿青春期的时候,女孩长大了总有很多小秘密,但是我和女儿也经常交流,让她很顺利地度过成长中一个很关键的时期。所以在女儿的青春期也没有出现很多孩子会出现的很明显的反叛情况,她的心理一直很健康很阳光。

放手――她的独立,并不仅是从成家开始

25年来,我做母亲的原则就是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在每个年龄段做好这个年龄段应该做的事情就可以了。比如学习上,我并没有要求她一定要数一数二,但是,她一定要努力,不要排在最末,跟着做学生的整体的潮流走。如果给女儿压力太大的话,她就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了。女儿有她的生活,有她选择的道路和快乐。

记得刚刚高考完之后,她就自己联系了一个地方去打工。我比较能放开她,不像有些家长永远觉得自己的孩子长不大,永远需要妈妈的保护。所以我的女儿自理能力特别强。大学期间,有一次她组织同学去山西旅游,从前期的联系车到安排旅游路线,安排在当地的吃住,都做得特别好。看着女儿的成长我特别欣慰。

女儿曾经很自豪地和别人说起过,“从小到大我的妈妈从来没有给我检查过功课。不是妈妈不关心我,而是妈妈觉得不让我在很多事情上对别人依赖太多。我工作以后才明白了这个道理,因为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都有妈妈给你准备好所有的东西,一个人独立一些,走向社会的时候才不会有太大的落差。现在女儿已经结婚了,在她的婚姻上我会给她一些建议,但是,我的原则就是女儿自己选择一个爱她的人就可以了,我相信她的眼光和选择。很多周围的人都羡慕我们。

女儿常说,和妈妈有说不完的话,妈妈的思想总能跟着时代的脚步前进。我和女儿也是一样,我们娘俩在一起几乎没有争执过,特别开心。虽然她已经结婚了,但我并没有那种空巢老人的孤独寂寞。女儿结婚以后每次回家,我们晚上一家人在看电视的时候,她的先生有时也很奇怪看我们母女怎么永远有说不完的话。

当N=40 苦尽甘来享天伦

陈 阳

苦与甜――总的来说生活是甜的,儿女孝顺,家庭幸福

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几乎都吃过苦,尤其是带着孩子。还记得刚有小孩的时候,那时我年龄还很小,那个年代的人也很单纯,结婚生子只是顺理成章,所以心里并没有做母亲的概念,看着一个小婴儿出生了就觉得挺好玩的。不过,随之而来的辛苦也只能自己来承受。

我们那个年代没有保姆,每天就把小孩放在人家家里面带,等我下了班再把孩子接回来。那时遇到大跃进,每天都要劳动,没有白天和晚上,累得不得了。那时候产假只有30天,过了30天我就去劳动了,小孩要吃奶,她的外婆就抱着她去工作的地方找我,我喂她吃完奶,她外婆再把她抱走,每天都是这样。

两个孩子直都很自觉,很爱学习,他们自己知道要考大学,心里有目标,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很好的。记得有一次,儿子嘱咐我让我第二天早上6点叫他起床读书,我觉得他晚上学得太晚了很辛苦,早上就没忍心叫他,结果儿子跟我发脾气说我耽误了他到山上读英语。可见他们很自觉,不用我太操心。从小学到大学,直到工作、成家,他们都很顺利。

天伦之之乐――全天下父母的心愿都是:把孩子抚养成才,晚年膝下子女成群

我的小孩很孝顺,很尊敬老人。在他们父亲病重的时候,充分体现了他们对老人的爱。那个时候我心里有一种很稳的依靠。爸爸病危时,女儿说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抢救爸爸。爸爸大小便失禁的时候,她都是用手给他清理。我说你不要搞了,怪脏的,她说我小的时候部是你们一泡尿一泡屎把我拉扯大的,我现在能嫌爸爸脏吗?我很感动。

第2篇:相亲与相爱范文

关健词:爱,自由,自主-自立,解放,亲情,正义。

每个人都生活在爱中。虽然每个人得到的爱与付出的爱各不相同,但每个人都感受过爱与被爱。我们首先是在亲人之间感受到爱,我们还会在朋友之间,在与陌生人之间感受到爱。一个公正、和谐的共同体,必定是一个在陌生人之间也充满爱的社会;而一个人人之间充满爱的社会,也才可能是一个公正、和谐的共同体。

那么,何为爱?如何爱他人才是真爱而不是溺爱与宠爱?如何爱自己才是真正的自爱而不是自私?爱与亲情之别何在?虽然爱在人类共同体里如此重要,但是,关于爱的问题在汉语思想史上却很少得到深入的讨论。不过,在基督教信仰系统里,爱却得到了无以复加的强调:爱被当作所有律法的要义而成了每个人处理与他者关系的最高准则。所以,这里我们暂且从分析基督教有关爱的观念出发来讨论这些问题。

关于爱,《圣经》里有一个看似平常而费解的著名说法:“爱是恒久忍耐、和蔼仁慈;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自大,不做无礼的事,不谋求私利,不轻易动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爱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希望,凡事忍耐。”1

这是从三个角度对爱做出的说明。如果说第一个角度侧重于从上帝之爱来说明爱,那么,第二、第三个角度则是从在尘世历史中的个人角度去说明爱,其中一个是以肯定的形式表达,一个是以否定的形式陈述。只要符合其中任何一个角度所说明的爱,就是真爱。也就是说,不管是爱自己还是爱他人,只要符合这三个说明中的任何一个,这种爱就是真爱。

但是,我们如何理解这三个说明呢?我们暂且从第二个说明,也即以否定形式表达的说明着手。如果爱就是不自夸、不自大、不嫉妒,那么,如果一个人自夸、自大、嫉妒,他就不可能真正去爱。一个人能自夸、自大、嫉妒什么呢?当然就是自夸(自大、嫉妒)某种优势,比如才能、财富、权势、声望、美色等等由尘世物构成的某种优势。自大、自夸、嫉妒等这类行动与情感在根本上就是把自己和他人置于一个由各自拥有的尘世物决定的优势等级体系中,从这种等级体系的关联角度去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大者或因自己拥有优越于他人的权势(或其他)而自以为人上人,而嫉妒者或因自己的容貌不如他人就自卑于他人而怨恨他人。不管是自大者,还是嫉妒者,在本质上都是把自己和他人限定在由尘世物构成的等级关联中,只从这种等级关联去理解和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存在。

这种把自己与他人限定在尘世等级关联中的人,他的身份是在比较中呈现出来的,他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比较级的关系,一种由拥有的尘世物决定的差序关系。在这个由尘世物规定的庞大的等级体系中,由于每个人拥有的各种尘世物(不管是才能、权势,还是财富、美貌、感官快乐等等)各不相同,因此,一方面,每个人被分解为各种差序身份——才华横溢者可能其貌不扬,权势炙手可热者可能才智平庸,红颜者可能薄命,富豪者可能堕落。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权势等级系列里,他充当着一个人上人,而在才智等级系列里,他则是一个人下人。另一方面,这种差序身份不仅是相对的,而且是变动的,将随时着尘世物的变化而改变:才华横溢者可能江郎才尽,权势熏天者可能沦为阶下囚。所以,在尘世等级体系里,人们找不到真正的“自己-自身”,只有临时的身份——大家都是临时工。没有“自己”,没有“能作主的主人”,又如何真正爱自己呢?又如何爱人如爱己呢?

也许有人会以为,在同一个等级的人们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关爱。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与幻想。首先,在由尘世物决定的等级体系里,每个人所处的等级序位不仅是变化的,而且是多重的,不可能与任何他人完全重叠,因而不可能与他人构成同一个等级。只有当人们从众多尘世物抽出某一方面(如财富)作为衡量等级序位的标准,才可能对等级体系进行归类性分层,否则,等级体系里,只有个体之间的层级,而没有类之间的层级。通过设立分层(级)标准来理解、认识一个等级社会,这是经济学与社会学最惯常的做法。它们对等级体系的这种认识会反过来影响甚至塑造等级体系。但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任何等级体系都不仅仅是它们所理解与描绘的那样简单。因为标准设立之时,就是差异被删除之际。就我们这里要讨论的话题而言,即使我们退一步承认有所谓类的同一阶层,并且这同一个阶层的人们之间能够相互关爱,但是,处在这种类的等级中的人也不可能在整个等级社会进行爱人如爱己。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只从尘世物规定的等级体系去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存在和生活的人,其生活的唯一目的与方向就在于尽可能获取对他人的优势,并保守这种优势。既然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比较级里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只是等级体系里的生活,那么,除了追求最高级的存在与人上人的生活外,还有什么会是我们更重要的目的?任何一个等级体系都是一个匮乏体系。由尘世物决定的等级体系,既可以说是一个由所拥有的尘世物的量规定的,也可以更确切说是由匮乏尘世物的度规定的。在这个体系里,获取对他人的优势,也就意味着摆脱相对(他人的)匮乏。为此,他必须千方百计去夺取并占有有限的尘世物,如财富与权力。正是这一点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不可能爱人如爱己。因为如果他把他人当作像爱自己那样来对待,那么,这要么意味着他放弃了自己对他人的优越,要么意味着他愿与所有他人共享自己的优越,而结果都一样:他不再保有对他人的优越;但是,获取并保守对他人的优势却是自陷于等级关联体系中的人的唯一目的。

由于自陷于等级体系的人实际上失去了“自己”,因而不可能真正爱自己,当然也就不可能爱人如爱己,所以,不可能有真正的爱。自大自夸者、嫉妒者都属于这种自陷之人。因此,当使徒说:“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自大”时,在根本上意味着,爱不是别的,爱就是从由尘世物决定的等级体系中摆脱出来。因为只有既把自己又把他人从这种尘世等级中解放出来,不再从所匮乏或所拥有的尘世物的量去理解、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人们才能够不因拥有尘世物方面(如才能或权势、财富等等)的比较优势而傲慢自夸,也不因比较劣势而自卑嫉恨。总之,才能不自大,不自夸,不嫉妒,不轻易动怒,不喜欢不义。从这种否定意义来说,爱就是一种摆脱-解放:自我解放而解放他人。

要进一步问的是:对于我们的存在而言,从尘世物规定的等级关联体系里摆脱-解放出来意味着什么呢? 从特权阶级的压迫中解放出来,意味着获得政治上的自由与平等。但是,这种自由只是一种法律所确认的外在自由,由此获得的平等还是形式性的机会平等,而不是起点平等,更不是实质的平等。因此,即便是在解除了阶级压迫的社会里,人们也仍陷在各种等级关联中。政治解放只是消除了特权阶级,摆脱了权利方面的等级关系,而无法摆脱整个尘世等级关联体系。如果说阶级关系是由后天的典章制度规定的,那么,尘世等级关联体系则是由先天与后天的一切有限物规定的。所以,如果说政治解放在根本上意味着摆脱某种典章制度而进入一种自由自主的存在,也即进入一种形式平等的生活,那么,爱则意味着把自己与他人从一切先天与后天的尘世物当中解放出来,让自己与他人退出一切由尘世物决定的关联,也就是退出一切功能性角色。退出一切关联,也就是进入无关联:每个人都不再是作为因拥有某种尘世物而具有某种相应功能的关联角色(如因拥有巨大财富而为富豪等等)存在,而是作为无关联、无功能的自身出现。

