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范文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精选(九篇)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

第1篇: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范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1-0092-02

一、会计经济的发展状态

(一)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会计目标主要研究决策标准派、知识流派之间的关系。我国的会计基本理论主要是区别会计目标标准完成的。通过区分向前性、可靠性标准,对未来的重要标准性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最大局限性问题,确定知识性经济是否满足现有知识水平。根据企业经济信息使用标准,对企业的资本知识进行创新研究,分析企业财务报告标准内容,分析满足企业的资本物资资源增长标准,提高复合企业综合经济资源发展的信息要求,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经济发展建设。

(二)影响会计信息的综合质量

可靠性、谨慎性的会计特点,适合企业综合经济的发展,可理解、及时性、实质性是应用会计技术的主体标准。通过分析企业可持续性经营发展标准,确定货币的基本计量,对提前虚拟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改变传统知识经济发展变化可能产生的信息质量模式冲击问题,提高会计信息的综合质量。一是加强货币标准时间和经济价值体系的研究,通过分析历史会计信息标准价值,分析会计成本可能产生的缺陷,对比价值差异,分析企业经济现有的价值水平。二是对企业的知识经济资产进行产业发展分析,按照企业信息量进行计量,分析可能存在的各种竞争问题,目前,主要采用的计量货币标准较为单一,影响会计信息对知识经济的分析。

(三)与传统财务数据报表的冲突

传统财务数据是以会计基础理论为前提,通过对实际的经济事项的判断,对重要的经济资本货币、固定产值进行分析,确定会计信息服务的可用量标准,分析人力资源、商务名誉等多种无形资产的信息内容,确定货币时间价值标准,是否具有价值风险问题,是否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性。为了有效更新知识,采用信息决策的方法,提高财务报告数据的研发性,对信息进行充分披露,分析可用时间价值标准,确定风险价值水平,确定财务报告内容,降低与传统财务数据之间的冲突问题。

(四)对资本的影响

企业的资本是一种可计量可控制的数据,是可以为企业的经济带来利益的。企业经营通过工业、农业物资资源分析企业的综合经济资本。通过分析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确定企业知识经济类型,确定企业最优价值的资源。知识资本是发展企业经济的主体资本,企业的无形资本一般占据企业综合知识经济的一半以上,知识经济利益远高于物资经济。将人力资源、知识经济的发展列入到企业资本资产范围内,对企业的会计概念进行调整,拓展企业的资产范围,实现会计核心资产的发展。

二、企业会计创新的知识经济构思

(一)会计信息的创新研究

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健全的会计基础,会计的发展需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环境,逐步提高企业变化架设标准。利用全面的概念标准,将传统的会计成本进行原则化分析,确定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会计企业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依附会计实际发生的基本交易事项,对会计记录、会计内容进行综合总结分析,确定可评价、决策的标准范围。随着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企业未来的发展现实意义。树立良好的会计动态标准观念,不断完善企业的变化时间,充分利用企业事件标准,对企业的经济风险进行分析,深入了解企业的会计风险、机会标准,从客观动态的角度对企业的环境要素进行评判,建立会计信息理论体系,实施合理的动态会计管理体系。采用网络系统的发展标准,对企业网络会计管理方式进行沟通。网络是企业知识经济发展的标准,利用会计系统设计、会计方法搭建合理的网络系统,完善会计企业的网络结构化标准,改善会计信息的基本内容,提高会计假设标准。利用会计主体思想,加强可持续经营分期管理,假设会计的动态实体标准,分析会计的风险问题,对新派报酬进行假设,完成新会计概念的突破。

1.科学技术与生产能力的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企业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企业从劳动型生产产业发展为技术型科技企业,保证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会计核算问题越来越重要。通过采用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对企业中人力资源的成本进行合理的确定,完成企业整体管理模式的不断合理化,促使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使用效果更佳的准确。

2.国家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宏观调控

通过国家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上的宏观调控,保证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方法,提高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形式下的合理运行,最大限度的实现我国企业综合经济能力的合理化发展。例如:国家对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消耗的要求,分析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标准,对会计成本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宏观标准,致力于加强人力资源的福利控制管理,保证人力资源各项福利的控制,提升人力资源对企业会计的管理水平,企业员工可以享受到合理的社会福利,企业的综合发展可以受到更好的宏观调整影响。

3.会计经济下企业效益的快速发展

随着现代企业经济效益的需求不断增加,快速的发展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机制下的实力,提高企业人才的培训和管理,是保证企业内部人才素质和企业整体实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化管理的合力分析,判断出企业在整体发展经营上的合理管理方向,确定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成本规划,加速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发展,提升会计经济企业的稳定发展水平,保证企业在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问题上的有效发展。

(二)会计模式发展的创新研究

1.对无形资产的核算管理

依照知识经济发展标准,对无形资产进行分析,确定企业综合经济发展标准范围。知识经济是无形的,又是具有主导意义的。企业的经济创新主要依赖无形知识资产。针对会计模式下,企业的无形资产,分析高收益经济发展特点,确定企业的实际经济价值,对企业的投资、负债水平进行分析,从全面的无形资产范围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做出合理的资产识别。无形资产需要进行合理的披露,分析企业知识无形标准,确定企业无形资产价值水平,确定可获利能力,突出无形资产的重要地位。在信息披露中,要尽量减少企业会计信息的投资风险,根据企业综合经营特点,对企业的不等距制度进行报告分析,及时分析企业无形资产的更新范围,确定企业可开发的新无形资产范围。

2.建立良好的会计管理环境

企业在信息科技发展的影响和带动下,企业内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成本的管理。每一个人员都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部分,企业通过制定合理的成本会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会计的维护管理环境,逐步建立适合企业会计管理发展的基本标准,提升企业会计保护水平,加深企业综合成本控制管理,保证成本管理规定的有效性和执行力。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中员工的管理和培训,加强员工对于工作技能和工作素养的培养,保证员工的整体素质符合企业的成本管理,这样可以建立良好的企业会计技术人才储备能量,提高企业会计管理的功能性标准,制定合理的人才分配管理过程,加深企业会计管理的执行力度和管理力度,加深企业会计管理的准确性,确保企业会计管理环境的合理性,实现企业会计内部人才的有效发展,建立良好的会计管理环境,加深企业综合经济发展。

3.加强会计核算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会计核算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的方法加强企业目标化管理,保证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保证企业在每一个会计核算和解锁流程中完成对于企业整个资产折算的评估。企业通过对固定资产的不同折旧处理,对成本和利润进行所得税额分析,保证企业的成本化费用得有结余,保证固定资产的基本价值份额得以保证,降低企业的基础利润,保证企业的应收税额,企业可以较好的利用资金的时间分配比例进行资金成本分析,从而使企业在成本会计管理中得到结余。例如:工业中企业的管理方法以作业成本为基础,加大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效果,使得传统的成本化会计不单单局限为寄存的方法,而是扩大为更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具有加强固定化资产的递进型折线型方法。灵活多变的会计核算管理,对企业的会计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会计核算的灵活性核算标准,分析会计核算的准确多变意义,从会计核算运用下实现对会计核算的合理管理。

4.对会计管理部门的信息化管理

第2篇: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范文

[关键词]无形资产 企业决策 投资 影响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115-03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且伴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时间不断推移,让我国现有对外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这些都意味着未来企业必然会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发,需要面对更多的外部竞争压力。这些都需要我国现有企业能够不断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而进行针对性资产核算模式的介入。对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无疑无形资产占到了企业整体资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1]。所谓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其包括了企业自身的专利、人力资源、技术等等,这些在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相对于一般制造业而言,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无形资产本身往往难以量化,由此就造成其在实际价格计算以及自身的自称账目反应的不完整性,进而影响到了现有企业管理制度决策。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充分了解现有企业自身的无形资产实际数量以及其本身在未来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的影响与价值,进而作出合理的决定,实现与促进企业自身可持续性发展。但是,当前我国部分企业管理者并没有给予企业的无形资产足够的重视,企业管理者以及相应的会计人员并没有真正就现有的无形资产的实际核算方式以及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探讨与分析,没有有效结合现有无形资产的实际内容而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也就制约了现有无形资产实际核算效果,造成的是无形资产核算效能的下降,无法切实有效的满足实际无形资产核算要求,进而影响到了后续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造成的是企业竞争力的下降。由此可以看到,在信息时代下无形资产的核算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必须要充分重视现有的无形资产核算,需要通过合理的核算模式进而更好的保证现有核算效能。由此,本研究以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为例,深入探究企业投资决策与无形资产二者之间的关系,探讨现代企业如何借助于合理的无形资产核算策略,更好的进行资产核算的同时,保证现有实际项目投资以及决策的合理性,让企业能够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一、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内容

(一) 我国准则中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相关内容

第一,公司要对所获得的无形资产归纳整理,然后根据各方面的信息总结出其使用年限。企业首先要对现有的无形资产实际的寿命进行评估,要对其未来对于企业自身的价值贡献进行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之上对其实际的价值进行平摊[3]。由于我国现有对于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并没有一个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其中的计量模式以及策略依然相对简单,其更多是结合现有资产自身的价值以及其本身的寿命进行分析。这些造成的是无形资产没有办法真正发挥其自身的实际作用,特别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办法真正就现有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反应,这些都会造成未来企业发展过程中无法对现有无形资产实际价值进行分析,制约了无形资产效用的发挥。同时,无形资产本身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缺乏合理的计量方式,由此必然会直接制约未来企业整体的决策[4]。

总体而言,国内公司会计规范对无形资产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可分为:外部引入类;自身开创类;股东投资类;利用物质交换获得类;债务合并类;国家扶持类;公司兼并获得类等多种类型无形资产[5]。

(二)国外关于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相关内容

相对于国内较为粗放型的无形资产计量而言,显然在国外对于无形资产的计量更加的细致,并且已经有一系列的政策以及规章制度对无形资产后续剂量进行了明确,从而也就大大保障了现有无形资产计量的有效性,可以让每一个企业都在一个合理的框架之下进行计量,切实有效的保证对于无形资产自身的价值的明确,让其可以更好的与企业发展以及后续的投资要求相契合。从现有的规章制度而言,其包括了国际准则第38 号、美国会计准等等,这些准则都从不同角度就现有的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了评估以及计量模式的明确[6]。

具体而言,世界会计规范也对无形资产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即独自取得类、公司内部产生类;物质交易类等多种类型无形资产[7]。

二、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方法

(一)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基础

无形资产的计量是研究无形资产的重要环节,其本必然是需要基于一定基础之上的,需要的是合理的价值评估以及其实际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后续无形资产计量的合理性以及有序性,才可以提升现有计量的准确性。从现有相应准则而言,其主要的基础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8]:

1.成本基础。其是对现有无形资产自身的实际价值进行一个初步的评估,通过合理的成本评估,以保证现有无形资产自身的价值,让其能够更好的得到合理的价值评估需求,切实有效的保证了现有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评估。一般而言,成本基础下重置成本的基本公式为: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 完全重置成本×成新率×(1- 无形资形资产实际利用/无形资形资产设计利用)×(现行价值重置价值×100%)[9]。这一计量模式本身相对较为简单,其本身能够较为有效的满足现有无形资产的实际计量需求,并且相应的数据获得较为的便捷,从而也就能够更加合理的保证现有无形资产计量效能,让其更好的帮助许多企业对现有的无形资产进行计量。

2.市价基础。市价又称变现价格,指资产在公开市场上的销售价格。这一方式能够从现有的市场需求出发,通过市场价格的了解以及分析,从而保证了现有无形资产本身价值的确定,其可以更好的从一个相对客观地角度对现有无形资产进行计量,大大保障了无形资产自身计量的合理性,能够更好的从利润以及实际的收益方面帮助企业对其进行计算。虽然其本身的优点非常的明显,但是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目前大部分企业自身的无形资产由于具有独占性、排它性,由此也就意味着他们本身并不会在实际的市场中进行销售,人们也不会去出价,市场上也没有同类的商品,由此也就不具有比较性,没有办法有一个合理的参照物进行参考,这些都意味着现有的无形资产的市价基础往往会出现 “有价无市”的情况,因此也就意味着其价值评估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考量[10]。

3.经济基础。其本身就是就现有的无形资产实际的亲进行分析,对于其实际的价值进行评估,从而能够获得未来某一段时间内无形资产所能偶创造出的价值,保证现有无形资产衡量的超前性以及合理性。这一核算方式能够真正就现有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评价,更好的从其实际的价值以及产出进行分析,也就能够保证现有无形资产自身的客观性以及公正性,对于无形资产自身的实际价值的评估以及了解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能够切实有效的保证以及提升现有无形资产自身的实际价值[11]。

(二)经济基础下未来收益的确认

1.增量收益贴现法。这一方式主要是就现有无形资产在未来的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实际贡献进行评估,判断以及分析无形资产可以在未来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多少贡献,由此去评价现有无形资产所带来的对于企业的发展促进作用[12]。

2.增量现金流贴现法。其主要是就现有企业自身的现金流以及其所带来的后续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讨现有的无形资产可以在未来为企业的现金流带来多少收益。通过这一方法能够切实有效的帮助企业不断就现有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变现有一个充分的认知以及了解[13]。

3.加权报酬法。这一方法是通过不同的收益以及其所占的比重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的比重内容对于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并且由此进一步寻求合理的发展策略以及未来的发展模式,这些都能够更好的促进以及实现现有企业后续的无形资产衡量效果[14]。