在尘世物规定的等级关联体系里,每个人都处在比较关联中而充当着各种相对的角色。一切角色都是相对的,因为不管一个角色是多么重要,或多么适合于某个人,它都是在比较中确立起来的,而非为任何一个人必然地配备的。因而并非不可替代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可能在角色中找到真正的自身。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身都是绝对的、不可替代的。这种绝对的自身不在等级关联体系中,而在等级关联之外。在这个意义上说,从尘世物规定的等级关联体系中解放出来,也就是卸下一切角色,回到自身。这个自身之为绝对的自身,就在于它的存在不受任何关联物的决定,而只由自己决定自己。因此,绝对的自身,也就是自由的存在。作为会爱的存在者,我们的自身不在尘世物规定的等级关联中,而在自由中。自由是我们这种存在者自己的位置。在尘世-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人充当着不同角色,因而有不同的位置。但是,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位置,这就是自由。这里的共同只是这一点上的共同:即,在自由这个位置上,每个人都能够只从自己出发决定自己的意愿与行动。因此,虽然自由这种位置是共同的,但是,每个人的自由却是不可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自由是每个人自己的位置,一个天赋的位置。

因此,当我们说卸下角色而回到自身时,实际上等于说,退出等级关联而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自由。在自己的位置上,就是自在而自由地存在——这是我们汉语“自由自在”这个日常语汇隐藏的最深刻的本源意义。

所以,对于我们的存在而言,从等级关联中解放出来,意味着我们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即自由而找到自身。从存在论角度看,这种解放意味着让我们找到自身,回到自由存在。但是,当我作为无关联的自身而自由存在时,并非意味道着我与他人只有消积的关系,而没有任何积极的关涉。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我与他人处在一种最积极的关涉当中,这就是:让他人也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而自由自在地存在。因为当我从等级关联体系中解放出来时,这不仅表明我不再从由尘世物规定的等级关联体系去理解、看待我自己的存在,同时也意味着我同样不再从这种等级体系去理解、对待他人的存在,而是把他人当作与我一样的无等级无关联的自身,也即可以只从自己决定自己的自身。我的自我解放在存在论上必定总是与所有他人的解放联系在一起。当我把自己从关联体系中解放出来而回到自身时,在根本上意味着我同时也把他人从其中解放出来而让他人回到自身。让他人回到自身,也就是让他人自在,让他人自由。

如果说爱就是不自夸不自大不嫉妒不喜欢不义,因而爱也就是把自己与他人从等级关联中解放出来,那么,在哲学意义上,这也就意味着,爱就是回到自身-守于自由而让他人回到自身-守于自由。简单说,真正的爱就是守于自由而让他人自由。对他人的爱,就是让他人自由:让他人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而作为他自身存在,或者说,让他人自由自在地存在。所以,如果我们真爱一个人,那么,首先不是因其美貌优雅,也不是因其财富权势,同样也不是因其才华出众,总之,不是因其拥有某种比较优势,而仅仅因为他是一个人——一个自由的人。由于这种爱不是出于任何比较优势,所以,它才是一种无功利的纯粹之爱,一种天地间的大爱。于是,从存在论角度,我们可以对“何为爱?”这个问题回答说:守于自身而让┉┉自在-自由就是爱本身。

人因被赋予自由这个天位,因此,他不仅在爱中,而且会去爱,也即能够让(lassen)他者自在-自由。当然,人的这种“让”不同于上帝的“让”。上帝的“让”是一种绝对自由与绝对命令,一种绝对创造——从无中生有地创造他者,而人的“让”则首先是向他者敞开-开放自己,以便让他者也在其自身位置上来相遇。这里,敞开自己开放自己,就是承担起自己的自由。而这在根本上意味着,切断与他物的一切因果关联,只从自己那始终保持为什么也不是的无的精神意识出发去面对他者。正因为我们是守护在什么也不是的无当中与他者相遇,他者才保持为他自身出现,而不是作为某种什么即某种宾词物(如食物或因果物)来与我们相遇。所以,人的让首先是一种尊敬行为:尊重并敬仰他者在自己位置上作为自身存在,也即尊重并敬仰他者的自由-自在。在尊敬这种意识中,他者不是作为我(意识)的创造物出现,恰恰是作为我的意识不可照亮、不可穿透、不可把握的自在物(ding an sich)存在,因而它既在我的意识里来与我相遇,又在我的意识之外的自己位置上存在,因而大于、高于我的意识。我们的自由也能创造,但是,我们的创造以我们的这种让为前提,而上帝的让(令)直接就是创造。

上帝的绝对自由使上帝直接就是爱。如果说上帝的爱是一种创造与赋位的话,那么,人的爱则不是创造,而只是创造的前提,也不是赋位,而只是认位与敬仰:确认并维护他者在自己位置上的自在-自由的存在,从而承认他者在我的意识边缘之外而“大于”我的意识,进而敬仰他者之不可归结为我的意识的神圣性与神秘性。

因此,人的爱——让他者自由-自在——包含着两个基本的意识向度:一个是承认并维护他者(他人或上帝)自在-自由的存在,也就是他者之独立自主、不可替代的存在;另一个是确信并尊敬他者这种自由-自在的存在绝对不可被意识所把握、认识的神圣性。因此,人的真正之爱,必定包含着相信-信任-信仰(glauben)。也可以说,人的真爱必定在相信-信任-信仰这个意识向度之中。怀疑中无爱,爱不在怀疑中。对他者之爱如此,对自己的爱也是如此。

首先我们是在信任-相信中爱他人。因为我们不可能在完全认识了一个人或看透了一个人才去爱他。不管我们与之关系如何亲密,如何患难与共,我们都不可能完全认识一个人的全部,看透一个人的意志世界,因为他是自由的。如果说爱他人是与他者关系的首要法则,那么,我们对他人的首要的和主要的态度不是也不应是探索-窥探与猜测,而是相信-信赖。相信-信赖他者,也就是不把他者仅仅当作知识与感性直观中的东西,不企图用我们的意识去把握、穿透他们,而是承认并尊重它有意识永远不可显现、不可把握的区域,它在意识中的显现同时表明了它不仅在意识之中,更在意识之外。这个意识之外的、不可显现的区域,就是他者自己的位置。承认并尊重他者在自己位置上,这是爱的一个基本维度。

那么,对自己的爱呢?如果说爱就是让自由-自在,那么,爱自己也就是让自己自由-自在。而这首先意味着确认我自己在我自己的意识中,但又不仅仅在我自己的意识中,而且还在我自己的意识之外——这就是我的位置即自由。我不仅仅是意识中的那个“我”,意识只是我的显现,通过意识,我显现为一个可交流可了解的“我”,但又不仅仅是这个“我”。只是在逻辑中,我与意识中的“我”才被视为是同一的,但我并不仅仅生活于逻辑中,因为我并不仅仅生活于概念里。因此,我同样不是可以被我自己的意识所完全穿透、把握或看见。所以,真正的爱自己同样不可能是也不应当是建立在对自己的认识之上,而是建立在担当起自己的自由之上,也即建立在对自己自由的确认-相信之上。对自己的真爱必定包含着担当起自己的自由,也即确认与维护自己的自由。而这在更深的层面上则意味着确认与维护自己存在的神圣性。因为确认自己的自由,也就等于确认我自己的存在“大于”“多于”我自己的意识,是我自己的意识-意愿所不能左右的,相反,我的存在总是在意识的边缘而构成了意识-意愿的源头。因此,对于我自己的存在,“我(意识)”必须敬而存之:对于我的存在,“我”(意识)不能想怎么对待就怎么对待,想怎么处理(如自杀)就怎么处理,而必须确认与尊重它的神秘性(不可被意识穿透)与神圣性(“多于”、“大于”意识)。所以,真爱自己,必须确认并尊重自己为一个他者。

不管是对他者之爱,还是对自己的爱,都必定包含着相信-信任-信仰这个意识向度。没有相信-信赖-信仰,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爱。真爱必定在相信-信赖这种意识向度之中。这就是为什么《圣经》在上面的引文中会说,爱就是凡事相信。凡事相信,就是相信上帝,相信人人。不管他人做过何事,不管他曾经多么奸诈权变,都只相信他:确认并尊重他仍是一个自由的人,而不因他曾做过种种坏事就把他定格在某个道德等级中。相信他人,在根本上就是相信他的自由这种位格存在。如果我们连他人的自由都不相信-信赖,那么,我们如何让他人在自己位置上自由-自在呢?从而又如何爱他人呢?

实际上,就我们人类来说,爱的相信-信仰向度在根本上表明,真正的爱必定是向任何他者敞开的爱。因此,对他者的爱,并不是只爱某些他人(如亲朋或利益相关者),而是以“让他者自由-自在”的方式给一切他人以同样的爱。即便是自爱,它对自己的真爱也并不是排他性的自私自利的爱,相反,是能够给任何他者以同样对待的爱:守于自己的自由-自在而让他者自由-自在。在这里,自爱在肯定自己(让自己自由-自在)的同时,也给予他者以同样的肯定——也让他者自由-自在。只是这样的自爱,才能爱人如爱己,因而,才是没有危险的。

单从哲学的角度说,上面的讨论表明,不管是自爱,还是爱他者,只要是真爱,那么,这爱就必是守于自由而让自在-自由,因而,是一种可普遍化为爱人人的普世之爱。就真爱是守于自由而让自在-自由而言,真爱也就是让(使)承担起自由而独立自主,就是让自主-自立。在这个意义上,爱这个普世原则,也就是让自由-自立的原则。就爱是每个人对他者所应持的首要原则而言,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尊重与维护他人的自由存在,也即尊重与维护他人的自主-自立。施予他人的一切对待——照料、关心、扶持、帮助,都必须以尊重和维护他人的自主-自立为准绳,或者说,都必须以他人的自主、自立为目的,否则,就有违爱的原则,就不是真正的爱他人。

就每个人都是赋有自由意志的独立个体而言,守于自身而自由-自立地存在并让他者自由-自立是每个人的神圣使命。简单说,维护和坚守自己的自由-自立并尊重和维护他人的自由-自立是每个人作为人而必须担当起来的一个不可推卸、不可替代的责任。在这个意义上,爱(爱自己爱他者)是每个人必须承担起来的一个绝对命令。“应当爱人如爱己”,不是因为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好处或好的人缘——尽管这样做的确会给自己带来最大的好处,为自己营建最和谐的关系社会——而仅仅因为自己和他人都天生是自由的存在。拒绝“爱人如爱己”的人,意味着他拒绝尊重与维护他人的自由-自立,而其必然结果就是违背与否定自己的自由-自立,也就是违背与否定他在上天赋定的位置上的本性。因此,如果人要守住自己的天赋本性,他就必须去爱。爱出于我们的天性(自由-自在的存在),又看护我们的天性。在这个意义上,爱是我们的天职,也是人人之间首要的关系。

前面的分析表明,除了爱人如爱己的爱以外,没有别的真正之爱。我们可以通过讨论爱与亲情的区别和关联来进一步阐明真爱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相互之间总是发挥着各种功能,使得日常生活得以维持下去。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处在各种功能关系当中,首先就处在亲亲相哺这种功能关系之中:父母抚育儿女,儿女则反哺父母。这种以血缘为线索的亲亲相哺,是人类最早的一种功能关系,也曾经是最基本的一种功能关系。在这种相哺中产生和形成的特殊情感就是平常所谓的亲情。同时,人们也首先是在这种相哺中体会到自己作为一个个体被关怀、被维护、被尊重,因为相哺是每个人作为个体遇到的第一个生存境遇,因此,人们在相哺中既是作为父子,又是作为赋有自由本性的个体出现的。相哺虽然是一种功能性关系,但是,它与所有功能性关系一样,都是以不可替代的个体间的分立为前提,因而都隐含着个体间的非功能性关系为前提。人的所有功能性关系都要以非功能性关系为基础,因为在任何功能性关系中,解除了功能性关系,仍一定会剩下独立的个体间的关系,这就是个体间的自由关系。

父子关系是自由个体首先进入的一种功能性关系,但是,父子间建立起来的那种相哺关系首先是出于爱,是出于践行爱这个天职。换言之,我们首先是在父子的相哺关系中实践爱这个绝对命令——让自由-自主-自立。“让”并不是消极的放任不管,这里的“让”恰恰就是“使”。让自由-自立-自主,就是通过维护或扶持而使自由-自立-自主。父母哺育孩子,首先就在于为了使其自立-自主——担当起自由这个神圣使命;而孩子反哺父母,则首先也在于使其自由-自在-自主——保持尊严与神圣性生活着。也就是说,正是爱这一天职使长幼相哺在漫长的非福利社会中成为对人类的一种强烈的伦理要求。人们之所以要执行、完成长幼相哺这种功能关系,不是因为别的,而仅仅是因为爱。

虽然长幼相哺这种功能关系在根本上是基于爱并实现爱,但是,在这种功能关系中并不仅仅实现爱,也并非只有爱,它还会产生亲情。由于亲情总是在爱的第一场所(父-子关系)中生发起来的,所以,亲情与爱似乎总是密切相关,以至于亲情常常就被当,而爱也常被当作亲情,甚至是出于亲情,从而使爱成为有差等或等差的爱。然而,正如爱是长幼相哺这种功能关系的根基一样,爱是亲情的根基,但爱并非就是亲情,更非出于亲情;而亲情包含着爱,但并不一定就是爱,倒很可能违背了爱,而成了“偏-爱”。

那么,何为亲情?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体会到亲情。不过,再没有比面对亲人之死更能体会到亲情之深切与珍贵的了。对于陌生人之死,人们往往无动于衷,或者只是瞬间涌起同情不幸者的一点感慨;对熟人、同事、一般朋友之死,人们则总会有所触动:明理人甚至会从死者的完结中了悟到自己与世界的真相而唏唏不已,而一般常人在庆幸死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的同时,也会泛起些许同情、惋惜与哀伤——毕竟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再也碰不上这个逝去的人了;而对于亲人至友之死,人们则反应激烈,会有透彻心肺的悲痛哀伤,会有天崩地裂的茫然无助,还会有天昏地暗的恐惧与孤独。正是在面对亲人之死的这种反应中,突现出了亲情之实质。

亲人之死之所以会让人们感到自己的生活世界好像突然瓦解了或塌陷了,就在于亲人之死对于人们来说,意味着人们与他共在的世界消逝了。每个人都展开出一个生活世界,这个世界既是他个人的,又是与他人共在的。因为每个人总是自由地与他人共在着。但是,与亲人的共在不同于与其他人的共在。与其他人的共在通常只是在社会分工体系里的共在,而与亲人的共在则主要是在相哺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相互扶持这类基本的功能性关系中建立起来的。长幼相哺以及子女间在此基础上的相互扶持是使每个人得以维持、展开其个体生存的最基本的功能性关系,它实质上就是一种生存上相互需要、相互依赖的关系。在践行这类关系的过程中,人们在意识里对自己与亲人在生存上的需要与被需要的确认、担当、怀念、感恩、期待,就是亲情。更具体说,亲情在实质上就是人们在意识里对自己在亲人的生存中被需要的功能性作用的确认、承担、期待,以及对亲人在自己生存在中发挥的功能性作用的期待、感恩、怀念。我们在确认、担当与期待中履行着晚辈所需要的功能作用,由此感受到自己的被需要以及与自己晚辈特有的亲密共在,这是我们对晚辈的亲情;我们在期待、感恩、怀念中获得或追忆长辈对我们在生存上的需要的满足,由此感受到自己现在或曾经对长辈的依赖以及对所依赖的长辈的感恩和回馈的渴望,则是我们对长辈的亲情。我们每个人都首先是在与亲人的关系中展开自己的日常世界。我在期待与怀念、确认与承当中展开与亲人的共在,是我日常世界中最坚实最可靠最持久的共在。亲人的死,则意味着这种坚实共在的解体。所以,亲人的死会让人们感到世界的坍塌,会造成天崩地裂般的冲击。

如果说,亲情就是对作为个体的亲人间在生存上相互需要的确认、担当、期待与怀念,那么,这里有两点值得进一步指出:首先是,亲情与血缘并无必然的关系,而只与个体之间相互担当生存上的需要与被需要相关。血缘之所以显得与亲情好像有很密切的关系,只不过是因为人们通常首先是根据血缘关系来确定和履行个体间在生存上的相互需要。即使没有血缘关系,只要进入生存上的需要与被需要的共在关系,就会有亲情。亲情之“亲”不在于血缘,而在于生存上的深度共在。那种以为亲情之亲就是血缘之亲的观念,是对亲情的根本误解。其次,亲情是有远近亲疏之别的,亲情的浓淡厚薄取决于人们之间在生存上的需要与被需要的程度以及对这种相互需要的承担程度。所以,亲情之爱是有深浅等级的,也就是说是有差等的,它将随着生存上直接的相互需要的弱化而弱化,因而将随着地域、种族的疏远而淡化直至完全消失。因此,亲情是一种人人都有的情感,但却不是一种可以普遍化为亲爱人人的普世情怀。它实际上永远只是限于小群体之内的一种私人情感,通常就以家庭、家族为界限。

显而易见,亲情一方面以爱为基础,因为如果没有爱,如果不是为了让(使)自由-自立-自主-自在,那么,人们也就不会确认、担当和期待他人在生存上对自己的需要,从而也就不会有亲情的产生;另一面,亲情要“多于”、“厚于”爱。多在何得处,厚在哪里?如果说爱要求人们承担起来的被需要,仅限于使(让)亲人(首先是父或子)能够自立-自主-自在所需要的程度,那么,亲情所期待、确认、担当的被需要则超过了使能够自立-自主-自在所需要的程度。人类在生存中有各种需要,其中最基本的需要就是成为或维持为自立-自主-自在的存在的需要。承担起他人的这种需要就是对他人的爱。但是,人们并不仅仅只有这样的需要,也不会仅仅满足于这样的需要。如果把这样的需要称为“基本的需要”,那么,超出这种需要的其他需要则可以被称为“优越的需要”。因为超出基本需要,也就意味着追求自立-自主-自在的存在之外的东西,而追求这种之外的东西在根本上意味着追求优越于作为自立-自主-自由的他人:比他人更容易或更轻松就能自立-自主-自在地存在,或者比别人更富有或更荣耀地存在。亲情比爱更多就多在它对所确认的亲人不仅承担起“基本的需要”,而且承担起了“优越的需要”。换言之,对于亲人,我不仅可以期待他承担起我的基本需要,而且可以期待他承担起我的优越需要。

亲情虽然以爱为基础而包含着爱,但是,亲情也可能甚至常常就遗忘爱而违背爱。这通常体现为两种亲爱之情:溺爱与宠爱。在存在论层面上说,所谓溺爱,就是对他人进行这样一种操劳-忧心(besorgen):为了使他人生存得(比自己或比他人)更优越,不仅满足其“基本的需要”,而且尽可能满足其“优越的需要”,直至越俎代庖地操劳起本应由他自己操劳的事务,以疼爱的名义卸下了他作为一个个体存在本应担当的责任。其结果不是使(让)其成为(或维持为)自立-自主-自在的独立存在,而恰恰是使其丧失了这种独立。而所谓宠爱,则是给予他人这样一种过份的对待:为了满足其优越的需要,甚至以损害其他人的“基本需要”为代价,也即以损害、挤压其他人的自立-自主-自在的存在为代价。显然,在亲情中最易出现也最常出现的这两种亲爱之情都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了真正的爱,最后都违背了爱本身。

违背了爱本身,也就是违背了人之间的首要法则,这就是爱的法则——守于自由而让他人自由。对爱的法则的违背,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对社会的公共法则与普遍正义的破坏和瓦解,最终使人类要么陷于无止境的血腥争斗,要么坠入腐败横行、公义退席、强权暴虐的黑暗之中。因此,亲情不能没有尺度、没有限制,否则,亲亲之情就可能走向爱的反面。如果说亲亲之情是一种私情——因为它只能局限于少数群体之内而不可能普遍化,那么,违背了爱本身的那种亲情则是一种滥情,因为它实际上是一种忘记了人本身之目的的一种盲目之情。

那么,什么是亲情的尺度呢?这个尺度即就是爱本身。爱是亲情的限制性原则。亲情多于爱,但是,不能多到违背、损害或突破爱的法则。亲情是有差等的,但这种差等不能没有制约地无限扩大下去,以至于无视亲亲之外的他人的自由存在以及因这种自由存在而拥有的各种权利。作为亲情的限制性尺度,爱的法则就是自由法则:守于自由而让他人自由。它在根本上就是承认并尊重自己和每个他人的自由存在。而从每个人的自由存在,我们可以合理地引申出这样一个绝对而普遍的原则:由于你的任何一个行动,也是每个他人都能够自由地去做的,所以,你应当这样去行动,即当你的行动普遍化为所有人的行动时,不会导致否定你的行动。换言之,你应当这样行动,当你的行动普遍化之后不会陷入自相矛盾;否则,你的行动就是违背与损害自己(和他人)的自由。