三、无形资产后续计量与企业投资决策的关系

为了能够充分阐述以及分析现有无形资产后续计量与企业投资决策的关系,对于现有的企业而言,显然合理的无形资产后续计量能够更好的提升其后续投资决策性。因此,本章主要是探讨现有无形资产后续计量在企业未来投资过程中的影响以及两者的关系。

(一)无形资产后续计量是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显然企业自身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其不仅仅要求企业能够就现有的发展模式进行转变,同样也需要能够就现有的核算内容进行创新。以现代公司的角度来看,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是企业对其他公司界定的关键因素。只有充分了解了企业自身的实际无形资产情况,从而才能够帮助企业寻找到合理的决策投资方式。无形资产后续计量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显然有非常积极地作用,可以帮助现有的企业管理者从一个宏观层面了解现有企业自身的实际价值,并非是借助于传统的固定资产这样直观的方式,而是通过多层次的管理模式以及界定策略,去了解现有企业实际的收益情况,对于现有的企业而言,他们在实际的决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是未来发展收益,而这些都需要将现有的无形资产纳入其中,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核算以及判定,从而保证未来决策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15]。

(二)无形资产后续计量质量决定企业投资决策的有效性

就现代企业的成长角度来看,显然其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兑现偶遇的无形资产进行衡量,而在衡量以及核算过程中,其实际的计量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在有效的质量保证之下,才能够让企业自身拥有可持续性的发展,让企业本身获得良好的支持,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而这就要求无形资产后续计量质量本身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核算模式的介入,保证企业管理者以及经营者的投资决策的准确性,让其可以真正有效的服务于现代企业的发展以及其整体的决策。特别是在一系列的资产重组以及大型项目的投资、兼并等等方面,显然良好的无形资产质量显得至关重要。其可以切实有效的降低企业管理者错误的决策,让其在一个相对客观的环境下进行相应投资决策以及内容的选择。

(三)无形资产后续计量帮助监控企业投资决策的执行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本身不仅仅是就直观性的固定资产的计量以及比拼,更为重要的是其背后的无形资产的较量。而无形资产本身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其会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对于现有无形资产的利用程度而进行对应的改变。因此,通过对现有无形资产实际价值的衡量以及核算,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现有企业管理者自身的决策,了解其决策合理性以及有效性,是否可以真正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帮助,从而保证企业可以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发展模式下成长,这些都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以及其实际的核算有着积极的帮助。借助于实际的监控,保证了企业每一次决策的合理性,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健康成长。

四、制约无形资产后续计量质量的四大因素

评定现代公司的无形资产也面临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只有切实有效的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克服以及规避,才可以保证未来企业自身无形资产核算有效性,才能够向最终保证企业决策投资的合理性。具体而言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会计政策的选择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本身的无形资产的核算必然会受到现有会计政策的影响。其会从实际的核算方式、原则以及程序等等各方面直接影响到现有核算有效性以及合理性。因此,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显然现有的会计政策的选择必然会造成对于最终无形资产价值衡量的影响,这些都需要企业本身能够结合现有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而选择一个合理的评估模式以及方案,通过有序的策略以及手段,去更好的就现有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评估,以保证后续企业决策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

(二)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任何一个核算本身最终都会落实到具体的人,每一个核算人员自身的严谨性以及综合素养决定了最终核算的准确性。特别是对于无形资产的核算而言,其本身的核算方式自己内容相对复杂。正如之前所述,需要考虑不同的外部因素,这些都会要求现有的核算过程中每一个会计人员拥有非常良好的综合素养,他们能够切实有效的结合现有的实际核算内容以及方案制定合理的核算策略以及措施。由此,从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对现有的实际无形资产进行核算,从而保证核算结果的同时,符合企业发展需求,为企业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三)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对于现有的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而言,如前所述其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核算方法他们考虑的是无形资产在不同阶段对于企业自身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因此,这就意味着企业选择不同的无形资产核算方法,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而且由于无形资产内容相对较多,这些都意味着不同的无形资产内容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核算结果。其需要的是现有的企业管理者以及会计人员能够切实有效的结合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通过合理的核算策略以及内容的选择,帮助企业更好的形成有序的核算模式,满足企业未来决策需求的同时,更加准确的评定现有的核算结果,提升无形资产核算质量。

(四)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个人认知

无形资产的核算其除了涉及到上述三个因素之外,显然现有管理者自身的认知以及重视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到最终核算质量。对于现有的无形资产核算而言,上述三方面的因素最终作出决策的是企业的管理者。如果企业的管理者给予了重视也就能够保证后续的无形资产核算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会计人员都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领导者没有真正意识到其重要性,没有从相对客观公平的角度对无形资产进行核算,无疑就会造成最终核算结果的大打折扣。

五、腾讯公司无形资产后续计量分析

(一)腾讯公司无形资产后续计量方法

目前,腾讯公司其在无形资产后续计量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成本基础法,这是现代大部分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所普遍采用的一种计量方法。如表5-1所示,其中的无形资产就是通过对其过去腾讯公司的无形资产的累积计算,并且结合其在过去5年内的平均产值以及对于企业相应产业发展的附加值而产生的一个最终数值,从而保证了现有计算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

(二)腾讯公司无形资产计量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从表5-1的腾讯公司无形资产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到,现有企业整体无形资产规模不断提升,从2010年391,994万元提升至2014年3779976万元,这也让我们看到了现有的腾讯公司自身的无形资产数量不断提升,超过了10倍的增长,这也就意味着企业本身的文化以及外在的价值的提高。因此,基于这样一个无形资产的提升。腾讯公司近年来积极寻求合理的投资模式,包括动漫产业、游戏产业等等需要基于无形资产影响力的产业,更好的提升企业影响力的同时,保证其本身发展的多元化以及可持续性,更好的促进自身未来有序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而现有的无形资产的计算,让企业看到了未来在无形资产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前景。由此,也就能够让腾讯企业可以在后续的投资过程中尽可能的就无形资产进行合理的发展以及规划,不断满足未来企业发展需求。特别是在企业形象以及相应的专利权等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投入,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效能以及研发能力,从而切实有效的满足企业未来的实际发展需求以及规划满足。

(三)腾讯公司无形资产后续计量存在问题

为了能够充分阐述以及分析现有无形资产后续计量与企业投资决策的关系,以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为例,分析其现有无形资产处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无形资产的计量过于简单且不合理的问题

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无形资产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如此现有许多公司依然没有对于其实际的核算内容以及方法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腾讯公司对于自创无形资产,其本身并没有对其进行非常系统性的分析,仅仅是对现有的实际研发费用进行资本化确认,计入当期损益。例如微信、QQ电影、QQ钱包等等进行当期损益的计入。其主要是以时间价值的现值作为计量基础,没有很好的对现有无形资产未来所能够产生的收益进行分析,这些也就造成了现有无形资产本身带来的是一种无效的资本流入,造成的是一种价值的降低,从而也就造成了现有无形资产自身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衡量。

2.计量单位过于单一

虽然国家已经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无形资产核算中的先进经验,不断寻求合理的核算模式以及计量方法。但是,在现有的实际无形资产核算过程中,仍采用单一的货币计量单位。由此造成现有腾讯公司其在无形资产的计量过程中依然是以单一性的人民币作为货币,这直接造成了未来腾讯公司本身对于海外投资者的财务报告阅读以及投资带来了影响。

3.后续计量中减值准备的核算

我国现有无形资产在实际的减值核算过程中,因为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也就造成了现有腾讯公司自身无形资产的计算以及减值准备核算与其实际的情况有一定的背离,无法充分显示现有企业实际的无形资产情况,造成管理者以及决策者对于企业未来价值判断的偏差。

六、提高无形资产后续计量质量和企业投资决策水平的措施

无形资产核算以及计量对于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未来需要结合现有企业无形资产计量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实际的核算制约因素出发,采取合理的核算模式以及策略,以更好的提高现有无形资产后续计量质量,从而保证企业自身决策的而合理性以及有效性。未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以及优化:

(一)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

健全公司会计体系和会计规范,结合现有无形资产的实际特点,并且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寻找合理的核算模式以及策略,更好的提升现有核算针对性以及合理性,满足未来的核算需求,其具体包括:

1.建立有多方利益关系人参加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机构

对于现有的会计准则制定而言,其不仅仅是需要从某一层面出发,而是需要综合性的考量各方意见,要能够切实有效的从一个全方位、多元化层面出发,更好的将不同人群的意见共同纳入其中,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无形资产实际核算准则指定的合理性。因而,再实际的人员构成中,有专业学者也有公司管理者,有国家机关也有社会团体,有审计部门也有会计从业者。由此也就可以保证制定的准则能够保证各方权益,彼此之间都可以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核算模式进行相应的无形资产核算规则以及政策的制定,保证了后续无形资产合算的合理性以及有序性。

2.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制定应具有适当的超前性

对于无形资产的核算,其需要能够不断考虑到未来无形资产所创造的收益,要可以从一个前瞻性的层面去考虑实际的核算价值。同样,对于现有的核算准则而言亦是如此,也需要可以从一个长期的发展性的眼光进行核算以及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现有无形资产核算有效性以及合理性。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从业素质

对于现有的无形资产核算而言,其本身必然会落实到具体的核算人员。因此,在核算过程中需要的是能够不断进行相应会计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一方面是对于他们自身观念的改变,让每一个会计人员真正认识到无形资产核算的巨大作用,清楚无形资产计量质量对于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从而进一步提升无形资产核算效能,保证其最终的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可以通过一系列培训手段以及激励措施,提升每一个会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让他们真正可以从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对现有无形资产进行核算,保证其最终核算结果符合企业发展以及决策需求。

(三)加强对会计工作监督

对于无形资产的计量核算,其本身依然需要合理的外部监督模式的介入,同过合理的工作监督方式,保证每一次的核算都能够在一个相对合理而且符合实际核算准则的环境下进行的。因此,无形资产本身的核算关系到未来决策的有效性,所以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监督模式,对相应的会计人员的核算工作进行合理的审核以及奖惩措施的构建,以保证现有核算效能,提升整体核算准确性以及有序性。

(四)企业管理者应不断增强自身认知

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者,他们必须要从自我做起,首先对现有无形资产核算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真正从企业高层,从现有的顶层设计给予了重视,才能够保证后续核算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未来可以通过合理的企业文化以及内部核算制度的构建,形成一种良性的内部无形资产核算氛围的形成,进而保证现有核算准确性,为后续的企业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让企业能够在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成长,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展现无形资产的特色,为公司的健康成长添砖加瓦,能够使企业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亦文.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处理[J]. 会计之友. 2011(09) :89-90

[2] 周江燕.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比较研究[J]. 财会通讯. 2011(10) :11-15

[3] 李晓宁.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中的问题与改进――我国新准则下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探讨[J]. 会计之友. 2011(30) :4-8

[4] 姜英.新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问题探讨[J]. 会计之友. 2011(25) :56-58

[5] 程秀华.浅谈无形资产初始确认计量[J]. 农场经济管理. 2011(12) :98-99

[6] 梁利红.企业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4) :135-136

[7] 薛贵仁.浅谈新会计准则中的无形资产[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4):48-51

[8] 张秀云,张绪成,修峰.浅论无形资产评估[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34) :6-8

[9] 孙树繁.无形资产研发费用费用化与资本化问题浅探[J]. 财会通讯. 2011(34):58-60

[10] 邓亦文. 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处理[J]. 会计之友. 2011(09):77-78

[11] 周江燕. 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比较研究[J]. 财会通讯. 2011(10):93-94

[12] 李晓宁. 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中的问题与改进――我国新准则下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探讨[J]. 会计之友. 2011(30):136-137

[13] 姜英. 新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问题探讨[J]. 会计之友. 2011(25):25-26

[14] 程秀华. 浅谈无形资产初始确认计量[J]. 农场经济管理. 2011(12):48-50

[15] 梁利红. 企业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4):36-38

第3篇: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范文

关键词:无形资产;企业会计核算;新会计准则

在未来3-5年的一段时期,是保险竞争主体迸发、冲突和融合的时期。目前保险行业中,保险企业的实力和无形资产在保险交易中的权重很大。当今无形资产对经济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可以清晰地看到资产无形化在资产结构中的趋势,无形资产在保险企业的价值中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我们通过对无形资产价值及其变动进行全面的识别并确认,那么保险公司就能有效地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合理的投资以及进一步科学的管理。2001 年颁布的无形资产准则(以下简称原准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目前的经济活动的不适应性渐渐显现了对经济活动、企业行为等不适应性。新会计准则体系于2006 年颁布,它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2007年其率先按照该准则执行。对于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披露各内容,新准则都有相当大的改变。因此,本文有必要通过比较新旧会计准则在无形资产核算等内容,发现保险企业应用新准则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可行性建议。

1.无形资产的定义及范围的调整

保险公司的无形资产,根据新准则,可以理解为:保险企业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的,包括自己开发或者购买的,不是实物形态但必须可辨认的这样一种非货币性资产,相比旧规则,它特别强调了可辨认性在无形资产识别中的特征,排除了无法辨认的无形资产。根据这个定义,公司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特许权、著作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等属于无形资产,但不包括企业的品牌、创立的公司商誉、报刊名,这样便和无形资产的国际通行处理方式相一致。