这个自由法则用耶稣的劝令式话说,就是“你要别人怎样待你,你就要怎样待人”,而用孔子的禁令式话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耶稣的这个劝令与孔子的这个禁令实际上表达的都是一条自由法则,也就是爱的法则。这意味着,不管是孔子的禁令还是耶稣的劝令在根本上都是要求“爱人如爱己”:守于自由而让(承认并尊重)他人自由。这也是为什么耶稣既说一切律法都以爱为目的,又说“你要别人怎样待你,你就要怎样待人”是一切律法的真义。

因此,更具体地说,亲情的尺度或限制性法则就是耶稣的那个劝令或孔子的那个禁令。一切亲情都不能违背这样的禁令-劝令,否则就是一种无法无天、没有节制的滥情。只有在这个禁令-劝令的前提,亲情才符合爱的法则而包含真正的爱,因此才真正是有意义的——对被爱者才真正是有益的。

由于亲情是基于爱,因此,亲情通常就被当本身,甚至种种违背爱的法则的亲情也仍被,以至人们常常沉溺于种种违背、损害真正之爱的亲情之中而不自觉,使得各种不健康的亲情以爱的名义泛滥人间。溺于亲情而昧于公义,是人类自陷其中的最严重的蒙昧。所以,人类要回到自身而相爱,首先必须从过度的亲情中解放出来。我相信,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耶稣基督对他的门徒说:

“我来是要引起不和:叫儿子与父亲不和,女儿与母亲不和,媳妇与婆婆不和。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谁对父母的感情比对我的感情更深,谁就不配做我门徒;谁对儿女的感情比对我的感情更深,谁就不配做我门徒。”1

这里,耶稣基督要引起的不和,并不是要亲人之间进行你死我活的争斗,而是要把人从肓目与过度的亲情中解放出来,让亲情回归到以爱为尺度和目的,以便人类不再因为沉溺于肓目的亲情而忘却乃至丧失公义之心与普遍之爱。所以,耶稣要引起的不和,与其说是亲人之间的不和,不如说是普遍之爱与肓目亲情之间的不和,是真爱与假爱之间的不和。这里,并不是要人类摈弃亲情,而是要节制亲情,要维护真爱于亲情之中,也就是要以绝对原则-普遍正义贯穿于亲情。作为爱本身,或者说作为绝对原则的化身,耶稣在人人之间,当然也在亲人之间。爱是人人之间相互理解、团结的桥梁,也是人人之间不可逾越、不可掩盖的界限:不管人们之间相隔如何遥远,甚至互相敌视,只要回到爱本身,回到普遍正义的怀抱,人们就能够消除隔阂,理解对方,接纳对方;同时,不管亲人之间多么亲密,也不可能“无间”,因为他们之间实际上永远横亘着绝对原则这一不可突破、不可泯灭的界限,因此,不管人们的关系多么密切,相互之间多么生死与共,也必须坚守爱的绝对原则与普遍正义。谁对亲人的感情深于对耶稣的感情,也就意味着,他让亲情牺牲了普遍之爱,让亲人凌驾于绝对原则-普遍正义之上;进一步说,则意味着他在自己的私情中无知地泯灭了人人之间的绝对界限,而试图他人的自由。

以亲情牺牲普遍之爱,让亲人凌驾于绝对正义之上,因私情泯灭人人界限而取代他人自由,在根本上说的是一回事,它也是人的一切非正义事物的源头。而一切非正义事物正是人类必须加以克服、消灭的敌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耶稣说,人的仇敌就是自己的家人。“家”是人们遇到的第一个关系场所,“家人”则是人们建构的第一个人际关系。一切正义与非正义也开始于家与家人。正因为如此,家庭中的亲亲关系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一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曾经具有基础性意义。我们无法想像,一个溺爱、宠爱等肓目亲情泛滥的家庭会是一个坚守绝对原则而富有爱心与正义的家庭;而一个在家里以亲情牺牲原则与正义的人,他又如何能够在社会共同体里坚守原则与正义?一个被过度的亲情所俘虏而模糊了绝对原则与普遍正义的人,他又何以能够在社会共同体里不徇私情而枉公法?一个心灵世界弥漫着肓目亲情的人,他又如何能够在社会共同体里均公义于大众、泛真爱于人人?相反,我们可以相信,一个以普遍真爱节制亲亲之情、以绝对公义贯穿亲亲之间的家庭,一定是一个亲情澄明、爱心流荡、正义朗然的家庭;而一个以真爱正亲情的人,也最有可能在社会共同体里泛真爱于人人;一个持公义于亲亲之间的人,也一定最有可能在社会共同体里守原则于大众。由这样的家庭与这样的家人构成的社会共同体,也才最有可能成为一个公义流行的太平世界。1

所以,耶稣要在亲亲之间引起的不和、争执,实际上是一场澄清亲亲之情的革命:以普遍之爱涤荡亲亲之情,以普遍之义贯穿亲亲之间,使亲亲之情循公义(而不是私情)流行,亲亲之间以真爱(而不是溺爱或宠爱)相亲,从而得以亲亲而亲人,亦如孟子所言“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由此,耶稣所说的“爱人如爱己”这种大爱得以流行世间。大爱流行,则私(亲)情得以节制,公义得以伸张。人世间不仅有亲情,更有真爱,因而更有普遍的正义。人人之间的首要关系不再是亲亲之间的关系,而是会爱者之间的关系。

会爱者,就是自由者。因为所谓会爱者,就是能够真正爱自己,从而能够真正爱他人的人。而正如前面的讨论表明,真正爱自己的人,也就是守于自己的天位即自由的人。所以,会爱者间的关系,就是自由体间的关系。人人爱人如爱己,也就是人人相互以自由身相对待。就此而言,澄清亲情而使大爱流行,在根本上意味着把人们从盲目而封闭的亲亲关系中解放出来,使之进入一种敞开的自由体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耶稣澄清亲情的革命,更是一场社会革命,一场人类解放运动:它既召唤人们在心灵上从无度的亲亲之情中解放出来,从而摆脱亲亲之间过度的相互依赖,同时也将进而持续地促进和推动人们在法律与习俗层面上从各种人身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因为一个人一旦在心灵世界确立起了大爱,那么他不仅要求维护自己的自主-自立的自由存在,而且要求尊重、维护他人同样的自由存在。所以,爱的法则也就是自由的法则,因而也就是自尊-自立-自主的法则。爱他人,在根本上就是要协助、尊重、维护他人的自立-自主-自尊的自由存在。

因此,当基督教认为“爱是一切律法的目的”时,也就意味着自立-自主-自尊这一自由法则是每个人理应遵循与维护的绝对法则。基督教关于爱的信条,从一个角度促使了人们对自主-自立-自尊的自由存在的觉悟与承担。这使哲学在面对来自希腊传统的真理、正义等问题的同时,也把爱、解放与希望摆到哲学面前,从而促使了哲学对自立-自主-自由原则的觉悟与确立。

1 《圣经·哥林多前书》13:4-7。

第3篇:相亲与相爱范文

人之一生,俯仰一世,无不以友情,亲情,爱情为真。此三者,人之真情也:友情为真,亲情为善,爱情为美。

我相信真,我相信友情。友情就像两个相离的圆,虽然有距离,没有相交点,可流露的是浓烈的真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友情。高渐离击筑刺秦王,只因他与荆轲那至深至真的友情,伯牙抚琴毁琴祭子期,只为纪念知音难觅的友情。我相信友情,友情是人与人心灵碰撞产生的火花,是真的体现,真的流露。我们都应该相信会有友情陪伴踏遍漫漫人生路。高适有诗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相信友情,相信会有知己陪伴人生旅途。

我相信善,我相信亲情。亲情好比两个相切的圆,有相交的一点,流露的是真情,是真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亲情。曾国藩情真意切,慈爱充满谆谆教诲的家书是亲情,赵太后深爱子,为之计深远是亲情。我相信亲情,亲情是血缘联系产生的至善之花,是点滴关爱,是真情呵护。亲情如一杯茶,越泡越浓,散发出醉人的茶香。不论我们面临怎样的艰难困苦与无依无靠,亲情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栖息地,避风港。杜甫有诗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相信亲情,相信亲情陪伴人生征程无所畏惧。

我相信美,我相信爱情。爱情定是两个相交的圆,彼此相融,彼此依靠。“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爱情。刘兰芝与焦仲卿化作孔雀东南飞是爱情,崔莺莺与张生长亭送别,泪如泉涌是爱情。我相信爱情,爱情是人与人心灵相融为一体的情感迸发。爱情很美:恋人相依,轻奏《梁祝》;花前月下,共赋深情;牡丹亭旁,心灵相融;如饮美酒,沐甘露,拨一根两情相悦动心弦,奏一曲比翼双飞爱情美篇章。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沿河镇东夏初中初三:袁伟

第4篇:相亲与相爱范文

亲爱的,看到你悲伤的文字洒落一地,我的心被你狠狠的伤了。我此时的心情,就好比你拿着一把锋利的刀,直接插进了我的胸膛。

亲爱的,为什么你总是不相信我爱你。亲爱的,为什么你总是不相信我是真心的对你呢!亲爱的,为什么你不相信我们之间的爱。

亲爱的,你愿意让悲伤陪伴着你,为什么把我对你的幸福拒绝与千里之外。亲爱的,我说过了,我不想再写关于情感的文字。

可我,还是止不住对你的情感。多少次,我告诉我自己,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快乐,我愿意让寂寞陪伴着我。

亲爱的,为什么你要把幸福拒绝。亲爱的,为什么你就不能打开心扉接受我呢!亲爱的,为什么就不能忘记曾经的伤害,和我重新来过呢!

亲爱的,请你告诉我,这一切都是为什么!难道是你已经不再爱,还是你已不再相信爱!还是你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爱过我,你只是把我当作一个玩具而已!

亲爱的,多少次了,我每次都是读着你的文字,伤在了我的心里。亲爱的,我多想告诉你,快乐好不好,幸福好不好!

亲爱的,我怎么做你才能相信我!亲爱的,我怎么做你才能接受我!亲爱的,我怎么做你才能快乐!

亲爱的,告诉我,我到底要怎么做,你才能真正的快乐!多少次,都是你悲伤的文字陪伴着我。

亲爱的,每次读到你的文字,我是如此的难过。亲爱的,答应我,快乐起来好不好,幸福起来好不好!

亲爱的,为什么你总是拒绝幸福!亲爱的,为什么你总是拒绝快乐!难道幸福和快乐对你来说就那么难吗?

亲爱的,不,幸福和快乐就是那样的简单。你只要相信,你只要接受,你只要忘记曾经的伤害。

亲爱的,能不能为我快乐起来!亲爱的,能不能为我幸福起来!亲爱的,当我写着这些文字的时候,你知道我的心情吗?

亲爱的,不,你不知道。此时的我,眼角全是泪水,伤心的泪水。我答应过自己,只要你快乐和幸福,我愿意把我的幸福分一半给你。

亲爱的,我的心你到底懂不懂!亲爱的,我的爱,你到底知不知道!亲爱的,我的情,你到底明不明白。

亲爱的,我到底要怎么做,你才能相信我的爱!亲爱的,我到底要怎么做,你才能相信我是真的爱!亲爱的,我到底要怎么做,你是我永远的爱!

亲爱的,你知道吗?我一直以为自己都是一个勇敢的女孩。可自从你的出现,我发现我变了。一切都变了,我变的不再是从前的那个我了。我知道,我的世界是因为你而改变。

亲爱的,你知道我为改变了多少吗?不,你不知道。还记的你曾告诉过我,你要我等你。我说不好,因为我从来都不喜欢等人。

亲爱的,我相信你是知道的。可自从你的出现,我变了。我每天都傻傻的等待着你的到来,等待着你说等我。

亲爱的,就那么两个简单的字,却让我坚持了下来。亲爱的,你可知道一个从来不等人的女孩,现在却傻傻的为你等待。

亲爱的,你还不知道我是真的爱吗?亲爱的,你到底有没有爱过我!亲爱的,我到底有没有真心的让你感动过!

亲爱的,我请你把一切都告诉我,让我知道你的爱,让我去相信你的爱。可是,你从来都没有说过,甚至我都看不到你的出现。

亲爱的,每天的等待换来的是什么。是失望,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亲爱的,可这一切我告诉过你吗?没有,因为我知道你有你的生活,你有你的无奈。

亲爱的,我不想再把我的烦恼增添给你,那是因为我爱你的表现。亲爱的,你难道不知道我的心吗?

多少次的等待,多少次的哭泣,都是不争气的眼泪陪伴着我走来。亲爱的,你可知道黑夜我为你哭泣,我把你思念。

亲爱的,我是真的爱你。因为爱你,我不想告诉你。不告诉你,并不是不爱你。有些话,还是不说出来的好。

亲爱的,还记得你说我,为什么说话只说一半。其实,并不是我想那样的。亲爱的,你要记住,如果我说话只说一半,那是我爱你的表现。

亲爱的,不要怀疑我对你的真心,不要怀疑我对你的爱,更不要不相信我是真的爱你。因为太在乎你,因为太爱你,所以一直都把你思念。

亲爱的,你的苦我一直都记在心里。亲爱的,你的无奈我一直都牵挂着。亲爱的,你的好,我一直都放在心里。

亲爱的,请原谅我今天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你。不是我不想直接告诉你,而是你离我太遥远。很多事,我不告诉你,是因为我不想给你增加负担。

亲爱的,还记得你告诉过我。曾经的她,已经远去了,是永远。你的伤心,也是永远。可我想告诉你的是,我的爱,陪伴着直到永远。

亲爱的,让我靠近你,温暖你。亲爱的,答应我,忘记曾经的伤害。亲爱的,让我陪着你一起慢慢变老。

亲爱的,我只想用我的爱,温暖你。亲爱的,我只想拥有你的爱。亲爱的,我只想和你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知道自己没有能力一次拥有那么多,又何苦要求那么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篇:相亲与相爱范文

你好,今天难得有空,想给你讲讲我的故事。我大学的时候谈过一次恋爱,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也就不了了之了。我是小地方出来的,工作没两年家里人就开始催我结婚了,给我安排了各种各样的相亲,这期间我认识了我先生,说实话,第一次见面我们彼此没什么太多感觉,后来在交往的过程中慢慢加深了了解,都觉得对方还不错,也是适合结婚过日子的人,相处了一段时间,也就结婚了。婚后的生活还算幸福吧,他对我也还算好,我也挺知足的,但是像别人所说的那种惊天动地的感觉是真没有。后来我们有了小孩儿,我发现不仅是我,就连我先生也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对我的事真的很少过问了。我一方面很欣慰他是个顾孩子的男人,另一方面对于他对我不闻不问感到很沮丧。因为我现在是全职在家带孩子,生活里除了孩子就是他,我有时候觉得挺孤单的。前阵子我向几个朋友倾诉了心里的感受,他们说很多相亲建立的家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们没有真正恋爱过,不是真正意义上挑选的彼此,而是被“强行”安排在一起的,属于情感先天不足。风平浪静的时候可能还好,一旦出现问题了就很容易破裂。听他们这样说我觉得很心酸,也觉得很害怕,难道我们的感情真的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吗?薇薇姐,我觉得您听到见过的事情肯定比她们多,所以想听听您的说法,谢谢了!

翔翔妈妈

翔翔妈妈:

严格来说,大S和汪小菲、小S和Mike都是通过相亲认识的,你觉得他们的爱情有先天不足的迹象吗?

英雄不问出处,爱情不问起源。

我身边有很多通过相亲认识的幸福夫妻,也有许多“靠缘分”走到一起而最终各自天涯的人。我不觉得如何认识,与后来的结果存在什么必然联系。

我周围不乏排斥相亲的人,问起他们原因,回答不外乎这么几点:相亲的形式太过死板,不够浪漫;爱情靠的是缘分,强行把两人绑在一起没意思;相亲说明自己剩下了,太丢人。

而我觉得,这些对相亲有偏见的人,内心真正的原因其实只有两点:根本没明白爱情究竟是什么;自尊心过剩,换句话说就是过于自卑。

真正自信于自己的美貌的人,不会在意穿得不够讲究,即使只穿一件最普通的T恤衫,他们依然相信能够穿出自己的风采,只有对自己不够自信的人,才一定要靠浓妆艳抹和名牌服装来装饰自己。同样,真正了解爱情忠于爱情的人,不会在意和所爱之人是如何相识的,只有对爱情怀有懵懂认知的人,才会将不期而遇、一见钟情这些过于外在和虚幻的标签当情的骨血。

相遇即是缘,即使是相亲,也是一种命定的缘分,芸芸众生,为什么不是别人、而偏偏是他去赴了你相亲的约会?

相亲,不过是太多种相遇方式当中的一种,你与相亲对象的相遇,一样是一种偶尔中的必然,不比其它人任何一种相遇更高贵,也并不因此低人一等。

第6篇:相亲与相爱范文

方法 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R),儿童时期创伤量表(CTQ),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PPA)对某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所收集的数据应用SPSS 15.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所有受调查的大学生儿童时期均受过不同程度的情感、躯体忽视,而有轻度或以上情感虐待、躯体虐待、犯经历的大学生分别占调查对象总数的 49.6%,29.2%,32.7%;情感虐待经历、青少年时期与母亲的依恋安全性是大学生产生恋爱相关焦虑、逃避心理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性别的差异也是产生恋爱相关逃避心理的影响因素之一。

结论 儿童时期创伤经历与性别、城乡、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结构完整性相关。恋爱关系中出现依恋焦虑、依恋逃避心理的主要预测因素为性别、儿童时期情感虐待经历、青少年时期与母亲的依恋安全性。

【关键词】 生活变动事件;爱恋;虐待;回归分析;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95.6 B 8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1-1352-04

Childhood Experience and Romantic Relationship of University Students/ ZENG Qiong, WU Ze-chun, ZHU Hua, et al.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Shantou (515041),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childhood experience on romantic relationship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taking effective measures to avoi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ccurring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 Methods By using ECR-R, CTQ and IPPA, 667 sophomores of a university were investigated. SPSS 15.0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qualitative data collected. ResultsEmotional and physical neglect were commonly found in all the 667 respondents, whereas th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emotional, physical and sexual abuse were comparatively lower, with proportions of 49.6%, 29.2% and 32.7% respectively. Emotional abuse and insecure attachment with mother in adolescence we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xiety and avoidance in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Besides, gender was another influencing factor of avoidance. Conclusion Compared to physical neglect and abuse, mentally traumatic experience in childhood is more likely to affect university students in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Childhood experience, which could be influenced by the family structure, social-economic status of parents and parental education, is significantly linked to psychological problems.

【Key words】 Life change events;Love;Torture;Regression analysis;Students

大学生恋爱在中国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出现恋爱相关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也为数不少。国内对恋爱相关心理问题的研究多着重于大学生身处的环境因素[1-2]。已有研究结果显示,个体依附模式的形成与童年经历息息相关[3],不同的依附模式可影响个体对恋爱问题的处理方式[4]。明确儿童时期经历对依附模式形成的影响作用,就可以通过对儿童时期成长经历的分析,将个体归纳到不同的依附模式,进而通过依附模式预见个体今后对恋爱关系的满意度及面对恋爱相关问题时的解决方式,并筛选出高危人群,及时、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实施有效地心理疏导或早期干预,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选自南方某大学二年级学生(年龄为19~22岁),按医科、文科、理科不同专业随机抽取733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67张,其中医科、文科、理科学生分别212,211,244名;男生441名(66.1%),女生226名(33.9%);来自农村的学生438名,来自城市的学生218名;有恋爱经历的占41.7%,其中55.0%的学生目前正处于恋爱中。

1.2 研究工具 包括:(1)儿童时期创伤经历评定。采用儿童时期创伤量表(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包含5个分量表:情绪虐待(EA)、躯体虐待(PA)、待(SA)、情绪忽视(EN)、躯体忽视(PN)。(2)青少年父母依恋评定。采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nventory of Parents and Peers Attachment of Adolescent, IPPA)的父母依恋分量表,用于测量青少年对父母的依恋安全性。(3)亲密关系经历的评定。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rience in Close Relationship Scale-Revised, ECR-R)[6-7],包括焦虑(Anxiety)和逃避(Avoidance)2个分量表。(4)人口统计学特征指标调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城乡来源、专业、恋爱经历,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结构及经济状况等。

1.3 方法 本研究采用量表,严格遵循量表的翻译修订方法,将原始英文量表经过双向翻译(翻译-逆向翻译)后汉化,并经过3次预调查(3次调查的样本量分别为28,20,24人),进行文化调适,在确保问卷与原量表等价的基础上,同时符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及中文的表达方式。以专业为单位,自愿原则,采用自填式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现场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统计描述、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相关分析等。

2 结果

2.1 大学生儿童时期创伤经历情况 所有受调查的大学生儿童时期均有受情感、躯体忽视的经历,而有轻度或以上情感虐待、躯体虐待、犯创伤经历的大学生分别占全部受调查者的49.6%,29.2%,32.7%。见表1。