针对保险公司,无形资产的取得途径主要包括:内部创立,外部的购入以及外部作为投资资本的转入。在处理过程中按照来源渠道的不同,进行 “无形资产”科目的设置,从而准确地对保险企业各种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有效核算。

2.关于无形资产核算的变化

2. 1 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旧准则对于两者是一刀切, “不管如何一旦发生,无形资产变被做为当期的公司的费用,而不会对研究与开发费用进行具体的分析”。而新准则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通过具体区分开发阶段支出和研究阶段支出来将保险企业的各种内部研发项目的费用进行归结,”具体地,若企业在初始的研究阶段时,那么企业的支出要归入当期损益,要全部进行费用化处理。若在后期的开发阶段,指出符合进行资本化处理的,则要归入无形资产,将那些不能进行资本化的则被归入企业的当期损益。若不能对两个阶段进行区分,那么就将所有支出全部作为费用,同时地在当期损益中记下。

2. 2 对保险企业的无形资产的摊销

2.2.1采用更加灵活的摊销方式

摊销方式上,根据旧准则:自取得无形资产的当月时间开始在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内合理地进行分期地平均摊销,摊销方法必须是直线法摊销。与此不同的是根据新准则,摊销方式有多种,如生产总量法、直线法、加速摊销法等,保险企业可以在其使用寿命内系统地进行摊销。注意的是摊销方式的选择是有要求的,保险企业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确定的产生效果是该无形资产产生的相关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得到合理的反映,不同会计期间,该摊销方法必须如一地运用,不能在不同的会计期间随意更改。如果在预期实现方式在某些条件下我们无法可靠确定,直线法摊销是必须的选择。对于摊销金额,要进行费用化处理,相对应的另一个会计科目是当期损益。若保险企业的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是不确定的,那么企业在持有期间不摊销无形资产,同时在每个会计期间完成减值测试。

2.2.2摊销年限更注重实质

根据旧准则,“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不得超过法律、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的较短者,并且不得超过 10 年; 法律、合同未规定受益年限的,以不超过10 年的期限进行摊销。”相比较旧规则,新准则以实质重于形式为原则,没有摊销期不超过10 年的明确规定,表述为 “企业在取得无形资产时应当对其使用寿命进行分析判断。若为保险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无法被预见,那么应当作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若保险企业具有使用寿命为有限的无形资产,那么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内进行系统合理的摊销,对于摊销期没有固定的规定,从可以使用时到无形资产被确认终止时为止。”另外,新准则针对年限判断表述方面相对于就规则也有了变化。

2.2.3摊销基数中残值的考虑

新准则将无形资产的摊销基数定为成本和预计残值后的差额。而在旧准则中,摊销基数只考虑成本,没有将残值考虑进去。所以,保险企业的无形资产根据新规则,净残值不再限定为零。根据新规则,一般条件下无形资产若使用寿命有限,在下面情形外,残值为零: 预计残值信息可以由活跃的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的交易市场得到;预期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第三方承诺以残值购买这资产。新准则对于残值的的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操作起来符合实际和具体。

2. 3 保险企业出租无形资产的核算相关处理

保险企业对无形资产的出租意味着保险公司在无形资产的使用权方面暂时转给别人即让渡。注意的是,考虑到出租无形资产,所有权还是保留在保险企业,所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是不能注销的。在会计处理上,通过分别将保险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进行确认来对保险企业让渡无形资产使用权得到收益即产生的租金收入以及由此产生的有关费用进行处理。

具体来说,按照新规则规定,无形资产的收入应在同时符合企业流入有与出租相关的经济利益以及该经济利益(表现为租金收入)的金额能够可以进行可靠计量上述两个条件下才能进行确认。要注意的是在对收入进行确认时,同步地对相关费用进行确认,使得收入与费用的确认相配比。

2.4 保险企业无形资产所有权转让的核算

保险企业转让无形资产意味着对企业自身的无形资产的所有权让渡。保险公司无形资产出售给第三方,通过将企业所流入的经济利益(相关款项)相减该资产的账面价值,该值要通过营业外收入或支出来表示,划入当期损益科目。 转让已入账的无形资产时,根据实际转让收入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照转让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照转让无形资产应缴纳的营业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科目,差额部分借记“营业外支出”或贷记“营业外收入”。

2. 5 保险企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保险公司一般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同时根据新规则,企业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时,计量的原则是,无形资产可收回金额与报表中的账面价值哪个更低,表示为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两者之差。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应按单项项目计提。当计提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应当是下列一项或若干项情况出现时:第一种情况是有其他新技术出现,该无形资产被新技术给替代,严重影响到为保险公司带来可计量的收益的能力;第二种情况是,该无形资产的市价因某种原因在当期下跌幅度较大,预期不会在剩余摊销年限内将无形资产的市价恢复到全来的水平;第三种情况是,出现这种非常明确的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被无线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的种种情况。通过借记“营业外支出”,同时进行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来完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工作。

在减值损失时候可以转回问题上,新规则和旧准则截然不同。按照旧规则规定,保险企业以前年度有已确认的减值损失时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部分或者全部转回。但按照新准则表述,保险企业一旦提取确认的话,那么减值算是就不允许转回。之所以有该规定,目的是防止企业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操纵利润,隐瞒企业实际的经营和运作状况,从而在技术上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压缩。

3.保险企业在新规则无形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

3. 1 保险企业可能有目的的对开发阶段和研究阶段的支出比例调节

按照新准则,经济主体区别对待将自身的开发与研究支出,各自处理为资本化和费用化。但是,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一些保险上市公司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对财务报表的关键数据进行粉饰,出现故意调节企业在两个阶段中支出比例的可能性,企业对自己该会计期间的利润等经营成果进行化妆,并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

3. 2 保险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收到摊销方法的可选择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因为考虑到会计计量本身的局限性,因为同一经济活动保险公司可以有机会根据自己的目标而选择有几种产生不同会计结果的的会计方法,导致到会计方法的多样性和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之间的取舍和平衡问题。

3. 3 保险企业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问题

因为减值准备一旦确认原则上就不能进行转回的处理,产生的可能结果是若个别企业在本会计期间的经营利润较难看时,虽然无形资产减值迹象真真实实的存在,但故意不对减值准备充分计提。另一方面,无形资产难以对其未来现金流量进行估计,因为我国部分无形资产具有独特性、保密性、隐蔽性,无形资产市场活跃度不高,进而影响到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测算。这样,会计信息质量能否因为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而较好地提升产生怀疑

4.保险企业无形资产核算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无形资产摊销时若使用寿命不确定时,反映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应该和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选择联系起来。虽然新规则相对于旧规则有些进步,但无形资产若使用寿命不确定则不予摊销的规定显得过于不灵活,同时也方便了个别企业对利润的粉饰。因此,会计事务所和政府相关监管部门需要进一步甄别,需要更高的要求。

最后对监管无形资产减值计提方面的加强。虽然新准则无形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是不得转回的。但这原则是单向的,因为对无形资产核算只有减值不考虑增值情形,固然符合会计的谨慎性的原则,但却不能顾及真实性及相关性信息。我们可以考虑在制度上如何对保险企业的无形资产减值计提的监管进行加强,采取疏导而非堵漏的制度设计,才能在保险企业的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相关性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戴雪梅. 浅析新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核算的影响[J]. 成 都 纺 织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报. 2011, 28(3): 37-49.

[2]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 2006)[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3]孙国军. 新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核算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9, 19: 201-202.

第4篇: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范文

关键词:财务比率;待购企业;偿债能力;负债压力;经营效率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8-0193-04

中小企业是广阔的投资市场,为了降低企业收购的风险,必须逐个审核财务报表的各种账目。然而,仅仅分别核查每个账目是不够的,还需通过一定方法分析各个账目、各种会计数据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才能全面了解待购企业的经营绩效和财务状况[1]。运用不同财务比率进行分析,可以把各个孤立的账目有机地连结在一起,从而使它们在彼此联系和相互影响中,显现企业以往的面貌和历程,并为企业的将来发展提供某些启示。财务比率内容很多,它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负债压力、资本结构、经营效率、获利能力和投资收益等情况。对于企业收购者来说,应着重分析以下几方面财务比率。

一、分析显示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

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保持资产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企业为了支付各种到期的债务和费用,必须持有数量足够的现金和银行存款,以便保持和增强偿债能力。收购者分析待购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可以通过反映企业资产变现能力和资金周转能力的财务比率来进行。

1.流动资产比率。这是全部流动资产除以全部流动负债得出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流动资产比率(倍)=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比率,是衡量企业资产流动性和变现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企业偿还短期债务和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企业收购者可以用它分析:待购企业的流动资产是否足以偿付流动负债。从中国目前的资产运行状况来看,工业企业的流动资产比率,宜保持在2倍左右。可以说,这一比率达到和超过2倍,表明资产流动性是充分的;它在1~1.5倍之间,表明资产流动性是不足的;它在1倍以下,可能表明企业偿付债务已有较大困难 [2]。此外,水电、电话、煤气、暖气等公用事业部门,由于采取按月收取费用的方式,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比工业企业快得多,流动资产比率可以保持在较低水平。

收购者为了检验待购企业是否具有正常的资产变现能力,应先了解待购企业所在行业的性质和资产周转特点,以行业流动资产比率的平均数为基础,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待购企业的流动资产比率接近行业平均水平,显然是正常的。要是只有行业平均数的一半甚至更低,可能表明企业短期财务状况欠佳,流动资金偏紧,已难以满足支付必需的费用和到期的债务。假若高于行业平均数的一倍或者更多,可能也不是个好现象,尽管偿付债务没有什么问题,但它表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资金运作上过于保守,把过多的资金投向流动资产,将会丧失一些获利机会,也不利于增强企业的实力和后劲。

收购者还应清楚,企业需要维持的正常流动资产比率,究竟高低如何为宜,与其筹措短期资金的能力密切相关。在同一行业中,某企业重信誉,讲信用,赢得合作者的广泛支持,赢得供应商的普遍信赖,很容易筹措到短期资金,那么,它只需保持较低的流动资产比率,也可确保资产运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反之亦然。

2.速动资产比率。不是用企业的全部流动资产,而是用速动资产部分除以全部流动负债得出的比率,叫做速动资产比率,其公式是:

速动资产比率(倍)=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指可以随时快速用来偿付各种流动负债的资产。它主要表现为,在流动资产中减去存货、预付款和应收账款的倒账部分等。速动资产,是流动资产剔除流动性差、变现能力弱的资产后留下的余额,它可以快速地用于偿付短期债务和随时出现的开支。以它为基础形成的速动资产比率,相对于流动资产比率而言,是衡量企业资产流动性的一个更严格的指标,它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快速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所以,收购者用它评估待购企业的偿债能力,要比流动资产比率得出的结果更精确,也更合理。

对正常运转的工业企业来说,速动资产比率以1倍为宜。这一比率达到1倍,说明企业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各种可快速变现的短期资产,与流动负债数量相当,不必动用存货就够偿付各种中短期债务和其他必要的费用,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是较强的。速动资产比率过低或过高,可能都不是好现象。如果在0.5倍以下,说明企业短期资金偏紧,要是无法及时筹措到足够的现款,将会陷入无力偿付短期债务的困境。如果在2倍以上,则表明企业资产结构不够合理,低收益资产比重过高,会导致盈利能力减弱。

3.应收账款周转率。这是一个衡量应收账款转变为现金速度的指标,它反映企业资金的运行效率,也体现企业的偿债能力。应收账款较快转化为现金,它可以用作投资获得更多盈利。应收账款转变为现金的速度较慢,企业流出的现金相应较多,需要筹措的短期资金量就得增大。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企业为了保持必要的支付能力,不得不增加借款,将造成更多的利息支出。应收账款周转率可用下述公式表示: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赊销净值÷平均应收账款净值

(1)

上式中的赊销净值,是销售收入减去现金销售收入和销售折扣,再减去退货价值和赊销商折让等形成的余额。平均应收账款净值,等于期初平均应收账款净值,与期末平均应收账款净值相加,再除以2得出的数字。其中应收账款净值,是应收账款总值减去倒账价值的余额。有时,企业的销售收入很难划分为现金销售收入与赊销收入两块,可以采用变通的办法,以“销售收入”代替“赊销净值”,这样就形成公式二: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净值

(2)

以上两个公式,都能反映应收账款的周转状况。但企业收购者必须清楚,由于被除数不同,它们得出的数值是不一样,相对而言公式一的准确性更高一些。收购者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待购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现状,在可用公式一计算的条件下,应再用公式二复验一次,分别把两个数字,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看看是否正常。

用上述公式为基础继续推导,把一年的天数除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可算出收取应收账款的平均时间,这一公式是:

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时间(天)=一年(365天)÷应收账款周转率 (3)