2.2 不同性别、城乡来源大学生儿童时期创伤经历(CTQ)、青少年父母亲依恋关系(IPPA)、恋爱相关心理(ECR-R)比较 对于不同性别、城乡来源大学生的CTQ,IPPA,ECR-R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男、女生躯体虐待、躯体疏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受到的躯体虐待、躯体忽视程度更严重;而情感虐待、待、情感忽视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城、乡大学生受躯体忽视、犯遭遇方面的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PPA的父母评分在不同性别、城乡来源学生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男、女生依恋逃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在恋爱关系中出现的逃避心理的程度更严重;而恋爱相关的焦虑心理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乡大学生恋爱相关的焦虑、逃避心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儿童时期创伤经历(CTQ)与人口统计学特征的相关性 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儿童时期的创伤经历中,躯体虐待与性别、母亲职业、家庭结构均显著相关;情感忽视与家庭结构、家庭人口数量有相关性;躯体疏忽与性别、城乡、父母亲受教育程度、父母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均显著相关。见表3。

进一步的ANOVA检验表明,在儿童时期创伤经历中,躯体虐待在母亲不同职业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3),但两两之间的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母亲职业不同,躯体忽视的情况存在显著组间差异(P<0.01),其中母亲为企业职工或家庭主妇,其子女受躯体忽视的情况较少、程度较轻,而母亲为工人、农民、个体经营者,子女受到的躯体忽视的程度较严重。躯体虐待在不同家庭结构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0),但两两之间的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情感忽视在不同家庭结构中存在明显组间差异(P<0.01),三代同堂、核心家庭与隔代家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2,0.014),而离异/单亲家庭与隔代家庭无明显差异(P>0.05),即三代同堂及核心家庭中生长的儿童所受到的情感忽视较隔代家庭明显较少。

2.4 IPPA,ECR-R与人口统计学特征指标的相关性 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对母亲的依恋安全性与母亲的学历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即母亲的学历越高,其子女在青少年时期与母亲的依恋安全性越高。见表4。

性别与依恋逃避呈显著负相关(P=0.004),即男性较女性在亲密关系中更易出现依恋逃避。

2.5 恋爱相关心理(ECR-R)与父母依恋关系(IPPA)、儿童时期创伤经历(CTQ)的相关性 经Pearson检验分析,大学生出现恋爱相关的焦虑心理与青少年时期对母亲的依恋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而逃避心理的出现与对母亲的依恋程度则呈显著负相关,即青少年时期与母亲的依恋安全性越高,在恋爱关系中所出现的焦虑程度越严重、逃避程度越低。见表5。

ECR-R中焦虑心理与CTQ中的情感虐待及犯呈显著正相关,而逃避心理与情感虐待呈显著负相关,即儿童时期受到情感虐待、犯程度越严重,在亲密关系中所体现的焦虑心理越严重。

2.6 ECR-R与个人基本情况、IPPA、CTQ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亲密关系经历(依恋焦虑、依恋逃避)为因变量,使用逐步回归法(stepwise)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情感虐待、青少年时期与母亲的依恋安全性是大学生产生恋爱相关焦虑、逃避心理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性别的差异也是产生恋爱相关逃避心理的影响因素之一。见表6。

3 讨论

儿童时期成长经历对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影响不可忽视,特别是儿童时期的情感虐待创伤经历及青少年时期对母亲依恋程度,对恋爱相关问题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而创伤经历与性别、城乡来源、儿时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结构及父母亲受教育程度有关。

3.1 儿童时期创伤经历对大学生恋爱相关心理问题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已经证明,躯体、情感虐待均可造成受害者对社会的负性认知、自我意识异常等病态心理素质,严重影响其人格的形成[10],对家庭、社会、个人情感的建立与融入都存在着很大的障碍。

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童时期创伤经历与大学生恋爱具有相关性,其中儿童时期情感方面创伤经历的负面影响尤为突出。儿童时期经受情感虐待越严重的学生,在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维持过程中存在的焦虑心理较严重;而遭受犯程度越严重者的焦虑程度也越高,他们在面对恋爱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时,倾向于采用较激进的处理方法,常常使问题得不到解决。

虽然部分学生有儿时的创伤经历,但现代教育及大学环境中自由开放的思想和追求恋爱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发他们对爱情的渴望,并投入到恋爱之中。然而如何建立和维持恋爱关系,如何处理恋爱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依然会受到已形成的恋爱观的影响。当他们在恋爱中遇到矛盾时,难免产生焦虑、逃避等心理,不能很好地处理问题,从而影响恋爱关系的稳定及发展,这与朱孔香等[9]所得出的结论较一致。儿童时期受到犯的创伤经历严重影响被侵害者的心理健康,尤其对爱情观及恋爱心理的负面影响较严重。

Donnellan等[11]研究显示,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家庭关系状况会导致处理爱情关系的能力不同。Melissa等[12]研究发现,早期的家庭关系能预测人们恋爱关系和婚姻是否持久。李荫华[13]研究发现,家庭缺乏温暖的情感交流与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

3.2 大学生儿童时期创伤经历的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大学生普遍有儿童时期情感和躯体上被忽视的经历,在严重程度分级方面,存在极严重的情感及躯体忽视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68.5%,54.1%),而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犯情况则较轻,无或轻度分别占50.4%,70.8%和67.3%。由此可见,虽然调查对象在客观上受情感、躯体不良遭遇的程度较轻,但主观上需求不被满足的体验也尤为突出,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他们儿童时期被关心、重视的程度普遍不足。

3.3 儿童时期创伤经历与一般社会情况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儿童时期创伤经历的严重程度与性别、城乡来源、儿时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结构有关及父母亲受教育程度有关;男性、家在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差、家庭结构不健全、父母文化程度低、儿童时期受到忽视,虐待的发生情况较为严重,其中以躯体的忽视及虐待更为突出。由于女性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及身体的不适,因此易于引起他人的注意,躯体和情感的需求较能得到满足;而男性的社会角色要求他们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更倾向于独立自主及被依赖,而不愿意主动索取,特别是情感上的需求,导致正常的心理需求也容易被忽视而得不到满足。城乡经济及文化差异使得父母在满足子女躯体、情感需求的能力不同,对子女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完整的家庭结构(三代同堂、核心家庭)更能为儿童提供多元的关爱,离异/单亲家庭与隔代家庭则在满足儿童情感需要显得不足。

3.4 青少年时期对父母亲的依恋对恋爱相关问题的影响 恋爱相关的焦虑及逃避心理还与儿童时期对母亲的依恋安全性有关,母亲在儿女的个人成长、性格塑造、观念形成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母亲在家庭角色及社会角色的特点,儿童更容易从母亲得到心理上的依靠和满足,母亲的观念特别是其价值取向、爱情观念也会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她子女。儿童时期是性格及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在此期间,个体还不能独立,母亲仍是主要的向导,其影响作用更为突出。

4 参考文献

[1] 马忠丽,张玉堂.大学生恋爱观点偏离、成因及对策思考.甘肃高师学报,2002,7(4):107-108.

[2] 樊俊苹.论影响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形成的因素.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29(6):146-147.

[3] BOWLBYJ. Attachment and loss: Attachment. New York: Basic Books, 1969:37-55.

[4] STEPHANIE DM, ANDREWWC. Brief report: Expressive and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processes in observations of adolescents' interactions with parents and romantic partners. J Adolesc,2008, 31(6): 789-794.

[5] ARMSDENGC, GREENBERG MT. The 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adolescence. J Youth Adolesc, 1987, 16(5): 427-453.

[6] NIES KJ, SWEET JJ. Neuro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and malingering: A critical review of past and present strategies. Archi Clin Neuropsychol, 1994, 9(6): 501- 552.

[7] PANKRATZ L. Malingering on intellectual and neuropsychological measures. Clinical assessment of malingering and deception.New York: Guilford, 1997:223- 236.

[8] 孟莉, 段鑫星.女大学生恋爱心理冲突的家庭因素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21(1):72-75.

[9] 朱孔香,路宝风,陈明慧,等.大学生家庭环境因素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5):574-575.

[10]李翔.受虐待小学生人格的人际关系维度分析.徐州医学院学报,2008,28(7):464-466.

[11]DONNELLAN M, LARSEN-RIFE D, CONGER RD. Personality, family history, and competence in earlyromantic relationships. J Personal Soci Psychol, 2005, 88(3): 562-576.

[12]MELISSA C, NANCY H, DEBORAH J,et al. Representations of early family relationships predict marital maintenance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parenthood. J Fam Psychol, 2005, 19(2): 189-197.

第7篇:相亲与相爱范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加大,大量都市男女在忙碌的工作学习之余无暇顾及个人婚姻问题,“剩男”、“剩女”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2011年5月21日在此间召开的当代中国婚姻家庭文化变迁之“剩男剩女”学术研讨会上,组委会专家公布了一份“剩男剩女”婚恋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目前适婚未婚的单身人群有1.6亿人,被婚恋困扰人群达2.8亿人。在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下,各种各样的相亲活动和相亲形式在人们生活中如荼如火的进行着,并且形成了浓郁的相亲文化。目前,旅游作为一种生活艺术已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随着旅游的不断发展,旅游已摆脱了观光的单一内涵,内容和形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据了解,旅游市场流行的减压放松游、相亲游、分手游等众多个性旅游受到了白领一族的热捧,其中,相亲旅旅行尤其受青睐。相亲旅游即相亲和旅游的结合,是指以旅游景区为平台,以相亲活动为内容,有特定组织举办的活动。据此,相亲旅游根据相亲主体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要针对中青年的相亲旅游;另一类是主要针对老年人的相亲旅游,这类相亲旅游依据其目的,也可以分为替自己相亲的老年相亲旅游和替子女相亲的老年相亲旅游。对于“相亲旅游”未来的发展前景,百合网慕岩和陕中旅的贾宁认为,这种“相亲+旅游”的方式前景广阔,市场潜力较大。慕岩说:“国内‘相亲旅游’仍处发展阶段,年产值一亿元左右。”他们还一致认为,“一方面存在大量单身男女、相亲需求较大;另一方面,旅游业正快速发展,年增长率达30%。作为特色旅游项目,‘相亲旅游’上升空间相当大。”1鉴于此,笔者试着从杭州发展相亲旅游SWOT分析着手,分析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优势、劣势及其市场竞争力,然后提出其发展对策,希望能有助于杭州相亲旅游的发展。

二、相亲旅游市场特点

1.从需求市场看。一是需求者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加大,忙于工作的青年男女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顾及自己的个人问题。同时,由于在城市生活的父母急于子女的婚事,出现了父母替子女相亲的现象。二是参与主体年龄跨度大。相亲旅游由于其形式的新颖性较获得年轻白领人群的欢迎,但实际的情况是参与相亲旅游活动的人群存在从20岁的年轻人到年逾古稀的老年人。三是相亲旅游主体的个性化需求。由于相亲旅游主体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条件不同,在相亲过程中,其要选择的对象也必须具备某些要求,参与主体的个性化需求要求相关的专业化相亲旅游产品来满足。四是注重参与主体间的沟通交流。相亲旅游与传统旅游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相亲旅游参与主体注重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或者互动,大部分人之所以会参加相亲旅游,其主要目的还是相亲,并不是为了观光游览景区,因此,在整个相亲旅游过程中要增加彼此沟通交流的机会,为此组织主体自己或者请专门的活动策划企业来组织一些互动的游戏或者活动。

2.从供给市场看。一是组织主体众多。相亲旅游市场需求的满足需要多方的合作和参与,相亲旅游产品的提供也不是单一的主体,而是由众多的组织主体提供,这不仅包括旅行社和景区,也包括知名婚恋网站、专业婚介机构、电视台、报社、政府、社团和中国相亲旅游协会等等组织,这些组织主体之间也可以合作共同提供相亲旅游产品。二是产品呈现专业化。相亲旅游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必然要求相亲旅游组织主体对其市场进行专业化的细分,并开发满足某一或者某些细分市场的相亲旅游产品,以更好、更有效的满足相亲旅游市场需求,从而取得在这个市场中的竞争力。三是商业目的与公益目的兼存。相亲旅游是由“父母相亲会”发展而来的,而“父母相亲会”是由父母之间为自己子女的婚姻恋爱问题而自发组织形成的一种公益交流活动;随着“父母相亲会”的发展,相亲旅游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迅速走红。有些组织或者企业出于商业目的已开始组织相亲旅游活动,而政府、社会团体等组织出于社会发展的考虑,也开始组织了一系列的公益相亲旅游活动。从相亲旅游市场发展的现状来看,商业相亲旅游与公益相亲旅游共存。

三、杭州发展相亲旅游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近来,SWOT分析已广被应用在许多领域上,如学校的自我分析、个人的能力自我分析,城市的自我分析等方面。杭州发展相亲旅游不仅有其自身的特有优势,也是市场提供的一次重大机遇,而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内外部情况,能够对杭州能否很好的发展相亲旅游有一个很好的认识。现对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SWOT分析如下:

1.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优势(1)发达的旅游业。杭州是一个典型的旅游城市,其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已处于成熟稳定的时期;发达的旅游业为旅游相亲方面的延伸发展奠定了基础。(2)深厚的爱情文化底蕴。杭州有无数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白蛇传》和《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就诞生在杭州,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坡,宋代大文豪,在杭州任地方官时,留下了卓著的政迹,留下了众多的千古绝唱,也留下了与琴操的古典爱情;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美丽而有才华,是中国古代受侮辱的女子追求幸福爱情的代表(3)丰富多彩的爱情旅游资源。杭州不仅有无数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而且还有丰富的爱情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爱情故事有关的历史古迹,如与《白蛇传》有关的断桥、雷峰塔,与《梁山伯与祝英台》有关的长桥、万松书院,还有苏堤、苏小小墓等等;二是与爱情、婚姻有关的古迹和景点,如“月老寺”、太子湾等;三是有丰富的以吟咏爱情为主题的各种文学作品,如诗词、戏曲、散曲等等。这些爱情故事和旅游资源为相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背景支持和发展空间。(4)颇具影响的相亲旅游活动。杭州黄龙洞圆缘民俗园举办的“浙江红娘日公益相亲大会”和万松书院的“老爸老妈相亲会”在全国最为出名(2007-5-26,浙江都市网),每年在西湖举办的中国相亲大会也颇具影响,而其他大大小小的在景区举办的相亲活动更是不计其数,也获得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正是这些相亲旅游活动的成功举办,为以后相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相亲旅游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5)成功的国际旅游形象定位。杭州成功的国际旅游形象定位———爱情之都,意味着杭州这个秀丽、温馨、浪漫的城市注定与爱情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相亲即是寻找爱情,旅游就把两者很好的联系到一起,互相辉映。

2.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劣势(1)没有意识到相亲旅游的潜在市场需求。相亲旅游的潜在市场需求旺盛,其能带来的利润或者其他收益也很可观,然而相亲旅游的潜在市场需求却没有被相关的企业或者组织识别,也可能是因为低估了相亲旅游市场能够带来的收益,因此也就不会去或者有意识的去开发相亲旅游产品。(2)相亲旅游发展缺乏大规模的合作。杭州是较早发展相亲旅游的一个城市,其举办的相亲旅游不计其数,以杭州黄龙圆缘民俗园举办的中国红娘相亲大会和杭州万松书院的“父母相亲会”最为有名,并且其他举办的相亲旅游等活动也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组办方缺乏大规模的合作,其举办的相亲旅游活动并不能满足市场对相亲旅游的需求,因此,相亲旅游的发展需要各方的合作以扩大相亲旅游的规模和影响力。(3)相亲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杭州举办相亲旅游的次数不胜枚举,参加人数也与日俱增,但仍有大部分相亲旅游需求者不知道相亲旅游的具体时间和参加渠道,主办方和需求者信息不对称,相亲旅游活动的信息没能有效、及时的传达给有相亲旅游需求的大部分人员;若要相亲旅游的良好发展,需加大相亲旅游的宣传和促销。

3.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机会(1)较大的相亲市场。2.8亿被婚恋困扰的人群都是相亲市场的潜在需求者,再加上替子女相亲的父母,相亲市场的潜在需求非常可观,如果把这些有潜在相亲需求的人朝着旅游景区这个平台上引,并由相关的组织提供能满足其需求的产品,相亲的潜在需求即可转化为相亲旅游的潜在需求。(2)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在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人员必然越来越多,旅游的次数也越来越多,由于相亲需求者的数量也较大,相亲旅游最终会以其自身的优势赢得其应有的市场,这也是相亲旅游发展的一个市场机遇。(3)相亲旅游开创了全新的相亲方式。相亲旅游相比传统相亲,不仅扩大了人们的交际范围,增加了交流机会,加强了彼此的了解,而且还不易产生尴尬的局面,弥补了传统相亲的不足;即使相亲不成,也可以结识很多朋友,而且还有了一次旅游体验。

4.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威胁(1)其他城市逐渐重视相亲旅游的发展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国内其他城市逐渐重视相亲旅游的发展,并且组织了相关的活动,结果非常成功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加强相亲旅游的发展,有的城市甚至把相亲旅游作为一个主题节日,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与此同时,还鼓励当地景区参加相亲旅游景区评选活动。(2)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相亲旅游和旅游一样,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从季节上来说,春季和秋季是相亲旅游发展的旺季,因为这时候适合出行,再加上春季的西方情人节和秋季的传统七夕,更是激发了相亲旅游的需求,而夏季和冬季,由于天气的原因,相对来说相亲旅游处于淡季;从每天来看,周末休息,相对来说,相亲旅游的人数会多些,而平时由于忙于工作,相亲旅游的人就少很多。(3)相亲旅游还没有被大部分人认可。相亲旅游之所以没有被大部分人认可,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一是还没有听说过或者接触过相亲旅游;二是对相亲的排斥,从而引发对相亲旅游的排斥;三是对相亲旅游结果的质疑;四是相亲旅游的收费比一般旅游的收费偏高。

四、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对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内外部因素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和认识;在发展相亲旅游的过程中,杭州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市场机会。其具体对策如下:

1.抓住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相亲旅游。相亲旅游的巨大潜在市场需求不得不说相亲旅游是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杭州要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相亲旅游;在发展相亲旅游的过程中,在其需求的旺季,开展的活动要尽量最大化满足市场的需求,以谋求在这个市场中的最大收益。

2.加强认识,重视相亲旅游的发展。针对杭州目前缺乏对相亲旅游的重视,要从思想上加强认识,了解并熟悉发展相亲旅游的重要意义,才能有利于相亲旅游活动的积极开展。

3.加强合作,扩大相亲旅游的规模。目前,杭州举办的相亲旅游不计其数,但是其规模都比较小,不能最大化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组办相亲旅游的参与各方要加强合作,扩大相亲旅游的规模,以加强杭州的相亲旅游市场竞争。

第8篇:相亲与相爱范文

一、主持人出场

尊敬的来宾,各位亲朋好友,大家晚上好!

非常高兴,能与各位一起,来见证一对新人的神圣婚礼。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倪亮,是今晚这场婚礼的司仪。

早在一年多以前,一位年轻的帅哥就再三地向我提出邀请,希望我能来担任他婚礼的司仪。说实话,虽然我在瑞安市主持过不少的晚会,但是极少出来担任婚礼的司仪。但是,这位帅哥的邀请却令我无法拒绝。因为,我与他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当年,我是他的老师。

他说,他希望用这种方式来告诉,所有的长辈,所有的老师以及所有的朋友们,他长大了,而且即将要为人夫、为人父了。

还有什么理由能拒绝如此美好的邀请呢?所以,今晚我来了,各位能给我一点掌声吗?

亲爱的朋友们,咱们中国人历来相信缘份天注定,今晚,在这个金碧辉煌、高朋满座的新都大酒店里,我们也将要来见证一段上天注定的缘分。这对新人的名字非常吉祥,女的叫陈洁,请大家注意最后一个字——洁;男的叫虞风荷,也请大家注意最后一个字——荷。当我们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时,那便是天下所有的情侣们最向往的事——结合。是的,结合,缘份结合。

下面,我宣布“缘何结合”新婚庆典仪式,现在开始!(音乐起)

二、新人入场

首先,让我们请出今晚最最幸福的男人——虞风荷先生……

带着甜蜜的微笑,捧着绚丽的鲜花,怀着激动的心情,这位英气不凡的男子正一步一步地向公主亭走去。今晚,他将在这里,用美丽的鲜花与一生的真情,去迎接一位与他共度一生的女子。

尊贵的大门打开了,神圣的时刻来临了,今晚最最幸福的女子——陈洁小姐,正在其父亲的陪伴下,一步一步地走向公主亭。今晚,她将奔赴一场生命中最神圣、最美丽的约会。

此时此刻,这位最最幸福的男人正单膝跪地,将鲜花呈献给陈洁小姐,借以表达自己最深最真的爱情。美丽的陈洁小姐轻轻地接过鲜花,表示她已接受了这位男子的爱意,愿意与他共度终生。父亲将女儿的手交给了虞风荷先生的手中,然而,慢慢离去。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一刻,天下的父亲都会感到最大的欣慰,因为自己的女儿找到了幸福的归宿。

亲爱的朋友们,庄严隆重的婚礼进行曲奏响了!身披着洁白的婚纱,沐浴在幸福甜蜜之中的佳人,在新郎的牵引下,肩并着肩、手牵着手、心贴着心,面带着微笑向我们款款走来。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用最最热烈最最持久的掌声,祝福他们吧!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刻,意味着两颗相恋已久的心,终于走到了一起;这一刻,意味着两个相爱的人步入了神圣的婚姻殿堂;这一刻,意味着在今后日子里,无论是风是雨,他们都将一起度过,相濡以沫、恩爱到老,携手一生。(新人上前台,男左女右)

三、证婚人致证婚词

一对有情人此刻已经站在了典礼台上,下面有请尊贵的证婚人——新郎虞风荷先生的小舅鼻——周世鸿先生,为这一对新人证婚,有请。

四、婚礼誓言

今天,一对有情人要在亲朋好友面前缔结婚约,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他们将因此而成为一体,共同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年年岁岁。我知道,两人新人都是信奉上帝的。在此,请两位新人面对上帝和在场的所有亲友,回答几个问题:

虞风荷先生:你愿意娶你身边的这位女子为妻,成为她终身的伴侣,一生尊重她,爱护她,无论贫穷、富贵,永远对她忠诚,以她为荣,不离不弃吗?