应收账款回收时间的多少,取决于其周转速度的快慢。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快,它的回收天数就少,反之亦然。不过,企业收购者必须清楚,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回收时间,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计量标准。因为不同行业的企业,商品的品质、功能和效用千差万别,各地市场交易存在不同的行为习惯,宏观环境和竞争状态也有一定差异,所以它们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是不一样的。收购者为了核查待购企业应收账款的运行状况,可先取得该企业所在行业的应收账款平均周转率和平均回收时间,再算出待购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大体有三种情况:(1)待购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回收时间,完全符合或基本接近行业平均水平,属于合理状态。它表明企业销售产品的货款回收迅速,应收账款倒账损失少,催收账款的成本低;也表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大,偿债能力强。(2)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待购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低,回收时间过长,它可能透露出两种信息:其一,客户没能按时支付赊购货款,信用状况欠佳,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倒账风险;其二,企业经销人员对回收货款缺乏有效方法,催款力度不够,致使较多营运资本被束缚于应收账款中,降低了生产经营效率。(3)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待购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过高,回收时间过短。这也不一定是好现象。它可能表明企业对赊销产品提出了过于苛刻的条件,这在短期内尽管可以获得应收账款的高速运转,但从长期看将会影响销售收入和利润的较快增长。

二、分析显示负债压力的财务比率

企业承受的负债压力如何,是债权人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企业收购者需要分析的一项基本内容。企业借入的贷款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可以大体反映企业的负债压力。此外,长期负债占固定资产的比重、利息支付状况、债务本金偿还状况等,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企业所面临的偿债压力。收购者通过分析显示负债压力的财务比率,可以了解待购企业债务负担是否合理,能否继续从银行获得贷款等。

1.负债比率。企业债务总值与企业资产总值之比,就是负债比率。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负债比率=债务总值÷资产总值×100%

上式中的资产总值,仅指有形资产的全部价值,不含无形资产部分。如果企业财务报表把无形资产也统计在资产总值内,那么在计算负债比率前,应先将其减掉。负债比率高,说明企业承受的负债压力大,需要偿付的利息和债务本金数量多,可以自由灵活使用的流动资金少。还说明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程度低,他们的权益可能已经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不愿意继续为该企业提供资金,这样,企业的融资能力将会受到很大影响。与此相反,企业负债比率低,债务负担轻,贷款的安全性高,谁都愿意为它提供资金,于是企业的融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2.长期负债比率。这是把企业长期负债除以企业固定资产得出的数值。其计算公式是:

长期负债比率=长期负债÷固定资产×100%

企业拥有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可用自有资金和盈余积累来添置,也可通过贷款、借债来购买。而企业获得的长期贷款,一般总是用来购置固定资产的。长期负债比率,显示企业固定资产中长期负债占有多大比重,它反映固定资产对长期负债的依赖程度。如果这一比率高,表明来自固定资产方面的负债压力重。由于固定资产不易流动,变现能力弱,于是会降低债权人权益的保护程度,他们可能不愿再给企业提供长期资金。如果这一比率低,表明长期负债产生的压力不大,企业还有较大的借债余地和潜力。

3.利息保付率。企业当前可用来付息纳税和自行支配的收益,与本期应付利息支出相比,所得的倍数,叫做利息保付率。其公式如下:

利息保付率(倍)=付息纳税前收益÷利息支出

上式中的付息纳税前收益,等于企业收入报表中的销售毛利,减去营业费用总额和折旧费的余额。这部分收益,用于支付利息和缴纳所得税后,留下来的便是企业可自行支配的纯收益。利息支出,是给债权人所持债券的报酬。企业通常按月支付利息,直接从当月的销售收入中扣除。每月的利息保付率,可从每月收入报表显示的数据算出。季度收入报表或年度收入报表,也能相应算出一季或一年的利息保付率。

利息保付率,是衡量企业本期收益能否确保支付本期利息的指标,它反映企业所承受的付息压力有多大。企业的付息压力,是其负债压力的一个直接而具体的表现。如果一个企业连支付利息都有困难,它怎能偿还债务本金呢?利息保付率,与企业的付息压力成反比。利息保付率高,说明企业的利息负担轻,反之,则说明它的利息负担重。利息保付率高低如何,也关系到债权人收益的安全性大小。为了确保债权人投入资金的安全,要求企业达到一定高度的利息保付率。由于行业的性质差别,不同行业要求达到的利息保付率是不一样的。工业企业要求保持较高的利息保付率,一般需达到6倍左右,而公用事业和服务性部门则可以稍低一些,但通常也需达到3倍以上。收购者把待购企业的利息保付率,与本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可以了解待购企业的付息压力和债务安全程度。

4.债务保付率。企业可用流动资金与到期债务之比,即为债务保付率。用公式表示就是:

债务保付率(倍)=可用流动资金÷到期债务

上式中的可用流动资金,等于付息纳税前收益,加上折旧费,再加上用于公益事业或各种赞助支出的摊提费;如果属于煤炭、石油等资源型企业,还得加上资源枯竭补偿费等。到期债务,指长期负债的到期部分,它是需要偿还的债务本金。收购者审查待购企业的财务报表时,可以发现,资产负债表有长期负债的数量,但没有到期债务及其偿还情况的记载。这需向待购企业的会计作进一步了解,若有必要,可让其编制一份企业近五年偿还到期债务的细目表。

债务保付率,是用来衡量企业偿债压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企业可用流动资金,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偿还到期债务的需要,从而显示企业近期承受的偿债压力。债务保付率与企业的偿债压力成反比,而与企业的偿债能力成正比。债务保付率高,说明企业的偿债压力轻,偿债能力强,企业很容易偿还到期的债务本金,也说明债权人所持中长期债券的安全系数大,他们的收益是有保证的。收购者可在算出债务保付率后,参照本行业的平均值,分析待购企业偿债压力究竟处于什么水平。

三、分析显示经营效率的财务比率

同样资产在不同企业中,可以形成大有差别的产出结果和销售收入。企业利用各种投入的资产而形成的产出收入业绩,就是经营效率。收购者通过分析显示经营效率的财务比率,可以看出待购企业的是否实现优化配置各种资源,是否存在提高产出和销售收入的潜力。经营效率是企业业绩管理的基本内容,也是财务分析的重要目标 [3]。显示经营效率的财务比率,带有较大的综合性,它需要把资产负债表与收入报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不同报表中的相关联数据,分析企业资产的运转状况,揭示其配置资源的效率。

1.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把收入报表中的销售收入或销售成本,与资产负债表中的平均存货相比较而得出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存货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存货 (1)

上式中的平均存货,是期初存货,加上期末存货,除以2得出的商。也可由一年内月平均存货相加算出。收入报表中的销售收入,除了销售货物成本外,还包括各种营业费用和利润,是一个内容较复杂的概念。当企业对产品成本加价政策存在一定差异时,用它除以平均存货算出的存货周转率,会有一定偏差。销售收入中的销售货物成本,其主体部分是存货的价值,它的数据是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形成的,不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变动。如果在上述公式中,用“销售货物成本”取代“销售收入”,其计算所得结果,将会更准确地反映存货的周转速度,这样,就有了以下公式:

存货周转率(次)=销售货物成本÷平均存货 (2)

存货周转率反映存货的运行速度。它表明存货通过销售转化为货币资金的快慢如何。收购者可用存货周转率,分析待购企业销售能力的强弱,以及存货是否合理;也可以用它分析待购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以及流动资产的运转效率。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高,意味着存货周转速度快,表明待购企业营销能力强,束缚于存货中的营运资本少,商品没有出现库存积压或滞销现象,销售成本低而盈利多,存货的经营是富有效率的。要是存货周转率低,意味着存货难以顺利卖出去。这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存货在性能、功用、使用年限等内在质量,或在平整、光洁、色泽等外在质量方面有缺陷,不受消费者的欢迎。二是存货数量过多,市场需求有限,造成较严重的供过于求。三是企业销售力量单薄,营销网络不够完善,无法迅速而有效地拓宽市场。存货周转率低,周转速度慢,表明存货变现能力差,将会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率。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不过,收购者需要明白,尽管存货周转率与企业经营效率成正比,但并不是说,存货周转率越高,企业的经营就一定越好。存货周转率的高低,只有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它才与经营效率相一致。如果存货周转率过高,超过了合理的范围,可能是企业经营效率下降的表现。因为存货周转率过高,可能是由于原材料库存被过量压缩,难以保证正常生产的需要,会出现停工待料的状态,降低了生产效率。也可能是由于库存待售的制成品数量太少,无法维持正常供货的需要,会出现市场脱销的状态,降低了销售效率。收购者还需明白,重工业与轻工业,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与其他轻工业,由于原料来源、生产周期和销售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它们各自要求的存货周转率是大不相同的。也就是,不同行业,存货周转率的合理范围,有不同的标准。收购者在分析待购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时,可以把它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看看这家企业存货周转率,跟本行业平均值存在多大差距,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以上述公式为基础继续推导,把一年的天数除以存货周转率,可以算出存货的平均周转时间。于是,形成以下公式:

存货平均周转时间(天)=一年(365天)÷存货周转率(3)

存货周转时间,也叫做存货供应时间,表明企业卖掉代表存货的物品需要花费的天数。它反映企业能否顺利销售产品,并及时收回货款。它与存货周转率一样,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求,相应有不同的平均值。

2.固定资产周转率。把收入报表中的销售收入,除以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算出的数值,就是固定资产周转率。这一财务比率表明单位固定资产能够形成多大销售量,它是衡量企业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家具什物等劳动资料使用状况的指标,收购者可用它分析待购企业固定资产的运行效率。其公式是:

固定资产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固定资产总值 (1)

固定资产是按照磨损程度通过提取折旧的形式,收回投资,实现周转的。它的构成成份复杂,各部分的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存在很大差别,折旧时间也长短不一。厂房可使用五六十年,而某些工具仅能用五六年;有的设备刚刚开始提取折旧,有的机器已提完折旧却仍在运转。所以,用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总额,计算固定资产周转率,其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为此,需对上式作点修正,用“固定资产净值”代替“固定资产总值”,形成以下公式:

固定资产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净值 (2)

固定资产作为劳动资料,是为改造特定劳动对象而形成的。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特有或专用的固定资产,并与其他行业相区别,这是不言而喻的事。然而,就同一行业来说,不同企业固定资产的现存总值或净值,也是大有差别的。因为不同企业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有高低,存续时间有长短,折旧费提取有多少,很难形成一个行业内的统一标准。因此,固定资产周转率,不同于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它没有行业平均值可以作为基准参照系。收购者用固定资产周转率分析待购企业经营效率时,很难与其他企业作横向比较,只能通过该企业不同年份的纵向对比来进行。

3.总资产周转率。把收入报表中的销售收入,除以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额,其计算结果即为总资产周转率。它表明企业投入的每一元资产在一年内能产生多大的销售量,反映企业投入产出的整体情况,是衡量企业全部资产运行效率的指标。用公式表示:

总资产周转率(次)=销售收入÷资产总值

上式的资产总值,是指企业全部有形资产的价值,不包括无形资产。如果待购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值含有无形资产,收购者应将其扣除之后再进行计算。总资产周转率,显示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率,它与企业的投资效益成正比。一般来说,总资产周转率越高,企业全部资产的运行速度越快,带来的投资效益越大。反之亦然。但是企业收购者必须清楚,不同行业对资本投入的需要量,存在巨大差别。例如,相同规模的企业,资本密集型行业所需的投资额,往往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所需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资本密集程度越高的行业,总资产周转率便越低。由于这一原因,不同行业之间,总资产周转率几乎没有什么可比性。当然,本行业内总资产周转率是可以比较的。收购者用总资产周转率分析待购企业的经营效率时,不要作跨行业比较,只宜在行业内进行检验,看它是否接近本行业的平均值。

参考文献:

[1] 张明龙.降低收购企业风险的对策[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⑺.

第5篇: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范文

关键词:自创无形资产;静态计量方法;动态计量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9.044

1 引言

无形资产按获得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自创无形资产和购入无形资产。所谓自创无形资产是指经济实体运用经济资源,通过研发活动获得的供经济实体长期使用,能带来经济价值,又无实物形态的可辨认性经济资源。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等。

自创无形资产与其他类别无形资产的区别主要在于形成方式不同。由于是在经济活动中通过研发活动创造的,不像是购入无形资产,在购买时就会支付一定金额的费用,包括买价、相关税费等,这就是外购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同时在自创无形资产形成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和耗费,由于在研究阶段不确定是否能形成无形资产,一般是费用化处理,容易忽略自创无形资产的计量。另一方面自创无形资产中还包含着大量的职业因素,如团队中各个个体的职业经验与技术的整合。

自创无形资产的计量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为摊销;另一个是为处置,尤其是为投资和交易服务。摊销通过确定入账价值和减值测试就可以完成相关业务;处置则要考虑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但是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则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所以,自创无形资产计量和估值意义就显现出来。

2 自创无形资产的计量与估值

如何在无形资产的投资和交易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计量,是关系到经济实体资产能否正常交易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不考虑时间价值的静态计量方法和考虑时间价值的动态的计量方法,其中静态计量方法有价值盈率法、系统分析法、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法;动态计量的方法有动态趋势效益分析、增量投资收益法。

2.1 静态计量方法

2.1.1 价值盈率法

价值盈率法就是借鉴市盈率法对股票价值的计算,即股票价值等于市盈率乘以每股收益来计算自创无形资产的价值,在这里,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期相当市盈率,每年增加的收益相当于股票的每股收益。

例1:企业有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期为10年,法律规定还有4年的专利保护期。使用此专利可以给相关企业每年带来33万元的增加收益。则此项专利技术的价值应按下式计算:

评估价值=有效使用×期增加收益=4×33=132(万元)

2.1.2 系统分析法

利用系统分析法对自创无形资产进行计量和估值,就是将自创无形资产默认为一个系统,通过分析该系统形成的动因,涉及技术领域、管理要素、人力资源代表的作用程度,在把握了足够数据,对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关联情况做出判断后,对该项无形资产进行正确的计量。举例说明见例1。

例2:某电厂有一项点火技术,其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研发技术人员的相互协作,而形成的技术诀窍,估计将给企业每年带来225万元的节能增加收益,同时该技术普遍适用于各类液体燃料锅炉,相同规模情况下每年的增加收益大体相当。预计企业的受益期为7年。则该项无形资产进行投资或转让的话,则按下式计算。

评估价值=收益金额×使用期限=225×7=1575(万元)

2.1.3 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法

横向对比法就是该项无形资产在同类行业,不同企业产生不同的增加效益;纵向对比法就是该项无形资产在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增加效益,在计量一项无形资产时通常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并分配相应的权重,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无形资产价值。

例3:企业拥有一个知名商标,可在同行业中使用,带来的增加收益是产值的10%―22%,现有某个企业每年产值为2.5亿元人民币(行业中属中等规模),如能获得知名商标的使用权,将为企业带来2150万元的增加收益,在此基础上以后每年还将增加375万元的收益。估计商标持有企业可以允许其使用的年限为6年。假设横向因素占比重为40%、纵向因素占比重为60%,如何评估该项知名商标在接受企业的价值。

第一步用横向对比法,我们按增加收益的平均值计算,增加收益占产值的比重是16%,2.5亿元的产值带来的增加收益=2.5亿元×16%=4000万元。

第二步用纵向对比法,应用知名商标以后,可以增加2150万元的收益,并且以后每年还将增加375万元的收益,商标的使用期为6年,那么在6年中每年给企业带来的平均收益=2150+(375+2250)÷2=3462.5万元

由于横向因素占40%、纵向因素占60%,则无形资产在接受企业的价值如下:

评估价值=(4000×40%+3462.5×60%)×6=22065万元

2.2 动态计量法

2.2.1 动态趋势效益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就是将无形资产给转让企业带来的净收益进行贴现并加总来求无形资产的价值。要求对转让企业预计的净收益预测准确,否则计量的准确度就会受到影响。

例4:某制锁企业有一项专利技术,使用期还有5年,现准备转让给另一家制锁企业,增加收益情况如表1,目前市场贴现率为8%,计算该项制锁技术在接受企业的价值。

2.2.2 增量投资收益率法

利用增量投资收益率法计算自创无形资产的原理就是通过比较投资无形资产和不投资无形资产投资项目之间净收益的比较,来倒推出该无形资产的价值。

例5:企业有一项生产工艺上专有技术,预计收益期为15年,现准备作为投资与另一家企业甲公司联营,甲公司接受该项专有技术净收益情况如表2,不接受该项专有技术净收益情况如表3,两者之间的差异如表4,资金成本率为8%,其中表3的X为专有技术的投资价值。试计算该项专有技术的投资价值。

分析:利用差量净现值的原理来进行相关计算,具体来说就是对比有无项目投资和收益差额进行贴现计算,用差额净现值为零这个条件,通过倒算,就可以计算出无形资产的投资价值。5000万元为企业的原有资产,X为无形资产的投资价值,表2的300万元和表3的400万元为有形资产的期末余值。表4是接受无形资产投资与保持现有规模的差异情况分析,公式为表3投资与净收益情况减去表2投资与净收益情况。

则此项专有技术值得企业用6629.36万元来对此项专有技术进行联营交易。

3 自创无形资产计量与估值的研究展望

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会随着资产评估技术方法的发展和情境状况的不同而日渐多样,其准确性也会随之提高。当然,计量与估值只是提供了一个参考,具体的作价还需要双方通过协商,依据所处的具体环境来确定。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现在公允价值计量思想在会计学界根基日深,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在经济存在泡沫的情况下,公允价值也就包含着泡沫的成分,而无形资产的泡沫成分可能更大,这一点对无形资产计量与估值的准确性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第6篇: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范文

【内容摘要:】 无形资产运营活动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需要相应的指标体系对其绩效进行评价。本文在探讨构建无形资产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服务对象和应遵循的原则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并对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该指标体系的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无形资产运营绩效评价就是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运营及其产生的结果进行评判的过程。具体的讲,就是对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绩效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取得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这个结果的产生,首先需要确定评价内容的具体指标,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建立无形资产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的意义 市场经济中,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按照委托理论,投资者将资产投入企业以后,委托经理经营管理,要求经理对其资产承担增值的责任。资产运营是实现资产增值的重要途径,而无形资产运营是资产运营中一种有效的方式。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无形资产运营带动企业资产运营,达到资产增值的目的。然而无形资产运营是一项充满风险但也有巨大收益的经营活动,对其进行评价有利于落实经营管理者的责任,有利于衡量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和收益,及时把握运营的机会和调整运营的方式,更好地实现资产增值的目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来实现的。概括地来说,建立科学的无形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以下重要意义:1.1有利于实现企业资产的增值生存与发展是企业存在的目的,企业发展壮大的方式无非两种:一是追加投资;二是资产增值。显然前者是以后者为前提的,只有资产能够增值才能有投资者愿意增加投资,因此,资产增值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无形资产运营是实现资产增值的有效途径,然而运营过程中还存在收益与风险衡量的问题:在追求运营收益的同时应该注意风险的防范。建立无形资产运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有利于科学、全面地衡量运营过程中的收益与风险,运营主体可以通过评价结果及时调整运营战略,通过选择收益大、风险小的运营方案达到资产增值的目的。1.2有利于完善资本约束机制和资本激励机制委托理论认为,企业经营者是受资产所有者的委托经营管理企业资产的,由于这种委托关系的存在,经营者往往没有对资产的最终索求权,他们需要来自资产所有者的激励;另一方面,资产所有者缺乏对资产的经营管理权,需要对具有经营管理权的企业经营者进行约束,资本激励与资本约束便由此产生。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是以科学、全面和规范的绩效评价为前提的。无形资产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为资产所有者评价经营者的经营绩效提供一种可靠的参考依据,落实经营者的责任,并据此对经营者进行激励或约束,形成经营管理层优胜劣汰机制,推动我国企业家队伍的建设。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科学构建无形资产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完善企业资本约束机制和资本激励机制的基础。1.3有利于维护和提升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现代社会中,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无形资产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科技的转化。因此,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日显重要。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现实却是无形资产在许多企业中被低估甚至被忽视,企业的资产运营一般只是停留在有形资产运营层次上。无形资产运营既缺乏理论的指导,又缺乏实践的推行,还缺乏相应的绩效评价标准。无形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解决其中的绩效评价标准问题,有利于观察和考核企业无形资产运营,从而完善无形资产运营理论、推动无形资产运营活动的开展,实现无形资产增值,同时也可以维护和提升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 2.无形资产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服务对象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所有者(或主要出资人,下文论述对两者不作区别)、经理、债权人、小股东、企业职工、政府等,这些既是实施无形资产运营绩效的评价主体,又是建立无形资产运营评价指标体系的服务对象,即凡是与企业有直接或间接利害关系的团体和个人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和服务对象。但是由于评价目的和所处的立场与角度不同,其关心的内容和侧重点也就有所不同。按照利益相关程度的高低,我们将其分为三个层次:所有者、经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1)所有者。无形资产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为了评判无形资产运营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其运营的目标,即是否实现了资产的增值,以及增值多少。由于企业资产是由所有者投入并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最终所有权归所有者,因此,建立无形资产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是为所有者服务。按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契约,所有者把企业资产委托给经营者经营管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实施监督,主要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以及资产的增值情况。无形资产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但是由于它本身具有的独特性,对其管理和评价均难以进行,容易“在无声无息中消失”,建立无形资产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盘清企业的无形资产“家底”,防止无形资产流失或丧失增值能力。所有者从维护自身的利益出发,通过建立无形资产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无形资产运营活动的评价考核,既不干预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活动,又可以对经营者实施有效的监督。(2)经理。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评价与考核,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经理的评价与考核。无形资产运营的目标即资产增值的实现程度跟经理密切相关,而且评价结果跟经理也关系重大。通过评价,经理与所有者的契约关系可以得到进一步加深或解除。(3) 其他利益相关者。债权人主要关心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他们通常认为企业偿债能力的最重要的保障是有形资产,因此关注的重点在于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及其变现价值;小股东更多地盯住投资回报和股票价格,主要关注企业的短期效益;职工主要关心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利益,如薪酬能否得到保障。虽然这些企业利益相关方对企业无形资产运营绩效的状况的关注,也奠定了广泛的市场需求,但所有这些需求中,只有所有者是企业无形资产运营绩效评价的最大需求方,因此,所有者也就成为首要服务对象。 3.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3.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一切科学研究工作的共同原则,它是指指标与指标体系的设置应符合客观认识对象本身的性质、特点、关系和运动过程。这一原则体现在把握企业无形资产运营绩效评价内涵的正确性、指标体系设计的完备性、数学处理方法的逻辑严密性以及参量因素分析的准确性等几个方面。无论是评价指标确定还是计算方法确定的科学性,都将关系到所设置的评价指标的质量及其作用的发挥。3.2.全面性原则。企业的无形资产运营是配置资源、提供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运动过程。运营活动和绩效评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要真实反映企业的绩效水平,就必须建立一个全面反映各有关要素和有关环节的、能综合解释企业无形资产运营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3.3.系统性原则。系统分析的基本思路是整体最优化,在全面性的原则下,必须考虑局部评价与整体评价的结合。因此,在指标体系设置和个体指标选取上,要以构建科学、完整的评价系统为出发点,遵循重要性原则,根据各指标对实现评价目标的重要程度同时考虑各类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合理构成以及指标间的勾稽关联度和逻辑关联度,通过指标的合理取舍和指标权重的设置,达到评价指标既能突出重点,又能保持相对的均衡统一,实现系统的最优化。3.4.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的内涵、指标的数量、体系的构成等方面应保持相对的稳定,不应频繁变动,但是企业无形资产运营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只从静态角度考虑是不全面的。为保证评价方法的适用性,评价指标体系也