虞风荷先生:从今天起,你能象一个真正的男人一样,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和挑战,勇敢地挑起责任和爱情的重担吗?

陈洁小姐:你愿意接受身边的这位男子,为你的丈夫,成为她终身的伴侣,一生尊重他,爱护他,无论贫穷、富贵,永远对他忠诚,以他为荣,不离不弃吗?

陈洁小姐,从今天起,你能用真心维护和营造你们的爱的港湾吗?

虞风茶先生、陈洁小姐:面对金钱、面对权力、面对荣誉,面对大千世界的种种诱惑,你们能忠贞不渝地永远保卫爱的尊严和神圣吗?

好,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用最最热烈的掌声祝福他们!!!

五、手印泥仪式

爱需要表达,爱也需要印记。接下来,两位新人将在粉红色的心型手印泥上,印下他们爱的印记。你的手,我的手,此生白头相厮守!你的手,我的手,来生还要一起走!有请两位新人为大家展示他们的手印。是的,或许若干年后,两位新人会慢慢老去,再圆润美丽的手也变得干枯削瘦,但是,只要这手印还在,他们就会记住今天的誓言,也记住那句永恒的心声——你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

六、交换戒指

亲爱的朋友们:在这个神圣而又庄严的时刻,二位新人还准备了爱的礼物要送给对方,那么这爱的礼物也就是爱的信物。据说信物一旦交换,誓言将变为现实。

有请新郎出示信物,新郎从距离胸口最近的口袋里拿出了一枚钻戒,这枚钻戒带着他的体温,也带着他的心跳。他希望用这种方式告诉自己所爱的人——你是我今生的惟一。

有请新娘出示信物,美丽的新娘从她的盘发中取下一枚钻戒,这枚钻戒带着她秀发的清香,带着她秀发的芬芳。她希望用这种方式告诉自己所爱的人——我是你的结发妻子。

好,有请两位新人给对方佩戴戒指。戒指要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因为这个手指的血管和心脏相连,希望新人永结同心,在玫瑰花开的日子,有风花雪月的浪漫,有相视一笑的默契,有一生相随的真情……

现在请潇洒的新郎张开你男人的臂膀去拥抱你心中的太阳吧,美丽的新娘请你微闭双眸,去迎接一个伟大和神圣的时刻。新郎,现在你可以亲吻你的爱妻了!

亲爱朋友们,台上的这一对年轻人经历了相识、相知、相恋、相爱,终于在公元2012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华诞里,在这个金碧辉煌的新都大酒店里——缘定今生。让我们用最最热烈的掌声祝福他们吧!!

七、新人致感谢词

此时此刻,面对诸多亲朋好友,我想新人心中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话要对大家说,好,有请新郎!

八、感恩父母

亲爱的朋友们,刚刚我们见证了一对相爱的人的幸福的结合。此时此刻,我们决不能忘记了另一种爱。这种爱永远给我们支撑,永远为我们付出,却从未奢望过一丝一豪的回报——那就是父爱和母爱。天上四时春作首,人间百善孝为先。亲爱的朋友们:此时此刻,让我们以最最热烈的掌声有请这对新人的父母双亲上场!

有请新郎,给岳父岳母,敬上一杯香茶,恭恭敬敬地喊一声:“啊爸—啊妈—”

有请新娘,给公公婆婆,敬上一杯香茶,恭敬敬敬地喊一声:“啊爸—啊妈—”

在这幸福神圣而又激动人心的时刻,这对新人不会忘记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父母,来,面对父母亲一鞠躬,喜成新家,别忘爹妈;再鞠躬,养育之恩,终身报答;三鞠躬,祝父母双亲——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亲爱的朋友们,在刚才敬茶的时候,双方的父母亲给了这对新人几个红包,我们请新人们把红包打开来,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新郎和新娘各打开两个,合起来是早生贵子。)

主持人从侧台走近新人

九、访谈式对话

亲爱的朋友们,婚礼进行到现在,我想许多朋友与我一样很想了解一下,这对新人相识相恋的爱情故事。在座的各位朋友,你们想听吗?如果想听,请把你的掌声鼓得热烈一点。

1、 新郎,你还记得你与陈洁小姐是在哪一天相识的吗?当时,你看到她时,内心是什么感觉?

新娘,你第一眼看到虞风荷时,心里是什么感觉。

2、 新娘,在与新郎的交往中,你给新郎送过礼物吗?第一份礼物是什么?绣了多长时间?手有没有对针刺到?这其中有什么说法吗?

新郎,在交往中,你给新娘送过礼物吗?第一份礼物是什么?那天夜里,你几点睡觉,做梦了吗?

3、 新郎,你还记得第一次牵陈洁的手是在什么时候吗?什么感觉?那新娘是什么感觉?

亲爱的朋友们,接下来,我们为这对新人做一个小小的测试。请工作人员把一张旧照片投影出来,请新郎指认。(现在与过去有什么不同吗?)

再投影新郎小时候的照片(先小学后幼儿园),请新娘指认。

十、喝交杯酒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恭喜这对新人通过了这一场小小的测试。我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他们一定能够携手并肩通过一场又一场的测试。亲爱的朋友们,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见证这一对新人的——交杯酒。

(工作人员端杯上来)

新婚庆典交杯酒,夫妻恩爱成佳偶;心心相印情更浓,地老天荒到永久。好,一交手,二碰头,三喝酒,从此一生一起走,相爱相亲到永久。朋友们,掌声响起来。

十一、礼成退场

亲爱的朋友们,经过了春的孕育,夏的热恋,一对新人走进了绚丽成熟的收获季节。红尘之中,诞生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人世之间,缔结了一桩美好姻缘。长天欢翔比翼鸟,大地喜接连理枝。在此,我提议,我们在场所有的来宾,端起你手中的美酒,共同站起身来,为这对新人送上一片深深的祝福:好,让我们共同祝愿这两位青年人的婚姻幸福美满,地久天长;祝愿这两位年轻人事业一帆风顺,蒸蒸日上!也祝各位来宾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活幸福,家庭美满,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朋友们,干杯!

第二部分:活动

亲爱的朋友们,为了与大家共渡一个美好的夜晚,新郎和新娘还特地为大家安排几个小活动。在这里,我先透露一下,今晚还有抽奖活动哟,新郎和新娘特地设置了11个奖项,借此来表达他们的爱一心一意,他们对各位来宾的感激之情一心一意。而且,在这里我还要偷偷地透露一下,特等奖的价值可是相当高呀。

好,首先有请——新郎的表弟

三等奖5个:收纳盒5名28元,可放东西也可当板凳。

二等奖3个:抱枕3对88元,可拆开来当被子的。

一等奖2个:加湿器128元

特等奖1个:茶具888元,(包括茶盘、茶杯、茶壶)

(备注:今年10月1日晚上,当年的学生虞丰荷婚宴,我与伊梦园婚庆公司合作,并亲自担当主持人。

虞丰荷早在两三年前,老婆还没影的时候,便力邀我出面担任其婚礼的主持人。近年来,这家伙及其妹夫刘时美(也是我当年的学生)与我交往甚密。而且,在我资金周转困难时,还给予大力支持。此情铭记在心,故从来绝拒婚礼司仪的我,平生第二次出面担任该角色。并且,还参与前期策划事宜。

第9篇:相亲与相爱范文

2.爱你的心从不变,情人一节又一节,对你的情始终如一;不管时空如何偷换,爱你永不疲倦;不管世事如何沧桑,永远守在你身旁。七夕快乐,亲爱的每天快乐幸福哦!

3.情人节我只想对你说:我不爱你,是不可能的;我不疼你,是没道理的;我不想你,是比窦娥还冤的;我不给你发微信,是万万办不到的。七夕快乐!

4.爱你爱不够,只想多留一刻在你左右,心跳的声音是爱的美丽旋律,让我们的爱奏出世界上最动听的音符!亲爱的七夕节快乐!永远爱你!

5.爱情其实很简单,只需四步就能实现:你;我;我们的心;在一起。亲爱的,让我们简简单单地爱,幸幸福福地相守。七夕情人节快乐!

6.爱是牛郎织女痴情的等待,银河两畔遥遥相望不离不弃;爱是你我真情的相守,彼此关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七夕到来之前,想对你浪漫的说三个字:我爱你!

7.爱是牵挂,爱是奉献,是思念的痛,是回忆的甜,是难舍难分,是心颤的期盼,亲爱的朋友,七夕到了,祝爱情甜蜜。

8.白云吻了蓝天,所以晴空万里;鱼儿吻了河流,所以清澈明朗;雨水吻了大地,所以一片生机;我决定吻你一下,让你幸福无限,亲爱的,七夕情人节到了,愿你永远快乐,我爱你。

9.不羡神仙,只慕鸳鸳鸯。你的痛苦交给我,你的快乐是我的幸福。我愿伴你吃苦,陪你幸福。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七夕,可以让我爱你吗?

10.打开季节的链接,进入七夕的界面,输入真情的密码,聆听爱情的音乐,看到你美丽可人的容颜,我不停地复制你的温柔,粘贴你的笑容,存进我的心里。七夕到了,只想告诉你,我爱你。

11.多少个不能成眠的夜,望着窗外点点与星相映的灯火,用心想你盼你等你,亲爱的你可知?

12.凡人与神仙,结成千古奇缘;天上与人间,谱写爱情经典;牛郎与织女,赢得世人赞叹。亲爱的!咱是普通人,不做牛郎织女,七夕节,我祝咱俩天天相伴!

13.假如没有云彩,天空就会寂寞;假如没有天空,云也无处停留;假如爱上你是错的,我不想对,假如放弃你是对的,我情愿错一辈子!亲爱的,七夕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