需要随着经济环境和绩效价值取向的变化而不断改进,不断发展。3.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企业无形资产运营绩效评价是一个多维的复合系统,不是所有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绩效的因素都能够量化。所以,评价指标的选择既要包括定量评价要素,又要包括定性评价要素,遵循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3.6.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可比性就是说评价指标应具有普遍的统计意义,使评价结果能实现企业间的横向比较和时间上的纵向比较。可操作性是指在构建的指标体系中要充分考虑指标体系实施时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在满足评价目的需要的前提下,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指标概念要清晰,表达方式简单易懂,数据易于采集,评价方法便于实际操作。根据以上考虑,企业无形资产运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应该采取多因素分析和多层次评价指标互补的方法,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合理。既要根据不同指标所反映信息的内容和重要程度考虑这些指标的合理组合,又要根据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构建评价指标间的修正和互补关系。 4.企业无形资产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1框架构成无形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采取以定量指标为主、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定量指标又可以分为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基本指标主要包括无形资产运营效率、无形资产收益率、无形资产周转率、无形资产增长率等4项,辅助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运营效率、净收益等多项指标。由于无形资产运营是资产运营的一种方式,二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因此,在基本指标重点考察无形资产运营的几个核心问题外,辅助指标设置了资产运营的相应指标,以从总体上全面的反映、评价无形资产运营绩效。定性指标主要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能力与经营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包括发展战略、长期发展能力等7项指标。下表是本文构建的无形资产运营的评价指标体系: 无形资产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财 务 指 标非 财 务 指标基本指标辅助指标经营发展战略研究开发与创新能力管理水平领导班子综合素质市场占有能力技术装备更新水平行业或地区影响能力 无形资产收益率 净收益资产收益率无形资产存量收益率无形资产增量收益率 无形资产运营效率 资产运营效率无形资产存量运营效率无形资产增量运营效率 无形资产周转率无形资产与研发费用的比率资产周转率 无形资产增长率 资产增长率资产结构无形资产增长额资产结构优化比率 4.2财务指标的含义及其计算 上述指标体系框架中,有一些指标是沿用传统的财务指标,这些指标的基本含义及其计算公式已有系统的介绍,因此在本文中不作介绍;有的则属于本文创建的指标,本文在此作一些解释。 4.2.1无形资产收益率 它是一项把企业一定期间的无形资产净收益与企业的无形资产相比较,可反映企业无形资产运营效果的综合考核指标,用公式表示为:无形资产收益率=净收益/平均无形资产总额平均无形资产总额=(期初无形资产+期末无形资产)/2该指标值越高,表明无形资产的运营效果越好;值越低,效果越差。这里的关键是如何确定考核期无形资产产生的净收益。我们认为,凡是与无形资产运营相关的净收益都应准确地计入无形资产净收益。即:仅与无形资产有关的资产运营活动产生的收益,应全部计入无形资产净收益;既与有形资产运营相关又与无形资产运营相关的净收益如能明确划分,则应将两者分别计量;如不能明确划分,则应采用适当方法计量。譬如,单独处置专利技术,产生的收益应全部计入无形资产运营净收益;同时处置无形资产及与之相关的有形资产(如固定资产),如果两种收益能够明确划分,则应分别计入无形资产运营净收益与有形资产运营净收益中;如果两者没有明确的界限,则应按照一定方法(如公允价值的比例)将其划分开来,然后分别计量。4.2.2无形资产运营效率 它是一项反映企业考核期与某一对比基准期相比较,无形资产收益率变动程度的综合动态考核指标。这一指标主要用于评价企业对无形资产在考核期内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增值能力的动态变化。其计算公式为: 或 --无形资产运营效率 --考核期无形资产收益总额 --考核期无形资产收益率 --企业历史上无形资产收益率最大值 λ值越大,说明无形资产运营所具有的资产增值能力越强,无形资产运营效率越高;λ值越小,则说明增值能力越差,运营效率越低。当λ=1时,反映考核期企业无形资产增值能力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当λ<1 时,反映考核期企业无形资产增值功能尚未完全释放出来;当λ>1时反映企业无形资产增值能力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如果λ<0则意味着企业可能存在以下三种情况中的一种或几种:无形资产流失;负商誉;亏损。 显然,这一指标有益于企业无形资产运营情况的纵向透视,但是,如果在无形资产运营效率的计算公式中 不是取企业历史上无形资产收益率最大值,而是取同行业的平均值或同行业企业尤其是竞争对手的历史最大值时,就有利于同行业之间的横向比较。 资产运营效率、无形资产存量运营效率、无形资产增量运营效率等3项指标的含义与无形资产运营效率基本相似,只是考核的对象不同,分别是企业总资产、无形资产存量、无形资产增量等,在此就不作一一论述了。 4.2.3无形资产增长率 它是指企业考核期期末相对于上期期末无形资产增长的比率,反映企业无形资产增长速度,是一项相对指标。与之相对应的绝对数指标是无形资产增长额,反映的是考核期期末相对于上期期末无形资产增长的绝对额。无形资产增长额=考核期无形资产总额—上期无形资产总额无形资产增长率=无形资产增长额/上期期末无形资产总额 =(考核期无形资产总额—上期无形资产总额)/上期期末无形资产总额 该指标值越大,则企业无形资产增长速度越快,一般而言,该考核指标应与其绝对数指标结合起来分析。 4.2.4资产结构与资产结构优化比率 资产结构一般是指企业各项资产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本文特指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它反映了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地位问题。 资产结构=无形资产/总资产该指标值越大,说明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越大,就越应重视无形资产的运营活动及对其绩效的评价。当资产结构值为负数时,说明企业无形资产流失严重,或者存在大量的负商誉;值为0时,说明企业没有任何的无形资产,这种企业难以生存,或者说明企业的无形资产减值(包括负商誉)直至为0 ;值为1时,总资产与无形资产等量或者说企业的资产全部是无形资产,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可能的解释是存在无形资产高估、有形资产低估或流失、转移等。当然,还存在资产结构大于1,即企业无形资产高于总资产的情况,这是因为现在的会计制度一般都规定无形资产应以取得成本即历史成本入账,而且往往商誉不能入账,而本文所指的无形资产包括商誉。这种情况涉及到资产评估以及会计制度设计等问题,本文暂不作讨论。因此,资产结构的值一般都在0~1之间。资产结构考核的是某一时点企业资产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率情况,属于静态指标。但是,一些基础上较好、无形资产较多的企业,即使考核期无所建树,该指标值仍会很高;与此相反,一些基础较差、无形资产基数较小的企业,即使发展迅速,该指标值仍会很低。如果仅从这个角度考核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可能无形资产提升较快的企业反而得到较低分,评价结果偏低。为克服该静态指标所固有的缺陷,本文引入与资产结构相对应的动态指标——资产结构优化比率。它是指考核期期末资产结构与上期期末资产结构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资产结构优化比率=考核期期末资产结构/上期期末资产结构 这一指标主要是考核企业资产结构各期改善的情况,一般来说该值越大越好,指标值越大,则资产结构优化的速度越快,企业无形资产增长的速度越快。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有些企业无形资产主要是土地使用权,而有形资产则逐步流失。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资产结构和资产结构优化比率都较高,这时就需要结合其它指标如无形资产增长的比 率、无形资产增长额等来分析。4.2.5无形资产周转率 它是用来衡量和评价企业构建、投入使用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考核指标,其计算公式可以参考资产周转率来设计: 无形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无形资产总额 一般来说,无形资产周转率越高,反映无形资产购建、使用的速度越快,这样会相对提高有形资产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总资产的周转率、增强盈利能力。 4.2.6研发费用与无形资产的比率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形成无形资产的能力,用公式表示为:研发费用与无形资产的比率=新增无形资产/研发费用一般来说,该指标值如果大于1,说明企业研发能力较强,投入少量的资金形成价值较大的无形资产,形成无形资产的效率较高;如果小于1,则说明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应该重新进行研发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以及检查研发项目是否存在管理上的问题。这一指标可以作为无形资产周转率的有效辅助指标,说明企业形成无形资产的速度和效率。 4.3.非财务指标的评价内容定量评价指标是国内外绩效评价领域较为通用直观的分析判断方法,但是从评价实践来看,单纯的定量指标评价不能综合反映企业无形资产运营的全部绩效状况,所以需要引入定性指标加以补充。 4.3.1领导班子综合素质该项指标主要包括对领导班子的企业知识结构、道德素质、协调组织能力和决策水平等方面的考察。企业领导班子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因为企业经营发展由领导班子制定,经营决策由领导班子作出,如果决策错误,主要是追究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责任。所以,企业领导班子的基本素质在绩效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领导班子基本素质主要通过以下3个方面来加以考察:(1)企业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管理经验,对经营管理及本行业技术的掌握程度,经营业绩水平。(2)领导班子团结程度,廉洁自律程度,是否爱岗敬业,奖惩严明,员工的拥戴程度。(3)经营理念的先进性,是否勇于创新,在进行重大决策时是否均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并能达到预期目标,工作成绩好坏。(4)对人才和科技研发的重视程度。 4.3.2经营发展战略该指标主要是指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制定先进、明确、可行的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实施企业无形资产运营绩效评价时,必须对企业是否具有长远战略,发展战略是否科学、可行,是否得到员工的认同并予以贯彻,进行分析评价,以引导企业树立长远观点、全局观点,避免短期行为。企业经营发展策略的考察主要依据以下3个方面:(1)企业的短中长期计划的合理性、科学性,生产经营目标明确与否;(2)企业制定的筹资、投资、生产、营销、兼并重组等各种经营策略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和长期持续的发展。(3)购建的无形资产是否有利于形成和维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4.3.3研究开发与创新能力无形资产的主要源泉是科学技术,研究开发能力强是科技进步的表现。该能力指的是企业在生产和改进现有产品时,研究开发与产品相关的技术,以形成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的能力。企业在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方面付出的代价及所取得的成果,是评价该能力的主要资料。同时,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瞬息万变,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企业持续发展,必须不断进行创新。这里的创新包括企业的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观念创新等多方面内容。 4.3.4技术装备更新水平 包括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设施先进程度等方面的内容。一个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装备先进的企业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不注意跟踪和研究最新技术进步成果,其先进的技术装备也会变成落后的生产力。对企业技术装备更新水平的考察主要通过以下方面:(1)企业主要设备生产技术水平达到何种级别,是否与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相适应。(2)企业开工程度,设备利用率高低,运转率高低。(3)企业是否重视技术投入,其技术装备更新和新产品开发的技术力量和资金力量如何,企业每年研究与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4)企业的环保意识如何,环保技术措施水平,达到何种级别。 4.3.5行业或区域影响力 该指标包括企业在行业或区域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这往往是企业商誉与核心能力的反映。考察企业的行业或区域影响力主要依据以下3个方面:(1)企业在本行业或区域的影响力高低,企业产品销售额或资产总额在全国(或本区域)同行业的排名。(2)企业在本行业的作用,其辐射力高低。(3)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在本行业的影响力。4.3.6管理水平这里有两层含义:企业治理结构与基础管理水平。现代企业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科学规范的企业治理结构是企业正常有效管理的保障。治理结构反映的是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权责划分、决策执行等的内容。相对治理结构来说,基础管理则是“微观”方面的管理。它主要包括内部管理和生存发展的需要,企业各项内部基础管理制度的健全情况和贯彻执行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基础管理是企业各项管理的基石,包括内部管理模式、各项规章制度、激励与约束机制、信息传递渠道等。同时,必须关注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如果不执行或执行不好,多么完善的制度也如同一张废纸。4.3.7市场占有能力该指标主要包括对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和消费者对企业提供情况的评价,以及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可程度等。市场占有能力是企业扩大企业利润和发展长大的基础。所有企业都必须努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而市场占有能力除成本价格、产品质量、营销策略等因素外,企业的服务满意度和顾客的忠诚与认知程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该指标又可以分解为以下四个指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忠诚程度、顾客满意度、公众认可程度。4.4优点 本文构建的无形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无论是在设计的思路上,在对评价目标的体现上、在设计的指标内涵的表达上,还是所选用的指标的结构层次上、表现形式上,均有自身的特点。概括而言,指标体系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4.4.1.在体现考核指标的目的上,重点突出了无形资产收益率这一关键。 企业的财务效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利益相关各方面关注的焦点,资产运营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资产的最优化配置和价值最大化。其实净收益(即净利润)代表着资产的增值,资产收益率代表着资产的增值率,无形资产收益率代表着无形资产的增值率,企业价值的最大意味着企业长期的净收益与收益率最大,追求资产(包括无形资产)的增值与资产(包括无形资产)的增值率。从无形资产运营的含义、特征、策略等方面来看,无形资产运营是资产运营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以无形资产收益率为基本指标能够更直观地体现了考核的对象,选择资产收益率与净收益为辅助指标能够体现无形资产运营的根本目的,本文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4. 4.2.在考核指标体系的层次上,符合整体性原则。之所以以一个指标体系,而不是以一项指标来对企业无形资产运营进行考核,是因为单项指标具有局限性,而指标体系更能发挥作用。一个指标体系作用的发挥则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体系结构层次上的完整性或系统性。在构建的指标体系中,以定量指标(财务指标)为主,定性指标(非财务指标)为辅;定量指标又可分为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这两种指标又各包括四个方面的指标子体系,并且在形式上实现了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的结合。从作用上看,在构建的指标体系中,既有综合性较强的指标,如:无形资产运营效率、无形资产收益率、无形资产增长的比率等;又 有综合性较弱的指标,如:无形资产存量效率、无形资产增量运营效率等。4.4.3.有关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无形资产收益率的提高应主要通过增强无形资产的绝对数的同时提高无形资产运营的效率。资产可以分为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因此,无形资产运营同样可以从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来分析,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中,无形资产收益率就是分别从增量和存量两个方面进行考核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示:无形资产收益率=无形资产增量收益率+无形资产存量收益率 4.5应注意的问题4.5.1关于计量基础谨慎性原则和历史成本原则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普遍采用的基本原则。基于这些原则,我国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以历史成本入账,期末可按可变现净值与账面价值孰低原则调整,对于资产的增值则不作任何记录;无形资产中的商誉不入账,而诸如专利技术等项目则以咨询费等少量费用支出入账,研发费用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这些会计计量方法,往往容易导致资产价值的少计,尤其是科技日益发展、无形资产日显重要的当今社会,无形资产价值计量的不准确,容易导致企业对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中应占有的位置认识不清,从而做出不甚明智的经营决策,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因此,无形资产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建立在客观反映资产变现价值的基础上,即:应以资产的评估价值为基础,既要求企业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又要求对有形资产如固定资产等进行评估。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按照评估价值编制企业财务报告,因为评估价值是社会所公允、所能接受的,以它为基础评价运营效绩,其结果必然具有客观公正性。4.5.2关于评价期前面提到,无形资产运营效绩评价指标体系是建立在以评估价值为基础重新编制的财务报告之上的,而不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现象财务报告资料。因此,无形资产运营效绩评价的评价期大可不必局限于会计年度。评价期的确定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评价主体的需要。首先是投资者出于考察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及其增值情况、其运营对企业的贡献程度的需要;其次是债权人、政府、经理及企业职工等各方面的多种需求。二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一般而言,企业发展要经理成长、成熟、衰退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以细分为不同的时期。每个阶段、每个时期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企业发展是否存在经营方向的偏离,能否加速或延缓某一阶段、时期等等。通过无形资产运营效绩评价可以评判无形资产及其运营情况是否与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时期相适应,从而促进企业发展。三是评价的成本。无形资产运营绩效评价首先需要大规模的资产清查和评估,然后就是按照评估价值逐项调整资产价值,并重新编制财务报告,最后是评价。这些都需要发生大量的费用。总之,企业应该在综合考虑评价主体与企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成本效益原则,确定无形资产运营绩效评价的评价期。4.5.3关于评价结果及其运用企业通过对无形资产运营效绩评价结果的分析有利于正确认识自身,及时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提高运营水平。首先,对无形资产运营绩效评价,不仅要看结果,更应注意过程,要将评价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分析。这可以帮助评价主体了解企业的无形资产运营绩效中主观努力的成分占多少依靠行业的特殊性取得的成分是多少,有利于评价主体根据企业性质和特点,结合企业的历史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对企业的无形资产绩效作出公正的评价。其次,应该客观地看待评价结果。由于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以及市场瞬息万变,因此,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地域的企业及同一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或时期的评价结果都会有所不同,如“双高”企业与传统企业不同,它主要是以技术创新和较快的产品更新来达到较高的投资回报,各项得分可能都会高于传统企业;出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同一企业,评价结果也会有所差别,一般来说,成长期的评价结果优于稳定期,而稳定期优于衰退期。这些差异是由行业、企业、市场等客观条件造成的。在运用评价结果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的存在,而不应不顾客观条件的不同,盲目地追求运营效益。总之,评价结果的运用是企业无形资产运营绩效评价的灵魂,只有不断寻求和推广评价结果的运用领域,才能使无形资产运营评价的理论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并不断地指导企业的实践。

第7篇: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范文

【关键词】 安全成本; 计量属性; 时间特征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7-0028-04

企业安全形势的严峻和人们对企业安全生产的需求已经逐渐显现为经济乃至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普遍理解为“不存在能够导致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状态的“安全”一词也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外延已经扩展至人身和财产之外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企业尤其是高危行业企业不可避免要产生更多的安全成本来缓解日益尖锐的安全矛盾,安全成本有必要成为单独的成本项目并且单独计量核算。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安全成本具体内容的确定和计量,即安全成本的结构划分及基于此的计量属性选择。本文首先根据安全成本的内涵将安全成本的结构划分为四个功能层级,并解释各功能性成本项目的含义,然后分析每项安全成本的时间特征,最终确定最合适的计量属性。

一、安全成本和计量属性的内涵分析

(一)安全成本的内涵

成本是为过程增值或结果有效已付出或应付出的资源代价。据此,安全成本的内涵可以解释为企业为了安全增值或者达到与维持某种安全状态已付出或应付出的各种资源总和。

成本都有目的性,安全成本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和维持相对理想的安全状态或者应对不安全状态的风险,但是分析其经济实质,企业之所以会发生安全成本,归根结底是因为其增值性或者说它对企业其他增值活动的保障性。安全成本的增值性与生产性成本等的增值性相比虽然比较间接,而且带有明显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但是也有长效性和多效性等优势,不容企业忽视。而且从罗云(2010)等的定量分析来看,安全的“产出”往往是“增值产出”远远大于“减损产出”。

资源代价是一个总量的概念,既包括过去某一时间已经付出的,也包括还没有付出但是应该于现在或未来某一时间付出的各种安全成本。资源代价并不仅指成本的耗费,还包括成本的补偿,企业安全管理所追求的就是以最小的安全成本耗费获取最大的补偿,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二)计量属性的内涵――时间特征分析

计量属性是被计量对象数量特征的属性,其选择是将核算对象价值货币化的关键环节。我国目前主要的计量属性有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现值、重置成本和可变现净值。

历史成本是面向过去的计量属性,计量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可以称其为历史性计量属性。由于历史成本按照交易或事项发生时的实际金额计量,所以可靠性和可验证性较强,目前仍是最主要的会计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现值、重置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分别从不同角度计量交易或事项的现时状态,是面向现在或未来的计量属性,可称其为现时性计量属性,是重要的辅计量属性。其中,公允价值强调交易的公平性、实时性;现值更多地关注未来的现金流量和货币时间价值;重置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则是针对特定状态(成新率、产品加工程度)下的项目,区分“买进”或“卖出”计量核算对象的价值。它们的特点是数据的取得受限于市场环境和估值技术,需要更多的人为估计,数据的可靠性尚不及历史成本。但是其较高的相关性使得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无论理论层面还是实务层面,大有赶超历史成本的态势。

二、双维度安全成本分析

就功能性而言,安全成本分为企业主动投入的保证性安全成本和被动产生的由安全风险所致的损失;就时间特征而言,安全成本具有历史性或者现时性。本文首先将安全成本划分为四个功能层级,即Ⅰ级安全成本总和,Ⅱ级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Ⅲ级保证性的安全生产成本和安全管理成本、损失性的内部安全损失和外部安全损失,Ⅳ级是更多的明细成本项目。在结构分析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维度,分析了安全成本各明细项目的时间特征,如图1所示。

(一)功能维度分析

安全成本分为保证性和损失性安全成本正契合了安全成本的涵义:保证性安全成本主要指为了达到和维持相对理想的安全状态的成本,损失性安全成本则主要是指应对不安全状态的风险产生的损失,还包括一小部分因为安全设施或安全材料的非安全原因导致毁损、丢失等造成的损失。

1.安全生产费用包括了生产环节中产生的保证性安全成本,是企业产品成本的一部分。

安全设备包括外购安全生产、防护及监测设备及设施,自建或改扩建安全生产、防护及监测工程等,形成固定资产后每期计提折旧等计入成本的金额为安全设备费。

安全材料费指不符合安全设备确认条件的安全周转材料消耗,主要包括劳保用品、防护设施(低值易耗)及材料、消防器材等。

安全生产人工费指专门从事安全工作或者岗位职责中安全性质工作占一定比例(可识别)的生产人员的薪酬(不含安全补助)等。专职安全生产人员薪酬全部计入安全成本,安全工作占岗位职责一部分的人员薪酬按时间、工作量或作业比例分摊后计入产品成本和安全成本。

安全技术费包括安全技术的购进和研究开发费用。如果形成无形资产,还必须按照无形资产的要求进行计量。

安全补助费主要包括安全保险、安全岗位津贴及各种安全奖励,如生产人员有一定的工作量或工作时间与安全生产有关,其补助费按时间、工作量或作业比例进行分摊分别计入产品成本和安全成本。

安全生产管理费主要指生产现场由生产管理人员产生的安全管理费用,比如领用生产材料等物资。如生产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工作量或工作时间与安全生产管理有关,其工资按时间、工作量或作业比例进行分摊分别计入制造费用和安全成本。

2.安全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管理和监督各项安全工作产生的归属于某一期间的费用。

安全管理人工费指的是安全管理人员和安检人员的薪酬。该项目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专职安全管理及安检人员,薪酬全额计入安全管理费用;如果是兼职安全管理及安检人员,薪酬可按岗位职责规定比例或实际工作量比例分摊分别计入管理费用和安全成本。

安全维护费主要包括安全监测、检查及维修费项目,参照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安全设施等的维修费应当计入当期费用,也就是计入安全管理费用,而不是计入制造费用,即使该安全设施是用于进行安全生产的。

安全保险费主要指企业给员工购买的各类安全性质的商业保险。

安全宣传培训费主要指各种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文化等的宣传费用,比如安全宣传片、安全标语等的制作费用,还有企业内部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费,比如进行新进员工的安全培训、原有职工的安全继续教育和举办安全知识讲座等。

安全信息费包括安全情报和信息的收集、储存、整理、分析、反馈等费用。

3.内部安全损失指的是安全原因造成的企业内部人员、生产或财产的损失,也包括安全设施材料的处置损失和安全事故外的其他非常损失。

内部医疗赔偿费包括企业承担的安全原因造成的内部人员伤亡的医疗费、赔偿费。

内部事故处理费主要指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抢救费用、善后费用等,不包括医疗费和赔偿款。

内部诉讼费指的是企业与内部人员因为安全原因发生纠纷产生的诉讼等费用。

安全设备损失包括安全设施处置损失、非常损失以及安全事故后的维修费等。

安全材料损失包括安全材料非常损失和因安全原因造成的其他材料的丢失、毁损等损失。

安全生产损失包括安全因素引起的停工、返工损失费和恢复生产费等。

内部无形损失包括安全原因导致员工精神损失、企业商誉损失等。

4.外部安全损失指的是安全问题导致的企业外部人员或财产的损失,以及应对企业相关事宜如诉讼、行政处罚、环境治理等的费用。

外部医疗赔偿费包括安全原因造成的伤亡人员的医疗费、赔偿费用,以及社会其他财产损失的赔偿款。

外部事故处理费主要指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外部抢救费用、善后费用等,不包括医疗费和赔偿款。

外部诉讼费主要指由于安全事故等引发的企业与社会其他个人、组织的各类纠纷导致诉讼而产生的费用。

安全处罚是指由于企业安全工作未达到法律法规规定或有关部门要求而产生的行政性罚款。

生态治理费主要指安全工作不到位或事故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产生的治理、恢复费用。

社会无形损失包括安全问题致使环境破坏、公众信心丧失及恐慌给企业带来的生产、销售、商誉等损失。

(二)时间维度分析

安全成本各功能项目的时间特征可以分为三类:单一历史性的成本项目、单一现时性的成本项目和双重时间维度的成本项目,统计情况见表1。

1.安全生产成本

安全生产成本中的安全生产人工费、安全补助费和安全生产管理费都按业务发生时的金额计价,具有历史性。特殊的是安全设备费、安全材料费和安全技术费,三者都是在初始计量时形成相应资产、费用,按历史成本计价,具有历史性;后续计量如果计提资产减值,则具有了现时性。

2.安全管理成本

此类安全成本属于期间费用,具有历史性。

3.内部安全损失

其中,内部医疗赔偿费、内部事故处理费、内部诉讼费和安全生产损失费都按发生成本的实际金额计价,具有历史性。

如果在后续计量时相关设备或材料发生了价值减损,那么相关损失费的计量就因此具有了现时性。

内部无形损失很特殊,具有隐蔽性和时滞性,企业无需立即付出代价,但是在企业日后的经营中会影响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发生现金流出或减少现金流入,其价值计量现时性非常显著。

4.外部安全损失

大多数企业外部损失具有历史性,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比如外部医疗赔偿费、外部事故处理费、外部诉讼费和安全处罚等。

生态治理费指的是企业需要缴纳的环境恢复、维护等费用,具有历史性。如果需要购置排污处理、监测等设备,则形成安全设施费,不属于企业外部损失。

外部无形损失同内部无形损失,具有现时性。

三、安全成本计量属性的确定

符合确认条件的各功能性安全成本,其定量的关键是计量属性的选择。同一项安全成本,选择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等现时性计量属性所得的数值一般是不一样的。哪种计量属性最适合该成本项目,计量结果最符合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主要取决于计量对象本身的功能和时间性质,另外,还要兼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成本效益原则。

(一)单一历史性的成本项目

安全成本中仅具有历史性时间特征的项目占大多数,24项中有17项,达到70.83%,大多直接计入相应成本或费用,属于一次性计量,不涉及后续计量问题,也不需考虑时间价值。这类安全成本可以直接选择历史性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

(二)单一现时性的成本项目

单一现时性的成本项目数量是最少的,仅有2项,占24项的比例为8.83%,分别是内部无形损失和外部无形损失。这类损失通常没有价格或不能交易,历史成本计量不现实,所以一般采用特殊的估值技术计算,比如商誉损失估价的超额收益法、环境损失测算的市场价值法等。这些估值技术一般根据未来现金流量按照一定折现率计算现值,或者寻找替代成本或机会成本计算公允价值,可见计量属性选择现值或公允价值较适宜。

(三)双重时间维度的成本项目

双重时间维度的成本项目共5项,占20.84%,包括安全设备费、安全材料费、安全技术费、安全设备损失和安全材料损失。这5项安全成本都是先期形成的各种资产成本或损失的结转,计量属性因为后续计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减值准备的计提,兼具了历史性和现时性,应视具体情况选择公允价值、现值、重置成本或可变现净值。

1.安全设备费和安全设备损失

安全设备使用期内如果没有发生资产减值,安全设备费和安全设备损失的计量属性保持其初始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

使用期内如果发生了贬值,遵循谨慎性则需计提减值准备,形成安全设备减值损失,同时影响后续期间的折旧和其他损失成本金额的计量。安全设备计提减值准备时按照可收回金额计价,其计算以公允价值或是现值为基础,选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与现值之间较高者。可见,针对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安全设备,这两项安全成本可以选择公允价值或现值作为计量属性。

2.安全材料费和安全材料损失

与安全材料相关的安全成本的计量属性也与资产减值计提与否息息相关。不存在跌价现象,安全材料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都采用历史成本,其消耗或损失也应选择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一旦跌价,企业应该计算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量属性相应转变为可变现净值。

3.安全技术费

当期的费用性安全技术支出属于安全生产费用且不会形成无形资产,按照实际成本计价,可选择历史成本为其计量属性。

当企业购买或自主研发的安全性技术、专利等符合资产确认的条件时,应确认无形资产,并按照实际成本入账。后续期间若不贬值,则摊销费用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如果发生了减值,则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和后期的摊销金额都会受到可收回金额的影响。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取决于计算的现值或公允价值孰高,故现值和公允价值都有可能成为其计量属性。

四、总结

安全成本的内涵剖析和结构划分对于企业正确认识安全成本具有重大意义,也使得安全成本的科学计量成为可能。鉴于安全成本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目的性,本文将安全成本的结构划分为四个功能层级,并进行详细界定。然后根据每项安全成本的时间特征选择最契合的计量属性,保证安全成本定量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姚庆国.安全经济学基本问题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04(12):51-54.

[2] 罗云.安全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 徐捷.会计计量属性在各项会计要素计量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0.

[4] 姚庆国.煤炭安全成本初论[J].煤炭经济研究,1999(6):33-35.

第8篇: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范文

【关键词】 无形资产 质量分析

纵观无形资产领域的研究不难发现,迄今为止对无形资产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是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正在替代有形资产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驱动要素,这一事实已经无需争论。无形资产的数量与质量决定着企业的短期经营和长期发展,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传统的无形资产会计研究主要集中在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报告和信息披露,重点关注的是无形资产的数量,而对无形资产质量的研究却很少见。

1. 无形资产会计的难点

1.1自创无形资产的成本难以确定

外购无形资产入账价值应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即以使其达到可利用状态和位置以前的所有支出来计价入账。但自创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却难以确定,主要原因是:第一,自创无形资产的研发可能跨越多个会计期间,使得这些支出难以追溯到某一具体项目中去;第二,无形资产自创的支出规模与无形资产自创的成功之间没有比例关系,并不是无形资产自创支出越多,形成无形资产就越多,这就使得自创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核算必须采用与常规资产所不同的方法。

1.2无形资产的受益期难以确定

无形资产属于企业的长期资产,其成本应在受益期内摊销。但与有形的固定资产不同的

是,无形资产的受益期因受更多的人为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难以确定。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受益期不确定,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就难以进行摊销。

1.3商誉难以脱离特定企业而独立存在

商誉指一家企业或由于它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或由于信誉好而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或由于它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率高、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这种无形价值,具体表现在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水平。为此可以认为,具有一般获利水平的企业的商誉为零,低于—般获利水平的企业的商誉为负值,高于一般获利水平的企业的商誉为正值。商誉是一种相对的获利能力形成的价值,它是由特定企业的综合优势决定的,因而不能离开该特定企业而独立存在。

2. 无形资产会计的一般惯例

与上述三大难点相对应,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也有其特有的惯例。

2.1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确定

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决定了无形资产价值转移的速度。我国会计准则规定:来源于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不应超过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的期限;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在到期时因续约等延续,且有证据表明企业续约不需要付出大额成本的,续约期应当计入使用寿命。合同或法律没有规定使用寿命的,企业应当综合各方面因素判断,以确定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如与同行业的情况进行比较,参考历史经验,或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等。按照上述方法仍无法合理确定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该项无形资产应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予摊销。

2.2商誉的会计处理

尽管我们一再强调商誉是企业具有的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所形成的价值。

按照一般会计惯例,由于自创商誉难以计量,企业通常不确认自己的商誉,只确认购入的商誉,即只有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企业时才有商誉问题。

当企业间发生并购时,被购买企业商誉的价值并不是根据定义中所强调的实质来确定的,而是根据购买企业的收购价与被购买企业净资产的公平市价之差来确定的。用公式表示:

商誉=收购方的收购价—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公平市价:收购方购买股权百分比

可见,商誉的价值并不一定准确地反映了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它的确认实际上也是一种交易的结果,受双方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

3. 无形资产的披露惯例对报表分析的影响

3.1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和商誉的信息含义

由上述无形资产处理惯例可知,与自创无形资产相关的研究支出和开发支出中的不确定部分已经作为发生会计期间的费用,并没有作为无形资产处理,只有符合条件的开发支出才可以资本化处理。因此,报表中的“无形资产”主要反映的是外购无形资产的价值,“开发支出”反映自行研发并接近成功的无形资产成本,而商誉则反映的是外购企业带来的商誉而非自创商誉。

3.2重视研发的企业可能存在账外无形资产

研究支出和一部分开发支出的费用化处理,并不意味着自创无形资产一定不能成功。有些已经研制成功的无形资产由于平日研发支出的费用化处理难以在资产负债表上出现,而是“游离”在资产负债表外成为表外资源。因此,历史较为悠久并重视研究和开发的企业,就有可能存在多项已经成功且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账外无形资产。在报表分析中应额外考虑。

4. 无形资产的质量分析要点

无形资产的质量主要体现为在特定企业内部的利用价值和在对外投资或转让中表现出的增值价值。分析时应关注以下主要方面。

4.1无形资产的盈利质量分析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实力的增强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如同一双看不见的手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但现行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决定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往往是象征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相当部分的无形资产的内在价值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它的账面价值,而无形资产本身的特点又决定了其盈利的不确定性。可见,分析无形资产的盈利性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分析时,要详细阅读报表附注及其他有助于了解企业无形资产类别、性质等情况的说明。不同项目的无形资产的属性相差悬殊,其盈利性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由于有明确的法律保护的时间,其盈利性相对较为容易判断。而像专有技术等不受法律保护的项目,其盈利性就不容易确定,同时也容易产生资产的泡沫。

4.2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增值质量

无形资产是一项不具有实物形态的特殊资源,自身无法直接为企业创造财富,必须依附于直接的或间接的物质载体才能表现出其内在价值。无形资产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它只有与固定资产或存货等有形资产进行适当组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企业可利用品牌效应、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通过联合、参股、控股、兼并等形式实现企业扩张,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可见,无形资产在与其他资产组合过程中所释放的增值潜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无形资产的盈利性,进而决定了无形资产的质量。

4.3无形资产的变现质量分析

无形资产在市场上通过转让而变现,是其价值实现的一种有效途径。但由于它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或垄断性很强的特殊资源,它的变现价值确认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分析企业无形资产的变现性主要考虑:是否可以单独进行转让,是否存在活跃的市场可以进行公平交易,无形资产减值难以变动的速度。

通常情况下,可以单独转让且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的无形资产变现能力强。一般来说,能够顺利变现的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和专有技术等。按照现行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定期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对无形资产的可回收金额进行估计,并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可回收金额的部分确认为减值准备,为此,可以通过分析企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来判断各项无形资产的变现性。当然分析时还应注意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合理性。现行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以后期间不得任意转回,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企业利用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来操纵利润的行为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重 无形资产会计信息质量分析评价 [J] 当代经济 2006(3).

第9篇: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处置;无形资产处置;会计核算;比较学习

在会计学习、研究与教学过程中,特别针对企业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学习中,注意到两项资产处置核算存在着共同与不同之处,在此运用比较学习方法,分析两项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差异和账务处理应用。

一、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核算的异同分析

1、两项资产处置条件与原因相同。由于企业固定资产技术落后、使用期限已满、自然灾害影响,使得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表明固定资产不再符合自身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固定资产应予终止确认。同样,由于无形资产的技术含量下降、受益期限已满、商业机密泄露影响,使得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表明无形资产不再符合自身的定义和确认条件,无形资产应予以注销。在此说明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成为企业处置两项资产的重要条件和主要原因,同时成为企业对该两项资产进行处置起点。

2、两项资产处置方式相同。由于存在以上原因,企业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方式主要表现为出售、报废、转销。在此说明企业两项资产已经失去自身的使用价值、转让价值和存在意义,企业采用出售、报废、转销的方式放弃对两项资产拥有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注销两项资产的账面原值、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和减值准备,表明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应该整体退出企业的会计核算。

3、两项资产处置账务处理流程不同。固定资产处置有基本账务处理流程,具体表现为:(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2)发生清理费用;(3)出售收入及税金和残料的处理;(4)保险赔偿的处理;(5)清理净损益的处理。而无形资产处置没有基本账务处理流程,在处置业务发生时,一次性注销有关账户、计算相关税费和结转处置净损益。在此表明固定资产处置核算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操作性,而无形资产处置核算表现出一步到位的特点。对于两项资产处置核算流程与步骤的理解,有利于顺利完成它们的会计核算。

4、两项资产处置核算应用账户不同。固定资产处置核算应用的是“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账户;而无形资产处置核算应用的是“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账户;并且发现只有“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而没有“无形资产清理”账户。对于两项资产处置核算应用的账户,在国家财政部门规定的会计科目表中得以体现和确认。在此表明以上账户的应用是完成两项资产处置核算的基础,是区别两项资产处置核算的重要依据,也是掌握两项资产处置核算的学习重点。

5、两项资产处置收入征税不同。企业固定资产处置收入要征收增值税,而无形资产处置收入要征收营业税。根据新税法有关规定,企业销售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如果原购入时进项税额已经抵扣的,则销售时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如果原购入时进项税额没有抵扣的,则销售时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如果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则按以下公式确定销售额和应纳增值税额: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3%),应纳增值税额=销售额×2%。同时,根据税法有关规定,企业销售无形资产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为计税营业额,按照5%征收率征收营业税。在此说明两项资产处置收入应分别计算和缴纳不同税金,同时进行准确的账务处理,在此形成两项资产处置核算的学习难点。

6、两项资产处置结果的账务处理相同。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形成的净收益或净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即应计入“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账户。在此说明两项资产处置形成的净损益属于营业外收支核算的内容,反映出两项资产处置结果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不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形成的收入与支出。

以上分析发现,两项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基本模式表现为:“确认处置原因—采用处置方式—应用账务处理流程—选择处置核算账户—处置收入征税处理—处置结果账务处理”,在此基础上抓住两项资产处置核算的共同与不同之处,正确完成两项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

二、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账务处理应用分析

1、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对外出售的账务处理。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及其他原因,企业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需要不断更新和创新,淘汰落后设备与引进高科技含量的各项技术成为企业当务之急。在此结合以上分析结果,对两项资产对外出售进行账务处理分析。

例题:甲公司出售一台使用过的设备,原值为200000元,购入时间为2009年1月,该设备购进时所含增值税34000元已计入进项税额。假定2011年2月出售,折旧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折旧,不考虑残值,同时该设备已计提减值准备20000元。出售价款为140400元(含增值税),该设备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

2年计提折旧=(200000÷10)×2=40000(元)

出售时应缴纳增值税=[140400÷(1+17%)]×17%=20400(元)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140000

累计折旧40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

贷:固定资产200000

(2)收到出售价款及税款

借:银行存款1404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400

(3)结转清理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2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20000

如果该设备购入时间为2008年1月,该设备购进时所含增值税34000元不计入进项税额,则账务处理如下:

3年计提折旧=(200000÷10)×3=60000(元)

出售时应缴纳增值税=[140400÷(1+4%)]×4%÷2=2700(元)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120000

累计折旧60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

贷:固定资产200000

(2)收到出售价款及税款

借:银行存款1404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377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700

(3)结转清理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17700

贷:营业外收入17700

如果该设备购入时间为2007年1月,甲公司为小规模纳税人,则账务处理如下:

4年计提折旧=(200000÷10)×4=80000(元)

出售时应缴纳增值税=[140400÷(1+3%)]×2%=2726(元)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100000

累计折旧80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

贷:固定资产200000

(2)收到出售价款及税款

借:银行存款1404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37674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726

(3)结转清理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37674

贷:营业外收入37674

例题:乙公司将一项专利权出售给其他单位,该项专利权账面余额120000元,已计提摊销12000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0000元,取得出售收入140000元存入银行。营业税税率为5%。

出售时应缴纳营业税=140000×5%=7000(元)

借:银行存款140000

累计摊销120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l0000

贷:无形资产120000

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7000

营业外收入-出售无形资产收益35000

2、固定资产报废与无形资产转销的账务处理。由于固定资产使用期已满、遭遇自然灾害的原因,造成固定资产进入报废清理程序。同样,如果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所替换或超过合同、法律规定受益年限,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再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应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在此结合以上分析结果,对两项资产报废与转销进行账务处理分析。

例题:甲公司有一栋厂房遭台风袭击,不能继续使用,经批准予以报废。该厂房账面原值450000元,已提折旧270000元,已提减值准备20000元;清理过程中发生清理费用8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报废时拆除的残料20000元,列作原材料;由于该厂房已投保,经保险公司核准,决定给予甲公司100000元的保险赔偿,款项尚未收到。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160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

累计折旧270000

贷:固定资产450000

(2)发生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8000

贷:银行存款8000

(3)残料入库处理

借:原材料2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20000

(4)保险赔偿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1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00000

(5)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净损益

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160000+8000-20000-100000=48000元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48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48000

例题:乙公司购入的一项专利权,购入时账面价值为120000元。现在已累计摊销80000元,已计提减值准备24000元,由于新技术的开发利用,该项无形资产已无任何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经批准予以转销。

借:累计摊销800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4000

营业外支出16000

贷:无形资产120000

以上核算案例分析发现,在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过程中,由于处置条件、原因与方式存在共同之处,因此在分析两项资产对外出售、报废与转销处置基础上,掌握两项资产处置应用的不同账务处理流程和选择的不同核算账户,重点处理两项资产出售收入征税核算,正确计算和结转两项资产的处置结果。

三、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比较学习的总结

综上所述,在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核算比较学习研究中,总结出两项资产处置核算存在的共同与不同之处,有利于加强两项资产处置管理和核算。

1、在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和核算方面。由于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作为长期使用资产在管理上存在较大风险,这些风险来自于设备技术落后、资产使用寿命、自然灾害影响。为此,应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处置、报废的规章制度,保证固定资产及时更新,为固定资产处置核算做好准备。同时,依据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处置条件、原因、方式、结果、账务处理流程和账务处理结果进行正确的确认与计量,在确认固定资产处置原因与方式基础上,重点学习和掌握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账户、账务处理流程、处置收入征税处理、处置结果账务处理。

2、在无形资产处置管理和核算方面。由于无形资产是没有实物形态的,它通常表现为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等,它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在无形资产取得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较大,形成无形资产价值较高,在无形资产管理上同样存在较大风险,这些风险来自于科学技术更新换代、资产受益期限影响和人为因素影响。因此,在无形资产处置管理上,应随时掌握科学技术发展信息,制定企业各项生产技术改革计划,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及时完成企业技术更新与改革。在完善无形资产处置管理的同时,加强无形资产处置会计核算,正确理解无形资产处置条件、原因及方式,重点掌握无形资产处置的核算账户、账务处理、处置收入征税处理、处置结果账务处理。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利主编.新编财务会计I(第五版)[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葛家澍,耿金岭编.企业财务会计(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卢永华,徐玉霞编.企业财务会计(第四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相关热门标签